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殖民者又叫什麼
❶ 什麼叫殖民者
殖民者都是西方國家,如葡萄牙、西班牙、英國、法國、俄羅斯,他們有這么兩個特點,一個是好戰,世界歷史中大家應該知道歐羅巴大陸從羅馬帝國開始,相信人之初性本惡的他們就熱衷於通過武力朝四方擴張,而不是像我們中國,通過儒家文化改變其他國家風俗習慣。要求大家性本善,要做一個好好先生。
這些國家第二個特點那就是貪婪,對財富的極端渴望。古語有雲:人為財死,鳥為食亡。這話拿來形容這些國家是再合適不過了。地理上的亞美利加大陸是怎麼發現的?是哥倫布為了尋找另外一條通往印度航線,這才發現了,不然這位哥倫布先生也不會將亞美利加大陸上的人們稱呼為印第安人了。印度有什麼?印度有寶石,有金銀。而且印度距離中國很近,對那些國家來說,到了印度離中國也不遠了,中國還有更好的東西等著他們呢!什麼東西?就是絲綢、茶葉、陶瓷、金銀。這些都是那些國家夢寐以求的東西。這兩個特點結合起來,足以讓他們蠢蠢欲動。於是非洲、美洲相繼成為這些國家殖民地,接下來是亞洲,是印度、菲律賓、香料群島馬魯古群島,最後是中國。
❷ 西班牙美洲殖民地的歷史
從1492年哥倫布踏上新大陸開始,西班牙就陸續在加勒比海和美洲沿岸設立據點並向內陸推進。當西班牙人發現落後的新大陸文明根本無力抵抗歐洲人後,軍事征服就一直伴隨著探險活動。1519年西班牙人建立了哈瓦那並控制了加勒比海最大的島嶼古巴島,同年登陸墨西哥並建立韋拉克魯斯,此後西班牙殖民者科爾蒂斯(Hernán Cortés)帶兵深入內陸並於1521年征服了阿茲特克帝國。
同是在1519年,西班牙人在巴拿馬地峽南岸建立巴拿馬城,並開始侵入了南美太平洋沿岸地區。1533年印加帝國被皮薩羅(Francisco Pizarro)征服,兩年後西班牙人在秘魯建立利馬城並以此作為逐步控制南美其他地區的基地。1534至1535年,西班牙北上探索了北美西岸地區並將之命名為加利福尼亞並開始逐步深入北美內陸。
在西班牙統治的幾個世紀里,西屬美洲的原住民不斷遭到西班牙殖民者的驅趕和屠殺。同時,西班牙人從歐洲帶來的病菌又多次引起瘟疫,使得原住民的人口大為減少。後來西班牙人為了開發新大陸的資源(貴金屬、蔗糖、棉花、煙草、咖啡、可可、染料等),又不得不從非洲引進大量的黑人奴隸來從事種植和開采,從而促成了興盛一時的奴隸貿易。和英國殖民地不同,西班牙並不發展殖民地的加工業而只把其作為原料產地加以掠奪,所有西屬美洲的特產和資源都會通過船隻(參見西班牙珍寶船隊)運回本土。這也造成了後來從西班牙殖民地獨立出來的國家都是較落後的農業國,這和獨立自英國的美國形成鮮明對比。
西屬美洲殖民地
1790年西班牙在美洲的殖民地 存在爭議或短期控制的地區
1580-1640年西班牙吞並葡萄牙期間,並入西班牙的葡屬美洲殖民地
1717年失去的殖民地(參見烏得勒支和約)
❸ 誰征服墨西哥的 西班牙在美洲的殖民擴張
西班牙殖民者科爾特斯對墨西哥的野蠻探險與征服。
埃爾南多·科爾特斯(HernandodeCortez,1485-1547年)是西班牙著名的殖民者和墨西哥征服者。他出生於美德林的一個「有聲望的貴族」家庭,早年進入拉曼卡大學學習法律,後因患病和家境衰敗而輟學。從1504年起開始參與西班牙殖民冒險活動,1511年參加了殖民主義者古巴總督迪耶科·維拉斯蓋斯對古巴的遠征行動。維拉斯蓋斯裝備了一支龐大的船隊,並任命科爾特斯為首領,准備對墨西哥進行探險和征服。接到任命後,科爾特斯立即把自己的財產作為抵押,從高利貸者手中取得了一大筆現金和貨物。在很短時間內,他招募了508個士兵,以及幾門大炮、16匹戰馬、幾只狗,組成了遠征部隊。據說,當時墨西哥的印第安人還不知道家畜是什麼東西,所以科爾特斯對於在征服戰中使用馬匹寄予特別的希望。
❹ 世界各國古代都叫什麼
中國:中央之邦;
日本:古稱「倭」「大和」,分別為「山峽」與「多山之地」之意;最早使用「日本」一詞,為在孝德天皇大化元年前後。
朝鮮:古稱「高麗」,系山高水麗之意,14世紀末,李成桂建立李氏王朝,改國號為「朝鮮」,意為「早晨清新的國家」;
泰國:古稱「暹羅」,指稱皮膚較黑的部族;1939年改國名為「泰國」,意為「自由之國」;
緬甸:宋以緬甸山區遙遠,道路阻隔,應而稱之為「緬」(遙遠之意);
柬埔寨:漢稱「扶南」,為「山地之王」意,後稱真臘,明開始稱「柬埔寨」;
寮國:以國內主要民族「寮」族得稱;
越南:~~~
馬來西亞:在梵文中意為「黃金之國』;
新加坡:「獅子城」之意;
菲律賓:西班牙殖民者以菲利普二世的名字命名;
印度尼西亞:以希臘文「水」和『島「組成,,表示其既為海國,,又為島國;
汶萊:馬來語中意為「水果」,專指芒果;
東帝汶:在帝汶東部。帝汶在印尼語中意為「東方」,因其位於努沙登加拉群島最東邊得名;
印度:因信得河而來,古時印度人以信度表示河流;
巴基斯坦:意為「清真之國」;
孟加拉國:因主要民族得稱;
尼泊爾:藏語中意為「木頭房子」;
不丹:出自梵文,意為「吐魯番的邊疆」;
錫金:尼泊爾語中意為「新地方」;
斯里蘭卡:僧加羅語意為「光明,燦爛,富裕的土地」;
馬爾地夫:梵文「島嶼」;
阿富汗:因國內主要民族「阿富汗族」得稱;
伊朗:從「雅利安人」衍生而來,波斯語中意為「貴人」;
伊拉克:阿拉伯語中意為「血管」,,指流經伊拉克的兩河;
黎巴嫩:在古腓尼基語中意為「白色的山嶺」,指山頂積雪;
約旦:因「約旦河」得名,在希伯來語中,「約旦」意為「咆哮」之意;
土耳其:突厥;
塞普勒斯:希臘文中「銅』之意;
沙烏地阿拉伯:從統治家族「沙特」得名,「沙特」意為「幸福」;
科威特:阿拉伯語中「小城堡」之意;
阿曼:「寧靜的土地」;
葉門:右邊之意,,即:站在麥加,面向東方,葉門即在其右;
巴林:巴林島;
阿聯酋:。。。。。
澳大利亞:拉丁文中意為「南方的大陸」,古時,托勒密推想,北方既有陸地,南方也必有一塊陸地;
紐西蘭:來源於荷蘭語,意為「新的海中陸地」;
巴布亞紐幾內亞:「巴布亞」一詞源於馬來文,意為「卷頭發」,「新幾內亞」為殖民者荷蘭人所起,因當時初登上島,見當地居民皮膚黝黑,很像西非幾內亞人;
索羅門群島:源於聖經故事所羅門王藏寶之地;
斐濟:得名於其主島「維提島」;
湯加:當地土著名稱,意為「聖地」;
吉里巴斯:原稱吉兒伯特,為發現本島之殖民探險家名字;
埃及:埃及人讀作:迷死兒,阿拉伯語意為「遼闊的土地」;
利比亞:歷史悠久,不可考,希臘時代泛指埃及以西所有非洲大陸;
突尼西亞:得名自其首都突尼西亞城,,乃阿拉伯人擴張時,為攻打柏柏爾人之加太基而建立的要塞「塔爾欣」之誤稱;
阿爾及利亞:阿拉伯語「群島」之意,指被沙漠包圍的綠洲;
茅利塔尼亞:「摩爾人之國家」;
塞內加爾:得名於塞內加爾河;
甘比亞:因河得名;
幾內亞:在土著蘇蘇人語中意為「魔鬼」,西方殖民者初登上陸,土著人以為是魔鬼,大叫「幾內亞」,西方人以為此即為當地地名,,顧命名為「幾內亞」;
獅子山:葡萄牙語中意為「獅子山」,;
賴比瑞亞:取義拉丁文「自由的土地」,為美國殖民協會安置釋放黑奴向當地酋長購買的土地;
象牙海岸:象牙海岸;
迦納:古代迦納王國;
多哥:瀉湖之濱,因其海岸多瀉湖;
奈及利亞:得名於尼日河,「尼日」在柏柏爾語中即為「河」之意;
尼日:~~~~
維德角:得名於非洲西角,維德角;
查德:得名於查德湖,當地語「一片汪洋」之意;
剛果:剛果河;
中非:~~~
喀麥隆:葡萄牙語「大龍蝦」之意,為當時葡萄牙殖民者在河口捕魚時捕到大量龍蝦得名;
加彭:當地河口形狀似當時葡萄牙殖民者衣服的名稱「卡膀」;
安哥拉:得名於班圖國家姆本杜王國的恩哥拉國王;
衣索比亞:「黝黑的面容」,古埃及人誤以為當地人的皮膚是由於太陽烤炙所致;
吉布地:當地語意為「我的鍋」,傳說西方人來到後問一位正在煮飯的老人此地如何稱呼,老人誤以為問他,這是什麼東西,,回答:我的鍋~~
索馬里:當地人以為是一位古代富人的名字;
肯亞:班圖語「鴕鳥」之意,因肯亞山被當地人比喻為鴕鳥;
坦尚尼亞:坦嶱尼碦與桑幾巴爾人的國家。「坦嶱尼碦」意為水的交匯處,指坦嶱尼碦湖,「桑幾巴爾」為波斯語「黑人土地」之意;
尚比亞:要求獨立的民族主義者政黨的名稱,以贊比西河得名;
辛巴威:「石頭城」之意,國內有古代遺址「大辛巴威遺址」;
莫三比克:原為一古代城堡的名稱;
馬達加斯加:葡萄牙殖民者誤以為此地為摩加迪沙王國,錯誤的拼音和錯誤的讀法所致;
葛摩:阿拉伯語「月亮」之意;
挪威:北方航道之意,指沿海岸線的航道;
芬蘭:得名於主要民族芬蘭人;
瑞典:由中世紀一古國名演化而來;
丹麥:丹人的國家;
冰島:當地居民不願再有移民過來,顧給此地取了個嚇人的名字「冰島」~~
英國:不列顛,古不列當人居住於此,初被稱為布列頓尼亞。
愛爾蘭:「綠色」之意;
荷蘭:「森林之國家」;
比利時:來源於古貝爾基人,意為「勇敢」之意;
盧森堡:古薩克森語「小城鎮」之意;
法國:源自「法蘭克人」,意為「自由人」;
羅馬尼亞:「羅馬人的國家」;
保加利亞:來與於突厥人保加爾族;
阿爾巴尼亞:積雪的山嶽;
義大利:~~~~~,小牛生長的地方??
聖馬利諾:聖徒馬力諾;
馬爾他:腓尼基語「庇護所」之意;
摩納哥:據稱為古希臘英雄海格力斯所建,意為「隱士」;
安道爾:·古代查理曼大帝建立的一個小緩沖國;
西班牙:來自於希臘語「兔子」因當時腓尼基人來到時,發現當地兔子很多;
葡萄牙:「溫暖的港灣」,波爾圖,,後來泛指全國;
匈牙利:匈人的國家;
奧地利:「東方地區」,查理曼時代此地為查理曼帝國的東部邊境;
瑞士:來自其一個州的名字,意為焚燒,原來,這里為森林,焚燒後適合人居;
德國:人民的國家??
俄羅斯:源於羅斯,指由斯堪的納維亞南下的瓦蘭幾亞人;
加拿大:易洛魁語「棚戶」之意,,初法國探險家來此,問當地居民此為何處,答曰:棚戶~;
美國:~~~~~~不講~
墨西哥:來源於阿茲特克人戰神名;
瓜地馬拉:當地印第安語「森林之國」;
貝里斯:一個海盜名;
宏都拉斯:西語「無底深淵」;
哥斯大黎加:富裕的海岸;
巴拿馬:當地印第安人稱呼,意為「魚鄉」;
巴哈馬:「淺灘」之意,得名於當地地勢;
古巴:一個土著部族名稱;
海地:當地印第安語「高山」之意;
格瑞那達:「石榴」,形似石榴;
巴貝多:「長鬍子」,當地一種無花果很像鬍子;
巴西:紅木;
厄瓜多:古人稱,「太陽之路」;
哥倫比亞:~~~~~不講;
委內瑞拉:小威尼斯,殖民者初到此地發現當地居民住在湖邊的吊樓里,,似威尼斯;
蘇利南:部族名;
秘魯:玉米之倉;
智利:世界邊緣;
玻利維亞:玻利瓦爾;
巴拉圭:一條彩色的河流;
烏拉圭:貝殼之河;
阿根廷:銀;
❺ 殖民主義者是什麼
殖民者都是西方國家,如葡萄牙、西班牙、英國、法國、俄羅斯,他們有這么兩個特點,一個是好戰,世界歷史中大家應該知道歐羅巴大陸從羅馬帝國開始,他們就熱衷於通過武力朝四方擴張。
這些國家第二個特點那就是對財富的極端渴望。古語有雲:人為財死,鳥為食亡。這話拿來形容這些國家是再合適不過了。地理上的亞美利加大陸是怎麼發現的?是哥倫布為了尋找另外一條通往印度航線,這才發現了,不然這位哥倫布先生也不會將亞美利加大陸上的人們稱呼為印第安人了。印度有什麼?印度有寶石,有金銀。而且印度距離中國很近,對那些國家來說,到了印度離中國也不遠了,中國還有更好的東西等著他們呢!什麼東西?就是絲綢、茶葉、陶瓷、金銀。這些都是那些國家夢寐以求的東西。這兩個特點結合起來,足以讓他們蠢蠢欲動。於是非洲、美洲相繼成為這些國家殖民地,接下來是亞洲,是印度、菲律賓、香料群島馬魯古群島,最後是中國。
澳門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16世紀中葉以後被葡萄牙逐步佔領。
從史料上看,早在新石器時代,中華民族的祖先已在澳門地區生活。公元前3世紀,從第一次統一中國的秦代開始,澳門劃入了南海郡番禺縣管轄。大約在15世紀後期,在澳定居的中國漁民為求得出海捕魚的安全,建造了奉祀海神、天妃的「天妃廟」,即作為澳門象徵的「媽閣廟」,葡文(Macau)就是「媽閣」的音譯。
16世紀中葉,隨著歐洲殖民主義「航海大發現」的擴展,葡萄牙人到達中國東南沿海一帶。1553年,葡萄牙人以「借地晾曬水浸貨物」為借口,通過向明朝官員行賄,獲准在澳門半島暫時居住。數年之間,葡人聚落成村,並自行設置官吏,建立了他們所謂的遠東最早的據點。
隨著入居時間的久長與貿易興旺,居澳葡人日漸驕橫。廣東官吏曾商討驅逐這批不速之客的辦法,於是葡萄牙船商除繳納船稅外,每年給廣東官吏賄賂500兩白銀,以鞏固其在澳門的地位。1572年,葡商在按慣例饋贈500兩白銀之時,因有其他中國官吏在場,葡商翻譯只得說,那是付給中國政府的「地租銀」,受賄官吏亦宣稱將把這筆「地租銀」上交國庫。從此,葡商的賄賂變成了地租。1749年,清政府頒布中國管治澳門章程十二條,以中葡文刻石立於澳門議事亭內。此後,這項法令執行了100年。葡人向中國政府交納地租,表明葡人承認澳門是中國的領土。
鴉片戰爭後,中英簽訂《南京條約》,中國清政府割讓香港給英國,居澳葡萄牙人一反恭順常態,派代表與清朝欽差大臣耆英談判,要求豁免每年500兩地租銀,並由葡萄牙士兵駐防整個澳門半島。1845年,葡萄牙女王瑪麗亞二世擅自宣布澳門為自由港,允許所有外國商船來澳自由貿易。1851年和1864年,葡萄牙又分別侵佔了凼仔、路環兩島。
1887年(即光緒十三年),清政府被迫簽訂中葡《友好通商條約》,同意葡國「永駐管理澳門」。
1987年4月,中國和葡萄牙兩國政府簽署「中葡聯合聲明」,共同聲明澳門地區是中國領土,中國政府從1999年12月20日起對澳門恢復行使主權。
16世紀中葉以後,美麗富饒的台灣成為西方殖民主義者覬覦的對象。西班牙、葡萄牙等列強相繼侵擾台灣,或掠奪資源,或進行宗教文化侵略,或直接出兵佔領。17世紀初,荷蘭打破了西班牙和葡萄牙人的殖民霸權地位,來到東方,積極參加對殖民地的掠奪。它先後於1602年(明萬曆三十年)和1622年(明天啟二年)兩次侵佔澎湖。1624年(明天啟四年)。明政府出兵將荷蘭殖民者逐出澎湖,俘獲荷軍主將,余眾逃往台灣南部,侵佔了大員(今台南市安平區)。兩年後,西班牙人又從呂宋入侵台灣,占據了基隆和淡水一帶。1642年,荷蘭人奪取了西班牙人在台灣北部的據點,台灣自此滄為荷蘭的殖民地。
荷蘭殖民者盤踞台灣38年,先後在台灣修築城和普魯文遮堡(赤嵌樓),作為進行殖民統治的中心。但其佔領區實際只有南部沿海有限的地區,以及北部的基隆、淡水兩港,而且它的統治一直是極不穩固的。荷蘭殖民者對台灣同胞進行殘酷的盤剝,不斷激起台灣人民的反荷斗爭。1652年由鄭芝龍舊部郭懷一領導台灣軍民發動的起義,是規模最大的一次。起義群眾曾一度攻克熱蘭遮城,6000人在起義中壯烈犧牲。這次起義愈發堅定了台灣同胞收復國土的斗爭決心。9年以後,他們終於配合民族英雄鄭成功驅逐荷虜,收復了台灣。
圖為西班牙殖民者屠殺印第安人
❻ 墨西哥人的祖先是不是西班牙殖民者
1908年的時候,墨西哥內戰的時候,好像有一個種族,說自己是殷商後裔,找中國清政府尋求幫助。
❼ 誰能介紹下西班牙殖民者皮薩羅詳細點~謝謝~!
皮薩羅:180人征服600萬人
弗朗西斯科·皮薩羅
(約1474年~1541年)
皮薩羅是西班牙的文盲冒險家、秘魯印加帝國的征服者。大約在1475年,他出生於西班牙的特魯西里奧。他同科爾特斯一樣,到新大陸尋找功名前程。1502—1509年,皮薩羅生活在加勒比海的海地島(現在是多米尼加的領土)。1513年,皮薩羅參加巴爾沃亞領導的探險隊。1519年,他在巴拿馬定居。1522年,47歲的皮薩羅從一位西班牙探險家那裡知道了印加帝國。皮薩羅無疑受到了科爾特斯征服墨西哥事跡的鼓舞,決意征服印加帝國。1524—1525年,他的第一次嘗試失敗。他的兩條船還沒有抵達秘魯就被迫返回。1526—1528年,他開始第二次探險。他成功地到達秘魯海岸,帶回黃金、美洲駝羊和印第安人。
1528年,他回到西班牙。翌年,西班牙國王查爾斯五世授權他為西班牙征服秘魯,並提供給他足夠的探險經費。皮薩羅回到巴拿馬組織探險隊。1531年,已經56歲的皮薩羅帶領一支不足200人的隊伍從巴拿馬起航,去征服人口約為600萬的印加帝國。
皮薩羅用了一年時間到達秘魯海岸。1532年9月,他帶領177人和62匹馬向內陸挺進。他的小股部隊穿越安第斯山脈向卡哈馬卡城進發。印加國王阿塔華爾帕本和一支約有4萬人的軍隊駐在該城。1532年11月15日,皮薩羅的部隊到達卡哈馬卡城。次日,他請求與國王談判,並要求對方只能帶5千非武裝的士兵。
阿塔華爾帕本的行為實在令人費解。他應該知道將會有什麼事情發生。從西班牙人登陸的那一天起,事實已清楚證明了他們的敵意和冷酷無情。可是,阿塔華爾帕本居然允許皮薩羅的軍隊毫無阻礙地抵達卡哈馬卡。只要印加人在山區小道上攻擊皮薩羅的部隊,而皮薩羅的馬隊在小道上施展不開,就能輕易地消滅這支西班牙部隊。皮薩羅抵達卡哈馬卡後,阿塔華爾帕本的行為更為愚蠢。面對敵軍,他自動解除武裝。更不可思議的是,伏擊戰本來是印加人慣用的戰術,他卻不加以運用。
皮薩羅抓住時機,令部隊襲擊已放下武器的印加人。這場不如說是屠殺的戰斗,只持續了半個小時。西班牙人沒有損失一兵一卒。只有皮薩羅本人在保護阿塔華爾帕本時,受了一點輕傷。阿塔華爾帕本被俘。
皮薩羅的戰略成功了。印加帝國實行的是中央集權,所有權力集中於印加,即國王。印加是神的代表。當印加成了戰俘後,印地安人的帝國實際上已經瓦解。為了獲得自由,阿塔華爾帕本付給皮薩羅價值約2800萬美元的金銀財寶作為贖金,結果卻是幾個月後,皮薩羅將其處死。1533年,即阿塔華爾帕本被俘後的第二年,皮薩羅的軍隊開進印加首都庫斯科。他選了一個新的印加作傀儡。1535年,他建立利馬城,為作為秘魯的新首都。
1536年,傀儡印加逃走並領導一支印地安起義軍反抗西班牙人的統治。西班牙軍隊曾一度被圍困在利馬和庫斯科。次年,西班牙恢復對國家大部分地區的控制。直到1572年,起義終於被鎮壓,皮薩羅也在這一年去世。
皮薩羅因西班牙人的內訌下台。1537年,皮薩羅的密友阿爾馬格羅認為皮薩羅戰利品分配不公而反叛。後他被皮薩羅俘獲並處死。但事情並未到此為止,1541年,就在皮薩羅的軍隊勝利進入印加首都庫斯科8年以後,阿爾馬格羅的追隨者攻人皮薩羅的宮殿,殺死了這位66歲的首領。
皮薩羅勇敢、有決心,而且十分機敏。他信奉基督教。據說他臨死前用自己的血在地上畫了一個十字,並喊了聲「耶穌!」另一方面,他十分貪婪、冷酷、野心勃勃和姦詐。也許他是最殘忍的征服者。
皮薩羅粗野的性格並不能抹殺他軍事上的成就。1967年,當以色列人戰勝數量和裝備都占優勢的阿拉伯國家時,很多人感到吃驚。這種勝利令人難忘。拿破崙和亞歷山大大帝曾多次獲得這樣的勝利。蒙古人在成吉思汗的繼承者的領導下,征服了人口多出其30倍的漢人。
皮薩羅指揮180人征服一個人口約600萬的帝國,這是軍事史上最驚人的一件事。科爾特斯曾用600人征服人口500萬的帝國,其力量之懸殊仍低於皮薩羅。亞歷山大大帝或者拿破崙能夠完成皮薩羅那樣的業績嗎?我表示懷疑。他們兩人面對如此巨大的壓力,未必會像皮薩羅那樣感到輕松。
也許有人會問,是否是西班牙的火器給了皮薩羅以戰術上的壓倒優勢?我認為不是。火繩槍是一種簡陋的火槍,只有很短的射程,並需要很長的時間來裝葯。雖然它發出駭人的聲響,其實並不比弓箭更有效。在皮薩羅進軍卡哈馬卡城時,只有3支火槍,不到20支十字弩。大多數印地安人是被常規武器,如劍和刀殺死的。雖然西班牙人擁有少量的馬匹和火器,但很明顯,他們在軍事上處於絕對劣勢地位。指揮和決心,而非武器,是西班牙人獲勝的根本原因。當然,皮薩羅交了好運,但正如俗話所說:「幸運鍾情於勇敢的人。」
皮薩羅被一些作家譴責為大膽的惡棍。但有哪個惡棍能夠影響歷史?他所推翻的帝國,覆蓋今天的秘魯和厄瓜多的大部分地區、智利北部及玻利維亞的一部分。這些地區的人口大於南美其他地區人口的總和。皮薩羅對南美的征服,使西班牙的宗教和文化傳播到整個被征服地區。印加帝國滅亡後,整個南美洲再也沒有能力抵抗歐洲人的統治。千百萬的印地安人生活在南美,但他們的政權從未被恢復。歐洲的語言、宗教和文化此後一直主宰著南美洲。
❽ 西班牙殖民者指的是西班牙人嗎
不是!
指的是西班牙統屬下的殖民侵略軍,但是這個侵略軍並非全是西班牙人,和外籍軍團性質差不多。
❾ 西班牙在美洲大陸的殖民地是什麼時候獨立的
西班牙美洲殖民地西班牙美洲殖民地(西屬美洲)是指從15世紀末到19世紀,西班牙在美洲擁有的殖民地的統稱。從1492年哥倫布登陸美洲開始的三個世紀里,西班牙在美洲大陸和加勒比海地區就不斷地進行著征服和殖民,先後佔領了大部分加勒比海島嶼(西印度群島)、墨西哥、南美大部、中美洲地區、北美西部太平洋沿岸(直達阿拉斯加)和北美中部內陸。在19世紀初期,西屬美洲陸續爆發了獨立運動,西班牙因此丟失了在美洲大陸的殖民地。1898年西班牙在美西戰爭中的失利,更使其丟失了加勒比海上的古巴和波多黎各等地,並最終結束了在美洲的殖民統治。那些由原西班牙殖民地轉化而成的新國家基本上都繼承了西班牙的語言和宗教,並成為了現在拉丁美洲的一部分(拉美還包括有巴西等原葡屬地區)。 歷史從1492年哥倫布踏上新大陸開始,西班牙就陸續在加勒比海和美洲沿岸設立據點並向內陸推進。當西班牙人發現落後的新大陸文明根本無力抵抗歐洲人後,軍事征服就一直伴隨著探險活動。1519年西班牙人建立了哈瓦那並控制了加勒比海最大的島嶼古巴島,同年登陸墨西哥並建立韋拉克魯斯,此後西班牙殖民者科爾蒂斯(Hernán Cortés)帶兵深入內陸並於1521年征服了阿茲特克帝國。
同是在1519年,西班牙人在巴拿馬地峽南岸建立巴拿馬城,並開始侵入了南美太平洋沿岸地區。1533年印加帝國被皮薩羅(Francisco Pizarro)征服,兩年後西班牙人在秘魯建立利馬城並以此作為逐步控制南美其他地區的基地。1534至1535年,西班牙北上探索了北美西岸地區並將之命名為加利福尼亞並開始逐步深入北美內陸。
在西班牙統治的幾個世紀里,西屬美洲的原住民不斷遭到西班牙殖民者的驅趕和屠殺。同時,西班牙人從歐洲帶來的病菌又多次引起瘟疫,使得原住民的人口大為減少。後來西班牙人為了開發新大陸的資源(貴金屬、蔗糖、棉花、煙草、咖啡、可可、染料等),又不得不從非洲引進大量的黑人奴隸來從事種植和開采,從而促成了興盛一時的奴隸貿易。和英國殖民地不同,西班牙並不發展殖民地的加工業而只把其作為原料產地加以掠奪,所有西屬美洲的特產和資源都會通過船隻(參見西班牙珍寶船隊)運回本土。這也造成了後來從西班牙殖民地獨立出來的國家都是較落後的農業國,這和獨立自英國的美國形成鮮明對比。
西屬美洲殖民地
1790年西班牙在美洲的殖民地 存在爭議或短期控制的地區
1580-1640年西班牙吞並葡萄牙期間,並入西班牙的葡屬美洲殖民地
1717年失去的殖民地(參見烏得勒支和約) 殖民總督區1535年起,西班牙為了統治西屬美洲,先後建立四個總督區:
新西班牙總督區:首府墨西哥城,1535年設立,管轄新西班牙(今墨西哥)、中美洲及加勒比海諸島等地。
秘魯總督區:首府利馬,1542年設立,管轄整個西屬南美,18世紀西班牙在南美又設立兩個新總督區後,轄地相應縮小。
新格拉納達總督區:首府波哥大,1718年設立,管轄今哥倫比亞、委內瑞拉和厄瓜多地區。
拉普拉塔總督區:首府布宜諾斯艾利斯,1776年設立,管轄今阿根廷、烏拉圭、巴拉圭和玻利維亞等地。
此外,有的總督區下設置有都督區。西屬美洲共設五個都督區:瓜地馬拉(1527年)、古巴(1777年)、委內瑞拉(1773年)、波多黎各和智利(1778年)。1764年,西班牙又在美洲殖民地推行郡制,分新西班牙為12個郡,拉普拉塔為8個郡等等。西屬美洲的獨立戰爭後,相應的總督區和其他行政區劃分不復存在,但卻深刻影響到了各新獨立國之間的邊界和行政區劃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