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在海上是什麼稱號
『壹』 西班牙為什麼自稱「無敵艦隊」﹖
1、首先你要了解下艦隊的規模:100多艘戰艦、3000餘門大炮、數以萬計士兵的強大海上艦隊,最盛時艦隊有千餘艘艦船;
2、了解下當時的歷史背景:公元16世紀,為了爭奪海上霸權,當時的西方資本主義擴張的需要,海上的戰爭進行的如火如荼,一支強有力的艦隊在當時而言,是生命守護線,而當時的國家中,只有西班牙的艦隊最壯觀,他的規模也讓他產生優越感,以為所有的艦隊都在他之下,所以稱之為無敵艦隊;
3、覆滅:為了爭奪海上霸權,西班牙和英國於1588年8月在英吉利海峽進行了一場舉世矚目、激烈壯觀的大海戰。這次海戰,西班牙實力強大,戰船威力巨大,且兵力達3萬餘人,號稱為「最幸運的無敵艦隊」。而當時英國軍隊規模不大,整個艦隊的作戰人員也只有9000人。兩軍相比,眾寡懸殊,西班牙明顯占據絕對優勢。但是,出人意料的是,英國藉助先進的火炮和有利的天氣使這場海戰的結局以西班牙慘遭毀滅性的失敗而告終,「無敵艦隊」幾乎全軍覆沒。從此以後西班牙急劇衰落,「海上霸主」的地位喪失,被英國取而代之。
『貳』 西班牙是怎麼成為海上霸主歷程
14世紀末改良卡拉維爾式帆船,成為歐洲第一個普及三桅桿帆船的天主教國家
15世紀,先後擴建塞維利亞,馬拉加,阿爾梅里亞,巴倫西亞等港口,港口吞吐量逐漸超過地中海昔日霸主馬賽和熱那亞,僅次於地中海寶盒威尼斯。
15世紀中葉征服摩洛哥,完全控制直布羅陀海峽,成為地中海西側的海上門戶。
16世紀學習土耳其海軍的技術,改良了拉丁帆蓋倫,增加第三層甲板,大量使用甲板炮,和熱那亞人一起打敗威尼斯土耳其聯合海軍。
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時期,兩次征服突尼西亞,遏制北非海盜和伊斯蘭教勢力。北方控制荷蘭等低地國家。北方貿易爭奪戰中,利用海軍海上封鎖奧斯陸半年之久,成為第一個使用海上封鎖戰術的國家。
1580年吞並葡萄牙,重組帝國船隻,以阿方索干船塢為生產基地,開建無敵艦隊。8年後與英國的海戰慘敗,海上霸主易主。
1595年加拉加斯港落成成為新大陸第一大港,僅僅8年後被擴建的哈瓦那港代替。
17世紀第一個引入海軍護航體系的國家,保護西班牙往返歐洲與新大陸之間的運金船。
1769年聖特里尼達號在哈瓦那下水,是世界上唯一一艘四甲板超級戰艦。西班牙決心再次恢復海洋霸主的地位。
1805年特拉法爾加海戰,敗給納爾遜,聖特里尼達號被俘虜。之後殖民地喪失,直布羅陀省被英國劃走,西班牙徹底失去海洋爭霸的能力。
『叄』 西班牙在15至16世紀有「海上霸主」之稱的原因是什麼
15至16世紀,西班牙是當時世界上最為強大的國家之一,在西半球,西班牙更是不可一世。在最強盛的時期,西班牙擁有一支有100多艘戰艦,1000餘門大炮,數以萬計士兵的強大海上艦隊,因此西班牙在當時有「海上霸主」之稱。
西班牙艦隊
『肆』 古代西班牙帝國為什麼被稱為日不落它最後不是衰弱了嗎
日不落帝國名號可以說是西班牙的,在英國沒有殖民地以前,西班牙的無敵艦隊橫掃大西洋和地中海,但是在格瑞福蘭海戰中英國艦隊擊敗了西班牙的無敵艦隊,從此英國成為海上帝國,也就是日不落帝國
『伍』 新航路的開辟有沒有確立西班牙和葡萄牙的世界霸主地位
新航路開辟以後,西班牙和葡萄牙在一定時期內稱得上是擁有海上霸權,尤其是十五世紀末至十六世紀初,兩國進攻勢頭猛烈,西班牙在美洲、葡萄牙在亞非大肆擴張。但是,這種海上霸權帶來的只是大量財富落入兩國手中,西班牙和葡萄牙並沒有因為海上優勢而掌控世界,其海上霸權無法壓制其他國家的崛起。有了霸權未必稱得上是霸主,配得上這個稱號的,絕不僅僅取決於黃金象牙是多是少。
此後崛起的英國之所以號稱霸主,是因為他們在海上力量、工業水平、商業貿易、金融市場、殖民霸權、先進制度等各方面全面領先於世界,成為世界秩序的制定者;反觀西班牙和葡萄牙,大肆掠奪之後,國內「除了形成奢侈的風氣之外,沒有留下像樣的產業,連老百姓也沒有得到像樣的衣食住行」(《大國崛起》)。在國內百業不興的情況下,只憑借一支龐大的艦隊而窮兵黷武,所作所為不過像一群海盜一樣四處搶劫而已,沒有控制世界的能力,只顧著自己打家劫舍,看不出一點兒霸主的風范。
英國稱霸世界一百五十年,帶動了整個世界邁進工業時代;反觀西班牙和葡萄牙所到之處,除了破壞和毀滅之外,就是把歐洲最頑固最保守的勢力擴展到佔領區。這樣的國家是無法稱為霸主的。
西班牙重視於土地吞並和黃金掠奪;葡萄牙則由於地小人少,重在佔領海上交通要塞,兩國通過這些種方式獲得了大量的財富。然而,兩國後來的衰落卻正是因為財富的過剩,西班牙和葡萄牙的王公貴族們在大量財富面前,已經不屑於發展工商業,他們習慣於依靠搶來的黃金到國外去購買所需用品,而不是自己製造,甚至以開廠經商為恥。「領主甚至把國外富有經驗的手工業者統統趕走」(《歐洲近代史》)。堂堂的霸權國家,支柱產業居然是搶劫,這樣的霸權必然迅速失去。黃金再多也只是一種交易媒介,不能吃不能穿不能用,想要吃的穿的用的,就得用黃金去英法荷蘭等國購買,黃金就這樣流向其他國家。於是一方面耗盡民力、窮兵黷武地發展海軍出去掠奪;另一方面又把掠奪的錢財大肆揮霍送給正在窺視霸權的英法各國。這就是兩國的悲劇。
在歐洲得不到霸權,卻在海上獲得了霸權;別人不認他們是霸主,而自封霸主。最終「像流水一樣流入的財富,又像流水一樣流走了」。雖然可悲,但也算是創造了傳奇,讓後人讀起來盪氣回腸、熱血沸騰。
至於兩國的王權集中,實際上並不是衰落的原因,甚至算是有利條件。因為當時歐洲的環境下,工商業者與君主的矛盾並不突出,而主要矛盾是中央君主與地方割據勢力的紛爭。地方割據、關卡遍地才是當時工商業發展的主要障礙,而中央君主反倒是工商業者的保護人和合作者。
『陸』 西班牙為何在航海中取得領先
因為是第一個發現新大陸的,佔得先機。
1499年-1504年間,西班牙僱傭的義大利航海家發現新大陸。後人將這塊大陸以命名為亞美利加洲。
在深入探索了美洲大陸後,西班牙發現了兩個大帝國:阿茲特克帝國與印加帝國,這兩個帝國面積的廣袤程度與人口的稠密程度都遠超歐洲任何一個國家。
通過和當地被鎮壓的民族聯合,並在歐洲人無意間帶來的疾病的協助下,西班牙征服者輕而易舉地征服了這兩個帝國。
哥倫布的首次遠航為西歐國家向新大陸擴張、侵略、征服鋪平了道路,打開了門戶。西班牙、西歐國家旋即向美洲大舉侵略、擴張,西班牙很快成了第一個日不落的殖民帝國。
(6)西班牙在海上是什麼稱號擴展閱讀:
15世紀末,收復失地運動成功後,西班牙統一,迅速走向海外擴張道路。16世紀中,西班牙和葡萄牙是地理大發現和殖民擴張的先驅,並在各大海洋開拓貿易路線,使得貿易繁榮,西班牙橫跨大西洋到美洲,從墨西哥橫跨太平洋,經菲律賓到東亞。
西班牙征服者推翻了阿茲特克、印加和瑪雅文明,並對南北美洲大片領土宣稱擁有主權。西班牙王室與歐洲各王室聯姻,取得了大片領地的繼承權。
卡洛斯一世時期,西班牙王位和神聖羅馬帝國皇位合二為一,使西班牙在歐洲的影響力迅速提高。卡洛斯一世更打敗或阻擋最強大的敵人法國和奧斯曼帝國,西班牙遂開始稱霸歐洲。
這表現在1525年俘虜法王的帕維亞之戰、1527年擒獲教宗的羅馬之劫,確立西班牙在西歐與南歐的霸權地位。
16世紀中期開始,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利用美洲采礦所得的金銀取得更多軍費,以應付在歐洲和北非的長期戰爭。
腓力二世時期(1556-1598年在位),雖然西班牙與神聖羅馬帝國分治,但哈布斯堡王室的力量並沒有削弱,反而於1580年兼並葡萄牙帝國(於1640年失去),並在1582年蓬塔德爾加達海戰成為無可置疑的海上最強霸主。
很快獲得了葡萄牙廣闊的殖民地,把半個尼德蘭、半個亞平寧半島、整個伊比利亞半島和幾乎整個中、南美洲歸為己有,還包括亞洲的菲律賓群島,甚至還一度包括台灣。自此,西班牙一直維持著世上最大的帝國。
16世紀至17世紀的西班牙正處於黃金時期,是歐洲無可爭議的霸主,締造了被後世稱為「西班牙治下的和平」時代。極盛時期的西班牙帝國國土面積達3150萬平方公里。
『柒』 海上霸主的順序 荷蘭 西班牙
西班牙首先建立海上霸權,壟斷西歐到美洲的貿易,然後荷蘭和英國崛起,西班牙海上霸權逐漸衰落,被荷蘭和英國超過,因此順序應該是西班牙,荷蘭
『捌』 西班牙才是真正的「日不落帝國」,為何會這樣說
因為以前的西班牙是歐洲大陸面積的好幾倍。
換句話說,西班牙海外擴張的利益一直掌握在壟斷階級手中,人民沒有辦法享受它。除了壟斷海外擴張,壟斷企業也在國內盡力而為。當時,歐洲的羊毛產業非常繁榮。在西班牙,羊毛出口成為最穩定,最重要的稅收來源,養羊業成為確保財政收入的支柱產業。該行業由20多個貴族控制,這些貴族組織了一個強大的綿羊大師團體。為了維持穩定的羊毛稅,早在15世紀末,西班牙王室就對主要綿羊群實施了一系列優惠措施,並使其壟斷了畜牧業。
『玖』 西班牙都有哪些美譽
西班牙王國,位於歐洲西南部的伊比利亞半島。羅馬天主教為國教。西班牙被人們譽為「無雨之國」、 「歐洲菜園」、 「地中海陸地」、 「旅遊王國」、 「海上強國」、 「野兔國」、 「永不沉沒的航空艦」、 「通往歐洲、非洲、中東和拉丁美洲的橋梁」、 「橄欖王國」、 「歐洲的果園」等等。
『拾』 西班牙被人們譽為什麼
西班牙被人們譽為「無雨之國」、「歐洲菜園」、「地中海陸地」、「旅遊王國」、「海上強國」、「野兔國」、「永不沉沒的航空艦」、「通往歐洲、非洲、中東和拉丁美洲的橋梁」、「橄欖王國」、「歐洲的果園」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