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觀西班牙 » 墨西哥人為什麼吃羊肉

墨西哥人為什麼吃羊肉

發布時間: 2022-07-21 07:11:33

1. 為什麼人們吃牛肉,羊肉,卻很少聽說吃馬肉呢

在我們平常的飯桌上,自然少不了肉類這一道「硬菜」,吃得最多的自然是豬肉、牛肉、鴨肉、鵝肉、魚肉等等,特別是逢年過節的時候,更是少不了各種的肉類,所以也就有了「大魚大肉」這一說法。

2. 從地理上分析,為什麼歐洲人愛吃牛羊肉

歐洲西部主要以溫帶海洋性氣候為主;地形是以平原為主;這樣的氣候不利於農作物的成熟,而有利於牧草的生長,所以歐洲西部的畜牧業很發達,人們的餐桌上多見牛羊肉.
故答案為:
歐洲西部主要以溫帶海洋性氣候為主;地形是以平原為主;這樣的氣候不利於農作物的成熟,而有利於牧草的生長,所以歐洲西部的畜牧業很發達,牛羊肉成為餐桌上的主要事物.

3. 西方人怎麼做羊肉

先說說西餐中羊肉的幾個品種

Lamb:年齡小於1歲的小羊,沒有恆齒

Hogget:少於2顆恆牙

Mutton:成年母羊,或者是閹割過了的公羊,有6顆以上的恆齒。

Ram:成年的公羊,有2顆以上的恆牙

一般高檔的菜餚,,由於加熱數度要快,肉要嫩,所以一般用Lamb

再說說不同的部位的切割名詞:

Chops:一般形容象我們大排的那種切法,一般用腿部(leg),臀部rump,裡脊lion,腰部saddle,頸部neck 肩膀部shoulder來切出來

Cutlets:法式羊架切法。從背脊骨切出

Schnitzel:一般是大片的肉薄片,象我們的麵包糠炸肉片一樣,3mm左右

Spare ribs:象我們的小排骨,從胸部肋骨切出

Rack:法式羊架,一般肉鋪加工成5-6個爪,根據個人愛好再分割,注意分割時要帶一定角度進刀,不然切不平滑。

Noisettes:不知是不是發語,(諾瓦嘖)最後是第二聲。是用來形容任何的肉類切開後在捲起來,所以可以做Lamb Noisettes beef Noisettes fish Noisettes等等一般是把小排剃下後,把肉在捲起來

Tenderloin(fillet),高級的羊眼肉,就是rack底部那條幾乎圓的長條脊肉,

Steaks。羊牌,可以從臀部上部2,勁肩部等切出

Shanks:小腿部,一般整燒。

下面說說西餐羊肉烹飪的幾個 方法

Braised:這種方法是烹飪一些中等或者略為有點老的部位的羊肉,象肩部,勁部,小腿,腿部等。一般是把羊肉腌制好,然後在扒爐上煎黃,切大塊素菜,放在烤盆底部,羊肉在上面,加足夠的熱的原湯,一定要熱的,不然烹飪時間2倍以上都不止,進烤箱190度,2個小時左右

Stew:這種方法你可以放在爐子上燜也可以放在烤箱里燜。這個方法是烹飪一些比較老的部位的肉,腱子和連接組織。腿部,勁部等。先把羊肉腌制好,在炒香洋蔥,羊肉沾粉,各面煎黃,在放入蒜頭,加紅酒,收干酒再加入原湯,香草和各種香料,慢慢燜,一般中火1個小時左右,或者放進烤箱190度1個半小時,這取決於肉的切割大小

Roast:烤羊肉,一般是最嫩的部分的肉,Rack striploin,rump,rib-eye等。這是最好的烹飪方法和肉質選擇,高檔餐廳高級的羊肉菜,一般都是用這個。羊肉簡單入味,扒爐2面煎黃,進烤箱,190度一般不超過8-9分鍾,很少有人會要超過5分熟的羊肉,應為這太嫩了。但要當心,所有的肉類在這種烹飪方法下,在出烤箱後都要在熱環境下rest讓肉組織鬆弛,至少6分鍾以上,不然你會發現,所有的烤肉切出來都是大量的血水,影響美觀和口感。

Baked:著名的Moussaka(希臘菜),象義大利千成面一樣,一層茄子,一層羊肉末,一層Bechamel醬和乳酪,在烤箱里聚1個小時左右,外邊金黃就可以出菜了。

西餐也有炒羊肉的(stir fry)外國人都覺得炒羊肉是蒙古人的菜,所以一說炒羊肉他們就會覺得是Mongolian Lamb。當然肉要非常嫩。

希臘人好像非常喜歡桂皮,丁香,番茄

墨西哥人喜歡孜然,香菜籽,尖辣椒

羅勒,迷迭香,百里香,oregano等是經常用的,一般用紅酒或者白蘭地來烹調

酸奶,黃瓜和薄荷是最受歡迎的搭配冷醬

下面回憶幾個簡單的小菜譜:

Roasted rack of lamb with green crust and mustard oil (8 portions)

Dijon mustard 300ml Garlic crushed 5cloves salt and pepper breadcrumbs 400g oil 160ml

Thyme spring garnish chopped 30g 8 rib lamb racks trimmed(剔除所有白色的京和皮組織)

混合mustard garlic thyme 圖在羊架上,在用麵包糠加一點黃油,如果你要綠色的話可以加入生菜葉,打爛,炒熱,煎黃羊肉,然後把糠撒在羊架上,進開箱烤知道肉內部溫度在50到60度之間時,取出,鬆弛6分鍾,再切開,裝盤,用百里香或者迷迭香裝飾,配原汁。

4. 墨西哥的著名的美食

5. 從地理知識上來說,為什麼歐洲人愛吃牛羊肉

一個地區的飲食習慣取決於這個地方的地形氣候產生的作物特點。例如我國南方氣候溫暖,雨水充足,適合水稻。東北土壤肥沃,降水等指標比較適合小麥,就種植小麥了。
再看歐洲,是溫帶海洋性氣候,適合於牧草生長。有綠色金子之稱。因此畜牧業相當發達。這就使得牛羊這類直接以牧草為食的動物更有市場,更容易養殖。所以牧場主當然選擇飼養牛羊了。畢竟如果養其他的還要在購買飼料。於是市場上牛羊稱霸無敵,地位不可撼動,人們也因此形成了喜事牛羊肉的習慣。因為只有牛羊比較多啊。多的話就會形成一種普遍的趨勢,大家都喜歡吃。也只有這個吃。當然了,由於畜牧業的發展會拉動與畜牧業相關的,如火腿等等其他肉類加工品的繁榮。
所以,總而言之,主要原因概括為:1獨特的地理位置和氣候決定。2長期的飲食習慣。3牛羊肉本身營養價值很高,食用味道美好

6. 歐洲西部的人為什麼愛吃牛羊肉和乳製品

①地處中緯度大陸西岸的地理位置; ②溫帶海洋性氣候分布廣; ③以及平原為主的地形; ④有多汁牧草,草場廣布; ⑤畜牧業發達,所以歐洲人愛吃牛羊肉。

7. 你喜歡墨西哥的食物

免責聲明:這是我作為一個墨西哥人生活在美國的經歷。因此,我無法證實其他國家的人的偏好。此外,我不會把最近有墨西哥血統的墨西哥裔美國人算在內,因為他們可能習慣了大多數非墨西哥人會提防的菜餚。最後,這些只是常見的;我甚至不會觸及更晦澀的東西,比如蚱蜢。

摩爾肯定是比較極端的一種。下面是一道經典的鼴鼠燉雞:

有時也會做成肉卷餅

這往往屬於愛/恨的范疇。我個人很喜歡它,但是它的醬料(如果你能這么說的話)和傳統美國食物中的任何東西都不一樣。不是很甜,像燒烤醬。它含有可可、花生(或其他堅果)、烤乾辣椒,但它們都混合在一起,沒有哪一種味道會特別突出。事實上,這嘗起來並不熟悉,很多人不喜歡它,甚至不嘗試它。

Tacos al Pastor / Trompo:

美味的豬肉玉米餅的靈感來自於黎巴嫩移民從20世紀初帶到墨西哥的烹飪技術。也許是第一個真正的「融合」玉米卷。盡管在墨西哥幾乎隨處可見,但它在美國並不流行。這可能是因為許多地方衛生法規禁止公開使用「什瓦瑪風格」(shwarma style)豬肉,而在墨西哥,這種做法通常是在公開場合使用的。它可以在煎鍋上做,但味道很少這么好。

8. 有誰知道北美洲和歐洲的公民的飲食特點是什麼

北美洲飲食習俗與禮儀

加拿大

加拿大人熱情好客。親朋好友之間請吃飯一般在家裡而不去餐館,認為這樣更友好。客人來到主人家,進餐時由女主人安排座位,或事先在每個座位前放好寫有客人姓名的卡片。在加拿大還有一種請吃飯的方式更加隨便,即「自助餐」或「冷餐會」形式。由主人把飯菜全部擺在桌上後,客人可各自拿一隻大盤子(或由主人發給),自己動手盛取自己喜歡吃的食品,可以離開餐桌到另一房間隨便就坐進餐,這樣客人與主人,客人與客人之間便可有更多的時間交談。在加拿大一般應邀去友人家裡吃飯,不需送禮物。但如去親朋家度周末或住幾天,則應給女主人帶點禮品,如一瓶酒、一盒糖等。離開主人家後,回到家中應立即給女主人寫封信,告訴已平安抵家,並對受到的款待表示感謝。節假日訪問親友,通常也需要帶一點禮物。

加拿大人不像美國人那樣隨便,大部分招待會在飯店和俱樂部舉行。如果應邀去加拿大人家裡做客,可以事先送去或隨身攜帶上一束鮮花給女主人。但不要送白色的百合花,在加拿大,白色的百合花只有在葬禮上才用。

拉著打開的門,讓你後面的人先通過,這種禮儀會受人贊賞。 向過路人或電梯里遇到的陌生人微笑和說聲「Hi」,表現友善的姿態。

第一次見面,握手和互問一句「你好嗎?」(How are you?),通常這句慣用語不必真正去回答,只需說:「很好,謝謝。」("Fine, thanks.") 談話完畢之後,通常會說一句:「祝你有一個愉快的一天/晚上/周末。」("have a nice day/evening/weekend")

鄰居、同事及在會客室等候之際,常會作非正式的交談。甚至是在業務場合,於開會之初或會議之後,也會作非正式的交談。

避免在公眾場所高聲談論或爭論。即使在公眾場所發生沖突,比如汽車意外等,都力求保持冷靜。

在外族人面前用另一種語言交談,會被視為無禮所為。盯著人看也是極端無禮的。

新移民對於加拿大人表現的態度,應該保持冷靜,不要作出過份的反應。許多看似是「種族歧視」的反應,可能只是出於不明白、好奇心或者是詫異。不要馬上便認為受到冒犯,或妄下種族歧視的結論。

美國

美國人不象英國人那樣總要衣冠楚楚,而是不大講究穿戴。但正式場合,美國人就比較講究禮節了。

接見時,要講究服飾,注意整潔,穿著西裝較好,特別是鞋要擦亮,手指甲要清潔。美國商人較少握手,即使是初次見面,也不一定非先握手不可,時常是點頭微笑致意,禮貌地打招呼就行了。男士握女士的手要斯文,不可用力。如果女士無握手之意,男士不要主動伸手,除非女士主動。握手時不能用雙手。上下級之間,上級先伸手握手。長幼之間,長者先伸手握手。主賓之間,主人先伸手。男性之間,最忌互相攀肩搭臂。美國人談話時不喜歡雙方離得太近,習慣於兩人的身體保持一定的距離。一般應保持120-150厘米之間,最少也不得小於50厘米。

應邀去美國人家中作客或參加宴會,最好給主人帶上一些小禮品,如化妝品、兒童玩具、本國特產或煙酒之類。對家中的擺設,主人喜歡聽贊賞的語言,而不願聽到詢問價格的話。

准時守信,相當重要。美國商人喜歡表現自己的「不正式」、「隨和」與「幽默感」。能經常說幾句笑話的人,往往易為對方接受。美國商界流行早餐與午餐約會談判。當你答應參加對方舉辦的宴會時,一定要准時赴宴,如果因特殊情況不能准時赴約,一定要打電話通知主人,並說明理由,或者告訴主人什麼時間可以去。赴宴時,當女士步入客廳時,男士應該站起來,直到女士找到了位子你才可坐下。美國人在招待客人時,大多用焙牛肉、焙雞肉,因為這些菜式受一般美國人歡迎,既方便又實惠。只要另配上一二種蔬菜、芋類及谷類,如果准備點飯後甜點,就算是大餐了。漢堡包是美國人日常食用的食品,按規定,漢堡包牛肉末脂肪含量不得超過30%。

巴拿馬

巴拿馬人交談時喜歡雙方的距離靠得近一些,他們認為這樣才顯得親近自然,否則就有冷淡對方之嫌了,他們有一些手勢語,如吻指尖表示贊美。

在正式社交場合,他們同賓客見面時常行握手禮,而在親朋好友之間,見面時常行擁抱禮,在街頭遇見熟人時,則以點頭為禮,當地人接電話,往往先問您是誰,這與歐美國家先自報家門的習慣不同。

巴拿馬人以大米和玉米為主食,他們製作的食品講究五味俱全,比較有名的有大米,肉煮赤豆。巴拿馬人很喜歡一種叫桑科喬的食品,當地人常以此宴請客人。

哥斯達尼加

在哥斯達尼加,男子見面,一般行握手禮,關系非同一般的,還要擁抱。男子見到較熟悉的女子有的是輕吻她的右手,有的是吻臉。 跟初次見面的人打交道,不能哈哈大笑,也不能詢問對方的年齡種族,稱呼時,可在名字後面加先生,女士。

在哥斯達尼加,咖啡和香蕉產量極為豐富,其出口量占出口總量的一半,而且這兩種東西成了他們日常生活中不可少的飲料和食品。 到當地人家裡作客,他們一般都備有小吃或飲料招待,客人不應拒絕,否則會使主人感到難堪。

墨西哥

墨西哥人通常的問候方式是微笑和握手,在親朋好友之間也施親吻禮和擁抱禮,但卻忌諱不熟悉的男女之間互相親吻。 墨西哥人的姓名一般由教名,父姓,母姓三部分組成。在一般場合可用略稱形式,即只用教名和父姓,婦女婚後改為夫姓,夫姓之前須加一個德字表示從屬關系。

墨西哥的傳統食物是玉米,菜豆和辣椒。人們說玉米是墨西哥人的麵包。墨西哥人可以用玉米製作出各種各樣的食品。另外,墨西哥有仙人掌之國的美稱,當地人喜食仙人掌,他們把它與菠蘿,西瓜並列,當作一種水果食用,並用它配製成各種家常菜餚。在食用昆蟲方面,墨西哥也是世界上消耗量最大的國家。

古巴

兩人相見,凡是似曾相識的,或者要與之辦交涉的,總要打一個招呼。除了問候致意之外,還有一個稱呼問題,男子稱為先生,女子稱小姐。 在古巴人性格質朴,他們在社交場合與客人相見,一般習慣以握手為禮。在朋友或親人相見時,也常以擁抱為禮,一般男人與男人之間,女人與女人之間都可擁抱。

在古巴,人們大多信仰天主教,在飲食上基本以西餐為主。通常早餐是麵包,牛油,午餐多吃三明治,牛奶,晚餐則多食肉類,蔬菜。 古巴人非常喜歡黃米飯,他們在飲食上最負盛名的菜餚是阿希亞科。這是用豬肉同君子蘭,芋頭,山葯,古巴人一般不愛吃羊肉和海味品。古巴盛產水果,所以人們生活中離不開水果。他們把水果擠成汁,作為一種經常性的飲料。

瓜地馬拉

在社交場合與客人相見時,當地男子多行握手禮。如果是親朋好友,他們還行擁抱禮。作為朋友關系婦女相見,她們之間輕輕摟一摟,並吻吻對方的臉。

瓜地馬拉以玉米,小麥和大米為主食,現在飲食方面基本上以西餐為主,喜歡食麵包,三明治等,當地盛產咖啡,人們每天都要喝咖啡,大多數人的午餐都要有一杯咖啡,當地人以午餐為正餐,晚餐一般在晚上8點以後才開始。

多米尼加

民族性格觀觀而豁達,讓人有一種極易親近做朋友的感覺.在這種國度里生活,就是神經緊張的人也自然而然地會緩和下來,原本就溫和的人會變得更親。唯一的顧慮是人可能變得鬆散下來。

多米尼加的商業習慣,別惹對方不高興,要懂得說點善意的玩笑。你所要拜訪的人,若同一房間內有其他人在,要一並打招呼,否則會得不到他們的幫助。當地沒有特殊的禁忌。旅行時注意,聖多明各市以外的旅館,投宿時要記得帶蚊香。琥珀、黑珊瑚戒指和婦女身上的配件等無為有風趣的特產。

哥斯大黎加

該國以出口咖啡、可可、農產品為主。工業在中美洲各國中較為發達,以輕工業為主。人均產值在1020美元以上,主要出口商品有咖啡,可可、香蕉、原糖等,進口初級製品、燃米油、機械設備等。開採金、銀、鹽礦。

哥斯大黎加男人見面時握手。婦女之間如果是朋友或親戚的話,就親吻面頰。

哥斯大黎加人,普通家庭的日常飲食主要有玉米、豆類、大米、香蕉等,在星期天則用香蕉和南瓜熬肉湯。水果類比較常見的有各種棕櫚果實和棕櫚樹心。最普遍的料是咖啡、加粗糖煮開的郎姆酒、糖酒等。黑人居民的食多為君子蘭、木薯和幾種當地產的莖類食物。印第安人基本上吃玉米和香蕉,極少能吃上魚和肉。

宏都拉斯

和宏都拉斯商人相處要注意,宏都拉斯與薩爾瓦多不合,說話時應注意。該國人種復雜,人們對於政治興趣高昂。當地商人自尊心很強,所以,生意不好做。一旦有了交情之後,生意就好做了。談判生意,往往需要比較多的時間,盲目從事,往往會致意外的失敗。和當地的商人成了至交之後,每有交易時,也都必須訂立契約,並不得疏於資信調查,否則,一旦發生糾紛,就後悔莫及了。至於資信調查,是可以委託律師辦理的,但是,必須找個有實力,而且在政府機構內吃得開的人,才能獲得可的次讎材料。

天主教徒忌諱「13」這個數字,尤其13號是星期五,遇上此日子,一般不要舉行活動。

歐洲飲食習俗與禮儀

俄羅斯

在飲食習慣上,俄羅斯人講究量大實惠,油大味厚。他們喜歡酸、辣、鹹味,偏愛炸、煎、烤、炒的食物,尤其愛吃冷盤。總的講起來,他們的食物在製作上較為粗糙一些。

一般而論,俄羅斯以麵食為主,他們很愛吃用黑麥烤制的黑麵包。除黑麵包之外,俄羅斯人大名遠揚的特色食品還有魚子醬、酸黃瓜、酸牛奶,等等。吃水果時,他們多不削皮。

在飲料方面,俄羅斯人很能喝冷飲。具有該國特色的烈酒伏特加,是他們最愛喝的酒。

此外,他們還喜歡喝一種叫「格瓦斯」的飲料。

用餐之時,俄羅斯人多用刀叉。他們忌諱用餐發出聲響,並且不能用匙直接飲茶,或讓其直立於杯中。通常,他們吃飯時只用盤子,而不用碗。

參加俄羅斯人的宴請時,宜對其菜餚加以稱道,並且盡量多吃一些,俄羅斯人將手放在喉部,一般表示已經吃飽。

波蘭

如果到波蘭人家裡訪,可以給女主人帶上一束花。在交給女主人之前要把花的包裝紙去掉。但要注意,不要送紅玫瑰花,紅玫瑰花表示浪溫的愛情。

無論在正式或非正式的宴請中都經常敬酒。波蘭人喜歡客人談論他們的國家、文化、美國的生活方式以及你個人的家庭生活。

與波蘭人交往,避免贈送高價什的禮物。公司的新產品,可用作見面禮。波蘭人以吃西餐為主,其口味偏清淡,不要過分油膩,普遍喜食以烤、煮、燴的菜餚,而且還愛用黃油菜餚。波蘭人一般都喜愛酒巴,通常在飯前習慣烈性酒,飯後飲甜酒,而且酒量一般很大。他們也喜愛喝咖啡,中國紅茶。他們喜愛在紅茶里放一檸,茶色要淡。

法國

在飲食起居方面,法國人也是每日三餐:早上起床後進早餐,中午12時至13時為午餐時間,晚餐則一般在20時左右。午餐和晚餐為正餐。

法國人和中國人一樣,也十分講究飲食文化。初到法國並有機會到法國人家裡作客的人一定會注意到,法國人花在餐桌上的時間-尤其在周末或節假日期間-非常之多,一頓飯常常要吃上幾個小時。當然,除了美酒和佳餚之外,法國人習慣於在餐桌上聊天,特別是當親朋好友聚集在一起時,大有「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的那種氣氛。

商談時作出決定的速度較慢。在法國,要注意商務禮俗,法國人忌諱」13」,他們不住13號房間,不在13日這天外出旅行,不坐13號座位,更不準13個人共進晚餐。

法國人喜愛花,生活中離不開花,特別是探親訪友,應約赴會時,總要帶上一束美麗的鮮花,人們在拜訪或參加晚宴的前夕,總是送鮮花給主人。賞菊是我國人的一種雅興,但法國人卻不同,切記不要送菊花,因為法國(或其他法語區),菊花代表哀傷,只有在葬禮上才送菊花。其他黃色的花,象徵夫妻間的不忠貞,千萬別送。另外也忌擺菊花、牡丹花及紙花,在法國,康乃馨被視為不祥的花朵,你如果糊里糊塗地買一大把康乃馨,送給法國人,碰到脾氣大的,不挨揍才怪呢,法國是個盛產花卉的國家,法國人民將鳶尾科的鳶尾花作為自己民族的國花(歐洲人把鳶尾花叫作「百合花」)。法國人喜歡玫瑰,栽培有7000多種,玫瑰花表示愛情。

英國

因此,重大的宴請活動,大家都放在晚餐時進行。去英國人家裡作客,最好帶點價值較低的禮品,因為花費不多就不會有行賄之嫌。禮品一般有:高級巧克力、名酒、鮮花,特別是我國具有民族特色的民間工藝美術品,他們格外欣賞。而對有客人公司標記的紀念品不感興趣。在英國,服飾、香皂之類的物品未免太涉及到個人的私生活,故幫一般不用來送人.菊花在任何歐洲國家都只用於萬聖節或葬禮,一般不宜送人。白色的百合花在英國象徵死亡,也不宜送人。其他的花都可送人。盆栽植物一般是宴會後派人送去。若請你到人家裡作客,需要注意,如果是一種社交場合,不是公事,早到是不禮貌的,女主人要為你做准備,你去早了,她還沒有準備好,會使她難堪。最好是晚到10分鍾。在接受禮品方面,英國人和我國的習慣有很大的不同。他們常常當著客人的面打開禮品,無論禮品價值如何,或是否有用,主人都會給以熱情的贊揚表示謝意。蘇格蘭威士忌是很通行的禮品,烈性威士忌則不然。

英國商人一般不喜歡邀請至家中飲宴,聚會大都在酒店、飯店進行。英國人的飲宴,在某種意義上說,是儉朴為主。他們討厭浪費的人。比如說,要泡茶請客,如果來客中有三位,一定只燒三份的水。英國對飲茶十分講究,各階層的人都喜歡飲茶,尤其是婦女嗜茶成癖.英國人還有飲下午茶的習慣,即在下午3—4點鍾的時候,放下手中的工作,喝一杯紅茶,有時也吃塊點心,休息一刻鍾,稱為"茶休"。主人常邀請你共同喝下午茶,遇到這種情況,大可不必推卻。在正式的宴會上,一般不準吸煙。進餐吸煙,被視為失禮。

在英國,邀請對方午餐、晚餐、到酒吧喝酒或觀看戲劇、芭蕾舞等,會被當作送禮的等價。主人提供的飲品,客人飲量以不超過3杯為宜,如果感到喝夠了,可以將空杯迅速地轉動一下,然後交給主人,這表示喝夠了,多謝的意思。酒館開門時間一般是上午11時至下午3時,下午5時半到晚上11時。酒館里渴酒的人一般比較多,高峰時,後來的客人沒有座位,就買零酒隨便站著喝。

英國人席間不勸酒,賓主飲多少全憑自己。祝酒詞一般是「為女王健康乾杯!」或者簡單地說「乾杯!」宴會後,客人要多留一會兒,與主人繼續聊天。最後告辭時,客人與主人夫婦握手,說一兩句話表示感謝。客人之間握手告別也可,點頭示意也可,不拘一格,視情況而定。宴會一般在晚上十點半到十一點鍾之間結束。受到款待之後,一定要寫信表示謝意,否則會被認為不懂禮貌。

德國

德國和中國大部分地區一樣,一日三餐。早餐一般在七點,午餐一點,晚餐七點。有的地方午餐和晚餐之間喝午後咖啡,吃蛋糕。

荷蘭

在荷蘭從事商務活動,宜穿保守式樣西裝。公私單位往訪前均務必訂約。荷蘭商人尤其愛旅行,千萬先約好才前往荷蘭。雖然不象法國、德國商人那樣愛握手,荷蘭人也較正式、保守。所以切記直接拿出您最好的談判條件,以免生意飛了。荷蘭商人喜愛相互招待宴請,往往早餐豐富,上午10時休息吃茶點,中午大吃一頓,下午四時又休息吃茶點,晚上7時正式吃晚餐,睡前還有一次宵夜。所以,切記帶著你的腸胃葯。如果荷蘭人邀請你到他家坐坐,大多隻請你喝幾杯酒,然後出去上飯館吃飯,記得帶花送給他太太——務必是單數,5朵或7朵最好,別對別人的太太過分。

荷蘭知識分子中很多對中國傳統文化(漢學)知之頗深,不妨談談中國也孟哲學。荷蘭人在飲食上習慣吃西餐,但對中餐也頗興趣。荷蘭人倒咖啡有特別的講究,只能倒到杯子的三分之二處。倒滿是失禮的插為,被視為乏教養。相處之道,不要提起納粹。

荷蘭人的傢具、室內裝飾聞名於世,所以荷蘭人喜歡別人恭維他們的傢具、藝術品、地毯和家中擺設。談話時避免談論美國政治、錢和物價,比較受歡迎的談話內容包括政治、旅行和體育。荷蘭人時間觀念強,講究准時。

瑞士

瑞士人喜歡談論的話題是:體育、旅行、政治及你喜歡瑞士什麼地方。避免談論減肥與節食(特別是在吃飯的時候),也不要問對方的年齡、做什麼工作、家庭情況和私人生活。

奧地利

冰島人以麵食,大米為主食,由於漁業資源豐富,各種魚類經常成為餐桌上的佳餚。冰島人好客,有客人到來,總是要把最好的食品拿出來請客人品嘗。如果是正式宴請,一般會發出請帖,對時間地點都寫得一清二楚。他們不吃自死的動物。

冰島人在商貿活動中注重時效,忌拖泥帶水。萬一因故不能准時赴約,要盡早通知對方並表示歉意。若因故遲到,要向主人和在場其他人員表示歉意。 遞接名片時,可附帶說上一句請多關照之類的話。贈送禮品時,越是帶有異國情調和特色的禮品便越受歡迎。不要拒絕回贈的禮品。

阿爾巴尼亞

正式文件中,他們一般只將本人的名與姓一起用,但也有人在本名後邊再加上父名,然後再寫上姓。見面一般行握手禮,男子在握手前先脫下手套,摘下帽子,熟人相見,相互不停地連連問好,並普遍行貼面禮,這種禮程度不同,有親疏之分。

這里的居民以麵食為主食,愛吃歐式西菜。在口味上喜酸辣。普遍吃牛肉羊肉,少數人常吃豬肉和魚類,生活中離不開各類蔬菜,水果和點心,喜飲咖啡,不少人對茶葉,牛奶也很感興趣。大多數人不太愛吃中國菜;也不吃豬肉,認為豬臟;還不太喜歡吃海味,在農村,用小羊或羊頭招待尊貴客人,若客人不吃,主人會很不高興。

這里一般不要問及別人的宗教信仰,政治態度等方面的情況,談談文學創作等則不會犯忌。許多人忌諱13和星期五。他們對紅色很感興趣,許多人對灰色,綠色則不太喜歡。

愛爾蘭

到愛爾蘭,談公事要事先預約,但記住,愛爾蘭人的時間觀念不強。如果應邀到愛爾蘭人家中做客,可帶一些鮮花或巧克力。如果被邀請去吃飯,一瓶葡萄酒、一束鮮花、一些巧克力糖或乳酪等都是很合適的禮物。在公事交往中送禮是不常見的。

斯洛維尼亞

見面禮節以握手為主。

根據斯拉夫人傳統,歡迎遠道而來的朋友時,還有主人身穿民族服裝,捧出麵包和鹽,客人撕一小片麵包蘸鹽吃的習俗。寓意主人即使清貧到只有麵包和鹽,對朋友依然熱情歡迎、無私款待。此風俗在現代城市化生活中已衰微,僅在歡迎貴賓的某些特殊場合偶有應用。

3見面擁抱、親臉、貼面頰等限於親人、熟人之間。夫妻之間擁抱親吻。父母子女之間親臉、親額頭,平輩親友之間貼面頰。在公共場合,關系親近的婦女之間親臉,男子之間抱肩擁抱,男女之間貼面頰,晚輩對長輩親額頭。男子如對尊貴的女賓親一下手背,是表示尊敬。

挪威

挪威人非常喜歡握手。無論何時,當陌生人相會,總要握手及互道姓名。同樣地,當以後遇見了不怎麼熟的人,你也得在招呼時及道別時握手。

挪威人在與人談話時,總習慣距離稍遠一點,認為相距1.2米是最佳距離。太近或太遠都會被看作是不禮貌的舉動。

挪威人性格內向,待人態度誠懇、熱情,以好客著稱。非常注重禮節禮貌。

在飲酒時若進行敬酒(skaling)的話,有一套復雜的注目儀式。舉起杯子,凝視 著對方的眼睛,然後說skal,互碰玻璃杯,再一次凝視對方的眼睛,之後一飲而盡(或者慢慢啜飲比較好,因為酒的價格不低)。

挪威人時間觀念較強,習慣准時赴約,認為這是一種社交禮節問題。不守時不但失禮,還會被視為不守信用。萬一因某種原因不能按時赴約,應事先打電話說明原因,取得諒解。

比利時

在商務活動中,宜穿3件套的保守式西裝。往訪務必與預約,且訂在上午10時至下午5時之間,最好是邀請對方於下午1時至3時之間午餐面

談。名片上勿列商品廣告。比利時人一般不吃過份油膩的菜。早晨習慣吃酸奶牛、水果,進餐時喜喝啤酒、白蘭地。餐前習慣先來眯料,用餐

時一定要有警備區,後要喝咖啡,若受邀到比利時人家中進晚餐,宜先請花店送花去對方家中,然後抵達.送花時,千萬別送菊花,對比利時人來說

,菊花意味著死亡,此為禮及萬聖節(11月1、2日)專用。除非餐桌上有煙灰,否則不要抽煙。比利時南部人,女孩愛粉紅色,男孩愛藍色,一般

人高雅的灰色。忌用墨綠色。而比利時北方人,女孩愛藍色,男孩愛粉紅色。

12月及7、8月多去度假,其他月份都適宜往訪。注意:布爾的每周三,安特普的每周一,是當地商人同業聚餐日,較難找他們談生意。

芬蘭

芬蘭人在社交場合與客人見面時,不分男女都熱情地行握手禮。芬蘭人與外國友人相會時,尤其是對到他們家中做客的朋友,喜歡讓對方簽名並留言,以示對於友情的珍重。芬蘭人願意別人稱呼他們的職銜。如果不知道他們的職銜,則可籠統地稱作經理。

芬蘭人的主食有麵包和土豆,也吃炒麵和米飯。副食常吃牛肉羊肉及各種海產品。他們喜歡食色拉,素色拉是把幾種蔬菜切成絲或片,加上調料攪拌在一起;葷色拉是用蝦仁與切成絲的蔬菜拌在一起。芬蘭人沒有大吃大喝的習慣,准備的飯菜數量都不大,餘下的食物存放進冰箱下一次再吃。

匈牙利

匈牙利人的姓名,排列與我國漢族人名相似,姓在前,句後。他們的姓名由兩節組成,稱呼匈牙利人時,只稱姓不稱名。 匈牙利人社交場合與客人相見時,一般是以握手為禮,有時也行擁抱禮,婦女則通常行屈膝禮。
匈牙利人以麵食為主,喜歡吃豬肉,牛肉等,蔬菜中喜食白菜,洋蔥等。匈牙利人不吃奇形怪狀的食物,認為吃了這些東西,吉祥就會像魚一樣溜走。

烏克蘭

在烏克蘭,陌生人相見時,一般稱呼女士,先生,若是熟人見面,可只稱其本名和你名,這樣顯得關系親密;若是兄弟姐妹之間相稱,一般喜歡用昵稱。 握手和擁抱是當地居民相見時最普遍的見面禮。他們不怠慢任何客人,非常樂意廣交朋友。在社交場合,客人可作自我介紹,如果對方示做自我介紹,不必直接詢問,可待會兒向第三者打聽。
烏克蘭的飲食習俗與東歐國家大致相同,以麵食,稻米為主食,喜歡吃麵包,及腌制的食品,口味偏重甜,酸,對油膩和微辣食物也能適應,常吃水果,白菜,酸奶油等,當地居民還特別喜歡吃一種熱氣騰騰的甜餡餃子。

葡萄牙

按葡萄牙人的飲食習慣,用餐時應盡量喝葡萄酒。葡萄牙人同葡萄酒結下了不解之緣,它是每一家庭必不可少的飲料。男女老幼飯前飯後都愛飲酒,也喜歡用酒招待客人。男人只有飲酒才被人認為是男子漢,據說,在這個只有半個河南省大的小國家裡,酒店就有36萬家之多。葡萄牙人飲酒的方法是很講究的,按葡萄牙的傳統,飯前要飲用開胄葡萄酒,飯後要喝助消化葡萄酒,用餐過程中還根據萊餚配酒。吃肉時喝紅葡萄酒,吃魚時飲白葡萄酒,冷拼盤則配飲玫瑰香葡萄酒,吃點心時則配葡萄汽酒。這種傳統的、嚴格的配酒方法,沿襲聖今,已成為全國人在商務宴請、社交場合和家庭飲宴時的一種禮節和習慣。

葡萄牙人為什麼如此重視和喜愛葡萄酒呢?他們說:「葡葡酒是大地和太陽的兒子,它振奮我們的精神,啟發我們的智慧。」你到了葡萄牙,進餐時就非喝酒不可。你要是搬出理由不喝,他們就認為你瞧不起他們,那麼進一步做什麼交易或交個知已的希望,就要泡湯了。在葡萄牙,人稱酒比水還便宜,酒精的成份也不高,因此,進食時同時喝些酒,絕不至醉酒。當然,到了產葡萄酒聞名於世的葡萄牙,又醇又香,有口皆碑的佳酒,值得一嘗。

9. 為何國外人喜好羊肉而國內人卻是豬肉為主

不同的國家,飲食習慣不同,在一些國家中,生活條件很好,消費的層面和廣度都比國內的強,所以很多的時候某些國外的更喜歡經濟價值高的肉類作為主食。這些方面可以說是國情還有大眾消費的能力決定的。


最後為什麼外國人少吃豬肉,我國比較喜歡吃豬肉。有飲食文化的關系,有宗教的關系,還有生活條件的關系,在生活質量不斷提高的時候,在肉類供給更多樣化的時候,相信在很多的地方,消費的結構也會發生相應的變化,比如牛養的供給可以滿足很多人的需求,或者說價格和豬肉差不多的時候,很多的人也會選擇牛羊肉作為主食。

10. 墨西哥飲食文化特點與禁忌

墨西哥飲食文化特點:

1、玉米食品多,有用細玉米粉製成的「塔爾薄餅」卷著熟肉、乳酪吃,有用玉米面熬成的「阿托菜」濃粥,有用青玉米製作的粽子、玉米餃子、甜食點心,有用玉米釀成的酒等。

2、辣味食品多,有用辣椒、西紅柿、香菜、洋蔥拌成的冷盤,有用辣椒、雞肉、乾酪、餡等製成的各種風味小吃等。

3、仙人掌菜餚風味獨特,將仙人掌去刺、削皮、水煮、切片後放入各種調料拌成的冷盤清香爽口,甜酸適度的仙人掌果是解暑的佳品。

4、餐桌上水果豐富,有香蕉、菠蘿、柑桔、木瓜、檸檬、西瓜、葡萄、芒果、人心果等。還有當水果食用的仙人掌的嫩果兒。

5、墨西哥人愛飲酒、待客是少不了酒類,有風靡世界的白蘭地酒、有傳統方法釀制的玉米酒、香蕉酒以及用龍舌蘭葉釀造的特吉格燒酒和用龍舌蘭蜜汁釀造的普格酒等。

墨西哥飲食文化禁忌:

進餐過程中,手臂不能放在餐桌上,身體活動幅度不宜太大,坐姿要端正。吃東西時不可狼吞虎咽,不要發出「叭叭」的響聲,嘴裡嚼食物時不要說話,也不要坐著發愣,以免主人難堪。湯或飲料如果太熱,待涼後再用,不可用口吹氣降溫。麵包要掰成小塊放入嘴裡,不可整個咬食。

水果要用刀切成小塊吃,果皮、果核不可扔在桌子上或地上,應放在盤子里。儒雅用餐,盡量吃完,如果剩下一定放整齊,並將刀叉合並,放在盤子上。吃完後主人先離座,客人再起身離座,並向主人道謝。離開餐桌時要打個招呼,咳嗽時遮住嘴和鼻。用嘴巴和鼻子弄岀的聲響一般會讓墨西哥人感覺極粗魯和無禮。


墨西哥飲食習慣

「傳統墨西哥飲食是一種文化模式,包含農業、儀式、古老技藝、烹飪技術以及自古傳承下來的習俗和禮儀。囊括從種植、豐收到製作、享用的過程,整個鏈條彰顯了傳統飲食的全民共享性。」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如此描述了墨西哥傳統飲食。

墨西哥以玉米、豆類和辣椒為主要食材的.飲食世界聞名,其古老的烹飪方法和與飲食相關的傳統習俗同樣獨具特色。蒙特雷的烤山羊肉、瓦哈卡的特拉尤達、米卻肯的碎肉、普埃布拉的莫雷醬、隨處可見的醬汁和玉米餅,豐富多彩的菜品背後,獨具特色的烹飪文化更加引人關注。

墨西哥是玉米之鄉,許多人喜歡喝玉米面粥,吃玉米面餅,無論是窮人富翁,都視之為美味。他們款待外國賓客時,往往要上一道獨具特色的家鄉美味仙人掌佳餚,令客人贊嘆不已。墨西哥盛產辣椒,他們也特別能吃辣椒,如若與我國四川人吃辣相比的話,他們是毫不遜色的。

有些人甚至在吃水果時,都樂於撒上點辣椒面兒吃。墨西哥的土著阿斯特克人視青蛙、蝌蚪、龍舌蘭蟲、蝦、螞蟻、蟋蟀、水蠅、蠅卵等都為美味食品,有些還被認為是上乘的佳餚。他們慣於吃西餐,對中餐也倍加喜愛。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571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930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1543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475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1581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1230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1195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2418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1209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