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觀西班牙 » 英國和西班牙如何在美洲殖民地

英國和西班牙如何在美洲殖民地

發布時間: 2022-07-28 10:53:47

A. 西班牙在美洲擴張與英法在美洲的擴張對「兩個美洲」最終形成有何深遠影響

西班牙對拉丁美洲的影響:

西班牙對美洲的殖民以掠奪土地、金銀為主要目的。他們強迫印第安人在種植園或礦場作無償勞動,用暴力推行各種奴役制度,人民自由平等權遭到損害;實行重商主義政策,強迫殖民地人民專門生產一、二種能在國際市場牟取暴利的農礦產品,形成單一產品製造成經濟畸形發展;大肆掠奪南美洲的土地和金銀財富,摧毀古文明,拉美人口銳減。

北美洲繼承了英國的保守主義,法國的自由主義,因此兼具保守與自由,更傾向於理性。而拉丁美洲則繼承了西班牙的熱情奔放,更傾向於感性,所以拉丁美洲經常出現極具個性的政治領導人,而北美洲政治領導人則會經常做比理性思維下的作秀,我們平常稱呼為裝。

B. 英國的殖民是如何在北美洲開始的過程是怎樣的

1607年,倫敦公司依據英王的「特許狀」來到北美詹姆士河口,建立了僅有一個炮台、一所教堂、幾間薄板房的詹姆士城,奠定了英國在北美的第一個殖民地──弗吉尼亞的基礎。1620年,英國的一群政治避難者,乘一艘名叫「五月花」號的船,在北美的馬薩諸塞登陸,建立普利茅斯城,奠定了新英格蘭殖民地的基礎。「五月花」號是英國移民駛往北美的第一艘船,這艘船載重大約只有180噸,長90英尺(1英尺等於30.48厘米)。本課引語中選用了插圖《「五月花」號》,圖中展示的正是根據記載後人畫的一幅「五月花」號船的想像圖。這艘船最早離開英國的時間是1608年8月,船上主要是一些受英國國教迫害的英國清教徒,離開英國後,首先來到荷蘭,當時有些人決定前往北美,他們與弗吉尼亞公司簽訂移民合同。1620年9月23日,在牧師布萊斯特的率領下,「五月花號」前往北美,船上的乘客共有102名,其中,清教徒35名,其他的有工匠、漁民、貧苦農民,還有14人是契約奴。11月21日,「五月花號」到達科德角,即今天的馬薩諸塞州普羅文斯頓;登陸前,船上的清教徒領袖主持制定了一個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五月花號」公約》,當時,41名自由的成年男子在上面簽字。其中內容包括:組織公民團體,擬定公正的法律、法令、規章和條例。聖誕節後的第一天,他們在普利茅斯上岸,建立殖民地。之後建立了馬薩諸塞、羅德艾蘭、康涅狄格和新罕布希爾等殖民地。17世紀中期英國建立馬里蘭殖民地,從荷蘭手中奪取特拉華,又奪取荷蘭的新尼德蘭,並將其分割為二,建立紐約和新澤西兩個殖民地。1682年,英王查理二世將賓西法尼亞賜給業主威廉·賓,以抵償王室欠他的債務,同年建立費城,建立賓西法尼亞殖民地。英王查理二世把卡羅來納賜給其寵臣們,後又將卡羅來納分為兩部,即北卡羅來納和南卡羅來納兩個殖民地。1733年,建立喬治亞殖民地。至此,英國在北美大西洋沿岸建立了13個殖民地。763年,英國以財政虧空1.4億英鎊的代價打贏了七年戰爭。英國統治集團處心積慮要把戰費支出轉嫁到北美殖民地人民頭上,同時企圖通過高壓加緊對殖民地的控制。1763年10月,為了限制殖民地擴大,以利於英國控制和征稅,頒布英王敕令,禁止殖民地人民向阿巴拉契亞山脈以西移民。1764年,頒布「食糖條例」,對許多進口商品徵收高稅,並嚴格管理糖和糖漿的貿易。同年還頒布「通貨條例」,禁止北美殖民地發行紙幣和用貶值的殖民地紙幣償還宗主國債權人的債務。為鎮壓殖民地人民的反抗和保證關稅收入,英國在北美殖民地駐扎了正規軍1萬人。而為了轉嫁駐軍的開支,1765年又頒布「印花稅條例」,規定北美殖民地的一切新聞報紙、小冊子、執照、商業文件和合法文書,甚至畢業文憑,都必須加貼印花,也就是都必須付稅,違者受罰。北美殖民地人民反抗印花稅的高潮,是殖民地人民抗英斗爭的轉折點。「自由之子」、「通訊委員會」等反英群眾組織先後在各地出現,人們抵制征稅,搗毀稅局,焚燒印花稅券,將英國稅吏遊街示眾。英國政府被迫廢除了印花稅條例。從1766年起,又多次頒布唐森德條例(唐森德是當時英國的財政大臣),規定征課自英國輸入殖民地的貨物的入口稅;規定英國關稅稅吏有權闖入殖民地任何民房、堆棧、店鋪,搜查違禁品及漏稅的走私貨物;波士頓商人領導了全殖民地性的抵制英貨運動,1766年至1769年,英國輸入殖民地北部的貿易總額由136.3萬鎊,降至50.4萬鎊。英國政府於1770年被迫廢除了唐森德條例。英國政府雖於1770年被迫廢除了唐森德條例,但其中有的條例,如徵收茶葉稅則未廢除。北美人民對此異常憤怒,視其為英國暴政的象徵,於是掀起了不飲茶的抗議運動。壟斷茶葉貿易的東印度公司,由於經營不善,瀕於破產。英國政府為了幫助東印度公司擺脫困境,賣掉積壓的1 700萬磅茶葉,於1773年通過一項《茶葉稅法》,准許東印度公司享有到北美傾銷茶葉的專賣權,讓東印度公司每磅茶葉繳納三便士輕稅後,就可以直接賣給零售商,同時禁止殖民地人民走私茶葉。英國政府的目的在於用低廉的茶價引誘北美人民飲用東印度公司的傾銷茶。北美人民拒絕飲用東印度公司的傾銷茶,費城、紐約、查爾斯頓等港人民反對英國茶船卸貨。12月16日,波士頓8 000市民集會,要求運茶船達特摩斯號離開港口。這一要求遭到英國殖民者的拒絕。當晚,波士頓青年組織的波士頓茶黨,化裝成印第安人,夜間登上茶船,將船上價值1萬多英鎊的300多箱茶葉倒入海中。英國於1774年下令封閉波士頓港。波士頓傾茶事件是北美人民反對殖民統治暴力行動的開始。1774年,英屬北美殖民地的形勢日益嚴峻,各地對英國殖民統治的不滿加劇。英國政府決定以武力來鎮壓殖民地的反抗,這一年的11月,英王喬治三世(1760—1820)宣稱,「必須用戰斗來決定他們是隸屬於國家還是獨立」。新英格蘭各地的人民也紛紛組織民兵,准備武裝反抗。英國駐馬薩諸塞總督蓋奇聽說民兵在距離波士頓只有21英里的康科德有一個軍火庫,裡面藏有大量彈葯,1775年4月18日夜,他派斯密斯中校率領800名軍人襲擊康科德。英軍一出動,在附近監視的民兵就發現了,他們立即發出信號,民兵、銀匠瑞維爾看到信號,騎上馬就去通知民兵。19日清晨5點左右,英軍途經來剋星頓時,遇到民兵的阻攔,雙方發生槍戰。英軍雖然打退了民兵,但在康科德又遭到民兵的伏擊,死傷近百人。這次戰斗雖然規模不大,但消息傳出後,各殖民地人民群情激憤,紛紛奪取槍支,佔領英軍軍火庫,武裝斗爭開始了。

C. 歐洲早期移民開辟北美殖民地的原因

目的:掠奪財富,積累原始資本方式:海外貿易、海盜式掠奪、 欺詐性貿易、販賣黑奴 美洲金銀產地的發現,土著居民的被屠殺、被奴役和被埋葬於 美洲金銀產地的發現,土著居民的被屠殺、被奴役和被埋葬於 礦井,對東印度開始進行的征服和掠奪,非洲變成商業性地獵獲黑 礦井,對東印度開始進行的征服和掠奪,非洲變成商業性地獵獲黑 人的場所; 人的場所;這一切標志著資本主義生產時代的曙光。

D. 美洲是什麼時候變成英國殖民地的,還有美國獨立戰爭是什麼時候

歐洲對美洲的殖民佔領,是從1492年哥倫布發現美洲大陸開始的,最早是西班牙人。

1492年哥倫布踏上美洲新大陸,西班牙開始在美洲大陸和加勒比海地區不斷地進行著征服和殖民。先後佔領了大部分加勒比海島嶼(西印度群島)、墨西哥、南美大部、中美洲地區、北美西部太平洋沿岸(直達阿拉斯加)和北美中部內陸。15世紀末到19世紀,西班牙建立起了美洲殖民地(西屬美洲)。

美國位於北美洲南部,原是印第安納人的聚居地。從15世紀末起,英國移民。17世紀到18世紀前半期,英國在北美大西洋沿岸建立了13個殖民地,並加強了對殖民地人民的壓迫和剝削,激起了當地人民和新興資產階級的反抗。1775年,北美13個殖民地的人民開始掀起推翻英國殖民統治的獨立戰爭。1776年7月4日,殖民地代表在費城召開了第二次大陸會議,通過了《獨立宣言》,正式宣布建立美利堅合眾國。每年7月4日,為美國獨立日。

E. 西班牙美洲殖民地的歷史

從1492年哥倫布踏上新大陸開始,西班牙就陸續在加勒比海和美洲沿岸設立據點並向內陸推進。當西班牙人發現落後的新大陸文明根本無力抵抗歐洲人後,軍事征服就一直伴隨著探險活動。1519年西班牙人建立了哈瓦那並控制了加勒比海最大的島嶼古巴島,同年登陸墨西哥並建立韋拉克魯斯,此後西班牙殖民者科爾蒂斯(Hernán Cortés)帶兵深入內陸並於1521年征服了阿茲特克帝國。
同是在1519年,西班牙人在巴拿馬地峽南岸建立巴拿馬城,並開始侵入了南美太平洋沿岸地區。1533年印加帝國被皮薩羅(Francisco Pizarro)征服,兩年後西班牙人在秘魯建立利馬城並以此作為逐步控制南美其他地區的基地。1534至1535年,西班牙北上探索了北美西岸地區並將之命名為加利福尼亞並開始逐步深入北美內陸。
在西班牙統治的幾個世紀里,西屬美洲的原住民不斷遭到西班牙殖民者的驅趕和屠殺。同時,西班牙人從歐洲帶來的病菌又多次引起瘟疫,使得原住民的人口大為減少。後來西班牙人為了開發新大陸的資源(貴金屬、蔗糖、棉花、煙草、咖啡、可可、染料等),又不得不從非洲引進大量的黑人奴隸來從事種植和開采,從而促成了興盛一時的奴隸貿易。和英國殖民地不同,西班牙並不發展殖民地的加工業而只把其作為原料產地加以掠奪,所有西屬美洲的特產和資源都會通過船隻(參見西班牙珍寶船隊)運回本土。這也造成了後來從西班牙殖民地獨立出來的國家都是較落後的農業國,這和獨立自英國的美國形成鮮明對比。
西屬美洲殖民地
1790年西班牙在美洲的殖民地 存在爭議或短期控制的地區
1580-1640年西班牙吞並葡萄牙期間,並入西班牙的葡屬美洲殖民地
1717年失去的殖民地(參見烏得勒支和約)

F. 殖民北美:歐洲列強管理各自殖民地方式有何

西班牙、法國和英國先後成為殖民時代里北美洲大陸上的主角。由於自身的文化和制度的區別,他們在各自的勢力范圍內形成了截然不同的管理模式和人文景觀。這其中,三大勢力在土地(特別是農業土地)的管理和規劃方面的差別是最引人注目的。

三種不同土地管理模式的示意圖,從左到右為英國的MBS模式、西班牙的大農場模式、法國的長格法模式。來源:北伊利諾伊大學

18世紀中前期的北美洲形勢示意圖
愛當大地主的西班牙殖民者
西班牙是以征服者的姿態來到北美洲大陸的,這在他們的土地管理方式中也有所體現。最初,西班牙殖民者是軍事化的。每到一處並擊敗原住民之後,他們就要建設據點(後來是城鎮)。一旦據點或城鎮建成,國王就會把周圍的土地劃給這支軍隊的將軍以示獎勵。這些土地的邊緣部分則會被將軍進一步劃分給自己的士兵,其中騎兵能比步兵得到更多的土地。這是早期西班牙殖民者的劃地方式。
到了後來,隨著西班牙所佔領的土地越來越多,他們根本來不及也沒必要修建更多的城鎮了。那些遠離城鎮的土地,就由殖民地的貴族們前去瓜分。於是便形成了一種更直接的劃地方式:我看得到的地方都是我的,我看不到的地方,只要有用,那也是我的。這條河兩岸是我的,那條路兩側也是我的。

1780年左右西屬佛羅里達的一片大型領地的地圖,來源:北佛羅里達大學
由此,西班牙地主們的土地就有了一個特點:面積大。其中,最大的私人領地面積可達數百英畝。西班牙人用「hacienda」一詞來描述這種面積廣大的私有土地,而英語則借用了「latifundium」這個本來只用於古羅馬歷史的拉丁詞彙,來代指新西班牙的地主們的土地。在拉丁語里,「lati」意思是「廣大的」,而「funs」的意思是「農庄」。Latifundium這里就是特別用來形容西班牙殖民者擁有的那些面積廣大、劃分方式十分霸道的私人土地。
這些面積最大的私人領地,有一部分被用作農業,成為了超大型的農場。其它的則成了礦場或工廠,以開發新西班牙地區所出產的各種金屬礦產。這種超大型領地的主人一般是 「半島貴族」(peninsulares)。這些人在新西班牙的地位非常高,在五個社會等級(總督、半島貴族、克里奧爾人、混血人和原住民)中排第二。半島貴族是來自西班牙本土伊比利亞半島的殖民者,受過良好的教育,也有雄厚的經濟基礎,這樣的身份背景能幫助他們優先圈到最好、最大的土地,而這些廣大的私人領地則反過來可以幫助他們保住自己在經濟上的優勢,從而鞏固自己的社會地位。

不少殖民時代的latifundium到現在還是大型農場
比latifundium稍小一些的西班牙私人領地被稱作「ranchos」。這種ranchos的面積趕不上latifundium,但仍舊十分巨大。大多數的ranchos都被建成了農場,用作種植業或畜牧業。直到今天,在美國西部各州(尤其是懷俄明州、蒙大拿州和愛達荷州),很多大型農場都還被稱作ranch。擁有這些ranchos的殖民者大多數是克里奧爾人(creoles),即出生在北美洲但擁有純正血統的西班牙人。他們的地位雖然比不上半島貴族,但仍舊屬於社會上層,凌駕於廣大人民群眾以及原住民之上。

新墨西哥的ranchos

19世紀加利福尼亞南部聖迭戈附近的ranchos分布圖
那麼,為什麼西班牙人熱衷於霸佔面積如此廣大的土地呢?首先,這當然和西班牙人的征服者天性有關。西班牙人是征服者,靠槍炮說話。誰肌肉發達、拳頭硬,誰土地就多。當然,除此之外,這還和新西班牙殖民地的經濟狀況有關。
最初,西班牙人到北美洲是為了尋找黃金和財富。但隨著黃金夢的破碎,西班牙人不得不面對現實,尋找其它出路。在聖塔菲等據點的先後建立、地盤逐漸穩固之後,西班牙人發現,最好的經營方式還是農業,因為畢竟食物才是永遠不會過時的資源。於是,越來越多的西班牙人開始從事農業。到後來,這群以軍人和傳教士身份起家的殖民者,九成以上都變成了農民。
可是西班牙殖民者在農業上,最初也遇到了不少困難。新西班牙殖民地地處今天美國的西南地區,那裡要麼是乾旱的山間盆地,要麼是炎熱的沙漠。總之,非常缺水。於是,河流和湖泊等水源地就成了非常寶貴的土地資源。幸運的是,新西班牙地廣人稀。西班牙殖民者們因此都毫不客氣地沿著河流或重要道路兩側大規模圈地,把目之所及的地方都毫不客氣地笑納,開發為自己的地盤。因此,這才形成了latifundium和ranchos這類面積廣大、劃界霸道的私人領地。
然而,這些面積巨大的私人農場,大多數都沒有被徹底地利用起來。由於面積過大,西班牙人發現自己根本沒有精力去開發領地內的每一寸土地。同時,他們發現,只要經營得當,他們只需要開發靠近水源地的一小部分領地,所出產的糧食就足夠讓自己過上富裕的生活了。正因為如此,這些地主們一般都自己住在城裡,僱傭少量的原住民或社會底層的普通人去打理一小部分土地。就算如此,一些農場也能有很高的產量,甚至還有糧食(主要是玉米)可以出口。因此,在這些大型領地內,實際上絕大多數的土地是被閑置的,利用率極其低下。
「法式長格法」:最有效的土地利用方式?
法國人在北美洲擁有從加拿大到墨西哥灣的廣大土地。在土地的經營上,他們也有自己獨特的方式,這在北美洲大地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記。
很多最初由法國人規劃、建設的城市和農村,其空間布局往往顯得與眾不同。在城市布局上,有一北一南兩個最典型的例子。北邊的典型是密歇根的底特律。現在的底特律以汽車城著稱,但最初的底特律,是法國人於1701年在聖克萊爾湖畔的水道邊設立的一個據點,用於控制水路,同時和印第安人進行毛皮交易。從最初的底特律規劃圖中,我們可以發現這座城市是沿著河流兩側布局的,城市本身呈條帶狀;而城市裡的每一個社區都是由河流的岸邊向內陸發展的長條形。

底特律的早期規劃。圖片來源:The Making of the American Landscape
南邊的典型是路易斯安那的巴吞魯日。法國人最初於1699年來到此處,以在當地看到的印第安部落圍獵用的紅標簽(le baton rouge)為名,將此地命名為巴吞魯日。由於此地位於密西西比河下游,戰略位置重要,法國人於1719年重返此地並建立了這座城市,以拱衛新奧爾良,對抗西班牙人。從巴吞魯日的城市規劃圖中,我們也能看到像底特律一樣的長條狀社區。由於密西西比河在城中拐了幾個彎,因此這些條狀社區的排布也相當地復雜。

巴吞魯日的早期規劃。圖片來源:The Making of the American Landscape
如果我們仔細分析,就能找到底特律和巴吞魯日的共同點:第一,它們都有可以通航的河流從城市中間穿過;第二,土地劃分的方式大多是互相緊挨、比例誇張的長條形。這種布局的形成,與法國人對土地管理和劃分的理念有關。
法國人比較講求公平和效率。他們的劃分方法被稱為「法式長格法」(French Long Logs)。具體來說,就是以河流或道路兩側為准,每家每戶,或每個農場,都有一小塊寬度差不多的區域,緊挨著河流或道路,然後每家所擁有的土地向河流或道路的外側延伸。
法國這種方法的初衷,是為了公平和便利。所謂公平,就是每家每戶都擁有一段河岸(或道路);而所謂便利,則是農庄的建築就修築在河邊或路邊,大家都可以很方便地利用河流(或道路)。在建築後面,河流外側,是狹長型的農田。雖然農田形狀狹窄,但由於長度不小,因此面積也不一定小。同時,在理想狀態下,各家各戶所擁有的土地的面積也差不多大。
然而,由於沒有考慮到河流(或道路)拐彎的情況,所以在實施起來的時候,各家的面積實際上並不相等,有時候還差得很多,公平更是無從談起。當然,這一方法的一大優點就是盡最大可能地利用了土地、河流和道路資源,為殖民者的生產生活提供了方便。這一方式究竟是不是當時最有效、最先進的土地規劃方式,一直被後世所爭論。

法國長格法的示意圖。黑色方塊兒為農場的主樓,粉色為果園和花園,紫灰色為農田,偏紅的為樹林。來源:密歇根州立大學

殖民時期法式長格法劃出的空間分布,保留至今。圖為加拿大聖勞倫斯河岸邊的農田
嚮往田園牧歌的英國人
在北美洲,英國人對土地的管理方式和西班牙人及法國人都不一樣。為追求自由而來到新大陸的英國人,劃分地界的時候也體現出了對自由的嚮往。他們是根據簡單的自然地形,比如山丘、河湖,甚至樹木和岩石等,來劃分土地。這一「因地制宜」的劃分方法,被稱為「分配邊界劃地法」(Metes and Bounds Survey),簡稱MBS。由於按照這樣的方式劃地,經常會利用小溪作為邊界,因此MBS又被人們戲稱為「沿小溪測界」(Measured by Streams)。

維蒙特州的一處MBS示意圖,圖中的邊界參考物包括河流、黑橡樹、松樹和栗子樹等。
由於使用的都是自然地形或自然事物來劃分土地,因此在劃地文件或契約中,劃分方式就要說得非常清楚明白,才能盡量減少日後的糾紛。在分配邊界法的劃地文件中,我們經常會看到類似這樣的邊界描述:「從老鷹溪上的木板橋下游的第一處湍流的東岸開始,向東偏南30°方向開始劃界,到達第三塊黑色大岩石,轉向東偏北45°,到達泥土路邊的橡樹,沿路向正南,到達野鴨池岸邊的第二棵蘋果樹,折向正西方…」
實際上,這種分配邊界法並非是來到北美洲的英國殖民者新創造的。在他們的老家英格蘭,這樣的分配邊界法已經流行了很久。在英國崛起成為日不落帝國之前,那裡的很多居民嚮往田園牧歌式的生活方式,自由散漫、無拘無束、過快樂的生活。在這種心態下,農場之間的界限當然也就不那麼機械了。這種全靠自然地形來自由劃界的方式,廣泛地分布在英格蘭各地的鄉村裡,也深深地注入了英國人的血液。在殖民北美洲之後,這種在短期內可以形成清晰邊界線的劃地方法就被帶到了13個英國殖民地。
然而,雖然英國的劃地方法簡單而自由,但也容易出問題。第一,這樣的劃地方法,會把土地割裂成非常不規則的形狀,各家各戶的土地之間犬牙交錯,糾纏在一起,不利於管理。第二,自然地理是會變化的。例如,如果河流改道了怎麼辦?如果樹被砍掉了怎麼辦?如果石頭被挖走了怎麼辦?因此,這種方法容易產生糾紛。

弗吉尼亞的一處MBS規劃土地

MBS系統下的土地
雖然有一些不足,但這種劃地方式卻是對目前的美國地理影響最大的一種。如果我們看一張表明了郡級(county,或稱縣級)行政區輪廓的美國地圖,我們就會明顯地發現一種有趣的現象。

郡級單位的美國地圖
在美國東部各州,從大西洋沿岸一直到阿巴拉契亞山,甚至中西部的部分區域,郡級行政區的邊界大多數是不規則的形狀。這都是當年的英國殖民者所遺留下來的。美國獨立之後不斷西進,最初也是採用了類似的自然邊界法來規劃新的土地。
然而,當美國擴張到了一望無際的中部大平原上,可以用來作為參照物的自然地形變得越來越少,到最後就很難再以這種方式進行下去。同時,美國人也意識到了英國的MBS方法的一些弊端。於是,美國便採取了全新的「公共測地系統」(Public Land Survey System,簡稱PLSS,也叫Township and Range System)來管理並規劃新的土地。這種PLSS方法是以township(鄉)為單位,將土地分為邊長為6英里的小方格,進行系統化的劃分,每個township下轄36個1平方英里的小方格土地,而每個小方格又可以分為4份或16份更小的正方形土地,原則上只有特殊的政府用地才會劃成不規則的形狀。而當township累計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就可以建立郡級行政單位。因此,在美國中部大平原上,郡級單位的輪廓大部分都是正方形的。
美國用這種高效而系統化的方法,將中部和西部廣大區域的土地進行了重新的測量。曾經是西班牙殖民地的地區,大部分都被美國的township公共測地系統重新規劃過了,但也保留了一些西班牙殖民時期的特色,即:面積大、形狀也不太規則。這是因為西部地區的人口密度小,用不著設置如此多的郡。而中部地區那些城市較為密集的區域,法式長格法的痕跡則被保留了下來,成為當地的主流劃地方式。今日美國的行政區劃,也正是混雜著西班牙、法國和英國殖民者的印記。

G. 英國和葡萄牙西班牙荷蘭的殖民擴張的方式有什麼不同

英國與西班牙葡萄牙的社會會制度不同決定了對殖民地的掠奪目的和方式不同 ,西班牙葡萄牙殖民地主要在美洲 ,英國在打敗西班牙之後在全球范圍內擴張。英國在殖民地掠奪原料, 傾銷本國商品, 有利發展本國的資本主義經濟。西班牙葡萄牙主要掠奪殖民地的金銀資源 。這主要是因為英國是工業國,殖民地作為貿易夥伴,發展的越好,英國才能有更高收益。西班牙主要是掠奪財富。
英國主要是在殖民地打開商品銷售的市場。

H. 西方國家的殖民擴張和掠奪的背景和過程

一、葡西的早期殖民活動
1、葡萄牙:1)擴張方向:非洲、亞洲
2)佔領地區:非洲西東海岸、亞洲印度、印尼、馬六甲、摩鹿加、澳門
3)方式:壟斷商路、建立據點和商戰、暴力掠奪、敲詐勒索
2、西班牙:1)擴張方向:美洲
2)佔領地區:除巴西外的中南美洲,亞洲的菲律賓
3)方式:掠奪金銀,建立農業大庄園和大種植園,建立殖民帝國

二、荷蘭的殖民活動
1、背景:1)主觀原因:14、15C較早產生資芽,16C成為歐洲最發達的地區之一
2)客觀條件:新航路開辟,商路和商業中心轉移,造船業和運輸業發展
3)主要手段:政府扶植組建大型商業公司,資本雄厚,擊敗了葡萄牙
①1602年東印度公司,首要目標摩鹿加,壟斷東方的香料貿易
②1621年西印度公司,建立新阿姆斯特丹為中心的新荷蘭
③在遠東,侵佔台灣1624-1662,唯一和日本貿易的西方商人
2、結果:17C上半葉是其海上貿易的黃金時代,成為頭號貿易強國,「海上馬車夫」
三、英國殖民帝國的崛起

1、過程:1)16C新航路開辟後,海盜式的劫掠,海盜國家
2)17C實力漸強,開始奪取貿易優勢和搶占殖民地,與荷蘭三次商業戰爭
3)18C下半葉,打敗法國1756-1763,確立海上霸主地位「日不落帝國」
2、方式:1)海盜式的劫掠
2)商業戰爭
3)在殖民地的商業活動和掠奪,進行原始資本積累
4)黑奴貿易

四、殖民擴張與掠奪的影響

1、18C,殖民和海外貿易推動了世界市場的擴展(北美,大洋洲)
2、世界市場的格局發生重大變化
1)16C歐亞美「三角貿易」
2)18C大西洋三角貿易突飛猛進,成為世界貿易的重心
①內容:概念P38,主角英國
②影響:A.把歐亞非美的商業活動聯系起來,促進歐洲發展
B.給英國帶來巨額財富,提供了廣闊的海外市場,促進英製造業,誘發工革
C.給亞非拉帶來的是貧窮和落後

I. 英國對美國的殖民統治時期的歷史,要非常詳細的

殖民地時代(1493年—1779年)

《五月花號公約》主條目:北美殖民地時代
「在從前無人來到的地方,我們希望移植一個民族。」

十七世紀初,英國開始向北美殖民。最初的北美移民主要是一些失去土地的農民,生活艱苦的工人以及受宗教迫害的清教徒。1620年,他們乘「五月花號(mayflower)」到北美並在船上制定《五月花號公約》。在11月21日於普利茅斯上岸,清教徒與41名自由的成年男人簽署共同遵守《五月花號公約》。內容為組織公民團體;擬訂法規等。奠定自治政府的基礎。

在殖民地時代,伴隨著與北美洲原住民印第安人的長期戰爭,嚴重的勞力缺乏產生了像奴隸和契約奴役這類的非自由勞力,而英國政府的放任政策則讓特有的美利堅精神與文化得以發展出其獨特性。萬惡的黑奴貿易在美國盛行起來。從1607年到1733年,英國殖民者先後在北美洲東岸(大西洋沿岸)建立了十三個殖民地。由於一、英國移民移民北美是為了追求自由和財富,如被迫害的清教徒和貧農。二、地方政府享受自治權。三、殖民地居民有比英人更廣泛參與政治的機會和權利,培養了自治的意識和能力,所以他們相信社會契約中,政府是人民需要保護而得人民支持才組成的。
在十八世紀中期,殖民地的經濟,文化,政治相對成熟,殖民地議會仍信奉英王喬治三世,不過他們追求與英國國會同等的地位,並不想成為英國的次等公民,但是此時英法的七年戰爭結束,急於鞏固領土,使向北美殖民地人民征租重稅及英王喬治三世一改放任政策,主張高壓手段。因此引發殖民地人民反抗,如「沒有代表就不納稅」宣言、「波士頓慘案」、「不可容忍的法案」等。於1775年4月在列剋星頓和康科特打響「列剋星頓的槍聲」揭開美國獨立戰爭的前奏。後來,這些殖民地便成為美國北美獨立十三州最初的十三個州。

[編輯] 重要歷史事件
1619年7月,在弗吉尼亞州詹姆斯敦召開了弗吉尼亞議會,這是世界最早的代議制機構。
1620年11月,一批受英國迫害的清教徒乘著五月花號抵達普利茅斯的港口,共同簽署五月花號公約,決定按照多數人的意願進行管理,建立民治的政府。
1763年,喬治三世禁止北美人民向西拓展,因為避免與印第安人沖突而增加軍費。但此時北美人口和地價激增,農民、商人等是希望積極向西拓展。其中反對最力的是喬治華盛頓與富蘭克林。
1764-1765年,1764年英國國會通過很多條款來向北美征稅及設立海關負責是為彌補七年戰爭的債;1765年的《印花稅法》更為過份,甚至報紙也征稅。發表「沒有代表就不納稅」宣言,聲言殖沒有殖民地代表出席英國國會就不會納稅。從此殖民地人民與英國的拉鋸不限經濟利益,事態升華至政治問題-政府的權力的界定。
1767年英國國會無視北美人民要求,通過「唐申德法案」由北美人民補貼英國本土地稅的減免,波士頓和紐約的商人抵制英貨,英人出兵波士頓,最後發生波士頓慘案(Boston Massacre)。事情引起反英情緒,英方撤銷大部分稅款,只保留茶葉稅。英方保留茶葉稅是為幫助英國東印度公司廉價傾銷茶葉。
1773年波士頓茶葉事件
1774年第一次大陸會議,殖民地代表決定終止對美貿易,不接納「唐申德法案,號召殖民地人民加強武裝,准備作戰。
1775年列剋星頓和康科特戰役為八年的美國獨立戰爭作前奏。
1775年第二次大陸會議於費城召開,喬治華盛頓為大陸軍隊的總司令
1776《常識》(Common Sence)一書出版。作者湯馬斯‧培恩(Thomas Paine),在這本小冊子中提出殖民地必須獨立,原因首先英國剝削殖民地利益;其次,北美洲不是大不列顛的,美洲上是有法國人,德國人等在這新世界追求自由及財富的。這本書在北美洲十分流行,其有很大影響。
1776年7月4日,大陸會議通過《獨立宣言》,宣言新國家是獨立的,完全脫離英國,目的是為『圖生存、求自由、謀幸福』,實現啟蒙運動的理想。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567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924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1525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467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1571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1223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1187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2399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1197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8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