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西哥紅湖是怎麼形成的
㈠ 歐洲知名湖泊有哪些,分別是那些國家!
1.尼斯湖 國家:英國
位於英國蘇格蘭高原北部的大峽谷中,湖長39公里,寬2.4公里。面積並不大,卻深。平均深度達200米,最深處有300米。該湖終年不凍,兩岸陡峭,樹林茂密。湖北端有河流與北海相通。位於橫貫蘇格蘭高地的大峽谷斷層北端,是英國內陸最大的淡水湖。因水怪事件而聞名全球。
2.日內瓦湖 國家:瑞士、法國
日內瓦湖是阿爾卑斯湖群中最大的一個。湖面面積約為224平方英里,在瑞士境內佔140平方英里,法國境內佔84平方英里。 日內瓦湖海拔1230英尺,長46英里。湖面最寬處為8.5英里。湖水最深處1017英尺。湖畔和毗鄰地域,氣候溫和,溫差變化極小,建有許多游覽勝地。湖南是白雪皚皚風光秀麗的山巒,山北廣布牧場和葡萄園。湖水清澈湛藍而馳名世界。 位於瑞士西南端的日內瓦近郊,同法國東部接壤,長72公里,寬8公里,面積580平方公里。分屬瑞士和法國,約各佔一半。 湖面海拔375米,平均水深150米,最深處達310米。湖水流向由東向西,形狀略似新月,月缺部分與法國銜接。是阿爾卑斯山區最大湖泊,湖水漣漣,煙霞萬頃,湖面似鏡,
3.國王湖 國家:德國
國王湖位於德國和奧地利邊境的小城貝希特斯加登(Berchtesgaden)旁,靠近阿爾卑斯山脈。是德國阿爾卑斯山區最優美的地區。國王湖在最後一個冰河時期由冰川形成,長7.7千米,最寬處約1.7千米,湖岸線長19.96千米,面積5.218平方千米,湖水容量511,785,000平方米,平均水深98.1米,最深處190米,是德國最深的湖泊。除了出口處毗鄰城鎮外,國王湖完全被阿爾貝斯山脈環抱,其中包括德國的第二高峰瓦茨曼山脈(Watzmann)。
4.巴拉頓湖 國家:匈牙利
中歐最大湖泊,呈狹長條狀,長為78 公里,寬1.5 至15 公里,面積達596 平方公里,平均水深為4 米,最深處有11 米。巴拉頓湖湖水淺,容積小,湖水靠佐洛河和北岸入湖河流補給和調節。每年的4、5 月間水位最高,9、10 月間由於氣溫偏高,蒸發量大,湖水水位最低。巴拉頓湖湖水沿東岸希歐渠流入多瑙河。北岸的蒂哈尼半島深深地伸入湖心,幾乎把湖面分割成兩半。半島高出水面約百米,島上道路崎嶇,古木參天,景色幽靜秀麗。蒂哈尼半島是巴拉頓湖上景色最美的地方,從半島頂端可眺望湖區全貌。
5.拉多加湖 國家:俄羅斯
歐洲最大的淡水湖。舊稱涅瓦湖。在俄羅斯歐洲部分西北部,在聖彼得堡以東約40公里。湖面海拔5米,湖長219千米,平均寬83千米,面積1.8萬平方千米。湖水南淺北深,平均深51米,北部最深處230米,湖水容積908立方千米。北岸大多高岩岸,有許多深切的小峽灣,湖岸曲折。南岸低平,多沙嘴和淺灘。有沃爾霍夫、斯維里和武奧克薩等河注入。西南有涅瓦河流出,通波羅的海。湖中風浪大,不利於航運。南岸建有環湖的新拉多加運河,為溝通白海-波羅的海及伏爾加河-波羅的海的重要航道。魚類豐富,以鮭、鱸、鯿、白魚、鱘、狗魚和胡瓜魚類為主。
㈡ 10大奇特水體,你知道哪些
1.多米尼加的沸騰湖
多米尼加的沸騰湖水溫在80℃~90℃之間,即使寒冷的日子裡也是一番熱氣騰騰的景象。實際上,沸騰湖是一個被水淹沒的噴氣孔。噴氣孔是地殼的裂口。
㈢ 岩溶天坑對比
1.天坑分布
目前除我國以外世界上其他地區已發現的最大型天坑,多數在低緯度地區,主要在大洋洲巴布亞紐幾內亞的新不列顛島(New Britan Is-land,Papua New Guinea)、馬來西亞的沙撈越州(Sarawak)以及墨西哥等地。緯度多在南、北緯20°以內。我國已發現的大型天坑則主要出現在北緯24°~31°之間,規模巨大、數量眾多、形態完美。
在世界其他地區所發現體量較小一些的天坑,以地中海沿岸為多,但形態上往往不是很典型,原因是受到許多後生作用的影響,使其四壁較緩,天坑深度也較小,許多天坑現今受冰雪寒凍作用影響甚大,底部堆積物較厚。
在形態上與天坑類似的大型「坑狀」負地形,在其他岩性中也偶有出現,如南美洲委內瑞拉的Sarisanama巨型深坑出現在砂頁岩高原上,體量也很大,其深度為275m,上部開口部的直徑為340~300m,面積7.2×104m2,總容積達1.8×107m3。
由於人類作用也會形成一些特大型的人造「坑狀」負地形,最著名的例子是南非金伯利的「大坑」,這是一個老金剛石礦,1872年開始開采直至1915年,人們用鎬和鏟挖出2.5×107t以上岩塊,形成一個直徑約500m、深近400m的深坑、而人類用機械挖出的露天礦坑也為數甚多,以美國猶他州的厄姆峽谷銅礦為最,佔地7.3km2,深度達774m。
(1)世界上幾個最大的岩溶天坑
馬來西亞沙撈越州Mulu國家公園中的伊甸園(Craden of Eden)天坑,從體量上看,十分巨大,其深度僅200m,但它的上部開口特別巨大,長軸1200m,短軸800m,平面面積7.5×105m2,容積高達1.5×108m3。但作為天坑,它在形態特徵上有重大不足,它的四壁僅有一半為陡崖,另一小半(南半部)只是敞開的盲谷,南半部岩性為頁岩,在此天坑北半部有巨大的洞穴系統———Deer洞和Green洞,由於組成它的地層不全部為碳酸鹽岩,形態上也未達到「四圍岩壁陡立」的標准,因此,有些外國岩溶工作者不將其列為真正的塌陷漏斗,筆者認為,伊甸園天坑雖然不是典型的天坑,但按其成因,很可能屬於沖蝕型天坑類型,鑒於伊甸園天坑在成因上即內涵上屬於天坑地貌類型,故仍將其歸為天坑類的重要代表,只是其觀賞價值較為遜色。該公園為世界自然遺產地,但在該公園申報世界自然遺產的報告中,並未將這一天坑作為重要景觀之一提出。
Luse天坑,位於新不列顛島Nakanai山地。新不列顛島是西南太平洋俾斯麥群島中最大的島,狹長形,長約480km,寬80km,有多處活火山。新不列顛島的南部有一片岩溶區,在那裡的Nakanai山中有多處天坑,代表性的可以舉出兩個:按體量,Luse天坑為大(圖3-71);按形態優美,以Minye天坑見長(圖3-72),Luse天坑有著廣闊的上部開口,大小為800m×600m,其深度為220m,面積3.8×105m2,容積為6.0×107m3,其表面覆蓋著茂密的森林,底部有很厚的碎屑堆積物。它雖然體量大,但一來深度相對較淺,二來缺少四周的陡壁,因此在形態上它並不顯得突出和優美。Minye天坑的深度是420m,上部開口面積為7×104m2,直徑為300m,近圓形,四周陡崖環繞,大部分為濃密的植被所遮蓋,容積為2.6×107m3。
Crveno Jezero(紅湖)天坑位於地中海沿岸的克羅埃西亞共和國,口部東西長280m,南北寬200m,面積約5.6×104m2;最高點海拔高度522m,最低處低於海平面6m,最大深度為528m;其底部沉積水成湖,湖水面直徑170m,湖水深度281m,它的總容積(包括湖水)近3.0×107m3(圖3-73)。
圖3-71 巴布亞紐幾內亞新不列顛島Luse天坑橫剖面圖(據T.Waltham)
在新不列顛島上還有若干個大天坑,例如Ora天坑、Kavakuna天坑和Korikobi天坑,容積都在1.5×107m3以上,遺憾的是它們在形態上如同Luse天坑一樣,缺少周邊的陡崖,致使它們顯得不那麼引人注目。在新幾內亞島中部也有大片石灰岩分布,該處有多處天坑出現,如Lup Wintem天坑、Girtoil天坑和Sting天坑,垂直深度都達150m,直徑在100~200m,達到中型天坑的標准。
(2)其他一些規模較小的天坑
斯洛維尼亞的Velike Jersanova漏斗屬著名的游覽洞穴Postojna洞穴系統,不具備典型的天坑形態,上部邊緣大小為325m×300m,上部最高點海拔高度575m,高出漏斗底部(海拔535m)40m。
圖3-72 巴布亞紐幾內亞新不列顛島Minye天坑橫剖面圖(據T.Waltham)
圖3-73 克羅埃西亞CrvenoJezero天坑(據M.Garasic)
Tres Pueblos Hole天坑位於加勒比海波多黎各的Rio Camuy區,直徑130m,深215m,底部有地下河。
義大利南部Gorgano高原的Pozzatina天坑在當地規模最大,大致呈橢圓形,近南北方向長675m,寬440m,從底部到上部開口的最高點和最低點的深度分別為130m和104m。邊坡較為陡峻,北坡和西坡陡崖上岩石裸露,下部邊坡較為和緩,有較多岩石塊堆積,邊坡多為灌叢和林木覆蓋,底部長225m,寬128m,種植有小麥和燕麥,底部中央處有一豎井。在與之相鄰的Murge高原上還有幾個類似的天坑,如Pulo di Altamura天坑,上部開口大小為500m×450m,最大深度為75m;Pulicchio天坑,開口大小為710m×550m,最大深度99m。可以將這些天坑列入中型天坑范圍。
2.中國岩溶天坑與世界其他地區岩溶天坑比較
岩溶天坑作為岩溶地貌景觀中一種類型,還是比較新的。主要因為在全球發現較少,即使中國也是在20世紀20年代初期在四川興文縣對小岩灣天坑和大岩灣天坑的旅遊開發時才提出這一名詞。而過去常和喀斯特漏斗並提。在國外較大的天坑大部分分布在馬來西亞的沙撈越,巴布亞紐幾內亞的新不列顛島和墨西哥等低緯度地區。
通過國內外天坑對比,在世界發現、探索研究天坑方面中國岩溶天坑具有重的特點和不可磨滅的貢獻。朱學穩等人提出中國岩岩溶天坑因有以下特點,而居世界重要地位。附表3-9為國內外主要天坑規模對比。
表3-9 國內外主要天坑規模比較
續表
(據朱學穩,2003)
圖3-74 老忠實泉
圖3-75 錐狀鈣華泉口
㈣ 「天坑」是怎麼回事
天坑天坑(tiankeng)是指具有巨大的容積,陡峭而圈閉的岩壁,深陷的井狀或者桶狀輪廓等非凡的空間與形態特質,發育在厚度特別巨大、地下水位特別深的可溶性岩層中,從地下通往地面,平均寬度與深度均大於100米,底部與地下河相連接(或者有證據證明地下河道已遷移)的一種特大型喀斯特負地形。
目錄
名稱由來
現象成因
分級原則
世界著名天坑
世界上最大的天坑群
中國的天坑
國外著名的天坑
新出現的天坑
世界十大著名天坑
相關新聞名稱由來
現象成因
分級原則
世界著名天坑
世界上最大的天坑群
中國的天坑
國外著名的天坑
新出現的天坑
世界十大著名天坑相關新聞展開 編輯本段名稱由來
天坑
2001年之前,天坑只是對重慶奉節縣小寨天坑[1]這種景觀的特稱,類似的地貌在各地有不同的名稱,如「龍缸」、「石院」、「石圍」、「岩灣」等。2001年,天坑作為一個專門的喀斯特術語被專家提出。2005年,國際喀斯特天坑考察組在重慶、廣西一帶大規模考察後,「天坑」這個術語在國際喀斯特學術界獲得了一致的認可,並開始用漢語拼音「tiankeng」通行國際。這是繼峰林(fenglin)和峰叢(fengcong)之後,第三個由中國人定義並用漢語和拼音命名的喀斯特地貌術語。
編輯本段現象成因
天坑的成因大多分兩種,大多是塌陷型(廣西樂業天坑群等),罕見的是沖蝕型(重慶武隆後坪沖蝕 天坑群等) 天坑的形成至少要同時具備六個條件: 一是石灰岩層要厚。只有足夠厚的岩層才能給天坑的形成提供足夠的空間。 二是地下河的水位要很深。 三是包氣帶(含氣體的岩層)的厚度要大。 四是降雨量要大,這樣地下河的流量和動力才足夠大,足以將塌落下來的石頭沖走。 五是岩層要平。從天坑四周的絕壁看就會發現,岩層與地面是平行的,就像一層層的石板堆在四周一樣,只有這樣的岩層才能垮塌。 六是地殼要突起。地殼的運動就會給岩層的垮塌提供動力。 直至2010年,已經被確認的天坑達78個,其中2/3分布在中國,當然關於天坑的考察、認定和爭論尚未停止。喀斯特地貌。喀斯特地貌在世界分布很廣,約佔地球總面積的10%,中國喀斯特約佔全國總面積的13.5%,主要分布於南方的貴州、廣西、重慶、四川、雲南,湖北等省區,是世界上最大最集中連片的喀斯特區,但喀斯特這個術語誕生於斯洛維尼亞。
編輯本段分級原則
目前在世界上發現確認的天坑約80個,其中有超過50個在中國。中國的天坑分布在南方喀斯特地區,絕大多數位於黔南、桂西、渝東的峰叢地貌區域。 按天坑分級原則,深度和寬度均超過500米的為超級天坑,全世界僅有三例,全在中國(重慶小寨天坑、廣西樂業大石圍天坑);深度和寬度在300米到500米之間的為大型天坑,全世界有16例,中國有9例;深度和寬度在100米到300米之間的為標准天坑。
編輯本段世界著名天坑
瓜地馬拉天坑 2010年6月1日,媒體報道受到熱帶風暴的影響,瓜地馬拉城的街道出現了一個巨大駭人的深坑。這個大 瓜地馬拉天坑
坑位於瓜地馬拉城內的北部地區,已經有超過了一個十字路口的區域被這個大坑侵吞。[2] 小寨天坑 位於距奉節縣城91千米的荊竹鄉小寨村。"天坑"在地理學上叫"岩溶漏斗地貌"。小寨天坑坑口地面標高1331米,深666.2米,坑口直徑622米,坑底直徑522米。坑壁四周陡峭,在東北方向峭壁上有小道通到坑底。坑壁有兩級台地:位於300米深處的一級台地,寬2-10米,台地有兩間房屋,曾有人隱 重慶小寨天坑
居;另一級台地位於400米深處,呈斜坡狀,坡地上草木叢生,野花爛漫,坑壁有幾個懸泉飛瀉坑底。坑底下邊有地下河,小寨天坑是地下河的一個"天窗"。小寨天坑與天井峽地縫屬同一岩溶系統,天坑底部的地下河水由天井峽地縫補給,自迷宮峽排泄;從天坑至迷宮峽出口地下河道長約4千米。小寨天坑當稱"天下第一坑",屬當今世界洞穴奇觀之一。 達瓦札天然氣燃燒坑:1971年,地質工作者發現在中亞土庫曼一處蘊藏著巨大的地下天然氣體,這個大洞就是為了利用該地下天然氣,但是在一次鑽探操作塌陷後留下這個巨大的坑洞,為防止有毒氣體泄露,鑽探隊員點燃了此處,並且一直晝夜燃燒至今。 蒙蒂塞洛水壩 蒙蒂塞洛水壩位於加利福尼亞州納帕縣,因其巨大的環形泄洪道成為美國最著名的堤壩,每秒可以泄洪48400立方英尺的水量。據說,如果你懷著某種目的打算從那跳下去的話,你那潮濕而苗條的身體會在瞬間從水壩底部噴射出來。 賓漢銅礦 是一個露天開采斑岩銅提取沉澱物的礦場,位於美國猶他州鹽湖城的奧克爾山這個礦井1906年開始投入生產,在開采過程中挖出了一個超過 0.75英里深、2.5英里寬、面積超過1900英畝的大坑。根據肯尼科特銅業公司資料表明,它是世界上最大的人為挖掘坑。 貝里斯藍洞 這個完美的大藍洞位於宏都拉斯貝里斯海岸附近,是一個水下陷洞,洞寬為1000英尺(約305米),洞深400英尺(約123米),形成於冰河時期的石灰岩深洞,是傳說中的地理學奇景,冰河時期是它個乾涸的大洞,冰川融化,海平面的升高讓它變成了現在的樣子. 米爾礦井 又可以被稱作米爾內礦井,是一個位於俄羅斯東西伯利亞地區米爾內的露天開采鑽石的礦井。這個礦井有525米深,直徑為1200米,它是世界上第二大的挖掘井,排在賓漢銅礦之後。對於直升飛機來說,礦井上空已經封鎖,因為曾經發生過飛機被向下的氣流吸入礦井的事件。 加拿大迪亞維克礦井 迪亞維克礦井位於加拿大西北處,自2003年開礦以來鑽石年產量達800萬克拉。 俄羅斯烏達奇納亞鑽石礦井 烏達奇納亞(Udachnaya)礦坑是一座位於俄羅斯境內的鑽石礦。該礦坑於1995年被發現,礦坑深為500米。 這個名為「大坑」的礦井位於南非北開普省的省會城市金伯利。現今,這個「大坑」從表面上看差不多有1500英尺寬,超過42英畝。 在1914年,這個「大坑」停止了地面開采,當時約有785英尺深。
編輯本段世界上最大的天坑群
1998年國土資源部在廣西壯族自治區百色地區樂業縣進行土地資源調查時,發現一種世界罕見的地質奇觀 — 喀斯特漏斗群,又稱樂業天坑群。該地區為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即岩溶地貌)。降水量大,為地下洞穴的發育提供了良好條件。 樂業天坑群位於中國廣西樂業縣,佔地約20平方公里。初步已發現有大石圩、白洞、風岩洞、穿洞等20多個天坑。「天坑」四周皆被刀削似的懸崖絕壁所圍,形成一個巨大的豎井,底部是人類從未涉足過的幾十萬平方米的原始森林,並有地下河相通。森林中有大量珍貴的動植物品種。其地下原始森林面積為世界第一,深度位居世界第二,容積居世界第三,具有極高的科研價值。 天坑
樂業天坑群中最大的大石圍天坑,垂直深度613米,南北走向寬420米,東西走向600米。大石圍天坑(又名樂業地下龍宮天龍口)位於中國廣西樂業縣同樂鎮刷把村百岩腳屯。 1999年2月至10月,有關方面再次組織了水文地質專家對當地進行了全面的考察。結果確定,分布在中國西南雲貴高原東坡的樂業天坑群是世界最大的天坑群,目前已發現的近20座天坑幾乎囊括了各種類型的天坑,是一座「天坑博物館」和「世界岩溶聖地」。 專家們在天坑群中最大的一個天坑裡獲得了許多令人震驚的發現。 通過GPS地球衛星測量儀測出,被稱為大石圍的這座最大的天坑深度為613米,坑口長為東西走向600米,寬為南北走向420米,容積約為0.8億立方米。其坑底原始森林的面積達十幾萬平方米,位居世界第一位。垂直高度和容積僅次於中國重慶市的小寨天坑,位居世界第二位。 1998年國土資源部在中國廣西壯族自治區百色地區樂業縣進行土地資源調查時,面臨的第一個問題就是,這些天坑是如何形成的?專家認為,這可能是因為地下暗河長期腐蝕造成巨大地下空洞後引起地表大面積坍塌所致。 迄今為止全球已經在俄羅斯、澳大利亞、巴布亞紐幾內亞發現類似的天坑。近年來重慶南川地區也發現了3個深約300米的天坑。而樂業天坑之多之深卻是科學待解之謎。 天坑
樂業天坑四周被刀削似的絕壁所圍,形成一個巨大的豎井。天坑的底部則是一片人類從沒有涉足過的極為罕見的原始森林,面積達幾十平方公里,森林裡有溶洞群、地下河流相通,專家們認為,這里極有可能會發現一些已經被認為是絕跡的動物,如洞螈、盲魚等。它們是兩種生活在地下河流中的遠古動物,視力退化。目前只在斯洛維尼亞曾有發現。人們是否在這里也能有所發現呢? 有人形容樂業天坑是遠古植物的天堂和動物的王國。在1999年一次考察中,已經有人拍到了藍色的石頭、方形的竹子以及許多叫不出名字的植物。專家認為,此次考察,有可能發現遠古時代的植物,如桫欏等。他們甚至希望能發現一些不為人知的動植物品種。此外,樂業天坑內極有可能生存著水生無脊椎動物及常見的魚蟲和鼠類等嚙齒類動物。 科學家們在過去的考察中發現,在樂業天坑群周邊地區有大量的生物化石。據了解,這些生物化石是二疊時期海洋動物化石。同時,在天坑周邊地區還存在著一個大型的舊石器時期人類生存的遺跡。這一發現已經被列入世界十大考古發現之一。專家們指出,這一遺址與北京周口店人類遺址的價值不相上下。此行,專家們將進一步對這些遺跡的價值作出評判,並揭示當時人類的生存狀態。 植物學家在大石圍底部發現,原始森林內的植物種類多達上千種,大部分迥異於天坑外的植物,其中已查明的有被稱為恐龍時代活化石、中國一級保護植物的桫欏,廣西師范大學博士、植物分類學專家薛躍規還發現了一種從未見過的、羽脈排列十分奇異的蕨類,他推測這可能是一種可以媲美桫欏的珍貴植物。此外,原始森林裡還有冷杉、血淚藤樹等珍貴植物,還有許多中葯材和高大的喬木,其中最大的一棵酸棗樹樹干需3人合抱。 大石圍的底部連著兩條地下暗河。專家在地下河裡發現了盲魚和一些蝦、蟹等,從拍攝到的照片看,暗河中的盲魚形似鯰魚。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研究員張春元認為,因暗河裡無光,魚的眼睛逐漸退化而成為盲魚的。河岸有金黃的沙灘,還有形態各異、花紋美麗的鵝卵石。暗河的水溫十分奇特,將手探入水中,兩條河的河水一冷一熱,這究竟是什麼原因,專家目前還無法確認。日前,中英聯合探險隊終於走完了暗河的全程,發現暗河一直向東北流到位於樂業境內的百朗大峽谷的洞口成為地面河,然後匯入紅水河。 坑內還發現了被當地人稱為「飛虎」的動物和一些鳥類,「飛虎」形似蝙蝠,個頭與貓差不多,前後肢有薄膜相連,展開後可以滑翔。張春元教授認為,「飛虎」即為生活在岩洞里的鼯鼠。 天坑是一種分布在喀斯特地區的特殊的地質景觀,因地下溶洞的頂部多次坍塌裸露出地面而成。一般的天坑都是單獨的一座,而樂業天坑卻成群出現,中國地質科學院岩溶地質研究所副研究員蔡五田和黃保健推斷,這與樂業縣特殊的地質構造有關。 對於樂業天坑群的形成時間,兩位專家推測,它們大約形成於300—400萬年前的新生代第四紀。從調查的情況看,樂業天坑群在形成過程中遭遇了劇烈的地殼抬升運動。 隨著這些謎團逐漸被解開,一些新的謎團又接二連三地衍生出來:大石圍附近的白洞天坑與冒氣洞相連,一邊洞口冒氣,一邊洞口吸氣,這種奇異的呼吸景觀專家一時無法解說;除已發現的天坑外,樂業縣境內是否還存在不為人知的天坑?在這片神奇的崇山峻嶺下面,是否還有正在繼續坍塌的溶洞在某一天突破崩陷,成為新的天坑呢?這些問題有待專家進一步研究。[3]
編輯本段中國的天坑
重慶奉節小寨天坑群 重慶武隆後坪鄉沖蝕天坑群 重慶武隆天生三橋天坑群 四川興文天坑群 四川宜賓 貴州織金義界河天坑群 貴州紫雲水塘天坑群 貴州羅甸董當天坑群 貴州安龍板洞天坑 廣西樂業天坑群 廣西巴馬天坑群 廣西鳳山三門海天坑 北京市房山區上方山森林公園天坑 湖南張家界天坑 四川廣元曾家山川洞庵天坑 南昌市昌南大道與迎賓北大道交叉口附近路面突然發生塌陷
編輯本段國外著名的天坑
巴布亞紐幾內亞 Minye天坑 (巴布亞紐幾內亞地穴) 克羅埃西亞 Crveno Jexero(紅湖)
㈤ 澳大利亞赫利爾湖揭秘,天然粉色湖泊是怎樣形成的
澳大利亞赫利爾湖天然粉色湖泊形成的原因:
呈現粉紅色的玫瑰湖上正是海藻產生的多種類胡蘿卜素使得湖泊看上去如此驚艷。一旦湖水的鹽度超過海水的鹽度,在高溫和充足光照下,湖裡的海藻便開始聚集紅色β胡蘿卜素,使湖泊變成粉色。
由於湖泊含有大量鹽分,所以附近也有居民采鹽。世界上大多數的粉紅色湖泊都有著很高含鹽度,而它們含鹽的湖岸看起來也極像沙灘。
㈥ 珠海市紅湖消聲器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珠海市紅湖消聲器有限公司成立於1991年09月03日,主要經營范圍為一般經營項目:汽車零部件製造、不銹鋼製品製造、日用金屬製品修理等。
法定代表人:胡寶平
成立時間:1991-09-03
注冊資本:2184.4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440400000154566
公司地址:珠海市吉大石花西路115號(綜合樓)
㈦ 天空之境成為世界網紅景點,第一家天空之境在哪呢
我覺得第一家天空之鏡,非玻利維亞莫屬。在遙遠的玻利維亞,那裡有夢幻般的烏尤尼天空之鏡。烏尤尼鹽沼在玻利維亞波托省西部高原內,海拔三千六百五十六米。為世界上最大的鹽層覆蓋的荒原。有天空之鏡的美稱。
注意事項:早晚溫差特別大,一定要備好衣服。每年一月底到三月,雨季才有看見天空之鏡的幾率。
㈧ 請問哪些園在北大校園內哪些園在北大校園外
燕南園 朗潤園 鏡春園在校內
燕東園 中關園 蔚秀園 承澤園 暢春園在校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