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觀西班牙 » 拿破崙什麼時候進軍西班牙

拿破崙什麼時候進軍西班牙

發布時間: 2022-07-17 14:46:42

『壹』 拿破崙的一生

拿破崙的一生:
嶄露頭角
1769年,拿破崙·波拿巴出生於科西嘉島的阿雅克肖城,是一個左撇子,他的原名叫拿破崙·布宛納巴,1796年才改名為「波拿巴」。他的家族是一個義大利貴族世家,在父親卡洛·波拿巴的安排之下,拿破崙10歲時進入法國布里埃納軍校接受教育。1778年12月15日離開故鄉前往法國。1779年1月1日進入奧頓中學。5月13日進入布里埃納軍事學校。1784年,以優異的成績畢業之後,被選送到法國皇家陸軍學校,專攻炮兵學。1784年10月19日進入法國巴黎軍官學校。拿破崙一開始自以為是一個外國人,一心希望有一天能讓科西嘉島從法國獨立出去。16歲時,父親去世,他以優異的成績畢業,並被授予了炮兵少尉的軍銜。在隨部隊駐防各地期間,他閱讀了許多啟蒙運動時期的思想家著作,其中盧梭的思想對他影響很大。1789年,法國大革命爆發之後,拿破崙又回到了科西嘉島,希望可以乘機推動科西嘉島的獨立,但卻受到了另一個親英派的強烈反對。
1791年的法國政局變幻莫測,形勢風起雲涌。在法國大革命初期,代表了資產階級和自由派貴族利益的君主立憲派掌握了政權,他們建立了君主立憲制,1791年,國王路易十六勾結國外的封建反動勢力,結果陰謀敗露,王政被廢除了。1792年,代表了大工商業資產階級的吉倫特派上台執政,9月22日,法蘭西王國改為法蘭西共和國,1793年,路易十六被處死,英國等組成第一次反法同盟,法國大革命開始面臨嚴重的危機。1793年6月,以羅伯斯庇爾為首的,代表法國中小資產階級利益的民主派,雅各賓派掌握了政權,法國大革命達到了高潮。7月,已是少校的拿破崙統兵奪取了攻克保王黨勢力的土倫戰役的勝利,因此受到了雅各賓派的賞識,被破格升為准將,這尚屬歐洲軍事史上的首次。
1794年,在熱月政變中的拿破崙,由於跟羅伯斯庇爾兄弟關系密切,而受到調查,隨後,由於拒絕到義大利軍團的步兵部隊服役,而被罷免了准將軍銜。1795年,他接受巴黎督政官的巴拉斯之託,成功鎮壓保王黨勢力的武裝叛亂,這就是著名的鎮壓保王黨戰役。拿破崙在一夜之間榮升為陸軍准將兼巴黎衛戍司令,開始在軍政界嶄露頭角。
初露鋒芒
拿破崙是一名出色的軍事家,對當時的軍事知識深有研究,善於將各種軍事策略運用到實戰之中,尤其是主張將火炮集中使用,以及充分發揮騎兵的機動作用。1796年3月2日,26歲的拿破崙被任命為法蘭西共和國義大利方面軍總司令,3月9日,跟情人約瑟芬·博阿爾內結婚,隨後便匆匆奔赴前線。在義大利,拿破崙統率的軍隊多次擊退了由奧地利帝國的維爾姆澤將軍與薩丁、博利厄所組成的第一次反法同盟,最後迫使對方簽訂了有利於法蘭西共和國的停戰條約。
在義大利奪取了勝利之後,拿破崙的威信也越來越高,使他成為了法蘭西共和國的人民英雄。而他的崛起卻令巴黎督政府感覺受到了威脅,因此任命他為法蘭西共和國阿拉伯、埃及、敘利亞、印度方面軍(東方軍)的總司令,並被派往中東,以抑制英國在該地區勢力的擴張。在拿破崙的遠征軍中,除了2000門大炮之外,還帶領了175名各行各業的學者,以及上百箱的書籍和研究設備。在遠征途中,拿破崙曾下達過一條著名的指令:「讓驢子和學者走在隊伍的中間。」拿破崙本人精通數學,同時還十分喜歡文學和宗教,受到啟蒙運動的影響很大。同時,拿破崙為人頗為好學,是法蘭西科學院院士,他對數學方面很感興趣,他在這方面證明了「拿破崙三角形」,創造過一個「拿破崙定理」。
於1798年遠征埃及,拿破崙遭遇到了挫折。雖然他指揮法軍在陸地上奪取了全盤勝利,但拿破崙的艦隊被英國的海軍上將納爾遜完全摧毀,部隊被困在埃及。拿破崙進軍敘利亞,也遭遇到了重重困難。法軍還出現了瘟疫。最後在阿克爾城堡受阻,並久攻不克。5月17日,返回埃及。拿破崙至死仍對沒能攻克阿克爾城堡一事感到遺憾,他在聖赫勒拿島的回憶錄中說:「如果阿克爾城堡早日陷落,當改變世界面目」、「東方的命運取決於那個小鎮」。當1799年拿破崙回國之時,400艘軍艦只剩下了2艘,原定侵略印度的計劃受阻,人員損失慘重。
拿破崙遠征之時,歐洲的反法聯盟已逐步形成,而法蘭西共和國國內的保王黨勢力也在逐步增強。1799年8月,拿破崙最終決定趕回巴黎。1799年10月,回到了法國的拿破崙被當成「救星」來歡迎。11月9日,拿破崙發動了霧月政變,並獲得了成功,成為了法蘭西第一共和國執政官,實際為法蘭西第一帝國獨裁者。
拿破崙隨後進行了多項軍政、教育、司法、行政、立法、經濟等方面的重大改革,其中最著名,並直到兩個世紀後依然還有深遠影響的是頒布了《拿破崙法典》,這是在政變的當天晚上,由拿破崙下令起草、制定的,許多條款都由拿破崙本人親自參與討論,並最終頒布,基本上總結、歸納了法蘭西共和國大革命時期所提出的比較理性的基本原則、精髓。該法典於1804年正式實施,即便是在一個多世紀之後,依舊是法蘭西共和國施行的法律。法典對德國、西班牙、瑞士等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立法起到了重大的影響。在政變結束之後的第三周,拿破崙向人民鄭重發布公告,他自豪地宣稱:「公民們,大革命已經回到了它當初藉以發端的初衷,大革命已經結束。」此外,拿破崙還制定了保留至今的國民教育制度,以及榮譽軍團制度。
加冕稱帝
1802年8月,拿破崙修改共和八年憲法為拿破崙憲法,改為終身執政。
1804年11月6日,公民投票通過了共和十二年憲法,法蘭西共和國改為法蘭西帝國,拿破崙加冕稱帝,同年任命Kevin為內閣輔政大臣,代管巴黎軍政事務。一年之後,他又在義大利,由教皇加冕為義大利國王,但他沒有時間去管理這個王國,於是他讓自己的繼子歐仁(約瑟芬與前夫的兒子)成為義大利副王,代管義大利。
海戰受挫
從1803年開始,拿破崙就開始構思通過法國海軍穿越英吉利海峽,以侵略英國。從此,他的戰爭開始逐步從捍衛法國大革命成果的正義的自衛反擊戰爭轉變成為代表資產階級利益的非正義的侵略擴張戰爭。他對侵略英國這一作戰計劃煞費苦心,也在海軍方面任命了一些相對能乾的指揮官,並在布倫集結了一支大軍團。但由於拿破崙本人對海戰毫不精通,且作戰計劃不切實際,以及低估了英國人民的反抗決心,導致戰爭最後失敗。
在1805年的特拉法爾加海戰中,英國將軍納爾遜(也就是在征埃戰爭中摧毀法軍艦隊的那位海軍上將)陣亡,但法軍的指揮官維爾納夫被俘,並且法西聯合艦隊全軍覆沒。從此,法國失去了和英國在海上爭奪霸權的機會。由於英國為了解海上之圍,開始挑動奧地利和俄國等歐洲大陸國家組成了第三次反法同盟,拿破崙只好放棄侵略英國的作戰計劃。
英國軍事理論家富勒在《西洋世界軍事史》中評價說:「無論從那一方面來說,特拉法爾加海戰都是一個值得記憶的會戰,它對於歷史具有廣泛的影響。它把拿破崙征服英國的夢想完全擊碎了。一百年來的英法海上爭霸戰從此結束。它使英國成為了一個海洋帝國,這個帝國維持了一個世紀以上。」確立了英國在此後100年中的海上霸權,給普魯士、俄國、奧地利那些被拿破崙打得心驚膽戰的君主們打了一針強心劑。就像英國歷史學家威爾遜在《劍橋近代史》中所說的那樣:「特拉法爾加海戰在1799年到1813年的拿破崙戰爭中,是一場有著決定性意義的會戰。」
人生頂峰
1805年8月,奧地利、英國、俄國組成了第三次反法同盟,拿破崙於9月24日離開巴黎,親自揮師東進,10月12日法軍佔領了慕尼黑。10月17日法蘭西第一帝國和奧地利帝國在烏爾姆激戰後,反法聯盟投降。隨後法蘭西第一帝國又於12月2日,即拿破崙加冕稱帝一周年紀念日,以7萬人馬的弱勢兵力擊敗了俄奧聯軍9萬人馬的優勢兵力,奪取了奧斯特里茨戰役的勝利,反法聯盟再度瓦解,並迫使奧地利帝國取消了神聖羅馬帝國的稱號。拿破崙隨後聯合了德國境內的各諸侯國組成了「萊茵邦聯」,把它置於在了自己的保護之下。
次年秋天,大不列顛及愛爾蘭聯合王國、俄羅斯帝國、普魯士王國組成了第四次反法同盟,1806年10月14日,拿破崙率軍攻打普魯士軍隊,在耶拿戰役中,他集結了9萬人的兵力對普軍發動進攻,但並未遇到普軍的主力。在奧爾斯泰特,法軍達武元帥的2萬劣勢兵力遭遇了由普魯士國王親自統率的5萬人主力,達武元帥奮力指揮這2萬人馬擊潰了普魯士軍隊,普軍幾乎全軍覆沒,普王和王後倉皇敗走。拿破崙因此奪取了德國的大部分地區。1807年6月,法軍又在波蘭的艾勞戰役和弗里德蘭戰役大敗俄國軍隊,拿破崙與俄國沙皇亞歷山大一世會面,雙方簽訂了和平條約,從此,法蘭西第一帝國在歐洲大陸的霸主地位得到了確立。拿破崙一世兼任義大利國王、萊茵邦聯的保護者、瑞士聯邦的仲裁者,並分封他的兄弟約瑟夫、路易、熱羅姆為那不勒斯、荷蘭、威斯特伐利亞國王。
1807年末西班牙爆發內部動亂,西班牙國王遭受到人民的反對。拿破崙於是趁機入侵西班牙,並讓其長兄約瑟夫·波拿巴(Joseph Bonaparte)成為西班牙國王。但這個舉動卻遭到了西班牙人民的反抗,拿破崙根本無法平息當地的暴動。大不列顛及愛爾蘭聯合王國於1808年介入了西班牙爭端,英軍8月8日登陸蒙得戈灣,8月30日佔領了整個葡萄牙。隨後他們在當地民族主義者的支持下,逐步將法軍趕出了伊比利亞半島。拿破崙在西班牙的侵略擴張戰爭失敗,從此,法軍陷入了兩線作戰的苦境,西線在伊比利亞半島作戰,東線則跟反法同盟周旋。
正當拿破崙陷入了西班牙的泥潭之際,1809年初第五次反法同盟組成。奧地利帝國在背後偷襲法國在德國的領土,拿破崙被迫退出西班牙,率軍東征。法軍在4月19日~23日五戰五捷,於5月13日佔領維也納,拿破崙與卡爾大公指揮的軍隊在阿斯珀恩-埃斯靈會戰中交鋒,法軍大敗,拉納元帥陣亡,法軍傷亡和被俘3萬餘人,被迫撤回至洛鮑島,奧軍傷亡2萬餘人。這是拿破崙親自統兵以來打的第一場敗仗。在7月5日~6日的瓦格拉姆戰役中,法軍奪取了決定性勝利,拿破崙反敗為勝,迫使奧地利簽訂了《維也納和約》,再次割讓土地。次年,拿破崙決定向封建主義妥協並迎娶奧地利公主瑪麗·路易絲為妻,法奧結成同盟,法蘭西第一帝國達到鼎盛。拿破崙成為了歐洲霸主,成為跟凱撒大帝、亞歷山大大帝齊名的拿破崙大帝。
進軍俄國
拿破崙無時無刻不在想著統治整個歐洲,歐洲大陸上只有俄國沒有被他控制,而且拿破崙明白只有把俄國踩在腳下,才能征服英國。1812年5月,拿破崙率領操12種語言的57萬大軍遠征俄羅斯。俄軍堅決抵抗拿破崙侵略,採取庫圖佐夫堅壁清野的戰術。雖然法軍一路取得勝利,但是傷亡極其慘重。1812年9月7日法軍歷經博羅迪諾戰役(法軍有3萬餘人傷亡)後,即將進入莫斯科。俄國統帥庫圖佐夫力排眾議,決心放棄首都,他要拯救另一半俄軍的有生力量。
9月16日,拿破崙率軍進軍莫斯科,此時亞歷山大一世和庫圖佐夫帶著俄國高級將領和大部分莫斯科居民已經撤出了莫斯科。拿破崙本以為亞歷山大一世將會妥協,未料到迎接他的卻是莫斯科全城的大火,即將到來的寒冬季節,與俄羅斯人民堅決不投降,還有此時在國內的馬萊將軍策劃的一場失敗的政變,令他不得不趕回法國。俄羅斯的寒冬,是拿破崙的最大阻力,法軍不是戰死就是凍死,最後回到法國的只有不到3萬人。
窮途末路
拿破崙在俄國戰場慘敗後,亞歷山大一世野心勃勃,決定馬上徹底打敗法國,稱霸歐洲,但是俄軍在追擊法軍的殘兵敗將時,自身也受到了極大打擊,因此亞歷山大一世決定再一次組建反法同盟。
拿破崙為了阻撓反法同盟的成立,通過瑞典王妃黛絲蕾,希望讓其夫瑞典王儲貝爾納多特加入法國一方,但是最後失敗了。他同時立妻子奧地利公主、路易絲皇後為帝國攝政王以牽制奧地利。但是1813年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俄國、普魯士、瑞典還是組成了第六次反法同盟,雙方在德國境內多次激戰。雖然法軍在呂岑、包岑等地取得了多次勝利,但是針對拿破崙的壓力卻是越來越大,短暫停戰後,隨著奧地利倒入反法同盟,聯軍的力量超過了拿破崙。
8月,拿破崙在薩克森王國的首都德累斯頓指揮了一場防禦戰,並取得了勝利,但由於缺少騎兵,未能擴大戰果,法軍在德意志境內屢屢受挫。
在萊比錫戰役中,法軍集中了15萬5千人,而聯軍的兵力是法軍的2倍,雖然開始法國繆拉元帥的騎兵打得俄奧普三國帝王縱馬而逃,但是因為聯軍分6路合圍萊比錫,薩克森軍隊臨陣倒戈,而且此時法軍的炮彈也已耗盡,拿破崙被迫撤退。在敗退途中,法軍遭到聯軍的重大打擊,只剩5萬6千人的殘兵敗將。萊茵聯邦不久就解散了。聯軍得以向法國開進。
1814年,反法同盟再次開出停戰的條件,那就是法國的領土恢復到1790年時的狀態,拿破崙視為侮辱,拒絕接受,他重新組織軍隊再戰,然而法軍只有10萬人,而聯軍卻有35萬。
在布倫納城(布里埃納城),拿破崙指揮軍隊大敗普魯士軍隊,恢復了自萊比錫戰役以來低落的士氣。在拉羅蒂埃河,法軍與聯軍再次交戰,雖然失利了,但是法軍表現出無比的勇氣,拿破崙指揮法軍在尚波貝爾、蒙米賴、夏托蒂埃、沃尚等地接連打敗聯軍,他的軍事才能極大發揮,他的戰術才華也充分顯現出來,但是他在戰略上錯誤地將進攻力量兵分兩路,導致聯軍通往巴黎的路暢通無阻。
1814年3月31日,巴黎被佔領,同盟軍要求法國無條件投降,同時拿破崙必須退位。拿破崙希望讓他的兒子羅馬王以拿破崙二世的名義繼承皇位,但是遭到了反法同盟的拒絕。4月11日,拿破崙宣布無條件投降,並於4月13日在巴黎楓丹白露宮簽署退位詔書,法蘭西第一帝國滅亡了。拿破崙本人在退位後被流放到地中海上的一個小島厄爾巴島。拿破崙保留了「皇帝」的稱號,可是他的領土只局限在厄爾巴島上。
拿破崙在前往厄爾巴島的路上險些被暗殺。而在巴黎,路易十八回到法國,重新成為法蘭西王國國王,波旁王朝復辟。拿破崙的妻子和兒子被奧地利人軟禁,還有傳聞說拿破崙將被流放到大西洋中的一個小島上,拿破崙別無選擇,他密切注視著法國局勢的變化。法國的軍隊和人民對路易十八為首的貴族的剝削忍無可忍,幾乎都認為拿破崙才是他們真正的君主,拿破崙意識到復辟的時機來臨了,他最後在1815年2月26日逃出小島,率領700士兵於3月1日回到法國。原本被派來阻止他的法國軍隊轉而繼續支持拿破崙。拿破崙一路發表演講宣布自己將給法國帶來和平,不再向外擴張,而且他不會再實行專制統治,而是改為君主立憲制,確保人民的自由。國王屢次派兵堵截,但是所有軍隊一見到皇帝就陣前倒戈。康巴塞雷斯、達武、馬雷、內伊、蘇爾特等文武大臣又回到了他的身邊。1815年3月20日拿破崙回到巴黎時,他已經擁有一個14萬人的正規軍和20萬人的志願軍,路易十八逃跑,百日王朝開始。
百日王朝
歐洲各國迅速組成第七次反法同盟,他們一共有70萬人的軍隊,法國卻只有28萬4千人。拿破崙分析了形勢,認為俄奧聯軍只需要用少數兵力牽制,重點打擊對象是在比利時的英普聯軍。他率軍北上比利時,決定攻佔布魯塞爾。
拿破崙出其不意地在林尼戰役中擊潰普軍,但是由於法軍行動遲緩,他殲滅普軍的計劃失敗,林尼戰役變成了擊潰戰,他只好派格魯希元帥率領一些軍隊追擊普軍。1815年6月18日,滑鐵盧戰役打響了。英軍的指揮官是威靈頓公爵。7萬2千法軍和6萬8千英軍在小鎮滑鐵盧附近打了一場改變了十九世紀的大決戰。法軍的主攻方向是聖約翰山高地,由於法軍中有能力指揮軍隊的將領大多沒有參加這場戰役,導致法軍中存在很多無能的指揮員,其中就有拿破崙的八弟熱羅姆,所以該高地始終未能奪取。 在久戰不克時,內伊元帥率領騎兵開始往聖約翰山高地發起不下於莫斯科炮台和萊比錫戰役的騎兵沖鋒,雖然騎兵軍的沖鋒毫無戰術可言,但是他們實在是銳不可當,法國騎兵幾乎突破了方陣,奪取了大量炮台,英軍被殺得落花流水,拉海聖也淪陷了。威靈頓臉色都變了。但是英軍還是奮力擋下了法軍的猛攻。拿破崙雖然勝利在望,但是他在中午就看見普魯士軍隊往這里增援,而救星格魯希元帥遲遲不到。
英軍和法軍都死傷慘重,但是法軍已經佔了上風,可是,下午7點,普魯士軍隊在比洛副司令的率領下突然殺了出來,此時英軍預備隊也發起了總攻。法軍慘敗,他們拚命潰逃,盡管拿破崙和內伊企圖力挽狂瀾,但是毫無成效,康布羅納將軍的最後一個法軍方陣已經覆沒,滑鐵盧滿是逃兵,拿破崙不得不隨軍敗走,滑鐵盧戰役的慘敗,使百日王朝徹底垮台了。
拿破崙兵敗後,法國人民以及他的大臣強烈要求他專政,推翻逼迫他退位的議會,但是,拿破崙清楚,資產階級已經拋棄了他。因此,他拒絕發動人民抗戰。
拿破崙宣布退位,英國人對他很不客氣,決定把他流放到聖赫勒拿島,也沒有給他留下皇帝的名號。
孤島輓歌
1815年10月,拿破崙被流放到大西洋的聖赫勒拿島,他挑選了貝特朗、蒙托隆、拉斯加斯三位伯爵以及古爾戈將軍隨行。10月16日拿破崙到達聖赫勒拿島,聖赫勒拿島與非洲大陸隔海相望。拿破崙上岸後,暫時寄居在英國商人巴爾科姆家中,後來他又有一個龍塢德庄園,他就在這里居住,他開始潛心撰寫回憶錄,由他口述,拉斯加斯伯爵記錄、整理。
1821年5月5日,拿破崙在島上去世。5月8日,在禮炮聲中這位征服者被葬在聖赫勒拿島上的托貝特山泉旁。拿破崙的死因眾說紛紜,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醫生的驗屍報告顯示他是死於嚴重胃潰爛;但有的研究認為拿破崙死於砷中毒,而且歷史學家從當年貴族愛用的牆紙上,發現了含有砷的礦物,猜測是因為環境潮濕而讓砷在環境中滲透出來;也有一說是蒙托隆伯爵因為受到英國人的賄賂以及急於繼承拿破崙留給他的一部分遺產而在給拿破崙的葡萄酒中長期投放砒霜,致使拿破崙慢性中毒。
在他去世之後的第9年,奧爾良王朝在人民的壓力之下,將拿破崙塑像重新豎立在了旺多姆圓柱之上。1840年,法國七月王朝的國王路易·菲利浦派其兒子將拿破崙靈柩接回。同年12月15日,拿破崙靈柩被迎回法國巴黎,在經過凱旋門之後,隆重安葬在巴黎塞納河畔的老殘軍人退休院(巴黎榮譽軍人院)。

『貳』 拿破崙對外戰爭的時間

1805年8月,奧地利、英國、俄國組成了第三次反法同盟,拿破崙於是在9月24日離開巴黎,親自揮軍東進,到10月12日法軍已經佔領了慕尼黑。10月17日法蘭西共和國和奧地利共和國共和國在烏爾姆激戰後,反法同盟投降。之後法蘭西共和國又取得了奧斯特里茨戰役的勝利,反法同盟再度瓦解,並且迫使奧地利共和國共和國取消了神聖羅馬帝國的稱號。拿破崙隨後聯合了德國境內各諸侯國組成「萊茵邦聯」,把它置於自己的保護之下。次年秋天,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俄國、普魯士組成了第四次反法同盟,但是10月14日法軍同時在耶拿和奧爾斯塔特擊潰敵軍,普魯士的軍隊幾乎全軍覆沒,拿破崙因此取得了德國大部分地區。1807年6月法軍又在波蘭大敗俄國軍隊,拿破崙與俄國沙皇亞歷山大一世會面,雙方簽訂了和平條約,在此前一年拿破崙頒布了《柏林赦令》,宣布大陸封鎖政策,禁止歐洲大陸與英倫的任何貿易往來。自此,法蘭西共和國在歐洲大陸的霸主地位得到了確立。拿破崙一世兼任義大利國王、萊茵邦聯的保護者、瑞士聯邦的仲裁者,並分別封他的兄弟約瑟夫、路易、熱羅姆為那不勒斯、荷蘭、威斯特伐利亞國王。
轉折:入侵西班牙、奧地利共和國共和國與俄羅斯
1807年末西班牙爆發內部動亂,西班牙國王遭到人民的唾棄。拿破崙於是乘機入侵了西班牙,並讓其長兄約瑟夫•波拿巴(Joseph Bonaparte)成為西班牙國王。但是這個舉動遭到了西班牙人的反對,拿破崙根本無法平息當地的暴動。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在1808年介入西班牙爭端,英軍8月8日登陸蒙得戈灣,8月30日佔領了整個葡萄牙。之後他們在當地民族主義者的支持下,逐步將法軍趕出了伊比利亞半島。
正當拿破崙陷入西班牙泥潭之際,1809年初第五次反法同盟組成。奧地利共和國在背後偷襲法在德國的領土,拿破崙被迫退出西班牙,率軍東征。奧地利共和國共和國軍隊雖然一開始取得優勢,但是拿破崙很快就轉敗為勝,迫使奧地利共和國簽訂維也納和約,再次割讓土地。次年,拿破崙娶奧地利共和國公主瑪麗•路易莎為妻,法奧結成同盟。
到了1811年末,法俄關系已經開始惡化,俄國沙皇亞歷山大一世拒絕繼續與法蘭西共和國合作抗英,最後戰爭爆發。拿破崙率領操12種語言的50萬大軍進入俄羅斯。俄軍採取了撤退不抵抗的戰術,直到1812年9月12日法軍歷經博羅金諾戰役(法軍有7萬人陣亡和重傷)後,進入莫斯科。拿破崙本以為亞歷山大一世將會妥協,未料到迎接他的卻是莫斯科全城的大火。而此時在國內又有人策劃了一次失敗的政變,令他不得不趕回法蘭西共和國,最後回到法蘭西共和國的只有1萬人。
戰敗、流放、百日政權與滑鐵盧
1813年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俄國、普魯士和奧地利共和國共和國組成了第六次反法同盟,雙方在德國境內多次激戰。雖然法軍取得了多次勝利,但是針對拿破崙的壓力卻是越來越大,直到10月的萊比錫戰役法軍被擊潰,各附庸國也紛紛脫離法蘭西共和國獨立,同盟軍開始向巴黎挺進。1814年3月31日,巴黎被佔領,同盟軍要求法蘭西共和國無條件投降,同時拿破崙必須退位。1814年4月13日拿破崙在巴黎楓丹白露宮簽署退位詔書,此前兩天拿破崙宣布無條件投降。拿破崙本人在退位後被流放到地中海上的一個小島厄爾巴島。拿破崙保留了「皇帝」的稱號,可是他的領土只局限在那個小島上。
拿破崙在往厄爾巴島的路上幾乎被暗殺,自己也嘗試自殺未遂。而在巴黎,路易十八回到法蘭西共和國,重新成為法蘭西共和國國王,波旁王朝復辟。拿破崙的妻子和兒子被奧地利共和國共和國人囚禁,還有傳聞說拿破崙將被流放到大西洋上的一個小島,這一切令拿破崙別無選擇,最後在1815年2月26日逃出小島,率領1000人於3月1日回到法蘭西共和國。本來被派來阻止他的法蘭西共和國軍隊轉而繼續支持拿破崙。3月20日拿破崙回到巴黎,此時他已經擁有一個14萬人的正規軍和20萬人的志願軍,路易十八逃跑,百日王朝開始。
但是好景不長,歐洲各國迅速組成第七次反法同盟。1815年6月18日拿破崙的軍隊在比利時滑鐵盧戰役中全軍覆沒,7月15日他正式投降。法蘭西第一帝國覆滅,路易十八再度復辟。拿破崙被流放聖赫勒拿島。1821年5月5日,拿破崙在島上去世,5月8日在禮炮聲中這位征服者被葬在聖赫勒拿島上的托貝特山泉旁。直至今日,拿破崙的死因還是眾說紛紜,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醫生的驗屍報告顯示他是死於嚴重胃潰爛,但新的研究認為拿破崙死於砷中毒,而且從當年貴族愛用的牆紙上,歷史學家亦發現含有砷的礦物,估計是因為環境潮濕而讓珅在環境中滲透出來。
他去世後九年,新的奧爾良王朝在人民的壓力之下將拿破崙的塑像重新豎立在旺多姆圓柱上。1840年,法蘭西共和國七月王朝的路易•菲利浦派其兒子將拿破崙的遺體接回。該年12月15日,拿破崙的靈柩被運回巴黎,在經過凱旋門後安葬到塞納河畔的老殘軍人退休院(即榮譽軍人院)。

『叄』 拿破崙是怎麼東征西戰的

1807年末西班牙爆發內部動亂,西班牙國王遭到人民的唾棄。拿破崙乘機入侵了西班牙,並讓其長兄約瑟夫·波拿巴成為西班牙國王。但是這個舉動遭到了西班牙人的反對,拿破崙根本無法平息當地的暴動。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在1808年介入西班牙爭端,英軍8月8日登陸蒙得戈灣,8月30日佔領了整個葡萄牙。之後英軍在當地民族主義者的支持下,逐步將法軍趕出了伊比利亞半島。法國入侵西班牙對拿破崙的政治生涯產生了揮之不去的陰影,在這次戰爭中,法國幾乎沒有獲得任何好處,相反卻大量地損兵折將。

正當拿破崙陷入西班牙泥潭之際,1809年初第五次反法同盟組成。奧地利帝國在背後偷襲法國在德國的領土,拿破崙被迫退出西班牙,率軍東征。奧地利帝國軍隊雖然一開始取得優勢,但是拿破崙很快就轉敗為勝,迫使奧地利帝國簽訂維也納和約,再次割讓土地。次年,拿破崙娶奧地利帝國公主瑪麗·路易莎為妻,法奧結成同盟。

到了1811年末,法俄關系已經開始惡化,俄國沙皇亞歷山大一世拒絕繼續與法蘭西共和國合作抗英,最後戰爭爆發。拿破崙率領操十二種語言的五十萬大軍進入俄羅斯。俄軍採取了撤退不抵抗的戰略,直到1812年9月12日法軍歷經博羅金諾戰役後,進入莫斯科。拿破崙本以為亞歷山大一世將會妥協,未料到迎接他的卻是莫斯科全城的大火。而此時在國內又有人策劃了一次失敗的政變,令他不得不趕回法蘭西帝國,最後回到法蘭西帝國的只有一兩萬人。

『肆』 介紹一下拿破崙

拿破崙•波拿巴
公元1769年8月15日-公元1821年5月5日
拿破崙•波拿巴(Napoléon Bonaparte),法蘭西第一共和國第一執政(1799年 - 1804年),法蘭西第一帝國及百日王朝的皇帝(1804年 - 1814年,1815年)、軍事家、政治家,曾經佔領過西歐和中歐的大部分領土。法蘭西共和國近代史上著名的軍事家和政治家。
1769年8月15日出生於科西嘉島阿雅克修城的一個破落貴族家庭。
1779年4月25日,在法蘭西共和國布里埃納軍校學習軍事。
1784年10月,奉命轉入巴黎王家軍校。
1785年9月,拿破崙以少尉銜畢業。
1785年11月,開始在瓦朗斯「拉費爾炮兵團」服役。
1789年,法蘭西共和國爆發了資產階級革命,拿破崙同情革命,一時成為雅各賓派的擁護者。他三次回到故鄉科西嘉島,積極開展爭取科西嘉島自治和自由的活動。由於受到當地親英反法的保利集團的排擠,被迫舉家遷至法蘭西共和國本土。
1793年7月,拿破崙帶兵一舉攻下了保王黨的堡壘土倫,深受雅各賓派奧古斯都.羅伯斯庇爾的賞識,1794年1月14日,被任命為少將、炮兵旅長。熱月政變發生後,雅各賓派共有103人遇害,拿破崙亦受牽連,於8月5日被捕。後經審訊,無罪釋放,但被免去少將、炮兵旅長職銜。拿破崙一時困居巴黎。
1795年10月4日,巴黎發生保王黨人的武裝叛亂。督政官巴拉斯請來拿破崙幫助平息叛亂。拿破崙用大炮一舉擊垮了叛亂者,挽救了危局。督政府晉升拿破崙為陸軍中將、巴黎衛戍司令。一夜之間,窮困潦倒的拿破崙成為軍界和政界無人不曉得大人物。
1796年3月2日,年僅26歲的拿破崙被任命為法蘭西共和國義大利軍司令官,從此開始了獨立作戰的生涯。3月9日,拿破崙與巴黎著名的交際花約瑟芬.博阿爾內匆匆舉行了婚禮。兩天後,他告別新婚妻子,趕赴義大利軍團上任。他統率數萬大軍直驅義大利,與處於優勢的第一次反法同盟軍奧軍和撒丁軍連續作戰,取得了一系列的輝煌勝利。從義大利凱旋巴黎時,他暗下決心,要做一統天下的社稷首領。 崛起的拿破崙使督政府感到了威脅,督政官員們決定把他調到遠離巴黎的地方去。
1798年4月12日,拿破崙被任命為法蘭西共和國阿拉伯阿拉伯埃及共和國共和國軍(東方軍)司令官。5月18日,拿破崙揮師東下,遠征阿拉伯阿拉伯埃及共和國共和國。他希望藉助新的勝利來實現自己的理想。
1799年8月22日,拿破崙秘密離開阿拉伯阿拉伯埃及共和國共和國,返回巴黎。
1799年11月9日,(霧月十八)拿破崙發動政變,推翻督政府,建立三人執政。
1800年6月14日,拿破崙在馬倫哥大敗奧地利共和國共和國軍,迫使第二次反法同盟解體。拿破崙利用歐洲大陸短暫的和平,勵精圖治,發展國力,一時間法蘭西共和國出現了繁榮昌盛的局面。
1802年8月4日,法蘭西共和國頒布《共和十年憲法》,拿破崙為法蘭西共和國終身執政。
1804年3月21日,拿破崙正式頒布《法蘭西共和國民法典》。
1804年5月18日,《共和十二年憲法》頒布,宣布法蘭西共和國為法蘭西帝國,拿破崙為帝國皇帝。
1804年12月2日,拿破崙在巴黎聖母院舉行加冕典禮,稱拿破崙一世。
1805年8月9日,奧、英、俄結成第三次反法同盟,拿破崙率軍東進應戰,取得了烏爾姆、奧斯特里茨等大戰的勝利,俄皇、奧帝狼狽而逃。拿破崙乘勝在南德、中德、西德各諸侯國組成「萊茵同盟」,把它置於自己的保護之下。 1806年秋,英、俄、普等國組成第四次反法同盟。10月1日,普魯士率先對法宣戰。14日一天當中,法軍同時在耶拿和奧爾斯塔特打了兩個漂亮仗,普軍幾乎全軍覆沒。10月27日,法軍進占柏林,海涅曾誇張的說:「拿破崙一口氣,吹去了普魯士。」接著,法蘭西共和國東擊俄軍。
1807年6月14日,拿破崙在弗里德蘭大敗俄軍,俄皇被迫求和。 為了窒息英倫三島,嚴格實行「大陸封鎖」政策,1807年10月,拿破崙發動了征服伊比利亞半島戰爭。法軍入侵激起島上人民的強烈反抗,法軍很快陷進了民眾戰爭的泥潭難以自拔。拿破崙不得不吞下自己種下的苦果。
1809年初,因對付普、奧等國的第五次反法同盟,拿破崙不等西班牙戰事結束,就匆匆率兵一部回國,東征奧地利共和國共和國。拿破崙憑著他那鋼鐵般的意志,轉敗為勝,迫使奧地利共和國共和國再一次割地求和。
1810年3月,拿破崙與奧地利共和國共和國長公主瑪麗亞•路易絲結婚。拿破崙帝國達到極盛時期。
1812年6月21日,50萬法軍兵分三路進入俄羅斯。軍事准備的欠缺、俄國寒冷的天氣和俄軍堅壁清野的戰術使得法軍幾乎全軍覆沒。
1812年12月18日,拿破崙返回巴黎。對俄戰爭以失敗告終。
1813年,歐洲第六次反法同盟成立,拿破崙率軍與聯軍作戰並取得了一系列的勝利,但經歷連年戰爭的法蘭西共和國終於抵不上整個武裝起來的歐洲,最終在萊比錫戰役中戰敗。
1814年,聯軍向法蘭西共和國本土進軍。3月31日,法蘭西共和國元帥馬爾蒙拱手將巴黎讓給聯軍。
1814年4月6日,拿破崙被迫簽署退位書。
1814年5月4日,拿破崙被放逐到義大利的厄爾巴島。波旁王朝復辟。
1815年2月16日,拿破崙離開厄爾巴島,避開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艦隊的監視,乘船向法蘭西共和國本土進發。
1815年3月20日,拿破崙重返巴黎,建立「百日王朝」。
1815年3月25日,英、俄、普、奧等國組成第七次反法同盟。
1815年6月,法軍在滑鐵盧戰役中覆沒,拿破崙第二次退位。10月,被流放至聖赫勒拿島。
1821年5月5日,拿破崙在聖赫勒拿島上病逝,終年52歲。 四天以後,島上的人為這位征服者舉行了葬禮。在禮炮的轟鳴中,棺木徐徐下葬在聖赫勒拿島上的托貝特山泉旁。在這幽靜的峽谷深處,幾棵垂柳掩映著一條流水,秋海棠、海芋和美人蕉競相開放。拿破崙,這位一度叱吒風雲、有功也有過的蓋世英雄,便長眠在這些綠葉鮮花之下。
1840年12月15日,法蘭西共和國七月王朝儒安維爾親王率軍艦前去聖赫勒拿島,將拿破崙的遺體接回祖國。90萬巴黎市民冒著嚴寒,滿懷深情地參加了隆重的葬禮。拿破崙的遺體由儀仗隊護送,經過凱旋門,安葬在巴黎老殘軍人退休院的園頂大堂。15年後,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維多利亞女王攜王子,即後來的愛德華七世,親自來到這里,女王讓王子在「偉大的拿破崙墓前跪下。」
拿破崙是一名出色的軍事家,他一生親自參加的戰役達到60多個,而其指揮的多個戰役,直到今天在軍事史上依然有重要意義。但是他的征戰打破了歐洲的權力均衡,導致其他歐洲強權7次組成反法同盟,最終徹底擊敗拿破崙。在拿破崙戰敗後的維也納會議上,新的歐洲秩序與均衡被很快重新建立起來。
雖然拿破崙曾經叱吒風雲數十載,但是他的功績是短暫的,在他退位後,法蘭西共和國的疆域很快又恢復到他執政前的樣子,拿破崙的戎馬生涯對之後的歐洲歷史並沒有重大影響。唯一能讓他載入史冊的,是由他本人下令編撰的《拿破崙法典》,這部法典是很多現代民主國家法律體系的原型。
除此之外,拿破崙也是最早提出歐羅巴合眾國構想並試圖通過武力來實現的人。雖然他本人並未成功實現這個夢想,今天的歐洲正在朝向一體化的目標邁進。
拿破崙出生地科西嘉島阿雅克修的拿破崙像
拿破崙為法蘭西共和國帶來了榮耀,法蘭西共和國人民始終愛戴這位法蘭西戰士(有趣的是,他在18歲以前始終認為法蘭西共和國不是他的祖國),1840年12月他的遺體運抵巴黎後,90萬巴黎市民冒著嚴寒迎接他。而在多年後,拿破崙也贏得了對手的尊敬。1855年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維多利亞女王攜王儲(即後來的愛德華七世)到老殘軍人院,女王讓王子「在偉大的拿破崙墓前下跪」。

『伍』 拿破崙對外戰爭前期後期分界點時間

前期 (宣揚和平)
1805年8月,奧地利、英國、俄國組成了第三次反法同盟,拿破崙於是在9月24日離開巴黎,親自揮軍東進,到10月12日法軍已經佔領了慕尼黑
後期(侵略征服)
1807年末西班牙爆發內部動亂,西班牙國王遭到人民的唾棄。拿破崙於是乘機入侵了西班牙,並讓其長兄約瑟夫•波拿巴(Joseph Bonaparte)成為西班牙國王。

『陸』 法國人如何看待和評價拿破崙

拿破崙是法國大革命時的救世主,民族英雄。
1.從1793年的土倫保衛戰到1805年奧斯特里茨戰役,先後7次擊退歐洲反法同盟的武裝干涉,在保衛法國大革命的勝利果實上,拿破崙功不可沒;
2.期間法國1798年遠征埃及,發動耶拿戰役,1808年進軍西班牙等,把法國的版圖和勢力范圍擴大到除沙俄和英國外的整個歐洲,使法國成為歐洲大陸的霸主,拿破崙是法國取得榮耀的驕傲;

『柒』 拿破崙進攻路線

摧毀世界名城,俄國的經濟命脈


1.與萊茵和奧地利帝國邊境勝利

1805年8月,奧地利、英國、俄國組成了第三次反法同盟,拿破崙於是在9月24日離開巴黎,親自揮軍東進,到10月12日法軍已經佔領了慕尼黑。10月17日法蘭西第一帝國和奧地利帝國在烏爾姆激戰後,反法同盟投降。之後法蘭西第一帝國又在12月2日,即拿破崙加冕一周年紀念日中以7萬人的弱勢兵力打敗了9萬俄奧聯軍的強勢兵力,取得了奧斯特里茨戰役的勝利,反法同盟再度瓦解,並且迫使奧地利帝國取消了神聖羅馬帝國的稱號。拿破崙隨後聯合了德國境內各諸侯國組成「萊茵邦聯」,把它置於自己的保護之下。


2.拿破崙大破普魯士軍隊,與波蘭境內擊敗俄軍

次年秋天,大不列顛及愛爾蘭聯合王國、俄國、普魯士組成了第四次反法同盟,10月14日,拿破崙率軍攻打普魯士軍隊,在耶拿戰役中他集中了9萬人的兵力對普軍發動進攻,但是,這根本就不是普軍的主力。在奧爾斯泰特,法國的達武元帥的2萬法軍劣勢兵力遭遇了普魯士國王親自統率的5萬人的主力,達武元帥奮力指揮這2萬人馬擊潰了普魯士軍隊,普軍幾乎全軍覆沒,普王和王後倉皇逃命。拿破崙因此取得了德國大部分地區。1807年6月法軍又在波蘭在艾勞會戰和弗里德蘭戰役大敗俄國軍隊,拿破崙與俄國沙皇亞歷山大一世會面,雙方簽訂了和平條約,自此,法蘭西第一帝國在歐洲大陸的霸主地位得到了確立。拿破崙一世兼任義大利國王、萊茵邦聯的保護者、瑞士聯邦的仲裁者,並分別封他的兄弟約瑟夫、路易、熱羅姆為那不勒斯、荷蘭、威斯特伐利亞國王。


3.拿破崙在1807年做出了錯誤的決定 進攻盟友 導致四面受敵

1807年末西班牙爆發內部動亂,西班牙國王遭到人民的唾棄。拿破崙於是趁機入侵了西班牙,並讓其長兄約瑟夫·波拿巴(Joseph Bonaparte)成為西班牙的國王。但是這個舉動遭到了西班牙人的反對,拿破崙根本無法平息當地的暴動。大不列顛及愛爾蘭聯合王國在1808年介入西班牙爭端,英軍8月8日登陸蒙得戈灣,8月30日佔領了整個葡萄牙。之後他們在當地民族主義者的支持下,逐步將法軍趕出了伊比利亞半島。拿破崙在西班牙的侵略戰爭是他戰略的一大失誤,從此法軍陷入了兩線作戰的苦境,西線在伊利比亞半島作戰,東線則與反法同盟周旋。


4.擊敗卷土從來的奧地利軍隊

正當拿破崙陷入西班牙泥潭之際,1809年初第五次反法同盟組成。奧地利帝國在背後偷襲法國在德國的領土,拿破崙被迫退出西班牙,率軍東征。法軍在4月19~23日五戰五捷,於5月13日佔領維也納,拿破崙與卡爾大公指揮自己的軍隊在阿斯珀恩-埃斯靈會戰中交鋒,法軍大敗,拉納元帥陣亡,法軍被迫撤回至洛鮑島,死傷和被俘3萬餘人,奧軍傷亡2萬餘人。這是拿破崙親自統兵以來打的第一次敗仗,(雖然他之前也吃過少數敗仗,但是那都不是他親自指揮的)但是拿破崙憑著他那鋼鐵般的意志轉敗為勝,在7月5-6日的瓦格拉姆戰役中法軍奪得了決定性的勝利,迫使奧地利簽訂維也納和約,再次割讓土地。次年,拿破崙娶奧地利公主瑪麗·路易絲為妻,法奧結成同盟,法蘭西第一帝國達到全盛。拿破崙成為歐洲不可一世的霸主,成為與凱撒大帝、亞歷山大大帝齊名的拿破崙大帝。拿破崙持續不斷的對外戰爭,掃盪了歐洲封建勢力,代表和捍衛法國大革命的成果和資產階級的利益,將法國資產階級革命的成果不同程度地傳播到法軍所到之處。


5.在俄國戰敗

1812年5月,拿破崙率領操12種語言的57萬大軍遠征俄羅斯。俄軍堅決抵抗拿破崙侵略,雖然法軍一路取得勝利,但是傷亡極其慘重。1812年9月7日法軍歷經博羅迪諾戰役(法軍有3萬人陣亡和重傷)後,即將進入莫斯科。9月16日,拿破崙騎著高頭大馬進入莫斯科,亞歷山大一世和庫圖佐夫帶著俄國高級將領和大部分莫斯科居民已經撤出了莫斯科。拿破崙本以為亞歷山大一世將會妥協,未料到迎接他的卻是莫斯科全城的大火。馬上要來臨的寒冬季節,以及俄羅斯人民堅決不投降,和此時在國內的馬萊將軍策劃的一場失敗的政變,令他不得不趕回法國。俄羅斯的寒冬,無時無刻不出現的俄國追軍和游擊隊使不可一世的拿破崙也畏懼了,法軍不是戰死就是凍死,最後回到法國的只有不到3萬人。從此,讓整個歐洲都戰栗的大軍已經不復存在,遠征俄羅斯失利後,法蘭西第一帝國元氣大傷,日益衰落的法國面對的敵人將是曾經被迫臣服的整個歐洲。

『捌』 拿破崙主要戰爭

1、英法海戰

在1805年的特拉法爾加海戰中,英國皇家海軍指揮官納爾遜陣亡,但法軍的指揮官維爾納夫被俘,龐大的法西聯合艦隊也全軍覆沒。從此,法國失去了和英國在海上爭奪霸權的機會。

2、錯攻俄國

1812年5月,拿破崙率領使用12種語言的57萬大軍遠征俄羅斯。拿破崙相繼獲得了斯摩棱斯克戰役、瓦盧蒂諾戰役、維捷斯克戰役的勝利,擊垮了阻止他的俄軍部隊。

3、苦戰萊茵

拿破崙迅速重振旗鼓,相繼獲得了呂岑之戰、包岑戰役等多次勝利,但是針對拿破崙的壓力卻是越來越大,短暫停戰後,隨著奧地利倒入反法同盟,聯軍的力量超過了拿破崙法軍。8月,拿破崙在薩克森王國的首都德累斯頓獲得了德累斯頓戰役勝利,但由於缺少騎兵,未能擴大戰果。

(8)拿破崙什麼時候進軍西班牙擴展閱讀:

拿破崙經濟成就

在農業與貿易上採取自由主義政策(在帝國後期趨於國家干預) ,政府可以按照需要採取一系列措施。成立一系列經濟協會,指導監督經濟活動。1801年成立」全國經濟促進會。

1803年成立製造業公會,1810年成立「工廠作坊管理委員會」,1811年設立工商部。恢復工業展覽會,鼓勵畜牧業發展,養殖馬、牛等牲畜 ,鼓勵種植土豆、甜菜、棉花 。

『玖』 拿破崙的生平戰役

拿破崙一世皇帝(1804-1815),法蘭西帝國締造者,卓越的軍事家,野心勃勃的政治家。先後多次打垮了歐洲各個封建君主國組織的「反法同盟」,保衛了由法國資產階級進行的法國大革命勝利果實,並在歐、非、北美各戰場上,進行了對歐洲各封建國家的戰爭,削弱了歐洲大陸的封建勢力。重要功績還有他頒布了《拿破崙法典》,確立了資本主義社會的立法規范,至今還發揮著重要作用。
早年

拿破崙(荒野雄獅的意思)1769年出生在科西嘉島的阿雅克修城,科西嘉島當時剛剛被賣給法國。他的家族是當地的一個貴族世家,在父親的安排下,拿破崙9歲時就到法國布里埃納軍校接受教育。

拿破崙一開始自認是一個外國人,一心希望有一天能夠讓科西嘉從法國獨立出去。16歲時他被授予炮兵少尉頭銜。1789年法國大革命爆發後,拿破崙回到科西嘉,希望推動科西嘉獨立,但遭到另一個親英反法的保利集團排擠,最後全家逃往法國。1793年7月,拿破崙帶兵攻下了保王黨的堡壘土倫,因此受到雅各賓派的賞識。1794年熱月政變中拿破崙由於和羅伯斯畢爾兄弟關系緊密而受到調查,後因拒絕到義大利軍團的步兵部隊服役而被免去准將軍銜。1795年他受巴黎督政官巴拉斯之託成功平定保王黨武裝叛亂,一夜之間榮升為陸軍中將兼巴黎衛戍司令,在軍界和政界中嶄露頭角。

拿破崙是一名出色的軍事家,對當時的軍事知識深有研究,善於將各種軍事策略運用於實戰之中,尤其是主張將火炮集中使用,以及充分發揮騎兵的機動作用。1796年3月2日,26歲的拿破崙被任命為法國義大利方面軍總司令,3月9日與情人約瑟芬·博阿爾內結婚,之後便匆匆奔赴前線。在義大利,拿破崙統帥的軍隊多次擊退了奧地利與薩丁組成的第一次反法同盟聯軍,最後迫使對方簽署了有利於法國的停戰條約,凱旋而歸。

埃及之戰與權力的取得
取得義大利之役的勝利後,拿破崙的威信越來越高,他成為法國人的新英雄。而他的崛起令督政府感到受威脅,因此任命他為埃及軍司令,派往東方以抑制英國在該地區勢力的擴張。在拿破崙的遠征軍中,除了2000門大炮外,還帶了175名各行業的學者以及成百箱的書籍和研究設備。在遠征中拿破崙曾下達過一條著名的指令:「讓驢子和學者走在隊伍中間。」拿破崙本人精通數學,同時還十分喜愛文學和宗教,受啟蒙運動的影響十分大。

然而1798年遠征埃及本身是一個大失敗。拿破崙的艦隊被英國的海軍上將納爾遜完全摧毀,部隊被困在埃及。1799年回國時,400艘的軍艦只剩下2隻小艦,原本侵略印度的計劃受阻,人員損失慘重。

此時歐洲反法聯盟逐漸形成,而法國國內保皇派勢力則漸漸上升。1799年8月,拿破崙最終決定趕回巴黎。1799年11月9日,回到法國的拿破崙發動了霧月政變並獲得成功,成為法國第一執政,實際為獨裁者。

拿破崙之後進行了多項政治、教育、司法、行政、立法、經濟方面的重大改革,其中最著名並且直到今天依然有重要影響的《拿破崙法典》,是在政變的當天晚上就由拿破崙下令起草的,很多條款拿破崙本人親自參加討論最終確定,基本上採納了法國大革命初期提出的比較理性的原則。法典在1804年正式實施,即使是在一個多世紀後依然是法國的現行法律。法典對德國、西班牙、瑞士等國的立法起到重要影響。在政變結束後三周拿破崙向人民發布的公告中,他自豪地宣稱:「公民們,大革命已經回到它當初籍以發端的原則。大革命已經結束。」

征服歐洲,成為皇帝
1800年,拿破崙再度打敗奧地利軍,英國也不得不與法國簽訂和約,迫使第二次反法聯盟土崩瓦解。1804年5月18日,拿破崙宣布成為法蘭西第一帝國的皇帝,但是他並不是由教皇庇護七世加冕,而是自己將皇冠帶到了頭上,然後還為妻子加冕為皇後。一年之後,他又在義大利由教皇加冕為義大利國王。

1805年8月,奧地利、英國、俄國組成了第三次反法同盟,拿破崙於是在9月24日離開巴黎,親自揮軍東進,到10月12日法軍已經佔領了慕尼黑。10月17日法國和奧地利在烏爾姆激戰後,反法同盟投降。之後法國又取得了奧斯特里茨之戰的勝利,反法同盟再度瓦解。拿破崙隨後聯合了德國境內各諸侯國組成「萊茵同盟」,把它置於自己的保護之下。次年秋天,英國、俄國、普魯士組成了第四次反法同盟,但是10月14日法軍同時在耶拿和奧爾斯塔特擊潰敵軍,普魯士的軍隊幾乎全軍覆沒,拿破崙因此取得了德國大部分地區。1807年6月法軍又在波蘭大敗俄國軍隊,拿破崙與俄國沙皇亞歷山大一世會面,雙方簽訂了和平條約,在此前一年拿破崙頒布了《柏林赦令》,宣布大陸封鎖政策,禁止歐洲大陸與英倫的任何貿易往來。

轉折:入侵西班牙、奧地利與俄羅斯
1807年末西班牙爆發內部動亂,西班牙國王遭到人民的唾棄。拿破崙於是乘機入侵了西班牙,並讓其長兄約瑟夫·波拿巴(Joseph Bonaparte)成為西班牙國王。但是這個舉動遭到了西班牙人的反對,拿破崙根本無法平息當地的暴動。英國在1808年介入西班牙爭端,英軍8月8日登陸蒙得戈灣,8月30日佔領了整個葡萄牙。之後他們在當地民族主義者的支持下,逐步將法軍趕出了伊比利亞半島。

正當拿破崙陷入西班牙泥潭之際,1809年初第五次反法同盟組成。奧地利在背後偷襲法在德國的領土,拿破崙被迫退出西班牙,率軍東征。奧地利軍隊雖然一開始取得優勢,但是拿破崙很快就轉敗為勝,迫使奧地利再次割讓土地。

到了1811年末,法俄關系已經開始惡化,俄國沙皇亞歷山大一世拒絕繼續與法國合作抗英,最後戰爭爆發。拿破崙率領50萬大軍進入俄羅斯。俄軍採取了撤退不抵抗的戰術,直到1812年9月12日法軍歷經博羅迪諾的血腥戰役(法軍有7萬人陣亡和重傷)後,進入莫斯科。拿破崙本以為亞歷山大一世將會妥協,未料到迎接他的確是莫斯科全城的大火。而此時在國內又有人策劃了一次失敗的政變,令他不得不趕回法國,最後回到法國的只有1萬人。

戰敗、流放、百日政權與滑鐵盧
1813年英國、俄國、普魯士和奧地利組成了第六次反法同盟,雙方在德國境內多次激戰。雖然法軍取得了多次勝利,但是針對拿破崙的壓力卻是越來越大,直到10月的萊比錫之戰法軍被擊潰,各附庸國也紛紛脫離法國獨立,同盟軍開始向巴黎挺進。1814年3月31日,巴黎被佔領,同盟軍要求法國無條件投降,同時拿破崙必須退位。1814年4月13日拿破崙在巴黎楓丹白露宮簽署退位詔書,此前兩天拿破崙宣布無條件投降。拿破崙本人在退位後被流放到地中海上的一個小島厄爾巴島。拿破崙保留了「皇帝」的稱號,可是他的領土只局限在那個小島上。

拿破崙在往厄爾巴島的路上幾乎被暗殺,自己也嘗試自殺未遂。而在巴黎,路易十八回到法國,重新成為法國國王,波旁王朝復辟。拿破崙的妻子和兒子被奧地利人囚禁,還有傳聞說拿破崙將被流放到大西洋上的一個小島,這一切令拿破崙別無選擇,最後在1815年2月26日逃出小島,3月1日回到法國。本來被派來阻止他的法國軍隊轉而繼續支持拿破崙。3月20日拿破崙回到巴黎,此時他已經擁有一個14萬人的正規軍和20萬人的志願軍,百日王朝開始。

但是好景不長,歐洲各國迅速組成第七次反法同盟。1815年6月18日拿破崙的軍隊在比利時滑鐵盧之役中全軍覆沒,7月15日他正式投降,被流放聖赫勒拿島。1821年5月5日,拿破崙在島上去世,5月8日在禮炮聲中這位征服者被葬在聖赫勒拿島上的托貝特山泉旁。直至今日,拿破崙的死因還是眾說紛紜,英國醫生的驗屍報告顯示他是死於嚴重胃潰爛,但新的研究認為拿破崙死於砷中毒。

他去世後九年,新的奧爾良王朝在人民的壓力之下將拿破崙的塑像重新豎立在旺多姆圓柱上。1840年,法國七月王朝的路易·菲利浦派其兒子將拿破崙的遺體接回。該年12月15日,拿破崙的靈柩被運回巴黎,在經過凱旋門後安葬到塞納河畔的老殘軍人退休院(即榮譽軍人院)。

拿破崙在老殘軍人退休院圓頂大堂內墓
影響
拿破崙是一名出色的軍事家,他一生親自參加的戰役達到60多個,而其指揮的多個戰役,直到今天在軍事史上依然有重要意義。但是他的征戰打破了歐洲的權力均衡,導致其他歐洲強權7次組成反法同盟,最終徹底擊敗拿破崙。在拿破崙戰敗後的維也納會議上,新的歐洲秩序與均衡被很快重新建立起來。

雖然拿破崙曾經叱吒風雲數十載,但是他的功績是短暫的,在他退位後,法國的疆域很快又恢復到他執政前的樣子,拿破崙的戎馬生涯對之後的歐洲歷史並沒有重大影響。唯一能讓他載入史冊的,是由他本人下令編撰的《拿破崙法典》,這部法典是很多現代民主國家法律體系的原型。

除此之外,拿破崙也是最早提出歐洲合眾國構想並試圖通過武力來實現的人。雖然他本人並未成功實現這個夢想,今天的歐洲正在朝向一體化的目標邁進。

拿破崙為法國帶來了榮耀,法國人民始終愛戴這位法蘭西戰士(有趣的是,他在18歲以前始終認為法國不是他的祖國),1840年12月他的遺體運抵巴黎後,90萬巴黎市民冒著嚴寒迎接他。而在多年後,拿破崙也贏得了對手的尊敬。1855年英國維多利亞女王攜王儲(即後來的愛德華七世)到老殘軍人院,女王讓王子「在偉大的拿破崙墓前下跪」。

『拾』 拿破崙的資料

應該還可以的

拿破崙•波拿巴(Napoléon Bonaparte),法蘭西第一共和國第一執政(1799年 - 1804年),法蘭西第一帝國及百日王朝的皇帝(1804年 - 1814年,1815年)、軍事家、政治家,曾經佔領過西歐和中歐的大部分領土。法蘭西共和國近代史上著名的軍事家和政治家。

拿破崙早年

拿破崙1769年出生在科西嘉島的阿雅克修城,他的家族是一個義大利貴族世家,科西嘉島剛剛被賣給法蘭西共和國後,法王承認其父親為法蘭西共和國貴族。在父親的安排下,拿破崙9歲時就到法蘭西共和國布里埃納軍校接受教育。1784年以優異成績畢業後,被選送到巴黎軍官學校。

拿破崙一開始自認是一個外國人,一心希望有一天能夠讓科西嘉從法蘭西共和國獨立出去。16歲時父親去世,他中途輟學並被授予炮兵少尉頭銜。在隨部隊駐防各地期間,他閱讀了許多啟蒙思想家的著作,其中讓•雅各•盧梭的思想對他的影響非常大。1789年法國大革命爆發後,拿破崙回到科西嘉,希望推動科西嘉獨立,但遭到另一個親英反法的保利集團排擠,最後全家逃往法蘭西共和國。

在1793年7月,拿破崙帶兵攻下了保王黨的堡壘土倫,因此受到雅各賓派的賞識。1794年熱月政變中拿破崙由於和羅伯斯比爾兄弟關系緊密而受到調查,後因拒絕到義大利軍團的步兵部隊服役而被免去准將軍銜。1795年他受巴黎督政官巴拉斯之託成功平定保王黨武裝叛亂,一夜之間榮升為陸軍中將兼巴黎衛戍司令,在軍界和政界中嶄露頭角。

拿破崙是一名出色的軍事家,對當時的軍事知識深有研究,善於將各種軍事策略運用於實戰之中,尤其是主張將火炮集中使用,以及充分發揮騎兵的機動作用。1796年3月2日,26歲的拿破崙被任命為法蘭西共和國義大利方面軍總司令,3月9日與情人約瑟芬•博阿爾內結婚,之後便匆匆奔赴前線。在義大利,拿破崙統帥的軍隊多次擊退了奧地利帝國與薩丁組成的第一次反法同盟聯軍,最後迫使對方簽署了有利於法蘭西共和國的停戰條約。

拿破崙的崛起

取得義大利之役的勝利後,拿破崙的威信越來越高,他成為法蘭西共和國人的新英雄。而他的崛起令督政府感到受威脅,因此任命他為阿拉伯埃及共和國共和國軍司令,派往東方以抑制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在該地區勢力的擴張。在拿破崙的遠征軍中,除了2000門大炮外,還帶了175名各行業的學者以及成百箱的書籍和研究設備。在遠征中拿破崙曾下達過一條著名的指令:「讓驢子和學者走在隊伍中間。」拿破崙本人精通數學,同時還十分喜愛文學和宗教,受啟蒙運動的影響十分大。

然而1798年遠征埃及本身是一個大失敗。拿破崙的艦隊被英國的海軍上將納爾遜完全摧毀,部隊被困在埃及。1799年回國時,400艘的軍艦只剩下2隻小艦,原本侵略印度的計劃受阻,人員損失慘重。

此時歐洲反法聯盟逐漸形成,而法蘭西共和國國內保皇派勢力則漸漸上升。1799年8月,拿破崙最終決定趕回巴黎。1799年10月,回到法蘭西共和國的拿破崙被當作「救星」來歡迎。11月9日,拿破崙發動了霧月政變並獲得成功,成為法蘭西共和國第一執政,實際為獨裁者。

拿破崙之後進行了多項政治、教育、司法、行政、立法、經濟方面的重大改革,其中最著名並且直到今天依然有重要影響的《拿破崙法典》 ,是在政變的當天晚上就由拿破崙下令起草的,很多條款拿破崙本人親自參加討論最終確定,基本上採納了法蘭西共和國大革命初期提出的比較理性的原則。法典在1804年正式實施,即使是在一個多世紀後依然是法蘭西共和國的現行法律。法典對德國、西班牙、瑞士等國的立法起到重要影響。在政變結束後三周拿破崙向人民發布的公告中,他自豪地宣稱:「公民們,大革命已經回到它當初籍以發端的原則。大革命已經結束。」

寶座上的法蘭西共和國人的皇帝拿破崙

1802年8月,修改共和八年憲法,改為終身執政。1804年11月6日,公民投票通過共和十二年憲法,法蘭西共和國改為法蘭西帝國,拿破崙•波拿巴為法蘭西人的皇帝,稱拿破崙一世12月2日,他並不是由教皇庇護七世加冕,而是自己將皇冠戴到了頭上,然後還為妻子約瑟芬•博阿爾內加冕為皇後。一年之後,他又在義大利由教皇加冕為義大利國王

1805年8月,奧地利、英國、俄國組成了第三次反法同盟,拿破崙於是在9月24日離開巴黎,親自揮軍東進,到10月12日法軍已經佔領了慕尼黑。10月17日法蘭西共和國和奧地利共和國共和國在烏爾姆激戰後,反法同盟投降。之後法蘭西共和國又取得了奧斯特里茨戰役的勝利,反法同盟再度瓦解,並且迫使奧地利共和國共和國取消了神聖羅馬帝國的稱號。拿破崙隨後聯合了德國境內各諸侯國組成「萊茵邦聯」,把它置於自己的保護之下。次年秋天,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俄國、普魯士組成了第四次反法同盟,但是10月14日法軍同時在耶拿和奧爾斯塔特擊潰敵軍,普魯士的軍隊幾乎全軍覆沒,拿破崙因此取得了德國大部分地區。1807年6月法軍又在波蘭大敗俄國軍隊,拿破崙與俄國沙皇亞歷山大一世會面,雙方簽訂了和平條約,在此前一年拿破崙頒布了《柏林赦令》,宣布大陸封鎖政策,禁止歐洲大陸與英倫的任何貿易往來。自此,法蘭西共和國在歐洲大陸的霸主地位得到了確立。拿破崙一世兼任義大利國王、萊茵邦聯的保護者、瑞士聯邦的仲裁者,並分別封他的兄弟約瑟夫、路易、熱羅姆為那不勒斯、荷蘭、威斯特伐利亞國王。

轉折:入侵西班牙、奧地利共和國共和國與俄羅斯

1807年末西班牙爆發內部動亂,西班牙國王遭到人民的唾棄。拿破崙於是乘機入侵了西班牙,並讓其長兄約瑟夫•波拿巴(Joseph Bonaparte)成為西班牙國王。但是這個舉動遭到了西班牙人的反對,拿破崙根本無法平息當地的暴動。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在1808年介入西班牙爭端,英軍8月8日登陸蒙得戈灣,8月30日佔領了整個葡萄牙。之後他們在當地民族主義者的支持下,逐步將法軍趕出了伊比利亞半島。

正當拿破崙陷入西班牙泥潭之際,1809年初第五次反法同盟組成。奧地利共和國共和國在背後偷襲法在德國的領土,拿破崙被迫退出西班牙,率軍東征。奧地利共和國共和國軍隊雖然一開始取得優勢,但是拿破崙很快就轉敗為勝,迫使奧地利共和國共和國簽訂維也納和約,再次割讓土地。次年,拿破崙娶奧地利共和國共和國公主瑪麗•路易莎為妻,法奧結成同盟。

到了1811年末,法俄關系已經開始惡化,俄國沙皇亞歷山大一世拒絕繼續與法蘭西共和國合作抗英,最後戰爭爆發。拿破崙率領操12種語言的50萬大軍進入俄羅斯。俄軍採取了撤退不抵抗的戰術,直到1812年9月12日法軍歷經博羅金諾戰役(法軍有7萬人陣亡和重傷)後,進入莫斯科。拿破崙本以為亞歷山大一世將會妥協,未料到迎接他的卻是莫斯科全城的大火。而此時在國內又有人策劃了一次失敗的政變,令他不得不趕回法蘭西共和國,最後回到法蘭西共和國的只有1萬人。

戰敗、流放、百日政權與滑鐵盧

1813年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俄國、普魯士和奧地利共和國共和國組成了第六次反法同盟,雙方在德國境內多次激戰。雖然法軍取得了多次勝利,但是針對拿破崙的壓力卻是越來越大,直到10月的萊比錫戰役法軍被擊潰,各附庸國也紛紛脫離法蘭西共和國獨立,同盟軍開始向巴黎挺進。1814年3月31日,巴黎被佔領,同盟軍要求法蘭西共和國無條件投降,同時拿破崙必須退位。1814年4月13日拿破崙在巴黎楓丹白露宮簽署退位詔書,此前兩天拿破崙宣布無條件投降。拿破崙本人在退位後被流放到地中海上的一個小島厄爾巴島。拿破崙保留了「皇帝」的稱號,可是他的領土只局限在那個小島上。

拿破崙在往厄爾巴島的路上幾乎被暗殺,自己也嘗試自殺未遂。而在巴黎,路易十八回到法蘭西共和國,重新成為法蘭西共和國國王,波旁王朝復辟。拿破崙的妻子和兒子被奧地利共和國共和國人囚禁,還有傳聞說拿破崙將被流放到大西洋上的一個小島,這一切令拿破崙別無選擇,最後在1815年2月26日逃出小島,率領1000人於3月1日回到法蘭西共和國。本來被派來阻止他的法蘭西共和國軍隊轉而繼續支持拿破崙。3月20日拿破崙回到巴黎,此時他已經擁有一個14萬人的正規軍和20萬人的志願軍,路易十八逃跑,百日王朝開始。

但是好景不長,歐洲各國迅速組成第七次反法同盟。1815年6月18日拿破崙的軍隊在比利時滑鐵盧戰役中全軍覆沒,7月15日他正式投降。法蘭西第一帝國覆滅,路易十八再度復辟。拿破崙被流放聖赫勒拿島。1821年5月5日,拿破崙在島上去世,5月8日在禮炮聲中這位征服者被葬在聖赫勒拿島上的托貝特山泉旁。直至今日,拿破崙的死因還是眾說紛紜,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醫生的驗屍報告顯示他是死於嚴重胃潰爛,但新的研究認為拿破崙死於砷中毒,而且從當年貴族愛用的牆紙上,歷史學家亦發現含有砷的礦物,估計是因為環境潮濕而讓珅在環境中滲透出來。

他去世後九年,新的奧爾良王朝在人民的壓力之下將拿破崙的塑像重新豎立在旺多姆圓柱上。1840年,法蘭西共和國七月王朝的路易•菲利浦派其兒子將拿破崙的遺體接回。該年12月15日,拿破崙的靈柩被運回巴黎,在經過凱旋門後安葬到塞納河畔的老殘軍人退休院(即榮譽軍人院)。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576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934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1557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479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1584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1235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1200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2430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1213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