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為什麼不殖民南非
Ⅰ 非洲資源豐富黃金儲備也高,西班牙怎麼還去美洲殖民
大航海時代之後,哥倫布發現了美洲大陸,當地豐富的黃金白銀,讓西班牙和葡萄牙人垂涎欲滴。它們迅速瓜分了這片土地,建立起了龐大的殖民帝國,開始了瘋狂的掠奪。
僅16世紀到18世紀兩百多年間,西班牙在墨西哥和秘魯,所掠奪的白銀就達到1億公斤,黃金300多噸。
不過,跟西班牙近在咫尺的非洲相比,美洲大陸的金銀儲量就不值一提了。根據2014年數據顯示,非洲的鑽石儲量佔世界總量的60%,黃金儲量佔世界總量50%,均居世界第一位。
這就讓人疑惑了,同樣為了掠奪金銀,放著身邊的非洲大陸不殖民掠奪,卻去遙遠的美洲殖民,西班牙人為何要舍近求遠呢?
(黑奴貿易)
三、難以征服的非洲。
歐洲國家對非洲的興趣,起始於黑奴貿易時期。當時,除了巴西被葡萄牙佔領外,其它美洲土地,都是西班牙的殖民地。西班牙在當地建立種植園,搞農業生產,急需大量的勞工。強壯的黑人成為奴役勞動力的首選,黑奴貿易應運而生。
歐洲國家爭先恐後進入非洲,通過戰爭俘虜當地黑人,然後轉賣給美洲的庄園。不過這些西歐軍隊在戰爭中並不佔優勢,有時還處於下風和劣勢。
1515年,葡萄牙在進攻摩洛哥的阿爾梅亞海戰中,4000多士兵戰死。大量葡萄牙人被俘後,被賣給農場主做奴隸。
1560年,西班牙奪取了突尼西亞的北非海盜基地。但控制北非的奧斯曼帝國派出的援軍,挫敗西班牙,81艘艦船損毀,7000餘人喪命。
1570年,葡萄牙近1500人的冒險隊,遠征辛巴威黃金產地莫諾塔帕。但還沒到達目的地,就因為蚊蟲叮咬染病。加上非洲黑人襲擊、瘟疫肆虐,近90%的隊員客死他鄉。
1578年,葡萄牙利用摩洛哥內亂時機,登陸北非。結果深陷包圍圈,國王塞巴斯蒂昂墜河淹死,全軍24000人戰死或被俘。
正是有了這些前車之鑒,西班牙人對於僅一峽之隔的非洲,才心存畏懼,不敢進犯,從而遠走美洲。
19世紀時,南非發現了巨大的金剛石、黃金礦藏。歐洲國家爭先恐後,深入非洲腹地,瘋狂搶奪地盤。但此時的西班牙,連美洲的殖民地都已所剩無幾,早已風光不再,自然也沒有實力參與角逐了。
Ⅱ 為什麼歐洲沒有大規模殖民非洲(二之一)
以前是個憤青,邪門歪道的書什麼都看,所以漸漸養成了憤世嫉俗的心態。無論何事何人,都有罵之而後快的沖動。大學時候的一個室友的哥哥在美國,經常打越洋電話來教育我這個室友。而我這個室友經常不在寢室,電話經常是我接的。據他說美國的國際長途電話費很便宜,所以如果我告訴他他的兄弟也許會在半個小時左右以及更短的時間內回來,那麼他經常就不掛斷電話,一直和我神侃直到他弟弟回到寢室來。現在想來,真是荒唐無聊。 我自然對他的美國生活感興趣,而他也以過來人的身份告訴我一些美國的情況以及到了美國以後思想上的變化,或者說思想見識上的進步。我既然作為一個憤世嫉俗的憤青,自然聽不得別人以教訓的口吻和我說話。我還准備把我學到的國際政治的厚黑學內容灌輸給他呢。所以出現了下面這樣的對話:…… 他:某某某,我跟你說:世界並不像你教科書上告訴你的那樣的。如果你說白人侵略世界成性,把印第安人幾乎搞到滅絕,那我問你:為什麼白人就不去侵略非洲?不去把非洲建成殖民地呢? 我:白人把印第安人搞到差點滅絕就是侵略,難不成沒有侵略非洲,就能說明白人不侵略了嗎?照你這個理論,難道我殺了一個人,我可以說:我為什麼不殺別人,你能說我是殺人犯嗎? 他:……哎,我不是想說服你。 我:可是我想說服你呢。…… 沒有想到我跟非洲居然有這么強的緣分,以前只是喜歡非洲熱帶雨林里那種豐富多彩、生機勃勃的動植物。後來到非洲工作以後,我開始盡量了解非洲。其實我還沒有解決這個問題:為什麼白人大規模地殖民美洲,而沒有大規模地殖民非洲呢?只是當時比較能夠善辯,使對方無話可說而已。 隨著我對非洲的知識的逐漸增長,我逐漸得出了一個結論,那就是歐洲並不是不想殖民非洲,而是沒有來得及。為什麼這么說呢? 歐洲人當然是殖民非洲的,沒有錯。比如南非就是一個明顯的例子。在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其他國家和地區,也分布著少量的白人。但是和美洲相比,非洲的白人的殖民規模是很小的,不值得一提的。非洲到現在仍舊是黑種人的天下,不像美洲已經變了顏色了。 因為美洲的發現,歐洲人湧入了美洲。主要是英國、法國、葡萄牙和西班牙。這些國家都是很小的國家。人口不多,而且去美洲的人口比例也不算多。而美洲卻是一個非常巨大的大陸。當我們今天閱讀當年白人在美洲的擴張的歷史的時候,我們常常情不自禁地產生羨慕感。那些歐洲人佔領了多麼龐大而富饒的土地啊!去美洲的歐洲白人面臨的問題是人口的嚴重不足,就是憑借白人自身是暫時沒有辦法迅速佔領和開發這么大的土地的。 白人為了彌補這一方面的缺陷,幾百年的時候里,不惜從非洲運送數百萬的黑人奴隸去開發。在亞洲也運送一些黃種人去開發,但是人數遠遠不及黑人。所以歐洲白人的擴張帶來了一個副產品,就是黑人和少量的黃種人以奴隸的形式也進行了擴張。在白人人手這么緊缺的情況下,他們自然不會大規模地去殖民非洲了。即使到今天,美洲的人口和他們佔領的土地來說,相對亞洲的大多數國家,仍舊是極其優越的。
Ⅲ 為什麼歐洲列強停止了殖民行為

而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法國一早就被打了醬油投降納粹德國,而英國最後則成了美國和蘇聯的跟屁蟲,已經無力主導世界格局,更不要說還要維持自己龐大的殖民地了,到最後吃進去的殖民地大多數都要吐出來,讓他們獨立建國。英國、法國等曾經的殖民大國在殖民體系瓦解後開始向美國學習。這點美國做的很好,早在19世紀末就提出「門戶開放政策」,目的就是讓世界各國開放本國或者殖民地市場,但當時作為殖民地帝國的英國、法國肯定不會同意,自己的殖民地就是一個封閉壟斷的市場,本國商品傾銷地,怎麼可能讓美國分一杯羹。但後來,殖民體系瓦解了,美國一這招就非常奏效了。
核心方法:不需要直接統治,侵略擴張成本太高,還容易引起民族仇恨,我們做生意吧,你把市場最大限度開放給我,而我則是通過本身先進的工業壟斷技術對這些落後地區進行工業剪刀差,大肆剪落後國家羊毛,獲得高額利潤。
英國、法國之後也學會這一招,對曾經殖民統治的地區也搞工業剪刀差,讓曾經殖民地依然成為原料輸出地和商品傾銷地,和殖民地功能區別不大,但省下統治成本呢,當然美國此時已經學會更高級的玩法了。
但今天這一招已經被後進國家中國打破,中國被譽為發達國家的粉碎機,打破歐美的技術壟斷,展開全面競爭,原來高額利潤商品被中國龐大工業能力生產成了白菜價,靠著先發的技術優勢的歐洲國家已經不復存在了,現在歐洲好多國家經濟不好,天天罷工,大多數歐洲國家已經剪不到羊毛了。
南非成立了非洲多國運動組織,開普敦成為了非洲的政治中心!非洲各國的英豪均在此共商大事。二戰後的南非,已成為事實強國!
並且,因為南非的制衡能力空前的提高,帶來的利益……從經濟上看,比如戴森.比爾斯集團等,在鑽石領域在二戰後占據了全球六成的市場。並且南非的經濟能力空前提高,帶來的還有工業能力進一步強盛起來,南非在二戰後的經濟發展,已經跟上了全球發達國家的腳步。
所以印度的獨立離不開南非這根大英帝國的攪屎棍,離不開美蘇背後的大國博弈。南非做了非洲的帶頭大哥,順便把大英帝國的殖民體系攪得粉碎。此時的大英帝國心力憔悴,心有餘而力不足,印度也乘機獨立了。
Ⅳ 非洲西班牙殖民地獨立的歷史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非洲獨立浪潮首先興起於北非。1952年,納賽爾領導埃及自由軍官組織發動政變,推翻英國控制的傀儡政權,建立了埃及共和國。1956年,納賽爾總統宣布從英、法殖民者手中講蘇伊士運河受歸國有。1962年,阿爾及利亞趕走法國殖民者,贏得獨立。
在北非獨立運動的影響下,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的獨立運動逐漸高漲。
1960年是「非洲獨立年」,這一年非洲有17個國家獲得獨立,它們是:喀麥隆、多哥、馬達加斯加、剛果(利)(曾稱扎伊爾,1997年改名為剛果民主共和國)、索馬里、達荷美(現名貝南)、尼日、上沃爾特(現名布吉納法索)、象牙海岸(現名象牙海岸)、查德、烏班吉沙立(現名中非)、剛果(布)、加彭、塞內加爾、馬里、茅利塔尼亞和奈及利亞。90年代前期,納米比亞獲得獨立,南非廢除了種族隔離制度,歐洲殖民者奴隸非洲幾百年的歷史結束。這樣,到1960年,非洲的獨立國家就達到26個,其面積約占非洲總面積的2/3,人口約占非洲總人口的3/4。
非洲的獨立運動改變了非洲的面貌,也使世界殖民體系最終瓦解。新興的非洲獨立國家成為一支重要的反殖反帝力量,在國際舞台上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
Ⅳ 當初西班牙為什麼不殖民非洲
事實上,西班牙並不是沒有在非洲進行殖民,十四世紀當西班牙獲得統一兵力強盛,曾一度殖民過非洲沿海地區,但並沒有深入到的內陸。直到今天西班牙仍聲稱在非洲北部有兩個自治市,並且赤道幾內亞這個獨立的國家也仍在使用西語。只是在當時的西班牙國王看來,拉美是一個黃金遍布的好地方,而黑奴貿易還沒有興起,因而並沒有必要在無利可圖的非洲進行大規模的殖民。而法國是同英國,荷蘭一同崛起的,在時間節點上比西班牙晚了近三個世紀!等到非洲的黑奴貿易正火熱,西班牙已經沒落了。
Ⅵ 為什麼葡萄牙殖民北美洲,而西班牙殖民南美洲
因為16世紀初,來自歐洲伊比利亞半島的葡萄牙、西班牙殖民者開始入侵。葡萄牙侵佔了巴西,西班牙統治了除巴西以外的南美廣大地區。
16世紀末,英國人、法國人和荷蘭人經過激烈爭奪,分割了蓋亞那地區和近海一些島嶼。從此,全洲進入了長達300年的殖民統治時期。
西班牙先後在南美洲建立了秘魯(包括秘魯和智利)、新格拉納達(包括哥倫比亞、厄瓜多和委內瑞拉)和拉普拉塔(包括阿根廷、玻利維亞、巴拉圭和烏拉圭)3個總督轄區,葡萄牙在巴西建立了總督區。
(6)西班牙為什麼不殖民南非擴展閱讀:
自1492年西班牙、葡萄牙的冒險家踏上拉丁美洲以後,很快就全部淪為這兩個國家的地。十六世紀末,英、法、荷等國從西班牙手裡奪去了西印度群島的一些島嶼,南美洲大陸邊緣和中美洲地峽的少數地區。
十九世紀初,西、葡的地方紛紛宣告獨立。近十多年,牙買加、特立尼達和多巴哥、巴貝多、蓋亞那、巴哈馬、格瑞那達、蘇利南、多米尼加聯邦、聖露西亞、聖文森特、格林納丁斯、貝里斯、安地卡及巴布達也先後擺脫英、荷的統治,宣告獨立。
現有十多個受英、美、法、荷統治的地。從西班牙和葡萄牙統治下獲得獨立的拉丁美洲各國,後來又受到美、英等國的控制和掠奪。
Ⅶ 提問:西班牙在南美的殖民地,為什麼沒形成一個統一的
首先,初期的西班牙殖民,主要在中美洲,那裡有統一的奴隸制國家,比如阿茲特克,瑪雅,南美的西班牙殖民地,還有一個統一部落聯盟,是印加,所以必然伴隨的武力征服,西班牙甚至抓到了國王,然後逼迫其簽城下之盟葡萄牙的殖民地主要集中在巴西,非洲沿岸和遠東個別島嶼,基本也是靠更蒙拐騙一紙公文騙土著玩、後來居上的英國,還有馬車夫,主要殖民地集中在北美,南非,還有遠東,在沒有強大土著的情況下,都是靠坑蒙拐騙就可以的還有,修正你一個認識,英國對印度的征服,完全就是一部物理征服的歷史,全世界殖民列強中,最兇殘的就是西班牙,不列顛其實你的認識是對的,我概括一下,就是,沒有遇到統一而強大的當地土著時,商人的合同詐騙往往很奏效,或者利用北美那種部落間斗爭,發戰爭財,但是遇到瑪雅,印加,印度莫沃爾帝國之類的,殖民者只能硬著頭皮上了
Ⅷ 西班牙是一個面積很小的國家,中世紀的時候卻殖民了很多地方,有哪些原因
因為曾經的西班牙非常強盛,屬於歐洲第一代日不落帝國,是當時名副其實的海上霸王,而且西班牙極具冒險精神,而且在中世紀的時候,也是西班牙的女王派遣哥倫布出海尋找中國和印度,然後發現了新大陸,殖民地由此開始。
曾經的西班牙帝國那麼的強勢,現在卻只是歐洲的歐二三流國家不是沒有原因的,都是用的殖民入侵一樣的方法,有的國家可以發達強盛起來,有的卻可以逐漸走向衰敗,可見錢要用到有用的地方。
Ⅸ 為什麼西班牙不在北美洲成立殖民地
因為當時掠奪的都是金銀財報 和古玩字畫 那時候的北美洲大部分都是荒蕪地帶 而且印第安人文化不發達 所以沒有掠奪價值
Ⅹ 進行早期殖民擴張的葡萄牙和西班牙為什麼沒有走向強大
。。。。。。
西班牙和葡萄牙情況事實上不同。
葡萄牙到確實是因為本土的經濟和軍事(主要是陸軍實力)過分弱小,而且自西班牙主導、義大利城邦、羅馬教廷參與的勒班陀海戰(1571年)擊敗了奧斯曼帝國海軍以後,親教皇國家已經重新獲得了地中海的的海上貿易控制權,近東地區重歸穩定,地中海貿易重新開始興盛,西班牙可以通過地中海路線(當時西班牙在康布雷同盟戰爭後控制了義大利南部),就近獲得了香料通道,對葡萄牙依靠遠洋運輸(要繞道南非好望角)葡萄牙香料轉口事業,由於前者的低成本,葡萄牙香料貿易遭受了沉重打擊。葡萄牙一度繁盛的經濟受到嚴重打擊。
1578年葡萄牙國王因為他那討伐異端的觀念作崇,不顧葡萄牙陸軍實力非常弱小的情況,親自率兵在摩洛哥登陸和優勢伊斯蘭教軍隊作戰,結果戰敗陣亡,以後葡萄牙君主繼承權混亂,為西班牙在1580年兼並葡萄牙事件埋下殖民的伏筆。
1640年葡萄牙復國成功,但這事實上是對西班牙的主要敵人,自己的傳統盟友------尤其是英國屈辱地出讓貿易特權的情況下換來的獨立,這代價太大了。以後葡萄牙就一直是服務於英格蘭在西南歐利益的弱小國家。自然也不會強大。
西班牙方面,情況更復雜一點,事實上,說西班牙「沒有投入資金在生產方面」,這是馬克思和一些後來的左翼的經濟史學者比較牽強的做飯,在西班牙控制著尼德蘭南部的時代(1700年西班牙王位爭奪戰之前),盡管西班牙本土的工農業都比較貧瘠而落後,但由於佛蘭德地區有很強的工場製造業基礎,相對於當時依賴於羊毛原料出口的英格蘭和小農經濟為主的法國,西班牙還是事實上處於這當時的國際分工序列中,處於較高層的地位。自查理五世-腓力四世統治時期(16世紀中葉-17世紀中葉),西班牙國王也大量起用佛蘭德地區的中產者作為王國官員參與本土和歐洲其他領土的直接管理。(佛蘭德和西班牙的這種合作關系,為後來尼德蘭革命南北雙方的分道揚鑣,比利時一帶的尼德蘭南部最終選擇支持西班牙和天主教提供了一個經濟政治上的客觀基礎。)
西班牙自殖民地掠奪的貴金屬之所以未能讓自身的霸權保留的更久,筆者認為是敗在戰略上,對於歐洲北半部和歐洲中部的對抗和戰爭,西班牙入局得太深。
同時受羅馬天主教教廷的「普世性」觀念影響太深,西班牙當局更重視的是對於本土外天主教信仰區域的經濟發展和文化控制,對相同教派國家和地區的軍事支持。
我們可以看到,針對於法國和奧斯曼帝國的擴張、新教封建主在北歐和德意志北部獲得優勢,西班牙王室本來和亨利八世時代初期的英格蘭建立了親密友好關系,這種情況事實上是很合理的,但是當英格蘭選擇和羅馬教廷決裂的時候,西班牙是毫不猶豫地選擇和英格蘭對立到底,這樣,在歐洲北半部對最後一張牌子也失去了。此時,一直不穩定的尼德蘭終於爆發革命了。在此後100年中,為了歐洲中部的哈布斯堡兄弟國家奧地利希望保持神聖羅馬帝國的天主教大一統理想,西班牙當局寧可承受幾次因龐大戰爭開支的破產,直接投入這場和西班牙這一個西南歐海洋國家實際利益關系不大的30年戰爭中。
所以,最主要的原因,西班牙殖民帝國由於是在短期內建立的,本土發展根基還不牢固,和公元前後的羅馬帝國一樣,它的本土綜合經濟文化各方面的水平並沒有對鄰國形成很大優勢,但卻把自己的疆土延伸到自己控製成本過高的地區。西班牙當時獲得了義大利北部和尼德蘭這兩個歐洲最富裕發達的地區,統治者可能設想長期把這兩個地帶作為自己國家的領土而發展。其中義大利離西班牙本土比較近,西班牙當時要想長期控制這個區域是有可能的而且是現實的,但那個地區是通過戰爭獲得的,由於戰爭遭受嚴重破壞,西班牙卻並沒有很好地對該地區進行重建;而尼德蘭是通過和平手段獲得的,並沒有遭受很大的破壞,保持了作為西班牙本土消費品和稅款主要來源國的地位,而且憑借這因素該地區獲得更快的發展,但問題就是這個區域位置相對西班牙本土來說明顯偏北,民族關系淵源上也疏遠得多,而且中間相隔著強大的法國和英國,西班牙的確難以長期控制這個區域。正是由於西班牙犯了地緣政治的大忌,介入歐洲北半部政治事務太多而且不懂得及時抽身,也因為長期為這區域的戰事而虧空了國庫,不久葡萄牙和義大利也先後脫離其控制,結果她在短期內衰弱也就自然而然了。
說驕奢淫逸,17世紀以後,歐洲文藝復興的中心已從義大利和西班牙轉移到法國,這種因王室和教會世俗化導致的驕奢淫逸,最嚴重的情況是發生在路易十三以後的法蘭西。但是法國仍然比西班牙和葡萄牙發展得更好很多。
骨子上西班牙和葡萄牙衰落的原因都植根於統治者過度留戀於天主教大一統的那段中世紀歷史,都有中世紀騎士情結。只是因為國力差距而最終表現風格不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