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觀西班牙 » 墨西哥什麼時候解除封鎖

墨西哥什麼時候解除封鎖

發布時間: 2022-08-11 22:12:29

㈠ 現在去墨西哥可以嗎

誰說沒直航~上海飛墨西哥城(MEXICO CITY,CIUDAD DE MEXICO),這個是墨西哥航空的(AEROMEXICO),而且價錢不貴。封鎖的問題~墨西哥已經解了~不知道上海讓不讓你飛~
如果日航就是要轉機~(荷蘭的太麻煩~)。。。。。。在廣東的多數是日本轉機~~在上海乘墨西哥航空可以直飛~~~~

回小貓:誰說轉日本要加拿大過境,完全不用~~因為日本跟墨西哥航空一直都有機(關加拿大什麼事)~,反而轉荷蘭更麻煩~~需要的逗留時間常常會改,而如果用日本的話只需要大約20左右小時就到(是中國到墨西哥哦~)。而上次我們轉荷蘭去墨西哥要在荷蘭逗留了一整天。。。。。。
而上次我媽媽回中國在日本停了幾小時而已~~~

xiao貓寶 2009-07-05 12:56:07
你說的有道理。但是從日本轉的話可以么,不是聯程票的話不需要簽證么?
回:我真的沒聽過從日本轉機要不關連的的過境證,而且你不出機場是不會要你要身份的,如果不是的話~根本不會讓你出機場(入境)。。。。。。

㈡ 西方國家對中國的封鎖是什麼時候打破的

1972年尼克松訪華,開始松動,到79年兩國建交,正式解除封鎖

㈢ 1847年墨西哥政府為什麼沒能轉敗為勝

1847年墨西哥政府若能充分發動人民,本來是可以轉敗為勝的。但是上層統治集團因首都的陷落驚惶失措,於1847年10月解除了聖安納的職務,成立了新政府,開始與美國進行談判。1848年2月,雙方簽署了《瓜達盧佩·伊達爾戈條約》。墨西哥割讓了占本國一半以上的領土190萬平方公里,即今天美國的加利福尼亞、內華達、科羅拉多、得克薩斯、新墨西哥和亞利桑那等州。美國支付了1825萬美元。

㈣ 歷史上的今天5月13日

1573年05月13日日本著名武將武田信玄逝世
1832年05月13日法國著名動物學家居維葉逝世
1840年05月13日法國作家都德誕辰
1883年05月13日愛迪生發現在真空玻璃泡中金屬板極通電流到熱燈絲極
1888年05月13日巴西廢除農奴制
1904年四月十五中國紅十字會成立
1907年四月十五美國影星約翰·韋恩出生
1912年四月十五吳健雄誕辰
1912年05月13日英國成立空軍
1922年05月13日胡適呼喚好人政府
1926年四月十五里夫戰爭結束
1931年四月十五我國第一輛國產汽車誕生
1931年05月13日中央蘇區第二次反「圍剿」告捷
1932年四月十五陶爾斐斯當選奧地利總理
1941年四月十五希特勒助手黑斯飛往蘇格蘭
1944年四月十五諾曼底登陸
1947年05月13日孟良崮戰役開始
1947年四月十五蒙巴頓方案公布
1949年四月十五柏林封鎖解除
1949年四月十五解放軍發動上海戰役
1951年四月十五電影《武訓傳》受到批判
1951年四月十五《應當重視電影的討論》發表
1952年四月十五珠穆朗瑪峰獲得正名
1952年四月十五盟軍在朝鮮發動最大規模空襲
1953年四月十五中央同意《資本主義工業的公私關系問題》報告
1954年四月十五美國最高法院宣布廢除黑白分校制
1954年05月13日我國第一座大型山谷水庫——永定河官廳水庫竣工啟用
1955年05月13日胡風集團第一批材料發表
1956年05月13日蘇聯著名作家法捷耶夫逝世
1956年05月13日蘇聯作家法捷耶夫自殺
1961年05月13日美國影星賈萊·古柏病故
1963年四月十五霍梅尼在伊朗暴亂中被捕
1964年05月13日美國天文學家彭色列和威爾遜測到宇宙空間的各向同性輻射
1967年四月十五「革命樣板戲」開始推行
1968年05月13日法國五月風暴興起
1968年05月13日美國與越南開始巴黎和談
1973年四月十五美參議院專門小組開始水門事件聽證會
1974年四月十五德國總理勃蘭特辭職
1978年05月13日義大利前總理莫羅被紅色旅殺害
1979年四月十五著名電影藝術家舒綉文追悼會舉行
1981年05月13日國家建立科學基金制
1981年05月13日羅馬教皇保羅二世遇刺
1982年四月十五以色列對黎巴嫩發動全面入侵 第五次中東戰爭爆發
1983年四月十五我國首批博士誕生
1984年05月13日蘇聯庫存導彈大爆炸
1988年四月十五中央決定創辦《求是》雜志
1990年05月13日南斯拉夫足球賽發生大規模毆斗
1991年四月十五北約調整軍事戰略
1992年05月13日我國與克羅埃西亞建立外交關系
1993年05月13日美國宣布「星球大戰時代」結束
1994年05月13日美俄等七國就波黑領土劃分達成一致
1995年四月十五紮伊爾發現罕見傳染病埃博拉
1996年05月13日我代表在聯合國呼籲建立公正合理世界新聞秩序
1997年05月13日世界衛生大會反對在互聯網上促銷葯品
1997年05月13日英國「千年大廈」高度引起爭論
1997年四月十五國產VCD穩居市場主導地位
1998年05月13日十五國集團首腦會議呼籲加強南南合作
1998年05月13日大興安嶺阿爾山發生森林大火
1998年05月13日印尼有組織地迫害華人、強奸華人婦女
1998年05月13日印巴進行新一輪核競賽
1998年四月十五電影《一個都不能少》在河北赤城開機
2003年05月13日淮北蘆嶺煤礦發生特大瓦斯爆炸事故 86人遇難
2008年四月十五國務院決定5月19日至21日全國哀悼日
2010年05月13日河南坐11年冤獄農民趙作海獲65萬元國家賠償
2010年05月13日泰國軍隊與紅衫軍槍戰百人死傷

㈤ 美墨戰爭經歷過哪些歷程

美國1776年獨立後,乘歐洲列強在非洲、亞洲爭奪殖民地之機,在北美大陸大肆擴張。1823年,總統詹姆斯·門羅提出「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的口號,確立了擴張領土、稱霸美洲的基本國策。很快,美國政府的侵略目光便落到了近鄰大國墨西哥身上。1835年,墨西哥得克薩斯和加利福尼亞的美國移民奴隸主發動武裝叛亂,墨西哥政府出兵鎮壓,美國竟直接出兵干涉,並支持得克薩斯於次年宣布獨立。1845年7月,以瘋狂擴張著稱的美國總統詹姆斯·波爾克正式宣布把得克薩斯並入美國的版圖。幾乎與此同時,波爾克又命令扎卡里·泰勒將軍率領一支部隊悄悄進駐得克薩斯與墨西哥交界的努埃塞斯河畔,伺機發動侵略戰爭。當年11月,波爾克以墨西哥應歸還美國300萬美元債務為要挾,要求墨西哥承認以格蘭德河為兩國邊界,美國以1500萬~4000萬美元「購買」新墨西哥和加利福尼亞地區,遭到墨西哥政府斷然拒絕。

1846年5月13日,美國政府向墨西哥宣戰,美墨戰爭正式爆發了。宣戰不過是蒙蔽世人的把戲,美軍的軍事行動在此之前早已進行了4個多月。

為盡快實現由北向南進攻,分割墨西哥領土,佔領其首都的目的,戰爭第一階段,美軍決定兵分三路入侵墨西哥:一路由斯蒂芬·卡尼上校指揮,負責遠征新墨西哥和加利福尼亞;一路由約翰·斯洛特艦隊司令指揮,負責從海路封鎖太平洋和墨西哥灣沿岸及港口;另一路由總司令泰勒率領,直取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

5月18日,泰勒率部越過格蘭德河並佔領了馬塔莫羅斯城。6月,泰勒的部隊由5000人擴至1.45萬人。7月14日,其先頭部隊到達位於墨西哥城以北1000英里的查馬爾戈,並在這里建立了進攻蒙特雷的基地。其間,墨西哥政府曾經試圖同美國談判,但談判無疾而終,墨西哥總統帕斯多也因此下台。

從9月中旬開始,美軍多次發動對戰略要地蒙特雷的進攻,但是在墨西哥軍民的頑強抵抗下,屢遭失敗。驕橫的泰勒不得不改變強攻策略,與沃爾思率領的另外一支美軍從蒙特雷城東西兩側齊頭並進,迂迴攻擊。經過激烈廝殺,9月24日,美軍終於攻破蒙特雷城,25日,墨守軍投降。

在西部地區,居住在薩克拉門托河谷的一批美國移民6月14日佔領了聖諾明,並宣布成立「加利福尼亞共和國」。7月9日,美軍兵不血刃地佔領了舊金山和聖諾明。不到一個月時間,美軍先後佔領了聖巴巴拉和洛杉磯。8月17日,美軍宣布加利福尼亞正式成為美國領土。

在此期間,卡尼率領的遠征軍於1846年六七月間到達位於阿肯色河與聖菲小道的交匯處本特堡。8月15日到達拉斯韋加斯,宣布新墨西哥成為美國的一部分。9月底,卡尼率領騎兵部隊越過科羅拉多進入南加利福尼亞。1847年1月13日,在聖費爾南多,墨西哥殘余武裝力量向美軍投降。至此,美國已經侵佔了墨西哥大片領土。有人尖銳地評論說:「美軍猶如一頭闖進墨西哥玉米地的黑熊,只不過並不稀罕美味的玉米,而是把土地作為唯一的目標。」

從1847年2月開始,美國再次向作戰前線大量增派兵力,戰爭進入第二階段。3月9日,美軍司令斯科特調集軍隊1.3萬人,配備50門大炮,在海軍部隊的支援下,對墨西哥東海岸的最大港口韋拉克魯斯實施兩棲登陸作戰。駐守該港的4000墨軍士氣低落,無心戀戰,也沒有海軍支援,美軍無一傷亡就成功登陸。隨後,美軍便開始瘋狂圍攻韋拉克魯斯城。從3月22日開始,美72艘軍艦和陸軍的大炮對韋拉克魯斯進行了連續幾天的野蠻炮擊。但這次美軍遭到了墨西哥守軍的頑強抵抗,有82名美軍傷亡。惱羞成怒的斯科特下令:墨西哥人不投降,便不許任何活人離開這座城市。在美軍猛烈的炮火下,韋拉克魯斯血流成河。7天之後,美軍攻佔該城。

攻陷韋拉克魯斯後,美軍就掃清了進攻墨西哥城的最大障礙,於是加快了行軍速度。墨西哥總統聖安納倉促集中1.3萬人在塞羅戈多與美軍會戰。4月18日,美軍穿過山谷密林,突襲墨軍左翼,俘虜3000多人,聖安納只好下令撤退。5月15日,美軍推進到離墨西哥城80英里的普埃布拉,因為城裡上層人士賣國投降,美軍輕松地攻佔了這座墨西哥第三大城。8月6日,美軍兵臨墨西哥城城下,已經沒有退路的墨西哥軍民在郊區外圍與敵人展開了激戰。但終因寡不敵眾,墨軍節節敗退。為奪取墨西哥首都,斯科特親自率7000人發動總攻,而此時墨西哥城內已經聚集了1.5萬官兵,美軍一時無法得逞。情急之下,9月12日,斯科特派人偷襲高達200英尺的查普爾特佩克小山工事,企圖居高臨下控制墨西哥城。面對美軍潮水般的進攻,駐守此地的墨西哥軍事學院的學生們浴血奮戰,美軍死傷遍地。9月13日黃昏,墨西哥總統聖安納率政府成員慌忙撤退,城內一片混亂。9月14日拂曉,美軍趁機攻入城內。為顯示威風,斯科特下令美軍官兵身穿嶄新制服舉行盛大的入城儀式,卻突然遭到了墨軍的猛烈射擊,死傷慘重。入城後,美軍與墨軍展開了整整一天的激烈巷戰,直至9月15日,在傷亡860多人後才完全控制了墨西哥城。

墨西哥城淪陷後,英勇不屈的墨西哥人民與佔領者展開了大規模的游擊戰。無奈之下,美軍調集2萬人專門同游擊隊作戰,殘酷鎮壓墨西哥人民的反抗。墨西哥政府本來可以抓住機會組織反攻,轉敗為勝。但墨西哥統治者一味妥協,還解除了聖安納的總統職務,成立了以培尼亞為臨時總統的新政府。培尼亞上台後,立即呼籲美國舉行和談。1848年2月2日,美墨雙方簽訂了《瓜達盧佩·伊達爾戈條約》。美國攫取了墨西哥近一半的領土,合計約230萬平方公里。這就是今天美國的加利福尼亞州、內華達州、猶他州、亞利桑那州和新墨西哥州的大部,以及科羅拉多州和懷俄明州的一部分。美國僅僅付給墨西哥1500萬美元作為「補償」。

通過美墨戰爭,美國一躍成為地跨大西洋和太平洋的大國,而且從此成為美洲的主宰。就連親自參與了戰爭的美國名將格蘭特也不得不承認:「這場戰爭乃是強大民族對弱小民族所進行的最不正義的戰爭之一。」

㈥ 關於二戰的事

二戰大記事
(1939年)

9月1日 德國進攻波蘭
9月3日 英、法對德宣戰,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英國頒布義務兵役法案並建立戰時內閣;澳大利亞、紐西蘭和印度對德宣戰;德國潛艇擊沉英國客輪「雅典尼亞」號
9月4日 日本政府聲明不參與歐洲戰爭
9月5日 美政府聲明美國在戰爭中保持中立
9月6日 南非聯邦對德宣戰
9月7日 阿富汗聲明在戰爭中保持中立
9月8日-28日 華沙保衛戰
9月10日 加拿大對德宣戰
9月12日 同盟國在阿貝維爾城召開第一次最高軍事會議
9月15日 蘇、蒙和日本簽訂哈勒欣河停戰協定;德軍佔領盧布林
9月16日-17日 波蘭政府遷往羅馬尼亞
9月17日 蘇聯紅軍越過蘇波國界,進駐西烏克蘭和白俄羅斯
9月26日 法國政府禁止共產黨活動
9月28日 蘇聯和愛沙尼亞簽訂互助條約
9月28日蘇德簽訂劃定邊界條約
9月30日 波蘭流亡政府成立
10月2日 最後一批波蘭兵停止抗擊德軍;泛美會議確定美洲沿海300海里為安全海區
10月8日-12日 德國將波蘭西部省份並入德國,並在其餘地區建立「波蘭佔領區總督管轄區」
10月19日 英、法、土簽訂同盟條約
10月28日 布拉格等捷克城市舉行反法西斯遊行示威
11月1日-2日 蘇聯最高蘇維埃決定接受西烏克蘭和西白俄羅斯加入蘇聯,並與烏克蘭、白俄羅斯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合並
12月18日 德國戰艦「施比海軍上將號」在拉普拉塔灣被擊沉
(1940年)

2月24日 德最高統帥部批准進攻法、比、荷作戰計劃
3月21日-6月16日 法國雷諾政府當政
4月9日 德軍侵入挪威和丹麥
4月14日 英法遠征軍在挪威登陸
5月10日 德軍侵入比利時和荷蘭
5月10日 英國張伯倫下台,丘吉爾組閣
5月13日 德軍在色當突破盟軍防線
5月14日 荷蘭軍隊投降
5月18日 希特勒命令將比利時的三個區合並於德國
5月20日 任命魏剛為法國戰區盟軍總司令
5月26日-6月3日 英、法軍隊敦刻爾克大撤退
5月28日 比利時軍隊投降
6月3日-7日 英法軍隊從北挪威撤退
6月10日 義大利對英法宣戰
6月14日 德軍攻入巴黎
6月16日 丘吉爾建議建立英、法兩個國家的統一體
6月18日 戴高樂將軍號召進行抵抗並組織「自由法國」運動
6月20日 美國建立兩黨政府
6月22日 法德簽訂康邊停戰協定;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滅亡
6月24日 法意在羅馬簽訂停戰協定
6月28日 美國通過國防法
7月1日 法國貝當政府遷往維希
7月19日-8月19日 義大利軍隊進攻北非
7月4日 法國貝當政府與英國絕交
7月10日 法國民議會將國家全部政權移交貝當
7月16日 希特勒下令准備「海獅戰役」
7月18日 英日簽訂暫時封閉滇緬公路協定
7月22日 英國成立專門作戰指揮機構
7月31日 德國軍政領導人會議決定準備發動對蘇戰爭,軍隊增加到180個陸軍師
8月13日 德空軍開始集中轟炸英國
8月17日 希特勒宣布完全封鎖不列顛群島
9月13日 義大利軍開始進攻利比亞
9月25日 德國侵略者取締挪威行政委員會
9月27日 德、意、日在柏林簽訂三國協定
10月12日 德軍進攻羅馬尼亞
10月28日 義大利進攻希臘
11月5日 羅斯福第三次當選美國總統
11月14日-19日 德空軍襲擊伯明翰、考文垂
11月20日 匈牙利加入法西斯國家三國協定
12月9日-1941年2月10日 英軍在北非對義大利軍發起反攻
12月18日 希特勒簽署關於對蘇戰爭的第21號命令(「巴巴洛薩計劃」)

(1941年)

1月22日 英軍佔領托布魯克(北非)
2月9日 德國宣布吞並盧森堡
2月11日 德軍進入北非
2月17日 保加利亞-土耳其發表互不侵犯宣言
3月1日 保加利亞加入三國協定
3月25日 南斯拉夫加入三國協定
3月27日 通過英、美協同作戰報告
3月30日-4月15日 德、意軍隊在北非發動攻勢
4月6日 德國及其盟國入侵南斯拉夫和希臘
4月11日 美海軍擴大大西洋巡防區
4月13日 蘇、日中立條約簽訂
4月17日 南斯拉夫軍隊投降
4月21日 希臘軍隊投降
4月24日-29日英軍從希臘撤退
5月20日 德空運部隊在克里特島登陸
5月27日 英軍擊沉德國主力艦「俾斯麥」號
5月27日 美國宣布處於「無限期緊急狀態」
6月8日 英軍進駐敘利亞
6月9日 德國成立特別司令部「東方部」
6月18日 德國-土耳其簽訂友好互不侵犯條約
6月22日 德國法西斯侵入蘇聯,蘇聯衛國戰爭開始
6月22日 丘吉爾聲明在對德戰爭中英國支持蘇聯
6月23日 蘇聯人民委員會和聯共(布)中央決定建立蘇聯武裝部隊最高統帥部
6月23日 美國政府聲明在戰爭中援助蘇聯
6月30日-7月1日 德軍佔領里沃夫和里加
7月7日 塞爾維亞開始反法西斯武裝起義
7月10日-9月10日 斯摩棱斯克保衛戰
7月12日 蘇、英就在對德作戰中協同一致問題達成協議
7月21日 德空軍第一次空襲莫斯科
8月4日-10月16日 敖德薩保衛戰
8月14日 英、美簽訂大西洋憲章
8月29日 德、意就在歐洲建立「新秩序」發表宣言
9月8日 德軍包圍列寧格勒
9月30日-1942年4月20日莫斯科保衛戰
10月19日 英國軍事生產工人全國會議通過在歐洲開辟第二戰場的協議
10月30日-1942年7月4日塞瓦斯托波爾保衛戰
11月27日 義大利侵略軍被趕出衣索比亞
12月5日 蘇軍在莫斯科轉入反攻
12月6日 英對芬、匈、羅宣戰
12月7日 日本偷襲珍珠港,太平洋戰爭爆發
12月8日 德最高統帥部指示德軍在蘇德戰線轉入防禦
12月11日 德、意對美宣戰。德、意、日締結共同對英、美作戰協定
12月16日-17日 英、蘇代表在莫斯科談判
12月16日 阿根廷進入特別戒嚴狀態
12月19日 希特勒任德軍最高統帥
12月21日 南斯拉夫游擊隊組成第一支正規軍
12月24日-1942年1月14日羅斯福和丘吉爾就對軸心國斗爭的策略問題進行談判
12月25日 日軍佔領香港
12月 巴拿馬、古巴、海地、瓜地馬拉、多米尼加、尼加拉瓜、哥斯大黎加、薩爾瓦多對德、意、日宣戰

(1942年)

1月1日 26國《同盟國宣言》在華盛頓簽訂
1月2日 日本佔領馬尼拉
1月5日 波蘭共產主義組織統一為波蘭工人黨
1月13日 同盟國代表會議在倫敦通過懲治戰犯聲明
1月15日-28日 美洲國家第二次協商會議
1月18日 軸心國劃分作戰區軍事協定
1月29日 蘇、美、伊在德黑蘭簽訂同盟條約
2月1日 挪威吉斯林傀儡政府成立
2月6日 菲律賓建立全國抗日統一戰線
2月15日 日軍佔領新加坡
2月23日 美英簽訂在反侵略戰爭中互助原則的協議
2月28日 日軍侵佔爪哇島。
3月7日 日軍侵佔仰光
3月9日 荷軍在印尼投降
3月 菲律賓成立人民抗日軍
3月 阿爾巴尼亞建立全國解放委員會
3月 英美建立聯合參謀部
4月28日 美空軍襲擊東京、橫濱、名古屋和神戶
5月4日-8日 珊瑚海海戰
5月5日日軍佔領菲律賓群島
5月5日 日軍佔領瓜達爾卡納群島
5月20日 蘇最高蘇維埃主席團頒布衛國戰爭勛章命令
5月26日 蘇、英簽訂在戰爭中結成同盟以及戰後合作互助條約
5月30日 蘇成立游擊運動中央司令部
6月1日 墨西哥對軸心國宣戰
6月4日-7日 日本艦隊在中途島戰敗
6月11日 蘇美簽訂在戰爭中互助原則的協議
6月28日 德軍開始向頓河進攻
7月14日 印度國大黨工人委員會要求印度立即獨立
7月17日-1943年 斯大林格勒戰役,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轉折點
7月18日-25日英美倫敦談判
7月25日-12月31日 蘇軍在北高加索進行保衛戰
7月 加拿大軍參加歐戰活動法案生效
8月9日 英殖民當局逮捕甘地、尼赫魯等國大黨領導人
8月12日-15日 英蘇首腦在莫斯科會談
9月5日 蘇發布《關於游擊運動的任務》命令
10月14日 蘇聯政府聲明"希特勒侵略者及其同夥應對在歐洲所佔領的國家所犯下的罪行承擔責任"
10月23日 英國在阿拉曼開始進攻
11月2日 蘇設立國家非常委員會調查德國法西斯侵略者及其同夥的暴行
11月8日 英美軍隊在德屬北非港口登陸
11月11日 德、意軍隊侵佔法國非佔領區
11月13日 英軍進入托布魯克
11月19日 蘇軍在斯大林格勒轉入反攻
12月4日 蘇波簽訂互助友好聲明
12月18日 蘇聯政府發表關於阿爾巴尼亞獨立的聲明

(1943年)

1月13日 德國宣布總動員
1月14日-26日 英美卡薩布蘭卡會談
1月18日 蘇軍突破列寧格勒封鎖線
1月21日 英美聯合司令部指示對德國工業設施進行空襲
1月23日 英軍進入的黎波里
2月8日-14日 蘇軍解放庫爾斯克、克拉斯諾達爾、頓河羅斯托夫、伏羅希洛夫格勒
2月10日 《阿爾及利亞人民宣言》制訂
2月10日 甘地開始絕食三周
3月5日-4月2日 都靈、米蘭等城市軍工企業舉行罷工
3月5日 雅典萬人遊行示威,抗議德國佔領者強迫人民負擔勞動義務
3月9日 以蘇加諾為首的印尼「人民精神力量中心」建立
3月21日 英美軍開始進攻突尼西亞
4月7日-10日 希特勒和墨索里尼會談
4月15日 法共《人道報》發表《准備武裝起義總指示》
4月25日 蘇聯政府和波蘭流亡政府絕交
5月11日-19日 丘吉爾和羅斯福在華盛頓會談
5月12日-13日 德「非洲」集團軍群在突尼西亞投降
5月27日 法國建立抵抗運動全國委員會
5月末 印度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
6月3日 法民族解放委員會在阿爾及爾成立
6月10日 共產國際執委會主席決定解散共產國際的全部組織機構
7月10日 英美陸戰隊在西西里島登陸
7月12日-13日 「自由德國」全國委員會召開成立大會
7月24日-25日 義大利法西斯政府被推翻,墨索里尼被捕,巴多里奧政府建立
7月25日-8月3日 英美空軍集中襲擊漢堡
7月27日 義大利解散法西斯黨
8月17日 英美軍佔領西西里島
8月17日-25日 英美魁北克會談
8月23日 蘇軍解放哈爾科夫
8月25日 以蒙巴頓為首的東南亞盟軍指揮部建立
8月 日本宣告緬甸「獨立」
9月8日 義大利宣告投降,德軍佔領義大利北部和中部各省
9月23日 墨索里尼宣布成立新法西斯「社會共和國」
9月25日 蘇軍解放斯摩棱斯克
10月13日 義大利(巴多里奧政府)對德宣戰
10月14日 菲律賓傀儡共和國成立並和日本締結軍事同盟
10月19日-30日 蘇、美、英外長莫斯科會議
10月21日 日本在新加坡建立「自由印度臨時政府」
11月1日 美陸戰隊在布干維爾島登陸
11月6日 蘇軍解放基輔
11月20日 美軍在吉爾伯特群島登陸
11月22日-26日 開羅會議
11月28日-12月1日 德黑蘭會議
12月24日 蘇軍開始進攻烏克蘭

(1944年)

1月14日 蘇軍在列寧格勒和諾夫哥羅德轉入進攻
1月24日 蘇軍解放烏克蘭第涅伯河右岸地區、西烏克蘭和克里米亞部分地區
1月27日 列寧格勒封鎖完全解除
3月15日 法國抵抗運動全國委員會批准抵抗運動綱領
3月19日 德軍佔領匈牙利
3月 法國愛國戰線組織合並為法國內地軍
5月11日 英美軍隊開始進攻羅馬
6月2日 法蘭西共和國臨時政府宣布成立法國民族解放委員會
6月4日 盟軍進駐羅馬
6月6日 英美軍隊在諾曼底登陸,歐洲第二戰場開辟
6月13日 德國V-1飛彈首次射擊英國本土
6月15日 美軍在塞班島登陸
6月20日 羅馬尼亞組成民族民主同盟
6月23日-24日 蘇軍在白俄羅斯開始進攻
6月26日 美軍進入瑟堡
7月3日 蘇軍解放明斯克並在東部包圍的中央集團軍群部分兵力
7月10日-10月22日 蘇軍進行利沃夫-散多梅希攻擊戰
7月18日 盟軍進入克恩城
7月18日 日本東條英機內閣辭職。小磯國昭組閣
7月20日 施陶芬博爾格上校謀殺希特勒未遂
7月21日 波蘭民族解放委員會成立
8月1日-10月2日 華沙起義
8月2日 土耳其和德國斷絕外交和經濟關系
8月15日 盟軍在法國南部登陸
8月18日 德共主席台爾曼被害
8月19日-25日 巴黎人民起義勝利
8月20日 蘇軍在摩爾達維亞開始進攻
8月21日-27日 盟軍進抵塞納河並強行渡河
8月23日-24日 羅馬尼亞「八?二三」武裝起義,羅馬尼亞對德宣戰
8月26日 美英事實上承認戴高樂政府
8月28日 戴高樂命令解散國內武裝力量
9月2日 盟軍解放布魯塞爾
9月14日 蘇軍在波羅的海轉入進攻
9月19日 英蘇和芬蘭簽訂停戰協定
9月21日 蘇聯和南斯拉夫就蘇對南軍事援助進行談判
10月20日 美軍在萊特島登陸
10月20日 蘇軍和南斯拉夫軍隊解放貝爾格萊德
10月23日 蘇、美、英政府承認法國臨時政府
10月24日-25日 美日艦隊菲律賓海戰
10月28日 盟國和保加利亞簽訂停戰協定
11月2日 鐵托和舒巴希奇簽訂協議成立南斯拉夫統一政府
11月10日-11日 德國從希臘撤軍
11月29日 人民解放軍解放阿爾巴尼亞
12月10日 蘇法簽訂同盟互助條約
12月16日-25日德軍在阿登反攻

(1945年)

1月2日-5日 蘇聯承認波蘭臨時政府並恢復甦波外交關系
1月17日 蘇波軍隊解放華沙
1月20日 匈牙利和盟國簽訂停戰協定,匈對德宣戰
2月4日-11日 雅爾塔會議
2月8日-24日 蘇軍向西里西亞進攻戰
2月8日 盟軍在萊茵河地區開始進攻
2月13日 布達佩斯解放
2月23日 土耳其對德日宣戰
3月9日 日本在越、柬、老撤銷法國的殖民行政機關並建立傀儡政府
3月9日-12日 印度支那共產黨政治局常委擴大會議通過准備抗日武裝起義的方針
3月22日 開羅代表大會簽訂阿拉伯國家聯盟條約
3月27日 緬甸舉行反對日本侵略者武裝起義
4月1日 盟軍在魯爾區包圍德軍兵團;美軍佔領沖繩島
4月4日 從匈牙利領土徹底驅逐德國法西斯軍隊
4月5日 蘇聯政府廢除蘇日中立條約;捷政府通過「科希策綱領」
4月9日 蘇軍進入哥尼斯堡
4月11日 蘇、南簽訂友好互助和戰後合作條約
4月12日 美國總統羅斯福逝世
4月13日 蘇軍佔領維也納
4月16日 蘇軍開始進攻柏林
4月19日 義大利起義者解放波倫亞
4月21日 蘇波同盟互助條約
4月25日 蘇美軍在托爾高會師
4月25日-6月26日 聯合國大會在舊金山召開
4月28日 墨索里尼被處死
4月29日 德軍在北義大利投降
4月30日 希特勒自殺
5月1日 歐洲協商委員會批准「德國管制機構協定」
5月2日 蘇軍佔領柏林
5月5日-9日 布拉格人民起義和解放
5月7日 德軍無條件投降書預簽
5月8日 簽署德軍無條件投降書
6月5日 蘇、美、英、法宣告德國戰敗,由四大盟國掌握德國最高政權
6月26日 簽署聯合國憲章
6月28日 波蘭民族統一臨時成立
7月17日-8月2日 波茨坦會議
8月6日 美國原子彈炸毀日本廣島
8月8日 蘇軍對日宣戰
8月9日 美國原子彈轟炸日本長崎
8月14日 日本最高首腦討論無條件投降問題
8月14日 蘇中簽訂友好同盟條約
8月15日 日本天皇的《停戰詔書》正式播發,宣布無條件投降
8月18日 蘇軍在千島群島登陸
9月2日 日本代表外相重光葵和日軍參謀總長梅津美治郎在東京灣內美國軍艦「密蘇里」號甲板上簽署正式投降書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558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912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1484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457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1550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1210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1173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2356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1185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8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