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的教堂叫什麼
⑴ 世界五大教堂
一、聖索菲亞大教堂
羅馬帝國於公元395年結束強盛時代,當年分裂成東、西兩個帝國,東羅馬帝國後來稱為拜占庭帝國.由於拜占庭帝國處於優越的地理位置,聚斂財富,形成一個強盛國家.拜占庭從西羅馬帝國學來了很先進的混凝土技木,又從東方的波斯帝國等地學來穹頂技木,創造了一科全新的穹頂形式建築,還從印度等地學來鏤刻和彩色大理石加工技術進行精細裝飾,經過不斷錘煉,拜占庭建立了聖索菲大教堂.這是當時世界建築的精品.可惜的是這世界珍品在第一世紀末的一次地震被破壞,現在的仿製品,比原創略小,但其技術含量和精美裝飾也是與其前身相媲美的。
二 聖路易大教堂
位於美國新奧爾良法區的傑克遜廣場.它的建造經歷多受磨難:1718年建造,1723年遭颶風破壞,重建後又於1788年被燒毀,以後又重建,19世紀40年代進行加固,其間中廳又突然倒塌,直至1851年才竣工.100多年的反復修造,使該教堂經受考驗.該堂為混凝土結構,塔樓座落在教堂主建築之上,配樓呈兩邊。精加工的大理石圓柱和地面材料,以及各種雕塑、壁畫等藝術品組成的成穹頂形的建築,顯得富麗堂皇,是美國最美、最諧調的建築之一。
三 聖約翰大教堂
紐約聖約翰大教堂,為美國主教制教會(聖公會)主教座堂。世界第三大教堂。位於紐約曼哈頓第110 街和第113 街的阿姆斯特丹大道。這是一座建築時間最長的教堂。
全教堂佔地面積為112400平方米,全長182米,主建築全部為石結構,包括大門、門廊、主廳、中廳、小教堂、唱詩樓、主祭壇、施洗室、展覽廳等。主廳最高點達54米,內拱頂高為37米,寬44米,兩邊有53 根大圓石柱分四排排列,把主廳兩側分為14 個區,各區各自供奉與之有關的聖徒。主廳牆上掛有與《聖經》故事有關的幾幅巨大的出自名家之手的織錦。規模之大世界罕見。主建築的中心豎立一座與真人一般大小的耶穌像。該堂目前向各民族、各種族的信徒開放。
四 聖彼得大教堂
聖彼得大教堂是一座完全體現世俗風格的宗教建築.位於義大利首都羅馬的西北角,一個面積只有0.44平方千米、人口只有700的國家叫梵蒂岡,但它是基督教的中心教堂,歐洲天主教徒的朝聖地與梵蒂岡羅馬教皇的教廷,是全世界第一大教堂。每年來自世界各地的朝聖者不計其數。
教堂最初是由君士坦丁大帝於公元326-333年在聖彼得墓地上修建的,稱老聖彼得大教堂,於西元326年落成。16世紀,教皇朱利奧二世決定重建聖彼得大教堂,並於是1506年破土動工。重建時間達120年,直到1626年11月18日才正式宣告落成,稱新聖彼得大教堂。1870年以來的重要宗教儀式均在此舉行。
聖彼得大教堂是現在世界上最大的教堂,總面積2.2萬平方米,主體建築高45.4米,長約211米,最多可容納近6萬人同時祈禱.教堂內最惹人注意的雕刻藝術傑作主要有三件,一是米開朗琪羅24歲時雕塑作品。聖母懷抱死去的兒子的悲痛感和對上帝意旨的順從感在作品中刻畫得淋漓盡轉手,二是貝爾尼尼的雕制的青銅華蓋,三是聖彼得寶座,傳說這把木椅是聖彼得的真正御座,後經考證為加洛林國王泰查二世所贈送。
站在穹窿頂下抬頭上望,你會感到大堂內的一切都顯得如此渺小。穹頂周長71米,為羅馬全城的最高點。從教堂內出來,在教堂左側有一個由衛兵隊的成員。他們身穿的別致制服500年不變,手中的長戈也是15世紀的產品.
五 聖馬可大教堂
聖馬可教堂位於義大利威尼斯市聖馬可廣場東面。它是中世紀歐洲最大的教堂,同時也是集拜占庭式建築、伊斯蘭式建築和文藝復興式各種風格於一體的綜合建築藝術的傑作。教堂始建於829年,原為存放耶酥門徒聖馬可遺體的紀念建築,976年在反對總督的群眾暴動中教堂被燒.後復修於1071年完成.聖馬可教堂也是一座博物館,藏有大量雕刻、雕塑作品、鑲嵌畫及禮儀用品。聖馬可大教堂是威尼斯著名的歷史建築,曾有「世界上最美的教堂」之稱。
⑵ 歐洲三大教堂是什麼
1、聖母百花大教堂:聖母百花大教堂是天主教佛羅倫薩總教區的主教堂,也是世界上第三大教堂。它是佛羅倫薩的標志,也是佛羅倫薩市內最高的建築。教堂建築群由主教堂、鍾樓和洗禮堂構成,不僅規模宏大,更是整個文藝復興初期的代表性建築。
塔頂有文藝復興式樣的大鍾,鍾樓是俯瞰布拉格市景最美的地方,如果腳力還行,不妨嘗試一項健步運動,攀爬教堂高塔里287級樓梯,登高瞭望整個布拉格城,當你上氣不接下氣地終於到達塔頂時,令人屏息的百塔美景,將令你感到真正值回票價。
⑶ 歐洲三大教堂是哪三大,分別位於哪
世界現今前三大教堂是天主教的:聖彼得大教堂,米蘭大教堂,塞維利亞大教堂。均在歐洲,位置分別位於:梵蒂岡、義大利米蘭市、西班牙塞維利亞市。
1、位於梵蒂岡的聖伯多祿大教堂,又稱聖彼得大教堂、梵蒂岡大殿。由米開朗基羅設計,是一座天主教宗座聖殿,建於1506年至1626年,為天主教會重要的象徵之一。
聖彼得教堂之所以十分著名,不僅僅因為它是世界上最大的教堂,還在於它是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建築家與藝術家米開朗琪羅、拉斐爾、勃拉芒特和小莎迦洛等大師們的共同傑作。
根據天主教會聖傳,聖伯多祿大教堂是宗徒之長聖伯多祿的安葬地點,歷任教宗也大都安葬於此。
聖伯多祿大教堂由於其禮儀作用,是著名的天主教朝聖地點之一。教宗每年會在此舉行多個儀式,包括聖殿內外的人數,每次約有一萬五千人到八萬人參與。聖伯多祿大教堂與基督教歷史上許多事件都有很強的關聯,早期基督教、教宗國、宗教改革、反宗教改革等等。
(3)西班牙的教堂叫什麼擴展閱讀:
歐洲的中世紀教堂一般都會讓人產生高大、尖聳的感覺。實際上,我們見到的帶著高聳的塔尖的教堂,都屬於哥特式建築,哥特式建築在世界建築史上都留下了盛名。
11世紀下半葉,哥特式建築風格在法國起源,13至15世紀才開始在歐洲流行。天主教建築一般會採用哥特式建築。法國的城市手工業和商業行會在12到15世紀特別發達,市民們參與建造教堂的熱情很高,他們都希望能夠用獨特的哥特式建築風格來樹立自己的城市風貌。
教堂當時的角色是城市公共生活的中心,市民們也經常把教堂當成大會堂和公共禮堂來使用,有的教堂甚至還被當作市場和劇場來使用。憑借著高超的技術和藝術成就,哥特式建築在建築史上占據了重要的地位。
世界上有名的哥特式建築主要有巴黎聖母院大教堂、德國科隆大教堂、義大利米蘭大教堂和英國威斯敏斯特大教堂等。
⑷ 巴塞羅那大教堂
巴塞羅那大教堂位於--巴塞羅那,這里是西班牙最大的商港和工業城市,人口約175萬,它在西班牙具有主要的經濟地位;同時,它還是西班牙的文化古城。市區依山瀕海,地勢雄偉。市內哥特式、文藝復興式、巴洛克式的古建築與現代化建築交相輝映。 巴塞羅那大教堂(又稱神聖家族大教堂,簡稱聖家堂)是西班牙巴塞羅那的一個巨型哥特式的教堂,實際上是由康諾恩荷斯之家、德卡之家和依亞拉迪亞卡之家這三個中世紀教堂組成。巴塞羅那大教堂始建於十四、十五世紀,後在1884年是由建築師高第所設計修建,這是他設計生涯晚期的作品,具有十九世紀的新哥特風格,但至今還未完工,是世界上唯一一個至今還在興建中的天主教大教堂。以其繁復的迴廊、尖頂和拱形屋頂、講道壇以及唱詩班而著稱於世,它巍峨壯觀的形態更是使它成為巴塞羅那的標志性建築。巴塞羅那聖保羅廣場上有階梯可通往著名的巴塞羅那大教堂。
結構特徵
分為生門和死門兩個出入口。死門所展示透露出的腐朽溶解的過程姿態,栩栩如生,和當時墮落的社會交相迴音,並且其不正常的力學結構原理也讓日本鬼子葬不絕口。
歷史變更
聖家堂初步的規劃源於19世紀晚期,一開始這個建築計劃並不是由高第主導,而是由建築師 Francesco del Villar規劃。但是由於Francesco與發起組織意見不合,才改由高第主導。19世紀80年代,在高第的監工下,開始動工建造,高第創造了一個與原始草圖完全不同的設計聖家堂。 高第一生的最終理想就是建造一間房子,讓聖父、聖子以及聖母可以一起住在裡面,秉持此一信念,高第貢獻他生命中40年的時間在聖家堂的建造上。再高第去世前的幾年,他不搭馬車,每天打扮的衣衫襤褸像工人一樣,走路數個小時去監督聖家堂的建設工作,再冗長的建設過程中,許多人對聖家堂抱持懷疑的態度,認為聖家堂永遠不可能完,對於社會上種種的反對聲浪,高第曾經笑說過:「我的顧客並不急 (My client is not in hurry)」 (這里顧客指的是聖父、聖子及聖母,在天主教的信仰中,神是有永生生命的)。 1926年6月8日,在監督聖家堂建設回家的途中,高第被煤車所撞傷,但是由於他蓬亂的穿著,路過的駕駛員不願意把他送到醫院,怕他沒有錢付醫葯費。最終,他被送到巴塞羅那的窮人醫院,第二天,他的朋友發現他再窮人醫院並且要把他送到巴塞羅那最好的醫院醫治,但是高第拒絕了,高第說:「I am here among the poor。」1926年6月10日,高第病逝,終其一生,他始終沒有見到聖家堂的完工。高第死後直到西班牙內戰,聖家堂的建設工作由Domènech Sugranyes接手。
⑸ 巴塞羅那最出名的那個教堂叫什麼
最出名的是聖家族大教堂。
聖家族大教堂是西班牙建築大師安東尼奧·高迪的畢生代表作。它位於西班牙加泰羅尼亞地區的巴塞羅那市區中心,始建於1882年,目前仍在修建中。官方預計2050年竣工。盡管是一座未完工的建築物,但絲毫無損於它成為世界上最著名的景點之一。雖然該教堂並非主教座堂,但教宗本篤十六世於2010年11月7日造訪此教堂時將其冊封為宗座聖殿。
教堂主體建築風格是巴塞羅那當地的加泰羅尼亞現代主義。
圍繞聖家族教堂曾有過許多爭論,有人取笑它只不過是「一堆石頭」;也有人贊嘆它是「能夠讓人狂喜心碎的建築」。如今這座未完成教堂已成為建築愛好者的朝聖目的地,去巴塞羅那的遊客不會忽略的景點,已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中文名
聖家族教堂
英文名
Sagrada
Família
教堂所在地
西班牙巴塞羅那
建築師
高迪(AntonioGaudiCornet)
建造時間
1882年
建築風格
新哥特式
⑹ 西班牙科爾多瓦教堂
科爾多瓦大清真寺,位於西班牙南部古城科爾多瓦市內,具有摩爾建築和西班牙建築的混合風格。大清真寺建於8世紀,是穆斯林佔領了科爾多瓦,改建了當時西哥特人天主教會的一半,而後基督徒收復失地,又重新使清真寺變為教堂。
公元8世紀,北非摩爾人穿過直布羅陀海峽,將信奉基督的西哥特人從西班牙南部趕上北方的荒山。
自此,征服了西班牙的摩爾王拉赫曼一世,在昔日的基督教堂遺址上,建造了當時世界上最大的清真寺。
基督教光復運動中,西人再奪科爾多瓦,大主教開始改建清真寺為天主教堂。但大清真寺的建築實在太美了!
美到連信奉天主教的國王都不忍見到它的毀滅。於是在卡洛斯五世的直接干預下,終於保住了殘留的大清真寺。
所以,一座既是極致混搭下的完美建築,更是東西方文化並存的偉大建築。既叫清真寺,也稱基督教堂。
⑺ 世界上第一大教堂是哪個教堂
世界上五大教堂排名如下:
1.聖彼得大教堂:世界天主教中心,最初建在聖徒,聖彼得的墳墓上,因此得名;
2.米蘭大教堂:又稱米蘭主教堂,聖母降生大教堂,是世界上最大的哥特式建築;
3.塞維爾大教堂:西班牙第一大教堂,著名哥特式建築;
4.佛羅倫薩大教堂:被譽為世界上最美的教堂,又稱為聖母百花大教堂;
5.聖保羅大教堂:英國第一大教堂。
⑻ 西班牙最著名的那個教堂叫什麼來著就是蓋了一百多年都沒蓋完的那個…
西班牙巴塞羅那裡的聖家堂大教堂
⑼ 西班牙有哪些著名建築
1、阿爾罕布拉宮是一個位於西班牙南部城市格拉納達的於摩爾王朝時期修建的古代清真寺—宮殿—城堡建築群。
阿蘭布拉最初的原址建有要塞稱為Al-Andalus,宮殿為原格拉納達摩爾人國王所建,現在則是一處穆斯林建築、文化博物館。
1232年在老城改建的基礎上逐步形成現存規模。宮牆外圍有30米高的石砌城牆。有兩組主要建築群:一組為「石榴院」,另一組為「獅子院」。
2、塞維利亞聖母主教座是西班牙安達盧西亞首府塞維利亞的一座教堂,是天主教塞維利亞總教區的主教座堂。它是世界最大的哥特式主教座堂之一,也是世界上第三大教堂。 1987年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它在16世紀建造完成時曾經一度取代聖索菲亞大教堂成為世上規模第一大的教堂,而在此之前聖索菲亞大教堂保有這個稱號將近一千年。主教座堂也作為哥倫布的埋骨之地。
3、科爾多瓦聖母升天主教座堂,又名科爾多瓦主教座堂或科爾多瓦清真寺。該建築為世界遺產科爾多瓦歷史中心的一部分,最早建於786年,名為聖文生聖殿(Basílica de San Vicente Mártir)。
1238年,收復失地運動後,將清真寺改為羅馬天主教的主教座堂。1523年,在穆斯林建築的中心,開始修建文藝復興風格的聖殿。科爾多瓦大清真寺是摩爾人建築中完成度最高、最傑出的作品之一。
4、泰德國家公園(西班牙語:Parque nacional del Teide)是西班牙的一處國家公園,位於加那利群島特內里費島上,以海拔3,718米的泰德峰為中心設立的。這座山峰是西班牙的最高峰,也是大西洋島嶼中的最高峰。
泰德國家公園設立於1954年1月22日,是西班牙歷史最久的國家公園之一,也是西班牙遊客最多的國家公園之一。
5、畢爾巴鄂古根海姆美術館是一個專門展出現當代藝術作品的美術館,位於西班牙的畢爾巴鄂。它在1997年由古根海姆基金會創建,是位於全世界數間古根海姆美術館之一。它的主建築由法蘭克·蓋瑞設計,是解構主義建築的代表作。
畢爾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館相當成功,成為該城市旅遊文化最重要的景點,開幕三年後,建設投資已開始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