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觀西班牙 » 西班牙王室欠熱那亞商人多少錢

西班牙王室欠熱那亞商人多少錢

發布時間: 2022-07-12 18:25:17

A. 熱那亞的歷史

在這之後,熱那亞成為西班牙帝國統治下的自治共和國,熱那亞銀行家們於他們在塞維利亞的賬房特別提出資金支持多位西班牙國王的外交行動。在尼德蘭革命爆發後,西班牙攻陷了布魯塞爾後,歐洲的經濟中心轉移到熱那亞,歷史學家甚至稱1557年至1627年的這段時期為「熱那亞的時代」,「現代的觀光者一但經過熱那亞Strada Nova或via Balbi色彩艷麗的風格主義及巴洛克式的建築前門,都不會不知道熱那亞擁有著無比的財富。但這些財產並不是熱那亞人所共享,事實上熱那亞的財富是集中於一個組織嚴密的銀行金融家圈子裡,他們是真正的「風險資本家」。
熱那亞銀行的借貸活動是起源於1557年西班牙國王腓力二世宣布國家破產,令德國銀行業務陷於癱瘓,完結了西班牙金融家支配銀行業的時候。熱那亞銀行家給予周轉不靈的哈布斯堡王室一筆流動的貸款和一筆可信定期的收入。為償還貸款,他們讓來源不可靠的美洲白銀用船迅速地由塞維利亞運送到熱那亞,提供資金予銀行為他們作更長遠的投資。例如,熱那亞銀行家岩布斯奧·史賓路拿,他就利用資金自己集結和帶領了一支軍隊參與17世紀荷蘭的八十年戰爭。17世紀西班牙的衰落也帶來了熱那亞的再次衰落,而西班牙王室屢次的破產,亦特別地令很多熱那亞商人傾家盪產。 熱那亞於18世紀繼續慢慢衰落,在1768年因科西嘉島發生地方叛亂而被迫將科西嘉賣給法國。這是繼4個世紀前失去塞普勒斯島對於共和國的又一次重大打擊。1797年共和國被出身於科西嘉的拿破崙率領的法國革命軍佔領,並推翻了以往熱那亞歷史中統治該市的領主,並以知名的利古里亞共和國代替。拿破崙在奪取法國的權力之後,對熱那亞頒布了更保守的法規,但利古里亞共和國只存在一段短時間---在1805年它被法國吞並,成為法國的亞平寧省、則尼斯省和芒特魯堤省。當1814年春季拿破崙被打敗之後,英軍代表慫恿熱那亞地區的領主們宣布恢復熱那亞共和國,但熱那亞在維也納會議中決定給予撒丁王國。英軍於1814年12月撤退,而熱那亞於1815年1月3日被撒丁王國吞並。獨立的熱那亞的歷史結束了。

B. 與虎謀皮:歐洲銀行家族的王室生意

1459年,美第奇家族成員以「智者」身份跟隨在國王身邊。

中世紀和近代早期,迫於天主教會的強大壓力,在歐洲封建國家放貸收取高息是明令禁止的,但在教皇眼皮底下的義大利卻活躍著相繼統治歐洲金融業數百年的巨賈望族,佩魯奇、巴爾迪、美第奇和熱那亞的家族是個中翹楚,唯一能與義大利銀行家比肩的是德國的富格爾家族。

與當時的商人和自由城市相比,歐洲君主王侯們的借貸信用很差。君主的早死、軍事失敗和意外災難都會導致貸款人血本無歸。

如果王室惡意違約,貸款人無權要求法庭審判,甚至也不能向王侯的繼任者追討。貸款人唯一的制裁措施就是未來不予貸款。因此那時王室的借款利率奇高,尤其是在沒有足夠抵押的情況下。

奧地利公爵弗里德里克(1286年-1330年)曾以高達80%的利率借款,1319年那不勒斯國王羅伯特借款的利率也有30%,而當時商業貸款的利率大多在10%-25%之間。

巴爾迪和佩魯齊家族

佛羅倫薩的巴爾迪銀行(成立於1272年)和佩魯齊銀行(成立於1310年)是14世紀財力最雄厚的銀行,他們一邊深耕於當時最繁榮的毛紡業務,一邊放高利貸,國王、貴族甚至教皇都是他們的客戶。

佩魯齊銀行在西歐和中東設有15家分號(包括倫敦分行),有120個合夥人和代理人。擁有13家分號的巴爾迪銀行年收入13萬英鎊,而英格蘭國王愛德華二世的正常年收入僅為3萬鎊。為了擴大資本,巴爾迪和佩魯齊按3:2的比例組建了投資聯合體,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1338年和1339年英王愛德華三世為與法國作戰(百年戰爭),從佩魯齊和巴爾迪借貸125萬英鎊。其中購買軍事裝備的75萬英鎊,利率為50%。

義大利銀行家與王室建立借貸關系不僅追求高風險下的高利潤,也為得到王室管制的各種商業和貿易的特權。兩家銀行壟斷了英國的羊毛銷售以及小麥出口等貿易。作為國王的銀行家,他們還可以利用英國財政署強制收繳其他英國債務人的欠債。

到了14世紀40年代,巴爾迪和佩魯齊銀行厄運不斷。先是本國的政府債券違約導致流動性危機,佛羅倫薩市民從兩個銀行大量提現。

雪上加霜的是,那不勒斯王國與佛羅倫薩交惡,國王羅伯特賴賬不還,兩家銀行的那不勒斯分號也遭擠兌,進一步收緊了財團的流動性。

1343年,愛德華三世停止還貸(之前他也經常拖欠),佩魯齊隨即破產。1346年,巴爾迪銀行步其後塵。在之後的清算中,存款人只拿到了不到一半的存款。

愛德華三世被大多數學者釘在了歷史的恥辱柱上,因為他的違約導致兩大銀行破產,引發了多米諾骨牌般的連鎖反應:佛羅倫薩金融業與經濟崩潰,並連帶禍及歐洲近一半的人口,再加之14世紀中期蔓延開來的黑死病,歐洲經濟在百餘年內停滯不前。

不過有研究認為佩魯齊和巴爾迪家族興盛起來的基礎——糧食生產和交易業務,從14世紀20年代開始已無盈利是兩大家族衰亡的深層原因,愛德華三世的違約不過是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美第奇家族

15世紀歐洲王室的很多貸款是非常緊急的短期貸款,利率極高,比如1494年法王查理八世為入侵義大利進行了軍用融資,向熱那亞銀行家貸款的年利率有42%、56%、甚至驚人的100%。

而英國的王室融資時常耍無賴,不但強制貸款,而且無分毫利息。彼時短期商業貸款通常的利率大致在5%-15%之間。

在15世紀義大利的名門望族裡,美第奇家族(銀行成立於1397年)最負盛名。學者們認為,雖然不能說沒有美第奇家族就沒有義大利的文藝復興,但沒有美第奇家族,義大利的文藝復興肯定不是今天我們所看到的面貌。

伽利略、拉斐爾、米開朗基羅、提香和馬基雅維利等巨匠都曾得到他們的資助。美第奇家族在佛羅倫薩建立起長期的僭主政治(指以非法手段取得政權者建立的獨裁統治,原指古希臘一種特殊的歷史現象),家族中更產生了兩位教皇和兩位法國王後,積極參與到歐洲的政治博弈之中。

不過由於上述佛羅倫薩銀行業大崩潰和歐洲經濟衰退,美第奇銀行的規模已遠不及佩魯齊和巴爾迪,它只是140家規模相當的佛羅倫薩商業銀行中最大的一家。

在愛德華三世的後裔約克分支與蘭卡斯特分支為爭奪英國王位爆發的玫瑰戰爭(1455年-1485年)中,美第奇銀行兩面押注,不料雙方的借貸都成了壞賬。

1478年,5.1萬弗羅林(源於佛羅倫薩,通行於歐洲的貨幣)的損失致使美第奇倫敦分號清算關閉,其債務由布魯日分號承擔。戰後英格蘭的都鐸王朝當然不會承擔前朝的債務。

幾乎在同一時期,美第奇家族也在法國政治投機。布魯日分號借給勃艮第的查理公爵大約3.8萬杜卡特(義大利威尼斯鑄造的金幣,在1284年-1840年發行)。本是法國蕃屬的勃艮第公國意欲獨立。

法王路易十一是外交天才,以金元外交鞏固盟友、收買敵人,令查理腹背受敵。查理亦無戰略遠見,戰場指揮無能,不過是一介莽夫。1477年南錫之役,瑞士人的長槍隊擊潰了勃艮第的軍隊,查理葬身山谷。收不回債務的美第奇布魯日分號於1480年破產。

美第奇家族政治投機屢次失敗,也先後有多家分號關閉,然而美第奇銀行的衰落竟然持續了30年,未因分號破產而迅速崩盤。一個重要原因在於他們吸取了巴爾迪和佩魯齊的教訓,每個分號都有一定的獨立性,屬於合夥關系,雖然存在信譽問題,但還是降低了一損俱損的風險。

興也政治,亡也政治。美第奇銀行覆滅的直接原因就是政治失勢,義大利戰爭(1495年-1559年)開始後,法國軍隊攻佔佛羅倫薩,美第奇家族被驅逐,美第奇銀行也走到歷史的終點。

富格爾家族

16世紀,歐洲經濟和人口規模都在擴張,主要君主國(西班牙、法國和英國)為經濟和軍事霸權征戰不斷,在這個世紀只有25年沒有大規模戰爭。

安特衛普在多數時間里是歐洲最主要的金融中心、最富有的城市。頻繁戰爭刺激了貸款需求,由於信貸市場的發達,利率也相應下降,王室短期貸款利率大致在6%-18%之間,緊急情況下,利率會攀升到24%以上。銀行家仍然是主要貸款人,但王室也通過債券交易所借錢。


三十年戰爭

為化解危機,西班牙王室曾多次與熱那亞家族達成債務重組協議。1575年,3600萬杜卡特的債務到期,西班牙當年收入僅為600萬杜卡特。

就重組方案,熱那亞銀行家與國王花了兩年時間反復扯皮拉鋸。1577年,腓力二世在談判中「手起刀落」般砍掉近四成的未還債務,而剩下62%的貸款被轉化成低息長期的政府債券。

熱那亞銀行家於1578年重啟貸款,借給王室500萬杜卡特。1596年腓力二世再次違約,不過這次他付清了80%的債務。

腓力二世連續違約,每次銀行家都遭受嚴重損失,為何依舊飛蛾撲火?

銀行家並沒有很多高收益的投資領域,尤其在戰爭時期的交戰地區,王室(主權)貸款這樣的大宗生意實在不容錯過,而西班牙哈布斯堡家族又是借錢最凶的王室。

更關鍵的原因在於,熱那亞銀行家在正常年份的獲益在覆蓋破產年份的損失之後,其實還有很好的盈利。

1609年,阿姆斯特丹證券交易所成立,阿姆斯特丹漸漸成為歐洲新的金融中心,荷蘭的黃金時代開始。隨著西班牙資源枯竭、通貨膨脹、經濟蕭條,債務雪球越來越滾不動了。精明的熱那亞銀行家認識到不能再玩「違約游戲」了。

1627年,腓力四世違約之後,熱那亞銀行家族的大部分資金撤出了西班牙王室貸款。對於繼續貸款給西班牙王室的銀行家來說,1647年腓力四世的破產代價高昂:所有債務被一筆勾銷(除了熱那亞銀行家有貴金屬作為抵押),債權人發現王室的收入已經被提前7年抵押了。

與富格爾家族相似,1627年之後熱那亞家族衰落的原因之一也是由於白銀業務的利潤下降。

與西班牙在「八十年戰爭」對戰的尼德蘭聯邦財務信用可靠,從未垮台,很少拖欠軍餉。與之對照,從1572年1607年,西班牙僱傭的佛蘭德軍隊因為欠餉至少發生了46次嘩變。

1576年,哈布斯堡家族的提款機安特衛普遭到欠餉的佛蘭德軍人洗劫,財富繁榮毀於一旦。尼德蘭聯邦,尤其是其經濟最發達的荷蘭省出售長期債券(lifeannuity、perpetualannuity和sinkingfunds等)來融資,憑借阿姆斯特丹的資本優勢,利率逐漸走低。

守信的政府和發達的資本市場是尼德蘭抵抗哈布斯堡王朝80年的關鍵因素。正是因為前者的堅韌頑強,尼德蘭戰場成為西班牙財政的黑洞,在一個又一個十年裡消耗著西班牙過半的軍事支出。

14至16世紀是歐洲銀行家族的輝煌時代,他們向歐洲各王室提供債務融資,賺取了超額利潤,也付出了慘痛代價。

從17世紀開始,義大利以及其他國家的私人銀行家終於吸取了貸款人反復破產的教訓,與主權(王室)貸款(Sovereign Lending)逐漸劃清界限。

17世紀,尼德蘭很好地展示了一個嚴守財務紀律的政府可以從公債市場得到長期低成本資金的支持,歐洲君主國競相效仿,資本市場漸漸成為主權貸款的蓄水池。

1688年光榮革命後,奧蘭治親王威廉帶來的金融人才重塑了英國的金融體系,阿姆斯特丹的金融中心地位於18世紀後期被倫敦取代。

(作者:祁鑫)

看歷史微信公眾號:EYEONHISTORY

C. 哥倫布是義大利人為什麼是西班牙王室資助他

哥倫布先後向西班牙、葡萄牙、英國、法國等國的國王尋求協助。當時,因為教會的關系,人們大多相信天圓地方,不願意花這個冤枉錢。但同時間,歐洲國家極需要東南亞的香料和黃金。但通往亞洲的陸路卻為鄂圖曼土耳其帝國所阻,海路則要經由南非對開的風暴角 — 好望角,因此歐洲的君主開始改變以往的想法。在到處游說了十幾年後,於1492年,哥倫布終於得到西班牙女王伊莎貝拉一世的資助。由於財政吃緊,伊莎貝拉拿出一個自己的裝滿首飾的首飾盒給哥倫布作為資助,同時答應哥倫布的條件:他和他的後代做為西班牙開拓的殖民地的總督,並獲得一成的利潤。要不怎麼說伊莎貝拉是女中豪傑呢,確實有眼光。
而且,對於哥倫布的國籍有多種不同的說法,至今未有定論。人們對1470年以前的哥倫布所知甚少,普遍觀點認為哥倫布出生於熱那亞共和國(今義大利境內),但也有觀點認為他出生於葡萄牙,或希臘。

D. 怎麼認識《哥倫布致西班牙國王和王後書》中的「公平交易」

哥倫布發現新大陸
哥倫布出生於義大利熱那亞一個紡織工人家庭。青年時代讀過《馬可·波羅游記》,嚮往東方的富庶。1474~1475年在熱那亞的船隊工作。1476年移居葡萄牙里斯本,後到馬德拉群島和聖港島,從事航海生涯,先後航行至英國、冰島和幾內亞等地。他刻苦學習天文、地理,受P.德埃利地理著作《世界圖志》和義大利地理學者P.托斯卡內利影響,深信「地圓說」,想尋找一條從西方通向印度、中國和日本的新航線,並草擬了從歐洲西行至東方的航海計劃。

約在1484年,哥倫布向葡萄牙國王若昂二世提出他的航海計劃,尋求財政支持,未成功。1485年移居西班牙,向伊莎貝拉一世女王求助。1492年4月,他的計劃終為西班牙國王所接受,同他簽訂航海協議,授予海上大將稱號,任命他為所發現的島嶼和陸地的總督,准其從這些地方的產品和投資所得中抽取一定收入,並答應給予必要的財政和物質支持。

第一次航行(1492~1493)1492年8月3日,哥倫布攜帶西班牙王室致中國皇帝的國書,率領「聖瑪麗亞」號、「平塔」號和「尼尼亞」號3艘船、船員90人,從西班牙西南海岸的帕洛斯港啟航,經加那利群島西駛,歷盡艱險,終於在10月12日發現巴哈馬群島中的瓜納阿尼島(即今華特林島。當時哥倫布把這個島定名為聖薩瓦爾多,即基督教「救世主」之意)。接著發現古巴的東北海岸。繼轉東航,又發現海地島,並稱之為「埃斯帕尼奧拉」意為「小西班牙」。他在海地島尋找黃金,築納維達德堡,派人駐守,旋即返航。1493年4月15日返抵帕洛斯。

第二次航行(1493~1496)1493年9月25日,他在西班牙國王資助下,懷著在新發現地區殖民和尋找黃金的目的,率領約1500人分乘17艘船隻,滿載牲畜、農具、種子和糧食,從加的斯出發,第二次前往美洲。11月3日發現多米尼加島,接著又發現瓜德羅普島和波多黎各等島,然後駛抵海地島。因納維達德堡已為當地印第安人夷平,於是另築伊莎貝拉堡,建立西班牙在美洲的第一塊殖民地。印第安人被課以黃金重稅,或被驅使到金礦從事奴隸勞動,有的被捕捉運回歐洲販賣。1496年,哥倫布返回西班牙,其弟B.哥倫布留在海地島,另建聖多明各城作為西班牙新的殖民據點。

第三次航行(1498~1500)1498年5月30日,哥倫布率領由6艘船隻和200人組成的船隊,分兩組從聖盧卡爾啟錨,3隻船直駛海地島,另3隻船由哥倫布率領,經維德角群島向西航行,於8月1日發現特立尼達島。8月5日在委內瑞拉帕里亞半島登陸,第一次踏上南美大陸。8月31日返回聖多明各。海地島西班牙人互相傾軋,爭權奪利,他實行委託監護制進行安撫,仍不能穩定局勢。1500年9月,哥倫布連同他的兩個弟弟被強行押回西班牙。哥倫布後雖獲釋,卻失去統轄其所發現土地的權力。

第四次航行(1502~1504)1502年5月9日,哥倫布率領4艘船隻和約150人從加的斯出發,企圖在古巴和帕里亞半島之間的海面上盡快找到通往「印度」的航道。1502年6月15日,發現馬提尼克島,然後沿海地島南海岸西行,過牙買加向中美洲進發,再沿宏都拉斯南駛,越尼加拉瓜和哥斯大黎加,最後抵巴拿馬的達連灣。因無西行航道,只得於1503年6月折回牙買加島,經聖多明各於1504年11月7日回到西班牙聖盧卡爾。他請求西班牙國王給予他應得的財富和統治新大陸權力,未能如願。

1506年5月20日,在貧病交加中死於巴利亞多利德。直到去世時哥倫布還以為他發現的陸地是印度。死後留下的航海日記和信件,是研究航行美洲的重要史料。

哥倫布處在15世紀末16世紀初歐洲商業資本主義發展和封建制度瓦解的轉變時期,他對美洲的發現順應了歐洲資產階級掠奪新財富、發展郵本主義的迫切要求。美洲的發現和殖民,促進了世界市場的形成,大量金銀流入歐洲,擴大了資本主義原始積累,推動了歐洲資本主義的發展,加速了歐洲封建制度崩潰。同時,哥倫布發現美洲以後,在拉丁美洲建立起殖民奴役制度,給印第安人帶來了深重的災難

E. 熱那亞共和國的發展歷史

此後,熱那亞經歷過成為西班牙帝國中地位較低的附庸國,熱那亞銀行家們於他們在塞維利亞的賬房特別提出資金支持多位西班牙國王的外交行動。歷史學家費爾南·布勞岱爾甚至稱1557年至1627年的這段時期為「熱那亞的時代」,「是一個文明開化、不為人知、歷史學家們長時間忽略的盛世。」(Braudel 1984 p. 157),現代的觀光者一但經過熱那亞Strada Nova或via Balbi色彩艷麗的風格主義及巴洛克式的建築前門,都不會不知道熱那亞擁有著無比的財富。但這些財產並不是熱那亞人所共享,事實上熱那亞的財富是集中於一個組織嚴密的銀行金融家圈子裡,他們是真正的「風險資本家」。
熱那亞銀行的借貸活動是起源於1557年西班牙國王腓力二世宣布國家破產,令德國銀行業務陷於癱瘓,完結了西班牙金融家支配銀行業的時候。熱那亞銀行家給予周轉不靈的哈布斯堡王室一筆流動的貸款和一筆可信定期的收入。為償還貸款,他們讓來源不可靠的美洲白銀用船迅速地由塞維利亞運送到熱那亞,提供資金予銀行為他們作更長遠的投資。17世紀西班牙的衰落也帶來了熱那亞的再次衰落,而西班牙王室屢次的破產,亦特別地令很多熱那亞商人傾家盪產。 熱那亞於18世紀繼續慢慢衰落,在1768年因科西嘉島發生地方叛亂而被迫將科西嘉賣給法國;但熱那亞相當於同時期的威尼斯比較仍比較繁榮。1797年共和國被拿破崙的法國革命軍佔領,並推翻了以往熱那亞歷史中統治該市的領主,並以知名的利古里亞共和國代替。
拿破崙在奪取法國的權力之後,對熱那亞頒布了更保守的法規,但利古里亞共和國只存在一段短時間---在1805年它被法國吞並,成為法國的亞平寧省、則尼斯(Gênes)省和芒特魯堤(Montenotte)省。
當1814年春季拿破崙被打敗之後,英軍代表威廉·斑迪克勛爵(Lord William Bentinck)慫恿熱那亞地區的領主們宣布恢復熱那亞共和國,但熱那亞在維也納會議中決定給予薩丁尼亞王國。英軍於1814年12月撤退,而熱那亞於1815年1月3日被薩丁尼亞吞並。

F. 借錢打戰,將商人綁在自家戰車上的國王是誰

一個最簡單的回答是,在十五六世紀以來的歐洲大國競爭中,政府權力受到限制的國家大多崛起為大國,政府權力很少受到限制的國家,雖然一度稱霸於世,卻都不免於衰落的命運。這里最關鍵的因素在於金融市場的成立。

在前近代社會,經濟以農業為基礎。而農業的生產力只能產生非常有限的盈餘。政府(主要是王室)即使有絕對的權力對百姓進行盤剝,所能獲得的財政收入也非常有限。但是,在列國競爭的時代,軍事危機不斷。每一次軍事危機提出的財政要求,都遠遠超出了政府那些缺乏彈性的歲入所能承擔的范圍。這時惟一有錢支付這些突如其來的巨大開支的就是商人。於是,各王室為了打仗而不停地向商人借貸。作為貸款的條件,他們把自己在未來幾年的主要歲入都抵押給這些商人。這些商人到時候扮演著包稅商的角色,替這些王室收稅,並把所得直接裝進自己的腰包。有的商人則以貸款換得對一些重要的戰略性資源的壟斷。比如英格蘭的羊毛和那不勒斯的糧食,就經常被抵押給佛羅倫薩的商人。

商人大筆向政府放貸,政府以來年的歲入逐漸償還,這就給金融市場的形成提供了條件。有的政府,除了向大商人借貸外,索性自己發放債券,甚至強制富人們認購。持有這種債券的人,遇到急需用錢的時刻,則以折扣價格將債券賣出換得現金。政府財政狀況好時,不僅可以按時兌現債券的價值,還能支付利息。但當政府財政破產時,債券則如同廢紙。比如面值100塊的債券,市場價格可能是80塊,也可能不足10 塊,會隨著政府的財政信譽而在市場上大幅度波動。這種債券在市場上頻繁交易,實際上和股市交易已經差不多了。現在華爾街上市公司發放的股票雖然和債券不同,但在從金融市場融資這個意義上,與債券大有相通之處。

這種金融市場,無不鑲嵌在具體的政治框架之中。專制君主,如西班牙王室和法國王室,都依賴這樣的借貸。但是,因為這樣的君主權力不受限制,在財政危機時刻動輒廢除自己所欠的債務,借錢不還。那些放貸的商人,在這種情況下則是「秀才碰上兵,有理說不清」,錢收不回來不說,有的甚至還被國王迫害、傾家盪產。所以,這樣的國王財政信譽非常糟糕,借貸借不到不說,即使借到了,利息也非常高。相反,立憲君主,特別是共和體制的政府,權力受到種種約束,不能輕易賴賬,財政信譽非常好。在戰爭的關鍵時刻,背著巨額赤字仍然能以低息獲得大筆貸款,最終把對手在財政上拖垮。從這種意義上說,財政金融決定著大國的興衰。只是這種決定性的因素是長期的歷史演進而形成的制度架構,而非個別人在這種架構中的投機。
1756-1763年,英國靠著自己的借貸能力和商人的服務,打贏了「七年戰爭」。這場戰爭,實際是真正的第一次世界大戰,不僅主要歐洲國家都捲入,而且戰場遍及歐洲、美洲、亞洲和非洲。此戰之後,英國基本控制了主要的國際海域,大英帝國對世界的征服幾乎是不可避免的現實,只有拿破崙的崛起威脅著英國的獨霸。不過,在與拿破崙這場巨人之戰中,同樣是金融財政決定了兩國的歷史命運。

G. 世界第一個日不落帝國西班牙是怎樣衰落的呢

人口數量衰減,很多西班牙向美洲殖民地移民;掠奪的黃金和白銀都在王室貴族手中,這些人整天貪圖享樂 ;到處發動戰爭,損失很大。

H. 西班牙帝國的黃金年代

日不落帝國(1521—1643年) 16及17世紀有時被稱為西班牙的黃金年代(SiglodeOro)。
在16世紀,西班牙就從新西班牙得到了相等於1萬5千億美元(1990年的物價)的黃金及白銀。當時其版圖之廣,使之經常被譽為「日不落帝國」。這個黃金時代中運轉不靈的帝國,其權力重心並非遠在內陸的馬德里,而是塞維利亞。哈布斯堡王朝揮霍從卡斯蒂利亞和美洲殖民地得來的財富,為其利益而在歐洲屢開戰端,數次拖欠借款,使西班牙破產。帝國與卡斯蒂利亞人民的矛盾,終於引發1520至22年的卡斯蒂利亞社區起義。哈布斯堡的政治目標有數:
獲取美洲(金、銀、蔗糖)和亞洲的產物(瓷器、香料、絲綢)。
削弱法國的勢力,並阻止其東進。
維持天主教哈布斯堡王朝在德意志的霸權,以助天主教抵抗宗教改革。
抵抗穆斯林對歐洲的威脅,尤其針對奧斯曼帝國。
兩位天主教君主(ReyesCatólicos)的政治婚姻,使其外孫查理繼承了卡斯蒂利亞在美洲的帝國、地中海的阿拉貢帝國(包括今義大利大部份地區)、神聖羅馬帝國、低地國家及弗朗什孔泰的王位。故此,此帝國是以領土傳承而建立,而非征戰。
查理平定了卡斯蒂利亞社區起義後,成為歐洲最有權勢的人,其歐洲帝國無可匹敵,直到拿破崙年代為止。此外,他又嘗試在沃木斯議會遏止宗教改革,但馬丁·路德拒絕公開放棄其「異端邪說」。而且,他對宗教的虔誠,並未能阻止其嘩變的部隊劫掠羅馬教廷。
哥倫布之後,一群稱為西班牙征服者的探險戰士繼續在新大陸開拓殖民地。這些軍隊利用當地族群和國家的爭端以獲益。當地一些勢力為了打敗比自己強大的敵人,而過於渴求與西班牙人結盟,例如印加人及阿茲特克人。後來,其他歐洲殖民勢力都經常利用同樣的戰術。而且,疫病的傳播也使西班牙人更輕易征服美洲大陸。疫病(例如天花)在歐洲常見,在新大陸卻從未出現,使得大量美洲原住民死亡。這造成勞工短缺,因此殖民者最初非正式地漸漸開始大西洋奴隸貿易(詳見美洲原住民人口歷史)。
當中最成功的西班牙殖民者領袖,可能是荷南·科爾蒂斯。他帶領一支小軍隊,並同時有大約二十萬名美洲原住民的支持,於1519至21年間征服強大的阿茲特克帝國,將墨西哥納入西班牙帝國版圖,作為建立新西班牙的基礎。此外,佛朗西斯科·皮薩羅征服印加帝國,後來更成為秘魯總督,可說是同等重要。征服墨西哥後,黃金城市的傳言(北美洲的基維拉和西沃拉Quivira、Cíbola;南美洲的黃金國ElDorado)引起更多遠征活動,不過很多都空手而回;即使找到城市的人,都發覺所得的比預期少得多。其實,礦場成立後,美洲殖民地才開始為王室帶來大部分收益,例如波托西礦場(1546年)。
1521年,法國國王弗朗索瓦一世發覺其國被哈布斯堡領土包圍,於是攻擊西班牙在義大利的屬地,再次引起兩國的沖突。法國遭遇災難性敗績,先後在比克卡會戰(1522年)、帕維亞會戰(1525年,弗朗索瓦本人被虜)和蘭德里亞諾戰役(1529年)受挫。結果,弗朗索瓦退出戰爭,再次放棄米蘭予西班牙。 帕維亞會戰及奧格斯堡和約(1525—1555年) 1525年,查理五世在帕維亞會戰中擊敗法國,使很多義大利及德意志人感到意外,令人擔心他將會繼續擴張勢力。當時,教皇克萊芒七世倒戈支持法國及義大利一些重要城邦,參與針對哈布斯堡帝國的科尼亞克同盟戰爭,但是失敗。
後來在1527年,查理漸漸厭倦教皇干預他認為與宗教毫無關系的事務,並攻陷羅馬,使教皇蒙羞。結果,克勉七世與繼任的教皇與世俗勢力交往時,都顯得加倍謹慎。
1529年,教皇與查理簽署巴塞羅那和約,建立更和諧關系。西班牙正式成為天主教的保護者,而查理被加冕為義大利國王(倫巴第)。而且,西班牙需要出兵,以推翻佛羅倫薩共和國。
1533年,克萊芒七世拒絕讓亨利八世離婚,主要原因是他不希望觸怒查理五世,令羅馬再度被洗劫。
1522年,葡萄牙人斐迪南·麥哲倫主導一支西班牙船隊進行環球航行,途中在菲律賓去世。胡安·塞瓦斯蒂安·埃爾卡諾(JuanSebastiánElcano)將會承繼領導工作,使航行成功。
1528年,著名海軍上將安德烈亞·多里亞(AndreaDoria)與查理五世結盟,打敗法國軍隊,使熱那亞重新獨立,也讓查理有改善財政的機會。同年,熱那亞的銀行首次借貸給查理。
西班牙更積極在新大陸建立殖民地,在1530年代建立新格拉納達(今哥倫比亞),在1536年建立布宜諾斯艾利斯。
西班牙曾訂立法例,保護其美洲殖民地的原住民,首條法例在1542年建立。法例的法律意義,成為現代國際法的基礎。歐洲殖民者藉著殖民地的遙遠,感到權力受制時,便發動叛亂,使部分新法律(LeyesNuevas)被廢除。後來,約束力較弱的法律訂立,用以保護原住民,但紀錄顯示這些法律效力不足。監護征賦制(Encomienda)重新建立,印地安人不受保護,反而受到剝削。
1543年,法國國王弗朗索瓦一世宣布首次與奧斯曼帝國蘇丹蘇萊曼大帝結盟,並與奧斯曼軍隊佔領西班牙控制的城市尼斯。亨利八世雖然不滿查理五世阻止他離婚,但更不滿法國,所以跟查理五世一起侵略法國。雖然西班牙在薩伏伊的切雷索萊戰役遭受重大挫敗,但法國仍然難以威脅西班牙控制的米蘭,又在北方敗於亨利八世,故此被迫接受不利的條件。查理五世的弟弟斐迪南領導奧地利軍隊,繼續在東方與奧斯曼軍隊交戰。查理則處理早前未解決的國內問題,由路德派德意志諸侯及其他新教邦國組成的施馬爾卡爾登同盟。
這個同盟已經跟法國結盟,並阻止一些德意志人企圖破壞它的行動。可是,法王弗朗索瓦在1454年戰敗,使其與新教徒的同盟瓦解,令查理有可乘之機。首先,在1545年,特倫託大公會議舉行,查理嘗試進行和談。然而,新教領導層在會上感到被天主教徒出賣,於是參與由薩克森選帝侯莫里茨發動的戰爭。於是,查理帶領來自荷蘭和西班牙的軍隊入侵德意志,希望能恢復帝國統治。1547年,查理的軍隊在重要的米爾貝格戰役擊敗新教徒,令施馬爾卡爾登同盟崩潰。1555年,查理與新教邦國簽署奧格斯堡和約,並根據他的「統治者的宗教乃人民的宗教」(拉丁語:cuiusregio,eiusreligio)原則,重建德意志地區之穩定,但並不受西班牙和義大利宗教人士的歡迎。查理對德意志的政策,令西班牙成為神聖羅馬帝國內天主教和哈布斯堡王朝的保護者。這樣的先例,在七十年後令西班牙參與戰爭,並結束其在歐洲的領導地位。
查理決定多在海岸與奧斯曼軍隊作戰,結果牽制了奧斯曼軍隊企圖在地中海東部進侵威尼斯共和國領土之攻勢。當奧斯曼軍隊進犯西班牙東岸,查理才親自率兵進攻非洲大陸(1545年)。 聖康坦到勒班陀戰役(1556—1571年) 查理五世唯一合法婚姻所生的兒子腓力二世(1556至98年在位)與叔父斐迪南一世瓜分了哈布斯堡王朝的領地。腓力二世視西班牙為他帝國的基礎,但西班牙人口僅有法國的三分之一,難以為帝國提供足夠的兵力。後來,腓力與英格蘭女王瑪麗一世聯姻,使西班牙與英格蘭結盟。
但是,西班牙仍然未得和平。1547年,深具野心的法王亨利二世登位,不久就再與西班牙發生沖突。腓力二世繼位後,繼續進行西班牙與法國的戰爭,先後在皮卡第的聖康坦戰役和格拉沃利訥戰役擊敗法軍。1559年,兩國簽署卡托—康布雷齊和約,永久確認西班牙在義大利的主權。和約簽署後慶祝典禮舉行,亨利參加馬上槍術比賽時被斷矛插中,數天後去世。在往後的三十年,法國陷入長期內戰與動盪,故此不能在歐洲強國競賽中與西班牙和哈布斯堡王朝競爭。於是,由1559至1643年,沒有法國威脅的西班牙國力達到巔峰,版圖擴張至最大。
1557年,腓力二世統治的西班牙面對破產,於是給熱那亞銀行財團發展的機會。它們使德意志銀行集團陷入混亂,並取代富格爾家族(TheFuggers)成為西班牙的金融巨頭。哈布斯堡王朝制度累贅,熱那亞銀行為之提供流動借款和可靠的穩定收入。王朝則協助銀行,將塞維利亞不太可靠、來自美洲的白銀迅速運到熱那亞,以提供更多資本。
1565年,佩德羅·梅嫩德斯·德阿維萊斯(PedroMenendezdeAviles)創立聖奧古斯丁,並建立殖民地佛羅里達。後來,法國海軍軍官讓·里博(JeanRibault)與150名同胞企圖在西班牙佛羅里達建立非法殖民地,不久後被德阿維萊斯擊敗。聖奧古斯丁很快就成為重要的戰略地點,讓滿載金銀的西班牙船隻從新大陸的殖民地航行到西班牙。
同年的4月27日,米格爾·洛佩斯·德萊加斯皮(MiguelLópezdeLegaspi)在菲律賓創立首個永久的西班牙殖民地,馬尼拉大帆船正式開始服務。這些大帆船把貨物經太平洋從亞洲運載到墨西哥海岸的阿卡普爾科;然後,貨物又在墨西哥運上西班牙珍寶船隊,最後運返西班牙。1572年,西班牙為了促進此貿易活動,建立了馬尼拉。
當時,西班牙需要軍隊負責佔領葡萄牙,以穩定對其之統治。而在1576年破產的西班牙,就仍然在恢復元氣。1584年,奧蘭治的威廉被一名神智不清的天主教徒刺殺。這位受尼德蘭人歡迎的抗爭領導人之死,似乎能令戰爭結束,但事實恰恰相反。1586年,伊麗莎白一世出兵支持尼德蘭和法國的新教徒,其部下弗朗西斯·德雷克(FrancisDrake)在加勒比海和太平洋攻擊西班牙商船,並特地主動進攻港口加的斯。1588年,為了停止伊麗莎白一世的干預,腓力派遣無敵艦隊以攻擊英軍。當時天氣良好,英格蘭派遣較小型和敏捷的戰艦,而且得到在尼德蘭的間諜幫助,得以做好做戰准備。結果,英軍擊敗了為數更多、防備更佳的西班牙戰艦。雖然西班牙遭受重大挫敗,但隨後的德雷克—諾里斯遠征(1589年)是英西戰爭(1585至1604年)的轉捩點,使西班牙占上風。幾乎人人都肯定西班牙的艦隊是歐洲最強,直到1639年的唐斯戰役中,逐漸疲乏、弱態漸現的西班牙被尼德蘭海軍擊敗。
法王亨利二世去世後,西班牙參與法國的宗教戰爭。1589年,瓦盧瓦王朝最後的國王亨利三世在巴黎城外去世。其繼位者、首位波旁王朝的法國國王納瓦拉的亨利四世是能力出眾的領導者。他在阿爾克戰役(1589年)和伊夫里戰役(1590年)擊敗法國天主教聯盟,取得重要勝利。腓力二世堅決要阻止亨利成為法國國王,於是分派軍隊到尼德蘭,並在1590年入侵法國。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578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939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1576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483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1591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1239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1203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2450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1218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