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指往下彎曲墨西哥人表示什麼
『壹』 中國不同地區相同手勢代表的不同含義
手是人身體上活動幅度最大、運用操作最自如的部分。因此人們在日常生活中時時處處忘不了它。事事處處離不開它。即使在社交場合也要盡情發揮它的功能。於是五彩繽紛的手勢語也就應運而生。手勢語是人體語最重要的組成部分,是最重要的無聲語言。它過去是、現在是、將來仍然是人們交往中不可或缺的工具。世界不同的國別或相異的民族,同一種手勢語表達的意思可能大體相同或相近,也可能截然相反。下面介紹幾種常見的手勢語:向上伸大拇指:這是中國人最常用的手勢,表示誇獎和贊許,意味著「好」、「妙」、「了不起」、「高明」、「絕了」、「最佳」、「頂呱呱」、「蓋了帽了」、「登峰造極」。在奈及利亞,賓客來臨,要伸出大拇指,表示對來自遠方的友人的問候。在日本,這一手勢表示「男人」、「您的父親」。在南朝鮮,表示「首級」、「父親」、「部長」和「隊長」。在美國、墨西哥、荷蘭、斯里蘭卡等國家,這一手勢表示祈禱幸運;在美國、印度;法國,則是在攔路搭車時橫向伸出大拇指表示要搭車。在印度尼西亞,伸出大拇指指東西。但在澳大利亞,豎大拇指則是一個粗野的動作。向下伸大拇指:世界有相當多的國家和地區都使用這一手勢,但含義不盡相同。在中國,把大拇指向下,意味著「向下」、「下面」。在英國、美國、菲律賓,大拇指朝下含有「不能接受」。「不同意」、「結束」之義,或表示「對方輸了」。墨西哥人、法國人則用這一手勢來表示「沒用」、「死了」或「運氣差」。在泰國、緬甸、菲律賓、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拇指向下表示「失敗」。在澳大利亞,使用這一手勢表示譏笑和嘲諷。在突尼西亞,向下伸出大拇指,表示「倒水」和「停止」。向上伸食指:世界上使用這一手勢的民族也很多,但表示的意思不一樣。中國人向上伸食指,表示數目,可以指「一」,也可指「一十」、「一百」、「一千」……等這樣的整數。在日本、南朝鮮、菲律賓、斯里蘭卡、印度尼西亞、沙烏地阿拉伯、墨西哥等國,食指向上表示只有一個(次)的意思。在美國,讓對方稍等時,要使用這個手勢。在法國,學生在課堂上向上伸出食指,老師才會讓他回答問題。在新加坡,談話時伸出食指,表示所談的事最重要。在緬甸,請求別人幫忙或拜託某人某事時,都要使用這一手勢。在澳大利亞,在酒吧、飯店向上伸出食指,表示「請來一杯啤酒」。在墨西哥、緬甸、日本、馬來西亞,這一手勢表示順序上的第一。在中東,用食指指東西是不禮貌的。向上伸中指:兩千多年來羅馬人一直稱中指為「輕浮的手指」。事實上,單獨伸出中指的手勢在世界絕大多數國家都不意味著好事情,普遍用來表示「不贊同」、「不滿」或「詛咒」之意。在美國、澳大利亞、突尼西亞,這種手勢意味著:搞那種關系」,表示侮辱。在法國,表示行為下流齷齪。在沙烏地阿拉伯,表示惡劣行為。在新加坡,表示侮辱性行為。在菲律賓,表示詛咒、憤怒、憎恨和輕蔑。在中國,表示對方「胡扯」或對對方的侮辱。不過,在緬甸和奈及利亞,向上伸出中指表示「一」,在突尼西亞表示「中間」之意。向上伸小指:在中國,這一手勢表示「小」、「微不足道」、「最差」、「最末名」、「倒數第一」,並且引伸而來表示「輕蔑」;在日本,表示「女人」、 「女孩」、 「戀人」。在南朝鮮,表示「妻」、「妄」、「女朋友」。在菲律賓,表示「小個子」、「年少者」、「無足輕重之人」。在美國,表示「懦弱的男人」或「打賭」。奈及利亞人伸出小手指,含「打賭」之意。但在泰國和沙烏地阿拉伯,向對方伸出小手指,表示彼此是「朋友」,或者表示願意「交朋友」,在緬甸和印度,這一手勢表示「想去廁所。」伸出彎曲的食指:這一手勢是英美人慣常用的手勢,表示招呼某人過來。這個手勢在中國表示「9」;在緬甸表示「5」;在斯里蘭卡表示「一半」;在墨西哥表示「錢」或「詢問價格」;在日本,表示「小偷」或「偷竊行為;在南朝鮮表示「有錯」、「度量小」;在印度尼西亞,表示「心腸壞」、「吝音」;在泰國、新加坡、馬來西亞,表示「死亡」。在新加坡,伸出彎曲的食指,還表示(拳擊比賽的)「擊倒」。大拇指和食指搭成圓圈:將大拇指和食指搭成一個圓圈,再伸直中指、無名指和小指。這一手勢在美國和英國經常使用,相當於英語中的「ok」,一般用來徵求對方意見或回答對方所徵求的話,表示「同意」、「贊揚」、「允諾」、「順利」和「了不起」。在中國,這個手勢表示數目「o」或「3」。在法國,表示「零」和「一錢不值」。在泰國,表示「沒有問題」。在印度,表示「對」、「正確」。在荷蘭,表示「正在順利進行」、「微妙」。在斯里蘭卡,表言談禮儀示「完整」、「圓滿」和「別生氣」。在日本、南朝鮮、緬甸,表示「金錢」。在菲律賓,表示「想得到錢」或「沒有錢」。在印度尼西亞,表示「一無所有」、「一事無成」、「啥也幹不了。」。在突尼西亞,表示「無用」、「傻瓜」。在希臘、獨聯體,這個手勢被認為是很不禮貌的舉止。另外,有些國家用這一手勢來表示「圓」、「洞」等。伸出食指和中指:在歐洲絕大多數國家,人們在日常交往中常常伸出右手的食指和中指,比劃作「V」形表示「勝利」,「V」是英語單詞Victory(勝利)的第一個字母。傳說,「V」字形手勢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由一位名叫維克多·德拉維利的比利時人發明的。他在1940年底的一次廣播講話中,號召同胞們奮起抵抗德國侵略軍,並動員人們到處寫「V」字,以表示勝利的信心。從此「V」字手勢不脛而走。尤其要當時英國首相丘吉爾在一次遊行檢閱中使用了這一「V」形手勢,使這個手勢迅速地廣泛地流傳開來。不過,做這一手勢時務必記住把手心朝外、手指朝內,在英國尤其要注意這點,因為在歐洲大多數國家,做手背朝外、手心朝內的「V」形手勢是表示讓人「走開」,在英國則指傷風敗俗的事。在中國,「V」形手勢表示數目「2」、「第二」或「剪刀」。在非洲國家,「V」形手勢一般表示兩件事或兩個東西。伸出食指和小指:在歐洲大多數國家,人們向前平伸胳膊,再伸出食指和小指做成牛角狀,用來表示要保護自己不受妖魔鬼怪的侵害。在非洲一些國家,這種手勢若指向某人,則意味著要讓那人倒霉。在拉丁美洲許多國家,把伸出食指和小指的手豎起來,則表示「交好運」。但在義大利,這一手勢表示自己的老婆有了外遇。中指和食指交叉相疊:在中國,中指和食指交叉相疊表示數目「10」和「加號」;在香港,這一手勢則表示「關系密切」。在英國、美國、法國、墨西哥、新加坡、菲律賓、馬來西亞,這一手勢表示「祝願」、「祈禱幸運」。在澳大利亞,表示「期待」、「期盼」。在斯里蘭卡,表示「曲折」和「邪惡」。在印度,表示「結束」、「完成」。在荷蘭,表示「發誓」、「賭咒」,或指「對方撒謊」。在奈及利亞,表示東西或數字「相加」。屈伸手指:在拉丁美洲、英國、美國、義大利、西班牙、葡萄牙、突尼西亞以及亞洲、非洲部分地區,人們伸出下臂,稍微抬起,手心向上屈伸手指,表示「讓人走過來」。但這一手勢在中國是用作招呼動物或幼兒的。中國人招呼人的手勢是:將手臂前伸,手心向下,變動所有手指。然而這一手勢在英美等國又是招呼動物的。擺手:在歐洲,人們見面時習慣用「擺擺手」來打招呼。其具體作法是:向前伸出胳膊,手心向外,但胳膊不動,只是用手指上下擺動。如果歐洲人前後擺動整隻手,則表示「不」、「不對」、「不同意」或「沒有」。但是美國人打招呼時總是擺整隻手。在世界許多地方,擺手錶示讓人走開。在希臘和奈及利亞,在別人臉前擺動整隻手意味著極大的侮辱,距離越近侮辱性越大。在秘魯,前後擺動整隻手則表示「到這兒來」。搓手:在歐美國家,摩搓雙掌,表示「完成了所作的事」。在非洲,人們常用「搓手」這一手勢來表明自己與某件事毫不相干、沒有關連。其具體搓法是:先用左手手心搓右手手背,從手腕一直搓到手指尖。雙手拇指相繞:在英美等國,雙手大拇指不停地有規律地互相旋繞,表示「無事可做」、「閑極無聊」之意。
『貳』 手勢語中食指彎曲代表什麼
世界上使用這一手勢的民族也很多,但表示的意思不一樣。中國人向上伸食指,表示數目,可以指「 一」,也可指「一十」、「一百」、「一千」……等這樣的整數。在日本、南朝鮮、菲律賓、斯里蘭卡、印度尼西亞、沙烏地阿拉伯、墨西哥等國,食指向上表示只有一個(次)的意思。在美國,讓對方稍等時,要使用這個手勢。在法國,學生在課堂上向上伸出食指,老師才會讓他回答問題。在新加坡,談話時伸出食指,表示所談的事最重要。在緬甸,請求別人幫忙或拜託某人某事時,都要使用這一手勢。在澳大利亞,在酒吧、飯店向上伸出食指,表示「請來一杯啤酒」。在墨西哥、緬甸、日本、馬來西亞,這一手勢表示順序上的第一。在中東,用食指指東西是不禮貌的
『叄』 肢體動作分為哪些類型
肢體動作分為哪些類型
肢體動作分為哪些類型,肢體動作的語言是一種很神奇的東西,其中包含了很多的暗示,一方面是對你的一種喜愛,另一方面是附你的拒絕你,我們需要方法來看懂這些暗示,那麼肢體動作分為哪些類型。
肢體動作分為哪些類型1
手勢1、用手遮住嘴巴
下意識地用手遮住嘴巴,表示撒謊者試圖抑制自己說出那些謊話。有時候人們是用幾個手指或緊握的拳頭遮著嘴,有的人會假裝咳嗽來遮住嘴巴。
手勢2、觸摸鼻子
觸摸鼻子的手勢一般是用手在鼻子的下沿很快地摩擦幾下,有時甚至只是略微輕觸。和遮住嘴巴一樣,說話者觸摸鼻子意味著他在掩飾自己的謊話,聆聽者做這個手勢則說明他對說話者的話語表示懷疑(柯林頓作證性丑聞 26次摸鼻子)。
手勢3、摩擦眼睛
當一個小孩不想看見某樣東西時,他會用手遮住自己的眼睛。大腦通過摩擦眼睛的手勢企圖阻止眼睛目睹欺騙、懷疑和令人不愉快的事情,或是避免面對那個正在遭受欺騙的人。
手勢4、把臉轉向別處 試圖撒大謊
男人在做我不想看它這個手勢時往往會使勁揉搓眼睛;如果他試圖掩蓋一個彌天大謊,則很可能把臉轉向別處。
手勢5、抓撓耳朵
小孩為了逃避父母的責罵會用兩只手堵住自己的耳朵,抓撓耳朵的手勢則是這一肢體語言的成人版本。抓撓耳朵的手勢也有多種變化,包括摩擦耳廓背後,把指尖伸進耳道裡面掏耳朵,拉扯耳垂,把整個耳廓折向前方蓋住耳洞,等等。
手勢6、抓撓脖子
抓撓脖子的手勢是、用食指抓撓脖子側面位於耳垂下方的那塊區域。我們根據觀察得出的結論是,人們每次做這個手勢,食指通常會抓撓5次。食指運動的次數很少會少於5次或者多於5次。這個手勢是疑惑和不確定的表現,等同於當事人在說,「我不太確定是否認同你的意見。」
手勢7、拉拽衣領
撒謊會使敏感的面部與頸部神經組織產生刺癢的感覺,於是人們不得不通過摩擦或者抓撓的動作消除這種不適。
手勢8、手指放在嘴唇之間
將手指放在嘴唇之間的手勢,與嬰孩時代吸吮母親的乳頭有著密切的關系,是潛意識里對母親懷抱里的安全感的渴望。人們常常在感受到壓力的情況下做出這個手勢。
肢體動作分為哪些類型2
傾斜
大家都知道,喜歡一個人時,我們會情不自禁地想要靠近他,這點在社交中同樣適用。
你對對方有好感,或者對一個話題感興趣,你會不自覺地傾斜身體,靠近對方。
而如果你對這個人感到厭倦、乏味,你的身體也會傾斜,不過這時候體現出來的不是靠近,而是遠離。
模仿對方的動作
除了身體上的靠近,喜歡一個人時,你還會希望與對方有著同樣的愛好、想法,甚至是做同一件事,這種心理趨近,會讓我們不自覺地模仿對方的行為。
如果兩個人互相有好感,他們的行為、言語會變得越來越一致,兩個人也越來越有默契。
雙腳的指向
雙腳是最容易暴露心理的部位,心理學家在與人交往時,最喜歡觀察對方腳部傳達的信息。
交流時,對方雙腳的指向代表他的內心傾向。
如果他在跟你聊天時,雙腳沒有朝向你,就說明你和這個話題對他沒有吸引力。
如果對方的雙腳突然交叉而且往後縮,就說明他很緊張,對現在的話題十分抗拒。
但如果對方的身體向後移,翹著腳聊天,就說明他很自信,最起碼是在交流中佔了上風。
不過翹腳的行為如果出現在激烈討論的狀況下,那就意味著他在向你發起挑戰。
直視、躲閃、頻繁轉動眼珠
都說眼睛是心靈的窗戶,通過觀察對方的眼睛,你也能捕捉到對方的心理。
直視和躲閃很明顯是在表達兩種截然不同的情緒,前者表示你的喜歡、尊重、感興趣。
後者則是傳達一些負面的情緒,比如不自信、有欺瞞、不感興趣或是厭惡。
不停地轉動眼珠與頻繁眨眼都是一種掩飾性的.動作,而且是在掩飾某種不可告人的事情。
這兩個動作與內疚、恐懼、緊張的情緒有關,如果對方做出這兩個動作,你就得注意對方是不是在打什麼壞主意,是不是准備說謊掩蓋什麼。
聳肩
聳肩也是一種帶有掩飾性的行為,不坦率,撒謊的人通常會有快速聳肩的動作,這是在下意識地表示自己很鎮定。
當然,大多數的情況下,聳肩都意味著無所謂,或者搞不清楚現在的狀況。
聳肩的心理解讀
生活中,我們經常會遇到一些看人很準的人,除了與人來往的經驗,很大一部分都是在交流中細心觀察的結果。
口頭語言是具有蒙蔽性的,但通過誠實的肢體語言,我們能更正確的判斷對方,減少人際交往中的失誤。
肢體動作分為哪些類型3
1、點頭與搖頭
在我國和世界上大多數國家,點頭表示肯定、同意、承認、認可、滿意、理解、順從、感謝或打招呼等(英、美人點頭還可表示告別)。與點頭相反,搖頭則表示否定、不同意、不承認、不滿意、不理解等。但是,在印度、斯里蘭卡、保加利亞、尼泊爾、巴基斯坦等國家或其中的一些地區,則是搖頭表示同意,點頭表示不同意。比如,在印度表示同意就是把頭向左搖動。
2、伸舌頭(吐舌頭)
在我國,伸舌頭有表示吃驚、得意、艷羨、驚訝、調皮、害羞、不好意思,或意識到自己做錯了事而表示抱歉等意思。而紐西蘭
的毛利人對某人伸舌頭,則是尊敬的表示。當貴賓到來時,為了表示歡迎,毛利人不僅上身裸露穿乾草製作的裙子跳草裙舞,而且在跳舞的過程中,一邊跺腳一邊把舌頭伸出來。據說,鮮紅的舌頭是表示赤誠的心。
3、豎大拇指
在我國,豎大拇指是表示「好」的意思,用來稱贊交際對方幹得好、了不起、高明等,這個意思在世界上許多國家都是相同的。但是,在有些國家還有其他一些意思。在德國,豎大拇指表示數字「1」;在日本,表示數字「5」,還表示「男人」、「您的父親」、「最高」;在韓國,表示「首領」、「自己的父親」、「部長」、「隊長」;
在墨西哥、荷蘭等國,表示「祈禱幸運」;在美國、法國、印度等國,表示「攔路搭車」;而在澳大利亞、希臘,豎起大拇指,尤其是橫向伸出大拇指被認為是一種污辱。 在我國,一些人往往用大拇指指自己的鼻尖表示「自己」的意思。而在西方,任何情況下都不要用大拇指指自己的鼻尖,談到自己時應用手掌輕按自己的左胸,那樣會顯得端莊、大方、可信。
4、伸食指
伸出食指往下彎曲這一手勢,使用范圍也很廣泛。在我國,表示數字「9」;在日本,表示「偷竊」;在泰國、新加坡、馬來西亞,表示「死亡」;在墨西哥,表示「錢」或詢問價格、數量的多少。
5、伸中指
在我國,中指伸出,其他四至彎曲向下,像烏龜的樣子,是罵人的話。在國外,伸出中指則有不同的意思。在美國、新加坡等,表示「被激怒和極度的不愉快」;在墨西哥,表示「不滿」;在澳大利亞、突尼西亞,表示「侮辱」;在法國,則表示「下流的行為」。
6、長角手勢
即大姆指、小姆指伸直,其餘三指呈握拳方式,像動物長犄角的形狀。在我國,人們常用這種手勢表示數字「6」,而在西方一些國家則表示「戴綠帽子」。
當某人配偶有了外遇,人們就用這個手勢暗中進行嘲笑,表示這個人已長角了。另外,有人在爭吵時,不甘受辱的一方也可以用雙角手勢指向對方,表達自己的不滿和抗議。也有人用這種手勢驅魔避邪,如在黑夜荒野中經過墳場時,用這種手勢求得心安,遇見靈車經過時用這種手勢自保,以免被鬼魂附身或是犯了殺氣。
7、OK手勢
OK手勢就是拇指、食指相接成環形,其餘三指伸直,掌心向外,它已成為世界語了,運用很普遍。但在不同國家或地區,有著不同的意義。在美國,表示「同意」、「順利」、「很好」的意思;在法國,表示「零」,或表示某件事情不值一提,也表示自己的不贊成;
在日本,則表示「錢」;在泰國,它表示「沒問題」;在巴西,表示「肛門」 ,是粗俗下流動作。而在中東等地區,這種手勢則象徵了孔或洞,有明顯同性戀的意涵。如果在酒吧等公共場所,有人向你出示這種手勢,大概就是尋找伴侶了,千萬不要回以豎大姆指的手勢,也不要以為他向你比OK。
『肆』 世上有哪些手勢語
幾種常見的手勢語:
一、向上伸大拇指。這是中國人最常用的手勢,表示誇獎和贊許,意味著「好」、「妙」、
「了不起」。在奈及利亞,賓客來臨,要伸出大拇指,表示對來自遠方的友人的問候。在美
國、印度、法國,則是在攔路搭車時橫向伸出大拇指表示要搭車。在印度尼西亞,伸出大拇
指指東西。但在澳大利亞,豎大拇指則是一個粗野的動作。
二、向下伸大拇指。在中國,把大拇指向下,意味著「向下」、「下面」。在英國、美國、
菲律賓,
大拇指朝下含有「不能接受」、
「不同意」、
「結束」之義,
或表示「對方輸了」。
墨西哥人、法國人則用這一手勢來表示「沒用」、「死了」或「運氣差」。在泰國、緬甸、
菲律賓、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拇指向下表示「失敗」。在澳大利亞,使用這一手勢表示
譏笑和嘲諷。在突尼西亞,向下伸出大拇指,表示「倒水」和「停止」。
三、
向上伸食指。
世界上使用這一手勢的民族也很多,
但表示的意思卻不一樣。
中國人向上
伸食指,
表示數目,
可以指「一」,
也可指「一十」、
「一百」、
「一千」„„這樣的整數。
在日本、韓國、菲律賓、斯里蘭卡、印度尼西亞、沙烏地阿拉伯、墨西哥等國,食指向上表示
只有一個(次)的意思。在美國,讓對方稍等時,要使用這個手勢。在法國,學生在課堂上
向上伸出食指,
老師才會讓他回答問題。
在新加坡,
談話時伸出食指,
表示所談的事最重要。
在緬甸,請求別人幫忙或拜託某人某事時,都要使用這一手勢。在澳大利亞,在酒吧、飯店
向上伸出食指,表示「請來一杯啤酒」。在墨西哥、緬甸、日本、馬來西亞,這一手勢表示
順序上的第一。在中東,用食指指東西是不禮貌的。
四、
向上伸中指。
兩千多年來羅馬人一直稱中指為「輕浮的手指」。
事實上,
單獨伸出中指
的手勢在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也確實都意味著不是好事情,
普遍用來表示「不贊同」、
「不
滿」或「詛咒」之意。在美國、澳大利亞、突尼西亞,這種手勢意味著侮辱。在法國,表示行
為下流齷齪。在沙烏地阿拉伯,表示惡劣行為。在新加坡,表示侮辱性行為。在菲律賓,表示
詛咒、憤怒、憎恨和輕蔑。在中國,表示對方「胡扯」或對對方的侮辱。不過,在緬甸和尼
日利亞,向上伸出中指表示「一」,在突尼西亞表示「中間」之意。
五、
向上伸小指。
在中國,
這一手勢表示「小」、
「微不足道」,
並且引申而來表示「輕蔑」;
在日本,表示「女人」、「女孩」、「戀人」。在韓國,表示「妻」、「女朋友」。在菲律
賓,
表示「小個子」、
「年少者」、
「無足輕重之人」。
在美國,
表示「懦弱的男人」或「打
賭」。
奈及利亞人伸出小手指,
含「打賭」之意。
但在泰國和沙烏地阿拉伯,
向對方伸出小手
指,
表示彼此是「朋友」,
或者表示願意「交朋友」,
在緬甸和印度,
這一手勢表示「想去
廁所。」
六、伸出彎曲的食指。這一手勢是英美人慣常用的手勢,表示招呼某人過來。這個手勢在
中國表示「9」;
在緬甸表示「5」;
在斯里蘭卡表示「一半」;
在墨西哥表示「錢」或「詢
問價格」;
在日本表示「小偷」或「偷竊行為」;
在韓國表示「有錯」、
「度量小」;
在印
度尼西亞表示「心腸壞」、「吝嗇」;在泰國、新加坡、馬來西亞,表示「死亡」。在新加
坡,伸出彎曲的食指,還表示(拳擊比賽的)「擊倒」。
『伍』 不同民族 國家的形體語言
1. 翹大拇指( thumb )。在中國,翹大拇指表示「好」,用來稱贊對方幹得不錯、了不起、高明、這個意思在世界上許多國家都是一樣的。英美人伸大拇指,向上翹,意為「 It's good. 」或「 It's OK. 」。伸大拇指,向下翹,意為「 It's bad. 」或「 I don't agree it. 」。但是在一些國家還有另外的意思。比如,在日本,它還表示「男人」、「你的父親」、「最高」;在韓國,還表示「首領」、「自己的父親」、「部長」和「隊長」;在澳大利亞、美國、墨西哥、荷蘭等國,則表示「祈禱命運」;到了法國、印度,在攔路搭車時可以使用這一手勢;在奈及利亞,它又表示對遠方親人的問候。此外,一些國家還用這一手勢指責對方「胡扯」。
2. 將拇指和食指( forefinger )彎曲合成圓圈,手心向前。這個手勢在美國表示「 OK 」;在日本表示錢;在拉丁美洲則表示下流低級的動作。
3. 用食指點別人。這在歐美國家是很不禮貌的責罵人的動作。英美人把大拇指和食指組成圓,其餘三指伸直,意為「 Excellent. 」
4. 伸出食指。在美國表示讓對方稍等;在法國表示請求對方回答問題;在緬甸表示請求,拜託;在新加坡表示最重要的;在澳大利亞則表示「請再來一杯啤酒」。
5. 伸出食指和中指( middle finger )做 V 字狀。「 V 」是英文 victory 和法文 victore (勝利)的第一個字母,故在英國、法國、捷克等國此手勢含有「勝利」之意。但在塞爾維亞語中這一手勢代表「英雄氣概」,在荷蘭語中則代表「自由」。
6. 食指彎曲:這一手勢在中國表示「 9 」;在日本表示小偷,特別是那些專門在商店裡偷竊的人及其偷竊行為;在泰國、新加坡、馬來西亞表示死亡;在墨西哥則表示錢或詢問價格及數量的多少。
7. 將手掌( palm )向上伸開,不停地伸出手指( finger )。這個動作在英美國家是用來招呼人的,意即「 Come here. 」。
8. 伸出中指:這個手勢在法國、美國、新加坡表示「被激怒」和「極度不愉快」;在墨西哥表示「不滿」;在澳大利亞、美國、突尼西亞表示「侮辱」;在法國還表示「下流行為」。
9. 伸出小指( little finger )。在日本表示女人、女孩子、戀人;在韓國表示妻子、妾、女朋友;在菲律賓表示小個子、年輕或表示對方是小人物;在泰國、沙烏地阿拉伯表示朋友;在緬甸、印度表示要去廁所;在英國表示懦弱的男人;在美國、韓國、奈及利亞還可以表示打賭。
參考資料:http://..com/question/41824416.html?si=2
『陸』 不同國家有哪些有趣的肢體語言
肢體語言,也稱體態語言、態勢語言、態勢語,它是運用身體或身體的某一部分肢體作出動作,以表達思想、溝通感情、傳遞信息的一種表達形式。肢體語言是一種無聲語言,它與有聲語言一樣,是人們交往中經常使用的一種不可或缺的交際形式。
肢體語言的表現形式很多。由於文化環境不同,有些肢體語言的意義也不完全相同。隨著我國對外交流的不斷加強,了解一些常見、常用肢體語言的用法,對於我們恰當、得體地運用肢體語言,提高交際的效果是非常必要的。
1、點頭與搖頭
在我國和世界上大多數國家,點頭表示肯定、同意、承認、認可、滿意、理解、順從、感謝或打招呼等(英、美人點頭還可表示告別)。與點頭相反,搖頭則表示否定、不同意、不承認、不滿意、不理解等。但是,在印度、斯里蘭卡、保加利亞、尼泊爾、巴基斯坦等國家或其中的一些地區,則是搖頭表示同意,點頭表示不同意。比如,在印度表示同意就是把頭向左搖動。
2、伸舌頭(吐舌頭)
在我國,伸舌頭有表示吃驚、得意、艷羨、驚訝、調皮、害羞、不好意思,或意識到自己做錯了事而表示抱歉等意思。而紐西蘭的毛利人對某人伸舌頭,則是尊敬的表示。當貴賓到來時,為了表示歡迎,毛利人不僅上身裸露穿乾草製作的裙子跳草裙舞,而且在跳舞的過程中,一邊跺腳一邊把舌頭伸出來。據說,鮮紅的舌頭是表示赤誠的心。
3、豎大拇指
在我國,豎大拇指是表示「好」的意思,用來稱贊交際對方幹得好、了不起、高明等,這個意思在世界上許多國家都是相同的。但是,在有些國家還有其他一些意思。在德國,豎大拇指表示數字「1」;在日本,表示數字「5」,還表示「男人」、「您的父親」、「最高」;在韓國,表示「首領」、「自己的父親」、「部長」、「隊長」;在墨西哥、荷蘭等國,表示「祈禱幸運」;在美國、法國、印度等國,表示「攔路搭車」;而在澳大利亞、希臘,豎起大拇指,尤其是橫向伸出大拇指被認為是一種污辱。
在我國,一些人往往用大拇指指自己的鼻尖表示「自己」的意思。而在西方,任何情況下都不要用大拇指指自己的鼻尖,談到自己時應用手掌輕按自己的左胸,那樣會顯得端莊、大方、可信。
4、伸食指
伸出食指往下彎曲這一手勢,使用范圍也很廣泛。在我國,表示數字「9」;在日本,表示「偷竊」;在泰國、新加坡、馬來西亞,表示「死亡」;在墨西哥,表示「錢」或詢問價格、數量的多少。
5、伸中指
在我國,中指伸出,其他四至彎曲向下,像烏龜的樣子,是罵人的話。在國外,伸出中指則有不同的意思。在美國、新加坡等,表示「被激怒和極度的不愉快」;在墨西哥,表示「不滿」;在澳大利亞、突尼西亞,表示「侮辱」;在法國,則表示「下流的行為」。
6、長角手勢
即大姆指、小姆指伸直,其餘三指呈握拳方式,像動物長犄角的形狀。在我國,人們常用這種手勢表示數字「6」,而在西方一些國家則表示「戴綠帽子」。當某人配偶有了外遇,人們就用這個手勢暗中進行嘲笑,表示這個人已長角了。另外,有人在爭吵時,不甘受辱的一方也可以用雙角手勢指向對方,表達自己的不滿和抗議。也有人用這種手勢驅魔避邪,如在黑夜荒野中經過墳場時,用這種手勢求得心安,遇見靈車經過時用這種手勢自保,以免被鬼魂附身或是犯了殺氣。
7、OK手勢
OK手勢就是拇指、食指相接成環形,其餘三指伸直,掌心向外,它已成為世界語了,運用很普遍。但在不同國家或地區,有著不同的意義。在美國,表示「同意」、「順利」、「很好」的意思;在法國,表示「零」,或表示某件事情不值一提,也表示自己的不贊成;在日本,則表示「錢」;在泰國,它表示「沒問題」;在巴西,表示「肛門」 ,是粗俗下流動作。而在中東等地區,這種手勢則象徵了孔或洞,有明顯同性戀的意涵。如果在酒吧等公共場所,有人向你出示這種手勢,大概就是尋找伴侶了,千萬不要回以豎大姆指的手勢,也不要以為他向你比OK。
8、V形手勢
V形手勢源於英國,因為「V」字是英文「Victory」(勝利)的字頭,所以用V形手勢表示「勝利」。使用這種手勢時,需掌心向外,以手指背向自己。如果掌心向內,則是一個不禮貌的動作,表示侮辱、輕視的意思,就變成罵人的手勢了。但在希臘,使用這種手勢時則必須把手指背向對方,否則就表示污辱,輕視對方的意思。因為在希臘一般V字手勢代表了視對方為惡魔、邪惡之人的意思。
據說,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英國首相溫斯頓·邱吉爾出席一個場面盛大而又重要的集會時,他一露面,群眾對他鼓掌歡呼,邱吉爾則做了一個V形手勢。不知邱吉爾是不知道,還是一時失誤,把手背對著觀眾了。人群當中,有人鼓掌喝倒彩,有人發愣,有人忍不住哈哈大笑。
9、作揖
作揖是海內外華人獨特的肢體語言,大約起源於周代以前,有3000多年的歷史了。如今過春節時,晚輩向長輩還常用作揖伴以問好來拜年。據《周禮》記載,根據雙方的地位和關系,作揖有土揖、時揖、天揖、特揖、旅揖、旁三揖之分。土揖是拱手前伸而稍向下,時揖是拱手向前平伸,天揖是拱手前伸而稍上舉,特揖是一個一個地作揖,旅揖是按等級分別作揖,旁三揖是對眾人一次作揖三下。此外,還有長揖,即拱手高舉,自上而下向人行禮。作揖的基本手勢是:右手握拳,左手成掌,左掌對右拳或包或蓋。右拳左掌是「吉拜」,反過來,左拳右掌就是「凶拜」了,這是作揖時一定要特別注意的!
『柒』 各種手勢分別代表什麼意思
手的姿勢 ,通常稱作手勢 。它指的是人在運用手臂時,所出現的具體動作與體位。它是人類最早使用的、至今仍被廣泛運用的一種交際工具。在一般情況下,手勢既有處於動態之中的,也有處於靜態之中的。在長期的社會實踐過程中,手勢被賦予了種種特定的含義,具有豐富的表現力,加上手有指、腕、肘、肩等關節,活動幅度大,具有高度的靈活性,手勢便成了人類表情達意的最有力的手段,在體態語言中佔有最重要的地位。手勢是指人類用語言中樞建立起來的一套用手掌和手指位置、形狀構成的特定語言系統。其中包括通用的,如聾啞人使用的手語。還有在特定情況下的該種系統,如海軍陸戰隊。
詳細解釋
1. [sign;gesture]∶手的示意動作,用以表達思想或用以傳達命令
2. [fingering]∶指彈琴的指法。
1.用手作的表示意思的各種姿勢。徐遲《不過,好日子哪天有?》:"其中除了許多術語、引用語,還有洋文,還有動人的手勢。"金近《啞巴國奇遇記》詩:"我說的話他不懂,他裝手勢我也弄不清。"
2.彈琴的手法。《魏書·柳諧傳》:"頗有文學,善鼓琴,以新聲手勢,京師士子翕然從學。"
3.手面;氣派。魯迅《且介亭雜文二集·五論"文人相輕"--明術》:"則這御駕一定不過是有些手勢的花花公子,抬來抬去,終於脫不了原形。[1]
折疊 編輯本段 手勢覽表
余指握拳直接任意球 球門區。
(四)角球
助理裁判員應將旗斜下舉指向近端的角球區。、
(五)替換隊員
助理裁判員發現某隊請示替換隊員,應待比賽成死球時用雙手將旗橫舉過頭,向裁判員提示某隊請示換人。
除了上述五種旗示外經裁判員委託,助理裁判員亦可以旗示向裁判員提供協助,例如:
1、如助理裁判員發現在自己附近范圍內隊員有犯規行為,而裁判員未察覺到時,助理裁判員可將旗上舉並加搖晃動作。當裁判員見到旗示並令比賽暫停後,助理裁判員應將旗側斜上舉,指示踢任意球方向。
2、如助理裁判員發現在自己附近的擲界外球或踢角球、球門球等有不符合規則情況時,應將旗上舉並加搖晃動作,提示裁判員予以紀正或另作判處。
戰隊手勢
戰斗語言
以下手語是西方通用的戰斗語言
1成人--------手臂向身旁伸出,手部抬起到胳膊高度,掌心向下。
2小孩--------手臂向身旁伸出,手肘彎曲,掌心向下固定放在腰間。
3女性嫌疑犯--掌心向著自己的胸膛,手指分開呈碗狀,寓意是女性的胸部。
4人質--------用手卡住自己的脖子,寓意是被劫持的人質。
5指揮官------食指、中指、無名指並排伸直,橫放在另一手臂上。
6.手槍--------伸直大拇指及食指,互成90度,呈手槍姿勢。
7.自動武器------手指彎曲成抓狀,在胸膛前上下掃動,像彈奏吉它一樣。
8.霰彈槍--------發信號的是手持霰彈槍的隊員,只需用食指指指自己的武器便可。
9.門口---------用食指由下方向上,向左再向下,作出開口矩形的手勢,代表門口的形狀。
10.窗戶--------用食指由下向上,向右,向下再向左作出一個閉合矩形的手勢。
11.聽到--------舉起手臂,手指間緊閉,拇指和食指觸及耳朵。
12.那裡--------伸開手臂,用食指指向目標。
13.掩護我------把手舉到頭上,彎曲手肘,掌心蓋住天靈蓋。
14.放催淚彈----手指分開呈碗狀,罩住面部的鼻子和嘴巴。
15.集合--------手腕作握拳狀,高舉到頭頂上,食指垂直向上豎起,緩慢地作圓圈運動。
16.推進--------彎曲手肘部位,前臂指向地上,手指緊閉,從身後向前方擺動。
17.明白--------手腕舉到面額高度並作握拳狀,掌心向著發指令者。
18.發現狙擊手--手指彎曲,像握著圓柱狀物體放在眼前,如同狙擊手通過瞄準鏡進行觀察一般。
19.趕快--------手部作握拳狀態,然後彎曲手肘,舉起手臂作上下運動。
20.看見--------掌心稍微彎曲並指向接受信息的隊員,手指間緊閉,將手掌水平放置在前額上。
21.檢查彈葯------手執一個彈夾,舉到頭頂高度,緩慢地左右擺動。
22.向**攏------伸開手臂,手指間緊閉,然後向自己身軀的方向擺動。
23.指令已收到----伸開手,大拇指和食指呈圓形狀,同"OK"的手勢相同。
折疊 編輯本段 交警手勢
1、停止信號:不準民警前方的車輛通行
動作要領:民警的左臂由前向上直伸與身體成135°,掌心向前與身體平行,五指並攏,面部及目光平視前方。
2、直行信號:准許民警左右兩方直行的車輛通行。
動作要領:民警的左臂向左平伸與身體成90°,掌心向前,五指並攏,面部及目光同時轉向左方45°;右臂向右平伸與身體成90°,掌心向前,五指並攏;右臂水平向左擺動與身體成90°,小臂彎屈至大臂成90°,掌心向內與左胸衣兜相對,小臂與前胸平行。右大臂不動,右小臂水平向右擺動與身體成90°,掌心向左。右小臂彎屈至與大臂成90°,掌心向內與左胸衣兜相對,小臂與前胸平行。
3、左轉彎信號:准許車輛左轉彎,在不妨礙被放行車輛通行的情況下可以掉頭。
動作要領:民警的右臂向前平伸與身體成90°,掌心向前,五指並攏,面部及目光同時轉向左45度;左臂與手掌平直向右前方擺動,掌心向右,中指尖至上衣中縫,高度至上衣最下一個紐扣;左臂回位至不超過褲縫,面部及目光保持目視左前方45°
4、左轉彎待轉信號:准許交警左方左轉彎的車輛進入路口,沿左轉彎行駛方向靠近路口中心,等候左轉彎信號。
動作要領:民警右臂向左平伸與身體成90°,掌心向下,五指並攏,面部及目光同時轉向左方45°;左臂與手掌平直向下擺動。
5、右轉彎信號:准許交警右邊的車輛右轉彎。
動作要領:民警的左臂向前平伸與身體成90°,掌心向前,五指並攏,面部及目光保持目視左方45°。右臂與手掌平直向右前方擺動,掌心向左,中指尖至上衣中縫,高度至上衣最下一個紐扣;右臂回位至不超過褲縫。
6、減速慢行信號:手勢含義:車輛減速慢行。
動作要領:民警的右臂向右前方平伸,與肩平行,與身體成135°,掌心向下,五指並攏,面部及目光同時轉向右方45°;右臂與手掌平直向下方擺動。
7、變道信號:車輛騰空指定的車道,減速慢行。
動作要領:民警面向來車方向,右臂向前平伸與身體成90°,掌心向左,五指並攏,面部及目光平視前方;右臂向左水平擺動與身體成45°。
8、示意車輛靠邊停車信號:車輛靠邊停放。
動作要領:民警面向來車方向,右臂向前平伸與身體成45°,掌心向前左,五指並攏,面部及目光平視前方;左臂由前向上直伸與身體成135°,掌心向前與身體平行,五指並攏;右臂向左水平擺動與身體成45°。
折疊 編輯本段 佛相手勢
佛教的手勢被稱為"印相"或"印契",又稱"手印"。在象徵佛說的思想意念時,和世俗生活中的手勢絕不可同日而語。"手印"在開始出現佛像時就是和佛像的造型融匯在一起的。在佛教造像中,必不可少的手印造型,歷來以釋迦牟尼五印為典型。
1. "說法印"是佛陀說法時的慣用手印,它的形態是用拇指捻中指或食指、無名指,並使其它手指自然舒張,手心向上、向下、左手心向右,右手心向左均可,藉以顯示說法的庄嚴性。 左手橫放在左腳上,右手向上屈指作環狀。(圖見說法相)
2."禪定印"是佛陀在菩提樹下習道時禪思入定的象徵手勢。這時雙手心向上放在下腹部,把右手置左手上,兩拇指尖相接,表示禪心安定之意。
3."降魔印"是象徵佛陀成道時降服魔王的手勢,是把右手心蓋住盤腿的右膝,將手指直垂向下,做觸地狀,所以又叫"觸地印",表示釋迦牟尼在成道之前為了眾生,犧牲自己,這些惟有大地可以證明,因為這些都是在大地上做的事。
4."施願印"是普渡眾生,滿足眾生心願的慈悲象徵,是一手自然下垂,手心向前,手指並攏伸直。
5."施無畏印"表示能解除眾生的苦難,是單手舉至胸前,手心向前,手指向上伸直的造型,通常和"施願印"同時使用。 以上五種手印,合稱為釋迦五印,這是最常見的幾種印相此外,還有一些復雜的密宗手印在佛像中使用。
而佛像的形態也因著手印的不同,呈最常見的成道相、說法相和旃檀佛像三種。
1.說法相:說法印+結跏趺坐,表示佛說法的姿勢。
2.成道相:定印(左手橫放在右腳上)+觸地印(降魔印)
3.旃檀佛像:一般為佛祖立像,左手施願印+右手施無畏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