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觀西班牙 » 西班牙的海峽叫什麼名字

西班牙的海峽叫什麼名字

發布時間: 2022-07-12 10:47:24

㈠ 西班牙葡萄牙所在的伊比利亞半島和北非之間的海峽叫什麼名字

直布羅陀海峽
位於西班牙最南部和非洲西北部之間(西經5度36分,北緯35度57分),長58千米;最窄處在西班牙的馬羅基(Marroqui)角和摩洛哥的西雷斯(Cires)角之間,寬僅13千米。

㈡ 連接地中海和大西洋的海峽叫什麼

直布羅陀海峽
大西洋與地中海的咽喉
[編輯本段]
直布羅陀海峽(Estrecho de Gibraltar)是連接地中海和大西洋的重要門戶.位於西班牙伊比利亞半島最南部和非洲西北角之間,北岸為西班牙的直布羅陀(現被英國佔領),南岸為摩洛哥.全長約90公里.兩岸山勢雄偉,景色優美.沿岸有直布羅陀、阿耳赫西拉斯和休達等港口.
直布羅陀海峽全長僅58千米,海峽西寬東窄,最窄處的西班牙的馬羅基羅和摩洛哥的西雷斯角之間僅13公里,海峽東端介於直布羅陀市和阿爾霍山之間;中段介於馬基羅和錫雷斯之間,寬22公里;其西面入峽處最寬,介於特拉法爾加角和斯帕特爾之間,寬43公里.東深西淺,最淺處水深301米,最深處水深1181米,平均深度約375米;
地中海的「生命線」
[編輯本段]
直布羅陀海峽除了溝通地中海和大西洋外,還是地中海的「生命線」.
由於地中海的特殊地理位置,使這裏海水的含鹽量高,密度大.地中海的年均溫較高,夏季、秋季處於副熱帶高壓控制之下,因此日照強烈,乾熱少雨;而在冬季、春季,海面上刮的是來自大西洋溫暖的西風,氣溫都在攝氏零度以上.另外,地中海四周,除了埃及的尼羅河以外,沒有什麼水流量大的大河有淡水流入中海.因此,使地中海的含鹽量穩定偏高,它的表層海水年平均鹽度為千分之38,東部海區更高達千分之39.58,比全球海水年平均鹽度高出千分之3~4.而且在地中海122米的深處,有一股較重、較冷和較鹹的洋流,源源不斷地向西流出地中海.常此下去,地中海不就乾涸了嗎? 不用擔心,我們先來看看地中海的鄰居——大西洋.
大西洋因為年平均氣溫較地中海的年平均氣溫要低,海水的蒸發量小,因此大西洋的年平均鹽度也比地中海的年平均鹽度低,只有千分之35.即使是和地中海相同緯度的鄰近的大西洋海區鹽度稍高一些,也只有千分之36,這樣就形成了地中海和大西洋兩個以直布羅陀海峽溝通的海域,年平均鹽度高低的不平衡局面.海水密度的大小取決於海水的溫度和鹽度,而更主要取決於鹽度.鹽度越大,密度越高,因此地中海海水密度大於大西洋海水密度.
地中海和大西洋的海水在海表面兩者所受壓力相同,都是一個大氣壓.由於海水的壓力和海水密度成正比,這樣,在同一深度,地中海的水壓要大於大西洋的水壓,而且深度越深,兩者的壓力差越大.有了壓力的差異,海水便產生運動.壓力差越大,運動越劇烈.海峽的海流便分為上下兩層,上層水(200米以上)由大西洋流向地中海,下層水(200米以下)由地中海流向大西洋.這樣地中海底部的海水便經由直布羅陀海峽進入大西洋底部,從而使大西洋海水被抬升高.在大西洋表層,被抬高的海平面,海水因壓力作用而通過直布羅陀海峽流向地中海,由於海峽西端水淺、海底有橫檻,減小了地中海海水流入大西洋的水量,以致從大西洋通過海峽流入地中海的水量大於從地中海流向大西洋的水量.
另外,除了壓力,氣候也是一個方面.直布羅陀海峽風向多為東風或西風,從北方進入西地中海的冷氣團在這里以低層高速的東風穿過,當地人稱這種東風為累凡特風.累凡特風帶動大西洋表層洋流(含有鹽度較低的海水)向東經過直布羅陀海峽進入地中海,而且這股洋流的流量也大於地中海122米深處的西向洋流(含有較咸和較重的海水).這就保證了地中海水量的穩定.因此,直布羅陀海峽的存在使地中海避免成為一個萎縮的鹽國,其功績實在不小.
而且,這一現象使直布羅陀海峽表層海水的流向卻是永遠從西向東流,所以輪船從大西洋駛往地中海,經過直布羅陀海峽時,永遠是順水航行.同樣,潛水艇從地中海海底進入大西洋也是順水.早年這一現象就被大西洋航海家們所利用.地中海沿岸國家的探險船隊曾頻繁地通過這里而到達大西洋,從而完成他們的探險之舉.

㈢ 歐洲西部的海峽有哪些

歐洲西部的海峽有兩個:英吉利海峽和直布羅陀海峽。

1、英吉利海峽

直布羅陀海峽位於西班牙最南部和非洲西北部之間。直布羅陀海峽是連接地中海和大西洋的重要門戶,全長約90公里。該峽最窄處僅13公里,其西面入峽處最寬,達43公里;最淺處水深301米,最深處水深1181米,平均深度約375米;自大西洋經直布羅陀海峽流向地中海的海流速為每小時4公里。早年它就被大西洋航海家們所利用,地中海沿岸國家的探險船隊曾頻繁地通過這里而到達大西洋,從而完成他們的探險之舉。今日的直布羅陀海峽仍是大西洋通往南歐、北非和西亞的重要航道。

直布羅陀海峽全長僅58千米,在特拉法加爾角與斯帕特爾角之間寬43千米,而在西班牙的馬羅基羅和摩洛哥的西雷斯角之間寬僅13千米。平均水深310.7米。

㈣ 連接地中海和大西洋的海峽是什麼海峽

連接地中海和大西洋的海峽是直布羅陀海峽(Strait of Gibraltar),位於西班牙最南部和非洲西北部之間(西經5度36分,北緯35度57分),長58千米;最窄處在西班牙的馬羅基(Marroqui)角和摩洛哥的西雷斯(Cires)角之間,寬僅13千米。扼大西洋和地中海交通咽喉。

㈤ 直布羅陀海峽地理位置是什麼

直布羅陀海峽位於西班牙最南部和非洲西北部之間。

是連接地中海和大西洋的重要門戶。該峽最窄處僅13千米,其西面入峽處最寬,達43千米;最淺處水深301米,最深處水深1181米,平均深度約375米;自大西洋經直布羅陀海峽流向地中海的海流速為每小時4千米。

早年它就被大西洋航海家們所利用,地中海沿岸國家的探險船隊曾頻繁地通過這里而到達大西洋。今日的直布羅陀海峽仍是大西洋通往南歐、北非和西亞的重要航道。

該海峽位於摩洛哥、西班牙和英國海外領土直布羅陀的領海內。根據《聯合國海洋法公約》 ,外國船隻和飛機在連續過境的情況下,有航行和飛越直布羅陀海峽的自由。

直布羅陀海峽是連接大西洋和地中海的狹窄水道,由於地中海地區為地中海氣候,夏季受副熱帶高氣壓帶的控制,因此,降水量小蒸發量大。

再加上流入地中海的河流較少,地中海海水的鹽度比大西洋高,密度大,但地中海海面低,因此,在直布羅陀海峽形成了密度流,在水面以下至400米海水向東流,400米以下海水向西流,這就形成了密度流。

地質

海峽的海床由上新世和/或第四紀鈣質沉積物覆蓋的同成原 Betic-Rif粘土復理石組成,這些沉積物來自繁榮的冷水珊瑚群落。裸露的基岩表面、粗大的沉積物和當地的沙丘證明了目前強大的底流條件。

大約 590 萬年前,地中海和大西洋沿貝蒂奇和里凡走廊的連接逐漸受到限制,直到完全關閉,有效地導致地中海的鹽度在石膏和鹽沉積范圍內周期性上升,在所謂的墨西拿鹽度危機期間。在這種水化學環境中,溶解的礦物質濃度、溫度和靜止的水流結合並定期發生沉澱海底層層分布著許多礦物鹽。

地中海盆地周圍各種巨大的鹽和礦床的堆積與這個時代直接相關。據信,這個過程用了很短的時間,按照地質標准,持續了 500,000 到 600,000 年。

據估計,即使在今天更高的海平面下,海峽也關閉了,地中海盆地的大部分水將在僅僅一千年內蒸發,就像當時人們認為的那樣,這樣的事件將沉積礦物像現在在整個地中海海底發現的鹽沉積物一樣的沉積物。

在大約 533 萬年前,大西洋和地中海盆地之間經過一段長時間的受限間歇或無水交換後,大西洋-地中海的連接在Zanclean 洪水通過直布羅陀海峽完全重建,並且一直保持開放自從。

㈥ 直布羅陀海峽名稱的由來是什麼

直布羅陀海峽是世界著名的海峽,長約57公里,位於西班牙最南端與摩洛哥最北端之間,是地中海的出海口,具有非常重要的戰略地位。直布羅陀海峽因北岸的直布羅陀港而得名。

公元8世紀初,穆薩·伊本·努塞爾率領的阿拉伯軍隊入侵北非,一路所向無敵,一直打到今摩洛哥西海岸,並佔領了重要港口丹吉爾,他任命其部將塔里克。伊本·齊亞德為丹吉爾總督。公元711年,齊亞德又奉努塞爾之命,帶領一支強大的軍隊乘船穿越海峽,直抵直布羅陀。登陸後,他們在那裡修建了軍事要塞。為紀念這次渡海作戰的勝利,阿拉伯人便把登陸的地方命名為「直布爾·塔里克」,阿拉伯語意為「塔里克山」,英文譯名為「直布羅陀」。此後,這個地方慢慢發展成為一個重要的港口,這個名字也就沿襲下來。

㈦ 西班牙與非洲大陸之間的海峽叫什麼

直布羅陀海峽:位於歐洲伊比利亞半島上的西班牙與非洲西北部的摩洛哥兩國之間,是溝通大西洋與地中海的唯一海上通道。

愛上貓的魚回答錯誤~

㈧ 連接地中海和大西洋的海峽是什麼歐洲西部著名的海峽是什麼

解答1:直布羅陀海峽

直布羅陀海峽[1] (Strait of Gibraltar , 拉丁語作Fretum Herculeum)是溝通地中海與大西洋的海峽。
直布羅陀海峽位於西班牙最南部和非洲西北部之間(西經5度36分,北緯35度57分),長58千米;最窄處在西班牙的馬羅基(Marroqui)角和摩洛哥的西雷斯(Cires)角之間,寬僅13千米。
位置
直布羅陀海峽[1] 西端,在北部的特拉法加爾(Trafalgar)角與南部的斯帕特爾(Spartel)角之間,寬43千米;海峽東端,在北部的直布羅陀岩赫丘利斯柱與南部的休達(西班牙在摩洛哥的飛

地)正東的阿科(Acho)山之間,寬23千米。海峽是北非阿特拉斯山與西班牙高原之間所形成的弧狀構造帶的一個缺口,平均深度365米。海峽風向多為東風或西風,從北方進入西地中海的淺冷氣團,往往成為低層高速東風穿過,當地稱為累凡特(levanter)風。從大西洋有流速為2節的表面洋流向東經過海峽流入地中海,其流量大於在深約122米向西流動的較重、較冷的較鹹的洋流,因此海峽的存在使地中海避免成為一個萎縮的鹽湖。赫丘利斯柱是古代世界西端的象徵。由於海峽具有重大的戰略和經濟價值,早期為大西洋航海家所利用,至今仍然是經大西洋通往南歐、北非和西亞的重要導航路。
直布羅陀海峽[1] 位於西班牙最南部和非洲西北部之間。是連接地中海和大西洋的重要門戶,全長約90千米。該峽最窄處僅13千米,其西面入峽處最寬,達43千米;最淺處水深301米,最深處水深1181米,平均深度約375米;自大西洋經直布羅陀海峽流向地中海的海流速為每小時4千米。早年它就被大西洋航海家們所利用,地中海沿岸國家的探險船隊曾頻繁地通過這里而到達大西洋。今日的直布羅陀海峽仍是大西洋通往南歐、北非和西亞的重要航道。

洋流
直布羅陀海峽[1] 是連接大西洋和地中海的狹窄水道,由於地中海地區為地中海氣候,夏季受副熱帶高氣壓帶的
洋流流向
控制,因此,降水量小蒸發量大,再加上流入地中海的河流較少,地中海海水的鹽度比大西洋高,密度大,但地中海海面低,因此,在直布羅陀海峽形成了密度流,在水面以下至400米海水向東流,400米以下海水向西流,這就形成了密度流。
在二戰時期,德國潛水艇就曾利用洋流躲避盟軍設在直布羅陀海峽的雷達監測,多次進出地中海,使英法聯軍的海軍遭受巨大的損失。
德國的潛水艇在潛出地中海時,關閉發動機,降至海面以下比較深的地區,順著洋流流出地中海到大西洋,而在回來的時候,又將潛水艇升到比較淺的地區,關閉發動機,順著表層洋流再流回到地中海。這樣就躲避了盟軍的偵察。
這就說明,一旦自然規律被人們發現並利用,就會發揮巨大的作用。輪船在經過直布羅陀海峽時,若向東進入地中海,就會順水而船速加快;但若向西航行,就會因逆水而速度減慢。

氣候
夏季
直布羅陀海峽和附近地區屬地中海氣候,夏季受副熱帶高壓控制,乾熱少雨,蒸發旺盛。
冬季
受西風帶控制,多氣旋活動,溫和多雨。
春秋季
多風暴。在春季,由於地中海和大西洋的水面溫差和上空的暖濕氣流匯聚後會產生大霧天氣,籠罩了整個海峽,能見度很低,對船舶航行威脅極大。
解答2:英吉利海峽

英吉利海峽,又名拉芒什海峽(英語:English Channel,法文:la Manche,布列塔尼語:Mor Breizh,威爾士語:Mor Udd),是分隔英國與歐洲大陸的法國、並連接大西洋與北海的海峽。海峽長560公里(350英里),寬240公里(150英里),最狹窄處又稱多佛爾海峽,僅寬34公里(21英里)。英國的多佛爾與法國的加萊隔海峽相望。
總述
在英國和法國之間,「拉芒什海峽」屬於「英吉利海峽」的一部分。長560km,平均寬為180km。西通大西洋,東北經多佛爾海峽連通北海,
英吉利海峽
是國際航運要道。潮汐落差較大,有豐富的潮汐動力資源,也是重要的漁場。
亦稱拉芒什海峽(法語La Manche,意為袖子),和其東北的多佛爾海峽(法語稱加來海峽)都位於大不列顛島和歐洲大陸之間。東北與北海相通,西南與大西洋相連。面積8.99萬平方公里,呈東北(狹窄)--西南(寬闊)走向,形如喇叭。多佛爾海峽和英吉利海峽總長約600公里,大體上以法國的塞納河口到英國南岸的朴次茅斯為界。前者東窄西寬,平均寬約180公里,最寬處達220公里;後者最窄處為英國多佛爾到法國加來以西的灰鼻岬,僅33公里,英吉利海峽平均深度為60米,最深處172米,多佛爾海峽的平均深度為30米,最淺處僅24米。
英吉利海峽是大西洋的一部分,位於英格蘭與法國之間,西南最寬達240公里;東北最窄處直線距離33.8公里,
英吉利海峽
即從英國的多佛爾到達法國的加來,多佛爾到加來這部分海峽是英國海峽協會認可的橫渡區域。多佛爾到加來的距離雖然不到渤海海峽的1/3,然而,其難度並不是單純以距離衡量的。英吉利海峽的平均水溫為13.6攝氏度。
英吉利海峽和多佛爾海峽是世界上海洋運輸最繁忙的海峽,戰略地位重要。國際航運量很大,每年通過該海峽的船舶達20萬艘之多,居世界各海峽之冠。歷史上由於它對西、北歐各資本主義國家的經濟發展曾起過巨大的作用,人們把這兩個海峽的水道稱為「銀色的航道」。

地質
沉積物,主要是砂礫和陡崖崩落的石塊,有些地段是裸露的白堊紀和更晚年代的緻密岩層。多佛爾海峽兩側海岸都由白堊系岩層組成,岸壁陡峭,極其險峻。兩岸岩石受海水沖刷,使岸壁崩落,海岸後退。據統計,海峽寬度每100年約增加1米。
英吉利海峽在地質上仍相當年輕,大部分曾經是更新世的陸地。它被認為於450000年至180000年之前由兩次因為處存大量冰湖的Weald-Artois Anticline山脊斷裂所導致冰湖引發的大水(glacial lake outburst floods淹沒,Weald-Artois Anticline因此沉沒在北海中。這場大水持續了數個月之久。使得當地的冰大約以每秒一百萬立方米的速率融化成水。這也使得Weald-Artois Anticline山脊的斷裂原因不得其解,有可能是火山爆發,或單純的是受不了冰山下的水壓。一當連接英法的地峽被破壞掉,大水立即湧入把原本的溪谷切成海峽,留下取多流線型的小島,以及縱向侵蝕的溝槽。

氣候
屬於溫帶海洋氣候,海峽區氣候冬暖夏涼,氣溫年較差小,常年溫濕多雨霧,降雨均勻,日照甚少。1月氣溫最低,平均約為4~6℃;7月最高,約17℃。在多佛爾海峽的法國海岸一側,全年有200多個雨日,年降水量約800毫米;在英國海岸一側年降水量要少些,每周雨日也有3天。海峽地區多霧,經常灰霧茫茫,又加白浪滔滔,嚴重影響艦船的航
法國飛行員Edmond Salis飛越英吉利海峽
行。
該海峽地處西風帶,又是大西洋與北海進行水交換的主要通道。主要的海流為北大西洋暖流的支流。該支流使大西洋海水,自西南通過海峽區流入北海;而東北風,會引起西南向流,使部分北海水流入海峽內。溫、鹽特性具有明顯的時空變化。冬末(2月)表層鹽度最高而水溫低,海峽西側為35.3,9~10℃;東側為35.0,6~6.5℃。夏季(8月),表層鹽度約降低0.1~0.3,而水溫卻升至15~17℃。在西經2┦以東海區,由於強潮混合作用,溫、鹽垂直分布終年均勻;而在西經3┦以西區域,有明顯的強躍層存在,使這里夏季底層水溫不超過10~11℃。某些年份夏季的大風作用,可導致躍層消失。

資源
資源豐富,蘊藏有石油、天然氣,盛產青魚、鯡魚、鱈魚和比目魚等。海洋潮能約有8000萬千瓦,約佔世界海洋潮能(10~30億千瓦)的3~8%,是世界海洋潮汐動力資源最豐富的地區。1966年,法國在朗斯河口建成世界上最大的潮汐電站,總容量為24萬千瓦,年發電量為5.44億度。
潮差較大,有豐富的潮汐動力資源,潮汐以半日潮為主,但淺水分潮(主要是四分之一日潮)亦較顯著。潮波具有前進波特性;以開爾文波的形式從大西洋向海峽推進。由於地球自轉效應和地形的影響,海峽南側(法國西北岸)的潮差大於北側(英國南岸),前者一般為5~6米,後者僅2~3米,其中法國沿岸的聖馬洛灣和索姆河口,以潮差大而著稱。大潮時潮差約為9~12米,最大潮差可達13.5米。在奧爾德尼水道,大潮時的漲潮流速達5.0米/秒。

㈨ 直布羅陀海峽在西班牙,屬於西班牙嗎

直布羅陀海峽是地中海與大西洋的唯一通道,也是大西洋進入地中海的咽喉,是一個兵家必爭之地。1704年英國海軍佔領了海峽東北邊的直布羅陀港,建立軍事要塞,控制著海峽的交通。直布羅陀北岸是西班牙的境內,可是在靠近東面叫直布羅陀的土地上卻是英國的一塊飛地,由此把直布羅陀北岸國界變的非常復雜。

1704年,英國在西班牙持續戰爭中征服了直布羅陀。由於戰爭失利,西班牙只好在1713年簽訂的烏得勒支條約中宣布將直布羅陀永遠割讓予英國。英國佔領直布羅陀後,在這里建立了軍事要塞,控制著海峽交通。戰後多年來,直布羅陀的人民一直希望繼續接受英國統治,並在多次公投中以絕對多票支持英國的統治。聯合國於方案2231 號決議(XXI) 及 2353 號決議(XXII)中要求英國及西班牙就直布羅陀問題達成協議,以結束殖民狀態。西班牙政府宣稱聯合國的解決方案凌駕於烏得勒支條約之上,因此做出了收回領土的要求,但英國方面不予理會。除統治權問題外,疆界劃分亦令兩國爭議不斷。目前聯合國承認直布羅陀為一個非自治疆域或殖民地區。

西班牙政府對這塊原來全屬於自己領地的地方,卻鑲嵌了一塊別國版圖的領土耿耿於懷,感覺好像在自己的身上插了一根針頭,心中有說不出的隱痛。做了近一個多世紀的夢都想回歸到自己的版圖內,可是,直到現在西班牙政府無可奈何英國人在這個山頭上傲慢地俯視著自己,眼睜睜看著英國政府的軍艦在直布羅陀游弋分享著直布羅陀的權益。這是一段很久的歷史問題了,西班牙人早已開始了和英國政府的談判,可是一直未有結果。

好在目前的勢力平衡沒有被打破,基於雙方共同的利益,西班牙和英國共同扼守直布羅陀海峽,也給這個海峽帶來了寧靜。海峽南面的非洲摩洛哥王國對直布羅陀海峽也由於自己的軍事實力而沒有過多關注它的安寧和風波,所以從歐洲駛往地中海的船舶,或者從亞洲借道蘇伊士運河和地中海去往歐洲的船舶都在這里安全地出入,西班牙政府的海事部門維持著這里的交通安全。

㈩ 地中海和大西洋之間的海峽叫什麼

直布羅陀海峽。

直布羅陀海峽,位於西班牙最南部和非洲西北部之間(西經5度36分,北緯35度57分);最窄處在西班牙馬羅基角和摩洛哥西雷斯角之間,寬僅14千米。「直布羅陀」為英文譯名。

直布羅陀一名源於阿拉伯語,意為「直布爾·塔里克海峽」。直布羅陀海峽得名於東北側的直布羅陀港。8世紀初,阿拉伯倭馬亞王朝對外發動了阿拉伯歷史上空前的大征服運動,穆薩·伊本·努塞爾統率阿拉伯軍隊入侵北非,一直打到今摩洛哥西海岸,佔領了重要港口丹吉爾,並任命其部將塔里克·伊本·齊亞德(Tarikibnziyad)為丹吉爾總督。

公元711年,齊亞德奉努塞爾之命,率7000精兵橫渡海峽,在7月19日強行登陸,站在如今的直布羅陀巨岩上指揮作戰,擊潰了10萬西班牙守軍,創造了以少勝多的典範。隨後齊亞德下令在登陸處修建一座城堡。為紀念這次渡海作戰的勝利,城堡命名為「直布爾·塔里克」,在阿拉伯語中,就是「塔里克山」的意思,海峽因此被稱為「直布爾·塔里克海峽」,英文譯名為「直布羅陀」。


地理位置

直布羅陀海峽西端,在北部的特拉法加爾(Trafalgar)角與南部的斯帕特爾(Spartel)角之間,寬43千米;海峽東端,在北部的直布羅陀岩赫丘利斯柱與南部的休達(西班牙在摩洛哥的飛地)正東的阿科(Acho)山之間,寬23千米。海峽是北非阿特拉斯山與西班牙高原之間所形成的弧狀構造帶的一個缺口,平均深度365米。

從大西洋有流速為2節的表面洋流向東經過海峽流入地中海,其流量大於在深約122米向西流動的較重、較冷的較鹹的洋流,因此海峽的存在使地中海避免成為一個萎縮的鹽湖。赫丘利斯柱是古代世界西端的象徵。由於海峽具有重大的戰略和經濟價值,早期為大西洋航海家所利用,至今仍然是經大西洋通往南歐、北非和西亞的重要導航路。

直布羅陀海峽位於西班牙最南部和非洲西北部之間。是連接地中海和大西洋的重要門戶。該峽最窄處僅13千米,其西面入峽處最寬,達43千米;最淺處水深301米,最深處水深1181米,平均深度約375米;自大西洋經直布羅陀海峽流向地中海的海流速為每小時4千米。

早年它就被大西洋航海家們所利用,地中海沿岸國家的探險船隊曾頻繁地通過這里而到達大西洋。今日的直布羅陀海峽仍是大西洋通往南歐、北非和西亞的重要航道。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578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939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1576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483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1591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1239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1203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2450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1218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