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西班牙裔黑人指哪些人
① 什麼是黑人
黑色人種(Black people)即黑種人,又稱尼格羅人種,尼格羅人種、赤道人種,是根據體質上可遺傳的性狀而劃分的人群,人類分類學說里的一種。黑種人一般膚色黝黑,頭發黑呈波浪或鬈曲,鼻子寬扁,鼻根低矮或中等,鼻突出度小、鼻孔橫徑較大,凸唇,口寬度大,嘴唇厚,鬍子和體毛較少。
黑人的種族分類主要有蘇丹尼格羅人、班圖尼格羅人(兩者占黑色非洲人口的絕大部份)、科伊桑尼格羅人、庫希特尼格羅人(屬於黑白混血種族)、澳大利亞原住民等。在中世紀時期和中世紀以前,他們主要分布在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區。後來因為歐洲國家的帝國主義和重商主義,大批量的黑人被迫作為奴隸送於南美洲和北美洲。
對黑人的稱呼,英語中以前用Negro,本為西班牙語的「黑」,但有強烈的蔑視色彩。有些歷史悠久的黑人團體,至 今還沿用這個單詞,例如:United Negro College Fund。美國媒體通用的名稱是: African American(非裔美國人)。Black(黑色的) 也可以接受,Nigger(下等的) 則完全是貶義詞。但是,有些黑人之間,也互相用這個單詞稱呼。
種族分類
三大人種:黃種人、白種人、黑種人。
黃種人
黃種人,起源中亞和東亞,但也有說起源東非維多利亞湖沿岸,主要特徵是黑色且較為硬直的頭發,眼有內眥褶,體毛不發達,膚色較淺。主要分布在亞洲東部、東南部以及位於南北美洲的大陸。
白種人
白種人,主要特徵是呈大波浪狀且較為細軟的毛發,毛發顏色主要有:白、金、紅、棕、黑等主要的五種大色調,顴骨不明顯,鼻高唇薄,通常為長顱型,膚色較淺。白色人種主要起源自白人化之後的北非土著,後來經過長期的演化和定居,擴散到北非、西亞、中亞、南亞、歐洲以及16世紀以來逐漸擴散至整個大洋洲和南北美洲。
黑種人
黑種人,起源於非洲,包括尼格利羅人和科伊桑人的最古老種族也被歸入為黑種人,主要特徵是黑色呈小捲曲狀的毛發,一般分成南非和北非兩個類型,前者分布在非洲撒哈拉以南的地區,鼻矮,通常為圓顱型,膚色極黑;後者分布在非洲薩赫勒地區,鼻小唇厚,通常為長顱型,膚色較黑。
黑人為建立文明與帝國為何難?看看撒哈拉、挑戰下野水牛就知道了
冷兵器研究所
贊83
閱讀1.2萬
非洲人可以有多少種黑法?
地球知識局
贊230
閱讀3.3萬
種系劃分
兩大族系
黑種人又包括兩大族系:蘇丹族系和班圖族系。二者在非洲的分布大致以赤道為界。蘇丹族系居赤道以北,特點是膚色純黑;班圖族系居赤道以南,特點是膚色淺黑。如南非的黑人領袖曼德拉大家比較熟悉,其膚色就不是很黑,因為南非黑人屬班圖族系。
還有兩個被歸類為尼羅格人的古老種族分別為尼格利羅人和科伊桑人,尼格利羅人是中部非洲最早的居民,科伊桑人則是南部非洲最古老的居民,他們是世界上現存最古老的種族,但因為受到後至移民的排擠,現在他們的人口已經非常稀少了,僅存的部落分別分布在熱帶雨林與荒漠中。
尼格利羅人(Negrillo):尼格利羅人通常被稱為俾格米人,但俾格米人並非他們的正式稱呼,而是泛指所有成年男子平均身高不超過5英尺(約1.52米)的民族,非洲俾格米人的正式稱呼是尼格利羅人。尼格利羅人是中部非洲最早的居民,班圖人擴散至中非後,尼格利羅人受到排擠、迫害,人口大量減少,現在僅剩60萬人,分布在剛果民主共和國、剛果共和國、中非共和國、蒲隆地、盧安達、烏干達等國的密林中。尼格利羅人屬於尼格羅人種尼格利羅類型,他們的最突出的特點是身材矮小,成年人平均身高僅1.4米,是世界上最矮小的民族。他們的體型頗像未發育完全的孩童,頭大腿短,人人都長著圓滾滾的肚子,肚臍眼凸起。關於尼格利羅人為何身材如此矮小,一直眾說紛紜。一般認為他們身材矮小與惡劣的生存環境有關。研究者曾經以為在尼格利羅人中矮個可能比高個更有優勢,比如矮個生育力更強,但事實正好相反。
科伊桑人(Khoisan):世界上現存最古老的種族,為赤道人種的一個古老支系,發源於西南非卡拉哈里沙漠北部與贊比西河之間地帶。其體貌特徵與一般非洲人明顯有別,他們膚色較淺,呈黃褐色,面部扁平多皺,顴骨突出,眼睛細小,多內眥褶,帶有蒙古人種的很多特徵。身材矮小,成人平均身高僅145~150厘米。目前主要分布於波札那、納米比亞和南非境內,以狩獵採集為生,有本民族的語言。
科伊桑人的人口約有30萬,主要包括霍屯督人、貝達馬拉人和布須曼人。科伊桑人過去分布在非洲廣闊的土地上和森林中。班圖人擴散時,他們退居到南方。後來,受到歐洲殖民者的屠殺和奴役,人數急劇下降,倖存者被迫退居荒涼的卡拉哈里沙漠地區。
黑奴貿易
大西洋奴隸貿易
15世紀中葉至19世紀葉末,西方殖民主義國家為了向美洲殖民地種植園和礦山提供勞動力,從黑非洲擄走大批黑人,將其遠程販運到美洲等地,這就是血腥的非洲奴隸貿易。由於奴隸貿易主要是在大西洋東西兩岸進行,西方國家一般稱為「大西洋奴隸貿易」。
奴隸貿易
奴隸貿易延續4個世紀之久,使億萬非洲人丟掉生命,給非洲政治、經濟和文化的發展造成極其嚴重的影響,是非洲歷史上一段最黑暗的時期。奴隸貿易為西歐資本家帶來了巨額利潤,成為資本原始積累的重要來源。
在非洲歷史上,奴隸買賣很早就出現。公元1世紀的《紅海回航記》一書就有關於來自非洲之角的奴隸的記載。7世紀末,阿拉伯人進入北非後,也曾把抓來的黑人販運到阿拉伯國家以及波斯、印度和印度尼西亞等地。在歐洲,14世紀已經有西班牙人販賣從北非帶來的黑奴,爾後葡萄牙人也開始了這項貿易。
奴隸貿易經歷
第一階段:自15世紀中葉迄17世紀中葉,這一階段的貿易主要被葡萄牙、西班牙和荷蘭等國壟斷。
1441年,葡萄牙人A·貢薩爾維斯率領一艘船沿非洲西海岸向南繞過布郎角上岸,從那裡帶走了10個黑人回到歐洲。從此,葡萄牙經常派出一些船隻去西非海岸進行擄掠。
進入16世紀,隨著哥倫布發現新大陸,西班牙在西印度群島和美洲大陸建立起龐大的殖民帝國,殺害了大批印地安人,迫切需要廉價的勞動力來開發殖民地,於是公開鼓勵從非洲輸入奴隸。
1510年,最早的一批非洲非洲黑人(約250人)被帶到西印度群島的伊斯帕尼奧拉島。從此,販賣黑奴的規模就越來越大。16世紀是西班牙、葡萄牙在海上稱霸的時代,奴隸貿易為他們帶來了巨額的財富,因此歐洲其他國家也相競插手。英國、荷蘭和法國力圖打破西、葡的壟斷。
1588年,西班牙「無敵艦隊」被英國殲滅,西班牙、葡萄牙的海上優勢一落千丈,荷蘭取而代之。荷蘭從16世紀以來到17世紀中葉,幾乎壟斷了海上的奴隸貿易。
非洲奴隸貿易圖
第二階段:17世紀中葉至18世紀下半葉,是大西洋奴隸貿易的高潮時期。奴隸貿易迅速發展成為世界上規模最大、賺錢最多的行業,成為非洲、歐洲和美洲之間的貿易活動。參加奴隸販運的國家,除葡萄牙、西班牙和荷蘭外,還有英國、法國、普魯士、丹麥、瑞典以及美國、巴西等。
到18世紀80年代中葉,從非洲輸出的黑奴隸平均每年近10萬人。歐洲殖民者把非洲、歐洲和美洲之間的貿易有機地串聯起來,成為當時盛行的三角貿易。三角貿易由三個航程組成:第一個航程為從歐洲國家的港口到非洲西部大西洋沿岸地區。歐洲人以廉價的製成品如酒、軍火、棉織品以及各種裝飾品等換取奴隸,或用各種不正當的手段獲得奴隸;第二個航程是把奴隸從非洲運到美洲各地,同其交換礦產和農產品;最後一個航程是從美洲回到歐洲,把從美洲帶來的工業原料和種植園農產品在歐洲市場出售。
第三個階段:從18世紀下半葉到19世紀下半葉,大西洋奴隸貿易逐步走向衰落。
18世紀末,歐洲廢奴運動蓬勃興起。英國於1807年通過了禁止奴隸貿易的法令,其他國家也相繼宣布禁令,但追求暴利的慾望使奴隸貿易實際上並未終止,走私貿易隨之猖獗。
19世紀上半葉起,美國成為主要販賣黑奴的國家。大批非洲黑人從那裡被販賣到紅海、波斯灣沿海國家,並長途販運到西印度群島和美洲大陸。
19世紀50年代,黑非洲每年向古巴、巴西等地輸出的奴隸達5萬以上。19世紀下半葉,奴隸貿易基本被剎住了,但並沒有最後絕跡,零星的販賣活動一直延續到19世紀末,甚至20世紀初。
奴隸貿易年表
1619年首批非洲黑奴抵達英屬北美殖民地弗吉尼亞州。
1861年 美國北方的資本主義僱傭勞動制與南方的種植園奴隸制矛盾日益激化,達到不可調和的地步,4月南北戰爭爆發,其矛盾的焦點便是黑人奴隸制度的存廢。
1863年為了扭轉南北戰爭聯邦軍的頹勢,總統林肯發表《解放黑人奴隸宣言》。
1865年內戰結束。總統林肯遇弒身亡。《美國憲法》第13條修正案宣布奴隸制為不合法。
1868年《美國憲法》第14條修正案給予所有非洲裔美國黑人公民權。
1870年男性黑人獲得投票權。
1896年最高法院判決種族隔離不違憲,為南方各州的種族隔離政策開綠燈。
1955年黑人婦女帕克斯在阿拉巴馬州蒙哥馬利一輛巴士上,拒絕讓座給一位白人,結果被捕,事件觸發黑人民權領袖馬丁·路德·金帶領進行長達一年的抵制行動,成功要求蒥內所有巴士廢除種族隔離。
1963年馬丁·路德·金在阿拉巴馬州示威時被捕入獄。他在華盛頓發表《我有一個夢想》的演說。
1964年總統約翰遜簽署《民權法》,取消公共場所的種族隔離政策。馬丁.路德.金獲頒諾貝爾和平獎。
1965年黑人民權領袖馬爾科姆·X被謀殺,終年39歲。參議院通過《投票權法》,打破束縛黑人投票的枷鎖。
1966年馬薩諸塞州的布魯克成為首位黑人參議員。
1967年馬歇爾獲委任為最高法院首位黑人法官。
1968年馬丁·路德·金在田納西州遇刺,終年39歲。
1990年威爾德當選為首位黑人州長,領導弗吉尼亞州政府。
1991年 邁克爾傑克遜的單曲《Black or White》意外的打破了種族歧視。
2008年伊利諾伊州參議員奧巴馬成為美國總統,他將成為美國首位黑人(父黑人,母白人)總統。
2009年 美國當地時間6月25日下午二時左右,北京時間6月26日凌晨,美國流行音樂之王邁克爾·傑克遜因心臟停搏去世。由於關注人數極多,有關他死訊的新聞導致多家網站癱瘓(1958年出生,享年50歲)
被掠的奴隸,在販運到美洲以前,大致要經歷三個階段:從內地販運到沿海集中地;在集中地接受奴販挑選;轉運在販奴船上。奴隸從內地送往沿海的集中地,一般都有一段長距離路程,奴隸販子為了防止奴隸逃跑,給奴隸帶上沉重的腳鐐,有時還有鐵鏈把奴隸雙雙拴在一起,也有的奴隸販子讓奴隸扛上幾十千克重的商品,如象牙、獸皮、高粱、蜂蜜之類,找不到合適的產品時甚至讓他們背上一塊大石頭或一袋沙土。最後一個階段是裝載販奴船上。從尼日河三角洲一帶起程到西印度群島,順風時要七、八個星期,奴隸們擠在悶熱的船艙里,衛生條件極差。
貿易廢止
17、18世紀奴隸貿易即受到歐洲啟蒙運動的思想家J·洛克、C孟德斯鳩和伏爾泰等人的譴責,教友派、福音派等宗教團體也紛紛批判其反宗教的野蠻性質。18世紀下半葉,在北美獨立戰爭和法國大革命的影響下,反對奴隸貿易同廢除奴隸制度的呼籲匯合在一起,形成波瀾壯闊的廢奴運動。參加這個運動的人,有從人道主義出發的,但也有從經濟角度出發的。後者認為種植園奴隸頻繁暴動和過高的死亡率,給社會經濟帶來巨大的損失。
為了有效地制止奴隸貿易,英國派遣海軍在海上巡邏。19世紀30年代開始,英國又分別同歐洲主要的販奴國家,如法國、西班牙和葡萄牙等簽署協定,規定對載有奴隸嫌疑船隻可以攔截檢查,以懲罰從事奴隸貿易的商人。1862年,美國同意簽署這份協議。19世紀80年代,美洲輸入奴隸最多的古巴、巴西也宣布禁止奴隸貿易和解放奴隸的法令。在1885年柏林會議和1890年布魯塞爾國際會議上,西方國家又通過了反對奴隸貿易的總決議,這樣,長達4個世紀、使非洲遭受無法估量損失的世界性奴隸貿易才逐步被廢止。
南非人民通過多年不懈的努力,在二十世紀90年代徹底埋葬了種族隔離制度,這標志著非洲人民長期反對種族主義的斗爭取得了偉大的勝利。在新世紀之初,我們相聚在具有光榮的反對種族主義傳統的南非,探討和制定反對種族主義的戰略和措施,具有重要的象徵意義和歷史意義。
殖民主義、外國侵略、奴隸貿易和種族隔離制度都是種族主義的典型表現,在歷史上給廣大亞、非、拉國家和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在亞洲,無辜百姓深受殖民主義和外國侵略的蹂躪,從太平洋到印度洋,從東南亞到中東,沒有一個人類古代文明的發源地能夠倖免於難。在非洲,殖民主義的鐵蹄幾乎踐踏了每一寸土地,奴隸貿易以無數非洲人的血淚寫下了人類歷史上最黑暗的一頁。在美洲,新大陸的發現打破了土著人純朴平靜的生活,大批印第安人慘遭屠殺,他們賴以生存的土地幾乎被剝奪殆盡。
反對種族主義
然而,光明一定會戰勝黑暗,正義一定會戰勝邪惡。經過亞非拉人民長期的艱苦卓絕的斗爭以及國際社會的共同努力,近百個國家掙脫了殖民主義的統治,取得了民族解放和國家獨立。聯合國成立後,連續發動向種族主義作斗爭的三個十年活動,並於1963年通過了《消除一切形式種族歧視國際公約》等重要文件,極大地推進了全球范圍內反對種族主義的進程。
美國著名的黑人民權領袖馬丁·路德·金1956年領導蒙哥馬利城黑人成功抵制了當地公共汽車歧視黑人的行為。1963年8月,馬丁·路德·金組織了美國歷史上影響深遠的「自由進軍」運動,率領20多萬名黑人向首都華盛頓進軍,為全美國的黑人爭取人權。8月28日,他在林肯紀念堂前發表了著名演說《我有一個夢想》,發出反對種族歧視、爭取平等的正義呼聲。[1]
1960年3月21日,南非德蘭士瓦省沙佩維爾鎮的非洲人舉行大規模示威遊行,反對南非當局推行種族歧視的《通行證法》。通行證法是南非當局頒布的幾百項有關種族歧視的法令之一,規定年滿16歲以上的非白人必須隨身攜帶通行證,證件不全者隨時會遭到逮捕。遊行群眾遭到南非當局的野蠻鎮壓,有70多人被槍殺,240多人被打傷,造成了震驚世界的慘案。1966年11月9日,第21屆聯合國大會通過一項決議,把每年3月21日定為「國際消除種族歧視日」。這是為了紀念1960年3月21日南非沙佩維爾慘案、反對種族歧視而確定的。
湧入北美的移民現狀
在湧入北美的移民中,非洲人群體是不情願的。他們當中有50萬人是在1619至1808年間被作為奴隸販運來的。隨著美國內戰在北方的自由州和南方的奴隸州(其中有11個已脫離聯邦)之間的爆發,結束奴隸制的進程於1861年4月開始。1863年1月1日,戰爭進行了一半,亞伯拉罕·林肯總統頒布了《解放宣言》,宣布在那些已脫離聯邦的州中取消奴隸制。隨著1865年《美國憲法第十三條修正案》的通過,奴隸制在整個美國被取消。
但是,即使是在奴隸制結束後,美國黑人也仍為種族隔離和低水平教育所阻礙。為了尋找機會,美籍非洲人掀起了一個國內移民浪潮,即從南方的農村遷移到北方的城市。但許多城市的黑人卻無法找到工作;根據法律和習俗,他們必須與白人分開居住,生活在被稱為貧民區的破敗街區內。
2002年,白人家庭凈資產是8.8萬美元,是拉美裔家庭的11倍,接近非裔家庭的15倍。據統計,生活在貧困線以下的黑人人數是白人的3倍。黑人的平均預期壽命比白人少6歲。美國的少數民族受到就業和職業歧視。2003年美國平等就業機會委員會收到有關工作場所種族偏見方面的指控29000件。美國勞工部公布的統計數字表明,2004年11月,黑人的失業率為10.8%,白人是4.7%,前者是後者的兩倍多。來自於至少38個國家的未成年人從事著奴隸性勞動。在美國無力負擔醫療保險的4500萬人中,700萬是非洲裔美國人,佔美國非洲裔人口總數的近五分之一,這個比例比白人高77%。[2]
根據《2005年美國的人權紀錄》顯示,在美國的司法、醫療、就業和職業等領域,存在著種族歧視現象,黑人和其他少數民族處於美國社會的底層。 2005年1月28日,一群來自亞洲的青年在美國紐約參加反對當地電台播放「海嘯之歌」的抗議活動,數百名亞裔人士、部分紐約州議員、紐約市議員聚集在位於紐約曼哈頓的「狂熱97」廣播電台所在地,強烈抗議該台在前一周連續4天播放侮辱海嘯災難遇難者並帶有種族歧視內容的「海嘯之歌」,要求結束「早晨的瓊斯小姐」廣播節目並呼籲聯邦政府對該電台進行制裁。 [2]美國種族偏見和偏執造成社會矛盾激化,仇恨犯罪增加。據美國聯邦調查局2004年11月22日公布的對16%的執法單位有關報告的統計,2003年美國發生的總共7489件仇恨犯罪案中,有3844件與族裔仇恨有關。《洛杉磯時報》2004年5月3日報道,受「9·11」事件及伊拉克戰爭影響,2003年,全美共發生針對穆斯林的仇恨事件1019起,同比增長69%。加州針對穆斯林的仇恨事件共221起,同比增長近3倍。美國司法領域種族歧視司空見慣,既然白人歧視黑人,同時也有歧視白人的逆向歧視。
② 西班牙人是黑人嗎
西班牙本土沒有黑人,屬於南歐,是白種人。
不過西班牙有移民的非洲裔黑人。
③ 黑色人種的人都分部在哪裡
事實不是這樣子的喲!生活在南太平洋島嶼上的巴布亞人和澳洲凱恩斯人都屬於黑色人種。
巴布亞人是太平洋西部新幾內亞島及其附近島嶼上的土著民族。屬尼格羅-澳大利亞人種巴布亞類型和美拉尼西亞類型。通俗的說就是非洲黑人的後裔,或遠親,來自於同一祖先尼格羅人,而尼格羅人就是黑人的代名詞。
巴布亞人種是赤道人種的一支,皮膚黝黑,頭發彎曲,前額後縮,眉脊隆起,鼻翼寬闊,嘴唇較厚,胡須不密,頜部突出,全身赤裸,只有腰間扎一個短草裙,裙上穿著珠母貝、狗牙、頭上帶著一圈華麗的極樂鳥羽毛,有的人鼻子上穿著野豬獠牙,臉上塗著鮮艷的顏色,有的描著各種奇怪的花紋,有的人渾身用豬油塗得錚亮。新幾內亞是個多山大島,山高林密,最高山脈海拔四五千米,雨量充足,有的能連續幾天甚至幾周不見晴日。山區沒有正規道路,只有人和野獸踩出的林間山道。外人來此地考察出是近二三十年的事。處於愚昧狀況的部落人見到外來的白人有的害怕、逃避,有的好奇地看著,有的捉到白人便殺。美國前副總統納爾遜·洛克菲勒的第五個兒子邁克爾·洛克菲勒1961年在新幾內亞失蹤,也被認為可能是遇到了食人族。
邁克爾·洛克菲勒在新幾內亞探險時拍攝的照片
1961年,23歲的邁克爾即將從哈佛畢業。他主修原始部落人民的生活習俗和文化,為了完成他的論文,他決定前往當時的荷屬幾內亞收集素材。然而,他乘坐的船發生事故,邁克爾落水,搜救人員在展開海陸空大范圍搜索後一無所獲,從此邁克爾的下落成了一個謎。
荷蘭官方給出的解釋是,他已經不幸被淹死。由於遺體至今未找到,幾十年來人們一直無法完全相信這一解釋。2012年,歷史學家卡爾·霍夫曼開始調查此事,經過調查,他表示邁克爾·洛克菲勒實際上是被當地食人族吃掉了。霍夫曼表示,他最初是從新幾內亞當地一名翻譯那裡得知了邁克爾的真正死因。經過調查他才得知,50名土著男子殺死了邁克爾,並升起了篝火,最後將邁克爾分食。
④ 美國黑人白人比例是多少
截至2020年,美國白人占種族和族裔多數,非西班牙裔白人占人口的57.8%。西班牙裔和拉美裔美國人(可能屬於任何種族群體)是最大的少數族裔,占人口的18.7%,而黑人或非裔美國人是最大的少數族裔,佔12.1%。
1、美國白人
截至2019年,美國50個州中有49個州(加上波多黎各)佔多數——美國白人在夏威夷、哥倫比亞特區、美屬薩摩亞、關島、北馬里亞納群島和美屬維爾京群島不是多數。
截至2019年,非西班牙裔白人在44個州佔多數——他們在加利福尼亞、夏威夷、馬里蘭、內華達、新墨西哥、德克薩斯、哥倫比亞特區、美屬薩摩亞、關島、北馬里亞納群島、波多黎各和美屬維爾京群島。(見多數少數)。
2017年,人口統計學家DudleyL.PostonJr.辯稱,「白人現在是六個州的少數群體,他們將在25年多一點後成為全國少數群體(僅指非西班牙裔白人)。現在,有史以來第一次,10歲以下的白人兒童比非白人兒童少。」
2、美國黑人
非裔美國人(也稱為美國黑人或非裔美國人,以前稱為美國黑人)是美國公民或居民,他們起源於非洲的任何黑人人口。根據2009年美國社區調查,美國有38,093,725名黑人和非裔美國人,占人口的12.4%。有37,144,530名非西班牙裔黑人,占總人口的12.1%。
根據2010年美國人口普查,這一數字增加到4200萬,其中包括多種族非裔美國人,佔美國總人口的13%。
黑人和非裔美國人是美國第二大群體,但在白人和西班牙裔或拉丁裔美國人(任何種族)之後是第三大群體。大部分人口(55%)居住在南方。
與2000年人口普查相比,東北部和中西部的非裔美國人也有所減少。美國非裔美國人比例最高的州/地區是美屬維爾京群島(截至2010年,非裔美國人佔76%)。
語言
英語(特別是美式英語)是美國事實上的國家語言。盡管聯邦一級沒有官方語言,但一些法律(例如美國入籍要求)將英語標准化,並且大多數州已宣布英語為官方語言。
三個州和四個美國領土承認除英語之外的當地或土著語言,包括夏威夷(夏威夷語)、阿拉斯加(二十種母語)、南達科他州(蘇)、美屬薩摩亞(薩摩亞)、波多黎各(西班牙語)、關島(查莫羅)和北馬里亞納群島(卡羅林尼亞和查莫羅)。
根據美國社區調查,2010年約有2.29億人(在美國總人口3.08億中)在家中只說英語。超過3700萬人在家中使用西班牙語,使其成為美國第二大最常用的語言。
100萬或更多人在家使用的其他語言包括中文(280萬)、他加祿語(160萬)、越南語(140萬)、法語(130萬)、韓語(110萬)和德語(100萬)。
⑤ 為什麼在美國把西班牙裔與白人黑人區分開來西班牙人不也是白人嗎難道西班牙人長得和其他歐洲人不一樣
沒想到這么多年了居然這個問題還是這么多白痴來回答......一些人沒去過美國,不認識美國人,對美國沒有了解就來胡說八道......
首先,美國所謂的「西班牙裔」和現代歐洲伊比利亞的那個西班牙王國及西班牙人沒有半毛錢關系
美國所謂的「西班牙裔」就是指的墨西哥人,因為美國建國的時候,墨西哥還是西班牙的殖民地,當時那裡叫「新西班牙總督區」,而當時的墨西哥人組成和現代差不多,高層和中高層是西班牙人後代,中下層是西班牙人和墨西哥土著印第安人混血後代,底層是墨西哥的印第安土著(阿茲台克等族)但是他們都說西班牙語 後來西班牙殖民總督和軍隊撤了,墨西哥獨立建國,但是美國人當時還是習慣把這里稱為「新西班牙」,而墨西哥人也被慣性的稱為「西班牙人」.....到後來,美國因為侵吞墨西哥土地以及大量墨西哥移民湧入美國,美國按照之前的慣例,把這些人統稱為「西班牙裔」,這裡面以印歐混血後代和印第安人居多,真正的西班牙後代反而在墨西哥國內作威作福 所以,當時的「西班牙裔」就是「美國境內墨西哥人」的代稱
時間久了,不僅墨西哥,拉美其他國家的移民也開始湧入美國,美國就把所有說西班牙語的拉美移民統稱為「西班牙裔」 再往後,就是把包括非西語地區來美國的拉美移民也稱為「西班牙裔」,一直延續至今.....
所以,美國「西班牙裔」和西班牙人無關,和美洲西班牙人純種後代關系也不大,相反,是一些拉美的印歐、印非、歐非、純印、純非這些有色人種的統稱
⑥ 黑人是哪國人
從人種溯源的角度看,黑人不是某個國家的人,而是泛指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廣大地區的人,這一地區也被稱為黑非洲。
從國籍的角度看,除了黑非洲的黑人,由於奴隸貿易和移民的原因,黑人被動或者主動移民到北美洲、南美洲以及歐洲等地區,這時候這些黑人被稱作某國非裔,比如奧巴馬就屬於美國籍非洲裔人。
非洲,全稱阿非利加洲,位於東半球西部,歐洲以南,亞洲之西,東瀕印度洋,西臨大西洋,縱跨赤道南北,面積大約為3020萬平方公里(土地面積),佔全球總陸地面積的20.4%,是世界第二大洲,同時也是人口第二大洲(約12億)。
⑦ 西班牙人屬於什麼人種 是黑人 白人 還是黃種人
西班牙人屬於白人,西班牙人是西班牙的主體民族。另有部分分布在法國、阿根廷、德國、智利、瑞士和墨西哥。多屬歐羅巴人種和阿爾卑斯類型(主要在北部)。
主要是卡斯蒂利亞人,少數民族有加泰羅尼亞人、加里西亞人和巴斯克人。卡斯蒂利亞語(即西班牙語)是官方語言和全國通用語言。少數民族語言在本地區亦為官方語言。96%的居民信奉天主教。
(7)非西班牙裔黑人指哪些人擴展閱讀:
伊比利亞人(Iberian)這個概念,在語言學和地理學上有著不同的含義。
在語言學,特別是歷史比較語言學當中,伊比利亞人指的是那些以伊比利亞語為母語的民族。早在公元前4000年前後,在印歐人到來之前,操伊比利亞語的眾多部落就已經進入了西南歐,後來隨著印歐人的侵入,這些伊比利亞人逐漸被排擠和同化。
至今只有生活在比利牛斯山脈一帶的巴斯克人仍然保留著與古代伊比利亞語相似的語言。故此,從語言學的角度來看,巴斯克人是現今唯一的屬於「伊比利亞人」這個范疇的民族。
參考資料來源:搜狗網路-西班牙人
⑧ 黑人人種到底有多少種
非州人——指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區黑色人種居民。由於當地人多為黑皮膚,所以非州人常用來指代黑人。非州人分很多不同的類型,總結起來歸為以下幾種。
一、蘇丹尼格羅人;
二、班圖尼格羅人;
三、衣索比亞人;
四、馬達加斯加人;
五、尼格利羅人;
六、科伊桑人。
⑨ 西班牙後裔為什麼受歧視
西班牙裔混有黑人的血統,西班牙屬於南方。拜仁文化里北方至上因為北方有強壯體格,金發碧眼也是北方特性,南邊就很多不是金發碧眼的拜仁,西班牙裔是最偏離的。而且西班牙的文化拉丁文化人數眾多,其文明屬於對高加索北歐為主題的北歐聞名和英國人獨創的英國文明有影響,出於利益排斥。再加上這種文明裡的文化習慣本來就不受北歐喜歡和認同,所以討厭西班牙裔。總結來說就是
種族,地域,文化,語言。
演鋼鐵俠的小羅伯特就被討厭因為他是西班牙裔,很多人借其它借口討厭他。
另外中國人因為美國的歧視是以英國文化為中心,這是大錯特錯。美國文化是以傳統白人文化,北部日耳曼民族為中心,其發源地是德國,准確的說應該是已經分化成眾多不同國家的普魯士。德國的文化為源,英國的文化為新時代的潮流,以此是美國文化。歧視主要在東北部,西海岸西雅圖一帶。南方的歧視是比北部更加暴力的,但是南方的地域本身不屬於傳統白人區域的氣候,所以歧視別人嚴重的南方美國人還有可能和部分北部美國人不和。排斥不和,和歧視是兩個概念。
還有中國人被歧視被歧視主要因為兩個原因,一個是早期偷渡去美國的都是難民,福建台灣廣東香港一帶的難民,體格潺弱,膚色不白,這種特別容易受到崇尚北部文化的白人歧視。另一個就是黨派的原因,因為黨派不同會觸犯到利益,對於百人來說,觸犯到利益的是一定要歧視的,或只是要強迫自己去歧視的。
今天美國人歧視的少瞭然而還是會感覺到歧視是因為根深蒂固的文化,不懷好意的洗腦教育(每個國家都有一點)和洗腦的媒體,以及美國人的見識大多不太廣,很多人也不追求這個,故,今天看起來依舊歧視。越是底層的團體就越有可能歧視嚴重,因為對底層來說,歧視可以帶來利益,讓他們偷懶。
⑩ 世界黑色人種主要分布在哪裡
黑色人種即黑種人,又稱尼格羅人種,尼格羅-澳大利亞人種、赤道人種,是根據體質上可遺傳的性狀而劃分的人群,人類分類學說里的一種。黑種人一般膚色黝黑,頭發黑呈波浪或鬈曲,黑眼睛,鼻子寬扁,鼻根低矮或中等,鼻突出度小、鼻孔橫徑較大,凸唇,口寬度大,嘴唇厚,鬍子和體毛較少。
黑人的種族分類主要有蘇丹尼格羅人、班圖尼格羅人(兩者占黑色非洲人口的絕大部份)、科伊桑尼格羅人、庫希特尼格羅人(屬於黑白混血種族)、澳大利亞原住民等。在中世紀時期和中世紀以前,他們主要分布在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區。後來因為歐洲國家的帝國主義和重商主義,大批量的黑人被迫作為奴隸送於南美洲和北美洲。
對黑人的稱呼,英語中以前用Negro,本為西班牙語的「黑」,但有強烈的蔑視色彩。有些歷史悠久的黑人團體,至今還沿用這個單詞,例如:United Negro College Fund。美國媒體通用的名稱是: African American,(非洲裔美國人)。 Black 也可以接受,Nigger 則完全是貶義詞。但是,有些黑人之間,也互相用這個單詞稱呼。
四大人種:亞洲人種(黃種人)、高加索人種(白種人)、非洲人種(黑種人)、大洋洲人種(棕種人)。
http://ke..com/link?url=71YKFqbYtiQt35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