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觀西班牙 » 墨西哥瓢蟲什麼樣

墨西哥瓢蟲什麼樣

發布時間: 2022-07-20 14:45:39

A. 瓢蟲都有什麼種類

瓢蟲 為鞘翅目瓢蟲科圓形突起的甲蟲的通稱,是體色鮮艷的小型昆蟲,常具紅、黑或黃色斑點。英文名Ladybug里的「Lady」一般被認為是暗指在天主教信仰中的聖母瑪利亞。全世界有超過5,000種以上的瓢蟲,其中450種以上棲息於北美洲。
瓢蟲種類繁多,可以從它們的顏色上加以區別,有些是黃色,有些是桔色或紅色,也可以根據它們的體型來區別,有些體型瘦小,有些則較為粗壯。但識別它們的最好途徑是通過它們身上的斑點,有些瓢蟲有兩個斑點,有些有9個,有些有12個,有些則一個也沒有。
全世界記載約500屬5000種。中國已記錄近400種。其中,植食性的品種約佔1/6。食植瓢蟲亞科的大多數種類取食茄科、葫蘆科、菊科植物,也有的取食豆科、禾本科、葡萄科、八仙花科、毛茛科、蕁麻科、五味子科、馬鞭草科、茜草科等植物,少數種類取食蕨類(海金砂科)。其中一些種以栽培作物為食,例如分布於古北界的馬鈴薯瓢蟲和分布於印度-馬來亞區的茄二十八星瓢蟲危害馬鈴薯和茄子;分布於印度-馬來亞區的瓜裂臀瓢蟲為害瓜類;分布於印度-馬來亞區的大豆瓢蟲和分布於北美的墨西哥豆瓢蟲為害大豆。這些都是重要的栽培作物害蟲。在瓢蟲亞科中的食菌瓢蟲族以真菌(白粉病菌的菌絲和孢子)為食。
除此以外,瓢蟲亞科的大部分和刻眼瓢蟲亞科主要以蚜蟲為食,小毛瓢蟲亞科和小艷瓢蟲亞科捕食蚜蟲、介殼蟲、粉虱、葉蟎;其中食蟎瓢蟲族專食葉蟎,是葉蟎的重要天敵;隱脛瓢蟲亞科捕食蚜蟲和介殼蟲;盔唇瓢蟲亞科捕食有蠟質覆蓋物的介殼蟲(如盾蚧、蠟蚧等),其唇基向兩側和向前伸展,成為掀開蠟質介殼的特殊構造;四節瓢蟲亞科和紅瓢蟲亞科取食綿蚜和綿蚧,其幼蟲背面亦覆蓋蠟粉或蠟質絲,外形與取食對象相似(擬態)。在捕食性的瓢蟲中,七星瓢蟲是古北界常見的蚜蟲天敵,中國採取助遷和保護的方法用它來防治棉蚜。
2000年以來,美國東北部也出現了七星瓢蟲,其分布區在不斷擴展。異色瓢蟲也是古北界常見的蚜蟲天敵,因其色斑變異很大,曾用於遺傳學的研究。澳洲瓢蟲於1888年從大洋洲引入美國,以防治當時嚴重為害柑橘的吹綿蚧。散放後的第二年,吹綿蚧的種群數量明顯下降。隨後,又引入到其他熱帶和亞熱帶地區,也都取得長期控制吹綿蚧的良好效果,成為引進天敵的第一個著名成功範例。小紅瓢蟲原產於亞洲南部,1928年自日本引入塞席爾共和國、加羅林群島、馬里亞納群島、馬紹爾群島以防治塞席爾吹綿蚧。這也是引進天敵防治害蟲的成功範例之一。中國曾把大紅瓢蟲移殖到湖北省宜都縣,以防治柑橘園內的吹綿蚧,同樣取得良好的效果。
此外,還有二星瓢蟲、四星瓢蟲、六星瓢蟲、雙七瓢蟲、九星瓢蟲、十星瓢蟲、十一星瓢蟲、十二星瓢蟲、十三星瓢蟲、十四星瓢蟲、二十八星瓢蟲、刀角瓢蟲、大紅瓢蟲、紅環瓢蟲、縱條瓢蟲、六斑顯盾瓢蟲、艷色廣盾瓢蟲等等。
瓢蟲在我國大約有一百種左右,變種很多,顏色和斑紋多種多樣,大都是赤、黃、黑等色,並生有黑、赤、黃、白等顏色斑點,有的根本沒有斑點。前胸斑紋,也各不相同,或全部黑色而兩側生有黃、白斑紋,或生有黃白帶黑的斑紋。瓢蟲並不全都是益蟲,有的反倒是害蟲。那麼,怎麼區別哪些是我們的朋友,哪些是敵人呢?,常見的瓢蟲有二星瓢蟲、六星瓢蟲、七星瓢蟲、十二星瓢蟲、十三星瓢蟲、赤星瓢蟲、大紅瓢蟲等都屬於益蟲,全是我們的朋友。這些瓢蟲的幼蟲也都能捕食蚜蟲、介殼蟲、壁虱等和其他小蟲類。只有十一星瓢蟲和二十八星瓢蟲屬於害蟲,是我們的敵人。還有一個簡便的鑒別方法,就是凡是鞘翅的表面,生得非常細膩,特別光滑,亮晶晶地閃閃發光的,就屬於益蟲。凡是鞘翅上生有密密麻麻的細絨毛的,就都是害蟲。不管它們的鞘翅是什麼顏色,有什麼斑紋。瓢蟲的自衛能力很強,雖然身體只有黃豆那麼大,但很多強敵都對它奈何不得。原來它的三對細腳的關節上裝備有一種「化學武器」,當遇到敵人侵襲的時候,三對細腳的關節上,就會分泌出一種難聞的黃色液體,使敵人不好受,而倉惶逃走。

B. 這是什麼蟲求詳細信息。

瓢蟲的幼蟲。

瓢蟲為鞘翅目瓢蟲科(學名:Coccinellidae)圓形突起的甲蟲的通稱,是體色鮮艷的小型昆蟲,常具紅、黑或黃色斑點。別稱為胖小、紅娘、花大姐(指二十八星瓢蟲,這是一種害蟲)、金龜,甚至因為某些種其分泌物帶有臭味而俗稱為臭龜子(但這也是混稱)。
英文名ladybirds(又稱ladybug)里的"lady"一般被認為是暗指在天主教信仰中的聖母瑪利亞。全世界有超過5,000種以上的瓢蟲,其中450種以上棲息於北美洲。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瓢蟲
多食亞目Polyphaga

有顎亞門Mandibulata

動物界

節肢動物門Arthropoda

瓢蟲

二名法
Coccinella septempunctata
鞘翅目Coleoptera

瓢甲科

拉丁學名
ladybird(又稱ladybug)
別稱
紅娘、金龜、金龜子、臭龜子、花大姐
昆蟲綱Isecta

亞綱
有翅亞綱Pterygota

外形特徵
瓢蟲的成蟲體長約數mm至1cm程度,體型呈半圓球狀,腳與觸角短小。體色有黑、赤、橙、黃、褐色等艷麗 的色彩,身體上的圖樣也會因為種類的不同而多變。,九星瓢蟲(Coccinellanovemnotata)的圖案是在橘紅鞘翅上各有4個黑斑點,以及各有半個斑點,這是典型的瓢蟲顏色圖案。瓢蟲
分布范圍
瓢蟲為鞘翅目瓢蟲科圓形突起的甲蟲的通稱,是體色鮮艷的小型昆蟲,常具紅、黑或黃色斑點。英文名Ladybug里的"Lady"一般被認為是暗指在天主教信仰中的聖母瑪利亞。全世界有超過5,000種以上的瓢蟲,其中450種以上棲息於北美洲。
折疊編輯本段生活環境
和所有的野生動物一樣,瓢蟲不會像人類那樣擁有一個可以庇護的住宅。他們只能堅強地忍受各種惡劣的氣候,有時他們會藏身於樹葉之下,把它作為擋風遮雨的保護傘。
很少有人知道,瓢蟲還是個會游泳和潛水的能手。網友冷血鐵面做過一個實驗:把一隻瓢蟲投放於洗臉盤中,這只瓢蟲不僅能在水面上游泳,還能潛入水中自由行走。這個實驗反復進行了多次,共計20分鍾。最後瓢蟲爬上洗臉盤邊沿,在陽光下打開鞘翅曬干後飛走。瓢蟲
生活習性
幼蟲的生活
七星瓢蟲(Coccinella 7-punctata)的幼蟲
瓢蟲幼蟲
幼蟲的生活單調乏味,它們每天游弋在花草之間,瘋狂地捕食蚜蟲。瓢蟲的生命非常短暫,從卵生長到成蟲時期只需要大約一個月的時間,所以無論什麼時候,我們都可以在花園里同時發現瓢蟲的卵、幼蟲和成蟲。
隨著時間的推移,瓢蟲的幼蟲胃口越來越大,圓圓的身體,鞘翅光滑,通常黑色的鞘翅上有斑紋,身體也在不斷地增長,他們必須掙脫舊皮膚的束縛,開始了一個艱辛的歷程--蛻皮。這個過程並不像我們脫掉舊衣服,再換一件大號外套那麼簡單。瓢蟲一生之中,要經歷5至6次蛻皮,每次蛻皮後,身體都會繼續增長,直到積蓄足夠的能量步入蟲蛹階段。
它會從一個身體嬌柔的幼蟲變成體質強壯的成年瓢蟲。這是一個令人難以想像的過程,幼蟲的身體將被分解,然後重新組合、調整,再加以修飾裝扮,這一切都是為了迎接它嶄新的生命。當它最後破蛹而出變為一隻新的成年瓢蟲時,還要經歷一些轉變,因為此時它的身體仍舊柔軟嬌嫩,尚未完全發育成熟,它必須暴露在陽光下,吸取氧份,使它的體色慢慢加深,斑紋也會逐漸顯露出來,幾個小時後,它就會變得和花園中其他成年瓢蟲一模一樣了。
折疊成蟲的捕獵
七星瓢蟲(Coccinella 7-punctata)的成蟲成年肉食性瓢蟲會捕食任何肉質嫩軟的昆蟲,它們最喜歡吃的是蚜蟲,但只要是沒有披戴盔甲和其他保護外套,而且身體柔軟、體型小的昆蟲,都有可能成為他們的美餐。
獵物們不會自投羅網,瓢蟲必須經常飛動去搜索目標。瓢蟲看上去不大可能會飛,它的體型不像個飛行員,而更像是個葯箱。它有一個堅硬的外套,而它那套細小精緻的翅膀會從外套下伸出,瘋狂地舞動。瓢蟲確實是一個技藝精湛的飛行家,也正是因為它們具有高超的飛行本領,所以才能在花園的各個角落裡來去自如。
雌的肉食性瓢蟲會產下大量的卵,它通常把卵分布在蚜蟲時常出沒的地方,以確保自己的兒女出生後能獲取最大的生存機率。卵被孵化後,新出生的幼蟲就會把身邊的蚜蟲做為它們可口的小吃,幼蟲的模樣與它的父母區別很大,它們還沒有裝備上厚實的盔甲,身體非常柔軟,成節狀分布,但卻長著些堅硬的鬃毛,可以起到保護作用。它們的下顎強壯有力,形狀就像一把鉗子,能夠輕易地洞穿蚜蟲的身體。
成蟲、幼蟲在受到刺激時,都會分泌一種淡黃色液體(成分為生物鹼),雖然無毒,但具有強烈的刺激性氣味,藉以驅散敵害。
折疊編輯本段瓢蟲種類
折疊種類介紹
瓢蟲的種類非常繁多,任何時候我們都能在花園里發現不同種類的瓢蟲。我們可以從它們的顏色上加以區別,有些是黃色,有些是桔色或紅色,我們也可以根據它們的體型來區別,有些體型瘦小,有些則較為粗壯。但識別它們的最好途徑是通過它們身上的斑點,有些瓢蟲有兩個斑點,有些有9個,有些有12個,有些則一個也沒有。
全世界記載約500屬5000種。中國已記錄近400種。其中,植食性的品種約佔1/6。食植瓢蟲亞科的大多數種類取食茄科、葫蘆科、菊科植物,也有的取食豆科、禾本科、葡萄科、八仙花科、毛茛科、蕁麻科、五味子科、馬鞭草科、茜草科等植物,少數種類取食蕨類(海金砂科)。其中一些種以栽培作物為食,例如分布於古北界的馬鈴薯瓢蟲和分布於印度-馬來亞區的茄二十八星瓢蟲危害馬鈴薯和茄子;分布於印度-馬來亞區的瓜裂臀瓢蟲為害瓜類;分布於印度-馬來亞區的大豆瓢蟲和分布於北美的墨西哥豆瓢蟲為害大豆。這些都是重要的栽培作物害蟲。在瓢蟲亞科中的食菌瓢蟲族以真菌(白粉病菌的菌絲和孢子)為食。
除此以外,瓢蟲亞科的大部分和刻眼瓢蟲亞科主要以蚜蟲為食,小毛瓢蟲亞科和小艷瓢蟲亞科捕食蚜蟲、介殼蟲、粉虱、葉蟎;其中食蟎瓢蟲族專食葉蟎,是葉蟎的重要天敵;隱脛瓢蟲亞科捕食蚜蟲和介殼蟲;盔唇瓢蟲亞科捕食有蠟質覆蓋物的介殼蟲(如盾蚧、蠟蚧等),其唇基向兩側和向前伸展,成為掀開蠟質介殼的特殊構造;四節瓢蟲亞科和紅瓢蟲亞科取食綿蚜和綿蚧,其幼蟲背面亦覆蓋蠟粉或蠟質絲,外形與取食對象相似(擬態)。在捕食性的瓢蟲中,七星瓢蟲是古北界常見的蚜蟲天敵,中國採取助遷和保護的方法用它來防治棉蚜。
2000年以來,美國東北部也出現了七星瓢蟲,其分布區在不斷擴展。異色瓢蟲也是古北界常見的蚜蟲天敵,因其色斑變異很大,曾用於遺傳學的研究。澳洲瓢蟲於188瓢蟲8年從大洋洲引入美國,以防治當時嚴重為害柑橘的吹綿蚧。散放後的第二年,吹綿蚧的種群數量明顯下降。隨後,又引入到其他熱帶和亞熱帶地區,也都取得長期控制吹綿蚧的良好效果,成為引進天敵的第一個著名成功範例。小紅瓢蟲原產於亞洲南部,1928年自日本引入塞席爾共和國、加羅林群島、馬里亞納群島、馬紹爾群島以防治塞席爾吹綿蚧。這也是引進天敵防治害蟲的成功範例之一。中國曾把大紅瓢蟲移殖到湖北省宜都縣,以防治柑橘園內的吹綿蚧,同樣取得良好的效果。
此外,還有二星瓢蟲、四星瓢蟲、六星瓢蟲、雙七瓢蟲、九星瓢蟲、十星瓢蟲、十一星瓢蟲、十二星瓢蟲、十三星瓢蟲、十四星瓢蟲、二十八星瓢蟲、刀角瓢蟲、大紅瓢蟲、紅環瓢蟲、縱條瓢蟲、六斑顯盾瓢蟲、艷色廣盾瓢蟲等等。
折疊主要種類
[肉食]
七星瓢蟲(ナナホシテントウ)Coccinella septempunctata
廣泛分布於非洲、歐洲、亞洲的代表性瓢蟲。體長約8mm,翅膀為紅色,正如中文名稱所提示,其有7個黑色圖紋。在不同個體之間沒有圖樣的差異存在。以蚜蟲與葉蟎維生,當食物不足時幼蟲間會有同類互食的情形發生。
異色瓢蟲(ナミテントウ)Harmonia axyridis
廣泛分布於亞洲等地,和七星瓢蟲並列為代表性物種。體長約7mm。與七星瓢蟲不同的是體色變化性大,有黑底2個紅斑、黑底4個紅斑、紅與黃色多圖樣等。捕食蚜蟲。
六條瓢蟲(ダンダラテントウ)Menochilus sexmaculatus
體長約5mm,比異色瓢蟲略小。翅膀為黑底色4個紅斑,有和異色瓢蟲圖樣相近的種類在而不易分辨。以蚜蟲維生。
大龜紋瓢蟲(カメノコテントウ)Aiolocaria hexaspilota
又稱為六斑異瓢蟲,體長約12mm的大型瓢蟲。翅膀有黑底橙色的圖樣,由於和龜殼形象相似而得其名。捕食胡桃金花蟲的幼蟲。瓢蟲
龜紋瓢蟲(ヒメカメノコテントウ)Propylaea japonica
和大龜紋瓢蟲圖樣相似,但體長只有約4mm。食物來源為蚜蟲。
大突肩瓢蟲(オオテントウ)Synonycha grandis
體長約12mm的大型瓢蟲,數量稀少。捕食介殼蟲。
澳洲瓢蟲(ベダリアテントウ)Rodolia cardinalis
體長約4mm的小型瓢蟲。翅膀為紅色,有黑色圖樣。以捕食吹綿介殼蟲(Icerya purchasi)維生。原產地為澳大利亞,為了驅除吹綿介殼蟲而被引進到其他地方繁衍。
黑緣紅瓢蟲(アカホシテントウ)Chilocorus rubis
以捕食介殼蟲維生。多依附於梅樹上。學名里的"rubis"(拉丁語中紅色的意思)是由於其紅色紋路看起來像Ruby。
[菌食]
柯氏素菌瓢蟲(キイロテントウ)Illeis koebelei
亦稱為黃瓢蟲。體長約5mm。胸部上為白底的2個黑色斑點,整個翅膀皆為黃色。以白粉病菌等維生。
十二斑褐菌瓢蟲(シロホシテントウ)Vibidia odecimguttata
亦稱為白瓢蟲。體長約4mm。體色為黃褐色,有淡白的斑點。以白粉病菌等維生。
[草食]
瓢蟲科之中只有食植瓢蟲亞科為草食性。草食性瓢蟲的特徵為,與肉食性瓢蟲相較下翅膀不具光澤。
茄二十八星瓢蟲(ニジュウヤホシテントウ)Henosepilachna vigintioctopunctata
馬鈴薯瓢蟲(オオニジュウヤホシテントウ)Henosepilachna vigintioctomaculata
此二種瓢蟲體長約7mm,在淡褐色身體上有28個黑色斑點。馬鈴薯瓢蟲亦稱為大二十八星瓢蟲,身體和黑點比茄二十八星瓢蟲略大。由於它們會集體吃茄子與馬鈴薯的葉子而被視為害蟲。在食植瓢蟲亞科中馬鈴薯瓢蟲所分布的區域緯度最高,最北達到濱海邊疆區。茄二十八星瓢蟲則是自北海道以南,遍布到東南亞一帶。
波氏裂臀瓢蟲(ジュウニマダラテントウ)Henosepilachna boisvali
見於日本沖繩諸島、台灣蘭嶼等地。以葫蘆科植物的葉子為食。
鋸葉裂臀瓢蟲(ミナミマダラテントウ)Henosepilachna pusillanima
見於日本八重山諸島內的與那國島等地、台灣蘭嶼。
折疊編輯本段生長繁殖
瓢蟲為甲蟲類生物,會經歷卵 - 幼蟲- 蛹- 成蟲四階段的完全成長。
秘密
瓢蟲的生活周期約需4周,故每年夏季可繁殖數代。幼蟲細長柔軟,通常灰色,具藍、綠、紅或黑色斑,以其他昆蟲或蟲卵為食。要經4個齡期,然後附於某些物體上,在最後一齡幼蟲所蛻的皮中化蛹。大群的瓢蟲常在同一處地點過冬。
成蟲於交配後,會攀附在食物近處進行產卵。孵化後的幼蟲不具翅膀,腹部向後方延伸。身體上有突起與刺,和成蟲型態迥異。
甲蟲類之中有幼蟲與成蟲食性不同的情形,而瓢蟲多為幼蟲與成蟲取食相同的食物。此外肉食性的瓢蟲當食物不足時,會出現同類相食其他幼蟲或蛹的情形。
成長到一定程度後的幼蟲在植物的葉背等處結蛹。蛹呈橢圓形,翅膀短小,不過此時已經接近成蟲的型態。腹部會附著於枝幹處以避免掉落地面。剛破蛹而出的成蟲翅膀為黃色,但隨著翅膀硬化,會呈現出特徵的圖樣。
在春天至秋天可以常見到瓢蟲的成蟲。大部分的瓢蟲以成蟲的型態度過冬天,越冬之際會以集團形式躲在石頭與倒木的底下,集團的規模從數只到數百隻,甚至數萬只。
折疊編輯本段生物作用
人們常採集成群的瓢蟲賣給農民和園藝業者以防治蚜蟲、蚧、蟎等害蟲。澳大利亞瓢蟲(Rodoliacardinalis)被引進到北美西部以防治吹綿蚧(Iceryapurchasi)爆發的災害,因吹綿蚧會破壞柑橘園。集棲瓢蟲(Hippodamiaconvergens)的幼蟲和成蟲都是蚜蟲的重要天敵。有人做過統計,一隻七星瓢蟲平均每天能吃掉138隻蚜蟲。
有個耳熟能詳的童謠:"瓢蟲快快飛,趕緊往家走,你家著了火,孩子滿處游"(Ladybugladybug,flyawayhome/Yourhouseisonfire,yourchildrendoroam),說的是英國於收割後焚燒忽布藤,這不但清了地,還燒死了許多瓢蟲。瓢蟲在民間葯方中用以治療絞痛、麻疹和牙痛。
折疊編輯本段與各科區別
①典型的跗節為隱四節類,第2節寬大,第3節特別細小,第4節特別細長,第3、4節連成一體,細長,稱附爪端節,自第2節的凹陷或分裂中伸出;一些種類第3節退化或與第4節癒合,因而附爪端節僅有1節;但在4節瓢蟲亞科中,附節的第2節不特別寬大,第3節不特別細小,第4節不特別細長,構成4節式。
②可見的第1腹板在基節窩之後有後基線,僅少數屬不具此特徵。
③下鄂須末節斧狀,兩側向末端擴大,或兩側相互平行;如果兩側向末端收窄,則至少前端減薄而且平截;但小艷瓢蟲亞科的下顎須末節錐形、長錐形、卵形或圓筒形而向末端縮小。
大多數瓢蟲同時具有上述3個特徵。僅有少數類群只具備其中的兩個特徵。
折疊編輯本段形體特徵
瓢蟲
因為瓢蟲的形狀很象用來盛水的葫蘆瓢,所以叫它瓢蟲。它的身體很小,只有一粒黃豆那麼大。它是一種象半個圓球那樣的小甲蟲,堅硬的翅膀,顏色鮮艷,還生有很多黑色或紅色的斑紋,討人喜愛,在我國有的地區叫"紅娘",也有些地區叫它"花大姐",又由於它生長得圓圓胖胖的,所以有的地區叫它"胖小兒"。它爬行的時候,穩重、緩慢,當人們捉到它放在手心上,它會順著手指向指尖爬去,然後,就張開翅膀飛走,向天空逃遁,所以日本人民也稱它為"天遁蟲"。瓢蟲有兩層翅膀。外面的一層已經變成硬殼,只起保護作用,所以叫作鞘翅。鞘翅下面還有一層很薄的軟翅膀,能夠飛翔。瓢蟲的種類繁多,鞘翅上的顏色和斑紋也很復雜。
折疊編輯本段種類及分布
瓢蟲
瓢蟲在我國大約有一百種左右,變種很多,顏色和斑紋多種多樣,大都是赤、黃、黑等色,並生有黑、赤、黃、白等顏色斑點,有的根本沒有斑點。前胸斑紋,也各不相同,或全部黑色而兩側生有黃、白斑紋,或生有黃白帶黑的斑紋。瓢蟲並不全都是益蟲,有的反倒是害蟲。那麼,怎麼區別哪些是我們的朋友,哪些是敵人呢?,常見的瓢蟲有二星瓢蟲、六星瓢蟲、七星瓢蟲、十二星瓢蟲、十三星瓢蟲、赤星瓢蟲、大紅瓢蟲等都屬於益蟲,全是我們的朋友。這些瓢蟲的幼蟲也都能捕食蚜蟲、介殼蟲、壁虱等和其他小蟲類。只有十一星瓢蟲和二十八星瓢蟲屬於害蟲,是我們的敵人。還有一個簡便的鑒別方法,就是凡是鞘翅的表面,生得非常細膩,特別光滑,亮晶晶地閃閃發光的,就屬於益蟲。凡是鞘翅上生有密密麻麻的細絨毛的,就都是害蟲。不管它們的鞘翅是什麼顏色,有什麼斑紋。瓢蟲的自衛能力很強,雖然身體只有黃豆那麼大,但很多強敵都對它奈何不得。原來它的三對細腳的關節上裝備有一種"化學武器",當遇到敵人侵襲的時候,三對細腳的關節上,就會分泌出一種難聞的黃色液體,使敵人不好受,而倉惶逃走。
瓢蟲還有一套"偽裝"的"技巧"。當它遇到強敵感到危險的時候,就趕快從樹上落到地面,把它那三對細腳收縮在肚子底下,"裝死躺下"瞞過敵人。盡管這樣,瓢蟲也有它無法對付的敵人,那就是蜘蛛。因為蜘蛛會用蛛絲把瓢蟲團團纏繞起來,等它固死以後就把它吃掉。有趣的是,在瓢蟲的集團里,屬於益蟲和屬於害蟲的兩種類別,它們各踞各的地盤,互不相擾。只在雙方盤踞地區的交界線上,它們才是混雜"居住" 的。但是,它們之間絕對不產生"混血兒"。科學家們在觀察它們的生態過程中發現,就是在有害的瓢蟲當中,由於種類不同,即使強迫它們交配,也僅僅只能生出第一代"雜種",第二代就沒有生殖能力了。
絕大部分種類的瓢蟲;都是在大樹根底下泥土裡15-30厘米的深處集合在一起共同過冬,到了第二年春暖花開的季節,它們就破土而出,全體出動,有時在暖和的陽光照耀下,成群的瓢蟲有紅有黑,熙熙攘攘地爬來爬去。
折疊編輯本段野外捕捉
瓢蟲
七星瓢蟲在不同季節的活動場所不一樣。冬天,七星瓢蟲在小麥和油菜的根莖間越冬,也有的在向陽的土塊、土縫中過冬。春天,一旦氣溫升到10℃以上,越冬的七星瓢蟲就蘇醒過來,開始活動,在麥類和油菜植物株上能找到它。夏天,隨著氣溫升高和食物增多,七星瓢蟲大量繁殖,凡是有蚜蟲和蚧蟲寄生的植物,如棉花、柳樹、槐樹、榆樹、豆類等植株上,都能找到七星瓢蟲,有時甚至出現大批七星瓢蟲聚集的景象。秋天,田間七星瓢蟲的數量減少,它常在玉米、蘿卜和白菜等處產卵,這時候,早晚的氣溫較低,七星瓢蟲往往隱蔽起來,不易發現,需在上午7點鍾以後至太陽下山之前採集。越冬的七星瓢蟲不食不動,只要找到,捕捉很方便,用手就能捉住。其他季節的七星瓢蟲善爬能飛,可以利用它的假死習性,用塑料袋迅速套住棲息著七星瓢蟲的枝條,抖動一下,七星瓢蟲立即掉落在袋裡,接著,把枝條抽出,扎緊口袋,就可以帶回實驗室。
折疊編輯本段人工飼養
人工飼養七星瓢蟲,首先要解決飼料問題。可以到野外採集天然飼料--蚜蟲,但這種方法費工多,有時還不易採到。所以用人工培養大量蚜蟲,滿足七星瓢蟲食用。可用蠶豆苗人工培養蚜蟲。當分栽的蠶豆苗長出3-4厘米高時,把野外採集的少量蚜蟲放在豆苗上,在室溫20-30℃、相對濕度60%-70%的條件下培養10
瓢蟲
-15天,蚜蟲就能大量繁殖,這時就可用蚜蟲作七星瓢蟲的飼料。
把七星瓢蟲放在玻璃瓶里,瓶底墊一張草紙,紙上放一個盛濕葯棉球的小瓶蓋,以保持瓶內的濕度,瓶口蓋上紗布,並用橡皮筋系緊。每瓶放進七星瓢蟲1-2對,每天投一次飼料,它們就能正常生活,並能繁殖後代。
七星瓢蟲一生要經過卵、幼蟲、蛹和成蟲4個不同發育階段。人工飼養七星瓢蟲的成蟲,室內的溫度要控制在20-25℃之間,相對溫度在70%-80%,成蟲產卵時要求溫度較高,可在25℃飼養。但飼養幼蟲以平均溫度20℃左右為好。
田間釋放
七星瓢蟲大量繁殖後,可以放到田間,幫助人類消滅蚜蟲和蚧蟲。如棉田出現大量蚜蟲危害,這時可以把七星瓢蟲散放到棉田裡,它就能將蚜蟲吃掉。
散發時,在棉田邊走邊放七星瓢蟲,走幾步放幾只,為求散放均勻。
1掌握好散放時間,以傍晚時散放為宜。因為傍晚氣溫較低,光線較暗,七星瓢蟲活動性較弱,不易遷飛。
2採用成蟲和幼蟲混放。因為幼蟲沒有遷飛能力,不會逃逸,而它也有吃蚜蟲的本領。
3散發前一天停止餵食,再進行散放,可以降低七星瓢蟲遷飛活動能力。
4散放後兩天內,不進行中耕和其他田間管理,以免使七星瓢蟲受驚遷逃。

C. 瓢蟲長什麼樣子 瓢蟲簡單介紹

1、瓢蟲呈圓形、體色鮮艷、具紅、黑或黃色斑點、背面強烈拱起、腹面通常扁平的樣子。從背面看,前胸背板和鞘翅基部常緊密相連,通常寬度相近。頭常嵌入前胸中,有時完全被前胸背板蓋住。前胸背板和鞘翅背面光滑,或常有或稀或密的細小短毛。

2、最古老的瓢蟲化石標本被發現形成於中侏羅紀,是一頭小型、近長圓形的甲蟲。真正能明確分類的,是在第三紀,例如,瓢蟲出現在漸新世、中新世和更新世;大麗瓢蟲出現在漸新世、中新世;梅鹿瓢蟲出現在漸新世;眼斑瓢蟲出現在中新世等。被整理的瓢蟲化石記錄甚少,但中國中生代的瓢蟲化石材料仍待整理,有可能對瓢蟲的演化提供豐富的材料。全世界有超過5000種以上的瓢蟲,其中450種以上棲息於北美洲。

D. 關於7星瓢蟲。

七星瓢蟲 Coccinella septempunctata
科學分類
界: 動物界 Animalia

門: 節肢動物門 Arthropoda

綱: 昆蟲綱 Insecta

總目: 內翅總目 Endopterygota

目: 鞘翅目 Coleoptera

亞目: 多食亞目 Polyphaga

總科: 扁蟲總科 Cucujoidea

科: 瓢蟲科 Coccinellidae
Latreille, 1807

亞科
瓢蟲亞科 Coccinellinae
紅瓢蟲亞科 Coccilinae
小艷瓢蟲亞科 Sticholotidinae
盔唇瓢蟲亞科 Chilocorinae
小毛瓢蟲亞科 Scymninae
食植瓢蟲亞科 Epilachninae[1]
刻眼瓢蟲亞科 Ortaliinae
隱脛瓢蟲亞科 Aspidimerinae[2]

瓢蟲為鞘翅目瓢蟲科(Coccinellidae)圓形突起的甲蟲的通稱,是體色鮮艷的小型昆蟲,常具紅、黑或黃色斑點。別稱為紅娘、金龜、金龜子(但金龜子實際上是指另一種甲蟲),甚至因為某些種其分泌物帶有臭味而俗稱為臭龜子(但這也是混稱)。

英文名ladybirds(又稱 ladybug)里的「lady」一般被認為是暗指在天主教信仰中的聖母瑪利亞。全世界有超過5,000種以上的瓢蟲,其中450種以上棲息於北美洲。瓢蟲的成蟲體長約數mm至1cm程度,體型呈半圓球狀,腳與觸角短小。體色有黑、赤、橙、黃、褐色等艷麗的色彩,身體上的圖樣也會因為種類的不同而多變。

目錄 [隱藏]
1 概要
2 生物生命周期
3 主要種類
3.1 肉食
3.2 菌食
3.3 草食
4 關連項目
5 圖片
6 參考資料
7 外部鏈接

[編輯] 概要
瓢蟲是典型的半翅目天敵,肉食性瓢蟲以蚜蟲、介殼蟲為食。屬於草食性的食植瓢蟲亞科(Epilachninae)則是極具破壞力的農業害蟲(例如墨西哥豆瓢蟲)。然而瓢蟲經常被利用作為生物防治劑,引進瓢蟲物種能夠驅趕並取代既有的瓢蟲。

某些種瓢蟲遭受到強烈物理刺激時,會呈現假死狀態,並且從關節處和刺處分泌出黃色的粘性刺激性體液。瓢蟲的體液具有強烈的異臭與苦味,藉此可以迴避外來敵人的攻擊[3]。 瓢蟲鮮艷的體色可以說是警告外敵用的警戒色。因此鳥之類的生物少有捕捉瓢蟲,但仍然有寄生蜂、寄生蠅、菌類等天敵存在。此外螳螂會補食馬鈴薯瓢蟲的幼蟲。

依種類不同則食性迥異,主要可以區分為補食蚜蟲、介殼蟲之類的肉食性,以白粉病菌等維生的菌食性,以茄科植物等維生的草食性共3種類。因此對農作物而言可以類分為益蟲與害蟲。近年來肉食性種類在農作物的有機栽培時,被利用作為取代農葯的而使用的生物農葯[4]。

[編輯] 生物生命周期

瓢蟲的幼蟲(照片中央 葉子前緣附近)瓢蟲為甲蟲類生物,會經歷卵 - 幼蟲 - 蛹 - 成蟲四階段的完全變態。

成蟲於交配後,會攀附在食物近處進行產卵。孵化後的幼蟲不具翅膀,腹部向後方延伸。身體上有突起與刺,和成蟲型態迥異。

甲蟲類之中有幼蟲與成蟲食性不同的情形,而瓢蟲多為幼蟲與成蟲取食相同的食物。此外肉食性的瓢蟲當食物不足時,會出現同類相食其他幼蟲或蛹的情形。

成長到一定程度後的幼蟲在植物的葉背等處結蛹。蛹呈橢圓形,翅膀短小,不過此時已經接近成蟲的型態。腹部會附著於枝幹處以避免掉落地面。剛破蛹而出的成蟲翅膀為黃色,但隨著翅膀硬化,會呈現出特徵的圖樣。

在春天至秋天可以常見到瓢蟲的成蟲。大部分的瓢蟲以成蟲的型態度過冬天,越冬之際會以集團形式躲在石頭與倒木的底下,集團的規模從數只到數百隻,甚至數萬只。

[編輯] 主要種類

[編輯] 肉食
七星瓢蟲(ナナホシテントウ)Coccinella septempunctata
廣泛分布於非洲、歐洲、亞洲的代表性瓢蟲。體長約8mm,翅膀為紅色,正如中文名稱所提示,其有7個黑色圖紋。在不同個體之間沒有圖樣的差異存在。以蚜蟲與葉蟎維生,當食物不足時幼蟲間會有同類互食的情形發生。
異色瓢蟲(ナミテントウ)Harmonia axyridis
廣泛分布於亞洲等地,和七星瓢蟲並列為代表性物種。體長約7mm。與七星瓢蟲不同的是體色變化性大,有黑底2個紅斑、黑底4個紅斑、紅與黃色多圖樣等。捕食蚜蟲。
六條瓢蟲(ダンダラテントウ)Menochilus sexmaculatus
體長約5mm,比異色瓢蟲略小。翅膀為黑底色4個紅斑,有和異色瓢蟲圖樣相近的種類在而不易分辨。以蚜蟲維生。
大龜紋瓢蟲(カメノコテントウ)Aiolocaria hexaspilota
又稱為六斑異瓢蟲,體長約12mm的大型瓢蟲。翅膀有黑底橙色的圖樣,由於和龜殼形象相似而得其名。捕食胡桃金花蟲的幼蟲。
龜紋瓢蟲(ヒメカメノコテントウ)Propylaea japonica
和大龜紋瓢蟲圖樣相似,但體長只有約4mm。食物來源為蚜蟲。
大突肩瓢蟲(オオテントウ)Synonycha grandis
體長約12mm的大型瓢蟲,數量稀少。捕食介殼蟲。
澳洲瓢蟲(ベダリアテントウ)Rodolia cardinalis
體長約4mm的小型瓢蟲。翅膀為紅色,有黑色圖樣。以捕食吹綿介殼蟲(Icerya purchasi)維生。原產地為澳洲,為了驅除吹綿介殼蟲而被引進到其他地方繁衍。
黑緣紅瓢蟲(アカホシテントウ)Chilocorus rubis
以捕食介殼蟲維生。多依附於梅樹上。學名里的「rubis」(拉丁語中紅色的意思)是由於其紅色紋路看起來像Ruby。

[編輯] 菌食
柯氏素菌瓢蟲(キイロテントウ)Illeis koebelei
亦稱為黃瓢蟲。體長約5mm。胸部上為白底的2個黑色斑點,整個翅膀皆為黃色。以白粉病菌等維生。
十二斑褐菌瓢蟲(シロホシテントウ)Vibidia odecimguttata
亦稱為白瓢蟲。體長約4mm。體色為黃褐色,有淡白的斑點。以白粉病菌等維生。

[編輯] 草食
瓢蟲科之中只有食植瓢蟲亞科為草食性。草食性瓢蟲的特徵為,與肉食性瓢蟲相較下翅膀不具光澤。

茄二十八星瓢蟲(ニジュウヤホシテントウ)Henosepilachna vigintioctopunctata
馬鈴薯瓢蟲(オオニジュウヤホシテントウ)Henosepilachna vigintioctomaculata
此二種瓢蟲體長約7mm,在淡褐色身體上有28個黑色斑點。馬鈴薯瓢蟲亦稱為大二十八星瓢蟲,身體和黑點比茄二十八星瓢蟲略大。由於它們會集體吃茄子與馬鈴薯的葉子而被視為害蟲。在食植瓢蟲亞科中馬鈴薯瓢蟲所分布的區域緯度最高,最北達到濱海邊疆區。茄二十八星瓢蟲則是自北海道以南,遍布到東南亞一帶。
波氏裂臀瓢蟲(ジュウニマダラテントウ)Henosepilachna boisvali
見於日本沖繩諸島、台灣蘭嶼等地。以葫蘆科植物的葉子為食。
鋸葉裂臀瓢蟲(ミナミマダラテントウ)Henosepilachna pusillanima
見於日本八重山諸島內的與那國島等地、台灣蘭嶼。

E. 七星瓢蟲的外形是什麼樣子的

七星瓢蟲的外形特徵:

身體卵圓形,背部拱起,呈水瓢狀。頭黑色、復眼黑色,內側凹入處各有1淡黃色點。觸角褐色。口器黑色。上額外側為黃色。前胸背板黑,前上角各有1個較大的近方形的淡黃地。小盾片黑色。鞘翅紅色或橙黃色,兩側共有7個黑斑;翅基部在小盾片兩側各有1個三角形白地。體腹及足黑色。

雌蟲:體長5.70一7毫米,寬4一5.60毫米,呈半球形,背面光滑無毛。剛羽化時鞘翅嫩黃色,質軟,3—4小時後逐漸由黃色變為橙紅色,同時兩鞘翅上出現7個黑斑點,位於小盾片下方者為小盾斑,小盾斑被鞘縫分割成兩半。

另外,在每一鞘翅上各有3個黑斑,鞘翅基部靠小盾片兩側各有1個小三角形白斑。頭黑色,額與復眼相連的邊緣上各有1淡黃色斑。復眼之間有兩個個淡黃色小點,有時與上述黃斑相連。

觸角栗褐色,稍長於額寬,錘節緊密,側緣平直,末端平截。唇基前緣有窄黃條,上唇、口器黑色,上顎外側黃色。前胸背板黑色,兩前角上各有1個近於四邊形淡黃色斑。小盾片黑色。前胸腹板突窄而下陷,有縱隆線,後基線分支。足黑色,脛節有2個刺距,爪有基齒。

腹面黑色,但中胸後側片白色。第六腹節後緣凸出,表面平整。

(5)墨西哥瓢蟲什麼樣擴展閱讀:

生活習性

除了冬季外,戶外蚜蟲堆間均有機會找到前來覓食的成蟲。本種分布非常普遍,但是

七星瓢蟲還是有機農業的象徵哦!

較少成群群聚。另外,人們還把它們稱為花大姐。

年發生多代。以成蟲過冬,次年4月出蟄。產卵於有蚜蟲的植物寄主上。成蟲和幼蟲均以多種蚜蟲、木虱等為食。系益蟲,應予保護。

捕食昆蟲:棉蚜、麥蚜、豆蚜、菜蚜、玉米蚜、高粱蚜

危害農作物: 棉花(棉蚜)、小麥(麥蚜)、豇豆(豆蚜)、白菜(菜蚜)、玉米(玉米蚜)、高粱(高粱蚜)

F. 甲殼蟲長什麼樣子

甲殼蟲長樣子如下圖:

擴展:

常見的甲蟲

1、瓢蟲瓢蟲的成蟲體長1.0~16.0mm,體型呈短卵型至圓形,身體背面強烈拱起,腹面通常扁平。從背面看,前胸背板和鞘翅基部常緊密相連,通常寬度相近。頭常嵌入前胸中,有時完全被前胸背板蓋住。前胸背板和鞘翅背面光滑,或常有或稀或密的細小短毛。 大多數瓢蟲具有以下3個特徵:即下顎須端節斧形,跗節隱4節式和第一腹板具後基線,這些特徵可與其它近緣種相區分。

2、螢火蟲內有磷化物發光質,經發光酵素作用,可發黃綠冷光;雌蟲多缺翅。成蟲壽命一般只有5天至2星期,發光用以吸引異性,發光時間一般只維持2至3小時,不同種閃光間隔不一樣。成、幼蟲均捕食性,一般多發生在水邊和溫暖潮濕的地方。其它兩科均白天活動,不發光。

3、屎殼郎世界有2萬多種蜣螂,分布在南極洲以外的任何一塊大陸。蜣螂能利用月光偏振現象進行定位,以幫助取食。有一定的趨光性。蜣螂大多都具有糞食性,可以將糞便滾動成球狀,推行向前。其主要以動物糞便為食,有「自然界清道夫」的稱號,又名「莫多升」。

形容黑的詞語有:

漆黑、烏黑、焦黑、黢黑、昏黑、黧黑、黑黯、暗黑、鵲黑、陰黑、淵黑等。

供參考。

G. 瓢蟲的種類

有七星瓢蟲、二星瓢蟲、四星瓢蟲、六星瓢蟲、雙七瓢蟲、九星瓢蟲、十星瓢蟲、十一星瓢蟲、十二星瓢蟲、十三星瓢蟲、十四星瓢蟲、二十八星瓢蟲、刀角瓢蟲、大紅瓢蟲、紅環瓢蟲、縱條瓢蟲、六斑顯盾瓢蟲、艷色廣盾瓢蟲等等。

1、七星瓢蟲

鞘翅紅色或橙黃色,具7個不規則黑色圓斑,其中一個黑斑由兩鞘翅中間接拼而成。年生4—5代。多見於田野、樹林、果園,嗜食小型昆蟲。

2、四星瓢蟲

四星瓢蟲背上有四顆紅色的斑點,兩大兩小,會飛,一般身體呈黑色,有紅色的斑點,長有黑色的翅膀,也有紅色鞘翅,帶有黑色斑點的種類,遇到敵害的時候可飛走。

3、六星瓢蟲

翅鞘黑色,翅鞘上共有六個黃色橢圓形斑,呈上四下二分布。體長3.5~4.3mm。前胸背板有2個白斑;翅鞘黑色,左右各有3枚黃色大圓斑。

4、雙七瓢蟲

鞘翅黑色,各有7個黃斑,按2、2、2、1排成內外兩行。腹面黑色,緣折及中胸後側片、後胸前側片的後半和第一腹板外側黃色。前、中足股節末端及脛節紅褐色,後足跗節及脛節末端紅褐色。跗爪黑色。

5、十三星瓢蟲

鞘翅基色為紅黃色至褐黃色,兩鞘翅上共有13個黑斑,其中1個位於鞘縫靠近小盾片處,每一鞘翅上有6個黑斑。腹面大部分黑色,緣折橙黃色,中、後胸側片黃白色和腹部1-5節側緣部分黃褐色

H. 瓢蟲是什麼樣子的

瓢蟲是一類非常漂亮的甲蟲,圓圓的身體,鞘翅光滑或有絨毛,通常黑色的鞘翅上有紅色或黃色的斑紋,或紅色、黃色的鞘翅上有黑色的斑紋,但有些瓢蟲,鞘翅黃色、紅色或棕色,沒有斑點;體長通常在1-15毫米之間.也有一些其他昆蟲很像瓢蟲,如一些葉甲(圖B),但瓢蟲的鞘翅上沒有明顯一列一列的粗大刻點,觸角及足都比較短.
從專業上說,多數瓢蟲具有以下三個特徵,即下顎須端節斧形,跗節隱四節式和第一腹板具後基線.然而,這三個特徵並非瓢蟲科所特有,也不是所有瓢蟲同時具有這三個特徵.如果從一個甲蟲中可找到二個或三個上述特徵,我們可以認定它是瓢蟲.但一些屬如展唇瓢蟲屬僅具後基線一個特徵.但這樣的種類並不常見,至今採到的標本數不多.

I. 哪些瓢蟲是益蟲哪些瓢蟲是害蟲

    瓢蟲為鞘翅目瓢蟲科圓形突起的甲蟲的通稱,是體色鮮艷的小型昆蟲,常具紅、黑或黃色斑點。瓢蟲的種類非常繁多,全世界記載約500屬5000種。中國已記錄近400種。在瓢蟲中,大部分為捕食性瓢蟲品種,植食性的瓢蟲品種約佔1/6(包括菌食性瓢蟲)。捕食性瓢蟲品種為益蟲,植食性的瓢蟲品種為害蟲。
一、捕食性瓢蟲有一定程度的專一性。
1、七星瓢蟲廣泛分布於非洲、歐洲、亞洲的代表性瓢蟲。體長約8mm,翅膀為紅色,正如中文名稱所提示,其有7個黑色圖紋。在不同個體之間沒有圖樣的差異存在。以蚜蟲與葉蟎維生,當食物不足時幼蟲間會有同類互食的情形發生。
2、異色瓢蟲廣泛分布於亞洲等地,和七星瓢蟲並列為代表性物種。體長約7mm。與七星瓢蟲不同的是體色變化性大,有黑底2個紅斑、黑底4個紅斑、紅與黃色多圖樣等。捕食蚜蟲。
3、六條瓢蟲體長約5mm,比異色瓢蟲略小。翅膀為黑底色4個紅斑,有和異色瓢蟲圖樣相近的種類在而不易分辨。以蚜蟲維生。
4、大龜紋瓢蟲又稱為六斑異瓢蟲,體長約12mm的大型瓢蟲。翅膀有黑底橙色的圖樣,由於和龜殼形象相似而得其名。捕食胡桃金花蟲的幼蟲。
5、龜紋瓢蟲和大龜紋瓢蟲圖樣相似,但體長只有約4mm。食物來源為蚜蟲。
6、大突肩瓢蟲體長約12mm的大型瓢蟲,數量稀少。捕食介殼蟲。
7、澳洲瓢蟲體長約4mm的小型瓢蟲。翅膀為紅色,有黑色圖樣。以捕食吹綿介殼蟲維生。原產地為澳大利亞,為了驅除吹綿介殼蟲而被引進到其他地方繁衍。
7、黑緣紅瓢蟲以捕食介殼蟲維生。多依附於梅樹上。
瓢蟲亞科的大部分和刻眼瓢蟲亞科主要以蚜蟲為食,小毛瓢蟲亞科和小艷瓢蟲亞科捕食蚜蟲、介殼蟲、粉虱、葉蟎;其中食蟎瓢蟲族專食葉蟎,是葉蟎的重要天敵;隱脛瓢蟲亞科捕食蚜蟲和介殼蟲;盔唇瓢蟲亞科捕食有蠟質覆蓋物的介殼蟲(如盾蚧、蠟蚧等),其唇基向兩側和向前伸展,成為掀開蠟質介殼的特殊構造;四節瓢蟲亞科和紅瓢蟲亞科取食綿蚜和綿蚧,其幼蟲背面亦覆蓋蠟粉或蠟質絲,外形與取食對象相似(擬態)。在捕食性的瓢蟲中,七星瓢蟲是古北界常見的蚜蟲天敵,中國採取助遷和保護的方法用它來防治棉蚜。澳洲瓢蟲於1888年從大洋洲引入美國,以防治當時嚴重為害柑橘的吹綿蚧。散放後的第二年,吹綿蚧的種群數量明顯下降。隨後,又引入到其他熱帶和亞熱帶地區,也都取得長期控制吹綿蚧的良好效果,成為引進天敵的第一個著名成功範例。小紅瓢蟲原產於亞洲南部,1928年自日本引入塞席爾共和國、加羅林群島、馬里亞納群島、馬紹爾群島以防治塞席爾吹綿蚧。這也是引進天敵防治害蟲的成功範例之一。中國曾把大紅瓢蟲移殖到湖北省宜都縣,以防治柑橘園內的吹綿蚧,同樣取得良好的效果。
二、植食性瓢蟲,只有食植瓢蟲亞科為草食性。草食性瓢蟲的特徵為,與肉食性瓢蟲相較下翅膀不具光澤。
1、茄二十八星瓢蟲和馬鈴薯瓢蟲,此二種瓢蟲體長約7mm,在淡褐色身體上有28個黑色斑點。馬鈴薯瓢蟲亦稱為大二十八星瓢蟲,身體和黑點比茄二十八星瓢蟲略大。由於它們會集體吃茄子與馬鈴薯的葉子而被視為害蟲。在食植瓢蟲亞科中馬鈴薯瓢蟲所分布的區域緯度最高,最北達到濱海邊疆區。茄二十八星瓢蟲則是自北海道以南,遍布到東南亞一帶。
2、波氏裂臀瓢蟲見於日本沖繩諸島、台灣蘭嶼等地。以葫蘆科植物的葉子為食。
3、鋸葉裂臀瓢蟲見於日本八重山諸島內的與那國島等地、台灣蘭嶼。
    食植瓢蟲亞科的大多數種類取食茄科、葫蘆科、菊科植物,也有的取食豆科、禾本科、葡萄科、八仙花科、毛茛科、蕁麻科、五味子科、馬鞭草科、茜草科等植物,少數種類取食蕨類(海金砂科)。其中一些種以栽培作物為食,例如分布於古北界的馬鈴薯瓢蟲和分布於印度-馬來亞區的茄二十八星瓢蟲危害馬鈴薯和茄子;分布於印度-馬來亞區的瓜裂臀瓢蟲為害瓜類;分布於印度-馬來亞區的大豆瓢蟲和分布於北美的墨西哥豆瓢蟲為害大豆。這些都是重要的栽培作物害蟲。
三、菌食性瓢蟲,在瓢蟲亞科中的食菌瓢蟲族以真菌(白粉病菌的菌絲和孢子)為食。
1、柯氏素菌瓢蟲亦稱為黃瓢蟲。體長約5mm。胸部上為白底的2個黑色斑點,整個翅膀皆為黃色。以白粉病菌等維生。
2、十二斑褐菌瓢蟲亦稱為白瓢蟲。體長約4mm。體色為黃褐色,有淡白的斑點。以白粉病菌等維生。
 
 
 
 
 
 

J. 你知道哪些關於瓢蟲的知識

‍‍

瓢蟲是全變態昆蟲,即幼期的形態與成蟲完全不一樣。一生要經歷4個蟲期:卵、幼蟲、蛹和成蟲。卵:通常是卵形或紡錘形的,顏色從淺黃色到紅黃色,不同瓢蟲種類中,卵的長度0.25~2.00mm不等。雌蟲產卵時,卵通過雌蟲的精子貯存器開口時才受精,這時精子通過卵一端的許多小孔(卵孔)進入卵內。幼蟲:卵孵化後,爬出來的小幼蟲會停在卵殼上,通常幾個小時,至多一天,等待體表、口器等器官硬化。隨後小幼蟲分散覓食。通常有3次蛻皮而把幼蟲分為4個齡期。蛻皮前停止取食,用它尾部的肛器固定在基質上,頭向下而蛻皮。化蛹前,4齡幼蟲不食不動。如遭干涉,體可利起來,但有時未見有外來影響,它也可挺立起來。有些人把這一時期單列為「前蛹期」。蛹:多數裸露,即在化蛹時把幼蟲的蛻皮殼蛻在與基質相粘的一端。在生長季節,多數瓢蟲的卵歷期為2~4天,幼蟲9~15天,蛹4~8天,從卵到成蟲出現需16~25天。

‍‍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016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342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357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947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983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644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560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1144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617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