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觀西班牙 » 西班牙雷電死亡多少人口

西班牙雷電死亡多少人口

發布時間: 2022-08-09 00:08:47

❶ 雷電造成了多少損失

雷電是一種自然現象。據氣象部門觀測統計,地球上每秒鍾就有15次雷電發生,即平均每天約發生800萬次閃電。雷電和台風、洪水等氣象災害一樣,會給人類社會帶來巨大的生命財產損失。據不完全統計,全世界每年因雷擊造成的損失約合10億美元以上,人員傷亡達5萬之眾。我國每年因雷擊傷亡的人數在1萬人以上。僅2007年8月份,我國就有17個省市因雷電災害導致109人死亡,43人受傷。

❷ 雷擊事件

雷擊

【雷電形成的原因】

一部分帶電的雲層與另一部分帶異種電荷的雲層,或者是帶電的雲層對大地之間迅猛的放電。這種迅猛的放電過程產生強烈的閃電並伴隨巨大的聲音。這就是我們所看到的閃電和雷鳴。
當然,雲層之間的放電主要對飛行器有危害,對地面上的建築物和人、畜沒有很大影響,雲層對大地的放電,則對建築物、電子電氣設備和人、畜危害甚大。

通常雷擊有三種主要形式:其一是帶電的雲層與大地上某一點之間發生迅猛的放電現象,叫做「直擊雷」。其二是帶電雲層由於靜電感應作用,使地面某一范圍帶上異種電荷。當直擊雷發生以後,雲層帶電迅速消失,而地面某些范圍由於散流電阻大,以致出現局部高電壓,或者由於直擊雷放電過程中,強大的脈沖電流對周圍的導線或金屬物產生電磁感應發生高電壓以致發生閃擊的現象,叫做「二次雷」或稱「感應雷」。其三是「球形雷」。

【雷電的威力】

雷電電流平均約為20 000A(甚至更大),雷電電壓大約是10的10次方伏(人體安全電壓為36伏),一次雷電的時候大約為千分之一秒,平均一次雷電發出的功率達200億千瓦(一般電飯鍋的功率低於1000瓦)。

我國建造的世界上最大的水力發電站——三峽水電站,電站的裝機總容量為1820萬千瓦,只有一次雷電功率的千分之一。

當然雷電的電功率雖然很大,但由於放電時間短,所以閃電電流的電功並不算大,一次約為5555度。

全世界每秒就有100次以上的雷電現象,一年裡雷電釋放的總電能余約為17.5億千度。

若一度電的電費為0.30元,全世界一年的雷電價值為5.25萬億元,這是一筆巨大的財富,但由於雷電時間極短,人類還無法捕捉這種電能,目前世界上還沒有研究出利用雷電電能的方法。

【雷電的危害】

強雷暴是一種災害性天氣,雷達會引起雷擊火險,由於雷電主要產生於積雨雲中,而積雨雲是空氣強對流的產物,所以電閃雷鳴常伴有大風、陣性降雨或冰雹等惡劣天氣,大風颳倒房屋,拔起大樹(有時會被雷劈開),農作物遭冰雹襲擊,暴雨引發山洪暴發、泥石流等地質災害。雷電所造成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是觸目驚心的,雷電以其巨大的破壞力給人類社會帶來了慘重的災難,對國民經濟和生命安全危害日趨嚴重,所以防雷意識的加強,做好防雷減災工作,將災害降至最低,這些被社會各界和越來越多的人們重視。

【防範技巧】

1、單位防雷電六大辦法

(1)單位應定期由有資質的專業防雷檢測機構檢測防雷設施,評估防雷設施是否符合國家規范要求。

(2)單位應設立防範雷電災害責任人,負責防雷安全工作,建立各項防雷減災管理規章,落實防雷設施的定期檢測,雷雨後的檢查和日常的維護。

(3)建設單位在防雷設施的設計和建設時,應根據地質、土壤、氣象、環境、被保護物的特點、雷電活動規律等因素綜合考慮,採用安全可靠、技術先進、經濟合理的設計和施工。

(4)應採用技術和質量均符合國家標準的防雷設備、器件、器材,避免使用非標准防雷產品和器件。

(5)新增加建設和新增加安裝設備應用時對防雷系統進行重新設計和建設。

(6)雷災發生時應及時向市防雷所上報情況,以便及時處理,避免再次雷擊。

2、個人防雷電十大秘訣

(1)應該留在室內,並關好門窗;在室外工作的人應躲入建築物內。

(2)不宜使用無防雷措施或防雷措施不足的電視、音響等電器,不宜使用水龍頭。

(3)切勿接觸天線、水管、鐵絲網、金屬門窗、建築物外牆,遠離電線等帶電設備或其它類似金屬裝置。

(4)減少使用電話和手提電話。

(5)切勿游泳或從事其它水上運動,不宜進行室外球類運動,離開水面以及其它空曠場地,尋找地方躲避。

(6)切勿站立於山頂、樓頂上或其它接近導電性高的物體。

(7)切勿處理開口容器盛載的易燃物品。

(8)在曠野無法躲入有防雷設施的建築物內時,應遠離樹木和桅桿。

(9)在空曠場地不宜打傘,不宜把羽毛球、高爾夫球棍等扛在肩上。

(10)不宜開摩托車、騎自行車。

【雷擊的急救】

一、主症
皮膚被燒焦,鼓膜或內臟被震裂,心室顫動,心跳停止,呼吸肌麻痹。

二、急救

1.傷者就地平卧,松解衣扣,乳罩、腰帶等。

2.立即口對口呼吸和胸外心臟擠壓,堅持到病人蘇醒為止。

3.手導引或針刺人中,十宣,湧泉,命門等穴。

4.送醫院急救。

三、預防

1.雷雨天不在室外走動或大樹下避雨,拿掉身上的金屬,蹲下防雷擊。關閉電視、收音機,拔掉天線。

2.打雷時遠離電燈、電源,不靠近柱和牆壁,防引起感應電。

3.在高樓須快入室,在高山快下來,下游泳快上岸。

4.關好門窗、家電、電視機及關電門。

5.在室外者感到頭發豎立,皮膚刺痛,肌肉發抖,即有將被閃電擊中的危險,應立即卧倒或原地,可避免雷擊。

❸ 雷電是現象,還是等離子態的物質

雷電是伴有閃電和雷鳴的一種雄偉壯觀而又有點令人生畏的放電現象。雷電一般產生於對流發展旺盛的積雨雲中,因此常伴有強烈的陣風和暴雨,有時還伴有冰雹和龍卷風。積雨雲頂部一般較高,可達20公里,雲的上部常有冰晶。冰晶的凇附,水滴的破碎以及空氣對流等過程,使雲中產生電荷。雲中電荷的分布較復雜,但總體而言,雲的上部以正電荷為主,下部以負電荷為主。因此,雲的上、下部之間形成一個電位差。當電位差達到一定程度後,就會產生放電,這就是我們常見的閃電現象。閃電的的平均電流是3萬安培,最大電流可達30萬安培。閃電的電壓很高,約為1億至10億伏特。一個中等強度雷暴的功率可達一千萬瓦,相當於一座小型核電站的輸出功率。放電過程中,由於閃道中溫度驟增,使空氣體積急劇膨脹,從而產生沖擊波,導致強烈的雷鳴。 帶有電荷的雷雲與地面的突起物接近時,它們之間就發生激烈的放電。在雷電放電地點會出現強烈的閃光和爆炸的轟鳴聲。這就是人們見到和聽到的閃電雷鳴。
【雷電的種類】
雷電分直擊雷、電磁脈沖、球型雷、雲閃四種。其中直擊雷和球型雷都會對人和建築造成傷害,而電磁脈沖主要影響電子設備,雲閃由於是在兩塊雲之間或一塊雲的兩邊發生,所以對人類危害最小。
直擊雷就是在雲體上聚集很多電荷,大量電荷要找到一個通道來泄放,有的時候是一個建築物,有的時候是一個鐵塔,有的時候是空曠地方的一個人,所以這些人或物體都變成電荷泄放的一個通道,就把人或者建築物給擊傷了。直擊雷是威力最大的雷電,而球型雷的威力比直擊雷小。
【雷雲的形成】
產生雷電的條件是雷雨雲中有積累並形成極性。科學家們對雷雨雲的帶電機制及電荷有規律分布,進行了大量的觀測和試驗,積累了許多資料,並提出各種各樣的解釋,有些論點至今還有爭論。
1. 對流雲初始階段的「離子流」假說。
大氣中存在這大量的正離子和負離子,在雲中的雨滴上,電荷分布是不均勻的,最外邊的分子帶負電,里層的帶正電,內層比外層的電勢差約高0.25V。為了平衡這個電勢差,水滴就必須優先吸收大氣中的負離子,這就使水滴逐漸帶上了負電荷。當對流發展開始時,較輕的正離子逐漸的被上升的氣流帶到雲的上部;而帶負電的雲滴因為比較重,就留在了下部,造成了正負電荷的分離。
2. 冷雲的電荷積累
當對流發展到一定階段,雲體伸入0℃層以上的高度後,雲中就有了過冷水滴、霰粒和冰晶等。這種由不同相態的水汽凝結物組成且溫度低於0℃的雲,叫冷雲。冷雲的電荷形成和積累過程有如下幾種:
① 過冷水滴在霰粒上撞凍起電
在雲層重有許多水滴在溫度低於0℃時也不會凍結,這種水滴叫過冷水滴。過冷水滴是不穩定的,只要它們被輕輕地震動一下,就馬上凍結稱冰粒。當過冷水滴與霰粒碰撞時,會立即凍結,這叫撞凍。當發生撞凍時,過冷水滴外部立即凍成冰殼,但它的內部仍暫時保持著液態,並且由於外部凍結放的潛熱傳到內部,其內部液態過冷水的溫度比外面的冰殼高。溫度的差異使得凍結的過冷水滴外部帶上正電,內部帶上負電。當內部也發生凍結時,雲滴就膨脹分裂,外表皮破裂成許多帶正電的冰屑,隨氣流飛到雲層上部,帶負電的凍滴核心部分則附在較重的霰粒上,使霰粒帶負電並留在雲層的中下部。
② 冰晶與霰粒的摩擦碰撞起電
霰粒是由凍結水滴組成的,成白色或乳白色,結構比較鬆脆。由於經常有冷水滴與它撞凍並釋放潛熱,它的溫度一般比冰晶高。在冰晶中含有一定量的自由離子(OH-和H+),離子數隨溫度升高而增多。由於霰粒與冰晶接觸部分存在著溫度差,高溫端的自由離子必然要多於低溫端,因而離子必然從高溫端向低溫端遷移。離子遷移時,帶正電的氫離子速度較快,而帶負電的較重的氫氧根離子則較慢。因此,在一定時間內就出現了冷端氫離子過剩的現象,造成了高溫端為負,低溫端為正的電極化。當冰晶與霰粒接觸後,又分離時,溫度較高的霰粒就帶上了負電,而溫度較低的冰晶就帶上了正電。在重力和上升氣流的作用下,較輕的帶正電的冰晶集中到雲的上部,較重的帶負電的霰粒則停留在雲層的下部,因而造成了冷雲的上部帶正電而下部帶負電。
③ 水滴因含有稀薄鹽分而起電
出了上述冷雲的兩種起電機制外,還有人提出了由於大氣中水滴含有稀薄鹽分而產生起電機制。當雲滴凍結時,冰的晶格中可以容納負的氯離子,卻排斥正的鈉離子。因此,水滴凍結的部分帶負電,而未凍結的部分帶正電(水滴凍結時是從里向外進行的)。由於水滴凍結而成的霰粒在下落的過程中,摔掉表面還未來得及凍結的水分,形成許多帶正電的小雲滴,而凍結的核心部分則帶負電。由於重力和氣流的分選作用,電正點的小滴被帶到雲的上部,而帶負電的霰粒則停留在雲的中、下部。
3. 暖雲的電荷積累
在熱帶地區,有一些雲整個雲體都位於0℃以上區域。因而只含有水滴而沒有固態水粒子。這種雲叫暖雲或水雲。暖雲也會出現雷電現象。在中緯度地區的雷暴雲,雲體位於0℃等溫線一下的部分,就是雲的暖區。在雲的暖區里也有起電過程發生。
在雷雨雲的發展過程中,上數機制在不同的發展階段分別起作用。但是,最主要的帶電機制還是由於水滴凍結造成的。大量觀測事實表明,只有當雲頂呈現纖維狀,絲縷結構時,雲彩發展成為雷雨雲。飛機觀測發現,雷雨雲中存在以冰、雪晶和霰粒為主的大量雲粒子,而且大量電荷的積累即雷雨雲迅猛帶電機制,必須依靠霰粒生長過程的碰撞、撞凍和摩擦等才能發生。
【閃電是什麼】
暴風雲通常產生電荷,底層為陰電,頂層為陽電,而且還在地面產生陽電荷,如影隨形地跟著雲移動。陽電荷和陰電荷彼此相吸,但空氣卻不是良好的傳導體。陽電奔向樹木、山丘、高大建築物的頂端甚至人體之上,企圖和帶有陰電的雲層相遇;陰電荷枝狀的觸角則向下伸展,越向下伸越接近地面。最後陰陽電荷終於克服空氣的阻障而連接上。巨大的電流沿著一條傳導氣道從地面直向雲涌去,產生出一道明亮奪目的閃光。一道閃電的長度可能只有數千米,但最長可達數百千米。
閃電的溫度,從攝氏一萬七千度至二萬八千度不等,也就是等於太陽表面溫度的3~5倍。閃電的極度高熱使沿途空氣劇烈膨脹。空氣移動迅速,因此形成波浪並發出聲音。閃電距離近,聽到的就是尖銳的爆裂聲;如果距離遠,聽到的則是隆隆聲。你在看見閃電之後可以開動秒錶,聽到雷聲後即把它按停,然後以3來除所得的秒數,即可大致知道閃電離你有幾千米。
【閃電的類型】
曲折開叉的普通閃電稱為枝狀閃電。枝狀閃電的通道如被風吹向兩邊,以致看來有幾條平行的閃電時,則稱為帶狀閃電。閃電的兩枝如果看來同時到達地面,則稱為叉狀閃電。
閃電在雲中陰陽電荷之間閃爍,而使全地區的天空一片光亮時,那便稱為片狀閃電。
未達到地面的閃電,也就是同一雲層之中或兩個雲層之間的閃電,稱為雲間閃電。有時候這種橫行的閃電會行走一段距離,在風暴的許多公里外降落地面,這就叫做「晴天霹靂」。
閃電的電力作用有時會在又高又尖的物體周圍形成一道光環似的紅光。通常在暴風雨中的海上,船隻的桅桿周圍可以看見一道火紅的光,人們便借用海員守護神的名字,把這種閃電稱為「聖艾爾摩之火」。
超級閃電指的是那些威力比普通閃電大100多倍的稀有閃電。普通閃電產生的電力約為10億瓦特,而超級閃電產生的電力則至少有1000億瓦特,甚至可能達到萬億至100000億瓦特。
紐芬蘭的鍾島在1978年顯然曾受到一次超級閃電的襲擊,連13公里以外的房屋也被震得格格響,整個鄉村的門窗都噴出藍色火焰。
【襲擊的時間】
就在你閱讀這篇文章的時候,世界各地大約正有1800個雷電交作在進行中。它們每秒鍾約發出600次閃電,其中有100次襲擊地球。
烏干達首都坎帕拉和印尼的爪哇島,是最易受到閃電襲擊的地方。據統計,爪哇島有一年竟有300天發生閃電。而歷史上最猛烈的閃電,則是1975年襲擊辛巴威鄉村烏姆塔里附近一幢小屋的那一次,當時死了21個人。
【雷電發生的頻率與特性】
在任何給定時刻,世界上都有1800場雷雨正在發生,每秒大約有100次雷擊。在美國,雷電每年會造成大約150人死亡和250人受傷。全世界每年有4000多人慘遭雷擊。在雷電發生頻率呈現平均水平的平坦地形上,每座300英尺高的建築物平均每年會被擊中一次。每座1200英尺的建築物,比如廣播或者電視塔,每年會被擊中20次,每次雷擊通常會產生6億伏的高壓。
每個從雲層到地面的閃電實際上包含了在60毫秒間隔內發生的3到5次獨立的雷擊,第一次雷擊的峰值電流大約為2萬安培,後續雷擊的峰值電流減半。最後一次雷擊之後,可能會有大約150安培的連續電流,持續時間達100毫秒。
經測量,這些雷擊的上升時間大約為200納秒或者更快。通過2萬安培和200納秒,不難計算得到dI/dt的值是每秒10^11安培!
【雷電的危害】
閃電的受害者有2/3以上是在戶外受到襲擊。他們每3個人中有兩個倖存。在閃電擊死的人中,85%是女性,年齡大都在10歲至35歲之間。死者以在樹下避雷雨的最多。
蘇利文也許是遭閃電襲擊的冠軍。他是退休的森林管理員,曾被閃電擊中7次。閃電曾經燙焦他的眉毛,燒著他的頭發,灼傷他的肩膀,扯走他的鞋子,甚至把他拋到汽車外面。他輕描淡寫地說:「閃電總是有辦法找到我。」
雷電對人體的傷害,有電流的直接作用和超壓或動力作用,以及高溫作用。當人遭受雷電擊的一瞬間,電流迅速通過人體,重者可導致心跳、呼吸停止,腦組織缺氧而死亡。另外,雷擊時產生的是火花,也會造成不同程度的皮膚燒灼傷。雷電擊傷,亦可使人體出現樹枝狀雷擊紋,表皮剝脫,皮內出血,也能造成耳鼓膜或內臟破裂等。
中國是一個多自然災害的國家,跟地理位置有著不可分割的關系,雷電災害在中國也有不少,最為嚴重的是廣東省以南的地區,東莞、深圳、惠州一帶的雷電自然災害已經達到世界之最,這些地方也是因為大氣層位置比較偏低所造成的影響。紐約是雷電災害最多的地區在近幾年更是明顯加強,我國的東莞近最為嚴重,雷電所帶來的經濟虧損在夏季5-8月之間,東莞當季的GDP比例虧損度接近6%,上千萬的經濟虧損,也是一大嚴重的自然災害多發區域。多起雷電傷人事件在東莞地區每年都會發生,達到了全世界雷擊人事件最頻繁,最多的地區。在中國,乃至全世界的雷電受災重區之一。
【防雷擊須知】
雷電發生時產生的雷電流是主要的破壞源,其危害有直接雷擊、感應雷擊和由架空線引導的侵入雷。如各種照明、電訊等設施使用的架空線都可能把雷電引入室內,所以應嚴加防範。
一、雷擊易發生的部位
1.缺少避雷設備或避雷設備不合格的高大建築物、儲罐等;
2.沒有良好接地的金屬屋頂;
3.潮濕或空曠地區的建築物、樹本等;
4.由於煙氣的導電性,煙囪特別易遭雷擊;
5.建築物上有無線電而又沒有避雷器和沒有良好接地的地方。
二、預防雷電的方法
應急要點:
1.注意關閉門窗,室內人員應遠離門窗、水管、煤氣管等金屬物體。
2.關閉家用電器,拔掉電源插頭,防止雷電從電源線入侵。
3.在室外時,要及時躲避,不要在空曠的野外停留。在空曠的野外無處躲避時,應盡量尋找低窪之處(如土坑)藏身,或者立即下蹲,降低身體高度。
4.遠離孤立的大樹、高塔、電線桿、廣告牌
5.立即停止室外游泳、劃船、釣魚等水上活動。
6.如多人共處室外,相互之間不要擠靠,以防雷擊中後電流互相傳到。
專家提示:
1.高大建築物上必須安裝避雷裝置,防禦雷擊災害。
2.在戶外不要使用手機
3.對被雷擊中人員,應立即採用心肺復甦法搶救。
4.雷雨天盡量少洗澡,太陽能熱水器用戶切忌洗澡。
【智能避雷技術】
由中國科學院研究員、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在國際上首次提出了通過消除雷擊危險性,使保護目標不再遭受雷擊的新一代避雷技術,稱為「智能避雷技術」 。以原中國科學院空間中心電學組專家團隊,經過十多年的潛心研究開發,從理論分析、模擬計算、實驗測試、模型實驗、工程實用化研究、外場實驗等各個角度和方法的研究,都證明了這一技術的合理性和可行性。期間經多次大小各類專家會議的評審鑒定,得到充分肯定,被譽為「21世紀防雷事業的曙光」 。
【雷電統計的概念】
雷電次數——當雷暴進行時,隆隆的雷聲持續不斷,若其間雷聲的時間間隔小於15分鍾時,不論雷聲斷續傳播的時間有多長,均算作是一次雷暴;若其間雷聲的停息時間在15分鍾以上時,就把前後分作是兩次雷暴。
雷電小時——就是說在該天文小時內發生過雷暴,更通俗些說是在這個時間里曾聽到過雷聲而不論雷暴持續時間的長短如何。某一地區的"年雷電小時數"也就是說該地區一年中有多少個天文小時發生過雷暴,而不管在某一小時內雷暴是足足繼續了一小時之久,還是只延續了數分鍾。
雷暴日數——也叫做雷電日數。這是我們所最熟悉的。只要在這一天內曾經發生過雷暴,聽到過雷聲,而不論雷暴延續了多長時間,都算作一個雷電日。"年雷電日數"等於全年雷電日數的總和。
雷暴月數——也叫做雷電月數,即指在這一個月內曾發生過雷暴。"年雷暴月數"也就是指一年中有多少個月發生過雷暴。

❹ 引雷實驗雷電威力到底有多大,為什麼我們要主動引雷,有什麼作用

引雷實驗雷電威力到底有多大,為什麼我們要主動引雷,有什麼作用?人工引雷可以在一定的時間和空間可控狀態下進行,為集中多種觀測設備對雷電進行直接和近距離測量提供了條件。

導變物體吸引像我們製造的地位針運用的就是這一原理,向中科院他們所做的引雷實驗就是通過火箭將金屬。導線發射空中,以此來建立放電通道,閃電電流就可以被引導至地面之上了。這次的實驗結果顯示,雷電釋放時間非常短暫,平均每次雷電過程都在擠微秒。人工引雷可以在一定的時間和空間可控狀態下進行,為集中多種觀測設備對雷電進行直接和近距離測量提供了條件。

❺ 全球每年被雷電劈死的人有多少

據有關部門不完全統計:我國每年因雷擊造成的傷亡一直持續在3000-4000人,而且這一數字仍在上升。全世界每年有幾千人死於雷擊,而因雷擊受傷人數可能是雷擊死亡人數的5~10倍。

眼看雷雨季節就到來了,為防意外,家長們一定要教給孩子避雷知識,以防萬一。

1 在室內一定要關閉門窗。

2 打雷時,注意不要接近金屬物體,如自來水管、煤氣管、電線、鐵器,金屬柄雨傘等。

3 將家用電器電源切斷,要將有外接天線的收音機、電視機關上。

4 在打雷時不要躲在樹林里或山坡路旁的大樹下。

5 不要穿著淋濕的衣服在孤立的高樓、煙囪、電桿附近行走,切不可光腳行走。

6 不要在河、湖、江游泳或劃船垂釣

7 不要在雷電交加時洗澡

8 不要使用手機,固定電話。

(5)西班牙雷電死亡多少人口擴展閱讀

處於雷暴環境時的應急措施

當遇到下面兩種情況時,說明正處於雷暴的危險環境中。

1、當在戶外看見閃電幾秒鍾內就聽見雷聲時,說明正處在靠近雷暴的危險環境中。

2、如果在雷電交加時,你覺得頭、頸、手外有螞蟻爬走感,頭發豎起,大事不好,說明將發生雷擊。

千萬別慌,你需要做的是:

迅速丟掉身上佩戴的金屬飾品和發卡、項鏈等,減少遭雷擊的危險。

嚴禁奔跑,不要張嘴,應立即雙膝下蹲,同時雙手抱膝,胸口緊貼膝蓋,盡量低下頭,因為頭部較之身體其他部位最易遭到雷擊;

如果在戶外看到高壓線遭雷擊斷裂,因為高壓線斷點附近存在跨步電壓,身處附近的人千萬不要跑動,應雙腳並攏跳離。

❻ 近幾年的雷電事故有哪些

今年1—6月全國共發生雷災事故1897起,傷亡事故132起,99人受傷,132人死亡,直接經濟損失2938.3萬元

❼ 被雷劈中的話死亡率是多少

根據氣象部門統計,2010年,全國發生雷電災害19982起,其中雷擊傷亡事件759起,造成717人死亡,受傷640人,全年因雷電災害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超過6億元。

全國按13億人口計算,那麼每個人被雷劈死的概率為:717÷1300000000,大約為180萬分之一;
每個人被雷劈而不死的概率為:640÷1300000000,大約為200萬分之一;
每個人被雷劈中的概率為:(717+640)÷1300000000,大約為一百萬分之一。

❽ 每年因雷擊死亡的人有多少

據不完全統計,我國每年因雷擊以及雷擊負效應造成的人員傷亡達3000~4000人。

雷擊,指打雷時電流通過人、畜、樹木、建築物等而造成殺傷或破壞。自然界每年都有幾百萬次閃電,雷電災害是「聯合國國際減災十年」公布的最嚴重的十種自然災害之一。

最新統計資料表明,雷電造成的損失已經上升到自然災害的第三位。全球每年因雷擊造成人員傷亡、財產損失不計其數。據不完全統計,我國每年因雷擊以及雷擊負效應造成的人員傷亡達3000~4000人,財產損失在50億元到100億元人民幣。

(8)西班牙雷電死亡多少人口擴展閱讀:

雷擊的危害類型:

1、直擊雷,

帶電的雲層對大地上的某一點發生猛烈的放電現象,稱為直擊雷。它的破壞力十分巨大,若不能迅速將其瀉放入大地,將導致放電通道內的物體、建築物、設施、人畜遭受嚴重的破壞或損害——火災、建築物損壞、電子電氣系統摧毀,甚至危及人畜的生命安全。

2、雷電波侵入,

雷電不直接放電在建築和設備本身,而是對布放在建築物外部的線纜放電。線纜上的雷電波或過電壓幾乎以光速沿著電纜線路擴散,侵入並危及室內電子設備和自動化控制等各個系統。因此,往往在聽到雷聲之前,我們的電子設備、控制系統等可能已經損壞。

3、感應過電壓,

雷擊在設備設施或線路的附近發生,或閃電不直接對地放電,只在雲層與雲層之間發生放電現象。閃電釋放電荷,並在電源和數據傳輸線路及金屬管道金屬支架上感應生成過電壓。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雷擊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560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914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1490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458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1552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1213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1176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2362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1188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8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