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觀西班牙 » 墨西哥電視轉播衛星多少度

墨西哥電視轉播衛星多少度

發布時間: 2022-09-02 02:51:34

A. 1964年第18屆奧運會,()國家發射了通信衛星,首次實現了向全世界實況轉播奧運會

美國發射的「辛科姆」通訊衛星

第1屆現代奧運會於1896年4月6日至15日在希臘首都雅典隆重舉行。受當時條件的限制,游泳比賽還沒有游泳池,比賽是在公海里舉行的,起終點是浮艇拉著的纜繩,泳道是用水面上漂浮的南瓜作為標記,泳距未經過仔細測量,只是憑感覺進行估計。比賽的方法另人驚嘆:先用小輪船把運動員載離海岸,發令員估計距離合適了,便發令讓選手游回岸邊,不求泳姿,自由發揮,以到達岸邊的先後決定名次。

同樣,第2屆法國巴黎奧運會設施也很差,田徑賽場就是一個明顯的例證。這個場地十分狹小,林木橫生,土質松軟,跑道不平,場內設施幾乎一無所有。跳遠比賽需選手自己動手挖掘沙坑;跨欄比賽的個別欄架臨時用樹枝架起來湊合;參加投擲比賽的選手更是苦不堪言,器械經常碰撞到樹木的枝權,有時擲出的鏈球纏繞在樹權上。

所以,現代奧林匹克運動雖然興起於技術逐漸占據統治地位的現代社會中,但是一開始卻幾乎看不到技術的影子,技術與奧林匹克運動的關系一直處於一種相對平淡的狀態之中。在奧林匹克運動中表現出來的技術一般都是其他領域的一般性技術的借用,例如借用建築技術修建體育場、修建游泳池等等。總體而言,技術在奧林匹克運動發展的初期所起的作用大多是輔助性的。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奧林匹克運動逐漸地引進了各種技術成果來促進自身的發展,突出表現在場地、設施和運動員裝備等方面。

1912年第5屆瑞典奧運會在科技應用方面有了重大的突破,就是在場內試驗性地安裝了電動計時器和終點攝影設備,使計量時間精確到1/10秒。

1920年在比利時安特衛普舉行的第7屆奧運會,在裝備等方面比一戰前的幾屆都有了很大突破。安特衛普市興建了一個能容納3萬人左右的體育場和其他體育設施,體育場的煤渣跑道周長400米,這是奧運會第一次使用標准跑道。

1928年在荷蘭阿姆斯特丹舉辦的第9屆奧運會,東道主為了進一步擴大奧運會的影響,特意建造了一座高塔。在奧運會期間,高塔一直燃燒著熊熊焰火。火種取自奧林匹亞,用聚光鏡聚集陽光點燃火炬,這也代表了當時的科技水平。

1936年,德國柏林奧運會,由於20年代初期電視機的發明,給奧運會帶來了一次全新的革命。在本次的奧運會上,德國第一次通過電視播放了奧運會的比賽盛況,不僅在全世界范圍內擴大了奧運會的影響,而且也為以後電視轉播奧運會開創了先河。

1956年墨爾本奧運會在運用新科技發明方面又有了新的嘗試。自從1903年第一架用發動機驅動的飛機成功試飛以來,飛機第一次被運用到奧運會中來,成為神聖的傳遞聖火的使者。火種仍然按照慣例從奧林匹亞採集,並用飛機傳遞到墨爾本,總行程共約2萬多千米。

在20世紀50年代,新材料技術革命給奧林匹克運動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新材料技術的應用,一方面使得運動員的服裝開始脫離了普通服裝系列,而逐步發展成了一個新的服裝體系。運動服逐漸變得隨意、舒服而利於運動。另一方面,在運動設備製造過程中顯示出強大的威力,極大地推動了各個運動項目的發展。例如,巴克於1948年引進一種利用300片相互聯接的戰爭剩餘的正方形鋁管來製成了新型的跳板----巴克跳板。但此後不久,這種跳板就讓位於更結實更輕的鋁合金設計製成的跳板。

1960年第17屆羅馬奧運會在科技應用的另外一個方面有了新的突破----興奮劑的使用。古都羅馬正值夏季,酷暑難當,奧運會的自行車比賽正緊張激烈地進行著。突然,丹麥選手馬克.詹森摔下了飛馳的自行車當場倒斃。當時人們都以為他是中暑所致,後經屍體解剖,才發現這名運動員為了取得勝利,賽前服用了過量的苯丙胺興奮劑,加上炎熱和激烈的競爭,才導致了這場悲劇的發生。

1964年在日本東京舉行的第18屆奧運會又有了更加令人振奮的科技突破,美國發射的「辛科姆」通訊衛星,向世界各地轉播了奧運會盛況,這在奧運會史上還是第一次

. 1968年的墨西哥奧運會,由於當時較為先進的電子計時設備的應用,使得田徑比賽,尤其是短距離項目的竟爭格外的精彩紛呈。美國的吉姆.海因斯在田徑的男子100米跑決賽中首次突破10秒大關,以9秒9的成績獲勝。這項成績電子計時為9秒95,直到1983年才被美國另一運動員卡爾文.史密斯以9秒93刷新。技術的精確性使得各路好手再也不用為哪怕只是一點點的成績誤差而與裁判發生不必要的爭執,同時也使裁判員們的裁判工作變得更為公正和輕松。另外,還值得一提的是,本屆奧運會首次正式進行了性別和興奮劑檢查,科學技術開始在消除自身所造成的不良後果發揮著積極的作用。

1972年第20屆慕尼黑奧運會上,更是令人信服地看到了電子設備的優越性。本屆奧運會上首次採用了光電測距儀和精度可達1/1000秒的電子計時器。自動測試和顯示時間、速度和距離的電子裝置,逐步代替了人的眼和手。高速攝影攝像設備、激光裝置、計算機等,已經成為奧運賽場和裁判員們不可缺少的工具和夥伴。依靠它們的幫助,使計時更精確、計分更方便、判斷更准確。如男子400米個人混合泳第一名瑞典的貢?拉爾松,僅比第二名美國的蒂?麥基快0.002秒。因此,本屆奧運會也被稱為「技術奧運會」。這可以被看作是「科技奧運」的開始,而「科技奧運」的觀念也由此逐漸地走進人們的思維之中。 在1976年加拿大蒙特利爾舉行的第21屆奧運會上,主辦方完成了衛星傳遞聖火的壯舉。他們將在奧林匹亞點燃的聖火轉化為電子包裹,通過衛星傳播到加拿大,地面接收器把信號接收下來,轉換器把它變為激光,再用激光槍將火炬點燃。

二戰後,全球科學技術取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技術也開始更多地在人們日常生活中廣泛地使用起來。藉助於技術的力量而得到快速發展的奧林匹克運動開始全方位地引進現代技術成果,特別是一些尖端技術也開始被廣泛的使用,例如利用飛機、衛星傳遞聖火、利用通訊衛星對比賽進行轉播等等。現代技術也己經不再僅僅是一種有效的輔助手段,更主要的是成為人的「替代者」。具有突出特點的是電子測距技術和傳媒技術的使用,例如田徑運動中的計時測距技術,前者使運動比賽成績的評定更加准確、客觀,促進了公平競爭;後者的迅猛發展,在世界范圍內有力地推動了現代奧林匹克運動全球化發展。而在另外一個方面,凝聚著高新技術結晶的興奮劑在提高人們運動成績方面的巨大作用使之成為人們競相追逐的東西。所以,技術不僅在場地、設施和運動員裝備等領域中發揮更大的作用,而且在運動訓練和比賽等方面也開始顯現威力。正是因為折服於技術所表現出來的巨大力量,人們開始更多地依賴技術手段來促進奧林匹克運動的發展和獲得更加突出的運動成績,現代奧林匹克運動己經走上了無法脫離技術的道路。

第25屆奧運會於1992年7月25日至8月9日在西班牙巴塞羅那舉行。在這次奧運會上,原來分散在各個賽場的電子計時器、光電測距儀和自動計分裝置等,己經發展成為由計算機網路聯結在一起的「全能運動操作系統」,可滿足一切項目的計時、測速和計分需要。隨著信息技術的日漸發達及其他更多尖端科技的應用,使2000年悉尼奧運成為歷年來最科技化的奧運會。悉尼奧運會的信息科技解決方案主要包括三套核心系統,分別為:奧運信息檢索系統、奧運競賽結果系統、奧運管理系統,再加上悉尼奧運官方網站。除了信息技術在悉尼奧運會上大顯身手以外,其他諸如新材料技術等尖端科技也為改善運動員們的裝備、提高運動成績立下了汗馬功勞,如游泳運動員的鯊魚服等。 在這個階段,現代奧林匹克運動已經與技術整合成為一體。技術不再僅僅是奧林匹克運動發展的一種支持力量,而逐步地形成了自己的奧運科技體系,由輔助、支持轉變為自主行動的力量,並依據自身的邏輯自主地發展著,從而最終成為一種統治。實際上,現在好的運動成績的取得就完全依賴於技術的創新,因此沒有人可以拒絕技術所帶來的巨大效益。

B. 世界盃用球的變遷

從20世紀20年代開始,阿迪達斯的創始人阿迪·達斯勒先生就開始致力於研發和生產最好的足球產品。這種傳統始終如一:在過去的80年裡,阿迪達斯始終在為滿足和超越全球超過百萬的足球運動員的需要而做著不懈的努力。

阿迪達斯對體育事業的貢獻及其與一些世界頂級的運動員、球隊間緊密的聯系使阿迪達斯始終占據足球品牌的領先地位,並成為足球歷史中的一個不可或缺的部分。

阿迪達斯從1963年開始製作高質量的比賽用球,當時絕大多數足球是咖啡色的,很沉,踢起來腳會很疼。1970年,國際足聯第一次要求阿迪達斯為墨西哥世界盃提供官方用球,當時的阿迪達斯已經成為世界上領先的足球品牌。

第九屆世界盃(1970年墨西哥世界盃)比賽用球--Telstar

「Telstar」這款比賽用球完全由真皮製成,這一點和當時其他的球相比並沒有什麼特殊,但與眾不同的是Telstar表面由32塊手縫的嵌面組成(12塊黑色五角形和20塊白色六角形),這種全新的構造配合均衡的縫制使足球擁有更圓和近乎完美的外形。這一革命性的構造設計書寫了足球史上新的一頁。「Telstar」首次在白色的足球上鑲嵌黑色的五角形,從而使足球在黑白電視機的畫面中更為顯眼。1970年墨西哥世界盃首次對決賽圈賽事進行了人造衛星電視轉播)。直到現在,「Telstar」仍然是各種足球的原型。

第十屆世界盃(1974年前西德世界盃)比賽用球--Telstar&Chile

1974年前西德世界盃使用了兩款阿迪達斯公司製作的比賽用球。一款比賽用球叫「Telstar」,而另一款比賽用球叫「Chile」。「Telstar」把原先黑色的阿迪達斯標記改換成金色,「Chile」則是阿迪達斯在「Telstar」成功的基礎上推出的一款全白色的球(1962年智利世界盃曾使用過全白色的球)。兩款球和四年前的基本相同。

第十一屆世界盃(1978年阿根廷世界盃)比賽用球--TangoRiverplate

這款名為「TangoRiverplate」的比賽用球由阿迪達斯公司設計,當時被認為是經典之作,從結構上看,它由20個「三角阿迪達斯」形的嵌面相連形成12個大小相等的圓形。實際上,從此之後的每屆世界盃的比賽用球都是在這一設計的基礎上進行改良的而且與以往比賽用球不同的是,「TangoRiverplate」提高了球對各種氣候條件的適應能力。

第十二屆世界盃(1982年西班牙世界盃)比賽用球--TangoEspana

1982年世界盃的比賽用球名為「TangoEspana」,除了名稱上的類似外,在設計該球時也只是對上屆的「TangoRiverplate」作了較小的改動。當然,在技術上仍有不小的突破,在真皮製作的基礎上,增添了球的防水效果和密封性,從而大大減弱了球的吸水性,控制了球重的額外增加。

第十三屆世界盃(1986年墨西哥世界盃)比賽用球--Azteca

「Azteca」是足球製造技術上的一次改革。她外觀設計融入東道主土著人--阿芝台克人建築和壁畫圖案的風格;技術上則首次採用合成材料製造。這種合成材料的使用增強了球的耐用性,同時進一步減弱了球的吸水性。無論是在硬地上,高空中還是潮濕的環境里,「Azteca」都能表現出色。「Azteca」在足球製作史上創造了一個飛躍。

第十四屆世界盃(1990年義大利世界盃)比賽用球--EtruscoUnico

「EtruscoUnico」對合成材料進行了改良,並且首次在球體內加入黑色聚氨酯泡沫內層,使球具有完全的防水性能,運行速度再次得到提高。「EtruscoUnico」的名字以及頗為復雜的外觀設計完全是受到義大利古老而華美的歷史和伊特魯里亞藝術的影響,描繪在每一塊「三角阿迪達斯」嵌面上的圖案便是三個伊特魯里亞獅頭。

第十五屆世界盃(1994年美國世界盃)比賽用球--Questra

「Questra」首次運用具有能量回復性能的白色聚氨酯泡沫內層。這種內層使球體觸摸感更為柔軟(更易控制),球速更快。設計者希望她能像火箭離地時那樣高速的運行,「Questra」的創意來源於美國對宇宙探索和太空技術的追求。

第十六屆世界盃(1998年法國世界盃)比賽用球--Tricolore

「Tricolore」中文名字「三色球」,Tricolore是在世界盃比賽中首次印有彩色圖案的足球。其設計靈感來源於法國三色國旗以及法蘭西民族和法國足協的傳統「雄雞」標志。而「Tricolore」最主要的革新在於採用了新型復合泡沫材料,內部結構是排列緊密規則的彈性氣泡,每一個氣泡都是封閉並且充滿氣體的。這種新型復合材料更具耐磨性,賦予球更好的能量回復性能,使球飛行更穩、方向更准。「Tricolore」還首次運用「透明印刷」技術,從而使球的圖案更鮮艷、而且不易磨損,壽命更長。

第十七屆世界盃(2002年日韓世界盃)比賽用球--Fevernova(飛火流星)

「Fevernova」中文名是「飛火流星」。「飛火流星」是阿迪達斯自推出1978年世界盃指定比賽用球TangoTM後第一次採用突破常規的設計。在外觀設計上融入現代亞洲文化的元素,更具動感和創新。「飛火流星」所採用的高科技合成的泡沫層結構是基於98法國世界盃三色球的改良。改進後的泡沫層由眾多超強耐壓且大小相等的微型氣囊構成,該結構賦予了球身出眾的能量回復性能及額外的受力緩沖性能,有效提高了足球的可控性及運行的精準度。

第十八屆世界盃(2006年德國世界盃)比賽用球--adidas+Teamgeist(+團隊之星)

「adidas+TeamgeistTM」是第一顆以3D方式設計的足球,adidas創意團隊(AIT,adidasInnovationTeam)以交叉鎖定方格設計,以3D預先孤度成形,採用全新的14塊鞍墊結構,將3個鞍墊的接觸點數量降低60%(60個降到24個),且減少分隔線總長15%以上(從40.05公分減少到33.93公分),並導入adidas於2004年發表的熱結合(ThermalBonding)科技,經英國羅浮堡大學和德國adidas足球實驗室測試,證明「adidas+TeamgeistTM」可大幅增加球員的控球能力及精準度。

第十九屆世界盃(2010年南非世界盃)比賽用球--adidas+Jabulani(普天同慶)

[普天同慶]

普天同慶

「JABULANI」源於非洲祖魯語,意為「慶賀」、「歡慶」。「JABULANI」採用阿迪達斯全新研發的球面,使得球體可以在任何天氣條件下始終保持穩定的飛行路線,從而大大提升球員對足球的控制力。「JABULANI」突破性地僅由八塊表皮組成,阿迪達斯首次採用球形制模的方法使每一塊表皮都實現三維立體結構,然後以熱粘合技術拼接完成,從而使新球較以往更圓、運行更精準。作為阿迪達斯的第11個世界盃比賽用球,「JABULANI」採用了11種不同的顏色。11種顏色也代表著每支足球隊由11名球員組成,同時寓意南非擁有11個部落和官方語言。

C. 北緯三十度有哪些神秘事件

還有三星堆。
神農架好像也是。
美國還有一個詭異的小鎮,有一本書就叫做《北緯30°》講得很詳細。

北緯30度:打開地球的記憶之門

一塊塊巨石,無疑是一個個問號,它們歷經滄桑,執著地矗立於這個古老星球上的各個角落,也矗立於人類渴望被知識澆透的心靈荒原,它長久地吸引人們的不僅有令人驚嘆的原始藝術價值,更主要的是它們都不容分辯地超越了歷史,向人類的所有思維能力發出了無聲而持久的挑戰。

北緯30度上的「死亡區域」

在美國的弗吉尼亞海岸,有一片地處百慕大群島和佛羅里達群島之間的廣闊海域,總面積達30多萬平方公里,這就是聞名於世的百慕大三角區。自從16世紀以來,這片神秘的海域共失蹤了數以百計的船隻與飛機,專門從事海洋和航空事業的人,對此談虎色變,把這一海域稱之為「魔鬼三角區」或「死亡三角區」。

人類歷史上第一個到達該地區的航海家是哥倫布。公元1502年,哥倫布率領他的遠洋船隊,第四次遠航美洲。哥倫布和他的船隊在靠近百慕大時,海面上突然颳起了一陣陣狂風,船隻好像航行在峽谷之間,幾乎看不見天日。

哥倫布急令他的船隊穩住舵把,調轉航向,向佛羅里達海岸靠過去。然而,船上所有的導航儀器全部失靈,舵手和水手們暈頭轉向,簡直沒辦法辨清方向了。還好,船隊歪歪扭扭地終於從波峰浪谷間擺脫了危險。事後一檢查,發現船上的磁羅盤的指針方向已從正北方往西北偏離了36度。

哥倫布心有餘悸,在寫給國王的信中,他還戰戰兢兢地描述了這次驚心動魄的航海歷險:「當時,浪濤翻卷,一連八、九天,我的兩隻眼睛看不見太陽和星辰……我這輩子看見過各種風暴,但是卻從來沒有遇到過時間這么長、這么狂烈的風暴!」

哥倫布在百慕大遇險的經歷引起人們對百慕大的驚恐不安,以後數個世紀,一直有類似的傳說在加深百慕大的神秘。

科學家們對神秘的百慕大三角區也投入了極大的耐心和熱情,他們通過最現代化的設備和最先進的技術對它進行考察和探索,提出了各種可供參考的假設。

海龍卷說。發生在海上的龍卷風叫「海龍卷」,它的破壞力特別巨大,如果船隻和飛機遇到海龍卷,很快就被卷得無影無蹤。只不過海龍卷畢竟是短暫的和局部的,而且不可能經常發生。

反旋風說。有科學家認為百慕大海區存在一種反旋風和下沉的渦漩。反旋風的頂部在海面上是看不見的,它在水下的部分會形成一個強有力的旋渦,船隻如果進入旋渦的中心,很容易被卷進海底,飛機在空中碰到反旋風,飛行員就會偏離航線,迷失方向,最後機毀人亡。

激光說。激光跟普通光不一樣的地方是,激光可以在時間和空間上把光能高度集中起來,這樣就可以產生幾萬度的高溫,能使任何東西在一瞬間就化成一道煙似地消失掉。

太陽是激光的強大輻射源,海面和大氣就好像是兩面特別巨大的反光鏡,移動著氣流,也就是高空的強風,起著有效的操縱機構的作用。只要這束激光一起作用,輻射流就會引起一場暫時的大霧。如果它的功率特別大,是可以一瞬間把船隻和飛機燒成灰燼的。

磁場說。飛機和船員在魔鬼三角遇難的日子,正好是新月和滿月。這時,月亮、地球和太陽處在同一直線上,引潮力最大,引起地球磁場干擾振動,構成一個強大的磁場。

美國和法國曾組成一個聯合考察組,在百慕大三角海底發現了一個巨大的金字塔!建造金字塔的石頭可能含有氧化鐵,由於受海浪的長期沖擊和地磁作用,表面的氧化鐵就磁化到了飽和狀態,以後又一點一點地往裡邊深入,使得整個金字塔成了一塊巨大的磁鐵,這種磁鐵不但嚴重影響和干擾了船隻和飛機上的羅盤以及無線電,還會把船隻和飛機吸進海底。

超時空說。1991年,一架波音727 客機從東北方接近邁阿密機場。機場塔台正以雷達跟蹤飛機,飛機突然從屏幕上消失,10分鍾後又安全降落。塔台人員登機檢查,發現機上人員的手錶與儀器上的計時器,都比正確的時刻晚了10分鍾!科學家認為:在磁氣渦動中,多維空間與我們存在時空間出現交集。有的交集比較大,所以船艦進入多維空間便告消失,有的交集小,在短暫的消失後,又回到我們的時空里來。

UFO 說。有猜測說,來自外星球的 UFO,習慣於在百慕大三角區抓捕地球上的飛機船艦去做實驗,就像漁民習慣到某一固定地方去抓魚。

但這些假說都不可能令人滿意。每一種假說都只考慮了一種情況,事實上,從前邊的列舉中可以清楚地知道:百慕大海域不僅能使船隻、飛機方向失控,羅盤磁場偏離無線電系統失效,還能使神秘失蹤的飛機、輪船又神秘地顯形,它能無緣無故,不露聲色地吞噬人的性命,卻又讓一些生命體游離於災難以外。意思是說,它只想與人類過不去。

1963年時,美國海軍在波多黎各東南部的海面下邊發現了一個怪物,立刻派出一艘驅逐艦和一艘潛艇前去追蹤,追了4 天也沒近前,因為這個怪物能一下子鑽到8000米的海底,而人類各種笨拙的潛水器根本不可能達到那麼深的海底,唯一的收獲是看到那個怪物有一個螺旋槳。在西班牙,工人們曾在海底發現過一個體積特別大,圓頂透明的東西,正是這個也曾在百慕大海域內出現過的東西支撐了我們的判斷:百慕大三角海區可能是外星人的一個海底發射場,那個怪物也許就是外星人的飛碟,那些失蹤了的船隻和飛機,也許就是被外星人弄走了!

百慕大三角區處於地球北緯30度線上,更令人迷惑不解的是,在地球南北30度線上,常常都是飛機、輪船失事的地方,人們把這些地方叫「死亡旋渦區」。在北緯30度線上,有百慕大、日本本州西部、夏威夷到美國大陸之間的海域、地中海及葡萄牙海岸、阿富汗五個異常區,加上南半球的五個異常區,等距離分布於地球上,如果把這些區域間用線連起來,整個地球就會被分割成20多個等邊三角形,這些區域的海流、渦漩、氣旋、風暴及海氣相互作用,加上磁場,都遠較其他地區劇烈和頻繁。這些在地球上排列整齊、分布均勻的死亡渦漩區,給人類帶來了不少災難,也為人類增添了探尋其奧秘的興趣。

1973年,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在大西洋上舉行聯合軍事演習時,一艘主力艦發現了不明潛水物。當時,這個半浮於海面的巨大物體被當成不明國籍的間諜潛艇,於是,一聲令下,炮彈、魚雷紛紛向它飛來,但不明潛水物毫無損傷,而且當它悄悄下潛時,整個艦隊的無線電通訊設備統統失靈,直到10分鍾後潛水物完全消失後,艦隊的無線電通訊才恢復正常。

同年4 月,一個名叫丹。德爾莫尼奧的船長,指揮船隻到達百慕大三角區附近的斯特里姆灣的明澈的海面時,一個形如圓形的大雪茄煙似的怪物浮出水面,它長約40-60米,時速達60-70海里,兩次都是在下午4 點左右出現,地點一直在比米尼島北部和邁阿密之間,而且都是在風平浪靜的時候。這位船長不知該怎樣應對,下令水手小心翼翼地躲開,可是這個神秘的怪物卻總是先主動地消失在船體的龍骨之下,顯得極其友好。

有科學家據此認為,在神秘的百慕大三角區海域里,一定隱匿著外來文明!因為那種超級潛水物所顯示的異乎尋常的能力,實在是地球人不可企及的。海洋是地球的命脈,因此倘有地球本土之外的文明存在,那麼它對地球海洋的關注是必然的。這些超級潛水物也許已擁有它們的海底基地。海洋是地球上最險惡的環境,同時它能夠提供生態情報,這對外來文明就已可構成足夠的吸引力了。

1968年1月,美國TG石油公司在土耳其西部一處270米的地下,發現了一條深遙的穴道。穴道高約4-5米,洞壁光滑異常,如人工打磨一般。穴首向前不知延伸至何處,左右又連接著無數的空道,宛如一個地下迷宮,工人在萬分驚恐的情狀下突然發現一個白色巨人,身高足有4 米,無聲無息就來到了工人面前,巨人在手電筒光下閃閃發亮,伴隨著雷鳴般的吼聲,所有的工人都被聲浪掀翻在地。很顯然,巨人對一群偶然闖進自己家門的不速之客發怒了!

如果這事確鑿,那麼巨人當是生活在地下的高級智能生物無疑。發現巨人的地點在地圖上與百慕大正處在同一緯度!這是一個令人興奮無比的發現!此後,科學家一直堅持,在百慕大魔鬼三角區海域下面有個大洞,海水就是從這里流進去,穿過美洲大陸,然後在太平洋的東南部的聖大社島海面重新冒出來。大家可以推測,在地下數百米深處有如此龐大的地下迷宮,你還擔心地球是鑽不穿的嗎?這個通向百慕大區域的大洞口肯定會產生巨大的渦漩,在外星人出入洞口時,超乎想像的渦漩能量肯定會輕而易舉就吞噬了剛好經過的一隻輪船或一架飛機了。

也許地下真有一個我們暫時不可知的世界?或者說百慕大魔鬼三角區果真是那個世界通向地面的出入口?照此推測,水下不明潛水物或巨人真是那個世界派遣到我們這個世界來的探測器或密探了!

奇特的巨石文化巨石文化是由一些粗石巨柱或條狀塊石組成的,石碑、石塔、石墓道或石圈等代表著一種史前文化。散布於地球北半球北緯30度及附近區域的巨石遺址產生於新石器時代,距今已有5000多年的歷史。

在討論地球巨石遺址這個話題時,我們需要把范圍稍稍擴大一些,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看到位於英國南部索爾斯伯利平原的巨大石柱群,因為這些最壯觀因而建造難度也最高的巨大石柱群與散布於北緯30度的各類巨石陣文化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系,如果正本溯源,它們應是搭乘大陸板塊漂移從北緯30度附近出發的。

英國這組巨大石柱群是一座高4 公尺、重25-30噸的巨石排列成圖形的巨石遺物。

正當地球北半球30度附近的埃及文明、美索不達米亞文明、印度文明、黃河文明成立不久之時,這些巨大的石柱群也已開始興建,換句話說,當古埃及在大建金字塔時,西歐也已開始建起了數萬座巨石建築物。

迄今為止,包括巨大石柱群在內的所有巨石建築物,究竟為誰所建,目的為何,以何種方法建造等,都是一個謎團。可以肯定的是,這些巨石柱是由高水準的土木技術建造完成的。但每當人們解開一道圍繞巨石陣的謎團,立即就會產生另一個謎團,因此,始終都無法完整地破譯出環繞於巨大石柱群的神秘謎底。也許巨石建築的建造者們至今還操作著我們現代人不知道的某些能量呢!

從飛機上俯視,巨大石柱群看來就像是有柄的鏡子,相當手柄的部分被稱為林蔭路,是面向巨大石柱群中心的道路,在入口處附近則是著名的鞋跟石。除此之外,還有周溝、山石、洞穴等配置於同心圓上的構造,現在通常是從中心向外依次分為三石塔、撒遜圓、工穴、丫穴、顧普力穴及周溝。

從多個則面和角度的分析研究表明,巨大石柱群並不是一次完成,而是費時1000年以上,經過多次整修而成的,科學家將巨大石柱群從建造上分為三大部分。

「巨大石柱群1 」建於公元前2750-2200年左右的新石器時代,此時先挖掘了一條直徑98米的環狀溝渠,再將挖出的土製成高2 米的土堤。在溝渠的內側挖有56個稱為顧普力的洞穴,石柱入處有兩根門柱石,另外還有一根立著的「站石」。

「巨大石柱群2 」建於公元前2100-2000年,這個時期的工程主要是在周溝的內側豎立了兩層半圓狀的藍石。

「巨大石柱群3 」建於公元前2000-1100年的青銅器時代初期,也是建造三石塔及撤遜圓的最重要的時代。所謂三石塔,指的是組合3 個石材而成的牌坊型構造物,三石塔共5組,排列成一個U形,開口處朝向鞋跟石。

1964年,英國考古學家對其中34個穴加以考查,並從25個穴中出土了火葬的人骨,這些人骨看上去像後來才埋入的,當時許多人都這樣說,但這個理由是解釋不通的。還有正確地組織撒遜圓和三石塔的技術也是謎之一,因為這些構造物必須取得在石柱和其上的盾石(稱為「林特爾」)的微妙的平衡。

建築巨大石柱群的場所並非是完全的平面,而是向西北方傾斜約45公分。由於現在的盾石大都脫落,所以並不清楚當初的情形。

撒遜圓、三石塔是用石斧將石材加工而成的,身入其中時會發現每根柱子是一點點地變粗的,也就是典型的凸肚型建築,眾所周知,這是希臘式建築的顯著特色。

盾石也並不是簡單地將石塊平放了事,在加工之前,必須像畫圓弧一樣畫出弧度,這還不算,在組合柱子與盾石時,還要挖榫和榫穴,這是木造建築物使用的技術,即一邊作凸部,一邊開穴,然後借其接合力提高強度,並防止參差不齊。

不間斷的發掘工作在距巨大石柱群3 公里處又挖掘出了一處圓形集會場遺跡,這是一座頂呈圓錐形的建築物,其精確和細致的技術使人相信,正是這種技術保證了巨大石柱群的建造。

難以推測的是,人們花費長達1000年的時間去建築巨大的石柱群的直接動機到底是什麼?我們雖然立足於人類歷史所形成的文明之上,但我們又習慣以自己所謂的文明視角去透視古人的思想,在我們並不能很清楚地證明他們的目的之前,似乎只能從現代的觀點證明這是屬地球人的行為,或為使死者的靈魂獲得自由而建造的?但以巨大石柱群為首的許多巨石建造物,看來似乎都拒絕了我們的理性分析。有一點可以肯定,人類早期的歷史是用石頭、力量和技術塑造的,而巨石則是遠古文明中最輝煌的經典篇章。

置身於這圈廣為人知的巨大石柱群之間,只要於夏至當天站在三石塔的中央,即可透過撒遜圓和鞋跟石,成一直線地望見日出,可惜我們去的時候夏至已過。

1969年,波士頓大學天文學家雪拉魯特。中勃金斯發表了「巨大石柱群天文台論」

一文,正確地記錄了巨大石柱群的構造物、洞穴及藍石等的配置,並修正了4000年時間經過的不吻合之處,並指出構成巨大石柱群的重要巨石排列,具有用來指示夏至點方向的指示器作用,同時表示某固定年之月份的特別周期,至於顧普力穴,則是為追尋日食和月食圖設置的「電腦」,這一假設一出,懷疑論接踵而至,一種普遍的觀點認為,如果這個民族擁有如此高度的技術,那又為何全然看不到天文學以外的發明?

1921年,英國實業家阿爾弗雷特。瓦特金斯在一次旅行中,偶然發現了海利弗德復的丘陵地帶突然出現了一條不可思議的路,在這條路上,成一直線地排列著古老的石碑、神木、古堡、教會及聖井,而且這條直線也連接其它的石碑和教會,並呈直線相交,看來就像一種很明顯的網狀組織。

瓦特金斯很快發現直線上大都是語尾中有Ley、Lay、Lea、Leigh的地名,因此他就將這條直線命名為「雷線」。事實上,巨大石柱群正位於連結索爾斯伯利巨石遺跡的路線上。

瓦特金斯隨後提出自己的觀點,認為雷線可能是羅馬人入侵英國以前所制定的古代直線道路計劃,只是雷線建築在沼澤地的險峻的道路上是否還昭示著什麼別的意義沒有?

隨後,著名地理學家蓋。安達烏特確認了這些遺跡的地下有著山脈線、水源線、道路線之別的分歧點。他將這些地下線解釋為「用發生於地球內部的,隨著波動傳來的能量,在地表各處製成網狀組織,這樣它既會對植物的萌芽及成長產生重大影響,也會讓動物及昆蟲一邊感應其流動一邊行動」。

雷線肯定預示著某種能量,正如另一巨石文明的埃及金字塔擁有神力一樣,古代人正是用某種特殊方法感覺出雷線的存在,並在雷線所在位置以巨石設標志,而且,在近代科學思想未侵入之前,沿雷線分布的國家或地區豈不也仍於無意識之中遵守其法則,並建造教會或聖井嗎?

也許像巨大石柱群這種既巨大又精巧的遺跡,真是作為能源站來使用的也說不定?

常有人在巨大石柱群附近目擊到UFO ,這說不定也與雷線有關?

為了全面判別大致處於同一時期的巨石遺址的文化信息,沿瓦特金斯指出的雷線,我們采訪了另一處著名的巨石遺址。在法國西部布列塔尼的摩比爾昂,有一座名為卡爾納克的村莊,村莊的田野上聳立著一排排巨大的石頭,猶如行進在田間的一隊隊威武的士兵,這一巨石長陣就是歐洲巨石遺址中蔚為奇觀的代表性遺址之——卡爾納克巨石群。

卡爾納克巨石群每塊立足高約1-6米,共分數列,長度近4 公里,總數近3000塊,分為麥克、克樂馬利沃和克爾勒斯康3 個群落。此外,在麥克石群和克爾勒斯康石群的附近,還有兩處圓形的名列,上述石群小最高的石塊達7 米,如同陣中挺立的高大旗手,整個巨石陣排列整齊有序,顯然事先經過周密的布局配置,巨石長陣中石頭均為天然石,未加雕琢。

這是一群什麼性質的巨石陣?至今沒有人能給出一個滿意的答案。

在黎巴嫩巴爾別克小村,又發現了有一個原始部落的神殿遺址,神殿外圍城牆是用3 塊巨石砌成,估計都超過1000噸,另外,還有一塊被稱為「南方巨石」的巨石,長度達20.8 米,寬、高各超過4 米,重量在1200噸以上,僅這一塊石頭,就可造3幢5層高、寬6米、深12米的高樓,並且牆厚可達30厘米!

一塊塊巨石,無疑是一個個問號,它們歷經滄桑,執著地矗立於這個古老星球上的各個角落,也矗立於人類渴望被知識澆造的心靈荒原,它長久地吸引人們的不僅有令人驚嘆的原始藝術價值,更主要的是它們都不容分辯地超越了歷史,向人類的所有思維能力發出了無聲而持久的挑戰。

地中海上的馬爾他島上一直埋藏著3 個異乎尋常的謎,第一個謎面是勒在地面上的奇特的軌跡,這些被當地人稱為大車印的軌跡凹槽深度達72厘米。說它是車軌吧,但它又顯示出明顯不同的轍印。對這些奇特的軌跡的猜想大都沒什麼實際意義,因為軌跡的凹槽越過了高山與峽谷並始終保持非常緊湊的曲線。從古到今,產生過關於軌跡的20餘種猜想,無一能站住腳。

馬爾他島的軌跡一直延伸到地中海,即使在水深42米的地方,潛水員還可以發現。

這是否可以理解為馬爾他島大幅度下沉過?

另一個奇特的大膽設想是這樣的:我們人類的宇航員在月球上留下過車轍,月球車也曾在月亮表面四處行走;馬爾他島地面為風化的石灰岩,它最初在潮濕的時候是非常松軟的,也許就在這期間某種不明飛行物光顧過,並以一種我們還不熟悉的方式「滾」

過馬爾他島的地面?

法力無邊、不可妄動的「聖物」

我們和人類的先民受著同樣的誘惑,特別是面對浩瀚的夜空,點綴在圓拱形天空中成千上萬顆閃亮的星星一直顯得神秘莫測,無語的蒼穹以其宏偉壯麗的閃爍群星點燃了人類的想像力,不過,對於先民來講,天上居住著諸神的想法並不只是一種模糊的猜測,而是一種真實的思想。這些神明是宇宙中的智者,因此他們有時離開天上,降臨地球,指導尚未開化的人類,甚至這想法在今天一部分人眼中也仍占據著主導地位,不是嗎?

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沙漠地帶,有一塊相當於好幾間房子那麼大的岩石,每當月亮升起的時候,印第安人紛紛聚集在巨石周圍,點起簧火,虔誠地禮拜這塊石頭……巨石不久就慢慢地發出了一陣陣迷人的樂聲,那樂聲時而委婉悠揚,似一首優美抒情的小夜曲,時而又哀怨低回,好比一首低沉的悲歌……

更令人神秘莫測的是,在這些發聲石頭周圍散步,就會發現磁場會失靈,人們不辨方向,好比飛機、輪船在百慕大三角區遇到的情形一樣,也許這二者真有什麼奇特的聯系吧?但我們還不能忘記對事情本身發問:當地的印第安人為什麼要對這塊巨石那樣頂禮膜拜?這塊巨石為什麼會發出那樣動聽的樂聲呢?這塊巨石裡面到底隱藏著什麼樣的秘密呢?

本世紀30年代,美國人在哥斯大黎加的馬爾蘇爾小鎮上發現了大批巨形石球,巨大的石球甚至被當做裝飾擺在小鎮居民的家門口。這些巨型石球有什麼用?人們為什麼要製作這些巨型石球?沒有一個人能回答這些簡單的問題。於是,仍舊只有猜測:這些石球也許代表著天上不同的星球之間的相對位置?這些石球也可能是外星人放在這里的?

不過,在北緯30度附近,比如埃及的卡爾加、美國的加利福尼亞、新墨西哥州,都大量存在著這種巨型石球,這也就見怪不驚了。

相對於這些可以隨意搬動的石頭,在墨西哥誇特林昌村的一條河裡發現的一座石雕像,卻彷彿是一個法力無邊、不可妄動的「聖物」。

這尊巨型石雕高7.5米,直徑達4 米,總重達167000公斤,上面鐫刻了「不能隨意搬動,否則暴雨無情」的字樣。

1946年,墨西哥政府不顧當地村民的百般勸阻,強行將石雕搬運至首都,令人萬分驚訝的是,雕像剛剛安置完畢,暴雨傾盆直下,全國城鄉到處鬧水災,只有一個村的村民在剛把石雕運走時就組織築堤修路,作了防洪抗澇的一切准備,因而才得以安然無恙。

最後讓我們來看一看流傳已久的「巴別」通天塔吧。「巴別」通天塔最早在巴比倫人中被稱為「埃特曼南基」,意為「天地的基本住所」。它建成後矗立於巴比倫城,昔日曾與「空中花園」齊名,一直被當做5000年前美索不達米亞城都鼎盛時代的標志。但是,為什麼要建造通天塔呢?通天塔究竟是什麼樣子?它是奴隸制國君主的陵墓?還是古代的天文觀測台?抑或真是供諸神「下凡的」踏腳處?

關於建造通天塔的傳說和記載紛繁復雜,有一點可以肯定,它無疑是人類初期文明的標志之一。它也像其他許多眾說紛壇的巨石文明一樣,給我們這個自以為是的現代文明帶來了同樣巨大的疑問和對自身的懷疑。

石頭死了,因為這些歷經地球歷史長河的無情冰冷的見證物,沒法兒告訴我們曾發生過什麼,誰搬動了它們,從什麼地方搬來的,使用什麼工具打磨?

巨石文明是地球歷史極其重要的組成部分,同時也正是橫亘於我們現代人心目中的一座高不可攀的高峰,它的建造者也許沒意識到這個令後世頭痛的大問題。他可能只是隨手拿過幾塊石頭,不經意壘起了一些建築物,但也許是專心經營,把一切謎底都轉換成了石頭。

我們可以給無數的巨石遺址建造者列出一道公式:規劃十算術十幾何十預制建築構件十硬鋼工具十金屬鉗十載重運輸二一項了不起的技術。但這項了不起的技術顯然是不隨便傳人的,要不我們也可以輕易仿造出金字塔、通天塔、巨大石柱群。但我們顯然不能妄想去與古代先民比賽,我們已經輸了,因為我們還不知到底是什麼樣的人類分別建造了那麼多遠古巨石建築,他們生活的時代到底是什麼模樣?

流傳在北緯30度的洪水傳說世界各地民族流傳著許多關於洪水的傳說,特別是在沿北緯30度一線的民族,幾乎都在各自先民的記憶里保存著有關洪水的詳盡的歷史。

蘇美爾人的洪水傳說在古代中亞地面,是富饒的美索不達米亞平原,這就是蘇美爾文明的發祥地,在蘇美爾這個謎一般的文明國度中,有一位叫吉爾格梅施的君王,他一生致力於追求永生,考古學家在發掘出的幾塊泥板上,讀到了用楔形文字記載的美索不達米亞神話和傳說,並因此穿越時空與古代這位君王相識。這些泥板,有的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000年,在現代伊拉克的河漢地區曾大量出上,總數有好幾千。

這是一個保藏在泥板上的已經消失了的文化,泥板提醒我們,即使在那麼遙遠的古代,人類還是設法保存了古老的記憶。

「我將向世人宣告,吉爾格梅施君王通曉世間一切事務,他的足跡遍及地球上每一角落,睿智的君王探問人間種種幽秘,看透人世種種風情,現在,讓我們靜聽他講述一則發生在遠古大洪水來臨前夕的故事。」

在我們所查找的有關蘇美爾歷史的典籍中,也記載著早在吉爾格梅施之前,烏納皮施汀君王完整地講述了在他執政期間一場大洪水的故事,他是因為賢明受到上蒼恩賜永生。洪水來臨前,烏納皮施汀君王設法保存了人類和地球上所有生物的種子。

烏納皮施汀向吉爾格梅施交待:很久以前,有四位神抵共同統治著我們這個地球,他們是蒼天之神阿效、大護法恩里爾、戰爭及性愛女神伊施越兒、水神艾亞。

「在那個時代,地球上人煙十分稠密,人類不斷繁衍,整個世界充滿噪音,野牛吼叫不已,吼得天神不能成眠。大護法恩里爾聽到人間的喧囂,便對座上諸神言道:人類的吵鬧實在刺耳,吼得我們從此徹夜難眠,於是眾神一致決定消滅人類。」

水神艾亞憐憫馬納皮施汀王,忙跑來報信,叫他趕緊造一隻船。

「拆掉你的房子,製造一艘船,拋棄所有的財物趕快逃命!世俗的財貨有什麼用?

拯救靈魂才是緊要……聽著,逃命的船必須按一定的尺寸,以均衡相稱的比例建造,要將世界上所有生物的種子貯存船中……「

烏納皮施汀趕緊動手造船,隨即登上船准備逃命,他把牛馬和其他牲畜及各行各業的工匠帶到船上。洪水終於來了,是在一個黎明前,天際突然涌現出一堆烏雲,風暴之神阿達德縱馬馳騁,大顯神威,只聽得鐵騎過處傳出陣陣驚雷;白晝隨即變為黑夜,大地如同一隻敲碎的杯子,地上一團黑霧昏昏暗暗,直湧上空……

第一天,風暴席捲整個大地,四處引發山洪,天地一片漆黑,連眾神也膽戰心驚,紛紛避禍在天神阿奴居住的小天宮。愛神伊施越兒有些後悔了,扯起尖噪子大叫:這些都是我的子民啊!難道我就這樣眼睜睜看著他們像一群魚兒一樣葬身海底嗎?

烏納皮施汀給吉爾格梅施繼續描述了這場大洪水:「一連六天六夜,暴風不斷襲擊,濤翻浪涌,洪水淹沒了眼見的一切,第七天黎明,南方刮來的暴風終於平息,海面遂歸於平靜,洪水又開始消退。大地在洪水過後一片死寂,海面升高了,一望無際,連成一片,平滑如屋頂的天台。但四周都沒有一點聲音,生靈全都葬身於水中了」我打開艙門,陽光直直地照進來,看著眼前的一切,巨大的悲憫和恐懼包裹了我的身心,水!洪水!我觸目所及盡是白茫茫的大水。船在水面上漫無目的地漂著,約模漂過40餘里處,水中突然聳立出一座高山,我又驚又怕,趕緊把船繞過去,在山腰處停住了,我打開鳥籠放出了一隻鴿子,讓它飛出船艙,這是我的 .

D. 墨西哥的經緯度

墨西哥的經緯度是:經度:西經 98°57′~ 99°22′ ,緯度:北緯 19°36′~ 19°03′。

墨西哥是北美洲的一個聯邦共和制國家,北部同美國接壤,南側和西側濱臨太平洋,東南瀕臨加勒比海,與貝里斯、瓜地馬拉接壤,東部則為墨西哥灣。

(4)墨西哥電視轉播衛星多少度擴展閱讀:

墨西哥是美洲大陸印第安人古文化中心之一。這里曾孕育出聞名世界的奧爾梅克文化、托爾特克文化、特奧蒂瓦坎文化、薩波特克文化、瑪雅文化和阿茲特克文化,後者更是成為了前哥倫布時期北美洲最大的國家阿茲特克帝國。

1521年淪為西班牙殖民地。1810年9月16日墨西哥人民掀起了反抗西班牙殖民統治的戰爭,1821年取得獨立。1824年10月建立聯邦共和國。1917年頒布憲法,改為現國名。

墨西哥是一個自由市場經濟體,經濟實力排名美洲第四,世界第十三,擁有現代化的工業與農業,私有經濟比重也在大幅提升。1994年北美自由貿易區正式建立後,墨西哥與美國的貿易和投資往來增加很快,極大地促進了經濟發展和國民收入提高。

墨西哥古印第安人培育出了玉米,故墨西哥有「玉米的故鄉」之稱。墨西哥在不同歷史時期還贏得了「仙人掌的國度」、「白銀王國」、「浮在油海上的國家」等美譽。

E. 地理西經108度到96度,北緯20度到28度是哪個國家

墨西哥面積1,964,375平方公里,是拉美第3大國,位於北美洲南部,拉丁美洲西北端,是南美洲、北美洲陸路交通的必經之地,素稱「陸上橋梁」。北鄰美國,南接瓜地馬拉和貝里斯,東瀕墨西哥灣和加勒比海,西臨太平洋和加利福尼亞灣。海岸線長11122公里。其中太平洋海岸7828公里,墨西哥灣、加勒比海岸3294公里。有300萬平方公里經濟專屬區和35.8萬平方公里大陸架。著名的特萬特佩克地峽將北美洲和中美洲連成一片。 墨西哥衛星地圖全國面積5/6左右為高原和山地。墨西哥高原居中,兩側為東西馬德雷山,以南是新火山山脈和南馬德雷山脈,東南為地勢平坦的尤卡坦半島 ,沿海多狹長平原。全國最高峰奧里薩巴火山,海拔5700米。主要河流有布拉沃河、巴爾薩斯河和亞基墨西哥河。湖泊多分布在中部高原的山間盆地中,最大的是查帕拉湖,面積1109平方公里。墨西哥氣候復雜多樣。沿海和東南部平原屬熱帶氣候,年平均氣溫為25—27.7℃;墨西哥高原終年氣候溫和,山間盆地為24℃,地勢較高地區17℃左右;西北內陸為大陸性氣候。大部分地區全年分旱、雨兩季,雨季集中了全年75%的降水量。年平均降水量西北部不足250毫米,內地為750—1000毫米,墨西哥灣沿岸中部與太平洋沿岸南部為1000—2000毫米。因墨境內多為高原地形,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四季萬木常青,自然條件極其優越,有「高原明珠」的美稱。

F. 墨西哥溫度

摘要 您好,朋友,墨西哥城春季平均溫度是9.0℃ - 25.0℃,夏季平均溫度是12.0℃ - 25.0℃,秋季平均溫度是11.0℃ - 23.0℃,冬季平均溫度是7.0℃ - 21.0℃,

G. 衛星直播的答疑

一個天線能收兩個軌道節目嗎
利用一個來能轉動的碟狀天線,如何才能接收來自兩個軌道位置的DISH節目?
答案是不能。
如果要接收來自兩個軌道位置的節目,訂戶必須安裝兩個獨立的碟狀天線,而且其中一價目天線必須指向119度軌道位置,另外一個天線必須指向美國東部上空的61.5長軌道位置或是美國西部上 空的148度軌道位置。購買第二部碟狀天線升級套件的價格約為100美元,希望能夠接收所有節目的觀眾可以自己去買。
回聲星公司在這一套件中配裝了一個信號合成器,來自兩衛星的信號可以合並到一起,由一根電纜引到家中,因此不另行鋪設電纜。所有已有的和未來的解碼器都能夠接收來自兩個軌道位置的節目。完成安裝之後,在各個衛星間和軌道位置間進行切換時,用戶是感覺不到的。
不同軌道位置,有哪些DISH節目呢
回聲星公司最受歡迎的有線節目包括在從119度軌道位置進行廣播的100個左右頻道中,所以幾乎全部用戶都有一個指向119度軌道位置的碟狀天線。
來自其它軌道位置的業務內容尚未完全確定,但很可能將是區域性頻道(見下文的介紹)數據業務和諸如外語節目之類的一些壁龕節目。希望收看紫節目的觀眾需要增設另外一個碟狀天線。
回聲星公司在這些軌道位置上有多少顆衛星呢
回聲星公司的高功率衛星分別是喟聲星衛星一號、二號、三號和四號,回聲星衛星一號和二號目前位於119度的軌道位置,回聲星衛星三號位於61.5度的軌道位置, 回聲星公司四號位於148度的軌道位置。然而,該公司曾經提出申請,要求把回聲星衛星四號發射到119度軌道位置的兩顆衛星中的一顆漂移到148度的軌道位置,最終結果如何,只有讓時間來證明。
空中天使業務是什麼
回聲星公司把位於61.5度軌道位置的回聲昨天一號的一個轉發器租借給了多明我教會衛星組織,多明我教會用它來廣播8個頻道的宗教節目,並把它命名為「空中天使」(Sky Angel)。空中天使業務使用回聲星公司的接收硬體,是DISH業務的免費附加服務,兩者之間的關系和DIRECTV與USSB之間的關系相似。應該注意的一點是,同時接收空中天使和其它DISH節目,可能需要另設一部碟狀天線。
似乎只有61.5度軌道位置才有空中天使節目,所以美國西海岸地區只能在東方極低視角的條件下來接收這一節目。
收看廣播網路和當地頻道時又如何呢
缺少當地頻道是人們來大氣願購買衛星直播系統的主要原因。衛星直播公司已經意識到了這問題的嚴重性,並且正在以多種方式來努力解決這一問題。
回聲星公司率先投入到這一努力中,它使用了相當大的帶寬容量,把幾個大城市中的美國廣播公司(ABC)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FOX公司的當地分社節目,增加到它的衛星直播業務中。只有身處這頻道的地面覆蓋范圍內的觀眾,才有權接收這些頻道,這組頻道的總售價為5美元。
衛星轉播廣播這些頻道時,沒有徵求這些分社的同意,這引起了廣播商的抗議,甚至提出了法律起訴。目前尚不清楚回聲星公司能夠繼續這樣做下去的話,它將成為唯一一家把當地頻道當作組成部公的衛星進播業務公司。目前它正在紐約、波士頓、華盛頓特區、芝加哥、亞特蘭大和達拉斯進行廣播,不久將把幾個東部和中部城市也列入這一行列中。回聲星公司沒有能力傳送選中城市的所有當地頻道,同時也無法在近期內向數目遠遠超過20個的大市場提供服務。
回聲星衛星三號進行當地頻道的廣播,所以需要另設碟狀天線來進行接收。1998年中期,回聲星衛星四號已經開始工作,它廣播西部地區的當地分支頻道。
在其他衛星直播公司中,沒有一家公司擬定有載送當地頻道的計劃,他們相信當地頻道應當從空中接收,因此他們努力幫助提高當地地面接收的效果,以使其用戶從中受益。
解碼器製造商正在開發一種附加的功能,使當地頻道與衛星傳送的頻道在節目預報表中完美地結合在一起,從而使兩者之間的切換更加容易。USSB公司正在帶頭推行一項研究計劃,以確定每個郵政編碼地區應該選擇哪種最好的天線,推銷員籍此可以買出最合用的地面天線。
很多用戶由於所住的地方,無法從空中接收當地頻道。對這些用戶來說,可以選用分支節目匯總網路(分支很可能不是訂戶居住地區的分支),以便接收主要網路節目,根據1994年重新頒布的《家庭收看衛星節目法律》,使用房頂安裝式天線接收網路的訂戶,不能從衛星上接收這一成套節目(但是法院目前還沒有對回聲星是公司的當地頻道業務做出裁決)。這是國會制定的法律,而不是聯邦通信委員會的規章制度。
應當選用什麼樣的衛星直播系統
應當選用什麼樣的衛星直播系統,取決於多方面的因素,如你希望收看的節目種類、你所希望採用的天線尺寸、你准備投入的資金數量、在你居住的地方有哪些軌道位置可供選擇、以及其他幾方面的因素。
DIRECTV和USSB擁有的頻道種類最多,對於希望擁有電能大節目選擇餘地、而且可以承受多種業務的訂戶來說,這應該是最佳的選擇。全國橄欖球聯盟(NGL)橄欖球球迷和其他體育愛好者也可以選擇DIRECTV,希望收看很多Premium業務、每次付費電影和事件的用戶也一樣可以選擇DIRECTV。
Primes+ar所需的最初投資量最少,而且訂戶不用為設備理承擔責任。雖然所用的碟狀天線較大,但最初的訂費卻最低,極受鄉村用戶的歡迎。Primes+ar還是在氣象預報頻道中嗇了當地天氣預報信息的唯一一家公司。
回聲星公司在低價格方面處於領先位置,其硬體和節目成本最低,現在還擁有電能大的頻道容量。此外,回聲星公司在一些大城市設有當地分支,在這方面,它是唯一一家這樣做的公司。回聲星公司還有更多的超級站類型的節目,看起來好像是S+ar Trek節目的唯一來源。對於希望收看天主教節目的觀眾來說,回聲星公司的同夥「空中天使 」將是最佳的選擇。
每個業務提供商都有相當嚴重的債問題,而且都是在虧損的狀況下繼續經營。在選擇衛星直播業務提供商時,用戶應當考慮一下這家公司有沒有足夠的資金繼續經營下去,否則,一但這家公司停止經營時,用戶購置的硬體就會成為廢品。其中一個業務提供商,阿爾法星(Alphas+ar)公司,已經宣告破產,其訂戶中的解碼器硬體變得一無是用。現在預言「空中天使」能否獲得成功為時尚早,但是即使它宣告破產,用戶的DISH硬體仍可用於接收回聲星公司的節目,目前看來,DIRECTV、USSB和加聲星都將生存下去,並將取得成功。
這些系統已經買出了多少?有望買多少
到目前為止,DIREC和USSB宣稱已經買出了三百多萬授權解碼器,而且這一數字正在以每天千台的速度增長。Primes+ar宣稱已經擁有了近二百萬個訂戶,但是其增長速度較之過去已經有所減緩。回聲星公司南在已經擁有一百多萬個訂戶,其增長速度幾乎與DIRECTV的一樣快。
工業界專家預計到2000年,衛星直播訂戶的總數將達到一千四百萬左右,但這一估計顯得的點過於樂觀。自衛星直播業務開始工作以來,訂戶數量一直以每年一百萬的速試持結局 增長,在1998年中,已超過這一增長速度,衛星直播業務公司一直沒有達到 他們非常樂觀的訂戶數量估計,銷售速度也低於預期的速度,然而它仍然是一項處在增長期的行業,每天都會增加數千個新訂戶。
為了吸引訂戶,衛星直播業務公司於1997年開始為設備購買提供補貼。通過這樣做,達到經營虧贏兩平點的時間就遠遠超過了最初計劃的時間。DIRECTV和USSB原來預計在擁有三百萬訂戶時有望實現虧贏兩平,但是為了保護長期的持續增長率,現在看來DIRECTV在擁有近四百萬訂戶時才能實現虧贏平衡,而在1998年裡,其用戶數量已經達到四百USSB也在1998年中實現虧贏兩平。
解碼器的價格已經下調了許多,幾年前第一代解碼器的售價為700美元至900美元,現在已經降到100美元至400美元之間,價格下降的原因之一是解碼器補貼。因此降價促銷將使衛星直播業務授權繼續保持很高的增長速度。
這些衛星直播業務公司還提供了哪些其它的業務?
數據業務可能是衛星直播業務中最激動人心的發展方向由於信號以數字化分組形式傳遞,所以這些系統能夠把任意組合形式的視頻、音頻和計算機數據傳遞給解碼器。幾乎全部解碼器都配有一個高速率數據介面,這一介面可以接計算機另外一個外部解碼器。每個轉發器都可以傳遞大量的信息(至少為每秒23比)
所有衛星直播業務公司都保留了一定的帶寬容量,以便用於數據業務,但是數據業務的開展卻極為緩慢。
回聲星公司率先推出了一種數據業務,這種業務的名稱是AGCAST,用於為鄉村農村市場提供服務。AGCAST是一項傳單式廣播新聞業務,在與DISH解碼器數據介面連接的微機上可以顯示農業新聞和信息。軟體和電纜的價格是70美元,每月的服務費為35美元。
回聲星公司在1998年中期推出了一種微機解碼卡,硬伯將由ADAPTEC公司生產,並將與不久即宣布的一些用戶數據業務聯合推出。
DIRECTV公司與微機軟體公司合作生產了一種基於WINDOWS95的微機系統,這種系統難夠接收與數據業務相結合的DIRECTV節目。硬體由ADAPTEC公司或其他公司生產,已於1998年上市。DIRECTV公司說數據業務將成為其未來業務中的極為重要的組成部分。
能否採用AC-3音頻系統
目前還沒有一種衛星直播業務使用AC-3音頻系統。
回聲星公司說他們將一塌糊塗1998年中期開始在一些頻道中(可能是其每次會費式電影PPV頻道)進行AC-3音頻廣播。該公司好像是唯一一家目前擁有AC-3解碼器的衛星直播業務公司。
DIRECTV公司在其工程頻道進行AC-3廣播已經有一段時間了。它擁有AC-3廣播技術,但卻說目前還無法開展這種業務,因為目前還沒有AC-3的DSS解碼器。然而這家公司的確有意在近期內開展一些AC-3廣播業務。
PRIMESTAAR可能會在下文中將介紹的一些新的高功率業務中增加AC-3服務。
有沒有高清晰度電視廣播計劃
DIRECTV公司宣布,它計劃在適當時候推出兩價目全時制高清晰度電視(HDTV)每次付費式頻道,這一計劃的前提是高晰度電視製造商能夠在規定時間之前生產出符合其要求的高晰度電視DIRECTV公司已經演示了在10801進行高清晰度電視廣播,並用RCA公司的投影式電視機原型機進行接收。如果這一計劃順利實施的話,到時,全美至少能夠接收一部分高晰度電視節目。地面廣播商的計劃是在推出高晰度電視之前每個位於前十位的大市場至少應該有一個高晰度電視頻道,DIRECTV公司近一舉措也將會保證這一計劃得以實現。
DIRECTV公司計劃在一個轉發器上開展兩個高晰度電視頻道的廣播,這樣,這兩個高晰度頻道將擁有與三個或四個標准清晰度頻道相同的帶寬。如果這一計劃獲得成功的話,衛星更換業務公司就要仔細考慮在增設高清晰度頻道應該如何把握好尺度。
數年之後,高清晰度廣播才的望形成相當的規模。至於高清晰度電視頻道何時才能開通,則主要由美 高清晰度電視的銷售量來決定。高清晰電視製造商正在加緊努力,爭取盡快開始銷售高清晰電視機,但是在一定的時段內,需求量不可能會大幅度增長。
Primes+ar公司說他們目前還高清晰度電視頻道的計劃。回聲星公司還沒有高清晰度電視頻道的計劃。回聲星公司還沒有公布他們的清晰度電視頻道計劃。
接收高清晰度廣播需要哪些硬體
DIRECTV公司說,他們希望在今後幾年中把DSS解碼器裝入所有的高清晰度電視機之後,每台電視機加裝DSS解碼器只需只花費50美元左右,因此對電視機的成本影響不大。如果是這樣的話。DSS擁有者就只需要把清晰度電視機與碟將衛星接收天線連接起來就可以了,不需要與現有的解碼器連接。然而,這樣做也意味著需要附加的有條件存取和記賬卡,所以讓我們拭目以待,看看DIRECTV公司如何實現他們的這一計劃。
大多數類型的衛星直播解碼器都具有速率極高的數據介面,製造商說,它可以直接與分開購買的機器連接,能夠解讀高清晰度電視廣播數據流。然而沒有一家公司公布研製這種分開式解碼單元的計劃,多數人認為這種機器將會相當貴,製造它是不實際的。現有解碼器似乎永遠也不會用於高清晰度電視的接收,相反,所使用的將是新型的解碼器和/或電視機本身(帶有內置式直接廣播解碼器的電視機)。
一個碟狀天線上能否連接超過一個電視機
衛星直播碟狀接收天線通過同軸電纜與解碼器連接。碟狀天線電器,視機型不同,有一個或兩個同軸連介面,所以一個碟狀天線最多可以連接超過一個解碼器時,一定要購買允許在一個碟狀天線上連接超過一個解碼器的套件設備。
Channel Mas+er公司,可能還有其他公司,銷售一種名稱為Mul+iswi+ch的產品,這種產品從雙輸出型的碟狀天線引出兩路同軸輸出,允許連接四個解碼器。大多數廠商的基本產品只能連接一個解碼器,所以說在這種配置下,需要這樣的超級單元。
家中的音頻/視頻系統如何連接直播解碼器
在家中的音頻/視頻系統上連接解碼器的方法很多。帶有S-視頻輸入的電視機可以使用解碼器上的S-視頻輸出插口,從而顯示純元件(Y/C)視頻。就象是直接與衛星鏈路連接在一起。對於使用數字帶或光纖電纜源進行廣播的頻道來說,這是最刀的連接方式。在這些頻道中,使用Y/C介面能夠避免把數字元件信號轉化為NTSC,因此能夠獲得最佳的圖像質量。
對於絕大多數解碼器來說,如果用戶選擇使用射頻輸出而與電視機連接,這樣電視機所聲器就不會有立體聲或環繞聲響效果。只有通過衛星直播解碼器的直接音頻輸出口才能獲得立體聲效果。
衛星直播系統所使用的壓縮機制確實有效嗎
是的,但是在其最終所得的質量如何這一問題上卻頗有些爭論。大多數業務所用的壓縮比率偏高,因此偶爾會出現數字化產物現象。每個業務提供商都必須在其系統質量下降和系統的頻道數量增加之間做出一種折中性的選擇。
很多用戶說視頻和音頻質量非常好,系統的工作性能也非常好。但是另外一些用戶則指出至少在某些頻道出現了明顯的數字化產物。頻道之間的質量差別較大,在某種程度上是由於源材料有些差別。當所有業務的視頻和音頻質量都非常令人滿意時,數字化電視就出現了。
有條件存取系統是如何工件的
在大多數系統中。衛星直播解碼器可以接收一個象信用卡大小的處理器板,這塊板名稱為Smar+Card,該板可以插到解碼器的前面,允許解碼器接收授權許可權內的節目。授權許可權數據流和視頻音頻信息一起被送到每個轉發器。在需要抑制盜版活動時,戶主可以很容易地更換Smar+Card板。
盜版的DSS Smar+Card板已經被製造出來,而且正在被銷售,這類盜版活動大多出現在加拿大。其它的系統目前好像還沒有被盜版。DIRECTV公司採用了幾種電子對抗(ECM)手段,暫時壓制住了盜版卡。該公司控告了幾家盜版商,並成功地幫助起訴了其中一些製造商。DIRECTV公司表示將與盜版活動仍舊在繼續。
DIRECTV公司為了安全。也可以選擇使用更換全部卡的方法,它曾經這么做過一次,當然也可能再做一次。
直接廣播衛星位於天空中的什麼位置
直接廣播衛星運行在赤道上空22300英里高空的幾個軌道位置,這幾個軌道位於與美國全國相對應的赤道上空。碟狀衛星接收天線以高於地平線的一定角度指向南方,其角度取決於秘地位離赤道有多遠的距離。美國北部地區(如明尼蘇達州)的衛星顯得更高一些。
DIRECTV/USSB公司的衛星定位於西經101度的軌道位置,這一經度線從南至北穿過了西內布拉斯加地區。在美國中部地區的居民眼中,這顆衛星大約在正南方向。在東海岸地區,這顆衛星位於偏西南方向。在西海地區,則位於偏東南方向。
回聲星公司的主衛星定點於西經119度的軌道位置,這一經度線從南至北穿過了西內華達地區。在美國西海岸地區的居民眼中,這顆衛星大約在正南方向。在其它地區,這顆衛星位於西南方向
「空中天使」和回聲公司的東海岸衛星定位於西經61.5度的軌道位置.Primes+ar公司的常規型衛星定位於西經85度軌道位置。
直接廣播衛星的上行鏈路設施位於什麼位置
DIRECTV公司使用位於科羅拉多州羅克堡的全數字化設施。目前該公司正在建造另外一個備份中心位於洛杉磯附近。
USSB公司使用位於尼蘇達州奧克代爾的全數字化設施,這一站址離聖保羅很近。它的兩個直徑為9米的、Ka波段上行拋物面天線安裝在特製的罩中,這種特製罩具有微波透明性,而且能夠保護天線不受氣候條件的侵擾。
回聲星公司使用位於懷俄明州夏廷的全數字化上行鏈路設施,這套設施的造價為4000萬美元。
Primes+ar公司使用位於科羅拉多州丹弗的全數字化設施。
DSS系統有哪些技術細節情況
這一系統有三顆工作衛星,它們分別是:直播衛星一號、直衛星二號和直播衛星三號。每顆衛星有16個轉發器,由120瓦行波管放大器(TWTA)提供功率,能夠進行數字化和模擬式傳輸。
這些衛星工作在KU波段譜的廣播衛星業務(BSS)頻率(12.2至12.7GHZ)上,採用圓極化方式。它們可以向美國本土和加拿大南部發射58至53dBW的輻射功率。
每顆衛星重3800磅,天線和太陽能翼板展開時,衛星長26米,寬7.1米。太陽通用翼板能夠提供4300瓦的電力。
DSS系統採用四相相移鍵控(QPSK)調制方式,對射頻載波上的數字化數據進行編碼方式是MPEG-1LayerII。在行MPEG編碼之前,對音頻進行多比環繞聲響的效果。使用MPEG-2語法對視頻進行編碼,取樣速率可達CCIR601-1能夠處理720×480的圖像,但是目前採用的解析度較低。
這一系統使用一種統計式多程序編碼器,這一編碼器的名稱是S+a+Mux,它可以根據視頻內容,並結合考慮到在同一轉發器上復用的其它節目,而動態地改變比特速率。
每顆直播衛星都可以配置成16個120瓦轉發器的配置方式,或是8個240瓦轉發器的配置方式,或是8個240瓦轉發器的配置方式,這是由衛星太陽能翼板所產生的直流電量決定的。
DSS結構在兩種差錯控制方式下,每個轉發器都可以以每秒40兆比的速率分配給了信息,每秒10兆比的速率分配給差錯控制;在低差錯控制方式下,每秒23兆比的速率分配給了信息,每秒17兆比的速率分配給差錯控制。實現同樣的端到端可用性,高差錯控制方式所需的信號強度比低差錯控制方式的高3Db。
直播衛星一號以低差控制方式運行,而直播衛星二號和直播衛星三號則以高差錯控制方式工作。因此DIRECTV和USSB公司擁有16個240瓦、以高差錯控制方式工作的轉發器和16個120瓦、以低差錯控制方式工作的轉發器。第四顆衛星發射升空後,所有的轉發器功率都將改變為240瓦,但是DIRECTV公司說他們目前還沒有發射第四顆衛星的計劃。
高率直播衛星與一般直播衛星有何區別
幾年前,聯邦通信委員會為被稱為直接廣播衛星(DSS)的電視業務保留了一部廣播頻譜和美國的幾個衛星軌疲乏位置。這些衛星相隔九度(常規衛星之間的間隔為兩度)這些衛星可以用更主的功率進行廣播,以便使特別小的衛星接收天線能夠進行無干擾的接收。這就是聯邦通信委員會對直播衛星的定義,它還特別為幾家公司發放了衛星直播業務的營許可證,這些公司分別是DIRECTV公司和回聲星公司。
沒有衛星直播許可證的其他的其他廣播公司可以用常規衛星來提供直接入戶業務。對用戶來說,直接入戶業務與有許可證的衛星直播業務是一樣的,兩者之間的區別是前者通常需要使用較大的碟狀接收天線(雖然這種天線遠比常規的拋物面天線小)而且這種天線需要專業人員進行安裝。因此衛星直播的定變色鏡也常常用來指用小型碟狀天線從固定衛星位置而提供的直接入戶業務,但是高功率直播衛星一詞則是聯邦通信委員會用來義衛星直播業務的專用詞。
聯邦通信委員會美國的高功率衛星直播業務預留了八個軌道位置,其中四個用於向東海岸地區提供服務。另外四個軌道位置用於向西海岸地區提服務。在每個軌道位置,聯邦通信委員會允許最多可以設置32個廣播頻率(即轉發器)。聯邦通信委員會向申請者分配直播衛星頻率時,也為其東海岸衛星和西海岸衛星分配了相等數目的軌道位置。其指導思想是讓每個公司同時從其東海岸衛星和西海岸衛星進行廣播,從而向整個美國提供報務。
然而,利用今天的先進技術,四個東部軌道位置中有三個軌道位置(即西經101度、西經110度和西經119度)實際上都可以覆蓋整個美國本土。這些軌道位置補稱作是Full-Conus(全美本土)軌道位置,當然也是最佳的軌道位置。
有沒有其他衛星直播業務計劃
羅珀特、默多克的新聞公司已經購買了西經110度軌道位置的28個轉發器使用權。最近該公司宣布將與Primes+ar公司合作,在西經110度的軌道位置上提供一種新的、擁有很多頻道的高功率Primes+ar公司就將由一個中等功率、而且大部分是鄉村業務公司而一躍成為重要的、資金雄厚的高功率衛星直播業務公司。
由於有線電視集團擁有Primes+ar公司,華頓擔心這一計劃不會提高有線電視的競爭力,所以對這一計劃有些不滿。然而很多人認種衛星直播業務三大巨頭的格局中受益,三家都使用高功率,當然所用的碟狀天線又都很小。
Primes+ar公司說,最早可以在1998年4月開始提供這種型的高功率業務。該公司堅信計劃將在1998年年底之前得到聯邦通信委員會的批准。他們可能會決定把現有的用戶從中等功率衛星上移換老祖宗來,方法是移動用戶的天線、更換和/或強化用戶的解碼器;該公司也可能會把現有用戶無限期地留在中等功率業務上。這種遷移活動很費事,而且也需要大量的投資。
Primes+ar公司的股份搖擁有者,TCL公司,擁有西經119度軌道位置11個轉發器(這是回聲星公司的主衛星軌道位置位置)的使用權。聯邦通信委員會需要對這一問題做出裁決。Primes+ar公司說,如果允許它使用西經110度的軌道位置,它可以拍賣掉西經119度的衛星容量使用權。
這些附加的軌道位置最終有可能會落到回聲星公司的手有可能被其他公司買去。時間會告訴我們這些餘下的全美本土軌道會得到怎樣的應用。
USSB公司擁有西經110度軌道位置三個轉發器的使用權,看起來該公司准備在這一位置開展某些業務。
加拿大、墨西哥和一些南美洲國家也擁有實際上能夠向整個北美洲提供服務的一些衛星軌道位置。至少其中的一部分將拍賣掉他們的頻譜,一些美國公司有望贏得這些軌道位置,從而向美國提供服務。

H. 我在南美洲,巴西(里約熱內盧)想裝台衛星接收機-接收中國電視節目,不知可以接收那個衛星

你好,我在墨師哥,你我的經度都差不多,相信接的衛星也差不多,我接的是亞洲3S(105.5)、中星6B(115.5)、鑫諾3號(125),三個高頻頭,仰角60度左右就可以了,1.5M的鍋,絲高貝高頻頭,至你哪裡可以買到我就不知你處了,能收120個台,90個中文的,其中除了CCTV3、CCTV5、CCTV6幾個台外都可以收到,30個外國台。聖保羅、里約市場上有售。。可以參見《南美僑報》。如下這里有你想找的東西,包括各個星發射的電視節目。http://www.weixing.org/

I. 首都墨西哥城的大致經緯度位置是位於哪個半球位於五帶中的哪一帶

墨西哥城位於西經99.15°,北緯19.45°,位於北半球,屬於熱帶。

J. 誰知道一些衛星電視的頻率什麼的,告訴我一些啊

bordercolordark="#008080" width="700" class="table">

軌道位置
衛星名稱
經營者
發射年
所屬國家或組織
轉發器/台
製造商
衛星型號
覆蓋區

177.0°W
國際通信衛星-513
國際衛星組織
1988
國際衛星組織
26
勞拉空間系統公司
FS-1300
國際

174.3°W
跟蹤與數據中繼衛星-5
哥倫比亞通信公司
1991
美國
12
TRW公司
TDRS
國際

139.0°W
極光衛星-2
美國電話電報與GE公司
1991
美國
24
洛馬公司
Adv Satcom
北美

137.1°W
薩特康-C1
美國GE公司
1990
美國
24
洛馬公司
Adv Satcom
北美

135.0°W
薩特康-C4
美國GE公司
1992
美國
24
洛馬公司
Adv Satcom
北美

133.0°W
銀河衛星-1R
泛美衛星公司
1994
美國
24
休斯公司
HS-376
北美

130.9°W
薩特康-C3
美國GE公司
1992
美國
24
洛馬公司
Adv Satcom
北美

129.0°W
電信衛星-7
勞拉天網公司
1999
美國
24
勞拉空間系統公司
FS-1300
北美

125.0°W
銀河衛星-5
泛美衛星公司
1992
美國
24
休斯公司
HS-376
北美

123.0°W
銀河衛星-10
泛美衛星公司
1998
美國
24
休斯公司
HS-601HP
北美

122.9°W
銀河衛星-9
泛美衛星公司
1997
美國
24
休斯公司
HS-376
北美

120.0°W
電信衛星-303
勞拉天網公司
1985
美國
24
休斯公司
HS-376
北美

116.8°W
墨西哥衛星-5
墨西哥衛星公司
1998
墨西哥
24
休斯公司
HS-601
北美

113.0°W
團結衛星-1
墨西哥衛星公司
1994
墨西哥
18
休斯公司
HS-601
北美

111.1°W
兄弟衛星-E1
加拿大電信衛星公司
1991
加拿大
24
洛馬公司
5000
北美

109.2°W
團結公司-2
墨西哥衛星公司
1993
墨西哥
18
休斯公司
HS-601
北美

107.3°W
兄弟衛星-F1
加拿大電信衛星公司
2000
加拿大
24
洛馬公司
A-2100
北美

107.3°W
兄弟衛星-E2
加拿大電信衛星公司
1991
加拿大
24
洛馬公司
5000
北美

103.0°W
GE衛星-1
美國GE公司
1996
美國
24
洛馬公司
A-2100A
北美

101.0°W
空間網衛星-4
美國GE公司
1991
美國
18
洛馬公司
3000
北美

101.0°W
GE衛星-4
美國GE公司
1999
美國
24
洛馬公司
A-2100A
北美

99.0°W
銀河衛星-6
泛美衛星公司
1990
美國
24
休斯公司
HS-376
北美

97.0°W
電信衛星-5
勞拉天網公司
1997
美國
24
洛馬公司
5000
北美

95.0°W
銀河衛星-3R
泛美衛星公司
1995
美國
24
休斯公司
HS-601
北美

93.0°W
電信衛星-6
勞拉天網公司
1998
美國
24
勞拉空間系統公司
FS-1300
北美

92.0°W
巴西衛星-A2
泛美衛星公司
1986
巴西
24
休斯公司
HS-376
北美

92.0°W
巴西衛星-B4
巴西電信公司
1999
巴西
28
休斯公司
HS-376W
南美

91.0°W
銀河衛星-7
泛美衛星公司
1992
美國
24
休斯公司
HS-601
北美

89.0°W
電信衛星-4
勞拉天網公司
1995
美國
24
洛馬公司
7000
北美

87.2°W
GE衛星-3
美國GE公司
1997
美國
24
洛馬公司
A-2100A
北美

84.9°W
GE衛星-2
美國GE公司
1997
美國
24
洛馬公司
A-2100A
北美

83.0°W
空間網衛星-3R
美國GE公司
1988
美國
18
洛馬公司
3000
北美

79.0°W
GE衛星
美國GE公司
1999
美國
24
洛馬公司
A-2100A
北美

77.0°W
電信衛星-8
勞拉天網公司
1999
美國
24
勞拉空間系統公司
FS-1300
北美

74.0°W
銀河衛星-11
泛美衛星公司
1998
美國
24
休斯公司
HS-702
北美

70.0°W
巴西衛星-B1
巴西電信公司
1994
巴西
24
休斯公司
HS-376W
北美

69.0°W
電信衛星-9
勞拉天網公司
1999
美國
44
勞拉空間系統公司
FS-1300
北美

65.0°W
巴西衛星-B2
巴西電信公司
1995
巴西
24
休斯公司
HS-376W
南美

58.0°W
泛美衛星-5
泛美衛星公司
1997
美國
24
休斯公司
HS-601HP
國際

55.5°W
國際通信衛星-805
國際衛星組織
1998
國際衛星組織
28
洛馬公司
7000
國際

55.5°W
國際通信衛星-512
國際衛星組織
1985
國際衛星組織
26
勞拉空間系統公司
FS-1300
國際

53.1°W
國際通信衛星-706
國際衛星組織
1995
國際衛星組織
26
勞拉空間系統公司
FS-1300
國際

50.0°W
國際通信衛星-709
國際衛星組織
1996
國際衛星組織
26
勞拉空間系統公司
FS-1300
國際

45.0°W
泛美衛星-1
泛美衛星公司
1988
美國
18
洛馬公司
3000
國際

45.0°W
泛美衛星-1R
泛美衛星公司
1999
美國
36
休斯公司
HS-702
國際

43.1°W
泛美衛星-3R
泛美衛星公司
1996
美國
16
休斯公司
HS-601
國際

41.0°W
跟蹤與數據中繼衛星-4
哥倫比亞通信公司
1989
美國
12
TRW公司
TDRS
國際

34.6°W
國際通信衛星-601
國際衛星組織
1991
國際衛星組織
38
休斯公司
自旋體
國際

34.5°W
國際通信衛星-904
國際衛星組織
2000
國際衛星組織
44
勞拉空間系統公司
FS-1300
國際

27.5°W
國際通信衛星-605
國際衛星組織
1991
國際衛星組織
38
休斯公司
自旋體
國際

24.5°W
國際通信衛星-603
國際衛星組織
1990
國際衛星組織
38
休斯公司
自旋體
國際

24.5°W
國際通信衛星-903
國際衛星組織
1999
國際衛星組織
44
勞拉空間系統公司
FS-1300
國際

23.8°W
國際通信衛星-515
國際衛星組織
1988
國際衛星組織
26
勞拉空間系統公司
FS-1300
國際

21.5°W
國際通信衛星-903
國際衛星組織
1997
國際衛星組織
38
洛馬公司
7000
國際

18.0°W
國際通信衛星-705
國際衛星組織
1995
國際衛星組織
26
勞拉空間系統公司
FS-1300
國際

14.1°W
快訊衛星-1
俄羅斯
1994
俄羅斯
10
應用力學科學生產聯合體
Express
國際

8.1°W
電信衛星-2A
法國電信衛星公司
1991
法國
10
馬特拉公司
Eurostar
大西洋

5.0°W
電信衛星-2B
法國電信衛星公司
1992
法國
10
馬特拉公司
Eurostar
大西洋

5.0°W
電信衛星-2D
法國電信衛星公司
1996
法國
10
馬特拉公司
Eurostar
大西洋

1.0°W
國際通信衛星-7A
國際衛星組織
1996
國際衛星組織
26
勞拉空間系統公司
FS-1300
國際

3.0°W
電信衛星-2C
法國電信衛星公司
1995
法國
10
馬特拉公司
Eurostar
大西洋

26.0°E
阿拉伯衛星-2A
阿拉伯通信衛星組織
1996
阿拉伯
25
法國宇航公司
SB-3000
中東

26.0°E
阿拉伯衛星-3A
阿拉伯通信衛星組織
1999
阿拉伯
25
法國宇航公司
SB-3000
中東

30.8°E
阿拉伯衛星-2B
阿拉伯通信衛星組織
1996
阿拉伯
25
法國宇航公司
SB-3000
中東

33.0°E
國際衛星-510
國際衛星組織
1985
國際衛星組織
26
勞拉空間系統公司
FS-1300
國際

39.6°E
地平線衛星-31
俄羅斯
1996
俄羅斯
10
應用力學科學生產聯合體
Gorizont
俄羅斯

47.1°E
國際衛星-804
國際衛星組織
1997
國際衛星組織
38
洛馬公司
7000
國際

52.9°E
地平線衛星-32
俄羅斯
1996
俄羅斯
10
應用力學科學生產聯合體
Gorizont
俄羅斯

53.0°E
地平線衛星-53E
俄羅斯
1998
俄羅斯
10
應用力學科學生產聯合體
Gorizont
俄羅斯

57.0°E
國際衛星-703
國際衛星組織
1994
國際衛星組織
26
勞拉空間系統公司
FS-1300
國際

60.0°E
國際衛星-604
國際衛星組織
1990
國際衛星組織
38
休斯公司
自旋體
國際

60.0°E
國際衛星-901
國際衛星組織
2000
國際衛星組織
44
勞拉空間系統公司
FS-1300
國際

62.0°E
國際衛星-602
國際衛星組織
1989
國際衛星組織
38
休斯公司
自旋體
國際

62.0°E
國際衛星-902
國際衛星組織
2000
國際衛星組織
44
勞拉空間系統公司
FS-1300
國際

64.3°E
國際衛星-801
國際衛星組織
1997
國際衛星組織
38
洛馬公司
7000
國際

65.9°E
國際衛星-704
國際衛星組織
1995
國際衛星組織
26
勞拉空間系統公司
FS-1300
國際

68.5°E
泛美衛星
泛美衛星公司
1995
美國
16
休斯公司
HS-601
國際

68.5°E
泛美衛星-7
泛美衛星公司
1998
美國
14
勞拉空間系統公司
FS-1300
國際

72.0°E
泛美衛星-9
泛美衛星公司
1999
美國
12
休斯公司
HS-702
國際

73.9°E
印度衛星-2A
印度
1992
印度
18
印度航空設備公司
Insat-2
亞洲

74.0°E
印度衛星-3A
印度
1999
印度
待定
印度航空設備公司
Insat-3
亞洲

74.2°E
印度衛星-2D
印度
1997
印度
18
印度航空設備公司
Insat-2
亞洲

75.0°E
LMI-1衛星
洛馬/俄聯邦國際衛星組織
1999
美國
30
洛馬公司
A-2100
國際

75.0°E
Yamal衛星
Gazprom公司
1998
俄羅斯
12
能源火箭與航天公司
Yamal
俄羅斯

76.5°E
亞太衛星-2R
亞太衛星公司
1997
中國
28
勞拉空間系統公司
FS-1300
亞洲

78.4°E
泰國通信衛星-2
Shinawatra衛星公司
1994
泰國
10
休斯公司
HS-376
亞洲

78.5°E
泰國通衛星-3
Shinawatra衛星公司
1997
泰國
24
休斯公司
HS-376
亞洲

79.9°E
快訊衛星-2
俄聯邦國際衛星組織
1996
俄羅斯
10
應用力學科學生產聯合體
Express
俄羅斯

81.6°E
東方紅-2A1
中國
1988
中國
4
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
STW
亞洲

82.9°E
印度衛星-1D
印度
1990
印度
14
勞拉空間系統公司
Insat-1
亞洲

83.0°E
印度衛星-2E
印度
1998
印度
18
印度航空設備公司
Insat-2
國際

87.5°E
中衛-1
中國東方通信衛星公司
1998
中國
24
洛馬公司
A-2100
亞洲

88.0°E
中新-1
新加坡通信公司/中國台灣
1998
新加坡
14
法國宇航公司
SB-3000
亞洲

90.1°E
地平線衛星-28
俄羅斯
1993
俄羅斯
10
應用力科學生產聯合體
Gorizont
俄羅斯

91.4°E
馬來西亞東亞衛星-1
Binariang公司
1996
馬來西亞
12
休斯公司
HS-376
亞洲

93.4°E
印度衛星-2B
印度
1993
印度
18
印度航空設備公司
Insat-2
亞洲

93.4°E
印度衛星-2C
印度
1995
印度
18
印度航空設備公司
Insat-2
亞洲

97.9°E
東方紅-2A2
中國
1990
中國
4
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
STW
亞洲

100.5°E
亞洲衛星-2
亞洲衛星公司
1995
中國
28
洛馬公司
7000
亞洲

105.5°E
亞洲衛星-3S
亞太衛星公司
1999
中國
28
休斯公司
HS-601HP
亞洲

105.5°E
亞洲衛星-1
亞太衛星公司
1990
中國
24
休斯公司
HS-376
亞洲

107.8°E
統一衛星-B2R
印尼無線通信管理局
1990
印度尼西亞
24
休斯公司
HS-376
亞洲

108.0°E
Telekom衛星
印尼無線電通信管理局
1989
印度尼西亞
24
洛馬公司
A-2100
亞洲

110.4°E
東方紅-2A1
中國
1988
中國
4
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
STW
亞洲

110.5°E
鑫諾衛星-1
中國
1998
中國
24
法國宇航公司
Spacebus
亞洲

113.0°E
統一衛星-C2
印尼衛星公司
1996
印度尼西亞
30
休斯公司
HS-601
亞洲

115.3°E
中星-5
中國通信廣播衛星公司
1984
中國
18
洛馬公司
3000
亞洲

115.5°E
中星-8
中國通信廣播衛星公司
1984
中國
18
勞拉空間系統公司
FS-1300
亞洲

115.6°E
中星-5R
中國通信廣播衛星公司
1984
中國
18
洛馬公司
3000
亞洲

117.9°E
統一衛星-B4
印尼無線電通信管理局
1992
印度尼西亞
24
休斯公司
HS-376
亞洲

120.1°E
泰國通信衛星-1
Shinawatra衛星公司
1993
泰國
10
休斯公司
HS-376
亞洲

122.2°E
地平線衛星-30
亞洲衛星公司
1994
中國
10
應用力科學生產聯合體
Gorizont
亞洲

124.9°E
東方紅-3-2
中國通信廣播衛星公司
1997
中國
10
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
DFH-3
亞洲

127.9°E
日本通信衛星-3
日本衛星系統公司
1995
日本
12
休斯公司
HS-601
亞洲

131.8°E
N星-1
Tel Adv公司
1995
日本
5
勞拉空間系統公司
FS-1300
亞洲

134.0°E
亞太衛星-1A
亞太通信公司
1996
中國
24
休斯公司
HS-376
亞洲

136.0°E
N星-2
Tel Adv公司
1996
日本
5
勞拉空間系統公司
FS-1300
亞洲

138.0°E
亞太衛星-1
亞太通信公司
1994
中國
24
休斯公司
HS-376
亞洲

139.0°E
奧里昂-3
勞拉/奧里昂公司
1998
美國
10
休斯公司
HS-601
國際

140.6°E
Agila-1/統一衛星-B2P
PSN公司
1987
印度尼西亞
24
休斯公司
HS-376
亞洲

145.9°E
Agila-2(馬部海-1)
馬部海衛星公司
1997
菲律賓
30
勞拉空間系統公司
FS-1300
亞洲

148.0°E
馬來西亞東亞衛星-2
Binariang公司
1996
馬來西亞
12
休斯公司
HS-376
亞洲

150.0°E
日本通信衛星-4
日本衛星系統公司
1997
日本
12
休斯公司
HS-601
亞洲

150.5°E
統一衛星-C1
印尼無線電通信衛星公司
1996
印度尼西亞
30
休斯公司
HS-376W
亞洲

160.8°E
地平線衛星-C1
俄羅斯
1993
俄羅斯
10
應用力學科學生產聯合體
Gorizont
亞洲

166.0°E
泛美衛星-8
泛美衛星公司
1998
美國
24
勞拉空間系統公司
FS-1300
國際

169.0°E
泛美衛星-2
泛美衛星公司
1994
美國
16
休斯公司
HS-601
國際

174.1°E
國際衛星-802
國際衛星組織
1997
國際衛星組織
38
洛馬公司
7000
國際

177.0°E
國際衛星-702
國際衛星組織
1994
國際衛星組織
26
勞拉空間系統公司
FS-1300
國際

180.0°E
國際衛星-701
國際衛星組織
1993
國際衛星組織
26
勞拉空間系統公司
FS-1300
國際

http://www.jfspkj.com/ViewDebug.asp?ID=42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550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900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1451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444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1534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1198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1163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2323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1173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