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暖流為什麼比墨西哥暖流弱
Ⅰ 日本暖流的介紹
日本暖流又叫「黑潮」。是太平洋北赤道洋流遇大陸後的向北分支,是太平洋洋流的一環,為全球第二大洋流,只居於墨西哥灣暖流之後。起源於菲律賓群島的呂宋島以東海區,流經我國台灣一帶,東到日本以東與北太平洋暖流相接。為世界著名的暖流。其特點是:高溫、高鹽、水色高、透明度大。
Ⅱ 日本暖流的影響
日本暖流是整個東中國海環流的主幹,對該海區的水文氣象條件有重大影響
黑潮是太平洋洋流的一環,為全球第二大洋流,只居於墨西哥灣暖流之後。自菲律賓開始,穿過台灣東部海域,沿著日本往東北向流,在與親潮相遇後匯入東向的北太平洋洋流。黑潮將來自熱帶的溫暖海水帶往寒冷的北極海域,將冰冷的極地海水溫暖成適合生命生存的溫度。黑潮得名於其較其他正常海水的顏色深,這是由於黑潮內所含的雜質較少,陽光穿透過水的表面後,較少被反射回水面。黑潮的流速相當的快,就像搭上高速公路般,可提供迴流性魚類一個快速便捷的路徑,向北方前進,故黑潮流域中可捕捉到為數可觀的回遊性魚類,及其他受這些魚類所吸引過來覓食的大型魚類。
黑潮的速度約為100至200公分每秒,厚度約在500到1000公尺,寬度約200多公里。於日本四國的潮岬外海測得海水流量達6500萬立方公尺/秒,約是世界流量最大的亞馬孫河流量之360倍。黑潮年平均水溫約攝氏24至26度,冬季約為18至24度,夏季可達22至30度。黑潮也較鄰近的黃海高7至10度,冬季更可高出20度。 黑潮的主流並非沿著東亞大陸邊緣流動,而是沿著東亞島弧流動,因此,黑潮對島弧的影響也較大陸顯著。然黑潮的支流延深進入東亞大陸的邊緣海,也對大陸區域造成一定影響。
Ⅲ 為什麼大西洋暖流的勢力大於日本暖流的勢力
北大西洋暖流(North-Atlantic Current)
是西風帶作用於墨西哥灣暖流而產生的
又名北大西洋西風漂流。大西洋北部勢力最強的暖流,系墨西哥灣暖流的延續。源於紐芬蘭淺灘外緣,在北緯40°附近折向東北流,在北緯50°附近,主幹流向東北,經挪威海進入北冰洋。主幹段流速每秒0.25~0.50米,向北遞減。表層水溫7~15℃,流量每秒2000~4000萬立方米。
日本暖流又叫「黑潮」。是太平洋北赤道洋流遇大陸後的向北分支。起源於菲律賓群島的呂宋島以東海區,流經我國台灣一帶,東到日本以東與北太平洋西風漂流相接。為世界著名的暖流。其特點是:高溫、高鹽、水色高、透明度大。 其形成有三方面的因素:一、北赤道暖流遇大陸而偏轉北上。二、夏季海洋風的吹拂和東南信風越過赤道形成的西南風的吹拂。三、地轉偏向力的影響。 日本暖流是北赤道暖流在菲律賓群島東部向北偏轉而形成的。它的主流沿台灣島的東岸、琉球群島的西側向北、直達日本群島的東岸,在北緯40°附近與千島寒流相遇,在西風吹送下,再折向東,成為北太平洋暖流。日本暖流是北太平洋西部流勢最強大的一股暖流,它在台灣島東面的外海處,其寬度約有100—200千米,深200米,最大流速每晝夜可達60—90千米,平均流量每秒約2200萬立方米。由於日本暖流來源於北赤道曖流,因此水溫和鹽度均較高。水溫夏季達29℃,冬季為20℃,二者向北逐漸降低;鹽度在150—200米層達到最大值,為3.48—3.5%。 日本暖流是整個東中國海環流的主幹,對該海區的水文氣象條件有重大影響
Ⅳ 日本暖流對東亞地區影響最強和最弱的季節分析原因
夏季最強,冬季最弱。原因是夏季東南季風把暖流影響帶到陸地
Ⅳ 提出歐洲地區2010~2011年冬季「千年極寒論的依據之一是某暖流較往年減弱,此暖流為什麼是墨西哥
歐洲旁邊是大西洋,日本暖流和東澳大利亞暖流在太平洋。巴西暖流在南半球,歐洲在北半球
Ⅵ 【地理解疑】為什麼北半球的西風漂流是暖流,而南半球的西風漂流卻是寒流
這種情況的原因主要是南北半球不同的海陸面積分布造成的。
北半球陸地面積較大,海洋相對獨立分隔,實際上北太平洋暖流和北大西洋暖流分別是太平洋的日本暖流和大西洋的墨西哥灣暖流的延伸,所以海水溫度相對較高,呈現暖流性質。
而南半球陸地面積較小,高緯海水與西風漂流海水交換多,南半球西風漂流與南極環流(寒流)之間沒有大陸相隔,因此南極寒流的匯入也是南半球西風漂流成為寒流的重要原因。
(6)日本暖流為什麼比墨西哥暖流弱擴展閱讀:
世界表層海水大規模地往一個方向運動就是洋流,洋流對於地球表層系統具有重要的地理意義,隨著洋流的運動,使得地球高低緯度之間海水的熱量能夠進行交換,維持著全球的熱量平衡。所以,我們根據洋流的溫度情況,分為暖流和寒流。
一般來說,從低緯度地區流向高緯度地區的洋流,就是從溫度高的海區流向溫度低的海區,屬於暖流。
從高緯度地區流向低緯度地區的洋流,就是從溫度低的海區流向溫度高的海區,屬於寒流。
Ⅶ 請問日本暖流是否受西風帶影響.秘魯寒流是否受西風帶影響,為啥都哪些洋流運動受風帶影響
日本暖流又叫「黑潮」.是太平洋北赤道洋流遇大陸後的向北分支.
其形成有三方面的因素:一、北赤道暖流遇大陸而偏轉北上.二、夏季海洋風的吹拂和東南信風越過赤道形成的西南風的吹拂.三、地轉偏向力的影響.
日本暖流的形成是不受西風影響的,但它形成後卻受西風影響再折向東,成為北太平洋暖流.
在北半球,西風漂流是日本暖流和墨西哥灣暖流的延續,分別稱為「北太平洋暖流」和「北大西洋暖流」.
秘魯寒流又稱洪堡德寒流,是一支補償流,是寒流中最強大的一支.它始於南緯45°左右的西風流,貼近南美西海岸經智利、秘魯、厄瓜多等國北流直到赤道海域的加拉帕戈斯群島附近.
秘魯寒流的成因是底層海水補充上層海水,故屬於補償流.
風海流有:北赤道暖流,南赤道暖流,阿拉斯加暖流,北大西洋暖流,西風漂流,千島寒流,東格陵蘭寒流,拉布拉多寒流,南極環流,北印度洋季風洋流.
Ⅷ 如果全球變暖,那麼日本暖流和墨西哥暖流勢力將會變強還是變弱
偶只能說,世界真奇妙。
按理時候變暖後,冷空氣將減少,可去年的氣溫就極冷,這主要還是和2極有關系,所以這個東西除了專業人員沒人會去研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