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西班牙十點還是太陽赤道
『壹』 當衛星穿越赤道時,為什麼當地時間為上午十點半,而不是其他的時間
當衛星穿越赤道時,當地時間為上午10:30。
『貳』 太陽直射赤道時,全球各地(極點除外)日出正東,日落正西。 為什麼極點要除外
太陽直射赤道時,全球各地(極點除外)日出正東,日落正西。 極點要除外。主要原因是太陽的東升西落是由於地球的自轉運動產生的,南北極點在地球自轉運動中是不動的。再一方面一個點是是無法討論日出日落的,而且極點也沒有東西方向方向。
『叄』 為什麼在夏天西班牙晚上十點還有太陽
西班牙使用的時區是東一區,北京是東八區,這個換算相信你的沒弄錯的。問題在於西班牙使用的時區時間與其地區所在時區不一致,西班牙很多地區其實是在0時區的。這就好像我國統一使用北京時間,但新疆所在時區與之相差很大,夏天出現北京時間晚上11點當地仍有太陽的情況。希望我的表述你能明白。記得大學有個新疆的室友還經常換算新疆時間呢,呵呵。
『肆』 西班牙在南半球嗎
西班牙在北半球。
地球赤道以北為北半球。全部位於北半球的有北美洲和歐洲。在這個半球內,陸地佔39.3%,海洋佔60.7%。
特:北半球聚集了世界大多數經濟、軍事領先的國家,比如中國、美國、日本、英國、德國、法國、丹麥、挪威、瑞典、義大利、荷蘭、西班牙、葡萄牙等國家。
釋意:北半球是指地球赤道以北的半球。地球上大部份的陸地(亞洲大部份、歐洲全部、非洲北半部、北美洲全部, 南 美洲極北部)及人口都在北半球。北半球,冬季通常是12月至2月,夏季通常是6月至8月,與南半球四季相反。北半球的海洋有北太平洋、北大西洋及北冰洋。
『伍』 為什麼赤道永遠晝夜等分,6點日出,18點日落
因為晨昏線始終與赤道相互等分:赤道是地球緯線中唯一的大圓(半徑為地球半徑),而晨昏線也是地球表面上的一個大圓,根據球面幾何的原理,兩個大圓始終是相互平分的,因此晨昏線與赤道相互平分,赤道上亮區和暗區的面積相同,所以總是晝夜等分。
『陸』 什麼叫赤道為什麼離赤道近熱離赤道遠冷
赤道是地球表面的點隨地球自轉產生的軌跡中周長最長的圓周線。赤道半徑6,378.2km,赤道周長40075.02千米(24,901英里)。它把地球分為南北兩半球,其以北是北半球,以南是南半球,是劃分緯度的基線。赤道的緯度為0°,是地球上最長的緯線。
赤道受到的光照比其他的地方受到的多,因為一年中赤道是受到光照時間最長的。越往兩極去,緯度越高,受到光照時間逐漸減少,所以離赤道近熱,離赤道越遠越冷。
(6)為什麼西班牙十點還是太陽赤道擴展閱讀:
在赤道上太陽位於正上方,而在兩極太陽則從一個傾斜的角度照射。這效果可以用手電筒代替太陽來說明。請參看圖一,關鍵是有多少照射量落在特定的面積上。在赤道上的區域A與較高緯度的區域B均受到同等的照射量。
從圖可以清楚看到區域B比區域A大,所以區域B每單位面積(例如平方米)所受到的照射量會比區域A少。換言之,在同樣的一平方米面積,A會比B接收到更多陽光。
其他較次要的原因包括∶
(一) 太陽光穿過大氣時的吸收和散射作用。陽光被吸收或散射的程度取決於大氣中空氣分子和微粒的性質和濃度。相同情況下,陽光到達較高緯度地區的路徑會較長,自然會遇到較多空氣分子和微粒,導致陽光被吸收和散射的程度較大。所以較少太陽能量到達這些地區。
(二) 地球表面的反射作用。當陽光到達地面時,部分能量會被反射而不會將該地區加熱。有多少能量被反射取決於該地面的物質。雪是一種反射能力非常好的物質,會反射大約百分之七十五至九十五的陽光,對雪地的嚴寒天氣加熱甚少。
由於氣候的轉變,兩極被冰雪所覆蓋的面積減少,愈來愈多的太陽能被吸收。結果十分可能是天氣更加溫暖和冰雪覆蓋面繼續減少,進一步破壞自然環境的平衡。
『柒』 太陽直射赤道,為什麼全球各地晝夜平分
因為地球是球體,太陽直射赤道,即太陽光線與赤道平面平行,與經線圈垂直.
任意時刻太陽能照亮的部分,也即晝的范圍,從理論上來說,佔全球的一半.當太陽直射赤道時,即二分日,任意緯度(除兩個極點),均晝夜等長.
『捌』 赤道是什麼
赤道是地球表面的點隨地球自轉產生的軌跡中周長最長的圓周線。其半徑為6378.2km,周長為40075.02千米。赤道把地球分為南北兩半球,其以北是北半球,以南是南半球,是劃分緯度的基線。赤道的緯度為0°,是地球上最長的緯線。同時,赤道是地球上重力加速度最小的地方。[1]
中文名
赤道
外文名
equator
半徑
6378.2 km
周長
40075.02 km
標志
地球分成南北半球的標志
簡要介紹
赤道是南、北半球的分界線,也是地球上的零度緯線。一年當中,赤道有兩次太陽直射,所以赤道地區屬於熱帶,終年天氣炎熱,氣溫很高。赤道的圓心與地心是重合的,它也是地球上最長的緯線圈,全長4萬多千米。
共5張
赤道
赤道穿過了加彭、剛果、扎伊爾、烏干達、肯亞、索馬里、馬爾地夫、印度尼西亞、厄瓜多、哥倫比亞和巴西等許多國家。在這些國家,人們用不同的標志來表示赤道線。例如,在剛果,人們用許多沿直線排列的小石柱表示赤道線,這些小石柱叫赤道樁。
據說在700多年前,厄瓜多首都基多城的市民就知道,基多城附近是太陽一年兩次來往於南、北半球所經過的地方,他們稱這里為「太陽之路」。後來,科學家證實了這一說法,市民們就在基多市郊外修建了一座赤道紀念碑。紀念碑高10米,碑身四面刻有表示東、南西、北四個方向的字樣。碑頂放著一個石刻地球儀,地球儀中間有一條標志赤道位置的白線,一直延伸到碑底的石階上,這就是地面的赤道線。[2]
地貌氣候
赤道為低氣壓區,由赤道兩側吹向赤道的東北信風和東南信風,驅動赤道南北兩側的海水由東向西流動。北的稱為北赤道暖流,南面的稱為南赤道暖流。赤道暖流到達大洋西岸時,受陸地阻擋,其中一小股回頭向東形成赤道逆流;大部分受地轉偏向力的影響,沿海岸向較高的緯度流去,至中緯地區受西風吹動形成西風漂流。當它們到達大洋東岸時,一部分沿大陸西岸折向低緯,成為赤道暖流的補償流;另一部分沿大陸西岸折向高緯,構成極地環流。
共3張
紅色是赤道逆流
赤道經過的行星級地貌:太平洋、南美洲、大西洋、非洲、印度洋
赤道經過的山脈:安第斯山脈
赤道經過的大陸:非洲大陸、南美洲大陸
島嶼(群島):巴都群島、蘇門答臘島、加里曼丹島、蘇拉威西島、哈馬黑拉島、馬爾地夫群島、吉爾伯特群島、萊恩群島
赤道穿過的氣候區:熱帶雨林氣候(熱帶海洋性氣候)、熱帶草原氣候、高地氣候
活動於赤道的天氣系統:兩信風帶、赤道西風帶、赤道輻合帶等
赤道穿過的河流、湖泊:非洲:剛果河、奧果韋河、朱巴河、維多利亞湖;南美洲:亞馬遜河;亞洲:卡普阿斯河
赤道經過的海:幾內亞灣、赤道海峽、明打威海峽、望加錫海峽、托米尼灣、馬魯古海、哈馬黑拉海
國家城市
赤道經過的國家:印度尼西亞、諾魯、吉里巴斯、厄瓜多(以赤道命名的國家,Ecuador,是西班牙文)、哥倫比亞、巴西、加彭、剛果 (布)、剛果(金)、烏干達、肯亞、索馬里、馬爾地夫。
赤道和本初子午線穿過的國家和地區
赤道附近的著名國家和城市:基多、利伯維爾、內羅畢、新加坡。[2]
赤道紀念碑
赤道紀念碑
赤道紀念碑分為新舊兩座,舊碑位於聖安東尼奧鎮,在厄瓜多首都基多城以北24公里處。它三面被崇山峻嶺環抱,海拔2483米。這座赤道紀念碑高約10米,用赫紅色花崗岩建成。碑身呈正方形,四周刻有醒目的E、S、W、N 四個英文字母,分別表示東、南、西、北4個方位。碑面上鐫刻著西班牙碑文,以紀念那些對測量赤道、修建碑身做過貢獻的法國和厄瓜多的科學家。下端刻著「這里是地球的中心」的字樣。碑頂是一個大型的石雕地球儀,安放的方向是南極朝南,北極朝北。地球儀的中腰,從東到西刻有一條十分清晰的白線,代表赤道線。它一直延伸到碑底部的石階上,赤道實際環球一周為40075.13公里,從這里可把地球劃分成南北兩個完全相等的半球。厄瓜多人稱這紀念碑為「世界之半」。每年3月21日和9月23日,太陽從赤道線上經過,直射赤道,全球晝夜相等。這時,厄瓜多人總要在此舉行盛大的迎接太陽神的活動,感謝太陽給人類帶來溫暖和光明。來這里參觀的遊客們都喜歡在石階上,兩腳平踏在白線兩邊,攝影留念,以顯示自己是腳踏兩半球的人。
1981年,在這座舊碑附近的埃基西亞爾谷又新建了一座赤道紀念碑,落成於1982年8月9日。其外形與舊基本相同,但比舊碑大3倍:高30米,直徑4.5米,重4.5噸。碑的東西面寫著:西經格林尼治78°27'8″,緯度0。紀念碑里修建了電梯,碑頂設有望台。在紀念碑前方,有一條石砌的長長的通道,通道兩旁矗立著一些石雕群體。凡是到基多旅遊的人,都領到管理部門簽發的一張證書,以明其某年某月某日曾到南北半球的界線一游。
另外,索馬里赤道紀念碑位於索馬里南部碼口城市基斯馬尤以北60米處。它是一座3米高的水泥建築物,頂端裝有地球儀和一根東西向的針,作為赤道線的標志。[3]
相關數據
赤道長度: 40,076km
子午線長度: 40,009km
極半徑長度: 6,356.8km
赤道半徑長度: 6,378.2km
扁率: 1/298
面積:510,000,000k㎡
平均半徑長度: 6,371km
體積:1,083,230,000,000km3
總體來看,從兩極到地球中心的距離為6,356.8km,比從赤道上到地球中心的距離6378.2km短21.4km。扁率為1/298。赤道一帶稍微凸出,赤道本身也有點扁,南北半球也不對稱,加上表面凹凸不平,應該說是一個不規則的球體。不過由於地球體積龐大,這些表面的起伏和整體比起來仍極其微小,所以在太空中看,仍是一個圓球。但如降到低空,透過大氣和海洋,這時看到的固體的地球表面,高低起伏,猶如一個干皺的蘋果。
古代解釋
古代主渾天說者認為,天體是個渾圓形的球體,赤道即指天球表面距離南北兩極相等的圓周線。現代天文學稱為天球赤道。
《漢書·天文志》:「立春、春分,月東從青道……立夏、夏至,南從赤道。」
《後漢書·律歷志下》「黃道去極」劉昭注引漢張衡《渾儀》:「赤道橫帶渾天之腹,去極九十一度十六分之五。」
《書·洪範》「日月之行則有冬有夏」唐孔穎達疏:「正當天之中央、南北二之赤道,去南北極各九十一度。」
『玖』 為什麼西班牙人吃飯那麼晚
西班牙可能是歐洲最南的國家,因此在非洲,在赤道上,所以每天太陽直射24小時從不停歇,滿街都是黑娃。通過採取兩小時午間時間來應對深夜,讓他們有機會享受該國最著名的傳統之一:午睡。改變工作日會威脅西班牙人習慣性的午睡時間,那些習慣打盹的人表示,如果改變時區會讓他們中午不能午休的話,他們會非常沮喪。
『拾』 從半球位置看西班牙位於
從南北半球看,西班牙位於北半球;
從東西半球看,西班牙位於東半球。
補充:半球的劃分
南北半球劃分:
①赤道以北,北半球;赤道以南,南半球
②20°W往東至160°E,為東半球;20°W往西至160°E,為西半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