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觀西班牙 » 為什麼西班牙叫禿發王國

為什麼西班牙叫禿發王國

發布時間: 2022-07-10 03:54:47

❶ 有五胡十六國紀元年表嗎

「五胡十六國」是指自西晉末年到北魏統一北方期間,曾在中國北部境內建立政權的五個北方民族及其所建立的政權。五胡指匈奴、鮮卑、羯、氐、羌;十六國指前涼、後涼、南涼、西涼、北涼、前趙、後趙、前秦、後秦、西秦、前燕、後燕、南燕、北燕、夏、成漢。這個時期也被稱為「五胡亂華」時期。
第一時期五胡亂華(304-319)

第二時期兩趙相爭(320-329)

第三時期後趙獨霸北方(330-352)

第四時期燕秦相爭(352-370)

第五時期前秦統一北方(370-376)

第六時期淝水之戰(376-383)

第七時期北方分崩離析(384-394)

第八時期涼州混戰(395-410)

第九時期東晉劉裕北伐(410-420)

第十時期北魏統一北方(422-439)

第一時期五胡亂華(304-319)

304年

益州氐族難民領袖李雄,於成都稱成都王,建立成漢帝國。

匈奴左賢王劉淵於山西離石稱大單於,後稱漢王,建立漢趙帝國。

306年

成漢李雄自稱皇帝,國號「成」。

晉東海王司馬越毒死惠帝司馬衷,立懷帝司馬熾。八王之亂結束。

307年

鮮卑慕容嵬自稱大單於(前燕帝國前身)

石勒投效漢趙帝國

308年

漢趙劉淵正式稱帝。

309年

漢趙帝劉淵遷都平陽,領有山西中部地區。

八月,漢趙劉聰第一次進攻洛陽,戰敗。

十月,漢趙劉聰第二次進攻洛陽,戰敗

310年

漢趙帝劉淵死,子劉和繼位,劉聰殺劉和,篡位。

311年

六月,漢趙劉聰、劉曜等攻陷晉王朝首都洛陽,擄晉懷帝司馬熾。史稱「永嘉之禍」。洛陽陷落後,晉帝國建立五個行台(臨時政府)。

312年

石勒進軍河南新蔡葛陂,准備攻擊晉帝國琅邪王司馬睿,不利,率軍北返,攻陷河北襄國、鄴城,吞並冀州(河北中部)

313年

二月,漢趙劉聰殺晉懷帝司馬熾,四月,晉帝國秦王司馬鄴在長安即位,是為晉愍帝。 祖逖擊楫渡江北伐。(東晉第一次北伐)收復河南地區。

314年

石勒攻殺晉幽州刺史王浚,吞並幽州。(河北北部、北京) 漢趙劉曜第一次進攻長安,失敗。

315年

漢趙將領曹嶷佔領青州(山東半島)

316年

十一月,漢趙劉曜第二次進攻長安,攻陷。擄晉愍帝司馬鄴,西晉結束。吞並關中地區(陝西省)

十二月,石勒擊敗並州刺史劉琨,吞並並州(山西省)。劉琨投奔遼西鮮卑段氏,後被殺。

317年

三月,琅邪王司馬睿稱晉王,是為晉元帝,東晉開始。 十二月,漢趙帝劉聰殺晉愍帝司馬鄴。

318年

晉王司馬睿正式稱帝。

七月,漢趙劉聰死,子劉粲繼位。大將軍靳准發動政變,殺劉粲及所

有匈奴劉姓皇族,自立為天王。大將劉曜、石勒攻陷平陽,殺靳准。

319年

劉曜稱帝,遷都長安,改國號為趙(前趙)。石勒在襄國稱趙王,原漢趙帝國分裂為二,兩趙並立,後趙帝國建立。(建國三)晉平州刺史崔毖攻鮮卑慕容嵬,失敗。慕容嵬吞並平州(遼東地區)
第二時期兩趙相爭(320-329)
320年

晉涼州刺史張寔被殺,弟張茂繼位,前涼王國建立。

東晉豫州刺史祖逖與後趙趙王石勒隔黃河對峙。

321年

後趙石虎擊敗遼西段氏,河北、山西盡入後趙版圖。

東晉北伐大將祖逖逝世。

東晉封慕容嵬為遼東公。

322年

東晉大將軍王敦叛變,攻陷首都建康。

七月,後趙石虎攻陷兗州。(山東西部)

東晉元帝司馬睿死,子明帝司馬紹繼位。

323年

成漢帝國完全控制四川地區。

後趙石虎攻陷廣固,殺曹嶷,吞並青州。

324年

後趙軍攻漢趙洛陽,從此兩趙相攻不絕。

五月,前涼涼王張茂死,侄張駿繼位。

東晉王敦病死,蘇峻等平定王敦之亂。

325年

六月,漢趙劉曜攻擊後趙洛陽,被石虎擊敗。

晉帝國河南淮北地區(祖逖收復區)落入後趙帝國之手。

東晉明帝司馬紹死,子成帝司馬衍繼位。

327年

漢趙帝國攻擊前涼王國,取黃河以南地(甘肅東部)。 東晉將領蘇峻叛變,明年攻陷首都建康。

328年

東晉溫嶠、陶侃起兵勤王,攻擊蘇峻。

後趙石虎攻河東,漢趙帝劉曜擊敗之。劉曜乘勝率軍包圍洛陽城。

十二月,後趙石勒與漢趙劉曜決戰於洛陽,漢趙軍大敗,劉曜被擒,後被殺。

329年

漢趙太子劉熙、劉胤等,放棄長安,西遷上邽(甘肅天水)。

東晉溫嶠、陶侃平定蘇峻之亂。

漢趙劉胤反攻長安,後趙石虎大破漢趙軍。石虎追擊,攻陷上邽,斬劉熙,滅漢趙帝國。後趙吞並關中,統一華北大部分地區。(涼州漢人張氏、遼東鮮卑慕容氏除外)

第三時期後趙獨霸北方(330-352)

330年
後趙石勒正式稱帝。

333年

成漢大將軍李壽攻陷寧州(雲南),吞並雲貴地區,疆域如三國蜀漢。

七月,後趙帝石勒死,太子石弘繼位。

晉遼東公慕容嵬逝世,子慕容皝繼位。

334年

成漢帝李雄死,太子李班繼位。十月,李期殺李班,篡位。

後趙石虎殺石弘,篡位,稱天王。

335年

後趙尊高僧佛圖澄。

前涼王張駿並吞西域地區。

337年

十月,慕容皝稱燕王,前燕帝國建立。

338年

三月,後趙天王石虎與前燕聯軍滅遼西段氏。

成漢李壽廢皇帝李期,自立為帝,國號改稱「漢」。

五月,後趙大軍攻擊前燕,包圍首都棘城(遼寧錦州),後趙軍大敗。

339年

東晉軍攻擊成漢,收復寧州(雲南省)。

後趙石閔攻東晉邾城(湖北黃岡),晉軍大敗。

342年

前燕遷都龍城(遼寧朝陽),攻打高句麗王國,攻陷首都國內城。

後趙天王石虎在鄴城、長安、洛陽大建宮殿,暴虐奢侈,人民苦不堪言。

東晉成帝司馬衍死,弟康帝司馬岳繼位。

343年

成漢帝李壽死,太子李勢繼位。

344年

前燕慕容皝消滅鮮卑宇文部落,統一東北地區。

東晉康帝司馬岳死,子穆帝司馬聃繼位。

345年

十二月,前涼王國擊敗焉耆,疆域包括甘肅大部、西域。

346年

前燕軍攻破夫余王國。

前涼王張駿逝世,子張重華繼位。

後趙軍攻擊前涼,被前涼擊敗。

成漢帝國內亂,東晉桓溫西征,攻擊成漢帝國。

347年

東晉大將桓溫攻陷成都,俘李勢,滅成漢帝國。

後趙帝國再度攻擊前涼王國,後趙軍大敗。

348年

後趙太子石宣殺兄弟石韜,石虎酷刑殺石宣。

前燕王慕容皝死,子慕容雋繼位。

349年

後趙天王石虎正式稱皇帝。四月,石虎死,太子石世繼位。皇子石遵

殺石世,篡位。諸子內爭,後趙帝國開始大亂。

東晉褚裒北伐失敗。

十一月,後趙石鑒殺石遵,篡位。

後趙石閔(冉閔,漢人)屠殺胡人二十餘萬。

350年

一月,冉閔殺石鑒,即位,在鄴城建立冉魏帝國(建國六)。

羌族姚義仲、氐族苻洪爭入關中,苻洪擊敗姚義仲。苻洪死,子苻健進入關中。

二月,前燕帝國南下,吞並幽州等地(北京地區)。

後趙石祗稱帝於襄國,攻冉魏帝國,大敗。

九月,前燕軍攻陷冀州中部。

十一月,冉魏帝冉閔攻後趙。

351年

苻健在長安稱天王,前秦帝國建立。(建國七)

後趙帝石祗被殺,後趙帝國滅亡(亡國三)。

五月,兗州、青州復歸晉帝國。

八月,冉魏帝國黃河以南諸州郡,歸附晉帝國。晉帝國二度收復河南淮北之地。

352年

前秦苻健正式稱帝。

四月,冉魏冉閔與前燕慕容恪決戰於常山(河北正定),冉閔兵敗被殺。

八月,前燕軍攻陷鄴城,冉魏帝國滅亡。(亡國四)

十一月,前燕慕容雋於薊城稱帝。

353年

東晉殷浩北伐失敗。

十一月,前涼王張重華死,子張曜靈繼位,張祚廢之,自立為涼王。

354年

二月,東晉桓溫第一次北伐,進攻前秦帝國。王猛與桓溫會談。

六月,前秦東晉長安白鹿原會戰,晉軍戰敗,撤退。北伐失敗。

355年

六月,前秦帝苻健死,太子苻生繼位。

前涼王國政變,涼王張祚被殺,張玄靚繼位。

356年

東晉桓溫第二次北伐,收復洛陽。

前燕慕容恪攻陷青州廣固,吞並青州。

357年

苻生暴虐好殺。六月,苻堅殺苻生,自立為天王。

並州地方首領張平,歸降晉帝國,晉帝國名義收復並州(山西省)。

358年

苻堅擊敗並州張平。張平降前燕帝國。

苻堅開始重用王猛。

359年

東晉謝萬北伐前燕帝國失敗。河南淮北諸州郡落入前燕帝國之手。

360年

前燕帝慕容雋死,太子慕容瑋繼位。

河套匈奴劉衛辰歸降前秦帝國。

東晉謝安出仕。

361年

穆帝司馬聃死,司馬衍子哀帝司馬丕繼位。

362年

前燕軍攻晉帝國洛陽。

363年

前涼張天錫殺張玄靚自立。

364年

前燕軍攻陷晉帝國洛陽。

365年

哀帝司馬丕死,司馬衍子廢帝司馬奕繼位。

367年

十月,前秦五位公爵聯合起兵叛變。

368年

王猛平定五公爵叛變。

前燕貴族將人民大量納入「蔭戶」,以致財政困難,前燕帝國開始衰敗。

369年

桓溫第三次北伐,軍抵枋頭。前燕慕容垂迎擊,晉軍大敗。桓溫撤退。 十一月,前燕慕容垂遭忌,投奔前秦帝國。

370年

前秦宰相王猛率軍攻擊前燕帝國,十月,前秦、前燕決戰壺關。前燕軍大敗,被殺被俘十五萬餘人。 前秦統一北方示意圖

十一月,王猛攻陷鄴城,俘慕容偉,前燕帝國滅亡。
第五時期前秦統一北方(370-376)

371年

東晉大司馬桓溫廢黜皇帝司馬奕,立簡文帝司馬昱。

372年

東晉簡文帝司馬昱逝世,孝武帝司馬曜(昌明)繼位。

373年

東晉大司馬桓溫逝世。謝安執政。

冬季,前秦軍攻佔晉帝國梁、益二州,吞並四川、漢中地區。

375年

前秦宰相王猛逝世。

376年

八月,前秦軍攻陷姑臧,俘張天錫,前涼王國滅亡。

前秦三路大軍攻陷代國(北魏前身)盛樂,俘代王拓拔什翼犍,代國滅亡。前秦統一華北,與晉帝國南北對峙。
第六時期淝水之戰(376-383)

378年

前秦苻丕攻陷晉帝國襄陽。

379年

前秦軍攻彭城,東晉謝玄北府兵團擊敗之。前秦並淮北。

382年

前秦苻堅派大將呂光征討西域。

383年

五月,東晉桓沖北伐,反擊前秦軍。

八月,前秦苻堅總攻東晉。東晉謝玄、謝石北府兵團抵禦。十月,肥水之戰,前秦軍不戰而潰,苻堅負傷率殘兵抵洛陽。

十二月,慕容垂起兵,至鄴城。
第七時期北方分崩離析(384-394)

384年

正月,慕容垂稱燕王,後燕帝國建立。

本年以後,北方再度大分裂。

東晉反攻前秦,收復漢水流域、河南淮北諸州郡。

慕容泓自稱濟北王,叛前秦,西燕帝國建立。

羌族姚萇自稱萬年秦王,後秦帝國建立。

慕容泓被殺,慕容沖繼位,率軍進攻長安。

呂光擊敗龜茲國,平定西域。

九月,東晉北府兵收復兗州、徐州、青州。

385年

五月,苻堅撤出長安,西燕軍攻陷長安。苻堅至五將山,被姚萇俘虜,不久被殺。苻丕撤出鄴城,於晉陽繼位,後燕軍陷鄴城。

乞伏國仁叛變獨立,建西秦王國。

後燕帝國定都中山(河北定縣)。

晉帝國收復益州。

呂光進入涼州。

386年

拓拔珪稱代王,北魏帝國建立。(北朝開始)後燕王慕容垂稱帝。

西燕帝慕容沖被殺,段隨繼任燕王。段隨後為慕容永所殺,立慕容顗,放棄長安,率四十萬鮮卑人東遷。慕容顗被殺,慕容瑤繼位稱帝。慕容永殺慕容瑤,立慕容忠為帝。西燕帝國東遷至長子。(山西長子)

後秦王姚萇入長安。

呂光建立後涼王國。

西燕帝慕容忠被殺,慕容永繼位。

西燕軍與前秦苻丕大戰,前秦軍大敗,並州全屬西燕。苻丕逃亡,被晉軍所殺。

前秦苻登於隴縣稱帝,此後與後秦帝國攻佔不休。

東晉收復黃河以南、山東半島失土。

387年

後燕帝慕容垂吞並山東半島地區。

388年

西秦乞伏國仁死,子乞伏乾歸繼位。

389年

東晉帝司馬昌明之弟司馬道子專政,政治開始衰敗。

390年

西燕慕容永攻洛陽,被晉軍朱序擊退。

391年

西燕慕容永再攻洛陽,被晉軍擊退。

392年

後涼王呂光派軍攻西秦,被西秦軍擊敗。

393年

十一月,後燕帝慕容垂率軍攻西燕帝國。

後秦帝姚萇死,太子姚興繼位。

394年

四月,前秦帝苻登與後秦軍大戰,前秦大敗,苻登退入馬毛山。

五月,後燕軍進入太行山,與西燕軍大戰,西燕軍大敗,佔領晉陽。

七月,前秦帝苻登與後秦帝姚興戰於馬毛山,斬苻登。

前秦太子苻崇於湟中(青海西寧)繼位。

八月,後燕攻陷長子,斬慕容永,滅西燕帝國。取得並州,為後燕帝國疆域最大時期。

十月,前秦帝苻崇攻西秦王國,兵敗被殺,前秦帝國滅亡。
第八時期涼州混戰(395-410)

395年

十一月,後燕北魏參合坡之役,後燕軍戰敗,四、五萬士卒被拓拔珪坑殺。

396年

三月,後燕再攻北魏,後燕帝慕容垂病逝,太子慕容寶繼位。後燕帝國開始衰退。

北魏王拓拔珪攻陷晉陽,吞並並州。

後燕內斗越演越烈。

東晉孝武帝司馬昌明被妃子悶死。太子司馬德宗繼位,是為晉安帝。

拓拔珪率大軍進攻後燕帝國河北地區,河北僅余中山(河北定州)、鄴城(河南臨漳)、信都(河北冀縣)仍屬後燕。

397年

一月,北魏攻陷信都。

後涼軍攻西秦,大敗。

禿發烏孤叛後涼獨立,建南涼王國。(建國十三)涼州開始大亂。

盧水胡匈奴沮渠家族叛後涼王國。

三月,後燕帝慕容寶撤出中山。七月慕容詳、慕容麟先後於中山稱帝。

沮渠蒙遜、沮渠男成推段業為首領,建立北涼王國。(建國十四)

十月,拓拔珪擊敗慕容麟,佔領中山。

398年

一月,後燕慕容德放棄鄴城,南下滑台,稱燕王,南燕帝國建立(建國十五)。北魏帝國完全佔領河北地區。

四月,龍城乙連兵變,後燕帝慕容寶被殺。

十月,後燕慕容盛繼位稱帝,後燕帝國退居東北地區。

東晉內亂,殷仲堪、桓玄等叛變。

十二月,北魏拓拔珪正式稱帝。

東晉變民孫恩起兵。

399年

南涼禿發烏孤由金城(蘭州)遷都樂都(青海樂都)。

南燕王慕容德佔領青州、兗州地區。

南涼禿發烏孤死,弟禿發利鹿孤繼位。

後秦軍攻陷洛陽,後秦帝國吞並河南諸郡。

東晉桓玄擊敗殷仲堪,獨霸荊、江、雍三州。

後涼王呂光死,太子呂紹繼位。呂纂政變,呂紹自殺,呂纂自立為王。

400年

後秦軍攻西秦王國,西秦軍潰散,西秦王國滅亡。

敦煌李暠叛北涼,建立西涼王國。

南燕慕容德於青州廣固稱帝。

401年

後涼王呂纂被殺,呂隆繼位。

三月,東晉劉裕擊敗孫恩變民。

五月,北涼王國沮渠蒙遜殺段業,自立為涼王。

後秦對後涼發動總攻擊。包圍首都姑臧(甘肅武威)。

八月,後燕天王慕容盛被殺,慕容熙繼位。

402年

東晉司馬元顯討伐桓玄,桓玄殺司馬元顯,進入建康。

南涼禿發利鹿孤死,禿發褥檀繼位。

高句麗王國攻擊後燕帝國,吞並遼東半島。(此後266年,遼東半島為高句麗領土。直到668年,唐高宗李治滅高句麗王國,才收回遼東。)

北魏帝拓拔珪攻後秦河東,後秦軍大敗。

東晉變民孫恩死,盧循繼立。

403年

南涼、北涼、後秦聯軍包圍後涼姑臧,後涼王呂隆投降後秦,後涼王國滅亡。後秦帝國最盛期。

十一月,桓玄叛變,篡東晉帝位,稱楚皇帝。

404年

二月,劉裕等於京口起兵,討伐桓玄。進攻首都建康

三月,桓玄退出建康。五月,桓玄死。

十月,東晉變民盧循攻陷南海郡(廣州)。

405年

一月,北府兵團攻陷江陵,平桓玄之亂。

後秦天王姚興尊高僧鳩摩羅什為國師。

益州兵變,刺史毛璩被殺,譙縱自稱成都王,西蜀王國建立。(建國十七),全中國九國並立。

九月,南燕帝慕容德死,慕容超繼位。

406年

南涼吞並後秦涼州姑臧。

南燕帝國爆發內斗。

十一月,南涼王國遷都姑臧。

407年

河套匈奴劉勃勃叛後秦獨立,稱天王,胡夏帝國建立。(建國十八),全中國十國並立。後秦僅剩關中、河南地區。

七月,慕容雲殺慕容熙,自立為天王。北燕帝國取代後燕帝國,慕容雲復姓高(原為高句麗人)。(後燕亡國十)(北燕建國十九)

南涼攻北涼,北涼軍擊敗南涼軍。

劉勃勃攻後秦,十一月攻南涼。後秦、南涼軍慘敗。

408年

七月,後秦軍討伐胡夏、南涼失敗。

東晉討伐西蜀王國失敗。

南涼禿發褥檀稱王。

409年

二月,南燕軍攻東晉徐州。

四月,劉裕第一次北伐,攻擊南燕帝國。

乞伏乾歸叛後秦復國,西秦王國重建。(亡國八年)此時全中國十一國並立,為最亂之時期。

北燕天王高雲被殺,馮跋繼立為天王。(此時北燕帝國僅領有遼西地區) 十月,北魏道武帝拓拔珪被其子拓拔紹所殺,太子拓拔嗣殺拓拔紹,繼位。是為明元帝。
第九時期東晉劉裕北伐(410-420)

410年

二月,東晉劉裕攻陷廣固,殺慕容超,滅南燕帝國。東晉收復山東半島地區。

五月,南涼禿發褥檀三攻北涼,失敗。退出姑臧。北涼攻姑臧。

五月,東晉廣州變民盧循、徐道覆北攻建康。七月,劉裕追擊變民軍。

九月,東晉劉裕大軍討伐徐道覆。十一月,晉軍包圍廣州。

411年

二月,晉軍攻陷始興,殺徐道覆。三月,平盧循之亂。

北涼沮渠蒙遜攻陷南涼姑臧。北涼攻西涼,失敗。

412年

六月,西秦政變,乞伏乾歸被殺。八月,乞伏熾盤平亂,繼位。

十月,東晉劉裕攻殺劉毅。

十二月,東晉朱齡石軍攻西蜀王國。

413年

胡夏天王劉勃勃建統萬城(陝西橫山),改姓赫連。

南涼攻北涼,大敗。

七月,東晉朱齡石攻陷成都,殺譙縱,滅西蜀王國。東晉收復四川地區。

414年

南涼禿發褥檀出軍戡亂,西秦軍襲擊南涼首都樂都,攻陷。禿發褥檀投降西秦,一年後被殺。南涼王國滅亡。

415年

四月,劉裕擊敗司馬休之,攻克江陵。司馬休之敗逃。

胡夏赫連勃勃攻後秦,坑殺後秦軍二萬人。

西秦、北涼相攻不絕。

416年

二月,西秦、北涼和解。

後秦天王姚興死,太子姚泓繼位,皇族相爭,後秦國內大亂。

後秦、胡夏、仇池氐王互相混戰。

八月,東晉太尉劉裕第二次北伐,收復河南地區,攻克洛陽。

417年

二月,西涼公李暠死,子李歆繼位。

三月,晉軍進潼關,擊敗後秦軍。

北涼三萬大軍攻西涼,戰敗。

八月,晉軍攻克長安,姚泓出降,後秦帝國滅亡。晉帝國收復淪陷近百年的關中地區。十一月,留守劉穆之死,劉裕返建康,其子劉義符等留守。

418年

胡夏大軍南下,進逼渭水。十一月,晉軍諸將內訌,關中大亂。胡夏軍攻陷長安。吞並關中地區。

北涼再攻西涼,不成。

胡夏天王赫連勃勃稱帝於長安。

十二月,東晉劉裕殺東晉安帝司馬德宗。立恭帝司馬德文。

419年

東晉太尉劉裕進封宋王。

420年

六月,劉裕篡位稱帝,是為宋武帝,建立南宋帝國,晉帝國滅亡。(南朝開始)東晉恭帝司馬德文退位。

沮渠蒙遜攻西涼,殺李歆。攻陷酒泉。李恂繼位。

421年

北涼攻陷敦煌,李恂自殺,西涼王國滅亡。

北涼王國統一涼州。

南宋帝劉裕派人悶死晉恭帝司馬德文。
第十時期北魏統一北方(422-439)

422年

南宋武帝劉裕死,少帝劉義符繼位。

十一月,北魏帝拓拔嗣攻南宋帝國,第一次南北大戰爆發。

423年

北魏開始在首都平城北方修建長城。四月,虎牢戰役,北魏猛攻,攻克。北魏攻陷南宋司、兗、豫三州。

十一月,北魏帝拓拔嗣死,太子拓跋燾繼位,是為太武帝。尊崇道士寇謙之。

425年

五月,南宋政變,廢殺皇帝劉義符。八月,改立劉義隆,是為宋文帝。

七月,胡夏帝赫連勃勃死,子赫連昌繼位。

八月,柔然大舉進攻北魏,被魏國國主擊退

十月,北魏分兵五路兵伐柔然,從此,拉開了北魏對柔然轉入戰略反攻的序幕。

426年

二月,謝晦反抗中央失敗,被殺。

西秦、北涼、胡夏互相混戰。

十月,北魏帝拓拔燾親征胡夏帝國。

十二月,北魏攻陷胡夏長安,取得關中地區。

427年

五月,北魏太武帝拓拔燾穿越黃河,指揮了北魏攻夏統萬城之戰。七月,攻陷統萬城。胡夏帝赫連昌走上邽。

428年

三月,北魏軍攻陷上邽,俘赫連昌。赫連定繼位。遷都平涼。

五月,西秦王乞伏熾盤死,子乞伏暮末繼位。

429年

北涼、西秦相攻。北魏太武帝重擊柔然汗國,參見北魏破柔然之戰。

430年

南宋北伐,第二次南北大戰爆發。

北燕政變,馮跋死,馮弘逼太子馮翼自殺,殺馮跋兒子一百餘人,馮弘自立為天王。 九月,北魏攻胡夏首都平涼。十二月,攻陷平涼。

西秦東遷。

十一月,北魏軍開始反擊劉宋北伐軍, 北魏太武帝拓跋燾領軍擊潰了劉宋軍隊主力到彥之所部。

431年

胡夏帝赫連定攻西秦南安城,乞伏暮末出降,西秦王國滅亡。(亡國十六)赫連定屠殺乞伏家族。

南宋北伐大將檀道濟糧盡撤退。

北朝完全奪取了黃河四重鎮:洛陽,金鏞,滑台,虎牢。

胡夏帝赫連定西遷,被吐谷渾汗國突擊,赫連定被擒,胡夏帝國滅亡。

432年

七月,北魏攻北燕,北燕戰敗。

吐谷渾獻赫連定與北魏,北魏殺之。

433年

北涼王沮渠蒙遜死,子沮渠牧犍(茂虔)繼位。

434年

二月,北魏、南宋漢中爭奪戰,參見古弼的網路.

435年

七月,北魏軍攻北燕,兵臨城下。

436年

南宋帝劉義隆誣殺檀道濟。

五月,北燕馮弘棄龍城投奔高句麗王國,北燕帝國滅亡。

438年

高句麗長壽王高璉殺馮弘。

439年

九月,北魏帝拓拔燾率軍包圍姑臧,涼王沮渠牧犍出降,北涼王國滅亡。北魏帝國統一華北,五胡十六國結束,南北朝時期正式開始。

北魏太武帝拓拔燾(三任),南朝宋文帝劉義隆(三任),南北對峙。

❷ 五胡十六國時期的政權

第一時期 五胡亂華(304-319)
304年 益州氐族難民領袖李雄,於成都稱成都王,建立成漢帝國。(建國1) 匈奴左賢王劉淵於山西離石稱大單於,後稱漢王,建立漢趙帝國。(建國2) 306年 成漢李雄自稱皇帝,國號「成」。 晉東海王司馬越毒死惠帝司馬衷,立懷帝司馬熾。八王之亂結束。 307年 鮮卑慕容嵬自稱大單於(前燕帝國前身) 石勒投效漢趙帝國 308年 漢趙劉淵正式稱帝。 309年 漢趙帝劉淵遷都平陽,領有山西中部地區。 八月,漢趙劉聰第一次進攻洛陽,戰敗。 十月,漢趙劉聰第二次進攻洛陽,戰敗 310年 漢趙帝劉淵死,子劉和繼位,劉聰殺劉和,篡位。 311年 六月,漢趙劉聰、劉曜等攻陷晉王朝首都洛陽,擄晉懷帝司馬熾。史稱「永嘉之禍」。洛陽陷落後,晉帝國建立五個行台(臨時政府)。 312年 石勒進軍河南新蔡葛陂,准備攻擊晉帝國琅邪王司馬睿,不利,率軍北返,攻陷河北襄國、鄴城,吞並冀州(河北中部) 313年 二月,漢趙劉聰殺晉懷帝司馬熾,四月,晉帝國秦王司馬鄴在長安即位,是為晉愍帝。 祖逖擊楫渡江北伐。(東晉第一次北伐)收復河南地區。 314年 石勒攻殺晉幽州刺史王浚,吞並幽州。(河北北部、北京) 漢趙劉曜第一次進攻長安,失敗。 315年 漢趙將領曹嶷佔領青州(山東半島) 316年 十一月,漢趙劉曜第二次進攻長安,攻陷。擄晉愍帝司馬鄴,西晉結束。吞並關中地區(陝西省) 十二月,石勒擊敗並州刺史劉琨,吞並並州(山西省)。劉琨投奔遼西鮮卑段氏,後被殺。 317年 三月,琅邪王司馬睿稱晉王,是為晉元帝,東晉開始。 十二月,漢趙帝劉聰殺晉愍帝司馬鄴。 318年 晉王司馬睿正式稱帝。 七月,漢趙劉聰死,子劉粲繼位。大將軍靳准發動政變,殺劉粲及所 有匈奴劉姓皇族,自立為天王。大將劉曜、石勒攻陷平陽,殺靳准。 319年 劉曜稱帝,遷都長安,改國號為趙(前趙)。石勒在襄國稱趙王,原漢趙帝國分裂為二,兩趙並立,後趙帝國建立。(建國三)晉平州刺史崔毖攻鮮卑慕容嵬,失敗。慕容嵬吞並平州(遼東地區)
第二時期 兩趙相爭(320-329)
320年 晉涼州刺史張寔被殺,弟張茂繼位,前涼王國建立。(建國四) 東晉豫州刺史祖逖與後趙趙王石勒隔黃河對峙。 321年 後趙石虎擊敗遼西段氏,河北、山西盡入後趙版圖。 東晉北伐大將祖逖逝世。 東晉封慕容嵬為遼東公。 322年 東晉大將軍王敦叛變,攻陷首都建康。 七月,後趙石虎攻陷兗州。(山東西部) 東晉元帝司馬睿死,子明帝司馬紹繼位。 323年 成漢帝國完全控制四川地區。 後趙石虎攻陷廣固,殺曹嶷,吞並青州。 324年 後趙軍攻漢趙洛陽,從此兩趙相攻不絕。 五月,前涼涼王張茂死,侄張駿繼位。 東晉王敦病死,蘇峻等平定王敦之亂。 325年 六月,漢趙劉曜攻擊後趙洛陽,被石虎擊敗。 晉帝國河南淮北地區(祖逖收復區)落入後趙帝國之手。 東晉明帝司馬紹死,子成帝司馬衍繼位。 327年 漢趙帝國攻擊前涼王國,取黃河以南地(甘肅東部)。 東晉將領蘇峻叛變,明年攻陷首都建康。 328年 東晉溫嶠、陶侃起兵勤王,攻擊蘇峻。 後趙石虎攻河東,漢趙帝劉曜擊敗之。劉曜乘勝率軍包圍洛陽城。 十二月,後趙石勒與漢趙劉曜決戰於洛陽,漢趙軍大敗,劉曜被擒,後被殺。 329年 漢趙太子劉熙、劉胤等,放棄長安,西遷上邽(甘肅天水)。 東晉溫嶠、陶侃平定蘇峻之亂。 漢趙劉胤反攻長安,後趙石虎大破漢趙軍。石虎追擊,攻陷上邽,斬劉熙,滅漢趙帝國。(亡國一)後趙吞並關中,統一華北大部分地區。(涼州漢人張氏、遼東鮮卑慕容氏除外)
第三時期 後趙獨霸北方(330-352)
330年 後趙石勒正式稱帝。 333年 成漢大將軍李壽攻陷寧州(雲南),吞並雲貴地區,疆域如三國蜀漢。 七月,後趙帝石勒死,太子石弘繼位。 晉遼東公慕容嵬逝世,子慕容皝繼位。 334年 成漢帝李雄死,太子李班繼位。十月,李期殺李班,篡位。 後趙石虎殺石弘,篡位,稱天王。 335年 後趙尊高僧佛圖澄。 前涼王張駿並吞西域地區。 337年 十月,慕容皝稱燕王,前燕帝國建立。(建國五) 338年 三月,後趙天王石虎與前燕聯軍滅遼西段氏。 成漢李壽廢皇帝李期,自立為帝,國號改稱「漢」。 五月,後趙大軍攻擊前燕,包圍首都棘城(遼寧錦州),後趙軍大敗。 339年 東晉軍攻擊成漢,收復寧州(雲南省)。 後趙石閔攻東晉邾城(湖北黃岡),晉軍大敗。 342年 前燕遷都龍城(遼寧朝陽),攻打高句麗王國,攻陷首都國內城。 後趙天王石虎在鄴城、長安、洛陽大建宮殿,暴虐奢侈,人民苦不堪言。 東晉成帝司馬衍死,弟康帝司馬岳繼位。 343年 成漢帝李壽死,太子李勢繼位。 344年 前燕慕容皝消滅鮮卑宇文部落,統一東北地區。 東晉康帝司馬岳死,子穆帝司馬聃繼位。 345年 十二月,前涼王國擊敗焉耆,疆域包括甘肅大部、西域。 346年 前燕軍攻破夫余王國。 前涼王張駿逝世,子張重華繼位。 後趙軍攻擊前涼,被前涼擊敗。 成漢帝國內亂,東晉桓溫西征,攻擊成漢帝國。 347年 東晉大將桓溫攻陷成都,俘李勢,滅成漢帝國。(亡國二) 後趙帝國再度攻擊前涼王國,後趙軍大敗。 348年 後趙太子石宣殺兄弟石韜,石虎酷刑殺石宣。 前燕王慕容皝死,子慕容雋繼位。 349年 後趙天王石虎正式稱皇帝。四月,石虎死,太子石世繼位。皇子石遵 殺石世,篡位。諸子內爭,後趙帝國開始大亂。 東晉褚裒北伐失敗。 十一月,後趙石鑒殺石遵,篡位。 後趙石閔(冉閔,漢人)屠殺胡人二十餘萬。 350年 一月,冉閔殺石鑒,即位,在鄴城建立冉魏帝國(建國六)。 羌族姚義仲、氐族苻洪爭入關中,苻洪擊敗姚義仲。苻洪死,子苻健進入關中。 二月,前燕帝國南下,吞並幽州等地(北京地區)。 後趙石祗稱帝於襄國,攻冉魏帝國,大敗。 九月,前燕軍攻陷冀州中部。 十一月,冉魏帝冉閔攻後趙。 351年 苻健在長安稱天王,前秦帝國建立。(建國七) 後趙帝石祗被殺,後趙帝國滅亡(亡國三)。 五月,兗州、青州復歸晉帝國。 八月,冉魏帝國黃河以南諸州郡,歸附晉帝國。晉帝國二度收復河南淮北之地。 352年 前秦苻健正式稱帝。 四月,冉魏冉閔與前燕慕容恪決戰於常山(河北正定),冉閔兵敗被殺。 八月,前燕軍攻陷鄴城,冉魏帝國滅亡。(亡國四) 十一月,前燕慕容雋於薊城稱帝。
第四時期 燕秦相爭(352-370)
353年 東晉殷浩北伐失敗。 十一月,前涼王張重華死,子張曜靈繼位,張祚廢之,自立為涼王。 354年 二月,東晉桓溫第一次北伐,進攻前秦帝國。王猛與桓溫會談。 六月,前秦東晉長安白鹿原會戰,晉軍戰敗,撤退。北伐失敗。 355年 六月,前秦帝苻健死,太子苻生繼位。 前涼王國政變,涼王張祚被殺,張玄靚繼位。 356年 東晉桓溫第二次北伐,收復洛陽。 前燕慕容恪攻陷青州廣固,吞並青州。 357年 苻生暴虐好殺。六月,苻堅殺苻生,自立為天王。 並州地方首領張平,歸降晉帝國,晉帝國名義收復並州(山西省)。 358年 苻堅擊敗並州張平。張平降前燕帝國。 苻堅開始重用王猛。 359年 東晉謝萬北伐前燕帝國失敗。河南淮北諸州郡落入前燕帝國之手。 360年 前燕帝慕容雋死,太子慕容瑋繼位。 河套匈奴劉衛辰歸降前秦帝國。 東晉謝安出仕。 361年 穆帝司馬聃死,司馬衍子哀帝司馬丕繼位。 362年 前燕軍攻晉帝國洛陽。 363年 前涼張天錫殺張玄靚自立。 364年 前燕軍攻陷晉帝國洛陽。 365年 哀帝司馬丕死,司馬衍子廢帝司馬奕繼位。 367年 十月,前秦五位公爵聯合起兵叛變。 368年 王猛平定五公爵叛變。 前燕貴族將人民大量納入「蔭戶」,以致財政困難,前燕帝國開始衰敗。 369年 桓溫第三次北伐,軍抵枋頭。前燕慕容垂迎擊,晉軍大敗。桓溫撤退。 十一月,前燕慕容垂遭忌,投奔前秦帝國。 370年 前秦宰相王猛率軍攻擊前燕帝國,十月,前秦、前燕決戰壺關。前燕軍大敗,被殺被俘十五萬餘人。 前秦統一北方示意圖
十一月,王猛攻陷鄴城,俘慕容偉,前燕帝國滅亡。(亡國五)
第五時期 前秦統一北方(370-376)
371年 東晉大司馬桓溫廢黜皇帝司馬奕,立簡文帝司馬昱。 372年 東晉簡文帝司馬昱逝世,孝武帝司馬曜(昌明)繼位。 373年 東晉大司馬桓溫逝世。謝安執政。 冬季,前秦軍攻佔晉帝國梁、益二州,吞並四川、漢中地區。 375年 前秦宰相王猛逝世。 376年 八月,前秦軍攻陷姑臧,俘張天錫,前涼王國滅亡。(亡國六) 前秦三路大軍攻陷代國(北魏前身)盛樂,俘代王拓跋什翼犍,代國滅亡。前秦統一華北,與晉帝國南北對峙。
第六時期 淝水之戰(376-383)
378年 前秦苻丕攻陷晉帝國襄陽。 379年 前秦軍攻彭城,東晉謝玄北府兵團擊敗之。前秦並淮北。 382年 前秦苻堅派大將呂光征討西域。 383年 五月,東晉桓沖北伐,反擊前秦軍。 八月,前秦苻堅總攻東晉。東晉謝玄、謝石北府兵團抵禦。十月,肥水之戰,前秦軍不戰而潰,苻堅負傷率殘兵抵洛陽。 十二月,慕容垂起兵,至鄴城。
第七時期 北方分崩離析(384-394)
384年 正月,慕容垂稱燕王,後燕帝國建立。(建國八) 本年以後,北方再度大分裂。 東晉反攻前秦,收復漢水流域、河南淮北諸州郡。 慕容泓自稱濟北王,叛前秦,西燕帝國建立。(建國九) 羌族姚萇自稱萬年秦王,後秦帝國建立。(建國十) 慕容泓被殺,慕容沖繼位,率軍進攻長安。 呂光擊敗龜茲國,平定西域。 九月,東晉北府兵收復兗州、徐州、青州。 385年 五月,苻堅撤出長安,西燕軍攻陷長安。苻堅至五將山,被姚萇俘虜, 不久被殺。苻丕撤出鄴城,於晉陽繼位,後燕軍陷鄴城。 乞伏國仁叛變獨立,建西秦王國。(建國十一) 後燕帝國定都中山(河北定縣)。 晉帝國收復益州。 呂光進入涼州。 386年 拓跋珪稱代王,北魏帝國建立。(北朝開始)後燕王慕容垂稱帝。 西燕帝慕容沖被殺,段隨繼任燕王。段隨後為慕容永所殺,立慕容顗,放棄長安,率四十萬鮮卑人東遷。慕容顗被殺,慕容瑤繼位稱帝。慕容永殺慕容瑤,立慕容忠為帝。西燕帝國東遷至長子。(山西長子) 後秦王姚萇入長安。 呂光建立後涼王國。(建國十二) 西燕帝慕容忠被殺,慕容永繼位。 西燕軍與前秦苻丕大戰,前秦軍大敗,並州全屬西燕。苻丕逃亡,被晉軍所殺。 前秦苻登於隴縣稱帝,此後與後秦帝國攻佔不休。 東晉收復黃河以南、山東半島失土。 387年 後燕帝慕容垂吞並山東半島地區。 388年 西秦乞伏國仁死,子乞伏乾歸繼位。 389年 東晉帝司馬昌明之弟司馬道子專政,政治開始衰敗。 390年 西燕慕容永攻洛陽,被晉軍朱序擊退。 391年 西燕慕容永再攻洛陽,被晉軍擊退。 392年 後涼王呂光派軍攻西秦,被西秦軍擊敗。 393年 十一月,後燕帝慕容垂率軍攻西燕帝國。 後秦帝姚萇死,太子姚興繼位。 394年 四月,前秦帝苻登與後秦軍大戰,前秦大敗,苻登退入馬毛山。 五月,後燕軍進入太行山,與西燕軍大戰,西燕軍大敗,佔領晉陽。 七月,前秦帝苻登與後秦帝姚興戰於馬毛山,斬苻登。 前秦太子苻崇於湟中(青海西寧)繼位。 八月,後燕攻陷長子,斬慕容永,滅西燕帝國。(亡國七)取得並州, 為後燕帝國疆域最大時期。 十月,前秦帝苻崇攻西秦王國,兵敗被殺,前秦帝國滅亡。(亡國八)
第八時期 涼州混戰(395-410)
395年 十一月,後燕北魏參合坡之役,後燕軍戰敗,四、五萬士卒被拓跋珪坑殺。 396年 三月,後燕再攻北魏,後燕帝慕容垂病逝,太子慕容寶繼位。後燕帝國開始衰退。 北魏王拓跋珪攻陷晉陽,吞並並州。 後燕內斗越演越烈。 東晉孝武帝司馬昌明被妃子悶死。太子司馬德宗繼位,是為晉安帝。 拓跋珪率大軍進攻後燕帝國河北地區,河北僅余中山(河北定州)、鄴城(河南臨漳)、信都(河北冀縣)仍屬後燕。 397年 一月,北魏攻陷信都。 後涼軍攻西秦,大敗。 禿發烏孤叛後涼獨立,建南涼王國。(建國十三)涼州開始大亂。 盧水胡匈奴沮渠家族叛後涼王國。 三月,後燕帝慕容寶撤出中山。七月慕容詳、慕容麟先後於中山稱帝。 沮渠蒙遜、沮渠男成推段業為首領,建立北涼王國。(建國十四) 十月,拓跋珪擊敗慕容麟,佔領中山。 398年 一月,後燕慕容德放棄鄴城,南下滑台,稱燕王,南燕帝國建立(建國十五)。北魏帝國完全佔領河北地區。 四月,龍城乙連兵變,後燕帝慕容寶被殺。 十月,後燕慕容盛繼位稱帝,後燕帝國退居東北地區。 東晉內亂,殷仲堪、桓玄等叛變。 十二月,北魏拓跋珪正式稱帝。 東晉變民孫恩起兵。 399年 南涼禿發烏孤由金城(蘭州)遷都樂都(青海樂都)。 南燕王慕容德佔領青州、兗州地區。 南涼禿發烏孤死,弟禿發利鹿孤繼位。 後秦軍攻陷洛陽,後秦帝國吞並河南諸郡。 東晉桓玄擊敗殷仲堪,獨霸荊、江、雍三州。 後涼王呂光死,太子呂紹繼位。呂纂政變,呂紹自殺,呂纂自立為王。 400年 後秦軍攻西秦王國,西秦軍潰散,西秦王國滅亡。 敦煌李暠叛北涼,建立西涼王國。(建國十六) 南燕慕容德於青州廣固稱帝。 401年 後涼王呂纂被殺,呂隆繼位。 三月,東晉劉裕擊敗孫恩變民。 五月,北涼王國沮渠蒙遜殺段業,自立為涼王。 後秦對後涼發動總攻擊。包圍首都姑臧(甘肅武威)。 八月,後燕天王慕容盛被殺,慕容熙繼位。 402年 東晉司馬元顯討伐桓玄,桓玄殺司馬元顯,進入建康。 南涼禿發利鹿孤死,禿發褥檀繼位。 高句麗王國攻擊後燕帝國,吞並遼東半島。(此後266年,遼東半島為高句麗領土。直到668年,唐高宗李治滅高句麗王國,才收回遼東。) 北魏帝拓跋珪攻後秦河東,後秦軍大敗。 東晉變民孫恩死,盧循繼立。 403年 南涼、北涼、後秦聯軍包圍後涼姑臧,後涼王呂隆投降後秦,後涼王國滅亡。(亡國九)後秦帝國最盛期。 十一月,桓玄叛變,篡東晉帝位,稱楚皇帝。 404年 二月,劉裕等於京口起兵,討伐桓玄。進攻首都建康 三月,桓玄退出建康。五月,桓玄死。 十月,東晉變民盧循攻陷南海郡(廣州)。 405年 一月,北府兵團攻陷江陵,平桓玄之亂。 後秦天王姚興尊高僧鳩摩羅什為國師。 益州兵變,刺史毛璩被殺,譙縱自稱成都王,西蜀王國建立。(建國十七),全中國九國並立。 九月,南燕帝慕容德死,慕容超繼位。 406年 南涼吞並後秦涼州姑臧。 南燕帝國爆發內斗。 十一月,南涼王國遷都姑臧。 407年 河套匈奴劉勃勃叛後秦獨立,稱天王,胡夏帝國建立。(建國十八),全中國十國並立。後秦僅剩關中、河南地區。 七月,慕容雲殺慕容熙,自立為天王。北燕帝國取代後燕帝國,慕容雲復姓高(原為高句麗人)。(後燕亡國十)(北燕建國十九) 南涼攻北涼,北涼軍擊敗南涼軍。 劉勃勃攻後秦,十一月攻南涼。後秦、南涼軍慘敗。 408年 七月,後秦軍討伐胡夏、南涼失敗。 東晉討伐西蜀王國失敗。 南涼禿發褥檀稱王。 409年 二月,南燕軍攻東晉徐州。 四月,劉裕第一次北伐,攻擊南燕帝國。 乞伏乾歸叛後秦復國,西秦王國重建。(亡國八年)此時全中國十一國並立,為最亂之時期。 北燕天王高雲被殺,馮跋繼立為天王。(此時北燕帝國僅領有遼西地區) 十月,北魏道武帝拓跋珪被其子拓跋紹所殺,太子拓跋嗣殺拓跋紹,繼位。是為明元帝。
第九時期 東晉劉裕北伐(410-420)
410年 二月,東晉劉裕攻陷廣固,殺慕容超,滅南燕帝國。(亡國十一)東晉 收復山東半島地區。 五月,南涼禿發褥檀三攻北涼,失敗。退出姑臧。北涼攻姑臧。 五月,東晉廣州變民盧循、徐道覆北攻建康。七月,劉裕追擊變民軍。 九月,東晉劉裕大軍討伐徐道覆。十一月,晉軍包圍廣州。 411年 二月,晉軍攻陷始興,殺徐道覆。三月,平盧循之亂。 北涼沮渠蒙遜攻陷南涼姑臧。北涼攻西涼,失敗。 412年 六月,西秦政變,乞伏乾歸被殺。八月,乞伏熾盤平亂,繼位。 十月,東晉劉裕攻殺劉毅。 十二月,東晉朱齡石軍攻西蜀王國。 413年 胡夏天王劉勃勃建統萬城(陝西橫山),改姓赫連。 南涼攻北涼,大敗。 七月,東晉朱齡石攻陷成都,殺譙縱,滅西蜀王國。(亡國十二)東晉收復四川地區。 414年 南涼禿發褥檀出軍戡亂,西秦軍襲擊南涼首都樂都,攻陷。禿發褥檀投降西秦,一年後被殺。南涼王國滅亡。(亡國十三) 415年 四月,劉裕擊敗司馬休之,攻克江陵。司馬休之敗逃。 胡夏赫連勃勃攻後秦,坑殺後秦軍二萬人。 西秦、北涼相攻不絕。 416年 二月,西秦、北涼和解。 後秦天王姚興死,太子姚泓繼位,皇族相爭,後秦國內大亂。 後秦、胡夏、仇池氐王互相混戰。 八月,東晉太尉劉裕第二次北伐,收復河南地區,攻克洛陽。 417年 二月,西涼公李暠死,子李歆繼位。 三月,晉軍進潼關,擊敗後秦軍。 北涼三萬大軍攻西涼,戰敗。 八月,晉軍攻克長安,姚泓出降,後秦帝國滅亡。(亡國十四)晉帝國收復淪陷近百年的關中地區。十一月,留守劉穆之死,劉裕返建康,其子劉義符等留守。 418年 胡夏大軍南下,進逼渭水。十一月,晉軍諸將內訌,關中大亂。胡夏軍攻陷長安。吞並關中地區。 北涼再攻西涼,不成。 胡夏天王赫連勃勃稱帝於長安。 十二月,東晉劉裕殺東晉安帝司馬德宗。立恭帝司馬德文。 419年 東晉太尉劉裕進封宋王。 420年 六月,劉裕篡位稱帝,是為宋武帝,建立南宋帝國,晉帝國滅亡。(南朝開始)東晉恭帝司馬德文退位。 沮渠蒙遜攻西涼,殺李歆。攻陷酒泉。李恂繼位。 421年 北涼攻陷敦煌,李恂自殺,西涼王國滅亡。(亡國十五) 北涼王國統一涼州。 南宋帝劉裕派人悶死晉恭帝司馬德文。
第十時期 北魏統一北方(422-439)
422年 南宋武帝劉裕死,少帝劉義符繼位。 十一月,北魏帝拓跋嗣攻南宋帝國,第一次南北大戰爆發。 423年 北魏開始在首都平城北方修建長城。四月,虎牢戰役,北魏猛攻,攻克。北魏攻陷南宋司、兗、豫三州。 十一月,北魏帝拓跋嗣死,太子拓跋燾繼位,是為太武帝。尊崇道士寇謙之。 425年 五月,南宋政變,廢殺皇帝劉義符。八月,改立劉義隆,是為宋文帝。 七月,胡夏帝赫連勃勃死,子赫連昌繼位。 八月,柔然大舉進攻北魏,被魏國國主擊退 十月,北魏分兵五路兵伐柔然,從此,拉開了北魏對柔然轉入戰略反攻的序幕。 426年 二月,謝晦反抗中央失敗,被殺。 西秦、北涼、胡夏互相混戰。 十月,北魏帝拓跋燾親征胡夏帝國。 十二月,北魏攻陷胡夏長安,取得關中地區。 427年 五月,北魏太武帝拓跋燾穿越黃河,指揮了北魏攻夏統萬城之戰。七月,攻陷統萬城。胡夏帝赫連昌走上邽。 428年 三月,北魏軍攻陷上邽,俘赫連昌。赫連定繼位。遷都平涼。 五月,西秦王乞伏熾盤死,子乞伏暮末繼位。 429年 北涼、西秦相攻。北魏太武帝重擊柔然汗國,參見北魏破柔然之戰。 430年 南宋北伐,第二次南北大戰爆發。 北燕政變,馮跋死,馮弘逼太子馮翼自殺,殺馮跋兒子一百餘人,馮弘自立為天王。 九月,北魏攻胡夏首都平涼。十二月,攻陷平涼。 西秦東遷。 十一月,北魏軍開始反擊劉宋北伐軍, 北魏太武帝拓跋燾領軍擊潰了劉宋軍隊主力到彥之所部。 431年 胡夏帝赫連定攻西秦南安城,乞伏暮末出降,西秦王國滅亡。(亡國十六)赫連定屠殺乞伏家族。 南宋北伐大將檀道濟糧盡撤退。 北朝完全奪取了黃河四重鎮:洛陽,金鏞,滑台,虎牢。 胡夏帝赫連定西遷,被吐谷渾汗國突擊,赫連定被擒,胡夏帝國滅亡。(亡國十七) 432年 七月,北魏攻北燕,北燕戰敗。 吐谷渾獻赫連定與北魏,北魏殺之。 433年 北涼王沮渠蒙遜死,子沮渠牧犍(茂虔)繼位。 434年 二月,北魏、南宋漢中爭奪戰,參見古弼的網路. 435年 七月,北魏軍攻北燕,兵臨城下。 436年 南宋帝劉義隆誣殺檀道濟。 五月,北燕馮弘棄龍城投奔高句麗王國,北燕帝國滅亡。(亡國十八) 438年 高句麗長壽王高璉殺馮弘。 439年 九月,北魏帝拓跋燾率軍包圍姑臧,涼王沮渠牧犍出降,北涼王國滅亡。北魏帝國統一華北,五胡十六國結束,南北朝時期正式開始。(亡國十九) 北魏太武帝拓跋燾(三任),南朝宋文帝劉義隆(三任),南北對峙。

❸ 尼德蘭和涼州這兩個國家,為啥結局完全相反

在中西方歷史上,都曾有過一個地區內脫離出並建立南北兩個國家的例子,但最終的結局卻大相徑庭,而歷史上有關於此的解說眾說紛紜。本文在此選擇涼州和尼德蘭兩個地區,並嘗試著提供一種新的思路,通過換一種角度重新梳理歷史來探究其背後的發展規律和內在原因,以供參考。

  • 一、南涼與北涼——兩強相爭終歸一

公元397年,河西鮮卑禿發(「拓跋」異譯)部首領禿發烏孤脫離後涼,自稱大部督、大將軍、大單於、西平王,年號太初,建立政權,史稱南涼。同年,原後涼建康太守段業在匈奴沮渠部支持下亦脫離後涼,自稱大都督、龍驤大將軍、涼州牧、建康公,建元神璽,建都駱駝城(今甘肅張掖),史稱北涼。

上圖_三省六部制

2、經濟原因

在中國,魏晉南北朝時翻車、灌鋼法的使用和成熟白瓷的燒制,與16~17世紀的尼德蘭相比社會生產力水平較為低下。而由於連年戰亂的肆虐,北方商業一度遭到破壞,進而出現了第一次經濟重心南移,大量編戶齊民流失,也才有了後來北魏實施均田制增加編戶齊民的舉措,因此在當時的中國,走向統一是推動經濟發展的迫切需要。

而在16~17世紀的歐洲,隨著新航路開辟,西歐通過掠奪原料和財富完成了資本的原始積累,為工業革命的開展奠定了基礎,同時推動了商業革命發展,荷蘭也在17世紀上半葉一躍成為世界頭號貿易強國,被稱為「海上馬車夫」。南尼德蘭此時卻由於封建勢力強大而並沒有與荷蘭同步發展出相似規模的資本主義,從而漸行漸遠。因此,涼州與尼德蘭走上兩條不同的發展道路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❹ 頭部突然出現幾處禿發是怎麼回事

很全的,樓主去看下!!!!!!!!!!!!!

脫發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一天掉一百根左右的頭發屬於正常現象。
許多人為自己掉頭發或者頭發變薄而苦惱,尤其是男人居多。
成人的頭部約有十萬根頭發。而脫發問題每天都十分自然地發生在任何一個人的頭上,一般多發生於洗發的時候。一個成人,每天有一百根左右的頭發脫落,可以說屬於正常范圍。
一般來說,頭發脫落後,很快會有同樣數量的頭發生長出來,所以不必擔心自己的頭發越來越少。 但是,如果脫發的數量超過了正常的范圍就有謝頂的可能了. 脫發的主要預防方法
保持清潔,預防頭皮炎症。 通過按摩,促進血液循環,但不要用力叩擊頭部。
洗發液過量或沖洗不夠對頭皮不利。
使用護發用品要適當,堅持使用,效果因人而異。
注意改善營養狀態。
有利於頭發生長的食品
蛋白質:牛奶 肉類 魚類
維生素AD:菜花 菠菜 胡蘿卜
礦物質:海白菜 海帶

■脫發首先要分析類型,不知道你的脫發是什麼類型的,看過下面的資料你也許會找到答案,也就能找到治理的方法了。

脫發可以分成兩種基本類型:

由於毛囊受損造成的永久性脫發,和由於毛囊短時間受損造成的暫時性脫發。永久性脫發即常見的男性禿頂。在某些歐洲國家,男性的禿頂率高達40%。
永久性脫發(即男性型脫發)的掉發過程是逐漸產生的。開始時,頭前額部的頭發邊緣明顯後縮,頭頂部頭發稀少;然後逐步發展,最後會發展到只剩下頭後部,頭兩側一圈稀疏的頭發,其主要原因有三:遺傳因素,血液循環中男性激素的缺乏或失調;過於肥胖。另外,多種皮膚病或皮膚受傷留下的疤痕,天生頭發發育不良,以及化學物品或物理原因對毛囊造成的嚴重傷害均可引起永久性脫發。
暫時性脫發往往是由得了發高燒的疾病引起的。不過,照X光、攝入金屬(如鉈、錫和砷)或攝入毒品、營養不良、某些帶炎症的皮膚病、慢性消耗性疾病,以及內分泌失調等也可造成暫時性脫發。
男性型脫發的治療方案有兩種。第一種是毛發移植,就是把還長頭發地方的頭皮的毛囊移植到不長頭發的地方,即:從頭後部移到前部。第二種方法是局部敷葯。常用米諾西地外敷,能有效阻止多種原因引起的繼續脫發,促進已禿或頭發稀少部位的頭發再生。

1、脂溢性脫發:常常出現在中青年身上,表現為頭皮上有較厚的油性分泌,頭發光亮,稀疏而細,或者頭發乾燥,頭屑多,無光澤,稀疏纖細。
解決辦法:應注意飲食清淡,少食刺激性食物,多吃水果、青菜或內服維生素B6、B2等。

2、病理性脫發:主要由於病毒、細菌、高熱對毛母細胞有損傷,抑制了毛母細胞正常分裂,使毛囊處於休克狀態而導致脫發,如急性傳染病、長期服用某種葯物等。
解決方法:多休息,身體康復或停葯後頭發會重新長出。

3、化學性脫發:有害化學物質對頭皮組織、毛囊細胞的損害導致脫發
解決辦法:不使用刺激性強的染發劑、燙發劑及劣質洗發用品。

4、物理性脫發:空氣污染物堵塞毛囊、有害輻射等原因導致的脫發。
解決辦法:不要使用易產生靜電的尼龍梳子和尼龍頭刷,在空氣粉塵污染嚴重的環境戴防護帽並及時洗頭。

5、營養性脫發:消化吸收機能障礙造成營養不良導致脫發
解決方法:加強營養,多吃蔬果、海帶、桑葚、核桃仁。

6、肥胖性脫發:大量的飽和脂肪酸在體內代謝後產生廢物,堵塞毛囊導致脫發
解決方法:少吃油膩重的食物,加強體育鍛煉。

7、遺傳性脫發:脫發也是有遺傳性的,一般男性呈顯性遺傳,女性呈陰性遺傳。
一, 頭發養護的目的在於維護頭發的健康,同時可以克服頭皮屑或掉發等。

防止脫發要從日常的頭發護理開始,下面的是介紹頭發護理的基本方法

一、洗發和護發

頭發的清潔是發質健康的基礎,而正確的洗滌方法是養護頭發的重要因素。

乾性發皮脂分泌量少,洗發周期可略長,一般7~10天洗一次。

油性發皮脂分泌多,洗發周期略短,一般3~5天洗一次。

中性發皮脂分泌量適中,一般5~7天洗一次。

乾性發選擇溫和營養性的洗發護發用品,油性發選擇去污力略強的洗發用品。

正確的洗滌方法對頭發的養護同樣起著重要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步驟:刷頭發、用清水洗頭發、用洗發液洗頭發、使用護發素、用干毛巾吸干頭發上的水分。

護理發絲

乾性發和受損發每周鋦油1次,補充毛發的油分和水分。每日按摩頭部10~15分鍾,促進血液循環,供給表皮營養,促進皮脂腺、汗腺的分泌。

洗發後用少量橄欖油。中性發10~15天上油一次,每周作3~4次頭部按摩,每次10~15分鍾,洗發後用少量護發乳。

修剪發絲

當毛發生長到一定的長度,發梢就會產生分叉、易斷的現象,定期修剪可避免這種現象的產生,使發絲保持健康亮澤的狀態。同時,定期修剪還可刺激毛發細胞的新陳代謝,刺激毛發的生長。

蓬鬆發絲

毛發是皮膚的附屬物,如毛發粘貼在頭皮上,會影響皮膚的呼吸和排泄,使頭皮和發絲產生病態現象。

慎重燙發

燙發過勤會使毛發的角質細胞受損,而得不到修復,使發絲乾枯,缺乏彈性,甚至分叉和折斷。燙發以半年一次為宜,並應選擇直徑略大的卷心,燙的時間也不宜過長。

合理膳食

發絲是由細胞構成的,細胞的新陳代謝需要多種營養,所以,合理的膳食是供給毛發營養的重要因素。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脂肪、維生素、礦物質是毛發健康的營養資源。

二 脆弱頭發的護理

1.究竟脆弱的頭發是怎樣形成的呢?
頭發受到來自人為護理不當和外在環境侵害兩方面的傷害,遠遠超出你的想像,它們會共同作用導致頭發變糟。

2. 造成枯草樣脆弱發質的原因是什麼呢?

No.1 原因:染燙頭發不當可導致毛鱗片脫落,並造成分叉。
解決:避免頻繁染燙頭發,使用電吹風時將溫度調低。

No.2 原因:挑食節食、缺乏睡眠會令頭發黯淡無光、枯黃難打理。
&解決:注意飲食平衡,減少脂肪和刺激性食物的攝入量。

No.3 原因:秋天仍有強烈的陽光,紫外線會破壞氨基酸令頭發乾枯發黃。 解決:在出門前可選擇使用具有防曬功能的免洗護發品或噴霧塗抹頭發,保護頭發免受傷害。

No.4 原因:臟空氣令頭發粘連難打理,很容易造成斷發。
解決:依發質油性程度選擇天天洗頭或隔天洗頭。

3. 確選擇和使用對頭發有保護作用的美發工具,可避免斷發及分叉。

盡量選擇在頭發濕潤時梳頭,以防梳頭時刮傷,拉傷秀發。

三 染過的頭發如何護理

染發是許多人都嘗試過的一種美發方式,染過的頭發沒有光澤或色彩難以保持很令人煩惱。所以我們要了解染發後的正確護理。

染發時,染膏中的鹼性成分把頭發表層的毛鱗片打開(頭發上的鱗片遇鹼張開),人工色素進入到頭發的皮質層,與天然色素中的一部分相結合,形成想要的顏色。

染發時染膏對頭發表層的毛鱗片有很強的破壞作用,如果養護不當的話會造成頭發的鱗片脫落、水分流失,粗糙起毛刺,缺少光澤沒彈性。

護理時避免頭發乾洗,日常最好使用含鹼最底、性質柔和的洗發水。針對染發的洗發水與護發素能穩定色素粒子,使之不易很快流失。此外,吹風機的熱也會加快色素脫落,所以,一定要在吹風之前塗一些含護發成分的飾發品,以維護發心中的色素使其穩定。

四 巧治落發

1) ·柚子核治落發:如果頭發黃、斑禿,可用柚子核25克,用開水浸泡24小時後,每天塗抹2~3次,以加快毛發生長。

·生薑治落發:將生薑切成片,在斑禿的地方反復擦拭,每天堅持2-3次,刺激毛發生長。

蜜蛋油使稀發變軟:如果你的頭發變得稀少,可以用1茶匙蜂蜜,1個生雞蛋黃,1茶匙主烏有或蓖麻油,與兩茶匙洗發水、適量蔥頭汁兌在一起攪勻,塗抹在頭皮上,戴上塑料薄膜的帽子,不斷地用溫毛巾熱敷帽子上部。過一兩個小時之後,再用洗發水洗干凈頭發。堅持一段時間,頭發稀疏的情況就會有所改善。
2)每天早上梳頭100下,不但能刺激毛囊,而且可以使發隙的通風良好,因為頭發最容易出汗且被熱氣籠罩,故經常梳頭能防止脫發及頭皮屑。

經常變換分發線,因為分發線如果一直保持在相同的地方,由此會造成分線部位因太陽照射而且乾燥,導致頭發稀疏。此外,經常變換分發線,還能增添變換各種發型的樂趣呢。

五 防止脫發DIY

1:防止禿頭的早晚梳發

你是否有早晚把頭發梳得很整齊的習慣?每天早晚各梳發百次,能刺激頭皮改善頭發間的通風。由於頭皮是容易出汗弄臟的地方,勤於梳發可能有助於防止禿頭和頭皮屑的發生。我們最好能費一點心思在自己的頭發上,使頭發保持光潤的狀態。

2:防止禿頭--更換梳發的方向

梳發的方向如果保持不變,頭發縫兒分開的地方,由於常常被陽光照射的關系,將會呈現特別的乾燥或變薄。如果分開的地方開始變薄,應該在搽發乳或頭油後,加以按摩,使已經乾燥的頭皮得到滋潤。有時不妨將分開的方向改變,不但能夠享受發型的樂趣,且能夠避免分開處乾燥,而導致禿頭之麻煩。

頭發稀薄的人最好施行頭部按摩因為頭發稀或禿頭而傷腦筋的人,最好是做頭部按摩,促進血液循環。按摩能能使頭發柔軟,提高新陳代謝,促進頭發的發育。按摩的方法是以手指揉搓或拉緊頭發就行了。按摩前,在頭皮上搽發油,更能提高效果。止外,使用毛刷製成的刷子,每天以直角輕拍頭皮也可以奏效。

3:治療頭發稀薄的方法

具有酸性體質的,或體內缺少某些營養和鈣的人,頭發總是軟弱無力而稀薄。這種人應多吃嫩海帶芽、海帶、乳酪、牛奶、生蔬菜等。同時每天按摩頭皮,加以刺激頭皮,促進血液的循環就可以獲得改善。

4:防止脫發的洗頭水和按摩

頭部的血液循環不良時,會產生脫發的現象。欲防止脫發的毛病,須將發根部分保持清潔,洗發精須使用弱酸性的洗發劑(勿用過量)洗干凈,潤絲完後,再撩一點水,使毛根收縮。平常則需塗抹發乳或養發油在頭皮上,予以按摩和刺激。

5:治療脫發的食物

攝取過多的糖分及鹽分或動物性脂肪,有害於血液的循環。這種人應多喝生水或多吃蔬菜。含有豐富鐵質的食品,瘦肉、雞蛋的蛋白、菠菜、包心菜、芹菜、水果等等都是最佳的治療食物。脫發或禿頭的人,頭皮都已硬化。上述的食物有助於軟化頭皮

【方劑】 :生發飲

【處方】 :生地 20克熟地 20克當歸 20克側柏葉 15克黑芝麻 30克制首烏 25克旱蓮草 20克

【功能】 :滋補肝腎 ,烏須生發。

【主治】 :脫發及須發早白。

【用法】 :先將葯物冷水浸泡約 1小時後即行煎煮 ,煮沸後改文火 ,繼煎 30分鍾 ,每劑葯可煎服 3次。

【方解】 :脫發是由多種原因導致精血不能暢榮毛發所致。追其源 ,蓋因腎藏精 ,其華在發 ,肝藏血 ,發為血之餘 ,是以脫發與肝腎二臟關系最密切 ,當為臨床調護之重點。方中制首烏、熟地黃、黑芝麻 ,皆入肝腎二經 ,以滋補肝腎 ,生精養血 ,為生發烏發之主葯 ,治斑禿尤為必不可少之品 ;旱蓮草、生地黃滋陰清熱 ,助養血生發之能 ,為方中輔葯 ;當歸祛瘀生新 ,養血活血 ,以其溫通之性 ,以助滋養葯物暢榮毛發 ;側柏葉為「補陰之要葯」 ,其性多燥 ,久得之 ,最益脾土 ,大滋其肺 ,能生須發 ,並可防前葯過於陰柔滋膩礙脾之弊 ,同為方中佐使。諸葯合用 ,相輔相成 ,共收補肝益腎 ,益精養血 ,烏須生發之功。

【加減】脫發是常見皮膚病。臨床是最常見的是斑禿和脂溢性脫發。斑禿症狀為頭發迅速脫落 ,呈圓形或不規則形 ,少數人頭發可全部脫落稱全禿 ;脂溢性脫發症狀為頭皮多屑多油 ,瘙癢明顯 ,前額及頭頂部頭發稀疏變細 ,逐漸脫落。此皆為本方使用范圍。若肝腎虛虧虛甚者多為斑禿 ,加枸杞 20克、菟絲子 20克、女貞子20克、五味子 10克 ;風盛血熱者多為脂溢性脫發 ,去熟地、黑芝麻 ,加蟬蛻 10克、白蘚皮 20克、地膚子 10克、苦參 15克、丹皮 10克、川芎10克、蜈蚣 3條 (研末服 );兼氣滯血瘀者 ,加紅花 10克、桃仁 10克、赤芍 15克、雞血藤 30克。

【按語】精神緊張、焦慮及過度操勞是脫發的重要原因 ,故治療脫發一定要調攝情志 ,注意休息 ,避免過勞。斑禿病人病變局部可配用生發酊或生薑塗擦 ;脂溢性脫發要忌辛辣油膩食物及煙酒 ,並保持大便暢通。

1脫發或稱禿發,是一種常見的毛發疾病。它的種類較多,如先天性禿發、後天性禿發、疤痕性禿發、斑禿及脂溢性脫發等。其中最常見的為脂隘性脫發,其次是斑禿。它們多見於青壯年,由於影響美容,往往給病人帶來很多煩惱和痛苦。

脫發的病因目前還不完全清楚。一般認為與遺傳、內分泌功能、感染病灶、自身免疫功能、精神因素,以及營養狀況等,都 有一定關系。斑禿,俗稱「鬼剃頭」。病人常在頭部突然出現圓形或橢圓形的脫發斑。最初為小片脫發區,一片或幾片,無自覺症狀。少數病人在短期內頭發可全部脫落,故稱普禿。斑禿大多可以恢復。新生長的頭發,呈細軟黃白色的毫毛,逐漸變粗變黑,直到恢復正常。脂溢性脫發,又稱男性型脫發,俗稱禿頂。多見於青壯年男性。有的病人頭發油膩呈擦油狀;也有的頭發乾燥缺乏光澤,常有大量頭皮屑,有搔癢感。日久,前額兩側及頭頂部毛發開始脫落,枕後及兩側顳部仍保持正常的頭發。脫發的速度和范圍因人而異,多數進展緩慢。女性病人頭發脫落主要在頭頂部,頭發呈彌漫性稀少。

脫發應採取綜合性的防治方法,否則治療比較麻煩:①與精神因素有關者,首先要解除思想負擔,堅定治療信心,保持思想開朗,勞逸結合,以有利於頭發的生長;②與感染病灶和內分泌功能失調有關者,應去除感染病灶和糾正內分泌功能失調;③注意合理的營養,有利於頭發生長和保持頭發的顏色和光澤。經常食用富含B族維生素及蛋白質的食物,如雞蛋、牛奶、瘦豬肉、牛肉、雞、鴨、花生、黃豆、豆製品及新鮮蔬菜、水果等。脂溢 性脫發者,尤應少吃糖類、動物性脂肪和辛辣刺激的食物;④科學護發十分重要。頭發應經常梳理,避免用鹼性強的肥皂洗頭,最好選用對頭皮和頭發無刺激的中性或弱酸性洗發劑,對油性頭發可用硫磺皂。洗發和燙發不宜過勤,燙發每半年1次為宜。洗發最好每周1次。但對於乾性頭發,可10~14天洗1次。洗發的水溫不宜過燙,洗發後,可適當搽些發乳,以保持頭發的光澤滋 潤;⑤葯物治療可服維生素B2、維生素B6、和胱氨酸。必要時,可服用甲狀腺素片。

病情嚴重的斑禿及全禿病人,可在醫師指導下服強的松。中葯以補腎、養血、活血、祛風為主要治療原則。中成葯可服用神應養真丹、二至丸、龍膽瀉肝丸、健脾丸等。也可服用首烏片、當歸片,均有一些療效。外用葯治療目的,是刺激皮膚充血,改善局部血液循環,以促進毛發生長,常用葯有1~3%長壓定(敏樂啶)生發水或霜劑,30%補骨脂酊,10%辣椒酊,10%斑蝥酊,側柏葉酊等。外塗患處,每日2~3次.

市售的葯用發乳或生發水也可選用,對脫發的預防和治療可有一定幫助。

一食物療法
1.補充鐵質。經常脫發的人體內常缺鐵。鐵質豐富的食物有黃豆、黑豆、蛋類、帶魚、蝦、熟花生、菠菜、鯉魚、香蕉、胡蘿卜、馬鈴薯等。

2.補充植物蛋白。頭發乾枯,發梢裂開,可以多吃大豆、黑芝麻、玉米等食品。

3.多吃含鹼性物質的新鮮蔬菜和水果。脫發及頭發變黃的因素之一是由於血液中有酸性毒素,原因是體力和精神過度疲勞,長期過食純糖類和脂肪類食物,使體內代謝過程中產生酸毒素。肝類、肉類、洋蔥等食品中的酸性物質容易引起血中酸毒素過多,所以要少吃。

4.補充碘質。頭發的光澤與甲狀腺的作用有關,補碘能增強甲狀腺的分泌功能,有利於頭發健美。可多吃海帶、紫菜、牡蠣等食品。

5.補充維生素E。維生素E可抵抗毛發衰老,促進細胞分裂,使毛發生長。可多吃鮮萵苣、捲心菜、黑芝麻等。
二 梳頭療法
(1)每天早上梳頭100下,不但能刺激毛囊,而且可以使發隙的通風良好,因為頭發最容易出汗且被熱氣籠罩,故經常梳頭能防止脫發及頭皮屑。

(2)經常變換分發線,因為分發線如果一直保持在相同的地方,由此會造成分線部位因太陽照射而且乾燥,導致頭發稀疏。此外,經常變換分發線,還能增添變換各種發型的樂趣呢。
g脫發可以分成兩種基本類型:由於毛囊受損造成的永久性脫發,和由於毛囊短時間受損造成的暫時性脫發。永久性脫發即常見的男性禿頂。在某些歐洲國家,男性的禿頂率高達40%。
永久性脫發(即男性型脫發)的掉發過程是逐漸產生的。開始時,頭前額部的頭發邊緣明顯後縮,頭頂部頭發稀少;然後逐步發展,最後會發展到只剩下頭後部,頭兩側一圈稀疏的頭發,其主要原因有三:遺傳因素,血液循環中男性激素的缺乏或失調;過於肥胖。另外,多種皮膚病或皮膚受傷留下的疤痕,天生頭發發育不良,以及化學物品或物理原因對毛囊造成的嚴重傷害均可引起永久性脫發。
暫時性脫發往往是由得了發高燒的疾病引起的。不過,照X光、攝入金屬(如鉈、錫和砷)或攝入毒品、營養不良、某些帶炎症的皮膚病、慢性消耗性疾病,以及內分泌失調等也可造成暫時性脫發。
男性型脫發的治療方案有兩種。第一種是毛發移植,就是把還長頭發地方的頭皮的毛囊移植到不長頭發的地方,即:從頭後部移到前部。第二種方法是局部敷葯。常用米諾西地外敷,能有效阻止多種原因引起的繼續脫發,促進已禿或頭發稀少部位的頭發再生。

1、脂溢性脫發:常常出現在中青年身上,表現為頭皮上有較厚的油性分泌,頭發光亮,稀疏而細,或者頭發乾燥,頭屑多,無光澤,稀疏纖細。
解決辦法:應注意飲食清淡,少食刺激性食物,多吃水果、青菜或內服維生素B6、B2等。

2、病理性脫發:主要由於病毒、細菌、高熱對毛母細胞有損傷,抑制了毛母細胞正常分裂,使毛囊處於休克狀態而導致脫發,如急性傳染病、長期服用某種葯物等。
解決方法:多休息,身體康復或停葯後頭發會重新長出。

3、化學性脫發:有害化學物質對頭皮組織、毛囊細胞的損害導致脫發
解決辦法:不使用刺激性強的染發劑、燙發劑及劣質洗發用品。

4、物理性脫發:空氣污染物堵塞毛囊、有害輻射等原因導致的脫發。
解決辦法:不要使用易產生靜電的尼龍梳子和尼龍頭刷,在空氣粉塵污染嚴重的環境戴防護帽並及時洗頭。

5、營養性脫發:消化吸收機能障礙造成營養不良導致脫發
解決方法:加強營養,多吃蔬果、海帶、桑葚、核桃仁。

6、肥胖性脫發:大量的飽和脂肪酸在體內代謝後產生廢物,堵塞毛囊導致脫發
解決方法:少吃油膩重的食物,加強體育鍛煉。

7、遺傳性脫發:脫發也是有遺傳性的,一般男性呈顯性遺傳,女性呈陰性遺傳。

防止脫發的方法

1:防止禿頭的早晚梳發

你是否有早晚把頭發梳得很整齊的習慣?每天早晚各梳發百次,能刺激頭皮改善頭發間的通風。由於頭皮是容易出汗弄臟的地方,勤於梳發可能有助於防止禿頭和頭皮屑的發生。我們最好能費一點心思在自己的頭發上,使頭發保持光潤的狀態。

2:防止禿頭--更換梳發的方向

梳發的方向如果保持不變,頭發縫兒分開的地方,由於常常被陽光照射的關系,將會呈現特別的乾燥或變薄。如果分開的地方開始變薄,應該在搽發乳或頭油後,加以按摩,使已經乾燥的頭皮得到滋潤。有時不妨將分開的方向改變,不但能夠享受發型的樂趣,且能夠避免分開處乾燥,而導致禿頭之麻煩。

頭發稀薄的人最好施行頭部按摩因為頭發稀或禿頭而傷腦筋的人,最好是做頭部按摩,促進血液循環。按摩能能使頭發柔軟,提高新陳代謝,促進頭發的發育。按摩的方法是以手指揉搓或拉緊頭發就行了。按摩前,在頭皮上搽發油,更能提高效果。止外,使用毛刷製成的刷子,每天以直角輕拍頭皮也可以奏效。

3:治療頭發稀薄的方法

具有酸性體質的,或體內缺少某些營養和鈣的人,頭發總是軟弱無力而稀薄。這種人應多吃嫩海帶芽、海帶、乳酪、牛奶、生蔬菜等。同時每天按摩頭皮,加以刺激頭皮,促進血液的循環就可以獲得改善。

4:防止脫發的洗頭水和按摩

頭部的血液循環不良時,會產生脫發的現象。欲防止脫發的毛病,須將發根部分保持清潔,洗發精須使用弱酸性的洗發劑(勿用過量)洗干凈,潤絲完後,再撩一點水,使毛根收縮。平常則需塗抹發乳或養發油在頭皮上,予以按摩和刺激。

5:治療脫發的食物

攝取過多的糖分及鹽分或動物性脂肪,有害於血液的循環。這種人應多喝生水或多吃蔬菜。含有豐富鐵質的食品,瘦肉、雞蛋的蛋白、菠菜、包心菜、芹菜、水果等等都是最佳的治療食物。脫發或禿頭的人,頭皮都已硬化。上述的食物有助於軟化頭皮

秋冬該如何防止脫發?

脫發原因有很多,最常見的就是季節性脫發,一年四季中,秋季脫發最為嚴重。脫發與遺傳、內分泌、感染、自身免疫功能、精神因素以及營養狀況等有一定關系。如中老年人頭頂脫發多因喜食油膩辛辣食物造成濕熱上蒸侵蝕毛根而引起。腎虛引起的脫發多見於體弱的老年人,頭發乾枯並大量脫落。在秋季應採取如下措施,才能防止或者減少脫發。

1.首先要注意補充營養

多吃一些含鐵、鈣、鋅等礦物質和維生素A、B、C以及含蛋白質較多的食品,如含有豐富蛋白質的魚類、大豆、雞蛋、瘦肉等�以及含有豐富微量元素的海藻類、貝類�富含維生素B2、B6的菠菜、蘆筍、香蕉、豬肝等�都對保護頭發、延緩老化有好處,保持大便通暢則有利於頭發的正常生長。

2.精神壓力是造成脫發的重要原因�

精神壓抑,狀態不穩定,焦慮不安會導致脫發,壓抑的程度越深,脫發的速度也越快。男性生活越是緊張,工作越忙碌,脫發的機會越高。因此,經常進行深呼吸,散步,做松馳體操等,可消除精神疲勞。進入秋季後,每天都應該保證有充足的睡眠,睡前用熱水泡腳�這樣不僅精力充沛�也有利於頭發的養護。

3.保持頭發的清潔

選用對頭皮和頭發無刺激性的洗發劑,洗頭時可在水中滴幾滴醋或放少許鹽,洗頭的水不宜太熱或太冷�洗頭的間隔最好是2~5天,洗發的同時需邊搓邊按摩。

4.按摩頭皮

每日睡覺前和次日起床後,將雙手十指插入發內,從前額經頭頂到後腦揉搓頭皮,每次2分鍾至4分鍾。經常按摩頭皮,可改善頭皮營養,調節皮脂分泌,促進頭皮血液循環,增進局部的新陳代謝。梳頭用黃楊木梳或豬鬃頭刷,既能去除頭屑,增加頭發光澤,又能按摩頭皮,促進血液循環。

5.戒煙忌酒

吸煙會使頭皮毛細管收縮,從而影響頭發的發育生長。熱白酒會使頭皮產生濕氣,引起脫發。

6.燙發吹風要慎重

吹風機吹出的溫度高會破壞毛發組織,損傷頭皮,因此要避免吹熱風。燙發液對頭發的影響較大,要減少燙發次數。

發生長原本就有一個生長與衰老的周期,自然生理性的落發其實每天都在發生。但是也有一些掉發是病態性因素所導致。以年輕人來說,比較常見的是圓形禿,也就是俗稱的「鬼剃頭」,這是一種因為壓力、情緒,導致一個頭皮一個區塊的毛發突然進入生長末期,突然掉光。這類的情況下毛發在經過治療後,三到五個月內可以恢復生長。

掉頭發的原因與營養有關,與精神緊張或突然的精神刺激也有很大關系,可查血微量元素,平時不要經常處於精神緊張狀態。可在掉頭發的地方經常用生薑擦一擦,可促進頭發生長,飲食營養要全面,適當多吃些硬殼類食物,適當吃些黑芝麻!
充足的睡眠
充足的睡眠可以促進皮膚及毛發正常的新陳代謝,而代謝期主要在晚上特別是晚上10時到凌晨2時之間,這一段時間睡眠充足,就可以使得毛發正常新陳代謝。反之,毛發的代謝及營養失去平衡就會脫發。
建議:盡量做到每天睡眠不少於6個小時,養成定時睡眠的習慣。注意飲食營養,常吃富含蛋白質及微量元素豐富的食品,多吃青菜、水果,少吃油膩及含糖高的食品。
避免過多的損害
染發、燙發和吹風等對頭發都會造成一定的損害;染發液、燙發液對頭發的影響也較大,次數多了會使頭發失去光澤和彈性,甚至變黃變枯;日光中的紫外線會對頭發造成損害,使頭發乾枯變黃;空調的暖濕風和冷風都可成為脫發和白發的原因,空氣過於乾燥或濕度過大對保護頭發都不利。
建議:染發、燙發間隔時間至少3—6個月。夏季要避免日光的暴曬,游泳、日光浴更要注意防護。
洗頭及梳頭
夏季可以每周3至7次,冬季可以每周1至3次,洗頭時水溫不要超過40℃,與體溫37℃接近。不要用脫脂性強或鹼性洗發劑,因這類洗發劑的脫脂性和脫水均很強,易使頭發乾燥、頭皮壞死。
建議:選用對頭皮和頭發無刺激性的無酸性天然洗發劑,或根據自己的發質選用。不用塑料梳子,最理想的是選用黃楊木梳和豬鬃頭刷,既能去除頭屑,又能按摩頭皮,促進血液循環。
保持心理健康
每天焦慮不安會導致脫發,壓抑的程度越深,脫發的速度也越快。
建議:對於女性而言,

❺ 請寫出法國歷代帝王的名字和時間!

墨洛溫王朝(481-751)
Pharamond ca. 410年-426年

Clodio 426年-447年

墨洛維 447年-458年

希爾德里克一世 458年-481年

克洛維一世 481年-511年

克洛維死後, 王國被他的四個兒子分割:

蘇瓦松王國:
克洛塔爾一世 511年-561年

巴黎:
查理貝爾特一世 561年-567年

奧爾良:
Chlodomer 511年-524年

理姆斯:
Theuderic I 511年-534年
Theudebert I 534-548
Theudebald 548-555

克洛塔爾一世 511年-561年

蘇瓦松的克洛塔爾最終在他兄弟們(及其繼承者)死後掌控了其它三個王國。在他死後,王國又一次被他的四個兒子分割:

蘇瓦松王國: 梅茨
希爾佩里克一世 567年-584年
克洛塔爾二世 584年-629年

巴黎:
查理貝爾特一世 561年-567年

奧爾良:
Guntram 561年-592年
希爾德貝爾特二世, (570-595), 592年-595年
Theuderic II 595年-613年
西日貝爾二世 613年

梅茨:
西日貝爾一世 561年-575年
希爾德貝爾特二世 575年-595年
Theudebert II 595年-612年
Theuderic II 612年-613年
西日貝爾二世 613年

克洛塔爾二世 584年-629年

克洛塔爾二世廢了奧斯特拉西亞的布倫希爾德 和她的後代並且重新組織了王國. 然而,在 623年他為了安撫貴族和保障領土完整,建立了奧斯特拉西亞公國。他的兒子兼繼承者達戈貝爾特一世通過分別在629 和634年指定這個附屬國為 阿基坦公國和奧斯特拉西亞公國繼續了這個舉措

紐斯特里亞&勃艮地: Aquitaine
達戈貝爾特一世 629年-639年
克洛維二世 639年-658年
克洛塔爾三世, (652-673), 658年-673年
Theuderic III 673年
希爾德里克二世 673年-675年
Theuderic III 675年-691年

奧斯特拉西亞:
達戈貝爾特一世 623年-634年
西日貝爾三世 634年-656年
希爾德貝特 656年-661年
克洛塔爾三世 661年-662年
希爾德里克二世 662年-675年
克洛維三世 675年-676年
達戈貝爾特二世 676年-679年

Aquitaine:
查理貝爾特二世 629年-632年
希爾佩里克 632年

Theuderic III 675年-691年

克洛維四世 691年-695年

希爾德貝爾特三世 695年-711年

達戈貝爾特三世 711年-715年

紐斯特里亞&勃艮地:
希爾佩里克二世 715年-721年

奧斯特拉西亞:
希爾佩里克二世 715年-717年
克洛塔爾四世 717-720
希爾佩里克二世 720年-721年

Theuderic IV 720年-737年

空位期 737年-743年

希爾德里克三世 743年-751年

加洛林王朝(752-987)

1. 丕平(矮子)(752-768)
原為法蘭克王國宮相,752年得到教皇支持,廢掉國王「笨人」契爾德里克三世,強迫其進入修道院,被諸侯選為國王。756年率兵攻入義大利,擊敗倫巴底,將所獲土地獻給教皇,形成了教皇國。768年病死,兩個兒子分領其地,查理獲得奧斯達拉西亞、紐斯特利亞、阿基坦北部,卡羅曼獲得勃艮地、普羅旺斯、塞普提美尼亞和阿基坦南部。

2. 查理一世(查理大帝)(768-814)
世界歷史上最偉大的帝王之一,在位期間征服薩克森人,奪取義大利,佔領了德國、西班牙、巴爾乾的大片土地,800年被教皇加封為羅馬帝國皇帝。814年病死,其子路易繼位。

3. 路易一世(814-840)
繼承了父親留下的大帝國,卻把大片土地分封給自己的幾個兒子,因領土分配問題引起了多場內戰。840年病死,其長子羅泰爾繼位。

4. 羅泰爾一世(840-855)
與其弟路德維格、查理因帝位權力問題發生多場戰爭,戰敗後與諸弟瓜分羅馬帝國,其弟查理(綽號禿頭)獲得帝國的西部領土,即今法國、西班牙部分,西法蘭克王國逐漸演變為法蘭西王國。

5. 查理二世(禿頭)(843-877)
在位期間建立了王國內的封建制度,並長期與騷擾法國海岸的北 放德 人作戰。877年病死,其子路易繼位。

6. 路易二世(結舌者)(877-879)
在位僅兩年,死後兩子瓜分了王國。路易獲得法國北部,卡羅曼獲得勃艮地和阿基坦。

7. 路易三世(879-882)
在位時間也不長,死後其弟卡羅曼繼承了王位。

8. 卡羅曼(882-884)
沒有逃脫與父親和哥哥相同的命運,在位兩年後病死。死後,法國貴族選舉當時的沒有逃脫與父親和哥哥相同的命運,在位兩年後病死。死後,法國貴族選舉當時的羅馬帝國皇帝胖子查理為王。

9. 查理(胖子)(884-888)
887年被帝國貴族廢黜,不久病死。法國落入貴族厄德之手。

10. 厄德(888-898)
於892年大敗諾曼人,但不久,法國貴族發動叛亂,於893年選舉路易二世的私生子查理為國王。後查理被厄德擊敗,但厄德還是割讓了一些領土給查理加以安撫。898年厄德病死,查理趁機奪取了法國王位。

11. 查理三世(898-929)
911年,因苦於諾曼人的不斷進攻,將諾曼底地區割讓與諾曼人,並使其皈依了基督教。920年,法國貴族又起叛亂,宣布放棄對查理三世的效忠,於922年推選前國王厄德的女婿羅伯特為王。但羅伯特在923年戰死,其婿盧多爾夫繼之。929年,查理三世病死,盧多爾夫成為法國國王。

12. 盧多爾夫(929-936)
936年病死,其子路易繼位。

13. 路易四世(936-954)
941年貴族發動叛亂,並於945年擊敗路易四世,將其囚禁。但不久羅馬帝國皇帝厄圖攻入法國,路易四世獲釋。954年病死,其子羅泰爾繼位。

14. 羅泰爾二世(954-986)
977年與羅馬帝國皇帝厄圖因爭奪洛林爆發戰爭,後雙方議和,但洛林任屬神聖羅馬帝國。986年病死,其子路易繼位。

15. 路易五世(986-987)
死後無嗣,加洛林王朝結束,共235年。法蘭西公爵卡佩·休被貴族選為國王 ,開創了卡佩王朝,其直系、旁系在法國的統治一直延續到十九世紀。

卡佩王朝(直系)(987-1328)

1. 卡佩·休(987-996)
在位期間平定了洛林公爵的叛亂,996年病死,其子羅伯特繼位。

2. 羅伯特二世(虔誠者)(996-1031)
998年,因未向教皇交納結婚費(就是向教皇的賄賂),被迫與表妹柏爾塔離婚。1016年,經十四年戰爭後終於奪得了勃艮地公國。1031年病死,其子亨利繼位。

3. 亨利一世(1031-1060)
在位期間無大作為,1060年病死,其子菲利浦繼位。

4. 菲利浦一世(1060-1108)
1066年,諾曼底公爵威廉征服了英格蘭。1094,菲利浦一世因離婚之事與教皇鬧翻,被教皇驅逐出教。1108年病死,其子路易繼位。

5. 路易六世(胖子)(1108-1137)
在位期間,為奪回諾曼底與英王亨利一世發生多次戰爭。1136年,促成了其子路易與阿基坦女繼承人埃拉諾的婚事,法王獲得了阿基坦。1137年病死,其子路易繼位。

6. 路易七世(1137-1180)
1147年,參加了十字軍東征。兩年後回國,因聽聞在自己出征期間妻子有不貞的行為,與妻子埃拉諾離婚。1152年,埃拉諾與路易七世離婚,改嫁安茹公爵亨利,並帶來所轄的大片領土作為嫁妝,亨利的勢力大大增加,而法王則丟失了大片領土。1154年,安茹公爵亨利繼承了英國王位,並佔有大半法國領土。路易七世為了削弱英王在法國的勢力,與英國發生多場戰爭。1172年,路易七世誘使英王亨利諸子背叛其父,但不久皆被英王所敗。1180年,路易七世病死,其子菲利浦繼位。

7. 菲利浦二世(1180-1223)
法國歷史上又一位偉大的國王,一生致力於削弱英王在法國的勢力。誘使英王太子理查背叛其父亨利,在理查繼位後,又背棄理查,發兵奪取英在法領土,連續佔領諾曼底、布列塔尼、安茹等地,使金雀花王朝的勢力大大削弱。在位期間還參加了第三次十字軍東征,1223年病死,其子路易繼位。菲利浦二世在位四十餘年,法國王室的直轄土地增加了一倍。

8. 路易八世(1223-1226)
繼承父親遺志,繼續攻擊英王在法領土,至1227年,英王在法國只剩下波爾多和加斯科尼。但在1225年將從英國手中奪回的大片土地賜予王室血親,給法國的王權集中造成了很大障礙。1226年病死,其幼子路易繼位。

9. 路易九世(聖路易)(1226-1270)
極為虔誠的基督教徒,死後被天主教會封為聖人。幼年繼位,由母親布隆什攝政,直到1236年方親政。1244年,路易九世與其兄弟三人都加入了十字軍東征,由其母代攝政事。1253年,太後布隆什死,路易九世於是返回法國。1259年,與英王訂約,割讓了一部分土地給英王,而英王放棄對諾曼底、安茹等地的所有權。1267年,再次組織十字軍,三年後在突尼西亞軍中病死,其子菲利浦繼位。

10. 菲利浦三世(勇者)(1270-1285)
在位期間與西班牙發生了多次戰爭,死後其子菲利浦繼位。

11. 菲利浦四世(美男子)(1285-1314)
又一位偉大的國王,據說長相十分俊美。在位期間努力加強王權,並力圖遏制英國在法國的勢力。後又入侵佛蘭德爾,引起了長期的戰爭。為了充實國庫,大舉迫害猶太人,1304年,宣布將猶太人財產全部充公,使很多猶太人被殺或流亡國外。因與教皇不合,於1303年逮捕教皇,並將其廢黜。1305年,另立法國人波爾多大主教為教皇,教廷也移至法國南部小城亞威農。1307年,又對法國國內勢力最大的組織聖殿騎士團動手,受牽連的人多達15000餘人,並將包括聖殿騎士團最高首領大宗師在內的多人除以火刑。

聖殿騎士團覆滅後,不僅其貯藏的大 什聘 歸於國王,法國國內的割據勢力也受到沉重打擊。但據傳菲利浦受到了聖殿騎士團大宗師臨死時的詛咒,在大宗師遭受火刑後不久也神秘死去,其長子路易繼位

12. 路易十世(1314-1316)
懦弱無能,體弱多病,幹得唯一一件大事是在1215年允許猶太人回國。死後無嗣,但有一遺腹子。

13. 約翰一世(1316-1316)
路易十世遺腹子,出生後七日死去,法國王位由路易十世之弟菲利浦繼承。

14. 菲利浦五世(1316-1322)
較有能力,但在位時間也不長,死後由其弟查理繼位。

15. 查理四世(1322-1328)
同樣僅在位六年救死去,無子,只有一個女兒,但由法蘭克古老的塞力克律女子不得繼承王位,於是由其堂弟瓦魯阿伯爵菲利浦繼位(菲利浦之父是菲利浦四世的弟弟,受封瓦魯阿伯爵)。至此,卡佩王朝直系絕,共341年,瓦魯阿王朝開始。

瓦魯阿王朝(1328-1589)

1. 菲利浦六世(1328-1350)
由於英王愛德華三世是菲利浦四世的外孫(在歐洲,外孫與孫子的地位是平等的),菲利浦六世是菲利浦四世的侄子,兩人同屬旁系,因此愛德華三世認為自己有權繼承法國王位,從而引起了英法之間長達百年的戰爭。1336年,菲利浦與英國的仇敵荷蘭結盟,並攻入英王在法國的領地加斯科尼,英王愛德華三世遂自稱法王,百年戰爭開始。1340年,法國艦隊在斯拉伊斯大敗,英國控制了海峽。1346年,著名的克雷西之役中,菲利浦六世率領的法軍慘敗給愛德華父子率領的英軍,法國騎士戰死者多達1500人,其中包括法國的盟友波希米亞國王。英軍於此戰中使用火器,為歐洲首次。1347年,英軍乘勢佔領港口加萊,統治該城直到1558年。1350年,菲利浦六世在憤恨中死去,其子約翰繼位。

2. 約翰二世(好人)(1350-1364)
一位有德無能的國王。其繼位後即著手與英國開戰,以報克雷西之仇。1356年,約翰與黑太子愛德華所率英軍戰於波亞迭,但法軍再次慘敗,約翰亦被俘,其子查理遂帶攝國政。1360年,約翰由法國出錢贖回,另選人在英國為質。但兩年後人質逃回法國,約翰二世為表現騎士之守信用的品質,再次前往英國為質,後死於英國,其子查理繼位約翰二世為表現騎士之守信用的品質,再次前往英國為質,後死於英國,其子查理繼位。

3. 查理五世(1364-1380)
頗有能力的國王,誓為祖父和父親報仇。他任用名將,實行堅壁清野的戰術,廣泛採用大炮攻城,收復了大片失地,到他死時,英國在法只剩下加萊、波爾多等少數幾座城市。1380年病死,幼子查理繼位。

4. 查理六世(1380-1422)
典型的敗家子,將父親取得的戰果喪失殆盡(偏偏他在位時間還不短)。在位初期,因年幼,由三位叔叔攝政。1388年親政,重用其弟奧爾良公爵。但四年後,查理六世患了癲癇,其叔勃艮地公爵趁機奪權,與奧爾良公爵形成兩派,斗爭激烈,英王趁機再次進攻法國。1396年,勃艮地公爵之子約翰所率法軍在尼科波利斯之役中慘敗於英軍,法國騎士精銳損失殆盡。1404年,約翰繼承勃艮地公爵。1407年,奧爾良公爵被刺,兩派矛盾更加激烈,在對英態度上,奧爾良派主戰,勃艮地派主和。但在1415年的阿金庫爾戰役中,法軍再次慘敗於亨利五世所率法軍,新的奧爾良公爵被俘,英軍乘勢佔領大片法國領土。1419年,勃艮地公爵約翰亦被刺身亡,其子繼位,繼續與英國人合作。1420年,英王亨利五世進入巴黎,在勃艮地派的影響下,查理六世與亨利五世訂約,將女兒嫁於亨利五世,指定亨利五世為王位繼承人,還割讓大片土地給英國。但王太子查理(查理六世的私生子)在奧爾良派的支持下逃到法國南方,建立了小朝廷。1422年,英王亨利五世和法王查理六世先後病死,英王亨利六世繼位,自稱為法國國王,法國王太子查理同時也在梅翁稱王。

5. 查理七世(1322-1461)
一位頗有爭議的國王,因未能營救貞德而倍受指責。但他畢竟結束了百年戰爭,對法國歷史影響重大。繼位之初,無所作為,不久英軍進攻法國重鎮奧爾良,辛得貞德率軍解圍。1429年,查理七世在朗斯正式加冕。1430年,貞德被勃艮地派俘獲,後移交英國,一年後被燒死,在此期間,查理七世沒有採取任何營救措施。但貞德死後,在強烈的民族主義激勵下,法軍連戰連捷,收復大片失地。1435年,勃艮地公爵與法王議和,法國貴族的內斗結束。1436年,查理七世進入巴黎,並於1438年宣布教皇權力在法國宗教會議之下,從此法國教會脫離羅馬教廷管轄。1453年,百年戰爭結束,英國在法國只剩下加萊一個據點。1456年,在查理七世的要求下,羅馬教廷為貞德恢復名譽,承認其為聖女。1461年查理七世病死,其子路易繼位。

6. 路易十一(1461-1483)
為鞏固王權,與各地貴族多次作戰,採用種種手段,力圖摧毀封建割據勢力,在位期間基本結束了割據局面。並於1477年獲得了勃艮地公爵領地。死後由其子查理繼位。

7. 查理八世(1483-1498)
因年幼,由其姐安利攝政,安利設計使布列塔尼女公爵與查理八世結婚,使法國王室獲得了布列塔尼公爵領地。1491年親政,但不久病死,由其弟路易繼位。

8. 路易十二(1498-1515)
揭開了法國國王與帝國皇帝爭奪義大利的序幕,多次出兵義大利,與教皇、帝國、瑞士等諸國作戰,但最終收獲不大。死後由其侄子兼女婿佛朗索瓦繼位。瑞士等諸國作戰,但最終收獲不大。死後由其侄子兼女婿佛朗索瓦繼位。

9. 佛朗索瓦一世(1515-1547)
一位傳奇式的國王,幾乎終其一生都在與哈布斯堡家族爭奪義大利。1519年,競選帝國皇帝失敗,西班牙國王、哈布斯堡家族的查理成為帝國皇帝,建立了包括帝國、西班牙、尼德蘭、義大利在內的大帝國。佛朗索瓦不甘失敗,雙方發生了多次戰爭。1525年,法軍在義大利巴費亞大敗,佛朗索瓦被俘,在作出割地允諾和被釋,但回國和立即反悔,與皇帝再次開戰。為了打破哈布斯堡包圍圈,佛朗索瓦不惜與異教徒土耳其合作,共同對付皇帝。戰爭一直持續到1546年,法國最終獲得了義大利西北的少部分土地。1547年,佛朗索瓦一世病死,其子亨利繼位。

10. 亨利二世(1547-1559)
繼承父志,繼續與帝國對抗,但在義大利的進展並不大。在位期間的一件大事是1558年,法軍統帥吉斯公爵奪回加萊,至此英王在法國無任何領地。死後由長子佛朗索瓦繼位。

11. 佛朗索瓦二世(1559-1560)
繼位後,吉斯公爵掌握了大權,但不久佛朗索瓦二世即病死,由幼弟查理繼位。

12. 查理九世(1560-1574)
因年幼,由其母凱瑟琳攝政。不久,法國國內因天主教與新教矛盾爆發了宗教戰爭,天主教一方以吉斯家族為首,新教則團結在納瓦爾的波旁家族周圍。後在王室努力下,雙方議和,新教首領波旁家族的亨利娶法王之妹為妻。但新教首領吉斯公爵和王弟安,雙方議和,新教首領波旁家族的亨利娶法王之妹為妻。但新教首領吉斯公爵和王弟安茹公爵亨利不肯善罷甘休,趁新教首領雲集巴黎參加婚禮之機進行了突然襲擊,巴黎的新教貴族幾乎全部被殺,這就是著名的「聖巴托羅繆大屠殺」,亨利·波旁宣布改宗得以活命。外省也相繼發生了類似的屠殺,新教徒死傷無數。但殘余的新教勢力固守拉羅舍爾港,天主教軍久攻不下,最後不得不再次議和。查理九世生性懦弱,完全受其母擺布,且體弱多病,死後無嗣,由其弟安茹公爵亨利繼位。

13. 亨利三世(1574-1589)
繼位之後,既無法調和新舊兩教矛盾,也無法幫助一方消滅另一方,於是宗教戰爭屢屢爆發。1584年,王弟安茹公爵佛朗索瓦(原阿朗松公爵,亨利三世繼位後改封安茹公爵)病死,瓦魯阿家族男嗣絕,亨利三世的妹夫——新教首領亨利·波旁成為繼承人,這引起了天主教領袖吉斯公爵和西班牙國王的強烈反對,戰爭再度爆發。吉斯公爵在歐洲天主教勢力的支持下,妄圖奪取法國王位。1588年,亨利三世派人刺死了野心勃勃的吉斯公爵,轉而與亨利·波旁合作。1589年,亨利三世也被刺身亡,亨利·波旁繼承了王位,其領地納瓦爾王國也並入法國。瓦魯阿王朝至此結束,共261年。波旁王朝開始,波旁家族也是卡佩家族的支系,其先祖為路易九世的次子羅伯特。

波旁王朝(1589-1848)

1. 亨利四世(1589-1610)
又一位偉大的國王,在繼位之初,為了獲得國內天主教民眾的支持,於1593年毅然再次宣布改宗,改信天主教。不久順利進入巴黎,得到了大多數法國人的支持。1596年,亨利四世擊敗天主教派領袖馬延公爵,摧毀了天主教聯盟,結束了內斗。1598年,將西班牙干涉軍逐出法國,同年頒布南特敕令,給予新教徒相當大的自主權,結束了宗教戰爭。1609年,亨利四世與英國、荷蘭、義大利結盟,准備再次與西班牙開戰,但一年後被刺身死。幼子路易繼位。

2. 路易十三(1610-1643)
初期由其母瑪利亞攝政,1614年親政。後與其母發生矛盾,放逐其母,引起了內戰,直到1620年母子二人方停戰和好。1621年,路易十三的親信律因病死,瑪利亞及其親信黎塞留掌握了大權。黎塞留勵精圖治,努力加強王權。1628年,攻陷了新教徒最後一個堡壘拉羅舍爾,自此法國新教徒不再擁有軍事力量。1630年,黎塞留挫敗了太後瑪利亞企圖推翻他的陰謀,迫使太後及反對派首領逃往國外。後黎塞留使法國加入歐洲的三十年戰爭,反對世仇哈布斯堡家族。但他沒能等到戰爭結束就於1642年病死,其任首相18年,發展工商業,打擊割據力量,貢獻很大。馬薩林繼黎塞留為首相,繼續推行黎塞18年,發展工商業,打擊割據力量,貢獻很大。馬薩林繼黎塞留為首相,繼續推行黎塞留的政策。1643年,路易十三繼黎塞留之後死去,幼子路易繼位。

3. 路易十四(1643-1715)
歐洲著名帝王,號「太陽王」,是法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國王。繼位後因年幼,由其母安娜攝政。法國繼續參與三十年戰爭,並多有勝利。1648年,戰爭結束,法國獲得了阿爾薩斯、凡爾登等大片土地。同年,不滿首相馬薩林統治的巴黎法官發動了第一次投石黨運動,但不久即與王室妥協。1651年,發生了以大貴族為首的第二次投石黨運動,其領袖是三十年戰爭中的名將孔代親王。最終迫使安娜罷免馬薩林。但在後來的權力角逐中,孔代喪失了民心,被迫於年逃出巴黎,投靠西班牙,馬薩林東山再起。隨後,孔代率西班牙軍攻入法國,戰爭持續到1655年,最後法西議和,孔代得到赦免,返回法國。1661年,馬薩林死,路易十四親政,任命柯貝爾為財政大臣,推行重商政策。後法國與荷蘭、西班牙、帝國發生了多次戰爭,法軍屢戰屢勝,獲地甚多。1685年,路易十四撤銷南特敕令,迫使很多新教徒逃離法國。1686年,帝國、西班牙、荷蘭、瑞典等國組織大聯盟共同反法,戰爭持續了十一年之久,法軍雖佔有優勢,但在戰後簽訂的和約中獲益甚少。1700年,西班牙國王病死,遺命其外孫即路易十四之孫菲利浦繼位,引起了各國的極大不滿,戰事再起,英國加入反法聯盟,西班牙則支持法國。但由於缺乏良將,法西軍屢敗,西班牙在尼德蘭和義大利的領地喪失殆盡,法國在海外的殖民地很多也被英國奪走。1713年雙方達成和約,菲利浦成為西班牙國王,但承諾法西永不合並,自此波旁家族進入了西班牙王室。但西班牙在義大利的領地落入了哈布斯堡家族之手。1715年,路易十四病死,其孫路易繼位。

4. 路易十五(1715-1774)
初期由其叔奧爾良公爵攝政。1717年,為解決財政困難,任用蘇格蘭冒險家約翰建立銀行、公司多家,約翰的金融業曾輝煌一時,但終於三年後失敗,使很多中小市民傾家當產。1726年路易十五親政,先後參加了波蘭王位繼承戰爭、奧地利王位繼承戰爭、七年戰爭,但均遭失敗,造成國庫空虛,民不聊生,法國在海外的殖民地也全部為英國奪走。1768年,從熱那亞購入科西嘉島。1774年死後由其孫路易繼位,此時的法國已是危機四伏。

5. 路易十六(1774-1793)
繼位時法國財政問題十分嚴重,所以立刻著手解決,但連續撤換了多位財政大臣,都無法解決問題。又於1778年加入美國獨立戰爭,耗費了大量經費。1789年,被迫召開三級會議,以尋求解決財政問題的辦法。 但資產階級提出的條件無法為國王接受,路易十六試圖逮捕其首領人物,但遭到失敗。巴黎人民隨即發動起義,建立了共和國。1791年,路易十六試圖逃出法國,但遭到失敗。1792年,巴黎人民再次起義,攻下杜伊勒里宮,國王被囚禁。1793年,路易十六被推上斷頭台。其正在獄中太子路易被流亡的保皇黨人擁立為國王。

6. 路易十七(1793-1793)
並沒有繼位就死在了監獄里。路易十六逃亡在外的弟弟普羅旺斯伯爵路易遂成為王位繼承人。

7. 路易十八(1814-1824)
被反法聯盟擁立復辟,1823年派兵入侵西班牙,幫助同是波旁家族的西班牙國王復位。1824年病死,其弟查理繼位。

8. 查理十世(1824-1830)
極端反動,1825年頒布賠償法,要求賠償法國貴族在大革命時期的損失,引起全國上下極大不滿。1827年又解散國民自衛軍。1830年頒布敕令五條,妄圖進一步加強專制,巴黎人民隨之發動起義,查理十世下台。其侄奧爾良公爵路易·菲利浦繼任為攝政王。

9. 路易·菲利浦(1830-1848)
比較傾向資產階級,也有一定能力。1832年佔領了安特衛普,1845年,在非洲又侵佔了多處殖民地。1847年,全歐爆發了經濟危機,法國國內也矛盾激化。1848年,巴黎人民推翻了七月王朝,路易·菲利浦逃亡國外。波旁王朝徹底滅亡,共計259年。

波旁王朝在法國的統治結束了,但西班牙的王室仍然屬於波旁家族,並一直延續至今,這恐怕是當初路易十四沒有想到的。

❻ 五代是哪五代,十六國是哪些,還有建立者是誰

真田昭幸兄弟:

真不知道您是不是在有意誤導

東晉十六國

無胡十六國

五代十國

五胡十六國 (304-589)
西晉在曹魏統一北方,進而晉武帝滅孫吳統一中國之後,本可以繼續秦漢統一之格局,但是司馬王朝走的是門閥政體之局.這樣一來,社會個階級的矛盾和對立,動搖了晉王室的基礎.晉惠帝末年的八王之亂,和其它的外患導致中原淪陷,邊垂不保,群雄混戰,生靈塗炭.司馬王室南遷。爾北方的黃河流域則成為各少數民族的逐鹿之地,直至東晉滅亡,中原從未被東晉所收復,國家未為統一,此時期為"五胡十六國"。

「五胡十六國」是指自西晉末年到北魏統一北方期間,曾在中國北部境內建立政權的五個北方民族及其所建立的政權。五胡指匈奴、鮮卑、羯、氐、羌。十六國指前涼、後涼、南涼、西涼、北涼、前趙、後趙、前秦、後秦、西秦、前燕、後燕、南燕、北燕、夏、成漢。

此外,還有代國、冉魏、西燕、吐谷渾等都在十六國之外。共有二十國。

五胡世代居住在中國的西北部,因對抗晉政府的腐敗和官員的貪污殘暴,而叛變晉王朝。他們所建立的王朝都是短命的王朝,各自征戰,民不聊生。

五胡十六國興替的歷史相當繁亂,這里僅述其大勢。以公元383年淝水之戰為戒,這百來年的歷史大體可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既人們常說的「胡亡氐亂」。永嘉(307-313)之亂後「五胡」所建立的多個政權一度為氐族前秦政權所統一,但淝水一戰失敗後頃刻之間便土崩瓦解。第二階段更是禍亂不息,前秦滅亡後北方重又分裂,關中、關東、隴右政局紛亂,民族之間的斗爭又出現一個高潮,社會動盪比以前更厲害。直到北魏統一北方,才結束「五胡亂華」。

統治期
國名
開國者
民族
首都
統治地區
亡於何國

304-347
成漢帝國
李雄
巴氐(di)
成都
四川東 ,雲南,貴州
東晉

304-329
漢趙帝國
劉淵
匈奴
平陽(山西臨汾)

長安(西安)
山西 ,陜西,河南,河北,甘肅
後趙
劉淵

319-351
後趙帝國
石勒
羯(jie2)
襄國(河北邢台西)

鄴(河北臨漳西南)
河北 ,河南,山東,山西,陜西,甘肅,遼寧,安徽,江蘇
冉魏
石勒

320-376
前涼王國
張茂

姑臧(甘肅武威)
甘肅 ,新疆,寧夏
前秦

337-370
前燕帝國
慕容皇光
鮮卑
龍城(遼寧朝陽)

鄴(河北臨漳西南)
河北 ,河南,山東,山西,陜西,甘肅,遼寧,安徽,江蘇
前秦

350-352
冉魏帝國
冉闅

鄴(河北臨漳西南)
河北以南
前燕

351-394
前秦帝國
符健

長安(西安)
河北 ,河南,山東,山西,陜西,甘肅,遼寧,安徽,江蘇,四川,貴州,湖北
西秦
苻堅

384-407
後燕帝國
慕容垂
鮮卑
中山(河北定州)
河北山東山西 ,河南,遼寧
北燕

384-394
西燕帝國
慕容泓
鮮卑
長子(山西長子)

後燕

384-431
後秦帝國
姚萇

長安(西安)
陜西 ,甘肅,寧夏,山西


385-431
西秦王國
乞伏國仁
鮮卑
金城(甘肅蘭州)
甘肅東


386-403
後涼王國
呂光

姑臧(甘肅武威)
甘肅 ,新疆
後秦

397-414
南涼王國
禿發烏孤
鮮卑
樂都(青海)
甘肅西 ,青海
西秦

397-439
北涼王國
段業

張液(甘肅)
甘肅 ,新疆
北魏

沮渠蒙遜
匈奴

398-410
南燕帝國
慕容德
鮮卑
廣固(山東青周)
山東 ,河南


400-421
西涼王國
李暠

敦煌
甘肅西
北涼

405-413
西蜀王國
譙縱

成都



407-431
胡夏帝國
赫連勃勃
匈奴
統萬(陜西)
陜西 ,內蒙古
吐谷渾

407-439
北燕帝國
高雲
朝鮮
和龍(遼寧朝陽)
河北 ,遼寧
北魏

馮跋


五胡十六國年表(作者鄧振男)
第一時期 五胡亂華(304-319)

304年
益州氐族難民領袖李雄,於成都稱成都王,建立成漢帝國。(建國1)

匈奴左賢王劉淵於山西離石稱大單於,後稱漢王,建立漢趙帝國。(建國2)

306年
成漢李雄自稱皇帝,國號「成」。

晉東海王司馬越毒死惠帝司馬衷,立懷帝司馬熾。八王之亂結束。

307年
鮮卑慕容嵬自稱大單於(前燕帝國前身)

石勒投效漢趙帝國

308年
漢趙劉淵正式稱帝。

309年
漢趙帝劉淵遷都平陽,領有山西中部地區。

八月,漢趙劉聰第一次進攻洛陽,戰敗。

十月,漢趙劉聰第二次進攻洛陽,戰敗

310年
漢趙帝劉淵死,子劉和繼位,劉聰殺劉和,篡位。

311年
六月,漢趙劉聰、劉曜等攻陷晉王朝首都洛陽,擄晉懷帝司馬熾。史稱「永嘉之禍」。洛陽陷落後,晉帝國建立五個行台(臨時政府)。

312年
石勒進軍河南新蔡葛陂,准備攻擊晉帝國琅邪王司馬睿,不利,率軍北返,攻陷河北襄國、鄴城,吞並冀州(河北中部)

313年
二月,漢趙劉聰殺晉懷帝司馬熾,四月,晉帝國秦王司馬鄴在長安即位,是為晉愍帝。

祖逖擊楫渡江北伐。(東晉第一次北伐)收復河南地區。

314年
石勒攻殺晉幽州刺史王浚,吞並幽州。(河北北部、北京)

漢趙劉曜第一次進攻長安,失敗。

315年
漢趙將領曹嶷佔領青州(山東半島)

316年
十一月,漢趙劉曜第二次進攻長安,攻陷。擄晉愍帝司馬鄴,西晉結束。吞並關中地區(陝西省)

十二月,石勒擊敗並州刺史劉琨,吞並並州(山西省)。劉琨投奔遼西鮮卑段氏,後被殺。

317年
三月,琅邪王司馬睿稱晉王,是為晉元帝,東晉開始。

十二月,漢趙帝劉聰殺晉愍帝司馬鄴。

318年
晉王司馬睿正式稱帝。

七月,漢趙劉聰死,子劉粲繼位。大將軍靳准發動政變,殺劉粲及所

有匈奴劉姓皇族,自立為天王。大將劉曜、石勒攻陷平陽,殺靳准。

319年
劉曜稱帝,遷都長安,改國號為趙(前趙)。石勒在襄國稱趙王,原漢趙帝國分裂為二,兩趙並立,後趙帝國建立。(建國三)晉平州刺史崔毖攻鮮卑慕容嵬,失敗。慕容嵬吞並平州(遼東地區)

第二時期 兩趙相爭(320-329)

320年
晉涼州刺史張寔被殺,弟張茂繼位,前涼王國建立。(建國四)

東晉豫州刺史祖逖與後趙趙王石勒隔黃河對峙。

321年
後趙石虎擊敗遼西段氏,河北、山西盡入後趙版圖。

東晉北伐大將祖逖逝世。

東晉封慕容嵬為遼東公。

322年
東晉大將軍王敦叛變,攻陷首都建康。

七月,後趙石虎攻陷兗州。(山東西部)

東晉元帝司馬睿死,子明帝司馬紹繼位。

323年
成漢帝國完全控制四川地區。

後趙石虎攻陷廣固,殺曹嶷,吞並青州。

324年
後趙軍攻漢趙洛陽,從此兩趙相攻不絕。

五月,前涼涼王張茂死,侄張駿繼位。

東晉王敦病死,蘇峻等平定王敦之亂。

325年
六月,漢趙劉曜攻擊後趙洛陽,被石虎擊敗。

晉帝國河南淮北地區(祖逖收復區)落入後趙帝國之手。

東晉明帝司馬紹死,子成帝司馬衍繼位。

327年
漢趙帝國攻擊前涼王國,取黃河以南地(甘肅東部)。

東晉將領蘇峻叛變,明年攻陷首都建康。

328年
東晉溫嶠、陶侃起兵勤王,攻擊蘇峻。

後趙石虎攻河東,漢趙帝劉曜擊敗之。劉曜乘勝率軍包圍洛陽城。

十二月,後趙石勒與漢趙劉曜決戰於洛陽,漢趙軍大敗,劉曜被擒,後被殺。

329年
漢趙太子劉熙、劉胤等,放棄長安,西遷上邽(甘肅天水)。

東晉溫嶠、陶侃平定蘇峻之亂。

漢趙劉胤反攻長安,後趙石虎大破漢趙軍。石虎追擊,攻陷上邽,斬劉熙,滅漢趙帝國。(亡國一)後趙吞並關中,統一華北大部分地區。(涼州漢人張氏、遼東鮮卑慕容氏除外)

第三時期 後趙獨霸北方(330-352)
330年
後趙石勒正式稱帝。

333年
成漢大將軍李壽攻陷寧州(雲南),吞並雲貴地區,疆域如三國蜀漢。

七月,後趙帝石勒死,太子石弘繼位。

晉遼東公慕容嵬逝世,子慕容皝繼位。

334年
成漢帝李雄死,太子李班繼位。十月,李期殺李班,篡位。

後趙石虎殺石弘,篡位,稱天王。

335年
後趙尊高僧佛圖澄。

前涼王張駿並吞西域地區。

337年
十月,慕容皝稱燕王,前燕帝國建立。(建國五)

338年
三月,後趙天王石虎與前燕聯軍滅遼西段氏。

成漢李壽廢皇帝李期,自立為帝,國號改稱「漢」。

五月,後趙大軍攻擊前燕,包圍首都棘城(遼寧錦州),後趙軍大敗。

339年
東晉軍攻擊成漢,收復寧州(雲南省)。
後趙石閔攻東晉邾城(湖北黃岡),晉軍大敗。

342年
前燕遷都龍城(遼寧朝陽),攻打高句麗王國,攻陷首都國內城。

後趙天王石虎在鄴城、長安、洛陽大建宮殿,暴虐奢侈,人民苦不堪言。

東晉成帝司馬衍死,弟康帝司馬岳繼位。

343年
成漢帝李壽死,太子李勢繼位。

344年
前燕慕容皝消滅鮮卑宇文部落,統一東北地區。

東晉康帝司馬岳死,子穆帝司馬聃繼位。

345年
十二月,前涼王國擊敗焉耆,疆域包括甘肅大部、西域。

346年
前燕軍攻破夫余王國。

前涼王張駿逝世,子張重華繼位。

後趙軍攻擊前涼,被前涼擊敗。

成漢帝國內亂,東晉桓溫西征,攻擊成漢帝國。

347年
東晉大將桓溫攻陷成都,俘李勢,滅成漢帝國。(亡國二)

後趙帝國再度攻擊前涼王國,後趙軍大敗。

348年
後趙太子石宣殺兄弟石韜,石虎酷刑殺石宣。

前燕王慕容皝死,子慕容雋繼位。

349年
後趙天王石虎正式稱皇帝。四月,石虎死,太子石世繼位。皇子石遵

殺石世,篡位。諸子內爭,後趙帝國開始大亂。

東晉褚裒北伐失敗。

十一月,後趙石鑒殺石遵,篡位。

後趙石閔(冉閔,漢人)屠殺胡人二十餘萬。

350年
一月,冉閔殺石鑒,即位,在鄴城建立冉魏帝國(建國六)。

羌族姚義仲、氐族苻洪爭入關中,苻洪擊敗姚義仲。苻洪死,子苻健進入關中。

二月,前燕帝國南下,吞並幽州等地(北京地區)。

後趙石祗稱帝於襄國,攻冉魏帝國,大敗。

九月,前燕軍攻陷冀州中部。

十一月,冉魏帝冉閔攻後趙。

351年
苻健在長安稱天王,前秦帝國建立。(建國七)

後趙帝石祗被殺,後趙帝國滅亡(亡國三)。

五月,兗州、青州復歸晉帝國。

八月,冉魏帝國黃河以南諸州郡,歸附晉帝國。晉帝國二度收復河南淮北之地。

352年
前秦苻健正式稱帝。

四月,冉魏冉閔與前燕慕容恪決戰於常山(河北正定),冉閔兵敗被殺。

八月,前燕軍攻陷鄴城,冉魏帝國滅亡。(亡國四)

十一月,前燕慕容雋於薊城稱帝。

第四時期 燕秦相爭(352-370)
353年
東晉殷浩北伐失敗。

十一月,前涼王張重華死,子張曜靈繼位,張祚廢之,自立為涼王。

354年
二月,東晉桓溫第一次北伐,進攻前秦帝國。王猛與桓溫會談。

六月,前秦東晉長安白鹿原會戰,晉軍戰敗,撤退。北伐失敗。

355年
六月,前秦帝苻健死,太子苻生繼位。

前涼王國政變,涼王張祚被殺,張玄靚繼位。

356年
東晉桓溫第二次北伐,收復洛陽。

前燕慕容恪攻陷青州廣固,吞並青州。

357年
苻生暴虐好殺。六月,苻堅殺苻生,自立為天王。

並州地方首領張平,歸降晉帝國,晉帝國名義收復並州(山西省)。

358年
苻堅擊敗並州張平。張平降前燕帝國。

苻堅開始重用王猛。

359年
東晉謝萬北伐前燕帝國失敗。河南淮北諸州郡落入前燕帝國之手。

360年
前燕帝慕容雋死,太子慕容瑋繼位。

河套匈奴劉衛辰歸降前秦帝國。

東晉謝安出仕。

361年
穆帝司馬聃死,司馬衍子哀帝司馬丕繼位。

362年
前燕軍攻晉帝國洛陽。

363年
前涼張天錫殺張玄靚自立。

364年
前燕軍攻陷晉帝國洛陽。

365年
哀帝司馬丕死,司馬衍子廢帝司馬奕繼位。

367年
十月,前秦五位公爵聯合起兵叛變。

368年
王猛平定五公爵叛變。

前燕貴族將人民大量納入「蔭戶」,以致財政困難,前燕帝國開始衰敗。

369年
桓溫第三次北伐,軍抵枋頭。前燕慕容垂迎擊,晉軍大敗。桓溫撤退。

十一月,前燕慕容垂遭忌,投奔前秦帝國。

370年
前秦宰相王猛率軍攻擊前燕帝國,十月,前秦、前燕決戰壺關。前燕軍大敗,被殺被俘十五萬餘人。十一月,王猛攻陷鄴城,俘慕容偉,前燕帝國滅亡。(亡國五)

第五時期 前秦統一北方(370-376)
371年
東晉大司馬桓溫廢黜皇帝司馬奕,立簡文帝司馬昱。

372年
東晉簡文帝司馬昱逝世,孝武帝司馬曜(昌明)繼位。

373年
東晉大司馬桓溫逝世。謝安執政。

冬季,前秦軍攻佔晉帝國梁、益二州,吞並四川、漢中地區。

375年
前秦宰相王猛逝世。

376年
八月,前秦軍攻陷姑臧,俘張天錫,前涼王國滅亡。(亡國六)

前秦三路大軍攻陷代國(北魏前身)盛樂,俘代王拓拔什翼犍,代國滅亡。前秦統一華北,與晉帝國南北對峙。

第六時期 肥水之戰(376-383)
378年
前秦苻丕攻陷晉帝國襄陽。

379年
前秦軍攻彭城,東晉謝玄北府兵團擊敗之。前秦並淮北。

382年
前秦苻堅派大將呂光征討西域。

383年
五月,東晉桓沖北伐,反擊前秦軍。

八月,前秦苻堅總攻東晉。東晉謝玄、謝石北府兵團抵禦。十月,肥水之戰,前秦軍不戰而潰,苻堅負傷率殘兵抵洛陽。

十二月,慕容垂起兵,至鄴城。

第七時期 北方分崩離析(384-394)
384年
正月,慕容垂稱燕王,後燕帝國建立。(建國八)

本年以後,北方再度大分裂。

東晉反攻前秦,收復漢水流域、河南淮北諸州郡。

慕容泓自稱濟北王,叛前秦,西燕帝國建立。(建國九)

羌族姚萇自稱萬年秦王,後秦帝國建立。(建國十)

慕容泓被殺,慕容沖繼位,率軍進攻長安。

呂光擊敗龜茲國,平定西域。

九月,東晉北府兵收復兗州、徐州、青州。

385年
五月,苻堅撤出長安,西燕軍攻陷長安。苻堅至五將山,被姚萇俘虜,

不久被殺。苻丕撤出鄴城,於晉陽繼位,後燕軍陷鄴城。

乞伏國仁叛變獨立,建西秦王國。(建國十一)

後燕帝國定都中山(河北定縣)。

晉帝國收復益州。

呂光進入涼州。

386年
拓拔珪稱代王,北魏帝國建立。(北朝開始)後燕王慕容垂稱帝。

西燕帝慕容沖被殺,段隨繼任燕王。段隨後為慕容永所殺,立慕容顗,放棄長安,率四十萬鮮卑人東遷。慕容顗被殺,慕容瑤繼位稱帝。慕容永殺慕容瑤,立慕容忠為帝。西燕帝國東遷至長子。(山西長子)

後秦王姚萇入長安。

呂光建立後涼王國。(建國十二)

西燕帝慕容忠被殺,慕容永繼位。

西燕軍與前秦苻丕大戰,前秦軍大敗,並州全屬西燕。苻丕逃亡,被晉軍所殺。

前秦苻登於隴縣稱帝,此後與後秦帝國攻佔不休。

東晉收復黃河以南、山東半島失土。

387年
後燕帝慕容垂吞並山東半島地區。

388年
西秦乞伏國仁死,子乞伏干歸繼位。

389年
東晉帝司馬昌明之弟司馬道子專政,政治開始衰敗。

390年
西燕慕容永攻洛陽,被晉軍朱序擊退。

391年
西燕慕容永再攻洛陽,被晉軍擊退。

392年
後涼王呂光派軍攻西秦,被西秦軍擊敗。

393年
十一月,後燕帝慕容垂率軍攻西燕帝國。

後秦帝姚萇死,太子姚興繼位。

394年
四月,前秦帝苻登與後秦軍大戰,前秦大敗,苻登退入馬毛山。

五月,後燕軍進入太行山,與西燕軍大戰,西燕軍大敗,佔領晉陽。

七月,前秦帝苻登與後秦帝姚興戰於馬毛山,斬苻登。

前秦太子苻崇於湟中(青海西寧)繼位。

八月,後燕攻陷長子,斬慕容永,滅西燕帝國。(亡國七)取得並州,

為後燕帝國疆域最大時期。

十月,前秦帝苻崇攻西秦王國,兵敗被殺,前秦帝國滅亡。(亡國八)

第八時期 涼州混戰(395-410)
395年
十一月,後燕北魏參合坡之役,後燕軍戰敗,四、五萬士卒被拓拔珪坑殺。

396年
三月,後燕再攻北魏,後燕帝慕容垂病逝,太子慕容寶繼位。後燕帝國開始衰退。

北魏王拓拔珪攻陷晉陽,吞並並州。

後燕內斗越演越烈。

東晉孝武帝司馬昌明被妃子悶死。太子司馬德宗繼位,是為晉安帝。

拓拔珪率大軍進攻後燕帝國河北地區,河北僅余中山(河北定州)、鄴城(河南臨漳)、信都(河北冀縣)仍屬後燕。

397年
一月,北魏攻陷信都。

後涼軍攻西秦,大敗。

禿發烏孤叛後涼獨立,建南涼王國。(建國十三)涼州開始大亂。

盧水胡匈奴沮渠家族叛後涼王國。

三月,後燕帝慕容寶撤出中山。七月慕容詳、慕容麟先後於中山稱帝。

沮渠蒙遜、沮渠男成推段業為首領,建立北涼王國。(建國十四)

十月,拓拔珪擊敗慕容麟,佔領中山。

398年
一月,後燕慕容德放棄鄴城,南下滑台,稱燕王,南燕帝國建立(建國十五)。北魏帝國完全佔領河北地區。

四月,龍城乙連兵變,後燕帝慕容寶被殺。

十月,後燕慕容盛繼位稱帝,後燕帝國退居東北地區。

東晉內亂,殷仲堪、桓玄等叛變。

十二月,北魏拓拔珪正式稱帝。

東晉變民孫恩起兵。

399年
南涼禿發烏孤由金城(蘭州)遷都樂都(青海樂都)。

南燕王慕容德佔領青州、兗州地區。

南涼禿發烏孤死,弟禿發利鹿孤繼位。

後秦軍攻陷洛陽,後秦帝國吞並河南諸郡。

東晉桓玄擊敗殷仲堪,獨霸荊、江、雍三州。

後涼王呂光死,太子呂紹繼位。呂纂政變,呂紹自殺,呂纂自立為王。

400年
後秦軍攻西秦王國,西秦軍潰散,西秦王國滅亡。

敦煌李暠叛北涼,建立西涼王國。(建國十六)

南燕慕容德於青州廣固稱帝。

401年
後涼王呂纂被殺,呂隆繼位。

三月,東晉劉裕擊敗孫恩變民。

五月,北涼王國沮渠蒙遜殺段業,自立為涼王。

後秦對後涼發動總攻擊。包圍首都姑臧(甘肅武威)。

八月,後燕天王慕容盛被殺,慕容熙繼位。

402年
東晉司馬元顯討伐桓玄,桓玄殺司馬元顯,進入建康。

南涼禿發利鹿孤死,禿發褥檀繼位。

高句麗王國攻擊後燕帝國,吞並遼東半島。(此後266年,遼東半島為高句麗領土。直到668年,唐高宗李治滅高句麗王國,才收回遼東。)

北魏帝拓拔珪攻後秦河東,後秦軍大敗。

東晉變民孫恩死,盧循繼立。

403年
南涼、北涼、後秦聯軍包圍後涼姑臧,後涼王呂隆投降後秦,後涼王國滅亡。(亡國九)後秦帝國最盛期。

十一月,桓玄叛變,篡東晉帝位,稱楚皇帝。

404年
二月,劉裕等於京口起兵,討伐桓玄。進攻首都建康

三月,桓玄退出建康。五月,桓玄死。

十月,東晉變民盧循攻陷南海郡(廣州)。

405年
一月,北府兵團攻陷江陵,平桓玄之亂。

後秦天王姚興尊高僧鳩摩羅什為國師。

益州兵變,刺史毛璩被殺,譙縱自稱成都王,西蜀王國建立。(建國十七),全中國九國並立。

九月,南燕帝慕容德死,慕容超繼位。

406年
南涼吞並後秦涼州姑臧。

南燕帝國爆發內斗。

十一月,南涼王國遷都姑臧。

407年
河套匈奴劉勃勃叛後秦獨立,稱天王,胡夏帝國建立。(建國十八),全中國十國並立。後秦僅剩關中、河南地區。

七月,慕容雲殺慕容熙,自立為天王。北燕帝國取代後燕帝國,慕容雲復姓高(原為高句麗人)。(後燕亡國十)(北燕建國十九)

南涼攻北涼,北涼軍擊敗南涼軍。

劉勃勃攻後秦,十一月攻南涼。後秦、南涼軍慘敗。

408年
七月,後秦軍討伐胡夏、南涼失敗。

東晉討伐西蜀王國失敗。

南涼禿發褥檀稱王。

409年
二月,南燕軍攻東晉徐州。

四月,劉裕第一次北伐,攻擊南燕帝國。

乞伏干歸叛後秦復國,西秦王國重建。(亡國八年)此時全中國十一國並立,為最亂之時期。

北燕天王高雲被殺,馮跋繼立為天王。(此時北燕帝國僅領有遼西地區)

十月,北魏道武帝拓拔珪被其子拓拔紹所殺,太子拓拔嗣殺拓拔紹,繼位。是為明元帝。

第九時期 東晉劉裕北伐(410-420)
410年
二月,東晉劉裕攻陷廣固,殺慕容超,滅南燕帝國。(亡國十一)東晉

收復山東半島地區。

五月,南涼禿發褥檀三攻北涼,失敗。退出姑臧。北涼攻姑臧。

五月,東晉廣州變民盧循、徐道覆北攻建康。七月,劉裕追擊變民軍。

九月,東晉劉裕大軍討伐徐道覆。十一月,晉軍包圍廣州。

411年
二月,晉軍攻陷始興,殺徐道覆。三月,平盧循之亂。

北涼沮渠蒙遜攻陷南涼姑臧。北涼攻西涼,失敗。

412年
六月,西秦政變,乞伏干歸被殺。八月,乞伏熾盤平亂,繼位。

十月,東晉劉裕攻殺劉毅。

十二月,東晉朱齡石軍攻西蜀王國。

413年
胡夏天王劉勃勃建統萬城(陝西橫山),改姓赫連。

南涼攻北涼,大敗。

七月,東晉朱齡石攻陷成都,殺譙縱,滅西蜀王國。(亡國十二)東晉收復四川地區。

414年
南涼禿發褥檀出軍戡亂,西秦軍襲擊南涼首都樂都,攻陷。禿發褥檀投降西秦,一年後被殺。南涼王國滅亡。(亡國十三)

415年
四月,劉裕擊敗司馬休之,攻克江陵。司馬休之敗逃。

胡夏赫連勃勃攻後秦,坑殺後秦軍二萬人。

西秦、北涼相攻不絕。

416年
二月,西秦、北涼和解。

後秦天王姚興死,太子姚泓繼位,皇族相爭,後秦國內大亂。

後秦、胡夏、仇池氐王互相混戰。

八月,東晉太尉劉裕第二次北伐,收復河南地區,攻克洛陽。

417年
二月,西涼公李暠死,子李歆繼位。

三月,晉軍進潼關,擊敗後秦軍。

北涼三萬大軍攻西涼,戰敗。

八月,晉軍攻克長安,姚泓出降,後秦帝國滅亡。(亡國十四)晉帝國收復淪陷近百年的關中地區。十一月,留守劉穆之死,劉裕返建康,其子劉義符等留守。

418年
胡夏大軍南下,進逼渭水。十一月,晉軍諸將內訌,關中大亂。胡夏軍攻陷長安。吞並關中地區。

北涼再攻西涼,不成。

胡夏天王赫連勃勃稱帝於長安。

十二月,東晉劉裕殺東晉安帝司馬德宗。立恭帝司馬德文。

419年
東晉太尉劉裕進封宋王。

420年
六月,劉裕篡位稱帝,是為宋武帝,建立南宋帝國,晉帝國滅亡。(南朝開始)東晉恭帝司馬德文退位。

沮渠蒙遜攻西涼,殺李歆。攻陷酒泉。李恂繼位。

421年
北涼攻陷敦煌,李恂自殺,西涼王國滅亡。(亡國十五)

北涼王國統一涼州。

南宋帝劉裕派人悶死晉恭帝司馬德文。

第十時期 北魏統一北方(422-439)
422年
南宋武帝劉裕死,少帝劉義符繼位。

十一月,北魏帝拓拔嗣攻南宋帝國,第一次南北大戰爆發。

423年
北魏開始在首都平城北方修建長城。四月,虎牢戰役,北魏猛攻,攻克。北魏攻陷南宋司、兗、豫三州。

十一月,北魏帝拓拔嗣死,太子拓拔燾繼位,是為太武帝。尊崇道士寇謙之。

424年
五月,南宋政變,廢殺皇帝劉義符。八月,改立劉義隆,是為宋文帝。

425年
八月,胡夏帝赫連勃勃死,子赫連昌繼位。

426年
二月,謝晦反抗中央失敗,被殺。

西秦、北涼、胡夏互相混戰。

十月,北魏帝拓拔燾親征胡夏帝國。

十二月,北魏攻陷胡夏長安,取得關中地區。

427年
五月,北魏帝拓拔燾攻胡夏首都統萬城。七月,攻陷統萬城。胡夏帝赫連昌走上邽。

428年
三月,北魏軍攻陷上邽,俘赫連昌。赫連定繼位。遷都平涼。

五月,西秦王乞伏熾盤死,子乞伏暮末繼位。

429年
北涼、西秦相攻。北魏重擊柔然汗國。

430年
南宋北伐,第二次南北大戰爆發。

北燕政變,馮跋死,馮弘逼太子馮翼自殺,殺馮跋兒子一百餘人,馮弘自立為天王。

九月,北魏攻胡夏首都平涼。十二月,攻陷平涼。

西秦東遷。

十一月,北魏軍反擊南宋北伐軍。

431年
胡夏帝赫連定攻西秦南安城,乞伏暮末出降,西秦王國滅亡。(亡國十六)赫連定屠殺乞伏家族。

南宋北伐大將檀道濟糧盡撤退。

胡夏帝赫連定西遷,被吐谷渾汗國突擊,赫連定被擒,胡夏帝國滅亡。(亡國十七)

432年
七月,北魏攻北燕,北燕戰敗。

吐谷渾獻赫連定與北魏,北魏殺之。

433年
北涼王沮渠蒙遜死,子沮渠牧犍(茂虔)繼位。

434年
二月,北魏、南宋漢中爭奪戰。

435年
七月,北魏軍攻北燕,兵臨城下。

436年
南宋帝劉義隆誣殺檀道濟。

五月,北燕馮弘棄龍城投奔高句麗王國,北燕帝國滅亡。(亡國十八)

438年
高句麗長壽王高璉殺馮弘。

439年
九月,北魏帝拓拔燾率軍包圍姑臧,涼王沮渠牧犍出降,北涼王國滅亡。北魏帝國統一華北,五胡十六國結束,南北朝時期正式開始。(亡國十九)

北魏太武帝拓拔燾(三任),南朝宋文帝劉義隆(三任),南北對峙。

十六國
http://cache..com/c?word=%CA%AE%C1%F9%3B%B9%FA%3B%C4%EA%B1%ED&url=http%3A//zh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579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943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1582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485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1595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1242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1206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2456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1221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