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群島有什麼好物種
㈠ 加拉帕戈斯群島物種豐富原因
孤懸海外,受人類影響小。
自然條件優越,適合動植物生存。
遠離大陸,因此產生了自己特有的生態系統。
㈡ 俄羅斯,美國,英國,西班牙的代表性動物是什麼
俄羅斯代表性動物是西伯利亞棕熊。
美國代表性動物是白頭海雕(俗稱禿鷹)。
英國代表性動物是獅子。
西班牙代表性動物是公牛。
拓展資料:
動物分類學家根據動物的各種特徵(形態、細胞、遺傳、生理、生態和地理分布等)進行分類,將動物依次分為6個主要等級,即門、綱、目、科、屬、種。
根據化石研究,地球上最早出現的動物源於海洋。早期的海洋動物經過漫長的地質時期,逐漸演化出各種分支,豐富了早期的地球生命形態。在人類出現以前,史前動物便已出現,並在各自的活動期得到繁榮發展。後來,它們在不斷變換的生存環境下相繼滅絕。但是,地球上的動物仍以從低等到高等、從簡單到復雜的趨勢不斷進化並繁衍至今,並有了如今的多樣性。
科學家們把現存的人類已知的動物分為無脊椎動物和脊椎動物兩大類。科學家已經鑒別出46900多種脊椎動物。包括鯉魚、黃魚等魚類動物,蛇、蜥蜴等爬行類動物,青蛙、娃娃魚等兩棲類動物,鳥類以及紅熊貓等哺乳類動物等。
科學家們還發現了130多萬種無脊椎動物。這些動物中多數是昆蟲,昆蟲中多數是甲蟲。鼻涕蟲、蚯蚓,烏賊、牡蠣、紅海星、水母,蜘蛛,珊瑚蟲、放射蟲、蛔蟲、豬肉絛蟲、沙蠶、蝸牛、蛞蝓等都屬於無脊椎動物。
動物界所有成員的身體都是由細胞組成的異養有機體。
參考資料:網路-動物
㈢ 有關南太平洋加拉帕戈斯群島的資料
加拉帕戈斯群島由19個火山島組成,從南美大陸延入太平洋,約1000公里,被人稱作「獨特的活的生物進化博物館和陳列室」。現存著一些不尋常的動物物種。例如陸生鬣蜥,巨龜和多種類型的雀類。1835年查爾斯·達爾文參觀了這片島嶼後,從中得到感悟,為進化論的形成奠定了基礎。
簡介:
加拉帕戈斯群島東西約300公里,南北約200公里(另一資料:從北向南延伸300千米),距離南美大陸約1000公里(從厄瓜多首都基多乘飛機約需1小時30分)。是由海底抬升的熔岩堆積物形成的一組海洋島。群島中最大的島嶼是面積4588平方公里的伊莎貝拉島,此外還有聖魯斯島、聖華金山島等大小共60多個島嶼(另一資料:加拉帕戈斯群島群島是由15個大島、42個小島和26個岩礁組成)。群島的總面積達8000平方公里(另一資料:7800平方千米)。其中96.6%的面積現為國家公園,其周圍為一個面積79.9平方千米的海洋保護區。
群島的名字「加拉帕戈斯」源於西班牙語「大海龜」之意。由於遠離大陸,這里的動物以自己固有的特色進化著。
這些群島孤零零地聳立在太平洋之中,島上除了雨水幾乎沒有其它淡水資源。原來是一些荒無人煙的島嶼。1535年一艘巴拿馬航船遭遇強勁的洋流偏離了航線,該船上的巴拿馬主教貝蘭加偶然發現了群島,他為群島命名拉斯·恩坎塔正斯,意為「被迷住的」。當時島上沒有人煙。在一些島上發現了印加人陶器碎片,證明在西班牙人以前有人曾佔領這些島嶼。(還有資料說是:1535年,西班牙人來到這里發現島上棲息著大量世界罕見的巨龜,就取名「加拉帕戈斯島」,意即「龜島」。)
1685年加拉帕戈斯群島才第一次出現在由英國人繪制的航海地圖上。17世紀末一些海盜以這些島作為隱匿之所。1832年建國剛剛兩年的厄瓜多共和國正式佔領群島。後將該群島設立為加拉帕戈斯省,省府定為黑巴克里索港(位於聖克里斯托瓦爾島上)。
1835年,26歲的查爾斯·達爾文跟隨一艘名為「小獵犬」號的英國海軍測量船來到這里,他在島上花了一個多月的時間採集標本,島上一些物種的差異和特異想像引起了他的強烈興趣並令他百思不解。這為他1859年發表的《物競天擇的物種起源》一書提供了原動力和信心,他的著作使加拉帕戈斯群島成為生物學專家和愛好者必去的「聖地」,值得指出的是,達爾文並沒有用加拉帕戈斯群島上的自然現象證明自己的進化論,年輕的他在加拉帕戈斯群島上的考察和經歷只不過是給了他闡述這一理論的信心而已。後來,在群島的聖克里斯托瓦爾(聖克里斯托瓦)島上還建立著一座為紀念達爾文而塑造的半身銅像紀念碑,人們為紀念他還把他研究過鳥類的島取名為「達爾文島」。現在的生物學專家和愛好者來到這里,似乎是來參觀和瞻仰進化論思想的「故居」。
加拉帕戈斯群島是由火山噴發而形成的,島上聳立著一座座高大的火山,最高的在群島中面積最大的伊莎貝拉島(伊莎貝爾)上,名為沃爾夫火山(1707米),次高的是一座死火山,亦在該島上,名為阿蘇爾山(1689米)。一些火山口形成的天然湖泊猶如鑲嵌在火山頂峰的碧玉,晶瑩閃亮。崎嶇不平的地表堆滿了暗紅色的火山噴發物。這個群島雖然距赤道不遠,但由於受秘魯寒流的影響,這里不適於終年高溫多雨、植物繁茂的熱帶雨林的生長,只有一些仙人掌和灌木叢分布在其沿海地區;高大的樹木生長在較高的山坡,樹下鋪滿羊齒類植物。這里受秘魯寒流的影響,雖地處赤道附近,但並非終年高溫多雨。這樣的環境適合熱帶和寒帶動物共同生存。你可以在這里看到多種類型的動物:海獅、海豹、海獺、鵜鶘、信天翁、企鵝、反舌鳥、火烈鳥等。
毫無疑問,給達爾文靈感的就是加拉帕戈斯的成群結隊的雀科鳴鳥。所有這些鳥都是偶然從南美洲飛抵這里的古老品系的後代。它們在整個島上找到了許多閑置的適於棲息的生態環境,並進化成能在體形大小、鳥喙形狀、羽毛顏色、聲音、飲食和行為等方面各有不同的13個品種。不同品種的鳥,其嘴部的差異性就是這種適應性傳播的最好證明。有些鳥具有典型的食籽喙,另一些以仙人掌植物為食的鳥長有一種長而尖的嘴,還有一些以昆蟲為主食的鳥擁有一個小乳頭狀的鳥喙。啄木鳥不僅長有一個專門的喙,而且還形成一種復雜的行為模式,包括用仙人掌刺去捕獲裂縫中的幼蟲。
最著名的動物有巨型海龜(又稱「象龜」),它們的數量成千上萬,身長多在1米以上,成熟的龜體體重約180千克,最重的體重可達250千克,壽命最長的可達400年。這里的巨龜,即便是同一種類,因其生存島嶼的不同,甲殼的形狀各有差異。
這里還因為生存著聞名遐爾的史前爬蟲類動物鬣蜥(亦稱「海鬣蜥」)而引起全世界的關注。這些鬣蜥能潛入海水中捕捉食物,而雌鬣蜥必須經長途跋涉到火山口產卵。這種鬣蜥僅以海草為食,7種不同的海鬣蜥,每種都顯示明顯的差異,並在不同的島嶼上進化。6個島嶼上均有一種為加拉帕戈斯群島特有的陸生鬣蜥。這種地球上惟一尚存的海鬣蜥可以在海底爬行,它們以海草為食,並且通過發育不完全的蹼足適應了海上生活方式。
在加拉帕戈斯群島附近的水域發現的其他兩種海生動物(海狗與海獅),也同為特有物種:加拉帕戈斯海狗是亞南極屬中惟一的熱帶代表,喜夜間活動;而加拉帕戈斯海獅則在白天活動。
加拉帕戈斯群島確實是地球上少有的沒有被污染的凈土,島上沒有兇猛的食肉動物,而且所有的動物都不懼怕人類。在這里你可以享受到或許是你從未體驗過的與野生動物「面面相覷」的快樂(抑或是恐懼)。
今天的加拉帕戈斯群島已經被規劃成國家公園,自從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以後更收到厄瓜多政府的重視,來這里的遊客的數量被官方嚴格控制,以確保島上的生態環境不被破壞。
1998年9月,伊莎貝拉島的阿爾塞多(阿爾基多)火山(1097米)爆發,流淌的岩漿進入象海龜的棲息處,厄瓜多政府遂出動直升飛機救援,成為當時的熱門新聞。
科隆群島原名加拉帕戈斯群島,位於南美洲西部的太平洋上,由16個大島和許多小島、岩礁組成,總面積約為7976平方公里,屬遠在島東1000公里的厄瓜多。
龜島科隆群島是一群火山噴發後形成的島嶼,滿布�岩峭壁和火山堆。然而這里卻棲息、生長著很多世界稀有的珍奇動物,其中最為奇特的要算大海龜了。這些大海龜可以長到1米多長,200多公斤重,背上可以馱一兩個人。龜的性格都很溫順,喜歡生活在海岸邊草叢里,以仙人掌作主食。1535年,西班牙人第一次來到這里時,發現島上到處都是大海龜,就給這個群島取名為「加拉帕戈斯」,意思就是「龜島」。
大蜥蜴也是這里的奇特動物,有陸生的,也有海生的。陸生的有1米多長;海生的比陸生的數量多,身體也比陸生的大,灰黑色的身子拖著一條很長的尾巴,樣子很像恐龍。據說這種大蜥蜴的始祖產生在中生代,現在只有科隆群島才有這種動物。
在這個靠近赤道的群島上,竟然還生活著只有嚴寒的極地才能生存的企鵝、信天翁、海豹等動物。這是怎麼回事呢?原來,從極地出發的秘魯寒流經過這里時,群島被「浸」在冷氣流中,因而溫度明顯降低,形成了既乾燥又涼爽的氣候,從南極海域伴隨著寒流前來施行的企鵝、海豹等「遊客」,也樂意在此安家了。
1835年9月,達爾文乘著英國海軍考察船來到此島考察。他發現這里的動植物為適應自然環境而發生變化,如生活在各個島上的同一種鳥類和海龜的形態和習性大不相同。這個發現使他認識到自然也能對物種進行選擇,為他的「適者生存」的進化觀點提供了有力的證據。後來,人們為了紀念達爾文,在島上建起了達爾文的半身銅像紀念碑和生物考察站,這個島又被稱為「活的生物進化博物館」。
除科隆群島外,非洲東部印度洋上的阿爾達布拉島也是一個舉世著名的龜島。在那裡,大約生存著15萬只大海龜(象龜),它們體長2米,體重200多公斤。
㈣ 加拉帕戈斯群島的礦產
科隆群島:即加拉帕戈斯群島。隸屬厄瓜多,位於南美大陸以西1000公里的太平洋面上,群島面積7500多平方公里,由海底火山噴發的熔岩凝固而成的13個小島和19個岩礁組成。
群島的多樣性氣候和火山地貌的特殊自然環境,使不同生活習性的動物和植物同時生長繁衍在這塊土地上。這里奇花異草薈萃,珍禽怪獸雲集,被稱為「生物進化活博物館」。群島上現存有其他地區罕見的多種動物。科隆群島由7個大島,13個主要島嶼,23個小島,50多個岩礁組成,其中以伊薩貝拉島最大,群島最高點是伊莎貝拉島上的阿蘇爾山,高1689米。第二大島是聖克魯斯島。群島全部由火山堆和火山熔岩組成。
五百萬到一千萬年前的海底火山——加拉帕戈斯的頂部浮出了海平面,第一次從厄瓜多大陸約600公里的太平洋中部出現。這些火山峰完全沒有植物和動物的生命跡像。所有的植物和動物,最初必須通過某種形式的長距離擴散才能抵達該島嶼。
當考慮棲息在加拉帕戈斯群島的物種的多樣性,需要注意的是如何「不平衡」,相較於大陸的物種多樣性是非常重要的,加拉帕戈斯群島的物種都是。舉例來說,有很多原生爬行動物,但沒有兩棲動物;有陸地和海洋鳥類物種豐富,但很少哺乳動物。當考慮植物,那些有大花,大種子均缺席,而草類和蕨類植物比比皆是。
物種遷移有兩種主要方式,到達偏遠的島嶼(除了涉及人類的任何方法) 。第一種方法是通過空氣中飛行或被風吹動的形式,而第二種方法是通過在海上游泳或漂浮,有時靠植被糾結筏的幫助。
海水漂流
那些海洋動物海獅、海龜和企鵝,很可能是當今加拉帕戈斯動物最早的祖先,它們在洋流的幫助下居然以自己的方式游至島嶼。另一方面,許多爬行動物和小型哺乳動物(鼠類),則是搭乘植被糾結的木筏從南方或中美洲大陸的島嶼來到該島。雖然在它們達到加拉帕戈斯之前,絕大多數的筏會沉沒,但少數成功者上了岸。在該群島有許多爬行動物,因為爬行動物最適合對付海上的鹹水及惡劣環境,而該島又有它們喜歡的陽光充足的條件。這就解釋了加拉帕戈斯爬行動物的多樣性。使用這個「木筏」登陸的理論也解釋了該島為什麼沒有原生兩棲類,哺乳類動物。
加拉帕戈斯的海岸植物,紅樹林和菊樹屬植物,其種子是耐鹽的,而這些種子很可能也是以海路的方式到達此地。
氣流風動
風被認為是運送植物的較低形式,如蕨類,苔蘚,地衣和孢子,在到達加拉帕戈斯群島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在加拉帕戈斯群島較重的種子如維管束植物相當稀缺,因為這些種子候風旅遊會更困難,而那些使用完全相同的風力交通工具設計成羽毛種子的植物則除外。這就解釋了為什麼在整個群島會有蒲公英家族(菊科)的成員。
許多小昆蟲,甚至微小的蝸牛,也可以很容易地被微風吹起。飛行能力較弱的陸地鳥類和蝙蝠( 2種)可能也是在風的幫助下抵達。然而,大陸鳥類在加拉帕戈斯島生活的只有一小部分,這是因為它們經過一個非常困難的旅程,只有極少數成為成功者。
海鳥,通常具有優秀的長距離飛行能力,它們以自己簡單地方式飛向島嶼。這些鳥類的羽毛或腳爪可能帶來了植物種子或繁殖體。
科隆群島由於長期與世隔絕,動植物自行生長發育,從而形成了獨自的特點,造就了島上獨特而完整的生態系統。最初是由鳥或海船偶爾地把南美大陸的植物種子帶到島上,它們在此落地生根,適應新環境而生息繁衍。
科隆群島的特有物種與地球上的任何地方相比都穩居最高水平,大約80%的陸地鳥類,爬行動物和陸地哺乳動物的97%,而植物的30%以上都是當地特有的。發現在地球上的海洋物種,加拉帕戈斯就超過20%。其中包括加拉帕戈斯群島象龜,海鬣蜥,不會飛的鸕鶿,加拉帕戈斯企鵝也在北半球被發現的唯一一種企鵝。
在科隆群島上,生活著700多種地面動物,80多種鳥類和許多昆蟲,其中以巨龜和大蜥蜴聞名世界。海獅,海豹,企鵝等寒帶動物,也常在這里的海邊出現,因此,科隆群島被稱為「世界最大的自然博物館」。
氣候特點是雨量較少、濕度低、氣候涼爽、水溫不高。高等植物約有700種,其中約40%為當地特有的種屬。植物與中美、南美洲有較近的親緣關系。乾燥低地覆蓋著空曠的仙人掌林。海拔較高的過渡地帶覆蓋著森林,主要樹木有腺果藤樹、醉魚樹和番石榴。過渡地帶上面的潮濕的森林區中為菊樹(Stables屬)植物林(一種古代遺留下的植被),矮樹叢密布。無樹的高地上只有蕨類和草類。
群島以其罕見的動物而聞名,因其巨大的陸龜(古西班牙語稱龜為「加拉帕戈斯」)而得名,據信這種龜是地球上生命最長的動物。島上的動物群和中美、南美洲的動物群有較近的親緣關系,這說明島上多數動物源出那裡。越過海洋的困難是動物稀少的原因。兩棲動物很少,爬蟲也不多,當地特有的陸地哺乳動物只有7種嚙齒動物和兩種蝙蝠。島上鳥的種類和亞種只有約80種;陸地上多數鳥類為統稱為加拉帕戈斯地雀的鳴禽類。
這個群島雖然距赤道不遠,但由於受秘魯寒流的影響,這里不適於終年高溫多雨、植物繁茂的熱帶雨林的生長,只有一些仙人掌和灌木叢分布在其沿海地區;高大的樹木生長在較高的山坡,樹下鋪滿羊齒類植物。這里受秘魯寒流的影響,雖地處赤道附近,但並非終年高溫多雨。這樣的環境適合熱帶和寒帶動物共同生存。可以在這里看到多種類型的動物:海獅、海豹、海獺、鵜鶘、信天翁、企鵝、反舌鳥、火烈鳥等。
代表物種
植物:迄今為止(2012年),這些島嶼引進的植物有825種,而維管束植物約在552和614種之間,大多數是人類引進的。超過100引入的物種已經在野外建立了生態群。
乾燥低地覆蓋著空曠的仙人掌林。海拔較高的過渡地帶覆蓋著森林,主要樹木有腺果藤、醉魚草屬和番石榴。過渡地帶上面的潮濕的森林區中為樹菊屬(Scalesia),是所特有的菊科的一個特徵顯著的土著屬,它一共有6個物種,矮樹叢密布。無樹的高地上只有蕨類和波利亞草屬、大戟屬、鐵莧菜屬和豆科植物等草類。
巨龜:加拉帕戈斯象龜之間的大小和形狀量變異很大,有兩種主要形態存在,圓頂殼(類似於其祖先的形式)和鞍背背甲。圓頂龜往往體型規模更大,它們的頭胸甲前部不具備向上隆起,往往生活在更大,更高的島嶼與潮濕的高原牧草的地方,那時食物更為豐富和容易獲得。鞍背殼應對旱災期間缺乏可供應的食物,在乾旱島嶼上進化形成。背甲的前角向上,讓烏龜頭部延長的更高,可以取食較高的植物,如仙人掌。巨龜分布在群島的各個島嶼上,這些陸龜進化出不同的12個亞種。
鬣蜥:該群島6個島嶼上均生活有科隆群島特有的陸生鬣蜥,以膚色分為3種,「黃加島陸鬣蜥、粉加島陸鬣蜥和玫紅加島陸鬣蜥。並有7種不同的海鬣蜥,這些史前爬蟲類動物,也是地球上惟一尚存的海鬣蜥,因為在不同的島嶼上進化,每種都顯示出明顯的差異。它們可以在海底爬行,並以海草為食,並且通過發育不完全的蹼足適應了海上生活方式。雌鬣蜥必須經長途跋涉到火山口產卵。該物種在群島上的數量達到數十萬只,遍布各島嶼的沿岸。
哺乳動物:哺乳類動物在科隆群島相當有限,因為島嶼遠離大陸,雖然登記在冊的有32種(不包括馴化的狗,貓,豬,山羊,驢,馬和牛),事實上,只有5種哺乳動物被視為原產於島嶼:加拉帕戈斯海獅、聖達菲稻鼠、加島稻鼠、加拉帕戈斯灰蝠、加拉帕戈斯紅蝠。其他可以加上在保護區進出的水生哺乳動物——海豚和鯨魚。
陸地鳥類:居住在加拉帕戈斯群島上有29種鳥類,其中22種是特有物種,另外還有4個特有亞種。其中包括6種地雀、6種樹雀、鶯雀、加島哀鴿、加島南美田雞、加拉帕戈斯群島鵟、大嘴蠅霸鶲、加島崖燕、加島嘲鶇、查爾斯嘲鶇、冠嘲鶇、聖島嘲鶇。13個雀類不同品種的鳥,其嘴部的差異性是適應性傳播的最好證明。有的具有食籽喙,以仙人掌植物為食的鳥嘴長而尖,以昆蟲為主食的鳥擁有一個小乳頭狀的鳥喙。
海鳥:加拉帕戈斯群島是熱帶海鳥的聖地,這里有藍腳鰹鳥、紅腳鰹鳥、納斯卡鰹鳥、加島崖燕、加島信天翁、暗腰圓尾鸌、弱翅鸕鶿、麗色軍艦鳥、
小軍艦鳥、紅嘴鸏、燕尾鷗,岩鷗、加島白臉針尾鴨、加拉帕戈斯企鵝、斑腰叉尾海燕,也有最常見的濱岸水鳥,包括大火烈鳥、大藍鷺、黃冠夜鷺、
夜鷺、綠蓑鷺,蠣鷸和普通白鷺等等。加拉帕戈斯大火烈鳥數量約320-350隻。這是世界上最小的火烈鳥群,被列入瀕危的紅色名錄。
海洋動物:科隆群島的位置極其特殊,正處在寒暖洋流交匯處,來自南部的秘魯寒流和北部的赤道暖流交匯於此,因此,這裏海洋生物異常豐富,喜寒、喜暖動物一應俱全。這里有加拉帕戈斯鯊魚、直翅真鯊、紅石蟹、刺鰩、海鰻、白頭礁鯊魚、鯨魚、鮪魚,蝠鱝、錘頭鯊、綠海龜和玳瑁等。近20 %的海洋生物是地方性的,是當地特有物種。
加拉帕戈斯蝸牛
無脊椎動物:科隆群島有物種多樣性的最大群體,估計它們占於所有的棲息地的總生物的51 % 。這些陸生無脊椎動物其生態作用至關重要:傳播花粉、參與有機物質的養分循環,從而促進土壤形成。直到2001年,一共查明有2289種陸生無脊椎動物。包括鞘翅目、雙翅目、半翅目、膜翅目、鱗翅目、纓尾目、蜻蜓目、螳螂目。而軟體動物有海螺、蝸牛、海洋環節動物、棘皮動物(如海膽和海參) 、腔腸動物(如珊瑚和柳珊瑚) 和海綿等。
㈤ 加拉帕戈斯群島資料急!!!!!!!!!!
加拉帕戈斯群島由13座主島和60多座小島、岩礁和暗礁組成,分布於400公里的公海海域。這里是4股主要洋流的匯合場所,而島嶼本身則是巨大的海底火山的山頂,至今仍在緩慢平穩地移動。
各種不同的生物為何能在如此險惡的環境中立足?小氣候和海拔形成了不連續的生境,恰好成為島上多個生物群的理想棲息地,例如:海鬣蜥、海燕、藍腳鰹鳥,還有象龜。
加拉帕戈斯群島擁有罕見的驚人地貌,是一座具備各種復雜進化環境的自然實驗室,達爾文形容它是一個「自我世界」,這個世界脆弱而又狂暴,這些都使得加拉帕戈斯成為一個地球上與眾不同的地方。
配解說詞:
這是一個與世隔絕的世界,人稱「魔幻之島」。
在四面環海的孤島上,生物形態多種多樣。
達爾文在《物種起源》中對這一生物進化的神秘舞台——加拉帕戈斯群島所作的詳細描繪,
確定了它在生物進化論中的特殊地位。
作為地球上獨一無二的特殊生物的棲息地,
作為「進化論」的故鄉,
加拉帕戈斯群島於1978年和2001年被登錄為世界遺產。
加拉帕戈斯群島位於南美大陸以西大約1千公里的太平洋上,橫跨赤道。
群島由大小19個島嶼以及無數的岩礁組成。
從海底噴射而出的灼熱岩漿,形成了一座座火山島。
這些島嶼如群星一般點綴在茫茫的大海上。
這里是赤道暖流和來自遙遠的南極寒流交匯的地方。
正是這富饒而又洋溢著生命力的大海,維系著加拉帕戈斯群島獨特的生態圈。
這是世界上唯一生活在熱帶海洋的企鵝。
很久以前,
它們的祖先乘著寒流,從遙遠的南極海來到這里。
這是本來以陸地植物為食的海鬣蜥。
地球上,只有加拉帕戈斯群島才有這種潛入海中捕食的鬣蜥。
遠離大陸的火山島——加拉帕戈斯群島。
這個孤立的小宇宙中演繹的進化故事,
造就了這處舉世無雙的自然遺產。
熱帶海洋的巨浪從溶岩裂縫中噴出,化作沖天的水柱。
加拉帕戈斯群島誕生於幾百萬年前,
是由海底火山噴發出來的岩漿堆積而成。
漆黑的熔岩猶如凝固的驚濤駭浪,猶如大海冰封的化石。
加拉帕戈斯群島至今仍有幾座頻繁噴發的火山。
地球的內部運動孕育了神秘的島嶼,
這支水與火的交響曲至今仍在鳴奏。
圓扇仙人掌本來是貼伏在地面上生長的。
可是在這里,為了保護自己的花和果實不被陸鬣蜥吃掉,
它們挺直腰身不斷地向高處伸展,結果長成了10多米高的巨大身形。
就像要與自己的食物——圓扇仙人掌競爭似的,
象龜的脖子也越伸越長。
這是一場你追我趕、你死我活的生存競爭。
生物進化的這部歷史長劇,永遠沒有落幕的時候。
爬行類動物的王國——加拉帕戈斯群島。
對於它們來說,除了鳥類,沒有其他天敵。
這個奇特的生態圈與大型爬行類動物橫行地球的恐龍時代很是相似。
這些動物在千百萬年前,選擇了加拉帕戈斯群島。
它們以孤獨的海島生活為代價,換取了這個生物進化的天堂。
海底升起的氣泡,攜帶著強烈的地球生命的信息。
不久的將來,加拉帕戈斯群島又將迎來新島誕生的一刻。
大海的深處,岩漿正以它巨大的能量繼續演繹著地球變動的故事。
這里是南美大陸以西一千公里、赤道上的太平洋。
加拉帕戈斯群島宛如恐龍時代的爬行類動物的王國。
在這里,我們可以重溫那些已經逝去的地球故事。
在茫茫大海中的孤島上,這些奇異的生物們實現了各自獨特的進化過程。
孕育出達爾文《進化論》的神秘孤島——加拉帕戈斯群島,
1978年和2001年被登錄為世界遺產。
加拉帕戈斯群島——生物進化的實驗場。
這些鳥是鸕鶿的同類,名叫鵜鶘。
面對富饒的加拉帕戈斯海,鵜鶘放棄了在天空的飛翔。
為了便於在水中暢游捕食,它們的翅膀漸漸退化,變得越來越小。
章魚是鵜鶘最喜愛的食物。
鵜鶘總是把章魚捉弄得奄奄一息、再也無法反抗後,才將其一口吞進。
伊薩貝拉島是加拉帕戈斯群島中最大的島嶼。
西拉尼古拉火山就位於這里,巨大的火山口直徑達15公里。
突起在海面上的是達福納島火山口。
火山口內是巨大的鳥類巢穴。
加拉帕戈斯美洲軍艦鳥在這里集體築巢。
據說它們是生活在熱帶地區的最大的軍艦鳥。
世界上最大的陸生龜象龜,
喜歡生活在森林中的沼澤地。
貪涼怕熱的象龜除了產卵,幾乎從不到海邊來。
這是加拉帕戈斯群島北部的平塔島上僅存的一隻象龜。
被研究人員保護下來的這只象龜,有一個意味深長的名字——「孤獨的喬治」。
在它身邊,放養著幾只遺傳基因相近的雌性象龜。
讓「孤獨的喬治」留下子孫,防止物種滅絕,
這是研究人員最大的心願,和最大的課題。
喬治時常移動著它巨大的身軀,主動接近雌性象龜。
喬治與雌性象龜還沒有成功交配過。
喬治的推算年齡在80至100歲之間,
據說象龜可以活200年,因此還有希望。
對於加拉帕戈斯群島獨有的海鬣蜥(lie xi)而言,
水溫上升是一個生死攸關的問題。
因為海鬣蜥賴以為生的海藻,只在低溫的海水中生長。
海藻不能正常生長,那麼海鬣蜥的命運就可想而知了。
在1997年那次據說是20世紀以來規模最大的厄爾尼諾現象中,
半數以上的海鬣蜥由於缺少食物而死亡。
在上次厄爾尼諾現象後,
人們在加拉帕戈斯群島又發現了一種奇怪的鬣蜥。
那是海鬣蜥和陸鬣蜥的雜交品種。
有人認為這可能是海鬣蜥無法靠海生存,於是便在陸地上留下了子孫。
經受著一次又一次的磨難,
為了物種的生存與繁衍,加拉帕戈斯群島的生物們今天仍然在繼續抗爭著。
生物進化的寶庫——加拉帕戈斯群島。
它不僅是一個「魔幻之島」,更是一面魔幻的鏡子。
透過它,
我們不但看到了地球的過去,還能看到地球的未來。
㈥ 有人說西班牙的迦納利群島是真正的世外桃源,為什麼這么說
蘭薩羅特島作為西班牙最受歡迎的旅遊目的地之一,以廣袤的黑色火山岩漿地貌聞名全球,這座火山島是一個致力於保護其原始自然美景的旅遊目的地。 屬於那利群島七個最大的島嶼之一,1994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宣布蘭薩羅特島為生物圈保護區,這里的地貌是獨特的充滿個性的。
上面只是舉了幾個島嶼的例子,這樣漂亮的島嶼還有很多,因為完整的保留著一些天然的風貌,而且自然環境也非常好。大多數的美景都是純天然的美景,這大概是唄稱作世外桃源的真正原因,有機會的話可以去看看,畢竟超級浪漫。
㈦ 西班牙的代表性動物是什麼
英國 獅子(由於:英格蘭國王亨利一世勇敢而又英明。他推崇法治,人們給他起了個綽號「正義之獅」。他是首位把「叢林之王」獅子作為皇室標志的英格蘭國王。1189年,因勇敢而著稱的「獅心國王」理查一世即位。到那時,著名的「三獅徽章」已經問世。如今,人們可以在英格蘭運動隊的運動衫上領略這種徽章的風采。)國鳥:紅胸鴝(又稱鷗亞鴝
美國 國鳥:白頭海雕
日本 國鳥:綠雉
法國 國鳥:公雞
德國 國鳥:白鸛
義大利 國石為珊瑚 所以就是珊瑚蟲吧 呵呵
俄羅斯 棕熊
荷蘭 白琵鷺
墨西哥 鳳頭卡拉鷹
格瑞那達 格林棕翅鳩
多米尼克 紅頸亞馬遜鸚鵡
巴哈馬 大紅鸛
尼加拉瓜 綠眉翠
加拿大 潛鳥
宏都拉斯 黃頸亞馬遜鸚鵡
安圭位島(英屬維爾京群島) 衰鳩
波札那 燕尾佛法僧
新加坡 黃腰太陽鳥
百慕大群島 白尾
開曼群島 古巴鸚鵡
特立尼特和多巴哥 棕臀小冠雉
瓜地馬拉 鳳頭綠咬鵑
牙買加 紅嘴長尾蜂鳥
波多黎各 波多黎各啄木鳥
委內瑞拉 擬黃鸝
哥期達黎加 灰知更鳥
巴拉圭 裸喉鍾雀
古巴 古巴咬鵑
挪威 國鳥河烏(Cinclus cinclus)
瑞典 國鳥烏鶇(Turs meru la)
荷蘭 國鳥白琵鷺(Platalea leucorodia)
盧森堡 國鳥戴菊(Rngulus regulus)
丹麥 國鳥雲雀 (Alanda arvensis)
紐西蘭 國鳥 幾維鳥
巴布亞紐幾內亞 國鳥大極樂鳥(Paraolisaea apeda)
特立尼達和多巴哥 國鳥蜂鳥
巴哈馬 國鳥大紅鸛(Phoenicopterusruber)
西班牙 鬥牛
韓國 國鳥:喜鵲
阿爾巴尼亞 國鳥:山鷹
丹麥 國鳥:雲雀
多米尼加 國鳥:金剛鸚鵡
肯亞 國鳥:公雞
南非 國鳥:藍鶴
澳大利亞 國鳥:琴鳥 笑鳥 鴯鶓
冰島 國鳥:矛隼
奧地利和愛沙尼亞都選定 國鳥:家燕
愛爾蘭和中美洲的隆爾瓦多都選定 國鳥:蠣鷸
斐濟 國鳥:鴿子
菲律賓 國鳥:食猴鷹
比利時 國鳥:紅隼
芬蘭 國鳥:大天鵝
孟加拉國 國鳥:喜鵲 國獸:孟加拉虎
尼 泊 爾 國獸:黃牛
印度 牛 國鳥藍孔雀(又稱印度孔雀)(Pavo cristatus)
加拿大 國獸:河狸
泰國 亞洲象 國鳥:火背鷳
吉里巴斯 軍艦鳥
模里西斯 國鳥:已經滅絕的渡渡鳥
汶萊 白腹海雕
㈧ 西班牙有什麼特別的動物嗎
西班牙帝雕 (學名:Aquila adalberti)是白肩雕 (學名:Aquila heliaca)的近緣種,僅分布於西班牙的西部和南部(摩洛哥北部也是可能的產地,但至今無法證實)。直到最近,西班牙帝雕一直被視為白肩雕的亞種,但由於形態學、生態學和分子特徵的差別,它已被廣泛視為一個獨立的物種。
利氏壁蜥(Podarcis lilfordi)是西班牙特有的一種蜥蜴。它們棲息在溫帶的森林、地中海森林、岩壁及石灘。
依比茲壁蜥(Podarcis pityusensis)是一種蜥蜴,與巴利阿里群島的伊維薩島有密切關系,已成為西班牙的特有種。
㈨ 科隆群島的生物多樣性
科隆群島由於長期與世隔絕,動植物自行生長發育,從而形成了獨自的特點,造就了島上獨特而完整的生態系統。最初是由鳥或海船偶爾地把南美大陸的植物種子帶到島上,它們在此落地生根,適應新環境而生息繁衍。
科隆群島的特有物種與地球上的任何地方相比都穩居最高水平,大約80%的陸地鳥類,爬行動物和陸地哺乳動物的97%,而植物的30%以上都是當地特有的。發現在地球上的海洋物種,加拉帕戈斯就超過20%。其中包括加拉帕戈斯群島象龜,海鬣蜥,不會飛的鸕鶿,加拉帕戈斯企鵝也在北半球被發現的唯一一種企鵝。
在科隆群島上,生活著700多種地面動物,80多種鳥類和許多昆蟲,其中以巨龜和大蜥蜴聞名世界。海獅,海豹,企鵝等寒帶動物,也常在這里的海邊出現,因此,科隆群島被稱為「世界最大的自然博物館」。
氣候特點是雨量較少、濕度低、氣候涼爽、水溫不高。高等植物約有700種,其中約40%為當地特有的種屬。植物與中美、南美洲有較近的親緣關系。乾燥低地覆蓋著空曠的仙人掌林。海拔較高的過渡地帶覆蓋著森林,主要樹木有腺果藤樹、醉魚樹和番石榴。過渡地帶上面的潮濕的森林區中為菊樹(Stables屬)植物林(一種古代遺留下的植被),矮樹叢密布。無樹的高地上只有蕨類和草類。
群島以其罕見的動物而聞名,因其巨大的陸龜(古西班牙語稱龜為「加拉帕戈斯」)而得名,據信這種龜是地球上生命最長的動物。島上的動物群和中美、南美洲的動物群有較近的親緣關系,這說明島上多數動物源出那裡。越過海洋的困難是動物稀少的原因。兩棲動物很少,爬蟲也不多,當地特有的陸地哺乳動物只有7種嚙齒動物和兩種蝙蝠。島上鳥的種類和亞種只有約80種;陸地上多數鳥類為統稱為加拉帕戈斯地雀的鳴禽類。
這個群島雖然距赤道不遠,但由於受秘魯寒流的影響,這里不適於終年高溫多雨、植物繁茂的熱帶雨林的生長,只有一些仙人掌和灌木叢分布在其沿海地區;高大的樹木生長在較高的山坡,樹下鋪滿羊齒類植物。這里受秘魯寒流的影響,雖地處赤道附近,但並非終年高溫多雨。這樣的環境適合熱帶和寒帶動物共同生存。可以在這里看到多種類型的動物:海獅、海豹、海獺、鵜鶘、信天翁、企鵝、反舌鳥、火烈鳥等。 代表物種圖片簡介 植物:迄今為止(2012年),這些島嶼引進的植物有825種,而維管束植物約在552和614種之間,大多數是人類引進的。超過100引入的物種已經在野外建立了生態群。
乾燥低地覆蓋著空曠的仙人掌林。海拔較高的過渡地帶覆蓋著森林,主要樹木有腺果藤、醉魚草屬和番石榴。過渡地帶上面的潮濕的森林區中為樹菊屬(Scalesia),是所特有的菊科的一個特徵顯著的土著屬,它一共有6個物種,矮樹叢密布。無樹的高地上只有蕨類和波利亞草屬、大戟屬、鐵莧菜屬和豆科植物等草類。 巨龜:加拉帕戈斯象龜之間的大小和形狀量變異很大,有兩種主要形態存在,圓頂殼(類似於其祖先的形式)和鞍背背甲。圓頂龜往往體型規模更大,它們的頭胸甲前部不具備向上隆起,往往生活在更大,更高的島嶼與潮濕的高原牧草的地方,那時食物更為豐富和容易獲得。鞍背殼應對旱災期間缺乏可供應的食物,在乾旱島嶼上進化形成。背甲的前角向上,讓烏龜頭部延長的更高,可以取食較高的植物,如仙人掌。巨龜分布在群島的各個島嶼上,這些陸龜進化出不同的12個亞種。 鬣蜥:該群島6個島嶼上均生活有科隆群島特有的陸生鬣蜥,以膚色分為3種,「黃加島陸鬣蜥、粉加島陸鬣蜥和玫紅加島陸鬣蜥。並有7種不同的海鬣蜥,這些史前爬蟲類動物,也是地球上惟一尚存的海鬣蜥,因為在不同的島嶼上進化,每種都顯示出明顯的差異。它們可以在海底爬行,並以海草為食,並且通過發育不完全的蹼足適應了海上生活方式。雌鬣蜥必須經長途跋涉到火山口產卵。該物種在群島上的數量達到數十萬只,遍布各島嶼的沿岸。 哺乳動物:哺乳類動物在科隆群島相當有限,因為島嶼遠離大陸,雖然登記在冊的有32種(不包括馴化的狗,貓,豬,山羊,驢,馬和牛),事實上,只有5種哺乳動物被視為原產於島嶼:加拉帕戈斯海獅、聖達菲稻鼠、加島稻鼠、加拉帕戈斯灰蝠、加拉帕戈斯紅蝠。其他可以加上在保護區進出的水生哺乳動物——海豚和鯨魚。 陸地鳥類:居住在加拉帕戈斯群島上有29種鳥類,其中22種是特有物種,另外還有4個特有亞種。其中包括6種地雀、6種樹雀、鶯雀、加島哀鴿、加島南美田雞、加拉帕戈斯群島鵟、大嘴蠅霸鶲、加島崖燕、加島嘲鶇、查爾斯嘲鶇、冠嘲鶇、聖島嘲鶇。13個雀類不同品種的鳥,其嘴部的差異性是適應性傳播的最好證明。有的具有食籽喙,以仙人掌植物為食的鳥嘴長而尖,以昆蟲為主食的鳥擁有一個小乳頭狀的鳥喙。 海鳥:加拉帕戈斯群島是熱帶海鳥的聖地,這里有藍腳鰹鳥、紅腳鰹鳥、納斯卡鰹鳥、加島崖燕、加島信天翁、暗腰圓尾鸌、弱翅鸕鶿、麗色軍艦鳥、小軍艦鳥、紅嘴鸏、燕尾鷗,岩鷗、加島白臉針尾鴨、加拉帕戈斯企鵝、斑腰叉尾海燕,也有最常見的濱岸水鳥,包括大火烈鳥、大藍鷺、黃冠夜鷺、
夜鷺、綠蓑鷺,蠣鷸和普通白鷺等等。加拉帕戈斯大火烈鳥數量約320-350隻。這是世界上最小的火烈鳥群,被列入瀕危的紅色名錄。 海洋動物:科隆群島的位置極其特殊,正處在寒暖洋流交匯處,來自南部的秘魯寒流和北部的赤道暖流交匯於此,因此,這裏海洋生物異常豐富,喜寒、喜暖動物一應俱全。這里有加拉帕戈斯鯊魚、直翅真鯊、加拉帕戈斯招潮蟹、紅石蟹、刺鰩、海鰻、白頭礁鯊魚、鯨魚、鮪魚,蝠鱝、錘頭鯊、綠海龜和玳瑁等。近20 %的海洋生物是地方性的,是當地特有物種。 無脊椎動物:科隆群島有物種多樣性的最大群體,估計它們占於所有的棲息地的總生物的51 % 。這些陸生無脊椎動物其生態作用至關重要:傳播花粉、參與有機物質的養分循環,從而促進土壤形成。直到2001年,一共查明有2289種陸生無脊椎動物。包括鞘翅目、雙翅目、半翅目、膜翅目、鱗翅目、纓尾目、蜻蜓目、螳螂目。而軟體動物有海螺、蝸牛、海洋環節動物、棘皮動物(如海膽和海參) 、腔腸動物(如珊瑚和柳珊瑚) 和海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