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蘭怎麼脫離西班牙的
『壹』 荷蘭跟西班牙是什麼關系
跟足球沒有什麼太大關系。
荷蘭跟西班牙都是南非世界盃四強。
荷蘭曾經是西班牙的一個省。
1581年7月26日,烏特勒支同盟正式宣布廢黜菲利浦二世,成立聯省共和國,脫離西班牙獨立。因荷蘭省最大,經濟最發達,所以也稱為荷蘭共和國,並選舉奧蘭治·威廉為領袖。
1588年,西班牙無敵艦隊被英國人擊敗,從此一蹶不振,再無干涉北方七省的力量。也就是在這一年,聯合省在奧蘭治·摩里斯的領導下宣布成立荷蘭共和國。但是頑固的菲利浦二世不承認他的失敗,直到他死後的1609年西班牙才與荷蘭簽訂為期12年的休戰協定,40年後,也就是1649年在《威斯特伐里亞和約》中,西班牙正式承認荷蘭的獨立。
歷史上第一次出現了一個資產階級掌權的國家——荷蘭共和國,
『貳』 荷蘭獨立戰爭是怎麼回事
荷蘭獨立戰爭指的是尼德蘭在1566—1609年期間發生的資產階級革命。它既是一場資產階級為代表的進步力量反對封建制度的民主革命,又是一次尼德蘭反對西班牙殖民統治、爭取民族獨立的民族解放戰爭。這場戰爭最終以荷蘭的勝利而結束,建立了第一個資產階級共和國,對世界歷史的進程產生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尼德蘭意為「低地」,指中世紀歐洲西北部位於萊茵河、默茲河、些耳德河下游以及北海沿岸的地區,包括今天的荷蘭、比利時、盧森堡三國和法國北部的一小部分。尼德蘭古代曾由羅馬統治,中世紀初期成為法蘭克王國和查理曼帝國的組成部分。11—14世紀,尼德蘭分裂成許多封建領地,多隸屬於神聖羅馬帝國和法國。14世紀至16世紀中期,通過中世紀的王朝婚姻關系和王位繼承,尼德蘭成為西班牙的一部分。
荷蘭尼德蘭的資本主義經濟發展較早、成長較快。製造呢絨、絲綢、亞麻布、地毯、肥皂、玻璃器皿、皮革和金屬製品的手工工場迅速發展。布魯日、安特衛普成為重要的貿易、商業和國際信貸中心。安特衛普有1000多個外國銀行和商號的分支機構,還成立了商品交易所和證券交易所,港內可同時停泊2000餘艘船隻。佛蘭德爾和布拉班特的農村中,農民份地改為短期租地,富裕的市民和部分佃農購買貴族土地經營農場,採取封建或者半封建的剝削方式。尼德蘭北方最發達的省份是荷蘭和澤蘭。16世紀,這些地區的毛紡織業、漁業、造船、制繩、制帆等行業已多半採用資本主義方式經營。代爾夫特、多德雷梅特等城市的啤酒商人通過借貸契約和預付貨款的辦法把農民變成自己的剝削對象。阿姆斯特丹逐漸壟斷了波羅的海的貿易。北方農村的封建關系一向薄弱,很快出現了貴族改用資本主義方式經營土地的現象。
尼德蘭資本主義發展的主要障礙是西班牙封建專制制度的壓迫和束縛。西班牙國庫收入的一半來自尼德蘭。腓力二世通過拒付國債、提高西班牙羊毛出口稅、限制尼德蘭商人進入西班牙港口、禁止他們同西屬地貿易等辦法扼制尼德蘭資本主義經濟,造成手工工場倒閉、工人失業。西班牙專制的另一表現形式是教會迫害。查理一世曾在尼德蘭設立宗教裁判所,頒布「血腥詔令」,殘酷迫害新教徒。腓力二世加強教會權力,命令尼德蘭總督一切重大事務聽從教會首領格倫維爾的意見,並且拒絕從尼德蘭各地撤走西班牙軍隊。
面對西班牙的專制統治和宗教迫害,以宗教斗爭為先導的尼德蘭民眾反封建斗爭逐步高漲。加爾文教在尼德蘭的教徒迅速增多,不時發生武裝的加爾文教徒同當局和教會的沖突。在群眾革命運動不斷高漲的壓力下,腓力二世召回格倫維爾,答應撤走西班牙軍隊。但在1565年又秘密制定了殘酷鎮壓尼德蘭革命勢力的計劃。1566年,以奧倫治親王威廉為代表的尼德蘭貴族向西班牙國王請願,表示忠於國王,要求廢除宗教裁判所,緩和鎮壓異端的政策,召開三級會議解決迫切問題,但毫無所獲。同年夏天,激進的加爾文教會要求貴族們「繼續前進」。至此,貴族中的激進派加入到加爾文教會和革命群眾的行列,一場大的革命風暴即將來臨。
1566年8月,以制帽工人馬特為首的激進群眾掀起了自發的「破壞聖像運動」。安特衛普、瓦朗西安爆發了起義,大批手工工場工人、農民和革命的資產階級分子組織起名為「森林乞丐」和「海上乞丐」的游擊隊,神出鬼沒地襲擊西班牙軍隊。1568年,奧倫治親王從國外組織一支僱傭軍進行了有限的戰斗。1572年4月,尼德蘭北方各省普遍發動起義,將西班牙軍隊驅逐出境,到1578年幾乎整個荷蘭和澤蘭都獲得了獨立。最重要的幾次戰役是哈勒姆保衛戰(1572年12月—1573年7月)、阿爾克馬爾保衛戰(1573年)、萊頓保衛戰(1573年10月—1574年10月)以及阿姆斯特丹驅逐西班牙人的戰役(1578年)。1576年9月4日,布魯塞爾舉行起義,西班牙在南方的統治也被推翻。
哈勒姆保衛戰,全城居民奮起自衛,同仇敵愾,給西軍造成重大傷亡,但終因彈盡糧絕而陷落。阿爾克馬爾保衛戰,使西軍付出沉重代價,最終棄城撤軍。萊頓保衛戰,市民堅持數月之久,甚至在糧絕之時仍拒不投降,直到「海上乞丐」游擊隊水淹西軍,西班牙軍隊才倉皇逃竄……
1576年10月,全尼德蘭的三級會議在根特召開,11月8日北南雙方締結《根特和解協定》,要求聯合驅逐西班牙人,召開新的三級會議解決宗教問題,成立政府。政權落入反動貴族、天主教僧侶和資產階級保守派人士手中。三級會議對西班牙採取妥協態度,使得尼德蘭各地爆發新的起義,反西斗爭之火又熊熊燃燒起來。1577年,南方革命的勝利果實落入奧倫治親王手裡。他堅持用妥協的辦法統一全國,依靠僱傭軍,反對以武裝的人民群眾為基礎建立革命軍隊。結果是封建勢力和資產階級保守勢力壓制、排斥和打擊革命勢力,積極的革命分子(資產階級激進派人士、手工業者、熟練工人等)大批遷入北方。
1580年1月,荷蘭、澤蘭等10多個省的代表在烏得勒支締結「烏得勒支同盟」,宣布要聯合行動,「像一個省那樣」,並制定共同的軍事和外交政策。5月,奧倫治親王威廉也在盟約上簽字。次年,格羅寧根等幾個省和地區也加入同盟。1581年7月26日,烏得勒支同盟的三級會議正式通過《誓絕法案》,廢黜腓力二世,宣布脫離西班牙獨立。新組成的國家稱「聯省共和國」,由於荷蘭省的經濟和政治地位最重要,故又稱「荷蘭共和國」。
從1581年起,西班牙軍隊對南方發動反撲。1585年3月攻陷布魯塞爾,安特衛普保衛戰持續13個月最終陷落,南方革命失敗。1587年,荷蘭共和國和英、法結成同盟,共同抗擊西班牙,使荷蘭獨立戰爭進入一個新階段。這一階段最重要的戰役是紐波特會戰(1600年)、西軍攻克奧斯坦德之戰(1601—1604年)、在上艾瑟爾和聚特芬反擊西班牙統帥斯皮諾拉進軍之戰(1606年)以及荷蘭海軍獲勝的直布羅陀海戰(1607年)。長期的戰爭和多次失敗,特別是「無敵艦隊」的覆滅,使西班牙元氣大傷,極為虛弱,被迫於1606年同荷蘭共和國談判,並於1609年4月簽訂所謂《12年停戰協定》,事實上承認了荷蘭共和國的獨立。尼德蘭革命在北方完全勝利,南方仍然處於西班牙控制之下。
停戰期滿後,戰爭重新爆發,並成為30年戰爭(1618—1648)的一部分。1648年在簽訂結束30年戰爭的《威斯特伐利亞和約》的同時,也簽訂了《荷西和約》。西班牙終於正式承認聯省共和國獨立,承認尼德蘭南部歸荷蘭共和國。
荷蘭獨立戰爭是歷史上第一次勝利的資產階級革命,建立了第一個資產階級共和國。革命的主要任務是推翻西班牙的專制統治,爭取民族獨立,摧毀封建勢力,為資本主義發展掃清道路。革命的領導力量是新興的資產階級,主力軍是城市平民和農民,思想旗幟是加爾文教。由於資本主義還處於手工工場時期,資產階級尚不成熟,特別是南方的資產階級同西班牙還有難以割捨的聯系,因此使得這場革命戰爭異常復雜、曲折和持久,經歷了幾次反復。
在長達半個世紀之久的獨立戰爭中,尼德蘭並沒有制定一個像樣的軍事戰略和軍事政策,它的最後勝利歸功於以下幾點:1.尼德蘭進行的戰爭是正義的、進步力量對落後的、非正義力量的殊死搏鬥,人民群眾發揮了無比的創造力和英勇的革命精神,作出了巨大的犧牲。2.尼德蘭革命有一個復雜但可以爭取的有利於自己的國際環境,特別是西班牙同歐洲大陸各國矛盾重重,沖突不斷,無形之中給了尼德蘭革命一個可以迴旋、能夠持久斗爭的有利條件。只要革命之火不熄、獨立意志不衰,「堅持到底就是勝利」。3.荷蘭獨立戰爭,就其所進行的大部分戰役而言,是一場要塞和城市攻守之戰。尼德蘭人民利用自己熟悉地形、氣候的有利條件,因地制宜,全民(城)老少全力抗戰,創造了不少城市攻防戰術和措施,雖然不是每戰必勝甚至是敗多勝少,但仍然為最後勝利奠定了基石。荷蘭獨立戰爭對以後要塞攻防戰術的發展有很大影響。
尼德蘭資產階級革命作為世界歷史上第一次資產階級革命,有其不可克服的局限性。它不僅沒有徹底摧毀封建土地所有制,而且政權落入大商業資產階級和貴族手中,限制了工業資本的發展。因此,荷蘭經濟的發展主要靠商業資本和貿易的推動,雖可蓬勃發展,但缺少後勁,好景不會太長。荷蘭獨立戰爭勝利後,荷蘭在17世紀中期迅速崛起。它的資本主義的大發展有三大支柱,即東印度公司、阿姆斯特丹銀行和一支強大的商船隊。憑借這三大支柱,荷蘭成為東方貿易的霸主、歐洲金融的中心和世界性的「海上馬車夫」。但這種以商業資本為動力的迅速發展為時不長,17世紀下半期即開始衰落。
盡管如此,尼德蘭資產階級革命仍然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馬克思對此給予應有的評價,稱它是17世紀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原型」。
『叄』 荷蘭是怎樣成為資本主義國家的
16世紀60年代末荷蘭人在奧倫治親王威廉一世的領導下開始為推翻西班牙人統治而斗爭(見尼德蘭資產階級革命)。經過大約80年的英勇斗爭,西班牙於1648年被迫簽訂《威斯特伐利亞和約》,最終承認荷蘭的獨立地位。這不僅是一次獨立戰爭,也是一次資產階級革命。荷蘭人建立的「聯省共和國」被K.馬克思稱為「17世紀典型的資本主義國家」。 荷蘭聯邦議會會場 荷蘭共和國時期 16世紀末,荷蘭海軍擊敗了西班牙海軍,荷蘭商船隊逐步代替了西班牙商船隊稱霸世界海洋的地位,荷蘭航海家和探險家很快發現和控制了通往世界各地的海運路線,並在亞洲、非洲和美洲建立了殖民地。1602年,荷蘭商人成立了東印度公司,1621年成立了西印度公司。這兩個公司到處建立城堡和采購站,通過欺騙或收買當地首領,通過奴役和屠殺殖民地人民,確保了對歐洲國際貿易的壟斷,奪取了巨額利潤。在這個基礎上,荷蘭進入17世紀——「黃金世紀」。隨著航海業和海外貿易的大發展,阿姆斯特丹也迅速成長成為歐洲的銀行業中心和「世界的倉庫」。荷蘭西部的圍湖造田和圍海造田的成就促進了農業和畜牧業的大發展。在工業和手工業方面,荷蘭的陶器、銀器、紙張、布匹、圖書和其他印刷品暢銷歐洲。但從總的來看,荷蘭商業資產階級並沒有充分重視用所積累的資本來發展工業,以致荷蘭沒能象英國那樣實現工業革命,這正是荷蘭早期資本主義的致命弱點。
『肆』 荷蘭的面積人口非常小,在17世紀怎麼成為的海上霸主
提起荷蘭,你會想到什麼?風車、鬱金香,或者是同性婚姻,安樂死。在大家的印象里,荷蘭就是一個風景絕美,充滿各類自由化的國家。然而,去過荷蘭的朋友都知道,荷蘭這個國家地勢很低,面積只有約4.2萬平方公里,人口1726萬人(2018年數據),還不及我國的一個省,屬於典型的西歐小國。就是這樣的一個小國,在17世紀卻創造了奇跡,一躍成為海上霸主。當時的荷蘭有“海上馬車夫”之稱,就是這種霸主地位的生動體現。我們今天說說,荷蘭是怎麼崛起乃至稱霸的。
『伍』 荷蘭是如何成為了17世紀的世界霸主的
荷蘭,面積只有4萬平方公里,在17世紀,這里只有300萬人口。然而,在世界,荷蘭卻擁有歐洲四分之三的船隻,幾乎壟斷了歐洲的海外貿易,被人們稱為“上海馬車夫”。小小的荷蘭是如何成為當時的商業霸主的?這是一個十分值得探討的問題,小編試著經過地理位置、商業精神和制度創新方面才解釋下。
一,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
嚴格來說,荷蘭只是尼德蘭的一部分,荷蘭國名的全稱叫做“The Kingdom of the Netherlands”,也就是尼德蘭王國。本文之後都使用尼德蘭一詞。尼德蘭在日耳曼語中的意思為“窪地”。這里有一半的土地海拔都低於海平面,從中世紀開始,尼德蘭人就使用風車將海水派出陸地,向大海索要土地。
在17世紀,荷蘭的殖民勢力已經伸向了全世界,占據了印度尼西亞、好望角、巴西、中國台灣、新阿姆斯特丹(紐約)等地。荷蘭的商船噸位占當時歐洲總噸位的四分之三,擁有1.5萬艘商船,是歐洲船隻的一半以上,因此荷蘭被稱為“海上馬車夫”。荷蘭的崛起成為了當時歐洲各國學習的榜樣,英國的經濟學家托馬斯·孟於反復強調要向荷蘭學習“重商主義”,俄國彼得大帝也曾兩次到荷蘭學習造船業。
『陸』 荷蘭是如何擺脫西班牙的封鎖的
荷蘭其實是世界上最早的資本主義國家,由於西班牙的高稅收荷蘭人民奮起反抗成為了獨立國家
『柒』 荷蘭獨立戰爭的戰爭進程
1566年8月,以制帽工人馬特為首的激進群眾掀起了自發的「破壞聖像運動」。安特衛普、瓦朗西安爆發了起義,大批手工工場工人、農民和革命的資產階級分子組織起名為「森林乞丐」和「海上乞丐」的游擊隊,神出鬼沒地襲擊西班牙軍隊。1568年,奧倫治親王從國外組織一支僱傭軍進行了有限的戰斗。1572年4月,尼德蘭北方各省普遍發動起義,將西班牙軍隊驅逐出境,到1578年幾乎整個荷蘭和澤蘭都獲得了獨立。最重要的幾次戰役是哈勒姆保衛戰(1572年12月—1573年7月)、阿爾克馬爾保衛戰(1573年)、萊頓保衛戰(1573年10月—1574年10月)以及阿姆斯特丹驅逐西班牙人的戰役(1578年)。1576年9月4日,布魯塞爾舉行起義,西班牙在南方的統治也被推翻。
哈勒姆保衛戰,全城居民奮起自衛,同仇敵愾,給西軍造成重大傷亡,但終因彈盡糧絕而陷落。阿爾克馬爾保衛戰,使西軍付出沉重代價,最終棄城撤軍。萊頓保衛戰,市民堅持數月之久,甚至在糧絕之時仍拒不投降,直到「海上乞丐」游擊隊水淹西軍,西班牙軍隊才倉皇逃竄。 1576年10月,全尼德蘭的三級會議在根特召開,11月8日北南雙方締結《根特和解協定》,要求聯合驅逐西班牙人,召開新的三級會議解決宗教問題,成立政府。政權落入反動貴族、天主教僧侶和資產階級保守派人士手中。三級會議對西班牙採取妥協態度,使得尼德蘭各地爆發新的起義,反西斗爭之火又熊熊燃燒起來。1577年,南方革命的勝利果實落入奧倫治親王手裡。他堅持用妥協的辦法統一全國,依靠僱傭軍,反對以武裝的人民群眾為基礎建立革命軍隊。結果是封建勢力和資產階級保守勢力壓制、排斥和打擊革命勢力,積極的革命分子(資產階級激進派人士、手工業者、熟練工人等)大批遷入北方。
1580年1月,荷蘭、澤蘭等10多個省的代表在烏得勒支締結「烏得勒支同盟」,宣布要聯合行動,「像一個省那樣」,並制定共同的軍事和外交政策。5月,奧倫治親王威廉也在盟約上簽字。次年,格羅寧根等幾個省和地區也加入同盟。1581年7月26日,烏得勒支同盟的三級會議正式通過《誓絕法案》,廢黜腓力二世,宣布脫離西班牙獨立。
新組成的國家稱「聯省共和國」,由於荷蘭省的經濟和政治地位最重要,故又稱「荷蘭共和國」。
從1581年起,西班牙軍隊對南方發動反撲。1585年3月攻陷布魯塞爾,安特衛普保衛戰持續13個月最終陷落,南方革命失敗。1587年,荷蘭共和國和英、法結成同盟,共同抗擊西班牙,使荷蘭獨立戰爭進入一個新階段。這一階段最重要的戰役是紐波特會戰(1600年)、西軍攻克奧斯坦德之戰(1601—1604年)、在上艾瑟爾和聚特芬反擊西班牙統帥斯皮諾拉進軍之戰(1606年)以及荷蘭海軍獲勝的直布羅陀海戰(1607年)。長期的戰爭和多次失敗,特別是「無敵艦隊」的覆滅,使西班牙元氣大傷,極為虛弱,被迫於1606年同荷蘭共和國談判,並於1609年4月簽訂所謂《12年停戰協定》,事實上承認了荷蘭共和國的獨立。尼德蘭革命在北方完全勝利,南方仍然處於西班牙控制之下。
停戰期滿後,戰爭重新爆發,並成為「30年戰爭(1618—1648年)的一部分。1648年在簽訂結束30年戰爭的《威斯特伐利亞和約》的同時,也簽訂了《荷西和約》。西班牙終於正式承認聯省共和國獨立,承認尼德蘭南部歸荷蘭共和國。
『捌』 17世紀後荷蘭喪失大國地位的主要原因
1358年,在荷蘭北部的一個小漁村中,一個名叫威廉姆·伯克爾斯宗的漁民發明了只需一刀就可以除去魚腸子的方法。把鯡魚的肚子剖開,把內臟取出,把頭去掉,然後把鹽放在裡面,這樣可以保存一年多的時間,那時候沒有冰箱,這種方法很獨特,所以,那就是為什麼荷蘭的鯡魚能夠在全歐洲暢銷,特別是英格蘭。藉助鯡魚,荷蘭人開始了商旅生涯。
15世紀末的地理大發現,給歐洲帶來前所未有的商業繁榮,也為荷蘭提供了成就商業帝國的歷史性機遇。作為中間人、代理人、加工者和推銷商,荷蘭人從葡萄牙和西班牙那裡裝載香料、絲綢和黃金,然後把它們運銷到歐洲各地。返航時,他們又為這兩個最早的海上霸權國家運去波羅的海產糧區的小麥、瑞典的鐵器、芬蘭的木材,以及自己生產的海軍補給品。
荷蘭人打敗英格蘭是從設計一種造價更加低廉的船隻開始的。此前,典型的歐洲商船都建造有可以架設火炮的平台,這樣做可以有效地防止海盜襲擊。荷蘭人第一個冒險建造出了一種僅能運送貨物而不可裝置火炮的商船。它的設計很獨特,它的船肚子很大,所以船身很大很圓。而甲板很小。這樣的做法是因為,在斯堪的納維亞,船所繳納的稅取決於甲板的寬度,甲板越窄,付的錢越少,所以,荷蘭人造的船甲板很小,船肚子很大,利潤也就越多。在很大程度上,就是靠著這種船,荷蘭人贏得了享譽世界的「海上馬車夫」的稱號。
1596年到1598年,一個有名的人叫巴倫支,他是荷蘭的一個船長,他試圖找到從北面到達亞洲的路線。他經過了三文雅,現在一個俄羅斯的島嶼,但是他們被冰封的海面困住了。三文雅地處北極圈之內,巴倫支船長和17名荷蘭水手在這里度過了8個月的漫長冬季。他們拆掉了船上的甲板做燃料,以便在零下40度的嚴寒中保持體溫;他們靠打獵來取得勉強維持生存的衣服和食物。在這樣惡劣的險境中,8個人死去了。但荷蘭商人卻做了一件令人難以想像的事情,他們私毫未動別人委託給他們的貨物,而這些貨物中就有可以挽救他們生命的衣物和葯品。冬去春來,倖存的商人終於把貨物幾乎完好無損地帶回荷蘭,送到委託人手中。他們用生命作代價,守望信念,創造了傳之後世的經商法則。在當時,這樣的做法也給荷蘭商人帶來顯而易見的好處,那就是贏得了海運貿易的世界市場。
1543年,西班牙國王通過政治聯姻的方式取得了荷蘭的統治權。 當西班牙國王宣布荷蘭是西班牙神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時,荷蘭人認同了這種說法;當西班牙國王重新劃分荷蘭的行政區域時,他們坦然地接受了;當西班牙國王為荷蘭派來新的總督時,他們也順從地臣服了。但是當西班牙國王菲利普二世把手伸向他們的錢袋時,荷蘭人奮起反抗了。
荷蘭的獨立戰爭爆發。一開始,西班牙的軍隊輕而易舉地粉碎了荷蘭人一盤散沙似的抵抗。在不到六年的時間里,就有15萬荷蘭人死於非命。嚴峻的現實,讓各自為政的荷蘭省份不得不團結起來。1579年,來自荷蘭北方七個省的代表在這間大廳中簽署協議,組成軍事同盟共同對敵。此後,戰爭開始向有利於荷蘭人的方向轉化,一方面是由於荷蘭人的聯合,另一方面也是由於菲利普二世在歐洲四面樹敵,連年的爭霸戰爭耗盡了西班牙的國力。
1581年7月26日,來自荷蘭各起義城市的代表在海牙鄭重宣布:廢除西班牙國王對荷蘭各省的統治權。
荷蘭人將自己的國家託付給了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一世。英國女王爽快地同意了做他們的君主,並派出軍隊保護荷蘭人的生命財產安全。但是,精明的商人們很快發現,英國女王收取的保護費,實際上比他們趕走的西班牙國王還要高。
1581年,七個省份聯合起來,宣布成立荷蘭聯省共和國。這是一個在人類歷史上前所未有的國家。很多歷史學家說,它是世界上第一個「賦予商人階層充分的政治權利的國家」。
1602年,在共和國大議長奧登巴恩維爾特的主導下,荷蘭聯合東印度公司成立。就像他們創造了一個前所未有的國家一樣,如今,他們又創造了一個前所未有的經濟組織。在東印度公司成立後的短短五年時間里,它每年都向海外派出50支商船隊,這個數量超過了西班牙、葡萄牙船隊數量的總和。
阿姆斯特丹銀行成立於1609年,大約比英國銀行早一百年,它是一個城市銀行、財政銀行和兌換銀行。它吸收存款,發放貸款。所有一定數量的支付款都要經過銀行,因此,阿姆斯特丹銀行對於荷蘭的經濟穩定起到了重要作用。更重要的是,它發明了我們現在所說的信用。那時叫做「想像中的貨幣」。
到17世紀中葉,荷蘭聯省共和國的全球商業霸權已經牢固地建立起來。此時,荷蘭東印度公司已經擁有15000個分支機構,貿易額佔到全世界總貿易額的一半。懸掛著荷蘭三色旗的10000多艘商船游弋在世界的五大洋之上:
在東亞,他們占據了中國的台灣,壟斷著日本的對外貿易;
在東南亞,他們把印度尼西亞變成了自己的殖民地,他們建立的第一個殖民據點——巴達維亞城,構成了今天雅加達的雛形;
在非洲,他們從葡萄牙手中奪取了新航線的要塞好望角;
在大洋洲,他們用荷蘭一個省的名字命名了一個國家——紐西蘭;
在南美洲,他們佔領了巴西;
在北美大陸的哈得遜河河口,東印度公司建造了新阿姆斯特丹城,今天,這座城市的名字叫做紐約。
馬克思這樣評價道:1648年的荷蘭:已達到了商業繁榮的頂點。
1648年,阿姆斯特丹的市民們決定建造一座新的市政廳。出於對質量的考慮,市民們沒有預先規定工程完工的期限。實際上,他們一共花費了八年的時間和超過70噸的黃金,來營造這座宏偉的建築。1656年,新的市政廳落成。
1656年,荷蘭使團到達北京。入主中原剛剛八年的大清朝廷,以一種興奮的態度接待了他們。但荷蘭人遇到了那個時候所有到中國的外交使團都會遇到的一個麻煩,就是在覲見皇帝時必須行三拜九叩的大禮。事實上,一直到18世紀末,幾乎沒有一位歐洲國家的外交官願意接受這種苛刻的天朝規矩。但是,荷蘭人卻毫不猶豫地答應了。
1688年9月,一支龐大的艦隊從阿姆斯特丹港拔錨起航,這些船上載著荷蘭的最高執政官威廉三世和兩萬名荷蘭士兵。威廉三世此行是受英國議會的邀請,前去保護英國國民的「宗教自由和財產」。
17世紀末期,荷蘭發展的速度慢了下來,逐漸失去了左右世界的霸權。無論在時間上還是空間上,威廉三世離開荷蘭到英國,都成為了世界中心舞台的一次極有象徵意義的轉移。
『玖』 荷蘭成立時為什麼要斷絕和西班牙的貿易謝謝
16世紀初受西班牙統治。1568年爆發延續80年的反抗西班牙統治的戰爭。1581年北部七省成立荷蘭共和國(正式名稱為尼德蘭聯合共和國)所以要和斷絕和西班牙的貿易
『拾』 請問西班牙海上霸權是如何被荷蘭取代的
新航路開辟後,尼德蘭利用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經營與殖民地的轉運貿易。北部的荷蘭省成為資本主義經濟最發達的省份。
荷蘭的造船業非常發達,積極發展對外貿易,阿姆斯特丹是重要的港口。
16世紀末荷蘭逐漸取代了西班牙的海上霸主地位,為許多國家轉運商品。17世紀荷蘭壟斷了世界航運業,成為世界上的「海上馬車夫」
西班牙無敵艦隊覆滅後,開始了荷蘭控制世界的時代。1651年,英國頒布《航海條例》,矛頭直指荷蘭,經過三次英荷戰爭,荷蘭喪失了海上霸主地位。
希望可以幫助到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