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觀西班牙 » 西班牙奔牛節在哪裡舉辦

西班牙奔牛節在哪裡舉辦

發布時間: 2022-06-27 14:09:19

❶ 西班牙奔牛節活動的過程是怎麼樣的

節慶的第一天,由市政廳廣場發射火箭炮揭開序幕。在接下來的連續7天7夜裡,各項慶典活動包括音樂、文藝、露天舞會等等,年輕人總是通宵達旦地開心享樂,白天興趣盎然地參加奔牛節的活動,享受被牛追逐的刺激感受。

結束

聖費爾明節的結束一樣不平凡,每年7月14日零時。熱鬧了204小時的人們再一次聚集在城市大廳前的廣場上,在焰火表演的烘托之下,手持蠟燭,取下自己的聖費爾明圍巾。同時還要高唱Pobredemí(可憐我吧)"PobredeMí,PobredeMí,quesehanacabadolasfiestas,deSanFermín"(可憐我吧,可憐我吧,聖費爾明節離我而去)。結束活動大約持續半個小時。

❷ 西班牙奔牛節有什麼歷史淵源

西班牙奔牛節的由來 西班牙一年一度的奔牛節的正式名稱叫「聖·費爾明節」,聖·費爾明是西班牙東北部富裕的納瓦拉省省會潘普洛納市的保護神。奔牛節的起源與西班牙鬥牛傳統有直接關聯。據說當初對潘普洛納人來說,要將6頭高大的公牛從城郊的牛棚趕進城裡的鬥牛場是件非常困難的事情。17世紀...

❸ 西班牙奔牛節的介紹

西班牙奔牛節一款敏捷小游戲,游戲大小為2926K。

❹ 奔牛節是哪個國家的

奔牛節是西班牙傳統節日。
奔牛節:正式名稱為「聖費爾明節」,始於1591年。從每年的7月6日開始舉行,7月14日結束,地點在西班牙東北部潘普洛納城。奔牛節的主要儀式包括上午的奔牛活動和下午鬥牛活動,每年的奔牛節期間都會有許多人受傷甚至有人喪命,因此是勇敢者的游戲,同時也因為血腥受到以動物權利保護主義者為代表的組織反對。
活動的高潮是被稱為「恩希羅」的奔牛活動。節日期間,每天清晨施放煙火後,都要把訓練好的鬥牛從畜欄放到鬥牛場。位於潘普洛納市舊城區的「奔牛之路」是一條狹窄的石板街,全長848.6米。奔牛時,上萬名奔牛愛好者擠滿了街道,重約500公斤的公牛從牛棚沖出後,在雜亂的人群中狂奔,從畜欄奔向一個鬥牛場,下午在那裡與鬥牛士決一死戰。因為男性幾乎人人可以參加(除偶然有少數女性混入其中外,女士基本上是不允許參加的),所以綿延一公里長的街道上擠滿了數以千計身穿旁普羅納傳統服裝,帶紅巾、紅帽的年輕男人。
這些牛非常兇悍,有的牛角被磨尖,甚至露出神經,一觸既痛,有的牛眼睛被抹上辣椒,以激怒它,引發它的野性。鬥牛因人群圍觀和喧鬧而受驚狂跑。不論是當地人還是觀光客,需冒著被牛撞擊、踩踏的危險,在牛群前奔跑,一直跑到賽牛場才停止。沿途觀者如潮,歡聲震耳欲聾。其中不少勇敢者,尤其是那些好奇的亡命之徒,盡量接近牛,挑逗它,結果有的被刺傷,甚至被踩死。最後以公牛被引進鬥牛場而大功告成。‍

❺ 奔牛節的來歷

西班牙一年一度的奔牛節的正式名稱叫「聖·費爾明節」,聖·費爾明是西班牙東北部富裕的納瓦拉省省會潘普洛納市的保護神。
奔牛節的真正起源已經不可考證,但據記載,奔牛節在公元1591年時就已經存在,這個活動與西班牙鬥牛傳統有直接關聯。據說當初對潘普洛納人來說,要將6頭高大的公牛從城郊的牛棚趕進城裡的鬥牛場是件非常困難的事情。17世紀時,某些旁觀者突發奇想,斗膽跑到公牛前,將牛激怒,誘使其沖入鬥牛場。後來,這種習俗就演變成了奔牛節。
1923年,美國著名作家海明威首次來到潘普洛納觀看奔牛並寫成了著名小說《太陽照樣升起》,他在作品中詳細描述了奔牛節自由奔放的狂歡場面,使奔牛節因此聞名全世界。1954年海明威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後,西班牙奔牛節更是名聲大噪。當地居民為了感謝海明威為奔牛節做出的貢獻,特地在鬥牛場的大門口為他豎起了一座雕像。
位於潘普洛納市舊城區的「奔牛之路」其實是一條狹窄的石板街,全長848米。奔牛時,上萬名奔牛愛好者擠滿了街道,6頭重約500公斤的公牛從牛棚沖出後,在4分鍾內以24公里的時速在雜亂的人群中狂奔,時常人仰牛翻,險象叢生,最後以公牛被引進鬥牛場為大功告成。 苗族是一個古老的農耕民族,苗族人民在長期的農耕生活中,對牛結下了特殊的情感,至今苗族乃保持著對牛的敬愛與崇拜心理。苗寨寨門懸掛帶角牛頭。苗家神龕下放有相連牛角,不忘時祭。苗族人民常說牛如同她們的父母,史記:"蚩尤有角,牛首人身。"可見遠古之時,苗族早就是一個崇拜牛的民族了。苗族人民愛鬥牛,以水牛相鬥,並不是戲牛取樂,而是以鬥牛的方式,展示苗家敬牛愛牛拜牛的特性。苗家在對壯碩、威武、雄悍的鬥牛的喜愛中,體驗優勝的美感,而且在這種情感作用下,苗家崇拜的牛在不斷的飼養中,得以實現優選的鬥牛的優養進化。苗家喜愛鬥牛,基本上每個集會節日都有鬥牛活動,每年秋收後,還有特有的鬥牛節。鬥牛有幾種,一種是耕牛兼鬥牛,這種牛比較雄健、耕作時節耕田犁地,節日拉去鬥打;一種是專業鬥牛,這種牛是根據各種條件精選出來的,平常不耕作,為一個寨子或一個家族共有,由一個選定的具有豐富養牛經驗的能手飼養,節日期間拉去參賽。苗家人挑選鬥牛,有一定的經驗。如挑選的鬥牛首先要求,身體壯大結實,胸寬頭大角大,前肢高後肢低,身長挺胸收腹;體毛烏黑粗硬。此外牛頭兩角寬實則勁斗,兩角節輪呈兩窄一寬相對排列能打能碰;眼睛圓渾凶惡,鼻孔大耐打。舌尖帶黑斑點打得凶;尾巴根大,尾巴長,尾巴下毛內尾尖又碰又斗;中蹄是整齊半圓,前薄後實便於打鬥時用力;小蹄內靠善打等等。此外還講究牛旋的多少,分布的位置和相互照應的特徵等等。哪個能選到一頭理想的鬥牛;他將感到極大的榮幸 。

鬥牛節到了,主人們在迎賓待客喝酒時,還特意將糯米飯把牛喂飽,鬥牛上陣前有的主人還給牛喂上一、二兩酒,為牛提神壯膽。中午,鬥牛場內外,人們從四面八方牽來幾十及至幾百頭鬥牛,有的鬥牛身上還配有牛鞍,牛鞍上插有五彩小旗。牛鞍兩邊掛滿銅鈴,響聲叮當,有的牛鞍上還插有歷屆鬥牛獲得的獎旗。顯得格外威風,主人也顯得異常光彩。苗族鬥牛有幾種鬥法,一種是斗輸贏搶名次,這種賽法不準人幫, 也不勸斗,以勝敗生死來定名次,一種是議定相鬥時間比輸贏或者到時間勸斗算打平。還有一種配對放斗,或勝敗隨便,或視其情況勸斗。鬥牛時雙方牛主和親友都到鬥牛場上,為其鬥牛吆喝助威和准備到時勸斗;鬥牛由有鬥牛經驗的人牽著在鬥牛場內環繞一大圈或一小圈,使牛亮相,讓牛熟悉環境和對方。然後將兩牛頭相對,牛身對立,在相距約兩米處,同時將牛鼻繩放開。兩牛便相互打鬥,兩邊主客人都在為與自家有關的牛喝彩助威,同時他們也可以從後頭或側面用手推肩頂,給牛助力。四面觀眾也為兩邊鬥牛吆喝助彩,氣氛熱烈。如放碰牛相鬥,兩牛可對直相距十米八米,兩邊同時放手,兩牛便狂奔至中,用頭角猛力相撞,這種碰牛相鬥極為劇烈,常有碰斗致死的。也有碰鬥牛與不碰鬥牛相鬥,碰鬥牛相跑五六米沖過去,不碰鬥牛原地抵觸的斗。雙方牛斗得正酣可相鬥已到議定的時間,需要勸斗時則雙方主人交換各自帶來勸斗用的粗繩,交換人員分別捆住對方牛腳,等待一聲呼喊,雙方同時拉退鬥牛,隔離牽鼻退場。然後第二對、第三對入場競斗。也有鬥牛場上幾對牛分別競斗的,場面氣氛更是熱烈,其間鬥牛主人的親戚朋友還為鬥牛放炮送禮,無論到場鬥牛得斗與否,是輸是贏,主人都得到親友們的禮物,雞、鴨、綢帶等禮品。獲獎的鬥牛:牛王、冠、亞軍或第一、二、三名的鬥牛則格外光彩,牛主人扛著獎旗或者將獎旗掛在鬥牛的兩角上,牛與主人都得到人們極大的欽佩羨慕。鬥牛節期間,看鬥牛的、看熱鬧的、作客飲宴的、談情說愛的, 各有所得,這種節日往往三五天才結束

❻ 西班牙奔牛節是從哪裡起源的

根據記載,在公元1591年時即有奔牛節慶存在。這個中世紀即持續舉行的傳統慶典,在現代還是備受矚目。除了驚險刺激的活動內容外,另一個重要原因,可能是受海明威的名著《太陽照常升起》(FIESTA,1928)所吸引。

聖費爾明節最初源於12世紀,聖費爾明(SanFermín)是西班牙東北部富裕的納瓦拉省(Navarra)省會潘普洛納城(Pamplona)的保護神,市民在每年10月10日紀念城市創建者和保護者聖費爾明,這時的聖費爾明節只是個純粹的宗教節日。

16世紀時,某些旁觀者突發奇想,斗膽跑到公牛前,將牛激怒,誘使其沖入鬥牛場。後來,這種習俗就演變成了奔牛節。從1951年開始,聖費爾明節僅僅持續兩天,活動包括演講、音樂會、競賽和鬥牛。後來又加入了焰火和舞蹈表演。全世界的遊客都被吸引到潘普洛納參與慶祝。

❼ 西班牙奔牛節是在奧薩蘇納隊所在的城市舉辦么

是的,就是在西班牙北部納瓦拉大區的潘普洛納

❽ 西班牙的奔牛節由何而來

一年一度的西班牙潘普洛納奔牛節熱熱鬧鬧地開場了。過去只是從電視上看到這個奇特節日中人與蠻牛前跑後追的場面——奔牛節的精彩絕非僅僅是奔牛。

紅白色的海洋

每到節日來臨,潘普洛納全城百姓都會身穿白色衣褲或裙裝,戴一條紅領巾,腰間扎一條紅腰帶,有的人還戴頂紅帽子,走在街頭感覺就像融入了一片波濤涌動的紅白色海洋。而那些沒穿節日服裝的人則會感覺遠離了節日氣氛,成了名副其實的旁觀者。因此,外來遊客到來後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購置一套「行頭」,迅速地把自己裝扮起來。

記者注意到,全城居民和遊客90%都身著節日服裝。問過幾個當地人白衣紅帶有什麼講究,他們也說不出個所以然。不管它們代表什麼,一個城市的節日不僅使當地人整齊劃一地穿上節日服裝,而且讓絕大多數外來遊客也入鄉隨俗,這在世界上可能是獨一無二的。

年輕人的樂園

節日期間,潘普洛納每天都會迎來數以萬計的遊人。他們當中很多是西班牙本國人,而且大部分是年輕人。

潘普洛納老城區成了這些年輕人聚會的場所。他們暢飲美酒,跳舞唱歌,玩到興頭上,用飲料甚至沙拉醬互相潑灑。有的姑娘從樓上陽台向下灑酒,小夥子們則站在樓下任憑酒水澆在自己頭上,並齊聲向姑娘唱起求愛歌曲。他們通宵達旦地狂歡,盡情地享受著年輕帶來的快樂。

潘普洛納市政府請來了外國樂隊和歌舞隊,在廣場上演出助興。業余歌手、鼓手、風笛手和雜耍藝人也在街頭一展才藝,他們並不為掙錢,只是湊個熱鬧。無論是白天還是晚上,在潘普洛納的老城區和周圍地區,到處都能聽到歌聲、音樂聲和喝彩聲。

在潘普洛納過節沒有任何舒適可言。這里旅館極少,如果沒有親友投靠就只有湊合了。記者好不容易找到一個飯店,但一天516歐元的高價讓人卻步,最後只好在一個華人診所的沙發上將就了一宿。年輕人無所謂,晚上玩,白天困了找個草坪蓋張被單就睡,潘普洛納變成了「露天大旅館」。人們吃得也很簡單,麵包夾火腿,再來杯飲料,即便是親朋好友聚會也不過如此,沒有人計較吃喝。

勇敢者的游戲

終於等來了奔牛節的重頭戲——奔牛。早晨8點,840多米「奔牛道」兩旁早已擠滿了人。6頭解去韁繩的蠻牛沖出牛圈,膽大心細的引牛童手持捲成圓筒的報紙,跑在奔牛前面。牛童跑累了,就鑽進街邊的木欄,接替者從另一邊木欄鑽出繼續引導。在這個奔跑的隊伍里,有許多勇敢的年輕人,他們一邊跑,一邊逗牛,牛在人們的吶喊聲中驚慌地狂奔。有的人摔倒了,有的人被牛挑傷或踩傷了,但人們的熱情始終不減。

經過一場激烈的人牛狂奔,這些重達600公斤的公牛終於被趕進了鬥牛場的牛圈裡,而那些參與奔牛的勇士則留在鬥牛場中,等待參加接下來的集體鬥牛表演。不久,一頭小公牛被放了出來,瘋狂地奔跑和沖撞人群,業余鬥牛士們一邊挑逗公牛一邊躲閃攻擊,不少人被牛頂起後摔倒,甚至被踩踏、被頂翻。動作越驚險,越能博得觀眾的叫好聲。表演中有兩個人受傷被抬出場外,但是這對表演並沒有影響。一頭牛累了,換一頭再來。當高音喇叭宣布游戲結束時,還沒盡興的鬥牛士們久久不肯離去,舉著胳膊要求再放一頭牛出來。

❾ 西班牙奔牛節有什麼意義

西班牙奔牛節的意義為:

1、鬥牛是西班牙的國粹,它代表了西班牙的民族精神。

2、西班牙人認為奔牛節為男人提供了一次展示智慧、膽識、技巧和意志的機會,讓男人們有機會證實自己是真正的男子漢。活動越危險才越能展現個人的勇氣和能力,因此人們總是想方設法激怒公牛,讓場面變得驚險而刺激。

3、西班牙文化中這種對榮譽的感悟和認同,使西班牙人在追求生命和榮譽之間,毫不猶豫地選擇了追求榮譽,這也是奔牛節這樣的活動能夠在西班牙誕生、發展並延續至今的原因。

(9)西班牙奔牛節在哪裡舉辦擴展閱讀

聖費爾明節(西班牙語:San Fermín),又名奔牛節。是屬於西班牙納瓦拉自治區首府潘普洛納市的一項傳統慶祝活動,因為歐內斯特·海明威的著作《太陽照常升起》描寫過其中的奔牛活動而聞名於世。

聖費爾明節日在每年的7月6日至7月14日期間舉行。在節日的幾天里,每天都有6頭兇悍的公牛追逐著數百名壯漢,沿著「奔牛之路」穿城而過,直奔鬥牛場,場面極其驚心動魄。

聖費爾明節最初源於12世紀,聖費爾明是西班牙東北部富裕的納瓦拉省省會潘普洛納城的保護神,市民在每年10月10日紀念城市創建者和保護者聖費爾明,這時的聖費爾明節只是個純粹的宗教節日。

❿ 西班牙奔牛節是那一天

西班牙奔牛節時間:每年的7月6日開始舉行,7月14日結束

簡介:

西班牙奔牛節又稱為聖費爾明節。

聖費爾明節(西班牙語:San Fermín)是屬於西班牙納瓦拉自治區首府潘普洛納市的一項傳統慶祝活動。該節日因為歐內斯特·海明威的著作《太陽照常升起》描寫過其中的奔牛活動而聞名於世。

誕生

聖費爾明節最初源於12世紀,該城的市民在10月10日紀念城市創建者和保護者聖費爾明,這時的聖費爾明節只是個純粹的宗教節日。西班牙奔牛節是西班牙的傳統節日,又稱「關牛節」(Encierro)始於1591年,每年都吸引數萬人參加。據記載,14世紀後商人們在夏天將牛從城外趕至城內舉行鬥牛活動。市民們決定在天氣更好的夏天慶祝聖費爾明節,兩項活動逐漸合在了一起。


節日過程

開始

聚集在廣場上等待開始的人群每年7月6日中午12點是聖費爾明節的開始。此刻數以千計的遊人等待在城市大廳(Ayuntamiento)前的廣場上,將手中拿著的鮮紅聖費爾明圍巾(pa?uelos)舉過頭頂。根據一項從1941年開始的傳統,市長在這一刻從大廳的陽台上點燃一隻沖天炮(Chupinazo),宣告聖費爾明節的開始,遊人們則迅速將手中的圍巾扎在脖子上。此後,廣場會升起數個巨大的氣球,全城市民與遊客都會開啟大量的香檳酒並互相噴灑。而在此之前的等待中,廣場上的人群就開始互相投擲雞蛋提前慶祝。

活動

奔牛

從每年的7月6日開始舉行,7月14日結束。地點在西班牙東北部潘普洛納城。在節日的9天里,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們穿上白衣褲,纏上紅腰帶,表示參加的意願。將6條經過兩年專門馴養的公牛,突然從牛棚放出,跟在一大群小夥子後面,狂奔亂闖,穿城而過,猶如一群長跑健將,直奔鬥牛場。這些牛非常兇悍,有的牛角被磨尖,甚至露出神經,一觸既痛,有的牛眼睛被抹上辣椒,以激怒它,引發它的野性。沿途觀者如潮,歡聲震耳欲聾。其中不少勇敢者,尤其是那些好奇的亡命之徒,盡量接近牛,挑逗它,結果有的被刺傷,有的甚至被踩死。

奔牛活動開始於7月7日之後的每天早上8點。人們會穿著白色衣衫,戴著紅色聖費爾明圍巾和紅腰帶,手裡拿著捲起的報紙以便在牛接近的時候驅趕它們。到8點整時,會有一名老者點燃一支爆竹作為活動的開始。在活動開始前,人們需要向聖費爾明祈禱,祈求其在奔牛中保護自己。接下來,最先放出牛棚的是6隻將會出現在下午的鬥牛活動中的蠻牛。人和牛將奔跑在820米長的通向鬥牛場的青石老街上。這些牛的奔跑速度可以達到每小時24公里(每秒6.6米),所以奔跑大約在3到4分鍾內就會結束。然後會放出兩批不那麼強壯的牛,第一批11隻,第二批3隻則在2分鍾後放出。整個路程中街道兩旁都有隔板保護,奔牛者也可躲入隔板後尋求保護。當牛到達鬥牛場後,就會燃放沖天炮(el cohete)宣告奔牛活動結束。

在節日的幾天里,每天都有6頭兇悍的公牛追逐著數百名壯漢,沿著「奔牛之路」穿城而過,直奔鬥牛場,場面極其驚心動魄。位於潘普洛納市舊城區的「奔牛之路」其實是一條狹窄的石板街,全長848.6米。奔牛時,上萬名奔牛愛好者擠滿了街道,重約500公斤的公牛從牛棚沖出後,在4分鍾內以24公里的時速在雜亂的人群中狂奔,時常人仰牛翻,險象叢生,最後以公牛被引進鬥牛場而大功告成。奔牛節期間,每年都有人受傷,甚至也發生過死亡事件。據統計,從1924年到2002年,共有14人被牛頂死,200多人被牛頂傷。即使如此,來自世界各地的冒險愛好者還是雲集潘普洛納這個小城,在為期9天的人與牛之間的危險游戲中盡情享受歡樂與刺激。節日期間,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大量湧入,潘普洛納這座小城的人口短期內迅速從25萬人增加到150萬人。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592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958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1626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502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1613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1258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1222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2501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1236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