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為什麼佔領丹吉爾
Ⅰ 法西斯對西班牙產生了什麼樣的影響
法西斯避免不了其侵略的本性,理智的佛朗哥也遏止不了其貪婪的慾望,西班牙在二戰初期當時也曾瀕臨參戰的邊緣。1940年夏,德國對低地國家(荷蘭、比利時、盧森堡)和法國的侵略使西班牙處於一個嶄新的地位。德軍似乎極有可能越過比利牛斯山,橫跨西班牙以攻擊直布羅陀和北非。假使他們這樣做的話,以佛朗哥為首的西班牙政府會予以抵抗還是會與之合作呢?或者佛朗哥是否在等待機會親自發動一場戰爭呢?
面對入侵的威脅和當時法西斯軸心國發展形勢下參戰的巨大利益,一方面,西班牙政府在四五月間已通知了英、法、意政府,西班牙對於任何入侵的企圖都將加以抵抗,而且在5月的第一個星期里,無論在公開場合或私下,他們依然重申西班牙嚴守中立的政策。
同時,德意法西斯的節節勝利大大刺激了西班牙的擴張野心,長槍黨黨徒開始上街舉行遊行示威,提出對直布羅陀、摩洛哥、丹吉爾和阿爾及利亞的領土要求。6月10日,義大利對英法的宣戰成為當時對西班牙參戰的最有力召喚,兩天後,佛朗哥宣布西班牙已從「中立」轉變為「非交戰狀態」。6月14日,巴黎淪陷的當天,西班牙軍隊佔領了一直為法國殖民地的丹吉爾港。種種跡象表明,西班牙離參戰只有一步之遙。
Ⅱ 西班牙在二戰中起了什麼作用嗎
雖說佛朗哥在德國和義大利的幫助下打贏了西班牙內戰,但在二戰中雖說西班牙有隨時倒向軸心國的跡象,但一直到二戰結束西班牙一直都處於中立狀態。
雖然在戰前,德意幫助佛朗哥發動政變,建立起了法西斯政權.但是西班牙國力不強,並且位處於直布羅陀北岸,假如西班牙參戰,英國為了保衛直布羅陀海峽必將全力擊潰西班牙..西班牙當然不會傻到去當德意的馬前卒.但是為了報答德意兩國,在德國入侵蘇聯時,西班牙組建了第250「藍色」步兵師,以志願軍的形式隨同德軍參加入侵蘇聯的戰斗...
其實在二戰中的歐洲,根本就沒有西班牙的戰略空間...德國橫掃了歐洲大陸,並且征服了南斯拉夫和希臘,義大利入侵北非,企圖將地中海收為己有...那西班牙參戰他還能得到什麼?北方就是德國的傀儡維希法國,南邊是德意的北非,東邊是義大利的地中海...西班牙根本就沒有底盤可以拿.
僅僅為了報恩就把本國人民投入到一場無利可圖的全面戰爭(而且還是世界大戰)中去,完全不理智.佛朗哥也不是傻子啊...
西班牙唯一想要的只有直布羅陀海峽,所以1940年西班牙出兵佔領了丹吉爾,但一直保持著中立,並未與英國開戰...英國為了保持西班牙的中立,也不斷的給予西班牙經濟援助..
政治是只講利益而不講情義的...事實上也證明了西班牙不參戰的先見之明...因為佛朗哥曾給德國外長里賓特洛甫寫了一封長信,意思是說如果德國能拿出一個德、意必勝的證據來,酉班牙馬上加入德、意集團...可惜德國拿不出這個證據...
西班牙最強硬態度的時候就是40年以及41年,宣布西班牙是"非交戰國",意思就是西班牙的志願軍加入德軍,西班牙入侵摩洛哥宣布收回直布羅陀海峽等行為僅僅是本國與這些國家的沖突,並不代表西班牙加入德意與英的爭霸戰...(二戰是後人起的名字,當時在歐洲,這場戰爭僅僅只是德國義大利英國法國在爭奪歐洲霸權而已)
到了1943年,法西斯節節敗退,讓佛朗哥看清了法西斯陣營不可能取得勝利,所以將西班牙由非交戰國變回了中立國...西班牙的不參戰政策讓西班牙的法西斯政權活到了最後....
Ⅲ 什麼是西摩戰爭西摩戰爭的過程是怎樣的
西摩戰爭指19世紀後半葉至20世紀上葉西班牙為侵佔北摩洛哥而進行的戰爭。
1860年2月,西班牙軍隊4.4萬人乘蘇丹政權日趨衰弱和法軍從阿爾及利亞入侵摩洛哥之際,突然佔領得土安。3月23日,西軍擊敗摩軍後,向丹吉爾推進。英國不希望西班牙在直布羅陀附近的地位得到加強,在它的壓力下,西班牙只得暫時停止業已開始的軍事行動,並被迫很快將其部隊撤出得土安。
但是,根據1860年4月26日簽訂的西摩條約,摩洛哥被迫賠款1億列阿利;西班牙在休達地區擴大了一點領地,並在西迪伊夫尼獲得了漁業基地。1884~1885年,西軍佔領里奧德奧羅港,該港後來成為殖民地中心,名稱未變。北摩洛哥里夫請部落奮起反抗西班牙殖民者,西班牙於1891、1893、1897年同這些部落進行了多次戰爭。隨著資本主義向壟斷階段的過渡,歐洲列強加緊了在摩洛哥的殖民擴張,這種擴張是在帝國主義強盜之間的激烈爭斗中進行的。殖民主義列強曾派出大批軍隊同摩洛哥人作戰,其中包括4萬人的西班牙遠征軍。
1909年,里夫地區的摩洛哥請部落曾屢次戰敗西班牙殖民者,但未能阻止它們的擴張。1910年,西班牙殖民者佔領摩洛哥西北部大西洋沿岸的埃利—阿賴什和埃利克薩雷利—克比爾。
根據1912年簽訂的法摩條約和法西條約,摩洛哥淪為法國的保護國,1912年11月,西班牙在摩洛哥領土上建立了一個保護區。丹吉爾及其周圍地區被劃為國際共管區。但是,摩洛哥人民民族解放斗爭的高漲——這一斗爭在偉大十月社會主義革命影響下更為加強,已成為西班牙佔領者同法帝國主義者在摩洛哥劃地分贓的嚴重阻礙。1918年底,西班牙殖民者制訂了詳細的「綏靖」計劃,首先征服保護區西部的安傑拉和吉巴拉諸部落,爾後對里夫地區實施向心突擊。
為此,佔領軍增加到6.3萬人。1921年春末,西軍包圍了西部起義軍的主力。但是,里夫諸部落展開了游擊戰爭,擁有2萬人的西班牙遠征軍在安瓦爾戰役和蒙特—阿魯伊特戰役中遭到失敗,西軍指揮部把主要注意力集中到保持其東部地區的陣地上。里夫諸部落於1921年9月在東部地區成立由阿布德·艾爾·克利姆為領導的里夫共和國。共和國軍隊是由正規部隊和16~50歲的所有成年男子參加的部落民軍組成。正規部隊基本上是由過去的殖民地部隊的士兵組建而成的。他們的武器基本上都是繳獲來的,包括幾百門火炮和機槍。里夫軍隊的特點是機動性強。里夫軍在堅持進攻戰術的同時,善於利用諸如迂迴和包圍等機動方式,力求對敵部隊、分隊間的結合部實施突擊,並經常襲擊敵後方。至1923年4月,西軍總計達14萬人。
1924年6月,里夫軍轉入進攻,於11月底將佔領軍從國家腹地全部趕出。西班牙獨裁者普利莫·德里維拉將軍率領的16萬佔領軍死、傷、俘2.7萬餘人,處於全軍覆沒的邊緣。盡管西軍指揮部動用了飛機、裝甲汽車和大量的海軍兵力,但是在東西部地區各部落不斷加強團結的情況下,未能扭轉戰局。西班牙已無力將戰爭繼續進行下去。里夫共和國的影響幾乎擴大到西班牙在摩洛哥的整個保護區。法國帝國主義者非常害怕里夫共和國得到鞏固,害怕法國在摩洛哥的保護區各部落及北非其他殖民地的各部落受到影響,於1924年5月開始侵佔共和國南部地區。1925年4月,里夫軍對法國佔領軍展開攻勢,並在起義的格藻阿和桑哈賈部落的幫助下將軍事行動移到法國保護區。擁有重炮、坦克和飛機的10萬法軍損失慘重,被迫撤退。
在這種形勢下,西法兩國於1925年6~7月在馬德里舉行談判,達成封鎖摩洛哥海岸和對里夫共和國採取共同軍事行動的協議。法國遠征軍的人數達32.5萬人。西班牙佔領軍的人數為14萬人。敵人在兩條戰線上均占絕對優勢,殖民主義者採取「焦土」戰術,造成各起義部落物力人力資源枯竭,部分封建上層分子叛變,里夫軍於1925年9月底又退回到1924年的陣地。嗣後,在胡塞馬地區登陸的1.85萬名西班牙登陸兵,攻佔了共和國首都阿季迪爾城。在極端困難的情況下,共和國繼續英勇抵抗,拒絕了英國政府通過暗中調停而強加給它的旨在鞏固殖民統治的所謂「自治」。
1926年5月,法西兩國軍隊在克爾特河地區轉入進攻,包圍了里夫軍的主要集團,並對其大本營塔爾吉斯特城實施突擊。被分割成幾部分的里夫軍於5月27日停止抵抗。阿布德·艾爾·克里姆被俘,後來被流放到留尼汪島。但是,很多地區的武裝斗爭仍在繼續。直到1934年武裝斗爭的最後一些據點才被除掉。
Ⅳ 西班牙在佛朗哥統治時簡史
西班牙國家元首(1939~1975),長槍黨首領,法西斯軍人獨裁者。
1892年12月4日生於埃爾費羅爾軍官家庭,1975年11月20日卒於馬德里。1907年入步兵學院學習。1912年赴摩洛哥參加西班牙殖民戰爭。1915年升為少校。1926年晉升為准將。在J.A.普里莫·德里維拉軍事獨裁時期,任薩拉戈薩軍事學院院長。1931年西班牙第二共和國成立後,被取消現役軍人資格。1933年,保守勢力控制共和國,被重用。1934年晉升為少將。1935年任陸軍參謀總長。1936年2月西班牙舉行大選,人民陣線獲得勝利,佛朗哥被調往加那利群島任軍事長官。1936年7月18日駐摩洛哥的聖胡爾霍將軍,領導發動了對西班牙共和國的叛亂。後來聖胡爾霍坐飛機在由葡萄牙到西班牙的途中機毀人亡,佛朗哥利用這一意外的機會,登上叛軍魁首的寶座。在德國A.希特勒和義大利B.A.A.墨索里尼的支持下,鎮壓人民反對法西斯的斗爭。1936年10月1日,任陸、海、空三軍大元帥。經過近3年內戰,1939年3月21日,佛朗哥軍隊佔領馬德里,推翻共和政府,建立獨裁統治。佛朗哥自任國家元首,取消其他一切政黨,法西斯政黨長槍黨為唯一合法政黨,取消共和時期的代議制度,頒布「關於一切權力歸國家元首」的法令,立法、行政和司法等大權都由自己一人獨攬,內閣各部部長,所有軍、政要員甚至主教都由他任命,一切法律、法令都由他批准。逮捕、槍殺共產黨以及進步人士、大批西班牙人流亡到歐洲及拉美各國。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佛朗哥面臨著是否參戰的選擇,這也是對他的統治的嚴峻考驗。在整個大戰期間,佛朗哥一直周旋於兩大集團之間,看風使舵,利用英、美與德、意之間的矛盾,從中撈取好處。英法為了阻止佛朗哥靠近軸心國,不斷地在經濟上援助西班牙,以拉攏西班牙在大戰中保持中立。佛朗哥考慮到西班牙的國力不強,同時也害怕德、意控制自己,在大戰初期,有意地疏遠軸心國。例如,在一次馬德里盛大閱兵典禮上,由於佛朗哥故意把准備要出席的德國元帥戈林的名字排在法國駐西班牙大使貝當的後面,使這位早已將自己的指揮棒、元帥服送到馬德里以施威擺闊的戈林受屈受辱,最後,放棄到馬德里參加觀禮。大戰期間,佛朗哥宣布西班牙為中立國,游離於交戰雙方之外,時而靠近德、意,時而為英、法叫好。當德、意力促西班牙加入軸心國參戰時,佛朗哥謹慎地予以回絕,他委婉地給德國外長里賓特洛甫寫了一封長信,意思是說如果德國能拿出一個德、意必勝的證據來,西班牙馬上加入德、意集團。
然而,到1940年上半年,由於德國橫掃西歐,連連獲勝,熱衷投機的佛朗哥保持中立的立場開始傾斜,他希望趁機收回被英國人控制兩個多世紀的直布羅陀。6月,佛朗哥突然出兵佔領丹吉爾。當時丹吉爾是由德、意、英、法四國共管的地區。佛朗哥在採取這一軍事行動以前,只通知了德、意,而沒有通知英、法。隨後佛朗哥又提出收回直布羅陀的口號。
1941年6月,希特勒進攻蘇聯,佛朗哥被希特勒的勝利沖昏了頭腦,表示完全支持希特勒的行動,並請求德國允許西班牙長槍黨志願軍參加對蘇戰爭,以報答1936~1939年間德國給西班牙兄弟般的援助。此時,佛朗哥仍留有後退的餘地。對外,他只是宣布西班牙由中立國轉變為非交戰國,對德國,他強調「西班牙派志願軍並不等於站在德國一方參戰。實際上,佛朗哥組織了一個由長槍黨員組成的「藍色師團」,穿上德國軍隊的服裝,開赴蘇聯作戰。到1943年,佛朗哥眼看軸心國取勝渺茫,馬上又調整西班牙的外交政策,宣布西班牙由「非交戰國」恢復中立,並下令召回在蘇聯作戰的「藍色師團」。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佛朗哥在國內仍推行其恐怖統治。對長槍黨以外的黨派,尤其是共產黨、社會黨黨員,大肆搜捕、關押,甚至處死,而且還使用閹割刑和絞刑(直到1963年才取消)。佛朗哥的這種恐怖暴虐統治,引起世界范圍的強烈不滿。1946年12月,聯合國通過決議,建議所有聯合國成員國從西班牙召回大使,決定只要西班牙保持現行制度,今後就不接納西班牙為聯合國會員國。面對這種國際孤立的局面,佛朗哥宣布實行閉關自守的孤立的經濟政策,在國內開展仇視猶太人和一切外國人運動,禁止在公共場合懸掛寫有外國字的招牌,鼓勵使用本國產品。1947年,佛朗哥又簽署《國家元首關於國家元首職位繼承法》,宣布西班牙為立憲王國,規定佛朗哥有指定國王繼承人,罷免國王繼承人的權利。
在對外政策方面,由於美蘇開始走向冷戰,佛朗哥又開始利用美蘇矛盾,實行親美政策,表示願意向美國提供軍事基地。1953年,佛朗哥與美國簽訂了《美西協定》,根據這個協定,西班牙向美國提供海、陸、空四個軍事基地。從而獲得美國經濟、技術上的援助,打破聯合國對西班牙的制裁。依仗美國的勢力和影響,佛朗哥在外交上有了更寬的活動空間。對英、法兩國,佛朗哥也一直在尋找改善關系的機會,以此來增強同美國交往中討價還價的實力。1963年,美西協定十年有效期已滿,按規定重新討論延期的條款。正值此時,美法關系十分緊張,佛朗哥又利用這一機會,發展與法國的關系,雙方外事活動頻繁,委員互訪,發表聯合公報,簽訂海空軍聯合演習協議等等。這樣做,目的是為美西協定延期談判作準備。在1963年簽署的美西延期協議中幾乎反映了西班牙的所有要求,通過這個協定,西班牙共接受40多億美元的援助。佛朗哥又利用這些美元,購買美國的先進武器,武裝西班牙軍隊。在70年代,西班牙是世界上六個進口武器最多的國家之一。
佛朗哥把世界上最後一個法西斯獨裁政權維持近40年,除了實行暴政以外,還採取一些較靈活的安撫措施。他往往在血腥鎮壓了民眾反獨裁運動之後,也作一些讓步。譬如,禁止解僱固定工人,建立較發達的社會保險制度,禁止把小佃農從土地上趕走,對政治犯減刑或特赦等等。佛朗哥實行的這種軟硬兼施的法西斯獨裁統治一直持續到1975年,是年11月20日,83歲的佛朗哥因冠心病復發而壽終正寢。佛朗哥在彌留之際是痛苦的,他的私人醫生不得不用手指塞進他的喉嚨摳出窒息著他的血塊,他對醫生說:「死也這么費勁」。佛朗哥死後,國內有些人用香檳酒慶祝,大街上空空盪盪,悄然無聲,人們長期的積怨傾瀉在這種空盪和安謐之中。西班牙當代最著名的詩人之一阿爾維蒂說:「西班牙史上最大的劊子手死了,地獄的烈火燒他,也不足解恨」。然而,當時的美國總統福特為他的死感到悲痛,認為佛朗哥經歷了西班牙史上一個有意義的紀元。
Ⅳ 二戰中西班牙為什麼中立
簡單地說1.弗朗哥主要的敵人是西班牙國內外的共產主義勢力;2.他比較明智,不像希特勒和墨索里尼那麼發狂、自大和野心在世界;3.西班牙人實力不足更傾向中立,國內勢力要求漁翁得利
Ⅵ 一戰和二戰的時候,西班牙和葡萄牙在干什麼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佛朗哥面臨著是否參戰的選擇,這也是對他的統治的嚴峻考驗。在整個大戰期間,佛朗哥一直周旋於兩大集團之間,看風使舵,利用英、美與德、意之間的矛盾,從中撈取好處。英法為了阻止佛朗哥靠近軸心國,不斷地在經濟上援助西班牙,以拉攏西班牙在大戰中保持中立。佛朗哥考慮到西班牙的國力不強,同時也害怕德、意控制自己,在大戰初期,有意地疏遠軸心國。例如,在一次馬德里盛大閱兵典禮上,由於佛朗哥故意把准備要出席的德國元帥戈林的名字排在法國駐西班牙大使貝當的後面,使這位早已將自己的指揮棒、元帥服送到馬德里以施威擺闊的戈林受屈受辱,最後,放棄到馬德里參加觀禮。大戰期間,佛朗哥宣布西班牙為中立國,游離於交戰雙方之外,時而靠近德、意,時而為英、法叫好。當德、意力促西班牙加入軸心國參戰時,佛朗哥謹慎地予以回絕,他委婉地給德國外長里賓特洛甫寫了一封長信,意思是說如果德國能拿出一個德、意必勝的證據來,酉班牙馬上加入德、意集團。
然而,到1940年上半年,由於德國橫掃西歐,連連獲勝,熱衷投機的佛朗哥保持中立的立場開始傾斜,他希望趁機收回被英國人控制兩個多世紀的直布羅陀。6月,佛朗哥突然出兵佔領丹吉爾。當時丹吉爾是由德、意、英、法四國共管的地區。佛朗哥在採取這一軍事行動以前,只通知了德、意,而沒有通知英、法。隨後佛朗哥又提出收回直布羅陀的口號。
1941年6月,希特勒進攻蘇聯,佛朗哥被希特勒的勝利沖昏了頭腦,表示完全支持希特勒的行動,並請求德國允許西班牙長槍黨志願軍參加對蘇戰爭,以報答1936~1939年間德國給西班牙兄弟般的援助。此時,佛朗哥仍留有後退的餘地。對外,他只是宣布西班牙由中立國轉變為非交戰國,對德國,他強調「西班牙派志願軍並不等於站在德國一方參戰。實際上,佛朗哥組織了一個由長槍黨員組成的「藍色師團」,穿上德國軍隊的服裝,開赴蘇聯作戰。到1943年,佛朗哥眼看軸心國取勝渺茫,馬上又調整西班牙的外交政策,宣布西班牙由「非交戰國」恢復中立,並下令召回在蘇聯作戰的「藍色師團」。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佛朗哥在國內仍推行其恐怖統治。對長槍黨以外的黨派,尤其是共產黨、社會黨黨員,大肆搜捕、關押,甚至處死,而且還使用閹割刑和絞刑(直到1963年才取消)。佛朗哥的這種恐怖暴虐統治,引起世界范圍的強烈不滿。1946年12月,聯合國通過決議,建議所有聯合國成員國從西班牙召回大使,決定只要西班牙保持現行制度,今後就不接納西班牙為聯合國會員國。面對這種國際孤立的局面,佛朗哥宣布實行閉關自守的孤立的經濟政策,在國內開展仇視猶太人和一切外國人運動,禁止在公共場合懸掛寫有外國字的招牌,鼓勵使用本國產品。1947年,佛朗哥又簽署《國家元首關於國家元首職位繼承法》,宣布西班牙為立憲王國,規定佛朗哥有指定國王繼承人,罷免國王繼承人的權利。
Ⅶ 關於西班牙法西斯獨裁者佛朗哥的問題
1、佛朗哥知道自己的地位不牢固,西班牙國力不強,不適合與德國、義大利、日本一起發動法西斯侵略戰爭;
2、主要是他沒有對外侵略,而且他極其反共,樂於接受馬歇爾計劃,被英美引為對抗蘇聯的盟友;
3、在整個大戰期間,佛朗哥一直周旋於兩大集團之間,見風使舵,利用英、美與德、意之間的矛盾,從中撈取好處。英法為了阻止佛朗哥靠近軸心國,不斷地在經濟上援助西班牙,以拉攏西班牙在大戰中保持中立。佛朗哥考慮到西班牙的國力不強,同時也害怕德、意控制自己,在大戰初期,有意地疏遠軸心國。大戰期間,佛朗哥宣布西班牙為中立國,游離於交戰雙方之外,時而靠近德、意,時而為英、法叫好。
4、佛朗哥除了實行暴政以外,還採取一些較靈活的安撫措施。他往往在血腥鎮壓了民眾反獨裁運動之後,也作一些讓步。佛朗哥實行的這種軟硬兼施的法西斯獨裁統治一直持續到1975年。同時,也應看到佛朗哥晚年制定了現在的西班牙國王胡安-卡洛斯為繼承人,從而恢復了波旁王朝的世系,一定程度上籠絡了人心。在當時,民主化運動尚未展開,獨裁領導人還很多安居其位,比如台灣的蔣經國、韓國的朴正熙、菲律賓的馬科斯、緬甸的奈溫、印尼的蘇哈托。
Ⅷ 二戰期間,西班牙為何放棄利益,拒絕幫助德國進攻非洲
大家都知道在第二戰還沒有開打時,德國幫助了西班牙發動了一場政變,並且成功的建立了霸主政權。但是由於西班牙當時並不是特別的強盛,而且還位處於一個戰略上的尷尬,一旦參與到戰爭當中去,英國為了保衛自己的安危一定會想辦法打敗西班牙。不過當然了,他自己是不會那麼傻的,不會犧牲自己還沒穩固幾天的政權去給德國當炮灰。但是為了報答幫助過他的兩個國家,在德國入侵蘇聯時,自發組建了一個特殊的軍隊,作為志願軍來幫助德軍攻打蘇聯。
Ⅸ 西班牙在二戰中起了什麼作用嗎
佛朗哥在二戰中一直強調西班牙保持中立,但他懂得審時度勢,與戰爭雙方做生意,同時允許盟國和德國的情報機構在西班牙活動。
Ⅹ 西班牙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立場是怎麼樣的
1939年9月1日,法西斯德國突然襲擊波蘭。9月3日,英法對德宣戰,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如果當時擁有重要戰略地位的西班牙如果參加德意日軸心國集團,封鎖直布羅陀海峽,那麼必將對盟軍在北非和地中海地區的作戰造成極大的困難。可是,在戰爭一開始,西班牙就宣布「中立」。當時西班牙已是佛朗哥統治下的法西斯獨裁國家,為什麼卻沒有參加德意日法西斯軸心國集團發動的第二次世界大戰呢?這的確是一個饒有趣味而又令人費解的問題。
有人認為,佛朗哥不參戰是因為國內的經濟、政治危機。當時,西班牙內戰剛剛結束,由於必要的進口工業原材料和設備供給不足,黃金、外匯儲備也十分短缺,加上災荒頻繁,導致食品嚴重匱乏,國民經濟瀕於停滯,人心浮動。政治方面,共和派、君主派右翼集團和共產主義者左翼集團依然有著不可忽視的社會力量和影響。法西斯組織長槍黨內部醞釀著的種種不和、猜忌、爭斗又削弱了黨的獨裁統治能力。故而佛朗哥首先要解決的問題是發展國民經濟,穩定政局,確保獨裁統治。顯然,這種看法的問題在於:國內危機並非不參戰的可靠理由,對於法西斯國家來說,解決上述危機的最快捷有效的方法,可能正是對外戰爭。
另一種說法是,佛朗哥不參戰是因為同盟國的利誘、拉攏。西班牙和直布羅陀、丹吉爾特殊地理位置使盟國擔心,一旦西班牙加入軸心國作戰,直布羅陀海峽必為其控制,大西洋與地中海航路中斷,後果不堪設想。為此,1940年3月,英國同意向西班牙提供200萬英鎊的貸款,並允許它從盟國進口某些禁運的工業原材料,英國還從阿根廷快速運送一批食品到西班牙以解決其燃眉之急。1941年初,美國以紅十字會的名義援助西班牙價值150萬美元的食品和葯物。隨後,羅斯福又設法讓國會同意放鬆美國商人向西班牙輸出石油的控制。然而,事實上德、意向西班牙所提供的好處是遠遠超過盟國的,除西班牙內戰期間進行的援助外,德國還一直向西班牙提供軍火、機械、精密儀器,並曾同意向西班牙提供部分石油、小麥、棉花、橡膠和肥料等物資。可見這種看法也不能令人完全滿意。
第三種說法是:佛朗哥反對的,只是蘇聯,而不願向西方國家開戰。因為蘇聯是支持西班牙國內左翼力量的後台。佛朗哥曾經說過:西班牙和西方世界的真正敵人是蘇聯,西方國家之間的任何戰爭都不過是為俄國人火中取栗。1941年6月,德國進攻蘇聯,佛朗哥立即表示支持德國的軍事行動,並很快組織了1.7萬人的長槍黨志願軍,稱為「藍色師團」,參加對蘇作戰。佛朗哥強調,「藍色師團」只表明西班牙抵制蘇俄的一貫立場,這並不等於參加軸心國一方作戰。這種說法也有可疑之處:西班牙人民陣線共和國政府被顛覆後,國內的左翼力量已經不能再對佛朗哥政權產生致命威脅。如果說佛朗哥是「意識形態至上者」,那麼為什麼1943年德軍失去對蘇優勢後,他又要落井下石,撤回「藍色師團」呢?
筆者認為,西班牙在「二戰」中始終保持中立而不參戰,是由包括上述幾種因素在內的多種因素決定的,而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應當說是戰爭形勢變化使然和西班牙自身利益所需。
首先,西班牙地處大西洋與地中海之間的交通要沖,尤其直布羅陀海峽乃是兵家必爭之地,西班牙若參加軸心國一方作戰,必然成為美英盟國首先進攻的對象。此時西班牙是否能夠招架得住美英的猛烈打擊,便事關西班牙整個國家的存亡問題,沒有獲勝的絕對把握,佛朗哥敢去冒這個險嗎?而當時德國希特勒的主要目標是消滅蘇聯,不太重視地中海和北非一帶地區;義大利雖然對地中海和北非地區很感興趣,但義大利軍隊的戰鬥力卻極為低下,根本不是美英軍隊的對手。這樣,精明的佛朗哥在得不到德軍強大兵力保護的情況下,是不會輕易貿然參戰的。
其次,如果說戰爭初期西班牙不參戰主要是因為國內困境的話,那麼後來西班牙仍保持中立則主要是形勢不利使然。1940年6月14日,西班牙出兵佔領了國際共管的丹吉爾,隨即向希特勒提交了一份參加軸心國的條件,其中包括對直布羅陀、法屬摩洛哥和阿爾及利亞的奧蘭省的領土要求。在部分要求得到承認後,德、西雙方議定共同對直布羅陀採取軍事行動。可是,當德軍做好一切准備,而且供給了西班牙作戰所需的重武器並通知其明年1月開始行動的時候,佛朗哥卻明確表示西班牙目前還不能參戰,德國只好取消了這一戰略行動。佛朗哥這時之所以出爾反爾,顯然是認為參戰時機尚不成熟,因為當時不列顛之戰正在激烈進行,勝負未分,而義大利卻已在地中海和北非戰場被打得焦頭爛額。1940年11月11日,從英國「光輝號」航空母艦上起飛的轟炸機對義大利海軍基地塔蘭托港進行轟炸,給以致命的打擊,使義大利殘存的海軍不敢再同英國海軍較量。接著在北非與英軍較量的義大利陸軍也遭到了毀滅性的打擊,迫使義大利不得不向德軍求救。而後來德軍親自出馬對地中海戰略要地馬爾他島的進攻也以失敗而告終,英軍牢牢控制著地中海的制海權。在這種情況下,西班牙如果盲目參戰,必然會面臨失敗的巨大風險。
至於後來軸心國集團在戰爭中每況愈下,被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國家打得落花流水,西班牙就更不敢冒險參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