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觀西班牙 » 尼德蘭在西班牙哪裡

尼德蘭在西班牙哪裡

發布時間: 2022-09-05 13:57:30

Ⅰ 尼德蘭的介紹

尼德蘭革命是歷史上第一次成功的資產階級革命。這次革命是通過民族解放戰爭的形式完成的,革命後建立了資產階級共和國。在歐洲還普遍處於封建專制統治的時期,荷蘭共和國的出現具有重要意義,它為資本主義在尼德蘭北部的發展開辟了廣闊的道路,也使人類歷史的前景出現一抹燦爛的曙光。
主要人物 威廉·奧蘭治、威廉·范·奧倫治。

起因

尼德蘭革命是由於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和西班牙封建專制的壓迫而引起來的。早在14世紀時,尼德蘭就出現了資本主義生產關系,16世紀的尼德蘭是西歐經濟很發達的地區。它擁有300萬人口,17個省區中有300多個城市,南方安特衛普是國際貿易的中心,北方的經濟中心是阿姆斯特丹。尼德蘭的經濟發展引起了階級關系的變化。資產階級要求推翻專制統治,建立獨立國家,發展資本主義,他們的宗教上接受了加爾文教派。

西班牙的封建專制統治,阻礙了尼德蘭資本主義的發展。查理一世時,西班牙國庫的年收入一半以上來自尼德蘭,被宗教裁判所處死的新教徒達5萬人之多。腓力二世繼位後,變本加厲地迫害尼德蘭人民。他拒絕償還國債,使尼德蘭的銀行家遭受巨大損失,他提高西班牙收購羊毛的價格,使輸入尼德蘭的羊毛減少,導致許多手工工場倒閉,成千上萬的工人因此失業。他還禁止尼德蘭商人同西班牙殖民地直接貿易,加強宗教裁判所對新教徒的迫害。西班牙的專制統治引起尼德蘭社會各階層的普遍不滿。

1566年4月的一天,幾個身穿乞丐服,系著乞食袋的人出現在布魯塞爾城總督府門前。他們奇異的裝扮引起人們的注意,原來他們是大貴族威廉·奧蘭治、厄格蒙特伯爵和荷恩大將。他們是代表尼德蘭的「貴族同盟」向西班牙駐尼德蘭總督請願來了。

西班牙駐尼德蘭總督是個女公爵,叫瑪格麗特。奧蘭治親王將請願書遞交給總督,要求廢除迫害新教徒的法令,召開三級會議,撤退西班牙駐軍。總督不僅拒絕了這些要求,而且還大罵這些富貴的乞丐,下令將他們趕出了總督府。貴族們原打算讓西班牙統治者作些讓步,所以,他們在請願書中還表示效忠西班牙國王,但他們的願望落空了。正當他們商量新的對策時,人民群眾已掀起了革命的風暴。

高潮

憤怒的群眾沖向天主教堂和修道院,將神龕里的聖母像掀倒在地,搗毀教堂內部的裝飾物,爆發了大規模的破壞聖像運動,參加者達數萬人之多。尼德蘭革命由此拉開了序幕。瑪格麗特迫於群眾的壓力,宣布停止宗教裁判所的活動,赦免了貴族同盟的成員。與此同時,西班牙國王腓力二世卻暗中調兵遣將,派阿爾發公爵鎮壓尼德蘭革命。

1567年8月,阿爾發率領1.8萬人到達尼德蘭。阿爾發立即成立了「除暴委員會」,以血腥手段鎮壓革命,被處死的起義者達8000多人,貴族厄格蒙特伯爵、荷恩大將都被處死。資產階級首腦安特衛普的市長也被送上了絞刑架。阿爾發還制定新的稅制,一切動產和不動產都要徵收財產稅,所有的商品都要徵收交易稅,企圖從經濟上扼殺尼德蘭革命。他惡狠狠地說:「寧留一個貧窮的尼德蘭給上帝,也不留一個富裕的尼德蘭給魔鬼。」

在一片腥風血雨中,有錢的尼德蘭人紛紛逃往外國。奧蘭治親王逃到德國拿騷。在那裡,他繼續策劃反西班牙統治的斗爭,並希望得到德國新教諸侯和法國胡格諾教徒的援助。他多次組織軍隊進攻尼德蘭,但都沒有成功。

低谷

廣大的尼德蘭人民積極地展開了游擊戰,在北方,漁民、水手和碼頭工人組成了一支支稱為「海上乞丐」的游擊隊。他們駕著輕便小船,沿海岸游弋,出其不意地襲擊西班牙運輸船。一次,一支由24隻小船組成的游擊隊,還攻佔了西蘭島的布里爾,將阿爾發的軍隊打得紛紛落水。這一仗使海上游擊隊終於在尼德蘭本土建立了第一據點,促使了革命高潮的到來。1573年底,北方各省基本上都從西班牙佔領下解放出來,宣布獨立。在北方各省聯席會議上,奧蘭治親王被推為總督。北方各省事實上已成為一個獨立的國家。

在南方,阿爾發的日子也不好過。尼德蘭人民在密林中組成「森林乞丐」游擊隊,不斷襲擊小股西班牙軍,懲罰西班牙人的爪牙。打得阿爾發暈頭轉向。起先,他全力對付奧蘭治親王的進攻,繼而又分兵對各省起義的城市進行猛烈的攻擊。他對許多城市實行野蠻的洗劫,也不能挽救西班牙在北方各省的失敗。腓力二世只得把他回召西班牙,改派一個叫列揆生的人為尼德蘭總督。

新任總督的日子更不好過。1574年5月,他率大軍包圍了北方荷蘭省的海濱城市來登,來登堅持抵抗了三個月。來登距海六英里,地勢低於海平面。8月的一天,守城戰士突然打開水閘,來登城外頓時成為一片澤國,圍城的西班牙軍全都陷入海水中,損失慘重,狼狽地撤走了。來登戰役的勝利,鞏固了北方革命的勝利,也推動了南方各省的斗爭。1576年9月4日,布魯塞爾爆發起義,起義者佔領了總督府,西班牙在尼德蘭的統治機關被推翻了。從此,革命的中心轉移到了南方。

這一年的10月,全尼德蘭的三級會議在根特城召開,簽訂了《根特協定》,宣布廢除阿爾發頒布的一切法令,重申各城市原有的權利,南北聯合抗擊西班牙。

勝利

1579年,南方的封建貴族害怕日益高漲的革命影響他們的利益,組成阿拉斯聯盟,承認腓力二世為國君,企圖聯合西班牙軍向北方進攻。阿拉斯聯盟破壞了《根特協定》,於是北方各省成立了烏特勒支同盟,以對抗南方貴族。第二年,腓力二世宣布奧蘭治親王為罪犯,烏特勒支同盟針鋒相對,宣布廢黜腓力二世,成立聯省共和國。聯省共和國各省中,荷蘭地域最大,經濟也最發達,是共和國的政治中心,所以又稱聯省共和國為荷蘭共和國。從此,尼德蘭分裂為兩部分,北部形成獨立的國家,南部仍然處在西班牙統治之下。

腓力二世當然不能容忍荷蘭共和國的存在,但此時這位強悍的國王已無力與新生的共和國較量了。1588年,西班牙無敵艦隊在英吉利海峽被英國海軍擊潰,從此失去海上優勢。第二年,腓力二世在愛斯庫里亞爾行宮中死去。1609年,新繼位的腓力三世和荷蘭共和國簽訂《十二年休戰協定》,事實上承認了共和國的獨立。尼德蘭革命在北方獲得完全的勝利。1648年,荷蘭為歐洲各國正式承認。

Ⅱ 古代的尼德蘭屬於哪個國家

尼德蘭古代曾由羅馬統治,中世紀初期成為法蘭克王國和查理曼帝國的組成部分。11~14世紀,尼德蘭分裂成許多封建領地,多隸屬於神聖羅馬帝國和法國。14世紀至16世紀中期,通過中世紀的王朝婚姻關系和王位繼承,尼德蘭成為西班牙的一部分。

Ⅲ 尼德蘭是如何成為西班牙屬地的

中世紀初期,尼德蘭是法蘭克王國的中心,11世紀後,分裂為許多封建領地,有些臣屬於法國,有些臣屬於德國。15世紀,勃艮第公爵統一了尼德蘭各邦。1477年,勃艮第公國被法國吞並,尼德蘭成為獨立的領地,歸德國的哈布斯堡王族統治。1516年,出生於尼德蘭的哈布斯堡族的王子查理繼承了西班牙的王位,稱查理一世,從此尼德蘭成為西班牙的屬地。1519年,查理又當選為德國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稱查理五世。查理五世的領地除德國、西班牙及美洲殖民地之外,還包括尼德蘭、義大利的大部地區和北非的突尼西亞等地。西班牙以天主教為統治工具,成為天主教勢力的最大支柱。

Ⅳ 尼德蘭革命指的尼德蘭那時候是屬於哪個國家的

尼德蘭革命爆發於1566年,當時屬於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是歷史上第一次成功的資產階級革命。

尼德蘭(The Netherlands, 荷: Nederland)。指萊茵河、馬斯河、斯海爾德河下游及北海沿岸一帶,相當於今天的荷蘭、比利時、盧森堡和法國東北部的一部分。1516年,西班牙國王斐迪南死後,他的外孫查理一世即位。查理已經在1506年從他父親(神聖羅馬帝國皇帝之子)方面繼承了尼德蘭,這時又以西班牙國王的身份領有這片土地。從此尼德蘭成為西班牙的屬地。即十六世紀初葉後,受西班牙哈布斯堡家族統治。
1566年,北方各省掀起反西班牙封建統治的資產階級革命,1579年北方八個省和南方部分城市成立「烏特勒支同盟」,1581年成立「尼德蘭聯省共和國」。1795年後,成為法國統治下的荷蘭王國。1815年維也納會議後,原南部各省和荷蘭合並為尼德蘭王國。1830年南部脫離尼德蘭獨立,成立比利時王國。

Ⅳ 尼德蘭是哪裡現在好像沒有了嗎怎麼回事

「尼德蘭」荷蘭文意為低地,指馬斯河、萊茵河、些耳河下游及北海沿岸一帶的低窪地區,范圍大體相當於今天荷蘭、比利時、盧森堡和法國東北部。這個地區曾處於羅馬帝國和法蘭克王國統治之下,16世紀初,尼德蘭歸屬西班牙。尼德蘭自古就是水陸通商的樞紐。早在13、14世紀,手工業、商業就相當發達。佛蘭德爾等城的呢絨以品質優良馳名全歐。地理大發現以後,尼德蘭的資本主義工商業發展迅速,有300多座城市,當時被稱為「多城市國家」。

Ⅵ 尼德蘭革命成功 尼德蘭屬於哪國

尼德蘭革命爆發於1566年,當時屬於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是歷史上第一次成功的資產階級革命。

尼德蘭(The Netherlands, 荷: Nederland)。指萊茵河、馬斯河、斯海爾德河下游及北海沿岸一帶,相當於今天的荷蘭、比利時、盧森堡和法國東北部的一部分。1516年,西班牙國王斐迪南死後,他的外孫查理一世即位。查理已經在1506年從他父親(神聖羅馬帝國皇帝之子)方面繼承了尼德蘭,這時又以西班牙國王的身份領有這片土地。從此尼德蘭成為西班牙的屬地。即十六世紀初葉後,受西班牙哈布斯堡家族統治。

有幫助請及時採納~

Ⅶ 尼德蘭是哪個國家

尼德蘭」意為低地(低地國家),舊時尼德蘭地區所包括的區域相當於荷蘭、比利時、盧森堡和法國北部部分地方[1]。
荷蘭的正式國名叫尼德蘭王國,荷語為Koninkrijk der Nederlanden,英語為The Kingdom of the Netherlands,簡稱The Netherlands,而非Holland[2](荷蘭省是尼德蘭聯省共和國中最大、最富裕且最有權力的省份,中文譯名「荷蘭」就來自「Holland」一詞[2])。尼德蘭瀕臨北海,地勢低平,耳德河的深水便於大船出入,因此海外交通十分便利。尼德蘭的手工業和商業發展很快,外國商人紛紛來到這里經商。新航路開辟以後,歐洲商業中心從地中海轉移到大西洋,尼德蘭的經濟又有進一步的增長。每日往來的外商有五、六千人,港口同時可以停泊大小船隻二千多艘。商人們運來美洲的金銀、東方的香料等奢侈品,運走西歐、北歐的紡織品、金屬製品、船舶用具,等等。安特衛普有發達的紡織、玻璃製造、製糖、印刷等業;銀行、匯兌、信貸業務應運而生。
①即「荷蘭,比利時」
②尼德蘭(The Netherlands, 荷: Nederland)。指萊茵河、馬斯河、斯海爾德河下游及北海沿岸一帶地勢低窪的地區,相當於荷蘭、比利時、盧森堡和法國東北部的一部分[1] 。中世紀初期,尼德蘭是法蘭克人王國的一部分,法蘭克人王國分裂後,它分屬於德意志皇帝和法蘭西國王。1516年,西班牙國王斐迪南死後,他的外孫查理五世即位。查理已經在1506年從他父親(神聖羅馬帝國皇帝之子)方面繼承了尼德蘭,這時又以西班牙國王的身份領有這片土地。從此尼德蘭成為西班牙的屬地。即十六世紀初葉後,受西班牙哈布斯堡家族統治。1566年,北方各省掀起反西班牙封建統治的資產階級革命,1579年北方八個省和南方部分城市成立「烏特勒支同盟」,1581年成立「尼德蘭聯省共和國」。1795年後,成為法國統治下的荷蘭王國。1815年維也納會議後,原南部各省和荷蘭合並為尼德蘭王國。1830年南部脫離尼德蘭獨立,成立比利時王國。1839年倫敦協定承認盧森堡為獨立國家。1867年盧森堡成為中立國[3] 。

Ⅷ 為什麼16世紀後期的尼德蘭革命者自稱乞丐

「尼德蘭」意思是低地,指萊茵河、些爾德河和北海海濱地勢低窪的地區,相當於今荷蘭、比利時、盧森堡和法國北部。1566——1609年,尼德蘭爆發人類歷史上第一次成功的資產階級革命,創建了荷蘭共和國,影響深遠。可是,尼德蘭的革命者卻曾自稱乞丐,這不奇怪嗎?

1572年 4月1日,一支「海上乞丐」攻佔西蘭的布里爾城,並擊退敵人的反撲。從此,北方起義進入高潮。不久整個北方都從西班牙的統治下解放出來。經過反復的斗爭,到1579年初, 北方7省組成烏特勒支同盟,宣布永不分裂,實際奠定荷蘭共和國的基礎。正是人民群眾的英勇斗爭,才最終打敗西班牙反動派,取得資產階級革命的勝利。

Ⅸ 尼德蘭南部的介紹

南尼德蘭是一個歷史區域,位於低地國家(Low Countries)尼德蘭(The Netherlands)南部。先後被西班牙(西屬尼德蘭:1579-1713年)、奧地利 (奧屬尼德蘭:1713-1795年)和法國 (1795-1815年)統治過。

Ⅹ 「尼德蘭」是哪裡

「尼德蘭」(Netherland)意即低凹之地,相當於現在的荷蘭、比利時、盧森堡和法國東北的部分地區。早在中世紀時這里就是北歐主要的國際貿易中心之一,文藝復興式木工藝的發展要比德國北部的某些地區更為先進。布魯塞爾、安特衛普和里格是文藝復興早期木工藝的三大中心,它們以高超的雕刻技藝和葉簇裝飾的形式形成獨特的風格,並曾影響過德國北部的傢具裝飾。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424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769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1125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326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1388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1068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1017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1942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1043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7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