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觀西班牙 » 西班牙如何擴大領土

西班牙如何擴大領土

發布時間: 2022-06-28 18:34:06

⑴ 西班牙葡萄牙為什麼會成為殖民擴張的急先鋒

摘要 葡萄牙在海洋探險方面一度領先的重要原因就在於其海岸線正處於開闊的大西洋上,非常便於利用風向與洋流。相比之下,同時期的英國由於其港口主要位於大不列顛島東岸,在國家整體實力的局限下,很難暢通無阻地往來於英吉利海峽。

⑵ 為什麼在卡洛斯統治時期西班牙的領土變得如此廣闊

為什麼卡在卡拉沃同志使勁,西班牙的領土會變得如此開闊,那肯定是地大物博有好處的。

⑶ 早期西班牙對外擴張的趨勢、結果和影響

班牙帝國是世界上第一批全球帝國之一,也是世界歷史上最大的帝國之一。

16世紀中,西班牙和葡萄牙是歐洲環球探險和殖民擴張的先驅,並在各大海洋開拓貿易路線,使得貿易繁榮,路線從西班牙橫跨大西洋到美洲,從墨西哥橫跨太平洋,經菲律賓到東亞。西班牙征服者推翻了阿茲特克、印加和瑪雅文明,並對南北美洲大片領土擁有宣稱。一時之間,憑著其經驗充足的海軍,西班牙帝國稱霸海洋;憑著其可怕、訓練有素的步兵方陣(Tercio),她主宰歐洲戰場。著名法國歷史學家皮埃爾·維拉爾稱之為「演繹出人類歷史最非凡的史詩」。西班牙在16至17世紀間經歷其文化黃金年代。

16世紀中期開始,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利用美洲采礦所得的金銀取得更多軍費,以應付在歐洲和北非的長期戰爭。西班牙從1580年兼並葡萄牙帝國(於1640年失去)開始,一直維持著世上最大的帝國,直到19世紀喪失美洲殖民地,縱使她從1640年代開始在軍事及經濟連番遇到波折。正當西班牙因建立帝國而面對新沖擊、困境和痛苦,其思想家在自然法、主權、國際法、戰爭和經濟建構了一些最早的現代思想。其有關思想學派統稱為薩拉曼卡學派。他們甚至懷疑帝國主義的正統。

西班牙與敵對國家持續斗爭,引起領土、貿易和宗教沖突,都使得西班牙國力在17世紀中葉開始下滑。在地中海,她與奧斯曼帝國戰事頻繁;在歐洲大陸,法國逐漸變得強大;在海外,西班牙首先與葡萄牙競爭,後來的對手包括英格蘭和荷蘭。而且,英、法、荷三國支持海上搶劫、西班牙在其領土過度動用軍力、政府貪污漸趨嚴重以及軍費導致經濟停滯,最終導致帝國的衰落。

1713年的烏得勒支和約使西班牙失去在義大利和低地國家的剩餘領土,終於結束了其歐陸帝國。西班牙以後的情況轉好,可是在歐洲政治一直只是二流國家。

然而,西班牙一直維持並擴張其殖民帝國。而到了19世紀,半島戰爭的沖擊引起委內瑞拉和巴拉圭宣布獨立(1811年)。隨後發生的革命使西班牙喪失在加勒比海附近的殖民地。西班牙帝國在加勒比海(古巴和波多黎各)、亞洲(菲律賓)和大洋洲(關島、密克羅尼西亞聯邦、帛琉及北馬里亞納群島)都保留相當多領土,直到1898年的美西戰爭。西班牙瓜分非洲所得甚少,包括西屬摩洛哥、西屬幾內亞和西屬撒哈拉,分別直到1956、68和75年。至今,只有位於北非沿岸的加那利群島、休達、梅利利亞和其他主權地(Plaza de soberanía)仍然屬於西班牙。

定義

「西班牙帝國」一般指西班牙在美洲、太平洋及其他地方的殖民地。不過,西班牙帝國應該包括甚麼,歷史學家並沒有共識,故此難以為其歐洲領土下定義。例如,傳統說法指出,低地國家是西班牙國王的屬地、由西班牙官員管理、由西班牙軍隊防衛,所以計算在內。但是,亨利·卡門(Henry Kamen)等作家主張,這些領土從未融入「西班牙的」國家,而只是哈布斯堡王朝部分屬地。因此,很多歷史學家提及查理五世和腓力二世的王朝遺產,稱之為「哈布斯堡的」或「西班牙的」,幾乎交替使用。

同樣地,在18世紀波旁王朝的那不勒斯王國是否稱為屬於「西班牙」,也似乎是喜好的問題。它與西班牙同屬一個王朝,又與之結下軍事聯盟,但按憲法仍為獨立國家。而「西班牙」本身的定義演變,使問題更復雜。它統一於王朝之下,但按某些意義仍然只是幾個獨立王國,也就是卡斯蒂利亞王國、阿拉貢王國和納瓦拉王國。

而且,要注意雖然西班牙的軍隊入侵葡萄牙,並以共主邦聯統治之,但葡萄牙王位仍獨立於西班牙王位,故此葡萄牙正式保持其獨立。而且,里斯本政府仍然控制其海外屬地,使西班牙君主其人有效地共治西班牙與葡萄牙。故此,這個帝國有時又被稱為西班牙葡萄牙帝國。因此,當葡萄牙重獲獨立,她保留其殖民地,而政府、法律和商業並沒有內部轉變。

⑷ 西班牙早期殖民擴張的特點有什麼

近代以來的殖民主義,大體上經歷了產生、發展、帝國主義和新殖民主義四個時期。殖民主義的產生時期大致從15世紀初至19世紀初,這一時期的殖民列強主要有葡萄牙、西班牙、荷蘭、英國、法國、俄國等。其中走在最前列的是葡萄牙、西班牙,本文試對葡、西兩國早期殖民活動的有關方面作一歸納對比,歡迎指正。
一、關於相同方面

葡萄牙、西班牙是伊比利亞半島上的兩個封建國家,由於這一共同因素,再加上他們殖民活動的歷史背景和目的大致相同,因此,葡、西兩國的殖民活動有許多相同之處。
1、時間上,在近代所有殖民國家中,葡、西兩國最早走上海上探險和殖民擴張的道路。
早在15世紀,葡、西兩國就開始了殖民探險活動,到16世紀中葉,這兩國已建立起各自殖民帝國的基本輪廓,第一次世界瓜分是在葡、西兩國之間進行的。而荷、英、法的殖民擴張則要到16世紀晚期17世紀初才開始。那麼葡、西兩國為什麼能夠最早走上殖民征服的道路?原因大致有三。第一,當時兩國已是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這是他們能夠首先進行殖民征服的政治前提。15世紀後半葉,歐洲其他國家剛剛結束百年戰爭,又陷入玫瑰戰爭、義大利戰爭或大封建主反抗的漩渦里而難以自拔,他們雖有探索新航路的強烈願望,卻不得不落在葡、西兩國之後來實現。第二,葡、西兩國都處在大西洋沿岸,便於進行海上探險。第三,他們掌握了豐富的航海知識和先進的航海技術。
2、組織方式上和手段上,葡、西兩國的殖民活動主要是國家出面組織的,武力征服是他們對外擴張的主要手段。
當時葡、西兩國還處在封建統治之下,國內工商業基礎薄弱。由於商人力量弱小,尚未有能力單獨組織對外擴張,因此兩國的殖民探險活動主要是國家出面組織的。哥倫布、達·伽馬、麥哲倫領導的人類歷史上三次最重要的航行都是政府組織的。可以說,封建政府是當時殖民活動的主要組織者、領導者和資助者。又由於兩國國內商品少,無法用更多的商品與殖民地進行貿易,所以武力征服是他們對外擴張的主要手段,貿易只不過是個副產品。掠奪黃金、屠殺土著、搶占土地,成為哥倫布及其後繼者們的三部曲。而後起的殖民國家荷、英、法諸國,由於商業資本的發達,他們對外殖民不是政府包辦,而是在國家政權的支持下,由商業公司(如英國組建了倫敦公司、東印度公司等)單獨組織進行;主要手段也不是武力征服,而是商業殖民。
3、性質上,葡、西兩國殖民活動屬於封建殖民征服,算不上是資本主義性質的擴張。
之所以這么講,是因為:第一,兩國的殖民征服是歐洲中世紀後期社會商品經濟發展的產物。當時,歐洲社會商品的性質基本上仍是封建性的,資本主義生產關系還只表現為一些零星的幼芽,根基是不牢固的。第二,兩國的殖民征服都是在封建王室直接策劃與控制下由貴族為主體進行的。第三,兩國王室組織和支持殖民征服的目的,是擴大封建統治范圍。第四,兩國都建立了封建性的龐大的帝國,在殖民土地上,著重掠奪金銀、土地,極少從事資本主義經營,且所得財富沒有在本國化為資本,而是花在封建主的奢侈享樂上。
因此,無論是從兩國殖民征服的原因、組織、目的,還是結果上看,兩國殖民活動均是封建性的。

二、不同方面

葡、西兩國的殖民活動盡管有許多相同之處,但由於兩國國情不盡相同,他們的殖民活動又各有特點。
1、時間上,葡萄牙的殖民活動早於西班牙。
葡萄牙人最早殖民活動是1415年佔領了摩洛哥的休達地區,此後一直致力於開辟繞道非洲南端通往東方的新航路。而西班牙的殖民活動是在哥倫布發現新大陸後才開始的,1493年佔領愛斯班諾爾(今海地),這是西班牙第一塊殖民地。為什麼葡萄牙比西班牙率先走上殖民擴張的道路?首先,葡萄牙較早形成統一國家和建立中央集權。7世紀阿拉伯人侵入伊比利亞半島後,當地居民就開始了收復失地運動,建立自己的國家。其中,葡萄牙王國形成於12世紀中期,而西班牙王國則形成於15世紀晚期。其次,葡萄牙疆域不大,三面為西班牙領土所包圍,從國王阿方索三世(1248-1279年)和迪尼什(1279-1325年)的時代起,歷代國王都致力於海上勢力的發展,無意介於歐洲大陸的紛爭。最後,葡萄牙掌握了更多的航海知識,地理知識方面比西班牙人更先進。例如,1484年哥倫布向葡萄牙國王請求資助時,遭到拒絕。因葡萄牙人確信地球比哥倫布所認為的還大,海洋更寬,前往東方的最近便之路是繞過非洲而不是橫越大西洋,結果哥倫布是在西班牙王室贊助下成行的。
2、空間上,葡萄牙殖民活動的主要方向是由西向東,重點在亞非地區;西班牙則是自東往西,重點在美洲地區。
葡萄牙王室支持了由西向東殖民探險的迪亞士、達·伽馬遠航活動,殖民重點在亞非;西班牙王室支持了自東往西殖民探險的哥倫布、麥哲倫遠航活動,殖民重點在美洲。葡、西兩國殖民活動在空間上的差異,是兩國爭奪殖民霸權斗爭的結果。早在15世紀上半葉,葡萄牙剛剛在西非海岸進行殖民探險時,就以一副霸主的面孔出現。葡萄牙政府三令五申,宣告任何國家的任何船隻,未經葡萄牙下令許可,不準在西非沿岸航行。1455年羅馬教皇尼古拉五世也頒布了授予葡萄牙海上霸權的特權令,其大意是:葡萄牙殖民者已經侵佔的地方是它的勢力范圍,還未侵佔而准備侵佔的地方也是它的勢力范圍。根據教皇的諭令,葡萄牙統治者便以「海上霸主」自居。哥倫布發現新大陸之後,葡萄牙的海上霸權受到了西班牙的挑戰,於是葡、西兩國互不相讓,走上了爭奪殖民霸權的道路。在教皇的調停下,兩國在1494年6月簽訂了《托德西里雅斯條約》,議定以維德角群島以西370里格(一里格約合6公里)處,自北極至南極劃一條線,即所謂教皇子午線,線東屬葡萄牙勢力范圍,線西屬西班牙勢力范圍。但這條「子午線」忽視了地球是圓的,世界上任何地方既處於線東,也處於線西。所以,麥哲倫船隊環航全球後,兩國在太平洋又發生了爭執,為此於1529年簽訂《薩拉戈薩條約》,規定摩鹿加群島以東17度處劃一條線,線西和線東分別屬於葡萄牙、西班牙的勢力范圍。根據上述兩條分界線,地球已一分為二,西班牙幾乎獨霸美洲,而葡萄牙則獨霸非洲、亞洲和南美洲的巴西。這兩個條約在以後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成為葡、西兩國殖民活動的理論依據。
3、掠奪方式上,葡萄牙主要佔「點」據「線」,以欺詐性貿易掠奪財富為主;而西班牙則搶佔大片土地(即「面」),直接掠奪金銀。
到16世紀早期,葡萄牙人已佔領了非洲西岸、非洲東岸、印度洋西岸的一些據點,控制了歐洲繞非洲到印度的航路。接著,葡萄牙佔領了馬六甲,掌握了由印度洋通往太平洋的交通咽喉,進而壟斷歐洲到摩鹿加群島的香料貿易線。後來,又在印度和東南亞一些地方建立了商站。因此,葡萄牙在亞非以侵佔軍事據點為主,同時採取壟斷商路、建立商站,進行欺詐性貿易的辦法掠取大量財富。而西班牙則在中、南美洲侵佔大片土地。從15世紀末到16世紀中期,中、南美洲的廣大地區,除巴西外,都被劃入西班牙龐大殖民帝國的版圖之內。葡、西兩國掠奪方式的差異主要原因是:第一,兩國實力,尤其是軍事實力的不同。葡、西兩國由於國土面積、人口數量的差異,相對來說,葡萄牙的軍事力量弱小,西班牙的軍事力量強大。第二,兩國殖民對象不同,葡萄牙所侵略的對象大多是經濟發達、人口稠密的封建國家。而西班牙的侵略對象是遠遠落後於歐洲、地廣人稀的美洲,且當時美洲的一些主要地區(如墨西哥、秘魯)的印第安人之間不團結、鬧分裂的程度,遠比當時某些非洲人的情況嚴重。所以,相對弱小的葡萄牙面對的是強大的封建國家,難以深入亞非內地、征服廣大的內陸地區,只能佔領一些比較偏僻的沿海港口和島嶼作據點,以欺詐性貿易進行間接掠奪。相對強大的西班牙面對的是地廣人稀、又不團結的美洲,能夠比較輕易地佔領大片土地,直接掠奪金銀。

⑸ 西班牙統治南義大利

這個征服過程是分幾個階段的:

中世紀時期的西西里島問題:

西西里晚禱事件(1282年):神聖羅馬帝國的霍亨斯陶芬王室和羅馬教廷之間對義大利地區統治權一直存在紛爭,教皇烏爾班四世在世期間,作為法國人,他支持法國王室軍隊擊敗了神聖羅馬帝國,然後把西西里交給了當時的法國國王路易九世之弟----安茹的夏爾擔任國王,在地中海中部地區一直都有既得利益的阿拉貢國王和拜占庭皇帝非常不滿法國和教皇方面對西西里地區的控制。於1282年3月30日鼓動當地居民大規模屠殺進駐西西里地區的法國軍民和僧侶。阿拉貢國王,當時的佩德羅三世趁機入侵西西里王國,並最終確立了在西西里島的統治。

安茹的夏爾則維護了在亞平寧半島上的西西里王國領土(後來成為那不勒斯王國),他和他的後裔和阿拉貢王國方面長期處於對立狀態。

安茹家族統治的那不勒斯曾一度繁榮,在義大利的事務中居重要地位。但從14世紀中葉到15世紀,安茹王室內部各朝代之間糾紛無已,1442年,阿拉貢的阿方索五世(當時阿拉貢伊比利亞半島領土和西西里島同屬此人統治),攻佔了那不勒斯,迫使安茹的勒內放棄了王位,此時原那不勒斯王國的領土全歸阿拉貢王國。

阿拉貢和卡斯蒂利亞共主邦聯的建立(1479年):

為了反抗葡萄牙方面的干涉,1479年卡斯蒂利亞的伊莎貝拉女王尋找阿拉貢的王子斐迪南為夫,斯蒂利亞和阿拉貢聯軍聯合把葡萄牙軍驅逐出卡斯蒂利亞,同年阿拉貢老王過世,斐迪南繼承阿拉貢王位,共主邦聯形成,近代早期的西班牙領土基本定型。

義大利戰爭(1494年~1559)年:

初期,法國一度獲得優勢,1494年,法國的查理八世攻佔了亞平寧半島南部的那不勒斯一帶,威尼斯、米蘭和羅馬教廷、神聖羅馬帝國和西班牙締結同盟反對法國。1496年底,法軍被擊敗撤離那不勒斯。次後戰事雖主要集中在義大利北部,但在義大利戰爭期間,法國也有幾次短時間地控制過那不勒斯地區。

1530年,為了對抗土耳其,西班牙和神聖羅馬的共主皇帝查理五世(此人為通過聯姻統治龐大國土的牛人,同時控制包括中歐和尼德蘭的神聖羅馬帝國、西班牙及其廣大殖民地)把馬爾他島租借給醫院騎士團,後者僅需每年繳納極少量的租金。這一策略對於控制剩餘的獨立義大利城邦有很大意義。從而義大利的獨立城邦和西班牙領土的居民都認同西班牙的統治,以對抗法國和土耳其對義大利的野心。只到拿破崙攻陷馬爾他,馬爾他騎士團凝聚義大利人和羅馬教廷、西班牙、神聖羅馬的作用才結束。

西班牙勢力撤離義大利:

18世紀初期,因波旁王朝最終統治西班牙本土,南義大利之西班牙領土悉數獨立或轉歸哈布斯堡的奧地利統治。

⑹ 西班牙,葡萄牙兩國殖民征服的特點以及原因

相同點:①兩國的海外探險和殖民擴張都是在封建王室的控制下,以貴族為主體,利用商人的貪婪和航海人才的技術而進行的。②兩國都在殖民擴張中舉起「傳播基督文明」的旗幟,以取得教皇的支持。③兩國都是採用暴力征服,詐騙土著,離間分化,利用土著內奸以掠奪土地、黃金和其它財富等手段來進行殖民征服。④兩國都設立了總攬殖民事務而由王室直接領導的機構,按照宗主國的政治、經濟制度,結合殖民需要進行擴張的。不同點:兩國殖民擴張各有特點。它們不但在時間上有先後之別,在空間的戰略布局上也有很大差異:一個是由東向西,一個是由西向東;一個是建立海上霸權,一個是建立陸上帝國。

原因
新航路開辟的成功,葡萄牙和西班牙開始進行殖民擴張和掠奪。兩國在新航路開辟時基本上控制了新航線,葡萄牙控制了由非洲通往印度的航線,西班牙則控制了通往美洲的航線。由於其開辟新航路的動因是獲取財富,所以在開辟新航路的同時就開始了殖民擴張。
為什麼葡萄牙和西班牙走在海上探險的最前頭
第一,兩國都位於大西洋沿岸,這一地理位置有利於它們向海外發展。同時西班牙、葡萄牙在地中海的邊緣地帶,要購買東方商品就要向威尼斯、熱那亞等地的中間商付出很高的價格。所以西、葡兩國特別關心尋找新航路,以便能夠直接對東方貿易。
第二,兩個國家都掌握了航海技術,特別是葡萄牙在航海技術上比較先進。迪亞士、達·伽馬、哥倫布等人的海上探險活動,也是在葡萄牙、西班牙兩國王室的支持下完成的。
第三,都是中央集權的國家,有能力支持和供應遠航必需的裝備和費用。
第四,新航路的開辟也同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的宗教情緒有關。信奉天主教的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從8世紀初起就處在外來穆斯林的統治和壓迫下,經歷長達幾個世紀的收復失地運動。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在斗爭中產生了強烈的民族情緒和宗教情緒,因此,當他們在向海外擴張時也把傳播基督教作為自己的精神動力。
1492年哥倫布遠航美洲的成功引起了歐洲王室和一些社會階層的重視。作為當時歐洲兩大霸權的西班牙和葡萄牙雖然國力已經呈現出衰落之勢,但是依然傾力支持在新大陸的探險活動,因為空虛的國庫無力支持王室奢糜的生活和龐大的軍費開支,迫切需要獲得新的財富源泉。另一方面,懷有高漲的商業熱情的資產階級希望獲得更大的市場,沒落的貴族,生活無所著落的農民和城市無產者,把航海和殖民冒險看作是擺脫困境的重要手段。這些階層成了歐洲擴張的熱情支持者和實踐者。然而,兩個王國在如何瓜分新大陸的問題上爭論不止,只能求助於教皇的裁決。1493年5月3日,教皇亞力山大六世在同兩國政府商量後,頒布洲渝,就雙方的領海和海外領土劃分了界線。但是里斯本政府對此不滿,胡安二世要求雙方國王重新談判,以劃定一條更加合理的界線。西班牙同意後於1494年6月7日,雙方簽訂了托爾德西亞斯條約。然而,托爾德西亞斯條約從來就不是劃定西、葡在美洲領土的令人滿意的條約。事實很快證明,真正的界線是由征服者和黃金攫取者的實際佔領確定的。

⑺ 二戰時期,沒參戰的西班牙,當時它到底在忙什麼

西班牙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和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都保持中立,只在1941年到1943年間派遣了由志願者組成的“青師”協助德國對戰,但內戰中也飽受戰火的折磨。佛朗哥政權期間,西班牙在經濟和文化上與外部世界幾乎隔絕,但隨著經濟的復甦,西班牙開始追趕鄰國。第二次世界大戰是法西斯德國、義大利、日本發動的戰爭。61個國家和地區,20多億人口捲入戰爭,作戰區域面積2200萬平方公里。

1936年7月17日~1939年4月1日,西班牙第二共和國發生內戰,共和國總統曼努埃爾阿扎尼亞的共和政府軍和人民陣線左翼聯盟對抗以方濟各佛朗哥為中心的西班牙國民軍和長槍黨等右翼集團。人民陣線和共和國政府得到蘇聯和墨西哥的援助,而佛朗哥的國民軍隊得到納粹德國、義大利王國和葡萄牙的支持。最終以親法西斯的佛朗哥勢力取得勝利,在西班牙恢復了帝政。佛朗哥和希特勒有著分不開的關系。佛朗哥能夠登上舞台,和希特勒有很大的關系。由於希特勒支持佛朗哥在西班牙的任期,佛朗哥受到知遇之恩,上台後佛朗哥非常感謝希特勒。但是,希特勒發動二戰時,佛朗哥沒有實施實際行動,只是口頭上支持德國。

⑻ 曾經的世界霸主西班牙殖民地位是如何被英國一步一步取代的

當時的西班牙可以說是上世紀初期得英國,繁榮的西班牙,全世界金銀的開發西班牙佔到了絕大部分,但是這么豪的物資,並沒有來造福人民,或者是發展本國的軍事實力,而是供王室各種奢侈的消費。

西班牙的繁榮,對英國,法國等國來說也是一種巨大的財富,因為西班牙王室會把大部分的物資,用來購置英國等國家的奢侈品,側面的促進了英國等國家的發展,英國注重軍工業的發展,進而取代了西班牙,稱為日不落帝國。

⑼ 從貿易經濟的角度分析葡萄牙西班牙大國崛起的原因,詳細點

沒有經濟的支持,就不可能擁有大國地位。
先說西班牙好了,15世紀西班牙迅速崛起,到16世紀的最後30年,
它都可謂歐洲首強。首先,西班牙在歐洲擴大自己的領土(包括
法國和義大利)。同時,由於地理大發現,它在海外擴張,獲得
了大量真金白銀。自1545年,它在墨西哥和秘魯的銀礦平均每年
生產300噸白銀。它的金幣(doubloon)在整個歐洲流通。
塞維利亞和畢爾巴鄂壟斷著同美洲有著豐厚利潤的生意(這是16
世紀初的情況)。費迪南和伊莎貝拉大力扶持製造業,為吸引意
大利和弗蘭德的工匠西班牙還從1484年起,對他們免稅達10年之
久。造紙與紡織業也發展得很好,尤其是後者,在16世紀上半期
僅托萊就有16000台織機。在農業上,摩爾人作出了很大貢獻(雖
然他們遭到驅逐),摩爾人用科學地方式照料土地,巧妙地運用
灌溉技術來應對西班牙的乾燥氣候,這使得西班牙的農業在16世
紀的大部分中十分興旺。當然它高原出產的烈酒也很受歡迎,還
有亞麻和葡萄。
這樣西班牙的貿易發展得很好(至少在初期),為它經濟繁榮,
以及政治活動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基礎。另外從反面來看,隨著
西班牙後期(16世紀後期到1703)經濟的衰退,它也不再是歐洲
首強。可見,貿易經濟的發展對國家崛起所起的推動作用,不過
這一切在相當程度上也取決於國家的貿易制度,以及國民對貿易
的態度。
葡萄牙和西班牙一樣,憑借著海上貿易「發家致富」,建立殖民
地(巴西);甚至與中國做生意(1517年),他們在日本也受到
友好對待。
相對和平的環境+良好的貿易制度+樂於探險的辛勤的國民+歷史
機遇+相對開明的君主=貿易經濟的發展———→國家的崛起
有不足之處,還請指出,謝謝

⑽ 誰知道西班牙在菲力普二世(1527-1598)統治下的疆域變化情況

墨西哥、中美洲、西印度群島)、新格瑞那達總督區(包括哥倫比亞、巴拿馬、委內瑞拉、厄瓜多)、秘魯總督區(包括秘魯、智利)、拉普拉塔總督區(包括阿根廷、玻利維亞、巴拉圭、烏拉圭)。

1580年,西班牙兼並了葡萄牙,葡萄牙的東方帝國、非洲殖民地和巴西也同屬西班牙國王菲利普二世,加上西班牙原本在歐洲的領地,在亞洲、美洲的殖民地,由此西班牙的領土包括了從亞洲的香料群島、菲律賓群島、印度,到非洲的海岸和許多腹地,還有整個美洲,成為世界上第一個日不落帝國,勢力達到頂峰。 1581年4月在托馬爾召開的議會上,他被擁立為葡萄牙國王。

1588年8月,無敵艦隊行進到加來和敦刻爾克法國海岸附近時遭遇英軍襲擊。殘余船隻遭遇漢奸暴風雨,無敵艦隊毀滅,西班牙開始衰落。

1598年,菲利普二世去世,西班牙黃金時代終結。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592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957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1624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501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1612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1257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1221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2500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1235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