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塞羅那西班牙為什麼會衰落
『壹』 曾經不可一世的巴塞羅那足球俱樂部,為何輝煌不再
如今的巴薩整體實力下滑是不可否認的一件事。從夢三的Tiki-Taka,到MSN撐起進攻大梁,到現在梅西蘇牙留守、馬兒遠走的窘迫。變的是一套套陣容,不變的是中場統治力的日趨下降。開始夢三的鼎盛是因為流暢傳控的因果產物,陣中巔峰中場的哈白布,穩如磐石的後防普隊皮克A22小馬哥,還有一直完美的梅西。那時候沒有一個隊可以用簡單的包夾梅西戰術遏制巴薩,因為其他的巴薩球員不能被放,普通狀態下巴薩兩個人能遛三個對方球員,一旦全力包夾梅西,其他球員也會用最快的速度通過倒腳轉移到對方防守的空洞處。
巴薩是個受傷的雄獅,這傷很重,不是東拼西補能養好的。中場的養成,不是引援就能解決的,不是一天兩天就能培養的。其實巴薩真的需要涅槃重生了。像瓜迪奧拉接手巴薩就直接隊內大換血、重塑形,才會有長久的效果。以前恩里克有些地方是對的,這場巴爾韋德的換人也是對的,小白布教授已經老了,雖然十分不願意接受,但還能有幾年的狀態,薩米心裡都有數。其實巴薩受傷的時候,不用必要去拼那幾個冠軍,有魄力拿一個賽季磨刀練小妖,破而後立,才能涅槃重生,才能有更長久的勝利。但這無疑是痛苦的,不光輸球,而且還會浪費隊內老將最後的一點青春,這包括梅西。但強撐著,又能走到哪裡呢?但不管走到哪裡,巴薩都是我支持的巴薩,支持新帥拿出更多的魄力,帶巴薩走出谷底重返巔峰吧!
『貳』 日不落帝國西班牙,面對英法的崛起,為何會迅速淪為二流國家
西班牙的淪落無非就是由於自身的政策失去了民心,而被英國打敗之後,經濟軍事實力都受到了巨大的沖擊,隨著時間的流逝慢慢的淪為了二流國家。西班牙帝國可以稱得上是世界上第1個日不落帝國,在獲得獨立之後,憑借著伊比利亞半島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以及阿拉伯人留下的文化科技財富,迅速向海外擴張。
隨著西班牙無敵艦隊被英國海軍打敗,標志著他開始失去了制海權,而西歐國家終於開始肆意的發展殖民地,並以很快的速度超過了西班牙。而這也奠定了西班牙衰落的開始,同時隨著羅克魯瓦戰役西班牙步兵方陣也被法蘭西軍隊擊潰,徹底終結了西班牙在歐洲的戰術優勢。
『叄』 16世紀末17世紀初西班牙歷史
與法國爭霸
1494年開始的義大利戰爭本來是米蘭國內部斗爭引發的,當時一方藉助於那不勒斯王國,另一方藉助於法國。但義大利北部歷來是法國、奧地利和西班牙的必爭之地,所以法國一介入,奧地利和西班牙也隨即介入。他們聯合了一些小國家先後組織了兩次反法神聖同盟把法國趕出了義大利。
查理五世後,其帝國龐大的身軀,其統一歐洲的計劃讓英國、法國、丹麥等新興國家甚至整個歐洲感到了威脅,其中尤以法國最為敏感,因為法國的東、北、南三面都被它包圍。因此,法國國王佛朗西斯一世反對查理五世,他從外交上積極打擊哈布斯堡王朝勢力,這也是法國此後二百年間的對外政策基軸。16世紀的義大利戰爭就這樣逐漸演變成歐洲的第一次爭霸戰,戰爭的主角就是法國和查理五世領導的哈布斯堡王朝。1515年,法國派兵攻佔了米蘭,但在第二年就被打退。1523年,佛朗西斯又派兵進入義大利,結果仍是敗退。1524年10月,佛朗西斯在打敗趁勢進入法國的神聖羅馬帝國軍隊後,攻入義大利,直取米蘭,但在1525年的巴威亞戰役中兵敗被俘。作為俘虜,佛朗西斯被迫簽訂了《馬德里條約》,交出勃艮第公國,放棄對義大利那不勒斯和米蘭的要求。在他回國後,馬上推翻了條約,准備再戰。
查理五世取得的巨大成功使教皇也感到害怕了,兩次反法同盟的盟友教皇克力門七世也起來反對他了。教皇組織了科涅克同盟,在法國領導下反對查理五世。查理派遣了一支軍隊在波旁公爵的率領下進攻羅馬。波旁公爵在羅馬城下戰死,於是他率領的約兩萬德意志和西班牙僱傭軍便失去了控制。1527年5月,他們沖進羅馬城燒殺搶掠,把聖體盒拿去當夜壺,把十字架當靶子,把修道院改成妓院,教皇也被捉了。此事被認為是文藝復興終結的標志。兩年後,查理在博羅尼亞會見了教皇,這是天主教皇帝與教皇的第一次會面,他雙膝跪下,為羅馬事件表示歉意,教皇原諒了他。三個月後,查理接受了神聖羅馬帝國的金皇冠後,堅持為教皇執鐙,表示他精神上服從教皇。
此時的法國選擇了和土耳其聯合。在海上, 法國、土耳其和熱那亞的艦隊於1528 年對西班牙艦隊及那不勒斯和西西里採取了聯合行動, 迫使查理五世不得不全力關注地中海。 1536年,法土條約簽訂後,法國和土耳其海軍常常一起行動,法國的馬賽港就停泊著土耳其軍艦。1538 年法土艦隊進攻威尼斯,同年的普雷維沙海戰後, 奧斯曼帝國開始享有地中海的海上優勢, 查理五世受到遏制。1542 年, 法土兩國又一次採取海上聯合行動, 進攻那不勒斯、西西里和尼斯。在行動過程中, 土耳其艦隊停靠土倫港, 並設立了海軍前線指揮所, 以至當時該港被稱為「君士坦丁堡第二」。亨利二世繼承王位後, 繼續執行其父佛朗西斯一世的政策, 仍保持與土耳其的同盟關系, 同時在歐洲大陸和地中海打擊哈布斯堡王朝。因此, 法土同盟的重要意義在於: 法國把奧斯曼帝國的力量引入到歐洲國際關系, 將整個歐洲大陸的敵人引入歐洲大陸的權力政治之中, 迫使哈布斯堡王朝陷於兩線作戰的窘境,從而最終在歐洲恢復並維持了一種均勢,維護了法國和其他正在興起的、反抗查理五世霸權企圖的國家的獨立和自由。
1544年,查理五世攻入法國,法國求和。3年後,佛朗西斯死後,他的兒子亨利二世又恢復了戰爭。查理五世在1556年退位後,戰爭在亨利二世和菲利浦二世之間進行,1557年和1558年法軍連遭失敗後,兩國於1559年簽訂了《卡托-康布雷西和約》,實現了和平,法國的安全也得到了保障。《卡托-康布雷西和約》也標志著查理五世歐洲霸權圖謀的失敗和以均勢為基礎的歐洲體系的初步形成。
反對宗教改革
除義大利戰爭外,查理五世還有一件煩心事,那就是在德意志發生的宗教改革。查理計劃的首要目標是統一德意志,以壯大帝國的力量。因此,自詡為天主教正統的查理不會容忍反對羅馬天主教廷的宗教改革。然而不可遏止的洪流還是把他的計劃沖得七零八落。
從15世紀下半葉開始,歐洲的資本主義經濟開始發展,這需要有一個統一的國內市場和強大的政府作為自己發展經濟的後盾,但德意志境內分布的大大小小各行其是的獨立力量嚴重阻礙了經濟的發展。當時的教會也日益腐化,當歐洲各國紛紛建立中央集權政府抵制腐化的教會時,教會仍利用德意志的分裂進行掠奪。據統計,在16世紀初,每年從德意志流入教會的財富為30萬金幣,而當時的德意志稅收只有1?4萬金幣,德意志成了「教皇的奶牛」,這招致了廣泛的反對。當時全德意志約有1/3的土地屬於教會財產,這是各路諸侯不能容忍的。
1517年,教會大力推行贖罪券,宣稱只要買贖罪券的錢幣落入錢箱時叮當一響,其已死親屬的靈魂馬上就從煉獄飛升天堂。這種說法與維騰堡大學神學教授馬丁?路德從《聖經》中所得出的理論完全相反。1517年11月1日晨,馬丁?路德將著名的《九十五條論綱》貼在了維騰堡教堂的大門上。由於印刷術的幫助,《九十五條論綱》迅速傳播,被譯成多種文字,一個月之中就傳遍了整個歐洲。形勢的發展使原本對《九十五條論綱》不屑一顧的教皇利奧十世不得不重視起來。1519年3月,經過談判,馬丁?路德寫信向教皇請罪,並呼籲德意志各階層忠於羅馬教會。盡管路德作了讓步,但教會中的強硬派不肯罷休,他們派出了著名神學家約翰?艾克與路德辯論,結果路德輸了。1520年,教皇駐德使節宣布將路德開除教籍,當眾焚毀其著作。教皇於6月15日勒令馬丁? 路德放棄自己的觀點,於是路德被迫與教會決裂。
面對宗教改革,此時的德意志政治舞台上出現了三派勢力:一是反對宗教改革的保守派;一是主張建立擺脫羅馬教會控制的國家教會的溫和改革派;一是主張變革整個社會制度的激進改革派。查理五世出於正統的天主教觀念,支持保守派。但由於義大利戰爭的拖累以及不願意得罪溫和派勢力,所以他採取了一種比較溫和的方式對待馬丁?路德。1521年4月18日,在沃爾姆斯帝國會議上威嚇馬丁?路德失敗後的第二天,雖然查理五世發表聲明說「朕決心用朕之王國和領土, 朕之朋友, 朕之身軀,朕之鮮血, 朕之生命及朕之心靈來捍衛它(天主教信仰)」 ,表明了自己堅定的保守派思想。但他其實是在馬丁?路德離開沃爾姆斯後才下逮捕令的,後來馬丁?路德被支持宗教改革的選侯菲特烈派人以綁架的形式保護下來。5月6日,帝國會議發布了《沃爾姆斯敕令》,宣布馬丁?路德為異端,並在帝國境內逮捕馬丁?路德及其支持者。這只不過是一紙空文罷了。
1531年,新教徒們組織了一個斯瑪卡德同盟,來反對查理五世和天主教諸侯,天主教諸侯則針鋒相對地組織了一個紐倫堡同盟。1535年,為了鎮壓農民起義,力量不足的舊教徒舊教徒指支持羅馬教會的諸侯,後文中的新教徒指支持路德派的諸侯。不得不尋求新教徒的幫助,新教徒趁機擴大勢力。1536年,紐倫堡聯盟瓦解,一些舊教諸侯也倒向新教徒。與此同時,英國和北歐諸國紛紛建立國家教會,脫離羅馬教廷。原本信奉舊教的法國國王佛朗西斯一世為了對抗查理五世也轉而支持新教徒。1540年,為了扭轉局勢,查理五世提出新舊教諸侯進行談判,探討建立德國教會的可能性。在談判破裂後,1546年,查理五世決定動用武力來打敗新教徒。在作戰中,不顧自己痛風的毛病,他騎在一匹大黑馬上達21個小時,而且始終沖在前面。1550年,他頒布《血腥詔令》,宣布鎮壓新教,恢復舊教的統治。這個明顯抬高世俗皇權的詔令引起了教皇和所有諸侯的不安,他們結成同盟共同反對查理五世。1552年查理五世被打敗。1555年,雙方締結《奧格斯堡和約》,承認路德派的合法地位,並確立了「教隨國定」的原則,承認各諸侯擁有決定其臣民宗教信仰的權利。德國的宗教改革在其他國家引起了連鎖反應,歐洲各國相繼爆發了反對羅馬教廷的宗教改革運動,派生出許多脫離羅馬教廷的新教派,如路德宗、加爾文宗、安立甘宗等。宗教改革取得了成功,這其實是以宗教改革的形式揭開了資產階級革命的序幕。查理夢寐以求的帝國境內的宗教統一變成了泡影,德意志不僅沒有統一反而更分裂了。1556 年查理五世退位, 皇位傳給他的弟弟斐迪南,統治著德意志帝國, 包括奧地利及其領地捷克和部分匈牙利;他的兒子菲利浦則統治西班牙、尼德蘭和海外領地。查理帝國分解, 形成哈布斯堡王室的兩個統治支系。
打擊穆斯林
當查理在為帝國奔忙的時候,基督教的「老朋友」伊斯蘭教又在歐洲東部方向威脅著歐洲諸國。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是基督教反對伊斯蘭教的天然保護人,查理的先輩伊莎貝拉女王光復整個西班牙的輝煌也促使他具有這種使命感。然而這時的奧斯曼土耳其在其歷史上最偉大的蘇丹蘇萊曼的統治下國力強盛,橫跨亞、非、歐,是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之一。他們的行政管理是當時世界上最好的行政管理之一,他們還擁有讓歐洲許多國家羨慕的財政平衡。他們的軍隊訓練有素,裝備精良。這樣的一個強國,歐洲各大國都在避其鋒芒。只有查理五世懷有擊敗異端的宗教熱情,想要打敗蘇萊曼。輕率的企圖產生了荒謬的行動。1526年,土耳其軍隊在莫哈奇大敗查理五世的軍隊。1529年,維也納受到圍攻。
查理五世也不是沒有勝利過。1534年,突尼西亞哈夫斯王朝發生內亂,蘇丹穆萊?哈桑被著名的「紅鬍子」巴巴洛薩就是紅鬍子的意思,赫爾丁是當時地中海上富有傳奇色彩的海盜。他投靠土耳其政府後,經常騷擾西班牙海岸,是查理五世的心腹之患。海盜巴巴洛薩?赫爾丁廢黜。哈桑向查理五世表示要做永久的附庸。查理五世決定抓住這個機會打擊土耳其的勢力。1535年,他在巴塞羅那集結了300艘戰船,親自登上一艘有80面金色船帆的大船,御駕親征。3萬人在迦太基廢墟附近登陸,攻下了古萊特要塞,恢復了哈桑在突尼西亞的統治。紅鬍子海盜逃往阿爾及爾。哈桑向查理稱臣納貢,並釋放了2萬名基督徒奴隸。查理凱旋而回,在義大利南部城市巴勒莫、墨西拿和那不勒斯停留時,居民熱烈歡迎這位「在非洲和亞洲的歐洲捍衛者」,入城時在一些旗上寫著「從旭日東升直到夕陽西下」,這應該就是指他的國土廣袤,可能也是後世日不落帝國說法的起源。查理這次勝利的一個後果就是法國與土耳其結盟,他不得不陷入兩線作戰的境地。
1541年,受這次勝利的影響,為了贏得地中海的優勢,查理率260艘船討伐阿爾及爾。無奈天公不作美,有100艘船在路上因為暴風雨而損失,還有14艘船觸礁。在好不容易登陸後,傾盆大雨又讓他們陷入泥濘,面對蜂擁而來的阿拉伯人,只好撤退。查理五世垂頭喪氣,他打擊伊斯蘭教的戰斗以失敗告終。
但戰斗並沒有停止,雙方仍在不斷地發生沖突。1569 年 9 月,全歐最大的威尼斯火葯廠突然大爆炸,燒毀了火葯廠,也使停泊在威尼斯港的艦隊損失了 4 艘艦船。蘇萊曼誤以為威尼斯艦隊已在爆炸中化為灰燼,於是決定進攻威尼斯的塞普勒斯島。1570 年 7 月,土耳其艦隊開始進攻塞普勒斯。面對威脅,威尼斯向所有基督教國家求援,但應者寥寥。唯一的支持者是羅馬教皇,他清醒地認識到基督教世界所面臨的危險,認為奪得並保持地中海的制海權就可以扼制土耳其向西的擴張。在他的倡導下,地中海沿岸一些國家形成了一個反穆斯林同盟,並組建了一支基督教聯合艦隊。 聯合艦隊總算拼湊了230 余艘軍艦,總司令由唐?約翰(唐?胡安)擔任,他是查理五世的私生子。此時的約翰年僅 26 歲,年輕氣盛,是一位有豐富作戰經驗的將領。 1571年10月7日,聯合艦隊將土耳其艦隊堵在了位於希臘勒班陀的佩雷特灣。清晨,土耳其艦隊突圍,聯合艦隊只有190艘船趕了上來。雙方展開激戰。由於聯合艦隊的火力猛,裝甲厚,士兵普遍裝備了火繩槍,強於土耳其士兵裝備的弓箭,再加上唐?胡安的正確指揮,最終土耳其艦隊大敗。此戰,聯合艦隊共擊沉土軍戰艦 113 艘,俘獲117 艘,繳獲火炮 274門,擊斃土軍 3 萬餘人,俘虜 8000 餘人,土軍主帥戰死。聯合艦隊只損失了 12 艘戰艦,被俘 1 艘,死傷 15000 餘人。根據胡安戰前的宣言,聯合艦隊 15000 名奴隸劃槳手全部獲得自由。 此戰,一個小兵在戰斗中胸部和左臂受傷,他就是後來鼎鼎大名的塞萬提斯。
1588年無敵艦隊的覆滅,標志著西班牙的衰落,1598年國王菲利浦二世的去世,說明西班牙黃金時代的終結。無敵艦隊的失敗是軍事上的失敗,但黃金時代的終結卻是由多種原因引起的。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的金銀
有了金銀就意味著富強,西班牙之所以能成為強國,與之不無關系。但金銀的大量輸入引發了許多意料不到的問題。首要的就是通貨膨脹。大量的金銀使得金銀的價格下降,物價上漲,首先是農產品,既而是工業品。到了16世紀末,西班牙的物價平均上漲了4倍多,谷價上漲了5倍。法、英、德等地區的平均物價上漲了2倍半以上。價格的上漲使西班牙製成品價格昂貴,因而在國際市場上沒有競爭力,而在國內由於物價上漲速度超過了普通人的收入增長速度,造成群眾購買力下降,國內市場日益狹小。其次,就是對國內工商業的打擊。由於本國產品不論在國內還是國際上都不佔優勢,為了掙錢,國內外紛紛把其他國家的產品走私到西班牙來,從而進一步打擊了西班牙本已弱小的工商業。由於菲利浦二世利用宗教裁判所殘酷迫害,打擊異端,迫使1568年~1570年摩里斯哥指留在西班牙的皈依了基督教的摩爾人。人被迫舉行大規模起義。1609年在大主教瓦倫西指使下,西班牙頒布驅逐從事工商業的摩里斯哥人敕令。1609年~1610年,大約50萬有熟練技藝的從事工商業的摩里斯哥人被逐出西班牙,這嚴重阻礙了西班牙經濟的發展。第三,是引發國內奢侈和好逸惡勞之風。在擁有大量金銀後,國內的貴族和富人把它用在了奢侈品消費上。為了滿足他們的需求,政府鼓勵外國商品大量輸入,一方面為別國輸送了資金,對他們的工商業起了促進作用,也使自己高度依賴於外國,主要是尼德蘭、英國、法國、德意志;另一方面阻礙了本國工業的進步。一些人則離家到美洲去追求金銀。人口的減少影響了國內市場、農業生產和工業進步。由於西班牙國內的經濟危機,使它不能吸納殖民地生產出來的物品,而國內不能以優惠的價格提供足夠數量的產品又加劇了殖民地經濟的困難。從西班牙湧入美洲的大量人口需要美洲增加食物供應,而勞動力的大量死亡使這種增加遠遠趕不上需要。同時,西班牙王室由於財政困難(戰爭消耗、稅收減少和海盜)又迫使它不斷地攫取更多的金銀,進而加劇了危機。國內和殖民地的人口變動和經濟危機正好是同時發生的,它們相互作用增加了損失,激化了矛盾。
軍費開支耗空了財富
在整個16世紀和17世紀上半葉,西班牙一直打仗,義大利戰爭、與德意志新教徒的戰爭、鎮壓尼德蘭革命、與土耳其人的戰爭、與英國人的戰爭,還有席捲歐洲的三十年戰爭等等。一個不穩固的大國,懷著過時的夢想,擁有如此多的對手,捲入如此多的戰爭,結果是很難想像的。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經濟支撐的問題。在多場戰爭的背後,就是天文數字般的軍費開支。在15世紀,歐洲開始了一場軍事革命,戰爭規模擴大、新兵器嶄露頭角,攻打堅固的城防設施需要大量的人員,這一切都使得軍費開支直線上升。1552年,查理五世在義大利、德意志、尼德蘭、西班牙、大西洋和地中海各條戰線上同時受到攻擊,於是他在德意志和尼德蘭出動了109000人,在倫巴第出動了24000人,在西西里、那不勒斯和西班牙出動了更多的人。海軍的花費更加驚人。由於廣泛的敵人的存在,西班牙的船越造越大、數量越來越多、裝備越來越先進。在1574年,菲利浦二世擁有146艘大帆船,幾乎是十幾年前的3倍。1580年吞並葡萄牙後,敵人的增多,迫使菲利浦擴大艦隊規模。
支出的增長遠遠大於收入的增長。1552年,查理五世在梅斯一戰中就花費了約征自美洲的正常收入10倍的金錢。在不斷的戰爭中,帝國來不及喘息。查理五世發現他的各種收入根本不能支付開銷,連稅收也早已抵押。查理不斷向銀行家借債以支持戰爭,但借款條件越來越苛刻,王室的信用在下降,利息越來越高,正常收入的大部分只能用來償還以往債務的利息。金錢大量流入銀行家手中。1557年,王室再也支撐不住,使得他的大債主德意志的銀行家富格爾也破產了。但是戰爭仍在繼續,支出也就避免不了。菲利浦二世在他統治期間將稅收增加了2倍仍不能滿足需要。這時,美洲金銀產量的增加以及破產後不再給付利息,緩解了王室的困難,但隨後的戰爭支出給王室帶來了災難。鎮壓尼德蘭革命的軍隊每年的花費是政府總收入的1/4。1588年花費1000萬金幣的無敵艦隊覆滅。1596年,在以空前的數額借債之後,西班牙政府又一次宣布破產。1598年,菲利浦二世死後,他遺留的債務高達1億金幣。政府的高額支出使它的收入來源地承擔著巨大的壓力。美洲的金銀是王室重要的經濟來源,但它屢遭私掠船的襲擊,損失慘重。1628年一次就被荷蘭人劫走價值1000萬金幣的白銀。王室更重要的經濟來源是卡斯提的稅收。沉重的稅負,是經濟日益萎靡的普通卡斯提人所無法承受的。他們只有兩條路:破產或逃亡。尼德蘭也是一個重要稅源地,但尼德蘭革命的爆發,使西班牙不僅收不上稅,反而要為鎮壓革命額外增加開支。經濟的窘迫影響了西班牙的軍事能力,軍事能力的削弱也影響了財富的獲得。
來自歐洲其他國家的競爭
西班牙趁歐洲其他國家忙於自身事務時,佔得先機,取得了成功。17世紀,西歐各國力量不斷增強,他們不滿足教皇對西班牙霸權的承認,趁其沉陷於歐洲不能自拔的機會,開始了挑戰西班牙帝國的過程。競爭主要在三個地區展開:一個是歐洲本土和地中海,一個是美洲和大西洋地區,一個是東亞和東南亞。在歐洲本土和地中海,西班牙在一場接一場的車輪戰中消耗著自己的力量;在美洲和大西洋,西班牙建立的貿易壟斷制度面臨著其他國家走私和海盜行為或偷偷摸摸或明目張膽的破壞。與腐敗的官員勾結的走私分子吞蝕著西班牙的市場,在菲利浦二世統治時期,美洲殖民地進口商品中的90%來自於其他國家。到18世紀,這個數字變成了19/20。大西洋上的海盜給西班牙的船隻造成了很大的破壞,西班牙往歐洲運送白銀的船隻是他們掠奪的目標。他們有時還攻入防護薄弱的城市,燒殺搶掠。在美洲大陸上,也出現了其他歐洲國家的身影,他們在美洲試圖建立永久居住地,從西班牙口中搶食吃,這也是對美洲爭奪進入新階段的標志。1587年荷蘭商人在巴西出現,1621年,他們建立西印度公司,以後又相繼佔領巴西繁華的聖薩爾瓦多、伯南布哥等城市。1623年,法國人和英國人分割了聖基茨島,英國的議會決定設立西印度公司。荷蘭人、英國人、法國人不僅在南美洲進行殖民活動,他們還到西班牙尚未正式佔領的北美洲拓殖,並以此為跳板不斷地向西屬美洲滲透。
在亞洲的競爭更加激烈。西班牙在亞洲採取的是守勢。1600年,英國人成立了東印度公司,1602年,荷蘭人也成立了東印度公司。他們打破葡萄牙人的壟斷,來到東方貿易。1595年,葡萄牙人保持了近一個世紀的印度洋航線的秘密被荷蘭人公布出來。1606年,葡萄牙和荷蘭的艦隊在馬六甲進行了一場海戰,戰敗的葡萄牙失去了東方海上霸主的地位。荷蘭取代了它的位置,1641年,馬六甲被荷蘭人佔領,葡萄牙的東方貿易航線被截斷。荷蘭在印度尼西亞建立了強大的殖民地,西班牙在菲律賓從此處於守勢。
西班牙在17世紀迅速衰落,1700年國王查理二世的死亡引發了曠日持久、影響深遠的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戰爭後,西班牙伊比利亞半島以外的領土喪失殆盡,直布羅陀成為英國殖民地直到今天。受法國大革命的鼓舞,西屬美洲開始了獨立戰爭,到1826年,除古巴外,各殖民地先後獨立,西班牙的統治宣告終結。西班牙再也沒有恢復它的榮耀。
『肆』 西班牙人與巴薩有怎樣的恩怨
首先,最重要的歷史原因之一是巴塞羅那成立於1899年11月29日。該團隊成立時,不是由加泰羅尼亞本地人創建的,而是由加泰羅尼亞的瑞士人胡安·甘博(Juan Gambo)創建的。由於巴塞羅那的「外來者」屬性,加泰羅尼亞沒有得到當地人民的承認。加泰羅尼亞是由當地人民建立的,直接使用了「西班牙人」這個名字,加泰羅尼亞的會徽用王冠標記,以示正統。
為了宣傳加泰羅尼亞德比,西班牙官員將組織球迷在上海、中國等地離線觀看德比。除了宣傳梅西是西班牙固有的熱點之外,現在武磊還有另一個熱點值得大驚小怪。無論如何,加泰羅尼亞德比對球迷來說是一個盛大的節日。希望當球迷開心的時候,這場德比不會有過激行為。希望這場里程碑式的德比將給全世界帶來積極的能量!
『伍』 巴薩為何喪失了歐戰的統治力
巴薩的拉瑪西亞青訓出品了哈維,伊涅斯塔,梅西等超級巨星,其中的的西班牙本土球員也都基本成為了西班牙各級國家隊的骨幹球員,而近些年拉瑪西亞風光不再,年輕球員和前輩的實力差距明顯,巴薩也沒有再依靠青訓出品而是開啟皇馬式的豪購模式, 不斷的買入巨星。巴薩本土球員在西班牙國家隊也不再是絕對主力。隨著今年世界盃西班牙隊草草的在十六進八被淘汰出局,已經絕對在賽季後離開巴薩的功勛中場伊涅斯塔表示這是他最後一屆世界盃,不久後,皮克也宣布自己將會在國家隊退役,這位堪稱西班牙最好的後衛,結束了自己的西班牙國家隊生涯。隨著普約爾和哈維兩大隊長從西班牙國家隊離開後,小白和皮克是西班牙國家隊僅有的來自於巴薩的核心,這也意味著以巴薩為國家隊建隊基礎的日子已經一去不復返了。
『陸』 美西戰爭中為什麼西班牙會失敗西班牙不是還有遼闊的殖民地嗎
首先,西班牙擊沉了美國的一艘戰艦,美國人民同仇敵愾,主動向總統請戰,其次,20世紀初的時候,美國通過電氣革命,國力已經遠遠強於西班牙,打仗主要拼的是國力和國家戰時的動員和生產能力,西班牙雖有廣闊的殖民地,但主要是掠奪當地的資源,綜合實力這方面明顯弱於美國,然後就是美國的正確戰略和充足的准備,提前判斷出了英國的中立態度,而且菲律賓在西班牙的殖民統治下,渴望獲得自由,所以他們支持美國抗擊西班牙殖民者,後來美國又佔領了菲律賓就是後話了。最後就是美國的軍事力量和戰時的發揮偏好了。
『柒』 西班牙和葡萄牙為什麼會衰落
這兩個國家應區別看待。葡萄牙實在是國力所不及,當時期全國人口不過百萬,卻要看守非洲,亞洲的大片人口稠密的土地,還要不斷向前開拓探索新的領土。雖然其成功的建立的多個商站,如阿爾金島和澳門。但終究是實力不足,在經歷本土被西班牙佔領,海外商業殖民對手競爭加劇,殖民地人民激烈反抗等眾多事件後終於衰落。其實後來荷蘭的衰落與此也有幾分相像。
西班牙則是故步自封的典型。在贏得美洲大片土地和如山的金銀後,西班牙的貴族統治階級急劇腐敗。而隨著貴金屬的大量流入歐洲出現了商品短缺,貨幣貶值的現象。英法荷通過貨幣革命和實行重商主義成功地發展了本國經濟。而西班牙採取的措施竟然是下令禁止本國商品出口到殖民地,直接扼殺了本國的製造業。再加上政治上的專制腐敗使得金銀大量流入西歐。 王室的奢糜生活,日益揮霍!所擁有的巨額財富,只用於消耗不用於生產,結果非但不能發展自己,反而阻礙了自己的進步。
西班牙從卡洛斯一世開始起先後有五位哈布斯堡家族成員成為西班牙國王:卡洛斯一世、菲利佩二世、菲利佩三世、菲利佩四世、卡洛斯二世。由於卡洛斯一世和菲利佩二世在歐洲連年征戰,四處樹敵,造成國庫空虛,負債累累。為彌補財政赤字,稅收負擔不斷加重,人民群眾的不滿和離心主義情緒日增。西從拉美運回的黃金白銀被海盜掠奪或通過貿易方式流入英、法等國,促進了這些國家的經濟發展,而西班牙卻因工農業競爭力低而日趨衰落。由於經濟和宗教沖突,1588年菲利佩二世對英進行討伐,但西海軍裝備落後,加上風暴襲擊,西班牙無敵艦隊慘敗,從而西班牙喪失了海上強國的地位。1648年,西對法作戰失利,在陸地上的軍事優勢也宣告結束。此後,在王位繼承戰爭中,又向英國割讓了直布羅陀並陸續喪失了葡萄牙和在義大利和荷蘭的領土,西逐漸走向衰落。
隨著美洲貴金屬流入減少,這兩個為他人做嫁衣的國家終於慢慢衰落。
『捌』 近代西班牙為何衰落
現在大家提起西班牙,可能唯一想到的就是他是一個足球強國,西甲聯賽里的皇家馬德里和巴塞羅那也是很多朋友喜歡的球隊,但是十六世紀的西班牙的綜合國力是非常強大的。在大海上,西班牙海軍稱霸銀色疆土,在陸地上,訓練有素的方陣軍隊主宰戰場。而通過和德國與義大利銀行集團的合作和美洲的貴金屬使得來維持西班牙帝國的財政,簡直可以稱得上一個不敗帝國。但是到了近代西班牙極速衰落,變成了現在的樣子,西班牙到底經歷了什麼呢?總結:一個國家的衰落一定是與很多因素有關,而研究這些因素則有助於其它國家避免這些問題,這正是讀史可以知興衰。
『玖』 西班牙帝國為什麼會衰落
西班牙則是故步自封的典型。在贏得美洲大片土地和如山的金銀後,西班牙的貴族統治階級急劇腐敗。而隨著貴金屬的大量流入歐洲出現了商品短缺,貨幣貶值的現象。英法荷通過貨幣革命和實行重商主義成功地發展了本國經濟。而西班牙採取的措施竟然是下令禁止本國商品出口到殖民地,直接扼殺了本國的製造業。再加上政治上的專制腐敗使得金銀大量流入西歐。 王室的奢糜生活,日益揮霍!所擁有的巨額財富,只用於消耗不用於生產,結果非但不能發展自己,反而阻礙了自己的進步。