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裡醫生去西班牙支援
㈠ 白求恩大夫為什麼說"手術台就是陣地〃
白求恩認為手術台就是醫生打仗的陣地,搶救傷員就是打仗。
白求恩來到中國後,有一次,他在病房裡看到一個小護士給傷員換葯,發現葯瓶里裝的葯與葯瓶上標簽名稱不一致,也就是說,葯瓶里的葯不是應該用的葯,如果葯用錯了,會出問題的。白求恩嚴肅地批評了那個小護士,告訴她,做事這樣馬虎,會出人命的。
白求恩用小刀把瓶子上的標簽刮掉,並說:「我們要對同志負責,以後不允許再出現這種情況。」 小護士挨了批評,臉漲得通紅,眼淚都要流出來了。
白求恩心裡很生氣,但他控制著自己的情緒說:「請你原諒我脾氣不好,可是,做衛生工作不認真,不嚴格要求不行啊!」事後,白求恩向政委提出,要加強教育,提高工作人員的責任心,才能把工作做好。
(1)哪裡醫生去西班牙支援擴展閱讀:
白求恩到西班牙作為支持國際反法西斯志願者投身西班牙內戰。在此期間他創辦了一個移動的傷員急救系統,成了日後被廣泛採用的移動軍事外科醫院的雛形。為了輸血以搶救失血過多的傷員,他發明了世界上第一種運輸血液的方法,在醫學上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
1937年,中國的抗日戰爭爆發,白求恩率領一個由加拿大人和美國人組成的醫療隊來到中國解放區,1938年4月經延安轉赴晉察冀邊區,在那裡工作了近兩年,他的犧牲精神、工作熱忱、責任心均稱模範,直至以身殉職。他的事跡受到中國人民的廣泛贊揚。
㈡ 白求恩為什麼要來中國
白求恩來中國是因為有陶行知先生的介紹以及白求恩先生救死扶傷無國界的奉獻精神。
1936年9月,陶行知先生為發動華僑並廣泛聯合國際進步人士支持國內抗戰,自籌經費先後奔走法國、荷蘭等20多個國家和中國香港地區。美國也是他的必經之地。1937年7月30日,陶行知應邀參加美國洛杉磯醫友晚餐會,恰巧白求恩也在場,在主人的介紹下陶行知與白求恩兩個人相識。
白求恩大夫是加拿大蒙特利爾皇家維多利亞醫院著名的腦外科主任。在西班牙發生內戰時,他曾跟隨加拿大志願軍到西班牙前線搶救過傷員。陶行知向白求恩介紹了七七事變後中國面臨的嚴峻形勢,以及他此行的目的。白求恩大夫聽後,很受感動,他毫不猶豫地向陶行知表示:「如果需要,我願意到中國去!」陶行知聽了,連忙說:「謝謝!謝謝!」
白求恩返回加拿大後,立即按照與陶行知的約定展開工作,迅速組建了一支醫療隊。1938年3月末,他不遠萬里,來到了陝甘寧邊區首府延安,不久便轉赴晉察冀抗日根據地工作。
(2)哪裡醫生去西班牙支援擴展閱讀:
1938年3月,加拿大共產黨黨員、著名醫生諾爾曼·白求恩率領加拿大美國醫療隊抵達延安。同年4月,白求恩東渡黃河,前往晉察冀邊區。他帶著戰地醫療隊轉戰多個戰場,冒著槍林彈雨,在極端艱難的環境中搶救了成千上萬的傷病員。
1939年冬天,白求恩在抗日前線淶源摩天嶺搶救傷員時,手指感染中毒醫治無效,於1939年11月12日不幸逝世。毛澤東親筆寫下了著名的《紀念白求恩》一文,號召中國人民學習白求恩同志的共產主義精神和國際主義精神。
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精神,表現在他對工作的極端的負責任,對同志對人民的極端的熱忱。
我們大家要學習他毫無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從這點出發,就可以變為大有利於人民的人。一個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這點精神,就是一個高尚的人,一個純粹的人,一個有道德的人,一個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一個有益於人民的人。
㈢ 白求恩就是國際中隊的醫生嗎
是的。
西班牙內戰期間,蘇聯領導的共產國際發出號召,呼籲各國共產黨人組織志願人員前往西班牙,保衛共和政府。國際縱隊因此壯大到了4萬多人,人員來自約50個國家。其中法國人最多,有1萬人,美國公民也有數千人。1600名來自加拿大的戰士中包括了白求恩醫生,他後來又到了中國的抗日戰場,可以說他是一個完全國際化的人道主義者。
㈣ 介紹白求恩大夫
白求恩,全名亨利·諾爾曼·白求恩(Henry Norman Bethune,1890年3月4日—1939年11月12日),加拿大共產黨員,國際主義戰士,著名胸外科醫師。
1890年出生於加拿大安大略省格雷文赫斯特鎮,1935年加入加拿大共產黨,1938年來到中國參與抗日革命,1939年11月12日凌晨因病逝世。
他在中國工作的一年半時間里為中國抗日革命嘔心瀝血,毛澤東稱其為是一個高尚的人,一個純粹的人,一個有道德的人,一個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一個有益於人民的人。
在中國
1938年1月8日,加美醫療隊攜帶一批葯品和手術器材,從溫哥華乘船赴中國。登船前白求恩給前妻弗朗西絲寫了告別信。1938年1月20日抵達香港,收到了美國共產黨中國局通知的八路軍駐香港辦事處負責人廖承志安排加美醫療隊乘飛機至武漢。
在武漢等待北上期間,白求恩與伊文到漢陽基督教長老會醫院(今武漢市第五醫院)幫助工作;醫生帕森斯決定留在武漢國統區,白求恩明確拒絕了在蔣中正所領導的國民政府管轄區工作,而轉而幫助中國共產黨。
經過在武漢的軍委會政治部副主任周恩來安排,1938年2月22日,白求恩與伊文及基督教傳教士查德·布朗醫生一行運送醫療物資的數十輛大車離開武漢,經戰亂中的河南、陝西潼關渡黃河到山西風陵渡、運城、至臨汾附近的八路軍總部。
這時遇到日軍沿同蒲鐵路南下進攻,白求恩一行又經潼關轉道於3月20日抵達西安,在八路軍駐西安辦事處負責人林伯渠的安排下,最終於1938年3月31日抵達延安。4月1日與毛澤東會面時,白求恩說利用他從北美帶來的醫療器械足以組建一支戰地醫療隊,到前線就近搶救重傷員;
毛澤東對白求恩說的傷員立即手術將有75%的復原率很高興,表示會大力支持他的工作。1938年5月2日白求恩率一批醫護人員離開延安前往晉察冀邊區,成了一名戰地醫生。簡·伊文留在了陝甘寧晉綏邊區,後於1939年初赴皖南新四軍總部工作半年,1981年在加拿大出版回憶錄詳盡回憶了與白求恩赴華的全過程。
毛澤東致電晉察冀軍區司令員兼政委聶榮臻:「同意任白求恩為軍區衛生顧問,對其意見和能力完全信任」。白求恩同晉察冀的木匠鐵匠一起製造手術器械,他也幫助創立醫生護士和醫院勤務兵的訓練,一再致信聶榮臻創辦軍區衛生學校大量培養醫護人員。他也設計把包裝箱用作手術台以及馬背葯箱。
他曾創下了冀中齊會戰斗在69個小時內為115名傷員動手術的紀錄。他在中國時期曾和毛澤東通信。白求恩在中國的一年九個月另十七天,寫了很多信與文章寄給美國加拿大的機構與友人,向國際社會宣傳中國的抗戰形勢,呼籲國際社會為中國抗戰提供經費、物資和人員援助。
白求恩原定於1939年10月20日啟程短暫回北美為組建八路軍後方醫院與晉察冀軍區衛生學校籌款。這時遇上了日軍發動對晉察冀冬季大掃盪。白求恩選擇留下來參與反掃盪作戰的醫療救治。
1939年10月29日淶源縣摩天嶺戰斗中為一名腿部受重傷的傷員做手術,在日軍迫近手術所時為加快手術進程,白求恩把左手伸進傷口掏取碎骨,一片碎骨刺破了白求恩的中指。
3天後的11月1日白求恩為一名頸部患丹毒合並蜂窩組織炎的傷員做手術,手指處的開放創口遭到感染。11月12日因敗血症在河北省唐縣黃石口村農民邸俊星家去世。
(4)哪裡醫生去西班牙支援擴展閱讀:
成就貢獻
1924年,白求恩身患肺結核,仍然頑強拼搏,發明了「人工氣胸療法」,並在自己的身上實驗大獲成功。其獨創的胸外科醫術在醫學界享有盛名。
1931年夏,白求恩和美國費城皮林父子公司簽署了特許專利協議,後者負責全權製造和銷售由白求恩發明、並以「白求恩器械」命名的外科手術器械——這類器械共有22種之多,這些器械在當時處於極為領先的地位。
1936年至1937年,白求恩到西班牙作為支持國際反法西斯志願者投身西班牙內戰。在此期間他創辦了一個移動的傷員急救系統,成了日後被廣泛採用的移動軍事外科醫院的雛形。為了輸血以搶救失血過多的傷員,他發明了世界上第一種運輸血液的方法,在醫學上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
1937年,中國的抗日戰爭爆發,白求恩率領一個由加拿大人和美國人組成的醫療隊來到中國解放區,1938年4月經延安轉赴晉察冀邊區,在那裡工作了近兩年,他的犧牲精神、工作熱忱、責任心均稱模範,直至以身殉職。他的事跡受到中國人民的廣泛贊揚。
㈤ 抗日戰爭時期,有兩位著名的外國醫生
是柯棣華和白求恩。
柯棣華,印度人,著名醫生,國際主義戰士。1910年出生於印度孟買,1938年隨同印度援華醫療隊到中國協助抗日。
先後在延安和華北抗日根據地服務,任八路軍醫院外科主治醫生、白求恩國際和平醫院第一任院長。2014年9月1日,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體名錄。
(5)哪裡醫生去西班牙支援擴展閱讀:
白求恩革命生涯
1935年11月,加入加拿大共產黨,1936年,冬志願去西班牙參加反法西斯斗爭。1937年12月,前往紐約向國際援華委員會報名,並主動請求組建一個醫療隊到中國北部和游擊隊一同工作。
1938年3月31日,率領一個由加拿大人和美國人組成的醫療隊來到中國延安。毛澤東親切接見了白求恩一行。1938年8月,任八路軍晉察冀軍區衛生顧問 。
1938年11月至1939年2月,率醫療隊到山西雁北和冀中前線進行戰地救治,4個月里,行程750千米,做手術 300餘次,建立手術室和包紮所13處,救治大批傷員。
1938年7月初,回到冀西山地參加軍區衛生機關的組織領導工作。創辦衛生學校,培養了大批醫務幹部;編寫了多種戰地醫療教材。
柯棣華革命生涯
二戰爆發後,他沒有去英國上學,參加了巴蘇大夫領導的一個五人援華醫療隊,於1938年到中國,為國民革命軍救助傷員,他感覺國軍並沒有全力抵抗日本侵略軍。
於是在1939年2月前往延安,參加了八路軍醫療隊,在晉察冀邊區全力搶救和日本軍隊作戰的傷員,並以自己的身體試驗治療當時在邊區流行的傳染病。
1941年接替犧牲的白求恩大夫,成為白求恩國際和平醫院的院長。1941年他和衛生學校的教員郭慶蘭結婚,婚後生有一子,由當時晉察冀邊區司令聶榮臻起名為柯印華。柯棣華於1942年7月7日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同年12月,由於癲癇病發作,在前線逝世,年僅32歲。
㈥ 白求恩大夫來自哪裡
加拿大人.先後到達西班牙和中國.
諾爾曼·白求恩是加拿大勞工進步黨 黨員、國際著名的外科醫生。
加拿大胸外科醫師,國際主義戰士。加拿大安大略省格雷文赫斯特鎮人。1916年畢業於多倫多大學醫學院,獲學士學位。1922年被錄取為英國皇家外科醫學會會員。1933年被聘為加拿大聯邦和地方政府衛生部門的顧問。1935年被選為美國胸外科學會會員、理事。1935年11月加入加拿大共產黨。1936 年冬志願去西班牙參加反法西斯斗爭。1938 年3月,受加拿大共產黨和美國共產黨派遣,率領一個由加拿大人和美國人組成的醫療隊來到中國延安。同年6月進入晉察冀抗日根據地, 帶領流動醫療隊活躍在山西、河北兩省。他總是不顧危險,親臨前線,就地施行醫療手術,從而大大減少了傷病員的死亡,挽救了許多戰士的生命 。同時,他還幫助方兆元等八路軍醫 護人員提高醫療水平,為部隊培養了 一批合格的醫護工作者。他對工作極端的負責任,對同志對人民極端的熱忱,從而贏得了根據地的幹部、戰士和老鄉的尊敬和愛戴。在共同的戰斗中,白求恩也對八路軍和根據地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在一次手術中,他的手指不慎被割破而遭感染,搶救無效,不幸逝世。他的形象永遠活在人民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