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過年是過什麼節
A. 在西班牙過元旦有什麼習俗
不管是不是首都居民,只要是西班牙人,那麼都有在元旦吃12顆葡萄的獨特習俗,這是西班牙迎接新年最有特色的習慣。
當太陽廣場的12點鍾聲敲響第一聲時,人們就往嘴裡放一個葡萄,第二聲時就往嘴裡放第二個葡萄……以此類推,直到12下的鍾聲敲完,12個葡萄吃完為止。
而在元旦當天,西班牙人在這一天最為忌諱小孩子打架、罵人或哭哭啼啼,認為這是不祥之兆,因此西班牙的家長們在這一天為博得孩子的歡欣,幾乎都要滿足他們提出的一切要求,總之就是不能讓孩子哭出來,否則新的一年就要糟糕了。
同時,大多數西班牙人身上會攜一枚金幣或銅幣迎接吉祥。
(1)西班牙過年是過什麼節擴展閱讀
1:德國
德國人對元旦非常重視,他們認為元旦過得好不好直接關繫到下一年的運氣。在除夕之夜,人們會點起燈,放起煙花爆竹來「鎮妖除魔」、辭舊迎新。
新年鍾聲響起前,很多德國人會爬到椅子上,待鍾聲傳來,就跳下來跑到椅子背後,以示甩去災禍。在德國農村還流傳著一種風俗———爬樹比賽,據說爬得越高運氣就越好,每年爬得最高的人會被譽為「新年英雄」,受到其他人的羨慕。
2、英國
在英國,待到午夜降臨,人們就開始了傳統的大拜年活動,每個家庭都把大門打開,拿出早已經准備好的小黑麵包招待來賓。第一個來客通常被認為是新一年運氣的象徵,
如果第一個客人是個黑發的男人,或是個快樂、幸福而富裕的人,主人就將全年吉利走好運;如果第一個客人是個淺黃頭發的女人,或是個憂傷、貧窮、不幸的人,主人在新的一年中將遭霉運,會遇上困難和災禍。
新年打井水是英國中部鄉村流傳已久的風俗,據說第一個打到井水的人是新一年的有福之人,打來的水則是吉祥之水,所以元旦一大早,人們就爭先恐後地拎著桶,向井邊進發。
B. 西班牙怎麼過年
剛到西班牙不久,在每年的12月31日午夜,會有許多西班牙人聚集在馬德里的SOL廣場等待著新年的到來。他們有個非常有趣的迎新年風俗,就是在新年鍾聲敲響的時候,開始吃葡萄,每敲一下,就吃一顆葡萄,一共敲12下,吃12顆葡萄,據說在新的一年裡,這會給人們帶來好運,這習俗已延續幾百年了。
第一次在西班牙過新年,我們幾個中國留學生決定入鄉隨俗和西班牙人一樣,用這種方式辭舊迎新。
由於我們住在馬德里郊區,所以必須在31日的下午6點就出發,坐了公共汽車再轉地鐵線,路上兩個小時,在8點鍾到了SOL廣場。這時廣場上的人還不多,到晚上10點鍾,西班牙人吃過晚飯後(他們多是在9點多鍾吃晚飯),廣場上的人越來越多,大部分是全家人一起來的。每個人都戴著各種顏色的帽子,這些帽子都是在街上有專人免費發送的,我們每人也得到了一頂黃色的帽子。
到了11點鍾,廣場上已站滿了人,我們所處的位置離市政府大樓很近,那口大鍾也看得很清楚。每個人都准備了葡萄,還有人手裡拿著香檳酒。12點鍾快到時,人們把葡萄拿在了手裡,零點,新年的鍾聲在大家的期盼中終於敲響了,廣場上所有的人都聽著鍾聲吃葡萄,每敲一下,吃一顆葡萄,最後一聲鍾聲敲完,12顆葡萄也吃完了,這時整個廣場都沸騰了,人們紛紛打開香檳酒,喝酒,擁抱,親臉頰,並互祝新年,所有大沉浸在快樂的海洋里,我們周圍的西班牙人也友好地和我們一一親吻。
C. 世界各國過新年的習俗是
1、義大利
義大利人認為,元旦前夜響聲連天可以驅邪,求得新年如意,所以各家各戶當晚就不停地燃放煙花爆竹,還肆意打碎一切可以打碎的東西,小到碗碟,大到缸壇,並且把碎片統統拋到街上。
元旦這一天,家家戶戶都要在屋子裡燃一爐旺火,而且整整一天不能熄滅。在我們的眼中,火來自太陽,元旦斷了火,來年就不見天日,會招來厄運。義大利的年輕人也一直將習俗延續下來。」
2、緬甸
在緬甸,新年是在每年四月中旬的潑水節的最後一天,因此,緬甸人的潑水節和新年已合二為一了。潑水節通常歷時三、四天,在節日的第二天,男女老少都有洗頭的習慣。
節日期間,無論城鄉,人人都身著盛裝,互相潑水嬉戲,表示滌舊迎新之意。每年一次的潑水節,也是青年們在良辰美景中交際的好時機,不少青年人藉此良機結成良緣。在新年,互相潑水,表示滌舊除污,迎新接福。
3、日本
在日本,以前是過兩個新年的,即元旦和春節,和中國的新年相似。只是到近幾年才改為過新歷年。除夕的晚上,稱之為「除夜」,在除夕,日本也有守歲的風俗,人們一邊吃蕎麥面條,一邊觀看電視台為新年編排的節目,男女歌星獨唱比賽最受歡迎。
最有代表性受年輕人喜愛的就是每年一度的紅白歌會了。午夜時分,寺廟香煙繚繞,鍾聲齊鳴,而且往往敲一百零八下。據說這是因為《佛經》里有「聞鍾聲,煩惱清」之句。在日本,老人認為每敲一下,就會去掉一種煩惱,敲一百零八下,意味著清除所有的煩惱。
鍾聲響後,人們湧向寺廟祈福,稱為「初詣」。每年從午夜到元旦,約有近8000萬人會去祈福。元旦早晨,我們全家從年幼者到年老者依次排列喝屠蘇酒,共嘗青魚子、黑豆以及稍帶甜味的醬油煮小干魚等。據說這些象徵吉祥的食物會帶來子孫繁榮、身體健康。
4、智利
智利中部小鎮塔爾卡的迎新儀式地點讓人有點意想不到。新年前夜晚11點,小鎮鎮長會打開當地墓地大門,數千名當地人湧向這里,在古典音樂和燭光里同逝去的親屬一起迎接新年。據說,這一習俗最早由一戶人家發起。他們在一年中的最後一個晚上闖入墓地,希望離故去的父親近一點。
5、德國
在德國的不少農村還流傳著一種迎新年的風俗——「爬樹比賽」,寓意步步高升。新年之際,德國人家家戶戶都會在門口擺上一棵樅樹或者橫樹,樹高達三丈,砍掉數枝,只留主幹。
新年第一天清晨,以村為單位組織,組織者一聲令下,參加爬樹的人們立刻從家中奔到樹下開始用各種方式爬樹,誰到得早、攀得快、第一個爬到樹頂的被譽為「新年英雄」。
D. 西班牙過不過中國春節
不過的,西班牙的新年就是咱們中國人過的元旦,也就是1月1號,新年在西班牙人的眼裡應該是除了聖誕和聖周過的最重要的一個節日了,在這一天,西班牙人通常會選擇旅行度假。
西班牙的新年習俗具體如下:
吃葡萄
當12月31日的時針指向午夜12點的時候,西班牙人開始吃葡萄。按照敲鍾的節奏,每敲一下吃一顆葡萄,在第12下敲響時要把12顆葡萄吃完。這一傳統源於西班牙很久前的一位國王,由於豐收後囤積的葡萄過多,國王決定把過多的葡萄分給他的臣民。這一傳統一直流傳至今。
點蠟燭
找一個不容易引起火災的地方,擺上不同顏色的蠟燭,點燃之後許願,最後讓它們自己耗盡,據說就可以在新年心想事成哦。和內衣褲一樣,黃色蠟燭代表著財運和事業運,紅色蠟燭象徵愛情運,白色代表著光明,綠色帶來身心上的健康,橙色蠟燭的意義則在於保有智慧。
清掃房間
其實這一點在中國也是一樣的:在舊年最後一天把整個房子清掃一遍,讓整個屋子裡亮亮堂堂才是迎接新年該有的姿態。不過這具體清掃方法可就有講究了:掃地時掃把的清掃方向應向外,這樣才象徵著把這一年的霉運全掃走,讓好運全進來。另外還要扔掉那些沒用的東西,把抽屜能清空的清空,這樣才有空間騰出來留給新的事物和機會。
燒掉黑名單
忘掉那些在這一年裡令我們不愉快的回憶和人,可以用一些破布做成一個布娃娃,或是找一張紙把所有不好的事情全寫在上面,然後將它們在午夜燒掉。但是安全問題一定要是永遠放在首位的!
愛的抱抱
在午夜時分拿起酒杯和家人朋友一同祝酒,或起身給他們一個大大的擁抱,化解這一年的不愉快,給彼此新年的勇氣和信心。
E. 各國過年的習俗
1、德國的過年習俗
德國的新年習俗與中國春節十分相似。就連放焰火傳統的由來也與中國」年「的故事如出一轍。一些德國人不僅吃魚,還會在除夕夜將一片魚鱗放入錢包。民間的說法是,這樣做可以給人帶來好運,在新的一年財源滾滾。德國還有個持續了50多年的新年傳統,即觀看英國喜劇短片《一個人的晚餐》。
2、義大利的過年習俗
義大利羅馬特有的辭舊迎新風俗是跳河迎新年,距今已有60多年的歷史。接近零攝氏度的室外溫度加上陣陣寒風,讓人們對光著膀子跳進冰冷河水中的壯舉深感佩服。能連續多年參加新年跳河活動的人還會被授予「OK先生」稱號。
3、英國的過年習俗
英國流行新年「打井水」的風俗,人們都爭取第一個去打水,認為第一個打水人為幸福之人,打來的水是吉祥之水。
英國人在除夕的深夜,常帶上糕點和酒出去拜訪,他們不敲門,就徑直走進親友家去。按英國人的風俗,除夕千夜過後,朝屋裡邁進第一隻腳的人,預示著新的一年的運氣。除夕在親友家作客的人,在未交談前,要先去撥弄壁爐的火,祝福主人「開門大吉」。
4、西班牙的過年習俗
他們有個非常有趣的迎新年風俗,就是在新年鍾聲敲響的時候,開始吃葡萄,每敲一下,就吃一顆葡萄,一共敲12下,吃12顆葡萄,據說在新的一年裡,這會給人們帶來好運,這習俗已延續幾百年了。
5、厄瓜多的過年習俗
在厄瓜多燒紙制的稻草人是他們的新年習俗,因為這些稻草人代表著這一年所有的痛苦和不幸。所以他們認為,捶打和燒毀稻草人可以擺脫上一年的霉運。另外,他們還燒毀上一年的照片以期新氣象。
6、西伯利亞的過年習俗
西伯利亞的人們在新年有水下植樹的風俗,人們會在這一天在冰面上鑿一個洞,然後將新年樹放入水中。一些專業的潛水者甚至可以在水下種樹,聽著還真夠冷的。
7、智利的過年習俗
智利中部小鎮塔爾卡的迎新儀式地點讓人有點意想不到。新年前夜晚11點,小鎮鎮長會打開當地墓地大門,數千名當地人湧向這里,在古典音樂和燭光里同逝去的親屬一起迎接新年。據說,這一習俗最早由一戶人家發起。他們在一年中的最後一個晚上闖入墓地,希望離故去的父親近一點。
8、中國的過年習俗
(1)、貼春聯:這一般是在大年初一的前一年,也就是在除夕的時候貼的,意味著大吉大利,而且貼春聯還有一個更重要的規矩那就是寫的字體一定要工整,當然你擺放的話也是需要工整的。
(2)、備年貨:這也基本上是在過年之前也就是在過小年的時候把這些東西都准備齊全的,因為過小年有北年和南年之分,北方的小年比南方的小年要早一天,所以東西也要盡早備齊。
(3)、吃餃子:就是在春節前一天也就是除夕的時候吃餃子,遠在遠方的遊子也要提前趕回家,然後在除夕夜裡面吃餃子,意味著一家人一起團團圓圓。
(4)、守歲:這也是過年極為重要的傳統習俗之一,在春節前一天的除夕夜裡,成年人需要在這一天一直守到凌晨12點也就是春節的到來。
F. 西班牙節日有哪些
1、奔牛節:勇敢者的瘋狂游戲
節慶的第一天,由市政廳廣場發射火箭炮揭開序幕。在接下來的連續7天7夜裡,各項慶典活動包括音樂、文藝、露天舞會等等,年輕人總是通宵達旦地開心享樂,白天興趣盎然地參加奔牛節的活動,享受被牛追逐的刺激感受。
每年7月6日中午是聖費爾明節的開始。此刻數以千計的遊人等待在城市大廳(Ayuntamiento)前的廣場上,將手中拿著的鮮紅聖費爾明圍巾舉過頭頂。
市長在這一刻從大廳的陽台上點燃一隻沖天炮(Chupinazo),宣告聖費爾明節的開始,遊人們則迅速將手中的圍巾扎在脖子上。此後,廣場會升起數個巨大的氣球,全城市民與遊客都會開啟大量的香檳酒並互相噴灑。而在此之前的等待中,廣場上的人群就開始互相投擲雞蛋提前慶祝。
2、西紅柿節:狂歡的紅色大戰
西紅柿節又稱番茄節。西班牙西紅柿(其西班牙語為:La Tomatina)節始於1945年,每年8月的最後一個星期三進行,在世界上的知名度最高。據傳說,有一天,該城裡一個小樂隊從市中心吹著喇叭招搖過市,領頭者更是將喇叭翹到了天上。這時,一夥年輕人突發奇想,隨手抓起西紅柿向那喇叭筒里扔,並且互相比試,看看誰能把西紅柿扔進去,這就是「番茄大戰」的由來。
3、法雅節:奢侈的迎春盛典
法雅節是西班牙的傳統節日,在每年3月15日至3月19日舉行,歷時近一周,有煙花爆竹秀、遊行、向聖母獻花等活動,最後以午夜焚偶引發高潮。所以這個節日又因以焚燒人偶的方式迎接春天而被稱為火節,因此每年都有大批的遊客前往參與節日。
於2016年底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
4、聖體節
聖體節(Corpus Christi)是天主教最重要的宗教節慶之一,每年6月間,西班牙的大小城鎮都會隆重慶祝這一節日,而托萊多的慶祝規模又是其中最大和歷史最久的。我在聖體節的前一天到達托萊多,發現幾乎家家戶戶的窗口、陽台上都垂掛著彩旗和掛毯,古城的街巷裡也拉起了綉著十字架的「天棚」。
5、狂歡節
西班牙狂歡節,源於1492年。是在「聖周」之前40天舉行的一個很古老很流行的節日。是日人民盡情狂歡,慶祝紀念西班牙人民獲得光明。表達了西班牙人民對生活的熱愛,對幸福、和平和自由熱愛。
G. 西班牙的節假日安排介紹
西班牙的節假日安排介紹
對於想要去西班牙留學的學生來說,對於西班牙的節假日想也是十分的關注吧。西班牙節日眾多,除全國性節日外,每個自治區、省、城鎮都有自己的守護神節。下面就和網我一起來了解下吧!
西班牙實行每周5天工作制 。
節假日及周末,喜歡家人團聚 ,不願接待客人。因此去西班牙留學的中國學子若拜訪當地朋友,一定要注意避開這一階段。
富有民族風格的節日 有狂歡節、瓦倫西亞的法亞節(火節)、聖周、塞維利亞的四月節、馬德里的聖伊西德羅節(又稱鬥牛節)、聖體節、潘普羅那市的奔牛節、聖地亞哥節、西紅柿節、聖皮拉爾節等。
西班牙人在節日期間 舉行露天音樂會、化妝舞會、施放煙火、歌舞表演、鬥牛等活動,全民出動、盡情狂歡,在西班牙留學的朋友若想和當地人處好關系,不妨加入到這些活動中去。西班牙人還常常利用節日“搭橋”休假,其中在聖周期間、7-8月份、聖誕節、元旦和三王節期間,紛紛外出休假,幾乎無人辦公。
全國性節日主要有 :
新年(1月1日)
三王節(1月6日)
聖周(每年4月,時間不定)
國際勞動節(5月1日)
聖母升天日節(8月15日)
國慶節(10月12日)
萬聖節(11月1日)
憲法日(12月6日)
聖靈受孕節(12月8日)
聖誕節(12月25日)
拓展閱讀:西班牙文化介紹
飲食
西班牙是個資源豐富、經濟發達的國家,其園藝業在世界上佔有重要地位,同時也是葡萄、油橄欖和柑桔的大產區,其沿海盛產沙丁魚。西班牙是美食家的天堂,每個地區都有著名的飲食文化.
西班牙盛產土豆、番茄、辣椒、橄欖。烹調喜歡用橄欖油和大蒜。西班牙美食匯集了西式南北菜餚的.烹制方法,其菜餚品種繁多,口味獨特;主要美食有:派勒利、鱈魚、利比利亞火腿、葡萄酒、蝦、牡蠣、馬德里肉湯等。
禮儀
相見禮儀西班牙人通常在正式社交場合與客人相見時,行握手禮。與熟人相見時,男朋友之間常緊緊地擁抱。西班牙人的姓名常有三四節,前一二節為本人姓名,倒數第二節為父姓,最後一節為母姓。通常口頭稱呼稱父姓。
商務禮儀西班牙人很重視信譽,總是盡可能地履行簽訂的合同,即便後來發現合同中有對他們不利的地方,他們也不願公開承認自己的過失。如在這種情況下,對方能夠善意地幫助他們,則會贏得西班牙人的尊重與友誼。西班牙人只有在參加鬥牛比賽活動時才嚴守時間,但客人應當守時,即便對方晚到,也不要加以責怪。
旅遊禮儀西班牙人性格開朗,熱情,但容易激動,有時發生爭吵是很正常的,他們對此已習以為常。西班牙人吃東西時,通常會禮貌地邀請周圍的人與他分享,但這僅是一種禮儀上的表示,不要貿然接受,否則會被他們視為缺乏教養。
節日
西班牙比較富有民族風格的節日還有狂歡節、瓦倫西亞的法亞節(火節)、聖周、塞維利亞的四月節、馬德里的聖伊西德羅節(又稱鬥牛節)、聖體節、奔牛節、聖地亞哥節、西紅柿節、聖皮拉爾節等。西班牙人在節日期間舉行露天音樂會、化妝舞會、宗教遊行、施放煙火、歌舞表演、鬥牛等活動,全民出動、盡情狂歡。西班牙人還常常利用節日“搭橋”休假,其中在聖周期間、7-8月份、聖誕節和新年期間等西班牙人紛紛外出休假,這一期間西班牙幾乎所有公路都車滿為患,在機場、車站、碼頭、海邊等場所則人滿為患,幾乎無人辦公,全國處於“癱瘓”狀態。
;H. 西班牙有哪些法定節假日
西班牙節日眾多,全國性節日主要有:新年(1月1日)、三王節(1月6日)、聖周(每年4月,時間不定)、國際勞動節(5月1日)、聖母升天日節(8月15日)、國慶節(10月12日)、萬聖節(11月1日)、憲法日(12月6日)、聖靈受孕節(12月8日)、聖誕節(12月25日)。
拓展資料:
西班牙全稱西班牙王國,是一個位於歐洲西南部的君主立憲制國家。 地處歐洲與非洲的交界,西鄰同處於伊比利亞半島的葡萄牙,北瀕比斯開灣,東北部與法國及安道爾接壤,南隔直布羅陀海峽與非洲的摩洛哥相望,領土還包括地中海中的巴利阿里群島,大西洋的加那利群島及非洲的休達和梅利利亞。該國是一個多山國家,總面積505925平方公里,其海岸線長約7800公里。
西班牙自史前時代以來就一直受外來影響,中世紀時有多個國家並立,至15世紀始建立單一國家,近代史上,西班牙是一個重要的文化發源地,在文藝復興時期是歐洲最強大的國家,於15世紀中期至16世紀末期時成為影響全球的日不落帝國,現今全球有5億人口使用西班牙語,為世界上總使用人數第3多的語言。
西班牙是一個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是歐盟和北約成員國,還是歐元區第四大經濟體,國內生產總值(GDP)居歐洲國家第6名,世界排名第13。 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汽車生產國之一。
I. 誰知道西班牙有什麼節假日,節假日放幾天假
西班牙節日眾多,除了全國性的節日外,每個自治區、省、城鎮都有自己的守護神節。全國性節日主要有:
新年:1月1日
三王節:1月6日
聖周:每年4月,時間不定
國際勞動節:5月1日
聖母升天日節:8月15日
國慶節:10月12日
萬聖節:11月1日
憲法日:12月6日
聖誕節:12月25日
富有民俗風格的節日有狂歡節、巴倫西亞的法亞節(火節)、塞維利亞的四月節、馬德里的聖伊西德羅節(又稱鬥牛節)等等。
(9)西班牙過年是過什麼節擴展閱讀
西班牙三王節起源:
傳說從東方來了三個國王,一個白臉國王,一個黃臉國王,一個黑臉國王,他們在這天到來向耶穌聖嬰獻禮,西班牙人認為為他們帶來禮物的不是聖誕老人,而是騎著駱駝來的三個國王,所以,三個國王節就儼然成為西班牙當地的聖誕節。
另外其他一些歐洲國家也過此節.據《新約全書》的《馬太福音》中記載,馬利亞在伯利恆生下耶酥時,有三個天文學家按照星星的指引從東方來跪拜耶酥,並且獻上黃金、乳香和沒葯。在公元9世紀,這三個天文學家(也有說是三個智者的)被傳為三個國王。
在西班牙,每年1月6日是傳說中東方三王向聖嬰獻禮的日子,所以這一天父母要向未成年子女贈送禮品。每年1月5日馬德里市政府都組織盛大的彩車遊行,迎接「三王節」到來。原本是為了紀念當年東方三聖帶著黃金、香料等禮物去馬廄朝見聖嬰,現在轉變成類似於兒童節的日子。
凡是在西班牙出生的小孩子,都知道每年的這個時候遠方的三王會為他們帶來禮物(這就是西班牙的聖誕禮物),三王會在1月5日的晚上悄悄來到每個小朋友的家中,把禮物放在聖誕樹下面。1月6日一早起床,孩子們就會興高采烈地奔到樹下尋找禮物。乖孩子當然會得到自己想要的禮物,可如果過去的一年表現不好,那就只能收到煤炭糖果啦(caramelo de carbon)!
J. 西班牙的重要節日
1、奔牛節
是為紀念潘普洛納的保護神聖佛明而舉行的慶典,最著名的活動是在狹窄的街道上與鬥牛一起狂奔。雖然每年都會有人受傷甚至死亡,但當地人和遊客仍樂此不疲。
2、番茄節
番茄大戰(LaTomatina)是布尼奧爾鎮在每年8月的最後一個星期三舉行的節日。數以萬計的參與者從世界各地趕來參加一場不會造成傷害的混戰,在大街上投擲超過100噸熟透多汁的番茄。
3、美洲日
10月12日西班牙政府將10月12日規定為「西班牙一美洲日」 ,即國慶日,是紀念哥倫布1492年奉西班牙統治者伊薩伯拉和斐迪南之命,所進行的發現美洲新大陸的航行。
1492年8月3日,哥倫布率領由3艘帆船組成的船隊,從西班牙的巴羅斯港出發,橫渡大西洋,於同年10月12日凌晨登上巴哈馬群島的華特林島(也稱聖薩爾瓦多)。從此開始了歐洲殖民者對美洲大陸的掠奪與殺戮。
這個節日原稱西班牙世界西班牙文明節,後改稱西班牙美洲日。
4、格拉納達日
1月2日為紀念1492年1月2日從阿拉伯人手中收復格拉納達。西班牙設此節日。公元8世紀,阿拉伯人從北非渡過直布羅陀海峽,侵入伊比利亞半島 。
建立了自己的統治.被當地人稱為摩爾人。摩爾人把新的農作物品種和農業技術帶到西班牙,與當地人共同創造了高度的文化。但作為異族人的摩爾人的統治也遭到了當地居民的反抗。西班牙人收復失地的斗爭持續了7個世紀之久。
5、西班牙共產黨黨節
6月西班牙共產黨自1977年以來每年舉行次黨節 ,舉辦黨節為的是更好地聯系群眾和宣傳黨的主張。
第十一屆西班牙黨節於1987年6月27日在馬德里舉辦。西共總書記在黨節的中心群眾大會上號召西班牙所有共產黨人團結一致。
在此次黨節活動中,有著名歌唱家和舞蹈家的精彩表演。此外,還舉辦了各種專題討論會和兒童畫展。6月27日中午西共總書記及 其他領導人參觀了國際展館中的中國展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