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西哥灣暖流多少錢
❶ 墨西哥灣(暖)流是怎樣的
世界上第一大海洋暖流,亦稱墨西哥灣(暖)流。墨西哥灣流雖然有一部分來自墨西哥灣,但它的絕大部分來自加勒比海。當南、北赤道流在大西洋西部匯合之後,便進入加勒比海,通過尤卡坦海峽,其中的一小部分進入墨西哥灣,再沿墨西哥灣海岸流動,海流的絕大部分是急轉向東流去,從美國佛羅里達海峽進入大西洋。這支進入大西洋的灣流起先向北,然後很快向東北方向流去,橫跨大西洋,流向西北歐的外海,一直流進寒冷的北冰洋水域。它的厚度為200~500米,流速2.05米/秒,輸送的水量比黑潮大1.5倍。
❷ 墨西哥灣的墨西哥灣暖流
世界大洋著名暖流。又稱灣流(Gulf Stream)。北大西洋副熱帶總環流系統中的西部邊界強流
墨西哥灣暖流由北赤道暖流及蓋亞那暖流匯聚於加勒比海和墨西哥灣後,經佛羅里達海峽流出,稱佛羅里達暖流。它與東南來的安的列斯暖流匯合後稱墨西哥灣暖流,沿北美大陸架北上,在美國東海岸的哈特勒斯角附近偏向東北方向流,在北緯45°的紐芬蘭淺灘外緣,因受盛行西風影響而拆向東流,並在西經40°附近改稱北大西洋暖流。廣義的灣流系指從墨西哥灣開始,沿北美洲東岸北上,再向東橫貫大西洋至歐洲西北沿岸,最後穿過挪威海進入北冰洋的暖流系統。海洋學中的灣流系統一般分為3部分,其中灣流僅指從哈特勒斯角至紐芬蘭淺灘流勢最盛的一段;此段以南稱起始段,以東為延續段。灣流具有流速強、流量大、流幅狹窄、流路蜿蜒、流域廣闊、高溫、高鹽、透明度大等特徵。在哈特勒斯角附近,流幅達110~120公里,厚度700~800米,表層水溫25~26℃,鹽度36.2~36.4‰,流量8200萬立方米/秒。灣流表層水溫具有較明顯的季節變化,且與季風強弱有密切關系,並對北美洲氣候影響顯著。 1.信風所引起的赤道海流在大西洋西側積聚海水,使加勒比海、墨西哥灣水位抬高所致
2.注入墨西哥灣的大河流(如密西西比河)將大量河水排入,引起水位抬高所致
3.高緯度海域與低緯度海域的巨大水團的密度差引起。灣流系統包括佛羅里達洋流,灣流和北大西洋暖流。狹義灣流指從美國東岸哈特勒斯角向東北至紐芬蘭淺灘的一段洋流,由佛羅里達暖流和安的列斯暖流匯合而成。灣流流量大,流速急、流幅窄,並有高溫高鹽、透明度大等特徵。灣流長約3700公里,表層寬100~150公里,深800米,最大流速2.5米/秒,表水年均溫和鹽度分別為25~26℃,36.2~36.5‰,流量高達每秒8200萬立方米,約等於世界河流流量總和的20倍。灣流在北緯45°紐芬蘭的東洋面折向東流、為北大西洋暖流。
4.墨西哥暖流頗具傳奇色彩。他起初是著名的北大西洋渦流,但那時只是一股漂流,而不是一股洋流,就像大西洋中部的一個旋轉不停的巨大漩渦。漩渦裡面有片辦凝滯的水域,水域里挾裹著成千上萬的條小魚和浮游生物,所以被稱為馬尾藻海,在早期的航海史上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中世紀的水手堅信,航船一旦被信風吹進馬尾藻海,就會迷失方向,你的船會被綿延幾英里的馬尾藻纏住,船上的人都會在飢渴和飢餓中慢慢死去,只留下陰森恐怖的殘骸在萬里無雲的天空下沉浮到永遠,如同一塊無言的警告牌,警告那些褻瀆神靈的人。 斯瓦爾巴德群島的科學城新奧勒松舉行的一次中外科學家聚會上,記者面對早年飛艇飛往北極的投影,請教在場的挪威和德國科學家:為什麼20世紀20年代的極地探險英雄們乘飛機或飛艇首征北極點,均從新奧勒松出發?他們一致認為應歸因於斯瓦爾巴德群島相對溫和的氣候條件以及距離北極點較近的獨特位置。顯然,人們在高緯度的斯瓦爾巴德群島開展生產、科研、教學等活動,無不得益於墨西哥灣暖流。正如當地人所說,斯島有寒冬,但是能接受。
墨西哥灣暖流是維持英國溫和氣候的關鍵。如果沒有來自大西洋中部的溫水,大不列顛群島氣溫將下降4至6攝氏度。墨西哥灣暖流是大西洋南歐豎直環流的一部分,由海平面風和海水密度差異驅動形成。 墨西哥灣暖流簡稱灣流,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暖流。沿北美大陸東岸向東北流擊,至北緯40°附近進入西風帶開始折向東流,並呈扇形展開,稱北大西洋暖流。南赤道暖流因受巴西大陸之阻而分出的北支——蓋亞那暖流,經墨西哥灣流出變為佛羅里達暖流,與北赤道暖流北上的安的列斯暖流匯合,組成強勁的灣流。該暖流因繞經炎熱的墨西哥灣後而流出,因此規模很大,水溫很高。在佛羅里達出口處寬約60~80公里,出口後加寬到150公里,深度達800米,流速每日130~150公里,表層水溫度27°~28℃。灣流及北大西洋暖流所經之地水溫和氣溫大幅度升高,在強大西風吹送下向東北可直達北極圈以北的巴倫支海,使歐洲西北部也成為溫暖濕潤的溫帶海洋性氣候,一月平均氣溫比同緯度的亞洲東岸和北美東岸氣溫要高出15°~20℃,位於北極圈以北的蘇聯北冰洋沿岸港口摩爾曼斯克港成為不凍港。墨西哥灣暖流所以能成為世界上最強大的暖流,除上述北赤道暖流、安的列斯暖流加上南赤道暖流北上的蓋亞那暖流外,還有墨西哥灣接受了由信風不斷趕入的暖水,使墨西哥灣成了巨大的「熱蓄水庫」。從佛羅里達海峽流出的強大而高溫、高速的佛羅里達洋流,與從東南來的安的列斯暖流匯合後,聲勢更大。
❸ 墨西哥灣暖流是怎樣形成的
首先從北赤道暖流和蓋亞那暖流在加勒比海和墨西哥灣處匯聚,又從佛羅里達海峽流出,隨後和東南的安的列斯暖流匯合而成,稱為墨西哥灣暖流。在北緯40度,西經30度之處,墨西哥灣暖流又被分支成兩股,北導入歐洲海域,形成北大西洋暖流,南經西非回歸赤道。北美洲和西歐等地本來比較冰冷的地區也被這股暖流變得溫暖而適於居住了,北美東岸和西歐的氣候也因此而被影響。
墨西哥灣暖流規模宏大,總流量是所有河流徑流量的40倍,其灣流水溫高,尤其在冬天時,其水溫比周圍海水高出8℃。剛出海灣時的水溫達27℃~28℃,散發的熱量是北大西洋所獲得的太陽光熱的1/5。它如同巨大的「暖水管」一樣永不停息,攜帶著充足的熱量,對所經地區的空氣帶去了溫暖,在西風的吹送下,又把熱量傳帶到西歐和北歐沿海地區,讓這些地區也變成了溫暖潮濕的海洋性氣候。
暖流成因
1.信風引起的赤道海流在大西洋西側積聚海水,使加勒比海、墨西哥灣水位抬高;
2.注入墨西哥灣的大河流將大量河水排入,引起水位抬高;
3.高緯度海域與低緯度海域的巨大水團的密度差引起。灣流系統包括佛羅里達洋流、灣流和北大西洋暖流。狹義灣流指從美國東岸哈特勒斯角向東北至紐芬蘭淺灘的一段洋流,由佛羅里達暖流和安的列斯暖流匯合而成。灣流流量大,流速急、流幅窄,並有高溫高鹽、透明度大等特徵。灣流長約3700公里,表層寬100~150公里,深800米,最大流速2.5米/秒,表水年均溫和鹽度分別為25℃~26℃,36.2~36.5‰,流量高達每秒8200萬立方米,約等於世界河流流量總和的20倍。灣流在北緯45°紐芬蘭的東洋面折向東流、為北大西洋暖流。
❹ 墨西哥灣暖流
1、看一下地圖可知,由於南美洲的大陸輪廓的關系,墨西哥灣暖流由大西洋南北赤道暖流兩支洋流匯聚轉化而成。
2、暖流在加勒比海、墨西哥灣一帶曲折運動,加熱時間充分,
3、墨西哥灣一帶較為封閉,信風促使大量暖流在此聚集,形成一個「蓄熱水庫」,
4、信風把大量海流匯入墨西哥灣,加上密西西比河的徑流補給,使得墨西哥灣的海平面抬升,與大西洋形成落差,加強了暖流的動能。
❺ 墨西哥灣暖流的速度大概是多少
墨西哥灣暖流長約3700公里,表層寬100~150公里,深800米,最大流速2.5米/秒,表水年均溫和鹽度分別為25~26℃,36.2~36.5‰,流量高達每秒8200萬立方米,約等於世界河流流量總和的20倍。灣流在北緯45°紐芬蘭的東洋面折向東流、為北大西洋暖流。不知是不是。。。(*^__^*)
嘻嘻
❻ 墨西哥灣暖流是密度流還是補償流請講原因
墨西哥灣地處熱帶和亞熱帶氣候區,地形封閉,幾乎同外界隔絕。水溫和鹽度教高,夏季水溫高達29℃,近海岸水溫達37℃,冬季為18~24℃;鹽度為3.65%。匯集到墨西哥灣的南、北赤道暖流,繞海灣兜了一個大圈,形成墨西哥灣暖流(簡稱灣流),從佛羅里達海峽流入大西洋,先沿著北美洲東海岸向北流到紐芬蘭島附近,然後折向東橫過大西洋到達歐洲西海岸。值此,洋流分成兩支,向北的北大西洋暖流一直遠徵到北冰洋的巴倫支海;向南的一支叫加那利寒流,最終又回到了赤道附近。
墨西哥灣暖流規模十分巨大,它寬100多千米,深700米,總流量每秒7400萬到9300萬立方米,流動速度最快時每小時9.5千米,200米深處流動速度約每小時4000米。總流量大約相當於所有河流徑流量的40倍。灣流水溫很高,特別是冬季,比周圍的海水高出8℃。剛出海灣時,水溫高達27~28℃,它散發的熱量相當於北大西洋所獲得的太陽光熱的1/5。它像一條巨大的、永不停息「暖水管」,攜帶著巨大的熱量,溫暖了所有經過地區的空氣,並在西風的吹送下,將熱量傳送到西歐和北歐沿海地區,使那裡成為暖濕的海洋性氣候。
應該是密度流吧~~~(不太確定~~~)
❼ 墨西哥灣暖流的介紹
墨西哥灣暖流(Warm Current of Mexico Gulf),簡稱灣流,是大西洋上重要的洋流。世界大洋中最強大的暖流,也是最大的暖流。起源於墨西哥灣,經過佛羅里達海峽沿著美國的東部海域與加拿大紐芬蘭省向北,最後跨越北大西洋通往北極海。在大約北緯40度西經30度左右的地方,墨西哥灣流分支成兩股分支,北分支跨入歐洲的海域,成為北大西洋暖流,南分支經由西非重新回到赤道。這股來自熱帶的暖流將北美洲以及西歐等原本冰冷的地區變成溫暖適合居住的地區,對北美東岸和西歐氣候產生重大影響。
❽ 墨西哥灣暖流的簡介
世界大洋著名暖流。又稱灣流(Gulf Stream)。北大西洋副熱帶總環流系統中的西部邊界強流。由北赤道暖流及蓋亞那暖流匯聚於加勒比海和墨西哥灣後,經佛羅里達海峽流出,稱佛羅里達暖流。它與東南來的安的列斯暖流匯合後稱墨西哥灣暖流,沿北美大陸架北上,在美國東海岸的哈特勒斯角附近偏向東北方向流,在北緯45°的紐芬蘭淺灘外緣,因受盛行西風影響而拆向東流,並在西經40°附近改稱北大西洋暖流。廣義的灣流系指從墨西哥灣開始,沿北美洲東岸北上,再向東橫貫大西洋至歐洲西北沿岸,最後穿過挪威海進入北冰洋的暖流系統。海洋學中的灣流系統一般分為3部分,其中灣流僅指從哈特勒斯角至紐芬蘭淺灘流勢最盛的一段;此段以南稱起始段,以東為延續段。灣流具有流速強、流量大、流幅狹窄、流路蜿蜒、流域廣闊、高溫、高鹽、透明度大等特徵。在哈特勒斯角附近,流幅達110~120公里,厚度700~800米,表層水溫25~26℃,鹽度36.2~36.4‰,流量8200萬立方米/秒。灣流表層水溫具有較明顯的季節變化,且與季風強弱有密切關系,並對北美洲氣候影響顯著。
❾ 墨西哥灣暖流為什麼會成為世界上最大的一股暖流
這是與墨西哥灣暖流的成因分不開的:
信風所引起的赤道海流在大西洋西側積聚海水,再加上大河流水的注入使加勒比海、墨西哥灣水位抬高,形成了高低差,增大了洋流的總量;同時我們知道低緯度地區海水鹽分較低、密度小,副熱帶地區海水蒸發大鹽分高、密度大,這種密度差也增加了洋流的動力。此外墨西哥灣地區海域較大,也是成因之一。因此就產生了大量溫暖的海水沿著美國東海岸向高緯度地區漂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