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觀西班牙 » 墨西哥的灰熊是什麼樣子

墨西哥的灰熊是什麼樣子

發布時間: 2022-08-20 13:49:09

㈠ 世界上所有熊的名字

阿特拉斯棕熊
物種分類: 脊索動物門->脊椎動物亞門->->哺乳綱->->->->食肉目 分布范圍: 分布於橫跨摩洛哥及阿爾及利亞北部的阿特拉斯山脈 動物簡介: 棕熊因產地,大小,毛色等差異,分為不同的亞種.有不同的名稱.阿特拉斯棕熊就是因分布於橫跨摩洛哥及阿爾及利亞北部的阿特拉斯山脈而命名,它是唯一生活在非洲的熊類. 棕熊是世界上最大的熊(其中最大的阿拉斯加棕熊可達800公斤).阿特拉斯棕熊卻很小,只有100多公斤重,比棕熊中最小的敘利亞棕熊(不足90公斤)稍大些.阿特拉斯棕熊可以說胃口極好,葷的素的它都愛吃;植物,昆蟲,魚類甚至鹿,羊,牛都是它的美味佳餚,有時見了腐肉,鳥和鳥蛋也不肯輕易放過.通常,阿特拉斯棕熊不會主動攻擊人,但是帶著仔熊的母熊或是受傷的熊會變得異常兇猛.它在每年的6月份交配,雌雄在一起只相處三個星期即分手.小熊剛出生時未睜眼,無毛,無牙齒.體重不足450克.幼熊要在母親的照料下生活兩年才能離開. 阿特拉斯棕熊因緊靠地中海,所以氣候濕潤,森林廣袤,為棕熊和其他野生動物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空間.幾個世紀以來,它們一直安逸地生活著.可是由於阿特拉斯地區物產豐富,因此這里一直是歐洲列強的必爭之地.特別是阿爾及利亞,早在16世紀即淪為奧斯曼帝國的一個省.歐洲列強來到以後,不但欺壓當地人民,還掠奪各種自然資源.野生動物當然也成了他們掠奪的對象.他們大量捕殺各種野生動物,把皮和肉運回歐洲市場出售.棕熊因肉質鮮美,皮毛用途廣泛而遭到了毀滅性的捕殺,不管是成年的,未成年的,雄的,雌的,見到就殺.到了19世紀中期,在阿爾及利亞境內的棕熊已所剩無幾,而此時摩洛哥的棕熊則更為悲慘,已經全部消亡.可在阿爾及利亞僅剩下不多的棕熊並沒有能完全的逃脫厄運,最終同摩洛哥棕熊一樣全部倒在了人類的槍口之下. 1870年在阿爾及利亞的西迪比而阿貝斯郊外,一隻棕熊被殺,之後人類再也沒有發現過阿特拉斯棕熊,別看熊又凶又笨,其實它和其他動物一樣,有溫順的一面,有時還會"感情用事"可是現在由於人類的捕殺,野生的熊越來越少了,人類仍在對它們痛下殺手:吃熊膽,取膽汁…… 阿特拉斯棕熊:1870年滅絕
墨西哥灰熊
墨西哥灰熊是棕熊的一種,它因毛色棕灰因而得名,它是棕熊中體型較小的一種,一般體長1.5米,身高0.6米,體重120公斤. 墨西哥灰熊曾在墨西哥大部分地區都有分布,是墨西哥最多的野生動物之一.它們棲息在樹林中,和其他棕熊一樣,夏季生活海拔較高處,春秋生活在海拔較低處,冬季進行冬眠,樹洞,岩石等都是它們冬眠的場所.它們雖屬食肉獸,但卻已經偏離了食肉的特徵,已退化成雜食性,主要以素食為主,青草,樹根,種子,野果是它們吃得最多的食物,與其他棕熊一樣,最喜歡吃蜂蜜. 每年的春末夏初是墨西哥灰熊的發情季節,平時各有各的領域范圍,互不幹擾,此時雌雄結伴生活在一起.墨西哥灰熊每胎產2仔,剛剛出生的幼仔無毛,為粉紅色.別看父母體肥胖,剛出生的幼仔卻只重0.3公斤.墨西哥灰熊雖平時行動遲緩,但嗅覺和聽覺靈敏,奔跑速度相當快,一有敵情便迅速逃避. 19世紀,在墨西哥的森林中還隨處可見灰熊,但進入20世紀後,隨著人口數量的增加,人們開始擴張生活范圍,於是大量砍伐森林建立農場,牧場.墨西哥灰熊因失去家園而無處覓食,不得不進入農田偷食農作物.人們為了保住自己的糧食,開始了捕殺灰熊的運動,一時間,這項運動在全國上下迅速開展.隨著人們的大量捕殺,到20世紀50年代,灰熊已經所剩無幾.而此時貪婪的人們又注意到灰熊的膽、掌、肉具有極高的經濟價值.因此,僅剩下不多的灰熊又遭到了人類新一輪的捕殺.雖野生動物保護者開始宣傳保護灰熊,但是為時已晚.到1964年,墨西哥灰熊終於被人類趕盡殺絕.從此墨西哥再也見不到了灰熊的蹤跡. 墨西哥灰熊:1964年滅絕。
懶熊
懶熊 — Sloth bear (Melursus ursinus) 分類地位: 門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亞門 脊椎動物亞門 Vertebrata 綱 哺乳綱 Mammalia 目 食肉目 Carnivora 科 熊科 Ursidae 亞科 熊亞科 Ursinae 屬 懶熊屬 Melursus 種 懶熊 M.ursinus 身體特徵: 身長 頭-軀干: 140-180cm 尾長: 10-12cm 體重 雄: 80-140kg 雌: 55-95kg 亞種信息 M. u. ursinus:印度懶熊 M. u. inornatus:斯里蘭卡懶熊 懶熊屬體型中等的熊科動物,體長約有140-180cm。公熊體重80-140kg,比母熊約重30-40%。懶熊全身覆蓋著長長的黑毛,毛發中間夾雜著棕色或灰色,前胸點綴著一塊白色或淡黃色的「U」型或者「Y」型斑紋。懶熊的臉部毛發相對較少,毛色偏灰。它們的口鼻很長,還能靈活移動, 嘴唇裸露,舌頭也很大,另外,它們還能隨意控制鼻孔的閉合。懶熊的上顎只有4顆門牙,而不像很多其他種類的動物那樣上下各有六顆,這樣中間形成的空隙就有助於它們吸食白蟻。懶熊尾巴粗短,腳掌堪稱巨大,腳掌上長有很長的爪鉤,不但方便它們挖掘蟻洞中的螞蟻,還便於它們爬樹。這些爪鉤形狀類似樹懶,懶熊的名字也因此得來。懶熊能撅起柔軟的嘴唇,形成一根管子,並控制著的舌頭。它吹掉白蟻洞中的塵土,閉上鼻孔,通過吸氣把白蟻吸上來吃掉。 懶熊主要居住在印度和斯里蘭卡,在孟加拉國、尼泊爾和不丹也有少量分布。20年前,它們曾在印度和斯里蘭卡隨處可見,如今卻成了稀有之物,在熱帶地區的森林和草原上還能窺見它們的身影,特別是在低海拔而又比較乾旱的林地以及岩石地帶。
眼鏡熊
眼鏡熊 — Spectacled Bear (Tremarctos ornatus) 分類地位: 門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亞門 脊椎動物亞門 Vertebrata 綱 哺乳綱 Mammalia 目 食肉目 Carnivora 科 熊科 Ursidae 亞科 熊亞科 Ursinae 屬 眼鏡熊屬 Tremarctos 種 眼鏡熊 T.ornatus 身體特徵 身長 頭-軀干: 150-180cm 尾長: 7cm 體重 雄: 100-155kg 雌: 64-82kg 眼鏡熊也叫安第斯熊,是南美洲唯一的熊科動物。它們在熊科家族中不算龐然大物,身長約有150-180cm,體重大約64-175公斤。眼鏡熊的毛發中等長度,全身的毛色為黑、紅棕或深棕色,十分厚密粗糙。它們的相貌獨特,口鼻部分和多數熊科動物一樣,顏色較淺,但最有趣的是它們的眼睛周圍有一圈或粗或細的奶白色紋,將眼睛上的黑斑隔開,遠看好似戴著一副黑墨鏡,眼鏡熊的名字也因此而來。這圈奶白色的紋路往往會在喉部匯集,並順著喉嚨繼續向下延伸,形成胸斑。還有一點頗為獨特的是,眼鏡熊只有13對肋骨,而不是像其他熊科動物那樣有14對。此外,它們也有一條短短的尾巴。 正如文章開頭所描述,眼鏡熊分布於南美洲,生活在委內瑞拉、哥倫比亞、厄瓜多、秘魯、玻利維亞和阿根廷西北部地區。眼鏡熊的棲息地生態環境多樣, 盡管它們似乎更喜歡待在海拔1,900-2,350米潮濕的高山密林中,不過不論是雨林、霧林、乾旱森林或者是樹木稀疏的草原,抑或沿海那些長著低矮灌叢的沙漠都讓它們愉快生活。
北極熊
北極圈之王--北極熊 學名: Thalarotos maritimus 英名: Polar Bear 分類: 食肉目 熊科 產地: 北極海岸、歐洲冰海和北美北部 北極熊是熊科動物中最大的,體長可達2.5米,高1.3米,重500公斤。北極熊不僅善於在冰冷的海水中游泳,還擅長在冰面上快速跳躍。為了抵禦寒冷,它的耳和尾都很小,全身除腳掌和鼻尖外,都覆蓋著厚厚的白毛,而它的皮卻是黑色的。北極熊的嗅覺特別敏感,能判斷獵物的位置,它的力量大,一擊能使人致命。北極熊以海豹、魚、鳥和鯨的屍體為食。母熊產崽在避風的雪洞中,仔熊剛出生時只有0.3米長,眼睛睜不開,耳朵也聽不見,3—5年後,才長成獸。作為「北極圈之王」,除去人類,北極熊幾乎沒有天敵。 北極熊也叫白熊,是熊類中個體最大的一種,其身軀龐大,體長可達2.5米以上,行走時肩高1.3米,體重可達0,65噸,最大的北極熊體重可達1000公斤。北極熊氣力和耐力非常驚人,奔跑時速高達60公里,但不能持久。它具有粗壯而又靈便的四肢,尤其是它的前掌,力量巨大,一掌可使人致命。用前掌擊倒或打死獵物,是它的慣用手段。掌上長有十分銳利的熊爪子,能緊緊抓住食物。北極熊還具有異常靈敏的嗅覺,可以嗅到在3.2公里以外燒烤海豹脂肪發出的氣味,能在幾公里以外憑嗅覺准確判斷獵物的位置。在「聞出」氣味熟悉的獵物的方位後,便能以相當快的速度從冰上跳躍奔去捕獵,一步跳躍奔跑的距離可達5米以上。
黑熊
黑熊 — Asiatic black bear (Ursus thibetanus) 分類地位: 門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亞門 脊椎動物亞門 Vertebrata 綱 哺乳綱 Mammalia 目 食肉目 Carnivora 科 熊科 Ursidae 亞科 熊亞科 Ursinae 屬 棕熊屬 Ursus 種 黑熊 U.thibetanus 身體特徵: 身長 頭-軀干: 120-180cm 尾長: 6.5-10.6cm 體重 雄: 110-150kg 雌: 65-90kg 生活在亞洲的黑熊是熊膽貿易的最大受害者! 黑熊也被人稱之為月熊、喜馬拉雅熊或藏熊,而在我國,它們也被稱為狗熊、熊瞎子或狗駝子。黑熊的體型只能算中等,頭至軀干約120-180cm高,母熊的體型比較小,可能只有公熊的一半。黑熊的體毛粗密,一般為黑色(也有棕色)。胸前有一塊很明顯的白色或黃白色的月牙形斑紋,因此也被人稱為月熊(Moon bear)。不過這塊斑紋的大小和形狀在不同個體之間有很大的差異,有的可能只是一條挺細的線,有的則是好大一塊三角斑。黑熊的頭部又寬又圓,頂著兩只圓圓的大耳朵,形狀頗似米老鼠。它們的眼睛比較小,但有彩色視覺,這樣它們就能分辨出水果和堅果的不同了。黑熊的口鼻又窄又長,呈淡棕色,下巴則呈白色。黑熊的毛雖不太長,頭部兩側卻長有長長的鬃毛,讓它們的大臉更加寬大。黑熊以4隻腳掌著地行走,屬跖行類動物。它們的四肢粗壯有力,腳掌碩大,尤其是前掌。腳掌上生有五個長著尖利爪鉤的腳趾,但它們的爪鉤不能收回。另外,和其他熊科動物一樣,它們的尾巴也很短。 黑熊的亞種問題存在一定爭議性。過去的觀點認為黑熊有四個亞種,即U.t. japonicus(日本)、U.t. formosanus(台灣)、U.t. ussuricus(蒙古)以及指名亞種U.t. thibetanus。但如今科學家們認為這些所謂的亞種之間可能只存在一些種群差異,而不能算作單獨的亞種。現今能確定的亞種只有生活在巴基斯坦南部U.t. gedrosianus。 黑熊居住區主要分布在亞洲南部,這支居住大軍的分布位置從阿富汗貧瘠的山區開始,沿著巴基斯坦和印度北部、尼泊爾、錫金、不丹,直到緬甸和我國的西南部,包括海南島和台灣。偏北的一支則分布在我國的東北、俄羅斯東南以及日本的四國和本州。 黑熊屬林棲動物,特別是植被茂盛的山地。在夏季,它們常在海拔3,000米,甚至更高的山中活動,到了冬季則會遷居到海拔較低的密林中去。為了生存,它們偶爾也會游盪到平原地帶。 黑熊是雜食性動物,以植物為主,喜歡各種漿果、植物嫩葉、竹筍和苔蘚等等。它們也愛吃蜂蜜,還有各種昆蟲、蛙、魚以及腐肉。它們偶爾也會闖入農庄捕食家畜,不過這種行為自然會招致人類記恨,並使得它們因此慘遭屠戮。 黑熊多數時候在夜間出行,白天則躲在樹洞或岩洞中休息。到了秋天它們更少在白天外出。別看體形笨重,但它們都是游泳和爬樹的好手。它們也能長時間依靠後腿站立,並利用前爪攻擊對手或者獲得食物

㈡ 世界上已經滅絕的動物。(圖和介紹)

渡渡鳥、歐亞水貂、台灣雲豹、裏海虎、巴厘虎

一、渡渡鳥(Raphus cucullatus),或作多多鳥(Dodo),又稱模里西斯多多鳥、愚鳩、孤鴿,是僅產於印度洋模里西斯島上一種不會飛的鳥。這種鳥在被人類發現後僅僅200年的時間里,便由於人類的捕殺和人類活動的影響徹底絕滅,堪稱是除恐龍之外最著名的已滅絕動物之一。也是模里西斯唯一被定為國鳥的已滅絕鳥類,渡渡鳥於1681年滅絕。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渡渡鳥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亞歐水貂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塔斯馬尼亞虎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裏海虎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巴厘虎

㈢ 世界已滅絕動物

沃氏三趾鶉:曾經生存在菲律賓呂宋島地區的一種珍稀鳥類,它們總是喜歡在稻田小徑間活動,在2009年之前從無影像資料留存,專家只能通過繪本了解它,人們認為它已經滅絕了幾十年。
海濱灰雀:幾乎在人類毫無察覺的情況下走向滅絕。主要分布在美國佛羅里達州的梅里特島。已經絕跡。
巴厘虎:貓科豹屬虎的一個亞種,是現代虎中最小的一種,體型不到北方其他虎的1/3。它的體長約1.15米,重100公斤上下,生活在印尼巴厘島北部的熱帶雨林里。已經在人類的大肆捕殺下於1937年滅絕,現在人們已經無法欣賞這種體型最小的虎種了。據記載,最後一隻巴厘虎於1937年9月27日在巴厘島西部的森林裡被貪婪成性的獵人射殺。
台灣雲豹:屬於台灣特有亞種的貓科動物,也是台灣島上最大型的野生動物之一。雲豹全身淡灰褐色,身體兩側約有6個雲狀的暗色斑紋,這也是它之所以叫雲豹的原因。而身體兩側的深色的雲紋正是很好的偽裝。因此,它們在叢林里生活,很不容易被人發現。1972年,由於人類的過度捕殺與棲息地被破壞,台灣雲豹再未見蹤跡,2013年4月,台灣學者宣布,其可能已經滅絕

㈣ 世界最大的陸地食肉動物

世界上最大的食肉動物--棕熊

熊在我國古代叫做羆,體長一般為150-200厘米,尾長13-16厘米,體重150-250千克,較大的能達到400一600千克,其中最高記錄為生活於美國阿拉斯加科迪亞克島上的,體長約為400厘米左右,體重達757千克,不僅是熊類中的龐然大物,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食肉動物。

棕熊分布於包括我國東北、西北和西南地區在內的歐亞大陸,以及北美洲大陸的大部分地區。主要棲息在山區的針葉林或針闊混交林等森林地帶,林中有枯立木、風倒本,火燒跡地、沼澤地、河谷地等多種生境類型,並且隨著季節的變化,有垂直遷移的現象,夏季在高山森林中活動,春、秋季多在較低的樹林中生活。主要在白天活動。性情孤獨,除了繁殖期和撫幼期外,都是單獨活動。在森林中每個個體都有自己的領域,常常在樹幹上留下用嘴咬的痕跡,站起身來用爪子在樹幹上抓撓而留下的痕跡和在樹上用身體擦噌而留下的痕跡等,作為各自領域邊界的標志,以免互相侵犯。

棕熊善於游泳和在湍急的河水中捕魚,也能爬樹和直立行走,但動作不夠靈活,平時慢條斯理,走路的時候總是同一側的前後兩腿一起並進的緣故,但奔跑時的速度也相當快,有時可以輕而易舉地追趕上獵物。它並非是一種真正的食肉獸,不但食性很雜,而且以野菜、嫩草、水果、堅果等植物性食物為主,有時也偷食農作物,動物性食物有各種昆蟲和蜂蜜,鮭魚等魚類,小型鳥類和野兔、土撥鼠等小型獸類,也吃腐肉,有的還對駝鹿、馴鹿、野牛、野豬等大型動物發動攻擊。它的體型較大,力量也很大,在山林中很少有動物能抵得過它,但是與老虎相比,只有嗅覺較為靈敏,視覺和聽覺都很遲鈍,動作較為笨拙,爪牙也不夠銳利,所以如果發生爭斗,則會被老虎吃掉。

棕熊有冬眠的習性,從10月底或11月初開始,一直到翌年3-4月。為了積累用於冬眠期間所需的大約50千克脂肪,秋天必須吃掉400-600千克的漿果和其他食物。冬天臨近時便開始准備洞穴,選擇那些遍地是倒木枯枝,寒風較弱的向陽地帶,多選擇大樹洞或岩石隙縫處居住,有時也在沼澤地上的干土墩上挖掘地穴。用前爪洞穴中以枯草、樹葉或苔蘚作鋪墊物。一般每個個體獨居一個洞穴,只有雌獸與3歲以下的幼仔才同居在一起。進洞前先圍著洞口轉一陣,然後跳鑽進去,或者後退著進窩,或者把自己的足跡弄亂,以免被天敵發現洞穴,更好地隱蔽自己。在冬眠期間主要靠體內貯存的脂肪維持生命,如果有危險,隨時都會醒來。在較溫暖的日子裡,有時會到洞外活動一段時間。

棕熊每年5-7月發情交配,雌獸的懷孕期約為7-8個月,初春時生育,每胎產2-4仔。初生的幼仔體重約有500克,全身無毛,眼睛緊閉,30-40天後才能睜開,半歲以後開始以植物和小動物為食。幼仔的頸部有一道白色的圓環圍繞,但隨著年齡的增長逐漸消失。幼仔特別喜歡直立行走,就像小孩學習走路一樣,活潑可愛,互相之間常常游戲、打鬧。棕熊的雄獸並不承擔養育後代的任務,有時甚至攻擊幼仔,如果被雌獸發現了,就會沖上去與雄獸拚命,保護幼仔。幼仔4-5歲時性成熟,壽命約為30多年,最長的達47歲。

㈤ 世界上有什麼動物已經滅絕了

1、渡渡鳥(Raphus cucullatus)

渡渡或作多多鳥(Dodo),又稱模里西斯多多鳥、愚鳩、孤鴿,是僅產於印度洋模里西斯島上一種不會飛的鳥。這種鳥在被人類發現後僅僅200年的時間里,便由於人類的捕殺和人類活動的影響徹底絕滅,堪稱是除恐龍之外最著名的已滅絕動物之一。

也是模里西斯唯一被定為國鳥的已滅絕鳥類,渡渡鳥於1681年滅絕。2016年8月,世界保存最完整渡渡鳥骨拍賣值440萬。

2、斑驢

學名:Equus quagga(Boddaert, 1785),馬科馬屬平原斑馬的一個亞種。又叫半身斑馬、擬斑馬,半身馬,普通斑馬的亞種,一般體長2.7米,尾巴近1米,重約410千克。是南部非洲一種動物,前半身像斑馬、後半身像馬,滅絕於1883年。

3、墨西哥灰熊

墨西哥灰熊(Mexican Silver Grizzly)是棕熊的一種,因毛色棕灰而得名,曾是墨西哥數量最多的野生動物之一。1964年因被人類濫捕滅絕。

4、中國犀牛

是生長在中國的三種犀牛(印度犀、蘇門犀、爪哇犀)的種群統稱,一般體長在2.1-2.8米,高1.1-1.5米,重1噸。曾廣泛分布在中國的華中地區和華南地區,棲息在接近水源的林緣山地地區。

它們從遠古時代便受到人類的大肆獵殺,且被捕殺數量離近代越近越多,就這樣它們終於在20世紀初在中國幾乎蹤跡全無,並於1922年在中國徹底消失。

5、昆士蘭毛鼻袋熊

一種已經滅絕的食草動物。 原來分布在澳大利亞昆士蘭州等地。由於棲息地遭破壞和人為捕殺等原因,昆士蘭毛鼻袋熊於1900年左右就滅絕了。

㈥ 墨西哥灰熊的外形特徵

墨西哥灰熊是棕熊的一種,它因毛色棕灰因而得名,體型較小,一般體長1.5米,身高0.6米,體重120公斤。

㈦ 墨西哥的動物是什麼英文呢

墨西哥灰熊
墨西哥灰熊是棕熊的一種,它因毛色棕灰因而得名,它是棕熊中體型較小的一種,一般體長1.5米,身高0.6米,體重120公斤.

墨西哥灰熊曾在墨西哥大部分地區都有分布,是墨西哥最多的野生動物之一.它們棲息在樹林中,和其他棕熊一樣,夏季生活海拔較高處,春秋生活在海拔較低處,冬季進行冬眠,樹洞,岩石等都是它們冬眠的場所.它們雖屬食肉獸,但卻已經偏離了食肉的特徵,已退化成雜食性,主要以素食為主,青草,樹根,種子,野果是它們吃得最多的食物,與其他棕熊一樣,最喜歡吃蜂蜜.
每年的春末夏初是墨西哥灰熊的發情季節,平時各有各的領域范圍,互不幹擾,此時雌雄結伴生活在一起.墨西哥灰熊每胎產2仔,剛剛出生的幼仔無毛,為粉紅色.別看父母體肥胖,剛出生的幼仔卻只重0.3公斤.墨西哥灰熊雖平時行動遲緩,但嗅覺和聽覺靈敏,奔跑速度相當快,一有敵情便迅速逃避.

19世紀,在墨西哥的森林中還隨處可見灰熊,但進入20世紀後,隨著人口數量的增加,人們開始擴張生活范圍,於是大量砍伐森林建立農場,牧場.墨西哥灰熊因失去家園而無處覓食,不得不進入農田偷食農作物.人們為了保住自己的糧食,開始了捕殺灰熊的運動,一時間,這項運動在全國上下迅速開展.隨著人們的大量捕殺,到20世紀50年代,灰熊已經所剩無幾.而此時貪婪的人們又注意到灰熊的膽、掌、肉具有極高的經濟價值.因此,僅剩下不多的灰熊又遭到了人類新一輪的捕殺.雖野生動物保護者開始宣傳保護灰熊,但是為時已晚.到1964年,墨西哥灰熊終於被人類趕盡殺絕.從此墨西哥再也見不到了灰熊的蹤跡.

墨西哥灰熊:1964年滅絕。

㈧ 墨西哥灰熊的介紹

墨西哥灰熊是棕熊的一種,因毛色棕灰而得名,曾是墨西哥數量最多的野生動物之一。1964年因被人類濫捕滅絕。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551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905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1463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447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1541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1202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1166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2335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1178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