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觀西班牙 » 西班牙將花生稱作什麼

西班牙將花生稱作什麼

發布時間: 2022-08-21 10:03:52

① 關於花生的資料

簡介
花生又名 花生的種子(俗稱-花生仁或花生米)
金果,長壽果、長果、番豆、金果花生,無花果、地果、唐人豆。 花生滋養補益,有助於延年益壽,所以民間又稱之為「長生果」,並且和黃豆一同被譽為「植物肉」「素中之葷」。花生的營養價值比糧食高,可以與雞蛋、牛奶、肉類等一些動物性食物媲美。它含有大量的蛋白質和脂肪,特別是不飽和脂肪酸的含量很高,很適宜製造各種營養食品。 現在又有一種彩色花生,又稱多彩色花生,多色花生,五彩花生。 彩色花生是普通花生因果仁外皮顏色變異而產生多種顏色而來。彩色花生主要分為富硒黑花生、白玉花生、珍珠花生等幾個品種,其中按果仁外皮顏色又能分為黑、紫黑、白、紫紅、紅白,彩粒等幾個色系。 五彩花生有黑色、雪白、白底紅花紋、黑底黃花紋、黃底黑花紋等顏色。長出的秧蔓與普通花生沒有區 奇妙的花生米
別,只是葉片稍大一些。按粒色可分為兩粒黑,四粒黑,兩粒彩,四粒彩,兩粒花,兩粒白等。 科屬分類域: 真核域 Eukarya生長習性 花生是一年生草本植物。從播種到開花只用一個月多一點時間,而花期卻長達二個多月。它的花單生或簇生於葉腋部,每株花生開少則一二百朵、多則上千朵。 花生開花授粉後,子房基部的子房柄不斷伸長,從枯萎的花管內長出一根果針,果針迅速地縱向伸長。它先向上生長,幾天後,子房柄下垂於地面。在延伸的過程中,子房柄表皮細胞木質化,保護幼嫩的果針入土。 奇妙的花生米
當果針入土後達5~6厘米時,子房開始橫卧,肥大變白,體表長出茸毛,可以直接吸收水分和各種羊分以供生長發育的需要。這樣一顆接一顆的種子相繼形成,表皮逐漸皺縮,莢果逐漸成熟,形成了我們所見的花生果實。 地上開花地下結果是花生所固有的一種遺傳特性,也是對特殊環境長期適應的結果。花生結果時喜黑暗、濕潤和機械刺激的生態環境。這些因素已成為莢果生長發育不可缺少的條件。因而,為了生存和傳種,它只有把子房伸入土壤中去結果實。
編輯本段地理分布
起源分布
落花生屬約有60~70個種,迄今已收集到並經鑒定的有21個種。其中大多數是二倍體種
(2x=20)。 栽培花生是兩個二倍體自然加倍的異源四倍體種(2x=40)。根據花生多樣性品種類型的集中情況,玻利維亞南部、阿根廷西北部和安底斯山山麓的拉波拉塔河流域,可能是花生的起源中心地。 歐洲文獻中最早記載花生的是西班牙的《西印度自然通史》。中國有關花生的記載始見於元末明初賈銘所著《飲食須知》中,其後許多書籍不但載有落花生的生物學特性,且有地理分布等。但作商品生產的僅10多個國家,主要生產國中以印度和中國栽培面積和生產量最大,前者約720萬公頃,560萬噸,後者為355.3萬公頃,675.7萬噸(1985)。其他國家有塞內加爾、奈及利亞和美國等。
國內分布
花生為豆科作物,優質食用油主要油料品種之一,又名「落花生」或「長生果」。落花生源於山東乳山,花生是一年生草本植物。起源於南美洲熱帶、亞熱帶地區。約於十六世紀傳入我國,十九世紀末有所發展。現在全國各地均有種植,主要分布於遼寧、山東、河北、河南、江蘇、福建、廣東、廣西、貴州、四川等地區。花生的果實為莢果,通常分為大中小三種,形狀有蠶繭形,串珠形和曲棍形。蠶繭形的莢果多具有種子2粒,串珠形和曲棍形的莢果,一般都具有種子3粒以上。果殼的顏色多為黃白色,也有黃褐色、褐色或黃色的,這與花生的品種及土質有關。花生果殼內的種子通稱為花生米或花生仁,由種皮、子葉和胚三部分組成。種皮的顏色為淡褐色或淺紅色。種皮內為兩片子葉,呈乳白色或象牙色。 花生果具有很高的營養價值,內含豐富的脂肪和蛋白質。據測定花生果內脂肪含量為44%-45%,蛋白質含量為24-36%,含糖量為20%左右。並含有硫胺素、核黃素、尼克酸等多種維生素。礦物質含量也很豐富,特別是含有人體必須的氨基酸,有促進腦細胞發育,增強記憶的功能。 花生種子富含油脂,從花生仁中提取油脂呈淡黃色,透明、芳香宜人,是優質的食用油。花生油很難溶於乙醇,人們可以通過將花生油注入70%乙醇溶液加熱至39-40.8度,看其混濁程度,來鑒定花生油是否為純品。 花生油是將花生仁經過制浸而成的油。花生油屬於不幹燥性油,色澤淡黃,透明度好,清香可口,是優良烹調用油。 花生是一種高營養的食品,裡面含有蛋白質25%~36%,脂肪含量可達40%,花生中還含有豐富的維生素B2、PP、A、D、E,鈣和鐵等。 花生是100多種食品的重要原料。它除可以榨油外,還可以炒、炸、煮食,製成花生酥、以及各種糖果、糕點等。因為花生烘燒過程中有二氧化碳、香草醛、氨、硫化氫以及一些其它醛類揮發出來,構成花生果仁特殊的香氣。 花生的內皮含有抗纖維蛋白溶解酶,可防治各種外傷出血、肝病出血、血友病等。 但花生米很容易受潮變霉,產生致癌性很強的黃麴黴菌毒素。黃麴黴菌毒素可引起中毒性肝炎、肝硬化、肝癌。這種毒素耐高溫,煎、炒、煮、炸等烹調方法都分解不了它。所以一定要注意不可吃發霉的花生米。 中國花生分布很廣,各地都有種植。主產地區為山東、遼寧東部、廣東雷州半島、黃淮河地區以及東南沿海的海濱丘陵和沙土區。其中山東省約佔全國生產面積的1/4,總產量的1/3強。 福建龍岩產的花生,果實飽滿,香酥可口,應該是國內花生品種的一個地方特色。
世界分布
世界生產花生的國家有100多個,亞洲最為普遍,次為非洲。但作商品生產的僅10多個國家,主要生產國中以印度和中國栽培面積和生產量最大,前者約720萬公頃,560萬噸,後者為355.3萬公頃,675.7萬噸(1985)。其他國家有塞內加爾、奈及利亞和美國等。
編輯本段栽培技術
產地選擇
(1)產地環境。應符合綠色食品NY/T391-2000的要求。 (2)土壤。選擇色澤淺,質地疏鬆,排水良好的砂壤土。黃土地和紅土地花生味道更好,但收獲麻煩。
品種選用
選用經審定推廣的、生育期適宜、比較早熟、株型緊湊、結莢集中、抗旱性較強、較抗葉斑病、理化指標符合綠色食品花生要求的品種。主要有:唐油四號、白沙1016、錦花5號、大白沙、魯花十二等。
種子播前處理
(1)發芽試驗。要求發芽率達95%以上。 (2)曬種與剝殼。播前要帶殼曬種,選晴天9~15時,在乾燥的地方,把花生平鋪在席子上,厚10cm左右,每隔1~2小時翻動1次,曬2~3天。剝殼時間以播種前10~15天為好。 (3)分級粒選。選種仁大而整齊、籽粒飽滿、色澤好,沒有機械損傷的一級、二級大粒作種,淘汰三級小粒。 (4)根瘤菌拌種。種子拌花生根瘤菌粉,每667平方米用種量加根瘤菌粉25g,菌粉加清水100~150ml調成菌液,均勻地拌在種子上。
整地與施肥
(1)整地。秋季前茬收割後,滅茬,秋翻、耙、壓後做成新壟。准備地膜覆蓋栽培的地塊,做成底寬75~80cm、畦高5cm,畦面寬65~70cm的畦,畦與畦中間做成20~25cm寬,15cm高的小壟,以備播種時取土用。 (2)施肥。優先選用經綠色食品管理部門認定的綠色食品專用肥。隨秋整地作壟,施腐熟圈糞、炕洞土、漚制綠肥等。施1.5萬~3.0萬kg/公頃,壟作開溝、疏施,畦作撒施。壟作栽培也可在播種當年下種前疏施農肥。播種時,施磷酸二銨150~225kg/公頃、硫酸鉀75~120kg/公頃作種肥。酸性土壤隨基肥施石灰。如pH值(酸鹼度)6.0~6.5,施石灰450kg/公頃,pH值為5.5~6.0,施石灰675kg/公頃。
播種
(1)播種期。春季5cm土層地溫穩定在12℃時,珍珠豆型花生即可播種。約在4月底至5月上旬,地膜覆蓋栽培可稍提前7~10天。 (2)播種密度與方式。壟作:壟距50cm,穴距13~17cm,即12萬~15萬穴/公頃,每穴播兩粒。地膜覆蓋畦作:一畦兩行,小行距40cm,穴距13~17cm,每穴兩粒,即12萬~15萬穴/公頃。 (3)播種方法。壟作:開溝深5cm左右,因墒情而定。先施種肥,再以每穴兩粒等距離下種,均勻覆土;鎮壓。覆膜栽培:分先播種後覆膜和先覆膜後播種兩種方法。先播種後覆膜可採用機械或人工進行。機械播種可一次性完成整地、施肥、噴施除草劑、播種、覆膜、壓土等工序。人工方法在畦面平行開兩條相距40cm的溝,深4~5cm,畦面兩側均留13~15cm。溝內先施種肥,再以每穴兩粒等距下種,務使肥種隔離,均勻覆土,使畦面中間稍鼓呈微弧形,要求地表整齊,土壤細碎。然後,噴除草劑乙萆胺,每667平方米用量40~60ml,對水50~75kg噴灑。如墒情不好,要加大對水量,均勻噴灑,使土壤保持濕潤。最後,用機械覆膜或人工覆膜,要求膜與畦面貼實無折皺,兩邊攢土將地膜壓實。最後在播種帶的膜面上覆土成10~12cm寬、6~8cm高的小壠。
田間管理
(1)壟做栽培的田間管理。清棵蹲苗:苗基本出齊時進行。先拔除苗周雜草,然後把土扒開,使子葉露出地面。注意不要傷根。清棵後經半個月左右再填土埋窩。中耕除草:在苗期、團棵期、花期進行3次中耕除草。掌握「淺、深、淺」的原則,注意防止苗期中耕雍土壓苗;花期中耕防止損傷果針。培土:開花後半個月進行培土,不要過厚,以3cm為宜。 (2)覆膜栽培的田間管理。覆膜到出苗期間,發現薄膜破口或覆蓋不嚴時,及時用上重新壓埋、堵嚴。當幼苗破膜拱土,開始露出真葉時,扒去膜上的土,使子葉露於地表。發現缺穴,立即用催出芽的種子補種。開花前在畦溝內進行1次中耕除草。在開花下針到莢果充實期間,根據花生長勢,可在葉面噴施0.2%~0.3%磷酸二氫鉀500倍溶液2~3次,並噴灑地果壯蒂靈加大營養輸送量,促進果實發育,提高花生的產量。在此期間,如遇乾旱,要及時灌水。
病蟲害防治
1.)病毒病 我國花生病毒病主要有輕斑駁、黃花葉、普通花葉、芽枯等不同類型的病害。 花生輕斑駁病毒病,由花生條紋病毒引起,感病植株首先在頂端嫩葉上出現褪綠斑,隨後發展成淺綠與綠色相間的輕斑
駁、斑駁,沿葉脈有斷續綠色條紋以及橡樹葉花葉等各種症狀。早期感病植株,稍矮化,後期矮化不明顯。輕斑駁病在田間流行具有發病早,擴散快,形成高峰早,流行頻率高的特點。 花生黃花葉病毒病,由黃瓜花葉病毒引起,病株開始在頂端嫩葉上出現褪綠黃斑,葉片捲曲。隨後發展成黃綠相間的黃花葉,網狀明脈和綠色條紋等各種症狀。病株中等矮化。黃花葉病的滸具有發生早,形成高峰早的特點。 花生普通花葉病毒病,由花知矮化病毒引起,病株開始在頂端嫩葉出現脈淡或褪綠斑,隨後發展成淺綠色相間的普通花葉症狀。沿側脈出現國徽狀小綠色條紋和斑點。葉片變窄,葉緣波狀扭曲。病株中度矮化,所結莢果多為小果,普通花葉病在花生生長前期發展緩慢,到生育中後期進入高峰,年份流行頻率較低。 花生芽枯病,由番茄斑萎病毒引起,病株開始在頂端葉片上出現很多伴有壞死的褪綠黃斑或環斑。有的葉片壞死,沿葉柄和頂端表皮下維管束褐色壞列,並可導致頂端枯死。頂端生長受到抑制,節間縮短,植株明顯矮化。 花生病毒病是花生的主要病害之一,嚴重影響著花生的產量和品質,在我國北方生產區,尤為嚴重。 花生病毒病,除芽枯病主要由薊馬傳播外,其他病害如輕斑駁病、黃花葉病、普通花葉病則通過種子和蚜蟲傳播,種傳病薯這些病害流行的主要初侵染源。種傳率的高低主要受發病時期的影響,發病早,種傳率高。種子帶毒率與種子大小成負相關,大粒種子帶毒率低,小粒種子帶毒率高。在存在毒源和感病品種的情況下,蚜蟲發生早晚和數量是病毒病流行的主要因素。傳播病毒的蚜蟲主要是田間活動的有翅蚜。一般花生苒期蚜蟲發生早,數量大,易引起病害嚴重流行,反之則發病輕。花生苗期降雨少、氣候溫和、乾燥,易導致蚜蟲大發生,造成病害流行,反之則輕。 防治方法:一是採用無毒或低毒種子,杜絕或減少初侵染源。無毒種子可採取隔離繁殖的方法獲得。二是選用豫花1號、海花1號、豫花7號等感病輕和種傳率低的品種,並且選擇大粒子仁作種子。三是推廣地膜覆蓋技術,地膜具有一定的驅蚜效果,可以減輕病毒病的為害。四是及時清除田間和周圍雜草,減少蚜蟲來源。五是搞好病害檢疫,禁止從病區調種。六是葯劑治蚜,播種時採用3%的呋喃丹顆粒劑蓋種,每畝用葯量為2.5千克-3千克,也可用25%的辛拌磷(812)蓋種,每畝用葯量0.5千克,花生出苗後,要及時檢查,發理蚜蟲及時用40%樂果乳油800倍液加新高脂膜800倍液噴灑,增強葯效,以杜絕蚜蟲傳毒。 2.)褐斑病和黑斑病 (1)輪作倒茬:花生葉斑病的寄主比較單一,只侵染花生,與其它作物輪作,使病菌得不到適宜的寄主,可減少為害,有效的控制病害的發生。輪作周期2年以上。 (2)減少病源:花生收獲後,要及時清除田間病葉,使用有病株漚制的糞肥時,要使其充分腐熟後再用,以減少病源。 (3)選用耐病品種:雖然目前生產上還沒有高抗葉斑病的品種,但品種間的耐病性差異較大,一般葉片厚,葉色深的品種較抗病,在河南重病區宜選用豫花1號、海花1號、豫花4 號和豫花7號等耐病性較強的品種。 (4)加強管理,增強植株抗病性:合理密植,科學施肥,採取有效措施,使植株生長健壯,增強抗病能力。 (5)葯劑防治:在發病初期,當田間病葉率達到10%~15%時,應開始第一次噴葯,葯劑可選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或5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2000倍液;或80%代森鋅可濕性粉劑400倍液;或80%代森錳鋅400倍液;75%百菌清可濕性燴劑600倍~800倍液;或抗枯寧700倍液;或波美0.3度~0.5度的石硫合劑等。以後每隔10天~15天噴葯1次,連噴2次~3次,每次每畝噴葯液50千克~75千克。由於花生葉面光滑,噴葯時可適當加入粘著劑,防治效果更佳。抗枯寧對褐斑病效果較佳,代森錳鋅對網斑病也有較好防治效果,多菌靈在葉斑病與銹病混發區,不宜使用。 3.)青枯病 花生青枯病雙叫「青症「、「死苗「、「花生瘟「等,是細菌性病。害花生的維管束,在短期內能使大量植株迅速枯死。花生青枯病從苗期至收獲的整個生育期間均可發生,一般多在開花前後開始發病,盛花期為發病盛期。病菌主要侵染根部,使根端變色軟腐,維管束組織變為深褐色,並自下而上擴展到植株的頂部。將病部橫切後,用手擠壓,可見渾濁乳白色細菌液流出。感病植株期表現為主莖頂梢第一、第二片葉首先表現失水萎蔫,勢擴展後,全株葉片自上而下失水萎蔫,葉色暗淡,但仍呈綠色。植株從感病到枯死需7到-15天,植株上的莢果、果柄旦褐色濕腐狀。 該病菌可在土壤中存活3年-5年,在土壤中越冬的病菌是主要的侵染來源,田間擴散主要藉助於流水和工具。高溫高濕是病害大發生的主導因素。 防治方法:防治青枯病最經濟是有效的方法是選用抗病品種,但各品種的抗病性因地點不同表現不太一致,因此在大面積引種前應先作好試驗。輪作倒茬也可有效地控制青枯病的發生,由於花生青枯病的寄主范圍較廣,輪作時要考慮好茬口的安排,與紅薯、玉米、穀子或採用水旱輪作的方式較為適宜,輪作周期達3年-5年。葯物可採用25%的敵枯雙配製成毒土蓋種,或用1000倍液灌根;或用鏈黴素200毫克/千克-400毫克/千克(200ppm-400ppm)浸種或灌根。 4.)銹病 花生銹病是我國南方花生產區普遍發生,為害較重的病害。近年來,北方花生產區也有擴展蔓延的趨勢。花生銹病主要為害葉片,到後期病情嚴重時也為害葉柄、莖枝、果柄和果殼。一般自花期開始為害,先從植株底部葉片發生,後逐漸向上擴展到頂葉,使葉色變黃。發病初期,首先葉片背面出現針尖大小的白斑,同時相應的葉片正面出現黃色小點,以後葉背面病斑變成淡黃色並逐漸擴大,呈黃褐色隆起,表皮破裂後,用手摸可粘滿鐵銹色末。嚴重時,整個葉片變黃枯乾,全株枯死,遠望和火燒狀。不僅嚴重降低產量,而且也影響品質。 花生銹病以風和雨水傳染,一般夏季雨量多,相對濕度大,日照少,銹病往往比較嚴重。 防治方法:除選用抗病品種外,要加強田間管理,增施有機肥和磷、鉀肥,做好防旱排澇工作,培育壯苗,提高植株抗病能力。在田間病株率達到10%-20%時,可選用50%的膠體硫150倍液;或敵銹鈉600倍-800倍液,或75%百菌清800倍液;或1:2:200(硫酸銅:生石灰:水)的波爾多液;或25%粉銹寧可濕性粉劑3 000倍-5000倍,每隔10天左右噴1次,連噴3次-4次。敵銹鈉不宜連續使用,應與其他葯劑交替使用,每次每畝噴葯液60千克-75千克。
收獲
中下部葉片轉黃脫落,多數莢果果殼硬化,種子顆粒飽滿、光潤、呈現品種特有的色澤,可開始收獲。選晴天用人工或機械拔收、刨收、犁收均可,起收後就地鋪曬,曬到莢果搖動有響聲時,運回場院堆垛,莢果朝外,繼續風干。約經30天,充分乾燥後摘果,去除秕果,再充分晾曬,方可入庫儲藏。
編輯本段價值用途
概述
種子含油45~55%,少數品種可達60%左右,蛋白質含量為25~30%。在紡織工業上用作潤滑劑,機械製造工業上用作淬火劑。對小兒單純性消化不良有一定療效,並有鎮咳祛痰作用。榨油後的副產品花生餅可加工成脫脂蛋白粉,經膨化處理可製成花生蛋白肉。另外,花生種子可炒制、油炸或做花生糖、花生酥等糖果糕點以及花生醬。莖葉為優質飼料。莢殼可作粘膠的原料,經干餾、水解可得到醋酸、醋石和活性炭等10多種產品。種皮可入葯,對多種出血性疾病有止血作用 北方很多地區農民的主要收入來源就是種植花生或對花生進行初步加工。植物肉 其含油量是大豆的2倍多,比油菜籽高20%以上。花生的蛋白質除大豆外,沒有一種糧食比得上它,含量在30%以上相當於小麥的2倍,玉米的2.5倍,大米的3倍。花生中的蛋白質極易被人體吸收,吸收率在90%左右。因此,花生被稱為植物肉是當之無愧的。 花生的營養價值之高,就連被稱為高級營養品的一些動物性食品,如雞蛋、牛奶、肉類等,在花生面前也甘拜下風。花生的產熱量高於肉類,比牛奶高20%,比雞蛋高40%。其他如蛋白質,核蛋素,鈣,磷,鐵等也都比牛奶、肉、蛋為高。花生中還含有A、B、E、K等各種維生素,以及卵磷脂、蛋白氨基酸、膽鹼和油酸、落花生酸、脂肪酸、棕櫚酸等。可見,花生的營養成分非常豐富而又較全面,生食、炒食、煮食均可,尤其是炒花生,香脆味美,餘味深長。 花生的葉子、花生衣、殼、花生油等,都可以作為葯用。民間常用單方 治血小板減少:花生米(連衣)炒食,每日3次,每次60克,7天為一個療程。 治高血壓:花生米浸醋中,7日後食用,每天早晚各吃10粒。 治肺結核:花生米生食,每日4-5次,每次10-20粒。如果見咳血者,帶衣食之。 治久咳:花生去嘴尖,文火煎湯服用。 治乳汁少:花生米90克,前豬腳1隻,共燉服。 治胃酸過多:食花生米,每日3次,每次20-30粒。2-3星期為一個療程,可使胃酸分泌明顯減少。 注意:花生營養雖好,但霉花生不可食,有致癌作用。
花生油
花生油是將花生仁經過制浸而成的油。花生油屬於不幹燥性油,色澤淡黃,透明度好,清香可口, 花生油
是優良烹調用油。
性味歸經及葯用性
味歸經:甘、平,入脾、肺。 功能作用:健脾和胃、利腎去水、理氣通乳、治諸血症。 花生中的維生素K有止血作用。花生紅衣的止血作用比花生更高出50倍,對多種出血性疾病都有良好的止血功效。 花生含有維生素E和一定量的鋅,能增強記憶,抗老化,延緩腦功能衰退,滋潤皮膚。 花生含有的維生素C有降低膽固醇的作用,有助於防治動脈硬化、高血壓和冠心病。 花生中的微量元素 硒和另一種生物活性物質白藜蘆醇可以防治腫瘤類疾病,同時也是降低血小板聚集,預防和治療動脈粥樣硬化、心腦血管疾病的化學預防劑。 花生還有扶正補虛、悅脾和胃、潤肺化痰、滋養調氣、利水消腫、止血生乳、清咽止瘧的作用。 《本草綱目》載:「花生悅脾和胃潤肺化痰、滋養補氣、清咽止癢」。 《葯性考》載:「食用花生養胃醒脾,滑腸潤燥」。
適用人群
老少均可食用。 病後體虛、手術病人恢復期以及婦女孕期產後進食花生均有補養效果。 剛剛開花的花生
適用量 每天80-100克即可。
特別提示
將花生連紅衣一起與紅棗配合使用,既可補虛,又能止血,最宜於身體虛弱的出血病人。 花生炒熟或油炸後,性質熱燥,不宜多食。 在花生的諸多吃法中以燉吃為最佳。這樣既避免了招牌營養素的破壞,又具有了不溫不火、口感潮潤、入口好爛、易於消化的特點,老少皆宜。
健康紅綠燈
花生含油脂多,消化時需要多耗膽汁,故膽病患者不宜食用。 花生能增進血凝,促進血栓形成,故患血黏度高或有血栓的人不宜食用。 花生霉變後含有大量致癌物質——黃麴黴素,所以霉變的花生千萬不要吃。 常見使用方法1:鮮花生可以放到水中,加蔥姜鹽等煮熟食用。 2:花生米可以用油炒熟後撒上細鹽,作為下酒小菜。 3:花生米可以腌制鹹菜 4:可以砸碎做花生醬食用 5:榨油 6:可以作為各種食品的添加物,如點心、粥等。 7:不能和黃瓜一起吃
食用禁忌
花生有很多吃法,從營養方面考慮,油炸不可取;生食也不可取,因為在花生生長過程中會感染黃麴黴毒素,黃麴黴毒素是公認的最強的致癌物,會沉積在肝臟中,誘發肝癌。因為黃麴黴菌毒素有水溶性,如果煮吃,基本能把黃麴黴菌毒素濾掉,這樣吃煮熟的花生較為安全,也易於消化,營養素的損失最小,炒的話無法破壞黃麴黴菌毒素,所以說煮是最好。 吃的時候還有一個問題,就是關於「花生的紅衣」。一般都認為「花生的紅衣」中的成分對人體是很有好處的,不錯,對絕大部分人是沒問題的,具體資料「紅皮含有豐富的甘油酯和甾醇酯,具有抑制纖維蛋白的溶解,促進骨髓製造血小板而縮短出血時間,並且有提高血小板的質量,加強毛細血管的吸收性,調節凝血因子缺陷等功能。」也就是說,「花生的紅衣」有補血、促進凝血的作用,這對於貧血的人和傷口癒合很有好處。反過來,另一方面,對於血液黏稠度高的人來說,就沒什麼好處了,反而會增加心腦血管疾病的風險。因此,血液黏稠度高的人不宜食用「花生的紅衣」,在吃煮花生時最好把皮剝掉;貧血患者如果血液黏稠度高的話,最好採取別的補血措施,比如吃血豆腐等;老年人最好也別吃「花生的紅衣」,避免血液黏稠。 另:血液黏稠度可以通過獻血或體檢查出,或到醫院檢測。
以下四種人切記不要吃花生
膽囊切除者:花生里含的脂肪需要膽汁去消化。膽囊切除後,儲存膽汁的功能喪失。這類病人如果食用花生,沒有大量的膽汁來幫助消化,常可引起消化不良。 消化不良者:花生含有大量脂肪,腸炎、痢疾等脾胃功能不良者食用後,會加重病情。 高脂血症患者:花生含有大量脂肪,高脂血症患者食用花生後,會使血液中的脂質水平升高,而血脂升高往往又是動脈硬化、高血壓、冠心病等病疾的重要致病原因之一。 跌打淤腫者:花生含有一種促凝血因子。跌打損傷、血脈淤滯者食用花生後,可能會使血淤不散,加重腫痛症狀。

食療價值
豆科草本植物落花生的種子。又稱落花參、長生果、番豆、地豆、落地生、花生米、花生仁。我國各地均有栽培。秋末採收果實,剝去果殼,取種子曬干用。亦可生用。 [性能]味甘,性平。能補脾益氣,潤肺化痰,催乳,滑腸,止血。 [參考]種仁含豐富的脂肪油,油中含多種脂肪酸的甘油酯,其不飽和脂肪酸佔80%以上;又含較豐富的蛋白質,多種人體必需的氨基酸;卵磷脂、嘌呤、膽鹼、胡蘿卜素、維生素B1、B2、E,泛酸、鈣、磷、鐵、甾醇、三萜皂甙、纖維素。種皮含脂質、甾醇、鞣質等。 [用途]用於脾虛少食,消瘦乏力或小兒營養不良;久咳肺虛或肺癆咳嗽;產後缺乳而氣血不足者;脾氣虛弱,腳氣,兩脛腫大,步履沉重;大便燥結;紫癜。 [用法]生食,生研沖服,炒熟食,或煮熟食等。 [注意]鮮品、生品性偏涼,熱食偏溫。生食過多,易引起腹瀉;炒食過多,易於燥火,使眼、口、鼻乾燥。 痰濕較甚,或腸滑腹瀉者不宜食用。炒熟後,止血作用大減。

② 拉丁美洲語音之間的區別

首先是語音語調,南美我去過秘魯、厄瓜多、哥倫比亞和巴拉圭,這幾個國家的發音差別不大,和西班牙的西班牙語區別比較突出的是在拉美z,s都發s,是不會咬舌的,但是在西班牙,有很大的區別,比如sábado和zapato這個讀的時候一定要有差異的。
其次是樓上很多人提到的語法方面的區別,在秘魯確實不用vosotros第二人稱復數形式,統統都是ustedes,導致我到了西班牙之後給學生上課還稱呼他們ustedes, 學生特別不習慣,說我太客氣了哈哈。
第三點就是用詞上的差別,這個不僅是拉美的西班牙語和西班牙的西語之間差別很大,就連拉美國家之間的詞彙差別也非常大。記得在拉美,花生叫maní, 到了西班牙之後花生居然叫cacahuete,這兩個根本不搭邊的好不好, 我的花生觀就徹底被顛覆了。。。。。還有秘魯的汽車叫carro,每次讀這個單詞我都捏把汗,討厭的詞中大舌音,在西班牙好啦,就叫coche,簡單易讀。拉美人特別喜歡用小綴,cafecito, casita, carrito.....太多了,這個在西班牙人中不常見。總之用詞方面的差別還是蠻大的,要多加小心,否則鬧笑話是小事,無意中冒犯了人家可就不好了。

③ 【花生】又名落花生,原產於南美洲一帶,世界上栽培花生的國家有100多個,亞洲最為普遍,次為非洲,據中國

【花生】
花生又名落花生,原產於南美洲一帶,世界上栽培花生的國家有100多個,亞洲最為普遍,次為非洲,據中國有關花生的文獻記載栽培史約早於歐洲100多年。花生被人們譽為「植物肉」,含油量高達50%,品質優良,氣味清香。除供食用外,還用於印染、造紙工業,花生也是一味中葯,適用營養不良、脾胃失調、咳嗽痰喘、乳汁缺少等症。花生的栽培管理技術性也相對較強。花生其名——見花生佛
花生又名金果,長壽果、長果、番豆、金果花生、無花果、地果、地豆、唐人豆、花生豆、落花生。
花生滋養補益,有助於延年益壽,所以民間又稱之為「長生果」,並且和黃豆一同被譽為「植物肉」「素中之葷」。花生的營養價值比糧食高,可以與雞蛋、牛奶、肉類等一些動物性食物媲美。它含有大量的蛋白質和脂肪,特別是不飽和脂肪酸的含量很高,很適宜製作各種營養食品。
現在又有一種彩色花生,又稱多彩色花生,多色花生,五彩花生。
彩色花生是普通花生因果仁外皮顏色變異而產生多種顏色而來。彩色花生主要分為富硒黑花生、白玉花生、珍珠花生等幾個品種,其中按果仁外皮顏色又能分為黑、紫黑、白、紫紅、紅白,彩粒等幾個色系。 五彩花生有黑色、雪白、白底紅花紋、黑底黃花紋、黃底黑花紋等顏色。長出的秧蔓與普通花生沒有區 別,只是葉片稍大一些。按粒色可分為兩粒黑,四粒黑,兩粒彩,四粒彩,兩粒花,兩粒白等。
科屬分類域: 真核域 Eukarya生長習性花生是一年生草本植物。從播種到開花只用一個月多一點時間,而花期卻長達兩個多月。它的花單生或簇生於葉腋部,每株花生開少則一二百朵、多則上千朵。花生開花授粉後,子房基部的子房柄不斷伸長,從枯萎的花管內長出一根果針,呈紫色。果針迅速地縱向伸長。它先向上生長,幾天後,子房柄下垂於地面。在延伸的過程中,子房柄表皮細胞木質化,保護幼嫩的果針入土。

花生是豆科落花生屬的1種,俗稱花生和黃花生。該屬約20餘種。一般認為,花生原產秘魯和巴西,在秘魯沿海地帶史前廢墟中發現大量古代花生,可追溯到至少公元前500年,且美洲最早古籍之一《巴西志》即已明確記錄,古印第安人稱之為「安胡克」。在哥倫布遠航時期,航海家將花生莢果帶至西班牙,在1535年出版的《西印度通史》中記載花生的西班牙語為「瑪尼」,之後逐漸被傳播到世界各地。
同時,也有部分表明,中國也有可能是花生原產地之一。
【國內分布】
花生為豆科作物,優質食用油主要油料品種之一,又名「落花生」或「長生果」。落花生源於山東乳山,花生是一年生草本植物。起源於南美洲熱帶、亞熱帶地區。約於十六世紀傳入我國,十九世紀末有所發展。現在全國各地均有種植,主要分布於遼寧、山東、河北、河南、江蘇、福建、廣東、廣西、貴州、四川等地區。花生的果實為莢果,通常分為大中小三種,形狀有蠶繭形,串珠形和曲棍形。蠶繭形的莢果多具有種子2粒,串珠形和曲棍形的莢果,一般都具有種子3粒以上。果殼的顏色多為黃白色,也有黃褐色、褐色或黃色的,這與花生的品種及土質有關。花生果殼內的種子通稱為花生米或花生仁,由種皮、子葉和胚三部分組成。種皮的顏色為淡褐色或淺紅色。種皮內為兩片子葉,呈乳白色或象牙色。
【世界分布】
世界生產花生的國家有100多個,亞洲最為普遍,次為非洲。但作商品生產的僅10多個國家,主要生產國中以印度和中國栽培面積和生產量最大,前者約720萬公頃,560萬噸,後者為355.3萬公頃,675.7萬噸(1985)。其他國家有塞內加爾、奈及利亞和美國等。
【營養價值】
花生果具有很高的營養價值,內含豐富的脂肪和蛋白質。據測定花生果內脂肪含量為44%-45%,蛋白質含量為24-36%,含糖量為20%左右。並含有硫胺素、核黃素、尼克酸等多種維生素。礦物質含量也很豐富,特別是含有人體必須的氨基酸,有促進腦細胞發育,增強記憶的功能。
花生種子富含油脂,從花生仁中提取油脂呈淡黃色,透明、芳香宜人,是優質的食用油。花生油很難溶於乙醇,人們可以通過將花生油注入70%乙醇溶液加熱至39-40.8度,看其混濁程度,來鑒定花生油是否為純品。
花生油是將花生仁經過制浸而成的油。花生油屬於不幹燥性油,色澤淡黃,透明度好,清香可口,是優良烹調用油。
花生是一種高營養的食品,裡面含有蛋白質25%~36%,脂肪含量可達40%,花生中還含有豐富的維生素B2、PP、A、D、E,鈣和鐵等。
花生是100多種食品的重要原料。它除可以榨油外,還可以炒、炸、煮食,製成花生酥、以及各種糖果、糕點等。因為花生烘燒過程中有二氧化碳、香草醛、氨、硫化氫以及一些其它醛類揮發出來,構成花生果仁特殊的香氣。
花生的內皮含有抗纖維蛋白溶解酶,可防治各種外傷出血、肝病出血、血友病等。
但花生米很容易受潮變霉,產生致癌性很強的黃麴黴菌毒素。黃麴黴菌毒素可引起中毒性肝炎、肝硬化、肝癌。這種毒素耐高溫,煎、炒、煮、炸等烹調方法都分解不了它。所以一定要注意不可吃發霉的花生米。
中國花生分布很廣,各地都有種植。主產地區為山東、遼寧東部、廣東雷州半島、黃淮河地區以及東南沿海的海濱丘陵和沙土區。其中山東省約佔全國生產面積的1/4,總產量的1/3強。 福建龍岩產的花生,果實飽滿,香酥可口,應該是國內花生品種的一個地方特色。
產地選擇
(1)產地環境。應符合綠色食品NY/T391-2000的要求。
(2)土壤。選擇色澤淺,質地疏鬆,排水良好的砂壤土。黃土地和紅土地花生味道更好,但收獲麻煩。
品種選用
選用經審定推廣的、生育期適宜、比較早熟、株型緊湊、結莢集中、抗旱性較強、較抗葉斑病、理化指標符合綠色食品花生要求的品種。主要有:唐油四號、白沙1016、錦花5號、大白沙、魯花十二等。
【價值用途】
概述
種子含油45~55%,少數品種可達60%左右,蛋白質含量為25~30%。在紡織工業上用作潤滑劑,機械製造工業上用作淬火劑。對小兒單純性消化不良有一定療效,並有鎮咳祛痰作用。榨油後的副產品花生餅可加工成脫脂蛋白粉,經膨化處理可製成花生蛋白肉。另外,花生種子可炒制、油炸或做花生糖、花生酥等糖果糕點以及花生醬。莖葉為優質飼料。莢殼可作粘膠的原料,經干餾、水解可得到醋酸、醋石和活性炭等10多種產品。種皮可入葯,對多種出血性疾病有止血作用
北方很多地區農民的主要收入來源就是種植花生或對花生進行初步加工。植物肉其含油量是大豆的2倍多,比油菜籽高20%以上。花生的蛋白質除大豆外,沒有一種糧食比得上它,含量在30%以上相當於小麥的2倍,玉米的2.5倍,大米的3倍。花生中的蛋白質極易被人體吸收,吸收率在90%左右。因此,花生被稱為植物肉是當之無愧的。
花生的營養價值之高,就連被稱為高級營養品的一些動物性食品,如雞蛋、牛奶、肉類等,在花生面前也甘拜下風。花生的產熱量高於肉類,比牛奶高20%,比雞蛋高40%。其他如蛋白質,核蛋素,鈣,磷,鐵等也都比牛奶、肉、蛋為高。花生中還含有A、B、E、K等各種維生素,以及卵磷脂、蛋白氨基酸、膽鹼和油酸、落花生酸、脂肪酸、棕櫚酸等。可見,花生的營養成分非常豐富而又較全面,生食、炒食、煮食均可,尤其是炒花生,香脆味美,餘味深長。
花生的葉子、花生衣、殼、花生油等,都可以作為葯用。民間常用單方治血小板減少:花生米(連衣)炒食,每日3次,每次60克,7天為一個療程。
治高血壓:花生米浸醋中,7日後食用,每天早晚各吃10粒。
治肺結核:花生米生食,每日4-5次,每次10-20粒。如果見咳血者,帶衣食之。
治久咳:花生去嘴尖,文火煎湯服用。
治乳汁少:花生米90克,前豬腳1隻,共燉服。
治胃酸過多:食花生米,每日3次,每次20-30粒。2-3星期為一個療程,可使胃酸分泌明顯減少。
注意:花生營養雖好,但霉花生不可食,有致癌作用。
【花生油】
花生油是將花生仁經過制浸而成的油。花生油屬於不幹燥性油,色澤淡黃,透明度好,清香可口,是優良烹調用油。花生油淡黃透明,色澤清亮,氣味芬芳,滋味可口,是一種比較容易消化的食用油。花生油含不飽和脂肪酸80%以上(其中含油酸41.2%,亞油酸37.6%)。另外還含有軟脂酸,硬脂酸和花生酸等飽和脂肪酸19.9%。
從上述含量來看,花生油的脂肪酸構成是比較好的,易於人體消化吸收。據國外資料介紹,使用花生油,可使人體內膽固醇分解為膽汁酸並排出體外,從而降低血漿中膽固醇的含量。另外上,花生油中還含有甾醇、麥胚酚、磷脂、維生素E、膽鹼等對人體有益的物質。經常食用花生油,可以防止皮膚皺裂老化,保護血管壁,防止血栓形成,有助於預防動脈硬化和冠心病。花生油中的膽鹼,還可改善人腦的記憶力,延緩腦功能衰退。
花生油理化常數
相對密度(d20℃4℃) 0.9110-0.9180
折光指數(n20℃D) 1.4680-1.4720
粘 度(E020℃) 10-12
凝固點(℃) 0-3
碘值(g碘/100g油) 94-96
皂化值(mgKOH/g油) 188-197
不皂化物(%) 0.3-1.0
總脂肪酸含量(%) 94.96

花生油保管方式
一、花生油的貯藏特點
花生油在一般貯藏條件下,會發生自動氧化酸敗的過程,其變化為:自動氧化過程與季節有關,如果 開始貯藏在冬季,低溫能有效地延緩解脂酶和氧的作風,隨著季 節的變動、溫度的上升,溫度在15-30℃時,一方面由於解脂酶作用,使油脂水解,酸值增高,另一方面空氣中氧的浸入,會促使油脂氧化形成氫過氧化物。
進入夏季室溫和庫罐溫度超過30℃,如果存放於露天油罐或、 露天
堆場,每天受到陽光的曝曬,在這種情況下,環境因子會促 使油脂的氧化過程加速。 特別是在陽光中在紫外線或金屬催化劑的作用下,當超過 50℃的輻射溫度時,過氧化物和氫過氧化物,將進一步分解再經: 分子重排成醛、酮,使貯藏的油脂酸敗。
二、花生油的貯藏措施
(1) 溫度 把花生油在低於15℃的溫度下,充滿容器密閉貯藏, 否則解脂酶和氧將對油起作用,結果是酸值和過氧化值增高,要 符合這種貯油條件;貯備油庫要建於地下。因為在4米以下的地 溫,常年均在20℃以下。
(2) 對長期貯藏的花生油,可添加0.2%的檸檬酸或抗壞血 酸,以破壞金屬離子的催化作用,延長貯藏期。國外出口的油中都添加這類物質,有的還添加抗氧化劑(如BHA、BHT、PG等)。
製作方法
1.篩選:先用簸箕簸出花生碎殼和柴草等,然後用圓羅篩去石塊、土屑和鐵類等雜物。要求篩後生仁雜質越少越好,最多不超過0.1%。
2.碾坯:可用石碾將花生仁碾碎,碾時花生仁不要鋪得過厚,以免碾坯不均勻,碾出的生坯厚度在0.3~0.5毫米為好。
3.蒸坯:可用鐵鍋籠屜,待水燒開後將碾好後的生坯均勻平鋪其上。上汽要均勻,蒸好後要求一捻見油,水分在8.5%左右,溫度100℃以上。
4.裝垛:蒸好後的坯子即為熟坯,要迅速包餅裝垛,包餅可採用單圈,餅圈上下口要對齊,鋪草要均勻,熟坯裝好後要壓實踩平,使中間略高。要求包餅要快而平,裝垛要正而直,以達到保持餅溫和延長壓榨時間的要求。
5.頭道壓榨:人力螺旋榨要放在保溫的房間內,餅裝好後要立即壓榨,要步步壓緊,輕壓勤壓,一般達到出油90%左右時,拆榨,卸餅,並用彎刀颳去餅邊(不應同餅一起粉碎,最好摻到生坯中去,再進行頭道壓榨)。
6.粉碎壓坯:將颳去餅邊的頭道餅用石碾進行粉碎,使通過3目的篩子,直至全部篩過為止。
7.二次壓榨:操作均同前述。
8.兩次壓榨所得的毛油合並過濾,濾後的花生油即可食用。濾渣可摻入生坯中重復進行壓榨。
編輯本段產品特點
花生油由20%飽和脂肪酸和80%的不飽和脂肪酸所組成,其中主要是油酸、亞油酸和棕櫚酸,碘價約80~110,屬於乾性油,油色淡黃透明,有香味,是一種優質的烹調用油。
定,花生油按製作工藝可分為浸出花生油和壓榨花生油。浸出花生油是經溶劑浸出製取的油,壓榨花生油是用壓榨方法製取的油。
2004年我國開始執行食品安全市場准入制度,銷售的各類花生油均應有QS標志。
編輯本段營養分析
1. 中國預防醫學科學院經研究證實,花生油含鋅量是色拉油、粟米油、菜籽油、豆油的許多倍。雖然補鋅的途徑很多,但油脂是人們日常必需的補充物,所以食用花生油特別適宜於大眾補鋅;
2. 花生油中還含有多種抗衰老成分,有延緩腦功能衰老的作用。花生油還具有健脾潤肺,解積食、驅臟蟲的功效;
3. 營養專家還在花生油中發理了3種有益壽延年於心腦血管的保健成分;白藜蘆醇、單不飽和脂肪酸和β-谷固醇,實驗證明,這幾種物質是腫瘤類疾病的化學預防劑,也是降低血小板聚集、防治動脈硬化及心腦血管疾病的化學預防劑;
4. 是中老年人理想的食用油脂之一,花生油中的膽鹼,還可改善人腦的記憶力,延緩腦功能衰退。
花國內生油市場發展簡況
經歷了2005年國內花生油市場價格逐月穩中有降的態勢後,2006年上半年,國內花生油市場受成本支撐及國內食用油市場整體供大於求格局的雙重影響,市場價格持續高位運行並小有波動?2006年,中國花生油的市場價格表現為一路上升之勢,春節前(1-2月)花生油價格平穩於9200元/噸(均價)的價位,春節後(3-4月)花生油價格升高至9400元/噸。5-7月,花生油價格從9600-9800元/噸的價格上漲至10000-11000元。到了8-10月,國慶過後,花生油市場價格漲至9800-10200元/噸。2006年11-12月,花生油市場價格推至12000-13000元/噸。
2007年以來,國內由於花生油原料偏少,花生油的庫存量不足,加上一直以來花z油壓榨成本居高不下,貨源緊缺及成本因素等影響,全國各地的花生油市場價格出現了一度的上揚,使國內的食用油市場造成一定的波動,不過,在廠家,市場的協調努力下,並沒有給市民造成大的影響。

④ 「落花生」的來源是什麼

來源:

落花生即花生,也有人稱它為及地果,原產南美洲的巴西和秘魯。

在巴西曾發現十幾種野生型花生。美洲最早的古籍《巴西志》里,就有關於花生植株形態的描述。考古學家在秘魯利馬北部安孔鎮的古墓里,曾發掘出距今2000多年前保存完好的炭化花生粒。

古代印第安人把花生叫「安胡克」,印第安人把花生作為農作物種植,已有很久歷史了。公元1492年哥倫布發現新大陸後,早期的航海家把花生莢果從南美洲帶到西班牙,把它作為珍奇的食品。由於花生的優良食用價值,不脛而走,迅速傳遍歐洲。

16世紀初,花生又從南美洲經印度洋與太平洋傳播到非洲和亞洲各地。公元17世紀,殖民主義者販賣黑人做奴隸,花生隨著又從非洲帶到北美洲。美國是在獨立戰爭後才開始大量種植花生的。俄國在1792年引進花生,開始種植在敖得薩植物園作為觀賞植物,直到19世紀才大面積種植。大約在15世紀晚期或16世紀初期,花生從南洋群島引入我國。最初只在沿海各省種植。

⑤ 為什麼花生

花生是豆科落花生屬的1種,俗稱花生和黃花生。該屬約20餘種。一般認為,花生原產秘魯和巴西,在秘魯沿海地帶史前廢墟中發現大量古代花生,可追溯到至少公元前500年,且美洲最早古籍之一《巴西志》即已明確記錄,古印第安人稱之為「安胡克」。在哥倫布遠航時期,航海家將花生莢果帶至西班牙,在1535年出版的《西印度通史》中記載花生的西班牙語為「瑪尼」,之後逐漸被傳播到世界各地。 同時,也有部分表明,中國也有可能是花生原產地之一。1958年的浙江吳興錢山洋原始社會遺址中,發掘出炭化花生種子,測定灶坑年代距今4700±100年。1961年,江西修水縣山背地區原始社會遺址中再次發掘出炭化花生種子。此外廣西、雲南、江西等地也曾報告過於花生形態極為相似的野生植物。2007年經西安文保中心專家確認,距今2100年前的漢陽陵從葬坑出土的農作物里,已經出現了花生。 中國唐朝段成式《酉陽雜俎》中記載「形如香芋,蔓生」、「花開亦落地結子如香芋,亦名花生」。元朝人賈銘入的《飲食須知》載有「落花生,味甘,微苦、性平,形如香芋,小兒多吃,滯氣難消」,「近出一種落花生,詭名長生果,味辛、苦、甘,性冷,形似豆莢,子如蓮肉,同生黃瓜及鴨蛋食,往往殺人,多食令精寒陽萎」 。明朝人蘭茂的《滇南本草》亦有花生的記載。然而現今廣泛種植者,則為南美引進無疑。
到明末清初,中國沿海地區花生種植較為普遍,多次從南美洲引種花生品種,最近一次為1887年,《慈黔縣志》記載:「落花生,按縣境種最廣,近有一種自東洋至,粒較大,尤堅脆」。
歐洲曾從中國引種花生,因此歐洲部分地區仍稱之為「中國堅果」。剛果布朗氏在1818年的《剛果植物志》中稱「花生是由中國傳入印度、錫蘭及馬來群島,爾後傳入非洲的。」
落花生屬約有60~70個種,迄今已收集到並經鑒定的有21個種。其中大多數是二倍體種(2x=20)。 栽培花生是兩個二倍體自然加倍的異源四倍體種(2x=40)。根據花生多樣性品種類型的集中情況,玻利維亞南部、阿根廷西北部和安底斯山山麓的拉波拉塔河流域,可能是花生的起源中心地。
花生是美洲植物,哥倫布發現新大陸以後才開始在舊大陸傳播。歐洲文獻中最早記載花生的是西班牙的《西印度自然通史》。
花生大約1530年代傳入中國,由沿海傳入內陸地區的速度很慢,直到乾隆末年花生仍然是稀見的筵席食品(參見何炳棣《明初以降人口及其相關問題》第8章「土地利用和糧食生產」中關於美洲作物在中國傳播的內容。)中國有關花生的記載始見於元末明初賈銘所著《飲食須知》中,其後許多書籍不但載有落花生的生物學特性,且有地理分布等。可見中國有關花生的文獻記載約早於歐洲100多年。

⑥ 花生的由來

花生產地為巴西,產於巴西及巴拉圭。在中國,山東生長最佳。現世界各地廣泛栽培。文獻記載有原產巴西、原產中國、原產埃及等三種說法。

據Brukill記載(A. Dictionary of the Economic Procts of the Malay Peninsula, 206. 1966),哥倫布在1492年發現美洲,不久,西班牙派出Oviedo到海地任管理資源長官,Ovido於1513-1524年在海地。他記載在當時印第安人園圃中已大量種植花生。

林奈的植物種志(1753)記載,花生產地為巴西、秘魯Hutchinson (Evolution and Phylogeny of Flowering Plants, 1964)記載花生原產於熱帶美洲。

美洲最早的古籍《巴西志》里,就有關於花生植株形態的描述。考古學家在秘魯利馬北部安孔鎮的古墓里,曾發掘出距今2000多年前保存完好的炭化花生粒。古代印第安人把花生叫「安胡克」,印第安人把花生作為農作物種植,已有很久歷史了。公元1492年哥倫布發現新大陸後,早期的航海家把花生莢果從南美洲帶到西班牙,把它作為珍奇的食品。

(6)西班牙將花生稱作什麼擴展閱讀:

花生的營養價值

花生中含有 25%~35% 的蛋白,主要有水溶性蛋白和鹽溶性蛋白,水溶性蛋白又稱為乳清蛋白,占花生蛋白的10% 左右,鹽溶性蛋白占花生蛋白的 90%。鹽溶性蛋白主要包括花生球蛋白和伴花生球蛋白,花生球蛋白是由兩個亞基組成的二聚體,伴生花生球蛋白由 6 到 7 個亞基組成。

花生中的蛋白與動物性蛋白營養差異不大,而且不含膽固醇,花生蛋白的花生蛋白的生物價為 58, 蛋白效價為 1.7,其營養價值在植物性蛋白質中僅次於大豆蛋白 。

花生果實還含脂肪、糖類、維生素A、維生素B6、維生素E、維生素K,以及礦物質鈣、磷、鐵等營養成分,含有8種人體所需的氨基酸及不飽和脂肪酸,含卵磷脂、膽鹼、胡蘿卜素、粗纖維等物質。花生含有一般雜糧少有的膽鹼、卵磷脂,可促進人體的新陳代謝、增強記憶力,可益智、抗衰老、延壽。

⑦ 哪位網友知道花生的資料

花生起源於南美洲熱帶、亞熱帶地區。約於十六世紀傳入我國,十九世紀末有所發展。現在全國各地均有種植,主要分布於遼寧、山東、河北、河南、江蘇、福建、廣東、廣西、四川等省(區)。其中以山東省種植面積最大,產量最多。山東省萊西市花生播種面積達到33.5萬畝,年總產高達11萬噸,種植面積和產量均居全國第二,人均產量位列第一,被譽為「中國花生之鄉」,直接出口量佔全國出口總量的比重將近二成,是全國重要的花生出口基地。

花生的果實為莢果,通常分為大中小三種,形狀有蠶繭形,串珠形和曲棍形。蠶繭形的莢果多具有種子2粒,串珠形和曲棍形的莢果,一般都具有種子3粒以上。果殼的顏色多為黃白色,也有黃褐色、褐色或黃色的,這與花生的品種及土質有關。花生果殼內的種子通稱為花生米或花生仁,由種皮、子葉和胚三部分組成。種皮的顏色為淡褐色或淺紅色。種皮內為兩片子葉,呈乳白色或象牙色。

花生果具有很高的營養價值,內含豐富的脂肪和蛋白質。據測定花生果內脂肪含量為44%-45%,蛋白質含量為24-36%,含糖量為20%左右。並含有硫胺素、核黃素、尼克酸等多種維生素。礦物質含量也很豐富,特別是含有人體必須的氨基酸,有促進腦細胞發育,增強記憶的功能。

花生種子富含油脂,從花生仁中提取油脂呈淡黃色,透明、芳香宜人,是優質的食用油。花生油很難溶於乙醇,人們可以通過將花生油注入70%乙醇溶液加熱至39-40.8度,看其混濁程度,來鑒定花生油是否為純品。

花生油

花生油是將花生仁經過制浸而成的油。花生油屬於不幹燥性油,色澤淡黃,透明度好,清香可口,是優良烹調用油。

花生是一種營養食品

花生是一種高營養的食品,裡面含有蛋白質25%~36%,脂肪含量可達40%,花生中還含有豐富的維生素B2、PP、A、D、E,鈣和鐵等。

花生是100多種食品的重要原料。它除可以榨油外,還可以炒、炸、煮食,製成花生酥、以及各種糖果、糕點等。因為花生烘燒過程中有二氧化碳、香草醛、氨、硫化氫以及一些其它醛類揮發出來,構成花生果仁特殊的香氣。

花生的內皮含有抗纖維蛋白溶解酶,可防治各種外傷出血、肝病出血、血友病等。

但花生米很容易受潮變霉,產生致癌性很強的黃麴黴菌毒素。黃麴黴菌毒素可引起中毒性肝炎、肝硬化、肝癌。這種毒素耐高溫,煎、炒、煮、炸等烹調方法都分解不了它。所以一定要注意不可吃發霉的花生米。

起源和分布 落花生屬約有60~70個種,迄今已收集到並經鑒定的有21個種。其中大多數是二倍體種(2x=20)。 栽培花生是兩個二倍體自然加倍的異源四倍體種(2x=40)。根據花生多樣性品種類型的集中情況,玻利維亞南部、阿根廷西北部和安底斯山山麓的拉波拉塔河流域,可能是花生的起源中心地。

歐洲文獻中最早記載花生的是西班牙的《西印度自然通史》。中國有關花生的記載始見於元末明初賈銘所著《飲食須知》中,其後許多書籍不但載有落花生的生物學特性,且有地理分布等。可見中國有關花生的文獻記載約早於歐洲100多年。

世界生產花生的國家有100多個,亞洲最為普遍,次為非洲。但作商品生產的僅10多個國家,主要生產國中以印度和中國栽培面積和生產量最大,前者約720萬公頃,560萬噸,後者為355.3萬公頃,675.7萬噸(1985)。其他國家有塞內加爾、奈及利亞和美國等。

中國花生分布很廣,各地都有種植。主產地區為山東、遼寧東部、廣東雷州半島、黃淮河地區以及東南沿海的海濱丘陵和沙土區。其中山東省約佔全國生產面積的1/4,總產量的1/3強。 福建龍岩產的花生,果實飽滿,香酥可口,應該是國內花生品種的一個地方特色。

形態特徵 花生為圓錐根系,入土可達2米,但主要分布在地面下30厘米左右的耕作層中。 根上著生直徑1~3毫米的豇豆族根瘤菌。主莖直立,綠色,有的品種帶有不同深淺的花青素,中上部呈稜角狀,中空。主莖高度因品種和栽培條件而異,高的可達1米以上。主莖上生第1次分枝,其與主莖的角度因品種類型而異,約30°~90°。通常直立型花生主莖高於分枝,匍匐型或半蔓型則分枝比主莖長。1次分枝上著生2次分枝和花序。葉互生, 為4小葉偶數羽狀復葉,某些品種也可見多小葉的畸形葉,有葉柄和托葉,小葉片橢圓、長橢圓、倒卵和寬倒卵形,也有細長披針形小葉,葉面較光滑,葉背略顯灰色,主脈明顯,有茸毛,葉柄和小葉基部都有葉枕,可以感受光線的刺激而使葉枕薄壁細胞的膨壓發生變化,導致小葉晝開夜閉,閉合時葉柄下垂。

總狀花序,每個花序一般可著生4~7朵花,多的可達10朵以上而形成長花枝,蝶形花,橙黃色,旗瓣上帶有深淺程度不同的紫紅色條紋。雄蕊10個,2個退化,8個具有花葯。柱頭羽毛狀,子房基部有子房柄,受精後一群能分生的細胞迅速分裂,約經3~6天伸長形成綠色帶紫的棍狀物,稱果針,一般長10~15厘米。有時可見花萼管基部套在果針梢端上,頂著受精後已凋萎的花器。這時子房位於果針的梢端,外有若干層細胞的帽狀物保護。果針伸長後向地生長,將子房送入土中,達到一定深度後,子房開始向水平方向生長發育而形成莢果。這時需要黑暗條件。莢果本身也有一定的吸收功能,其發育所需要的鈣質,都由莢果直接從土壤中吸收。果針入土的難易與花在植株上著生的位置有關。開花部位過高,或因莖枝過於纖弱,遇風雨時易變動位置,因而影響果針向地的角度,入土較難。匍匐型花生的果針由於距離土面近,角度適宜,入土結莢率最高。直立或叢生型花生如莖枝節間短,近主莖基部多分枝且能連續開花的,才有較高的入土結莢率。

莢果果殼堅硬,成熟後不開裂,室間無橫隔而有縊縮(果腰)。每個莢果有2~6粒種子,以2粒居多,多呈普通型、斧頭型、葫蘆型或繭形。 每莢3粒以上種子的莢果多呈曲棍形或串珠型。 百粒重一般50~200克。果殼表面有網路狀脈紋。種子三角形、桃形、圓柱形或橢圓形,一般底端鈍圓或略平,梢端胚根突出。種皮有白、粉紅、紅、紅褐、紫、紅白或紫白相間等不同顏色。子葉占種子總重量的90%以上。胚芽隱藏在兩片肥厚的子葉中間,由主芽和兩個子葉節側芽組成。

類型和品種 中國花生品種可分為4個主要類型:①普通型。側枝上交替著生花序,分枝多,葉片倒卵圓形。深綠色。株叢直立、叢生以至匍匐。果形較大。種子長圓柱形。生育期較長。②龍生型。植株匍匐,交替開花,多毛茸,有花青素,莢果有龍骨(背脊)和勾嘴,曲棍狀。果殼網紋深,果針脆弱易斷。③珍珠豆型。側枝近主莖,可連續著生若乾花序節,僅少數 2次分枝。葉片橢圓形,淺綠色或綠色。植株直立或叢生。果型較小。種子桃形。休眠性弱。④多粒型。側枝每節均可著生花序,很少有 2次分枝,主莖有花序。植株高大,莖枝上有明顯的花青素。莢果棍棒狀,以3~4粒種子莢果佔多數。種子圓柱型。中國在生產上曾大面積栽培的品種類型不一,大多數是珍珠豆型和普通型叢生花生。通過兩個類型間的雜交育成的品種,在生產上顯示出一定優越性。現在世界上高產、穩產、推廣面積最大的品種是美國「佛羅蔓生」,也屬類型間雜交種,佔美國當前花生生產面積的90%以上。「馬庫魯紅」對葉斑病也有一定抗性,曾是世界上普遍利用的一個品種。中國的「協抗青」對花生細菌性枯萎病的抗性較優。

生理特性 花生對微酸性土壤有一定適應能力,是開發紅壤土的先鋒作物;但偏高的土壤酸度需施用石灰等鈣質肥料中和短日照作物,但對光周期並不太敏感。需較高熱量,日平均氣溫穩定在12℃以上時才能播種;主要生育期中要求20~28℃的氣溫,秋季氣溫降至11℃左右時,莢果即停止發育。中國花生產區生育期平均積溫均在3500℃左右。生育期100~150天,個別晚熟品種可達180天。一般早熟品種種子休眠期短, 遲熟品種休眠期長,龍生型品種休眠性最強。花生種子的休眠性除受種皮影響外,並與胚內某些激素類物質有關。用乙烯利、激動素等化學物質、曬種和適溫催芽可解除休眠。

土壤中的花生根瘤菌受根系分泌物的吸引,通過表皮細胞進入皮層細胞內分裂繁殖,使細胞受刺激而形成根瘤。這個時期是寄生關系,而後根瘤菌固氮活動加強,才成為共生。花生生育末期,由於根系折斷,根瘤破裂,根瘤菌又回歸土中營腐生生活。適宜根瘤菌繁殖的溫度為18~30℃,水分為土壤最大持水量的60%左右,pH5.5~7.2。土壤中硝酸態氮過多時,對根瘤菌固氮有抑製作用,故生長初期應適當控制氮素的施用。增施磷、鉀、鈣肥能促進根瘤菌繁殖及提高固氮能力。

栽培管理 花生在中國不同地區與其他作物組成一年一熟、二年三熟、一年二或三熟的種植制度,從而有春花生、麥套花生、夏花生和秋花生之分,廣東個別地區還可種植冬花生。近年來在水稻田中發展了部分花生種植,形成花生—水稻或水稻—花生的輪作制度。有的地方生育季節較長,水稻品種搭配合適,還可與雙季稻輪作。廣東、福建等種植秋花生收莢果留作第2年春播用種,可以提高出苗率,保證苗全、苗壯,當地俗稱「翻秋留種」或「倒種春」。因地下結莢,要求疏鬆的沙土、砂礫土或砂壤土,以利果針入土、莢果發育和收獲。深耕、深翻有利花生的生長發育。

種子發芽要求較高的溫度,其適溫珍珠豆型為12~15℃,普通型為15~18℃。有些品種的休眠性較強,低溫情況下很難發芽。另外,種子吸水後,內含物轉化為醣,又易吸引螞蟻等地下害蟲嚙食。因此掌握適時播種是全苗壯苗的關鍵。覆土不宜過厚,墒情較好時以5~7厘米為宜。覆土厚度超過胚軸的正常延伸長度時,應設法清除。「清棵蹲苗」就是出苗後用手鋤刨開土表層,使子葉節露出土面的措施,有利於第一對側枝的生長,多開花、多結果。種植密度原則上除保持田間通風透光外,生育後期應能封行覆蔽地面,防止土壤水分蒸發並能抑制雜草。一般生產條件下北方地區普通型花生畝栽1.2~1.5萬株,珍珠豆型花生宜稍密;南方地區珍珠豆型品種畝栽1.8~2.2萬株。

苗期施氮不宜過多。依據土壤情況施用硼等微量元素效果顯著。氮、磷、 鉀和硼均可根外追肥。畝產250千克左右時,每產100千克莢果約吸收氮5~7千克,磷1~1.2千克,鉀2~3.5千克,對鈣的需要量僅次於鉀。鈣肥能調節土壤酸度,改善花生營養狀況,並促進氮的代謝,減少空殼,提高飽果率。花生器官對鈣質的吸收利用功能不同,根系吸收的僅能向上運輸,很少能轉運供應莢果發育。為了使果針和莢果能直接吸收利用土壤中的鈣,鈣肥宜撒施在結莢區的土壤中。不同類型品種對鈣的需要量不同,珍珠豆型較低,普通型較高。

花生較耐旱,但需水量大,每生產1千克干物質,約需水 225千克。需水最多、影響最大的是花莢期,約占總需水量的50%左右,此期受旱,會影響花芽分化、開花、受精和果針的伸長。地面乾燥也有礙果針入土。南部多雨地區則要注意排水,以免影響莢果的正常發育。

莢果成熟時間很不一致。可剝開莢果,根據內壁顏色由白轉褐變黑的程度來判斷。一般以大部分莢果的內壁或內果皮顏色變褐至黑色時開始收獲。收獲過晚,休眠性弱的品種易在田間發芽;有的品種則易致果柄折斷,難以收獲干凈。大面積生產用收獲機挖掘翻曬,而後用摘果機摘果清選、乾燥。莢果安全貯藏水分含量為10%。及時充分乾燥非常重要,否則會發熱、生霉。由於黃麴黴污染而產生的黃麴黴素B1、B2,有致癌作用。

病蟲害 常見病害有花生銹病、早斑病、褐斑病和晚斑病等危害葉部的真菌病害。花生銹病流行時對產量的影響大於葉斑病,中國長江以南產區,尤以雨水偏多、田間濕度過大時更為嚴重。早、晚斑病發病較晚,對植株生長發育的影響是慢性的,由於花生已進入成熟期,很易忽視它的為害。部分集中產區花生青枯病和根結線蟲病也很嚴重。合理輪作是有效的防治方法。在中國花生病毒病主要有叢枝病、花葉病和矮縮病。叢枝病在東南沿海較嚴重,發病時果針不向地而反向上呈勾狀,俗稱「花生公」。春花生提早播種,秋花生延遲播種,有避病效果。花葉病和矮縮病北方較多。其他如根腐病、小菌核病、殼腐病、冠腐病、葉腐病等也有發生。一般用輪作換茬、抗病育種、精選種子、加強管理、注意排水等綜合性措施防治。

花生的害蟲很多。地下害蟲有蠐螬、螻蛄、地老虎和種蠅等,用毒土、毒谷、誘餌防治均有效。苜蓿蚜蟲、棉鈴蟲、斜紋夜蛾和卷葉蟲等都為害葉片,可用葯劑防治。斜紋夜蛾有趨光性,可誘殺。

用途 種子含油45~55%,少數品種可達60%左右,蛋白質含量為25~30%。花生油是80%不飽和脂肪酸和20%飽和脂肪酸的甘油脂混合物,脂肪酸、油酸佔33.3~61.3%,亞油酸佔18.5~47.5%,品質優良,氣味清香。除供食用外,在印染、造紙工業上可作乳化劑,在紡織工業上用作潤滑劑,機械製造工業上用作淬火劑。對小兒單純性消化不良有一定療效,並有鎮咳祛痰作用。榨油後的副產品花生餅可加工成脫脂蛋白粉,經膨化處理可製成花生蛋白肉。另外,花生種子可炒制、油炸或做花生糖、花生酥等糖果糕點以及花生醬。莖葉為優質飼料。莢殼可作粘膠的原料,經干餾、水解可得到醋酸、醋石和活性炭等10多種產品。種皮可入葯,對多種出血性疾病有止血作用 。

⑧ 花生的種植歷史有多久

花生是豆科落花生屬的1種,俗稱花生和黃花生。該屬約20餘種。一般認為,花生原產秘魯和巴西,在秘魯沿海地帶史前廢墟中發現大量古代花生,可追溯到至少公元前500年,且美洲最早古籍之一《巴西志》即已明確記錄,古印第安人稱之為「安胡克」。在哥倫布遠航時期,航海家將花生莢果帶至西班牙,在1535年出版的《西印度通史》中記載花生的西班牙語為「瑪尼」,之後逐漸被傳播到世界各地。

⑨ 花生的來歷

花生產地為巴西,產於巴西及巴拉圭。在中國,山東生長最佳。現世界各地廣泛栽培。文獻記載有原產巴西、原產中國、原產埃及等三種說法。

據Brukill記載(A. Dictionary of the Economic Procts of the Malay Peninsula, 206. 1966),哥倫布在1492年發現美洲,不久,西班牙派出Oviedo到海地任管理資源長官,Ovido於1513-1524年在海地。他記載在當時印第安人園圃中已大量種植花生。

林奈的植物種志(1753)記載,花生產地為巴西、秘魯Hutchinson (Evolution and Phylogeny of Flowering Plants, 1964)記載花生原產於熱帶美洲。

美洲最早的古籍《巴西志》里,就有關於花生植株形態的描述。考古學家在秘魯利馬北部安孔鎮的古墓里,曾發掘出距今2000多年前保存完好的炭化花生粒。古代印第安人把花生叫「安胡克」,印第安人把花生作為農作物種植,已有很久歷史了。公元1492年哥倫布發現新大陸後,早期的航海家把花生莢果從南美洲帶到西班牙,把它作為珍奇的食品。

(9)西班牙將花生稱作什麼擴展閱讀:

含氮物質除蛋白質外,還有氨基酸,如γ-亞甲基谷氨酸、γ-氨基-α-亞甲基-丁酸、卵磷脂、嘌呤和生物鹼:花生鹼、甜菜鹼、膽鹼,一說花生鹼實際是不純的膽鹼。

種子中還含三萜皂甙。種子的子葉和胚軸部分的非皂化部分主要是甾醇,已確證的有豆甾醇、菜油甾醇、膽甾醇和24-甲撐膽甾醇。種皮含脂質,其中烴17.1%,甾醇酯12.4%,三甘油酯8.4%,二甘油酯9.9%,單甘油酯25.2%及游離脂酸3.9%。

還含相當量的甾醇,焦性兒茶酚型鞣質7%和少量赭朴吩及花白素,如無色矢車菊素、無色飛燕草素,又含致甲狀腺腫的花生甙。殼含對心血管有作用的甙(系1,3,二苯基丙二醇-1,2-酮-3的取代物)。

⑩ 花生的由來

花生,原名落花生,因為它是地上開花、花落以後在地下結果的作物,所以叫「落花生」。花生原產於南美洲的巴西和秘魯。公元1492年哥倫布發現新大陸後,早期的航海家把花生莢果從南美洲帶到西班牙。由於花生的優良食用價值,不脛而走,迅速傳遍歐洲。16世紀初,花生又從南美洲經印度洋與太平洋傳播到非洲和亞洲各地。公元17世紀,殖民主義者販賣黑人做奴隸,花生隨著又從非洲帶到北美洲。美國在獨立戰爭後才開始大量種植花生。俄國在1792年引進花生,開始種植在敖得薩植物園作為觀賞植物,直到19世紀才大面積種植。大約在15世紀晚期或16世紀初期,花生從南洋群島引入中國,最初只在沿海各省種植,後廣泛傳播。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046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364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379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973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1008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672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590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1169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642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