歐元什麼時候在西班牙正式流通
❶ 歐元產生的時間
歐元1999年1月1日 歐元硬幣概述歐元(EURO)是歐洲貨幣聯盟(EMU)國家單一貨幣的名稱,是EMU國家的統一法定貨幣。歐元(;代碼EUR)是歐盟中十六個國家的貨幣、這十六個國家是:奧地利、比利時、芬蘭、法國、德國、希臘、愛爾蘭、義大利、盧森堡、荷蘭、葡萄牙、斯洛維尼亞,西班牙,馬爾他,塞普勒斯和斯洛伐克,他們合稱為歐元區(Eurozone)。歐元在香港一般稱為歐羅。 貨幣簡介1999年1月1日起在奧地利、比利時、法國、德國、芬蘭、荷蘭、盧森堡、愛爾蘭、義大利、葡萄牙和西班牙11個國家(以下稱為「歐元區內國家」)開始正式使用,並於2002年1月1日取代上述11國的貨幣。
希臘於2000年加入歐元區,成為歐元區第12個成員國。
斯洛維尼亞於2007年1月1日加入歐元區,成為第13個成員國。
塞普勒斯於2008年1月1日零時與馬爾他一起加入了歐元區。
斯洛伐克於2008年達到標准並在2009年1月1日加入歐元區。從而使歐元區成員國從之前的13個增至目前的16個。
目前歐元區共有16個成員國和超過3億8千萬的人口。
歐元的國家標准代碼為EUR。在香港叫歐羅。
1歐元=100歐分(cent)
歐元是歐洲16國的基本貨幣單位。2002年1月1日正式在歐洲使用。國際標准化組織的ISO 4217標准代碼是EUR。慣用符號是。
歐元的16會員國是愛爾蘭、奧地利、比利時、德國、法國、芬蘭、荷蘭、盧森堡、葡萄牙、西班牙、希臘、義大利、斯洛維尼亞、塞普勒斯、馬爾他、斯洛伐克。都是歐洲聯盟的會員國。
根據歐盟的規定,歐元現鈔於2002年1月1日起正式進入流通,歐元區的各成員國原流通貨幣從2002年3月1日起停止流動。如今歐盟27個成員國中已有超過半數的國家加入了歐元區,但是歐洲第二大經濟體--英國及其他少數國家因考慮自身利益關系等原因仍未進入歐元區。 [編輯本段]發展歷史歐元是自羅馬帝國以來歐洲貨幣改革最為重大的結果。歐元不僅僅使歐洲單一市場得以完善,歐元區國家間自由貿易更加方便,而且更是歐盟一體化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
盡管摩納哥、聖馬利諾和梵蒂岡並不是歐盟國家,但是由於他們以前使用法國法郎或者義大利里拉作為貨幣,現在也使用歐元並授權鑄造少量的他們自己的歐元硬幣。一些非歐盟國家和地區,比如黑山、科索沃和安道爾,也使用歐元作為支付工具。
歐元由歐洲中央銀行(European Central Bank,ECB)和各歐元區國家的中央銀行組成的歐洲中央銀行系統(European System of Central Banks,ESCB)負責管理。總部坐落於德國法蘭克福的歐洲中央銀行有獨立制定貨幣政策的權力,歐元區國家的中央銀行參與歐元紙幣和歐元硬幣的印刷、鑄造與發行,並負責歐元區支付系統的運作。 [編輯本段]貨幣特點所有的歐元硬幣的正面都是相同的,標有硬幣的面值,稱為「共同面(common side)」,而硬幣背面的圖案則是由發行國自行設計的(national side)。君主立憲制國家常常使用他們君主的頭像,其他的國家通常用他們國家的象徵。所有不同的硬幣都可以在所有地區使用,比如鑄有西班牙國王頭像的硬幣在出了西班牙以外的其他使用歐元的國家也是法定貨幣。歐元硬幣一共有8種。雖然1歐分和2歐分的硬幣一般不在芬蘭和荷蘭使用,但仍然是法定貨幣。
每種面額的歐元紙幣的設計在各國都是一樣的。歐元紙幣一共有7種。盡管大面額的紙幣在某些國家並不發行,但仍然是法定貨幣。
泛歐自動實時清算系統(Trans-European Automated Real—Time Gross Settlement Express Transfer System,TARGET)是一個在歐元發行以前就已經設立的歐洲范圍內大額交易清算系統。對於小額支付的一般規則是:在歐元區之內的轉賬視為國內轉賬,歐元區內信用卡支付和ATM取款的費用與國內費用相同,票據支付,例如支票等,也與國內相同。
歐元圖案是由歐洲貨幣局公開徵集而於1996年12月13日最終確定的。奧地利紙幣設計家羅伯特·卡利納的方案被採用。按照卡利納方案,票面值越大,紙幣面積越大。各種紙幣正面圖案的主要組成部分是門和窗,象徵著合作和坦誠精神。12顆星圍成一個圓圈,象徵歐盟各國和諧地生活在歐洲。紙幣的反面是橋梁的圖案,象徵歐洲各國聯系緊密。各種門、窗、橋梁圖案分別代表歐洲各時期的建築風格,幣值從小到大依次為古典派、浪漫派、哥特式、文藝復興式、巴洛克式和洛可可式、鐵式和玻璃式、現代派建築風格,顏色分別為灰色、紅色、藍色、橘色、綠色、黃褐色、淡紫色。區內各國印製的歐元紙幣,正面、背面圖案均相同,紙幣上沒有任何國家標志。
硬幣由歐元區各國鑄造,所有硬幣的正面都鑄有歐洲經貨聯盟的標志,反面是各國的圖案。
http://ke..com/view/6832.htm?fr=ala0_1_1
❷ 歐元是那個國家發行的貨幣啊
歐元是下列24個國家共同使用的貨幣:
法國、聯邦德國、義大利、荷蘭、比利時、盧森堡、丹麥、愛爾蘭、希臘、西班牙、葡萄牙、奧地利、芬蘭、瑞典、捷克、愛沙尼亞、塞普勒斯、拉脫維亞、立陶宛、匈牙利、馬爾他、波蘭、斯洛維尼亞、斯洛伐克
歐盟25個成員國中,只有英國沒有使用歐元。
歐盟委員會是歐洲聯盟(簡稱歐盟)的3大主要機構之一。歐盟的前身是歐洲共體。1951年4月18日,法國、聯邦德國、義大利、荷蘭、比利時和盧森堡6國在法國首都巴黎簽訂了建立歐洲煤鋼共同體條約,該條約翌年7月25日生效。1957年3月25日,上述6國又在義大利首都羅馬簽訂了建立歐洲經濟共同體條約和歐洲原子能共同體條約。1965年4月8日,6國簽訂《布魯塞爾條約》,決定合並3個共同體,統稱歐洲共同體。
歐盟第一次擴大是在1973年,吸收了丹麥、愛爾蘭和英國加入;1981年的第二次擴大隻增加了希臘一國;1986年的第三次擴大有西班牙和葡萄牙加入;1995年又吸收了奧地利、芬蘭和瑞典入盟。2004年5月1日又有10個國家成為正式成員國: 捷克、愛沙尼亞、塞普勒斯、拉脫維亞、立陶宛、匈牙利、馬爾他、波蘭、斯洛維尼亞和斯洛伐克。歐盟現有25個成員國和4.5億人口。
歐盟總部設在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歐盟的3大主要機構為:歐洲理事會、歐盟委員會和歐洲議會。歐洲理事會,即首腦會議,由成員國國家元首或政府首腦及歐盟委員會主席組成。首腦會議每半年舉行一次正式會議和一次非正式會議,必要時還可召開特別會議。歐洲理事會由各成員國輪流擔任,任期6個月。歐洲理事會是歐盟的最高權力機構,在決策過程中採取協商一致通過的原則。歐盟目前正在醞釀一系列改革,其中包括在絕大多數問題上採取有效多數票通過的方式,只保留個別領域使用一致通過原則;取消輪流擔任歐洲理事會主席國制度,改為設立任期為2.5年的常設主席職位。
歐盟委員會是歐盟的執行機構,負責實施歐盟條約及歐盟首腦會議和部長會議作出的決定;向歐洲理事會和部長理事會提出報告和立法動議;代表歐盟對外聯系並負責經貿等方面的談判。歐盟委員會由來自15個成員國的20人組成,其中法國、德國、英國、西班牙和義大利各有2人,其他成員國各1人。委員會設主席1名,副主席2名。歐盟成員國明年增至25個後,如何分配歐盟委員會名額還在討論中。雖然最終方案尚未出台,比較集中的看法是委員會人數過多會影響工作效率,因此,採取每個成員國各1個名額的辦法,或把人數減少到20人以下,採取輪流出任的辦法比較可行。
歐洲議會是歐盟的監督、咨詢機構,在某些領域有立法職能,並有部分預算決定權,其地位和許可權正在逐步加強。自1979年起,歐洲議會議員由成員國直接普選產生,任期5年。本屆議會1999年6月經第5次直接普選產生,議員共626名。
此外,歐盟機構還包括歐洲法院和歐洲審計院。歐洲法院是仲裁機構,負責審理和裁決歐盟和成員國在執行各項法律法規中發生的各種爭執,現有15名法官和9名檢察官,由成員國政府共同任命。歐洲審計院負責審計歐盟及各機構的賬目,審查歐盟收支情況。審計院1977年成立,由12人組成。
歐盟的會旗:1986年5月29日正式懸掛,會旗為天蘭色底,上面有12顆金黃色的星,表示歐洲聯盟12個成員國。製作會旗的目的是表示要建立一個統一的歐洲,增強人們對歐洲聯盟和歐洲同一性的印象。
歐盟的會徽:1988年1月開始使用,會徽的底呈蘭色,上面12顆星圍成一個圓圈,象徵著歐共體12個成員國,圓圈中間為各成員國國名。
歐元:歐盟的統一貨幣為歐元 (euro),1999年1月1日正式啟用。除英國、希臘、瑞典和丹麥外的11個國家於1998年首批成為歐元國。2000年6月,歐盟在葡萄牙北部城市費拉舉行的首腦會議批准希臘加入歐元區。這次會議還決定在2003年以前組建一支5000人的聯合警察部隊,參與處理發生在歐洲的危機和沖突。2002年1月1日零時,歐元正式流通。
歐盟委員會 (Commission of European Union)
歐盟的常設執行機構,總部設在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法律大街200號一座十字形的大廈內。歐盟委員會負責實施歐盟條約和歐盟理事會作出的決定,向理事會和歐洲議會提出報告和立法動議,處理日常事務,代表歐盟對外聯系和進行貿易等方面的談判。歐盟委員會由來自15個成員國的20人組成,其中法國、德國、英國、西班牙和義大利各有2人,其他成員國各1人。委員會設主席1名,副主席2名。現任歐盟委員會主席普羅迪,1999年5月任職;歐盟負責外交和安全政策的高級代表索拉納,1999年任職。
在歐盟實施共同外交和安全政策范圍內,只有建議權和參與權。委員會由20人組成,法、德、英、意、西各2人,其他成員國各1人。
委員會主席人選由各成員國政府征詢歐洲議會意見後共同提名,委員會委員人選由成員國政府商議候選人後提名,按此方式提名的委員會主席和其他委員需一並經歐洲議會表決同意,然後由成員國政府共同任命。根據「馬約」,自1995年起,委員會的任期為5年,設主席1人,副主席2人。
歐洲議會 (European Parliament) :是歐洲聯盟的執行監督、咨詢機構,在某些領域有立法職能,並有部分預算決定權,並可以三分之二多數彈劾歐盟委員會,迫其集體辭職。議會大廈設在法國斯特拉斯堡,議會秘書處設在盧森堡;自1979年起,歐洲議會議員由成員國直接普選產生,任期5年。1999年6月第5屆議會的議員共626名。
歐洲法院:設在盧森堡,是歐盟的仲裁機構,負責審理和裁決在執行歐盟條約和有關規定中發生的各種爭執。現有15名法官和9名檢察官,由成員國政府共同任命。
歐洲審計院:設在盧森堡,成立於1977年,由12人組成,均由理事會在徵得歐洲議會同意後予以任命。審計院負責審計歐共體及其各機構的帳目,審查歐共體收支狀況,並確保對歐共體財政進行正常管理。
附:歐盟理事會的決策表決機制:
作為歐盟主要的決策和立憲機構,歐盟理事會自誕生之日起,就傾向於盡可能採用「一致通過」表決機制實現決策。但這一機制在實踐中並不容易執行,特別是隨著歐盟成員國數量的增加,「一致通過」表決機制的運用越來越困難,於是就產生了「簡單多數」表決機制和「有效多數」表決機制,其中「有效多數」表決機製成為歐盟理事會的主要表決機制。
一、「一致通過」表決機制
在一些意義重大的問題上,歐盟理事會採用了「一致通過」表決機制,其范圍主要包括:外交與安全、內政司法、稅收、憲法事務、社會保障機制、能源、文化、工業和與發達國家簽署協議等。
二、「簡單多數」表決機制
「簡單多數」表決機制主要用於對程序性決定進行投票表決。歐盟每個成員國只有一票,一項決定以贊同票的多少決定是否被通過。
三、「有效多數」表決機制
歐盟理事會的「有效多數」表決機制由來已久。1987年生效的《單一歐洲法令》、1993年生效的《馬斯特里赫特條約》和1999年生效的《阿姆斯特丹條約》都進一步擴大了「有效多數」表決機制的適用范圍。目前,在涉及內部市場、某些教育事務,以及環境、消費者事務和歐盟區域發展基金等問題時一般都會採用「有效多數」表決機制。
歐盟理事會的「有效多數」表決機制又分為以下三種:
一、日前正在使用的「有效多數」表決機制
在這個表決機制中,歐盟15個成員國視其在歐盟中地位和影響力的不同,分別擁有兩票到10票的表決權。歐盟理事會的總票數為87票,有效多數為62票。這種「有效多數」表決機制將運用到2004年5月1日。
二、擴大後使用的「有效多數」表決機制
自2004年5月1日10個准成員國加入歐盟。至同年11月1日,歐盟理事會將使用過渡性表決機制。但從2004年11月起,歐盟理事會將採用《尼斯條約》中規定的新版「有效多數」表決機制:即總票數為321票,有效多數為232票並能夠代表一半以上的成員國。
三、正在制定中的「有效多數」表決機制
歐盟正在制定的「歐盟憲法」對「有效多數」表決機制又有更新,要求有效多數能夠代表一半以上的成員國和60%以上的歐盟人口。歐盟計劃從2009年11月起執行這一表決機制,但目前歐盟成員國和准成員國對該表決機制存在很大分歧。
❸ 歐元是那一年開始的
1999年1月1日,歐元將成為唯一的貨幣單位,各國的貨幣將以不可逆轉的固定匯率轉換為歐元,並以整數計價。歐元與歐洲一攬子貨幣將以1:1的比率兌換。具體而言,主要有以下幾種歐元匯率折算方法:
(1)市場匯率法。多數邏輯分析都認為,歐元的兌換比率要以1998年末的市場匯率為基礎,例如,如果要將馬克和法郎兌換為歐元,必須與1998年12月31日馬克與法郎的市場匯率相一致。《馬約》要求各國貨幣對歐元的兌換比率不能改變埃居的對外價值,也就是說,歐元構成貨幣間的兌換比率在歐洲貨幣聯盟啟動前的最後一天也不可偏離其市場匯率。這就使得各成員國面臨著如何假定1998年末市場匯率的問題。
(2)確定固定匯率法。有人建議單獨確定歐元的兌換比率,而不必與1998年末的市場匯率相聯系。但是,由貨幣當局制定統一的兌換比率,可能導致各成員國根據宣布的兌換平價進行投機交易;而且,兌換比率如果不以市場匯率為基礎,必然會給法律的制定帶來挑戰和風險。
(3)埃居中心平價法。埃居中心平價法能夠把各國貨幣,比如德國馬克對歐元的兌換比率通過早期宣布的方式傳遞給市場及公眾,此方法要求成員國提前宣布其本國貨幣與歐元之間的兌換比率,但必須首先確定到底有哪些國家首批加入歐元。其不足之處在於,由於埃居一攬子貨幣中的某些貨幣在1999年並不加入歐洲貨幣聯盟,使得埃居中心匯率不能預先固定。只有在歐元創始國的中央銀行做好准備,保證在兌換期維護其貨幣對英鎊和丹麥克郎等的固定匯率時,兌換比率的預先宣布才具有可信度。
(4)雙邊中心平價法。此方法通過在過渡期協調其貨幣、外匯政策,預先確定了歐元與本國貨幣之間的兌換比率,這樣本國貨幣與英鎊和丹麥克郎之間就不再存在固定平價,從而避免了過渡期可能出現的投機交易,彌補了以上各種方法的不足,成為計算歐元兌換比率的首選方法。1997年9月12日,歐盟財長和中央銀行行長在蒙得佛召開非正式會議,決定於1999年1月1日引入歐元前,由歐盟經濟及財政部長會議公開宣布雙邊匯率,並以此作為決定歐元兌換比率的基礎。
1998年5月2—3日召開的歐盟布魯塞爾首腦會議決定,在1999年1月1日加入歐洲貨幣聯盟的各國貨幣,將以他們目前在歐洲貨幣機制內的雙邊匯率加入歐洲單一貨幣體制,此舉意味著成員國之間的貨幣與歐元的匯兌關系已經確定,但任何一個參加歐元的成員國貨幣兌換歐元的最終價格要到1999年1月1日新貨幣流通時才會知道。由於歐元的價值將與歐洲單位相等,但歐洲貨幣單位包括歐元區以外的歐盟國家的貨幣,如英鎊、希臘德拉克馬和丹麥克郎都在歐洲貨幣單位內,但卻不在歐元區內,這3種貨幣在貨幣市場上的走向將對12月31日外匯市場收盤時歐洲貨幣單位的比價產生影響。
❹ 歐元在哪些國家流通
1999年1月1日,歐盟當時15個成員國中的12個成員國:奧地利、比利時、芬蘭、法國、德國、希臘、愛爾蘭、義大利、盧森堡、荷蘭、葡萄牙和西班牙,達到了《歐洲聯盟條約》在1992年確立的歐洲經濟一體化並向歐元過渡的四項統一標准,因此,歐元成為這12國的單一貨幣。1998年6月,歐洲中央銀行於法蘭克福正式成立.1999年1月,歐元進入國際金融市場,並允許銀行和證券交易所進行歐元交易。歐元紙幣和硬幣於2002年1月才正式流通;2002年7月,本國貨幣退出流通,歐元成為歐元區唯一的合法貨幣。
2007年1月1日,斯洛維尼亞加入歐元區。塞普勒斯於2008年1月1日零時與馬爾他一起加入了歐元區,從而使歐元區成員國從之前的13個增至目前的15個。
由於英國、瑞典和丹麥決定暫不加入歐元。目前,使用歐元的國家為德國、法國、義大利、荷蘭、比利時、盧森堡、愛爾蘭、希臘、西班牙、葡萄牙、奧地利、芬蘭、斯洛維尼亞、塞普勒斯、馬爾他15國,稱為歐元區。斯洛伐克於2008年達到標准並將預計於2009年1月1日加入歐元區。目前歐元區共有16個成員國和超過3億2千萬的人口。
只有歐盟成員國才使用歐元作為本國主要幣種
❺ 歐元是怎麼時候正式上市的
歐元(EURO)是歐洲貨幣聯盟(EMU)國家單一貨幣的名稱,是EMU國家的統一法定貨幣。歐元(;代碼EUR)是歐盟中十三個國家的貨幣、這十三個國家是:奧地利、比利時、芬蘭、法國、德國、希臘、愛爾蘭、義大利、盧森堡、荷蘭、葡萄牙、斯洛維尼亞和西班牙,他們合稱為歐元區(Eurozone)。歐元在香港一般稱為歐羅。1999年1月1日起在奧地利、比利時、法國、德國、芬蘭、荷蘭、盧森堡、愛爾蘭、義大利、葡萄牙和西班牙11個國家(以下稱為「歐元區內國家」)開始正式使用,並於2002年1月1日取代上述12國的貨幣。希臘於2000年加入歐元區,成為歐元區第12個成員國。歐元的國家標准代碼為EUR。在香港叫歐羅。 1歐元=100歐分(cent) 歐元是歐洲12國的基本貨幣單位。2002年1月1日正式在歐洲使用。國際標准化組織的ISO 4217標准代碼是EUR。慣用符號是。 歐元的12會員國是愛爾蘭、奧地利、比利時、德國、法國、芬蘭、荷蘭、盧森堡、葡萄牙、西班牙、希臘、義大利,都是歐洲聯盟的會員國。 根據歐盟的規定,歐元現鈔於2002年1月1日起正式進入流通,歐元區的各成員國原流通貨幣從2002年3月1日起停止流動。 發展歷史 歐元是自羅馬帝國以來歐洲貨幣改革最為重大的結果。歐元不僅僅使歐洲單一市場得以完善,歐元區國家間自由貿易更加方便,而且更是歐盟一體化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 盡管摩納哥、聖馬利諾和梵蒂岡並不是歐盟國家,但是由於他們以前使用法國法郎或者義大利里拉作為貨幣,現在也使用歐元並授權鑄造少量的他們自己的歐元硬幣。一些非歐盟國家和地區,比如黑山、科索沃和安道爾,也使用歐元作為支付工具。 歐元由歐洲中央銀行(European Central Bank,ECB)和各歐元區國家的中央銀行組成的歐洲中央銀行系統(European System of Central Banks,ESCB)負責管理。總部坐落於德國法蘭克福的歐洲中央銀行有獨立制定貨幣政策的權力,歐元區國家的中央銀行參與歐元紙幣和歐元硬幣的印刷、鑄造與發行,並負責歐元區支付系統的運作。
滿意請採納
❻ 歐元在哪幾個國家流通好像是12個國家來著,請列出他們的名字,謝謝。
一、歐元在:德國、法國、義大利、荷蘭、比利時、盧森堡、愛爾蘭、西班牙、葡萄牙、奧地利、芬蘭、立陶宛、拉脫維亞、愛沙尼亞、斯洛伐克、斯洛維尼亞、希臘、馬爾他、塞普勒斯 這些國家流通。
二、具體而言:
1、1999年1月1日歐盟當時15成員國12成員國:奧地利、比利時、芬蘭、法國、德國、希臘、愛爾蘭、義大利、盧森堡、荷蘭、葡萄牙和西班牙達了《歐洲聯盟條約》1992年確立歐洲經濟體化並向歐元過渡四項統標准因此歐元成12國單貨幣1998年6月歐洲央銀行於法蘭克福正式成立.1999年1月歐元進入國際金融市場並允許銀行和證券交易所進行歐元交易歐元紙幣和硬幣於2002年1月才正式流通;2002年7月本國貨幣退出流通歐元成歐元區唯合法貨幣
2、2007年1月1日斯洛維尼亞加入歐元區塞普勒斯於2008年1月1日零時與馬耳起加入了歐元區從而使歐元區成員國從之前13增至目前15
3、由於英國、瑞典和丹麥決定暫加入歐元目前使用歐元國家德國、法國、義大利、荷蘭、比利時、盧森堡、愛爾蘭、希臘、西班牙、葡萄牙、奧地利、芬蘭、斯洛維尼亞、塞普勒斯、馬耳15國稱歐元區斯洛伐克於2008年達標准並預計於2009年1月1日加入歐元區目前歐元區共有16成員國和超過3億2千萬人口
4、只有歐盟成員國才使用歐元作本國主要幣種。
三、歐元介紹:
1、歐元是自羅馬帝國以來歐洲貨幣改革最為重大的結果。歐元不僅僅使歐洲單一市場得以完善,歐元區國家間自由貿易更加方便,而且更是歐盟一體化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盡管摩納哥、聖馬利諾和梵蒂岡並不是歐盟國家,但是由於他們以前使用法國法郎或者義大利里拉作為貨幣,也使用歐元並授權鑄造少量的他們自己的歐元硬幣。一些非歐盟國家和地區,比如黑山、科索沃和安道爾,也使用歐元作為支付工具。
2、歐元由歐洲中央銀行和各歐元區國家的中央銀行組成的歐洲中央銀行系統負責管理。總部坐落於德國法蘭克福的歐洲中央銀行有獨立制定貨幣政策的權力,歐元區國家的中央銀行參與歐元紙幣和歐元硬幣的印刷、鑄造與發行,並負責歐元區支付系統的運作。
❼ 歐元哪一年發行的
歐元(EURO)是歐元區內各國使用的統一貨幣,自1999年1月1日開始,奧地利先令(ATS)、比利時法郎(BEF)、德國馬克(DEM)、希臘德拉克馬(GRD)、法國法郎(FRF)、芬蘭馬克(FIM),愛爾蘭鎊(IEP)、義大利里拉(ITL)、盧森堡法郎(LUF)、荷蘭盾(NLG)、葡萄牙埃斯庫多(PTE)、西班牙比塞塔(ESP)這12個國家的貨幣逐步完成向歐元的轉換。而這12個國家原先使用的貨幣統一稱為「歐元區內國家的貨幣」,簡稱為「歐幣」。同時,1999年1月1日,歐洲貨幣單位ECU也以1:1的兌換匯率全部自動轉換為歐元。歐元的國際標准代碼為EUR。
一、歐元的最後完成經歷3個階段
1999年1月1日至2001年12月31日為歐元的過渡期,歐元匯率於1999年1月1日固定下來,並且不可撤消。金融批發市場的業務以歐元進行,企業、個人可以在銀行開立歐元賬戶,歐元的收付可以在賬戶之間進行,但歐元的紙幣和硬幣未投入流通。
為了更有效地避免可能出現的偽幣擾亂市場和流通期的混亂現象,歐盟已經宣布自2002年1月1日起,歐元與歐幣的雙貨幣流通期由原定的6個月縮短至2個月,即從2002年3月1日起歐元正式取代各成員國原有貨幣成為法定貨幣。
2002年3月1日起,歐元區內各國的原貨幣完全退出流通,但仍可繼續通過商業銀行和中央銀行兌換,歐元將成為歐元區內12個國家唯一的貨幣,歐洲統一貨幣正式形成。
二、EMU成員國和EURO成員國的區別
EMU成立於1978年,是歐洲貨幣聯盟(European Monetary Union)的簡稱,會員國有15個。EMU中的英國、丹麥、希臘和瑞典初期均不參與EURO,至於瑞士,兩者都不是。
三、歐元紙幣、硬幣的面值
歐元紙幣的面值共有7種,分別為5歐元、10歐元、20歐元、50歐元、100歐元、200歐元、500歐元。1歐元=100分。區內各國印製的歐元紙幣,正面、背面圖案均相同。
歐元輔幣(硬幣)的面值共有8種,分別為1分、2分、5分、10分、20分,50分、1歐元、2歐元。與歐元紙幣不同,歐洲貨幣聯盟規定歐元輔幣正面採用相同圖案,而背面中心圖案可由歐元區各國自行設計,但其外沿應統一採用歐盟12顆五角星環繞圖案。不同國家鑄造的歐元輔幣可自由流通。
四、在零售業務領域,歐元過渡期的安排
1999年1月1日歐元正式啟動,在零售業務方面,為便於公眾熟悉和接受新貨幣,安排了3年過渡期,即從1999年1月1日起到2001年12月31日止。在過渡期內,一個基本原則是「不強制、不禁止」(No compulsion, no prohibition),即客戶有權選擇是否使用歐元,因此,在過渡期間,歐元和歐幣可同時使用,相互替代,彼此之間存在著固定不變的折算率。但歐元只以記賬貨幣的形式存在,各國貨幣的現鈔仍然在日常生活中被廣泛使用,而歐元現鈔在2002年初面世,直至2002年7月1日歐幣現鈔才完全退出流通。
五、在金融批發業務方面,歐元啟動的安排
在金融批發業務方面,從1999年1月1日起,所有的交易使用歐元,這包括銀行同業間資金存放、劃撥、債券發行和交易、外匯市場交易、股票定值和交易等。人們熟知的絕大多數歐洲貨幣如德國馬克、法國法郎、荷蘭盾等外匯報價將消失,而由歐元的外匯報價取代;同業拆借利率如Fibor、Pibor、Bibor等也不復存在,取而代之的是Euribor
❽ 歐元創始國有多少個國家
歐元創始國有11個國家。1999年1月1日起在奧地利、比利時、法國、德國、芬蘭、荷蘭、盧森堡、愛爾蘭、義大利、葡萄牙和西班牙11個國家(歐元區國家)正式使用,並於2002年1月1日取代上述11國的貨幣。
歐元(Euro)是歐盟中19個國家的貨幣。歐元的19會員國是德國、法國、義大利、荷蘭、比利時、盧森堡、愛爾蘭、西班牙、葡萄牙、奧地利、芬蘭、立陶宛、拉脫維亞、愛沙尼亞、斯洛伐克、斯洛維尼亞、希臘、馬爾他、塞普勒斯。
根據歐盟的規定,歐元現鈔於2002年1月1日起正式流通,歐元區的各成員國原貨幣從2002年3月1日起停止流通。如今歐盟27個成員國中已有超過半數的國家加入了歐元區,但是歐洲第二大經濟體英國、丹麥等國家因考慮自身利益等原因仍未進入歐元區。
❾ 歐元是什麼時候開始使用的
歐元是1999年1月1日開始使用的。
1991年12月10日,歐共體首腦會議通過了《歐洲聯盟條約》(通稱《馬斯特里赫特條約》),決定將歐共體改稱為歐洲聯盟。《馬約》規定,最遲在1999年1月1日,經歐洲理事會確認,如達到「趨同標准」的成員國超過7個,即可開始實施單一貨幣。
1993年11月《歐洲聯盟條約》生效。
1995年12月15日,馬德里首腦會議決定將歐洲單一貨幣定名為歐元,取代埃居。
1998年歐洲中央銀行(European Central Bank)成立。同年5月,布魯塞爾首腦會議正式排定歐元11個創始國名單。
1999年1月1日,歐元在歐盟各成員國范圍內正式發行,它是一種具有獨立性和法定貨幣地位的超國家性質的貨幣,歐盟根據《馬斯特里赫條約》規定,歐元於2002年1月1日起正式流通。同年1月4日,歐元在國際金融市場正式登場。被11個歐洲國家承認為官方貨幣。
(9)歐元什麼時候在西班牙正式流通擴展閱讀:
歐洲貨幣局發布的歐元草樣有7張,面值分別為5歐元(灰色)、10歐元(紅色)、20歐元(藍色)、50歐元(桔黃色)、100歐元(綠色)、200歐元(黃色)和500歐元(紫紅色)。票面由窗戶、大門和橋梁三個基本建築要素構成,分別代表歐盟之間的開放、合作與溝通精神。
新版歐元自歐元創建以來,其紙幣共有七種面額,分別是€5,€10,€20,€50,€100,€200和€500。第一套歐元紙幣於2002年1月1日至2013年5月1日期間發行,隨後在2013年5月2日起被第二套紙幣所取代。與硬幣不同的是,紙幣的設計在整個歐元區都是一樣的。
為了使紙幣更耐用,並使人們更容易得通過觸摸來識別,印製紙幣的紙張由純棉纖維製造。歐元紙幣的尺寸最小為120mm x 62 mm,最大為160mm x 82mm;不同的紙幣使用不同的主題色調以便區分。
歐洲央行2014年1月13日發布了新版10歐元的紙幣樣本,新版10歐元於2014年9月23日上市流通。
新版10歐元上印有神話人物歐羅巴的肖像水印作為安全標記。這個肖像取自義大利南部一個有兩千多年歷史的古董花瓶上的畫像。
除了歐羅巴肖像之外,新版紙幣還有其他的防偽標識。印在紙幣正面的面值數字從側面觀察顏色會從祖母綠變成深藍色,紙幣邊緣設置了凸起的波紋,用特殊材料印製,比其他部分略厚。
事實上,歐洲央行繼2013年發行了新版5歐元紙幣之後又推出新版10歐元目的之一是為了提高紙幣的使用壽命,方便人們在自動提款機、自動售貨機上取款或付款,避免出現因鈔票用舊機器無法識別的情況。
所有的歐元紙幣都印有歐洲央行行長的簽名。因此,當新的一位歐洲央行行長上任後,歐元紙幣上的簽名也隨之改變。到目前為止,歐元紙幣上印有三任不同行長的簽名。
為預防假幣,歐盟計劃每隔七八年就推出新一套的紙幣。第二套紙幣原計劃2010年推出,後被推遲至2013年5月2日。預計新一套紙幣將來未來的幾年裡逐步取代舊版紙幣。
❿ 歐元的流通地區
根據歐盟的規定,歐元現鈔於2002年1月1日起正式流通,歐元區的各成員國原貨幣從2002年3月1日起停止流通。如今歐盟27個成員國中已有超過半數的國家加入了歐元區,但是歐洲第二大經濟體英國、丹麥等國家因考慮自身利益等原因仍未進入歐元區。
瑞典在2003年舉行了一次全民公決,根據公決的結果,拒絕讓歐元成為瑞典的貨幣。
1999年1月1日起在奧地利、比利時、法國、德國、芬蘭、荷蘭、盧森堡、愛爾蘭、義大利、葡萄牙和西班牙11個國家(歐元區國家)正式使用,並於2002年7月1日取代上述11國的貨幣。
希臘於2000年加入歐元區,成為歐元區第12個成員國。
斯洛維尼亞於2007年1月1日加入歐元區,成為歐元區第13個成員國。
塞普勒斯於2008年1月1日與馬爾他一起加入了歐元區。
斯洛伐克於2009年1月1日加入歐元區,從而使歐元區成員國增至16個。
愛沙尼亞於2011年1月1日正式啟用歐元,成為歐元區第17個成員國。
拉脫維亞於2014年1月1日正式加入歐元區,成為歐元區的第18個成員國。
立陶宛於2015年1月1日正式加入歐元區,成為歐元區的第19個成員國。
小結:
官方使用歐元的國家有:奧地利、比利時、芬蘭、法國、德國、希臘、愛爾蘭、義大利、盧森堡、荷蘭、葡萄牙、斯洛維尼亞、西班牙、馬爾他、塞普勒斯、斯洛伐克、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某些歐元區國家的海外領土,例如法屬蓋亞那、留尼汪、聖皮埃爾和密克隆群島、馬提尼克等地區也使用歐元。
摩納哥以前使用法國法郎、聖馬利諾和梵蒂岡以前使用義大利里拉,而二者已被歐元替代。根據他們和歐盟之間的協議,他們也可以代表歐盟鑄造歐元硬幣。
安道爾以前使用法國法郎和西班牙比塞塔,黑山、科索沃以前使用德國馬克,以上貨幣被歐元取代後,這些國家改以歐元作為實際貨幣,但它們和歐盟之間沒有任何法律上的協議,沒有參加歐洲中央銀行體系。在2004年10月,安道爾開始與歐盟協商關於允許安道爾像摩納哥、聖馬利諾和梵蒂岡一樣鑄造歐元硬幣的協議。
2002年12月,朝鮮用歐元代替美元作為對外流通和結算的主要貨幣,在大部分黑市和以前使用美元的商店,美元也被歐元取代。
總的來說,歐元已經是23個國家和地區的官方貨幣,28個國家和地區的官方貨幣的匯率與歐元掛鉤。
匯市黑馬
歐元已經成為2013年匯市上的絕對黑馬,歐元對美元年內漲幅已經超過4%,是漲幅最高的貨幣。
2014年1月1日,拉脫維亞總理東布羅夫斯基斯在里加市中心的一台自動取款機取出拉脫維亞第一張歐元紙幣。當日,拉脫維亞正式成為歐元區第18個成員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