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4墨西哥怎麼讓托洛斯基
㈠ 鋼鐵雄心4為什麼托洛茨基上台會清洗朱可夫,貝利亞和赫魯曉夫他們有仇嗎
都是斯大林最親信的人,分別代表其軍事,情報和政治方面的心腹
㈡ 托洛夫斯基是罵人的意思嗎
不是。托洛夫斯基源自於鋼鐵雄心4中的一個事件,並不是罵人的意思,在歷史上托洛斯基死於墨西哥的一場暗殺之中,但是在游戲里則存在他在搏鬥中反殺了來攻擊他的兇手這種情況發生,因為與現實大相徑庭而成為了梗。
㈢ 地位僅次於列寧的托洛茨基,是怎樣死在墨西哥的
托洛茨基在蘇維埃布爾什維克的地位僅次於列寧,是作為領導核心的五人政治局委員之一。
1929年,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托洛茨基出走國外,開始了他的流亡生涯。幾經過幾番周轉,最後棲身於墨西哥。
流亡墨西哥的托洛斯基在剛一跨進1940年,就對自己的厄運有某種預感。
這年8月20日,一名叫傑克遜的男子走進了托洛斯基的住所,對托洛斯基說是來討論上次那篇文章。
其實,托洛斯基他對這篇文章毫無興趣,但出於禮貌,他只好說:「好吧,讓我們進去看看您的文章吧。」
托洛斯基坐在書桌前,剛看完一頁時,腦袋就遭到一記沉重的打擊。
傑克遜趁托洛斯基看稿之機,取出冰鎬,向托的頭部猛砸了下去。他以為托洛斯基肯定會無聲無息地倒下死去。哪知道,這位老頭雖然腦殼開裂,血流滿面,卻奮起反抗。
他拿起桌上的文具、甚至錄音機向對方投擲、最後猛虎般地撲上去、與兇手格鬥。他咬住對方的手,奪他手裡的冰鎬。刺客被這突然的反抗嚇了一跳,競不知所措,既沒有用冰鎬再砸,也沒有用身上帶的手槍和匕手。
大約經過三、四分鍾的扭打,托洛斯基已力不從心。但他不肯在敵而前倒下,就搖晃著退到門邊。身子緊倚著門框。妻子娜塔麗婭聞聲趕到,她問是怎麼回事,托心平氣和地說:「是傑克遜乾的。」
然後,在娜塔麗婭的攙抉下,他緩緩地躺倒在一條席子上。
與此同時,警衛員已趕到,他們用槍托猛擊刺客,托洛斯基聽到刺客的哀嚎聲說:「告訴小夥子們不要打死他,不能讓他死,要想辦法讓他說出真相。」
傑克遜最後說:「這是他們逼我乾的,他們把我父母關起來了......」可是究竟是誰讓他乾的,他死也不說。
當醫生來到時,托預感到自己將一去不返,他喃喃地說:「我所有的一切都歸屬娜塔麗婭,你們一定要好好照顧她。」
1940年8月21日下午7時25分,托洛斯基與世長辭了。
8月27日,遺體被火化,骨灰安葬在科約阿坎的住宅的院子里。在墓前豎起一塊長方形的石碑。上面還插著一面紅旗,迎風招展。
圖片來自網路,感謝原作者,如有侵權,敬請聯系鄙人刪除。
㈣ 害了陳獨秀的「托洛茨基」是個什麼人
列夫·達維多維奇,托洛茨基是聯共(布)黨內和第三國際時期的托派的總頭目,托派"第四國際"的創始人和首領。
托洛茨基1879年10月26日生於南俄草原揚努夫卡村的一個擁有三百俄畝左右土地的富農家庭。他的原名叫列夫·達維多維奇·勃朗施坦。他的父親是一個俄國猶太人。托洛茨基的童年是在無憂無慮中度過的。1888年,托洛茨基九歲那年,來到敖德薩,考入了一所德國人辦的聖保羅教會學校。在敖德薩的八年學校生活,使托洛茨基大開眼界。1896年,托洛茨基轉到工業城市尼古拉耶夫城上學時,開始從事工人運動,組織了一個"南俄工人同盟",並在工人中間進行反對沙皇專制制度的宣傳工作。1898年初,"南俄工人同盟"遭破獲,包括托洛茨基在內共200多人被捕入獄。1898年,托洛茨基被判處流放東西伯利亞四年。在流放地,他用安蒂德·奧托的筆名經常給老民粹派分子在伊爾庫茨克創辦的合法的地方報紙《東方評論》寫文章,探討有關愛情、友誼、死亡、樂觀主義和悲觀主義這樣一些"人生問題"。1902年春,托洛茨基在流放地閱讀了一份用復寫紙印的《火星報》和列寧的著作《怎麼辦》,深受啟發,決定逃出流放地去參加《火星報》派的革命活動。同年秋的一個晚上,托洛茨基逃出了西伯利亞來到薩馬拉,當時護照署名托洛茨基,從此以後他就一直沿用這個名字。托洛茨基在薩馬拉正式加入了列寧的《火星報》組織,在基輔、哈爾科夫、波爾塔瓦等地從事革命活動,並以"比羅"的筆名給《火星報》寫稿。經《火星報》代辦員的推薦,列寧建議托洛茨基到國外參加《火星報》總部的工作。1902年10月,到倫敦後,他開始協助列寧從事《火星報》的主編工作,並為報紙撰寫政治評論文章。1903年3月2日,列寧曾經寫信給普列漢諾夫,建議讓托洛茨基參加《火星報》編輯部,擔任第七名編委。列寧這一提議因普列漢諾夫的激烈反對而沒有實現,決定只讓他參加編輯部的會議,無表決權。1902年年底,托洛茨基按照《火星報》編輯部討論的意見,到巴黎去從事爭取俄國僑民團體的工作。
1903年7月,托洛茨基以西伯利亞同盟委任的代表身份出席俄國社會民主工黨第二次代表大會。大會圍繞黨綱和黨章問題展開了激烈的斗爭。托洛茨基在開始階段曾站在列寧一邊,但是一碰到實質性問題就倒向了機會主義一邊。
大會閉幕後不久,17名少數派分子立即在日內瓦召開了3天派別會議(1903年9月),會上通過了由托洛茨基和馬爾托夫共同起草的《關於黨內斗爭的當前任務》的決議,攻擊和抵制代表大會選出的中央委員會和中央機關報編輯部。會後,他們採取行動,先後篡奪了中央機關報《火星報》、總委員會和中央委員會的領導。《火星報》從第五十二號起成了孟什維克的派報,被稱為新《火星報》。托洛茨基隨即為新《火星報》撰稿,他攻擊列寧是"雅各賓主義",是企圖建立個人獨裁的羅伯斯比爾,稱列寧為"馬克西米利安·列寧",這表明他堅決站在孟什維克一邊。可是不久,托洛茨基又和孟什維克的領導人發生意見分歧。1904年4月,他申明脫離新《火星報》編輯部,9月正式"宣布"同孟什維克斷絕關系,自稱是超越於兩派之上,"沒有附和俄國勞工運動中的主要派別中任何一方面的意見"。其實,托洛茨基從思想到行動上仍然同孟什維主義保持密切的聯系。
1905年,當十月罷工高潮掀起後,托洛茨基在彼得堡主要從事報刊宣傳工作。他還用揚努夫斯基的化名,參加了彼得堡蘇維埃的工作,在蘇維埃第一任主席赫魯斯塔廖夫一諾薩爾(青年律師)於11月26日被捕之後,他曾一度接任過彼得堡蘇維埃主席的職務。12月3日,托洛茨基和彼得堡蘇維埃的其他委員在開會時被逮捕。從此開始了托洛茨基歷時一年零三個月的第二次監獄生活。在獄中,他研究了地租理論和俄國社會關系史。1906年,他寫成了題為《總結與展望》的長文,以"總結"1905年革命為名,第一次論述了"不斷革命"論。他在《自傳》中自吹這本書是"當時論證不斷革命的理論方面一篇最完善的表述"。1905年革命失敗後,托洛茨基於1906年11月被判處終身流放。1907年2月,他在流放途中,借口坐骨神經痛要求住院治療,乘人不備便設法從西伯利亞別烈左沃逃脫,經彼得堡到芬蘭,不久他又搭乘一艘開往瑞典的輪船,抵達斯德哥爾摩,開始了他長達十年的第二次流亡生活。
1907年4月下旬,托洛茨基以梯弗里斯代表的身份參加了在倫敦召開的俄國社會民主工黨第五次代表大會。會上托洛茨基以"非派別的社會民主黨人"自居,扮演中派領袖的角色。他提出不同心也能"協力"的論點,反對同機會主義劃清思想界限。在這次大會上,除了對待資產階級政黨的態度問題以外,在所有的問題上托洛茨基都支持孟什維克,站在機會主義一邊。同年8月,托洛茨基參加了第二國際斯圖加特代表大會。大會在爭論關於反對軍國主義問題時,托洛茨基極力鼓吹伯恩施坦和考茨基的主張。
在斯托雷平反動年代,當布爾什維克開展反對取消派和召回派斗爭的嚴峻關頭,托洛茨基以超派別的姿態出現,實際上是站在孟什維克取消派一邊,庇護取消派,攻擊以列寧為代表的布爾什維克。對此,列寧十分氣憤,稱托洛茨基是"厚顏無恥的猶大施卡·托洛茨基"。在這個時期,托洛茨基利用第二國際和德國社會民主黨機會主義首領的賞識和支持,在他們的報刊《新時代》和《前進報》上曾連續發表了幾篇匿名文章,肆意歪曲俄國黨內斗爭的真相,謾罵列寧為代表的布爾什維克,混淆國際工人的視聽。列寧揭露說"托洛茨基的行為表明他是一個最卑鄙的野心家和派別活動者……嘴上滔滔不斷地談黨,而行動卻比所有其他的派別活動者還壞。"
1912年1月召開了俄國社會民主工黨第六次(布拉格)全俄代表會議,決定把孟什維克取消派開除出黨,從此布爾什維克成為一個獨立的政黨。對此,托洛茨基等人又是集會巴黎,又是向第二國際告狀,攻擊會議是"欺詐行為和篡權",是"政變",是"分裂"。同年8月25-28日,托洛茨基又糾合孟什維克、取消派、召回派和崩得分子,在維也納召開代表會議,拼湊了一個"八月聯盟"。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他竭力反對列寧提出的"變現代帝國主義戰爭為國內戰爭"、"使本國政府在帝國主義戰爭中失敗"的正確策略口號。1915年9月,托洛茨基出席了齊美爾瓦爾德代表會議,在會上他追隨佔多數的考茨基中派,反對列寧提出的同第二國際斷絕關系、建立第三國際的主張。1916年9月,托洛茨基的《我們的言論報》被法國當局查封,托洛茨基本人被驅逐出法國,赴西班牙,接著又被西班牙當局押送上船赴美國,1917年1月到紐約,在那裡遇到了布哈林,他馬上加入布哈林等人在美國主編的《新世界報》編輯部。他還活躍在紐約和費城一帶,到處演講,做革命鼓動工作。2月底,俄國國內爆發革命的消息傳到了紐約,托洛茨基更是活躍,急忙辦理回國手續。3月27日,托洛茨基在歸國途中遭到英國警方扣押,5月才抵達彼得格勒。
托洛茨基回到俄國後,參加了"區聯派"的國際主義小組。區聯派原是1913年11月在彼得堡成立的中派組織。1917年5月,鑒於區聯派基本上採取了同護國派斷絕關系的立場,列寧主張同他們聯合,6月,資產階級政府以"德國間諜"罪名將托洛茨基逮捕入獄。在同年7月布爾什維克召開的第六次代表大會上作出決議,吸收托洛茨基和整個區聯派加人布爾什維克,在獄中的托洛茨基被選為中央委員。9月初,托洛茨基獲釋出獄,當選為彼得格勒蘇維埃主席,這時彼得格勒已轉向布爾什維克。10月10日,在列寧主持下舉行了具有歷史意義的中央會議,決定在最近期間開始武裝起義。當時,托洛茨基雖然投票贊同起義,但是他主張要蘇維埃第二次代表大會來決定奪取政權的問題。
十月革命勝利後,在布列斯特和約問題上,托洛茨基和列寧之間產生意見分歧。列寧主張無條件地立即締結和約,托洛茨基則主張"不戰不和",中央同意了列寧的意見。當時列寧曾和率領代表團同德方談判的托洛茨基約定:德國人不下最後通牒,就採取拖延的辦法;他們下了最後通牒就作讓步。2月9日,德國首席代表霍夫曼提出了最後通牒,次日,托洛茨基卻擅自發表聲明,俄國拒絕在割地的條約上簽字,並單方面宣布結束戰爭,全面復員軍隊。列寧為此非常氣憤,認為這是拿蘇維埃國家生死存亡的命運開玩笑,把戰爭當兒戲。由於托洛茨基等人的有害活動,使蘇維埃俄國付出了更大的代價,蒙受了更大的損失。在布列斯特和約簽訂後,托洛茨基於19土8年3月辭去外交人民委員的職務,擔任最高軍事委員會主席(9月改組為共和國革命軍事委員會),在國內戰爭時期做了一些工作,但決不象托洛茨基一夥所吹噓的那樣,是什麼國內各條戰線上勝利的"唯一的組織者",更不是什麼"紅軍的締造者"、"紅軍的領袖和組織者"。
1920年底,國內戰爭結束,全國進入恢復國民經濟的新時期。正是在這一關鍵時刻,托洛茨基及其同夥挑起了工會問題的爭論,轉移了全黨的注意力。托洛茨基在1920年11月初召開的全俄工會第五次代表會議上,反對在工會中擴大民主,主張把行政命令的方法搬到工會中去。他提出把戰時共產主義的"螺絲釘扭緊一下"和"把工會整刷一下"的口號。1921年3月,俄共(布)召開第十次代表大會,對工會問題的爭論作了總結,肯定了列寧為首的中央的正確路線。
1923年列寧病情惡化,不能視事。在這樣嚴重的時刻,托洛茨基集中"左派共產主義者"、"工人反對派"和"民主集中派"等派別分子,在10月15日向黨遞交了有46人簽名的聲明書,即46名反對派政綱。他們把形勢說得一團漆黑,預言蘇維埃政權"面臨著全面經濟危機","必然要滅亡",攻擊"政治局多數派政策將給黨帶來嚴重的危害",要求更新黨的機構,改變黨的路線。這個聲明是在托洛茨基的家裡簽署的,但托洛茨基本人卻不在上面簽名。1923年10月25-27日,俄共(布)召開了中央委員會和中央監察委員會聯席全會,譴責了托洛茨基和46人的派別活動的錯誤。但托洛茨基於12月18日在《真理報》上以《新方針》為題發表了一封給全黨的公開信,攻擊老幹部,吹捧青年黨員和學生,製造新、老幹部的對立,從而又掀起了一場反對黨中央和分裂黨的活動。經過全黨大辯論,托洛茨基的綱領遭到了全黨的堅決反對。1924年1月16日,俄共(布)第十三次代表會議總結了這次爭論,嚴厲譴責和揭露了托洛茨基及其同夥的反黨派別活動。
1924年1月21日,列寧與世長辭了。托洛茨基利用列寧逝世,又一次向黨發動了進攻。1924年秋,托洛茨基接連拋出了《論列寧》和為《1917年》一書所寫的序言《十月的教訓》等小冊子,篡改歷史,歪曲列寧形象,詆毀列寧主義,抬高自己的身價,妄圖以托洛茨基主義來頂替列寧主義,改變黨的路線。在托洛茨基發動新的進攻面前,俄共(布)立即進行了堅決的回擊。斯大林先後發表了《論列寧》,《論列寧主義基礎》等重要著作和演說,揭穿了他們的吹噓和捏造,保衛了列寧和列寧主義,同時向全黨提出了"埋葬托洛茨基主義這一思潮"的戰斗任務。1925年1月聯共(布)中央全會批判了托洛茨基的反黨言行,解除了他的革命軍事委員會主席的職務,並給予最嚴厲的警告。
在1926年春夏之際,托洛茨基與季諾維也夫等人結成新的反黨聯盟,即托季反黨聯盟。他們蓄意挑起了關於一國能否建成社會主義問題的辯論。他們拋出的《世界分工論》、《超工業化計劃》等荒謬理論和做法,理所當然地受到全黨的譴責和否定。托季反黨聯盟的活動遭到沉重打擊以後,他們暫時有所收斂。當英國張伯倫政府同蘇聯斷絕外交關系和貿易關系,各帝國主義國家企圖重新發動反蘇武裝干涉之際,托洛茨基一夥又加緊了他們的反黨活動。他們炮製和散布了大量反黨綱領和宣言,其中有《十三人宣言》(1926年7月)、《八十三人宣言》(1927年5月25日)、《十五人政綱》(1927年6月)?《反對派政綱》(又稱《九月三日政綱》)、《布爾什維克列寧主義者(反對派)提交聯共(布)第十五次代表大會的提綱》等等,對列寧主義和黨的方針政策進行了全面攻擊和肆意誣蔑。對托洛茨基一夥的這些反黨言論和非法活動,聯共(布)中央曾多次進行批評教育。只是在他們多次違背向黨做出的保證,一再破壞黨的紀律的情況下,才決定把托洛茨基、季諾維也夫和加米涅夫先後開除出政治局和中央委員會,解除季諾維也夫的共產國際主席、托洛茨基候補執行委員的職務。然而,托季聯盟成員卻不知悔改,11月7日,他們糾集其追隨者組織了反黨反蘇維埃的遊行示威,走上了公開反對蘇維埃政權的道路。對此,聯共(布)黨採取了斷然措施:11月14日黨中央委員會和中央監察委員會聯席會議決定將托洛茨基、季諾維也夫開除出黨,托季聯盟被徹底擊潰了。
1928年1月,托洛茨基被流放到中亞哈薩克的阿拉木圖。在流放所,托洛茨基並沒有停止他的反黨活動。他不僅同全國各地的余黨進行頻繁的通信,給他們出謀劃策,進行遙控指揮,同時還加緊炮製反黨著作,起草了幾十萬言的《共產國際綱領草案(對基本原理的批判)》,繼續攻擊和妄圖分裂聯共(布)和共產國際。此時的托洛茨基派已從反黨的秘密集團完全變成了反蘇維埃的秘密組織,成了"敵視無產階級專政的組織"。因此,1929年1月20日蘇聯政府決定將托洛茨基驅逐出境。1932年2月又剝奪了他的蘇聯公民權。托洛茨基被驅逐出國後,先後流亡土耳其的普林基波島、法國和挪威等地,最後定居墨西哥。在國外期間,托洛茨基一直進行著反蘇、反共、反人民的活動。他寫了大量著作反對斯大林和蘇聯,堅持和宣傳他的《不斷革命論》。
1940年8月20日,托洛茨基在墨西哥遇害身亡。
㈤ 托洛茨基在墨西哥遇刺身亡的真相是什麼
自1929年起開始流亡,當年俄國十月革命的主要領導人之一托洛茨基,仍然繼續進行反對斯大林及共產主義的斗爭托洛茨基,並在許多文章和書籍中,辛辣地抨擊蘇聯的局勢和蘇維埃的政策。托洛茨基自知生命受到威脅,他多次險遭殺害,因此在位於墨西哥的住宅中頗有設防。1940年8月20日,有一名「朋友」來訪,不料此人用一把鑿冰斧頭砍擊托洛茨基。次日,托洛茨基不治而亡。兇手被擒後,在警察面前以及在調查他的身份和幕後策動者的訴訟中一言不發。不過,一般認為,他是蘇聯秘密特務機構的人員,或直接聽命於蘇聯共產黨總書記斯大林。托洛茨基提倡「不斷革命化」。1924年,曾發動了一場對官僚主義及布爾什維克老近衛軍的攻擊,要求在黨內外有更多的民主,更緊密的與工廠和基層黨組織的工人群眾結合。斯大林掌權後,他被撤除所有的職位。1929年被驅逐出境,之後輾轉於法國、挪威,1936年避難於墨西哥。
㈥ 是誰把托洛茨基開除的拜託各位了 3Q
1926年初,在斯大林-布哈林領導集團與季諾維也夫-加米涅夫集團發生分裂,以及在黨的第14次代表大會上對後者進行譴責後,托洛茨基與他的老敵手季諾維也夫和加米涅夫一起發起政治攻勢。1926年10月托洛茨基被斯大林開除出政治局,後與季諾維也夫均被斯大林開除出黨。1928年1月,托洛茨基被放逐至中亞的阿拉木圖,1929年1月被驅逐出境,最初由土耳其政府收留,住在普林基波島上。他投身於文學活動,撰寫自傳和俄國革命史。1933年獲准移居法國。希特勒上台後,他放棄改組第三國際的希望,號召他的追隨者建立自己的革命政黨和建立第四國際。1935年他被迫移居挪威。1936年在蘇聯政府的壓力下,他被迫在墨西哥尋求避難,在科約阿坎定居。他是1936-1938年在莫斯科對前共產黨反對派領袖以叛國罪進行缺席審訊的主要對象。後來證實叛國陰謀的證據都是捏造的。 托洛茨基是兩次暗殺的對象,這兩次暗殺被認為都是斯大林主義特工人員乾的。第一次用機槍向他的住宅掃射,但沒有成功。第二次得手,是西班牙共產黨員R.梅爾卡德所為。蘇聯政府否認與此有關,按照墨西哥法律,這位手持斧子行凶的殺手被判20年徒刑。
㈦ 列夫·達維多維奇·托洛茨基是被什麼人暗殺的
這是一把有著特殊意義的冰鎬,因為它是著名的凶器,因為是它鑿死了大人物托洛茨基。
權利之爭的失敗者
作為證據的凶器曾長期失蹤。最近有報道說,這把帶有托洛茨基血跡的冰鎬,當年是墨西哥秘密警察機構的一位大尉偷走的,這位大尉警察的女兒如今說,父親是想「為後人保留這個物品。」
托洛茨基在布爾什維克黨中原是僅次於列寧的二號人物,紅軍的奠基人。列寧去世後,黨內展開激烈的奪權斗爭,斯大林大獲全勝。他所有對手幾乎都被判處死刑。只有紅軍的奠基人托洛茨基活了下來,他被驅逐出境。輾轉土耳其、法國、挪威,皆不能安身,最後到了遠離莫斯科的墨西哥。但斯大林畢竟是斯大林,托洛茨基是逃不出斯大林手掌心的。
在斯大林政權的敵人中,才華橫溢的托洛茨基無疑是最危險的一個,所謂心腹大患是也。1924年1月列寧逝世,在著名的「列寧遺囑」里,列寧對托洛茨基等戰友有很親切的評價,但列寧已經意識到斯大林這位「只會做辣菜的廚師」是很危險的,所以建議「想個辦法把斯大林從這個職位上調開」。由於沒有指定接班人,列寧逝世後,民主集中制這鍋夾生飯就演變成了你死我活的權力斗爭餐,斯大林等組成的「三駕馬車」掌控了大權,托洛茨基變成了「反對派」。11月14日,托洛茨基被開除出黨;次年1月,托洛茨基被強行押送流放至阿拉木圖,托洛茨基一生的命運從此被徹底改變了。
即使托洛茨基流亡國外,斯大林也無法釋然。對於斯大林來講,托洛茨基確實是「危險」的,這個天資極其聰穎的革命家、思想家。選擇了斗爭到底。從他50歲流亡國外開始,到61歲被刺身亡為止,托洛茨基都不停地寫作,評論、出版、發表。所以斯大林屢派殺手,直到將他刺死才罷休。
托洛茨基這位十月革命元老之死,是一部懸疑電視連續劇的好材料。為了消滅托洛茨基,斯大林當局曾專門設立一個處,來制訂和實施行動計劃。1940年5月在墨西哥組織第一次行動,20多個殺手攜帶各種武器奔向戒備森嚴的托洛茨基住宅,射出了300多發子彈,但托洛茨基夫婦趴在地板上,幸運地躲過了這次匆忙的暗殺。後來暗殺者學聰明了,那就是利用托洛茨基身邊的人。一位名叫梅爾卡德爾的年輕男人,因此就出了名。
梅爾卡德爾是西班牙人,暗殺事件的幕後指使者是他老娘,因為這個女人是具有極高政治熱情而投身西班牙國內革命運動的厲害女人。托洛茨基流亡到墨西哥後,她受委派潛入墨西哥,派出了自己的兒子。梅爾卡德爾能夠獲得托洛茨基的信任,有賴於托洛茨基的聯絡員———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哲學系的女大學生西爾維亞。西爾維亞是托洛茨基的崇拜者,1938年在巴黎她為第四國際代表大會作翻譯時認識了梅爾卡德爾。1940年8月20日,梅爾卡德爾登門拜訪,謙遜地將自己寫的一篇文章請托洛茨基過目,托洛茨基埋頭看時,後腦瓜就吃了一冰鎬。法國人編著的《名人死亡詞典》,其中的描述是:「它把腦顱砸出個7厘米深的口子。『這次他們成功了!』傷者被人送到綠十字診所時低聲說。」
㈧ 托洛茨基是怎樣去世的
托洛茨基是俄國最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運動領導人之一,同時也是第三國際、第四國際的締造者。托洛茨基的一生為俄國革命和世界社會主義革命做出了突出貢獻。托洛茨基主義是無產階運動中對馬克思主義的補充和延續,是托洛茨基在反對斯大林的官僚體制,與斯大林爭奪政權的過程中發展出來的新的主義。
在革命初期,托洛茨基和列寧是並肩作戰的好友,二人指導了十月革命,完成了俄國政權的再一次更替。但隨著蘇維埃政權的鞏固和加深,在政治意見中列寧與托洛茨基逐漸顯現分歧,斯大林就成為了列寧用來制衡托洛茨基的工具。但在列寧生命的最後時期,斯大林表現出對權力的野心和慾望,超出了列寧的管制。並且對列寧的政治意見和思想提出批判,以此排除異己。
托洛茨基主義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產生,其主要特點就是反對斯大林主義,反對官僚體制。後來隨著蘇聯解體,斯大林主義消亡。托洛茨基主義成為各國無產階級的新的關注點,逐漸得到理解。如今巴西的執政黨就是托洛茨基主義的代表。
托洛茨基主義是對馬克思主義的新的理解,反對社會民主,主張不斷革命和階級斗爭。其思想由於歷史原因被人們錯誤的解讀,但是真理不會被埋沒,托洛茨基主義現已被收入到馬克思主義的辭典當中,成為其中重要的一部分。
㈨ 鋼鐵雄心4墨西哥玩法 墨西哥怎麼速推美國
把新建立的部隊和原軍團部隊 放到一起 然後 把原軍團撤銷 再把新老部隊全選 建立新的軍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