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觀西班牙 » 西班牙製造業如何

西班牙製造業如何

發布時間: 2022-08-06 19:37:44

① 現階段西班牙這個國家主要進口和出口什麼產品西班牙從中國進口什麼產品居多

2019年1-9月西班牙貨物進出口貿易統計

據歐盟統計局統計,2019年1-9月,西班牙貨物進出口總額為5279.0億美元,比上年同期(下同)下降4.8%。其中,出口2489.7億美元,下降4.6%;進口2789.3億美元,下降5.0%。貿易逆差299.6億美元,下降8.0%。

分國別(地區)看,1-9月,西班牙對法國、德國、義大利、葡萄牙和英國的出口額分別為378.8億美元、273.5億美元、194.9億美元、184.4億美元和172.7億美元,分別下降2.4%、2.8%、4.6%、2.5%和5.3%,五國合計佔西班牙出口總額的48.3%。1-9月,西班牙自德國、法國、中國、義大利和荷蘭的進口額依次為385.9億美元、313.6億美元、212.7億美元、181.0億美元和145.4億美元,其中自德國、法國、義大利和荷蘭的進口下降4.0%、4.1%、7.1%和0.7%,自中國的進口增長6.6%,五國合計佔西班牙進口總額的44.3%。西班牙的貿易逆差主要來源於中國、德國、荷蘭和奈及利亞,1-9月逆差額分別為159.2億美元、112.4億美元、62.9億美元和43.2億美元,其中對中國、荷蘭和奈及利亞的逆差額增長10.6%、10.4%和0.2%,對德國的逆差額下降7.0%。1-9月,西班牙的貿易順差主要來自葡萄牙、英國和法國,分別為85.9億美元、68.2億美元和65.3億美元,增長5.4%、9.7%和6.2%。਍

分商品看,運輸設備、機電產品、化工產品、礦產品和賤金屬及製品是西班牙的出口排名前五位的商品,1-9月這五大類商品的出口額為493.8億美元、320.7億美元、270.6億美元、210.7億美元和206.7億美元,分別下降1.6%、6.1%、0.9%、10.4%和9.7%,合計佔西班牙出口總額的60.3%。西班牙主要進口商品為機電產品、礦產品、運輸設備和化工產品,1-9月這四大類商品的進口額為495.5億美元、422.9億美元、394.4億美元和351.8億美元,分別下降1.9%、11.0%、1.9%和1.7%,合計佔西班牙進口總額的59.5%。


西班牙進口商品海關數據

② 新冠肺炎重創歐洲汽車產業,為何最焦慮的是西班牙

冠狀病毒席捲歐洲,西班牙汽車工業因此受到重創。西班牙是歐洲僅次於德國的第二大汽車生產國,在整個國家汽車產業鏈向電氣化轉型的關鍵節點,疫情的流行極有可能給整車生產和零部件製造帶來更長久的負面影響。

?

他認為,最大的難題不是疫情期間遭遇大面積停產的風險,而是「後疫情時代」可能給整個市場帶來的挑戰。

「更大的問題在於,西班牙如何適應未來汽車的計劃,汽車製造商依賴西班牙廉價的成本製造汽車,但隨著傳統燃油時代的結束,這些優勢將逐漸被淡化。

為了應對相關的產業威脅,ANFAC最近提出了一項及至2040年的發展計劃,呼籲在電氣化時代的軟體和信息管理方面進行擴張,並大力開發圍繞車載電池的相關產業鏈。

盡管如此,這一輪轉型涉及的風險很高。汽車製造商往往會把新興業務的投資重點放在離家近的地方,大眾汽車雄心勃勃地進軍電氣化市場,其中大部分核心生產力都布局在德國。缺乏總部設在西班牙的母公司一個劣勢,依舊是這個國家最大的短板。

文/北岸

---------------------------------------------------------------------------

【微信搜索「汽車公社」、「一句話點評」關注微信公眾號,或登錄《每日汽車》新聞網了解更多行業資訊。】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③ 製造業的行業現狀

美國:數據不樂觀6月美國製造業活動從5月份的意外萎縮中恢復擴張,6月製造業指數從上個月的49回升至50.9,增幅略高於預期。其中新訂單分項指數從48.8升至51.9,生產分項指數從48.6跳漲至53.4。製造業成本壓力小幅上升,支付價格指數從5月的49.5升至52.5。與此同時,製造業的就業分項指數從5月的50.1下跌到48.7,行業的就業情況是2009年9月來最差,經濟復甦仍可能受到製造業復甦不力的挑戰。歐元區:整體仍萎縮市場機構馬基特(Markit)數據顯示,歐元區6月PMI由5月的48.3升至48.8,顯示出改善跡象,整體製造業創下近一年半以來的最樂觀水平,但仍繼續萎縮,尚未步入擴張。多數歐元國家製造業在6月份的下降幅度均小於前幾個月。西班牙製造業則從48.1上升到50,這是26個月以來首次沒有萎縮擴張。希臘製造業創下兩年來最小萎縮幅度;法國從46.4上升到48.4,義大利也從47.1上升到49.3。不過,歐元區頭號經濟大國德國的製造業PMI略有下降,從48.7微幅下跌至48.6。製造業數據進一步表明,歐元區的經濟困境正在見底回升,但短期內不太可能實現強勁的復甦。英國:兩年來最強

英國是世界上第一個發生工業化革命的國家,有「現代工業革命的搖籃」和「世界工廠」的美譽。英國工業在國民經濟中佔有重要地位,是歐洲最大的軍火、石油產品、電腦、電視和手機的製造地。英主要工業有:采礦、冶金、化工、機械、電子、電子儀器、汽車、航空、食品、煙草、紡織、造紙、印刷、建築等。生物制葯、航空和國防是英工業研發的重點,也是英最具創新力和競爭力的行業。英國主要出口機械、汽車、航空設備、電器和電子產品、化工產品和石油,主要進口原材料和食品。
工程機械及同類行業占據最大部分,2003年占製造業總產值的30.8%。在這個部分中,交通設備貢獻最大,有8家全球性的汽車製造商在英國開展經營。英國製造的設備范圍廣泛,主要生產商有英國宇航系統公司即BEA系統公司,生產民用及國防用途的航空、陸地及海運設備;VT集團、GKN和羅爾斯-羅伊斯發動機公司(不同於勞斯萊斯汽車公司,雖然相同的英文名字)則生產航空引擎和發電系統。
英國政府設立了一家製造業咨詢機構(Manufacturing Advisory Service,MAS),為先進製造業領域的中小企業提供咨詢幫助和商業建議。自2002年啟動以來,製造業咨詢機構已完成了2.8萬份綜述和1萬個具體項目。通過提高效率和附加業務,為英國公司帶來了超過7億英鎊的收益。據英國商務部估算,投資於MAS的每6000英鎊中,有3000英鎊是公共資金,企業得到的凈收益則高達3.5萬英鎊。
2009年英國制定了低碳工業戰略(Low Carbon Instrial Strategy),向製造業咨詢機構追加400萬英鎊投資,用於為競爭低碳機遇的製造商提供專業建議,包括為民用核工業供應商提供支持。也是在2009年,英國政府與工業界聯合啟動英國先進工程國際市場營銷戰略(International Marketing Strategy for UK Advanced Engineering)。由英國貿易投資總署與英國工商組織協商制定戰略目標,幫助企業增加國際銷售,並吸引更多的高附加值先進工程來英國投資。
Markit公布的數據顯示,由於海內外訂單增加,6月歐元區外主要國家英國的製造業表現呈現出連續第三個月來的上升,當月數據為52.5,是25個月來最強勁的數據,高於5月份的51.5,也高於路透社調查的經濟學家們的預測值。Markit表示,第二季度英國的製造業增長了0.5%。製造業的上升趨勢和近幾個月來英國經濟加速的走勢十分吻合。因此,英國央行在本周再推更多量化寬松措施幾無可能。而製造業的數據提升人們對英國經濟正在重新獲得動力的預期。日本:製造商信心明顯改善1日日銀短觀調查顯示,6月份日本製造業大企業信心指數為4,比3月份上次調查的-8大幅上升12點,也是2011年9月以來該數據首次出現正值。該指數為時隔1年9個月首次出現正值,表明這些企業正受到貨幣寬松政策帶來的日元貶值、出口形勢好轉等積極因素的提振,商業信心明顯增強。市場人士強調,一系列數據都顯示出製造業的回暖態勢。不過彭博社援引前高盛經濟學家太久保卓治(Takuji Okubo)說:「盡管近期數據喜人,企業管理者們知道無法確保數據持續向好。」亞洲多數國家:製造業活動放慢周一發布的數據顯示,除日本外,亞洲其他地區6月製造業活動數據透露的信息並不樂觀。有些國家製造業活動放慢,有些已陷入衰退。這表明未來幾個月經濟增長可能疲軟,直到今年晚些時候西方國家經濟復甦能夠帶來提振。 2008年,我國工業增加值129112億元,比2007年增長9.5%。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2.9%,其中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增長9.1%;集體企業增長8.1%,股份制企業增長15.0%,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資企業增長9.9%;私營企業增長20.4%。分輕重工業看,輕工業增長12.3%,重工業增長13.2%。
2008年規模以上工業中,煤炭開采和洗選業增加值比2007年增長19.1%,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業增長6.1%,文教體育用品製造業增長18.2%,燃氣生產和供應業增長26.8%,農副食品加工業增長15.0%,通用設備製造業增長16.9%,交通運輸設備製造業增長15.2%,通信設備、計算機及其它電子設備製造業增長12.0%,電氣機械及器材製造業增長18.1%,化學纖維製造業增長2.2%。
6大高耗能行業比2007年增長10.0%,其中,非金屬礦物製品業增長16.9%,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增長8.2%,化學原料及化學製品製造業增長10.0%,有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增長12.3%,電力熱力的生產和供應業增長8.6%,石油加工煉焦及核燃料加工業增長4.3%。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比2007年增長14.0%。
2008年,我國建築業實現增加值17071億元,比2007年增長7.1%。全國具有資質等級的總承包和專業承包建築業企業實現利潤1756億元,增長12.5%,其中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509億元,增長21.8%;上繳稅金2058億元,增長20.0%,其中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771億元,增長24.7%。
利用外資方面,一直以來製造業均居於主導地位。2008年,製造業利用外資項目個數達到11568個,佔全部利用外資項目個數的42.04%,比2007年減少39.73%;實際使用外資金額498.9億美元,佔全部實際利用外資額的54%,比2007年減少22.10%。
數據顯示,4月份我國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PPI)同比下降2.6%,跌幅超出市場預期,該數據也創下11月以來新低。同時發布的消費者物價指數(CPI)較上月略有上浮,同比增速為2.4%。當前CPI數據顯示通脹壓力不大,而PPI的超跌則預示經濟動能不足。
PPI比值出現顯著下降,基本可以確定PPI第一階段上漲已近尾聲,而是否會存在第二段成本推動式上漲,要看後期CPI是否有超預期的表現。
PPI超跌顯示經濟遇冷
在經歷四季度和一季度跌幅短暫收窄後,4月份PPI環比為-0.6%,且翹尾因素-2.48%是2010年以來最低點,較3月下降約0.2個百分點,使得4月PPI同比大幅降至2.6%。
從整個周期來看,我國PPI已經連續14個月負增長,4月PMI中購進價格指數為40.1,環比3月份大幅回落10.3個百分點,連續三個月回落,也意味著PPI短期內將繼續疲軟。
銀河證券董事總經理、首席總裁顧問左曉蕾說,PPI持續為負,這並不是一個好現象,說明上游的原材料加工企業沒有利潤,這對於增加其投資意願不是很有利,但是單月PPI跌幅擴大並不說明趨勢的改變。「國家大宗商品價格下降等給中國生產資料價格帶來輸入型影響,某些行業的產能仍然在調整過程中,尤其是一些上遊行業很難獲得利潤。」
摩根大通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朱海斌也持相同觀點,他表示,在國內製造業持續低迷。部分關鍵行業的產能嚴重過剩,而且庫存重新回到歷史高位,對生產者價格形成下行壓力。在出口方面,近幾個月來全球大宗商品價格則持續下滑。
「隨著後期石油價格、大宗商品、原材料價格的可能上漲,再加上國內鐵路等有效投資的釋放以及改革紅利逐步凸顯,相信PPI逐漸會轉負為正,但這需要一個過程。」左曉蕾說道,長期來看,產業結構要調整,需從製造業轉向服務業,對於落後產能行業也沒必要因為其虧損而去扶持。
同時,交通銀行報告指出,「由於PPI翹尾因素自5月將進入回升通道,短期內PPI同比降幅將有所緩和,但實質性回升仍然取決於國內外需求的持續提振,短期還應關注國際油價異動。」
CPI或將溫和中上行
相比PPI,我國消費者物價指數漲幅較為溫和,國家統計局表示,在4月份2.4%的CPI同比漲幅中,新漲價因素和翹尾因素為1.4和1.0個百分點,分別比3月份增加0.2和0.1個百分點,兩者合計增加0.3個百分點,影響4月份CPI同比漲幅有所擴大。4月份新漲價因素增加,與鮮菜價格上漲密切相關。
楊為敩表示,雖然在3月食品價格超跌的判斷下,4月進行了修復式上漲,但是上漲幅度仍然較低;另外,非食品價格同比數據出現下降,亦對消費品價格有向下的拉動力。除了供給瓶頸緩解帶來的周期弱化效應之外,H7N9禽流感也對消費結構產生影響進而促使肉類價格出現進一步的回落。
中國物價水平較低,但PPI顯示經濟需求偏弱,而外圍市場包括韓國、澳大利亞以及歐盟等經濟體卻紛紛降息以刺激經濟。復旦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孫立堅認為,CPI反彈並不代表實體經濟好轉需求上升,預計我國降息窗口很快打開。
但也有不同觀點,「通脹壓力反彈會使得中國不會放鬆貨幣政策,由於基數等因素的影響,中國未來幾個月的CPI仍將上行,預計5月CPI會至2.7%,而6月則攀升至2.9%。」野村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張智威說,隨著通脹水平逐漸接近一年期存款利率,降息窗口不會打開。
「央行將堅持中性的貨幣政策立場,今年年內將保持利率和存准率不變。貨幣政策操作的重點將是管理金融體系中的流動性。」朱海斌說。
製造業和非製造業PMI研究報告 指出2015年3月份製造業PMI為50.1%,比上月回升0.2個百分點,重回擴張區間。PMI小幅回升的主要原因,一是春節過後,企業集中開工,生產活動有所加快,生產指數比上月回升0.7個百分點,是帶動本月PMI回升的重要因素之一;二是在近期一系列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的政策措施利好作用下,企業對未來一段時間的市場預期持樂觀態度的比例有所增加,生產經營活動預期指數升至61.3%,為近期高點;三是近期原油等大宗商品價格降幅收窄,一些建築鋼材產品價格出現回升,市場環境的有利因素對企業的生產也帶來一些積極影響。
分企業規模看,大型企業表現依然穩定,PMI為51.5%,比上月上升1.1個百分點,穩中有升,是製造業生產增長的有力支撐,同時也是PMI回升的重要因素;中、小型企業PMI雙雙回落,持續低於臨界點,生產經營過程中的困難依然較大。
雖然PMI小幅回升,但漲幅低於往年同期水平,同時本月的新訂單指數和新出口訂單指數均小幅回落,國內外市場需求仍顯偏弱,製造業存在一定下行壓力。

2015年3月,中國非製造業商務活動指數為53.7%,雖比上月小幅回落0.2個百分點,但近期走勢總體穩健,表明我國非製造業繼續保持平穩增長態勢。
服務業商務活動指數為52.3%,比上月回落0.9個百分點,服務業業務總量增速有所減緩。本月電信、互聯網軟體、郵政快遞等行業繼續保持較快增長;但春節過後,一些與居民消費密切相關的零售、餐飲、航空運輸等服務性行業業務總量出現一定程度的季節性回落,是服務業商務活動指數回落的主要因素之一。
建築業商務活動指數和新訂單指數分別為58.9%和54.7%,均比上月上升2.4個百分點,表明隨著重點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的加快推進以及天氣轉暖,建築業企業生產活動加快,市場需求較快增長。

④ 同為中等發達國家,韓國和西班牙,誰的發達程度更高

在《2018聯合國人類發展報告》上各國發達程度的分數中韓國得分0.903,西班牙得分0.891。所以韓國的發達程度更高。


繼續用數據說話,在製造業增加值方面,韓國2018年製造業增加值為4409億美元,位居世界第五,而西班牙製造業增加值僅為1802億美元,位居世界第14位,中間相差9位,韓國再次領先。在工業增加值方面,西班牙工業增加值為3125億美元,而韓國2018年工業增加值達到了5687億美元,韓國領先西班牙。

由此看來韓國在很多方面均領先西班牙,雖然西班牙以前很輝煌,但是現在來看,確實是韓國領先了。希望我的答案能幫到你,這是我的一點看法,謝謝。

⑤ 義大利和西班牙哪國發達

作為重要的工業國,2004年義大利的經濟水平位於全球第6位,居美國、日本、德國、英國和法國之後。而且義大利還是全球第六大製造業出口國。但是義大利的經濟發展不平衡,北方擁有發達的工業和私營企業;南方則偏重農業,發展較為落後,失業率達到20%。

義大利大部分工業原料和75%的能源都依靠進口。1990年代以來,義大利採用了緊縮的財政政策以達到歐洲經濟共同體和歐洲貨幣聯盟的要求,由此也從低利率和低通脹收益。義大利自1999年就開始採用歐元。

義大利的經濟發展表現落後於其他歐盟成員。當前的政府採取了一系列短期的改革以圖提高競爭力和長期的增長潛力,其中包括減輕稅賦負擔、改造僵化的勞動力市場和昂貴的養老金制度。然而由於全球經濟減速和工會組織的抵制,改革的效果緩慢。

西班牙擁有發達的市場經濟,她的國民生產總值位居歐洲國家前列。西班牙的製造業、旅遊業發達。城市人口占總人口的3/4。

西班牙近年來的經濟開放效果卓越,不過失業率居高不下。西班牙實行8年免費義務教育。

⑥ 西班牙現在經濟怎麼樣

一、2006年西班牙經濟形勢

無論是以前的人民黨政府還是現在的工社黨政府基本採取了相同的經濟政策,即加大研發和創新投入,提高生產率;抑制通貨膨脹;創造高質量的就業;推動企業國際化,努力改善國際收支平衡。正是由於西班牙政府經濟政策到位,西班牙經濟已連續十多年保持高於歐盟平均水平的增長速度,就業不斷增加,失業率不斷下降,經濟綜合實力不斷增強,成為世界第八大、歐盟第五大經濟強國。

1、經濟快速發展。2006年西班牙國內生產總值為9761.89億歐元,比上年增長了3.9%,遠遠高出歐盟平均水平。2006年內需對西班牙經濟增長的貢獻為4.9個百分點,是西班牙經濟增長的主要推動力。外需對西班牙經濟增長的貢獻為-1個百分點。

2、就業成績顯著。經濟的快速增長為西班牙創造新的就業崗位提供了有利條件。2006年西班牙創造了68.76萬個新的就業崗位,增長了3.56%,失業率從2005年的8.7%下降到2006年的8.3%;其中新創造的全日制凈就業崗位為55萬個,比上年增長了3.1%。最近十年間西班牙新創造就業崗位絕對數在歐盟國家中居首位,相當於歐盟15國的1/3強。

3、建築業對經濟增長貢獻功不可沒。2006年西班牙建築業產值達1852億歐元,比上年增長了6%,占國內生產總值的19%;建築業新創造了18.6萬個就業崗位,佔西班牙新創造就業崗位的1/4。近年來,西班牙建築業成為西班牙經濟增長的重要推動力。2006年西班牙經濟增長了3.9%,其中建築業對經濟的推動力為1個百分點。

4、通貨膨脹率有所好轉。西班牙能源匱乏,消費量不斷增加,對外依賴嚴重。專家分析,國際石油價格每上漲5美元,西班牙通貨膨脹率將上升0.3個百分點。去年以來隨著國際油價下跌,西班牙通貨膨脹壓力有所減輕。2006年西班牙通貨膨脹率仍高達2.7%,比歐盟25國平均水平(2.1%)高0.6個百分點,嚴重影響西班牙產品的競爭力。

5、外貿逆差繼續擴大。2006年西班牙外貿總額為4294.31億歐元,比上年增長了11.56%;出口為1698.72億歐元,比上年增長了10.6%,為近6年來增長最快的一年,是2005年增速的2倍多;進口為2595.59億歐元,比上年增長了12.2%;外貿逆差896.87億歐元,比上年增長了15.3%,僅為2004年增幅的一半,也遠低於2005年的28.3%,但西班牙仍為西方國家外貿逆差第二大國家。

6、企業、家庭負債沉重。2006年西班牙企業加大投資力度,大企業兼並數量大增,從而導致企業債務增加。截至2006年底,西班牙企業負債高達1.025萬億歐元,比上年底增加了28.1%,西班牙企業負債遠遠高出國內生產總值。由於西班牙社會保障體系健全,越來越多的西班牙人喜歡負債消費;使用抵押貸款購房的人也越來越多。截至2006年底,西班牙家庭負債達7760億歐元,其中5700億歐元是購房抵押貸款。另外,截至2006年底西班牙公共債務為3885億歐元,占國內生產總值的39.8%,比上年減少了3個多百分點,為最近20年來最好水平。2006年歐洲央行5次加息,官方利率從年初的2.25%提高到3.50%,大大加重了企業和家庭負擔。

7、公共開支盈餘繼續增加。近年來,西班牙政府加快稅收體制改革,經濟加速增長,稅收收入增長較快。2006年西班牙所得稅增長了14.8%,公司稅增長了14.5%,增值稅增長了9.6%;同時中央政府嚴格抑制公共開支,因此中央政府收支出現大量盈餘,占國內生產總值的0.82%。通過非法移民身份合法化,大量外來移民加入社會保險體系,加上西班牙新創造大量就業崗位,社會保險體系也出現大量盈餘,占國內生產總值的1.20%。另外,2006年各自治區政府公共收支盈餘占國內生產總值的0.02%,市政府公共收支赤字占國內生產總值的0.21%。因此,2006年西班牙公共收支連續第二年出現盈餘,達178.98億歐元,占國內生產總值的1.83%。

8、繼續保持世界第二大旅遊強國地位。2006年西班牙共接待外國旅客5850萬人,比上年增長了4.5%,僅次於法國;旅遊外匯收入387.46億歐元,比上年增長了0.7%,僅次於美國。

9、西班牙對外投資大幅增長。2006年由於西班牙企業在海外進行大規模的並購,對外投資比上年增加了80.8%,達588.38億歐元。同期,西班牙吸引外資為132.46億歐元,比上年下降了23.78%。

二、2007年西班牙經濟預測

西班牙經濟已連續十多年快速增長,在西方國家中是少見的。最近十年,西班牙平均經濟增長率為3.65%,在歐盟15國中,只有愛爾蘭的經濟增長速度與西班牙相媲美。據西班牙經濟財政部預測,2007年西班牙經濟增長率將達3.4%;在今後3年,西班牙經濟仍將會以高於3%的水平增長,到2009年人均收入將超過義大利,與法國和德國持平。盡管如此,西班牙在加大研發創新投入、提高生產力和競爭力、抑制通貨膨脹、改革勞動市場、控制債務風險、減少巨額外貿逆差等方面還有很多工作要做

⑦ 西班牙國家有什麼特點

境內多山,是歐洲高山國家之一。西班牙的製造業、旅遊業發達,擁有十分優越的旅遊資源,有「旅遊王國」美譽。西班牙是一個重要的文化發源地,是文藝復興時期歐洲最強大的國家,於15世紀中期至16世紀末期時成為成為影響全球的日不落帝國,現今全球有5億人口使用西班牙語,為世界上總使用人數第3多的語言。西班牙是一個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是歐盟和北約成員國,還是歐元區第四大經濟體,國內生產總(GDP)居歐洲國家第6名,世界排名第13。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汽車生產國之一。

⑧ 西班牙帝國的興衰和對今天世界的影響

15世紀末,葡萄牙航海家發現繞過非洲到印度的航線後,西歐以海上商路取代古「絲綢之路」,造成了地中海商業的衰落,而沿大西洋沿岸的一些歐洲國家則隨之振興。人口僅100萬的葡萄牙歷經數代艱苦犧牲,耗盡國力得到的只不過是一條穩定的航線,而他們千辛萬苦運來的東方香料完全被西班牙的商人買斷,大部分利潤落入西班牙之手。

西班牙的製造業、運輸業、進出口貿易非常繁榮。上帝又通過哥倫布之手把美洲獻給了西班牙國王。印第安人世世代代積累的金銀和礦藏,通過船隊運往歐洲大陸。到16世紀末,世界貴金屬開采中的83%為西班牙所得。為了保障其海上交通線和在海外的利益,西班牙建立了一支擁有一百多艘戰艦、三千餘門大炮、數以萬計士兵的強大海上艦隊。

金銀當然是財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美洲大量的金銀流入,開始,為了積累財富,西班牙政府採用嚴格措施把金銀留儲在國內,禁止出口;但本質上金銀不過是金屬而已,不能吃不能喝還不能用,除了做裝飾品(在當時)。金銀大量流入不過是相當於貨幣投入激增,而生產能力卻沒有相應增長,導致物資相對短缺,通貨膨脹嚴重。於是政府又把原因歸於向殖民地輸出貨物,禁止向殖民地輸出西班牙貨物,這在當時是個得到多數人擁護的英明決定,因為手工生產效率很難提高,存在生產極限。這樣一來,西班牙的商業和工業便失去了市場,反而促使英國、法國、尼德蘭的加工工業佔領了西班牙國內和殖民地的市場。

由於市場的喪失,西班牙的工商業得不到發展而萎縮。而英國等國生產的商品隨著生產技術的改進而逐漸物美價廉。這樣一來,西班牙乾脆放棄了產業發展,只用美洲金銀來購買外國貨物。

同樣的事情在不同國家則得到不同的結果。在沒有紙幣的年代,英國沒有「貨幣」,只有通過發展開礦、工業、商業及軍事工業(海盜)等,採用重商主義政策去獲取西班牙手中的金銀。西班牙的白銀使得英國工業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發展起來。西班牙的殖民地給英國帶來了廣闊市場。由於勞動力相對不足,英國資本家在利潤的驅使下改進紡織機械,尋求機械動力,最終導致了工業革命。

為了獲得西班牙的白銀,英國王室與海盜的關系更是源遠流長,實際上英國商人多出身海盜,後來也是亦商亦盜,「商船」通常裝備大炮。軍事上的勝利使政府能獲得巨大財富,政府就能夠借到更多錢去改進軍事技術再去打仗,給債權人更多回報,政府就越有信用,很難想像一個失敗的政府能借到錢。於是現代金融業在英國誕生了。

1588年,龐大的西班牙無敵艦隊被英國擊敗,表面上的原因是一系列戰略戰術失誤和惡劣的天氣,實際上體現了英國和西班牙之間技術力的巨大差距。「無敵艦隊」覆沒後,西班牙屢戰屢敗,不是西班牙不想吸取教訓,而是技術力的差距根本就不可能學習對手,從此衰落下去。

西班牙在發展過程中有豐富的資源,並且在每個時代都使資源按照利潤最優化配置,改善了人民生活。但從長的時間來看,卻貧窮落後了。因為從美洲獲得的財富並沒有用來提高技術力,而是被眼前利益所迷惑,奢侈消費掉了。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561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917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1496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459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1557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1215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1179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2368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1191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8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