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的雕像有哪些
A. 18世紀西班牙雕塑藝術的代表人物及他們的作品風格都是什麼
法蘭西斯柯•卡塞隆(1707—1783)是18世紀西班牙雕塑代表人物之一。他對法國的古典主義雕塑有著較深的理解,在作品中追求一種戲劇性的效果,他的木雕《最後的晚餐》,人物眾多。每個人物都如真人一般大小,基督與他的門徒坐在一張真實的餐桌旁邊。
胡•巴斯庫維爾•麥拉(1707—1784)的作品也顯示了法國雕刻對他的深刻影響。他的《萊布喬噴泉雕刻》是馬德里當時較為著名的雕塑作品。另外,雕塑家馬努埃爾•阿爾巴列斯(1727—1797)和雕塑家弗朗切斯卡•庫特埃列斯(1727—1782)分別創作了現在馬德里市內最優秀的兩件雕塑—《阿波羅噴泉雕刻》,《西貝列斯噴泉雕刻》,這兩件作品都具有明顯的古典主義藝術的特徵。上述這三件噴泉雕塑是18世紀西班牙雕塑的代表作。
B. 17世紀西班牙南方雕塑的特點及代表人物都有哪些
南方的木雕受到義大利人文主義的影響,較少宗教禁慾主義色彩,而有較濃重的生活氣息和人性色彩。蒙塔涅斯是雕塑家同時也是建築家。他長期生活在塞維利亞,其作品具有濃重的人文主義色彩,手法樸素,注重細致地刻畫人物性格。他的代表作《聖母和聖嬰》(1628)中塑造的聖母宛如現實生活中慈祥母親的形象,風姿憂雅端莊,聖母懷抱中的聖嬰活潑可愛,正在無憂無慮的嬉戲。他的代表作品還有《聖•布魯諾》(1634)、《磔刑》(1603)、《無垢受胎》(1630)等。
阿勞索•卡諾(A,Cano,1601—1667),蒙塔涅斯的學生,他是南方格拉納達的著名雕塑家,同時還是畫家和建築家。卡諾的風格接近於他的老師。他曾參加格拉納達教堂的建設,為教堂所作的《聖母像》(1660)是他的傳世傑作。卡諾東的代表作還有《使徒保羅像》(1658—1660)、《亞當和夏娃胸像》(1658—1660)。勒布里赫聖母教堂祭壇木雕等。
17世紀下半期格拉納達的著名雕塑家彼•梅納(1628—1688)是卡諾的學生。但梅納的風格與卡諾不同,他塑造的人物簡潔、概括,沒有繁瑣的細部,具有古典主義色彩,富於嚴肅的力量。但其晚期作品逐漸增加了宗教禁慾主義色彩。梅納的代表作有《聖法蘭西斯》(1663)、《馬拉加聖母》(1664)、《哀悼聖母》(1676)。
17世紀末,18世紀初西班牙人文主義思想逐漸淡薄,宗教色彩日益濃厚,教堂里的祭壇雕刻和架上雕刻,爭相以奇巧和花樣翻新來吸引觀眾,藝術性不強,雕刻藝術逐漸開始走向衰落。
何塞•德•莫拉(1642—1724)是卡諾的後繼者,他創作的彩色木雕《殉教彼得》以自然主義的手法表現了頭上塗著殷紅鮮血,正在受難的彼得的形象。
C. 西班牙塞萬提斯廣場,馬德里最具代表性的標志,還有行為藝術嗎
西班牙廣場幾乎在西班牙的各個城市都有,就好像我們的人民廣場一樣普遍,在後面的城市裡我們還會見到更美的!現在所見到的馬德里西班牙廣場,也叫做塞萬提斯廣場,是馬德里最具有代表性的標志之一。為了紀念西班牙歷史上最偉大的作家塞萬提斯逝世三百年而建造的紀念碑,它被視為馬德里的象徵,在馬德里300多個廣場中,它是最受歡迎的地標景點之一。
原創聲明:本文由旅遊之後編輯小旅原創,感謝分享,文章未經允許嚴禁轉載抄襲,發現必究!親愛的愛旅遊的小夥伴,很高興今天給大家分享新一期的旅行趣聞,雖然你們不能跟小旅一起體驗旅行過程中激動和快樂,但是小旅會用最真實、最真情的感受,寫出更好的文章,讓你們一起來感受其中的樂趣;在合適的時間,到合適的地方去旅行,你會收獲很多;人生太短,等不及茶涼,若是常駐,小旅願陪你走完這一場!
很多人以為在首都以國名命名的中心廣場大都是紀念英烈將士。誰知這廣場的主角卻是那個一生坎坷的窮酸文人塞萬提斯和他的堂·吉訶德與桑丘。這個也有點不可思議。老塞的一生真可謂是一部苦難悲劇史,年輕時家貧沒錢上大學,後來當兵在海戰中左手殘廢,4年後遭海盜綁架,因交不起贖金被海盜關了5年,出來後因父亡家貧,再次入軍隊,因受人誣陷而入獄,而後又莫名入獄兩次。這樣的人生真的不光是「六月飛雪」而是「六、七、八月都要暴雪」了。馬德里以這樣隆重的方式紀念塞萬提斯,也算給在天堂的他幾分慰藉。
這里很適合發呆,暖暖的陽光,到處飛翔的小鳥,靜靜看書的人們,無一不是這里欣賞的風景,這里出名是因為被萬達買下了那棟西班牙大廈,雖然最後大廈還是回到了西班牙人的手中。市民很喜歡在廣場的花園中曬太陽!馬德里西班牙廣場的地段非常好,正反共有兩面,很多遊客都喜歡跟唐吉訶德的雕像拍照,以示到此一游。
D. 17世紀西班牙雕塑有哪些風格
17世紀西班牙雕塑在義大利雕塑和本國木雕傳統的影響下形成了獨特的風格。這一時期的雕塑仍然是以宗教題材為主,逼真再現的表現手法被應用於這些宗教題材的雕塑。教堂木雕往往塗有逼真的色彩,而一些「著衣像」則穿戴著華麗的服裝和珠寶,人物的眼睛用琺琅或瑪瑙鑲嵌,頭發和眉毛都用真的毛發製成。
費爾南德斯《死去的基督》17世紀西班牙重要的雕塑家有北方的格利高利·費爾南德斯(Gferna,1576—1636)和南方的胡·馬爾蒂尼斯·蒙塔涅斯(J,M,Montanez,1568—1649)。
費爾南德斯主要是在瓦利亞多利德工作,他塑造的人物多具有悲愴的面容,感情表現強烈,具有豐富而復雜的內心活動。在他的代表作彩色祭壇木雕《哀悼基督》(1616)中。頭戴大風帽的聖母正扶著死去的基督嚎啕大哭,聖母的感情刻畫具有真實感,基督瘦骨嶙岣,身體的線條僵硬,帶有中世紀的味道。這種悲愴,激動略帶禁慾主義的雕刻是西班牙所特有的。費爾南德斯代表作還有《死去的基督》(1605)、《聖米蓋勒教堂的祭壇木雕》(1606)、《聖特烈薩》(1627)等。
南方的木雕受到義大利人文主義的影響,較少宗教禁慾主義色彩,而有較濃重的生活氣息和人性色彩。蒙塔涅斯是雕塑家同時也是建築家。他長期生活在塞維利亞,其作品具有濃重的人文主義色彩,手法樸素,注重細致地刻畫人物性格。他的代表作《聖母和聖嬰》(1628)中塑造的聖母宛如現實生活中慈祥母親的形象,風姿憂雅端莊,聖母懷抱中的聖嬰活潑可愛,正在無憂無慮的嬉戲。他的代表作品還有《聖·布魯諾》(1634)、《磔刑》(1603)、《無垢受胎》(1630)等。
阿勞索·卡諾(A,Cano,1601—1667),蒙塔涅斯的學生,他是南方格拉納達的著名雕塑家,同時還是畫家和建築家。卡諾的風格接近於他的老師。他曾參加格拉納達教堂的建設,為教堂所作的《聖母像》(1660)是他的傳世傑作。卡諾東的代表作還有《使徒保羅像》(1658—1660)、《亞當和夏娃胸像》(1658—1660)。勒布里赫聖母教堂祭壇木雕等。
17世紀下半期格拉納達的著名雕塑家彼·梅納(1628—1688)是卡諾的學生。但梅納的風格與卡諾不同,他塑造的人物簡潔、概括,沒有繁瑣的細部,具有古典主義色彩,富於嚴肅的力量。但其晚期作品逐漸增加了宗教禁慾主義色彩。梅納的代表作有《聖法蘭西斯》(1663)、《馬拉加聖母》(1664)、《哀悼聖母》(1676)。
17世紀末,18世紀初西班牙人文主義思想逐漸淡薄,宗教色彩日益濃厚,教堂里的祭壇雕刻和架上雕刻,爭相以奇巧和花樣翻新來吸引觀眾,藝術性不強,雕刻藝術逐漸開始走向衰落。
何塞·德·莫拉(1642—1724)是卡諾的後繼者,他創作的彩色木雕《殉教彼得》以自然主義的手法表現了頭上塗著殷紅鮮血,正在受難的彼得的形象。
18世紀的西班牙有一批活躍在馬德里的雕塑家較有代表性。馬德里美術學院和宮廷中的雕塑家們對於西班牙傳統的雕塑形式不感興趣,反倒是很願意接受義大利的古典主義和巴洛克雕塑藝術及法國的洛可可雕塑風格。當時幾乎每一個著名雕塑家都曾到義大利留學,並仔細研究了那裡的古典雕塑和巴洛克雕塑藝術。於是這一時期的西班牙雕塑,在積極吸收外來新的藝術影響的基礎上產生了一個活躍的新局面,打破了傳統木雕占絕對優勢的狀態。
法蘭西斯柯·卡塞隆(1707—1783)是18世紀西班牙雕塑代表人物之一。他對法國的古典主義雕塑有著較深的理解,在作品中追求一種戲劇性的效果,他的木雕《最後的晚餐》,人物眾多。每個人物都如真人一般大小,基督與他的門徒坐在一張真實的餐桌旁邊。
胡·巴斯庫維爾·麥拉(1707—1784)的作品也顯示了法國雕刻對他的深刻影響。他的《萊布喬噴泉雕刻》是馬德里當時較為著名的雕塑作品。另外,雕塑家馬努埃爾·阿爾巴列斯(1727—1797)和雕塑家弗朗切斯卡·庫特埃列斯(1727—1782)分別創作了現在馬德里市內最優秀的兩件雕塑—《阿波羅噴泉雕刻》,《西貝列斯噴泉雕刻》,這兩件作品都具有明顯的古典主義藝術的特徵。上述這三件噴泉雕塑是18世紀西班牙雕塑的代表作。
E. 西班牙十大雕塑
1,馬德里王宮
西班牙十大著名建築
馬德里王宮始建於1973年,耗時26年,典型的西班牙皇室風格與巴洛克建築風格相互融合,是世界上保存最完好的宮殿之一。
2,聖家族大教堂
西班牙十大著名建築
一座典型的哥特式建築,始建於1882年,由於總總原因,教堂至今仍未完工,但它的獨特的建築風格,是巴塞羅那地標建築之一。
3,蒙特惠奇城堡
西班牙十大著名建築
原是十七世紀一座要塞,位於山丘的最高點,在這里可以欣賞到西班牙美麗的風景,在這里可以了解西班牙的歷史,裡面有一座軍事博物館,可以感受到西班牙15世紀到20世紀西班牙的歷史變遷。
4,古埃爾宮
西班牙十大著名建築
著名建築師高迪作品,哥特式建築,明顯的高迪風格,奇異各式的煙囪,以及碎瓷拼貼在建築上,形成了獨特高迪風格,古埃爾宮更是高迪的成名之作,1984年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5,西班牙黃金塔
西班牙十大著名建築
一座歷史極其悠久的建築,始建於1220年,是一座阿拉伯風格的建築,塔身周圍被塗抹了一層金粉,因而得名,黃金塔由12個 磚塔組成,各代表一個方向,是當時穆瓦希德王朝經典建築。
6,塞維利亞大教堂
西班牙十大著名建築
世界五大教堂之一,一處著名的宗教勝地,1184年阿拉伯人開設建造塞維利亞大教堂,教堂的最高點是希拉爾達塔,高達98米,塔身上布滿了精美的阿拉伯圖案,塔頂是信仰雕塑,而且還有一個隨風旋轉的風向標。
7,馬德里鬥牛場
西班牙十大著名建築
西班牙十大著名建築之一,古羅馬劇場式建築,1929年完工,穆德哈爾風格建築,外牆由紅色磚牆組成,18個西班牙省的省徽裝飾其中,而且還是西班牙最高水平的鬥牛場表演地。
8,米拉之家
西班牙十大著名建築
西班牙十大著名建築之一,也是高迪設計的最後一座私人住宅,始建於1906年,波浪的奇特造型,白色的牆體,類似於原始洞穴的窗戶設計,十分的特別,即使放在現在,米拉之家,也是非常時尚高雅,是高迪巔峰之作。
9,加泰羅尼亞廣場
西班牙十大著名建築
巴塞羅那的地標性建築,周邊購物、娛樂、交通等十分便捷,各種高檔的參觀和酒吧鱗次櫛比,這里不僅有著美麗的噴泉和雕塑,還可以自由自在的喂鴿子哦!
10,畢加索博物館
西班牙十大著名建築
始建於15世紀,也是巴塞羅那著名的地標性建築之一,西班牙十大著名建築之一,畢加索和很多藝術家最為珍貴的畫作都在這里,而且畢加索也是在這附近誕生的哦!
F. 在17世紀,西班牙重要的雕塑家有誰
17世紀西班牙重要的雕塑家有北方的格利高利•費爾南德斯(Gferna,1576—1636)和南方的胡•馬爾蒂尼斯•蒙塔涅斯(J,M,Montanez,1568—1649)。
G. 西班牙古雕像遭「毀容式」修復,這是什麼畫風
在西班牙的帕倫西亞的一座城市建築上有一座雕像,經過修復之後被改得不僅面目全非像毀容了一樣,當地的藝術家稱它像是卡通漫畫裡面非常滑稽的小丑一樣,這種抽像派的畫風真的是讓人無法欣賞。這個雕像原型是一個婉約美麗的牧羊少女,但是經過業務的修復人員進行修復之後,就變成了十分滑稽的形象,當人們看到這個雕像修復對比照一經發布之後引來網友們的熱議,如此糟糕的修復能力讓人們大跌眼鏡。
西班牙帕倫西亞的一棟歷史性的標志建築雕像,在一次修復當中被業餘人員修復的面目慘不忍睹,這么好的藝術品就這樣被糟蹋了,實在可惜。住在附近的居民路過此地,幾乎人人都停下腳步看著這個“藝術的災難品”,大家都感到十分的婉惜,不明白為什麼會讓業余的修復人員承擔這么一個重要的工程,真的讓人感到十分的痛心。
H. 西班牙城市Alicante靠近海邊有裸體雕像的那個地方叫什麼名字
西班牙 維納斯雕像。這手藝。半裸雕像。歐洲西部。有世界上最大的最古老的博物館。裡面有很多。珍貴的藝術品。比如說蒙娜麗莎的微笑。還有維也納。維納斯雕像。
I. 西班牙半人半獸雕像象徵著什麼
公元1977年,西班牙考古學家埃奇加萊和美國芝加哥大學的人類學家弗里曼,在西班牙北部的洞穴進行最後發掘,發現洞穴入口處有一座原始人用泥土和石塊建造起來的聖壇,聖壇底部的面積約120平方英尺,在它的中間有一條長40英寸、寬25英寸的淺溝,溝里堆滿了矛頭、動物骨骼、顏料和貝殼。在溝的一頭有用土石充填的黏土框架,架頂上架著一塊石灰石板,石板上放置著一尊石雕像。石雕像非常古怪奇特,它高13英寸、寬10英寸、厚9英寸。雕像中間有一道天然裂縫,把所刻的臉龐分成了左右兩邊,右邊是人的半邊臉,左邊則是凶惡的食肉猛獸(獅子或豹)的半邊臉。
根據碳元素判斷方法測定,這座聖壇是在14000多年前建成的,這是有史以來的最古老的宗教性聖壇,也是惟一的一座在舊石器時代建造的宗教聖壇。
宗教的起源,是一個很復雜的問題,世界各國對這個問題的看法很不一致。根據現有掌握的考古材料來看,宗教萌芽於舊石器時代,到舊石器時代晚期才逐漸發展起來。當時原始人的生產力很低下,他們的知識還處在萌芽和未開化狀態,而擺在他們面前的是龐大、神秘莫測的世界,在他們的周圍存在著許多他們不能理解、無法解釋的自然現象,他們感到自然界中存在著的威力無窮、不可捉摸的神秘力量在發生作用,這樣就產生了最古老的宗教觀念。這座聖壇地面的石塊磨得很光滑,連稜角都沒有,這說明當年原始人經常在這里舉行宗教活動。14000多年前的原始人竟然已經有了如此的宗教活動場所,這在世界上也還是首次發現。同時也令人們迷惑不解。
古代傳說中,獅身人面的怪獸能夠保佑國王不受邪惡之氣的侵擾,故而在王宮中,設置了一對對這類石獸更令人捉摸不透的是那半人半獸臉型的石雕像。為什麼原始人要把那尊石雕像的臉分成左右兩部分呢?考古學家們對此看法不一。有些學者認為,可能是出於圖騰崇拜,這是原始人類最早的宗教信仰,當地原始人可能認為獅子或豹與自己有親緣或別的特殊關系,以獅子或豹為圖騰,這種崇拜既是迷信,又在當地原始人中起著維系集體、統一意志的作用。但是有些學者不同意上述看法,他們認為,這是由於在長期勞動過程中原始人類的體質和智慧都大大向前進化了,他們已經有了較高的思維能力,尤其抽象思維能力,因此,這尊人臉與獸臉各半的石雕像,表明了當時原始人已經在認真思索人性與獸性在人類的表現,右邊長著胡須的人的半邊臉象徵著「善」;左邊凶惡的食肉獸(獅子或豹)的半邊臉象徵著「惡」,這樣,原始人就巧妙地把人性的善與獸性的惡揉雜統一在一起。這尊石雕像是原始人運用象徵性的藝術創作出來的佳作。可是,最令人不解的是:在近代和現代歐洲藝術品里,象徵方法還是一種十分時髦的表現手法,14000年前的原始人是如何運用這種象徵方法來進行藝術創作甚至是雕制石像,當時原始人的抽象思維能力以及形象思維能力發展究竟是怎樣的呢?有專家認為,這已經不是一個單純的考古行為了。
獅身人面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