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倫布如何和西班牙國王交流
A. 哥倫布發現新大陸的故事
哥倫布年輕時就是地圓說的信奉者,是曾經在熱那亞坐過監獄的馬可.波羅的崇拜者,立志要做一個航海家。他確信西起大西洋是可以找到一條通往東亞的切實可行的航海路線的。
他堅決要把這種夢想變成現實。他先後向葡萄牙、西班牙、英國、法國等國國王請求資助,以實現他向西航行到達東方國家的計劃,都遭拒絕。他終於說服了伊莎貝拉一世皇後,並為他的探險航行提供了經費。他在1492年到1502年間在西班牙國王的資助下四次橫渡大西洋,到達美洲大陸,他也因此成為了名垂青史的航海家。
當時,地圓說已經很盛行,哥倫布也深信不疑。他先後向葡萄牙、西班牙、英國、法國等國國王請求資助,以實現他向西航行到達東方國家的計劃,都遭拒絕。一方面,地圓說的理論尚不十分完備,許多人不相信,把哥倫布看成江湖騙子。
一次,在西班牙關於哥倫布計劃的專門的審查委員會上,一位委員問哥倫布:即使地球是圓的,向西航行可以到達東方,回到出發港,那麼有一段航行必然是從地球下面向上爬坡,帆船怎麼能爬上來呢?對此問題,滔滔不絕、口若懸河的哥倫布也只有語塞。
另一方面,當時,西方國家對東方物質財富需求除傳統的絲綢、瓷器、茶葉外,最重要的是香料和黃金。其中香料是歐洲人起居生活和飲食烹調必不可少的材料,需求量很大,而本地又不生產。當時,這些商品主要經傳統的海、陸聯運商路運輸。經營這些商品的既得利益集團也極力反對哥倫布開辟新航路的計劃。
哥倫布為實現自己的夢想和計劃,到處游說了十幾年。直到1492年,西班牙王後慧眼識英雄,她說服了國王,甚至要拿出自己的私房錢資助哥倫布,使哥倫布的計劃才得以實施。
1492年8月3日,哥倫布受西班牙國王派遣,帶著給印度君主和中國皇帝的國書,率領三艘百十來噸的帆船,從西班牙巴羅斯港楊帆出大西洋,直向正西航去。經七十晝夜的艱苦航行,1492年10月12日凌晨終於發現了陸地。哥倫布以為到達了印度。
後來知道,哥倫布登上的這塊土地,屬於現在中美洲巴勒比海中的巴哈馬群島,他當時為它命名為聖薩爾瓦多。1493年3月15日,哥倫布回到西班牙。此後他又三次重復他的向西航行,又登上了美洲的許多海岸。直到1506年逝世,他一直認為他到達的是印度。
後來,一個叫做亞美利哥的義大利學者,經過更多的考察,才知道哥倫布到達的這些地方不是印度,而是一個原來不為人知的新的大陸。哥倫布發現了新大陸。但是,這塊大陸卻用證實它是新大陸的人的名字命了名:婭美麗雅哥洲。
後來,對於誰最早發現美洲不斷出現各種微詞。哥倫布發現新大陸的結論是不容置疑的。這是因為當時,歐洲乃至亞洲、非洲整個舊大陸的人們確實不知大西洋彼岸有此大陸。至於誰最先到達美洲,則是另外的問題,因為美洲土著居民本身就是遠古時期從亞洲遷徙過去的。
中國、大洋洲的先民航海到達美洲也是極為可能的,但這些都不能改變哥倫布發現新大陸的事實。
哥倫布的遠航是大航海時代的開端。新航路的開辟,改變了世界歷史的進程。哥倫布這一創時代的舉動所帶給人類社會和文明的影響無疑在人類歷史上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在往後的每一歷史時代對他的評價都會有所不同,但他開創新時代的影響是不容置疑的。
它開創了在新大陸開發和殖民的新紀元。當時歐洲人口正在膨脹,有了這一發現,歐洲人就有了可以定居的兩個新大陸,就有了能使歐洲經濟發生改觀的礦藏資源和原材料。
這一發現,導致了美國印地安人文明的毀滅。從長遠的觀點來看,還致使西半球上出現了一些新的國家。這些國家與曾在該地區定居的各個印地安部落截然不同,它們極大地影響著舊大陸的各個國家。它使海外貿易的路線由地中海轉移到大西洋沿岸。
從那以後,西方終於走出了中世紀的黑暗,開始以不可阻擋之勢崛起於世界,並在之後的幾個世紀中,成就海上霸業。一種全新的工業文明成為世界經濟發展的主流。
伊莎貝拉曾向哥倫布許諾,他可以做他所發現的任何陸地的總督。但是作為一個行政官他是不稱職的,最後被撤職,帶著鐐銬被遣送回西班牙。在西班牙他很快就得到了釋放,但是沒有再讓他擔當任何官職。但直到去世時,他都相當富裕。
哥倫布說過:即使是簡單的也需要有人去發現,去證實。站在後面指手畫腳是無用的,關鍵在於創新。
拓展資料:
克里斯托弗·哥倫布(西班牙語:Cristóbal Colón;義大利語:Cristoforo Colombo),1450/1451年秋天-1506年5月20日),探險家、殖民者、航海家,出生於中世紀的熱那亞共和國(今義大利西北部)。
當時背景是西方帝國主義抬頭,各歐洲王國開始經濟競賽,紛紛通過建立貿易航線和殖民地來擴充財富。哥倫布的向西航行到達東印度群島的冒險性計劃得到西班牙王室的支持。
B. 哥倫布怎樣成功游說西班牙國王支持他去航海探險的
同意上面的說法,符合實際情況,查了一下西班牙語的維基網路,沒有提到,為上面補充一點,當時的西班牙國王是著名的費爾南多二世,哥倫布確實一方面提出"亞洲"(雖然他一直認為到達了亞洲)盛產黃金,(理論是當時歐洲風靡一時的馬可波羅行跡),另一方面需要補充的是哥倫布是地圓說的堅定支持者和親身實踐著,他用他的地圓說理論對抗當時封閉的天主教社會,(他們認為大西洋的西邊是世界盡頭無法穿越),所以必須要提及的是地心說理論,當然因為當時地中海地區時局不穩定,不利於航海貿易,所以向西方探險也成為可能,至於向西比向東節省路程這一點,我沒有找到文獻依據.以上屬個人觀點,僅供參考只用.PS:哥倫布有著豐富的航海經驗,他也肯定不會不寫在他的簡歷里的、、、
C. 哥倫布是如何說服國王而獲得資助的
一四九二年八月三日,哥倫布率三艘帆船自西班牙啟航,想橫渡大西洋,前往「東方」的日本、中國、印度。他花了十幾年尋求資助,終於得到依薩貝拉女王與費迪南國王夫婦的支持,從事開創歷史的航程。
不過,開創歷史的契機,也是歷史創造的。
一四五一年,哥倫布出生於熱那亞,那是義大利北方的重要貿易港。他年輕時的經歷,我們所知不多。歷史課本里的哥倫布,一四七六年才出道。那一年八月,僱用哥倫布的貿易船隊在葡萄牙海岸附近遭到葡萄牙與法國艦隊的攻擊。哥倫布落海後,抱著浮木漂流了一陣子,在葡萄牙登陸,稍事休養,再到里斯本投奔熱那亞僑民社區。
那時葡萄牙是歐洲的航海探險先鋒。十五世紀初,葡萄牙國王的第三個兒子亨利王子(一三九四-一四六○年),就不斷在非洲西北海岸探索南下的可能。大西洋接近赤道的海域,自古水手就拒絕前往,倒不是擔心船到了「世界盡頭」,會墜落無底深淵;歐洲人早就有「地球」概念。在茫無邊際的大洋中航行,最怕的是不知身在何處,而越接近赤道,越無法依賴北極星高度確定緯度。
亨利王子設立航海學校,搜集各種海圖,贊助探險船隻、航海技術研究,為葡萄牙開疆拓土。一四五六年,羅馬教宗已同意葡萄牙對非洲幾內亞海岸(北緯十度左右)具有管轄權,「並沿南岸直達印度」。
「印度大業」的點子是亨利王子最大的歷史遺澤,也是讓哥倫布創造歷史的火花。哥倫布從小沒受過正式教育,不會讀寫義大利文,到了葡萄牙卻開始努力學習讀寫,除了通行(依比利半島)的卡斯逖爾(Castile)語文(西班牙文前身),還有拉丁文--古今知識的鑰匙。因此他能夠讀各種有關地理、東方的典籍,例如《馬可波羅游記》。
在哥倫布到達葡萄牙之前,就有人想到由海路西進,航向東方,而不必由非洲西岸南下,走迂迴的路。可是有幾個技術上的問題仍待解決。
首先,地球究竟有多大,當時的人仍不清楚。公元前三世紀,北非學術重鎮亞歷山大城圖書館館長埃若塔色尼茲(Eratosphenes, 276-195 BC)就測量過地球周長,可是古代的測量數據如何換算,至今仍是個問題。
其次,在沒有海圖的大洋中航行,即使一切順利,也無法確定返航路線。
何況葡萄牙在西非海岸探險半個世紀以上,成果豐碩,找到通往東方的航路,似乎是遲早的事,何必冒險?事實上,哥倫布隨葡萄牙船到過西非黃金海岸,目睹過葡萄牙人的成就。
哥倫布還是相信西進才是捷徑。他兜售西進的計畫書,以現代知識來看,簡直一無是處。例如他對地球直徑的估計,實在太小,對東方的國情,又一無所知,連蒙古大汗在中國建立的元朝已傾覆一百多年,都不知道。(按,一三六八年,元至正二十三年,元順帝退出大都【今日的北京】。)
一四八八年十二月,葡萄牙人迪亞士發現了南非好望角,返回里斯本,成為新的航海英雄;哥倫布正在與國王第二度協商他的印度計畫。由非洲西岸東進的航路已經打開,國王就用不著哥倫布了。於是哥倫布就到卡斯逖爾碰運氣。
這時,依比利半島上另一件歷史大事,影響了哥倫布的命運。
原來現代西班牙是亞拉岡與卡斯逖爾兩國合並成的。亞拉岡王儲費迪南與卡斯逖爾王儲依薩貝拉於一四六九年結婚,分別在一四八○年前後即位。一四九二年一月,他們將穆斯林在依比利半島上最後一個據點攻下,完成收復依比利半島的大業。前一年八月,哥倫布晉見依薩貝拉,呈遞計畫。女王下令組成的特別委員會通過了這份計畫書,王家委員會卻否決了。於是國王與女王接見哥倫布,慰勉一番。眾人慶賀依比利半島「重歸基督教世界」時,哥倫布已動身前往法國。
好在哥倫布新結交的權貴朋友及時說服了依薩貝拉女王。一四九二年四月里,哥倫布與兩位國王的合約大多辦妥,可以著手籌備出航了。以後的事,歷史教科書里都有:哥倫布不負所託,開拓的新航路的確為西班牙帶來新領土與龐大財富。只是西班牙的海外霸業並未持久,因為西班牙的兩位國王當時下了另一道命令。
一四九二年三月三十日,國王命令西班牙境內的猶太人改奉基督教,不然就走。依比利半島上的猶太人社群,在中世紀一直是知識階層、高級技藝行業的主力,他們的成就,甚至奠定了歐洲文藝復興的基礎。
費迪南與依薩貝即位後,一面進行「驅逐穆斯林」大業,一面搞「凈化宗教」,一四八一年一月,史上惡名昭彰的「西班牙宗教裁判所」開始運作。一四九二年,西班牙境內還有二十萬猶太人,令下之後,約有一半逃亡到葡萄牙境內,五萬人乘船到北非或土耳其。哥倫布率領的西進船隊在八月三日啟航,因為前一天,搭載猶太人的船隻必須全數離境。
兩批船先後離開西班牙,較小的船隊發現了新大陸;而大批國家的菁英已由較大的船隊載走了。
D. 哥倫布如何說服西班牙王室支持探險!!!
尊敬的女王陛下:
您的忠誠的僕人克里斯托弗·哥倫布祝願您在上帝的保佑下玉體安康、人民恭順勤勉、偉大的西班牙繁榮強盛。
正如威尼斯偉大的旅行家馬可波羅在他那與他同樣偉大的著作《東方見聞錄》中所描述的那樣,東方是一個遍地黃金的樂園,如果您能允許我以您,偉大的女王陛下的名義率領一支船隊經水路到東方探險,開辟一條連接東方國家的海上商路,將會使您在與中國、印度、日本等國的貿易中獲得享用不盡的財富。
開辟新航路為您帶來的將不僅是財富,您還將會獲得無限的尊貴與榮耀。我所率領的船隊可以在航路沿途設立據點控制歐洲獲得財富的通道,到時歐洲各國到東方貿易的商船將不得不接受女王陛下的庇護,歐洲其他國家的君主要想獲得財富將不得不得到您,我偉大的女王陛下的允許。
下臣只需一支五艘三桅帆船,每支船配備60名水手和100名士兵並20門拂朗機火炮及一應槍彈軍械淡水食物等物資,這些花費對於您將要獲得的回報來說簡直就如大海里的一滴水。
女王陛下還可為下臣的船隊配備一些傳教士,以對東方異教徒宣揚上帝之名,使全世界皈依天主的教化。
下臣在這里還不得不鬥膽稟告您一個另人不安的消息,您的對手葡萄牙國王最近對新航路的開辟發生了濃厚的興趣,不日即可能組建一支赴東方探險的船隊,如果被狡猾的葡萄牙國王搶先開辟新航路,這將是對西班牙災難性的後果。
我尊敬的女王陛下,依您的英明偉大,您一定會作出正確的抉擇,請允許下臣再次祈禱上帝保佑您,偉大的女王陛下和您可愛的人民,偉大的西班牙與主同在,阿門。
您的忠誠的奴僕克里斯托弗·哥倫布
1492年3月31日
E. 西班牙王室支持哥倫布遠航的政治、文化背景是什麼
哥倫布到西班牙後就開始活動,想從西班牙國王菲迪南德和皇後伊麗貝拉那裡得到支持,1486年5月,國王和皇後終於召見了他。由於他的忠厚、自信及豐富的地理知識,哥倫布給國王和皇後留下了很好的印象。西班牙很想在開辟東印度群島航路的競爭中擊敗葡萄牙,所以對哥倫布的計劃很支持,並責成一個由海員和學者組成的委員會進行研究。遺憾的是委員會辦事拖拉,到1488年還未做出任何決定,等得不耐煩的哥倫布又回到了里斯本,試圖從國王約翰那裡得到支持。可是,當時葡萄牙航海家巴托洛門·迪亞斯繞過非洲南端的好望角後勝利歸來。這樣國王約翰認為,東行到達亞洲的航路已通,於是對哥倫布的計劃就失去了興趣。
盡管哥倫布又向英國和法國國王提出了建議,但都失敗了。毫無辦法的他,只好等待西班牙的那個委員會的決定了。1490年,哥倫布的計劃不切實際的斷言終於被西班牙皇家顧問們宣布,但皇後仍然對此抱有信心。1491年一年新任命的委員會終於通過了哥倫布的東印度群島探險計劃。
多年的冷遇非但沒使他妄自菲薄,相反竟使他自信到了狂妄的程度。他提出在試航成功後任命他為海洋將軍和新領地的總督,親且要把將來全部殖民地收入的10%歸他所有。
這一要求遭到國王和皇後的斷然拒絕。幸虧一個替皇後管理個人財務的寵臣向皇後說明這次探險的代價比獲得的利益來說是微不足道的。1492年,同意哥倫布所提各項條件的正式文件終於簽定了。經過8年的挫折,哥倫布的計劃終於被採納了。
F. 西班牙女王支持哥倫布航海的原因
哥倫布在1492年到1502年間在西班牙國王的資助下四次橫渡大西洋,到達美洲大陸,他也因此成為了名垂青史的航海家。
哥倫布是個義大利人,自幼熱愛航海冒險。實際上1491年,就已經沒人相信地球是個平面了,後來有人說他是為了證實「地圓說」才開始的航行,這種說法是錯誤的。一方面,地圓說的理論尚不十分完備,許多人不相信,把哥倫布看成江湖騙子。另一方面因為當時西方國家對東方物質財富需求除傳統的絲綢、瓷器、茶葉外,還有亞洲的高利潤的香料貿易。
哥倫布為了實現自己的計劃,到處游說了十幾年。直到1492年,西班牙女王伊莎貝拉慧眼識英雄,她說服了國王斐迪南二世,使哥倫布的計劃才得以實施。因為西班牙王室看到了有可能在與對手的有關亞洲的高利潤的香料貿易的競爭中取得先手的遙遠但美好前景。
其實,西班牙女王支持哥倫布,恰恰是缺乏必要的地理知識。在哥倫布發現美洲之前,葡萄牙人已經控制了從非洲好望角直達印度的航路,葡萄牙人經過精密的計算發現,其實從歐洲到達亞洲東方的最近的路途就是他們控制的航線,這也是葡萄牙人拒絕支持哥倫布的原因。這里就有了很大的巧合,歷史的必然就在這種偶然中產生了。當然也有觀點認為,哥倫布恰恰清楚葡萄牙人的航路是通往東方的要道,但是葡萄牙人已經牢牢控制了這里了,他只有重新選擇一條新的道路。
哥倫布曾經游說過英國、法國、義大利和葡萄牙,但都被拒絕,拒絕的原因除了上面所述,就是因為哥倫布提出一些過分的要求,例如他要求」航海司令「的頭銜,10%的戰利品回報,並且要求將他發現的每個國家的總督權過繼給他的後代。開始的時候西班牙女王伊莎貝拉也同樣拒絕了他,但她卻指定了一個皇家委員會考慮哥倫布的計劃,並同時決定將哥倫布納入皇家供奉。直到6年後也就是下文所說的1492年才發了批文。
1492年8月3日,哥倫布受西班牙女王派遣,帶著給印度君主
和中國皇帝的國書,率領三艘百十來噸的帆船,從西班牙巴羅斯港揚帆出大西洋,直向正西航去。經七十晝夜的艱苦航行,1492年10月12日凌晨終於發現了陸地(屬於中美洲加勒比海中的巴哈馬群島,他為它命名為聖薩爾瓦多)聖薩爾瓦多便是救世主的意思,這個救世主拯救了剛剛興起的歐洲,但是也許在改變歷史的同時,也給其他大洲帶去了災難。
G. 哥倫布剛發現新大陸時,是怎麼用語言和當地土著交流的 都互相不懂對方說的話啊
哥倫布剛剛到達新大陸的時候,確實就是使用手語比比劃劃地和土著居民交流的。這就和你去一個陌生的國度旅遊一樣,不會說當地的語言、不會看當地的文字,只能用手勢比劃。好在一些人類共通的需求和行為模式是可以通過比劃的方法傳遞信息的。想吃想喝了,比劃著往嘴裡塞東西就好了。別人也不傻,自然可以明白這種行為。這才造成了大量的誤解。那個關於澳洲的笑話不就是這樣說得嗎?袋鼠Kangaroo的名字是英國殖民者登上大陸之後問土著居民得來的。然而實際上,這個單詞的意思是「不知道」。雖然這個語言學笑話是假的,但背後的邏輯卻是真實的。
歐洲大航海時代開啟之前,在世界各大海洋上最活躍的航海家都來自阿拉伯。這一點現在的人可能不太好理解,但在那個時代阿拉伯不是落後閉塞的象徵,而是極富活力的經商民族。元朝分的所謂四類公民的第二種色目人,就是指的阿拉伯商人。這些人在整個歐亞大陸上貿易,給不會管理經濟的蒙古人帶來了大量財富。在歐洲是一樣的,探險家在出海之前,必須請教阿拉伯商人海洋的具體情況。更重要的是,阿拉伯人見多識廣,可以出租會很多語言的語言學家跟船出海。哥倫布的探險隊里就有這樣的專家。
但事實上,這位專家沒有派上用場,唯一的作用大概就是初步記錄了當地人所使用的語言,給後來的翻譯工作帶去了原始資料。可是歐洲人顯然並不認為這些新大陸的土著居民是擁有智能和文明的人類,因此沒有花很大的精力去研究他們的語言。在哥倫布的團隊探索美洲大陸的時候,他是通過指指點點才搞清楚了對方的王國首都和黃金所在地。對自己處境毫無意識的土著人根本不知道自己會面臨什麼樣的悲慘境地。
H. 西班牙國王對哥倫布的遠航持什麼態度
首先,哥倫布曾向西班牙國王請求資助,以實現他向西航行到達東方國家的計劃,都遭拒絕。一方面,地圓說的理論尚不十分完備,許多人不相信,把哥倫布看成江湖騙子。一次,在西班牙關於哥倫布計劃的專門的審查委員會上,一位委員問哥倫布:即使地球是圓的,向西航行可以到達東方,回到出發港,那麼有一段航行必然是從地球下面向上爬坡,帆船怎麼能爬上來呢?對此問題,滔滔不絕、口若懸河的哥倫布也只有語塞。
後來由於葡萄牙人首先佔領了通往東方的好望角一路,西班牙只得再開辟一條沒有阻擾的道路到達東方。直到1492年,西班牙女王伊莎貝拉慧眼識英雄,她說服了國王,使哥倫布的計劃才得以實施。但贊助的程度也不高,本是抱著能通就通,不能通也不強求的態度。到哥倫布發現美洲大陸後,西班牙國王才覺得此次航行有可能通到東方,於是加大了對哥倫布航海的力度。
希望能幫助到你ˆ_ˆ
I. 西班牙國王採取什麼方式支持哥倫布的探險活動從中哥倫布獲得了什麼樣的利益保證
1492年4月,西班牙國王同他簽訂航海協議,授予海上大將稱號,任命他為所發現的島嶼和陸地的總督,允許他從這些地方的產品和投資所得中抽取一定收入,並答應給予他必要的財政和物質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