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觀西班牙 » 西班牙什麼寶物最珍貴

西班牙什麼寶物最珍貴

發布時間: 2022-07-09 10:47:27

⑴ 世界最著名的寶藏叫什麼

,1,失落的南美洲「黃金國」
傳說,南美某處隱藏著一座古城,那兒的道路用黃金和翡翠鋪成。一名西班牙征服者在今天哥倫比亞的位置發現了穆斯卡部落遺址,並且找到了國王沐浴的聖湖「瓜塔維塔湖」,他下令抽幹了湖中的大部分水,但只找到了一點點黃金。從那以後,許多人都在尋找湖中寶藏時身亡。1969年,有人在哥倫比亞波哥大附近的一個洞穴中發現了一個古代黃金雕塑,雕塑描述了站在一艘木筏上的幾名貴族、神父和一個全身堆滿飾物的國王。喬爾·列維說:「這尊黃金雕像顯示,穆斯卡部落國王可能真的存在過。」但從1974年起,哥倫比亞政府就派兵保護起了瓜塔維塔湖,此後再也沒有人能到湖中隨便尋寶。

2,隱藏藏寶地點的「銅卷軸」
1952年,有人在靠近約旦河西岸死海附近的一個洞穴里,發現了一個銅卷軸。它上面用希臘語和希伯萊語描述了64處寶藏的藏寶地點。考古學家根據這一銅卷軸上的名冊評估,寶物價值將超過10億英鎊。銅卷軸中的藏寶地點之一是朱迪亞,它可能就位於今天的耶路撒冷古神廟位置。

然而,銅卷軸上卻充斥了這樣的詞彙:「在老洗衣室房間的洞穴里,在第三個壁架上,有65塊黃金。」今天沒有人知道「老洗衣室」是什麼地方。列維說:「我們目前還無法斷定它是一個虛構的寓言,還是一份真正的藏寶名單。」

,3,英國約翰國王遺失的寶藏

在東英格蘭和林肯郡之間的沃什灣某處,埋葬著13世紀約翰國王的大筆寶藏。列維說:「任何尋寶者都必須面臨33英尺深的泥土,這些都是過去800年中漸漸堆聚起來的,這么深的泥土使得任何金屬探測器都無法派上用場。」不過,也有歷史學家懷疑,約翰國王的寶藏故事可能是約翰本人編造出來的一個計謀,為的是防止貪婪的英國貴族覬覦他的財寶。

4,墨西哥城建在大寶藏上?

根據歷史傳說,當西班牙人入侵時,墨西哥阿茲台克國王蒙蒂祖瑪二世曾將他的大部分財寶都隱藏了起來。他死後,許多後世探險者都開始尋找他的寶藏,但都毫無所獲。列維說:「根據研究,沒有任何證據顯示阿茲台克部落擁有秘密黃金寶藏。最可能的解釋是,西班牙軍隊在征服阿茲台克後,發現並掠奪了他們的大部分財富。」

5,海盜船船長的藏寶圖

基德船長是17世紀一個聲名狼藉的大海盜,據稱他曾將價值成百上千萬英鎊的財寶埋在了世界各個地方。1701年,他被英國官員判處絞刑。隨後,他藏在加迪諾島的財寶就被英國官員找到,數量相當於今天的200萬英鎊。到了20世紀,4幅據稱屬於基德的藏寶圖被發現,但並沒有帶來任何發現,專家懷疑這些藏寶圖是偽造的。

6,加橡樹島上的「錢坑」

位於加拿大新斯科舍省東海岸5公里處的橡樹島的空曠地方有一個淺坑,傳說藏有無數財寶,被稱為「錢坑」。但後來的很多挖掘卻導致「錢坑」井壁坍塌。許多專家懷疑,橡樹島上的錢坑可能只是一個自然現象,裡面沒有任何寶物。但由於橡樹島現在被私人擁有,這也許將成永遠的秘密。

⑵ 相傳有巨龍守護,世界上最神秘的寶藏是什麼呢

“尼伯龍根”,在北歐神話中意指“死人之國”或“霧之國”。這里說到了“尼伯龍根”,自然,會讓人聯想到一部史詩著作《尼伯龍根之歌》,它是中世紀德語文學中流傳最廣、影響最大的作品。《尼伯龍根之歌》是一部英雄史詩,大約創作於1200年,作者是一位不知名的奧地利騎士。它有上下兩部,即:《西格弗里德之死》和《克琳希爾德的復仇》。

並且,根據習慣,日耳曼種族在遭遇到危險的時候,往往會把寶物藏起來或者扔入河裡。正如史詩中,哈根將寶藏沉沒於萊茵河河底一樣,這是一個民族的習俗。雅各彼堅信尼伯龍根的寶藏就在萊茵河河底,因此,他預備著探索萊茵河的河床變化。至今,關於尼伯龍根寶藏的秘密,還有待進一步的探索,也許在不久的將來,便可公然於世了,我們翹首以待即可。

⑶ 國家寶藏,中的十件寶物的,特徵年代名稱

一、宮廷之寶:乾隆款金甌永固杯。金甌永固杯是清宮內不多見的皇帝專用飲酒器,金甌永固杯寓意大清的疆土、政權永固。
二、玉器之寶:青玉雲龍紋爐。宋代出品,高7.9cm,口徑12.8cm.爐青玉質。
三、漆器之寶:「張成造」剔犀雲紋盤。張成是元代雕漆大家,其傳世作品被一致認為是雕漆作品裡的珍品。
四、書畫之寶:《清明上河圖》。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為北宋風俗畫,北宋畫家張擇端僅見的存世精品,具有很高的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屬國寶級文物,
五、琺琅之寶:掐絲琺琅纏枝蓮紋象耳爐。此器釉質瑩潤,有的部分釉質呈玻璃般的透明狀,琺琅色澤渾厚諧調,富麗典雅,是一件高水平的元代掐絲琺琅作品。
六、青銅之寶:亞方尊。中國商代晚期青銅酒器。
七、陶瓷之寶:清康熙郎窯紅釉穿帶直口瓶。
八、法帖之寶:《平復帖》。陸機唯一傳世真跡,是迄今所知中國最早的卷軸類書法作品,被譽為「法帖之祖」,被國家文物局認定為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
九、織綉之寶:沈子蕃緙絲《梅鵲圖》。中國古代緙絲被認為是絲織工藝中最為高貴的品種,古人以「一寸緙絲一寸金」言緙絲作品之珍貴。
十、鍾表之寶:彩漆描金樓閣式自開門群仙祝壽御制鍾。此鍾共有7套機械繫統,分別控制走時、報時、景箱內的活動裝置等,技術水準相當高。

⑷ 名曲《最珍貴的寶物》("一番の寶物")出自哪個作品

《最珍貴的寶物》出自《Angel beats》,是其中的插曲。
演唱:LiSA(Yui)
作曲&歌詞:麻枝准
編曲:光収容
歌詞:
顏を合わしたら喧嘩してばかり 曾經針鋒相對 曾經見面就吵
それもいい思い出だった回首過去 往事全都散發著光彩
きみが教えてくれたんだもう恐くない是你教會了我 讓我不再害怕
「どんな不自由でも幸せは摑める」「不聽使喚的手腳 一樣能夠抓住幸福」
だから… 所以…

ひとりでもゆくよ我願踏上寂寞的旅程
例え辛くても 踏上坎坷之路
きみと見た夢は隨身攜帶的行李
必ず持ってくよ是我們共同夢過的那場夢
君とがよかった令我每每牽掛的你
ほかの誰でもない 沒有任何人可以替代
でも目覚めた朝 當新一天的晨光射入眼眸時
きみは居ないんだね… 你卻已不在我身邊

ずっと游んでれる一起玩鬧的日子
そんな気がしてた彷彿能永遠持續
気がしていただけ心知這是假象
わかってる 心知這是幻想
生まれてきたこともう後悔はしない我已不再傷感 不再哀嘆降生人世的不幸
祭りのあとみたい宴會已經散場
寂しいけどそろそろ行こう 品味著寂寞的余韻 我將踏上旅程

どこまでもゆくよ我願踏上無盡的旅程
ここで知ったこと在這里夢見的夢
幸せという夢を葉えてみせるよ名為「幸福」的夢 我會讓它成為現實
君と離れても 即便與你分開
どんなに遠くなっても即便相隔天涯海角
新しい朝にあたしは生きるよ我都會繼續前行 迎接新一天的朝陽

ひとりでもゆくよ我願踏上寂寞的旅程
死にたくなっても 在絕望欲死的時候
聲が聞こえるよ耳畔的聲音會告訴我
「死んではいけない」と 「不要放棄生命」
例え辛くても在坎坷路途中
寂しさに泣いても在寂寞流淚時
心の奧には心靈深處的柔柔暖意
溫もりを感じるよ從來未曾斷過

巡って流れて歲月流轉不息
時は移ろいだ漫漫時間長河
もう何があったか 洗去往昔回憶
思い出せないけど留給我一顆空空的心
目を閉じてみれば閉上眼睛
誰かの笑い聲 彷彿能聽見一陣笑聲
なぜかそれが今一番の寶物…聲音陌生而又熟悉 是我心底的珍貴寶物

⑸ 外國最美且最神秘的詛咒寶石有哪些

詛咒是一種迷信,並沒有科學根據。但人們還是寧願信其有,不願信其無。傳說中,美麗的寶石總是被邪的力量保護。歷史上,也有很多出身不凡的寶物總是帶給主人災難和厄運. 光明之山世界上最古老而又保存至今的巨大鑽石「柯伊諾爾」,英文名稱為Koh-I-Noor,在波斯語中意為「光明之山」。其重105.6克拉(21.6克),無色,橢圓形琢刻形狀,原產於印度戈爾康達,在世界著名鑽石中排名第33位。「光明之山」的原石據說重800克拉,經過寶石工匠第一次磨製後成為191克拉的大鑽,以後又被重新磨製為108.97克拉。 700年來,它就像折射歷史的一面鏡子,引發了無數次的血腥屠殺和爭斗,而許多擁有它的君主則難逃厄運。這顆大鑽石原來歸印度莫卧兒皇帝所有,1739年被波斯皇帝納狄爾奪走。1747年納狄爾被暗殺,貴族阿貝德爾趁機搶奪了這顆鑽石。100多年以後的1849年,在英國吞並印度的旁遮普戰爭中,英國總督戴胥勛爵奪取了這顆寶石,並在後來貢獻給了英國維多利亞女王。 1852年,英國宮廷礦物學家坦南特再次打磨了這顆鑽石,令它更加光艷照人,重量則減到了現在的105.6克拉。從此,「光明之山」成為英國女王王冠頂部十字架上最奪目的寶鑽。 維多利亞女王熱衷於收藏,從各地搜羅來的奇珍異寶令她陶醉不已。得到「光明之山」之後,她先讓人把鑽石鑲嵌在胸花上,後來又被用作王冠上的主鑽。「光明之山」還激發了威爾基·科林斯的靈感,寫出《月亮寶石》這部經典作品。鑽石的捐獻者杜利普·辛格也受到了英國的禮遇。英王室把他帶到了英國,為他請了家庭教師,還給他提供豪宅和高額薪水。杜利普後來表示,他並不後悔放棄「光明之山」的擁有權。1851 年,「光明之山」在倫敦公開展出。專家們認為,這枚寶石在印度寶石工匠手下所磨成的形狀,閃光較差,不夠美觀。1852年,英國宮廷礦物學家丁· 坦南特再次磨礪了這顆鑽石,令它更加美艷照人,重量則減到了現在的105.6克拉。它從此成為英國王冠上的主鑽。王冠上面鑲嵌了2800顆鑽石,其中最奪目的光芒就來自王冠頂部十字架上的「光明之山」。維多利亞女王死後,「光明之山」被瑪麗王後鑲在了自己的王冠上;瑪麗王後死後,英王喬治六世繼位。 1937年,喬治六世的妻子,即2002年去世的英國王太後得到了這顆鑽石。不過,「光明之山」雖然最終按古老的印度經文所言,被女人所擁有;但它仍然沒有被看成是一塊吉祥石,就連維多利亞女王也曾因「光明之山」鑽石遭到兩次襲擊。而且,擁有「光明之山」的英國皇家貴胄幾乎沒有真正戴過它。「光明之山」一直被珍藏在倫敦塔里,象徵著英國君主至高無上的地位,也無言地記錄著它染滿血腥的漫漫歷程。 聖甲蟲形珠寶飾物聖甲蟲形珠寶飾物這枚聖甲蟲形珠寶飾物從圖坦卡蒙的墓中被盜出後,最初在埃及流傳。後來一名南非海員從賭桌上贏得了它,並將它帶到了南非。當這名海員將這個飾物交給自己的女兒後不久,他就在一次出海中死亡。在這名海員的屍體被沖上海岸後數天,他的女兒也死於白血病。 在悲痛之中,這名南非婦女開始上網搜索有關圖坦卡蒙的信息,最後她認為,將這枚「聖甲蟲」飾物歸還埃及政府,也許是打破「法老詛咒」的惟一方法。於是她向埃及文化部寫出了那封求助信。 在古埃及文化中,護身符被認為對佩戴他的主人有神奇的保護力量。死者和生者一樣都佩戴護身符造型的首飾。因為死後的世界只是生命的另一種形式。護身符首飾當然可以帶到墓中,繼續在來生佩戴。但是專為葬禮所佩戴的護身符有特殊的目的,為了前往來世的旅途上的平安。聖金龜(糞金龜)因為是太陽神的化身,所以是配飾、印章或護身符常見的造型。葬儀中的聖甲蟲常常結合鷹的翅膀。另外還有一種「心臟聖金龜」(heartscarab)更是是否能得到永生的關鍵。在最後審判時,心臟要放在天平的一邊,接受「瑪特」(Maat)的檢驗。很多人擔心自己過不了這一關,於是用石雕的聖金龜來代替自己的心,放在木乃伊內。 對古埃及人而言,以釉銹陶器或半寶石所作之護身符,不論在生前或往生,都可產生排拒一切危險的魔力;人們告訴自己,只要戴上護身符,就能擁有健康,就能大病得愈,就能得到神的庇佑遠離痛苦與環境的危險,即使死亡之後,護身符也會伴隨著死者前往冥界。而唯一會隨著古埃及的經文說明了護身符的形狀和用途。由於復活和歐塞里斯(Osiris)、艾西絲(Isis)以及荷魯斯(Horus)的神話息息相關,所以他們一家人是護身符最常見的主題。 聖甲蟲在古埃及文化中,護身符被認為對佩戴他的主人有神奇的保護力量。死者和生者一樣都佩戴護身符造型的首飾。因為死後的世界只是生命的另一種形式。護身符首飾當然可以帶到墓中,繼續在來生佩戴。但是專為葬禮所佩戴的護身符有特殊的目的,為了前往來世的旅途上的平安。 創世者之眼英國自然歷史博物館還真是藏著不少「寶物」,「創世者之眼」(The Eye of Brahma)就是其中之一。這顆黑色鑽石又稱為「黑色奧洛夫」,重67.5克拉,它原是印度教神像「梵天」(Brahma,創造之神)的眼睛,最初重達195克拉,後來被一名貪財的僧侶悄悄取了下來,僧人後來離奇失蹤,生死不明。從此民間開始流傳,這件事被神靈怪罪,在黑鑽上下了詛咒。 一開始,那些貴族富商們並沒有在意人們關於詛咒的說法,沒想到,鑽石的3位主人都遭遇了不幸,先是俄國公主納迪亞和李奧妮拉,她們得到後沒多久就相繼死去;美國紐約的珠寶商帕里斯隨後高價購得這顆鑽石,轉手交易後,賺了不少錢的他卻不知何故突然自殺;更離奇的是,這3人都選擇以跳樓的方式結束了自己的生命。這一系列變故徹底讓「創世者之眼」成為珠寶界的一顆名鑽。 據稱黑鑽分成三塊之後的擁有者都躲過了詛咒。目前的擁有者佩帝梅薩斯說,「20世紀中期,媒體稱它是『邪惡死亡寶石』,但是我從不覺得擁有『黑色奧洛夫』有什麼好緊張的。」他說,過去一年他盡力找出有關這顆寶石的歷史和傳說,「我很有信心,詛咒已經被破除了。」 希望藍鑽石美國華盛頓史密斯研究院的珠寶大廳里,有一隻防彈玻璃櫃,裡面陳列著一顆由62塊小鑽石裝飾著的稀世之寶——「希望」藍鑽石。300多年以來,它給佔有它的人帶來的厄運比所有巫師的詛咒還要壞。這使它蒙上了一層極其神秘的色彩,因而又有「神秘的不祥之物」之稱。 三百多年前,在印度發現了一顆碩大無比的藍鑽石,經粗糙加工後重量還有112.5克拉。路易十四時代之後,法國珠寶商塔沃尼在印度從當地王公貴族那裡用翡翠換取了價值33萬美元的寶石,其中包括這顆名貴的藍鑽石,44塊較大的鑽石和1122塊小鑽石。他回到法國後,這塊藍鑽石落入法王路易之手,取名為「王冠藍鑽石」,並將其重新切磨成雞心型,重量為67.125克拉。 此後不久,災難就降臨到法王路易的身上,他最寵愛的孫子突然死去。他早年的光輝戰跡也開始衰退,並且娶了一個宗教的狂熱信徒梅恩特儂夫人為妻。她給路易的生活帶來許多不幸。而塔沃尼後來據說在俄國被野狗咬死。 路易十六在得到了這塊「王冠藍鑽石」後不久,他和天皇瑪麗、安東尼在法國大革命的風暴中上了斷頭台。1792年大革命中,法國國庫遭到劫掠,這顆藍鑽石一度去向不明。在這期間,西班牙畫家戈耶曾畫過的一張西班牙皇後瑪麗亞·露易莎的畫像上,戴著一顆寶石很像那顆失蹤的鑽石。當時有人推測,或許是法國保皇黨人在國外得到它後送到西班牙人手中,或者是西班牙人從盜賊手中買下了。 1830年這顆失蹤38年的藍鑽石重新出現在荷蘭,屬於一個鑽石切割人威爾赫姆·佛爾斯所有。為防止法國政府追尋,他將這顆鑽石切刈成現在的樣子,重量為44.4克拉。後來,佛爾斯的兒子漢德利克從其父那裡將這顆鑽石偷走,並帶到了倫敦。在那兒,他自殺了。無人知道自殺的原因。 幾年之後,英國珠寶收藏家亨利· 菲利蒲侯普用9萬美元買到了這顆鑽石,從此這顆鑽石得名「希望」。因為「侯普」(Hope)這個名字在英文中意為「希望」。1839年,老侯普暴死。他的侄子托馬斯·侯普繼承了「希望」鑽石。小侯普與他的前人不同,沒有把這顆鑽石藏於密室,而是放到水晶宮展覽館公開展出,據說他後來壽終正寢。 本世紀初,「希望」鑽石和侯普收藏的其他珠寶被一個叫傑奎斯·賽羅的商人買去。他不久之後便莫明其妙地自殺了。這顆鑽石又被俄國人勘尼托夫斯基買去,此人不久被刺而死。 「希望」鑽石的下一個主人是商人哈比布·貝,在他將其賣給了一個叫西蒙的人後不久,他和全家人都淹死在直布羅陀附近的海中。而西蒙在把這顆鑽石賣給土耳其蘇丹阿布達爾二世後,在一次車禍中全家三人都跌到懸崖下死去。阿布達爾蘇丹在獲得這顆無價之寶後於1909年被土耳其青年黨人廢黜。 後來「希望」鑽石再次出現在巴黎,並經珠寶商皮埃爾卡蒂爾之手以15.4萬美元的價格賣給了美國華盛頓的艾沃林·沃爾斯·麥克林。麥克林和丈夫是《華盛頓郵報》和《辛辛那提市問詢報》的出版商。這夫婦二人自從買了這顆鑽石後也遭到許多不幸。1918年他們去看肯塔基馬賽時,他們在華盛頓的8歲的兒子從保鏢那裡逃走,跑到街上被車壓死。此後不久,奈德便開始酗酒,最後失去了健全頭腦並丟失了報業。他們的一個女兒死於誤服過量安眠葯。1967年12月他們的25歲的孫女因酒精葯物中毒死於得克薩斯的家中。 1947年麥克林夫人死後,珠寶商海里、溫斯頓用110萬美元買下了她的藍鑽石「希望」。此後10年中,溫斯頓帶著這顆鑽石和其他名貴寶石行程64萬公里,在世界各地巡迴展出,為慈善事業募捐經費,先後共有500人參觀過這顆鑽石,共募捐到100多萬美元。 1957 年溫斯頓和史密斯研究院協商,要把「希望」鑽石送給該院作為一系列寶石中的中心展品,與英國倫敦塔上的那些加冕禮用的珠寶比美。史密斯研究院同意接收。 1958年11月8日,這顆藍鑽石被放進了一隻山羊皮合子,用褐色紙包好送到紐約郵政總局,寄往華盛頓。寶石商們一向認為,這是運送寶石的最可靠方法。很快,在武裝人員的監護下,送到了華盛頓史密斯研究院里,並保險100萬美元。溫斯頓為此花費145.29美元,他是「希望」鑽石的最後一個主人,也是300年來最幸運的一個主人。 至今前往史密斯研究院參觀的人絡繹不絕,人們在贊嘆這顆稀世之寶歷盡滄桑的同時,彷彿感覺到那閃閃的藍光在向人們默默地訴說著它那神秘不祥的歷史。 殺人魔鏡法國一面有250年歷史的「魔鏡」自它誕生至今已經殺死了38個人,任何人向這面鏡子中觀看,就會因腦部大出血而死,但一直無人能解釋它令人神秘死亡的真正原因!不久前俄羅斯科學家提出一種全新的解釋———這面鏡子中可能暗藏著某種已經蓄積了數百年的能量,正是這種能量的釋放令人喪命。 如果這一事件發生在500年前的巫術時代也許情有可原,但它偏偏發生在20世紀末——一個最具理性的年代。1997年,法國古玩收集協會突然召集巴黎各大報社的記者開新聞發布會,並向記者們發布了一個匪夷所思的警告——請那些古董收藏家們千萬不要買一面有250多年歷史的鏡子,因為它是一面會殺人的「魔鏡」。 據這位發言人稱,在這面「魔鏡」的邊框上寫有「路易斯·阿爾潑1743」字樣。任何人如果向這面鏡子中觀看,就會因腦部大出血而死。自它誕生至今的250多年裡,「魔鏡」共計殺死了38個人。 殺人的其實並不是鏡子,而是鏡框,鏡框是用一種已滅跡的樹木製造,在光線照射下會散發劇毒氣體.

⑹ 世界十大寶藏之謎

洛豪德島的海盜遺產
在澳大利亞,有一個名為洛豪德的小島,該島並非鳥語花香、景色宜人的勝地,然而,「島不在美,有寶則名」。相傳島上藏有無數財寶,周圍海底也鋪滿耀眼炫目的寶石。
在17世紀70年代,一位名叫威廉·菲波斯的人,在偶然中發現一張有關洛豪德島的地圖,圖上標有西班牙商船「黃金」號的沉沒地,他驚喜若狂,感覺到一個發財的機會到來了。原來,「黃金」號商船有一段神秘的故事,那是在16世紀50—70年代,西班牙人沿著哥倫布的航跡遠征美洲,從印地安人手裡掠奪了無數金銀珠寶,然後載滿船艙回國。然而,他們的行動被海盜們覺察了。於是,海盜們瘋狂襲擊每一艘過往的商船,慘殺船員,搶奪了大量財寶。如山沉重的財寶,海盜們無法全部帶走,於是將剩餘部分埋藏在洛豪德島,並繪制了藏寶圖,海賊們發血誓表示嚴守秘密,以圖永享這筆不義之財。哪知海盜們終歸是海盜,哪有信用可言,一些陰謀者企圖獨吞寶藏,一時間血肉橫飛,一場火並留下了具具屍體,勝利者攜帶藏寶圖混跡天下,過著花天酒地、驕奢淫逸的生活,而藏金島的傳說也不脛而走,風靡世界。 菲波斯懷揣這張不知真假的藏寶圖,登上荒島,四處勘察,然而一無所獲。正當他徘徊海灘時,無意中腳陷入沙中,觸及到一塊異物,經發掘是一叢精美絕倫的大珊瑚,在珊瑚內竟又藏有一隻精緻木箱,箱中盛滿金幣、銀幣和珍奇寶物。菲波斯狂喜萬分,他在島上待了3個月,瘋狂地尋覓,整整30噸金銀珠寶裝滿了他的縱帆船,他實現了發財夢。
菲波斯發橫財的消息像颶風一樣傳開去,一股尋金熱席捲洛豪德島以及附近海域,流浪漢、冒險家甚至王公貴族們都不遠萬里來到這個荒島,人們認為菲波斯發現的財寶僅是海盜遺產中很少很少的部分,那麼更多的寶藏又在哪裡呢?一時間許多真真假假的「藏寶圖」應運而生,充斥歐洲,高價出賣,不少發財狂們重金購買,不惜血本,結果呢?不少人或葬身海底,或暴死荒島,或苦苦尋覓,久遠蹤影。海盜的遺產成了一個充滿誘惑的謎團。

地下陵寢的寶藏
秘魯政府近年宣布:對古印加奇姻王國首都廢墟的地下國王陵墓加以嚴格保護,不允許人們隨便破壞它,並且在嚴密防衛下,由兩位經驗豐富的秘魯考古學家花費幾年時間在此地挖掘。他們在尋找什麼呢?
在16世紀下葉,一位名叫古特尼茨的西班牙商人探險來到此地,他由一位印第安部落頭人引路,穿過錯綜復雜、九曲十折的地下迷宮,來到這座地下的國王陵寢,瞬間,這位青年商人被金光燦爛的黃金珠寶照耀得不知所措,這座陵寢內擺設滿珍奇珠寶,其中包括一些鑲有翡翠眼睛並用黃金鑄造的魚,印第安頭人平靜地告訴面前這位驚恐萬分的西班牙人,只要他協助建設當地的公共工程,這些黃金便全歸他了。無須猶豫,這無疑是一個千載難逢的良機,古特尼茨拚命點頭,於是,他如願以償以一個巨富的姿態返回西班牙.
至於古特尼茨撈得多少黃金可能永久成為未知數,但根據1576年的西班牙稅收記錄 記載,古特尼茨不僅向國王密報了這處「小魚」寶藏,而且慷慨地奉獻了900磅黃金為稅金,可見,他得到了多少財富。然而,在他之後的無數探寶者卻沒有這種運氣,但總有人提供了激動人心的線索:在當地廢墟下面,隱藏有一處「大魚」寶藏,裡面擺滿更多陪葬的黃金物品。
此說真真假假,為陵寢蒙上了一層神秘的迷霧,而揭開這層迷霧,則有待於那兩位秘魯考古學家的運氣了。

金銀島上埋藏的秘密
蘇格蘭作家斯蒂文森的著名小說《金銀島》講述了個臉炙人口的探險故事,主要說以海盜和船長各自一幫人為爭奪荒島寶藏而展開了驚心動魄的拚鬥,在尾聲中,作者暗示仍有一大筆財寶隱藏在荒島的某一處。
《金銀島》是以太平洋的可可島為背景寫作的,該島位於距哥斯大黎加海岸300英里的海中,曾是17世紀海盜的休息站,海盜們將掠奪的財寶在此裝裝卸卸,埋埋藏藏,為這個無名小島平添了神秘色彩,據說島上至少埋有6處寶藏,其中,最吸引尋寶者的是秘魯利馬的寶藏。
1820年,利馬市仍是西班牙的殖民地,當被稱為「解放者」的秘魯民族英雄玻利瓦爾所率領的革命軍即將進攻利馬,利馬的西班牙總督倉皇出逃,他將多年搜刮的財寶,包括黃金燭台、金盤、真人般大小的聖母黃金鑄像裝上一艘「親愛瑪麗」號的帆船上逃走。不料到了海上,船長見財起意,殺死了西班牙總督,為了安全起見,船長將財寶藏進了可可島上的一個神秘的洞穴內。在以後的日子裡,他卻又一直沒有找到適當機會重返可可島取走寶藏,直至1844年,船長離開人世,留下了一張難辨真偽的藏寶圖。
這張圖混雜在後來流傳的形形色色的藏寶圖中,誘惑著眾多人前往可可島,試圖找到箕的藏寶。也許太神秘,也虛假,也許太隱蔽,這些傳說中的寶藏仍然不見天日,它依舊使人著魔。
1978年,一件意料不到的事情使所有尋寶者目瞪口呆,哥斯大黎加政府以保護生態環境為理由,封閉了可可島,嚴禁任何人挖掘。然而這之中又隱藏了一個怎樣的新秘密呢?那「金銀島」的寶藏會永遠被埋藏嗎?

「聖荷西」號沉船的珍寶
1708年5月28日,是一個晴朗的日子,一艘西班牙大帆船「聖荷西」號緩緩從巴拿馬啟航,向西班牙領海駛去,這艘警備森嚴的船上載滿著金條、銀條、金幣、金鑄燈台、祭壇用品的珠寶,這批寶藏據估計至少值10億美元。當時,西班牙正與英國、荷蘭等國處 於敵對狀態,英國著名海軍將領韋格正率領著一支強大的艦隊在附近巡邏,危險會時時降臨。然而「聖荷西」號船長費德茲全然不顧,一則他回國心切,二則他過於迷信偶然性的幸運,竟天真地認為:大海何其廣大,難道會這么巧遇上敵艦嗎?
「聖荷西」號帆船平安行駛了幾天,船長顯得輕松自信了,直至6月8日,當人們驚恐地發現前面海域上一字排開的英國艦隊時,全都傻了眼,猛然間,炮火密布,水柱沖天,幾顆炮彈落在「聖荷西」號的甲板上,海水漸漸吞噬著這巨大的船體,「聖荷西」號連同600多名船員以及那無數珍寶沉往海底。沉落地點經無數尋寶者的測定,終於有了一個大概的結果:它大約在距哥倫比亞海岸約16英里的加勒比海740英尺深的海底。
俗話說:「近水樓台先得月。」1983年,哥倫比亞公共部長西格維亞正式庄嚴宣布:「聖荷西」號是哥倫比亞國的國家財產,不屬於那些貪得無厭的尋寶者。人們估計,哥國政府已經勘察出沉船的地點了,盡管打撈費用高達3000萬美元,但它與這批寶藏相比就 算不了什麼。今年,打撈可能開始進行了。結果如何,仍是未知數。

沉睡海底的黃金船隊
「聖荷西」號船的沉沒,對西班牙人來說並非先例,早在1702年,西班牙歷史上著名的「黃金船隊」就在大西洋維哥灣被英國人擊沉,從而留下探寶史上一大遺案。那時,西班牙財政困窘,一支由17艘大帆船組成的龐大船隊遵命載著從南美洲掠奪的金銀珠寶火速運回西班牙,其間將經過一段最危險的海域,在6月的一天,正當「黃金船隊」駛到亞速爾群島海面時,突然一支英、荷聯合艦隊攔住去路,這支150艘戰艦組成的艦隊迫使「黃金船隊」駛往維哥灣躲避面對強敵的包圍,唯一而且最好的辦法是從船上卸下財寶,從陸地運往西班牙首都馬德里,但偏偏當局有個奇怪的規定:凡從南美運來的東西必須首先到塞維利亞市驗收。顯然不能違令從船上卸下珍寶,僥幸的是在皇後瑪麗·德薩瓦的特別命令下,國王和皇後的金銀珠寶被卸下,改從陸地運往馬德里。
在被圍困了一個月後,英、荷聯軍約3萬人在魯克海軍上將指揮下對維哥灣發起猛攻,3115門重炮的轟擊,摧毀了炮台和障礙柵 ,西班牙守軍全線崩潰,由於聯軍被眼前無數珍寶所激奮,戰斗進展迅速,港灣很快淪隱,此時「黃金船隊」總司令貝拉斯科絕望了,他下令燒毀運載金銀珠寶的船隻,瞬時間,維哥灣成為一片火海,除幾艘帆船被英、荷聯軍及時俘獲外,絕大多數葬身海底。
這批財寶究竟有多少?據被俘的西班牙海軍上將恰孔估計:約有4000-5000輛馬車的黃金珠寶沉入了海底。盡管英國人冒險 多次潛入海下,也僅撈上很少的戰利品。於是,這批寶藏強烈吸引著 無數尋寶者。從此,在近1000海里的海底,出現了一批批冒險家身影,他們有的撈起已空空如也的沉船,有的卻得到了純綠寶石、 紫水晶、珍珠、黑琥珀等珠寶翡翠,有的仍用現代化技術和工具繼續尋覓。隨著歲月推移,風浪海潮已使寶藏蒙上厚厚泥沙,眾多傳聞又使寶藏增添了幾分神秘,無疑給冒險帶來了太多的麻煩。
不幸的是那部分由陸地運往馬德里的財寶,在途中有一部分被強盜搶走。這部分約1500輛馬車的黃金,據說至今仍被埋藏在西班 牙龐特維德拉山區的一個鮮為人知的地方,這顯然又像一塊巨大的磁鐵吸引著夢想發財的人們。自從著名探險家哥倫布於1492年起四次遠涉重洋,神遊美洲尋寶探險以來,尋寶這一富有刺激冒險意味的活動成了一種時髦。「泰坦尼克」號沉船的被尋獲,那價值連城的珠寶金銀猶如熱風,更掀起了空前的尋寶熱潮。在當今世界上,至少有10處寶藏是尋寶者久 尋不獲的,它們神秘地隱藏在某一方,等待著幸運兒的尋覓、發現。

亞馬遜密林的黃金城
在古代,有一個以南美秘魯為心的印加帝國,十分強盛,京城內所有的宮殿和神殿都是用大量金銀裝飾而成,金碧輝煌,燦爛無比。16世紀初,西班牙人推翻了印加帝國,掠奪了所有黃金寶石,西班牙統帥庇薩羅聽說印加帝國的黃金全是從一個叫帕蒂的酋長統治的瑪諾阿國運來的,而且那裡金銀財寶堆積如山,庇薩羅立即組織探險隊,開赴位於亞馬遜密林深處的黃金城。然而在這個廣袤無垠的原始森林裡,每前進一步都意味著恐懼和死亡,這里有猛獸毒蛇,有野蠻的食人部落,有迷失道路和威脅,一支支探險隊或失望而歸,或下落不明,使庇薩羅遙望這片森林只有以想像自慰了。隨後,西班牙人、葡萄牙人、英國人、荷蘭人和德國人風聞黃金城的消息,誰都想一攫千金,於是蜂擁而至,深入亞馬遜密林。其中,有位叫凱薩達的西班牙人率領約716名探險隊員向黃金城進發,在付出550條性命的慘重代價後,終於在康迪那瑪爾加平原發現了黃金城和傳說中的黃金湖,找到了價值300萬美元的翡翠寶石,然而這僅是黃金城難以估價的財寶中的微小部分。
傳說中的黃金湖就是哥倫比亞的瓜達維達湖。在17世紀初時,一位印第安族最後一位國王的侄兒向人們描述了在黃金湖畔所舉行的傳統加冕儀式:當時,王位繼承人全身被塗上金粉,如同黃金塑就,然後在湖中暢游,洗去金粉,他的臣民紛紛獻上黃金、翡翠,堆在他的腳旁,這位新國王將所有黃金丟進湖中,作為對上帝的奉獻,這種傳統儀式舉行過無數次,可見黃金湖的蘊藏量對人們的誘惑了。
從16世紀以來,對黃金湖的打撈一直沒有停止過。1545年一支由西班牙人組織的尋寶隊,在3個月時間內就從較淺的湖底撈起 幾百件黃金用品。1911年,英國一家公司挖了一條地道,將湖抽幹了,但太陽很快地把厚厚的泥漿曬成干硬的泥板,當英國人再從 英國運來鑽探設備時,湖中再度充滿湖水,這次代價巨昂的打撈歸於失敗。
1974年,哥倫比亞政府擔心湖中寶藏落入他人之手,出動軍隊來保護這個黃金湖,從此再也無人能夠接近這批寶藏。於是,神秘的黃金湖便成為一個無法揭開的謎底了。

神秘失蹤的第八奇觀
在美國亞利桑納州,有一個稱為迷信山的山區,這里荒草叢生,怪石崢嶸,猛獸出沒,到處是兇狠的響尾蛇。在山中的某一個不知名的地方,有座被人們稱為「迷失荷蘭人金礦 」吸引著無畏的探險者們。
1840年末,一位名叫伯攔塔的探險人深入山區,幾經艱險,終於發現一處礦藏豐富的金礦,他仔細地作了標記,以便終生受用,從此很多探寶人一直想找出這處金礦,但很多人不幸葬身荒野,有些人則在途中慘遭印第安人們的伏擊而身亡,在通往黃金通路上障礙重重,充滿恐怖的氣氛。後來有一位德國探險者華茲終於找到了這處金礦,他經常在山上待上兩三天,然後神秘地潛回老家,每次總會捎上幾袋高品質的金礦。知道這個金礦地點的還有他的兩個同伴,但是他倆全被人神秘地殺害了,兇手是誰?不得而知,大概和這座金礦一樣成為永久的秘密。
1891年,華茲死於肺炎,他在臨終前畫了一張地圖,標明了這處金礦的位置。1931年,一位名叫魯斯的男子通過種種途徑弄到了這張不知真偽的地圖,於是他攜帶地圖,進入了迷信山山區,然而他卻一去不返,6個月後,有人在山區發現了他的頭顱,頭上中了 兩槍,樣子很慘 ,可以想像他一定被一種極為可怕的景象嚇呆了,那麼殺手又是何人呢? 1959年,又有3位探險者在這處山區遇害,是誰殺了他們呢?無論怎樣,兇手肯定是金礦的知情人,他們試圖保留這不成為秘密的秘密,然而,這一切阻止不了倔強的尋寶人,因而,探險者的身影、槍聲、腥血、響尾蛇、荒野的呼嘯構成了亞利桑納金礦恐怖的色調。籠罩在迷信山山區的迷霧更加使人混沌不安。
這些尚未出土的十大寶藏,是世界上千千萬萬個已知或未知寶藏的一部分,它們是已經產生或未產生的驚險故事的線索,無疑,它給人以驚喜、疑慮、遺憾和悲傷。

葬於海底的加州金礦
公元1849年,美國加州發現金礦,一時間便掀起淘金熱,西部和東部的冒險者雲集此,為一寸礦地而爭奪,火並、流血整整8年後,一群群人帶著用血汗換來的黃金,准備回家,結束這種殘酷危險的日子。一大群淘金者風塵僕僕,帶著他們的妻子、孩子,輾轉萬里,開始了又一種恐懼的行程。他們從舊金山搭船到巴拿馬,再搭騾車橫越巴拿馬地峽,最後乘船駛往紐約。
這群人離開巴拿馬兩天後,也就是1857年9月10日,所乘坐的「中美」號汽船遇上了意料不到的災難,這艘小小的汽船有750餘人,吃水太緊,加上遇到颶風,狂風暴雨的襲擊使船艙破裂,海水漏了進來。人們發現船帆被強風吹斷,鍋爐的火熄滅了,一望無際的大海使這群人感到絕望。他們組成自救隊,婦女和兒童被送上救生艇,全部獲救,但423名淘金漢連同那無法估量的黃金葬身海底。那些倖存者們個個已無法確定沉船的准確方位,這批加州黃金寶藏的下落成為一個謎團。
一位著名的尋寶專家名叫史賓賽,他曾有過尋獲幾艘在美國內戰中沉沒船隻的成績,對這艘載有黃金的「中美」號汽船表示了強烈興趣,目前,他已花費了15年時間來尋找「中美」號,並深信已找到該船沉落的確切地點,並希望在兩年內打撈出這批黃金。
史賓賽似乎為解開加州寶藏之謎帶來一線光明。

變化莫測的錢坑寶藏
名作家馬克·吐溫在《湯姆歷險記》中描述說,海盜的寶藏都是裝在破木箱里,埋在老枯樹下,半夜時,這棵樹的樹枝陰影所落下的地方就是藏寶地,這類情景幾乎就是「錢坑」寶藏的再版。
1795年10月,三位少年登上離加拿大僅3英里處的橡樹島旅遊,他們發現朝海一面的大片紅橡樹林中突然出現空曠地,地中間獨立長著一棵古橡樹,樹枝上似乎掛過一個古船的吊滑車,正下方有一個淺坑,根據跡象判斷,這里可能埋有海盜的寶藏。原來,橡樹島在17世紀時是海盜出沒之地,有一個著名海盜叫威廉·基特
1701年他在倫敦被處決,臨死前提出一個交換條件:若他能免一死,願告訴一個埋寶地方。但他被遭到拒絕,連同那個寶藏一道被送進陰間。
那麼,基特的寶藏是否就是埋在此地呢!
三位少年開始挖掘,發現那坑像個枯井,每融10英尺就碰到一塊橡木板,最終毫無結果。
1803年,又一群人繼續挖掘,當挖到90英尺深時,發現了一塊刻有神秘符號的石板,經專家破譯,意思是:在此下面40英尺埋藏了2000萬英鎊。人們欣喜若狂,他們一邊抽水一邊挖掘,在一天晚上用標桿探底時,在98英尺深處觸及到類似箱子的硬物,當 即大夥談起了寶藏分配,可是第二天,人們驚訝地發現,坑內積水已達60英尺深,於是希望成為泡影。
仍不死心的掘寶者又陸續做過15次挖掘,耗資300萬美元在1850年時,人們又有個奇怪的發現,退潮時,「錢坑」東面5 00英尺處海灘上不斷冒出水,猶如吸滿水的海綿不斷受擠壓一樣,同時又發現了一套精巧復雜的通向「錢坑」的引水系統,它們使「錢坑」變成一個蓄水坑。
於是人們作出一個推論:海盜將錢坑挖得很深,然後從深處倒過來挖出斜向地現的側井,寶藏可能離「錢坑」幾百英尺遠而埋在斜井盡頭,離地面不過30英尺深,這使海盜們可以迷惑掘寶者而自己又能輕易挖出寶藏。

1897年人們又在155英尺深處挖出一件羊皮紙卷,上用鵝毛筆寫著二封信,有的人還挖出了鐵板,這些發現更使人相信:海盜 們埋了一筆巨大財富,20世紀時人們估計有1000萬美元,在60年代,便傳說有1億多美元了。
在「錢坑」挖掘時,曾有一個傳說:必須死掉7個人才能揭開其秘密,到目前,已有6人在企圖到達坑底途中喪生。看來,真正秘密的揭開已為期不遠了。
現在,一個由加拿大和美國人組成的聯合公司正在對「錢坑」進行前所未有的大規模發掘,在島中心投資1000萬美元鑽了一口巨 井,高達20層樓,並在其他地方鑽了200個洞,有的達165英尺深,已接近岩層;鑽頭從地下帶出了金屬製品、瓷器、水泥等物, 這家公司格外賣力,計劃再挖一口直徑為80英尺、深200英尺的大井,並預備了足夠的抽水泵,看樣子,他們准備將橡樹島翻個底朝天。原來,他們推測可能有幾十億美元埋在地下,這大概是力量和耐心的真正源泉。
「錢坑」之謎的揭曉為期不遠了,它可能猶如埃及圖特王陵墓一般舉世震驚,它也可能是一個耗費巨資掘出的空洞。

恐怖的亞利桑納州金礦
在美國亞利桑納州,有一個稱為迷信山的山區, 這里荒草叢生,怪石崢嶸,猛獸出沒,到處是兇狠的響尾蛇。在山中的某一個不知名的地方,有座被人們稱為「迷失荷蘭人金礦」吸引著無畏的探險者們。1840年末,一位名叫伯攔塔的探險人深入山區,幾經艱險,終於發現一處礦藏豐富的金礦,他仔細地作了標記,以便終生受用,
從此很多探寶人一直想找出這處金礦,但很多人不幸葬身荒野,有些人則在途中慘遭印第安人們的伏擊而身亡,在通往黃金通路上障礙重重,充滿恐怖的氣氛。後來有一位德國探險者華茲終於找到了這處金礦,他經常在山上待上兩三天,然後神秘地潛回老家,每次總會捎上幾袋高品質的金礦。知道這個金礦地點的還有他的兩個同伴,但是他倆全被人神秘地殺害了,兇手是誰?不得而知,大概和這座金礦一樣成為永久的秘密。
1891年,華茲死於肺炎,他在臨終前畫了一張地圖,標明了這處金礦的位置。1931年,一位名叫魯斯的男子通過種種途徑弄 到了這張不知真偽的地圖,於是他攜帶地圖,進入了迷信山山區,然而他卻一去不返,6個月後,有人在山區發現了他的頭顱,頭上中了兩槍,樣子很慘 ,可以想像他一定被一種極為可怕的景象嚇呆了,那麼殺手又是何人呢?1959年,又有3位探險者在這處山區遇害 ,是誰殺了他們呢?無論怎樣,兇手肯定是金礦的知情人,他們試圖保留這不成為秘密的秘密,然而,這一切阻止不了倔強的尋寶人,因而,探險者的身影、槍聲、腥血、響尾蛇、荒野的呼嘯構成了亞利桑納金礦恐怖的色調。籠罩在迷信山山區的迷霧更加使人混沌不安。

⑺ 歐洲中世紀有什麼知名寶物嗎如我國和氏璧這級別的

如果要說像和氏璧(如果說和氏璧的確就是傳國玉璽的話)這樣即現實存在,又象徵至高無上的權力,背後還有那麼一長串故事的同等級寶物,那可以說沒有。
但歐洲寶物也不少,比如各頂皇冠,這點歐洲國家保存的很好,還有「金璽詔書」的原件,南特詔書的原件,都是無價國寶,現在世界上成交價格最高的書籍(當然那些不可能交易的國寶不算)就是達芬奇的手稿,11億人民幣。
要算那些傳說中的寶物就多了,樓上說的兩個以外還有什麼石中劍啦,尼伯龍根指環啦,沒那麼假的還有聖矛碎片(第一次十字軍東征中的一個傳奇故事,但說實話真實性堪憂)

⑻ 世界尚未出土的8大寶藏都有哪些

自從哥倫布遠渡美洲尋寶成功以後,便掀起了尋寶發財熱,先後有幾百萬的冒險家翻越高山,走過沙漠,企圖一圓發財夢。他們之中有少數人成功緻富,但多數人不是發瘋,便是橫死異鄉,墳上連塊墓碑也沒有。

這一切都無法阻止冒險家們繼續冒險的決心,「泰坦尼克」號被尋獲後,更掀起空前的尋寶熱潮。據說,目前世上尚有8處寶藏是自古以來尋寶者苦尋不獲的,正等待著幸運兒去發現。

第一處寶藏,也是最值錢的寶藏。大約在距哥倫比亞海岸約16英里的加勒比海的740英尺深的海底。「亞托查」號上的金銀財寶與此處寶藏比起來,也只是小巫見大巫。

1708年5月28日,西班牙大帆船「聖荷西」號從巴拿馬啟航,船上滿載金條、銀條、金幣、酒杯、台燈、祭壇用品和珠寶。「聖荷西」號船長是費南德茲,雖然他知道英國海軍將領韋格正率領一支強大艦隊在附近巡邏,但費南德茲並不把這項威脅放在心上,他天真地認為「大海何其廣大,不會這樣巧就碰上了」。

6月3日,韋格的英國海軍艦隊攔住「聖荷西」號,當天傍晚,「聖荷西」號就被擊沉,船上600多人和金銀珠寶全部沉入海底。

1983年,哥倫比亞公共工程部長西格維亞說服總統正式宣布,「聖荷西」號是哥倫比亞的國家財產,而不屬於那些「貪得無厭的尋寶者」。

哥倫比亞政府深信已找到沉船的地點,估計船上的寶藏至少值10億美元。

第2處寶藏是加州黃金寶藏。公元l849年,加州發現金礦,大批美國東部佬趕往加州挖金礦,8年後,他們帶著挖來的加州黃金,准備回家。

他們從舊金山搭船到巴拿馬,再轉搭騾車橫越巴拿馬地峽,再搭船駛往紐約。

就在他們的船離開哈瓦那兩天後,也就是在1857年9月10日,他們搭乘的「中美」號汽船遇上颶風,在狂風暴雨襲擊下,船開始下沉。

船上共有乘客750人,他們看到船帆被強風吹斷,鍋爐的火也熄了,驚駭萬分,趕忙組成自救隊,把婦女和兒童送上救生艇。結果婦孺全部獲救,但423位男士卻無一生還。

尋寶專家史賓賽曾經尋獲幾艘在美國內戰中沉沒的船隻,他已花了15年的時間來尋找這艘沉船,並深信已經找到「中美」號沉船的地點。他希望盡快把這批黃金打撈上來。

第3處寶藏是彩虹盡頭的湖底寶藏。「王位繼承人全身被灑上金粉……他的子民紛紛獻上黃金和翡翠,在他的腳邊堆成一堆……這位印第安新國王,把腳邊所有的黃金全部丟進湖中,當作他對上帝的奉獻。」這就是哥倫比亞穆斯卡印第安族最後一位國王的侄兒,在17世紀初期所描述的穆斯卡國王傳統的加冕儀式。

印第安人丟進瓜達湖的東西,歐洲人在過去400年來,一直努力想把它們打撈出來。第一次打撈行動是在1545年,西班牙人組織了一支尋寶隊,在三個月內從較淺的湖底撈起幾百件黃金用品。

1911年,一家英國公司挖了一條地道,把湖水抽干,但留下很厚的泥漿,太陽很快把泥漿曬成干硬的泥磚。待到這些英國人從歐洲運來鑽探設備時,地道已被堵死,湖中再度充滿湖水。

從1974年起,哥倫比亞政府派兵保護瓜達湖和湖中的寶藏,此後再也沒有人能接近這批寶藏。

第4處寶藏是常冒陵寢室藏。4個世紀以前,一個印第安村長引導一位年輕的西班牙商人,穿過錯綜復雜的地底迷宮,來到古印加奇姻王國首都常冒廢墟地下的國王陵寢。裡面擺滿了黃金珠寶,包括一些鑲著翡翠眼睛的黃金魚。這位村長告訴這位叫古特里茲的西班牙商人,只要他協助建設當地的公共工程,這些黃金就都是他的。

根據1576年的西班牙稅收紀錄,古特里茲向西班牙國王報告他發現了這處「小魚」寶藏,並獻出900磅黃金作為稅金。此後即不斷有人指出,在當地廢墟下面,還有一處「大魚」寶藏,裡面擺滿了更多陪葬的黃金動物。

目前這處廢墟已由秘魯政府加以保護,並有兩位秘魯考古學家在當地挖掘,已挖了幾年。也許他們有一天會挖到大批寶藏。

第5處寶藏是哥倫布的沉船。1492年,哥倫布率領27艘帆船發現了美洲大陸,並在1493、1498年1502年,分別派遣部分帆船駛回歐洲。考古學家深信,其中有5艘船因故沉沒在加勒比海,雖然它們並未載有黃金珠寶,但這些沉船卻具有很大的歷史價值。

得克薩斯州史泰遜學院海洋考古研究所已要求海地政府允許在其領海內打撈這些沉船,雖然當地海底十分黑暗,泥漿很深,而且累積了5個世紀來的沉船,但該研究所有信心打撈出他的一艘沉船。

第6處寶藏是金銀島寶藏。著名的古典小說《金銀島》據說就是以太平洋的可可島作為背景。這個荒涼的小島是被最多尋寶人徹底搜尋過的一個藏寶地點。在過去3個世紀里,共有約450支尋寶隊登陸這個小島,在它的海岸挖掘,找尋古代金幣。

可可島位於距哥斯大黎加海岸300英里的海中,是17世紀海盜的休息站。據說島上埋有6處寶藏。

其中最吸引尋寶者的是秘魯馬的寶藏。

有關島上這批財寶的傳說很多,雖說法不一致,但大同小異。哥斯大黎加著名歷史學家勞爾·弗朗西斯科·阿里亞斯經過多年的考證,得出的結論似乎頗為可信。

19世紀上半葉,南美洲各國反對西班牙殖民統治的民族獨立運動風起雲涌,如火如荼。由阿根廷民族英雄聖·馬丁將軍率領的艦隊沿智利海岸北上,准備解放被西班牙殖民者統治的秘魯。秘魯境內的西班牙殖民者自知敵不過聖·馬丁的大軍,人心惶惶,一片大亂。這時以威廉·湯普森為首的英國海盜趁西班牙人大亂之機,洗劫了秘魯太平洋港口城市卡亞俄,並在聖·馬丁的艦隊抵達之前,把劫掠的金銀珠寶裝上船逃離了卡亞俄港。據史載,這批寶物共計24大箱,內有大量金幣、金杯、一尊聖馬麗婭金像以及不計其數的金銀首飾和寶石,價值連城。

英國海盜從卡亞俄港啟航後,向浩瀚的太平洋駛去。進入公海後,湯普森與他的10名同伴商量,決定駛向距他們較近,且在當時荒無人煙的可可島。大約在1821年年中,英國海盜抵達可可島,他們把所帶的金銀珠寶埋在島上,四天後,他們離開可可島,向巴拿馬駛去,以打聽秘魯的消息。天有不測風雲,途中,他們遭到了大風暴的襲擊,船隻沉沒,11名英國海盜漂泊在海上。正在這時,他們遇到了一艘軍艦,他們喜出望外,以為遇到了救星,便大喊大叫地向船上的人求救。誰知冤家路窄,來船不但不是救星,而恰恰是從卡亞俄港出來追蹤這批英國海盜的。11名海盜乖乖地束手被擒。

上船後,海盜們被帶到船長面前。船長當即命令槍斃8名年長的海盜。把他們的屍體拋入大海。剩下的3名是18~20歲的年輕海盜,也許正是年紀小使他們免於一死。事也湊巧,當時船上的人正鬧瘟疫,許多人病得不能動彈,其中一名海盜也染病身亡。因此,船上的人已無力去尋寶。船在海上停泊了3周。有一天夜裡,月黑風疾,僅剩的兩名海盜趁人不備跳海逃跑了。他們在海上漂泊了數日後,被一艘美國捕鯨船救起。當這艘船途經夏威夷群島時,其中一名海盜要求留在島上,一直生活在那裡,直到老死。另一名海盜隨那艘捕鯨船到了美國的新貝德福德。

20年後,這名英國海盜又當了海員。一次當船航行在古巴去加拿大的途中,他向一位好朋友透露了20年前發生的那樁盜寶藏寶事件。自此,消息不脛而走,一傳十、十傳百,風糜一時,很快傳遍了全世界。至今近兩個世紀以來,無數尋寶人紛紛去可可島探寶,盡管都一無所獲,但尋寶人仍然絡繹不絕,夢想得到這筆財富。滿懷希望而去,雙手空空而歸的探寶者,把這座風光旖旎的小島挖刨得傷痕累累,滿目瘡痍。島上的生態環境也遭到了嚴重破壞。

最近,哥斯大黎加政府從長遠利益出發,為保護島上豐富的植物資源,以造福全人類,決定禁止人們到可可島上探寶。根據此項決定,旅遊者在可可島上應交納的稅金也由原來的1.2美元增加到15美元;船隻的停泊費也大大提高,每天15~100美元不等。這些措施大大地限制了旅遊者的活動。

最後一批尋寶人是1994年3月登島探寶的。大概從今以後,探寶人再也不能去可可島尋覓這批財寶了。財寶是否已被人找到秘密運走,還是仍沉睡在島上,時至今日仍是一個不解的神秘寶藏之謎。

第7處寶藏是錢坑寶藏。美國著名作家馬克·吐溫在《湯姆·索耶歷險記》中描述說,海盜的寶藏都是「裝在一個破木箱中,埋在一棵老枯樹的地底下,半夜時,這棵枯樹樹枝陰影所落下的地點,就是藏寶地點。」他所描述的情形,幾乎就是「錢坑」寶藏的再版。

1795年10月,3位年輕伐木工人登上諾瓦史柯帝亞外海的一個小島——橡樹島。雖然橡樹島並沒有人居住,但自古就有傳說指出,島上埋有寶藏。這3個年輕人注意到島上有一棵大橡樹的樹枝被鋸掉。樹下的泥土有點凹陷,好像下面埋了一些東西。

3位年輕人第二天帶著圓鍬回到島上,開始挖掘。挖到10英尺深時,他們碰到了一塊橡木板。再往下挖,到20英尺深,又碰到另一塊橡木板。

他們一共挖了7天,每挖下10英尺,就會碰到東西擋住。挖到100英尺深時,這個坑裡突然湧入60英尺深的海水。從那時候到現在,一共有人作過15次的挖掘行動,共花費300萬美元,並有6個人在企圖到達「錢坑」坑底途中喪生。傳說指出,必須死掉7個人,才能揭開錢坑的秘密。

「錢坑」底下究竟是什麼東西?沒有人知道,但大家猜測紛紛:包括北車基德上尉的劫掠品、海盜寶藏、古印加帝國的黃金,等等。

第8處寶藏是要命的亞利桑納金礦。在亞利桑納州迷信山的某個地方,「迷失荷蘭人金礦」正等著你去開采。

18世紀40年代末期,一位名叫伯拉塔的探勘員在這個山區找到一處礦藏豐富的金礦,並且作下標記,從那時候起,很多尋寶人一直想要找出這處金礦,很多人因此葬身山區,有的則遭印第安人殺害。

後來,一位德國探礦員華茲終於找到這處金礦。知道金礦地點的還有華茲的兩位同伴,他們全被殺害了。據說,華茲經常到山上去個兩三天,回到鳳凰城老家時,總會帶回幾袋高品質的金礦。

1891年,華茲死於肺炎,據說他在臨終前畫了一張地圖。1931年,一位名叫魯斯的男子帶了一張地圖,進入迷信山山區,6個月後,有人在山內發現他的頭骨,頭上中了兩槍。1959年,又有3名男子在這處山區遇害。但這一切阻止不了尋寶人。很多尋寶人仍然不顧夏天華氏110度的高溫和兇猛的響尾蛇,冒險前往山區尋寶。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579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943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1583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485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1595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1242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1207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2456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1221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