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的西班牙服裝是什麼
① 文藝復興時期西班牙式階段服裝的特點
1.
文藝復興時期服飾發展的三個階段及各階段的特點:
義大利式時期特點:內衣部分地從外衣縫隙處露出,與表面華美的織錦布料形成對比,進一步襯托出美麗的布料。
男裝普爾波安:工藝和服裝結構三大顯著特點:一絎縫,用倒針法;二是前開;三是改變了中世紀袍服的裁剪方式。
分體式女袍:外規似上下相連,腰部有接縫。
德意志式時期特點:切口服裝、用裘皮作為衣領或服裝緣邊的裝飾方法
切口服裝也叫雇兵步兵風格,原意是用刀、劍等亂砍、劈刺、割傷等,引伸為切口、裂縫、開衩,或開縫於衣服上的裝飾。
西班牙時期特點:追求極端的奇特造型和誇張的表現,縫制技術高超。
皺領的流行:閉口式輪狀,敞口式立領,披肩式。緊身胸衣:鯨須胸衣,布納胸衣。撐裙:吊鍾式箍撐裙,環輪形箍撐裙
袖子根據填料不同造型可分為:泡泡袖,羊腿袖,悍婦袖
② 求那種歐洲宮廷束腰帶裙撐的服裝具體介紹~
不同時期有不同的風格~~你所說的應該是指十八、十九世紀的~~
近世紀服裝編輯
近世紀分為文藝復興時期、巴羅克時期、洛可可時期。
文藝復興時期
把衣服分成若干個部件,各部件獨立構成,然後組裝在一起形成明確的外形。有義大利風、德意志風、西班牙風。
義大利風時代男裝為普爾波萬和肖斯的組合,內衣修米茲變短,英語稱為夏次shirt。普爾波萬衣長及臀底,系腰帶,有圓領、雞心領、立領、高立領。衣身向橫寬發展,肖斯很緊身,穿半長靴,外穿大翻領嘎翁和曼特,裝飾有假袖子和毛邊裝飾。女服在腰部有接縫的連衣裙,叫羅布,領口很大,胸口袒露很多,高腰身,衣長及地,袖子有緊身筒袖和蓮藕似的袖子,在肘部、上臂部、前臂部有許多裂口,露出修米茲。裁剪上上下分離,是把整件衣服分成若干個部分構成的基本構想。女子外衣是曼特,色彩明快,高腰身,托裾,有裝飾性袖子,曼特領子很大。高底鞋-喬品,16世紀後半葉,喬品被高跟鞋取代。
德意志風時代德意志風的主要特色-斯拉修裝飾,即裂口、剪口。德國男服中,普爾波萬與哥特式時代在構成上基本相似,有普利茲褶,立領、內衣領很高,有細小褶飾,這是大褶飾領的先兆。普爾波萬此時稱達布里特,外穿裙身茄肯,最外穿夏吾貝(法語的曼特),衣長及膝或踝,衣身、袖子很寬松有毛皮里子或毛皮邊飾,大翻領,有假袖子。男子下半身穿膨臌起來的短褲-布里齊茲,中間用一塊楔形布(科多佩斯)遮擋住襠部,後來發展成小口袋,裝飾有斯拉修、填充物。德國女服初期模仿義大利,方形低領口,裝飾著著帶立領的小披肩-科拉Koller,後變成高領,科拉變成有碎褶的小領飾,是後來大領飾的先兆;最初袖子很大,後領口變小、袖子變瘦,袖子有斯拉修裝飾;裙子用很多普利茲褶或穿好幾層襯裙使量增大,再罩上有普利茲褶的圍裙。女服腰節較高,窄肩、細腰、豐臀大裙子,腹部尤其寬大。
西班牙風時代西班牙服裝的外觀特徵:威嚴、正統、沉著的單色,特別是黑色中洋溢著天主教的神秘主義和禁慾色彩。被稱為填充式時代,表現為男子上衣、短褲,男女袖子上施加填充物,表面裝飾斯拉修。獨立製作、獨立使用的褶飾領「拉夫」非常流行。女服中裙撐「法勤蓋爾」的發明和使用式女裝下半身膨大化稱為定型。與下半身膨大化相對,女子上半身盛行使用緊身胸衣「苛爾•佩凱」。 ①西班牙男服的最大特點是大量使用填充物,普爾波萬的肩部、胸部、腹部、袖子都使用填充物。袖子出現三中造型:帕夫•斯裡布、「基哥」袖,蓮藕狀的比拉哥斯裡布。②填充物還用在短褲布里齊茲上,使其臌起來。③肖斯分為上下兩段,上部是離體形的奧•德•肖斯;下部是緊身的巴•德•肖斯。西班牙風時代,黑色十分流行。16世紀後半葉,出現男裝女性化、女裝男性化現象,男女內衣很接近,女性內衣增加褲子這個品種。
巴羅克時期
把這些部件完整的連接在一起,形成一種流動的、統一的基調,界限消失整體感增強,表現出強有力的、躍動的外形特色。巴羅克原意為:不合常規、外形有瑕疵的珍珠;泛指各種不合常規、稀奇古怪、離經叛道的事物;違反自然規律和古典藝術標準的做法。巴羅克風格的特點:①氣勢雄偉、生氣勃勃、有動態感、氣氛緊張、注重光和光的效果,擅長於表現各種強烈的感**彩和無窮感,頗有打破各種藝術界限的趨勢。②強調感情的表現,強調變化和動感,使用華麗的曲線裝飾,人們崇尚變化,追求與眾不同,裝飾過剩。③在服裝上,巴羅克樣式表現為不拘泥於傳統造型,自由地隨意追求變化,專注於細節和技巧,比起裁剪、縫制的精緻程度,更加重視衣服表面裝飾-蕾絲、緞帶、刺綉。
洛可可時期
男性力度被女性的纖細和優美取代,窄衣文化在服飾人工美方面達到登峰造極的地步。近世紀服裝的共同特徵:性別的極端分化,性差的誇張和強調,形成性別對立的格局。男子是雄大的上半身和緊貼肉體的下半身,重心在上半身,富有動感;女子上半身胸口袒露和緊身胸衣,下半身是膨大的裙子,表現出胸、腰、臀三位一體的女性特徵,是一種靜態。 [8]
5近代服裝編輯
近代分為五個時期:① 新古典主義時期 (1789-1825)② 浪漫主義時期 (1825-1850)③ 新洛可可時期 (1850-1870)④ 巴斯爾時期 ⑤ S形時期 (1890-1914)。
新古典主義時期
新古典主義前期的男裝:減少刺綉和裝飾,面料由過去男女共用的華麗絲織物變成樸素的毛織物。(1)卡爾瑪尼奧爾,原是義大利工人穿的茄克,駁頭很寬、有挖兜和扣子。(2)龐塔龍-長褲,又叫「桑•克尤羅特」是對貴族穿的半截褲克尤羅特的革命。紅、白、藍三色條紋毛織物象徵革命。與龐塔龍組合穿的有雙排扣背心和紅色無檐帽。(3)謬斯卡丹-灰色夫拉克,系綠色克拉巴特,下穿緊身克尤羅特和短靴,手持文明杖。(4)昂克羅瓦依亞布爾-長發垂下像狗耳朵一樣披散著,或編成發辮戴上兩角帽,穿巨大翻駁領、收腰緊身的雙排扣大衣,卡拉巴特在脖子上圍數圈,吊褲帶吊著克尤羅特在膝下用緞帶系扎,穿翻口皮靴或淺口皮鞋,手持文明杖。(5)夫拉克的兩種形式:燕尾式和晨禮服。(6)貝斯特,有單排或雙排扣,雙排扣有翻領的條紋面料貝斯特常常翻出來壓在外衣領子上。新古典主義前期的女裝特點是:造型極為簡練、樸素,與裝飾繁多、矯揉造作的洛可可風格形成強烈對比;女裝向古希臘、古羅馬的自然樣式傾斜。帝政樣式時代,拿破崙以羅馬的共和制為理想,模仿羅馬式,企圖復興羅馬精神,著裝上追求華美的貴族趣味。男裝又回到路易十六時代,一般資產階級仍是夫拉克、基萊、龐塔龍的組合。拿破崙對古羅馬的崇拜主要反映在此時的女裝上,時前一時期新古典主義樣式的延續和發展。造型特點:強調胸高的高腰身,細長裙子,短帕夫袖(帝政帕夫),方形領口開得很大、很低。後來裙子變短下擺變寬,有褶、飛邊、蕾絲的緣飾,領口方形為主,胸口袒露,肩部露的不多,沿領窩裝飾叫「苛爾萊特」的領飾(兩層或三層細褶),還有高領、拉夫領。瑪姆留克-用細緞帶把寬松的長袖分段紮成數個泡泡狀的袖子。還有帕夫袖、長袖、波浪狀的袖子。短帕夫袖用作禮儀服、長袖用於外出或家庭便服,衣服上的場合區分從此開始明確分化。 衣服重疊穿用,裙子流行兩種顏色重疊。奇裝異服-服裝樣式轉換期的共同現象。裙擺量增加、波浪褶飾增多、增加別色布、加重裙子的重量和膨臌感,服裝以白色為主,刺綉、邊飾、領飾、肖爾使用濃艷顏色。浴衣、內衣,主要內衣有修米茲、派蒂科特、多羅瓦茲、龐塔龍、科爾賽特等。19世紀末女性作為外衣穿長褲。緊身胸衣,數層斜紋棉布緝合在一起或塗膠硬麻布做成的長及臀部的新型胸衣。在胸和臀部插入細長三角形襠布使合體,前面把乳房托起,腰腹部束緊、壓平、背部中央用繩子扎緊。 [9]
浪漫主義時期
反對古典主義和合理主義,逃避現實,憧憬富有詩意的空想境界,傾向於主觀的情緒和好傷感的精神狀態,強調感情的優越,以中世紀文化的復活為理想。女裝創造出一種充滿幻想色彩的典雅氣氛。受浪漫主義女裝的影響,男裝收細腰身、肩部聳起。 男裝基本造型:夫拉克、龐塔龍、基萊的組合。浪漫主義時期的女裝主要表現在非活動性的女裝上,1822開始,腰線下降,1830年到自然位置,腰又被緊身胸衣勒細,袖根極度膨大化,裙子向外擴張,形成X型。浪漫的領型兩種極端形態:高領口-大膽的低領口。高領口常有褶飾,還採用拉夫領、重疊幾層蕾絲邊飾的披肩領;低領口上常加很大的翻領或重疊數層的飛邊、蕾絲邊飾。這兩種領形有時組合起來使用。具特色袖型,袖根極度誇張,袖根部使用鯨須、金屬絲做撐墊或用羽毛做填充物。高領衣服多用羊腿袖,低領多用有斯拉修裝飾的帕夫袖,還有袖山上重得數層蕾絲飛邊的披肩式袖子,後來出現了袖根收緊,前臂張開的長袖。褲子的又一次閃現。1830年女裝中又一次出現了長褲,緊身馬褲、長統靴、羊腿袖男式上衣、男式卡拉巴特、高筒禮帽、鹿皮手套,這種裝束是女裝向富有機能性的男裝靠攏的一絲徵兆。也是追求浪漫主義風尚的又一個側面。 [10]
新洛可可時期
出現了化學染料、縫紉機、紙樣、高級時裝店。男裝樸素、實用的英國式黑色套裝仍是上衣、基萊、龐塔龍的組合,不同的是用同色質面料來製作三件套,並確立了按用途穿衣的習慣,上衣有四種:白天的常服-夫羅克•科特,前門襟為直擺,雙排扣,衣長至膝稍上,翻領部分用同色緞面。後變成晝間的正式禮服。又叫「普林斯•艾伯特•科特」。 夜間正式禮服-泰爾•科特,即燕尾服,槍駁頭,前片長及腰圍線,後片分成兩個燕尾,衣長及膝。白天穿的晨禮服-毛寧•科特,來自騎馬服,前襟自腰部斜著向後裁下去,腰部有橫切斷接縫,後片一直開到腰部的開禊,開禊頂端有兩粒裝飾扣,衣長及膝,袖口有四粒裝飾扣。外出便裝-貝斯頓,英語稱為「拉翁基•茄克」(休閑茄克),就是中國人們所稱的「西服」。腰部沒有橫切斷接縫,稍收腰身,衣長及臀部,一般為平駁頭單排口,也有雙排扣,因寬松舒適在美國稱為「薩克•科特」常與同料背心和長褲組合,被稱作「塔翁•斯次」(town suit),也叫「比基耐斯•斯次」。雙排扣基萊配運動形外衣,V形領口的單排口基萊多用於夜禮服,翻領多用於白天的禮服。華麗的刺綉被格料或條紋取代。女裝推崇路易十六時代的華麗樣式,不追求機能性,裙子膨大化,出現新的裙撐-克里諾林。 [11]
巴斯爾時期
19世紀70年代,去掉了裙撐克里諾林,出現了合體的連衣裙式的普林塞斯•多萊斯(Princess dress),17世紀末、18世紀末兩次出現過的臀墊-巴斯爾,又一次復活流行於70年代到80年代,因此,這一時期稱為巴斯爾時期。人造絲、人造纖維問世。男裝仍是上衣、龐塔龍、基萊組合的三件套形式。現代型的襯衣和領帶,襯衣領呈有領座的翻領,領口有漿硬的袖克夫。克拉巴特分為大的斯卡夫scarf,和小型的耐克塔一(necktie領帶),1890年耐克塔一變成今天領帶的形式,系扎方法固定下來,這種領帶被稱作「夫奧•印•漢德(four in hand意為四頭馬車)。男裝(包括女裝)可是分化出市井服(逛街服)、運動服、社交服這些不同場合穿用德不同品種。女裝除凸臀特徵外,另一特色是托裾。緊身胸衣把胸高高托起,把腹部壓平,強調「前凸後翹」的外形特徵,到90年代變為優美的S形。領子白天為高領,夜間為袒露的低領口。 [12]
S形時期
所謂S形,是指緊身胸衣在前面把胸高高托起,把腹部壓平,把腰勒細,把豐滿的臀部自然地表現出來,從要到下擺,裙子像小號似的自然張開,形成喇叭狀波浪裙,從側面看,挺胸收腹翹臀,宛如S形,故得名。因美國畫家基布遜喜畫這種樣式,又叫基布遜外形。藝術領域出現了否定傳統造型樣式的運動潮流即「新藝術運動」,其主要特徵是流動的裝飾性的曲線造型,S狀、渦狀、波狀、藤蔓一樣的非對稱的自由流暢的連續曲線,目標是打破過去的傳統,從歷史樣式中解放出來。男裝仍是三件套形式,基萊有個小小的翻領,追求與上衣和褲子的同色、同質的統一美。龐塔龍,仍是寬松的長褲,1910年男裝使用墊肩強調橫寬,褲子在臀部較寬松肥大,褲口處收窄,呈倒三角形,但1914-1915又流行寬褲口。襯衣和領帶十分講究。襯衣領有硬立領和翻領,硬立領前面有小折角。女裝進入一個從古典樣式向現代樣式過渡的重要轉換期。巴斯爾消失,外形變成纖細、優美、流暢的S形。1908年,女裝向放鬆腰身的直線形轉化,裙子開始離開地面,露出鞋。緊身胸衣在構成技術上取得了顯著進步,自文藝復興以來,歷時300餘年,一直到19世紀,少女穿緊身胸衣稱為「科爾賽特教育」。女裝向S形轉化時,緊身胸衣也隨之變長,拼接布片的數量減少,臀部插入彈性布,上部越來越短,終於乳罩應運而生,緊身胸衣從此上下分離,科爾賽特變成只負責整理腰、腹、臀的內衣。 [13]
③ 義大利、西班牙是什麼風格服裝
義大利風格是傳承古希臘、羅馬傳統風格的意義,巴洛克風格是其中代表。西拔牙就是泛指的地中海風格。
④ 西班牙有哪些生活習俗
披風是西班牙女性的傳統服飾,至今仍流行,西班牙婦女外出有戴耳環的習俗,否則會被視為沒有穿衣服一般被人嘲笑。鬥牛褲子是男士的傳統行頭。西班牙人的住房裝修考究、寬敞而舒適。
西班牙馬斯克人的婚禮沿襲著一套傳統的習俗。人們習慣上認為星斯二是「吉日」,因此婚禮一般選在這一天舉行。典禮要在教堂里按天主教教會規定的儀式進行。
西班牙當地婦女有「扇語」,如當婦女打開扇子,把臉的下部遮起來,意思是:我是愛你的,您喜歡我嗎?若一會兒打開一會兒合上,則表示:我很想念你。因此初到西班牙的婦女,如果不了解扇語,最好不要使用扇子。
西班牙人的見面禮節一般採取握手、親吻和擁抱三種方式。兩人初次相識邊握手邊問候,如對方無握手之意,可點頭說「你好」致意。在西班牙做客,無論是熟人、朋友、親屬之間,都須事先約定,如不經事先打招呼就貿然到主人家或辦公室是一種失禮行為。西班牙有一種晚睡晚起的習慣,客人最好在上午10時後和下午2時後拜訪為宜。客人一般都帶些禮品。一瓶葡萄酒,一盒點心,或送一束鮮花都可以。做客一般都不會准時到達,大多是晚10~15分鍾,如遲到太多,是一種失禮行為,來得太早會使主人措手不及。在比較正式的情況下,吃飯時西班牙人有安排座次的習慣。一般是主人夫婦面對面坐桌子的兩頭,其餘客人坐其兩旁。餐後,立刻離開是失禮的,待得太久也是失禮的。
對西班牙人來說,HOLA(哦拉,中文意思:你好)這個詞是每天要說上幾十遍的,只要與人有接觸,不管在什麼地方認識不認識第一句話就是HOLA,還要加早上好或者下午好或者晚上好。鄰里之間碰到面可能有些平時根本沒接觸的也會打聲招呼說聲你好。很多第一次來西班牙的中國人學會的第一句話就是HOLA,而老外學中文的第一句話也是HOLA的中文翻譯,因為對他們來說這毫無疑問是人與人相處最基礎最重要的問候。
與中國人的含蓄內斂不同,西班牙是個熱情奔放的民族,所以他們的性格體現在了他們的肢體語言上。好久沒見的朋友或親人一定要來個緊緊的長時間的大擁抱,高興之餘很可能會有激動的眼淚。如果是第一次別人介紹認識,男女之間或女女之間要擁抱外加兩個臉頰的KISS,男男之間則是握手,大家要自我介紹並且表示很高興認識你之類的話。如果是一大幫朋友見面的話那就費時間了,每個人彼此擁抱親臉寒暄一番都得好長時間。有一次參加小語同學的生日聚會,其中有一位家長中途才來,我們一大群人正圍著一張好長的桌子在喝飲料吃點心,她一進來從我身邊的一位媽媽開始問候一個個接下來就這樣繞著桌子一直擁抱親下去,到最後一個問候完時,我旁邊的一位大鬍子爸爸已經兩個漢堡包下肚了另加大半杯的可樂。。。
BESO在西班牙語里是指吻的意思,對於我們中國人來說這個還是屬於敏感的詞,好像只有在戀人和親人之間才會使用,但是在這邊絕對是泛濫的了。開車的時候經常聽廣播,主持人和聽眾眾通完電話最後動不動就給他(她)個BESO,有時候還加個FUERTE(強烈的 )甚至是MUY FUERTE(很強烈的),其實他們之間就是第一次通電話根本連面都沒見過。與西班牙朋友打電話或發簡訊和郵件,總是會收到很多個BESO,久而久之也就習慣了,因為這只是他們一種問候的表達方式。
⑤ 西班牙安達盧西亞長裙的起源和意義
一、起源:塞維利亞這個古老的城市因為美麗的女人變成了多彩的花的海洋,傳統的弗拉門戈長裙,貼身的剪裁,層層的褶皺,搖曳的流蘇,艷麗的頭花,奪目的耳飾,精美的扇子,鏤空的陽傘,駕馬車的少年,側坐在馬背上的美麗的少女,頭尾都帶著裝飾的白馬,等等等等,一切都你會覺得自己置身於某個歷史瞬間,置身於某個考究的貴族的游園會上。
二、意義:在每年四月節的會場,都會有一座新制的近50米的木質拱門,相傳摸摸這個拱門將會在將來再次回到這里。會場上節日的帳篷密密匝匝,帳篷的入口上方都會有特色彩繪, 掛滿了鮮花,彩色條紋,紙燈籠,小旗子等裝飾,看上去新鮮又明快。私人帳篷屬於親友、團體或者公司,薩維利亞人熱情好客,他們的帳篷會對朋友開放,但公共帳篷會對遊人開放。
帳篷里通常有吧台和跳舞的地方,但即使是帳篷外的路上,也都有人在載歌載舞,塞維利亞舞(Sevillana),作為弗拉門戈的一種,更加柔和也更加歡快,那一舉手一轉身,一抬頭,一回眸,一顰一笑之間,都難掩風情。跳舞的人不拘於男女,異性之間可以跳得溫柔繾綣,女人們之間也可以跳得驚艷養眼。
節日會場盡頭的 Infierno 大街,變成了一個五彩斑斕的小型游樂場,會有很多可供兒童或者大孩子們玩耍的游樂設施,總之,一家老小,沒有人會在這個節日上不盡興。
美酒美食
四月節有其特色的食品和飲料。周一的午夜會場上的無數彩燈將一同亮起,宣告著這一年四月節的正式開始,這天的傳統晚餐是炸魚。其他幾天,最普遍是的是吃tapas,有冷食也有熱食。西班牙冷湯(Gazpacho), 醋鳳尾魚(Boquerones en vinagre),炸小魚,火腿,乳酪...節日的特色飲料是的叫作rebujito的雞尾酒,白葡萄酒加上七喜或者檸檬或者青檸味的汽水,清爽宜人。
⑥ 西班牙有什麼民俗風情
西班牙人在正式社交場合通常穿保守式樣的西裝,內穿白襯衫、打領帶。他們喜歡黑色,因此一般穿黑色的皮鞋。西班牙女性外出有戴耳環的習俗,否則會被視為沒有穿衣服一般被人嘲笑。另外,西班牙有的地方的婦女喜歡將捕捉到的螢火蟲用薄紗包起來。
1、儀態禮儀
當地女性有「扇語」。如當婦女打開扇子,把臉的下部遮起來,意思是我是愛你的,你喜歡我嗎?若一會兒打開一會兒合上,則表示我很想念你。因此初到西班牙的女人,如果不了解扇語,最好不要使用扇子。
2、相見禮儀
西班牙人通常在正式社交場合與客人相見時,行握手禮和吻禮。與熟人相見時,男朋友之間常緊緊地擁抱。西班牙人的姓名常有三四節,前一二節為本人姓名,倒數第二節為父姓,最後一節為母姓。通常口頭稱呼稱父姓。
3、餐飲禮儀
西班牙人的主食以麵食為主,也吃米飯,喜食酸辣味的食品。一般不吃過分油膩和鹹味太重的菜。早餐習慣吃酸牛奶、水果;午餐和晚餐通常要喝啤酒、葡萄酒或白蘭地酒,飯後則喝咖啡及吃水果。
4、商務禮儀
西班牙人很重視信譽,總是盡可能地履行簽訂的合同,即便後來發現合同中有對他們不利的地方,他們也不願公開承認自己的過失。如在這種情況下,對方能夠善意地幫助他們,則會贏得西班牙人的尊重與友誼。西班牙人只有在參加鬥牛比賽活動時才嚴守時間,但客人應當守時,即便對方晚到,也不要加以責怪。
5、旅遊禮儀
西班牙人性格開朗、熱情,但容易激動。有時發生爭吵是很正常的,他們對此已習以為常。西班牙人吃東西時,通常會禮貌地邀請周圍的人與他分享,但這僅是一種禮儀上的表示,不要貿然接受,否則會被他們視為缺乏教養。
6、主要禁忌
在西班牙,不要對鬥牛活動有非議。如果你對情況不了解,最好不要對鬥牛活動發表任何意見。到西班牙人家中作客,可送上鮮花,他們最喜愛石榴花。
⑦ 西班牙服飾的特點
(1)比較正式的活動,如家宴、宴會、招待會和婚禮等。此類活動又分白天和晚上兩種,白天的服裝色彩要活潑鮮艷一些,晚上則要求莊重一些。對男士而言,白天的活動可穿淺色西裝,而晚上的活動則須穿深色西裝,最好是黑色調,配白色襯衫、高檔領帶,皮鞋也應為黑色。
在西班牙人看來,這種黑色調比較莊重、嚴肅。而女士則穿裙子,色彩可根據自己的愛好、年齡、場合而定;在教堂參加婚禮時,亦可穿西服裙套裝,這樣顯得更正式一些。
(2)非正式的聚會活動,如家庭請客、生日聚會等等,對服裝沒有特別的要求,最好著便裝,牛仔服、T恤衫都可以。這樣顯得更加親切隨意。在這種場合如果西裝筆挺,反倒不自然了。
⑧ 西班牙王室貴族的的裝束,服裝顏色主要以什麼為主
西班牙以黑色為高貴
⑨ 西班牙有哪些服裝品牌呀
芒果MANGO、LOEWE、CARAMELO、TINTORETTO、ZARA、MANGO、Camper、高樂高,等等。
1、LOEWE
西班牙最具知名獨度的皇家皮具品牌。在北京國際貿易中心一層設有專賣店。
2、CARAMELO
中高檔西班牙服裝品牌,面向25到45歲的女性,講究精工細制,風格趨向高雅成熟。
3、TINTORETTO
西班牙高級女裝成衣品牌,為享譽歐洲的INDUYCO集團旗下主打品牌,面向20至40歲的都市中高檔收入白領女性。
4、ZARA
創立於1975年,最具大眾影響力的西班牙流行服飾品牌,包括女裝、男裝和童裝。西班牙Inditex上市集團的奧爾特加(Ortega,乃西班牙最富有的人,資產超過百億新元)所開創的品牌,20多年來在全球41個國家設有1340家店面,年營業額超過20億美元。中價位時裝在不打廣告,單靠口碑與速度,在競爭激烈的時尚界打出春天。
5、MANGO
與ZARA齊名的西班牙流行品牌。1984年創辦,在世界各地68個國家主要城市,已設超過575家店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