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寫好西班牙語畢業論文
⑴ 西班牙語論文的具體寫作步驟
resumen就是總結,概括
introccion就是引言,大綱的意思,就是論文的一個序!
desarrollo就是正文內容了!
conclusion就是結尾,最後再用一兩頁論證總結一下自己的題目
選題很重要!要不然正文你根本寫不下去啊!!!!
⑵ 西班牙語專業 畢業論文 題目
幾個建議,
可以寫瑪雅和阿茲特克幾個文明的金字塔的對比研究。
也可以寫西班牙入侵導致瑪雅文化消隕之類的題目,現存瑪雅後裔的生存狀況,瑪雅歷法,甚至水晶頭骨研究都行。題目別太冷門(比如我同學當年寫「古巴革命與搖滾精神」),如果導師導不了的話,就得換題目。
參考書目,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的《拉丁美洲文明》。
論文的格式
先得有開題報告。具體格式要問導師。系裡會有要求。
可以Q我:147001084
⑶ 西班牙語專業本科畢業論文可以寫什麼方向或者題目
你可以寫西班牙語國家文化方面的。或者是中國和講西班牙語國家的文化交流,貿易關系什麼的。反正可寫的挺多的。
⑷ 西班牙語畢業論文
Bueno, tambien estudio el lenguaje español en Sudamerica, y te puedo recomendar unos cuantos temas para que tengas una idea de que escribir.
1. Romanticismo.
2. El abuso phisico y mental
3. La abortacion
4. Don Quijote de la Mancha. ( Por que fue tan exitoso es esta obra escrita por miguel cervantes)
5. Por que ahora el lenguaje español es tan importante atravez del mundo.
⑸ 明年要畢業了、寫論文頭痛啊、我是學西班牙語的、寫什麼論文好啊
我建議還是寫寫語言類的,例如 俚語
這個好處在於:理論的部分找到直接可以照抄,不好找的話也可以借鑒一下英語的文字對應地寫一下。論文的主線在於舉例子(這個更可以照抄了),然後你只需用簡短的詞句解釋一下例子,大量的例子和解釋一出,至少60%的字數就湊夠了,剩下關聯性的,概括性的句子就得你自己寫了(總不能通篇都是copiar吧),而且這樣的論文答辯時是很容易過的,只要腦袋裡有個各部分的框架性的概念,答辯時問什麼題都不會跑得太遠
⑹ 英語專業畢業論文格式是怎樣的
英語專業論文格式規范
A Contrastive Study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Idioms
(題目:二號,黑體,加粗,居中,除了英語小詞外,其他單詞首字母都要大寫;另外:除了題目外,論文中所有英文的字體均採用「Times New Roman」)
(學院、專業、學號、作者姓名、指導教師姓名(小四號宋體字,加粗),依次排印在論文題目下,上空二行,居中)
【Abstract】 This paper centers on the different expressions of …… (英文摘要:上空二行;題目採用五號「Times New
Roman」字體,加粗,置於粗體方括弧【】內,頂格放置;隨後的內容與前面的粗體方括弧【】之間空一格,不用其他任何標點符號;採用五號「Times
New Roman」字體,不加粗;單倍行距。)
【Key Words】 idiom; comparison; English; Chinese
(英文關鍵詞:題目採用五號「Times New
Roman」字體,加粗,兩個單詞的首字母要大寫,置於粗體方括弧【】內,頂格放置;隨後的內容與前面的粗體方括弧【】之間空一格,不用任何其他標點符號,採用五號「Times New Roman」字體,不加粗,除了專有名詞外,其他單詞的首字母不大寫,各單詞之間用分號「;」隔開,分號之後空一格;最後一個關鍵詞之後不用任何標點符號;單倍行距。)
1. Introction
(頂格,除了第一個單詞及專有名詞外,其他單詞首字母都不要大寫;標題最後不用任何標點符號,上空兩行)
In both English and Chinese, …. So, this essay is trying to
focus on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idoms in terms
of their essential meaning, customary usage and typical expression
(Chang Liang, 1993:44; Li Guangling, 1999).
(段落第一行縮進4個英文字元;夾注的標注法:出現在夾注中的作者必須與文後的參考文獻形成一一對應關系;注意一個或多個作者間的標點符號,時間、頁碼等的標注法;另外,漢語參考文獻的作者要以拼音形式出現,不能出現漢語姓氏;夾注出現在標點符號之前)
2. The similarities between English idioms and Chinese idioms
In English, …. And it can be clearly seen in the below examples:
(1) I don』t know。我不知道。 (2) I am not a poet. 我不是詩人。 (正文中的例子以(1),(2)…為序號排列,直至最後一個例子;而①, ②…則為腳注或章節附註的上標序號)
3.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English idioms and Chinese idioms
3.1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nglish idioms
(正文章節序號編制:章的編號:1. ,2., 3.,…;節的編號:1.1,1.2…,2.1,2.2…;小節的編號為:1.1.1,
1.1.2…。小節以下層次,採用希臘數字加括弧為序,如(i),(ii)…;之後再採用字母加括弧,如(a),
(b),…;每章題目左頂格,小四號字,加粗;每節(及小節以下)題目左頂格,小四號字,不加粗但要斜體;所有章節的題目都單獨一行,最後不加任何標點符號)
….
In conclusion, ….
3.2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hinese idioms
….
Feng (1998) found some problems as shown in the following
examples (注意此句中夾注的另一種寫法):
(9) We never know the worth of water till the well is dry.
(10) People take no thought of the value of time until they lose
it.
….
3.2.1 The analysis of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idioms
… (i) ….
….
(ii) ….
….
4. Conclusion
….
Bibliography (References) (小四號,加粗,後面不加任何標點符號) Sanved, ed. The Oxford book of American literary anecdotes[C]. New
York: OUP, 1981.
一、英語論文的標題
一篇較長的英語論文(如英語畢業論文)一般都需要標題頁,其書寫格式如下:第一行標題與列印紙頂端的距離約為列印紙全長的三分之一,與下行(通常為by,居中)的距離則為5cm,第三、第四行分別為作者姓名及日期(均居中)。如果該篇英語論文是學生針對某門課程而寫,則在作者姓名與日期之間還需分別打上教師學銜及其姓名(如:Dr./Prof.C.Prager)及本門課程的編號或名稱(如:English 734或British Novel)。列印時,如無特殊要求,每一行均需double space,即隔行列印,行距約為0.6cm(論文其他部分行距同此)。
就學生而言,如果英語論文篇幅較短,亦可不做標題頁(及提綱頁),而將標題頁的內容打在正文第一頁的左上方。第一行為作者姓名,與列印紙頂端距離約為2.5cm,以下各行依次為教師學銜和姓、課程編號(或名稱)及日期;各行左邊上下對齊,並留出2.5cm左右的頁邊空白(下同)。接下來便是論文標題及正文(日期與標題之間及標題與正文第一行之間只需隔行列印,不必留出更多空白)。
二、英語論文提綱
英語論文提綱頁包括論題句及提綱本身,其規范格式如下:先在第一行(與列印紙頂端的距離仍為2.5cm左右)的始端打上 Thesis 一詞及冒號,空一格後再打論題句,回行時左邊須與論題句的第一個字母上下對齊。主要綱目以大寫羅馬數字標出,次要綱目則依次用大寫英文字母、阿拉伯數字和小寫英文字母標出。各數字或字母後均為一句點,空出一格後再打該項內容的第一個字母;處於同一等級的綱目,其上下行左邊必須對齊。需要注意的是,同等重要的綱目必須是兩個以上,即:有Ⅰ應有Ⅱ,有A應有B,以此類推。如果英文論文提綱較長,需兩頁紙,則第二頁須在右上角用小寫羅馬數字標出頁碼,即ii(第一頁無需標頁碼)。
三、英語論文正文
有標題頁和提綱頁的英語論文,其正文第一頁的規范格式為:論文標題居中,其位置距列印紙頂端約5cm,距正文第一行約1.5cm。段首字母須縮進五格,即從第六格打起。正文第一頁不必標頁碼(但應計算其頁數),自第二頁起,必須在每頁的右上角(即空出第一行,在其後部)打上論文作者的姓,空一格後再用阿拉伯數字標出頁碼;阿拉伯數字(或其最後一位)應為該行的最後一個空格。在列印正文時尚需注意標點符號的列印格式,即:句末號(句號、問號及感嘆號)後應空兩格,其他標點符號後則空一格。
四、英語論文的文中引述
正確引用作品原文或專家、學者的論述是寫好英語論文的重要環節;既要注意引述與論文的有機統一,即其邏輯性,又要注意引述格式 (即英語論文參考文獻)的規范性。引述別人的觀點,可以直接引用,也可以間接引用。無論採用何種方式,論文作者必須註明所引文字的作者和出處。目前美國學術界通行的做法是在引文後以圓括弧形式註明引文作者及出處。現針對文中引述的不同情況,將部分規范格式分述如下。
1.若引文不足三行,則可將引文有機地融合在論文中。如:
The divorce of Arnold's personal desire from his inheritance results in 「the familiar picture of Victorian man alone in an alien universe」(Roper9).
這里,圓括弧中的Roper為引文作者的姓(不必注出全名);阿拉伯數字為引文出處的頁碼(不要寫成p.9);作者姓與頁碼之間需空一格,但不需任何標點符號;句號應置於第二個圓括弧後。
2.被引述的文字如果超過三行,則應將引文與論文文字分開,如下例所示:
Whitman has proved himself an eminent democratic representative and precursor, and his 「Democratic Vistas」
is an admirable and characteristic
diatribe. And if one is sorry that in it
Whitman is unable to conceive the
extreme crises of society, one is certain
that no society would be tolerable whoses
citizens could not find refreshment in its
buoyant democratic idealism.(Chase 165)
這里的格式有兩點要加以注意。一是引文各行距英語論文的左邊第一個字母十個空格,即應從第十一格打起;二是引文不需加引號,末尾的句號應標在最後一個詞後。
3.如需在引文中插注,對某些詞語加以解釋,則要使用方括弧(不可用圓括弧)。如:
Dr.Beaman points out that「he [Charles Darw in] has been an important factor in the debate between evolutionary theory and biblical creationism」(9).
值得注意的是,本例中引文作者的姓已出現在引導句中,故圓括弧中只需註明引文出處的頁碼即可。
4.如果擬引用的文字中有與論文無關的詞語需要刪除,則需用省略號。如果省略號出現在引文中則用三個點,如出現在引文末,則用四個點,最後一點表示句號,置於第二個圓括弧後(一般說來,應避免在引文開頭使用省略號);點與字母之間,或點與點之間都需空一格。如:
Mary Shelley hated tyranny and「looked upon the poor as pathetic victims of the social system and upon the rich and highborn...with undisguised scorn and contempt...(Nitchie 43).
5.若引文出自一部多卷書,除註明作者姓和頁碼外,還需註明卷號。如:
Professor Chen Jia's A History of English Literature aimed to give Chinese readers「a historical survey of English literature from its earliest beginnings down to the 20thcentury」(Chen,1:i).
圓括弧里的1為卷號,小寫羅馬數字i為頁碼,說明引文出自第1卷序言(引言、序言、導言等多使用小寫的羅馬數字標明頁碼)。此外,書名 A History of English Literature 下劃了線;規范的格式是:書名,包括以成書形式出版的作品名(如《失樂園》)均需劃線,或用斜體字;其他作品,如詩歌、散文、短篇小說等的標題則以雙引號標出,如「To Autumn」及前面出現的「Democratic Vistas」等。
6.如果英語論文中引用了同一作者的兩篇或兩篇以上的作品,除註明引文作者及頁碼外,還要註明作品名。如:
Bacon condemned Platoas「an obstacle to science」(Farrington, Philosophy 35).
Farrington points out that Aristotle's father Nicomachus, a physician, probably trained his son in medicine(Aristotle 15).
這兩個例子分別引用了Farrington的兩部著作,故在各自的圓括弧中分別注出所引用的書名,以免混淆。兩部作品名均為縮寫形式(如書名太長,在圓括弧中加以註明時均需使用縮寫形式),其全名分別為 Founder of Scientific Philosophy 及 The Philosophy of Francis Baconand Aristotle。
7.評析詩歌常需引用原詩句,其引用格式如下例所示。
When Beowulf dives upwards through the water and reaches the surface,「The surging waves, great tracts of water, / were all cleansed...」(1.1620-21).
這里,被引用的詩句以斜線號隔開,斜線號與前後字母及標點符號間均需空一格;圓括弧中小寫的1是line的縮寫;21不必寫成1621。如果引用的詩句超過三行,仍需將引用的詩句與論文文字分開(參見第四項第2點內容)。
五、英語論文的文獻目錄
論文作者在正文之後必須提供論文中全部引文的詳細出版情況,即文獻目錄頁。美國高校一般稱此頁為 Works Cited, 其格式須注意下列幾點:
1.目錄頁應與正文分開,另頁列印,置於正文之後。
2.目錄頁應視為英語論文的一頁,按論文頁碼的順序在其右上角標明論文作者的姓和頁碼;如果條目較多,不止一頁,則第一頁不必標出作者姓和頁碼(但必須計算頁數),其餘各頁仍按順序標明作者姓和頁碼。標題Works Cited與列印紙頂端的距離約為2.5cm,與第一條目中第一行的距離仍為0.6cm;各條目之間及各行之間的距離亦為0.6cm,不必留出更多空白。
3.各條目內容順序分別為作者姓、名、作品名、出版社名稱、出版地、出版年份及起止頁碼等;各條目應嚴格按各作者姓的首字母順序排列,但不要給各條目編碼,也不必將書條與雜志、期刊等條目分列。
4.各條目第一行需頂格列印,回行時均需縮進五格,以將該條目與其他條目區分開來。
現將部分較為特殊的條目分列如下,並略加說明,供讀者參考。
Two or More Books by the Same Author
Brooks, Cleanth. Fundamentals of Good Writing: A
Handbook of Modern Rhetoric. NewYork: Harcourt, 1950.
---The Hidden God: Studies in Hemingway, Faulkner, Yeats,
Eliot, and Warren. New Haven: Yale UP,1963.
引用同一作者的多部著作,只需在第一條目中註明該作者姓名,餘下各條目則以三條連字元及一句點代替該作者姓名;各條目須按書名的第一個詞(冠詞除外)的字母順序排列。
An Author with an Editor
Shake speare, William. The Tragedy of Macbeth. Ed. Louis B.
Wright. New York: Washington Square, 1959.
本條目將作者 Shakespeare 的姓名排在前面,而將編者姓名(不顛倒)放在後面,表明引文出自 The Tragedy of Macbeth;如果引文出自編者寫的序言、導言等,則需將編者姓名置前,如:
Blackmur, Richard P.Introction. The Art of the Novel:
Critical Prefaces. By Henry James. New York: Scribner's,
1962.vii-xxxix.
如果引言與著作為同一人所寫,則其格式如下例所示(By後只需註明作者姓即可):
Emery, Donald. Preface. English Fundamentals. By Emery.
London: Macmillan, 1972.v-vi.
A Multivolume Work
Browne, Thomas. The Works of Sir Thomas Browne. Ed.
Geoffrey Keynes. 4 vols. London: Faber, 1928.
Browne, Thomas. The Works of Sir Thomas Browne. Ed.
Geoffrey Keynes. Vol.2. London: Faber, 1928. 4 vols.
第一條目表明該著作共4卷,而論文作者使用了各卷內容;第二條目則表明論文作者只使用了第2卷中的內容。
A Selection from an Anthology
Abram, M. H.「English Romanticism: The Spirit of the Age.」
Romanticism Reconsidered. Ed. Northrop Frye. New
York: Columbia UP,1963.63-88.
被引用的英語論文名須用引號標出,並注意將英語論文名後的句點置於引號內。條目末尾必須註明該文在選集中的起止頁碼。
Articles in Journals, Magazines, and Newspapers
Otto, Mary L.「Child Abuse: Group Treatment for Parents.」
Personnel and Guidance Journal 62(1984): 336-48
⑺ 西班牙語畢業論文方向和題目
我也想知道啊
懵
⑻ 怎麼寫論文
其實論文很好寫的,找准方法,找准方向,按部就班的走起來就好,簡單的說,摘要,內容和結尾即可,下面是我分享的一些,對你肯定是有幫助的,也有我提供的資源出處,好好看看吧,望採納!
想寫論文的話,首先要注重論文摘要,俗話說就是,虎頭,豬肚,鳳尾,可見開頭和結尾的重要性,先分享一下論文摘要怎麼寫?
一.摘要應包含以下內容:
①從事這一研究的目的和重要性;
②研究的主要內容,指明完成了哪些工作;
③獲得的基本結論和研究成果,突出論文的新見解;
④結論或結果的意義。
論文摘要雖然要反映以上內容,但文字必須十分簡煉,內容亦需充分概括,篇幅大小一般限制其字數不超過論文字數的5%。例如,對於6000字的一篇論文,其摘要一般不超出300字。
論文摘要不要列舉例證,不講研究過程,不用圖表,不給化學結構式,也不要作自我評價。
撰寫論文摘要的常見毛病,一是照搬論文正文中的小標題(目錄)或論文結論部分的文字;二是內容不濃縮、不概括,文字篇幅過長。
top期刊論文網http://www.topqikan.com,論文資源無處不在!
二.再說一下論文的具體寫作方式,會舉例學術論文,碩博論文等等。
1、學術論文是用來表述學術研究成果的一種文體
學術論文的上位概念是論文(議論文)。論文與其他文體如記敘文、抒情文的區別在「論」,即:論述、論證、論說。論文,以是否具有學術性為標准,可以分為:學術論文與非學術論文。非學術論文,指一般報刊雜志上的論文,例如:社論、評論、短論、時評、評論員文章等。學術論文,包括學術報刊上的學術論文、專題研究論文(長篇專題研究論文即所謂專著)、學位論文,是用來表述科學研究成果的文體。
2、學術論文的大致分類
學術論文可分為:一般學術論文;研究性學術論文。
一般學術論文,指學術刊物上的學術論文,一般篇幅較短;
研究性學術論文,包括:長篇專題研究論文、碩士學位論文、博士學位論文。
3、研究性學術論文的寫作過程即是學術研究過程
社會科學研究,尤其法學研究,研究的對象主要是法律、法學著作、判例等文本,屬於文本研究。即使所謂法社會學研究,進行問卷調查和統計、分析,最終也要歸結為文本研究。
文本研究的過程,也就是寫作論文的過程,分析文本、研究文本、寫作論文,是同時的,不可截然區分。因此,研究性學術論文的寫作過程,即是學術研究過程,學術研究的成果,即是所完成的學術論文。研究所得到的結論,稱為基本學術見解,只是到了論文寫作完成之時,亦即學術研究過程終結之時,才最終形成。
非學術論文和一般學術論文則不同,基本學術見解早就存在,下筆之時,主題思想已經存在,俗話說已有「成竹在胸」。論文的寫作過程,不是研究過程,而是表達過程。其中進行論證、論述、論說,是為了表述已經存在的主題思想、基本見解。研究性學術論文當然也有論證、論述、論說,主是為了研究,為了得出研究結論,即形成基本見解。
(二)學位論文的七要素
1、選題
2、資料
3、結構
4、方法
5、見解
6、文章
7、社會責任
本次講座只講第一個要素「選題」。
二、學位論文的選題
(一)選題的意義
1、選題,是學術論文寫作的開始,實際上就是選擇和確定研究課題、研究方向的過程,是極為重要的一步(引自《漢語寫作學》);
2、選題,是科學研究能力之一;
3、博士、碩士論文的選題,是決定論文是否成功的關鍵。
有的導師預先擬定若干題目,分配給學生。這樣也可能完成較好的甚至優秀的學位論文。但學生沒有學會如何選題,其學術研究能力不完整,缺乏選題的能力。不掌握選題和題目設計的方法,就只能參加別人的課題組,承擔部分章節的寫作,而不會自己設計課題,不能擔任課題組負責人。現今所謂「學科帶頭人」,選題能力是其重要素質之一。
博士、碩士研究生應當在第一學年結束前確定選題。
(二)課題選定
課題選定的四項要求:
1、有學術性、理論性
2、有實踐性、針對性
3、有充足的資料
4、能夠揚長避短
1、有學術性、理論性
答辯委員會成員評價學位論文,首先是判斷其選題是否具有學術性、理論性。評價的結果,如果得出沒有學術性、理論性,或者學術性、理論性較小的判斷,該論文是否能夠通過就成了問題。可見,缺乏學術性、理論性的課題,亦即純粹技術性的、實用性的課題,不適於作為學位論文的選題。例如所謂「執行難」、「裁判不公」等雖說是重大的問題,但不是學術問題、理論問題,就不適於選作學位論文的課題。有的屬於政策性、對策性課題,也不適於作學位論文選題。
學位論文的選題應當是:研究一項法律理論,或者研究一項法律制度,或者研究一個法律原則,或者研究一個法律概念。
答辯委員會成員或者其他專家在評價一篇學位論文時,所說該課題具有較強的學術性或理論性,是指什麼而言的呢?換言之,判斷一篇學位論文學術性、理論性之有無、大小的標準是什麼?
符合下述五種情形之一,即可認為具有學術性、理論性:
其一,補白性選題
這一課題前人沒有研究,至少是國內法學界沒有作過研究,這叫補白,填補研究的空白,屬於有學術性、理論性。
其二,開拓性選題
這一課題前人雖然有所研究,但成果很少,僅有幾篇一般性文章,或者僅研究其個別部分、個別側面而不是全部,本文將研究的范圍拓寬了,研究的程度加深了,作了系統、全面、深度的研究,這叫有開拓性,屬於有學術性和理論性。
其三,提出問題性選題
這一課題是社會生活或法律生活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過去沒有或沒有意識到,當然更談不到研究,現在提出這一問題本身就具有價值,標志學術研究的進步,也許本文還做不到系統、全面、深入的研究,其學術性和理論性就表現在率先提出問題。
其四,超越性選題
這一課題前人已經作過很多研究,可能已經形成通說,但本文根據社會生活和法律生活的重大發展,總結實踐中的新經驗,回答了實踐中的新問題,所作出的研究結果遠遠超過了前人所達到的程度和水準,當然具有學術性和理論性。
其五,總結性選題
這一課題在不同的時代、不同國家都有很多研究成果,不同的研究都有所側重,有其局限,有所不足,本文在前人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基礎上作系統、全面、深入的帶總結性的研究,這叫集其大成,當然具有學術性和理論性。論文格式:http://www.lunwentaotao.com/show.asp?classid=753
2、有實踐性、針對性
一個課題雖然有學術性和理論性,但如果在現代法治已經沒有地位,現代社會中不發生這樣的問題,你的研究對我們的國家、民族的發展進步有什麼用處,對於民主、法治和人權有什麼意義?這叫不具有實踐性、針對性。須說明的是,法史學研究,不能這樣要求。
須注意的是,有的課題,在當時可能沒有什麼實踐性、針對性,例如80年代初期,研究破產法,研究期貨、證券制度,往往會被人指責缺乏實踐性、針對性。談論實踐性當然不能局限於當時,要預見到社會的發展。第一篇以證券交易法律制度研究為題的博士論文在選題時,我國還沒有證券交易所;第一篇研究建築物區分所有權制度的博士論文在選題時,北京還沒有幾座公寓式大廈,住宅商品化政策還沒有出台,能夠說這樣的選題沒有實踐性嗎?再者,對實踐性、針對性的要求,不可絕對化,不是什麼研究都要求實踐性、針對性。例如英美法上的某些制度,即使對我國法制不可能有多少參考價值,我們仍可選作學位論文題目。
3、有充足的資料
法學研究屬於文本研究的性質決定,選題還應當考慮的一個重要問題是資料是否足夠。有的選題雖然有重大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性,但缺乏足夠的資料,不可能成就一篇高質量的學位論文。因此,選題是否適當,不能只看學術性、實踐性,一定要考慮資料是否充分?沒有充分的資料,再好的選題,也應舍棄,不可勉強。論文寫到中途,因為資料缺乏,寫不下去,不得不重新更換選題,就被動了。
4、能夠揚長避短
兵法上說「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學術研究何尚不是如此?前述三項要求,目的是做到「知彼」,即了解研究對象。第四項要求,是要「知己」。了解自己的長處和短處,盡可能迴避自己的短處,盡可能發揮自己的長處。
判斷自己的長處、短處,主要考慮以下三個方面:
其一,是否擅長抽象思維?
有的人擅長抽象思維,擅長論辯,而另外有的人卻不擅長抽象思維,不擅長論辯。閱讀的范圍寬,哲學、經濟學、歷史學等等讀過不少,自然喜好辯論,擅長辯論。除專業著作外,很少讀其他著作,對哲學、經濟學、歷史學缺乏興趣,自然不擅長抽象思維。在選題時一定要考慮自己的長處、短處,使所選題目符合自己的長處,自己的短處可以避開。
學術論文選題,大抵可以分為兩種類型:
其一,理論型選題;
其二,制度型選題。
法理學領域的課題大抵屬於理論型,就是民法領域也有理論型課題。迄今較優秀的民法博士學位論文,屬於制度型選題的較多。
在寫作的難易程度上,理論型選題較難,制度型選題較易。理論性課題,需要作者有較強的抽象思維能力和駕馭理論的能力,擅長抽象思維的人可以充分發揮其長處。如果不擅長抽象思維的人選理論性選題,就會很吃力,感到難以駕馭,講不出多少道理。就應當迴避理論性選題,而選擇制度型選題。
制度型選題,所研究的是現實存在的法律制度,是一種存在,雖然不同於物質存在。法律制度,例如民法上的各種制度,法人制度、時效制度、抵押權制度、建築物區分所有權制度、相鄰關系等,是一種制度存在,有其定義、內涵、外延,有其構成、內容、目的、功能等,相對而言,容易把握、駕馭,容易成功。但一個擅長抽象思維的作者選了制度型選題,就發揮不了其長處。在博士、碩士研究生階段,由於時間、精力及知識積累的限制,擅長抽象思維的人,很可能不擅長制度研究。選擇了制度型選題,很可能正是其短處。
其二,掌握外語種類及程度如何?
各人掌握外語的語種和程度有不同。一個英語很好的博士生選擇一個大陸法上特有的制度,長處得不到發揮,並且正好是其短處,例如論物權變動,由於英美法沒有對應的制度,英語很好卻一點也用不上,有很多德國、日本資料卻不能利用,你叫他怎麼能夠完成一篇高水準的學位論文?反之,一個德語、日語很好的研究生,選一個英美法上特有的制度,也是如此。
其三,專業知識上的長處和短處
現在的碩士生、博士生,大抵在專業知識上有所欠缺或偏重,因此在選題時要注意迴避自己的短處。例如,對某個外國的法律掌握較好,而對國內的法制反到很生疏,如選擇研究該外國法律制度的選題,可以揚長避短。這里順便提到研究外國法律制度的價值問題,有的人認為研究外國的法律制度,沒有什麼創造性,否定其學術價值和實踐價值。把某外國某項法律制度研究清楚,供作我國立法和理論研究的參考,這就是其價值。將外國的某項制度、理論引人國內,使之體系化、條理化,以便我們能夠了解、把握、借鑒,這就是學術性和實踐性。
(三)題目設計
其一,題目設計的四項要求:
第一項要求:題目要新穎
第二項要求:題目與內容相符
第三項要求:題目大小適當
第四項要求:能夠揚長避短
第一項要求:題目要新穎
一篇學位論文的題目,就是該學位論文的名稱,類似於自然人的姓名和法人的名稱。通過給學位論文設計一個題目,首先,是要明示作者所研究的對象,使讀者(更重要的是答辯委員會成員)一望而知作者所研究的是什麼;其次,要確定一個研究的最佳角度,將自己的研究限定在一個適當的范圍,選擇一個最好的切入點,現在時髦的說法叫「進路」;最後,還要能夠引起讀者的閱讀興趣。
題目一般化,甚至千篇一律,千人一面,不可能給讀者和答辯委員會成員、評定論文的專家以好的第一印象。有一個時期,很多法學論文的題目雷同,都是關於什麼什麼的幾個問題,關於什麼什麼的若干問題,或者關於什麼什麼的三論,顯然不能給人以好的第一印象。一般化的題目還會起反作用,讀者心裡說,連一個新穎一點的題目都擬不出來,可見作者的能力不怎麼樣!答辯委員會成員則會懷疑作者是否具有獨立從事科學研究的能力。
切不可因小失大!
不適當的題目設計的實例:
博士論文題目:商法若干理論問題研究
作為對照,舉一些較好的博士論文題目設計:
題目:國際貿易慣例基本理論問題研究
題目:國際貿易中銀行擔保法律問題研究
題目:國際貨幣基金協定研究
題目:抵押權制度研究
題目:違約損害賠償研究
第二項要求:題目應與內容相符
要求題目能夠涵蓋論文的全部內容。題目是關於某某制度的研究,但從論文的內容看,只是研究該制度的一個方面或一個部分,或者論文內容超出題目的范圍,都是內容與題目不符。當然,不是說該制度的一切方面、全部內容都要研究,而是要求題目應涵蓋該制度的主要方面、基本內容,如果不是這樣,就要調整題目。
舉一個實例:
博士論文題目:違約責任及其比較研究
本文內容,分五章:
第一章 違約責任概述
第二章 違約責任構成理論的基本研究
第三章 違約行為研究
第四章 歸責事由研究
第五章 救濟措施研究
評論:
這不能算一個好的題目設計。因為題目中使用了「及其」一詞,相當於英文中的 AND
,給讀者的印象是:本文要研究兩個課題,一是違約責任,二是違約責任的比較。而從內容看,作者的意思大概是:採用比較研究的方法研究違約責任。可以改為:「違約責任研究」,或者「違約責任的比較研究」。
問題出在第五章。「違約責任」與「違約救濟措施」是既有聯系又有區別的兩個不同概念,而違約救濟措施超出了違約責任概念的外延。違約救濟措施有多種,其中有的屬於違約責任形式,有的不屬於違約責任形式。簡而言之,論文題目涵蓋不了第五章的內容。這是文題不符的例子。
再舉一實例:
博士論文題目:期貨市場風險管理的法律機制研究
從題目本身看,作者所要研究的范圍很明確,似無問題。但我們看論文目錄:
第二章 期貨市場風險研究
第三章 期貨市場風險管理機制的比較研究
第四章 建立我國期貨市場風險管理法律機制的思考
第五章 期貨交易所及其會員的法律地位
第六章 期貨結算機構及其會員風險管理的法律機制研究
第七章 期貨經紀商的法律地位及風險控制
第八章 期貨交易的民事責任研究
評論:
第八章顯然超出了題目所限定的研究范圍。民事責任,即使是期貨交易中的民事責任,也不能說只是風險管理的法律機制。因為「民事責任」不是「風險管理」的下位概念。當然,作者有理由說期貨交易中的民事責任,可以發揮風險管理法律機制的作用。但絕不是期貨交易中的民事責任所發揮的作用的全部。因此,第八章的內容已超出題目的范圍,導致文題不符。解決的方法,一是乾脆刪去第八章;二是調整題目,例如加一個副題:
期貨市場風險管理的法律機制研究
――兼論期貨交易中的民事責任
再舉前面提到的題目:
商法若干理論問題研究
其內容包括六章:
第一章 商法的產生、演變及大陸法系商法和英美法系商法
第二章 商法的調整范圍及對經濟關系的深刻影響
第三章 民商分立與民商合一的理論評析
第四章 傳統商法向現代商法的演變及特徵
第五章 商法在中國的歷史命運和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的新生
第六章 商法在我國法律體系中的地位
評論:
從各章標題看,能夠說各章的內容都是商法的理論問題嗎?都是商法的重要理論問題嗎?都是商法的基本理論問題嗎?恐怕不能。應當肯定,本文內容之大部非理論問題,至少非重要理論問題。屬於典型的文題不符。順便提到,其結構亦不合邏輯,也不符合博士論文的其他要求。
第三項要求:題目的大小要適當
題目太大,必然空泛,題目太小,分量不夠。題目大小,決定論文篇幅長短。碩士學位論文,一般四五萬字,長的七八萬字。博士學位論文,一般要求二十萬字以上。寫博士學位論文,題目太小,寫三五萬字就沒什麼話說了。或者寫碩士學位論文,題目太大,寫到十來萬字還打不住。勉強寫成一篇碩士學位論文,淺淺的、泛泛的,沒有什麼深度。都是因為題目太大、太小,不適當。題目的大小,關系論文的成敗,不可小視。
台灣著名學者王澤鑒先生在《民法五十周年》一文中特別談到這個問題。他說,目前台灣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題目過大,且多所重復。但有日益精緻的趨勢。王澤鑒先生列舉了他認為大小適當的論文題目:
假設因果關系與損害賠償
物之使用利益與損害賠償
損害賠償法上的求償關系
第三人與有過失
第三人利益契約之不完全給付
不當得利研究
不當得利法上之所受利益不存在
法規目的論與相當因果關系
繼承回復請求權
親屬間的侵權行為。
這些都是王澤鑒先生認為比較適當的碩士學位論文題目,假設我們將這些作為博士論文的題目,大多數都嫌太小,容納不下二十萬字。
須說明的是,個別題目彈性較大,例如「不當得利研究」,80年代《法學研究》刊登過一篇約八九千字的論文,90年代《民商法論叢》刊登過兩篇,一篇約三四萬字的專題研究,另一篇碩士學位論文約八萬字。而王澤鑒先生的《不當得利》一書二十多萬字。日本學者加藤雅信的《不當得利研究》,是博士學位論文,日文一百多萬字。再如「公司人格否認論」,也屬於彈性很大的題目。《民商法論叢》刊登過一篇,是碩士學位論文,後來《商事法文庫》出了一本同名的書,是一篇博士學位論文。這樣的題目,由於彈性很大,既可以作為碩士學位論文的題目,也可以作為博士學位論文的題目。因此,考慮題目大小,還要注意題目是否有彈性。《民商法論叢》選刊的碩士學位論文已經不少,一般題目大小適當,碩士生選題可以參考。
似可得出這樣一個規則:
碩士論文題目的設計,要避免過大;
博士論文題目的設計,要避免過小。
請看一篇博士論文:
物權程序的建構與效應:不動產物權登記法律制度研究
第一章 導論
第二章 形式主義法律傳統中的物權程序
第三章 物權程序建構的正當性標准(一):工具價值
第四章 物權程序建構的正當性標准(二):過程價值
第五章 物權程序建構的基本法律問題
第六章 物權程序的正效應(一):登記的效力
第七章 物權程序的正效應(二):權利的順位
第八章 物權程序的負效應:登記錯誤及其修正
第九章 物權程序的關聯效應:預告登記
第十章 結語
評論:
不動產登記制度,屬於制度性選題,並且是程序性制度,其容量有限,且很難講什麼道理,大概可以寫五、六萬字,至多七、八萬字,作為碩士論文選題是比較適當的,作為博士論文選題就不適當。作者顯然已經意識到這一點,因此,首先在題目設計上花了心思,在「不動產物權登記法律制度研究」之前,增加「物權程序的建構與效應」一句,並用「;」號連結,目的在增強選題的理論性和擴張其容量;其次,在論文本論部分設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著重討論「物權程序建構」的價值取向問題,目的在展開「理論性」論述。其結果是:導致論文前半部分「太虛」(游離於不動產登記制度的抽象論述),後半部分「太實」(不動產登記制度本身的具體論述),給人以「兩篇」獨立論文被「粘連」在一起的強烈印象。答辯會上,不止一位答辯委員指出這一點。如刪去第二、三、四章,將不失為一篇完整的研究不動產登記制度的論文(當然不可能符合博士論文的字數要求)。其實,以作者的專業基礎、中外文水平和已經具備的研究能力,如果選一個容量較大的選題,無論理論型選題或者制度型選題,是可以完成一篇高水準的博士學位論文的。
從這一實例可見,如果選題本身的容量過大,我們可以通過局限其范圍、限縮其容量,設計出適當的論文題目;反之,如果選題本身的容量過小,則很難通過擴張其范圍、增大其容量,設計出適當的論文題目。這一教訓,值得後來者記取!
第四項要求:要注意揚長避短
前面談到選題要注意揚長避短,但在課題選定後,在已經選定的課題上,有的內容是自己的長處,另一些內容是自己的短處。就要在題目設計上迴避短處,盡可能發揮自己的長處。
例如,選定的課題是「代理制度研究」,如果作者外語很好,掌握兩門外語,一是英語、另一門是德語或日語,以「代理制度的比較研究」為題,就能夠發揮作者外語的長處。反之,外語不好,或只掌握一門外語,就不能以比較研究為題。
如果作者只是英語很好,甚至對於中國法也不很精通,以「英美代理法研究」為題,就能夠達到揚長避短的目的,就是很明智的題目設計。
例如,一位作者掌握西班牙語,曾經到墨西哥留學,本科和碩士都不是學法律,西班牙語是其特長,所使用的資料主要是西班牙語的墨西哥和其他拉丁美洲國家的財產法著作,墨西哥及拉美國家財產法是其特長,大陸法國家財產法是其短處,甚至中國財產法知識也有不足,這些短處很難在短期彌補。顯而易見,特別要避免一般性理論和比較研究。
先看其選題:
所有權研究
再看其題目設計:
所有權功能論
――財產制度歷史演變和比較研究
評論:
正題已經是一般理論,將古今中外,大陸法、英美法、拉丁美洲法,涵蓋無遺,其范圍如此之廣,其難度可想而知。再加上一個副題,進一步強調「歷史演變和比較研究」,更是在很大的難度上再進一步增加難度。這是一個非常失敗的題目設計,正好將作者的短處充分暴露出來。
假使調整一下題目設計,如果採取下述題目設計之一,能夠獲得完全相反的效果,將作者的短處盡可能地加以迴避,而將其長處盡可能地展現出來。論文成功的可能性就很大:
題目一:拉丁美洲國家財產法研究
題目二:拉丁美洲國家所有權制度研究
題目三:墨西哥財產法研究
題目四:墨西哥所有權制度研究
其二,題目的兩種基本結構形式
第一種結構形式:
「關於」+「賓語」+「的」+「研究」
第二種結構形式:
「論」+「賓語」
須特別注意:「賓語」必須是「名詞」或「名詞性短語」
第一種結構形式:「關於」+「賓語」+「的」+「研究」
舉例:關於抵押權制度的研究
其簡體形式:「賓語」+「研究」
舉例:抵押權制度研究
其變體形式:「賓語」+「的」+「研究方法」
舉例1:信託制度的比較研究
舉例2:知識產權的經濟分析
第二種結構形式:「論」+「賓語」
舉例:論抵押權制度
其變體形式:「賓語」+「論」
舉例:抵押權制度論
其三,題目設計的規則
學位論文題目設計的三項規則:
第一項規則:題目必須是動賓結構的短語,不能是句子
第二項規則:題目只確定研究對象,不表達作者觀點
第三項規則:題目應力求明確、簡短,忌冗長
結合以上題目設計的要求和規則,舉一些不適當的題目設計的實例:
實例1:
博士論文題目:論憲法是安邦治國的總章程
評論:
此題目違反前述題目設計的第一、二項規則。按照第一項規則,題目應當是一個動賓結構的短語,其中的「賓語」應當是名詞或名詞性短語,而本題目的「賓語」是一個完整的「句子」。按照第二項規則,題目只確定研究范圍,不表達作者觀點,而本題目已經表明作者的基本觀點。
修改建議:
論憲法在安邦治國中的地位和作用
關於憲法在安邦治國中的地位和作用的研究
實例2:
碩士論文題目:原因理論、法律行為規則與物權行為無因性
評論:
這一題目設計的問題是違反第三項規則,冗長而不明確,由三個名詞性短語組成,使人看後不明白作者究竟研究什麼?是同時研究
「原因理論」、「法律行為規則」和「物權行為無因性理論」三個對象或三個范圍,抑或是研究三者之間的相互關系?從論文的內容看,雖然涉及「原因理論」和「法律行為規則」,但實際上作者著重研究的只是「物權行為無因性理論」。因此,可以改為:
題目一:論物權行為無因性理論
題目二:物權行為無因性理論研究
這樣的題目,就符合明確、簡短的要求。假設論文的主題是要研究三者的相互關系,則在題目設計中應當以名詞「關系」作為「賓語」,採用「定語」+「名詞」的結構,例如:
題目一:論原因理論、法律行為規則與物權行為無因性理論的關系
題目二:原因理論、法律行為規則與物權行為無因性理論之關系研究
這樣的題目,雖然未能避免冗長,但做到了「明確」,這是最重要的。
舉一個碩士論文的實例:
題目:論出賣人瑕疵擔保責任、積極侵害債權及產品責任之關系
這仍不失為一個比較好的題目設計。
其四,關於副題的運用上舉論文中,徐國棟的論文、吳漢東的論文,其副題是用來調整研究角度;董安生的論文、陳現傑的論文,其副題是用來限制研究范圍和突出研究重點。加上副題後,論文的范圍,與未加副題的情形比較,或者角度有所調整,或者范圍有所限制,簡而言之,使論文的范圍縮小了。
感覺已經講述的很詳細了,希望可以幫助到你。
⑼ 西班牙語論文里的摘要要怎麼寫
是怎麼寫摘要還是摘要這個單詞怎麼說啊?摘要是 resume 要是是摘要的內容的話得根據論文的內容來。
⑽ 幫我想個西班牙語專業的畢業論文標題或開題報告
西班牙語(español 或 castellano),即卡斯蒂利亞語,是世界第4大語言,也有資料說是第3大語言。在七大洲中,約有352,000,000人使用,特別是在拉丁美洲國家。很多說西班牙語的人把他們的語言稱為西班牙語(Español),而很多說其他語言的西班牙人稱西班牙語為卡斯蒂利亞語(castellano)。另一方面,拉美國家的人更喜歡castellano這個詞因為Español聽起來更像是一個民族,而不是一種語言。說英語的人稱西班牙語為Spanish,就是Español的英譯。但是無論如何,卡斯蒂利亞語是在卡斯蒂利亞使用的一種方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