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西哥灣是什麼的發源地
A. 墨西哥是哪一個國家
國名】墨西哥合眾國(The United States of Mexico,Los Estados Unidos Mexicanos)。
【面積】19萬多平方公里。
【人口】約8700萬。其印歐混血種人佔90%,印第安人約1000萬,外國僑民19萬。官方語言為西班牙語。居民中92.6%信奉天主教,3.3%信奉基督教新教。
【首都】墨西哥城(CiudaddeMexico)。
【時差】比北京晚14-16個小時。
【貨幣】墨西哥比索(大置於美元的匯率相當)。
【氣候】墨西哥位於北美大陸南部。北鄰美國,東南與瓜地馬拉和貝里斯毗鄰;南瀕墨西哥灣和加勒比海。西南瀕臨太平洋。土地面積的5/6是高原和山地,平均海拔約1800米。沿海有眾多的島嶼。終年氣候溫和,年平均氣溫在20℃左右。
【經濟】墨西哥國民生產總值居拉美第二位(次於巴西),世界第十三位。2001年墨西哥吸收外資247億美元,占拉美吸收外資總額的三分之一,位居第一。墨西哥的工業門類比較齊全,但發展不平衡,製造業占首要地位,主要有造紙、木材、化工、紡織、化肥、汽車製造、食品飲料等。石油和石油化工工業近年來發展迅速。80年代以來原油產量佔世界第四位,石化企業規模居世界前十五名,為國民經濟的主要支柱。
【旅遊】墨西哥是印第安人古文化中心之一。聞名世界的古瑪雅文化、托爾特克文化和阿茲台克文化均為墨西哥印第安人創造。這里氣候宜人,風光秀麗,名勝古跡甚多。前來旅遊的人每年已300~400萬人次之多,所創產值占國民總產值的56%,居世界前五位。到墨西哥旅遊,首先要去游舉世聞名的旅遊聖地墨西哥城,這里的主教座堂、阿茲特克大神廟遺址、加里波的廣場、查普爾特佩克森林公園、查普爾特佩克城堡、玫瑰區、奎庫爾科金字塔神廟均較著名。
【美食】在當今世界權威美食家的眼中,墨西哥菜餚是和法國、印度、中國和義大利菜齊名的世界五大菜系之一。
海鮮:墨西哥菜餚的特色就是口味濃厚、色彩絢麗。拿ceviche來說,它是一種鮮為人知的墨西哥美味。當地人把剛捕撈的各種海鮮浸泡在胡荽汁和酸橙汁中,用純天然的方法腌制而成。還有一種口味獨特的pipianes,它的調味汁取自花生、南瓜子和辣椒。也許想像不到,一種叫莫力的調味香辣醬,完全繼承了十七世紀的一個復雜的異域菜譜,它需要混和100多種原料才能製成它那特有的口味和誘人的深棕色,因而製作美味的莫力醬成了廚師們一顯身手而又頗費氣力的工作。
辣椒:墨西哥是辣椒的發源地,全球約一半辣椒都生長於墨西哥境內,紅的、黃的、青的、綠的應有盡有。墨西哥不僅是天下第一辣國,而且它的辣椒是世界上第二辣的辣椒,過百種的辣椒,新鮮同曬乾的名稱各有不同,炮製方法亦多不勝數,如用於腌肉、煲湯、燒烤、沙律、糖果、飲品都有,真可謂是無所不辣。
玉米:玉米一直是墨西哥食品中的主角。而以玉米為原料製成的餅也是墨西哥最基本、最有特色的食品。這是一種用玉米煎制的薄餅,煎好後形成一種荷包狀,硬硬的,脆脆的,吃的時候顧客可根據自己的喜好加入碳烤的雞肉條或是牛肉醬,然後再加入蕃茄、生菜絲、玉米餅起司等等配料,看上去顏色格外豐富,包好以後,放入嘴中一咬,外面脆生生的,而裡面卻有香、辣、酸、甜各味俱全,剛柔相濟、多味混雜,真叫人「愛不釋口」。此外,還有一種玉米餅,形狀要小些,吃的時候,沾著各式各樣的墨西哥醬吃。當然,這些醬汁九成以上是辣椒和番茄調制而成的,有的在裡面還加入了芒果,有一種天然的香味。
牛扒:通常在餐館里吃的牛扒,多數人是不加任何調料的,有時頂多加一點鹽。不過墨西哥的牛扒卻不一樣,它是先用辣椒、鹽等調料腌制好的,煎好後,即使不澆汁也非常夠味。值得一提的是,人們通常認為紐西蘭的牛肉是上品,其實墨西哥的牛肉與紐西蘭的牛肉也不相上下,滑嫩清香。
豆食:和玉米一樣,豆類食品也是墨西哥飲食中很重要的原料。墨西哥人很喜歡吃豆子,也發明了許多豆類食品的做法,比如辣豆燒牛肉、涼伴青豆等等。
龍舌蘭酒:龍舌蘭對於墨西哥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龍舌蘭葉可以造紙,而龍舌蘭的花朵十分尖銳,據說可以當作武器。而如今,龍舌蘭最重要的作用是製造龍舌蘭酒(T equila)。用龍舌蘭葉釀製成的龍舌蘭酒是墨西哥一大特產。龍舌蘭酒的度數比較高,喝起來會有一些辣辣的而帶香甜的感覺繞於舌尖,纏綿於喉。
B. 大西洋深入北美大陸東南部的海灣
墨西哥灣
因瀕臨墨西哥,而得名墨西哥灣。海灣的東部與北部是美國,西岸與南岸是墨西哥,東南方的海上是古巴。墨西哥灣經過佛羅里達海峽進入大西洋;經過尤卡旦海峽與加勒比海相連接。面積約150萬平方公里。平均水深約1500米,最深處超過5000米。
海灣沿岸曲折多灣,岸邊多沼澤、淺灘和紅樹林。海底有大陸架、大陸坡和深海平原。北岸有著名的密西西比河流入,把大量泥沙帶進海灣,形成了巨大的河口三角洲。在尤卡旦海峽,有一條海檻,位於海面下約1600米深,作為墨西哥灣和加勒比海的分界。
墨西哥灣位於熱帶和亞熱帶,高溫多雨,8月份氣溫最高,可達28℃以上;2月氣溫最低,北部約12℃,南部達22℃。冬季常有偏北大風,夏季常遭台風襲擊。降水量多,年平均達1500豪米左右。
墨西哥灣匯聚了北赤道洋流和南赤道洋流的一部分,還接納了被信風不斷驅趕進來的大西洋暖水,使灣內水位比附近海面高得多,海灣變成一個巨大的熱水庫。灣內暖水從佛羅里達海峽流出,成為墨西哥暖流的重要源地。灣流是世界第一大暖流,它攜帶的熱水水量是世界所有河流總量的120倍。據估計,灣流每年向西北歐海岸輸送的熱量,每公里約相當於燃燒600萬噸煤炭所放出的熱量,使西北歐地區的氣候變得溫暖濕潤,冬無嚴寒。大西洋西部的墨西哥灣,給大西洋東岸的歐洲,帶來了這么大的恩惠,原先他們自己是不知道的。後來,在20世紀初,才被海洋學家解開這個謎。
墨西哥灣的潮汐,是每天一漲一落的全日潮;潮差一般很小,只有在台風季節,潮水受台風的驅趕,引起海水陡升,成為風暴潮,水位有時高達5米,會對沿岸窪地造成威脅,特別是灣北岸的風暴潮較多。
墨西哥灣沿岸的佛羅里達半島,南北長600多公里,東西寬200公里。西班牙人彭賽·德·雷翁發現時,看到半島鮮花盛開,絢麗多彩,他便起名為「佛羅里達」,西班牙語意思是「鮮花」。這里是美國最溫暖的地方,最冷的冬季也只有15℃,是避寒和游覽的勝地。尤卡旦半島的瑪雅山地,曾是印第安文化的發源地。這里保存有巨大的金字塔,可與埃及的金字塔相媲美。
1.墨西哥灣是海灣,是墨西哥和佛羅里達半島、南美洲之間的海域。
2.尤卡坦半島是陸地,是墨西哥大陸上伸向墨西哥灣的部分。
3.有這種說法,認為流星撞擊在墨西哥灣附近,引起劇烈的火山噴發和森林火災,同時大量的灰塵和有毒氣體進入大氣,從而導致環境的變化,致使恐龍的滅絕。
大西洋伸入北美大陸東南部的一個海灣。位於墨西哥、美國和古巴之間。呈半圓形,東西長約1609千米,南北寬約1287千米,面積154.3萬平方千米,是僅次於孟加拉灣的世界第二大海灣。平均深度1512米,最大水深5203米。墨西哥的尤卡坦半島和美國的佛羅里達半島環抱海灣灣口,古巴島伸居灣口中部,把灣口分為佛羅里達海峽和尤卡坦海峽,成為墨西哥灣連接大西洋和加勒比海的水道,在航運貿易、戰略上具有重要意義。海灣北部和西北部有密西西比河和格蘭德河,每年帶來大量泥沙,在河口形成巨大三角洲,密西西比河三角洲外還有水下沖積扇。沿海多沙質海岸,有沙嘴、沙洲、沙堤,沙堤與海岸間還形成一系列潟湖和小灣。海灣大陸架較寬,除西側較窄外,一般都在200~280千米。北部和西北部大陸架上蘊藏著豐富的石油和天然氣資源,業已開采。海灣表層水溫較高,夏季最熱月為29℃,冬季最冷月為20~24℃,比同緯度大西洋的水溫高2~3℃,這是海灣地處熱帶和副熱帶、深居內陸以及赤道暖流流入的結果。海水鹽度為36~36.9。加勒比海暖流穿過尤卡坦海峽流入墨西哥灣中形成順時針洋流,從佛羅里達海峽流出進入大西洋,成為灣流的起始段。墨西哥灣沿岸有休斯敦、新奧爾良、坦帕、坦皮科、哈瓦那等重要港口
C. 墨西哥灣深水勘探概況是什麼
墨西哥灣是世界深水油氣勘探和開發的「金三角」之一。近半個世紀以來,墨西哥灣已逐漸成為重要的石油天然氣來源地,隨著該地區近岸水域和淺水水域油氣產量的下降,石油公司開始將目光轉向開發分布在水深1000ft(305m)或更深水域的油氣資源。墨西哥灣地區已經成為全球石油工業在深水領域開展油氣勘探開發的焦點。
1975年Shell公司在位於密西西比峽谷水深約313m處發現了Cognac油田,揭開了墨西哥灣深水油氣勘探的序幕。墨西哥灣的Trident油田最大鑽井水深現可達到3272m。截至目前,墨西哥灣深水油氣總儲量約為43.636×108m3。其中美國墨西哥灣深水區為29.256×108m3,墨西哥國墨西哥灣深水區為14.38×108t。
美國墨西哥灣:美國將其轄區內的墨西哥灣盆地按深度分為「淺水區」(<305m)和「深水區」(>305m)兩部分。美國墨西哥灣的大氣田多位於深水區。Thunder Horse油田是1999年發現於墨西哥灣的一個大型深水油田;Tiber油田是位於美國墨西哥灣Keathley峽谷102區塊的「巨型」深水油田,由英國石油公司於2009年9月發現。
1995年墨西哥灣石油原始可采儲量為16.82×108t,天然氣儲量為4.06×1012m3,到1996年美國的新增石油儲量主要來自墨西哥灣油氣區。1999年在墨西哥灣深海區水深1850m處發現了雷馬油田探明儲量為1.03×108t石油和215×103m3天然氣,估計總可采儲量超過1.37×108t油當量。
2001年美國墨西哥灣深水區的年產油量(271×106bbl)首次超過淺水區(252×106bbl),之後淺水區的產油量逐年遞減,而深水區逐年增加。2007年深水區和淺水區的年產油量分別為328×106bbl和140×106bbl,深水區的石油和天然氣產量分別佔美國墨西哥灣總產量的70%和36%。
美國墨西哥灣99%的探明儲量位於中中新世以及更年輕的地層中,油氣總量為621×108bbl(98.739×108m3),其中水深大於1000ft(305m)的深水區油氣當量為184×108bbl(29.256×108m3)。
自1975年以來,美國在墨西哥灣深水區(>305m)共發現285個油田;1995年墨西哥灣共發現899個油氣田;2000—2004年間,墨西哥灣深水區(>305m)共獲得50個油氣發現,包括28個1000m以上的超深水發現;在2000—2007年間總共發現了6個大型油田。2008年的勘探活動獲得了15個新的深水發現,其中有5個新發現位於水深超過1524m(5000ft)的水域。
進入21世紀以來,美國在墨西哥灣地區的油氣勘探開發活動更加活躍,鑽井數量持續增加,2001年已達968口。2008年3月10日,美國墨西哥灣區塊的租賃吸引了37億美元的投標資金,有603個區塊獲得了投標,其中69%的區塊位於深水區。之後,在2008年8月和2009年3月的投標活動中,深水區的區塊的比重都超過了70%。
墨西哥國墨西哥灣:相比較美國的墨西哥灣油氣勘探開發活動而言,有關墨西哥在墨西哥灣油氣勘探和儲量的數據較少,這部分的主要內容來自墨西哥能源部2007年和2008年的兩個報告(SENER,2007,2008)。SENER(2007)的報告中將其墨西哥灣轄區>500m的區域統稱為墨西哥灣深水區,而其傳統的Burgos、Tampico-Misantla、Veracruz和Southeast盆地分別包括了陸上和陸架淺水區部分。根據這一劃分方案,SENER(2007)預測墨西哥灣>500m深水區(面積約57.5×104km2)的石油儲量約為300×108bbl,占墨西哥石油總儲量的55%。墨西哥國墨西哥灣主要的大型油田有坎塔雷爾油田(Cantarel1)、Ku-Zaap-Maloob(KUZAMA)油田、Sihil油田等,其中坎塔雷爾油田(Cantarel1)是世界級的巨型油氣田。
美國墨西哥灣深水區油氣儲量和產量變化圖
據墨西哥本國統計,截至2007年底,墨西哥的石油探明儲量為14.38億噸,居世界第16位,天然氣的估計探明儲量為3679億立方米,居世界第35位。2008年,墨西哥能源部為了方便對其轄區海域內油氣勘探開發活動的行政管理,將其產油區(包括陸地和海上部分)分別劃分為北部區域(包括傳統的Sabinas、Burgos和Tampico-Misantla含油氣盆地以及部分海上區域)、南部區域(以Veracruz和Southeast盆地為主)、東北海區(以Cantarell產油區為主)和西南海區(除上述區域海上部分的以外區域)。其中,2007年東北和西南兩個海區生產的原油總量為1099.8×106bbl,約占墨西哥石油總產量的98%。因此,墨西哥在墨西哥灣油氣勘探開發的總趨勢也是由傳統的陸上油田向墨西哥灣深水區進軍。
對墨西哥灣異地鹽下深水砂岩儲層的勘探是北美油氣勘探的一個新領域。鹽下勘探的主要區域為南路易斯安那大陸架,區域上該勘探帶位於一系列的陸內鹽盆地(東得克薩斯、北路易斯安那和密西西比鹽盆地)和得克薩斯—路易斯安那斜坡之間。
對鹽下區帶的鑽探活動始於上個世紀80年代早期,第一口鹽下發現井由Exxon公司在Mississipi峽谷211-1井鑽於1989年底至1990年初,鑽穿了3000ft(990m)的鹽層。Exxon公司報告中的總儲量為1×108bbl甚至更多。該遠景區在4400ft(1300m)深的水下,截止1997年已有超過30口井以鹽下區帶為目標,共有8個發現,其中至少有3個具有商業價值。根據至少25個的重要油田數據信息估計,鹽下區帶潛在的儲量為12×108bbl的油和15×1012ft3的天然氣。
近幾年勘探界已認識到鹽下構造大而簡單,與陸棚比較相似,建立了合理的深水地質模型,採用超深鑽井技術鑽了15口探井,成功率達到33%~50%,於1999年發現了Crazy Horse油田,估計可采儲量為10×108bbl,是迄今墨西哥灣深水勘探最重要的發現。之後又有一批大的發現,估計儲量達15×108bbl。另外,1991年在墨西哥灣中心Atwater峽谷63區塊沒有發現中新世香普蘭統鹽圈閉,1999年在該區塊有效應用三維地震數據後,初步界定為鹽核背斜圈閉。相似鹽核背斜在Green峽谷密西西比扇體褶皺帶區已被證實有油氣存在。2000年第一季度Texaco和Agip合鑽的Champlain井證實,Atwater峽谷63區塊中新世中期發育的優質砂岩中有較好的油氣存在。
D. 北美洲最古老的國家墨西哥
墨西哥(英語:The United States of Mexico,西班牙語:Los Estados Unidos Mexicanos)位於北美洲,北部與美國接壤,東南與瓜地馬拉與貝里斯相鄰,西部是太平洋和加利福尼亞灣,東部是墨西哥灣與加勒比海,首都為墨西哥城。
墨西哥是一個自由市場經濟體。
墨西哥經濟實力排名美洲第四,世界第十三。墨西哥擁有現代化的工業與農業,首都及最大城市是墨西哥城。
墨西哥是美洲大陸印第安人古老文明中心之一。聞名於世的瑪雅文化、托爾特克文化和阿茲特克文化均為墨西哥古印第安人創造。公元前興建於墨西哥城北的太陽金字塔和月亮金字塔是這一燦爛古老文化的代表。太陽金字塔和月亮金字塔所在的特奧蒂瓦坎古城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宣布為人類共同遺產。
墨西哥古印第安人培育出了玉米,故墨西哥有「玉米的故鄉」之稱。墨西哥在不同歷史時期還贏得了「仙人掌的國度」、「白銀王國」、「浮在油海上的國家」等美譽。
E. 關於墨西哥的常識有哪些
國名:墨西哥合眾國(The United States of Mexico)
首都:墨西哥城
面積:196.4375萬平方千米
人口:105億(2004年)
民族:90%以上人口為印歐混血種人。印第安人約1000萬。外國僑民19萬。
語言:西班牙語
貨幣:墨西哥比索
國家地理
墨西哥位於北美洲南部,北鄰美國,南接瓜地馬拉和貝里斯,東臨墨西哥灣和加勒比海,西南瀕太平洋。內陸為墨西哥高原,高原南部有一條東西向的火山帶,有若干海拔3000米以上的火山。奧里薩巴火山海拔5700米,為全國最高峰。位於中部米卻肯州的帕里庫廷火山,於1943年2月20日開始噴發。主要河流是北布拉沃河、烏蘇馬辛塔河、格里哈爾瓦河、萊爾馬一聖地亞哥河、巴爾薩斯河等。查帕拉湖為最大湖泊。墨西哥資源豐富,銀、螢石、天青石產量均居世界第一位,鉍、石墨產量居世界第二位。銻、砷、硫黃產量居世界第三位。墨西哥氣候復雜多樣,高原地區終年溫和。西北內陸為大陸性氣候,沿海和東半部平原屬熱帶氣候。
墨西哥國名的由來
源於「墨西特里」,它是印第安人一個最大部落阿茲特克人的太陽神和戰神。阿茲特克人認為,部落興旺都是墨西特里賜予的。為了得到太陽神的庇護,就把「墨西特里」作為國名,後逐漸演變。把「特里」去掉,加上「哥」就成了「墨西哥」,意思是「戰神指定的地方」。
墨西哥城
墨西哥的首都,全國政治、經濟、文化和交通中心,美洲最古老的城市。為世界第二大城市。面積1525平方千米。位於中央高原南側海拔2238米的墨西哥谷地,是古代阿茲特克文化發源地,位於第一街的女神紀念柱是該城中心的標志性建築。此外,市裡還有眾多的金字塔、圖書館、博物館和劇場等。墨西哥城裡的國立自治大學是拉丁美洲最古老、最大的高等學府。
聖弗朗西斯科山岩畫
聖弗朗西斯科山岩畫是墨西哥境內至今發現的規模最大的古老岩畫群。岩畫被繪制在聖弗朗西斯科山的眾多洞窟內。掘考證,這些岩畫洞窟有的是墨西哥遠古時代人類的居所。有的是用於祭祀的場所,有的是捕獲動物的陷阱。岩畫畫面大部分是人與動物的圖案。有些圖案的大小與實物相等。在岩畫中經常可以看見攜帶武器的人,據推測,描繪的可能是戰斗或狩獵場景。岩畫所描繪的動物中有美洲獅、大山貓、鹿、龜、魚等。其中有好幾種動物現已在下加利福尼亞半島銷聲匿跡。這些岩畫形象逼真、繪制精細,極具藝術價值。聖弗朗西斯科山岩畫對於研究墨西哥史前土著居民的歷史文化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太陽金字塔
太陽金字塔是特奧蒂瓦坎古城遺址最大的建築,大約建於2世紀。它坐落在被稱為「死亡大道」的古城中央大道東側。太陽金字塔用土和石頭堆砌而成,高65米,南北長222米,東西寬225米。4個坡面從底部到頂端共有5層,總體積約為100多萬立方米。當時的特奧蒂瓦坎人並沒有掌握鐵制工具。可以想像工程是何等艱巨。金字塔的四面都有階梯直達頂部。四面正對著東南西北四個方向。中午太陽的光芒直射塔頂;傍晚,太陽正好在它的西邊落山。金字塔的頂部原有一座太陽廟。現已完全毀壞。現在的大金字塔就是在這座金字塔的基礎上建成的。在太陽金字塔側旁的廣場北端。有一座華麗的太陽宮。是太陽金字塔最高祭司的宮殿,宮殿內的壁畫是古城遺跡中迄今發現的最精美的壁畫之一。
蝴蝶谷
蝴蝶谷是墨西哥著名的旅遊勝地。每年11月至次年3月間都會有數百萬只五顏六色的蝴蝶從加拿大南部和美國東北部山區飛到這里。這些漫天盤旋飛舞的五彩蝴蝶宛如彩雲飄盪在山谷間,谷中樹木上落滿了彩蝶。像披上一層美麗的輕紗。彩蝶飛舞時,其翅膀因不停拍擊而發出陣陣聲浪,景色壯麗而神奇。蝴蝶谷中漫山遍野停滿了各種各樣鮮花般的蝴蝶,在這些彩蝶中。一種被當地人稱為「君主」的蝴蝶最為美麗。彩蝶為了躲避北美冬天的嚴寒,要在谷中停留4個多月,並同時完成交配、產卵、養育後代等任務,當第二年北美氣候轉暖時,新成熟的一代在雌蝶的帶領下,這支浩浩盪盪的隊伍,經過長達5000千米的遷徙飛行,又回到北美。蝴蝶谷以其獨特的魅力,每年吸引世界各地的遊客前來觀光。
F. 美洲文明的發源地是哪
印加,與瑪雅,阿茲特克並稱美洲三大文明 印第安人的一支阿斯特克人創造的文化 ,繁榮期在15—16世紀。阿斯特克人的故鄉在墨西哥西北部的阿斯特蘭島。據說戰神兼太陽神威濟羅波奇特里告訴他們,一隻鷹站在仙人掌上食蛇的地方就是他們的新居住地。1325年,他們在酋長特諾克率領下來到特斯科科湖中的兩個小島上,建立特諾奇蒂特蘭城,稱新居住地為墨西哥。「墨西哥」意思是「戰神指定的地方」,因為威濟羅波奇特里又名墨西特利,鷹吃蛇圖案成了今墨西哥的國徽。15世紀初,墨西哥開始向外擴張,征服鄰近部落。蒙特祖馬二世(1475—1520)時期達到極盛,擴張領土到墨西哥灣、瓜地馬拉和太平洋沿岸。墨西哥貴族向被征服者徵收金銀、玉石、皮毛、可可和蜂蜜,私有制和階級分化日益明顯,形成早期奴隸制國家。阿斯特克人以農業為主,種植玉米、甘薯、棉花、番茄和豆類,還知道施肥和灌溉,產量較高。他們能對1200種植物進行分類。手工業比瑪雅進步。他們在製造銅器和陶器、鑄造和壓制金器以及用寶石和羽毛鑲嵌裝飾品方面顯示的高超技藝,使16世紀的歐洲人感到驚異。首都特諾奇蒂特蘭有一座大市場,定期舉行貿易,一般以物易物,偶爾以可可豆、細金砂作交換媒介。阿斯特克人擅長建築,用不到200年的時間把首都建成一座布局整齊、氣勢宏偉的城市。城中央是供奉戰神的大廟,廟基是一座高35米的巨型金字塔,兩邊各有120層階梯。大廟附近還有許多廟宇(全城有40座廟宇)、宮殿和貴族的宅第,大都飾以羽蛇浮雕,修有亭台花園,兩條大道縱橫交叉,把全城分為四個區。為防止水患和聯結各島,築有3條10米寬的堤壩,並派官員負責管理。每隔一定距離修建橫渠和吊橋,便於船隻往來,一旦外敵侵擾可拉起吊橋,斷絕陸路聯系。為解決居民飲用水不足,專門修建兩條引水渠。據墨西哥著名歷史學家丹·科·比列加斯估計,特諾奇蒂特蘭有居民約8萬人(丹·科·比列加斯等著《墨西哥歷史概要》,楊恩瑞等譯,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79年版,第22頁),是當時世界上人口眾多的城市之一。阿斯特克人的歷法與瑪雅人接近,都使用太陽歷,一年有18個月,共365天。每天有特定的名稱,如猴日、雨日等。每50年為一輪,要舉行盛大的慶祝儀式。在特諾奇蒂特蘭發掘出阿斯特克人的圓形歷石(即「太陽石」),重20多噸,上刻計時用的精細浮雕。1978年發現的「月亮石」,重10噸,是阿斯特克人的又一件藝術珍品。 印加文明 是在南美洲西部、中安第斯山區發展起來的又一著名的印第安古代文明。它的影響范圍北起哥倫比亞南部的安卡斯馬約河、南到智利中部的馬烏萊河,全長4800公里,東西最寬處500公里,總面積達90多萬平方公里,人口超過1000萬。大體說來,它包括了現今厄瓜多山區部分、秘魯山區部分、玻利維亞高原地區、半個智利和阿根廷西北部。 瑪雅人 (Mayan)中美洲地區和墨西哥印第安人的一支。又譯「馬亞人」,"馬雅人」。公元前約2500年就已定居今墨西哥南部、瓜地馬拉、貝里斯以及薩爾瓦多和宏都拉斯的部分地區。約有200萬人。屬蒙古人種美洲支。使用瑪雅語,屬印第安語系瑪雅-基切語族。分布在尤卡坦中部和北部,貝里斯、宏都拉斯南部及塔瓦斯科和恰帕斯的一部分,瓜地馬拉低地和高地及恰帕斯和薩爾瓦多的最南端。居住在墨西哥南部、瓜地馬拉南部以及貝里斯北部這一片幾乎相連在一起土地上的中美洲印第安人。21世紀初約有70種瑪雅語言,有超過500萬人在使用,其中大部分能講雙語(西班牙語)。在西班牙 征服墨西哥和中美洲之前,瑪雅人曾擁有過西半球最偉大的文明之一。他們從事農耕、興建巨大的石頭建築和金字塔神殿、冶煉金和銅,並使用一種現今已大部分能夠解讀的象形文字
G. 關於國外的資料
影片《2012》講述了一個關於世界末日的故事。
根據瑪雅文明的記載,2012年12月21日是世界末日,當這一天黑暗降臨後,第二天的黎明永不到來。影片中更是援引了NASA的種種「科學說法」,證實末日說。一些觀眾相信影片中的故事,他們紛紛登錄各大網站留言,譴責NASA隱瞞第十大行星Nibiru即將與地球相撞的真相。
11月9日,美國宇航局在官方網站上公開聲明:2012年12月21日不是世界末日。科學家針對神秘的瑪雅預言為普通大眾一一進行了科學的解讀:這只是影片的虛構劇情,根本不會有此類事情發生。「2012年不會發生任何壞事。 到目前為止我們的星球已經安穩度過了40億年,而且全世界有威信的科學家都知道2012年地球沒有任何威脅。」科學家這樣說。而且,這件事引起許多瑪雅人後裔的憤怒,譴責末日論,聲稱根本沒這事。
神秘預言:世界末日
科學家們首先利用瑪雅歷法來揭穿所謂的「世界末日」預言。瑪雅歷法並沒有結束於2012年,因此瑪雅人自己也沒有把這一年當作是世界的末日。不過,2012年12月21日(冬至)肯定是瑪雅人的一個重要日子。美國科爾蓋特大學考古天文學家安東尼-阿維尼是一名瑪雅文化研究專家。阿維尼表示,「在瑪雅歷法中,1872000天算是一個輪回,即5125.37年。」
瑪雅人對於時間的計算比其他許多文化都要精細。阿維尼介紹說,瑪雅人曾經發明了所謂的「長歷法」,這種歷法把最初的計算時間一直追溯到瑪雅文化的起源時間,即公元前3114年8月11日。根據「長歷法」,到2012年冬至時,就意味著當前時代的時間結束,即完成了5125.37年的一個輪回。長歷法於是重新開始從「零天」計算,又開始一個新的輪回。阿維尼認為,「這僅僅是一個重新計時的思想,與我們每年元旦或周一早上重新開始一年或一周生活完全一樣。」
在阿維尼看來,瑪雅預言中關於2012年12月21日是世界末日的說法是一種被誤解的說法。那一天是瑪雅歷法中重新計時的「零天」,表示一個輪回結束,一個新的時代的開始,而並非指世界末日。同時瑪雅長老皮克頓終於忍不住跳出來說:「根本沒這回事!」他甚至表示,末日理論源自於西方,瑪雅人從來沒有這類想法。瑪雅人所說的2012年,指的應該是人類在精神與意識方面的覺醒及轉變,從而進入新的文明。
神秘預言相關一:兩極倒轉
某些關於世界末日的預言聲稱,到2012年,地球將會兩極倒轉,地球外殼和表面將會突然分離,地心內部的岩漿將會噴涌而出。分離的大陸會將整個人類填入大海,地震、海嘯、火山以及其他災難一起出現。
科學家對於這些所謂的預言進行了批駁。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地質學家亞當姆-馬爾盧夫對「兩極互轉」和瑪雅預言都有深入的研究。馬爾盧夫認為,岩石中的某些磁性跡象表明,地球可能發生過這樣劇烈的磁場變化,但是這一過程是一個持續數百萬年的緩慢過程,如此緩慢以至於人類根本感覺不到這種變化。
神秘預言相關二:天體重疊
一些星象學家認為,2012年將可能會出現「天體重疊」。這種「天體重疊」現象每二萬六千年出現一次。根據「天體重疊」的預言,太陽在天空中的線路將會穿過銀河系的最中央。許多人擔心這種天體錯位將會讓地球處於更為強大的未知宇宙力量的牽引之下,會加速地球的毀滅。要麼可能是引起地球兩極互換,要麼是在銀河系中心形成一個巨大的黑洞。
莫里森堅決否認了這種說法。他解釋說,「2012年絕對不會出現這種可怕的『天體重疊』現象,或者說只會出現一些正常的天體現象。比如每年冬至時,從地球上看太陽,太陽看起來就像是處於銀河系的中央。一些星象學家或許會對這種現象很興奮,但對於科學家來說,這種現象毫無特別之處。它不會造成地球引力、太陽輻射、行星軌道等事物的變化,也不會對地球上的生命造成任何影響。沒有任何奇怪之處。只有認為世界即將面臨末日的人才會把這些普通的天文現象看作是一種威脅。」
關於「天體重疊」問題,德克薩斯大學瑪雅專家大衛-斯圖亞特介紹說,「沒有任何瑪雅古書或藝術品提到過這個問題。」阿維尼也認為,瑪雅長歷法將2012年冬至作為一個輪回的終點正是體現了瑪雅文化的天文成就。許多人通過觀測天象學會了如何精確預測日蝕以及其他天文現象,同時也掌握了農業季節輪回與某些天文現象的關系,而瑪雅歷法又與農業季節輪回存在著緊密聯系。
神秘預言相關三:未知行星撞地球
有些人預測,一顆神秘的X行星正在向地球的方向飛來。據說,如果行星正面撞上地球,地球將會因此而消失。即使兩者只是輕輕擦過,也會造成地球引力的變化,從而引起大量小行星撞擊地球。這種未知行星真的會在2012年出現嗎?
對於這個問題,莫里森給予了否定的回答。「不可能。可以最直接地講,本來就沒有這個天體存在。」
這個關於未知行星撞擊地球的預言最早出現於2003年,一位婦女聲稱她收到了來自宇宙某行星的信息。莫里森強調,「從2003年到現在已經好幾年了。如果在太陽系內確實存在這樣一顆行星的話,那麼天文學家肯定在過去十年中就已經開始研究它了。我們肉眼應該是可以看到了。所以說,這顆所謂的未知行星是不存在的。」
神秘預言相關四:太陽風暴襲擊地球
在許多關於2012年的災難預言中,太陽是地球最重要的一個敵人。傳說,它將會於2012年產生致命的太陽耀斑,將地球上的人類烤焦。
事實上,太陽耀斑是有規律可循的,其爆發周期大約為11年。劇烈的太陽耀斑可能會破壞地球上的通訊設施以及其他一些地面事物,但是科學家們從來沒有說過太陽會釋放出強大的太陽風暴足以烤焦整個地球,除非是太陽已明顯不遵循其活躍周期。(太陽風暴持續時間比較短,除非他違反其周期,持續長時間。 但這不太可能。)
而且科學家預計,下個太陽耀斑周期的最頂峰也並不是2012年,而在之後的一兩年。」
神秘預言相關五:瑪雅人究竟預言過嗎
瑪雅人預言過2012年世界末日嗎?瑪雅人究竟有沒有預言過2012年是世界末日?如果沒有,那麼他們確切是預言哪一年?許多學者對瑪雅文化一些證據進行了深入研究後發現,其實瑪雅人並沒有留下任何關於2012年會發生什麼事情的明確記錄。
不過,瑪雅人確實遺傳下來了一本手卷,也就是著名的「德雷斯頓抄本」。在「德雷斯頓抄本」的最後一頁,有關於世界末日場景的描述。該場景設想一場洪水將毀滅整個世界。不過,這種世界末日的假想在許多文化中都有存在,並不僅僅是瑪雅人才有的預言。阿維尼認為,這種設想並不能當作證據來看待,更不能看作是一種預言。
相反,阿維尼認為瑪雅人事實上並不擅長預言。他解釋說,「他們對時間的認識大多是針對過去的,而不是未來。當你了解關於長歷法的記載後,你就會發現裡面講的大多是瑪雅統治者和他們祖先的關系。統治者把自己的淵源說得越久遠,越能說明統治者地位的合法性和正統性。我認為,這就是瑪雅統治者為什麼使用長歷法的原因。因此,長歷法並不是為了預言未來,而是為了證明過去。」
H. 各個大洲主要的河流,流向,以及在哪個國
長江 自西向東 東海 水量大,水能資源豐富(三峽)
黃河 自西向東 渤海 河流含沙量大,中游流經黃土高原,下游成為地上河.
湄公河 自北向南 南海 在我國河段成為瀾滄江,上游流經橫斷山區,水能資源豐富下游流經中南半島的越南
塔里木河 自西向東 屬於內流河,下游在塔里木盆地的塔克拉瑪干沙漠乾枯 水量較外流河少,河流周圍發展綠洲農業,形成繞著河流線狀分布的縣鎮.
印度河 自北向南 孟加拉灣(印度洋) 發源於喜馬拉雅山脈南坡,水量較豐富,滋養沿河居民,印度河平原與恆河平原是世界四大文明發源地之一.
恆河 自北向南 孟加拉灣(印度洋) 發源於喜馬拉雅山脈南坡,流經孟加拉國,恆河平原與印度河平原是世界四大文明發源地之一,沿河人口稠密.
貝加爾湖 世界最深淡水湖,位於俄羅斯西伯利亞南部,靠近蒙古,南北走向呈長條形 湖水澄澈清冽,總共有大小336條河流注入湖中,最大的是色楞格河,而從湖中流出的則僅有安加拉河.
伏爾加河 西北-東南走向,位於歐洲南部,是歐洲最長河,也是世界最長內流河,注入裏海,是俄羅斯的母親河.河水流速緩慢,是一條典型的平原河流.
多瑙河 自西向東 歐洲第二長河,注入黑海,它流經9個國家,是世界上幹流流經國家最多的河流.
萊茵河 東南-西北走向 西歐第一大河,在鹿特丹附近注入北海,是具有歷史意義和文化傳統的歐洲大河之一,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工業運輸大動脈之一.
墨累河 澳大利亞最長、最大的河流,自北向南.注入印度洋的澳大利亞灣,河流流量不大,季節漲落變化較大.
剛果河 自東向西,注入大西洋.是非洲第二長河.由於流經赤道兩側,獲得南北半球豐富降水的交替補給,具有水量剛果河水系大及年內變化小的水情特徵
尼羅河 自南向北,注入地中海.世界第一長河,是一條國際性的河流.尼羅河下游谷地河三角洲則是人類文明的最早發源地之一,古埃及誕生在此.
密西西比河 世界第四長河,也是北美洲流程最長、流域面積最廣、水量最大的河流.位於北美洲中南部,注入墨西哥灣,西岸支流比東岸多而長,形成巨大的不對稱樹枝狀水系.水量豐富.
五大湖群 自西向東 注入大西洋.在加拿大和美國交界處,有五個大湖,這就是聞名世界的五大淡水湖.它們按大小分別為蘇必利爾湖、休倫湖、密歇根湖、伊利湖和安大略湖.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水域.也是最大的淡水湖群,有美洲大陸的地中海之稱 .
亞馬孫河 自西向東 注入大西洋.位於南美洲,是世界流量、流域最大的、支流最多的、及最長的河流.
I. 洋流的一種,主要是指從墨西哥灣發源的洋流
是墨西哥暖流,又稱灣流(GulfStream)。北大西洋副熱帶總環流系統中的西部邊界強流。由北赤道暖流及蓋亞那暖流匯聚於加勒比海和墨西哥灣後,經佛羅里達海峽流出,稱佛羅里達暖流。它與東南來的安的列斯暖流匯合後稱墨西哥灣暖流,沿北美大陸架北上,在美國東海岸的哈特勒斯角附近偏向東北方向流,在北緯45°的紐芬蘭淺灘外緣,因受盛行西風影響而拆向東流,並在西經40°附近改稱北大西洋暖流。
起源於墨西哥灣,經過佛羅里達海峽沿著美國的東部海域與加拿大紐芬蘭省向北,最後跨越北大西洋通往北極海。在大約北緯40度西經30度左右的地方,墨西哥灣流分支成兩股分支,北分支跨入歐洲的海域,成為北大西洋暖流,南分支經由西非重新回到赤道。這股來自熱帶的暖流將北美洲以及西歐等原本冰冷的地區變成溫暖適合居住的地區,對北美東岸和西歐氣候產生重大影響。
成因:1.信風所引起的赤道海流在大西洋西側積聚海水,使加勒比海、墨西哥灣水位抬高所致;
2.注入墨西哥灣的大河流(如密西西比河)將大量河水排入,引起水位抬高所致;
3.高緯度海域與低緯度海域的巨大水團的密度差引起。
J. 美國密西西比河發源於哪裡
密西西比河發源於美國西部偏北的落基山北段的崇山峻嶺之中,逶迤千里,曲折蜿蜒,由北向南縱貫美國大平原,把美國分為東西兩半,最後注入墨西哥灣,全長3950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