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觀西班牙 » 二戰西班牙多少部隊

二戰西班牙多少部隊

發布時間: 2022-06-29 14:11:25

❶ 二戰期間各國軍隊數量和編制

如果是各國,那可就多了去了,因為參加二戰的有六十多個國家。講些主要的。
蘇聯,總兵力2700萬人
德國,總兵力1360萬人
美國,總兵力1200萬人
中國,總兵力600萬人
日本,總兵力400萬人
義大利,總兵力200萬人
英國,總兵力400萬人
法國,總兵力100多萬人
大概就是這樣
德軍一個步兵師1.5萬人-3萬人100多門大炮
德軍一個坦克師500輛坦克,2000多輛汽車
蘇軍一個步兵師1.5-3萬人左右
蘇軍一個坦克師500輛坦克
美軍是全機械化部隊。一個機械化步兵師有3萬人、1000門大炮、2000輛汽車以及200輛坦克
美軍一個坦克師1000輛坦克
日軍一個步兵師有3萬人、100門大炮
日軍一個坦克師有500輛坦克
中國軍隊一個步兵師有1萬人,有些甚至都不足一萬人

❷ 關於二戰時期的西班牙

``````````樓上有毛病,墨索里尼是義大利的。
當時西班牙是民族主義者、獨裁者佛朗哥的法西斯政黨長槍黨統治的!
一直到1975年佛朗哥去世為止。
西班牙在二戰中給德國提供軍需物資,並且為德國組建出征蘇聯的志願軍,還作為德國獲取英美的情報基地。

西班牙與日本除卻《馬德里備忘》還有在經貿方面有一定聯系,但是規模不大,畢竟兩國遙遠且商路不暢。倒是在意識形態上有些認同。

❸ 二戰時各國軍力排名

如果是在1940年,法國覆滅之前……

綜合第一名:法國 擁有遠遠超越德國的裝甲部隊,其中型坦克,輕型坦克無論在數量還是質量上都強於德國,FT-17強於1號2號,R-35強於3號……並且擁有強悍的怪獸坦克b1-bis,海軍則遠遠強於德國和蘇聯。

第二名:蘇聯,570萬陸軍,20000輛坦克(是的,你沒看錯,是兩萬……當時法國才3000多,德國只有2500),59000門火炮(1939年數據),但是羸弱的海軍拖了後腿……

第三名:德國,稍微落後於法國的坦克部隊,但是擁有絕對先進的指揮理念和偉大的指揮者,機械化和自動化程度低下拖了他們的後腿,強大的空軍雖然拉了很高的分數,但是海軍卻只能躲在海底,無法為德國運來更多的資源……

第四位:英國,將自己的軍隊分散到世界各地,是英國人的失誤,但也體現了他們的強大,無匹的海軍,一流的陸軍(在歐洲擁有大批部隊,先進的瑪蒂爾達坦克,曾經讓所有德國坦克束手無策、在亞洲尤其是印度,可以招募強悍的錫克族人以及善戰的穆斯林參戰,這也是為什麼日本人始終沒有進入印度。在非洲則部署包括精銳的冷溪警備團一部在內的強悍部隊,想想義大利那十幾萬軍隊就知道這些部隊有多強悍了……)

第五名:美國,它在當時只能排到第五位,海軍很強,可惜裝備陳舊了些,陸軍方面雖然開始大規模擴軍,M1加蘭德也全面列裝,但是當時的M3格蘭特坦克還沒有列裝,這簡直不可原諒,另外在空軍方面也落後於德國……

第六名:日本,陸軍的輕武器自動化程度比德國還有低,坦克輕小,戰鬥力差,火炮也比較落後。空軍則擁有不錯的零式戰斗機,但是由於海軍佔去大批資源,導致其戰績不佳。超一流海軍,不得不說,日本海軍的擴軍做得十分出色,強悍的海軍讓日本有底氣和美國叫板,可惜……工業的劣勢是無法逆轉的……

第七名:義大利,陸軍,除了巨大的數量,根本一無是處,坦克和日本的差不多,雖然輕武器和火炮稍微強點,但是戰斗意志卻差得太多。海軍,作為一個純粹的地中海國家,居然在法國投降後無法控制地中海,直接導致德國的北非軍團無法得到供給……空軍,沒有高速戰斗機的空軍如何作戰?義大利人給出的答案是——投降……

第八名:中國,龐大的陸軍,雜亂的武器配置,僅僅手槍就20多種口徑,真不知道當時的後勤是怎麼活著的,輕武器自動化程度高於日本低於德國,重武器則基本與日本平齊(雷諾坦克比日本坦克好,火炮則不如日本的),但是海軍的劣勢極大,基本沒有戰鬥力。至於空軍,1940年的中國連義大利都不如……

❹ 二戰時期的瑞士,瑞典,西班牙,比利時,葡萄牙,巴西

瑞士 絕對的恪守中立。

瑞典在戰爭中曾向德國提供在軍工產業中非常重要的鐵礦石,以及其他資源,瑞典於軸心國的聯系僅限於此。
西班牙 葡萄牙因為建立了法西斯獨裁政權 在政治上比較傾向於軸心陣營 但畢竟是小國家 屬於牆頭草類型
比利時由於處於德法兩國的中間地帶 所以被德軍攻擊並輕松佔領。
巴西在美國的爭取下,對軸心國宣戰,雖然拉美也有國家對軸心國宣戰,但都未真正與德軍交戰。巴西在戰爭中派遣了一支遠征軍在義大利與德軍交戰。

❺ 二戰時期,唯一沒有參戰的世界級強國西班牙,當時在做什麼

西班牙在一戰和二戰中都保持中立,僅於1941年至1943年間派遣由志願者組成的「藍色師」協助德國對蘇作戰,但在內戰期間仍然遭受戰火之苦。佛朗哥執政期間,西班牙在經濟和文化上基本與外部世界隔絕,但是隨著經濟的復甦,它邁出追趕其鄰國的步伐。

❻ 二戰中德軍用在攻擊蘇聯的部隊有多少 盟軍對付的德軍兵力是多少

3個集團軍群攻擊蘇聯,有西班牙一個師,義大利一個師,羅馬尼亞,芬蘭若幹部隊
軍隊大約在1500萬左右(其中1200萬左右是納粹德國軍隊)。戰爭初期兵力更少這個問題要分開說,先要弄清楚第三帝國和納粹德國的關系。第三帝國是指納粹德國及其仆從國。納粹德國就是德國(1933-1945)。第三帝國的軍隊是有很多外籍士兵的,特別是像奧地利,捷克斯洛伐克,波蘭這些德國周遍國家的外籍軍士較多。(外籍兵的軍裝是有袖章標志區分的)。即使是在情況急劇惡化的1944年後期,第三帝國的軍隊仍然有900多萬(也有說1100萬),其中絕大部分是納粹德國士兵。總的看來兵源是沒有太大問題的,所以希特拉也一直有戰斗下去的信心。但是仔細算起來,就捉襟見肘了。因為這其中,有500萬在抵抗來自東方的反擊,150萬左右與盟軍在法國,義大利展開城市對抗,60多萬被鐵托的游擊隊牽制在巴爾干半島脫身不得。為了維系北歐洲的統治,在挪威,瑞典,丹麥也還有數十萬的駐軍。並且在這個時期,很多仆從國開始不聽話了,像匈牙利,保加利亞,羅馬尼亞這些3流國家紛紛打算脫離第三帝國,所以還有部分軍隊被派去鎮壓和穩定這些地方的局勢。德國本土也需要保留相當數量的軍隊守衛,不少於100萬(1945年,單是帝都柏林一座城市,守衛軍就有90萬)。
到了1945年,數量有所下降,而且質量下降比較嚴重。因為看起來還保持著數百萬的龐大數量軍隊,但很多戰鬥力太低。老弱病殘和小孩佔了一定的比例。很多軍團失去了通信能力,相互無法聯系,都是在各自為戰,最後被一塊塊吃掉。
以上是戰爭末期的大概情況,如果是在戰爭中期,第三帝國的,當時沒有美,蘇兩個大BOSS,德國不需要動員太龐大的兵力。執行巴巴羅薩計劃閃擊前蘇聯之前,第三帝國總兵力大概是700-800萬(其中500萬是納粹德國士兵)

❼ 二戰時期西班牙兵力

1945年二戰結束後,蘇聯不僅反對西班牙加入聯合國,還提議國際社會與西班牙斷絕外交關系,甚至提出把西班牙列為戰敗國,試圖幹掉西班牙。不是美英出於自己的利益考慮反對蘇聯的提議,蘇聯非得整死西班牙。由於西班牙和蘇聯矛盾太深,面對蘇聯的威脅,所以西班牙才向美國靠攏,拚命的抱美國的大腿,向美國妥協,加入北約,做了美國的小弟。

❽ 二戰唯一沒參戰的世界強國,當時它在幹嘛呢

二戰是歷史上最為龐大的戰爭,包括幾乎所有大國在內,一共61個國家和地區捲入了這場戰爭,並且造成了9000萬人的傷亡,然而值得一提的是,也有一個唯一沒有參加戰爭的世界強國,這就是西班牙,此時的它在干什麼呢?

因為便捷的地理位置,西班牙可以說是全球化最早的受益者,而最早的日不落帝國,正是西班牙帝國,它來自西班牙國王卡洛斯一世最著名的一句話:「在朕的領土下,太陽永不落下。」




由於西班牙的明哲保身,雖然它偏向納粹一番,盟軍在二戰後卻並沒有對這里進行清算,同時西班牙作為一個中立國,也成為了法西斯和盟軍間諜激烈交鋒的戰場。整個二戰期間,西班牙因為置身事外,得到了高速的恢復和發展,避免了戰亂帶來的痛苦,至少從這個方面來說,他們是幸運的。

❾ 納粹德國二戰時候的戰斗序列表

德國東線總司令部
1939年10月3日在波蘭組建,負責「保衛德國的東方領土以對付蘇聯可能發動的突然襲擊」,下轄德國第三集團軍、第八集團軍和第十四集團軍,共計30個師。10月8日,上述三個集團軍分別改稱北部邊境地段司令部、中央邊境地段司令部和南部邊境地段司令部。1940年7月,該部下轄德國第十八集團軍、第二集團軍和第四集團軍。1940與1941年之交,該總司令部解散。歷任東線總司令為格爾德•馮•倫德斯泰特和費多爾•馮•博克。

德國西北總司令部
1945年4月6日組建,負責指揮與控制駐荷蘭和德國西北部的德國第一傘兵集團軍、第二十五集團軍殘部以及海軍與空軍部隊。1945年5月,該總司令部率部投降。西北總司令為恩斯特•布施。參見「德國H集團軍群」。

德國南線總司令部
亦稱德國西南總司令部。1941年底組建,負責組織指揮在義大利和北非的德軍部隊。1943年8月,該總司令部所轄部隊包括隆美爾指揮的駐義大利的德國B集團軍群、胡貝指揮的駐西西里的德軍部隊以及駐中義大利、撤丁島和科西嘉的德軍部隊。1944年5日,指揮義大利戰場的德國第十集團軍和第十四集團軍,以及駐在北義大利的贊根戰役集群。1945年4月,負責指揮德國G集團軍群、C集團軍群和E集團軍群。1945年5月,該總司令部率部投降。歷任南線總司令為阿爾貝特•凱塞林和海因里希一戈特弗里德•馮菲延霍夫一謝爾。

德國西南總司令部
即德國南線總司令。參見"德國南線總司令部"。

德國東南總司令部
1941年6月在希臘組建,總先後兼德國F集團軍群總司令部和德國E集團軍群總司令部。該總司令部曾下轄駐南斯拉夫與阿名單巴尼亞的德國F集團軍群(南斯拉夫的貝爾格萊德)和駐希臘與地中海諸島的德國E集團軍群(希臘的薩洛尼卡)。1943年8月起兼德國F集團軍群總司部。1945年3月,F集團軍群總司令部撤銷,改兼德國E集團軍群總司令部。歷任東南總司令為威廉•利斯特、沃爾特•孔岑、亞歷山大•勒爾、馬克西米列安•馮•魏克斯〈兼F集團軍群總司令〉。參見「德國E集團軍群」和「德國F集團軍群」。

德國西線總司令部
1949年10月在法國巴黎組建,下轄德國A集團軍群和D集團軍群。1944年至1945年,指揮德國B集團軍、G集團軍群和H集團軍群在西線與盟軍作戰。1945年6月,該總司令部下轄德國B集團軍群(德國第十五集團軍和第七集團軍)、G集團軍群(德國第十九集團軍和第一集團軍)、西線裝甲集群(稍後改編為德國第五裝甲集團軍)和第一傘兵集團軍(9月編入新組建的德國H集團軍群)。1945年5月,該總司令部率部投降。歷任西線總司令為格爾德•馮•倫德斯泰特、埃爾溫•馮•維茨勒本、格爾德•馮•馮倫德斯泰特、貢特爾•馮•克盧格、沃爾特•莫德爾、格爾德•馮•倫德斯泰特和阿爾貝特•凱塞林。
德國A集團軍群
①1939年10月由實施波蘭戰役的德國南方集團軍群改編而成,下轄德國第四集團軍、第十二集團軍、第十六集團軍和克萊斯特裝甲集群。1940年5月,參加西方戰役,擔負主攻任務。1941年4月,重新改編為德國南方集團軍群。集團軍群總司令為格爾德•馮•倫德斯泰特。
②1942年7月由在蘇聯戰場南部的德國南方集團軍群分組而成,下轄羅馬尼亞第二集團軍、德國第十七集團軍和第一裝甲集團軍。1942年至1943年,先在高加索方向作戰,後在蘇聯戰場的南部側翼作戰。1944年3月,改編為德國南烏克蘭集團軍群。歷任集團軍群總司令為威廉•利斯特、阿道夫•希特勒(兼)和埃瓦爾德馮•克萊斯特。1944年9月,改稱德國南方集團軍群。1945年4月,改編為德國厄斯特馬克集團軍群。1945年5月,該部投降。參見「德國南方集團軍群」、「德國南烏克蘭集團軍群」和「德國厄斯特馬克集團軍群」。
③1944年9月由德國北烏克蘭集團軍群改編而成,1945年1月,該部改編為德國中央集團軍群。A集團軍群總司令為約瑟夫•哈爾佩和費迪南德•舍內爾。參見「德國北烏克蘭集團軍群」和「德國中央集團軍群」。

德國B集團軍群
①1942年7月在蘇聯戰場由德國南方集團軍群分組而成,下轄德國第二集團軍、匈牙利第二集團軍二德國第六集團軍和第四裝甲集團軍。1943年2月,集團軍群總司令部轉為預備役。同年7月,該部解散。歷任集團軍群總司令為費多爾•馮•博克和馬克西米利安•魏克斯。
②1943年8月在德國南部由隆美爾重新組建。1943年底指揮駐北義大利的德軍部隊。1944年1月,移駐法國,下轄德國第七集團軍和第十五集團軍以及駐宿蘭的德軍司令部。1944年6月,參加諾曼底戰役。1944年8月,在法萊斯戰役中遭到重創。1944年12月,組織實施阿登反攻。1945年4月,該部在魯爾戰役中被摧毀。歷任集團軍群總司令為埃爾溫•隆美爾和沃爾特•莫德爾。參見「德國南方集團軍群」。
補充回答: 德國C集團軍群
①1939年8月在齊格菲防線組建,下轄德國第一集團軍、第五集團軍和第七集團軍。1940年5月,參加西方攻勢。1941年,該部改編為德國北方集團軍群。C集團軍群總司令:為戒廉•馮•勒布。
②1943年12月在義大利南部組建。1943年至1945年,指揮德國第十集團軍(後來為第十集團軍和第十四集團軍)在義大利的作戰行動。1945年5月4日,該部投降。歷任C集團軍群總司令為阿爾貝特•凱塞林和海因里希—戈特弗里德•馮•菲延霍夫—謝爾。參見「德國北方集團軍群」和「德國庫爾蘭集團軍群」。

德國D集團軍群
1940年10月在法國巴黎組建,指揮駐法國、比利時和荷蘭的德國部隊。下轄德國第一集團軍、第六集團軍和第七集團軍。1944年初,該集團軍群總司令部並入德國西線總司令部。歷任D集團軍群總司令為埃爾溫•馮•維茨勒本、格爾德•馮•倫德斯泰特和沃爾特•莫德爾。參見「德國西線總司令部」。

德國E集團軍群
1942年與1943年之交在巴爾乾地區由德國第十二集團軍擴編而成,駐希臘薩洛尼卡。1943年8月,被納入德國東南總司令部編成之內。1944年10月,撤離薩洛尼卡。1945年1月,由希臘、阿爾巴尼亞和南斯拉夫南部暫時撤至德里納河一線。1945年3月,因德國F集團軍群總司令部撤銷而成為德國東南總司令部所轄的唯一的集團軍群。1945年5月,該部在撒往奧地利邊界附近後投降。集團軍群總司令為亞歷山大•勒爾。參見「德國第十二集團軍」。

德國F集團軍群
1943年夏季在巴爾乾地區組建,兼德國東南總司令部,指揮該地區的德國佔領軍。1944年秋季從南巴爾乾地區撤退。1944年冬季,逐步放棄對德國E集團軍群的控制。1945年3月,該集團軍群總司令部撤銷。集團軍群總司令為馬克西米利安•馮魏克斯。參見「德國東南總司令部」。

德國G集團軍群
1944年5月在法國南部組建,下轄德國第一集團軍和第十九集團軍。1944年至1945年,在與盟軍作戰的過程中****國南部敗退德國南部。1945年5月6日,該部投降。歷任集團軍群總司為約翰內斯•布拉斯科維茨和保羅•豪塞爾。

德國H集團軍群
1944年9月在西線北部組建,所轄主要集團軍為德國第一傘兵集團軍。隸屬德國西線總司令部。1945年通過德國南部撤退。

❿ 二戰西班牙步兵師編制

首先,西班牙在二戰中是中立國,你指的應該是西班牙的志願步兵師「藍色師」。該師在德軍中的正式番號是第250步兵師。

最初,藍色師擁有四個步兵團,每個團按各自指揮官的姓名命名。全師由「Esparza」團、「Pimentel」團、「Vierna」團和「Rodrigo」團共四個步兵團組成,而德軍步兵師只有三個步兵團。在這四個團中,Rodrigo團--這個新組建的團不久後被解散,其下屬的三個營被分配給其餘三個團。全師實力不變,只是在編制上發生了變化。其餘的三個團按德國團級部隊的標准也獲得了各自的番號,分別是262步兵團(Pimentel上校),第263步兵團(Vierna上校),第269步兵團(Esparza上校)。Rodrigo上校出任副師長。 師炮兵團擁有三個中型炮兵連,裝備105mm火炮。還有一個重型炮兵連,裝備150mm火炮。師反坦克營裝備有36 門過時的PAK36反坦克炮。

全師有641名軍官,2272名士官及15780名士兵,總計為18693人。

該師於1943年10月29日從蘇聯前線回到祖國,共有3334人陣亡,8466人負傷,326人失蹤。並有321人被蘇軍俘虜,其中有94人在戰俘營中死亡。其餘的230名西班牙戰俘於1954年從蘇聯遣返回國。

該師戰斗序列如下: 第262步兵團 第263步兵團 第269步兵團 第250炮兵團 第250偵察營 第250反坦克營 第250工兵營 第250通信營 第250野戰補充營 第250滑雪連 第250運輸連 第250維修排 第250麵包連 第250屠宰連 第250醫療分隊(2個連) 第250野戰救護隊(2個連) 第250野戰憲兵隊 第250獸醫分隊 第250野戰醫院 第250野戰郵局 師補給單位

藍色師軍官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591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957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1624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501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1612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1257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1221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2499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1235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