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第一條鐵路叫什麼
1. 鐵路的鐵路情況
列車的運行、進站、出站、編組都有調度指揮系統控制,並且相關的監測、信號設備(包括硬體和軟體)有專門的鐵路局電務部門進行細致維護。
具體設備包括:
1.TDCS(列車調度指揮系統)
由中國鐵通專網組網,設有極其嚴密的反病毒和防火牆設置,IP地址和口令頻繁更換,負責執行全部調度方案。
2.站內(或區間線路所)計算機聯鎖設備或電氣集中聯鎖設備:負責執行管內所有信號機的信號控制,道岔的定位與反位,並且嚴格執行它們之間嚴密的邏輯運算關系。
3.區間軌道電路自動閉塞系統:軌道電路負責執行驗證運行列車前方,軌道是否被佔用,與同線前行列車的追及距離,軌道是否完整良好等。主流的設備是ZPW2000A移頻自動閉塞系統,軌道載頻為1700Hz、2000Hz、2300Hz、2600Hz,調制方法為頻移鍵控。
第六次提速後,中國的列車運行控制系統已達到CTCS-2級。
未來的CTCS-3,將會使用更先進的無線調度方案,GSM-R系統,目前該系統已在最新的青藏線、大秦線、膠濟線運行。 古希臘是第一個擁有路軌運輸的國家,至少二千年前已有馬拉的車沿著軌道運行。
1804年,理查·特爾維域克在英國威爾士發明了第一台能在鐵軌上前進的蒸汽機車。
1814年,史蒂芬孫成功地製造了第一台蒸汽作動力的火車機車。
第一台取得成功的蒸汽機車是喬治·史蒂芬孫在1829年建造的「火箭號」。
1825年,英格蘭的史托頓與達靈頓鐵路成為第一條成功的蒸汽火車鐵路。後來的利物浦與曼徹斯特鐵路更顯示了鐵路的巨大發展潛力。
很快鐵路便在英國和世界各地通行起來,且成為世界交通的領導者近一個世紀,直至飛機和汽車發明才減低了鐵路的重要性。
高架電纜在1888年發明後,首條使用高架電纜的電氣化鐵路在1892年啟用。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以柴油和電力驅動的列車逐漸取代蒸汽推動的列車。1960年代起,多個國家均建置高速鐵路。而貨運鐵路亦連接至港口,並與船運合作,以貨櫃運送大量貨物以大大減低成本。
現時在全球236個國家和地區之中,有144個設有鐵路運輸(包括全世界最小的國家梵蒂岡在內),其中約90個國家提供客運鐵路服務。鐵路依然是世界上載客量最高的交通工具,擁有無法被取代的地位。
中國第一條鐵路建於上海,由英國人興建,後被清朝地方官員買回並拆毀。而正式使用的第一條鐵路和蒸汽機車則是由李鴻章興辦的開灤公司煤礦所建。
鐵路總公司確認將追加2013年固定資產投資,新增鐵路營業里程也將有所增長。追加後,2013年計劃安排固定資產投資6600億元,其中基本建設投資5300億元。預計到2013年底,新增鐵路營業里程5500公里,全國鐵路營業里程將突破10萬公里,高速鐵路里程將突破1萬公里。
中國鐵路總公司有關負責人表示,2013年3月,鐵路實行政企分開後,鐵路改革、建設和運營態勢良好。客運和貨運改革促進了客貨運輸全面增長。2013年1月至7月,全國鐵路旅客發送量完成12.2億人,同比增加1.2億人,增長10.9%。
2015年,全國鐵路固定資產投資完成8238億元,超額完成238億元;鐵路新線投產9531公里,超額完成1531公里,均創歷史最好成績。「十二五」期間,全國鐵路固定資產投資完成3.58萬億元,新線投產3.05萬公里,是歷史投資完成最好、投產新線最多的五年。
「十二五」期間,全國鐵路固定資產投資比「十一五」多完成1.15萬億元;新線投產3.05萬公里,比「十一五」多完成1.59萬公里、增長109%。到2015年底,全國鐵路營業里程達到12.1萬公里,居世界第二位;其中,高速鐵路1.9萬公里,居世界第一位。 工業革命中蒸汽機應運而生,能在軌道上運行的蒸汽火車頭問世。
1825年9月27日,世界上第一條行駛蒸汽機車的永久性公用運輸設施,英國斯托克頓——達靈頓的鐵路正式通車了。在盛況空前的通車典禮上,由機車、煤水車、32輛貨車和1輛客車組成的載重量約90噸的「旅行」號列車,由設計者斯蒂芬森親自駕駛,上午9點從伊庫拉因車站出發,下午3點47分到達斯托克頓,共運行了31.8公里。
斯托克頓——達靈頓鐵路的正式開業運營,標志了近代鐵路運輸業的開端。鐵路以其迅速、便利、經濟等優點,深受人們的重視。在它的發源地英國自不必說,修築鐵路成為最熱門、最時髦的事情。19世紀50年代是英國鐵路修建的高潮時期,1880年主要的線路基本完成,1890年全國性鐵路網已形成,路網總長達32000公里。 部分國家修建第一條鐵路的時間表國家 修建時間(年份) 英國 1825 義大利 1839 美國 1830 瑞士 1844 法國 1832 西班牙 1848 比利時 1835 秘魯 1851 德國 1835 印度 1852 加拿大 1836 澳大利亞 1847 俄羅斯 1837 南非 1860 奧地利 1838 日本 1872 荷蘭 1839 中國 1876 部分國家鐵路總長國家 鐵路總長度(公里) 美國224792中國 112000 俄羅斯 84158 印度 63327 加拿大 57042 德國 41300 阿根廷 35753 法國29488巴西 29487 日本27400墨西哥26662南非24487波蘭 19419 烏克蘭21891義大利16668英國16208西班牙 14832 哈薩克 14205 瑞典 11000 羅馬尼亞10646發展趨勢
據《2013-2017年中國鐵路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統計分析,鐵路發展趨勢主要表現在以下3個方面:
世界鐵路發展的總體發展趨勢是客運的高速化和貨運的重載化。
各國鐵路客運發展的共同趨勢是高速、大密度,擴編或採用雙層客車。
第一,在貨物運輸方面,集中化、單元化和大宗貨物運輸重載化是各國鐵路發展的共同趨勢。
重載單元列車是用同型車輛,固定編組、定點定線循環運轉,首先用於煤炭運輸,後來擴展到其他散裝貨物,對提高運能,減少燃油消耗,節省運營車、會讓站、乘務人員等都有顯著效果,經濟上受益很大,如美國鐵路貨運量有60%是由單元列車這種方式完成的。俄羅斯曾試驗開行了重量為43407噸的超長重載列車,列車由440輛車組成,全長6.5公里,由4台電力機車牽引,情景十分壯觀。
現代鐵路的列車性能已趨於能源和維護費用的極限。
第二,在電氣化鐵路上,採用最高用電量控制技術,即在峰值時,可自動地暫時切斷採暖等用電,以保證正常牽引用電。
日本及西歐各國大部分電氣化鐵路都採用了遠動系統。這種系統的發展過程是:從有接點的繼電系統,到無接點的半導體電子系統,直至電子計算機控制系統。
第三,在硬體方面,各國都在加強鐵路機車車輛的技術改造。
隨著內燃機車代用燃料的出現,對傳統內燃機車發動機重新優化已成必然,大部分電力機車採用直流串勵電動機,這種電機盡管有良好的牽引特性,但易發生空轉。採用交流電力機車已是發展方向。
重在發展輕型化車輛。隨著新材料的不斷涌現,耐大氣腐蝕的耐候鋼、熱鍍鋅鋼板等金屬材料,玻璃鋼、泡沫聚氨酯、合成纖維布等聚合材料以及精密陶瓷材料,還有光導纖維、超導材料都逐步在鐵路機車車輛、集裝箱、線路、隧道、橋梁、通信以及接觸網等各方面被普遍採用。
第四,在營運速度方面
隨著科技的發展,現在鐵路旅客列車速度大致分為三類:1,高速鐵路(簡稱:高鐵,時速300公里以上)。2,准高速鐵路(時速200公里-300公里)。3,普通鐵路(簡稱:普鐵,時速200公里以內),高鐵和准高鐵詳見高速鐵路詞條。這里簡略介紹普鐵速度,普鐵速度突飛猛進起於1997年前後,發現用金屬應力作用克服金屬的熱脹冷縮,這樣就消除了鐵軌之前的每十米要留得縫隙,而是在距離1公里-2公里左右有一個不留縫的粗壯的死接頭(出廠時已作好),其餘都是光滑的連成一體的軌道,而後又由於科技進步實現了機械化和精密化檢修,現在普鐵每幾年維修時直接把新道砟鋪在舊道砟之上夯實,不用再象過去一樣篩砟挖道床等,使普鐵路基越來越寬大厚實,加上軌道和車體的改進,現在條件好的普鐵都飈到180公里/小時以上。
2. 世界上第一條電氣化鐵路是哪國造的
由西門子和哈爾斯克公司展出了世界第一條電氣化鐵路。這條電氣化鐵路長約300米,線路呈橢圓形,軌距為l米,在上面運行的機車只有954公斤重,車上裝有2.2千瓦的直流電動機,由150伏的外部直流電源經中間的第三軌供電,以兩條走行軌作為迴路。1881年,在柏林郊區修建了一條2.45公里長的電車線路,採用180伏直流電源,分別由兩條彼此絕緣的軌道供電和作迴路。這種電車形式的電氣化鐵路的出現,極大地刺激了當時西歐、美國和日本。於是,很多國家紛紛開始興建電氣化鐵路。1893年,瑞典在斯德哥爾摩以北11公里長的區段實現了直流電力牽引。1895年,美國在巴爾的摩——俄亥俄間5.6公里長的隧道區段修建了675伏的直流電氣化鐵路。同年,日本在京都的下京區修建了6.7公里長的55 0伏的直流電氣化鐵路。1899年,瑞士在澤巴哈——維提金區段實現了電力牽引。1902年,義大利在瓦爾切里納線上修建了一條三相交流電氣化鐵路。不過這些電氣化鐵路大都是採用低壓直流和三相交流的,而且又都是修建在工礦線路和一些大城市的近郊線路上。後來,隨著工業的發展,逐漸發展到城市之間和運輸繁忙的鐵路干線上來了。
2、世界電氣化鐵路發展現狀與前景
到了20世紀50年代,一些工業發達的國家,為了完成急劇增長的運輸任務,以及與其他運輸業競爭的需要,開始大規模地進行鐵路牽引動力現代化的建設,電氣化鐵路的建設速度不斷加快,修建的國家逐漸增多。獨聯體(原蘇聯)、日本、德國、法國、義大利和波蘭等國家的主要鐵路干線都已實現了電氣化,而且已經初步成網。近年來,一些發展中國家,如印度、朝鮮電氣化鐵路發展很快。泰國、馬來西亞等國家也開始發展電氣化鐵路。特別是我國電氣化鐵路更有了飛速的發展,現在,我國的電氣化鐵路建設速度,已躍居世界前列。
現在,世界已進入建設高速電氣化鐵路的新時期,修建的國家越來越多。已建成的國家有日本、法國、德國、義大利、英國、西班牙、波蘭等,正在修建的國家有美國、瑞士、奧地利、瑞典、比利時、韓國、獨聯體等,還有一些國家和地區,如澳大利亞、荷蘭、加拿大、印度和我國台灣省等也在積極籌建高速電氣化鐵路。到目前為止,時速在200公里以上的高速電氣化鐵路長度已達5500多公里。預計到下個世紀初,世界高速電氣化鐵路長度將達到30000多公里。
3. 簡述世界高速鐵路的發展史。
世界高速鐵路的發展史:
20世紀70年代世界范圍內發生了嚴重的石油危機,石油短缺的陰影籠罩全球。為了保持經濟可持續發展,各國反思之餘,要求徹底改革傳統的交通能源結構模式,而鐵路是唯一能採用非石油能源的交通模式。
自1964年日本建成世界上第一條高速鐵路——東京至大阪高鐵40多年來,高速鐵路從無到有,迅速發展。截至目前,全球投入運營的高速鐵路近2.5萬公里,分布在中國、日本、法國、德國、義大利、西班牙、比利時、荷蘭、瑞典、英國、韓國、中國台灣等17個國家和地區。高速鐵路作為一種安全可靠、快捷舒適、運載量大、低碳環保的運輸方式,已經成為世界交通業發展的重要趨勢。
世界高速鐵路的發展歷程可以劃分為三個階段:
1.第一次是在上世紀60年代至80年代末,是世界高速鐵路發展的初始階段,主要由發達國家日本、法國、義大利和德國推動了這一次建設高潮。這期間,日本建成了遍布全國的新干線網的主體結構,在技術、商業、財政以及政治上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2.第二次是在上世紀80年代末至90年代中期。由於日本等國高速鐵路建設取得了巨大成就,世界各國對高速鐵路投入了極大的關注並付諸實踐。歐洲的法國、德國、義大利、西班牙、比利時、荷蘭、瑞典和英國等最為突出,1997年,從巴黎開出的「歐洲之星」列車又將法國、比利時、荷蘭和德國連接在一起。在這期間,日本、法國、德國以及義大利對發展和完善高速鐵路網也進行了周密和詳盡的規劃,對原有高速鐵路網進行了大規模擴建。
3.第三次是上世紀90年代中期至今,這次建設高潮涉及到亞洲、北美、大洋洲以及整個歐洲,形成了世界交通運輸業的一場革命性的轉型升級。俄羅斯、韓國、中國台灣、澳大利亞、英國、荷蘭等國家和地區都先後開始了高速鐵路的建設。為了配合歐洲高速鐵路網的建設,東部和中部歐洲的捷克、匈牙利、波蘭、奧地利、希臘以及羅馬尼亞等國家正在進行干線鐵路改造,全面提速。對高速鐵路開展前期研究和初步實踐的國家還有土耳其、中國、美國、加拿大和印度等。
(3)西班牙第一條鐵路叫什麼擴展閱讀:
高速鐵路簡稱高鐵,是指基礎設施設計速度標准高、可供火車在軌道上安全高速行駛的鐵路,列車運營速度在200km/h以上。
高速鐵路,就是鐵路設計速度高、能讓火車高速運行的鐵路系統。世界上第一條正式的高速鐵路系統是1964年建成通車的日本新干線,初步速度標準是200km/h,後來隨著技術進步,火車速度更快,不同時代不同國家就對高速鐵路有了不同定義,並根據本國情況規定了各自的高速鐵路級別的詳細技術標准,涉及的列車速度、鐵路類型等就不盡相同。
目前開行時速250公里以上高速列車的國家已有中國、日本、法國、德國、義大利、西班牙、比利時、荷蘭、瑞典、英國,正在積極建設或規劃建設的還有瑞士、奧地利、丹麥、加拿大、澳大利亞、美國,俄羅斯,韓國、印度等國。
4. 世界上第一條鐵路誕生於哪一年
1825年9月27日,英國製造的世界第一條鐵路斯托克頓——達林頓鐵路正式通車。
1822年5月23日鐵路在斯托克頓開工,用了三年多的時間修建成功。鐵軌是魚肚形的熟鐵軌,每碼重28磅(合每米13.9公斤)。機車只有兩台,大小不及現代普通機車的1/20,有一對直立的汽缸和一對直徑48英寸(約合122厘米)的動輪,後加一個煤水車,總重量只有九噸,行速每小時八英里(約合13公里 )。
1825年9月27日這一天,世界上第一條鐵路正式通車營業,並舉行盛況空前的表演。開業典禮在通往達林頓的煤礦運輸線的息來敦站舉行,檢閱式由五列列車組成。第一列由蒸汽機車「旅行號」牽引,後掛煤水車,32輛貨車和1輛客車。客車編掛在列車中間,專供鐵路公司的官員乘坐。另有20輛代用客車,是在貨車內加上座位供一般旅客乘用,其他車廂滿載著煤和麵粉,總重達90噸,乘座旅客達450人。其餘四列車均由一匹馬拖六輛貨車,第一列機車由設計者斯蒂芬遜親自操縱。
5. 第一條鐵路誕生於哪個國家
世界上第一條鐵路誕生於英國,名為達林頓鐵路。自從1825年英國修築世界上第一條鐵路後,鐵路運輸的優越性迅速地被人們所認識。其次英國在1825年的最後3個月,修建了160公里,到1860年延長到30300多公里,平均每年約修800多公里。從那時起,鐵路在世界各國興建起來。
1825年9月27日這一天,世界上第一條鐵路正式通車營業,並舉行盛況空前的表演。開業典禮在通往達林頓的煤礦運輸線的息來敦站舉行,檢閱式由五列列車組成。第一列由蒸汽機車「旅行號」牽引,後掛煤水車,32輛貨車和1輛客車。
火車發明者:
1810年斯蒂芬森開始著手製造蒸汽機車。經過幾年的努力,他終於在1814年發明了一台蒸汽機車,被稱為「旅行者號」,它在前進時不斷從煙囪里冒出火來,因此被稱為「火車」。
1825年英國建成第一條鐵路,同年九月「旅行者號」機車拖著三十多節小車廂正式試車,車廂載有450名乘客和90噸貨物,「旅行者號」火車以每小時24千米的速度跑完了40千米的路程。
1814年羅伯特·斯蒂芬森製造了蒸汽機車「火箭號」機車,時速達每小時58千米。
6. 第一條鐵路和有軌電車哪個先發明的
1879年,德國工程師維爾納·馮·西門子在柏林的博覽會上首先嘗試使用電力帶動軌道車輛。此後俄國的聖彼得堡、加拿大的多倫多都進行過開通有軌電車的商業嘗試。
德國工程師維爾納·馮·西門子1881年在柏林近郊鋪設的第一條電車軌道,靠一條鐵軌通電,另一條鐵軌作迴路。但這種線路對街上的交通太危險了,西門子於是採用將輸電線路架高的方式解決了供電和安全問題。
1884年,美國人C·J·范德波爾在多倫多農業展覽會上試用電車運載乘客。他試用的電車用一根帶觸輪的集電桿和一條架空觸線輸電並以鋼軌為另一迴路的供電方法。1888年美國人斯波拉格在里士滿用上述方法在幾條馬拉軌道車路線上改用電力牽引車行駛,並對車輛的集電裝置,控制系統、電動機的懸掛方法及驅動方式作了改進,於是出現了現代有軌電車。
匈牙利的布達佩斯在1887年創立了首個電動電車系統,1888年美國弗吉尼亞州的里士滿也開通了有軌電車。
1890-1920年是有軌電車在世界范圍大發展的時期,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前,世界上幾乎每一個大城市都有有軌電車。雖然這種電車的路軌是固定的,不能讓路,在交通擁擠的街上造成諸多不便,巴黎、倫敦和紐約很快廢棄了這樣的電車,但是,還有許多歐洲大陸上的城市保留了這種有軌式電車。
路面電車在20世紀初的歐洲、美洲、大洋洲和亞洲的一些城市風行一時。隨著私家汽車、公共汽車及其他路面交通在1950年代起的普及,不少路面電車系統於20世紀中葉陸續拆卸。路面電車網路在北美、法國、英國、西班牙等地幾乎完全消失。但在瑞士、德國、波蘭、奧地利、義大利、比利時、荷蘭、日本及東歐等國,路面電車網路仍然保養良好,或者被繼續現代化。
1970年代末起,部分沒有路面電車的地方政府在研究後,開始建造新的路面電車線。很多仍有路面電車的城市亦增加線路,或把原有系統現代化。
20世紀70年代以來,以汽車為主導的交通模式所帶來的問題日顯嚴重,能源危機、環境污染、土地緊缺、交通擁堵等問題,迫使歐洲發達國家重新將大容量的軌道交通作為發展城市公共交通的重點。由於中小城市無法負擔地鐵的巨額投資,於是現代有軌電車在歐洲中小城市應運而生。現代有軌電車應用以來,以其便捷性、舒適性及美觀性受到市民和政府的肯定。在1978-2005年間,歐洲有數十座城市發展了現代有軌電車。
(6)西班牙第一條鐵路叫什麼擴展閱讀
墨爾本擁有全球最大的有軌電車網路。
有軌電車曾是很多城市交通工具,20世紀60-70年代,很多城市都摒棄了它,全球數十個城市又開始擴建和新建有軌電車。墨爾本不僅保留了它還加以利用。殖民地電車餐廳(The Colonial Tramcar Restaurant)始於1983年,是全球第一家,也是唯此一家開設在有軌電車上的高級餐廳。
墨爾本的電車餐廳之所以被稱為浪漫的旅遊節目,那是因為整個過程是動態的,這在行進中的有軌電車上享用美食而完成的瀏覽街景的遊玩項目。這要歸功於墨爾本市完整的,現代化的,有軌電車交通體系,難能可貴。
7. 1992年,西班牙引進法、日兩國的技術,建成了馬德里—塞維利亞高速鐵路。是對還
1992年4月,西班牙在巴塞羅那奧運會前夕開通了從馬德里至塞維利亞的高速鐵路,趕上了世界高速運輸的發展步伐。西班牙高速列車簡稱AVE,採用法國技術,最高時速達300公里。AVE還創造了一天客運量達到12338人次的記錄。在第一條高速干線運營成功以後, 西班牙繼續加快高速列車的發展,制定了新的路網規劃。正在修建和計劃修建的新干線有:馬德里—巴塞羅那—法國西南部、薩拉戈薩—畢爾巴鄂、洛格羅尼奧—法國西南部、馬德里—葡萄牙首都里斯本。將要改造的舊線有馬德里—巴倫西亞、馬德里—萊昂、瓦利阿多里德—洛格羅尼奧、塞維利亞—韋爾發、塞維利亞—加的斯等。經過新建和改建以後,西班牙鐵路將形成一個現代化的高速路網,躋身於世界鐵路的先進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