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西班牙改革是什麼時候
『壹』 俄國和西班牙歷史近代大事年表
俄國1853----1856年克里木戰爭。 1856年簽訂《巴黎條約》,結束了克里木戰爭。 1858年俄、美、英、法先後強迫清政府簽訂《天津條約》,俄國強迫清政府簽訂了《瑗琿條約》,割佔中國東北外興安嶺以南黑龍江以北60多萬平方公里領土。 1860年俄國強迫清政府簽訂了《北京條約》,割佔中國烏蘇里江以東包括為庫頁島在內約40萬平方公里領土。 1861年2月19日亞歷山大二世頒布了《關於農民脫離農奴依附地位的總法令》。 1864 年,俄國強迫清政府簽訂《勘分西北界約記》,割佔中國巴爾喀什湖以東、以南44萬多平方公里領土。 1881年,俄國強迫清政府簽訂《改訂條約》以及以後五個勘界議定書,割佔中國西北部7萬多平方公里領土。 1883年普列漢諾夫在日內瓦建立第一個俄國馬克思主義團體;「勞動解放社\」。 1895年列寧在彼得堡組織「工人階級解放斗爭協會\」。俄、德、法三國干涉還遼。 1900年英、俄、德、法、美、日、意、奧八國聯軍侵華 1901年9月,清政府被迫與俄等11國簽訂《辛丑條約》 1903年俄國社會民主工黨第二次代表大會召開。把實現無產階級專政寫入黨的綱領,出現了布爾什維主義,它的出現標志著列寧主義的誕生。 1905年1月9日「流血的星期日\」。第一次俄國革命開始。日俄戰爭 1914年俄國參加第一世界大戰。彼得堡改稱彼得格勒。 1917年二月革命兩個政權並存 1917年列寧四月提綱 1917年七月流血事件 1917年11月7日十月革命世界歷史上第一個無產階級掌握的政權——蘇維埃政府誕生了! 隨即與德國簽訂《布列斯特和約》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戰。在隨後的幾年裡,通過殘酷的內戰擊敗了白軍和協約國的干涉。實行戰時共產主義政策 1919 年3月,共產國際在列寧領導下成立,總部設在莫斯科。 1921年3月,蘇維埃政權開始實施新經濟政策,並且首先從解決農民問題入手,變余糧無償徵集為市場買賣。 1922年12月30日,俄羅斯、烏克蘭、白俄羅斯和外高加索聯邦共同組成了蘇聯。 1924年1月21日,蘇聯的締造者列寧逝世。約瑟夫? 斯大林獲得政權。 1925年12月,聯共(布)「十四大\」召開,標志著蘇聯社會主義工業化建設的開始 1927 12月,聯共(布)「十五大\」召開,確立了農業集體化方針,新經濟政策被逐漸取消。 1928年,蘇聯開始有計劃地進行經濟建設。 1929年,全球經濟危機最嚴重的時刻,一個規模宏大的拖拉機廠在斯大林格勒破土動工了。十個月後,工廠建成投產。 1932年,第一個五年計劃完成,蘇聯從農業國變成工業國。 1935 年,蘇聯開始肅反運動。共產國際在莫斯科召開第七次代表大會,季米特洛夫號召建立反法西斯統一戰線,加強各國共產黨的自主性。 1936年,召開第八次蘇維埃代表大會,通過了蘇聯新憲法,標志著斯大林創建的高度集中的經濟政治體制的形成。 1937年,第二個五年計劃完成,蘇聯的工業生產總值躍居歐洲第一,世界第二。 1939年,蘇聯與納粹德國簽訂了《蘇德互不侵犯條約》,雙方結成貌合神離的同盟,同時秘密劃分了雙方在波蘭、波羅的海國家、芬蘭和羅馬尼亞的勢力范圍。 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 1941年6月22日凌晨3時,德國軍隊突襲蘇聯,蘇德戰爭爆發。 1942年,初,中、美、英、蘇等26國代表在華盛頓共同簽署了《聯合國家宣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 1943年,2月,蘇聯取得斯大林格勒戰役勝利,是第二次世界大戰轉折點。蘇美英三國首腦斯大林、羅斯福和丘吉爾在伊朗首都德黑蘭舉行會議,決定在歐洲開辟第二戰場。 1945 年2月,蘇美英三國首腦斯大林、羅斯福、丘吉爾在雅爾塔舉行會議,決定徹底消滅德國軍國主義和法西斯主義,戰後成立聯合國,蘇聯在歐戰結束後三個月內參加對日作戰。春,中美英蘇等50個國家的代表在美國舊金山開會籌劃建立聯合國。4月,美蘇軍隊在易北河會師,蘇軍攻佔柏林。5月,德國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戰歐洲戰場結束。夏,斯大林、杜魯門、丘吉爾(後由艾德禮取代)在德國波茨坦會晤,重申雅爾塔會議精神。中美英三國發表了促令日本無條件投降的波茨坦公告。8月,蘇聯對日宣戰。10月,聯合國成立,總部設在美國紐約。 1946年蘇聯開始四五計劃,建成了原子能反應堆。 1949年蘇聯爆炸了第一顆原子彈,打破了美國的核壟斷。中蘇建交 50年代初,社會主義陣營形成。 1953年3月,斯大林逝世,赫魯曉夫上台,美蘇開始爭霸。 1955年,2月,蘇聯召開蘇共二十大,赫魯曉夫改革,開展批判斯大林的活動。蘇聯和東歐七國成立華沙條約組織,標志著美蘇兩極格局最終形成。 1957年,世界上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闖入了太空,它的身上鐫刻著「蘇聯\」的字樣。 60年代初,社會主義陣營解體。 1961年4月12日,蘇聯宇航員加加林乘東方號飛船,第一次實現了人類進入太空的夢想。 1962年初 「古巴導彈危機\」。 1964年,赫魯曉夫下台,勃列日涅夫獲得政權。 1968年,蘇聯入侵捷克斯洛伐克。 1969年,與中國就珍寶島問題發生武裝沖突。 70年代中期之後改革停滯,經濟發展逐步減緩,蘇聯在政治社會經濟各個方面矛盾逐步積累,為日後蘇聯的劇變和解體埋下了隱患。 1979年,蘇聯入侵阿富汗 。 1985年戈爾巴喬夫上台後,針對蘇聯經濟處於停滯的局面,首先把經濟改革作為重點,但是沒有取得成果。80年代後期,蘇聯社會經濟陷入全面的危機,人民生活水平下降。其後戈爾巴喬夫又把改革的重點轉移到政治方面,由於政治改革背離了科學社會主義方向,放棄馬克思列寧主義的領導地位,削弱黨的領導,任由西方自由化思潮泛濫,否定蘇共歷史強調「民主化\」「公開性\」,造成了人民思想混亂、國家權力的軟弱分散。 80年代末蘇聯改革全面失敗。 1991年,8月蘇聯公布《蘇維埃主權共和國聯盟條約》,把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改名為蘇維埃主權共和國聯盟。蘇聯出現「八一九\」事件,戈爾巴喬夫辭職。12月,俄羅斯、烏克蘭和白俄羅斯簽署明斯克協定,蘇聯在哈薩克首都簽署《阿拉木圖宣言》,蘇聯完全解體。標志著長達半個世紀的美蘇兩極格局結束。 西班牙1848年,革命自由思想傳入歐洲。 1873年2月11日,西班牙成立第一共和國。 1874年,共和國被推翻,波旁王朝復辟,Alfanso(1874—1885)十二世在位。 1902年,Alfanso十三世繼位。(1886—1931)由女王Cristina攝政。 1957年,摩洛哥宣布獨立。 1923—1930年,普里莫軍事獨裁統治。 1931年,Alfanso十三流亡海外。 1931—1936年,西班牙第二共和國。 1936—1939年,西班牙內戰。 1939—1975年,佛朗哥獨裁統治西班牙。 1960—1973年,西班牙經濟大飛躍。 1969年,佛朗哥指定Juan Carlos 為西班牙王位繼承人,西班牙為君主立憲國。 1975年,佛朗哥去世。同年Carlos 繼位。
『貳』 西班牙歷史(從古至今)
古代歷史 西班牙是一個文明古國,在伊比利亞半島發現了距今約20萬年的尼安德特人的化石。還發現有舊石器時代的洞窟壁畫。古代在伊比利亞半島上居住著伊比利亞人,公元前9~前8世紀克爾特人從中歐遷來,進入半島,逐漸與伊比利亞人融合,稱克爾特伊比利亞人。公元前6~前5世紀,半島的東部和南部形成伊比利亞文化,有了文字。後來,腓尼基人和希臘人也在西班牙建立僑居地。公元前 6世紀時,迦太基人在伊比利亞半島的南部定居。公元前 218年羅馬帝國興盛並開始進攻迦太基,發生羅馬-迦太基之戰,公元前206年羅馬人佔領加的斯,統治西班牙達兩個世紀。西班牙逐漸羅馬化。
中古歷史 公元 4世紀末 5世紀初羅馬帝國衰落後,居住在中歐的蘇維匯人、西哥特人相繼侵入西班牙。西哥特人瓦利亞( 415~419在位)於415年建立了以圖盧茲為都城的西哥特王國。西班牙逐步封建化。711年阿拉伯人瓜達萊特打敗西哥特人,西哥特王國滅亡。西班牙由倭馬亞王朝哈里發任命的總督治理, 756年,阿卜杜·拉赫曼一世(731~788)在西班牙科爾多瓦建立後倭馬亞王朝。在阿拉伯人統治西班牙時期,逃亡的西哥特貴族聯合山區人民在半島的北部逐漸形成阿斯圖里亞斯、萊昂、卡斯蒂利亞、阿拉貢、納瓦爾、加泰羅尼亞和葡萄牙等信奉天主教的王國。這些小王國逐漸合並,阿拉貢和加泰羅尼亞於1137年合並,卡斯蒂利亞和萊昂於1230年合並。1469年卡斯蒂利亞王國的伊莎貝拉一世與阿拉貢王國的斐迪南二世(1479~1516在位)結婚,1479年兩國合並。羅馬教皇 亞歷山大正式授與伊莎貝拉一世和斐迪南二世「天主教國王」的稱號。這些合並起來的王國進行了長達8個世紀的驅逐阿拉伯人收復失地運動。1492年,天主教國王的軍隊在格拉納達打敗阿拉伯人的最後一個王朝,統一了西班牙。
1492年在伊莎貝拉一世的支持下,C.哥倫布發現新大陸。此後半個世紀內,西班牙向美洲擴張,建立殖民地,對美洲進行掠奪。國內工商業發展,出現了手工工場。
近代歷史 1516年查理一世繼西班牙王位,1519年又繼承神聖羅馬帝國的王位,稱查理五世。查理一世將王位傳給其子腓力二世。腓力二世在位時期,西班牙的殖民地和領地有美洲大部分土地、菲律賓、荷蘭、加那利、米蘭、西西里、撒丁、葡萄牙和尼德蘭等。1571年西班牙在希臘的勒班陀打敗了土耳其艦隊。1588年,腓力二世派出「無敵艦隊」遠征英國,結果在英吉利海峽遭到慘敗。1580年,腓力二世征服葡萄牙,整個伊比利亞半島都在西班牙統治之下。1581年,尼德蘭革命爆發。1609年西班牙承認荷蘭獨立。1668年葡萄牙重新獨立。西班牙日益衰落。1700年查理二世死後無嗣,1701年西班牙發生了爭奪王位繼承權的戰爭(見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1714年戰爭結束,法國路易十四之孫腓力五世被承認為西班牙國王(1700~1724,1724~1746在位),從此在西班牙建立起波旁王朝的統治。西班牙的經濟逐漸恢復。農業、畜牧業已很發達,工業中心在塞維利亞,擁有近代棉紡織工業,已能生產呢絨、絲綢、毛織品等,煉鐵工業也緩慢地近代化了。16~17世紀是西班牙文學藝術的「黃金世紀」,出現了《唐吉訶德》等世界著名的文學作品。
1807年,法國拿破崙一世佔領西班牙北部和中部的要塞,1808年任命其兄約瑟夫·波拿巴為西班牙國王。西班牙人民為捍衛民族獨立,於5月2日在馬德里爆發反對法國人的起義 (見彩圖)。起義很快遍及西班牙,各地先後建立新的地方政權「洪達」。1811年A.威靈頓公爵率領的英軍在西班牙游擊隊的配合下,將法軍趕出西班牙。1812年西班牙議會在加的斯通過憲法。1814年國王斐迪南七世(1808,1814~1833在位)復辟,廢除1812年憲法,導致了自由主義和保守主義之間的長期斗爭。1820年爆發激進主義者 R.del雷戈·伊·努涅斯領導的革命。1833年斐迪南七世去世後,王室發生內戰(見卡洛斯戰爭)。1868年9月爆發革命,女王伊莎貝拉二世逃往法國。1873年 2月11日爆發資產階級革命,阿馬德奧退位,同一天,王宮議會宣布成立共和國(史稱第一共和國)。1874年12月王朝復辟。阿方索十二世(1874~1885在位)執政。1886年阿方索十三世(1886~1931在位)繼位。西班牙此時已完全衰敗。
西班牙歷史 現代歷史 1898年美西戰爭中西班牙失去了最後的殖民地。古巴、菲律賓和波多黎各相繼獨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保持中立。1931年4月12日,王朝被推翻,阿方索十三世逃往國外,西班牙建立第二共和國(史稱第二共和國)。1936年7月18日F.佛朗哥發動武裝叛亂,得到德國A.希特勒和義大利B.A.A.墨索里尼的軍事援助。經歷3年內戰,1939年4月佛朗哥任國家元首,實行獨裁統治達36年之久。佛朗哥為擺脫在國內外孤立的窘境,在國內對民主勢力作出一些形式上的讓步,1947年通過《王位繼承法》。對外投靠美國,雙方簽訂軍事協定,向美國提供軍事基地。1975年11月20日佛朗哥去世。末代國王阿方索十三世之孫胡安·卡洛斯一世繼承王位。 西班牙歷史 1976年 7月,胡安·卡洛斯一世國王任命A.蘇亞雷斯·岡薩雷斯為首相,開始進行改革,制定新憲法,舉行議會普選,承認各政黨和工會的合法地位,實行各民族、地區自治體制,對軍隊進行改革和調整。1978年12月29日,西班牙宣布實行議會君主制。1982年10月28日,西班牙工人社會黨在大選中獲勝執政。政局基本穩定。1985年7月,政府進行改組,F.岡薩雷斯·馬克斯任首相。1986年 6月工人社會黨在大選中再次獲勝,蟬聯執政。西班牙於1973年3月9日與中國建立外交關系。
『叄』 西班牙的資產階級革命是怎麼樣的
西班牙位於西歐,20世紀30年代前是一個半封建的君主制國家。1931年4月爆發的資產階級革命,推翻了君主制度,建立了資產階級共和國。由於資產階級力量的軟弱,新政府雖進行了一些民主改革但不徹底。在義大利法西斯和德國納粹勢力的鼓舞下,西班牙右派保皇反動勢力猖撅活動。左翼政黨也積極開展群眾斗爭,保衛共和制度,發展民主成果。
1933年1月10日,當革命擴展到南部城市塞維利亞。格拉納達和赫雷斯城時,整個西班牙不斷出現騷動、炸彈爆炸事件和槍戰。燃起這場戰火的是參加了無政府主義者叛亂的共產黨人。這股聯合的力量威脅說將發動總罷工。這些事件的發展促使西班牙政府授權阿薩尼亞總理在必要時宣布實行軍事管製法。由於緊張的局勢越演越烈,設防在許多地方的全副武裝的衛兵實際上已將國家置於軍事管制之下。在塞維利亞,以及在河對岸的特里安那區7名無政府主義者和1名公民警衛隊成員在炮擊中被打傷。接連的幾次爆炸震撼了這座城市,街道上行人遭到搜查,檢查是否攜帶武器彈葯。著名的梅迪辛尼宮殿門前也發生爆炸,這座宮殿受到輕微損傷。因為發生騷亂,整個安達盧西亞陷入癱瘓,塞維處亞省長命令部隊看管工人。工團主義者和無政府主義者在巴塞羅那發表了一份聯合宣言,在巴塞羅那曾發生過幾起嚴重的流血事件,其中包括在一個星期炸死5人的爆炸事件。這個宣言要求造反者中斷電話、電報、鐵路交通,並且燒掉所有過時的檔案。西班牙政府中絕大多數西班牙人反對這場革命。
『肆』 16世紀的西班牙,到底發生了什麼
16世紀的西班牙,問題在於如何在各個領地之間分配帝國的軍事開支,奧利瓦雷斯伯爵–公爵的解決方案是修改憲制。帝國的每個省份——從秘魯到佛蘭德斯——都要按照自己的經濟實力為國防做出貢獻,組建一支在任何一個王國受到攻擊時都可以用上的14萬人的軍隊。這個責任不會再不成比例地由卡斯蒂利亞負擔。相反,卡斯蒂利亞獨有的對西班牙命運的使命感將屬於所有人。正如他在1624年的《大備忘錄》(Great Memorial)中所言,腓力不應該只是“葡萄牙、阿拉貢、巴倫西亞國王和巴塞羅那伯爵”,他將是“西班牙國王”。
薩丁尼亞和馬略卡(Mallorca)不情願地簽字同意這一措施,同時還在協商當地貴族的軍事和行政職位。巴倫西亞和阿拉貢用一筆現金買斷了自己的長期義務。加泰羅尼亞、葡萄牙和那不勒斯則支吾搪塞。奧利瓦雷斯伯爵–公爵的表兄萊加內斯(Leganés)侯爵迭戈·馬克西亞(Diego Mexia)說服佛蘭德斯和布拉班特每年多出50萬埃斯庫多,而且為佛蘭德斯的軍隊提供1.2萬人。
地租收入日益減少的大貴族早已依賴國王的年金,他們也被要求在戰爭中為國王出錢出力。這些大貴族勢單力孤,除了捐錢之外別無選擇。叛亂加劇了奧利瓦雷斯伯爵–公爵的偏執,他的手段變得越來越武斷。他開始向特權階級提出更多的要求,把積極響應當作忠誠的證明。弗朗西斯科·德·米蘭達(Francisco de Miranda)寫了一篇備忘錄回顧奧利瓦雷斯伯爵–公爵的失勢,為將來的國務操作提供建議。他承認伯爵–公爵的意圖可能值得贊許,不過“由於他無窮無盡的索求和臨時財政政策,我們只能說他的政權變成了暴政”。
1636年,腓力四世承認西班牙面臨“一場任何人從未見過的恢宏而狂暴的大戰……我們的敵人想要摧垮我的整個王國”。戰火延燒至佛蘭德斯和北德意志、西北大西洋海域、巴西、加勒比、東印度、北義大利與瓦爾泰利納、西南德意志、阿爾薩斯、洛林、魯西永和西比利牛斯。西班牙帝國沒有一處不被戰爭波及。整個十年間,西班牙一邊在佛蘭德斯維持大軍,一邊在大西洋建造海軍。17世紀30年代末,西班牙擁有150艘前線戰船和數支敦刻爾克私掠船隊。
奧利瓦雷斯伯爵–公爵定期向皇帝輸送補助金,他唆使法國國王的弟弟加斯東·德·奧爾良和法國宮廷里其他心有不滿的人與西班牙聯手。盡管曼托瓦之戰輸了,但是西班牙依然擁有米蘭,仍能幹涉北義大利政治。
1632年8月22日馬斯特里赫特陷落是西班牙霸權坍塌的第一個標志。北萊茵–威斯特伐利亞(North-Rhine-Westphalia)和佛蘭德斯兩地西班牙駐軍的供給線因此被切斷。在大將(登·貝赫)叛逃的情況下,布魯塞爾政府向尼德蘭發出求和訊號,然而黎塞留破壞了和談並且入侵洛林公國。
西班牙加大了對皇帝的補助金(每年100萬弗羅林),1633年向佛蘭德斯派出費里亞公爵(米蘭的指揮官)和腓力四世的弟弟、大公夫人伊莎貝拉的指定繼承人樞機主教王子堂費爾南多(Cardinal Infante DonFernando)率領的2.4萬人的援軍。這支軍隊在萊茵河上游慘敗,不過1634年西班牙又組織了另一支援軍(1.2萬人),這是戰爭結束之前西班牙最後一支穿過瓦爾泰利納的軍隊。
『伍』 西班牙的歷史沿革
主詞條:西班牙歷史 主詞條:布匿戰爭
從大約公元前3000年開始,外來民族開始向伊比利亞半島大規模移民。
公元前1200年,來自中北歐的凱爾特人從北部進入半島,並且擴展到整個半島。伊比利亞半島歷史上唯一未被任何外來勢力侵入的地區是巴斯克人居住的北部山區。
公元前1100年,腓尼基人在半島上建立了殖民地,創建了加迪爾(加的斯城)。腓尼基人與西班牙建立了貿易關系。為進一步開發半島資源,腓尼基人在地中海沿岸建立了永久居留地。
公元前9世紀,凱爾特人從中歐遷入。公元前8世紀起,伊比利亞半島先後遭外族入侵,長期受羅馬人、西哥特人和摩爾人的統治。西班牙人為反對外族侵略進行了長期斗爭。
布匿戰爭期間,迦太基人趁機佔領了西班牙的大部分土地,他們留下的著名城市包括卡塔赫納(「新迦太基」)。羅馬人在布匿戰爭中打敗了迦太基人之後,很快佔領整個半島。
公元前6世紀,來到伊比利亞半島的凱爾特人和伊比利亞人相互通婚、融合,產生了後來的塞爾梯貝里亞人。腓尼基人聯合卡塔戈人抗擊塞爾梯貝里亞人,後來卡塔戈人成為半島的主人。
公元前218年,羅馬人大舉入侵西班牙。
公元前206年,羅馬人將卡塔戈人逐出伊比利亞半島。羅馬人在征服塞爾梯貝里亞人的過程中遭到英勇抵抗。
公元前19年,羅馬人才徹底征服整個伊比利亞半島。
此後,在長達500年的時間里西班牙成為羅馬帝國的一個省。
公元5世紀,羅馬帝國開始走向崩潰。公元409年,西哥特人入侵西班牙,建立西哥特王國,從而開始了長達300年的統治。
公元711年,西哥特人的結束了對伊比利亞半島的統治。 主詞條:瓜達萊特戰役
公元710年,由於爭奪王位,西哥特人的一位王位競爭者尋求阿拉伯人(又稱摩爾人)的幫助,從而開始了摩爾人的入侵歷史。
公元711年,摩爾人入侵西班牙,贏得了瓜達萊特戰役大捷。只用了7年時間就征服了伊比利亞半島,從而西班牙開始了為期近800年的伊斯蘭統治,稱做「安達盧斯國」,中國古代稱之為「綠衣大食」。初期,西班牙有幾個酋長國並存,隸屬於大馬士革哈里發帝國。
公元722年,在阿斯圖里亞斯地區的科瓦東加山打響了光復運動的第一役。在這場戰斗中,基督教軍隊在領袖佩拉約的領導下戰勝了阿拉伯軍隊。歐洲其它國家的基督教徒也紛紛響應教皇的號召,到西班牙參加反阿聖戰。在同阿拉伯人征戰的同時,基督教形成了卡斯蒂利亞和阿拉貢兩大王國。
公元756年,第一位摩爾國王阿夫德拉曼一世,定都科爾多瓦,同時宣布獨立。
公元10世紀,摩爾人統治達到鼎盛時期。後來,科爾多瓦哈里發帝國分裂為若干個王國。面對阿拉伯人對西班牙的侵略和佔領,基督教人開始進行反抗。
1085年,基督教軍隊收復了托萊多,卡斯蒂利亞將該城定為首都。
1212年,在阿方索八世的領導下,卡斯蒂利亞王國的軍隊在拉斯納瓦斯德托洛薩取得了戰勝摩爾人的決定性勝利;此後,又收復了科爾多瓦、塞維利亞、赫雷斯、加的斯等城市,最後只剩下格拉納達王國。
1469年,伊莎貝爾嫁給了阿拉貢的王子費爾南多,卡斯蒂利亞和阿拉貢兩個王國聯姻,為兩個王國的最後統一奠定了基礎。
1474年,23歲的伊莎貝爾被立為卡斯蒂利亞女王,她建立起新的法庭和城鎮行政制度。
1479年,費爾南多繼位,成為阿拉貢國王,兩國正式合並為統一的西班牙王國,夫婦二人被稱為「天主教雙王」。 主詞條:西班牙光復運動
1492年1月2日,摩爾人首都格拉納達陷落,西班牙光復運動宣告完成,西班牙最終實現統一。
1492年,哥倫布率船隊由西班牙加迪斯出發,10月12月發現了美洲新大陸並登上巴哈馬的聖薩爾瓦多島,然後帶了幾個土著人及一些物品返回西班牙。哥倫布發現西印度群島後,西班牙逐漸成為海上強國,此後,西班牙殖民者開始了對拉美的征服和佔領,將疆土擴展到大西洋的彼岸和菲律賓。
1516年,胡安娜和王夫腓力一世的兒子查理一世以特拉斯塔馬拉家族的外孫資格繼承卡斯蒂利亞、萊昂、阿拉貢、納瓦拉等國的王位,是為卡洛斯一世。建立了歐洲最早的統一中央王權的共主邦聯的國家。十六世紀是海上強國,以後漸衰。
1519年,埃爾南·科爾特斯等從古巴抵達墨西哥,征服了阿茲特克部落的首府特諾奇蒂特蘭。
1530年,弗朗西斯科·皮薩羅率人從巴拿馬出發,幾個月後到達印加帝國,征服了印加帝國的首府庫斯科。許多部落被消滅、印第安人文明被毀滅。
1588年,腓力二世對英進行討伐,但西班牙海軍裝備落後,加上風暴襲擊,西班牙的「無敵艦隊」被出身海盜的德雷克率領的英國海軍擊潰,從而西班牙喪失了海上強國的地位,開始衰落。
1648年,西班牙對法國作戰失利,在陸地上的軍事優勢也宣告結束。此後,在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中,又向英國割讓了直布羅陀並陸續喪失了葡萄牙和在義大利與荷蘭的領土,西班牙逐漸走向衰落。
1700年,查理二世去世,其姐瑪麗亞·特里薩和法國國王路易十世的孫子費利佩繼位(腓力五世),從此西班牙王位由奧地利哈布斯堡家族轉到法國波旁家族手中。盡管費利佩當上了西班牙國王,但為爭奪西班牙王位,法西與奧地利(英、荷支持)開始了一場戰爭,並於1713年簽訂了烏德勒支和約,奧地利得到了佛蘭德、米蘭、撒丁島和那不勒斯,英國得到直布羅陀等地,荷蘭得到佛蘭德的許多要塞,西班牙只剩下本土,換取的是各國對腓力五世的承認。
19世紀,拿破崙奪取法國政權後,將擴張的目標對准西班牙。以借路攻打葡萄牙為借口,派軍隊佔領了西班牙並安排自己的兄弟任西班牙國王。西班牙人民奮起抗法。1808年5月2日,獨立戰爭爆發,西班牙為這場戰爭付出了沉重代價,西班牙喪失了絕大部分海外殖民地。
1837年,伊莎貝爾二世在通過君主立憲的法案之後將其正式合並為一個國家,決定用西班牙一詞「España」(源於腓尼基語,意為「野兔」)命名,自此結束了歷經300多年的共主邦聯模式。 主詞條:美西戰爭
1873年,爆發資產階級革命,建立第一共和國。1874年12月24日王朝復辟。
1898年,爆發的美西戰爭以西班牙失敗而告終,古巴獲得獨立,西班牙向美國割讓了波多黎各、關島並廉價出售了菲律賓(2000萬美元)。西班牙喪失了所有海外殖民地,國際大國地位不復存在。 並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保持中立。
1931年4月12日,西班牙王朝被推翻,第二共和國建立。市政選舉中,左翼勢力獲勝;14日在巴塞羅那、聖塞瓦斯蒂安等地宣布成立共和國;在馬德里,革命委員會宣布成立臨時政府;阿方索十三世自願流亡國外。同年6月28日,共和派舉行全國大選,宣布宗教自由。同年12月,西班牙通過了新的《憲法》,新政府著手進行農業、教育、區域自治等方面的改革和立法;與此同時,一些右翼政黨相繼成立。
1932年,政變軍人被赦免,中央政府與加泰羅尼亞地區政府發生沖突。
1933年11月的大選中,右派政黨獲勝,一些新法律(如農業改革基本法)被廢止。
1936年2月成立有社會黨和共產黨參加,由人民陣線領導的聯合政府。1936年7月17日佛朗哥發動叛亂,引發三年的西班牙內戰,於1939年4月奪取政權,實行獨裁統治達36年之久。
1947年7月佛朗哥宣布西班牙為君主國,自任終身國家元首。1966年7月立末代國王阿方索十三世之孫胡安·卡洛斯為承繼人。
1975年11月20日佛朗哥病死,胡安·卡洛斯一世登基,恢復君主制。1976年7月1日,任命原國民運動秘書長阿道弗·蘇亞雷斯·岡薩雷斯為首相,開始向西方議會民主政治過渡。1978年12月新憲法正式出台。
1982年西班牙加入北約。1986年,西班牙加入歐共體。
1996年至2004年,人民黨連續執政。
2004年至2011年,工社黨重新上台執政。
2011年11月,工社黨在大選中失利,人民黨重掌政權。
『陸』 西班牙近代史的時間
1873年西班牙進入第一共和國時期。
『柒』 西班牙內戰後政治制度的改革
西班牙內戰使法西斯奪取了政權,西班牙人民多次起來反抗最終都沒有成功,最後弗朗哥快離開人世之時宣布西班牙為君主國,他的干兒子(西班牙王子)為西班牙國王!
『捌』 西班牙的近代史
給你一個簡單一點的歷史吧,主要的事情都包含在內了。
從起源到現在的重要歷史事件:
公元前9世紀凱爾特人從中歐遷入。公元前8世紀起,伊比利亞半島先後遭外族入侵,長期受羅馬人、西哥特人和摩爾人的統治。西班牙人為反對外族侵略進行了長期斗爭,1492年取得「光復運動」的勝利,1516年卡斯蒂利亞女王胡安那和王夫腓力一世的兒子查理一世(西班牙文名:卡洛斯)以特拉斯塔馬拉家族的外孫資格繼承卡斯蒂利亞、萊昂、阿拉貢、瓦格納等國的王位,是為卡洛斯一世。建立了歐洲最早的統一中央王權的共主邦聯的國家。 十六世紀是海上強國,以後漸衰。1837年伊莎貝爾二世在通過君主立憲的法案之後將其正式合並為一個國家,決定用西班牙一詞「Espa?a」(腓尼基語,意為「野兔」)命名,自此結束了歷經300多年的共主邦聯模式。
1931年王朝被推翻,成立共和國,1936年成立由人民陣線領導的聯合政府。1936年佛朗哥發動西班牙內戰,於1939年奪取政權,1947年宣布為君主國。
1492年10月,哥倫布發現西印度群島。此後,西班牙逐漸成為海上強國,在歐、美、非、亞均有殖民地。1588年「無敵艦隊」被英國擊潰,開始衰落。1873年,爆發資產階級革命,建立第一共和國。1874年12月王朝復辟。在1898年的美西戰爭中,失去在美洲和亞太的最後幾塊殖民地——古巴、波多黎各、關島和菲律賓。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保持中立。1931年4月王朝被推翻,第二共和國建立。1936年2月成立有社會黨和共產黨參加的聯合政府。同年7月佛朗哥發動叛亂,經三年內戰,於1939年4月奪取政權,實行獨裁統治達36年之久。1943年2月與德國締結軍事同盟,參加侵蘇戰爭。1947年7月佛朗哥宣布西班牙為君主國,自任終身國家元首。1966年7月立末代國王阿方索十三世之孫胡安·卡洛斯為承繼人。
1975年11月佛朗哥病死,胡安·卡洛斯一世登基,恢復君主制。1976年7月,國王任命原國民運動秘書長阿·蘇亞雷斯為首相,開始向西方議會民主政治過渡。
史前歷史
在西班牙發現最早的人類考古學遺跡大約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三萬到五萬年,穴居人類的史前岩畫為我們提供了伊比利亞半島史前文明的生活場景。在西班牙發現的最重要的遺跡包括「黑窟」洞穴和「松林」洞穴,當然還有著名的阿爾塔米拉岩洞。
凱爾特西班牙
最新的理論研究認為伊比利亞人是從北非來到半島的,他們主要定居在地中海沿岸以及更往南的地區,在那裡伊比利亞人創造了許多不同的文化,對於考古學來說都具有重大的意義。古希臘的歷史中對其中最重要的一支有過記載,希臘人稱他們為「圖爾多人」。他們是伊比利亞人的一個部落,在瓜達爾基維爾河流域建立了文化燦爛的王國。
公元前1200年,來自中北歐的凱爾特人從北部進入半島。金發凱爾特人和深色皮膚的伊比利亞人通婚,並且擴展到整個半島。伊比利亞半島歷史上唯一未被任何外來勢力侵入的地區恐怕就是巴斯克人居住的北部山區。歷史和社會學家至今沒有弄清巴斯克人的起源,她和任何鄰近民族之間找不到親緣關系,卻有人在巴斯克語和日語之間找到了共同點,現在唯一知道的就是巴斯克是一個十分古老的民族。
腓尼基,希臘和迦太基人
公元前1100年,強大的航海民族腓尼基人在半島上建立了殖民地,其中最重要的一個就是加迪爾,也就是今天的加的斯。同時,希臘人則在南方和地中海沿岸確立了自己的統治。
布匿戰爭期間,迦太基人趁機佔領了西班牙的大部分土地,他們留下的著名城市包括卡塔赫納,這個詞正是「新迦太基」的意思。
羅馬人和哥特人
羅馬人在布匿戰爭中打敗了迦太基人之後,也把殖民地擴展到了西班牙,並且很快佔領整個半島,著名的努曼西亞英雄故事就誕生在伊比利亞人抵抗羅馬人入侵的過程中。從此,半島便作為威震海內的羅馬帝國的「西班牙省」而存在。西班牙省在帝國內地位十分重要,兩位羅馬皇帝特拉加諾和阿德里安以及斯多噶學派偉大的哲學家塞內卡都是在這里出生的。西班牙完全吸收了羅馬文化,包括希臘拉丁人和猶太基督教政治、法律、家庭、宗教和習俗,羅馬的語言也在半島上開始使用。梅里達是今天保存古羅馬遺跡最完整的西班牙城市,在塞哥維亞,還可以看到古羅馬的水渠從半空中穿越城市。半島上第一次出現了統一的文明。
公元409年,強悍的哥特蠻族侵入日漸衰頹的羅馬帝國,並於公元419年在伊比利亞半島建立了自己的王國,定都托萊多。但是哥特人沒有對西班牙文明的發展做出多大的貢獻。
穆斯林西班牙和光復戰爭
西哥特人的統治持續到了公元711年。當時五萬穆斯林戰士橫跨直布羅陀海峽,用手中的彎刀戰勝了曾令羅馬人聞風喪膽的哥特武士,贏得了瓜達萊特戰役大捷。四年之後,阿拉伯人席捲整個半島,把她變成了一個埃米爾國,也是龐大的阿拉伯帝國的一部分,叫做「安達盧斯國」。我國古代稱之為「綠衣大食」。盡管半島北部地區的抵抗運動從未停止過,公元八世紀到十一世紀穆斯林帝國的勢力仍舊令人驚嘆地不斷鞏固。西班牙在這個時期吸收了燦爛的阿拉伯文化,但是逐漸脫離了大馬士革的中央統治。
阿卜杜拉三世最終把西班牙變成了一個獨立的哈里發王朝。在他的統治下,西班牙迎來了文化上的空前繁榮。城市建設和商品經濟的得到了長足的進步,甚至推動了整個歐洲的發展。阿拉伯人帶來了醫學、數學和天文學方面最先進的知識,並且在西班牙的音樂、美術、文學、建築等方面留下了深刻的印記。阿爾罕布拉宮便是阿拉伯藝術登峰造極之作。同時,阿拉伯語也在西班牙語里留下了許多詞彙。當時最重要的城市有瓦倫西亞、薩拉戈薩、塞維利亞和科爾多瓦。擁有五十萬居民和一座巨型圖書館的科爾多瓦是十世紀西歐最大的城市和文化中心。
然而,到了十一世紀,王族間(39個王子)的不斷內訌使穆斯林帝國分裂敗落,光復運動愈演愈烈。北方的國王們一個接一個地取得勝利。到了十四世紀,在西班牙的穆斯林只剩下了格拉納達最後一個據點,他們又堅持了近一百年,直到「天主教國王」將她也並入了卡斯蒂利亞
『玖』 西班牙什麼時候走上資本主義道路
【經濟】西是西歐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工業國。80年代初,西開始實行緊縮、調整、改革政策,採取了一系列經濟自由化措施。以1986年加入歐共體為契機,經濟發展出現高潮。90年代初,由於出現經濟過熱現象,經濟增長速度放慢並陷入衰退。90年代中期以來,在西政府採取的宏觀調控政策的作用下,經濟開始回升並持續穩步增長。西於1998年5月成為首批加入歐元的國家之一。目前,西經濟繼續保持穩定增長態勢。
引用於「http://ke..com/view/382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