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西班牙葡萄牙王室支持航海
㈠ 為什麼葡萄牙和西班牙走在新航路開辟前端
當時的造船大國
1 領土擴張和對東方產品的需求
資源短缺促使葡萄牙最早進行海外探險,進而帶動了西班牙的航海事業,這是傑里,本特利和赫伯特,齊格勒的《新全球史》的觀點。葡萄牙王國偏居伊比利亞半島一隅,土地貧瘠,葡萄牙人熱衷於尋找新資源和肥沃的土地,早在13世紀初,就遠離海岸來到大西洋的深海,尋找魚、原木和可以種植小麥的土地,以彌補國內資源的短缺。15世紀初期,葡萄牙佔有了馬德拉群島、亞速爾群島和維德角群島,西班牙佔有了加那利群島。在得到這幾個群島作為海上據點之後,葡萄牙、西班牙向海外發展更為積極。
葡萄牙、西班牙的擴張,還得之於當時東西方的經濟關系,即西方人對東方商品的依賴。也就是說。葡萄牙和西班牙的擴張,不能只靠它們本身的情況來說明。對十四五世紀的西方人來說,他們最需要的是東方的香料。因為肉食在中世紀西歐人的飲食中占較大比重,肉的儲藏主要靠鹽腌制。而香料(丁香、胡椒、肉桂、肉豆蔻、姜、辣椒等來自東方物產的總稱)則是很好的防腐劑和調味品。香料從東方運來經過許多中間環節,運到西歐後價格非常昂貴,這就促使西方人千方』百計地想另闢新的航路,直接到東方購買。當時的東方對西方人的吸引力,當然不限於香料。在西方人的心目中,東方是天堂般的、迷人的樂土,是他們追求黃金和發財的目的地。馬可,波羅寫下的游記在十四五世紀的西歐激起了人們對東方極其美好的想像,許多人都想到東方淘金。
2 各階層都捲入擴張,殖民探險成為舉國一致的追求
15世紀以來,伊比利亞國家的航海有一個基本特點,即航海並不是少數幾個人的活動,而是舉國一致的追求,因為對外擴張能夠給社會各個階層帶來利益,葡萄牙和西班牙的國王們可以藉此擴大領土,獲得更多財富,也可以把社會上那些心態不滿的人引向國外;貴族們可以得到搶劫、掠奪的機會;商人可以擴大市場,增加貿易量;普通百姓希望獲得一塊屬於自己的土地。教皇也支持擴張,希望在新征服的土地上擴大天主教的地盤和影響。在西歐諸國中,葡萄牙、西班牙的宗教熱情特別強烈,因為半島的大部分地區曾長期處於穆斯林的統治之下,即便到15世紀,南部的格拉納達仍是穆斯林的據點,穆斯林還控制著附近的北非海岸,於是,西歐基督教世界試圖聯合東方的非穆斯林國家,對穆斯林勢力形成夾擊之勢。
當時葡萄牙和西班牙的統治階級為什麼不通過加重剝削的手段增加自己的收入呢?這是因為歐洲中世紀各個階級之間的權利與義務比較固定,統治階級隨便加重下屬的負擔和對百姓的壓榨,往往會受到強有力地抵制和反抗。在這種情況下,統治階級要想獲得額外的好處,就得主要通過對外擴張的方式。葡萄牙歷史學家薩拉依瓦就曾提到,擴張運動是由於國內找不到有理想報酬的機會而引起的一場向國外遷移的運動。
㈡ 西班牙王室支持麥哲倫遠洋探險的原因
西班牙王室支持麥哲倫遠洋探險的原因有很多,比如說黃金、宗教等,但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希望麥哲倫遠航能給西班牙帶來更多的殖民利益,從而在這一點上超過主要競爭對手--葡萄牙,成為最大殖民強國。
33歲時,麥哲倫回到了家鄉葡萄牙。他向葡萄牙國王曼努埃爾申請組織船隊去探險,進行一次環球航行。可是,國王沒有答應,因為國王認為東方貿易已經得到有效的控制,沒有必要再去開辟新航道了。1517年,他離開了葡萄牙,來到了西班牙塞維利亞並又一次提出環球航行的請求。塞維利亞的要塞司令非常欣賞他的才能和勇氣,答應了他的請求,並把女兒也嫁給了他。
1518年3月,西班牙國王查理五世(即卡洛斯一世)接見了麥哲倫,麥哲倫再次提出了航海的請求,並獻給了國王一個自製的精緻的彩色地球儀。國王很快就答應了他。1519年9月20日,在國王的指令下,麥哲倫組織了一支五艘船組成的船隊,以特里尼達號為旗艦,另外還有聖安東尼奧號、康塞普遜號、維多利亞號和聖地亞哥號,准備出航。
㈢ 西班牙王室支持哥倫布遠航的政治、文化背景是什麼
哥倫布到西班牙後就開始活動,想從西班牙國王菲迪南德和皇後伊麗貝拉那裡得到支持,1486年5月,國王和皇後終於召見了他。由於他的忠厚、自信及豐富的地理知識,哥倫布給國王和皇後留下了很好的印象。西班牙很想在開辟東印度群島航路的競爭中擊敗葡萄牙,所以對哥倫布的計劃很支持,並責成一個由海員和學者組成的委員會進行研究。遺憾的是委員會辦事拖拉,到1488年還未做出任何決定,等得不耐煩的哥倫布又回到了里斯本,試圖從國王約翰那裡得到支持。可是,當時葡萄牙航海家巴托洛門·迪亞斯繞過非洲南端的好望角後勝利歸來。這樣國王約翰認為,東行到達亞洲的航路已通,於是對哥倫布的計劃就失去了興趣。
盡管哥倫布又向英國和法國國王提出了建議,但都失敗了。毫無辦法的他,只好等待西班牙的那個委員會的決定了。1490年,哥倫布的計劃不切實際的斷言終於被西班牙皇家顧問們宣布,但皇後仍然對此抱有信心。1491年一年新任命的委員會終於通過了哥倫布的東印度群島探險計劃。
多年的冷遇非但沒使他妄自菲薄,相反竟使他自信到了狂妄的程度。他提出在試航成功後任命他為海洋將軍和新領地的總督,親且要把將來全部殖民地收入的10%歸他所有。
這一要求遭到國王和皇後的斷然拒絕。幸虧一個替皇後管理個人財務的寵臣向皇後說明這次探險的代價比獲得的利益來說是微不足道的。1492年,同意哥倫布所提各項條件的正式文件終於簽定了。經過8年的挫折,哥倫布的計劃終於被採納了。
㈣ 為什麼西班牙和葡萄牙的貴族支持新航路的開辟
葡萄牙和西班牙在反抗阿拉伯人的斗爭中獨立,同時也學到了阿拉伯人的擴張精神和奴隸貿易。
最早航行於非洲海岸抓黑奴的,就是阿拉伯商人。阿拉伯人其實很會做生意,西班牙和葡萄牙人同樣。最早的殖民主義,其實是阿拉伯人在中世紀發明的,也正是奴隸貿易的原因,海上搞,陸上也搞,一大群突厥語系的中亞人和北亞人進入阿拉伯帝國,架空哈里發,最終惹來蒙古帝國的大軍摧毀了阿拉伯帝國。
今天的阿拉伯人,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在英美法面前都一副馴服的樣子,實力上也完全不對等,這只是因為以英國為首的帝國主義,不斷用槍炮徹底摧毀了其民族根性。冒險主義,戰斗精神,在絕對力量面前,不值一提。
西班牙和葡萄牙,雖然開辟新航路,但經濟模式仍然以農業為主,殖民地的掠奪,僅僅為王室貴族服務,落後的上層建築,遏制了經濟發展,當覺醒時,已經處於英帝國炮艦和法國陸軍的威懾下了。
㈤ 西班牙女王支持哥倫布航海的原因
哥倫布在1492年到1502年間在西班牙國王的資助下四次橫渡大西洋,到達美洲大陸,他也因此成為了名垂青史的航海家。
哥倫布是個義大利人,自幼熱愛航海冒險。實際上1491年,就已經沒人相信地球是個平面了,後來有人說他是為了證實「地圓說」才開始的航行,這種說法是錯誤的。一方面,地圓說的理論尚不十分完備,許多人不相信,把哥倫布看成江湖騙子。另一方面因為當時西方國家對東方物質財富需求除傳統的絲綢、瓷器、茶葉外,還有亞洲的高利潤的香料貿易。
哥倫布為了實現自己的計劃,到處游說了十幾年。直到1492年,西班牙女王伊莎貝拉慧眼識英雄,她說服了國王斐迪南二世,使哥倫布的計劃才得以實施。因為西班牙王室看到了有可能在與對手的有關亞洲的高利潤的香料貿易的競爭中取得先手的遙遠但美好前景。
其實,西班牙女王支持哥倫布,恰恰是缺乏必要的地理知識。在哥倫布發現美洲之前,葡萄牙人已經控制了從非洲好望角直達印度的航路,葡萄牙人經過精密的計算發現,其實從歐洲到達亞洲東方的最近的路途就是他們控制的航線,這也是葡萄牙人拒絕支持哥倫布的原因。這里就有了很大的巧合,歷史的必然就在這種偶然中產生了。當然也有觀點認為,哥倫布恰恰清楚葡萄牙人的航路是通往東方的要道,但是葡萄牙人已經牢牢控制了這里了,他只有重新選擇一條新的道路。
哥倫布曾經游說過英國、法國、義大利和葡萄牙,但都被拒絕,拒絕的原因除了上面所述,就是因為哥倫布提出一些過分的要求,例如他要求」航海司令「的頭銜,10%的戰利品回報,並且要求將他發現的每個國家的總督權過繼給他的後代。開始的時候西班牙女王伊莎貝拉也同樣拒絕了他,但她卻指定了一個皇家委員會考慮哥倫布的計劃,並同時決定將哥倫布納入皇家供奉。直到6年後也就是下文所說的1492年才發了批文。
1492年8月3日,哥倫布受西班牙女王派遣,帶著給印度君主
和中國皇帝的國書,率領三艘百十來噸的帆船,從西班牙巴羅斯港揚帆出大西洋,直向正西航去。經七十晝夜的艱苦航行,1492年10月12日凌晨終於發現了陸地(屬於中美洲加勒比海中的巴哈馬群島,他為它命名為聖薩爾瓦多)聖薩爾瓦多便是救世主的意思,這個救世主拯救了剛剛興起的歐洲,但是也許在改變歷史的同時,也給其他大洲帶去了災難。
㈥ 為什麼西班牙王室會支持哥倫布的航行
主要是因為地中海的傳統的商業命脈掌握在奧斯曼人的手裡.當時西班牙剛剛統一,並進行了一場大傷元氣的內戰,還驅逐出了穆斯林們在伊比利亞的最後統治,國家急需要資金來恢復各行業.所以他們支持了哥倫布的航行
當然,除此以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葡萄牙人為大航海做出了很大的努力,因為婚姻問題剛和葡萄牙國王阿方索五世進行過戰爭的西班牙王室伊莎貝拉女王和裴迪南國王甚至願意動用自己的財富來鼓勵哥倫布的航行
㈦ 15—16世紀,葡萄牙、西班牙等西歐國家紛紛進行遠洋探險」;原因是什麼新航路的開辟帶來了哪些影
新航路開辟的原因在15~16世紀之交,西歐各國本想探尋通往東方的航線,經過一系列航海探險活動開辟了通往印度和美洲等世界各地的航路,這些航路通常被叫做新航路。新航路的開辟絕非偶然,它有著深刻的經濟根源和社會根源,還有一定的宗教根源和思想根源,且主客觀條件已經完全具備。
第一、 歐洲資本主義萌芽的發展和隨之而來的「尋金熱」是新航路開辟的經濟根源和社會根源。
15世紀以後,西歐各國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萌芽已經產生並初步發展。作為商品交換的支付手段的貨幣,不僅取代土地日益成為社會財富的主要象徵,而且成為衡量社會地位和權力的重要標志。15世紀改行金本位制以後,黃金成為國內外貿易的惟一支付手段,需求量急增。當時歐洲人渴望得到黃金,加上《馬可·波羅行紀》在歐洲的影響,西方人認定只有到中國等東方國家才可以實現他們的「黃金夢」。恩格斯深刻指出:「葡萄牙人在非洲海岸、印度和整個遠東尋找的黃金;黃金一詞是驅使西班牙人橫渡大西洋到美洲去的咒語,黃金是白人剛踏上一個新發現的海岸是所要的第一件東西。」 可見,新航路的開辟是資本主義進一步發展的需要,歐洲人對黃金的貪婪追求,從本質上反映了資本主義對於掠奪財富和加速資本原始積累的迫切要求。
第二、 商業危機是新航路開辟的直接原因。
早在15世紀前,歐洲和亞洲就有貿易往來。地中海東岸是東西方貿易的中轉站。當時東方的香料、絲綢等在歐洲市場很受歡迎,是上流社會的生活必需品。但經過阿拉伯人和義大利人的轉手,價格一抬再抬成為昂貴的奢侈品。當時的東西方貿易基本上被義大利人和阿拉伯商人所壟斷。更嚴重的是,1453年奧斯曼帝國控制了亞歐商路的樞紐。土耳其人的橫征暴斂使正常的商業秩序遭到破壞,傳統的東西方貿易幾乎中斷。東方運到歐洲的商品急劇減少,價格迅猛上漲。歐洲上層社會只得不惜高價采購,導致貿易嚴重入超,貴金屬大量外流。這迫使西歐各國紛紛採取行動,企圖另闢蹊徑尋找一條繞過地中海通達東方的新航路。
第三、 弘揚、傳播基督福音和文藝復興時期的人文主義思潮是新航路開辟的宗教根源和思想根源。
弘揚和傳播基督福音於全世界,是西歐民族國家支持哥倫布西航「前往中國」的重要原因。哥倫布就是個狂熱的督基教徒,他自認為「他所作的一切都是上帝安排的」。他在探尋新航路的始終,都滲透著濃厚的宗教情緒。當時社會盛行的人文主義思潮,激勵了西歐人的進取精神,鼓勵他們向海外傳播和擴大基督教影響、勇於開拓進取去挑戰並征服自然,大膽地追求財富並實現個人價值,特別是探尋新航路和從事冒險事業。
第四、 歐洲生產力的發展、科技技術的進步和皇室的支持,使新航路開辟的主客觀條件已經具備。
開展大規模的航海探險活動必須要有一定的物質條件作為支撐。中國發明的羅盤針,經阿拉伯人西傳後於14世紀時在歐洲普遍使用,使航行不致迷失方向。歐洲的造船技術當時有了很大進步,出現了新型的多桅多帆、輕便快速的大船。此外,當時歐洲流行地圓學說,繪制地圖的技術很先進。所有這些,構成了開辟新航路的客觀條件。同時開辟新航路的主觀條件也已經具備。15世紀末,西班牙和葡萄牙都已經完成政治上的統一和中央集權的過程,專制王朝和社會各階層都渴望開辟新航路。政府為了發展貿易、改善經濟狀況和擴大版圖,大力支持開辟新航路的活動,不少封建貴族成為探險者。 二、 新航路開辟的經過1.葡萄牙人迪亞士
1487年—1488年,迪亞士在葡萄牙王室的支持下,率領三艘輕便帆船抵達非洲最南端的海角,後將其命名為好望角(GoodHope)。路線:葡→非洲西海岸→非洲最南端好望角。
2. 義大利人哥倫布
1492年,哥倫布開辟了通往美洲的新航路,西班牙王室支持了這次航行。這次航行到達美洲。路線:西班牙→大西洋→美洲西印度群島(發現「新大陸」)
3. 葡萄牙人達·伽瑪
1488年,葡萄牙人迪亞士率領船隊抵達非洲西南端的好望角。1497~1498年,達·伽瑪開辟了歐洲從海上直通印度的新航路。達·伽馬繞過好望角到達印度。葡萄牙王室是他們遠航的支持者。
路線:葡→非洲西海岸→大西洋→非洲最南端好望角→非洲東海岸→印度洋→印度。
4. 葡萄牙人麥哲倫
1519~1522年,麥哲倫完成穿越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再返回歐洲的環球旅行。西班牙王室支持了這次航行。這次航行證實了地圓學說。
路線:西班牙→大西洋→南美洲東海岸→麥哲倫海峽→太平洋→菲律賓群島→印度洋→好望角→大西洋→西班牙。 [編輯本段]三、 新航路開辟的影響其一,新航路的開辟引起了「商業革命」。
商業革命的表現為世界市場的擴大,流通商品種類的增多和商路貿易中心轉移。 新航路開辟以後,世界上原來互相隔絕的地區溝通起來,這可以說是世界各個地區之間聯系加強的第一步。於是,歐洲同非洲、美洲和亞洲之間的貿易日益發展,世界市場擴大了。世界市場的擴大也意味著新的產品越來越多地出現在各國的市場上,特別是美洲的許多農產品傳播到歐亞大陸。隨著新航路的開辟,世界貿易的中心從地中海沿岸轉移到大西洋沿岸。義大利的威尼斯、熱那亞等商業城市衰落了,代之而起的是里斯本、塞維爾等城市。北海兩岸的港口更是後來居上,越來越占據海上貿易的中心地位。
許多新的商品如美洲的煙草,可可和中國的茶葉等出現在歐洲市場上,香料等傳統商品的交易量更是成倍上升。同時,市場的擴大有力的刺激了西歐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發展。為了控制國外貿易,英、法、荷等國建立了一批特權貿易公司,如英國的東印度公司就負有軍事政治等職責。權貿易公司的活動推動了西歐資本原始積累的進程。新航路開通後,大西洋沿岸取代地中海區域成為歐洲商路的貿易的樞紐。葡萄牙的里斯本、西班牙的薩維利亞、尼德蘭的安特衛普和英國的倫敦等逐漸成為國際貿易中心。
其二,新航路開辟的另一個後果是引起「價格革命」。
價格革命的表現是:美洲的白銀大量流入西班牙,再從西班牙流向熱那亞,最後甚至流入奧斯曼帝國。在白銀向東流動時,所經地區物價迅速上漲,貨幣貶值。物價猛漲對歐洲國家的社會發展產生深遠影響。 價格革命促進了歐洲國家階級關系的變化。一是按傳統方式收取定額貨幣地租的封建地主,他們的實際收入因貨幣貶值而減少,陷於貧困破產;二是手工工場主、資本主義農場主和新貴族獲利很大。他們既能夠更廉價地購買勞動力,又有大量產品待價而沽。可見,價格革命有力地加速了封建制度的衰落和資本主義的發展。但是價格革命對西班牙所起的作用卻不同。16世紀前期,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推行稱霸歐洲的政策,將巨額財富用於軍事和政治活動;西班牙貴族為了追求奢侈生活,大肆揮霍,導致從美洲殖民地運回的金銀很快就轉到其他國家的供貨者和債權人手中的局面。西班牙進行的殖民活動,在很大程度上只能為他人做嫁衣。它從殖民地掠奪的財富,並未轉化為工業資本,而是輾轉流入英法等國後才轉化為資本。
其三。新航路的開辟證明了地圓學說。
其四,新航路的開辟為世界市場的形成准備了條件。
世界由此開始打破以往孤立封閉的狀態,增強了聯系,逐漸開始了的一體化過程。
其五,早期的殖民活動與掠奪也隨新航路的開辟而開始。
以西班牙,葡萄牙為首的殖民帝國對亞非拉各國進行了早期的殖民擴張,西方殖民時代就此開始。
其六,新航路的開辟促進了商品經濟的發展
封建制度隨著新航路的開辟而加速了它的衰落,資本主義也隨之加速興起,他們共同促進了商品經濟的發展。
其七,新航路開辟後,各個地區各個民族之間的聯系日益緊密。
㈧ 新航路的開辟有什麼歷史原因
1500年前後的新航路開辟(地理大發現),使世界歷史進入了一個新的時期。美洲大陸的發現以及麥哲倫的環球航行使世界開始連成一個整體。那麼是什麼原因促使這些航海家們去開辟新航路呢?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分析。
再有,新航路的開辟還有來自傳播天主教的精神動力,特別是對於開辟新航路的先行者西班牙和葡萄牙來說,鑒於曾經被穆斯林統治過的歷史,他們更迫切希望通過傳播天主教來與伊斯蘭教這個宿敵對抗,更不用說此時的穆斯林勢力在西亞、北非不斷壯大。當然,西班牙與葡萄牙王室對航海家們的支持也是新航路開辟的重要條件。
除此之外,新航路能被發現還離不開當時歐洲已經具備的進行遠洋航行的條件。這包括地理知識進步和地圓學說的流行,人們已經相信向西航行同樣能找到去往東方的航路。航海技術與造船技術的進步也是重要條件,當時的歐洲已經能造出適合遠洋航行的多桅帆船,中國和阿拉伯的羅盤針的傳入也為開辟新航路的探險家們提供了重要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