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西哥鬼節什麼時間
1. 墨西哥過聖誕節嗎放假幾天
墨西哥是過聖誕節的,通常是放9天假期。在墨西哥,走訪節日活動是諸多非宗教式的聖誕節慶祝活動中的最亮點。在9天中,一群群城鎮市民挨家挨戶地走訪,象徵著剛出生的耶穌的拜訪者。人們還在特定時間在家中玩打出聖誕禮物的小游戲。
此外,聖誕賀卡作為聖誕節禮物在墨西哥等國家許多家庭隨賀卡帶上年度家庭合照或家庭新聞,新聞一般包括家庭成員在過去一年的優點特長等內容。聖誕節這天寄贈聖誕賀卡,除表示慶賀聖誕的喜樂外,就是向親友祝福,以表思念之情。
(1)墨西哥鬼節什麼時間擴展閱讀:
墨西哥聖誕節的相關介紹:
5世紀中葉以後,聖誕節作為重要節日,成了教會的傳統,並在東西派教會中逐漸傳開。因所用歷法不同等原因,各教派會舉行慶祝的具體日期和活動形式也有差別。
聖誕節習俗傳播到亞洲主要是在十九世紀中葉,日本、韓國等都受到了聖誕文化的影響。西方在聖誕節常互贈禮物,舉行歡宴,並以聖誕老人、聖誕樹等增添節日氣氛,已成為普遍習俗。聖誕節也成為西方世界以及其他很多地區的公共假日。
2. 幾月幾號是鬼節啊有什麼禁忌嗎
鬼節,顧名思義,即鬼過的節日、祭祀鬼的節日。鬼節有中西之分,在中國有四大鬼節,分別是七月半,清明節,三月三,十月初一。
西方鬼節中有墨西哥鬼節(11月1日是墨西哥的「幼靈節」——祭奠死去的孩子,11月2日是「成靈節」——祭奠死去的成年人,這兩天通稱為「鬼節」)等,但最著名的是萬聖節(每年的10月31日)。
中國四大鬼節
一、三月三
江淮、江南一帶,每年農歷三月三稱為鬼節,傳說這一天鬼魂出沒,夜晚,家家戶戶在自家每間房屋裡鳴放鞭炮,來嚇走鬼、驅鬼。
二、清明節
清明節一般是在公歷4月5號前後。清明掃墓,謂之對祖先的「思時之敬」。其習俗由來已久。明《帝京景物略》載:「三月清明日,男女掃墓,擔提尊榼,轎馬後掛楮錠,粲粲然滿道也。拜者、酹者、哭者、為墓除草添土者,焚楮錠次,以紙錢置墳頭。望中無紙錢,則孤墳矣。哭罷,不歸也,趨芳樹,擇園圃,列坐盡醉。」其實,掃墓在秦以前就有了,但不一定是在清明之際,清明掃墓則是秦以後的事。到唐朝才開始盛行。《清通禮》雲:「歲,寒食及霜降節,拜掃壙塋,屆期素服詣墓,具酒饌及芟剪草木之器,周胝封樹,剪除荊草,故稱掃墓。」並相傳至今。
三、中元節
每年農歷七月十五日,便是中國一年一度的「鬼節」中元,佛教中稱為「盂蘭節」。相傳到了這一天,閻羅王就會打開地獄之門「鬼門關」,讓關押的鬼類出來自由活動,直至七月結束才回歸地府。因此,民間便盛行在這段時間對死去的親人進行拜祭招魂,燒冥錢元寶、紙衣蠟燭,放河燈,做法事,以祈求祖宗保佑,消災增福,或超度亡魂,化解怨氣。
四、十月初一
十月初一,謂之「十月朝」,又稱「祭祖節」,也稱「寒衣節」。我國自古以來就有新收時祭祀祖宗的習俗,以示孝敬、不忘本。十月初一祭祀祖先,有家祭,也有墓祭,南北方都是如此。今天江南的許多地區,還有十月初一祭新墳的習俗。十月初一,也是冬天的第一天,此後氣候漸漸寒冷。人們怕在冥間的祖先靈魂缺衣少穿,因此,祭祀時除了食物、香燭、紙錢等一般供物外,還有一種不可缺少的供物--冥衣。在祭祀時,人們把冥衣焚化給祖先,叫做"送寒衣"。因此,十月初一,又稱為"燒衣節"。後來,有的地方,"燒寒衣"的習俗,就有了一些變遷,不再燒寒衣,而是「燒包袱」人們把許多冥紙封在一個紙袋之中,寫上收者和送者的名字以及相應稱呼,這就叫「包袱」。有寒衣之名,而無寒衣之實。人們認為冥間和陽間一樣,有錢就可以買到許多東西。
禁忌:
一般認為七月十五是鬼節的正日,亦是鬼門大開的日子,這時侯陰氣最重,所以當晚最好不要出街,以免撞鬼,另外,最好亦不要到河邊或海邊等地,以免不小心失足,就成了水鬼的替身。除此之外,最好不要亂說一些不吉利或得罪靈界的說話,以免招惹陰靈。避免帶紅繩、鈴鐺、風鈴等招鬼物,盡量避免出門。若遇到鬼壓身、鬼打牆等靈異事件,不要慌張,集中一切注意力,睜開眼睛。
鬼節禁忌:
1.額頭要露出來
額頭有正氣之光,不要讓頭發遮住額頭,否則會影響運氣,尤其是在中元節這天,更要露出來為好。
2.忌說「鬼」字
中元普渡這一天,鬼魂幾乎傾巢而出,無所不在,尤其是普渡法會的現場,肯定是「鬼」滿為患。所以在中元普渡時,最好謹言慎行,除了忌說「鬼」字之外,也別口不擇言胡亂說話,小心鬼魂就在身邊!
3.不要亂踩
無論是祭品或是其它,在燒的時候不可亂踩亂跳,否則難保不會阻礙到它們的行動。
4.忌半夜洗晾衣服
洗後的衣服因潮濕容易讓游離電波黏著在上面,不容易脫身,在鬼魂四處出沒的鬼月里,半夜晾衣服就像在設陷阱抓鬼。
5.中元節這天不要隨意亂拍別人肩頭
此禁忌跟民俗有關,民間認為每個人身上都有三把火,聚在頭頂與兩肩,會讓鬼魂等不敢近身。因此,在鬼魂最多的中元普渡時隨意亂拍別人肩頭,豈不是想拍熄對方的火,讓鬼魂找他的麻煩?
註:鬼節畢竟是迷信,不要過於注重這些繁文縟節。
3. 農歷幾月幾日是鬼節
官方的說法是鬼節是在農歷的七月十五,但是南北方時間不同,南方堅持過七月十四的鬼節。
說法一
相傳南方原並無中元節,是古代漢人南遷傳入的。但為何南方過的中元節是「七月十四」而不是「七月十五」?有這樣一種傳說是:大約在宋代,北方戰亂,一批漢人倉促南逃。但就在逃走前夕,他們遇到了一個難題:如何把祖宗帶走?按傳統,只有在除夕、清明、重陽和中元節祭祀祖先時,祖先們的亡靈才會聚攏回家,能跟著靈牌走。此時離中元節(農歷七月十五)只有一天,但他們已經等不及。
為了聚攏祖先們的亡靈,他們決定提前一天過中元節,把祖宗的亡靈集中起來,然後帶著祖宗牌位逃往南方避難。後來,為了紀念這個日子,逃往南方的漢人就把中元節改為在每年的農歷七月十四過。現在,「七月十四」已經是許多南方漢人和少數民族共同的節日。
說法二
據查,南方人過的節是七月十四,北方人過的節是七月十五,都叫中元節,即鬼節。南方人之所以在七月十四過節,是因為以前外敵入侵,為了避免因過節而被敵人一網打盡,先人們就把節日提前了一天。
鬼節的習俗
鬼節是幾月幾號陰歷 鬼節是農歷幾月初幾
鬼節祭祖是傳統
是祭祖。盡管如今已有很多人開始通過網路祭祖、鮮花、電子香燭等方式替代傳統的祭祖方式,相信還是有很多人會通過焚香、燒紙錢、點蠟等活動祭祀祖先。那麼免不了要注意下面這些消防安全常識了:
1、在山上祭掃時,嚴禁動用明火、吸煙、燒香燭、燒紙錢、燃放鞭炮,防止山火。
2、不要在小區內草坪上、燃氣管道旁、高壓電線、汽車旁、化糞池邊、蘆葦草垛及工地、工棚附近焚燒香紙,燃放爆竹,防止因燃氣泄漏或引燃沼氣而發生爆炸。
3、祭掃如需點燭、燒紙、點香、燃放鞭炮,請清理周圍可燃物,並進行現場守護,待火完全熄滅方可離開,防止灰燼復燃或飛火引發火災。
4、大風天請避免點燭、燃香、燒紙和燃放爆竹。
5、祭掃活動中,嚴禁佔用、堵塞安全出口、疏散通道和消防車通道。
對於中元節這樣的傳統節日,與其說迷信,不如說敬畏、感恩,緬懷親人、敬畏生死,敬畏自然。一個人有所敬畏,做人做事便會有所顧忌,事事給自己和別人都留有餘地,所謂生活,亦是如此,總之,這個節日教會我們,人生苦短,所以更要珍惜,學會感恩,認真生活,但行好事,莫問前程。
鬼節是幾月幾號陰歷 鬼節是農歷幾月初幾
鬼節傳統習俗
以前,民間過「七月十四」的氣氛是相當濃厚的。應節的時辰是中午,在廣東、廣西的許多地方,是用鴨子來祭祀祖先的。據傳說,鴨子是背祖先靈魂過河的靈物,殺鴨子過節是為了讓它完成這一使命。而實際上,因為鴨子在「六月田」(即早造收獲季節)中吃了不少散落在田裡的穀粒,長得膘肥肉滿,正是好吃的時候,祭祀先人後,味道鮮美、肥嫩的鴨肉又可大快朵頤。
「七月十四」的重頭戲是晚上的「支幽」,「支幽」的意思是「支開幽靈」,也可以說是「給幽靈一點日常開支」。當晚,家家戶戶在家門口擺供品,燒紙錢、花衣,插香火、蠟燭。這些紙錢是特製的,將草紙染上顏色,加蓋個金錢印,捲成圓筒狀或折成元寶形;花衣表示布匹、衣服、鞋襪等;將這些東西與香燭一起焚燒,表達對已故親人的思念之情,讓其在陰間「享用」。這些祭奠物品也表示向陰間發放了「錢財」,施捨給那些沒有親人的孤魂野鬼。滿街點燃的香火蠟燭,是指引鬼魂來享受祭品、回歸地府的通道。
在粵西的吳川等地,還有「支山幽」和「支水幽」的活動。「支山幽」就是在野外的山嶺、坡地上擺放祭品、點燃香燭,祭祀山間的無主孤魂;「支水幽」的地點則是在河邊、塘邊,祭祀在水中淹死的人
4. 鬼節是幾月幾號
鬼節是8月14號。鬼節,顧名思義,與鬼有關的節日、祭祀鬼的節日。鬼是在人類蒙昧時期,對生命的一種延伸。東西方文化對於生命延伸的概念略有不同,但人死為鬼一直是鬼文化的主流。
鬼節有中西之分,在中國有很多鬼節,分別有七月半,清明節,三月三,十月初一等。西方鬼節中有墨西哥鬼節,泰國鬼節等,最著名的是萬聖節。
內涵融合
農歷七月報恩月,在佛教里則有禪七、凈七,乃至以七七四十九表示無限的意思,七是一個變化無窮、蘊涵無盡的數字。依照佛教的說法,農歷七月十五日這天,是僧徒功德圓滿的日子,佛弟子在當天,舉行盂蘭盆法會。
據大藏經記載,盂蘭盆是梵語,盂蘭意思是倒懸,盆的意思是救器,盂蘭盆的意思是用來救倒懸痛苦的器物,衍生出來的意思是用盆子裝滿百味五果,供養佛陀和僧侶,以拯救入地獄的苦難眾生。這種儀式最早是從目連救母的法會開始流行。
道教中元節源出大獻經,佛教盂蘭盆會源出佛說盂蘭盆經。唐代僧人曾揭發道士劉無待仿擬佛教盂蘭盆會偽造大獻經。
5. 世界上有鬼節嗎是幾月幾號
鬼節,顧名思義,即鬼過的節日。鬼節有中西之分,在中國有四大鬼節,分別是七月半,清明節,三月三,十月初一。西方鬼節中有墨西哥鬼節,泰國鬼節等,但最著名的是萬聖節
6. 鬼節是什麼時候
鬼節(中元節)為每年的農歷七月十五,2019年鬼節(中元節)為8月15日。
(6)墨西哥鬼節什麼時間擴展閱讀:
中元節的佛教典故
相傳佛祖釋迦牟尼在世時,收了十位徒兒,其中一位名叫目連的修行者,在得道之前父母已死,由於目連很掛念死去的母親,就用了天眼通去察看母親在地府生活的情況,原來他們已變成餓鬼,吃的、飲的都沒有,境況堪憐。
目連看了後覺得很心痛,於是就運用法力,將一些飯菜拿給母親吃,可惜飯菜一送到口邊,就立即化為火焰,目連看到這種情境後非常心痛,就將這個情況告訴了釋迦牟尼。
佛祖教訓他說,他的母親在世時,種下了不少的罪孽,所以死後就墮入餓鬼道中,萬劫不復,這孽障不是他一人能夠化解的,必須集合眾人的力量,於是目連就聯同一眾高僧,舉行大型的祭拜儀式,以超渡一眾的亡魂。
後來,這個傳說一直流傳後世,逐漸形成一種民間習俗,每年到了農歷七月中,人們都會宰雞殺鴨,焚香燒衣,拜祭由地府出來的餓鬼,以化解其怨氣,不致於遺害人間,久而久之,就形成了鬼節的風俗。
7. 伊斯蘭國家鬼節有哪些
伊斯蘭國家鬼節有很多種,下面簡述幾個:
1、印度鬼節
印度鬼節3年一次,當地人會將其祖先從墳墓中挖掘出來,通過精心的打扮這些遺體,來緬懷他們已故的祖先。而這種方式的紀念活動,並非所有文化背景的人都能接受。等到夜幕降臨,家人會在樓梯、走廊、陽台以及屋裡都安放上點燃的一根根蠟燭,為死者祈禱,並期盼亡靈保佑家人平安。
2、泰國鬼節
泰國的鬼節每年都於六月中旬在黎府舉行,非常受當地人民的重視,主要是向上天祈求風調雨順,希望來年稻米豐收。
泰國鬼節不但沒半點驚悚,反而洋溢著一份歡樂和熱鬧。遊行途中,「眾鬼」不但會向圍觀的途人扮「鬼臉」,還狂歌熱舞一番,期間的歌曲甚至以搖滾音樂為主,有時更有樂隊現場伴奏。更有意思的是,眾「鬼」在遊行途中有時還會手持木製假陽具,因為當地人視假陽具為土地肥沃、產量豐富的象徵,寓意來年豐收富足。
3、墨西哥鬼節
每年的10月31日,墨西哥鬼節,當地民眾迎來一年一度的鬼節。11月1日是墨西哥的「幼靈節」——祭奠死去的孩子,11月2日是「成靈節」——祭奠死去的成年人,這兩天通稱為「鬼節」。
墨西哥的土著居民印第安阿茲台克人認為,死亡既是生命的歸宿,也是新生命的開始。因此,節日中人們都要隆重地慶祝。
4、巴西土著「誇諾普典禮」
8月14日,巴西庫庫諾土著居民在亞馬遜地區舉行誇諾普( Kuarup)紀念活動。在活動中,當地土著居民首先在場地中央搭起一座木頭支架,用以代表死者的精神及靈魂。在第一天的紀念活動中,土著居民將祭祀他們的祖先,第二天則開始舉行摔跤比賽。
5、菲律賓鬼節
菲律賓人有4.5%信奉伊斯蘭教,也過鬼節,菲律賓民眾認為「鬼月」要多穿紅衣,避免穿黑色衣服;不要在半夜吹口哨,以免招鬼引魅;宜在鬼月期間以亡者生前喜愛的東西祭拜;不宜結婚、開張、買房、喬遷、出遊、動手術等。
另外,美國有萬聖節,中國有鬼節等。
8. 墨西哥亡靈節哪天
從10月31日起,墨西哥舉國歡度「亡靈節」(也叫「死人節」)。墨西哥的這一節日,既與西方的「萬聖節」有相似之處,又不完全相同。表現了濃厚的印第安民族文化特色。
墨西哥的著名作家、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奧克塔維奧?帕斯說:「死亡其實是生命的回照。如果死得毫無意義,那麼,其生必定也是如此。」「死亡才顯示出生命的最高意義;是生的反面,也是生的補充。」這不但成為帶有墨西哥民族特徵的文化現象,也表現了墨西哥人的價值與哲學觀念。墨西哥人是從古代印第安人的哲學中,繼承了這種對生命的看法。因此,他們歡欣鼓舞地慶祝生命周期的完成,一年一度迎接生者與死者的團聚。每年的亡靈節,就是這樣一種阿茲特加人的哲學觀念和習俗的影響。人們祭奠亡靈,卻絕無悲哀,甚至載歌載舞,通宵達旦,意在與死去的親人一起歡度節日。
按照民間風俗,11月1日是「幼靈」節;2日是「成靈」節。人們在墓地通往村莊或者小鎮的路上撒了黃色的花瓣,讓亡靈循著芬芳的小路歸來。晚間,在家門口點上南瓜燈籠,為亡靈上門引路;在祭壇上擺著玉米羹、巧克力、麵包、粽子、辣醬、南瓜、甜食、甜點等供品,讓亡靈享用。「亡靈節」祭壇上的麵包與平常食用的麵包是不同的。不同的形狀又有不同的含義。有的做成「人」形,有的「人」形不帶「腿」,表示「鬼魂」;被叫做「羅斯凱特」的螺旋狀麵包,表示生命的輪回;做成千層餅形狀、並帶有裝飾的麵包「奧哈爾德拉」,意在歡迎亡靈的歸來。節日里,無分男女老幼,都可以戴著面具,穿上印著白骨的鬼怪衣服,在街上招搖過市,表示亡靈歸來。
在墨西哥,孩子們從小就被告知這項傳統。在墨西哥4年級小學生的《公民知識》課本上,「亡靈節」被列為墨西哥最重要的傳統之一。孩子們從課本上知道:「11月2日的亡靈節是我們為那些已經不和我們在一起的人舉行的節日。這不是一個悲傷的節日,相反,而是一個充滿色彩的節日;人們用食品和其它東西為死者布置祭壇;在公墓里彈奏音樂,並且寫一些『骷髏』詩互相取笑。這是西班牙殖民時代以前就有的印第安習俗、印第安文化;阿茲特加人就是這樣慶祝的。」
報紙上也在「亡靈節」這一天,用整版的篇幅刊登總統、內閣部長與知名人士的骷髏漫畫,配上墓誌銘。被畫成骷髏的人也引以為榮幸,表現出墨西哥民族樂觀豁達的性格和對待死亡的幽默態度。在首都墨西哥城,政府有關部門為了展示這種古老的文化,還特地組織各區文化部門在市中心的憲法廣場上搭起各種各樣的祭壇。參加單位「八仙過海,各顯神通」,挖空心思,把祭壇搭得又漂亮、又富有藝術性。從而表示對民族文化特性的繼承。小商小販也被特別允許在廣場四周販賣各種傳統食品。參觀的人們喜氣洋洋,完全是過節一樣。
雖然墨西哥的「亡靈節」與其它西方國家有相似之處,具有西班牙殖民前的印第安民族與西班牙人的雙重淵源,但是,本質上還是繼承了印第安人傳統,表現出印第安文化特徵,以及他們特有的幽默和理念。墨西哥人普遍認為,這一文化主要是繼承了古代印第安人,特別是瑪雅人或阿茲特加人的觀念。而且來源於現在被稱作「美索阿美利加文化」最發達的時期。雖然,作為一種文化現象,也受到殖民時代歐洲文化的影響。但是,墨西哥人總是願意把他們所繼承的古老的文明、文化作為民族的特性,來區別於他們和其它的西方國家。這種意識是根深蒂固的。
9. 鬼節是哪一天
中元節,俗稱鬼節、施孤、七月半,佛教稱為盂蘭盆節。與除夕、清明節、重陽節三節是中國傳統的祭祖大節,也是流行於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中元節有放河燈、焚紙錠等習俗。農歷正月十五日稱上元節,乃慶元宵,古已有之;七月十五日稱中元節,祭祀先人;十月十五日稱下元節,乃食寒食,紀念賢人。中元節在農歷七月十五日,部分地區在七月十四日。 傳說中元節當天陰曹地府將放出全部鬼魂,已故祖先可回家團圓,因此又是鬼節,民間普遍進行祭祀鬼魂活動。所以民間要設道場,放饅頭給孤魂野鬼吃,這一天要祭祖、上墳、點荷燈為亡者照回家之路。逐漸成為中國民間最大的祭祀節日之一。
節日由來
漢人於中元節放河燈,道士建醮祈禱,乃是漢族傳統民俗,佛教與道教對這個節日的意義各有不同的解釋,道教強調孝道;佛教則著重於為那些從陰間放出來的無主孤魂做「普渡」。
中元節的源頭,應與中國古代流行的土地祭祖有關。據說天官生日在正月十五日,稱上元節。其主要職責是為人間賜福。地官生日在七月十五日,稱中元節。其主要職責是為人間赦罪。水官生日在十月十五日,稱為萬元節。其主要職責是為人間解厄。
中元節,在農歷七月十五日,俗稱七月半。傳說該日地府放出全部鬼魂,民間普遍進行祭祀鬼魂的活動。凡有新喪的人家,例要上新墳,而一般在地方上都要祭孤魂野鬼,所以,它整個兒是以祀鬼為中心的節日,成了中國民間最大的鬼節。
七月原是小秋,有若干農作物成熟,民間按例要祀祖,用新米等祭供,向祖先報告秋成。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卷一說:「中元前一日,即買練葉(一種植物的葉子,有香氣),享祀時鋪襯桌面,又買麻谷巢兒,亦是系在桌子腳上,乃告先祖秋成之意。」七月小秋作物成熟,講究孝道的中國人,例要向先祖報告,並且請老祖宗嘗新,所以七月例行祭祀祖先。東漢時道教定下三會五臘日,其中七月七日為道德臘,又是中會即固定的道民到治所接受考校的日子。五臘日主要的內容是祭祀先祖。七月的這一祭祖日期後來隨著道教將中元地官的生日和相應祭祀日期定於七月十五日,而固定於這一天。
中元法事是為亡魂赦罪,但是絕對不能完全解除罪孽,只是減輕了一些,希望他們早日安息。在法事中,他們不單只超度亡魂,而且更為無主孤魂和那些為國捐軀,戰死沙場的死難者施予救儕。而在法事中得的香油錢,主要是用作購買祭品之用。
道教的中元節既是道教的宗教節日,也成為民俗節日。道教初起時有三官崇拜。正一盟威道信三官,即天官、地官、水官,以後稱之為三官大帝。他們各有責司,天官為上元賜福,地官為中元赦罪,水官則稱下元解厄。道書中說,凡是這三天,三官都要檢校人間功罪以定賞罰。其中地官所管為地府,當然所檢的重點是諸路鬼眾了。所以這一天,眾鬼都要出離冥界,接受考校。道門中於這一天例行設醮為地官慶賀誕辰,又會舉行盛大法會祈福吉祥道場,同時信眾也出資設齋為祖先求冥福,請地官赦免罪過,早升天堂。這是中元節成為民俗節日的主要原因。
七月十五日又是佛教盂蘭盆節。「盂蘭盆」乃梵語音譯,原義是解倒懸,傳說佛的徒弟目健連,苦於其母生前作惡,被罰下地獄深處,無由解脫,去問佛有什麼解救法門,佛告訴他,於僧徒解制日(在中國是七月十五)齋僧,可救鬼魂脫離地獄之苦。依佛教儀軌,四月中開始坐夏,即入寺院清修,日間不準外出,七月十五日結束,叫做解制日,可以出來接受信眾布施,所以有此一說。中國佛教徒為之造出《盂蘭盆經》宣揚其事,後來形成設斛食祭鬼的習俗。這樣一來,中元節的特點,是道佛兩教之義相融,例行中元祭祖、祀孤魂、超度亡靈、設食祭鬼的活動,在民間成為最大的「鬼節」。
10. 有哪些國家過鬼節
1、中國的「中元節」
中元節又稱「七月節」或「盂蘭盆會",為三大鬼節之一。中元節是道教的說法,"中元"之名起於北魏,有些地方俗稱"鬼節"、"施孤",又稱亡人節、七月半,放燈之習俗就是為了讓鬼魂可以托生。
同時依照佛家的說法,陰歷七月十五日這天,佛教徒舉行「盂蘭盆法會」供奉佛祖和僧人,濟度六道苦難眾生,以及報謝父母長養慈愛之恩(孝親節)。所以中元節這天,一死一生,既可以寄託對逝去之人的哀思,又讓人謹記父母的恩德。
(10)墨西哥鬼節什麼時間擴展閱讀:
在西方國家,每年的10月31日,有個辭典解釋為中文譯作:「萬聖節之夜」。萬聖節是西方國家的傳統節日。這一夜是一年中最「鬧鬼」的一夜,所以也叫「鬼節」。
習俗:
1、不請吃就搗亂
萬聖節的一個有趣內容是「Trick or treat」,這習俗卻並非源自愛爾蘭,而是始於公元九世紀的歐洲基督教會。那時的11月2日,被基督徒們稱為(萬靈之日)。
在這一天,信徒們跋涉於僻壤鄉間,挨村挨戶乞討用麵粉及葡萄乾製成的「靈魂之餅」。據說捐贈糕餅的人家都相信教會僧人的祈禱,期待由此得到上帝的佑護,讓死去的親人早日進入天堂。
這種挨家乞討的傳統傳至當今竟演變成了孩子們提著南瓜燈籠挨家討糖吃的游戲。見面時,打扮成鬼精靈模樣的孩子們千篇一律地都要發出「不請吃就搗亂」的威脅,而主人自然不敢怠慢,連聲說「請吃!請吃!」同時把糖果放進孩子們隨身攜帶的大口袋裡。
2、南瓜燈
另外還有南瓜雕空當燈籠的故事。這又是源於古代愛爾蘭。故事是說一個名叫JACK的人,是個醉漢且愛惡作劇。
一天 JACK 把惡魔騙上了樹,隨即在樹樁上刻了個十字,恐嚇惡魔令他不敢下來,然後 JACK 就與惡魔約法三章,讓惡魔答應施法讓 JACK 永遠不會犯罪為條件讓他下樹。JACK 死後,其靈魂卻既不能上天又不能下地獄,於是他的亡靈只好靠一根小蠟燭照著指引他在天地之間倘佯。
參考鏈接:網路-鬼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