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觀西班牙 » 西班牙為什麼不能同化菲律賓

西班牙為什麼不能同化菲律賓

發布時間: 2022-07-10 03:23:11

⑴ 為什麼亞洲只有菲律賓是西班牙的殖民地

西班牙在16世紀時建立了人類歷史上第一個日不落帝國。西班牙帝國領土遼闊,橫跨了整個中美洲,大部分南美洲,一部分非洲和亞洲的菲律賓。西班牙全盛時期的軍隊勢力強大,就連南美洲那麼大的帝國都能被殲滅,所以亞洲的大部分土地西班牙也可以佔領。然而,西班牙只得到了菲律賓這杯羹,似乎是奇怪的現象。要知道為什麼西班牙只佔領了菲律賓,就要知道地理大發現的背景和經過。

地理大發現主要的推動力有中東穆斯林帝國的貿易壟斷和歐洲義大利的商人貿易壟斷。由於穆斯林帝國在歐洲人發現亞洲前就已經和東南亞諸國和中國進行貿易,所以很多來自東方的奢侈品,如茶,絲,香料,中國瓷器等都要通過阿拉伯人才能在歐洲上市。而阿拉伯人往往都把這些貨品賣給義大利的威尼斯商人(威尼斯是文藝復興時期歐洲最繁忙,最大的國際港口)。而威尼斯的義大利人就把從阿拉伯人手中得到的東方奢侈品轉賣給歐洲其他國家。這樣的貿易方式使歐洲人買到的奢侈品高出原價幾百倍。

此外,文藝復興也促使地理大發現。文藝復興推動人文主義,注重思考和實踐。文藝復興也修復了歐洲中古時代封建制度的衰弱經濟。歐洲經濟復甦推動了貨品市場擴大,也就因此,來自東方的奢侈品需求量也大增。然而,專賣多次的昂貴東方物品使歐洲人吃不消,所以他們覺得要以最便宜的價格得到東方的奢侈品就是直接和東方進行貿易。

馬可波羅東游雖然促進了歐洲和中國的關系,也開發了新陸路貿易航線,可是中途關卡重重,政治不穩定和路線不安全都使到陸路貿易活動受到嚴重打擊。15世紀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封鎖威尼斯港口使歐洲人覺得迫切需要開通一道通往東方的海上路線。

在這樣的背景摧使下,歐洲人積極的進行探險活動。由於當時歐洲科技進步,造船術,地圖學和航海術都比中古時期進步許多,所以歐洲人要進行探險活動不會很困難。

首先進行探險活動的歐洲國家就是葡萄牙和西班牙。哥倫布,達伽瑪,迪亞士等探險家陸續發現了加勒比群島,好望角和通往印度的航線後,葡萄牙和西班牙都賣命地擴大帝國版圖。他們如此行就是希望能夠發現並控制出產香料的「香料群島」。葡西的探險活動在巴西遇到挫折,為了調和紛爭,著名的《托爾的西亞斯條約》(Treaty of Tordesillas)就簽訂了。這項條約規定巴西以西的地區為西班牙勢力范圍,西班牙可以隨意征服;巴西以東地區就是葡萄牙的領土。也就因此,大部分的南美洲,就是巴西除外,成了西班牙帝國的版圖。

南美洲蓄藏豐富的資源,致富了西班牙人。然而,他們所嚮往的「香料群島」卻不是做落在南美洲。南美洲也不出產香料。西班牙為了控制這個群島,就在次積極進行探險。

就在那時候,葡萄牙就已經佔領了非洲一部分地區,印度的果亞,馬來半島的馬六甲,印尼的一些群島,中國澳門;葡萄牙人也抵達了台灣和日本。

1521年,西班牙探險家麥哲倫在西班牙國王的批准和贊助下進行環球航海活動。就在越過太平洋後,麥哲倫在印尼的摩鹿加群島遇到了葡萄牙人。而摩鹿加群島就是所謂的香料群島。就這樣,兩國開始進行談判,結果就在1523年簽訂了《薩拉戈薩條約》,修訂勢力范圍,將摩鹿加群島以東地區歸為西班牙勢力范圍,以東為葡萄牙地區。西班牙同意撤離摩鹿加群島,葡萄牙同意給西班牙35萬金葡萄牙幣做賠償。至於位於位於摩鹿加群島以西的菲律賓群島則繼續成為西班牙領土。

所以,亞洲只有菲律賓是西班牙殖民地。由於17世紀開始歐洲其他國家,如荷蘭,英國,法國等都開始進行探險活動,而領土小的葡萄牙不低檔不過荷蘭的勢力,就將印尼,馬六甲和台灣等地讓給荷蘭。後來也就來了英國人和法國人,東南亞也被他們瓜分了。

葡萄牙的勢力范圍雖然包括整個非洲和亞洲,可是由於本土國家小,資源貧乏,人力資源不足,導致他們不能像西班牙那樣佔領遼闊的領土。所以,亞洲國家並沒有給西班牙殖民並非和明朝有關。其實,澳門就是在明朝時期被割讓給澳門的。而當時的馬六甲也是明朝的屬國,可是最終也被葡萄牙人佔領了。法國也佔領了印度支那這個龐大的中國屬國。

其實中國就在明朝末期,歐洲人發現新大陸時就沒落了。當時許多的反叛,革命和滿人入關使中國不堪一擊。雖然清朝中期乾隆等皇帝的統治復甦了中國的經濟,然而從軍勢和科技來說,還是比不上歐洲人。所以,中國其實不是在歐洲人瓜分中國時衰弱的,而是早在明朝末期就開始沒落了。

⑵ 美西戰爭中為什麼西班牙會失敗西班牙不是還有遼闊的殖民地嗎

首先,西班牙擊沉了美國的一艘戰艦,美國人民同仇敵愾,主動向總統請戰,其次,20世紀初的時候,美國通過電氣革命,國力已經遠遠強於西班牙,打仗主要拼的是國力和國家戰時的動員和生產能力,西班牙雖有廣闊的殖民地,但主要是掠奪當地的資源,綜合實力這方面明顯弱於美國,然後就是美國的正確戰略和充足的准備,提前判斷出了英國的中立態度,而且菲律賓在西班牙的殖民統治下,渴望獲得自由,所以他們支持美國抗擊西班牙殖民者,後來美國又佔領了菲律賓就是後話了。最後就是美國的軍事力量和戰時的發揮偏好了。

⑶ 菲律賓被西班牙殖民400多年,為何西班牙語沒能成為菲律賓的官方語言

菲律賓是一個長期被列強殖民統治的國家,但是很神奇的是,它在被西班牙統治的400多年時間里,西班牙語都沒能成為菲律賓的官方語言。不過細究起來,其實也是有原因的。

其中一個原因,就是菲律賓這個國家本身的語言系統就很混亂。在被西班牙殖民統治之前,菲律賓就一直沒有一個統一的官方語言。這種語言系統的混亂使得在菲律賓國內,大家都是各說各的,地區與地區之間沒有什麼交集。


所以,菲律賓人的語言在很短的時間里就變成了英文語種。而英文也成了菲律賓人除自己的母語之外的主要語種,相比之下,西班牙語雖然在菲律賓的時間更久,但是因為它的小眾面,反而沒有成為菲律賓人的主要語種。

⑷ 菲律賓曾被西班牙殖民三百多年。但菲律賓為什麼沒有說西班牙語

主要有三點原因,一是西班牙在菲律賓殖民地沒有刻意推動當地人民學習西班牙,相反在不斷阻止當地人民接受教育;二是菲律賓本地語言系統也是十分的混亂,畢竟官方一直沒有規范語言;三是美國殖民菲律賓後,很快就消除了西班牙痕跡,大力推廣英語。綜合上述三點原因,這才讓得菲律賓雖然被殖民三百多年,但西班牙語後來卻沒有成為菲律賓的官方語言。

第三點,菲律賓後來成為美國殖民地後,美國大力推廣英語並且要求菲律賓以此為官方用語。在美國殖民菲律賓後大力推廣英語,並且為菲律賓構建了完整的英語的教學體系,這就導致西班牙語在菲律賓影響經美國這么一宣傳反而越來越下。的確如今的菲律賓官方語言就是英語和菲律賓語。

⑸ 西班牙已經衰弱成三流國家,為何還有那麼多的殖民地

西班牙,位於歐洲西南部的伊比利亞半島,地處歐洲與非洲的交界處,西鄰葡萄牙,北瀕比斯開灣,東北部與法國及安道爾接壤,南隔直布羅陀海峽與非洲的摩洛哥相望,領土還包括地中海中的巴利阿里群島,大西洋的加那利群島及非洲的休達和梅利利亞。該國是一個多山國家,總面積505925平方公里,其海岸線長約7800公里。以西班牙語作為官方語言的國家數量世界第二,僅次於英語。

⑹ 從西班牙到美利堅,300年的沉淪,到底哪種模式更適合菲律賓呢

菲律賓群島從蠻荒的原始時代直接過渡到殖民地時代,歷經300年的沉淪,前有西班牙封建王室般的專制集權統治,後有美利堅的自治議會殖民,兩種模式到底哪種更適合菲律賓呢?

「文明」前夜的菲律賓群島

16世紀之前,菲律賓群島並不具備任何的國家概念和民族意識,按照當時明朝前往經商的華人的記載,當地甚至都還沒有形成古中國北方似的部落,只是在一些交通便利的交易地點形成了一些自發聚集的村落,而這些村落中規模最大的就要數因與明朝商貿而發展起來的馬尼拉,但即便如此,當時的馬尼拉人口也不過千餘人,而其中華人就占據了至少三分之一。

這其中既包括貿易自由權、同等稅賦權等經濟權利,也包括同等國民待遇權、選舉權等政治訴求,但這些訴求在西班牙強大的封建殘余勢力的手中顯然不可能得到回應,因此在雙方矛盾不可調和的情況下,菲律賓最終爆發獨立運動。

⑺ 西班牙為什麼放緩了殖民菲律賓的步伐

西班牙忙於在歐洲大陸爭奪霸主地位,放緩了殖民菲律賓的步伐。1517年10月,麥哲倫來到西班牙,幾經輾轉,終於在半年以後見到了西班牙國王查理五世,向其陳述了自己的計劃,即向西航行到達香料群島。麥哲倫是一個葡萄牙小貴族,25歲時參加了遠征隊,廣泛活動在東非、印度和東南亞等地,並參加了圍攻果阿和馬六甲的軍事行動,知道名貴的香料來自馬六甲以東的摩鹿加群島。

在不斷前往亞洲的航海過程中,麥哲倫感到這條航線實在是太長了,按照地圓說,一定還有到達香料群島的捷徑。1513年,西班牙探險家巴爾博亞穿過巴拿馬海峽看到了太平洋,這使麥哲倫本人相信一直向西航行,可以更快地到達香料群島,這就可以大大縮短前往亞洲的時間。但是當麥哲倫將自己的構想向葡萄牙國王提出時,立刻遭到否定,葡萄牙已經掌握了香料貿易,不需要再多此一舉,況且根據雙方已經簽訂的條約,如果葡萄牙向西航行,勢必會侵犯西班牙的壟斷權。

但是當西班牙國王聽到麥哲倫的這個計劃之後,立刻被他所描繪的利潤前景吸引了,西班牙國王幾乎是急不可耐地與麥哲倫簽訂了探險協定,要麥哲倫給他帶來豐富的香料和其他可以獲利的東西,而麥哲倫也如願以償地得到了資助和國王給予他的特權。1519年9月20日,麥哲倫率領著由5艘船隻組成的探險隊出發了,他們懷有的唯一目的便是發現前往盛產香料的摩鹿加群島的捷徑,獲取豐厚的利潤。經過了艱苦的航行之後,麥哲倫率領船隊到達了亞洲,但是因為航向的偏離,他們到達的並不是摩鹿加群島而是菲律賓群島。

為了能夠在菲律賓立足,西班牙意識到與中國發展貿易關系是此時唯一的辦法,於是他們將捕獲的兩艘中國商船放回,並且希望他們繼續前來貿易,以帶來西班牙人急需的物品。最初西班牙放棄對中國商人的海盜行動完全是為了他們自己的利益,如果沒有中國商人也能夠生存,他們就會毫不留情地打擊中國商人。

不過西班牙並未因此而放棄對香料群島的爭奪,《薩拉戈薩條約》的約束力完全趕不上利潤的吸引力。穩固了在菲律賓北部的殖民地以後,西班牙便向菲律賓南部以及摩鹿加群島發起了進攻,即使是1580年兩國合並以後,兩國殖民者的斗爭依然沒有結束,西班牙屢次組織遠征隊進攻摩鹿加群島,只是由於葡萄牙的力量更強,西班牙的進攻才沒有成功。

可見自始至終西班牙都沒有放棄對香料貿易的爭奪。與葡萄牙爭奪香料貿易利潤是西班牙航海探險的最初動因,並且也是支持其不斷進行航海探險的重要動因,不能因為美洲後來所起的作用而輕易否定這個重要的動因。

與中國對海盜並不詳加區分不同,在西方歷史上由於海盜眾多,來歷復雜,因而對其稱呼也有微妙的差別,如在英語中,"pirate"指一般的海盜,"privateer"則指"私掠船海盜"或"皇家海盜",即指那些與某一政府訂下契約的個人或船隻,他/它可以在戰爭期間攻擊敵方艦船。這種契約也被稱做"私掠許可證",意味著政府會從海盜活動中分紅。所以此種海盜實則為國家支持的國家海盜,隨著大航海時代的來臨,此種海盜在英國、法國和荷蘭被發揮到了極致,為這三個國家挑戰伊比利亞半島國家的海上霸權提供了巨大的幫助。

⑻ 西班牙人對它殖民地的影響

1 語言影響
2 文化影響
3 經濟影響

⑼ 西葡為什麼沒把自己文化根植到亞洲

西班牙,在菲律賓,還是很成功地把當地幾乎完全天主教化,這也決定了這一個東南亞國家以後的價值觀和國家趨向完全是西化的。這應該算是西歐殖民者在舊大陸的最重要殖民成果了。相對而言,後來的英國殖民者在南亞,荷蘭殖民者在印尼群島,都根本沒有對這片亞洲居民的宗教和價值觀進行任何的同化。

16世紀的西班牙,事實上軍隊尤其是海軍戰鬥力水平不錯,但是因為有英格蘭和法國的制約,在歐洲大陸陷入外交和戰爭泥潭,所以最終還是無法實現腓力二世「以菲律賓和台灣為基地聯合日本徵服中國」的夢想,因為16世紀後期西班牙的殖民優勢就明顯被削弱了。在17世紀初期和荷蘭爭奪台灣島的戰爭亦以失敗而告終。這樣,西班牙在東南亞的殖民拓展也宣告停滯。

至於葡萄牙,這個國家即使是殖民事業強大的那段時間一直都是只是海軍方面的強大,1578年在西北非摩洛哥地區對摩爾人的戰爭,這可以說是葡萄牙人家門口了,此戰葡萄牙戰敗,國王塞巴斯蒂安失蹤,此後不久葡萄牙就遭受了西班牙方面事實上的兼並。所以葡萄牙更沒有那機會「放手大占亞洲的土地」。不僅是如此,本來葡萄牙在東南亞地區有在印尼群島的一些據點,葡萄牙也較為成功地把那些地方天主教化,但是也正是在受西班牙兼並的那些年,香料群島被荷蘭奪取。當然,葡萄牙在印度半島的主要據點------果阿地區還是能保留住,在葡萄牙復國以後,作為該國傳統盟友的英格蘭在征服印度的漫長過程中,也充分照顧了葡萄牙在這區域的利益。果阿地區是在1950年代後期才被印度佔領,這地區至今仍然保持葡萄牙殖民的「功勞」-----果阿邦大多數人信奉天主教,人均收入,教育普及等發展參數達到中國水平,明顯好於印度其他地方。在非洲,在安哥拉和莫三比克這2個葡萄牙主要的非洲殖民地,是在16-17世紀的殖民據點在以後幾百年擴張了,這2片區域後來也確實較高程度地天主教化。

總體上,南歐的殖民者,因為天主教著重所謂的「普世價值」,在東南亞和南亞只要是天主教國家的殖民地,都受到了西方文化很好的同化,包括後來到19世紀後期最世俗化的天主教國家------法國,在越南,寮國和高棉的殖民地,都形成了高比例的天主教人口。

樓主,非洲的大規模殖民地化是發生在19世紀中後期的事情,歐洲人在工業革命之前,還沒有大規模把非洲殖民地化的能力,僅是在非洲沿海地區建立了幾個有限的據點。和菲律賓以外的亞洲多數地區一樣,非洲大陸除了南部少數的幾個白人移民較多的區域外,基本上仍然保持原有的價值觀和宗教信仰(13-14世紀穆斯林極盛之時,把非洲中北部大部分地區都變為伊斯蘭教徒占優勢的情況,這種情況至今沒有被改變,同時非洲南部大多數地區的人口信奉的是原始拜物教)。非洲很多地方事實上是歐洲人的大仇敵-----奧斯曼帝國的屬土,在16-17世紀,西歐人仍然沒有摧毀奧斯曼帝國的能力和必要性。

至於美洲的情況,有點特殊,印第安人因為長期封閉在這么一片肥沃的大陸,所以軍事落後,信息閉塞,面對歐洲人的軍事打擊尤其顯得毫無還手的能力。而美洲(尤其是南美大陸)溫暖濕潤的環境,遍布適合船舶航行的大江大河也註定了乘船而來的南歐人和西歐人更容易深入內陸消滅印度安人。(這也和炎熱乾燥,多山地高原缺乏適合通航河流的非洲形成鮮明對比,東南亞和南亞大部分地區淪為歐洲人殖民地的時間,比直觀距離上離歐洲最近的非洲,要早得多,也是這一因素),加上美洲土地肥沃,資源豐富,也自然吸引了西歐,北歐和南歐的人士,尤其是西班牙這樣的多山少耕地國家走出來的冒險者,大量移民到此屠殺驅趕印第安人,經營大種植園,提供了很好的條件。

正如上面說的那樣,1.新大陸土地肥沃,氣候適合歐洲人生存,(南美洲和北美洲平原和低山丘陵面積都占總面積大半,氣候多為暖溫帶和亞熱帶濕潤氣候,高山和荒漠比例較少),伊比利亞人自然更喜歡到南美或美國南部那些地方定居,而不是炎熱乾燥的非洲大陸或著高溫潮濕的南亞島嶼;2.新大陸多適合帆船和後來的汽船通航的河流和湖泊,而不象非洲尼羅河,剛果河那樣多激流和瀑布的狀況,容易讓乘船而來的歐洲人深入美洲內陸地區去考察和開發。3.美洲的印第安人軍事技術最為弱小,信息也作為蔽塞,人口密度也很低,容易遭受歐洲人成規模地種族滅絕。而相對而言,亞洲和非洲的民族,事實上包括殖民地時代之前的菲律賓和非洲幾內亞灣沿岸,已經大規模穆斯林化,他們從伊斯蘭教世界的核心區域(土耳其和阿拉伯等),還有古代中國那些地方獲得不少信息和科技,加上人口密度較大。西班牙人都難以成規模地把他們驅逐或消滅。只能採取在菲律賓那樣的方式------把當地人天主教化,適應西班牙的那套制度,打擊和屠殺那部分不願意天主教化的勢力。4.不論是在北美還是南美,歐洲人對美洲的全面殖民不是大航海時代(15世紀-18世紀)完成的,而是要到了19世紀末期工業革命完成以後才完成的。只不過是拉普拉塔地區,加勒比海島嶼這些少數地方的印第安人滅絕,被西班牙人完成地早一點。

樓主,在整個近代大部分時候,西班牙的國力比葡萄牙可是強大很多。

因為梵蒂岡教皇作為仲裁者在1494年設定的「教皇子午線」劃定了在南美洲兩國分別在巴西和南美其他地方的殖民范圍;在1529年《薩拉戈薩條約》以馬魯古群島(現今印尼東部的一系列島嶼)為界限,以東包括菲律賓群島歸西班牙,以西歸葡萄牙。這些都是葡萄牙提出的對它這伊比利亞半島較弱者有利的條款,這樣就能維持了西葡兩國在歐洲以外的勢力均衡,教皇也處於他一貫希望的歐洲均勢期望,也一直都不可能讓屬於天主教大國西班牙獲得更大片的領土,西班牙在歐洲有廣泛的傳統利益訴求(比如說和神聖羅馬帝國的盟友關系,對法國的壓制等),也很需要教皇的支持。結果就是西班牙幾乎是放棄了整個印度洋沿岸,在非洲大西洋沿岸的據點都是寥寥無幾。所以菲律賓的殖民地模式(那種徹底天主教化西方化,而且是長期穩定的西班牙殖民地)的情況比較少見的。亞洲和非洲在大航海時代早期(15-16世紀),大多數是葡萄牙的「潛在」殖民地,而葡萄牙受其弱小的國力所限制,也不能象西班牙人在菲律賓那樣,迅速地在更廣泛的地區開展傳教行動和軍事行動。更多是體現在依靠據點和商站的商業貿易活動方面。

同時應該注意的一點就是,到了葡萄牙復國的1640年前後,即使是在南美的巴西,葡萄牙人的殖民活動也主要集中在巴西東南部沿海地區(比如說在巴西內陸的主要城市,馬瑙斯是建城於1669年,大坎普是建城於1697年),而且巴西事實上印第安人比例很低,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巴西非葡萄牙裔的白人比例較高,比如說英裔巴西人和德裔巴西人,占巴西白人中的比例可是和葡裔巴西人差不了多少的。這也是和葡萄牙在復國以後(實質上葡萄牙是在出讓了很多殖民地貿易利益給英格蘭的情況下,獲得後者大力支持而獲得成功的),其殖民地事業已經很深的「國際化」。大量的非葡裔巴西人在17世紀,18世紀和巴西獨立以後,因為商業理想而流入和開發,導致了巴西這國家後來的遼闊,完成樓主說的「面殖民」而已。

澳大利亞大陸說實話,這地方沙漠比重太大,不算得很肥沃,而且,因為大堡礁的因素,17世紀之前,根據已知的資料,還沒有任何歐洲國家從它們已經發現了的太平洋島嶼和新幾內亞島為出發基地發現了澳大利亞大陸。更有趣的是,歐洲人發現紐西蘭(在17世紀後期被荷蘭人發現)的時間竟然比澳大利亞大陸還要早。澳大利亞大陸是在18世紀後期(1770年代才被英國蘇格蘭的庫克船長發現)。西班牙人在16世紀的確有潛力發現澳大利亞,但很遺憾,似乎西班牙船隊對於除了南美大陸以外的南半球區域毫無興趣。因為在非洲和南亞缺乏補給點,西班牙對菲律賓的控制,一直都是依賴於「菲律賓-墨西哥-西班牙本土」這一個環節,而不是象葡萄牙那樣重視印度洋和南中國海。

而真正造成西班牙全面衰落的18世紀初期的那次王位爭奪戰中,事實上西班牙並非要和英國做對的,或者說西班牙作為一整體國家而言不能說完全站在反英國的那方。事實上主因是法國。這一開始,是由於西班牙哈布斯堡家族的查理二世去世後絕嗣,受到法國方面的慫恿,把王位傳給血緣較遠的外甥------法國波旁王朝家族的人(在任的老「法國太陽王」路易十四的孫子),引起了境內阿拉貢地方的反彈,更主要是引起了同屬於哈布斯堡家族的奧地利帝國的不滿,後者想他們哈布斯堡家族的人奪回王位。若奧地利單獨和法國打,是必敗無疑的,但是英國和荷蘭,以及一直親英的葡萄牙早知道法國的優勢和野心,他們支持奧地利;哈布斯堡奧地利又許諾讓普魯士公國升格為王國,結果普魯士也支持奧地利;而德意志西部和北義大利的諸多公國和自由市則分成兩派,其中較有實力的巴伐利亞公國則支持法國。

這場戰爭的結果就是(參見《烏特勒支條約》):奧地利哈布斯堡王朝,得到了不少領土,咸魚翻生,基本扭轉了30年戰爭以後幾十年的動盪,進入了後期相對穩定強盛的階段。
法國,雖然戰爭的結果讓英強法弱的情況成為確定的事實,而且被規定法國和西班牙國王不得由「同一個人擔任」,但法國保住了讓路易十四的孫子腓力五世繼續擔任西班牙國王的既定事實,讓法西兩國在18世紀更多時候成為了盟友而非敵人。
英國,確立霸權地位。
西班牙,結果是悲劇性的,西屬尼德蘭(現在比利時一帶)、義大利米蘭地區,南義大利的兩西西里轉讓給奧地利;撒丁島轉讓給奧地利方面的同盟------北義大利的薩伏依公國(就是後來統一了義大利的那個撒丁王國的前身),本土南部的直布羅陀割讓給英國,並給與英國奴隸貿易的專營權。

但是,西班牙事實上在王位爭奪戰後的整個18世紀,在同是波旁王族的法國之保護下,進入了一個「開明專制」形成的改革和復甦階段,和奧地利同時的情況差不多,西班牙在18世紀貿易和製造業都有明顯的增長,這得益於1、在西班牙殖民早期時期,天主教的一個分支------耶穌會對於美洲殖民事業的影響很大,他們重視的是宗教傳播而非商業貿易,而到了18世紀,由於親法的情況,事實上西班牙和教皇方面的關系有所疏遠了,取而代之的是以貴族階層,後者重視的是商業貿易,所以這殖民地運作是更高效的。同時,加泰羅尼亞地區(在哈布斯堡王朝時代一直是抵抗的東北部區域,這個地區的居民傳統上親法),因為國家的親法國政策處於和平狀態,所以在製造業方面也有了明顯進步,出現了零星的工業化跡象。
直到拿破崙在法國發動革命,西境內的「自由派」在1808年迫使國王卡洛斯四世遜位,而讓法國拿破崙波拿巴的弟弟約瑟夫波拿巴就任西班牙國王,導致了很多問題,西班牙在18世紀的復甦亦宣告終結。

值得一提的就是,由於在16-17世紀的時候,西班牙對美洲大陸的征服運動,針對的對象,比如說瑪雅(中美洲),阿茲特克(墨西哥),印加王國(秘魯)美洲較為發達的地區,而且在伴隨屠殺和征服的戰爭以後還有相當比例的印第安人口,西班牙的傳教活動,伴隨著副王制度的實行,也一如既往那麼成功。所以這些地方可以說是在西班牙征服南美後不久,就大片區域地被納入了強盛時期西班牙可以穩固控制的領土,但是在經濟上,這些地方一直相對落後。至於加拉加斯(委內瑞拉沿海地區),拉布拉塔(阿根廷北部),聖地亞哥(智利中部)和加勒比一些島嶼,這些地方主要是集中的城市引來了大量白人移民,所以這些地方到了獨立年頭前夕(19世紀20年代),主要是一個個城市化的總督區的方式,經濟和觀念比較先進,但是事實上白人市民成規模控制的地盤比較少,阿根廷,智利兩國南部領土的定型,是到了19世紀後期工業革命在那些國家開展以後才完成。(工業革命在美洲是那些南美國家獨立以後的事情,其中阿根廷和智利完成得不錯,兩國在19世紀末和20世紀初比較富裕,阿根廷在20世紀70年代以前更是世界10大經濟體之一)

同樣值得一提的就是,關於巴西和南美西班牙殖民地區域的內陸區域邊界的界定方式,1750年簽訂的《馬德里條約》,是屬於一次先分邊界再勘探的情況(情況有點類似於19世紀末期英法葡在非洲大陸做的那樣,)本來西葡兩國對這分界線都很不滿的,但恰好也正是在羅馬教廷的調停下,雙方共同組織的勘探隊得以成立,他們對先前屬於「印第安人保護區」的那片處女地印第安居民進行了非常強烈的打擊,最終這邊界線地區在歐洲移民控制之前得以基本鞏固。

伊斯蘭教在非洲,很多國人不清楚的,事實上遠比大家想像的,穆斯林占優勢的非洲國家的南界要南很多。。。。。。
在赤道附近的喀麥隆,中非,到東非的肯亞和坦尚尼亞沿海,全部都是伊斯蘭教信徒占那些國家人口的優勢。奈及利亞,塞內加爾,蘇丹這些地方,就自然也包含在內了。

⑽ 菲律賓曾被西班牙殖民長達三百多年,為何西班牙語在它們國家沒有普及開來

因為西班牙最早是想通過宗教進行殖民,為了更好地推行天主教,殖民者選擇順應菲律賓本地的語言,沒有及時進行西班牙語的推廣。反而是之後的美國,在殖民菲律賓期間大力推行了英語。在日據時期,日本又允許菲律賓用母語出版圖物,菲律賓本土語言得到了大發展。總的來說,就是西班牙在殖民時期沒有大力推廣西班牙語,後來菲律賓又被別的國家殖民,西班牙語沒能在這片土地把根扎深。

不同於西班牙,美國不遺餘力地推廣了英語,還要求把英語當成官方語言。他們構建了完整的英語教學體系,對英語的推廣普及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後來,日本占據了菲律賓,為了緩和民族矛盾,日本允許菲律賓人用本土語言出版圖物,這對菲律賓本土語言的發展有很大推動作用,西班牙語慢慢退出主導的語言位置。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579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943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1582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485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1595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1242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1206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2456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1221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