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西班牙反對科索沃
A. 科索沃2008年獨立,但為什麼不被世界上大多數國家承認
因為科索沃的佔地面積不過才1萬平方公里,人口只有200萬,附近地方小,而且還特別的窮,也沒什麼資源和利益可以去換取大家的承認。
鑒於五大國的一致原則,科索沃可能一二十年內都不可能獲得聯合國的承認,這就很要命了,畢竟國際社會還有近一半的國家不承認它,那些已經承認它的國家們,也未必能給它什麼好處,畢竟科索沃不過是1萬平方公里土地、200萬人口的內陸小國,不僅小,還特別窮,它實在沒什麼戰略資源和經濟利益來換取大家的承認。
B. 科索沃獨立已被許多國家承認,為何組建軍隊卻遭到反對
科索沃的獨立發生了什麼?為什麼各國有不同的意見?
科索沃宣布獨立,這使得巴爾乾的地緣政治局勢突然變得嚴峻。新任命的塞爾維亞,總統鮑里斯塔迪奇,誓言盡最大努力捍衛塞爾維亞,共和國的領土和主權完整,並警告說,塞爾維亞和那些承認科索沃獨立的國家之間的關系將進入“冷對抗階段”。科什圖尼察總理還強烈表示,絕不會拿科索沃與歐盟做“有失尊嚴的交易”。
從集體安全的角度來看,俄羅斯對塞爾維亞的支持也具有重要的地區戰略利益。面對美國“反導計劃”和北約東擴的雙重壓力,俄羅斯迫切需要重建其集體安全體系,其與塞爾維亞的聯盟已成為平衡北約東擴的障礙。從某種意義上說,科索沃問題甚至創造了一個機會,將塞爾維亞從西方陣營推向俄羅斯,而俄羅斯則“義無反顧地支持”塞爾維亞,這也將吸引一些國家向莫斯科,靠攏這是美,英和其他國家沒有預料到的。
同樣重要的是,反對科索沃獨立也顯示了俄羅斯捍衛其領土完整的決心。對俄羅斯人來說,車臣問題等國內分裂傾向是對國家安全的重大威脅,而科索沃獨立無疑將是一個負面的“啟示”,很可能在獨聯體乃至俄羅斯引發連鎖反應,加劇地區動盪。幾天前,俄羅斯警告說,科索沃獨立會產生多米諾骨牌效應,這可能導致阿布哈茲和南奧塞梯宣布獨立,從而在喬治亞引發恐慌
C. 科索沃戰爭的原因
科索沃位於南聯盟塞爾維亞共和國西南部,面積10887平方千米,與阿爾巴尼亞、馬其頓相鄰,人口200餘萬,其中90%以上是阿爾巴尼亞族。
在南斯拉夫聯邦時期,科索沃是塞爾維亞共和國內的自治省,但這個地區始終存在著要求更高程度民族自治的潮流。1980年鐵托逝世後,以獨立為目標的科索沃民族主義運動逐步興起,並得到阿爾巴尼亞的支持。
在這一背景下,阿族與塞族的矛盾日益尖銳,沖突時有發生。1989年2月27日,當時擔任塞爾維亞共產黨領導人的為了壓制阿族的民族主義運動,宣布取消科索沃的自治省地位,由此更激發了阿族的對抗情緒,阿族與塞族的沖突趨向激烈,塞爾維亞當局對阿族的鎮壓也隨之升級。
進入90年代後,阿族的民族主義運動進一步高漲,於1992年5月自行組成議會和行政機構,還選舉民主聯盟領導人魯戈瓦為「科索沃共和國」總統,形成了與塞族政權並行的另一個政權。
1996年,阿族激進分子成立武裝組織「科索沃解放軍」,開始了運用暴力手段的分離運動。面對阿族人的反抗,米洛舍維奇為首的南聯盟和塞爾維亞當局採取強硬鎮壓措施,派遣大批塞族軍隊和警察部隊進駐科索沃,試圖消滅「科索沃解放軍」。米洛舍維奇
這樣,在波黑戰火逐漸熄滅的同時,科索沃的戰火卻越燃越旺,1997年以後不斷發生武裝沖突事件,傷亡人員日趨增多,約30萬人流離失所,淪為難民。科索沃危機的發展使代頓協議後力圖控制巴爾干局勢的美國等西方國家感到不安,它們不能容許南聯盟的行為干擾冷戰後世界新格局的構建,同時它們也圖謀借這一危機的處理排除東南歐地區最後一個被西方體系視為異己的米洛舍維奇政權。
因此,從1998年底起,以美國為首的北約開始介入科索沃危機,北約與南聯盟的矛盾逐漸成為主要矛盾。
1999年2月6日,在美國和北約的壓力下,塞爾維亞和科索沃阿族代表在巴黎附近的朗布依埃舉行和平談判,談判的基礎是美國特使希爾草擬的方案。
該方案的主要內容是:尊重南聯盟的領土完整,科索沃享有高度自治,南聯盟軍隊撤出科索沃,「科索沃解放軍」解除武裝,按當地居民人口比例組成新的警察部隊維持治安,北約向科索沃派遣多國部隊保障協議實施。
這個方案對雙方來說都難以接受,阿族堅持要最終走向獨立,並且不願解除武裝,南聯盟則不同意科索沃獲得自治共和國的地位,亦反對北約部隊進駐科索沃。但是,主持談判的美國和北約表示,這個方案的80%內容不許改變,必須接受,否則拒絕的一方將受到懲罰,其中對南聯盟而言將遭到北約的軍事打擊。在談判陷入僵局後曾一度休會,3月15日復會,阿族代表於18日簽署了協議,但塞爾維亞方面仍然拒絕簽字。3月19日,北約向南聯盟發出最後通牒。3月24日,北約發動了對南聯盟的空中打擊,科索沃戰爭爆發。
D. 為什麼有的國家不承認科索沃和巴勒斯坦獨立
因為很多國家內部都有少數民族獨立自治問題的存在,一旦承認,就給了自己國家內部分裂分子以口實。如 塞普勒斯、希臘、斯洛伐克、西班牙、保加利亞、羅馬尼亞6國就不承認科索沃獨立。另一方面,有些國家與被分裂國家關系緊密,一旦承認會破壞國家間關系。如美英等國不承認克里米亞獨立。
巴勒斯坦的問題很特殊,不是大家是否承認的問題,而是巴勒斯坦就完全沒有國家的性質。
E. 宣布獨立的科索沃,為何無法進入聯合國
科索沃是一個特殊存在的"國家"。之所以加引號,是因為雖然它雖然已經得到了全世界的普遍承認,但是我國至今為止並未承認它的國家地位,所以,目前為止,它還無法進入聯合國,只能以"觀察員"的身份列席。
為何會有如此情況出現,我們還需要了解科索沃的前世今生。
誰才是科索沃的主人?
我國對科索沃的態度一貫是鮮明的,我們絕不承認科索沃的獨立,我們希望塞爾維亞與科索沃政府能夠坐下來通過對話協商解決問題,解決爭端。推己及人,科索沃之於塞爾維亞,就如同台灣、西藏之於中國,絕對不可分割。
F. 科索沃戰爭,起因,經過,結果
起因:
1980年,鐵托去世後,以獨立為目標的科索沃民族主義運動逐步興起,並得到阿爾巴尼亞的支持,阿爾巴尼亞族與塞爾維亞族的矛盾日益尖銳。1997年以後,科索沃地區不斷發生武裝沖突事件,傷亡人員日趨增多,約30萬人流離失所,淪為難民。
經過:
1、1998年,美國和北約就在計劃對南聯盟發動空襲,但沒有美國的幫助,北約也難以達到目的。
2、1999年1月8日,科索沃阿族武裝「科索沃解放軍」對南斯拉夫軍隊運輸車隊發動突然襲擊並綁架了8名南軍指戰員。歐洲安全與合作組織駐科索沃觀察團就此問題與「科索沃解放軍」進行了談判。
3、1999年3月24日,北約秘書長哈維爾·索拉納在布魯塞爾宣布,由於「最後外交努力」失敗,以「保護人權」之名,對南聯盟發動了代號為「盟軍」的空襲行動。
4、1999年6月9日,北約代表和塞爾維亞代表在馬其頓簽署了關於南聯盟軍隊撤出科索沃的具體安排協議,南聯盟軍隊隨即開始撤離科索沃。
結果:
1999年6月20日,北約正式宣布結束對南聯盟轟炸。「盟軍行動」的空襲正式結束。科索沃戰爭以塞爾維亞人的失敗而告終。
意義:
1、科索沃戰爭表明,世界多極化進程面臨嚴峻挑戰,但向多極過渡的大趨勢並未逆轉;大國力量對比嚴重失衡,但美國恃強獨霸仍力不從心 ;聯合國的地位受到嚴重挑戰,但聯合國仍是當今世界不可或缺的國際安全機制組織。
2、國際法准則受到美國「新干涉主義」的嚴重踐踏,但認同「人權高於主權」的國家不多;世界和平遇到新的嚴峻挑戰,但和平與發展仍是時代的潮流 。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科索沃戰爭
G. 前幾天科索沃宣布獨立,誰能告訴我科索沃問題的始末啊
科索沃是原南聯盟塞爾維亞共和國的自治省,90%的居民為阿爾巴尼亞族人,其餘多為塞族和黑山族人。從上世紀80年代末起,科索沃的阿族人一直在謀求科索沃獨立。從1999年以來,科索沃一直在聯合國的託管之下。
歷史上,科索沃地區曾生活著塞爾維亞族人和阿爾巴尼亞族人的祖先,並多次因戰爭發生大規模的民族遷移活動。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科索沃隨塞爾維亞並入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上世紀60年代,科索沃成為擁有較多自治權的自治省,其自治地位被寫進1974年修改的憲法。
1991年,阿族人曾舉行了未得到國際社會承認的「全民公決」,決定成立「科索沃共和國」,並於次年5月進行了非法選舉,選舉了「科索沃共和國總統」以及由100名議員組成的「科索沃共和國議會」。由此,科索沃同時並存著兩個政權,一個是塞爾維亞當局指派的政府,一個是阿族自己「選舉」的政府。 1992年,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解體,一分為五,塞爾維亞和黑山兩個共和國組成南斯拉夫聯盟共和國。科索沃的阿族人趁機宣布成立「科索沃共和國」,但這一「新國家」始終未得到國際社會承認,科索沃局勢日趨動盪。1998年,激進的阿族非法武裝「科索沃解放軍」同南聯盟軍警的武裝沖突加劇。
1999年3月,在未經聯合國授權的情況下,北約打著「防止科索沃人道主義危機」的旗號,對南聯盟進行了長達78天的轟炸。同年6月10日,聯合國安理會通過了政治解決科索沃問題的第1244號決議,重申南聯盟對科索沃地區擁有主權,要求所有聯合國會員國充分尊重南聯盟的主權與領土完整。根據這一決議,科索沃由聯合國特派團進行管理,北約領導的國際維和部隊提供安全保障。
自科索沃由聯合國託管以來,南聯盟及其更名後的塞爾維亞和黑山,乃至今天的塞爾維亞,都堅決主張要求遵守國際法准則,尊重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反對科索沃成為獨立國家。但科索沃的阿族人始終要求實現科索沃的完全獨立。
2005年11月,科索沃未來地位談判正式啟動。2006年2月20日,塞爾維亞和科索沃當局的代表團在維也納展開首輪會談。2007年2月,聯合國科索沃最終地位談判特使阿赫蒂薩里提出了一個解決方案,其核心內容是科索沃實行「國際監督下的獨立」。塞爾維亞方面堅決不同意,並要求廢除此方案。由於俄羅斯的反對,這一方案未能在安理會進行表決。
隨後,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授權「三駕馬車」,即歐盟、美國和俄羅斯,啟動新一輪會談,並在去年12月10日提交相關報告。在「三駕馬車」特使的主持下,從去年8月份起,塞爾維亞和科索沃阿族就科索沃最終地位進行了多輪談判,但由於雙方立場懸殊,談判於去年11月底宣告失敗。
科索沃未來地位談判除與塞爾維亞和科索沃阿爾巴尼亞族直接相關外,還牽扯到美國、俄羅斯和歐盟各國的利益。目前,美國和多數歐盟國家公開表態支持科索沃獨立,俄羅斯、西班牙、希臘、羅馬尼亞等國對此表示反對。
H. 塞爾維亞科索沃邊境起沖突,武契奇:不會投降,此次沖突因何而發
科索沃當局,對於境內居住塞爾維亞人進一步“壓制”。這次雙方沖突,原本就是兩個種族人口,還有歷史,長時間矛盾累計,形成一個大爆發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