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觀西班牙 » 墨西哥暴捶節是什麼意思

墨西哥暴捶節是什麼意思

發布時間: 2022-07-18 03:11:16

A. 三皇炮捶的基本理論

三皇炮捶的基本理論主要在「炮捶根」內,什麼叫根?根基、基礎也。它是炮捶拳藝的要領和根本,是基本理論總的名稱。其內容豐富、充實、廣泛,包括了:炮捶拳歌訣,大槍歌,手歌,身法口訣,十二炮法,炮捶五要等,總量名稱就叫「炮捶根」。「炮捶根」內容豐富,實用性強,它來源於會友鏢局多位著名鏢師的口述和實踐經驗,並由他們的弟子整理而成的理論寶庫,也是三皇炮捶後代傳人遺留下來的武功紀要,此非少數人所作,是歷代的心血結晶。因此它有極為重要的保留價值,也是喜愛炮捶必須學習的理論基礎。《炮捶根》的全部內容都是用口訣和歌訣形式寫成的,順口、好記、易懂,但真正理解卻要從長期實踐中來。其中用各種動物的動作和神態,生動形象地刻畫出三皇炮捶拳的風格特點。下面將「炮捶根」的部分內容分述於後:
1、三元:
練炮捶要講胸元、背元、虎口元,此為三元。胸元就是要求含胸拔背沉肩墜肘,不能腆胸疊肚。胸空則靈,腰變則活,兩肩抱攏,虎背自元。松肩墜肘,有利攻守。這是胸元和背元,與它配合還要講胯動腰隨,腰動胯合方可致用。虎口元就是扣爪,屈指扣爪,虎口自元。屈指練的是入木三分的扣刻之力和抓拿之功。扣爪圈虎口練的是外撐勁,是拳譜所講的「雕爪蛇腰出水龍」的雕爪。雕是大鷹,爪是炮捶拳的手型,練的是鷹爪力。
2、三平:
三平是對拳和腕部在技擊實踐中使用方法上的具體要求,即:大指扣、四指攏、拳頂平、虎腕挺。虎腕是形容肘活則手靈,變化多端。具體要求緊握拳關節挺擊實面不傷。
3、三沉:
三沉是沉肩、沉氣、沉肘。沉肩則背松腰靈,沉氣則腰實脈通,沉肘則守門護胸。炮捶要講:打時放長擊遠,收時快似閃電,進與退要抽撤連環。三沉之要是松、順、通,即身上要松,功法要順,氣血要通。
4、四正四隅
即東西南北,東南、東北、西南、西北,四面八方犄角旮旯,前後左右的意思。技擊實用講真假虛實,變化莫測,步法靈活,進退自如。炮捶的四正四隅,是講運用在技擊攻守中的手法、腿法與身法三個方面的關系。身手腿三個方面,既分上中下,又各有不同用法,要密切配合互不可分。在運用中有時以手為主,有時以腿取勝,都是以身法配合,才能進退自如,妙在其中。
5、關於身法,身法與腰密不可分,互為所用。身法為整體,腰為中樞,講身必講腰,有腰必有胯,腰轉胯合,胯動腰隨乃運氣活身之道。身法講整體的形態美感和氣勢神韻。腰胯講靈活,腰法與練功和運用的關系極為重要,腰是一身之軸,一技之本,一法之根。不論演練或應用,都應該動則有法,擊則有方,發則有力,至則有點。在實際應用上有腰才能有實力,有腰才能擊中要害打在點上,沒有腰法就什麼也談不上。腰法運用要胯配合,擰腰必須轉胯,腰轉胯合,胯動腰隨方可為力。實際應用上要講:腰要活,肘要合,腰是軸,臂是桿,肘是環節手是點。著力部位要明確,沖在拳頂,戳在指梢,切在掌沿,踏在掌根。一團一展,一合一開,一收一放全離不開腰和胯。更好地運用腰法應該是:收之有法,放之有力,動作靈活,走似龍蛇,神態生動,用法巧妙,協調統一,變化莫測,以上諸項皆以腰為本也。拳譜雲:磨轉千遭臍不動,就是強調腰功的重要性和腰功與身法的關系。
6、關於手法:
手法是技擊對抗運動中第一的、行之有效的實用方法。在訓練中還要講手型。凡是攻進退守,劈打遮攔都是以手為主,講的是手法運用,炮捶拳在手法運用上,主要表現在拳、掌、鉤、爪、指五種手型的運用上。講手法是個概念,五種手型的運用,都包括在手法之中。但分開來講,又各有不同的具體內容。三皇炮捶的「夫子三拱手」,就是神拳宋邁倫所創造的實用技擊手法,後來為會友鏢局一些著名鏢師所擅用。其中主要內容就是搓、刁、掠、帶的技術,再加上「本力勇」這個根本的力量,結合起來就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拳法運用要講:頂沖掛撩,掌法講:劈撐踏撞,鉤手講:搜,搜就是抄。鉤手在器械演練中是配手,俗話說:「配手合,套路活」。可見配手在套路演練中的重要性。爪是炮捶拳特有的手型和手法,爪的形象取之於雕,拳譜雲:「雕爪蛇腰出水龍」就是爪的形象與技法。爪用之於抓拿刁捋,拍打擊身,用時十指緊扣(摳)要有入木三分之感。要求是有方法還要有功力,功力應是第一的,沒有功力任何方法無以為用。指法,在炮捶拳用於兩個方面,一是練劍的劍訣,二是分叉指又叫二指掌,實用於技擊。在二趟炮捶里的「托腮掐喉」和「二龍戲珠」用的就是環形掌和分叉指。
7、關於腿法:炮捶拳的腿法和步法緊緊相連,配合運用,但與長拳有所區別。它沒有長拳的騰空旋轉,彈跳擊拍之類的動作,主要以底樁為主,它配合腿法中的前蹬後點,踢彈掃掛,蓋撩,並結合步法中的擦步、擠步、套步、插步靈活運用。再加上身法中的挨膀擠靠,胯打腰撞等,形成一套較完整的實用方法。炮捶拳的技法重點要表現在蹲樁下式,四六為根(腳下是四六步,前四後六,前虛後實,交替運用)和直出直入,擠進擰出(擠步進去就是進步插襠,擰出就是以腰代身,擰轉出來便於換式變招)。
8、關於肩肘腕手:
肩隨肘,肘隨手,手動腕隨,肘動肩移,前手走後掩肘,手要硬,腕要活,肘要掩,肩要合。肩肘腕,胯膝足各部關節在實際應用中是一回事,又不是一回事。在對抗性的運動中,身體各個部位協調一致,互相順應時,整個身體各部關節是一回事,這樣發力時才能打成一個整勁,防守時才能快速靈活。但是在將要被他人所制時,就不能直胳臂硬腿的,而是應該松肩、松肘、松腰,以散全身之力,要松得一點勁全沒有了,叫對方摸不著拿不準,象泥鰍一樣才行。這是為了更好地隨機應變,找對方的薄弱環節,抓住一點而發其力。松的時候就要松到肩是肩的,肘是肘的,腕是腕的,手是手的,肩、肘、腕、手全都成了一節一節的零碎。與它們配合的則是胸含肘抱,胯動腰隨。
9、五形:猿、熊、虎、甲、龍為炮捶拳的五形。就是用五種動物的形象,體現在漢族武術運動之中,用武術的動作和神態,來展現它生動具體的形象。它不僅具有每種動物的特點和本能,體現在漢族武術運動的技擊內容之中,而且還要給人一種生動活潑,美的藝術感受,這些就是「五形」所要表現的內容。
(1)、猿,就是猿猴。猿的體積小、動作靈巧,外形類似猩猩但又和猩猩不同,猿沒有猩猩的力氣大。練炮捶拳學猿,學它的靈活敏捷,猿能上樹如走平地的本領,在技擊運用上則應突出它的快速准確,萬無一失的運動規律。這個規律不好掌握,運動員一定要堅持長期刻苦實踐,才能做到隨機應變,快而不亂,這是技術上的上乘之功。
(2)熊,熊是笨拙的動物,它和牛、豬雖然長相不一樣,性格卻有點相同,都是慢性子,動作遲緩,慢慢騰騰。炮捶拳學熊,主要取它的沉著穩重,壯實如山的特點。換句話說,炮捶底樁的沉穩扎實,就是取意於熊的笨重壯實的特點。當然,在實用中光強調笨重就不行了,應揚長避短,盡其能而為所用。
(3)虎,虎的形象威武,
搏鬥技能有三:一撲、一掀、一剪,非常厲害,也是虎的本能。常言:龍生雲,虎生風,證明了獸中之王的氣勢。炮捶拳學虎要學它的猛獸下山磅礴之勢,萬鈞之力和它的三項本能。這是從形態與技法上講,武術動作上要講虎背熊腰。炮捶拳中的三元:胸元、背元、虎口元的「元」,就是要求虎背要圓。這是從炮捶拳式架的背和腰的形態上講,動作起來則要求「雕爪蛇腰」。拳譜上說含胸拔背,雙肩抱攏,沉肩掩肘,封閉自如,拳法上還要求「三沉」。
(4)甲,即龜。要學它的伸縮性,在技擊實用上要充分體現出它的伸縮自如的動物本能。武術進擊為伸,退守為縮,變化神速,取之為用。
(5)龍,取其氣勢。要體現出青龍出水、騰雲駕霧,見首不見尾和龍騰虎躍的氣勢來。在炮捶里要表現出一定的威力,學龍要有龍形、龍意、龍的形態和氣勢。當然誰也沒有看見過真龍,龍、鳳凰、麒麟都是人們想像中的動物,實際並不存在。據說龍分九種,各有各的氣質。也有人說,龍有十三,九種有別。美術家們稱龍的形態是:頭似牛,身似蛇,角似鹿,爪似雞,尾似龜。特藝行業的藝術家們說:龍是豬嘴狼牙。過去還有什麼:九龍杯、九龍壁和葉公好龍的故事等等。這都說明人們對於龍的形態是喜愛的。因此在拳藝的演練中,要創造出意似蛇龍的形象來。拳譜雲:雕瓜蛇腰出水龍,就是要練出青龍出水的氣勢來體現炮捶拳的拳勢。
10、五要:
炮捶「五要」內容豐富,項目繁多,它是「炮捶根」的內容之一,也是炮捶拳理論的精華所在,此文只論述其中一項,即「身法歌訣」之一。
原文:
「浮氣要聚,本力要勇,虎腕要挺,腰眼要靈,心血要活。天門扛,腰脈提,倉門歉氣分陰陽。肚講陰陽沉,陰聚陽散,八卦為根。總得一身之法。何為一身之法?勁從足下起,還得丹田足。緊五把,表六節,七節沉,八節挺,九節靈,十節攻,十一節蹬,十二把,十三心肝脾肺腎,十四脹肚入槽,方得周身之理」。
釋義:
「浮氣要聚」:氣即術之本也。氣沉而靜,意燥則浮,氣聚則力實,氣散則體靈。靜則聽,暴則不明,氣要聚合方可為力。拳譜雲:「炮捶以氣為主,以理當先。」究其實意,氣聚則剛發。什麼是氣呢?呼吸為氣,身體內部之動力為氣,推動血液循環,能使肌肉伸縮為氣,故氣乃人之生命要素之一。多舒暢,少急促,免暴躁為養氣之道。什麼是理呢?即:方法、要領、道理,內含之意也。理通則意達,講的是心靜、氣沉,意識集中之意也。
「本力要勇」:本力就是生來就有的力氣。比如一個人的勁大勁小,是身體素質重要因素之一。一個人的勁兒,一般說來有兩種內容,一種是先天的力,一種是後天的功。先天的力是生來就有的自然力,是沒有經過鍛煉改造的拙力,是不帶有技術性的一種勁兒。後天的功是武術的勁,是經過長期鍛煉而得到的,帶有技術性的一種勁,也叫功力。這種勁兒不僅有技術性,還包括技巧性,這個勁要講究充實完整,協調統一,也可以說本力加功力就是炮捶的勁。「勇」就是有膽有力。有膽無力,有也沒用;有力無膽,有也空空;膽量和力量結合才能發揮作用。身體素質好是鍛煉的結果,是長期實踐而得到的,有了好的身體素質,要通過一定的方法表現在力量上,常言說:練什麼就有什麼,不練哪項就沒有哪項好的身體素質,也談不上有什麼本力。「勇」講的是實力和膽量,實力和膽量是鍛煉出來的。俗話說:一力降十會,以巧破千斤,任何巧若是沒有實際力量作基礎,是沒有意義的。沒有實力出不來巧,單純的巧作用不大,盡管人與人的生理和體質條件有一定差別,但是實踐的作用是必不可少的,是最主要的。本力勇的主要內容就是強調實踐出真知。「虎腕要挺」,什麼是「虎腕」,它和拳譜里講的「雕爪」與「蛇腰」一樣,是生動的形容,虎腕就是腕子。打拳動手不折腕子,就要有挺勁,虎腕挺而發之有力,擊實而不傷。就是說打出去很有力量的拳或掌,擊中對方時有挺勁才不至於戳了腕子。挺腕子的關鍵在於肘,肘活則手靈,變化多端。雕爪是手型,蛇腰是身法。
「腰眼要靈」,拳譜雲「磨轉千遭臍不動」,講的就是腰的用法。敵在外而我在內,敵走一步而我動一點,敵走大圈,我走小圈。腰是中樞,系全身之脈不可不靈,用時要象珍珠走玉盤一樣隨心所欲,要靈活到象一顆滾動的鋼珠。「心血要活」,氣血要合,氣動無形血有形,心與氣、氣與血密切關聯。氣要順方可流暢無阻,血要活方可貫注全身。氣血舒暢順達,動作才能順利進行,血液流通才能氣貫四梢,血走四肢八節運動時才能協調,才有板眼、有節奏,體現在精氣神上。「天門扛」,天門即頭頂,也叫幸腦門兒。扛就是挺脖子,好象頭上放著東西往上頂一樣,炮捶叫懸頂收頦。拳譜雲:「天門扛頭如頂物,心氣散意不旁馳」,講的就是懸頂收頦、舒胸散氣、意識集中。天門扛可以振作提神,脖子一挺上身就整,帶動兩肩兩膀完整、充實、有力。練功夫不能丟頂,丟了頂就丟了練武術的精氣神,就沒有了氣勢神韻了。
「腰脈提」,練炮捶的腰一講活、二講合、三講沉穩、四為主。活是動作要靈活,拳譜雲:「雕爪蛇腰出水龍」是腰部的靈活性和它的氣勢。合是腰胯相合,互為所用。沉穩是炮捶拳的根本,要體現在斜馬襠小弓步和進退的步法上。提是要提肚填小腹此為本也。
「倉門歉氣分陰陽」,倉門指丹田,歉氣即少,不滿足的意思。分陰陽講兩手兩足,一上一下,一前一後,即動作上的一虛一實,虛實相生相化相互配合之意。它內在的含意是要求做到收腹含胸、沉肩、沉氣、沉肘。拳譜雲:「陰聚陽散,拳打團發」,陰陽就是聚散,團發就是收放。
「肚講陰陽沉」,陰聚陽散,重要在沉,就是要求虛胸壯腹,氣納丹田。炮捶拳打的是沉穩剛健,充實有力。因此氣沉式穩、朴實無華是三皇炮捶拳的根本。陰聚陽散就是拳打團發,一收一放,一團一展,陰是收縮,陽是發出,關鍵在於沉著穩重,鬆散自如,擊之而有力,充實而剛健,穩健而不可搖。陰陽肚可聚可散,可吸可壯。聚散,吸壯皆收放也。
「八卦為根」, 所謂八卦即四正四隅八個方位,自己佔中心,亦可為九宮,左顧右盼,生死交換,進「出」瞬息萬變。根即足下,根基也。炮捶的步型前四後六,前虛後實,又叫方磚步,此步型便於進退,易於攻守,虛實互換,跟進(後腳跟進),帶出(前腳帶出),進退連環,本身守中,根在足下。
「勁從足下起,還得丹田足」,這兩條一講力二講氣,講的是炮捶拳的根本。力起於足下為根,氣鼓盪於腹內為主。如炮捶拳的小弓步就是以後足為根,不能拔根擰鑽。步法中的擦步、擠步、帶步就是以腰帶身,以前帶後或是以後帶前,重心要落在腿上,完成動作後,腳就是根。前如空後如丁,前虛後實,這是前進的步;後腳帶前腳隨,後實前虛,這是後撤的步,動是一腳為主,扎實兩足為根。丹田足就是氣歸丹田,講丹田之氣,練是一個方面,關鍵在於守元,又叫「看氣」。沒有充實的元氣,什麼也談不上。一個人體質條件再好,精力不充足,體力也充實不了。精實而體壯,氣實而無懼,力實而勇為武術之要。
「緊五把,表六節」,也有叫扌票六節的。五把指的是上下十指(趾),手指與腳趾。拳譜雲:「雕爪蛇腰出水龍,金鉤入地得太平」,這就是炮捶拳的手和腳。緊是要有內含之力,緊五把就是十指緊扣,或是足趾抓地。表六節或扌票六節是內與外的兩種不同含意,表,是表示,表明,表現出來,是發作出來,是把內含的東西用動作形態表現出來。比如吃中葯用蘆根水做引子,為的是表汗。所以說表六節是含於內而形於外的意思。所謂六節,一可以理解為:肩肘腕胯膝足,通身上下六部關節的總稱。二也有泛指的意思。因為它並不僅限於六個關節部位。要想完成一個完整的動作,從發動到發功力,從內到外,若是沒有全身各主要部位的密切配合,要想取得得心應手的效果是不可能的。具體到實際運用,就應是從里到外,也就是含於內而形於外,既起到了內部發動的作用,又表現在動作的形態上,這就叫表六節。關於扌票六節,是扌票在一起的意思。是講收或團,不是展開放,是表於外而合於內的東西。意思是全身各個部位擰成一股繩,扌票成一股勁兒,這樣拳發出去才能充實有力,打出真正的剛勁和整勁,這里講的是內含的東西。唯有對炮捶拳有了較深刻的理解和體會,才能發現這些表於外而含於內的基本內容。打個比方說:炮捶拳的沉肩、沉氣、沉肘,沉肩沉肘容易發現,而沉氣就不易看出。再如「雕爪蛇腰」外形的動作能夠看得清楚,而同樣是有形的表現「金鉤入地」,它表現的足趾抓地,形是在鞋和襪子裡面,怎能看得見呢?因此扌票六節雖有外部形態的表現,但內含之意才是它的核心。
「七節沉、八節挺、九節靈、十節攻、十一蹬、十二把、十三心肝脾肺腎、十四脹肚入槽,方得周身之理」。從七到十四的數,是順序排列的數目字,並不代表具體內容,也不說明幾就是幾個關節或第幾關節。如七節沉既不是說七個關節的沉,也不是說第七關節是沉。它講的是炮捶拳的「三沉」,沉肩、沉氣、沉肘,重點放在沉字上。八節挺是「虎腕要挺」,九節靈是腰部活動。「十節攻」是弓箭步的前弓腿,炮捶講弓腿膝不過足,十字捶肩不過膝。「十一蹬」就是足根,仍然講弓步,這里指後腿,足根要蹬上勁,不準拔根擰鑽;後腳跟就是根,要蹬在根上,這就是「勁從足下起」。十二把是手和腳,「雕爪」與「金鉤」。雕爪要鋒利,金鉤應入地,手腳抓撓,是功力也是技法。十三心肝脾肺腎,是講通過運動對於身體內部的五臟六腑和各生理機能的影響,起到了加速新陳代謝的作用和促進血液循環的效果。十四脹肚入槽,是講運動以後達到了胸舒氣散,骨軟筋活,精神振奮,氣納丹田,舒暢愉快的目的。最後一句是「方得周身之理」,是綜合歸納的意思。

B. 九月十四日是什麼節

★中國

◎陽歷

9月10日 教師節-----TEACHER'S DAY
定教師節為 9月10日,是考慮到新學年開始,學校要有新的氣象,師生要有新的感覺。新生入學伊飽即開始尊師重教活動,可以給教師教好、學生學好創造良好的氣氛。

9月9日 毛澤東逝世紀念----Mao Zedong passed away the commemoration

9月28日 孔子誕辰---Kong Zi birthday

◎陰歷

農歷九月初九 重陽節 -- Double Nineth Festival

★美國

9月的第一個星期一 勞動節 ---Labor Day
旨在向美國的工人們表示敬意,通常要遊行對大多數美國人來說,它標志著夏天假期的結束,而對許多學生來說,它意味著新學年的開始。

9月勞動節後的第一個星期日 祖父母(外祖父母)節 ---Grandparents'Day

★法國

9月的第三個周六和周日 遺產日---Inheritance date

★日本

9月15日 敬老節-----OLD PEOPLE'S DAY

陰歷8月15日和9月13日夜晚 賞月 ---Enjoys looking at the moon

★巴西

9月7日 國慶日(獨立日)---National Day

★智利

9月18日 國慶日(獨立日)---National Day

★越南

9月2日 國慶日(獨立日)---National Day

★沙烏地阿拉伯王國 (Kingdom of Saudi Arabia)

9月23日 國慶日(獨立日)---National Day

★耶路撒冷

猶太人的新年在9月,為期兩天,其最富特色的儀式是吹羊角號。節後有10天的時間為贖罪日做准備。號角聲提醒人們謹記上帝創造世界、人要接受上帝審判的教導,呼喚人們真心懺侮,改邪歸正。

★亞美尼亞

9月21日 亞美尼亞共和國獨立日---National Day
1991年9月21日亞舉行全民公決,正式宣布獨立

★卡達

9月3日 國慶節(獨立日)---National Day

★世界節日

9月1日 利比亞九月革命節-----The Great 1st of September Revolution (LIBYA)

9月2日 越南國慶日-----National Day (VIET NAM)

9月3日 聖馬利諾國慶日-----National Day (SAN MARINO)

9月7日 巴西獨立日-----Independence Day (BRAZIL)

9月8日 國際掃盲日---International Anti-illiteracy Day
目的是動員世界各國和有關國際機構同文盲現象作斗爭,並希望通過國際掃盲日活動推動掃盲工作的開展,使各國適齡兒童都能上學、在校學生不過早輟學、成年文盲有受教育機會。

9月9日 朝鮮共和國日-----Day of the Founding of DPPK

9月10日 中國教師節---Teacher's Day
定教師節為 9月10日,是考慮到新學年開始,學校要有新的氣象,師生要有新的感覺。

9月10日 世界預防自殺日

9月12日 維德角國慶日-----National Day (CAPE VERDE)

9月12日 衣索比亞人民革命日-----The people's Revolution Day (ETHIOPIA)

9月14日 世界清潔地球日

9月15日 第三個星期六 全國國防教育日

9月16日 墨西哥獨立節-----Independence Day (Mexico)

9月16日 中國腦健康日--- Chinese brain healthy date

9月16日 國際臭氧層保護日---International Day for the Preservation of the Ozone Layer
保護臭氧層就是保護藍天,保護地球生命。

9月18日 智利獨立日-----Independence Day (CHILE)

9月18日 「九一八」事變

9月18日 國際和平日九月第三個星期二

9月20日 全國愛牙日---The nation loves the tooth date
宗旨是通過愛牙日活動,廣泛動員社會的力量,在群眾中進行牙病防治知識的普及教育,增強口腔鍵康觀念和自我口腔保健的意識,建立口腔保健行為,從而提高全民族的口腔健康水平。

9月21日 世界停火日---World Cease-fire Day
大會邀請所有會員國、聯合國系統各組織、區域組織和非政府組織以及個人以適當方式,包括通過教育和公眾宣傳慶祝國際和平日並同聯合國合作實現全球停火。

9月22日 馬里宣布獨立日-----Proclamation of Independence (MALI)

9月23日 國際聾人節(9月第四個星期日)

9月23日 世界兒童日

9月23日 秋分

9月30日 波札那獨立日-----Independence Day (BOTSWANA)

9月27日 世界旅遊日-----WORLD TOURISM DAY
是全世界旅遊工作者和旅遊者的節日。

9月30日 世界心臟日(最後一個星期日)

9月第三個星期二 國際和平日---International Peace Day
大會宣布國際和平日為全球停火和非暴力日,並邀請所有國家和人民在這一天停止敵對行動。

9月第三個星期六 全國國防教育日---Nation defense ecation date

9月第四個星期日 國際聾人節---International Day of the Deaf

9月的最後一周 世界海事日---World maritime affair date
是由國際海事組織確定的,由各國政府自選一日舉行慶祝活動,以引起人們對船隻安全、海洋環境和國際海事組織的重視。

★各國國慶日

9月1日 利比亞九月革命節
9月2日 越南 國慶日(獨立日)
9月3日 卡達國慶節(獨立日)
9月3日 聖馬利諾國慶日
9月7日 巴西 國慶日(獨立日)
9月9日 朝鮮共和國日
9月12日 維德角國慶日
9月12日 衣索比亞人民革命日
9月16日 墨西哥獨立節
9月18日 智利國慶日(獨立日)
9月21日 亞美尼亞共和國獨立日。
9月22日 馬里宣布獨立日
9月23日 沙烏地阿拉伯王國國慶日(獨立日)
9月30日 波札那獨立日

你找一下吧,貌似9.14不是任何節日

C. 婦女節墨西哥多地爆發女性抗議,她們是為了什麼進行抗議

眾所周知,3月8日是國際婦女節,制定這個節日的初衷是,維護女權、促進男女平等與社會和諧,相比以前,雖然女性地位逐漸提高,但還是沒能做到男女平等,特別是印度,女生幾乎是沒有地位,只能淪為勞動和生育的工具。雖然時代的發展取得較好的結果,但這個社會對女性來說是很苛刻,最新新在全世界都存在,不僅要求女性照料好家庭,還要事業有成。可以說女性是一個柔中帶鋼的群體。

相比於男性,女性確實屬於弱勢群體,但不意味著女性人權就可以不受保護。希望世界多一份包容,共同構建和諧地球村。

D. 9月16日的節日風俗

中國腦健康日
簡介
2000年9月16日,我國把每年9月命名為「腦健康月」。中國醫促會腦健康專業委員會的王忠誠等百餘位著名專家學者發出倡議,將每年9月16日定為「腦健康日」。
國際臭氧層保護日
簡介
每年的9月16日是國際臭氧層保護日。 隨著人類活動的加劇,地球表面的臭氧層出現了嚴重的空洞,1974年被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的教授羅蘭(F.Sherwood Rowland)和穆連(Mario Molina)發現。 保護臭氧層就是保護藍天,保護地球生命。 1995 年1月23日聯合國大會決定,每年的9月16日為國際保護臭氧層日,要求所有締約國按照《關於消耗臭氧層物質的蒙特利爾議定書》及其修正案的目標,採取具體行動紀念這個日子。
墨西哥獨立日
簡介
墨西哥獨立日,墨西哥人民為了紀念伊達爾哥,就以發出「多洛雷斯呼聲」的日子——9月16日,定為墨西哥的獨立日。
1810年9月16日,墨西哥獨立運動的領導人伊達爾哥(1753-1811年)敲響了教堂的鍾,召來了附近的農民和城市貧民。年近60的伊達爾哥登上講台,庄嚴宣布:「對於我們,國王也好,捐稅也好,再也不存在了。這些可惡的賦稅,是殘暴和奴役的象徵,壓迫了我們3個世紀。」接著,他高聲問道:「你們願意自由嗎?三百年前,可恨的西班牙人奪去了我們祖先的土地,你們願意奪回來嗎?」群眾齊聲高呼:「獨立萬歲!」「絞死殖民強盜!」這就是墨西哥歷史上著名的「多洛雷斯呼聲」,它揭開了墨西哥獨立戰爭的序幕。後來在獨立戰爭中,伊達爾哥被叛徒出賣而被俘,於1811年7月30日英勇就義。後來,墨西哥人民為了紀念伊達爾哥,就以發出「多洛雷斯呼聲」的日子——9月16日,定為墨西哥的獨立日。
巴布亞紐幾內亞國慶日
簡介
9月15日是巴布亞紐幾內亞國慶日。1975年9月16日脫離澳大利亞宣布獨立,成為英聯邦成員國。[1]
巴布亞紐幾內亞位於南太平洋西部,屬英聯邦成員國,包括新幾內亞島東半部及附近俾斯麥群島、布干維爾島等共約600餘個大小島嶼。國名由巴布亞和新幾內亞兩部分組成,得名於島名。巴布亞紐幾內亞是世界上最不發達的國家之一,現在是英聯邦成員。經濟主要是農業,農業占巴布亞紐幾內亞經濟34%(2003年)。主要出口有礦產和農產咖啡、可可、椰干、棕油、橡膠、木材及海產等。巴布亞紐幾內亞有542萬人,出生率相當高(30.52%),死亡率則達7.5%,其中嬰兒死亡率更高達 53.15%(2004年)。因其多山崎嶇地形,國內陸路交通十分不便。首都莫爾茲比港並無公路通往任何國內城市。目前,澳大利亞是巴布亞紐幾內亞的最大援助國,獨立後援助了巴布亞紐幾內亞約110億美元。

E. 國慶和中秋的來歷

國慶節來歷:

10月1日是我們偉大祖國的生日

1949年10月1日,是新中國成立的紀念日。這里應該說明一點,在許多人的印象中,1949年的10月l日在北京天安門廣場舉行了有數十萬軍民參加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大典。其實,人們頭腦中的這一印象並不準確。因為,1949年10月1日在天安門廣場舉行的典禮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盛典,而不是開國大典。實際上,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開國」,也就是說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早在當年10月1日之前一個星期就已經宣布過了。當時也不叫「開國大典」,而是稱作「開國盛典」。時間是1949年9月21日。這一天,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籌備會主任毛澤東在政協第一屆會議上所致的開幕詞中就已經宣告了新中國的誕生。

那麼10月1日的國慶又是怎麼回事呢?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國委員會第一次會議上,許廣平發言說:「馬敘倫委員請假不能來,他托我來說,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應有國慶日,所以希望本會決定把10月1日定為國慶日。」毛澤東說「我們應作一提議,向政府建議,由政府決定。」1949年10月2日,中央人民政府通過《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慶日的決議》,規定每年10月1日為國慶日,並以這一天作為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日子。從此,每年的10月1日就成為全國各族人民隆重歡慶的節日了。

各國國慶節由來

世界各國確定國慶節的依據千奇百怪。據統計,全世界以國家建立的時間為國慶節的國家有35個。以佔領首都那天為國慶節的有古巴、柬埔寨等。有些國家以國家獨立日為國慶節。1804年1月1日,海地人民殲滅了拿破崙的6萬遠征軍,在太子港宣布獨立,從此就把每年的1月1日定為國慶節。墨西哥、迦納等國也是如此。還有些國家以武裝起義紀念日作為國慶節。7月14日是法國國慶日。1789年的這一天,巴黎人民攻佔了象徵封建統治的巴士底獄,推翻了君主政權。另有一些國家以重大會議日為國慶節。美國以1776年7月4日大陸會議通過《獨立宣言》的日子為國慶日。加拿大以英國議會1867年7月1日通過《大不列顛北美法案》這一天為國慶節。還有以國家元首的生日為國慶節的,如尼泊爾、泰國、瑞典、荷蘭、丹麥、比利時等國家。

中秋節的來歷

農歷八月十五,中秋節。這是人們一直都喻為最有人情味、最詩情畫意的一個節日。有說,每逢佳節倍思親。中秋節這一份思念當然會更深切,尤其是一輪明月高高掛的時刻。

中秋之所以是中秋,是因為農歷八月十五這一天是在三秋制中。這一天天上的圓月分外明亮特別的大特別的圓,所以這一天也被視為撮合姻緣的大好日子。

說起中秋的來源,民間一直流傳著多個不同的傳說和神話故事。其中就有嫦蛾奔月、朱元璋月餅起義、唐明皇游月宮等故事。

最為人熟悉當然是嫦娥奔月,嫦娥偷了丈夫後羿的不死仙丹,飛奔到月宮的故事也有多個版本。在較早的記載中,嫦娥偷吃了仙葯,變成了癩蛤蟆,被叫著月精。奔月後,嫦娥住的月宮其實是一個寂寞的地方,除了一棵桂樹和一隻兔子,就別無他物。可是又有另一個說法是,在月宮里還有一個叫吳剛人。

傳 說 一

相傳,遠古時候有一年,天上出現了十個太陽,直烤得大地冒煙,海水枯乾,老百姓眼看無法再生活去。這件事驚動了一個名叫後羿的英雄,他登上昆侖山頂,運足神力,拉開神弓,一氣射下九個多餘的太陽。後羿立下蓋世神功,受到百姓 的尊敬和愛戴,不少志士慕名前來投師學藝。奸詐刁鑽、心術不正的蓬蒙也混了進來。 不久,後羿娶了個美麗善良的 妻子,名叫嫦娥。後羿除傳藝狩獵外,終日和妻子在一起,人們都羨慕這對郎才女貌的恩愛夫妻。一天,後羿到昆侖山訪友求道,巧遇由此經過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葯。據說,服下此葯,能即刻升天成仙。 然而,後羿捨不得撇下妻子,只好暫時把不死葯交給嫦娥珍藏。嫦娥將葯藏進梳妝台的百寶匣里,不料被蓬蒙看了。三天後,後羿率眾徒外出狩獵,心懷鬼胎的蓬蒙假裝生病,留了下來。 待後羿率眾人走後不久,蓬蒙手持寶劍闖入內宅後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葯。 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對手,危急之時她當機立斷,轉身打開百寶匣,拿出不死葯一口吞了下去,嫦娥吞下葯,身子立時飄離地面、沖出窗口,向天上飛去。由於嫦娥牽掛著丈夫,便飛落到離人間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傍晚,後羿回到家,侍女們哭訴了白天發生的事。後羿既驚又怒,抽劍去殺惡徒,蓬蒙早逃走了。氣得後羿捶胸頓足哇哇大叫。悲痛欲絕的後羿,仰望著夜空呼喚愛妻的名字。這時他驚奇地發現,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潔明亮,而且有個晃動的身影酷似嫦娥。後羿急忙派人到嫦娥喜愛的後花園里,擺上香案,放上她平時最愛吃的蜜食鮮果,遙祭在月宮里眷戀著自己的嫦娥。 百姓們聞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後,紛紛在月下擺設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從此,中秋節拜月的風俗在民間傳開了。

傳 說 二

中秋節原是豐收的節日。在中國農業社會,農民在豐收的季節里,總是大事慶祝一番。這個節日之所以成為佳節也和「嫦娥奔月」這個美麗的神話有關。
傳說,古時候天上有十個太陽,它們輪流出現,照亮大地和給大地帶來溫暖,但有一天,十個太陽卻一起出現,大地上的農作物都被烤焦了。 這時,有一個叫後羿的神射手,把其中九個太陽射了下來,替萬民消除了災難。人們於是把他擁立為王。後羿當上皇帝後,沉迷酒色,隨意殺人,成了暴君。他希望長生不老,跑到昆侖山盜取王母娘娘的不死葯,他的妻子嫦娥怕他長生不老,百姓受苦,把不死之葯偷來吃了,於是她自己就輕飄飄地飛上了月宮。
後來,一般婦女每逢中秋拜月,就是向月宮里的嫦娥遙祭。
中秋節的傳統食品是月餅,月餅是圓形的,象徵團圓,反映了人們對家人團聚的美好願望。中秋節吃月餅據說始於元代,當時,朱元璋領導漢族人民反抗元朝暴政,約定在八月十五日這一天起義,以互贈月餅的辦法把字條夾在月餅中傳遞消息。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便在民間傳開來。後來,朱元璋終於把元朝推翻,成為明朝的第一個皇帝,雖然其後滿清人入主中國,但是人們仍舊慶祝這個象徵推翻異族統治的節日。

還有很多種說法,這里不一一說明。

F. 「捶打」的拼音是什麼

「捶打」的拼音為【chuí dǎ】,意思是敲擊、敲打。

G. 秋天的懷念中暴怒,捶打,央求,深色,深沉的意思

1、暴怒:極端憤怒。

2、捶打:用卷拳頭或器物撞擊物體。

3、央求:懇求。「央求」反映出母親既盼望兒子早日擺脫陰影,又怕自己支撐不到那一天的復雜心理。

4、神色:神情。

5、深沉:形容程度深。

課文講述了一位重病纏身的母親,體貼入微地照顧雙腿癱瘓的兒子,鼓勵兒子好好活下去的故事,歌頌了偉大而無私的母愛。

(7)墨西哥暴捶節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此文寫於1981年,最初發表於當年《南風報》上,那年史鐵生30歲。在史鐵生21歲時,也就是1969年到陝北延安「插隊」。三年後因雙腿癱瘓回到北京,在北京新橋街道工廠工作,後因病情加重回家療養。

在生龍活虎、絢麗多彩的青春年華遭遇到生命的不幸,因而他的脾氣變得陰郁無比、暴怒無常。而他的母親此時肝病相當嚴重,常疼得整夜睡不著覺,可她將兒子瞞得緊緊的,仍鼓勵兒子好好活著。母親猝然離去後,史鐵生寫下了這篇文章以紀念他的母親。

H. 誰知道世界的奇怪節日啊(非正統滴)

★墨西哥的亡靈日 -- Day of the Dead in Mexico

在哥倫比亞到達美洲大陸之前,墨西哥人就有過亡靈節的習俗,這是一個生者紀念已故親人的特殊節日。在11月1日到2日,家人等待著已故親人的靈魂回來,並為他們准備特別的食物和祭品,如巧克力飲料,加特製巧克力醬的雞肉。通常,人們用巧克力製成骷髏頭或骨架,寫上已故親人的名字,擺放在精心裝飾的祭壇上,在儀式中吃掉這些巧克力,以此紀念亡靈。

★瓜達盧佩聖母節

傳統宗教節日瓜達盧佩聖母節,眾多信徒頭戴羽毛冠,身穿古代印第安人服裝載歌載舞,歡慶節日的到來。瓜達盧佩聖母是墨西哥的庇護神,每逢12月12日聖母節,瓜達盧佩聖母大教堂都要舉行隆重的宗教儀式,大批來自墨西哥國內外的信徒趕來參拜聖母原像。

★墨西哥鼓舞節

★印度燈節 -- Diwali in India

印度教慶祝「燈節」。「燈節」是晚秋時一個為期五天的盛大節日。到時,每個家庭都會點燃五盞diya(一種傳統的粘土油燈)來紀念征服暴君Ravana的王子Rama。在這個節日里,朋友們和鄰居間相互慷慨地贈送糖果。一個特別的節日食物是製作成diya形狀的巧克力,人們按照傳統風俗,將diya巧克力塗上復雜的圖案,裝飾上巧克力紐扣和巧克力薄片,並在裡面塞滿各種各樣的糖果。

★美國退伍軍人節

★美國聖·帕特里克節

是每年的3月17日,是為了紀念愛爾蘭守護神聖帕特里克。這一節日5世紀末期起源於愛爾蘭,美國從1737年3月17日開始慶祝。

★華盛頓櫻花節

華盛頓於2004年3月27日至4月11日舉辦櫻花節

★美國「火人節」---「火人節」

從1986年開始每年舉行一次

★美國雙胞胎節

雙胞胎節從1976年起每年舉行一次,成為吉尼斯世界記錄大全中人數最多的雙胞胎集會。一年一度的雙胞胎節是來自世界各地的孿生子大聚會的日子。

★墨西哥「城市花卉節」

★墨西哥種族節

慶祝種族節,紀念哥倫布登上美洲大陸510周年

★墨西哥索卡洛藝術節

★古巴聖地亞哥的狂歡節

★加拿大陣亡將士紀念日

★阿根廷移民節

9月4日是阿根廷移民節,全國各地舉行各種形式的慶祝活動。

★巴西印第安人日:4月19日

I. 節日風俗

舞蹈
傣族舞蹈種類很多,動作及內容主要模擬當地常見的動物的活動,在此基礎上加以人格化。孔雀舞既來源於孔雀優美動作的模仿,也來源於傣族美麗動人的傳說。著名舞蹈家刀美蘭因表演孔雀舞而聞名中外。
節慶著名舞蹈家——刀美蘭(傣族)
潑水節(傣歷新年)是傣族最富民族特色的節日。節期在傣歷六月,相當於公歷4月。潑水節這一天人們要拜佛,姑娘們用漂著鮮花的清水為佛洗塵,然後彼此潑水嬉戲,相互祝願。起初用手和碗潑水,後來便用盆和桶,邊潑邊歌,越潑越激烈,鼓聲、鑼聲、潑水聲、歡呼聲響成一片。潑水節期間,還要舉行賽龍船、放高升、放飛燈等傳統娛樂活動和各種歌舞晚會。
民居
傣族人居住的竹樓是一種干欄式建築。竹樓近似方形,以數十根大竹子支撐,懸空鋪樓板;房頂用茅草排覆蓋,竹牆縫隙很大,既通風又透光,樓頂兩面的坡度很大,呈A字形。竹樓分兩層,樓上住人,樓下飼養牲畜,堆放雜物,也是舂米、織布的地方。
傣族男子一般上穿無領對襟袖衫,下穿長管褲,以白布或藍布包頭。傣族婦女的服飾各地有較大差異,但基本上都以束發、筒裙和短衫為共同特徵。筒裙長到腳面,衣衫緊而短,下擺僅及腰際,袖子卻又長又窄。
飲食
傣族以大米為主食,最具特色是竹筒飯。製作方法是將米裝進新鮮的竹筒後加水,放在火上燒烤,吃起來清香可口。
普洱茶是雲南西雙版納特產,唐代就遠銷中國各地,清代時遠銷東南亞及南亞,現已進入日本和西歐等國家和地區的市場,成為中外馳名的名茶。
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特產非常豐富,僅水果就有110多種,這里動植物品種繁多,是有名的「植物王國」和「動物王國」。1991年,西雙版納國家自然保護區正式向外界開放,人們可以親身游歷大自然的寶庫,體味濃郁的亞熱帶風情。
[編輯本段]【民族舞蹈】

孔雀舞

孔雀舞傣語叫「戛洛涌」、「煩洛涌」或「戛楠洛」。這是傣族人民最為喜聞樂見的舞蹈,流傳於雲南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和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境內。傣族婦女一般都長得身材苗條,面目清純嬌美,看上去婷婷玉立,儀態萬方,因此素有「金孔雀」的美稱。
富饒美麗的傣鄉,素有「孔雀之鄉」的美稱,過去每當晨曦微明或夕陽斜照時,常見姿態旖旎的孔雀翩翩起舞,因此,孔雀在傣族人民心中是吉祥、幸福、美麗、善良的象徵。每逢佳節,傣族人民都要雲集一堂,觀看由民間藝人表演的根據民間故事、神話傳說,以及佛經故事等編成的孔雀舞及表現孔雀習性的舞蹈。如根據神話故事《魔鬼與孔雀》而編演的孔雀舞至今在民間廣為流傳。舞蹈表現了魔鬼欲霸佔孔雀為妻,人面鳥身的孔雀,奮力抖動自己美麗的羽毛,那絢麗、燦爛的光芒使魔鬼兄弟雙目失明,孔雀取得了勝利。
來歷�
關於孔雀舞的由來在傣族人民中流傳著許多動人的傳說。相傳在很久以前,傣族的領袖召麻粟帶領四千人去尋找幸福,到了「來少勐」後,聽到了水果掉進水中的聲音和魚吃水的聲音,看到孔雀隨著這動聽的聲音跳起優美的舞蹈,他們回來後,就模仿這些聲音和孔雀的動作。以鼓、鑔來伴奏,跳起孔雀舞。在一些古老的緬寺壁畫和雕刻中,可以看到不少栩栩如生的人面鳥身的孔雀形象,這與頭戴尖塔盔和假面具、身著孔雀服的孔雀舞十分相似。明代《南詔野史》中也有關於孔雀舞的記載:「婚取長幼跳蹈,吹蘆笙為孔雀舞……」,可見孔雀舞的歷史源遠流長。
著名舞蹈家刀美蘭表演的孔雀舞動作�
孔雀舞一般由一、二人或三人表演。每當舞者跳到高興時,眾人就喝彩「吾——吾」,「水 ——水」,氣氛十分熱烈。孔雀舞有較固定的表演程式,多為模仿孔雀飛出窩巢、靈敏視探 、安然漫步、尋水、飲水、戲水、洗澡、抖翅、曬翅、展翅與萬物比美、自由幸福的飛翔……等。
孔雀舞的動作異常豐富,最常見的手式有掌式、孔雀手式」(拇指稍向里扣,食指屈回,其餘三指如扇形翹起)、「眼式」(食指與拇指稍靠攏,其餘三指如扇形翹起)等。步伐有踮步 、「起伏步」(動力腿由腳跟帶動向臀部踢起後全腳掌落地,主力腿隨之屈、伸)等。
風格
從舞蹈風格上可歸納如下三類:第一為雄孔雀舞。民間多跳此舞。膝部起伏剛韌。舞姿有明顯的「三道彎」特點。第二為雌孔雀舞。在民間多由男子表演。膝部起伏柔韌緩慢,舞姿優美動作細膩,並常有拱胸和肩的轉動,體現其含蓄、嫵媚的形態,鼓點輕盈緩慢。第三為小孔雀舞。常採用快速的小顫和保持半蹲狀態的矮步,小腿靈活輕巧,常用連續的小聳肩,鼓點快速而輕巧。



傣族的鼓大體可分為兩種:一種是單面鼓,傣語稱「光臘楞」。另一種是雙面鼓,傣語稱「光雙臘」。因為單面鼓的形狀象大象的腿,因而起名為「象腳鼓」。�

象腳鼓舞

傣語叫「戛光」或「煩光」(傣語稱鼓為「光」,跳舞為「戛」)。「戛光」是傣族地區流行最廣的男子舞蹈。每當栽秧後和豐收時節,就跳起象腳鼓舞以示歡慶。象腳鼓不僅是一種民間舞蹈的道具,也是伴奏其他舞蹈的主要樂器。傣族人民娛樂時,有舞必有鼓,有鼓必有舞,只有在象腳鼓的伴奏下,舞蹈才能跳得有聲有色、酣暢盡興。
象腳鼓舞來歷
關於象腳鼓及其舞蹈的民間傳說很多,據傳:古時有一對夫妻,勞動後在水潭邊小憩,突然風把熟透了的芒果從樹上吹落水中,發出「嘣——嘣」的響聲,這聲音給他們帶來了歡樂。他們回家後,便依照大象的腳將樹鏤空,蒙上牛皮製成鼓。在趕擺時,他們背著鼓去跳舞,不久象腳鼓舞就傳開了。又說:在很早以前,有兩個馴養大象的小夥子依照大象的腳做成了象腳鼓。在《明史·百夷傳》中也有:「大小長皮鼓以手拊之」的記載。
動作
表演時,舞者以左肩背象腳鼓,鼓面對前,鼓尾向下,以右手擊鼓為主,左手配合。一般用拳、掌、指敲打鼓面,有時也用肘、膝、足跟、腳趾等敲打。象腳鼓舞矯健、粗獷。雙膝的起伏和敲鼓的動作配合緊密,用手敲鼓時,膝部就彎曲。而抬手時膝部立直。舞蹈步伐很豐富,有「前點步半蹲」、「後點步半蹲」、「踏步全蹲」、「 八字步半蹲」,還有以一腿為主力,另一腿做悠腿、抬腿、踢腳等姿態的動作,以及吸腿跳 、踢腿跳、彈腿跳、跨腿跳等。
分類
象腳鼓有長、中、小三種鼓形,根據鼓的形狀有三種不同的跳法。�
第一種,長象腳鼓舞。主要流行在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瑞麗縣、耿馬的孟定、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一些地區和孟連一帶。鼓身長二米左右,由於鼓身比較沉重,多為舞蹈伴奏用。舞時步伐緩慢、穩重,膝部起伏有力。鼓點最為豐富,已形成了一定的鼓語,能表達傣族人民喜、怒、哀、樂的心情。�
第二種,中象腳鼓舞。主要流行在潞西縣、盈江縣、耿馬縣、景谷縣、勐懂和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一些地區。鼓身長約1.5米較輕便。其主要特點是舞時要將鼓尾擺起來、甩起來。由於在鼓尾上束有一簇簇的孔雀羽毛,擺動起來十分好看。擺鼓就是讓鼓尾左右晃動,甩鼓就是將鼓首向下壓,使鼓尾向上甩。中象腳鼓舞不只是在節日跳,每年還有專門的賽鼓日子,以鼓音長短、音色好壞和鼓尾擺動大小為取勝標准。�
第三種,小象腳鼓舞。僅流行於西雙版納一帶。鼓身長不到一米,動作豐富,經常被用作孔雀舞的伴舞。動作幅度較大,有吸腿跳、彈腿跳、撩腿等步伐。�

戛伴光舞

「戛伴光」就是大家圍著鼓轉圈跳舞的意思,它是傣族人民中最普及最盛行的集體舞,它不限地點時間,幾十人幾百人均可圍成圓圈按順時針方向起舞,節日時通宵達旦歡舞不息。
舞蹈朴實熱情,特點突出,婦女膝部的顫動較均勻,多順手順腳的舞動。一般以「蹉步」、 「起伏步」、「點步」、「弓箭步」等步伐為主。手的動作較簡單,一般以自然手式在胸前交替向下繞腕或從腋下向上掏手。
大嫂們與老年人在里圈起舞,老人的動作緩慢,膝部起伏明顯,常以大幅度的前俯後仰來表達自己激動的心情,他們的動作任意自由發揮,而在圈外的年輕人,則要求動作統一整齊。戛伴光的鼓點非常豐富。�

雙面鼓舞

傣語叫「光邦」、「光兩」、「光雙臘」、「光宏」、「光勐央」等。流傳於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的盈江縣、瑞麗縣、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的一些地區和耿馬縣、滄源縣的勐懂地區。是傣族最古老的一種鼓舞。此種鼓一頭大、一頭小,兩面均蒙有皮。小雙面鼓長一尺半左右,可橫掛在身上,舞時右手用手掌敲鼓,左手用竹片擊鼓,動作起伏大,常用深蹲等舞姿 ,三道彎造型較突出。大雙面鼓身筐米,直徑六十七公分。需要倆人用竹桿扛起來,舞者雙手掄槌,做雲手轉身,吸腿、跪蹲等動作打鼓。有的鼓則放在地上打,鼓聲鏗鏘有力。眾人圍成圈,手持鮮花或手巾載歌載舞,同戛伴光舞的表演形式相似。

魚舞

傣語叫「戛巴」。主要流傳於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的瑞麗縣,解放後才逐漸流傳到其它地區。
據說在傣族發現了魚並學會捕魚的時候起,就跳起模仿魚兒的舞蹈。魚舞的表演者只有一至二人,舞者身上套魚形道具起舞。魚舞比其它傣族民間舞更為柔和、細膩,靈巧而活潑。主要表現在起伏、柔和的屈膝半腳掌碎步動作上,小跳敏捷活潑,表現魚兒在風平浪靜的水中漫遊時,常採用全腳或半腳掌屈膝碎步行走,沒有起伏,雙手和上身只向左右擺動。在表現魚兒戲水或與急流搏鬥時,常採用小跳、小蹦子、小翻身等跳躍性動作,形象生動逼真。
魚舞多採用魚形手式(一手以手心蓋於另一手的手背之上,大拇指伸展),或以雙手向外劃圓和雙臂在後擺動為典型動作。魚舞的鼓點比較緩慢、輕盈,豐富的鼓語不亞於孔雀舞。

大鵬鳥舞

傣語叫「戛倫」。是傣族人民在盛大的節日里跳的一種古老的民間舞。主要流行於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瑞麗縣一帶。
相傳很久以前雨神跑了,傣族地區不下雨,大地一片枯焦,大鵬鳥置抱蛋的妻子於不顧,和雨神展開了殊死的搏鬥。數日後,大鵬擊敗了雨神害使其降了雨,但大鵬鳥的妻兒早已餓死。傣族人民為了表達對大鵬的敬意,遂產生了大鵬鳥舞,流傳至今。
大鵬鳥舞矯健、粗獷,動作大而有力。舞蹈主要表現大鵬鳥與雨神搏鬥的動作和不畏強暴的氣質。動作變換快速有力,造型時間較長「三道彎」舞姿稜角突出。如:出場動作一般是大跳接一個大的舞姿造型,表現大鵬鳥從空中迅猛疾下的氣魄。多用爪式手型(手指張開成扇形)和掌式手型,這些手式加強了動作的力度。大鵬鳥舞的表演者只有一至二人。過去舞蹈時帶大鵬鳥型道具和面具,現多已棄之不用,使舞蹈動作得到了充分的發展。鼓點異常豐富,鼓聲深厚有力。

鷺鷥舞

傣語叫「戛央」、「戛洛央」。是青年人在喜慶佳節時跳的集體舞蹈。主要流行於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瑞麗、潞西縣一帶。
過去,舞者要身著雪白的衣裳,雙肩披上兩條鮮紅的綢帶起舞,現在已不多見。在傣家村寨附近的竹林里或水田中,常見到雪白的鷺鷥鳥。關於鷺鷥舞的來源民間傳說不一,有一種講:古時有一個很窮的小夥子,每天勞動不止。鷺鷥非常喜愛他,為他跳起優雅的舞蹈,以後小夥子就與鷺鷥親切地對舞起來。後來,人們把這一舞蹈編成了青年人的對舞。又說:一種叫「央」的民族曾到過德宏一帶,此種舞是表現他們在田間勞動的過程。
鷺鷥舞一般以對舞為主,動作相對,隊形多是兩橫排分左右出場,相遇後變成兩豎排、四排、兩個圈等。常由一人指揮變換各種動作和圖形。鷺鷥舞的動作簡單、優雅。舞步的節奏處理與其它傣族民間舞不同,弱拍時雙膝快速彎曲,動力腿敏捷地抬起,重拍時雙膝韌性伸直,動力腿同時輕盈地全腳掌落地,形象地模仿了鷺鷥行走的動作。有雙手在胸前拍掌及拱胸等特殊動作。鼓點輕盈簡單。

花環舞

傣語叫「戛洞」,是青年人的集體舞蹈。主要流行在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和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一些地區。如今只在盛大的節日時才跳,已變成一種有組織的舞蹈表演。
從很早的年代起,每當潑水節和其它宗教節日來臨時,小夥子和姑娘們就成群結隊到深山密林和江邊採集最鮮艷最美麗的花,然後打著象腳鼓載歌載舞把鮮花送到緬寺搭成花亭,這一古老的習俗至今流傳在傣家村寨。
關於花環舞的來源有這樣一個傳說:從前有一個窮苦的青年,去壩子趕擺時,覺得自己的衣服破爛不堪,就摘來許多花紮成花環套在身上,下山後隨著歡樂的象腳鼓聲跳起了舞,一個姑娘愛上了他,隨著他的舞唱起了歌,花環舞由此產生。
花環是在長二米左右的竹篦上紮上鮮艷的花朵做成,舞時雙手握住花環的兩端,在移動步伐的同時,著重於花環的變化。並組成具有民族特色的圖案。花環舞跳到極樂時,由一人指揮,舞者一起由慢板轉入快板,有踮步、「頓錯步小跳」等動作。

煩整

傣語稱刀舞和棍、拳、棒這類舞為「煩整」、「戛整」、「令整」。是男性的舞蹈。流傳於廣大的傣族地區,與漢族的武術類似。
風景秀麗的傣鄉,傣族男子都佩戴著一把精製的利刀,標志著他們的勇敢威武,同時刀也是生產勞動的有利工具。刀舞傣語叫「戛拉」或「煩拉」。動作有力、剛健,多採用「大八字跺步」、「彈腿」、「踢腿蹭跳」和「深蹲滑行」等步伐,這些動作在傣族民間舞中很少出現。
刀舞有單刀、雙刀、短刀和長刀(類似劍)等種類及本地、內地、緬甸等不同的流派,各種流派有自己嚴格的表演程式和動作。可由一人至十幾人表演,舞時無伴奏,或以象腳鼓伴奏。棍、棒、拳術與刀舞基本相似。

戛朵

亦稱「煩朵」,是一種道具舞。此舞過去在盛大的宗教節日才跳,至今僅流行於耿馬縣孟定和孟連縣一帶。
「朵」是一種神化了的動物,據說有獅子頭、狗嘴、鹿角、長頸、細毛。漢語把此舞稱為「馬鹿舞」。戛朵至今仍帶道具跳,道具身長一丈,頸長八尺,用竹篦編成四十五公分的圓圈,外面用布包起來,剪碎的白紙粘在上面做為羽毛。一般由倆人合作扮一隻馬鹿,前面的舞者飾馬鹿頭和前半身,用棍支撐頸部做劃字動作,後面的舞者掌握尾部,向兩邊做敏捷的小跳及跌撲、騰轉等動作。舞步、鼓點均與孔雀舞相似。

依拉賀舞

也稱「煩依賀」。流行於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一帶。
在傣歷新年「潑水節」和 「開門節」或喜慶的日子,傣族人民都要歡跳此舞,因每段唱詞後面都有「依拉賀」做襯詞而得名。依拉賀舞的特點和戛伴光舞相似。�
潑水節
潑水節」是傣族人民送舊迎新的傳統節日,時間在公歷四月中旬。節日期間的主要活動是祭祀拜祖先、堆沙、潑水、丟沙包、賽龍船、放火花及歌舞狂歡等節日。
關門節
「關門節」傣語叫「進窪」,意為佛祖入寺。雲南傣族傳統宗教節日,每年傣歷9月15日(農歷7月中旬)開始舉行,歷時3個月。
相傳,每年傣歷9月,佛到西天去與其母講經,3個月才能重返人間。有一次,正當佛到西天講經期內,佛徒數千人到鄉下去傳教,踏壞了百姓的莊稼,耽誤他們的生產,百姓怨聲載道,對佛徒十分不滿。佛得知此事後,內心感到不安。從此以後,每遇佛到西天講經時,便把佛徒都集中起來,規定在這3個月內不許到任何地方去,只能懺悔,以贖前罪。故人們稱之為「關門節」。
開門節」,亦稱「出窪」,傣語為「豪瓦薩」,我國信奉小乘佛教的傣族、布朗族、德昂族和部分佤族的傳統節日。流行於雲南地區,源於古代佛教雨季安居的習慣,類似於中原佛教的解復。時間在傣歷十二月十五日(約在農歷九月中)。
開門節,象徵著三個月以來的雨季已經結束,表示解除「關門節」以來男女問的婚忌,即日起,男女青年可以開始自由戀愛或舉行婚禮。節日這天,男女青年身著盛裝去佛寺拜佛,以食物、鮮花、臘條、錢幣敬 獻。祭把完畢,舉行盛大的文娛集會,慶祝從關門節以來的安居齋戒結束。主要內容有燃放火花和高升、點孔明燈、唱歌跳舞。青年們還將舞著各種鳥、獸、魚、蟲等形狀的燈籠環游村寨。這時,正逢稻穀收割完畢,故也是慶祝豐收的節日。
忌諱外人騎馬、趕牛、挑擔和蓬亂著頭發進寨子;進入傣家竹樓,要把鞋脫在門外,而且在屋內走路要輕;不能坐在火塘上方或跨過火塘,不能進入主人內室,不能坐門檻;不能移動火塘上的三腳架,也不能用腳踏火;忌諱在家裡吹口哨、剪指甲;不準用衣服當枕頭或坐枕頭;曬衣服時,上衣要曬在高處,褲子和裙子要曬在低處;進佛寺要脫鞋,忌諱摸小和尚的頭、佛像、戈矛、旗幡等一系列佛家聖物。不能隨便大聲喧嘩。
傣族大多有日食兩餐的習慣,以大米和糯米為主食。德宏的傣族主食粳米,西雙版納的傣族則主食糯米。通常是現舂現吃,民間認為:粳米和糯米只有現吃現舂,才不失其原有的色澤和香味,因而不食或很少食用隔夜米,習慣用手捏飯吃。外出勞動者常在野外用餐,用芭蕉葉或眾飯合盛一團糯米飯,隨帶鹽巴、辣子、酸肉、燒雞、喃咪(傣語,意為醬)、青苔松即可進食。所有佐餐菜餚及小吃均以酸味為主,如酸筍、酸豌豆粉、酸肉及野生的酸果;喜歡吃干酸菜,其製法是把青菜曬干,再用水煮,加入木瓜濁,使味變酸,然後曬干儲藏。吃時放少許煮菜或放在湯內。這種酸菜有地方的傣族幾乎每天都吃。據說傣族之所以常食酸味菜餚,是因常吃不易消化的糯米食品,而酸味食呂有助於消化。
日常肉食有豬、牛、雞鴨,不食或少食羊肉,居住在內地的傣族喜食狗肉,善作烤雞、燒雞,極喜魚、蝦、蟹、螺螄、青苔等水產品。
以青苔入菜,是傣族特有的風味菜餚。傣族食用的青苔是選春季江水裡岩石上的苔蘚,以深綠色為佳,撈取後撕成薄片,曬干,用竹篾穿起來待用。做菜時,厚的用油煎,薄的用火烤,酥脆後揉碎入碗,再將滾油倒上,然後加鹽攪拌,用糯米團或臘肉蘸食,其味美無比。
烹魚,多做成酸魚或烤成香茅草魚,此外還做成魚剁糝(即用魚烤後捶成泥,與大芫荽等調料央而成)、魚凍、火燒魚、白汁黃鱔等。
吃螃蟹時,一般都將螃蟹連殼帶肉剁成蟹醬沾飯吃,傣族稱這種螃蟹醬為「螃蟹喃咪布」。
苦瓜是產量最高、食用最多的日常蔬菜。除苦瓜外,西雙版納還有一種苦筍,因此傣族風味中還有一種苦的風味,較有代表性的苦味菜餚是用牛膽汁等配料烹制的牛撒皮冷盤拼盤。

J. 10月15日是什麼節日有何來歷

沒有什麼節日,只是一個在中國歷史重要的日子

2003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艘載人航天飛船神舟五號載人飛船發射成功,航天員為楊利偉。

2007年——中國共產黨第17屆代表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開幕.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576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934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1555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479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1584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1235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1200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2428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1213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