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節西班牙語怎麼說
1. 西班牙語翻譯,急!
Avena forragera,Avena forrajera 燕麥
Pellet conejo,兔丸?給兔子吃的丸?
Arroz,米
Maiz, 玉米
Chancado ervejo,Chancado arvejo 打碎/磨碎過豌豆
Alpiste ,鳥食
Avena Pelada,已去皮的燕麥
Chancado molido 碎/磨
2. 印度的習俗玉米節要怎麼寫
寫習俗節日,應從以下幾點入手:
一、抓住傳統節日的特點
首先要抓住印度玉米節的特點,描寫這個節日有哪些重要的風俗活動,凸顯出它的特色。
二、節日作文寫法
總——分——總寫節日作文,基本採取:總——分——總的寫作手法。
首先,交代印度玉米節,這個節日的時間,以及你所知道的其它情況。比如節日的由來。
其次,寫出場面或情景。過節最講究的是氛圍和節日的感覺,以及你體會到的感情。要想表達出這種節日的氛圍,就要通過節日的場面和情景。當然,這一段中所寫到的場面,可以是你查閱資料所了解的場面情景,也可以是大部分人會參與的活動。也可以是你親身出去體驗到的節日的氛圍。
再次,要寫自己是怎麼做的或者自己的體會。這一段中,其實是針對節日中,你的行動來展開的。比如你有沒有去哪裡遊玩,有沒有參與什麼慶祝的晚會。參與這項活動都幹了些什麼,有沒有體會。這一段,可以寫成一件事,或者以記錄的方式羅列出幾件事。但要注意,應當突出一件事來寫,這樣才不會寫的像流水賬。
三、點題或者總結。
在這一段中,你可以盡情的抒發你的感情和對印度玉米節的喜愛,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必須要和節日的氣氛相配合。注意,文章要有思想升華,這樣的作文才有深度。上文提到過的要延伸到節日蘊含的精神文化。
四、總結:節日的作文其實很好寫,只要你了解這個節日的有關知識和背景,並且真正過過這個節日,寫出感情來就可以了。
3. 拉丁美洲有哪些重要的節日、民俗風情
一、玉米節
玉米的故鄉是拉丁美洲。它究竟最早產於拉美的哪一個國家,卻眾說紛紜。有人說是墨西哥,有人說是秘魯,也有人說是尼加拉瓜。幾千年來,拉美人一直把玉米作為主要食品。玉米節期間,成千上萬來自全國各地的農民聚集一地,舉辦全國玉米展覽會。
尼加拉瓜每屆玉米節,都要從100多種用玉米製做的食品、菜餚和飲料中評選出當年的最佳食品、菜餚和飲料。最有趣的是評選玉米皇後,參賽者的服飾必須全部用玉米的各部分製成。玉米皇後是根據姑娘的面貌、身材和玉米服飾評選出來的。玉米皇後選出後,便乘坐用玉米葉和桿裝飾起來的彩車在手風琴的伴奏下緩行在人群中展示其風姿。
二、教師節
拉丁美洲很多國家的教師節為9月11日,這個節日是在1943年巴拿馬所舉行的泛美教育會議(Interamerican Conference on Ecation)上所制定的。這天也是阿根廷教育家Domingo Faustino Sarmiento的逝世紀念日。
三、葡萄酒節
阿根廷門多薩的葡萄酒節開始於1936年,從那個時候開始,每年舉辦一次,從未間斷過。葡萄酒節已經成為生活在安第斯山麓的門多薩人最隆重的傳統節日。到了1938年,阿根廷政府正式將這一節日法定為全國性節日。但舉辦地都始終是門多薩。
活動期間最有特色的兩項活動是「阿根廷民族盛裝行進」和「葡萄節女王」花車遊行。來自門多薩18個葡萄和葡萄酒主要產地紛紛選送了本地最漂亮的姑娘競爭「葡萄節女王」的桂冠。
四、五月五日節
五月五日節是墨西哥傳統的愛國主義節日,是為慶祝墨西哥軍隊擊敗法國殖民軍而設立的。在過五月五日節的地區,慶祝儀式包括豐盛的食物、音樂和舞蹈等。在首都墨西哥城,所有的青壯年士兵都會被召集在墨西哥國旗下舉行儀式。
五、亡靈節
從10月31日起,墨西哥舉國歡度「亡靈節」(也叫「死人節」「Death Day」)。11月1日是墨西哥的「幼靈節」——祭奠死去的孩子,11月2日是「成靈節」——祭奠死去的成年人,這兩天通稱為「鬼節」。
墨西哥的這一節日,既與西方的「萬聖節」有相似之處,又不完全相同。表現了濃厚的印第安民族文化特色。人們祭奠亡靈,卻絕無悲哀,甚至載歌載舞,通宵達旦,意在與死去的親人一起歡度節日。
4. 拉丁美洲的玉米節是什麽意思
墨西哥是玉米的故鄉,墨西哥人的祖先發現和種植玉米,為人類生存作出了偉大的貢獻。瓦哈卡州又是墨西哥玉米的發源地。該州在每年7月最後一個星期(玉米收獲期),要歡度盛大的玉米節,全州各地都舉行盛大的狂歡活動,載歌載舞,歡慶玉米豐收。節日里,玉米食品隨處可見,有玉米卷餅、玉米餡餅、炸玉米合、煎玉米餃等,還有別具一格的玉米粽子、玉米冰淇淋、玉米釀造的美酒等。
5. 玉米節是哪一天
玉米節是8月26日,因為春春是在那一天出道的。國際玉米節是11月11日,因為李宇春在那一天奪得了EMA全球最佳藝人的獎項。
6. PUERTO CABELLO
PUERTO CABELLO:卡貝略港
位於南美洲的委內瑞拉
http://news.wtojob.com/port_397.shtml
據《人民日報》介紹:
http://web.peopledaily.com.cn/rmrb/199907/28/newfiles/col_19990728001071_gjxw.html
--
卡貝略港瀕臨加勒比海南岸,是委內瑞拉的第一大港,全國七成的進出口貨物在這里集散。在拉美和加勒比地區的74個港口中,卡貝略港排列第七。這個港已有60多年的歷史。進入90年代以來,卡貝略港經過體制改革,效益大為提高,它提供的優質服務受到國內外用戶的贊譽。應卡拉沃沃州政府的邀請,記者最近訪問了卡貝略港。
卡貝略港佔地160公頃,擁有26個水深9至12米的碼頭,為用戶提供綜合服務。在港區,來自世界各地的集裝箱色彩紛呈,大型移動吊車在整理貨場。寬敞的貨場可以容納1.4萬個集裝箱。港灣里風平浪靜,氣溫常年在25攝氏度至35攝氏度之間。據說這里的海浪最高不超過30厘米。卡貝略西班牙語意為「頭發」,有人戲說這裏海面是那麼平靜,以至用一根頭發就可以將船拴住,因而將其稱為卡貝略港(頭發港)。
--
7. 玉米樹上黑乎乎的玉米,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玉米灰包其實是玉米感染上了細菌性的疾病。它是由玉米黑粉菌所引起的局部侵染性病害。當玉米棒被侵染之後往往會形成一處瘤狀的東西,在玉米灰包形成初期外面會有白色的膜,。黑粉菌可在土壤、地表以及土雜糞肥上越冬。然後進入第二年,隨著雨水增多,玉米地內濕度越來越大,病菌開始活躍起來,以風雨、氣流為媒介傳播到玉米的葉片、玉米節。
8. 玉米用西班牙語怎麼說
MAÍZ
發音為:MA YI S 。
9. 墨西哥玉米節都做什麼
墨西哥玉米節(草),是用來做飼料的。
墨西哥玉米草是由國外引進的一年生草本植物,是遺傳穩定的飼草新品種。其株高3至4米,分櫱能力強,每叢有分枝30至60多個,有的高達90多個。莖稈粗壯,枝葉繁茂,質地鬆脆,具有甜味,牛、羊、豬、魚、雞、鴨、鵝都喜食。
墨西哥玉米草, 是禾本科蜀黍屬植物,在熱帶多刈割表現為短期多年生,其餘地區表現一年生草本植物,喜溫暖濕潤氣候,耐熱不耐寒,在10至15℃時生長迅速,遇見高溫環境生長出現緩慢情況。遇霜逐漸凋萎,耐酸性土壤,亦稍耐鹽鹼,在灌溉良好土質肥沃的農田產量高。耐酸、耐水肥、耐熱,適於我國內地大部分農區種植。生育期為200至至235天,再生力強,一年可以收割7至至9次。墨西哥玉米草是遺傳穩定的飼草品種。其株高3至4米,分櫱能力強,每叢有分枝30至60多個,有的高達90多個。莖稈粗壯,枝葉繁茂,質地鬆脆,具有甜味,牛、羊、豬、魚、雞、鴨、鵝都喜食。此草對土壤要求不嚴,我國大部分農區都可種植。生長期為180至230天。再生能力強,年刈割7至8次,每667平方米(1畝)產莖葉1至3萬公斤,營養豐富,粗蛋白含量為13.68%,粗纖維含量22.73%,賴氨酸含量 0.42%。消化率較高。投料22公斤即可養成1公斤鮮魚。用它餵奶牛,產奶量比喂普通飼料提高5%。
墨西哥類玉米草為喜溫、喜濕和耐肥的飼料作物。種子發芽的最低溫度為12℃左右,最適溫度為24℃至26℃,生長適溫25℃至35℃。抗熱力強,分櫱力極強,達20根以上,高3至5米。
不耐霜凍及乾旱
但不耐霜凍,當氣溫降至10℃以下生長停止,5℃時全部變黃,1℃至0℃植株全部死亡。由於植株高大,枝葉繁茂,用於生長和蒸騰的水份較一般植物顯著為多。6至9月如果持續半月以上高溫無雨,土壤水份不足,則生長停滯,葉片卷縮,植株出現萎焉,如不及時灌溉,將嚴重減產,不抗澇,浸淹數日即死掉。
10. 有誰知道西語國家的節日啊謝謝了~
歐洲國家有著西方人關於數字、顏色、花卉及動物的許多共同忌諱。西方人普遍忌諱「13」及「星期五」,其原因都源於基督教傳說;西方許多國家都把黑色作為葬禮的表示;在國際際場合,忌用菊花、杜鵑花、石竹花,黃色的花獻給客人,已成為慣例;另外,在我國分被認為代表吉祥、喜慶、長壽的大象、孔雀、仙鶴等動物圖案在一些西方國家也被列於忌用之列,被分別視為蠢笨(英國)、淫婦(英、法國)和蠢漢(法國)的代稱。
由於民族文化的差異,歐洲各國都擁有許多各自的特點。如招手一類友好的手勢,在希臘卻意味著「下地獄」;希臘人表示告別,是把手背朝向對方招手。因此,記住下述關於歐洲國家各自民族文化習俗特點的提示,對於跨國文化經貿活動的展開將是非常有益的:
比利時人愛把做生意和娛樂結合在一起,喜歡招待別人,也喜歡被別人招待。注重外表,注重生意夥伴的頭銜;
匈牙利人,較迷信,新年的餐桌上不許擺放禽類製成的菜餚,認為那樣的話,幸運會隨禽類飛走;
丹麥人,喜歡桑拿浴和飲酒,且酒較昂貴。商務活動中倘若招待一場桑拿浴或多帶幾瓶蘇格蘭威士忌酒,便可增加談資和作為最佳饋贈;
挪威人,講究守時及與人談話保持一定距離,拜訪或出席家宴,要准備花或糖果等禮物送給女主人,出外郊遊不要驚嚇河鳥(挪威國鳥),普遍視紅色為流行色;
德國人,有一種名符其實的講究效率的聲譽。德國談判者總是很嚴肅的,要習慣於在所有場合下穿一套西裝(不要將手放在口袋裡,這被認為是無禮的表現)。饋贈要針對個人即使是以公司的名義;
希臘人,愛午睡,為亞熱帶氣候所致。說「午安」可包括深更半夜,最後分別才道「晚安」。希臘人做生意方法比較傳統,討價還價到處可見;
奧地利人,不喜歡在新年期間食用蝦類。因為蝦會倒著行走,象徵不吉利,若吃了蝦,新的一年生意就難以進取。
西班牙人,強調個人信譽,寧願受點損失也不願公開承認失誤。如果無意中幫助了他們而使他們免受損失,那麼你便永久地贏得了友誼和信任;
法國人,給人印象是最愛國的。即使英語講得再好也會要求用法語進行談判,而且毫不讓步。對穿戴極為講究,在會談時應盡可能穿最好的服裝;
愛爾蘭人,忌用紅、白、藍色組(英國國旗色),這是由於政治、歷史原因所致。另外愛爾蘭的法律禁止愛爾蘭人離婚;
義大利人,比德國人少一些刻板,比法國人多一些熱情。但在處理商務時通常不動感情。作出決策較慢,並不是為了同同事商量,而是不願倉促表態;
盧森堡人,日爾曼人的後裔。由於國家小,多數人中午駕車回家吃飯,午間不辦公;
荷蘭人,曾是歐洲最正統的民族,愛清潔、講秩序、做生意時希望你在到達荷蘭前就事先約定。性格坦率,開誠布公;
葡萄牙人,很像希臘人,隨和,喜歡社交。盡管天氣熱也穿著西裝,和他們談判時,應上衣整潔,並在工作和社交場合戴上領帶;
英國人,凡事都須循規蹈矩,他們的汽車行使方向和歐洲其他國家正好相反。基於將英語作為母語的自負,除了英語外,英國人不會講其它語言。
第一節 新年(New Year)第二節 聖誕節(Christmas) 第三節 復活節(Easter) 第四節 感恩節(Thanksgiving) 第五節 愚人節(April Fool's Day) 第六節 母親節( Mother's Day) 第七節 父親節( Father's Day) 第八節 情人節( Saint Valentine's Day) 第九節 萬聖節前夕( Halloween) 第十節 西班牙番茄節 (Tomatina - Tomato Fight)
聖誕節是西方國家一年中最盛大的節日。互贈聖誕禮物是聖誕節的重要內容。
聖誕節又稱「耶穌聖誕瞻禮」、「主降生節」。公元354年,羅馬帝國西部拉丁教會年歷中首次寫明12月25日為耶穌基督誕生日。
聖誕節本來是基督教徒的節日,由於人們格外重視,它便成為一個全民性的節日,是西方國家一年中最盛大的節日,可以和新年相提並論,類似我國過春節。這個節日不僅蘊含深刻久遠的宗教因素,同時又是一個舉國上下普天同慶的世俗日。 聖誕節在每年的12月25日,這是耶酥基督誕生的日子。
它原本是耶穌基督(Jesus christ)誕辰紀念日,如今已成為西方國家全民性的節日,頗似中國的春節。聖誕節定於每年12月25日,而聖誕節節期(Christmas Season)往往持續二周。這段時期里,雪片般的賀卡飛往世界各地,電話線、通訊網頻繁地傳遞人們的祝福和問候;大街小巷粉飾一新,商店櫥窗前大減價、大拍賣的廣告格外醒目;到處可見人們拎著大包小包的節日用品匆匆而過,到處可聽見歡快的歌聲和笑聲。車站、機場里此時擠滿了盼望回家的人群,因為聖誕節也是家人團聚的日子。無論外出多遠,人們都會想方設法趕回家與親人團聚。
由於聖經記載耶穌生於夜間,故傳統稱12月24日夜為「聖誕夜」或「平安夜」。
★聖誕節的來歷
12月25日的聖誕節是慶祝基督教創始人耶穌基督生日的日子,是西方國家最大、人們最喜愛的節日。
據基督教徒的聖書《聖經》記載,上帝決定讓他的獨生子耶穌基督投生人間,找個母親,然後就在人間生活,以便人們能更好地了解上帝、學習熱愛上帝和更好地相互熱愛。「聖誕節」的意思是「慶祝基督」,慶祝一個年輕的猶太婦女瑪麗婭生下耶穌的時刻。
《聖經》記載,瑪麗婭和木匠約瑟夫訂了婚。可是,在他們同居之前,約瑟夫發現瑪麗婭已懷孕。因為約瑟夫是個正派的人,又不想把這件事說出去讓她丟臉,所以他想悄悄地和她分手。他正在考慮這事時,上帝的天使出現在他的夢中,對他說,「不要嘀咕了,把瑪麗婭娶回家。她懷的孩子來自聖靈。她將生下個男孩子,你們給孩子起名叫耶穌,因為他將從罪惡中拯救人們。」
盡管耶穌的確切生日並不清楚,大約是在2000年前,但是日歷按著假定日期把時間分為公元前(耶穌基督誕生前)和公元後。在公元後的頭三百年間,耶穌的生日是在不同的日子慶祝的。最後,在公元354年,教堂的領導人把12月25日定為耶穌基督的生日。
聖誕節是基督教世界最大的節日。4世紀初,1月6日是羅馬帝國東部各教會紀念耶穌降生和受洗的雙重節日、稱為「主顯節」(亦稱「顯現節」)即上帝通過耶穌向世人顯示自己。當時只有耶路撒冷的教會例外,那裡只紀念耶穌的誕生而不紀念耶穌的受洗。後來歷史學家們在羅馬基督徒慣用的日歷中發現公元354年12月25日頁內記錄著:「基督降生在猶大的伯利恆。」
經過研究,一般認為12月25日為聖誕節,可能開始於公元336年的羅馬教會,約在公元375年傳到小亞細亞的安提阿,公元430年傳到埃及的亞歷山大里亞,耶路撒冷的教會接受得最晚,而亞美尼亞的教會則仍然堅持1月6日主顯節是耶穌的誕辰。
12月25日原來是波斯太陽神(即光明之神)密特拉的誕辰,是一個異教徒節日,同時太陽神也是羅馬國教眾神之一。這一天又是羅馬歷書的冬至節,崇拜太陽神的異教徒都把這一天當作春天的希望,萬物復甦的開始。可能由於這個原因,羅馬教會才選擇這一天作為聖誕節。這是教會初期力圖把異教徒的風俗習慣基督教化的措施之一。後來,雖然大多數教會都接受12月25日為聖誕節,但又固各地教會使用的歷書不同,具體日期不能統一,於是就把12月24日到第二年的1月6日定為聖誕節節期,各地教會可以根據當地具體情況在這段節期之內慶祝聖誕節。自從12月25日被大多數教會公認為聖誕節後,原來1月6日的主顯節就只紀念耶穌受洗了,但天主教會又把1月6日定為「三王來朝節」,以紀念耶穌生時東方三王(即三位博士)來朝拜的故事。
隨著基督教的廣泛傳播,聖誕節已成為各教派基督徒,甚至廣大非基督徒群眾的一個重要節日。在歐美許多國家裡,人們非常重視這個節日,把它和新年連在一起,而慶祝活動之熱鬧與隆重大大超過了新年,成為一個全民的節日。12月25日的主要紀念活動都與耶穌降生的傳說有關。從12月24日於翌年1月6日為聖誕節節期。節日期間,各國基督教徒都舉行隆重的紀念儀式。聖誕節本來是基督教徒的節日,由於人們格外重視,它便成為一個全民性的節日,是西方國家一年中最盛大的節日,可以和新年相提並論,類似我國過春節。西方人以紅、綠、白三色為聖誕色,聖誕節來臨時家家戶戶都要用聖誕色來裝飾。紅色的有聖誕花和聖誕蠟燭。綠色的是聖誕樹。它是聖誕節的主要裝飾品,用砍伐來的杉、柏一類呈塔形的常青樹裝飾而成,上面懸掛著五顏六色的彩燈、禮物和紙花,還點燃著聖誕蠟燭。紅色與白色相映成趣的是聖誕老人,他是聖誕節活動中最受歡迎的人物。西方兒童在聖誕夜臨睡之前,要在壁爐前或枕頭旁放上一隻襪子,等候聖誕老人在他們入睡後把禮物放在襪子內。在西方,扮演聖誕老人也是一種習俗。
http://hongkong.icoupon.com.cn/info/html/2006/10/info_show_15249.html
http://www.hcbj88.com/Article/ShowArticle.asp?ArticleID=18
可以參考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