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天氣對西班牙農業影響
⑴ 歐洲西部氣候對農業的有利條件和不利條件
1、歐洲西部農業發展的有利條件:平原地形適宜發展畜牧業和種植業。由於溫帶海洋性氣候溫暖濕潤,西歐適宜多汁牧草生長,因此乳畜業發達。大多數地方發展混合農業,種植小麥的同時發展乳畜業,形成互補。2、歐洲西部農業發展的不利條件:氣候溫涼熱量不足,難以發展喜溫農作物種植;多陰雨天氣,光照不足,難以發展喜光農作物的種植,不利於農作物的成熟。
⑵ 西班牙8月前9天共有743人因高溫死亡,高溫對生態環境的影響有哪些
2022年中國大范圍高強度的高溫天氣引發了全體國民的關注,甚至很多人自己已經實際體會到了高溫天氣給自己所帶來的深刻影響。實際上,除了中國之外,世界上還有一些國家也深刻的受到了高溫天氣的危害。據了解,西班牙也出現了罕見的高溫天氣,根據有關的統計數據顯示,在2022年8月份,9天之內西班牙就出現了743人由於高溫而造成的死亡情況。高溫不僅會對人類的生命安全帶來嚴重的威脅,對生態環境也會帶來不可挽回的損傷,例如高溫會造成水資源的減少,造成乾旱現象的出現,農作物也會隨之出現減產。
同時在高溫天氣下,人們使用空調、冰箱等電器的頻率會大大增加,這也就會造成城市用電量的急劇升高,人們洗澡的頻率也會出現上升,所以用水量也會出現增加,這樣就可能會給城市的水電部門造成比較嚴重的負擔。如果在同一時間段之內用電量超過了所能承受的范圍,也很可能出現停電的事故,給很多行業和人們的生活會帶來較大的影響。
⑶ 世界各大氣候對農業的影響
(一)赤道(熱帶)雨林氣候 大致分布在南北緯10°之間,以南美亞馬孫平原、非洲剛果盆地、亞洲大、小巽他群島等為典型。全年在赤道氣團控制下,高溫、多雨、濕度大。年平均氣溫在26℃左右,氣溫年較差很小,年降水量一般超過2000毫米,分配比較均勻。自然植被為熱帶雨林。
(二)熱帶季風氣候 大致分布在南北緯10°至南北回歸線之間的大陸東岸,以亞洲的中南半島、印度半島等地受西南季風影響地區為典型。我國雲南大部、西藏東南角等地也屬於熱帶季風氣候。全年氣溫較高,年平均氣溫超過20℃。盛行風向的季節轉換顯著。夏半年受赤道氣團控制,降水充沛,形成雨季,氣候特徵與熱帶雨林氣候相似;冬半年,有些地方在熱帶大陸氣團控制下,降水明顯減少,形成乾季。年降水量1500—2000毫米,雨季降水量占年總量的80—90%以上,干濕兩季分明。自然植被為熱帶季雨林。
(三)熱帶草原氣候 大致分布在南北緯10°至南北回歸線之間,以非洲中部、南美巴西大部、澳大利亞大陸北部和東部為典型。本類型分布區處於赤道低壓帶與信風帶交替控制區。全年氣溫高,年平均氣溫約25℃。當赤道低壓帶控制時期,赤道氣團盛行,降水集中;信風帶控制時期,受熱帶大陸氣團控制,乾旱少雨。年降水量一般在700—1000毫米,有明顯而長的乾季。自然植被為熱帶稀樹草原。
(四)熱帶沙漠(乾燥)氣候 大致分布在南北回歸高壓帶控制下的大陸內部和西岸,以非洲北部、亞洲阿拉伯半島和澳大利亞沙漠區為典型。在副熱帶高壓帶或信風帶控制下,全年受熱帶大陸氣團控制,乾旱少雨,年降水量100毫米左右,有些地方只有數十毫米或更少,日照豐富,氣溫很高,最熱月平均氣溫可達30℃左右。熱量與水分矛盾突出。世界大沙漠的分布與形成,與熱帶乾燥氣候密切相關。自然植被是荒漠。
(五)亞熱帶季風氣候 主要分布在亞熱帶大陸東岸,以亞洲大陸東部,如我國秦嶺-淮河以南,北美大陸東南部,南美大陸東部和澳大利亞東南部為典型。盛行風向季節變化顯著。冬季受極地大陸氣團影響,氣溫偏低,降水少;夏季受熱帶海洋氣團影響,高溫多雨,水分季節分配不均。自然植被是亞熱帶常綠闊葉林。
(六)亞熱帶地中海氣候 主要分布在亞熱帶大陸西岸,如地中海沿岸,南北美洲緯度30°—40°的大陸西岸,澳大利亞大陸和非洲大陸西南角等地,以地中海沿岸分布面積最廣、最典型。以北半球為例,夏季副熱帶高壓帶北移,為高壓控制,這里受熱帶大陸氣團影響,天氣晴朗乾燥、炎熱少雨;冬季副熱帶高壓帶南移,受西風帶(地中海鋒帶)影響,溫暖多雨。自然植被是常綠硬葉闊葉林和常綠灌木林。
(七)溫帶季風氣候 主要分布在溫帶亞洲大陸東部,
如我國華北、東北與蘇聯遠東地區。冬夏盛行風向明顯交替。冬季風,受極地大陸氣團控制,寒冷乾燥;夏季風,主要受熱帶海洋氣團影響,暖熱多雨。年較差大,年降水量500—700毫米,分配不均,相對集中在夏季,具有大陸性特徵。自然植被是落葉闊葉林或針葉與落葉闊葉混交林。
(八)溫帶海洋性氣候 主要分布在溫帶大陸西岸,如西歐、北美和南美西岸狹長地帶,以西歐為典型。這里常年受盛行西風影響,海洋氣流吹向大陸,海洋調節作用顯著。氣候特徵是:夏季溫度不高,冬季溫度不低,年較差小;年降水量一般在700—1000毫米,分配比較均勻。自然植被是溫帶落葉闊葉林。
(九)溫帶大陸性氣候 主要分布在亞歐大陸和北美大陸的內陸地區。這里距海洋遠,或有高山屏障,水分循環不活躍,主要受大陸氣團控制,降水稀少,氣候乾旱;夏季炎熱,冬季相當寒冷,氣溫年較差、日較差都大。自然植被是荒漠或荒漠草原或草原。
(十)亞寒帶大陸性氣候 主要分布在亞歐大陸北部,北美大陸北部。全年受極地大陸氣團和極地海洋氣團影響,冬季還受到冰洋氣團影響。冬季漫長嚴寒,暖季溫涼短促;降水量少,相對集中在夏季,蒸發弱,為濕潤地區。自然植被為針葉林。
(十一)極地苔原氣候 主要分布在亞歐大陸和北美大陸北冰洋沿岸。常受冰洋氣團和極地大陸氣團影響,終年嚴寒。最熱月平均氣溫1—5℃,降水少,蒸發弱,雲量較高。自然植被主要是苔原(苔蘚、地衣類)。
(十二)極地冰原氣候 主要分布在南極大陸和格陵蘭島內部。全年非常嚴寒,各月平均氣溫都在0℃以下,為全球氣溫最低地區。南極大陸年平均氣溫-29℃—35℃,北極地區-22℃以下,全年多暴風雪。
(十三)高山高原氣候 主要分布在高大山地和大高原地區,如喜馬拉雅山、青藏高原、南美洲安第斯山等。高大山地,氣溫隨高度增高而降低,氣候垂直變化顯著,在一定高度內,濕度大、多雲霧、降水多;愈向山地上部,風力愈強。我國青藏高原,海拔高,氣溫低,但輻射強,日照豐富,降水少,冬半年風力強勁。氣溫的年較差小,日較差大
⑷ 歐洲西部是世界最大的溫帶海洋性氣候區的原因及對農業的影響
原因:
1、地處溫帶氣候區
2、收北大西洋暖流影響大(地形平坦,以平原為主,無高大山脈阻擋)
影響:我認為溫帶海洋氣候區十分不適合農作物的生長。世界主要的農作物生產國並不在西歐。
既然是溫帶海洋氣候區自然是氣候溫和,四季的降雨無明顯差別,日照不足。「雨熱同期」才最適合農作物生長。
那裡比較適宜多汁牧草的生長。+當地的傳統和廣闊的市場,那裡的農業以大牧場放牧業為主。絕不是種植業。
⑸ 受持續高溫侵襲,西班牙眼下正經歷著歷史性乾旱,對農作物有何影響
2022年的極端天氣是比較多的,尤其在暑假期間出現了連續多天高溫酷暑的天氣,而且西班牙也正經歷著歷史性的乾旱,導致當地的農作物出現枯萎,曬死的現象。要知道農作物的生長是需要一定的水分以及光照,這樣作物的生長才會更加的健康,也能保證收成較好。但是西班牙已經連續多天沒有下雨了,所以農作物在炎熱的暴曬之下生存,土地出現乾裂的現象,甚至部分農作物還出現曬死、不結果實的情況。
其實除了西班牙,國內很多地方也都出現了乾旱的情況,都能夠證明農民的收益是受不到保證的,但是事實就是如此,沒有辦法做出改變。希望接下來的時間能夠多一些雨水,這樣才能夠讓西班牙人民看到希望。如果長期這樣下去,西班牙人民可能會出現渴死的現象,這樣的畫面想必也不是大家想看到的。
⑹ 高溫天氣再次來襲,會對西班牙造成哪些影響
高溫天氣不僅對健康造成影響,對外界的影響也很大,西班牙再次出現高溫來襲的情況,西班牙由於受到高溫的影響,已經導致多處傷被火燒毀,幾百多居民已經被疏。
這一次突如其來的高溫天氣,給西班牙再次帶來了巨大的影響,相信西班牙政府能夠戰勝這場高溫。
據西班牙政府表示,由於西班牙再次遭受高溫來襲,這次的火災可以說是當地20年以來最嚴重的一次,目前西班牙數百名消防員正在緊急的撲救,但至今未能受控。
高溫天氣對於西班牙來說,不僅是森林受到燃毀,對人民的健康也同樣會造成一定的影響,受高溫天氣影響,人們患病的幾率也會更高,因此,一定要做好防暑工作,避免高溫天氣對身體造成的各種影響,要做好防火工作,避免森林出現再次燃燒的危險。
⑺ 是關於地理的問題:為什麼西班牙是一個缺水的國家(氣候,工業,農業等等所有方面的成因)
西班牙東臨地中海,北瀕比斯開灣,東北同法國、安道爾接壤,西部和葡萄牙緊密相連,南部的直布羅陀海峽扼地中海和大西洋航路的咽喉要道,與非洲大陸的摩洛哥隔海相望(最窄處只有14公里),是南歐一顆璀燦的明珠。
西班牙總面積共計505877平方公里,約佔地球陸地面積的4/1000,是歐洲土地面積較廣闊的國家之一,僅次於俄羅斯、德國和法國,是歐洲第四大國。
西班牙和葡萄牙一起位於歐洲西南端伊比利亞半島上,號稱「永不沉沒的航船」。由於歐洲主要山脈之一的比利牛斯山脈橫亘半島與大陸之間,所以自古以來又稱為比利牛斯半島。整個伊比利亞半島呈五角形,面積共為55.38萬平方公里,其中西班牙占據了5/6以上,達49.246萬平方公里。半島以馬德里為中心,距東部的巴塞羅那600公里,同最南端的加迪斯城相距530公里,距最西邊的拉科魯尼亞城590公里,離北部的西、法邊境600公里,即使和最西端的葡萄牙首都里斯本相距也只有600多公里。
西班牙的領土,除半島陸地部分外,還包括地中海的巴利阿里群島,其面積為5014平方公里;北非西海岸和大西洋中的加那利群島,面積為7413平方公里;另外,西班牙還有兩塊處於摩洛哥土地上的飛地:梅利利亞和休達,面積32平方公里(兩地歸屬問題至今同摩洛哥有爭議)。從馬德里坐飛機到巴利阿里島上最大的馬略卡的首府帕爾馬和加那利島中的大加那利島,分別只需1小時和2.5小時。
氣候
西班牙大陸本土大體上位於北緯36度至43度之間。由於地形變化多端,西班牙各地的氣候大相徑庭。本土與地處非洲的加那利群島的氣候,簡直是兩個世界,不能同日而語。但一般說來,西班牙大部分地區受地中海的影響,屬溫帶。除少數地區外,冬天不是很冷,夏天不是很熱,生活比較舒適。
西班牙一年四季分明。最冷月為1至2月,平均氣溫是:東部、南部為攝氏8度至13度;北部2度至10度。最熱月是8月,平均氣溫是:東部、南部為攝氏24度至36度;北部為攝氏16度至21度。
因西班牙地處南歐,受三面海洋氣候的影響,東、南有來自地中海溫暖而潮濕的氣流,北部又有大西洋吹來的陣陣季風,加之本土地理環境復雜,崇山峻嶺,林海草原,錯落有致,從而形成了各自的小氣候。
北部和西北部沿海一帶為海洋性溫帶氣候,全年風調雨順,植被很好,有「綠色西班牙」的美名。夏天氣溫不高,清涼爽快。冬天瑞雪紛紛,一片銀裝素裹,氣溫較低。中部高原為不大顯著的大陸性氣候,乾燥少雨,夏熱冬冷,但均不強烈。春、秋兩季相對較長,陽光充足,風清月白,氣候宜人,也適合農作物的生長。南部和東部地區為地中海型亞熱帶氣候,日照時間長,夏季炎熱,最高氣溫高達40多度;冬季溫和,幾乎全年無霜凍。
除西北部沿海一帶,西班牙許多地區氣候乾燥,嚴重缺水,年降水雨量在500至1500毫米之間,東南部地區不超過500毫米,而降水大多在冬天。由於常年少雨乾旱,密林較少,有些地主甚至有沙漠化趨勢。
⑻ 西班牙部分地區氣溫達44℃,為何會出現如此高溫天氣
今日是5月26日,根據央視財經的消息,西班牙的部分地區的氣溫高達44攝氏度,引起了人們的關注。要知道,從上個月的印度百年難遇熱浪降臨,到西班牙這次氣溫突然上升高達44攝氏度。可以說今年是氣溫不太平常的一年,那麼為什麼西班牙的部分地區會達到這種溫度呢?或者說為什麼全球氣溫都不太正常呢?
第一、全球變暖導致的整體氣候上升,最終體現在西班牙等地的氣溫異常上
全球變暖一直都是我們所討論的熱點問題,有的人認為全球變暖根本不存在。有的人則認為全球變暖已經到了一個很嚴重的程度。但是無論如何,全球變暖都已經切實的讓我們的氣溫增加了不少。這次西班牙的44°高溫很難說和全球變暖沒有關系。但是有人說,全球變暖肯定沒有幅度這么大,這說明西班牙高溫和全球變暖沒有聯系。這是一種錯誤的觀點,全球變暖帶來的溫度雖然是整體上的,但是氣候復雜的改變運轉,讓一些地方的氣溫會比之前更高,一些地方則會更低。比如說我們這邊,最近本來改到夏季的氣溫但是卻遲遲是春季的氣溫。可以說這是整體的改變影響的部分的極端溫度了。
希望氣候早日恢復正常,大家都能見到分明的四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